CN102770918B -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0918B
CN102770918B CN201180010924.4A CN201180010924A CN102770918B CN 102770918 B CN102770918 B CN 102770918B CN 201180010924 A CN201180010924 A CN 201180010924A CN 102770918 B CN102770918 B CN 102770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cording medium
data recording
optical data
light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09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0918A (zh
Inventor
鸣海建治
尾留川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70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0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9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7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using the near-field effect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即使在减小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聚光部(102)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盘(1),光量检测部(104)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部(105)基于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部(106)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生成作为从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倾斜控制部(108)基于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

Description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再生信息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记录信息的光学信息记录装置、用于光学再生信息的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用于光学记录信息的光学信息记录方法,尤其涉及利用近场光(near-field light)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以更高密度对光盘记录或再生数据的技术,提出了利用近场光的技术。
作为用于产生近场光的聚光单元,近年来受到关注的是组合聚光透镜与固体浸没透镜(Solid Immersion Lens,以下称作“SIL”)的光学系统。通过聚光透镜与SIL的组合,聚光单元能够实现比聚光透镜的数值孔径更高的数值孔径。若提高聚光单元的数值孔径,则能够减小光点的尺寸,因此能够进行更高密度的记录。
在使用SIL的光学系统中,必须使从SIL的出射面透出的光射入光盘表面,因此要求SIL与光盘表面的距离非常接近。在从DVD等再生信息时所使用的光学系统中,物镜与光盘表面的距离约为1mm。与此相对,在使用SIL的光学系统中,需要将SIL的出射面与光盘表面的距离(以下也称为间隙)控制在数十nm以下。为了实现这样的控制,提出了称作间隙伺服(gap servo)(或间隙控制)的方法。该间隙伺服例如被专利文献1所公开。
另外,如上所述,在使用SIL的光学系统中,SIL的出射面与光盘表面的距离靠近。因此,若在SIL的出射面与光盘表面存在相对倾斜,则SIL有可能与光盘碰撞。该倾斜的容许量远远小于DVD等情况。倾斜(tilt)可能由在光盘的制造时发生的弯曲或光学系统组装时的误差而产生。因此,在利用SIL再生信息时,除了间隙伺服以外,还需要使SIL的出射面和光盘的表面平行的控制(将其称为倾斜伺服(tilt servo)或倾斜控制)。
利用近场光使倾斜伺服工作的方法例如被专利文献2所公开。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利用的是,如果SIL的出射面与光盘的表面不平行,则在SIL的出射面内,出射面与盘表面的距离变得不恒定,从而由SIL的出射面反射的返回光光点的光量分布变得不均匀。以分割的检测器检测返回光的光点,获得表示SIL的出射面与光盘的表面之间的倾斜的信号,基于该信号控制聚光单元的倾斜。
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如果聚光单元由于光盘的偏心而在半径方向上偏移,则导致返回光的光点的位置在检测器上移动,获得的信号会产生误差。用于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被公开。在专利文献3的方法中,对检测器的形状进行分割,以便在返回光的光点的环带部的强度较强的状态下,即使光点在半径方向上偏移,射入倾斜检测用检测器的光量也不变化。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方法中,存在如下的课题。
在使用SIL的光学系统中,为了高质量地再生信息,需要尽可能减小间隙,来提高SIL与光盘的光学传播效率。返回光的光点的环带部的强度取决于满足n·sinβ>1(n为透镜介质的折射率,β为光线的入射角)的光线被SIL的表面反射的强度。由于越减小间隙,满足n·sinβ>1的光线的成分也越向光盘传播,所以环带部的强度减弱,环带部与环带部内侧的强度之差减小。其结果,即使以专利文献3所示的方法对检测器进行分割,若在减小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的状态下光点在半径方向上偏移,则仍存在射入倾斜检测用检测器的光量变化这一课题。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3/021583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344351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4328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减小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是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包括:光源,射出激光;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部,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部,在由所述间隙控制部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倾斜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光源射出激光,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部使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部基于由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部在由间隙控制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倾斜控制部基于由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生成作为从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所以即使在减小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从而能够高质量并且稳定地再生高密度地记录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
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检测器及倾斜计算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4的(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指定的轨道位于最外周侧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聚光部向外周侧偏离,入射光的光轴中心向内周侧偏离,返回光的光轴中心向外周侧偏离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聚光部向外周侧偏离,返回光光点向图中的左侧偏离的状态的图。
图5的(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指定的轨道位于最内周侧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聚光部向内周侧偏离,入射光的光轴中心向外周侧偏离,返回光的光轴中心向内周侧偏离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聚光部向内周侧偏离,返回光光点向图中的右侧偏离的状态的图。
图6的(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指定的轨道位于图4(A)及图5(A)的中间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入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轴中心与聚光部的中心一致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返回光光点的中心与第一光电二极管的中心一致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第一检测器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第一检测器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的第一检测器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检测器及倾斜计算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11的(A)是用于说明差分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B)是用于说明来自平均化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检测器及倾斜计算电路的结构的图。
图14的(A)是用于说明差分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B)是用于说明来自驱动电流检测电路的驱动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C)是用于说明来自第三减法运算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测定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光点的偏移量与差分信号的关系及光点的偏移量与倾斜错误信号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化的一例,其性质并非为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100包括光源101、聚光部102、旋转部103、光量检测部104、间隙控制部105、倾斜计算部106、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及倾斜控制部108。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100是对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即光盘1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装置。
光源101射出激光。聚光部102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盘1。旋转部103使光盘1旋转。光量检测部104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
间隙控制部105基于由光量检测部104检测出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倾斜计算部106在由间隙控制部105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光量检测部104检测出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量。
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倾斜计算部106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倾斜控制部108基于由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
以下,用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所示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具备激光源4、准直透镜5、无偏振分束器(non-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6、偏振分束器7、1/4波长板8、扩束器(beam expander)9、致动器10、聚光部11、透镜支架14、致动器15、第一检测透镜16、第一检测器17、第二检测透镜18、第二检测器19、系统控制电路20、间隙控制电路21、倾斜计算电路22、倾斜控制电路24、聚焦控制电路25,跟踪控制电路26及信息再生电路27。
首先,说明在从激光源4到光盘1的光路中存在的去时路光学系统以及光盘1的结构。
光盘1是用于记录或再生数据的光盘。光盘1具有实际上记录有信息的信息层2和保护信息层的覆盖层3。在使激光聚光于光盘1的表面时,可以没有覆盖层3。激光源4射出激光。此外,激光源4相当于光源101。准直透镜5将从激光源4射出的激光转换为平行光。
无偏振分束器6以及偏振分束器7都是用于分离来自光盘1的反射光的分束器。无偏振分束器6是反射特性不取决于偏振方向的类型的分束器,偏振分束器7是反射特性取决于偏振方向的类型的分束器。无偏振分束器6分离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SIL13的出射面附近)的返回光,偏振分束器7分离来自信息层2(即远场光)的反射光。通过由1/4波长板8将直线偏振转换为圆偏振,从而能够由偏振分束器7分离远场光的反射光。
扩束器9扩大或缩小激光的光束直径。构成扩束器9的两枚透镜的至少其中之一装配有致动器10。致动器10调整两枚透镜间的距离。由此,能够调整激光在光盘1的光轴方向的聚焦位置。此外,调整聚焦位置的调整单元不仅仅限定于扩束器9,也可以独立于扩束器9在光路中设置聚焦位置调整用的透镜或光学元件。另外,在仅用聚光部11调整光轴方向的聚光位置时,未必需要扩束器9。
聚光部11产生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盘1。此外,聚光部11相当于聚光部102。聚光部11包括聚光透镜12和SIL13这两枚透镜。聚光透镜12使激光汇聚到SIL13。SIL13产生近场光。SIL13使用例如呈半球形状并将半球的平面侧切削成锥状的透镜。SIL13配置成SIL13的平面侧与光盘1的表面正对。
