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194A - 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0194A
CN102770194A CN2010800616032A CN201080061603A CN102770194A CN 102770194 A CN102770194 A CN 102770194A CN 2010800616032 A CN2010800616032 A CN 2010800616032A CN 201080061603 A CN201080061603 A CN 201080061603A CN 102770194 A CN102770194 A CN 102770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as
ion
carbon dioxide
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16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费伦茨·梅萨罗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0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71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not provided for in B01D53/8603 - B01D53/8668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2Carbon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electrical effect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D61/00
    • B01D53/326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electrical effect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D61/00 in electrochemica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8Handling or mounting catalysts
    • B01D53/885Devices in general for catalytic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60Inorganic bases or salts
    • B01D2251/604Hydr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20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B01D2255/207Transition metals
    • B01D2255/20707Tita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80Type of catalytic reaction
    • B01D2255/802Photocataly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5/00Catalysts
    • B01D2255/80Type of catalytic reaction
    • B01D2255/806Electrocataly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transportable use
    • B01D2259/4558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transportable use for being employed as mobile cleaners for ambient air, i.e. the earth's atmosphe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66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80Employing electric, 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01D2259/804UV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3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Catalyst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特征是,使用含有具有碱性特征的(OH-)离子的“氢氧根”离子水作为反应介质来约束二氧化碳(CO2)气体,且二氧化碳(CO2)气体与碱性离子水发生反应,且在二氧化碳(CO2)气体和水的反应过程中,形成碳酸根离子(CO3 2-)和碳酸氢根/酸式碳酸根(2HCO3 -),并且它们携带受约束的CO2成分以稳定的气体或液体形态去往外界的大气和/或外界的水。

Description