聚光透镜12与SIL13通过透镜支架14而被固定为一体,并在透镜支架14上安装致动器15。通过驱动致动器15,调整光盘1的表面与SIL13的距离、聚光部11的半径方向的位置以及包括SIL13的聚光部11的倾斜。若光盘1有偏心,则在使光盘1旋转并进行间隙控制、聚焦控制及跟踪控制时,光轴的中心与聚光部11的中心偏离,返回光的光点的位置偏移。
接着,在下面对从光盘1到第一检测器17及第二检测器19的返回路光学系统进行说明。
被无偏振分束器6反射的返回路光由第一检测透镜16聚光后射入第一检测器17。射入第一检测器17的光的光量对应于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SIL13的出射面附近)的返回光的光量。返回光的光量取决于SIL13与光盘1表面的距离而变化。在SIL13与光盘1的表面完全接触的情况下,射入SIL13的去时路光在光盘表面的透过量达到最大,因而返回光的光量最小。另一方面,若SIL13与光盘1的表面离得足够远,则射入SIL13的光的环带部分的光在SIL13的出射面被全反射,返回光的光量达到最大。在上述两种情况之间,返回光的光量与SIL13和光盘1的距离大致成比例地变化。因此,通过检测射入第一检测器17的光的全部光量,能够检测SIL13与光盘1表面的距离。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检测器17相当于光量检测部104。第一检测器17的详细的结构在后面阐述。
此外,被偏振分束器7反射的返回路光由第二检测透镜18聚光后射入第二检测器19。射入第二检测器19的光对应于从光盘1的信息层2反射的光。若成为生成近场光的状态,则由于SIL13与光盘1之间的光学传播效率变高,所以得到来自信息层2的反射光。
第二检测透镜18不仅用于在第二检测器19上聚光,还用于检测聚焦状态。例如,第二检测透镜18可以是通过像散法检测聚焦状态的组合透镜。另外,第二检测器19用于检测聚焦状态及追踪状态。为此,更为理想的是,第二检测器19是受光元件被分割为多个的方式。
以下说明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电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系统控制电路20控制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电气系统及控制系统。
由第一检测器17接收到的光的光量被转换成电信号。该电信号是将例如与光量成比例的电流值、与光量成比例的电压值或与光量成比例的值进行数字转换后的信息。与全部光量成比例的电信号从第一检测器17发送到间隙控制电路21。此外,关于从第一检测器17发送到倾斜计算电路22的电信号将在后面阐述。
间隙控制电路21为了调整聚光部11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而对致动器15输出驱动电流。间隙控制电路21改变致动器15的驱动电流以使与第一检测器17接收到的全部光量成比例的电信号为恒定值,从而进行伺服控制使SIL13与光盘1表面的间隙保持恒定值。此外,较为理想的是,间隙控制电路21进行控制,以使SIL13与光盘1表面的间隙在产生近场耦合的距离例如激光的波长的1/4以下。间隙控制电路21相当于间隙控制部105。
倾斜计算电路22计算SIL13的出射面与光盘1表面之间的倾斜量。而且,倾斜计算电路22生成作为从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23。倾斜计算电路22相当于倾斜计算部106及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倾斜计算电路22的详细的结构将在后面阐述。
倾斜计算电路22输出倾斜错误信号23。倾斜错误信号23例如是与倾斜的值成比例的电压值等电信号或使倾斜的值数字化后的信息。倾斜错误信号23通常在SIL13的出射面与光盘1表面平行时为零,其大小与倾斜的角度成比例,并且具有与倾斜的方向相应的正负符号。倾斜的方向可以是光盘1的半径方向(也称为径向),也可以是轨道方向(也称为切线方向)。另外,倾斜计算电路22可以独立地计算半径方向的倾斜和轨道方向的两方向的倾斜,倾斜控制电路24可以独立地控制半径方向的倾斜和轨道方向的两方向的倾斜。
倾斜错误信号23被发送到倾斜控制电路24。倾斜控制电路24相当于倾斜控制部108。倾斜控制电路24改变致动器15的驱动电流以使倾斜错误信号23所具有的倾斜值为零。例如,若分别独立地设定图2中的位于聚光部11左侧的致动器15的驱动电流和位于右侧的致动器15的驱动电流,则能够控制光盘1的表面与SIL13的出射面的半径方向的倾斜。
聚焦控制电路25及跟踪控制电路26分别基于由第二检测器19接收到的光来控制聚焦状态及跟踪状态。聚焦控制电路25改变致动器10的驱动电流以使来自第二检测器19的电信号(聚焦错误信号)为零或为恒定值,从而在光轴方向上对扩束器9的位置进行伺服控制以使激光的聚焦位置保持在信息层2的位置。另外,跟踪控制电路26改变致动器15的驱动电流以使来自第二检测器19的电信号(跟踪错误信号)为零或为恒定值,从而在半径方向上控制聚光部11的位置以使激光的光点跟踪形成于信息层2的导向槽(guidegroove)(未图示)。
信息再生电路27利用与来自信息层2的反射光量成比例的电信号,再生作为坑或标记而被记录在信息层2中的信息。信息再生电路27具备再生信号处理电路及解调电路。
主轴马达28使光盘1旋转。主轴马达28相当于图1的旋转部103。
接下来,用图3对第一检测器17(光量检测部104)及倾斜计算电路22(倾斜计算部106及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检测器及倾斜计算电路的结构的图。
第一检测器17被分割为四个光电二极管。在返回光光点305的位置未偏移时,返回光光点305照射到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相对于返回光光点305的中心被分割为至少两个。第一光电二极管301为了计算聚光部11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量而检测返回光的光量。此外,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相当于倾斜量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具有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一检测区域301a和第二检测区域302b(应为301b)。调整返回光的光轴,以使光点的中心与进行分割的部分一致。
第一光电二极管301检测返回光的光量的分布。如果SIL13的出射面和光盘1的表面产生倾斜,则出射面与光盘1表面的距离根据出射面内的位置而变化。因此,当存在倾斜时,返回光光点305的强度分布相对于光点中心不一样,被分割的两个光电二极管(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2b(应为301b))的光量产生差异。由各光电二极管(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2b(应为301b))检测出的信号(即,与光量成比例的电信号)被输出至第一减法运算电路303。第一减法运算电路303通过从在第一检测区域301a检测出的信号减去在第二检测区域301b检测出的信号,得到与倾斜相应的差分信号304。至此,与以往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相同。以往将该差分信号304作为倾斜错误信号。
与以往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以下的部分。第一检测器17还具备相当于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的第二光电二极管302。第二光电二极管302为了检测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变动成分而检测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具有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第一检测区域301a相邻配置的第三检测区域302a、以及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第二检测区域301b相邻配置的第四检测区域302b。第二光电二极管302被配置成当返回光光点305偏移时返回光光点305的一部分射入。利用图4(A)至图6(C)说明使第二光电二极管为这种配置的理由。
图4(A)至图4(C)是表示在使有偏心的光盘1旋转时聚光部11及返回光光点305的状态的图。若使有偏心的光盘1旋转,则光盘1上的某轨道的半径方向的位置根据光盘1的旋转角度而变化。图4(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指定的轨道位于最外周侧的状态的图。图5(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指定的轨道位于最内周侧的状态的图。图6(A)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指定的轨道位于图4(A)及图5(A)的中间的状态的图。
在使跟踪控制工作的状态下,由于聚光部11会追踪轨道的半径方向的位置变化,所以即使再生相同的轨道,聚光部11也在半径方向上移动。
因此,会产生聚光部11的中心和射向聚光部11的入射光的光轴的中心偏离,返回光的光轴的中心和入射光的光轴的中心彼此向相反一侧偏离的现象。即,在图4(B)中,示出了聚光部11向外周侧偏离、入射光的光轴中心向内周侧偏离、返回光的光轴中心向外周侧偏离的状态。反之,在图5(B)中,示出了聚光部11向内周侧偏离、入射光的光轴中心向外周侧偏离、返回光的光轴中心向内周侧偏离的状态。另外,在图6(B)中,示出了因为聚光部11未偏离不存在偏心时设想的位置,所以入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轴中心与聚光部11的中心一致的状态。
其结果是,返回光光点305的位置也与聚光部11的偏离成比例地在第一光电二极管301上偏离。即,在图4(C)中,示出了聚光部11向外周侧偏离,返回光光点305向图中的左侧偏离的状态。图5(C)示出了聚光部11向内周侧偏离,返回光光点305向图中的右侧偏离的状态。在图6(C)中,示出了因为聚光部11未偏离不存在偏心时假设的位置,所以返回光光点305的中心与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中心一致的状态。
因此,通过采用在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外侧配置第二光电二极管302的结构,相应于光盘1的偏心量,返回光光点305的一部分射入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因此,能够用第二光电二极管302检测相当于偏心量的值。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如图3所示那样,使用第二减法运算电路306、放大电路307及第三减法运算电路308除去返回光光点305发生了偏移时施加给倾斜错误信号的误差(即变动成分)的结构。需要第二减法运算电路306的理由是因为,由返回光光点305的偏移产生的误差成分的极性根据返回光光点305偏移的方向而变化。
在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2b(应为第三检测区域302a及第四检测区域302b)检测出的信号(即,与光量成比例的电信号)分别被输出至第二减法运算电路306。第二减法运算电路306从在第三检测区域302a检测出的信号减去在第四检测区域302b检测出的信号。放大电路307将第二减法运算电路306的差分信号的大小改变为适当地从第一减法运算电路303的差分信号中去除由偏移产生的误差成分的大小。放大电路307的增益有时也小于1。
第三减法运算电路308从差分信号304减去误差成分的信号。第三减法运算电路308将从差分信号304减去误差成分的信号后的信号作为倾斜错误信号23输出。如果利用该倾斜错误信号23,则即使光盘1存在偏心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倾斜控制时光盘1的表面与SIL13的出射面的平行度。
如以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检测返回光光点的一部分并基于该检测结果去除倾斜错误信号中产生的变动成分的结构。由此,起到即使在减小光盘1与SIL13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工作的特殊的效果。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将在后面详述。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动态地检测返回光光点的偏移,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即使在光盘1旋转一周的期间倾斜变动时,也能够追踪倾斜的变动而去除误差成分。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光电二极管302配置在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外侧,但只要能够检测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光点305的偏移,也可以配置在其他地方。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第一检测器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第一检测器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的第一检测器的结构的图。
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在第一检测器17跟前设置衍射光学元件501,将第二光电二极管302配置在离开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位置。衍射光学元件501衍射返回光。透过衍射光学元件501的返回光射入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和第二光电二极管302。
另外,如图8所示,可以在第一检测器17跟前设置半透镜502来分离光路,由半透镜502分离后的光被反射镜503反射,并独立地配置第二光电二极管302。
另外,第二光电二极管302无需一定是两个。如图9所示,可以仅检测返回光光点305的单侧的偏移。即,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可以具备第三检测区域302a及第四检测区域302b的其中之一。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光点305的偏移在每个半旋转都对称地产生。因此,第二光电二极管302检测半旋转的偏移量,并将检测出的偏移量存储在系统控制电路20。并且,系统控制电路20可以使存储的偏移量成为相反极性,变为相反极性的偏移量作为剩余的半旋转的偏移量提供给第三减法运算电路308。
此外,第二光电二极管302的配置位置并不仅仅限定于上述的结构。第二光电二极管302也可以配置于当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由第二光电二极管302检测的光量根据光盘1的偏心而发生变化的位置。
如以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射出激光的光源101;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盘1的聚光部102;使光盘1旋转的旋转部103;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的光量检测部104;基于由光量检测部104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的间隙控制部105;在由间隙控制部105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光量检测部104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量的倾斜计算部106;生成作为从倾斜计算部106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以及基于由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的倾斜控制部108。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方法或光学信息记录方法包括:射出激光的射出工序;通过聚光部102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盘1的聚光工序;使光盘1旋转的旋转工序;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的光量检测工序;基于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的间隙控制工序;在间隙控制工序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量的倾斜计算工序;生成作为从在倾斜计算工序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以及基于在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的倾斜控制工序。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或方法,能够与返回光的光点的环带部的强度无关地抵消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检测器上的光点的移动。即,即使在减小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由此,能够高质量并且稳定地再生高密度地记录于光盘1的信息。另外,能够在光盘1中高质量、稳定并且高密度地记录信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聚光部102可以包括具有与光盘1表面相对置的出射面的SIL13。此时,生成近场光的区域例如是SIL13的出射面附近。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光量检测部104还可以包括为了检测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而检测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例如,第二光电二极管302)。第二光电二极管302配置于当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被检测的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根据变动而发生变化的位置。此时,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基于倾斜量和由第二光电二极管302检测出的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根据以上的结构,检测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基于检测结果除去倾斜错误信号中产生的变动成分。由此,即使在减小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例如,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可以配置于当不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检测不到返回光的一部分的位置。
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判断由第二光电二极管302检测出的光量全部是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产生的光量。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与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相应的光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光量检测部104包括:为了计算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量而检测返回光的光量的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倾斜量检测用光量检测部);以及为了检测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而检测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具有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一检测区域301a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具有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第一检测区域301a相邻配置的第三检测区域302a、以及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第二检测区域301b相邻配置的第四检测区域302b。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第二光电二极管302也可以配置于即使不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也检测返回光的一部分的位置。如上所述,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可以配置于当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被检测的光量根据返回光的变动发生变化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利用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检测器及倾斜计算电路的结构的图。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检测器17及倾斜计算电路22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相同,因而省略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检测器17不具备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即,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倾斜计算电路22具备平均化电路601(即,平均化部)来取代第二减法运算电路306、放大电路307及第三减法运算电路308,设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大小使得即使返回光光点偏移,光点整体也足以射入。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合并第一减法运算电路303和平均化电路601作为倾斜计算电路22(即,倾斜计算部106)。
平均化电路601通过将由第一减法运算电路303(倾斜计算部106)计算出的倾斜量的变化进行平均,生成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倾斜错误信号。
第一检测器17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301a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1b配置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当不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未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并且,当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发生了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变动而变化。
另外,第一检测器17沿着直线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301a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该直线穿过不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且与返回光的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
第一检测器17根据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第一减法运算电路303(倾斜计算部106)将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差分信号304作为倾斜量输出。
平均化电路601通过将差分信号304进行平均,生成倾斜错误信号23。另外,平均化电路601以光盘1旋转一周的时间的整数倍划分平均化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动作如以下。由第一光电二极管301检测射入各光电二极管(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1b)的返回光的光量,将与检测出的光量相应的电信号输入至第一减法运算电路303,并得到差分信号304,这与以往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相同。
与以往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不同之处在于以下的部分。第一减法运算电路303将表示在第一检测区域301a检测出的信号与在第二检测区域301b检测出的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304向平均化电路601输出。差分信号304被输出至平均化电路601。平均化电路601以光盘1至少旋转一周的时间将差分信号304进行平均。平均化电路601可以是如高通滤波器(high-pass filter)的电路,可以是将数字化的信号进行数值平均的程序,也可以是装载了这种程序的半导体电路。
接下来,用图10及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动作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1(A)是用于说明差分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图11(B)是用于说明来自平均化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
假设SIL13的出射面与光盘1表面之间的倾斜为零的状态。在进行了间隙伺服后让有偏心的光盘1旋转,使聚焦伺服及跟踪伺服工作,达到静止状态。此时,返回光光点305在第一光电二极管301上偏移。虽然返回光光点305的偏移量根据光盘1的旋转而变化,但当光盘1旋转了一周时,返回光光点305返回到相同位置,偏移量也相同。这是因为偏心为零时的轨道的半径位置与有偏心时的该轨道的半径位置之差取决于光盘1的旋转角度。即,偏移量与光盘1的旋转一周的周期同步变动。因此,如图11(A)所示,差分信号304的振幅与光盘1旋转一周的周期同步变动。此外,在图11(A)中,将差分信号304的振幅用1进行标准化。
平均化电路601将差分信号304的振幅进行平均。较为理想的是,以充分长于光盘1旋转一周的时间的时间进行平均。这是因为,进行平均的时间越长,旋转未满一周的零散的时间充分小因而能够忽略。此时,具有平均化电路601无需利用旋转同步信号、能够简化平均化电路601这一优点。
来自平均化电路601的输出成为图11(B)所示的波形。如图11(B)所示,随着光盘1的旋转次数增加(即时间推移),来自平均化电路601的输出减小。最终,在SIL13的出射面与光盘1表面之间的倾斜为零时,虽然存在返回光光点305的偏移,但振幅仍收敛为零。来自平均化电路601的信号用作为倾斜错误信号23。即,能够从倾斜错误信号23中消除由返回光光点305的偏移产生的误差成分。
如以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从分割的光电二极管得到的差分信号进行平均。由此,起到即使在减小光盘1与SIL13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工作的特殊的效果。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特有的优点在于,无需独立设置用于检测偏移量的检测器,因此能够以更简易的光学系统结构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
另外,为了以更短的时间进行平均,以光盘1旋转一周的时间的整数倍划分平均化时间,这在能够正确地进行平均的方面是较为理想的。光盘1的旋转的检测可以利用从主轴马达28输出的旋转同步信号。
如以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射出激光的光源101;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盘1的聚光部102;使光盘1旋转的旋转部103;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的光量检测部104;基于由光量检测部104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的间隙控制部105;在由间隙控制部105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光量检测部104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量的倾斜计算部106;生成作为从由倾斜计算部106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以及基于由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的倾斜控制部108。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聚光部102可以包括具有与光盘1表面相对置的出射面的SIL13。此时,生成近场光的区域例如是SIL13的出射面附近。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具备平均化电路601(平均化部),该平均化电路601通过将由倾斜计算部106计算出的倾斜量的变化进行平均,生成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倾斜错误信号。
此时,光量检测部104可以具有接收返回光的光点的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光量检测区域)。此时,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可以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301a(例如,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一个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例如,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另一个区域)。
并且,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1b可以配置于当不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未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的位置。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1b可以配置于当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发生了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变动而变化的位置。