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还原(reduction)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本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谓的反应容器中使用电离室(cell),直流电压造成了水分子发生极化,我们发现二氧化碳在氢氧根离子(OH-)的帮助下还原,氢氧根离子(OH-)起因于由于电离引起的水的质子自递(autoprotolysi)。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越来越大的问题,并且随着工业活动的扩张还在逐年增大。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即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影响着气候条件。除其他因素外,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
在本领域的状态中,减少气体的方法,各自中和烟气如下:
-过滤(如,活性炭)
-金属催化剂
-气体洗涤器(如,石灰乳-CaOH雾化(pulverization)进入气体中)
-气体吸收(进入一还原液体中,如含有氢氧化钠的水中)等等
存在很多专业人员公知的清除烟气的技术(减少排放),已经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了数十年。如,减少来自于发电站烟气中的硫的排放。二氧化硫(SO2)和亚硫酸(H2SO3)对环境有害并且对生物体有毒性。
我想强调的作为例子的另一气体是二氧化碳(CO2),因为CO2已经是世界上讨论的主题之一。
在本领域的状态中,没有可以用于工业水平的用来约束和/或中和CO2的较为经济的技术。该气体被认为是对气候灾难负有责任,单独还对全球变暖有责任。在全世界范围内,工业、运输(空-陆-水)、发电站、家庭(domestic)的CO2排放可以数以百亿吨计量。现在很多科学家和气候专家达成共识,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实施根本措施,以治理CO2问题,因为人类的未来已处于险境。
我强调了这两种气体(或烟气)SO2和CO2,特别是二氧化碳,因为它是人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可能性:理论和/或实验室水平,可能是小规模的尺寸测量(如,活性炭过滤器),有可能将CO2气体约束、稳定及转变(change)成一种不同的非腐蚀性(aggressive)的化合物。
在工业水平,全球性的,在世界上各国家中,大量地中和CO2都是不可能的。
在一些国家有更大体积的尝试,测试和实验,将CO2埋入地下,埋进岩石层,埋入海平面以下1-1.5km的空洞(hollow)中进行储存。该主题中的专家对该项目表示乐观,但是目前该方法并不够安全并且相当昂贵。也无法保证将气体保持在深处。目前并没有其他已知的正在进行的工业规模的项目。
在本领域的状态中,有不同的“气体清洗”、“气体吸收”的技术及这样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使用液体来中和气体,这些液体几乎总是水溶液或悬浮液。
这里,水总是含有一类化学品、添加剂、所谓的反应合作者(reactionpartner):因为需要反应剂和合作者以能够产生新的化合物,来将气体转化(transform)成另一种形式。如,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镁(Mg(OH)2)。这些物质的水溶液确保为碱性剂,并且如果气体(如,CO2)与其反应,该气体转化为一种离子,分别的还可是盐。
如:Ca(OH)2+H2O+CO2=2HCaCO3
氢氧化钙+水+二氧化碳=水合碳酸钙
如果“CO2”被清洁(中性)水所吸收,则会产生含有碳酸(H2CO3)的水,这样我们仍然具有一腐蚀性气体,该气体不稳定,并且会从水中散出。为了约束并稳定二氧化碳,水必须是碱性的,如,具有碱金属的水。这种情况下腐蚀性的CO2或碳酸被转化成碳酸根离子。如果将氢氧化钙加入水中,则会产生碳酸钙,碳酸钙也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形式。
此类方法的问题在于需要大量的添加剂。更为精确地,比例是:每一吨CO2需要一吨的氢氧化钠。在工业规模看起来是这样的:例如,如果一个较小的发电站排放大约一百万吨的CO2
目的
当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时,我的目的就是精心设计一种真正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以工业规模实施,以及能约束以不断增加的量产生的CO2。我的目的还包括运转除了约束二氧化碳外,从大气中提取出现的二氧化碳的方法和仪器,从而减少负荷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
实现
当运转根据发明的解决方法时,我意识到如果使用含有具有碱性特征的碱性离子(OH-)的电离的“氢氧根”水作为反应剂,凭此二氧化碳(CO2)气体可被约束、稳定并分别的还可还原为一种不同的化合物。(CO2)气体与碱性离子水反应导致CO2出现物质状态的转变和化学转化。
该气体转变为离子(与等离子状态相一致)和水合离子,水合离子是一种可以溶于水的形态。如,二氧化碳CO2气体转化为碳酸根离子(CO3 2-)和/或碳酸氢根(hydrogencarbonate)/酸式碳酸根(bicarbonate)(2HCO3-)。