并且,光量检测部104可以根据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并且,倾斜计算部106可以将表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作为倾斜量输出。
此时,平均化电路601可以通过将差分信号进行平均,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根据以上的结构,从分割的检测器得到的差分信号被进行平均。由此,即使在减小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并且,无需独立设置用于检测偏移量的检测器。因此,能够以更简易的结构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平均化电路601可以用光盘1旋转一周的时间的整数倍划分平均化时间。
根据以上的结构,即使以更短时间进行平均时,也能够正确地进行平均化。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光量检测区域)可以沿着穿过不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且与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的直线,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301a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
(第三实施方式)
用图12及图13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不同之处在于,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包括检测输出至致动器15的驱动电流的驱动电流检测电路801(即,驱动电流检测部111),倾斜计算电路22利用表示驱动电流的变化的驱动信号802作为除去由偏心产生的误差成分的信号。
驱动电流检测电路801检测由跟踪控制电路26输出的驱动电流。跟踪控制电路26根据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改变驱动电流。倾斜计算电路22基于计算出的倾斜量和驱动电流检测电路801的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检测器及倾斜计算电路的结构的图。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检测器17不具备第二光电二极管302(即,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取代来自第二光电二极管302的输出信号而利用驱动信号802,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设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大小使得即使返回光光点偏移,光点整体也足以射入。
接下来,用图13及图14(A)至图14(C),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A)是用于说明差分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图14(B)是用于说明来自驱动电流检测电路的驱动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图14(C)是用于说明来自第三减法运算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变化的图。
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假设SIL13的出射面与光盘1表面之间的倾斜为零的状态。让有偏心的光盘1旋转,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同样使跟踪伺服工作,达到静止状态。此时,如图14(A)所示,差分信号304的振幅与光盘1的旋转一周的周期同步变动。
另一方面,跟踪控制电路26为了追踪光盘1的偏心,对致动器15输出驱动电流以使聚光部11的位置在半径方向上偏移。随着光盘1的旋转,聚光部11在半径方向上的偏移量发生变化,但当光盘1旋转了一周时,返回光光点305返回相同位置,偏移量变得相同。其理由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是由于偏心为零时的轨道的半径位置与有偏心时的该轨道的半径位置之差取决于光盘1的旋转角度。即,偏移量与光盘1的旋转一周的周期同步变动。
驱动电流检测电路801将驱动电流的变化转换为电压值或数字值,并作为驱动信号802输出。因此,如图14(B)所示,驱动信号802的振幅也与光盘1的旋转一周的周期同步变动。
驱动电流检测电路801将驱动信号802向放大电路307输出。驱动信号802被发送至放大电路307。放大电路307将驱动信号802的大小改变为适当地去除由返回光光点305的偏移产生的误差成分的大小。例如,在差分信号304的振幅为1(任意单位)并且驱动信号的振幅为0.5(任意单位)时,放大电路307的增益为2。此外,放大电路307的增益有时也小于1。
第三减法运算电路308从差分信号304减去放大电路307的输出信号。第三减法运算电路308将从差分信号304减去放大电路307的输出信号后的信号作为倾斜错误信号23输出。来自第三减法运算电路的输出(即倾斜错误信号23)如图14(C)所示,去除了由偏心产生的误差成分。
如以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检测流向用于使聚光部11在半径方向上移动的致动器15的驱动电流,基于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除去倾斜错误信号中产生的变动成分,由此起到即使在减小光盘1与SIL13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工作这一特殊的效果。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特有的优点在于,无需独立设置用于检测偏移量的检测器,因此能够以更简易的光学系统结构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而且也具有以下优点:即使在光盘1旋转一周的期间光盘1与SIL13之间的倾斜量发生变动时,也能够追踪该倾斜量的变动并从倾斜量中去除误差成分。
如以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射出激光的光源101;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盘1的聚光部102;使光盘1旋转的旋转部103;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的光量检测部104;基于由光量检测部104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的间隙控制部105;在由间隙控制部105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光量检测部104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量的倾斜计算部106;生成作为从倾斜计算部106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以及基于由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102与光盘1之间的倾斜的倾斜控制部108。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聚光部11可以包括具有与光盘1表面相对置的出射面的SIL13。此时,生成近场光的区域例如是SIL13的出射面附近。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也可以包括:输出用于使聚光部11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电流的跟踪控制电路26(跟踪控制部);根据驱动电流调整聚光部11的位置的致动器15;以及检测由跟踪控制电路26输出的驱动电流的驱动电流检测电路801(驱动电流检测部)。跟踪控制电路26根据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变动,改变驱动电流。此时,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基于由倾斜计算部106计算出的倾斜量和驱动电流检测电路801的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此时,第一检测器17(光量检测部)可以具备接收返回光的光点的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光量检测区域)。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可以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301a(例如,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一个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例如,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另一个区域)。
并且,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1b可以配置于当不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未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的位置。此时,第一检测区域301a及第二检测区域301b可以配置于当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发生了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变动而变化的位置。
并且,第一检测器17根据第一检测区域301a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第二检测区域301b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并且,倾斜计算部106可以将表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作为倾斜量输出。
此时,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107可以基于驱动电流检测电路801的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和差分信号,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根据以上的结构,检测用于使聚光部11在光盘1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电流,并基于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去除倾斜错误信号中产生的变动成分。由此,即使在减小聚光部102与光盘1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并且,无需独立设置用于检测偏移量的检测器。因此,能够以更简易的光学系统结构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另外,即使在光盘1旋转一周的期间光盘1与聚光部102之间的倾斜量发生变动时,也能够追踪该倾斜量的变动并从倾斜量中去除误差成分。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或光学信息记录装置中,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可以沿着穿过不存在由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且与返回光光点因光盘1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的直线,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301a和第二检测区域301b。
(实施例)
以下,基于原理确认实验与计算的组合结果,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原理确认实验以基于图2及图3所示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结构实施。作为光盘1的基板,使用厚度为1.1mm的聚碳酸酯基板。作为信息层2,在基板上形成螺旋状的坑列作为轨道,并层叠采用Ag合金的厚度为100nm的反射层。轨道间距为240nm,坑的深度为20nm。
信息层2与光盘1的表面之间的覆盖层,通过在层叠反射层之后利用旋涂法涂抹与中间层相同的材料,并直接进行紫外线固化而加以完成。覆盖层的厚度为3μm。紫外线固化性树脂使用在丙烯类树脂中添加了氧化钛类填充物的材料。固化后的折射率对波长405nm的光是1.80。
此外,更为理想的是,若光盘1的覆盖层及中间层的折射率为SIL13的等价的数值孔径以上,则能够进一步增大对光盘1的耦合效率。
激光源4的振荡波长为405nm。作为SIL13,使用半球形并且将平面侧切割为圆锥状的透镜。SIL13的等价的数值孔径为1.84。
致动器15、扩束器9、致动器10、聚焦控制电路25、跟踪控制电路26、信息再生电路27及系统控制电路20采用利用远场光(即不利用近场光)的光盘评估机的部件。间隙控制电路21、倾斜计算电路22及倾斜控制电路24基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制成。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测定系统的结构的图。为了测定图3所示的返回光光点305的偏移量,在图2所示的无偏振分束器6和第一检测透镜16之间设置如图15所示的光学系统及检测系统。在该光学系统及检测系统中,由无偏振分束器6反射的返回光路光的一部分通过半反射镜(half mirror)201而被分支。分支后的光由第三检测透镜202聚焦,聚焦后的光由CCD照相机203接收。并且,在显示器(未图示)上显示由CCD照相机203接收到的光的光点。
采用上述结构,进行了使激光聚焦于光盘1的信息层2以再生信息的实验。
首先,将光盘1装配于主轴马达28的轴。一边用手使盘旋转一边以光学显微镜观察光盘1的边缘,根据光盘1边缘的移动量求出光盘1的偏心量。此时,偏心量为50μm(peakto peak:峰至峰)。
使光盘1为停止旋转的状态,将再生功率设为0.8mW并向光盘1照射激光。并且,间隙控制电路21使间隙伺服工作。使SIL13与光盘1表面的间隙从80nm接近到20nm,同时由CCD照相机203观察返回光光点的像。间隙为80nm时,返回光光点的环带部(周缘部)比中心部明亮,但随着间隙缩小,环带部变暗,当间隙变为20nm时,环带部的强度与中心部的强度为相同程度。
在使间隙为20nm的状态下,将扩束器10控制在使激光聚焦于信息层2的位置。驱动主轴马达28使光盘1旋转,以使光盘1的线速度达到1.5m/s,然后使跟踪伺服工作,达到静止状态。
在该状态下,在显示器上观察返回光光点的像,其结果是,由于光盘1的偏心,返回光光点与光盘1的旋转同步地偏移。偏移量为光点直径的30%(peak to peak)。
基于以上的实验结果,通过计算来估计返回光光点305在第一检测器17上偏移时的差分信号304及倾斜错误信号23的大小。
假设SIL13的出射面与光盘1表面之间的倾斜为零的状态,返回光光点的光量分布相对于光点的中心为等向。另外,采用以下结构:使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在偏移方向(即,图3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与光点的直径几乎相同,并且在返回光光点305发生了偏移时,返回光射入位于第一光电二极管301外侧的第二光电二极管302。使光电二极管之间的间隔小到能够忽略的程度。使各分割光电二极管(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检测区域301a、301b、302a、302b)的宽度全部相等。