本发明提供一种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使用含有具有碱性特性的(OH-)离子的“氢氧根”离子水作为反应介质来约束二氧化碳(CO2)气体,二氧化碳(CO2)气体与碱性离子水发生反应,在二氧化碳(CO2)气体与水的反应过程中,形成碳酸根离子(CO3 2-)和碳酸氢根/酸式碳酸根(2HCO3 -),并且它们携带受约束的CO2成分以稳定的气体或液体形态去往外界的大气和/或外界的水。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中,氢氧根(OH-)离子在电离室中产生,且在所述电离室中使用直流电压产生(OH-)。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中,所述电离室中使用的电极(6)的材料为钛,或者所述电极的表面为钛或所述电极的表面具有二氧化钛涂层,这使得在光作用下的受光催化的电离成为可能,在该受光催化的电离的过程中电极(6)的表面由UV辐射器(radiator)(7)诱导(induce),因此通过向中性O2气体中加入电子,而产生O2 -离子(过氧离子),同时在电极(6)上的电压使水发生极化和电离,并且O2 -离子(过氧离子)与H20分子反应并产生OH-(氢氧根)离子和HO2 -(过氢氧根(perhydroxil))离子,然后即将被约束的CO2与负离子水(OH-(氢氧根)和HO2 -(过氢氧根))反应并生成HCO3 -和/或2HCO3 -离子。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中,使用优选具有适当的原料或具有适当的表面处理的圆柱体或球体、被钛或二氧化钛涂覆的圆柱体或球体,在所述圆柱体或球体中涂层是电子发射器并且光催化作用被利用,
在上述过程中,TiO2表面由电磁辐射诱导,在给定情况下是由外界的自然或人工光线所诱导,当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时,所述电子-空穴对具有易于传递它的电荷的特点,这种情况下,占据电荷的同伴是O2气体,——进而出现带电有一个电子的O2 -,这样受光催化的氧化发生,
在所述方法中的进一步的作为在水介质中的反应的继续的步骤中,带电荷的O2分子将其电荷传递到氢、质子(H+)上——水分子中的缺电子的氢——,并且极化的H2O被分成两个独立的带电离子,H2O+O2 -=HO2 -+(OH-),
随着圆柱体或球体的不断旋转,水的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而所述反应在所述水膜中进行,因此圆柱体通过旋转过程不断约束CO2,随后CO2便溶于水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中,所述方法用在封闭和/或开放系统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中,在组合的封闭的系统应用的情况下,光氧化和直流电电离以这样的方式一起使用,使用雾化的CO2的约束在封闭室中发生,并且富离子水(OH-+H2O)在循环泵的帮助下在封闭的还原室中循环,所述循环泵仅循环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的水经过电离设备,而留在电离器的另外一侧的缺电子水(H3O+)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反馈给电离器,引入通过所谓的光氧化再生单元,在所述光氧化再生单元中,鼓风机中的O2中和酸性水,甚至使其呈弱碱性,这种方法的结果是一个循环过程,导致连续不断的碱性的氢氧根(OH-)离子电荷水,且没有酸性水(H3O+),也即废物的产生。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中,该方法以定位的、安装的方式用于排放大量CO2的工业单元、发电站、熔炉的情况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中,所述方法以移动的、非定位的方式用于陆地交通工具、动力机械的给定情况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中,所述方法以移动的、非定位的方式用于水上交通工具、船的情况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中,所述方法以移动的、非定位的方式用于飞行器、飞机或直升机的给定情况中。
该发明进一步还提供了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的情况下,在该反应容器(1)下部存在有烟气入口(2),烟气到达反应容器(1)的下部,通过单向阀(3)到达气体雾化器(15),水通过给水器(8)同样供给到反应容器(1)的下部,烟气从反应容器(1)的下部经过气体雾化器(15)的喷雾表面(4)的穿孔(4)向上行进并到达电离空间(16),
在所述电离空间(16)中有反应介质(11),所述反应介质(11)是由电离电压(U)产生的极化和电离的水,所述电离电压(U)由直流电供应单元(5)产生,所述水的水位达到在反应容器(1)的侧壁上的溢流区(12)。在所述电离空间(16)中存在有由钛制成的或是被二氧化钛涂覆的电极(6),电极(6)具有离子形成表面(14),所述离子形成表面(14)收集其周围的适当的离子,并且光催化(17)下的电离在其表面发生。在给定情况下,在电离空间(16)中间的反应介质(11)中会放置一个水平的UV幅射器(7),在反应介质(11)中的反应终止后,气体成分从位于反应介质(11)上部的气体空间(13)经过压力调节阀(9)和气体出口(10)离开反应容器(1)。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的可能的明确的内部实现的情况下,电极(6)以彼此平行的站立的姿势列成两排,在电极之间以水平姿势存在有两个椭圆形的UV幅射器(7),此外,在反应容器(1)的底部有一个气体喷雾单元(15),在气体喷雾单元(15)的上部提供有具有细小穿孔(4)的雾化器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时例中,所述封闭系统反应容器用在船上,在给定情况下外界的大量(mass of)的水(24)为湖、河或海,船漂浮在它们的表面,并且具有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配置的气体处理室(18)位于船(23)上,并且所述反应容器(1)具有气体出口(10)和溢流区(12),在此处海水在泵(21)的作用下经过吸入水(22)到达气体处理室(18)的垂直管道,该垂直管道凸出伸入到船(23)的烟囱(25)里,外界的空气经过气体入口(19)同样到达气体处理室(18)的、凸出伸入到船(23)的烟囱(25)里的垂直管道,而烟气经由气体处理室(18)和气体出口(10),经由外出烟气出口(20)离开。