设返回光光点偏移的方向为x方向,设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为y方向。若将返回光光点的半径标准化为1,并设光点的偏移量(zero to peak:零至峰)为s,则射入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一个检测区域(在图3中为第一检测区域301a)的返回光的光量I1与光点在光电二极管内所占的面积成比例。光量I1由以下的算式(1)表示。
(算式1)
I 1 = 2 ∫ - 1 0 1 - ( x + s ) 2 dx · · · ( 1 )
同样,射入第一光电二极管301的另一个检测区域(在图3中为第二检测区域301b)的返回光的光量I2由以下的算式(2)表示。
(算式2)
I 2 = 2 ∫ 0 1 1 - ( x + s ) 2 dx · · · ( 2 )
同样,射入第二光电二极管302的一个检测区域(在图3中为第三检测区域302a)的返回光的光量I3由以下的算式(3)表示。
(算式3)
I 3 = 2 ∫ - 2 - 1 1 - ( x + s ) 2 dx · · · ( 3 )
同样,射入第二光电二极管302的另一个检测区域(在图3中为第四检测区域302b)的返回光的光量I4由以下的算式(4)表示。
(算式4)
I 4 = 2 ∫ 1 2 1 - ( x + s ) 2 dx · · · ( 4 )
根据上述的算式(1)及算式(2),差分信号(即,以往的倾斜错误信号)Ip由以下的算式(5)表示。
Ip=I1-I2…(5)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的算式(3)及算式(4),放大电路307的输出信号Ie用以下的算式(6)表示。
Ie=k(I3-I4)…(6)
这里,k是放大电路307的增益,被设定成适当地去除差分信号Ip中产生的误差成分的值。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倾斜错误信号In由以下的算式(7)表示。
In=I1-I2-k(I3-I4)…(7)
这里,图16示出了将增益k设定为“5”,相对于偏移量s描绘了差分信号Ip(即,相当于以往的倾斜错误信号)及倾斜错误信号In的曲线。图16是表示光点的偏移量s与差分信号Ip的关系及光点的偏移量s与倾斜错误信号In的关系的图。
虽然倾斜为零,但是以往的倾斜错误信号(差分信号Ip)的大小随着返回光光点偏移而增大,若返回光光点偏移直径的15%,则其大小达到0.491(任意单位)。与此相对,本实施例中的倾斜错误信号In的大小在偏移量为直径的±15%的范围内被抑制在最大0.075(任意单位)。即,可知能够大幅去除由返回光光点的偏移产生的误差成分。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图仅用于图示说明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所需要的结构,在实际的装置中,可根据需要进一步追加单元及电路。例如,如果是能够记录信息的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则追加调制信息的调制电路、生成记录脉冲的记录脉冲生成电路及调制激光强度的激光驱动电路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对倾斜控制的效果,但对于利用返回光以分割检测器进行检测的其他伺服控制也同样能够适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用单层的光盘进行了说明,但在具有两层以上的任意n层的信息层的光盘中也同样能够适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来自第一检测器17的输出兼用于间隙控制和倾斜控制,但也可以利用分别来自不同检测器的输出。由于一个检测器兼用于间隙控制和倾斜控制的结构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所以具有能够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的优点。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学系统的条件、记录条件以及再生条件等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条件,能够根据装置或光盘的特性设定适当的条件。
另外,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采用相变材料作为可写入或可改写式的光盘的记录材料,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色素材料或光磁性材料等能够利用近场光形成记录标记的光盘,都能够适用。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了利用由SIL汇聚的光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层记录坑或标记的结构。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由SIL汇聚的光被信息层反射的反射光,再生作为信息层的坑或标记而被记录的信息的结构。但是,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或再生可以利用由等离子共振产生的等离子光。此时,也能够如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利用SIL,进行间隙控制及倾斜控制。另外,此时,除了具备用于产生等离子光的光的光源以外,还可以具备引导至SIL的光的光源。或者,可以是从同一光源射出用于产生等离子光的光和引导至SIL的光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SIL作为产生近场光的手段,但也可以通过光波导等其他手段产生近场光。
而且,对于使用上述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再生装置的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刻录机以及半导体元件而言,也能够取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是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包括:光源,射出激光;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部,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部,在由所述间隙控制部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倾斜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光源射出激光,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部使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部基于由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部在由间隙控制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倾斜控制部基于由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因此,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生成作为从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因此,即使在减小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从而能够高质量并且稳定地再生高密度地记录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光量检测部为了检测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具备检测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配置于当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被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根据所述变动而发生变化的位置,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所述倾斜量和由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根据该结构,光量检测部为了检测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而具备检测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并且,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配置于当存在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被检测的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根据变动而发生变化的位置。此时,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倾斜量和由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因此,由于检测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基于检测结果除去倾斜错误信号中产生的变动成分,所以即使在减小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配置于当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检测不到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判断由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光量全部是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生成的光量,所以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与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相应的光量。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光量检测部,为了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具备检测所述返回光的光量的倾斜量检测用光量检测部,为了检测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具备检测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其中,所述倾斜量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具有在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具有第三检测区域和第四检测区域,该第三检测区域在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相邻配置,该第四检测区域在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检测区域相邻配置。
根据该结构,光量检测部具备为了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而检测返回光的光量的倾斜量检测用光量检测部;以及为了检测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而检测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并且,倾斜量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具有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另外,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具有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第一检测区域相邻配置的第三检测区域、以及在返回光的光点因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第二检测区域相邻配置的第四检测区域。
因此,通过从表示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的来自第一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与来自第二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的差分信号减去表示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来自第三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与来自第四检测区域的输出信号的差分信号,能够容易生成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倾斜错误信号。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具备平均化部,该平均化部通过将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的变化进行平均,生成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倾斜量的变化进行平均,生成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倾斜错误信号。因此,由于无需独立设置用于检测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光量检测部,所以能够以更简易的光学系统结构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光量检测部具有接收所述返回光的光点的光量检测区域,所述光量检测区域备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及所述第二检测区域被配置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当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从而所述光点未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并且在当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从而所述光点发生了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所述变动而变化,所述光量检测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所述倾斜计算部将表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作为所述倾斜量输出,所述平均化部通过将所述差分信号进行平均,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根据该结构,光量检测部具有接收返回光的光点的光量检测区域,光量检测区域备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第一检测区域及第二检测区域被配置在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当不存在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不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并且当存在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发生了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变动而变化。并且,光量检测部根据第一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第二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倾斜计算部将表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作为倾斜量输出,平均化部通过将差分信号进行平均,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因此,由于将从分割后的第一检测区域及第二检测区域得到的差分信号进行平均,所以即使在减小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另外,由于无需独立设置用于检测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光量检测部,所以能够以更简易的光学系统结构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光量检测区域沿着直线被分割为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该直线穿过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所述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且与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
根据该结构,光量检测区域沿着穿过不存在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且与返回光的光点因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的直线,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
因此,通过将表示来自第一检测区域的第一信号与来自第二检测区域的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进行平均,能够生成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倾斜错误信号。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平均化部用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一周的时间的整数倍划分平均化时间。
根据该结构,即使以更短时间进行平均时,也能够正确地进行平均化。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还包括:跟踪控制部,输出用于使所述聚光部在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电流;致动器,根据所述驱动电流调整所述聚光部的位置;以及驱动电流检测部,检测由所述跟踪控制部输出的所述驱动电流,其中,所述跟踪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使所述驱动电流变化,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和所述驱动电流检测部的所述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根据该结构,跟踪控制部输出用于使聚光部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电流。致动器根据驱动电流调整聚光部的位置。驱动电流检测部检测由跟踪控制部输出的驱动电流。并且,跟踪控制部根据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改变驱动电流。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由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倾斜量和驱动电流检测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因此,用于使聚光部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电流得以检测,基于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除去倾斜错误信号中产生的变动成分。因此,无需独立设置用于检测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光量检测部,所以能够以更简易的光学系统结构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光量检测部具有接收所述返回光的光点的光量检测区域,所述光量检测区域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及所述第二检测区域被配置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当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从而所述光点未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并且当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从而所述光点发生了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所述变动而变化,所述光量检测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所述倾斜计算部将表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作为所述倾斜量输出,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所述驱动电流检测部的所述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差分信号,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根据该结构,光量检测部具有接收返回光的光点的光量检测区域,光量检测区域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第一检测区域及第二检测区域被配置在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当不存在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不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并且当存在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从而光点发生了移动时,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变动而变化。并且,光量检测部根据第一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第二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并且,倾斜计算部将表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作为倾斜量输出。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驱动电流检测部的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和差分信号,生成倾斜错误信号。
因此,由于基于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和从分割后的第一检测区域及第二检测区域得到的差分信号,生成倾斜错误信号,所以即使在减小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另外,无需独立设置用于检测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光量检测部,因此能够以更简易的光学系统结构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另外,即使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一周的期间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与聚光部之间的倾斜量发生变动时,也能够追踪该倾斜量的变动并从倾斜量中去除误差成分。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光量检测区域沿着直线被分割为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该直线穿过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所述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且与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
根据该结构,光量检测区域沿着穿过不存在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时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且与返回光的光点因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的直线,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
因此,通过从表示来自第一检测区域的第一信号与来自第二检测区域的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减去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能够生成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倾斜错误信号。
另外,在上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聚光部具备具有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相对置的出射面的固体浸没透镜,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是所述固体浸没透镜的所述出射面附近。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固体浸没透镜生成近场光,并基于来自固体浸没透镜的出射面附近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信息记录装置,是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的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光源,射出激光;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部,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部,在由所述间隙控制部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倾斜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光源射出激光,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部使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部基于由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部在由间隙控制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倾斜控制部基于由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因此,由于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生成作为从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所以即使在减小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从而能够高质量、稳定并且高密度地将信息记录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信息再生方法用于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包括:射出工序,射出激光;聚光工序,通过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工序,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量检测工序,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工序,基于在所述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工序,在所述间隙控制工序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在所述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在所述倾斜计算工序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倾斜控制工序,基于在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在射出工序,射出激光,在聚光工序,通过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旋转工序,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在间隙控制工序,基于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在倾斜计算工序,在间隙控制工序中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在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在倾斜计算工序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在倾斜控制工序,基于在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因此,由于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生成作为从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所以即使在减小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从而能够高质量并且稳定地再生高密度地记录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信息记录方法用于将信息记录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射出工序,射出激光;聚光工序,通过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工序,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量检测工序,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间隙控制工序,基于在所述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倾斜计算工序,在所述间隙控制工序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在所述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在所述倾斜计算工序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倾斜控制工序,基于在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根据该结构,在射出工序,射出激光,在聚光工序,通过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激光聚光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旋转工序,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来自生成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在间隙控制工序,基于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在倾斜计算工序,在间隙控制工序中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的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在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在倾斜计算工序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在倾斜控制工序,基于在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的倾斜错误信号,控制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因此,由于在控制间隙的状态下,基于返回光的光量计算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生成作为从计算出的倾斜量中除去了由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的倾斜错误信号,所以即使在减小聚光部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从而能够高质量、稳定并且高密度地将信息记录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此外,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项目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应仅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而狭义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即使在减小间隙并使间隙伺服工作时,也能够使倾斜伺服正确地工作。这作为与利用近场光的记录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的控制有关的技术尤其有用。

Claims (14)

1.一种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射出激光;
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旋转部,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
间隙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
倾斜计算部,在由所述间隙控制部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
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
倾斜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所述光量检测部,为了检测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具备检测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其中,
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配置于当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被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根据所述变动而发生变化的位置,
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所述倾斜量和由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配置于当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检测不到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的位置。
3.一种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射出激光;
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旋转部,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
间隙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
倾斜计算部,在由所述间隙控制部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
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
倾斜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所述光量检测部,为了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具备检测所述返回光的光量的倾斜量检测用光量检测部,为了检测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具备检测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其中,
所述倾斜量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具有在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彼此相邻配置的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
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具有第三检测区域和第四检测区域,该第三检测区域在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检测区域相邻配置,该第四检测区域在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检测区域相邻配置。
4.一种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射出激光;
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旋转部,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
间隙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
倾斜计算部,在由所述间隙控制部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
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
倾斜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具备平均化部,该平均化部通过将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的变化进行平均,生成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量检测部,具有接收所述返回光的光点的光量检测区域,
所述光量检测区域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
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及所述第二检测区域被配置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当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从而所述光点未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并且当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从而所述光点发生了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所述变动而变化,
所述光量检测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
所述倾斜计算部,将表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作为所述倾斜量输出,
所述平均化部,通过将所述差分信号进行平均,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量检测区域,沿着直线被分割为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所述直线穿过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所述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与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均化部,以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一周的时间的整数倍划分平均化时间。
8.一种光学信息再生装置,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射出激光;
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旋转部,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
间隙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
倾斜计算部,在由所述间隙控制部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
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
倾斜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跟踪控制部,输出用于使所述聚光部在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电流;
致动器,根据所述驱动电流调整所述聚光部的位置;以及
驱动电流检测部,检测由所述跟踪控制部输出的所述驱动电流,其中,
所述跟踪控制部,根据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使所述驱动电流变化,
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和所述驱动电流检测部的所述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量检测部,具有接收所述返回光的光点的光量检测区域,
所述光量检测区域被分割为第一检测区域和第二检测区域,
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及所述第二检测区域被配置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当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从而所述光点未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相同,并且当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从而所述光点发生了移动时,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的光点的面积根据所述变动而变化,
所述光量检测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一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区域接收到的光点的光量输出第二信号,
所述倾斜计算部,将表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作为所述倾斜量输出,
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所述驱动电流检测部的所述驱动电流的检测结果和所述差分信号,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量检测区域,沿着穿过不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所述返回光的光点的中心点、并且与所述返回光的光点因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而移动的方向垂直的直线被分割为所述第一检测区域和所述第二检测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部具备具有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表面相对置的出射面的固体浸没透镜,
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为所述固体浸没透镜的所述出射面附近。
12.一种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对光学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射出激光;
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旋转部,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量检测部,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
间隙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
倾斜计算部,在由所述间隙控制部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由所述光量检测部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
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倾斜错误信号,该倾斜错误信号是从由所述倾斜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
倾斜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所述光量检测部,为了检测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具备检测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其中,
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配置于当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被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根据所述变动而发生变化的位置,
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部,基于所述倾斜量和由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13.一种光学信息再生方法,用于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工序,射出激光;
聚光工序,通过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旋转工序,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量检测工序,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
间隙控制工序,基于在所述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
倾斜计算工序,在所述间隙控制工序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在所述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
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倾斜错误信号,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是从在所述倾斜计算工序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
倾斜控制工序,基于在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所述光量检测工序,为了检测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具备通过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来检测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工序,其中,
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配置于当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被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根据所述变动而发生变化的位置,
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基于所述倾斜量和由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14.一种光学信息记录方法,用于对光学信息记录介质记录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出工序,射出激光;
聚光工序,通过聚光部生成近场光,并使所述激光聚光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旋转工序,使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量检测工序,检测来自生成所述近场光的区域的返回光的光量;
间隙控制工序,基于在所述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间隙;
倾斜计算工序,在所述间隙控制工序控制所述间隙的状态下,基于在所述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光量,计算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量;
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倾斜错误信号,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是从在所述倾斜计算工序计算出的所述倾斜量中除去了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的信号;以及
倾斜控制工序,基于在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生成的所述倾斜错误信号,控制所述聚光部与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之间的倾斜,
所述光量检测工序,为了检测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成分,具备通过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来检测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的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工序,其中,
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部,配置于当存在由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产生的所述返回光的变动时,被检测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根据所述变动而发生变化的位置,
所述倾斜错误信号生成工序,基于所述倾斜量和由所述偏心检测用光量检测工序检测出的所述返回光的一部分光量,生成所述倾斜错误信号。
CN201180010924.4A 2010-02-26 2011-02-23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09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1504 2010-02-26
JP2010-041504 2010-02-26
PCT/JP2011/001019 WO2011105068A1 (ja) 2010-02-26 2011-02-23 光学的情報再生装置、光学的情報記録装置、光学的情報再生方法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0918A CN102770918A (zh) 2012-11-07
CN102770918B true CN102770918B (zh) 2014-12-24

Family

ID=4450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092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70918B (zh) 2010-02-26 2011-02-23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51699B2 (zh)
JP (1) JP5624116B2 (zh)
CN (1) CN102770918B (zh)
WO (1) WO2011105068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0743A (ja) * 2003-01-17 2004-08-05 Sony Corp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制御方法、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制御方法
CN101288125A (zh) * 2005-10-24 2008-10-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从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21583A1 (en) 2001-08-31 2003-03-13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JP2005209246A (ja) * 2004-01-20 2005-08-04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5259329A (ja) * 2004-02-12 2005-09-22 Sony Corp チルト制御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613082B2 (en) * 2004-05-18 2009-11-03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device,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gap detection method
JP2008522336A (ja) * 2004-11-30 2008-06-2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自動ディスク傾き補正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344351A (ja) 2005-05-13 2006-12-21 Sony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光学ヘッド、光記録再生方法及びスキュー検出方法
JP4424256B2 (ja) * 2005-05-24 2010-03-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7808866B2 (en) 2005-10-24 2010-10-05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8243282A (ja) 2007-03-27 2008-10-09 Canon Inc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8259541B2 (en) * 2008-03-18 2012-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tion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tion device, progra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8050169B2 (en) * 2008-06-06 2011-11-01 Lite-On It Corporatio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ocus position
CN102097111B (zh) * 2009-12-15 2012-12-19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光盘机的倾斜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0743A (ja) * 2003-01-17 2004-08-05 Sony Corp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制御方法、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制御方法
CN101288125A (zh) * 2005-10-24 2008-10-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从记录介质再现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4116B2 (ja) 2014-11-12
CN102770918A (zh) 2012-11-07
US8451699B2 (en) 2013-05-28
US20120314553A1 (en) 2012-12-13
JPWO2011105068A1 (ja) 2013-06-20
WO2011105068A1 (ja) 201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1604B2 (en) Fabrication method of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 medium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multilayered optical record medium
CN102054494A (zh) 光拾取装置
US20060291360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CN102087861A (zh) 记录装置和控制方法
JPS63224034A (ja) 光デイスク装置のトラツクサ−ボ制御方式
CN101521028B (zh) 光学拾取设备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EP2290647A1 (en) Objective lens and optical pickup comprising the objective lens
CN102770918B (zh)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光学信息记录方法
CN100358029C (zh) 光学记录再生介质、光学记录再生介质制造用原盘以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US20130070577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CN102037511B (zh) 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光学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固体浸没透镜
WO2010038909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2693733B (zh) 记录调整方法、推荐记录条件的决定方法
CN101494065A (zh) 衍射光栅、光拾取器装置及光盘装置
US20080062854A1 (en) Disc Recording Medium, Disc Drive, and Manufactuing Method of Optical Disc
CN103514906A (zh) 光拾取装置、光学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CN102737660B (zh) 光盘装置
US8081559B2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030048704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ing apparatus with super-resolution cut-off filter
JP2758232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626644B2 (ja) トラッキング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09153B1 (ko) 광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기록재생 방법
KR100681613B1 (ko) 홀로그래픽 롬의 기준광 서보를 이용한 트랙 서보 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737655A (zh) 光盘装置和记录方法
JP2006024257A (ja) 光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