本发明进一步还提供了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现自给的开放系统的情况下,旋转的、圆柱状或球状的二氧化碳耙(33)设置在外部大量的水(24)的上部上,所述二氧化碳耙(33)的原材料为钛,或者其外表面被提供有二氧化钛涂层的这样的物体,二氧化钛的电子发射和光催化作用可以被这样利用,由于二氧化碳耙(33)的不断旋转,在外部,二氧化碳耙(33)的二氧化钛表面不断形成水膜(27),并且在给定情况下可通过形成多孔表面而使二氧化碳耙(33)的活性表面大量增大。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自给的开放系统的可能定位应用的情况下,旋转的二氧化碳旋转耙(33)通过连接系统(36)连接到彼此,并被放置在固定于岛系紧物(island fastening)(37)的外部大量水(24)的上部,此外使用了电流产生器(34)和UV反射器(35),并且二氧化碳耙(33)由于水的运动而起伏而持续运动,从而在它们外部的二氧化钛表面(26)形成水膜(27),白天的日光能量(31)和夜晚的夜光能量(32)诱导在它们外部的二氧化钛表面(26)上产生水膜(27),导致在二氧化碳耙(33)的外部的表面上的光催化反应,大气中的CO2成分不断溶解于水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二氧化碳旋转耙(33),白天的功能由阳光确保,而在晚上的功能在给定情况下由通过风能工作的电流产生器(34)以及UV反射器来确保,所述UV反射器使用波长范围为190-310nm的光来为二氧化碳耙(33)表面照明。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子中,在自给的开放系统的可能的移动的应用的情况下,二氧化碳耙(33)通过连接系统(36)彼此连接,二氧化碳耙(33)通过这个连接系统(36)固定于漂浮在外部的大量的水(24)表面上的船(23)上,并且被船(23)拖曳在水面上,导致二氧化碳耙(33)旋转和在它们的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二氧化碳耙(33)的表面由日光能量(31)激活,并在船拖曳该设备的过程中不断使来自大气的CO2溶于水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明确实现的情况下,带有催化表面的球体的直径为1-2m,它们的几何表面具有几个平方米,所述表面优选的为多孔构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表面的多孔构造,球体表面相应于几百或几千平方米,因此在给定情况下,几十个旋转球体的活性表面吸引的CO2分子为几个平方千米。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以组合、固定、安装的方式对自给的封闭系统的应用的情况下,在给定情况下实现为还原岛(47),该还原岛(47)在给定情况下为具有天然气开采管道(42)的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41),其中气体分离装置(43)位于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41)的水表面上,UV反射器(35)固定在气体分离装置(43)上,在海面以下运输清洁的天然气(44)和输送分离出的CO2(45),离子形成室岛(40)固定于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41)的一侧,在其下方,在通过连接系统(36)彼此连接的二氧化碳耙(33)的周围,发生CO2(46)的雾化,通过连接系统(36)连接到彼此的二氧化碳耙(33)连接(join)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41)的另外一侧并被日光能量(31)激活,并且CO2的雾化(46)也发生在它们的周围。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自给的移动系统的可能的实现的情况中,移动系统为船(23),船体表面用TiO2进行处理,泵(21)和喷水器(48)位于船(23)上,船(23)的上部或整个表面均用TiO2涂覆,例b如从海洋中泵出的水在船表面奔流或喷洒在表面上,形成一薄的水层,在水层中,阳光导致由光催化作用而持续的离子的产生(OH-),由于连续不断的反应,大气中的CO2溶于富氢氧根离子的水中并被前述过程还原,并在下一步中CO2以它的自然形式(HCO3 -)溶于海水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在组合的封闭系统的应用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一起应用光氧化和直流电电离这两种方法,反应容器(1)被提供有经过单向阀(3)的烟气入口(2),雾化器表面(4),离子阀(49),经过压力调节阀(9)的气体出口(10),和溢流区(12),及元件为高电压供应单元(51)的离子再生系统(50),循环泵(52),电离器(53),空气泵(54),酸性水再生器(55),TiO2催化剂(56),光催化UV辐射器(57),空气出口(58),循环(59),铂膜(60),离子水反馈(61)和离子水进口(62)。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最一般的实现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最一般的实现方式的情况中,所述方法与本领域的状态中提到的例子相同的仅是使用水作为反应剂。
本方法基于水的质子自递作用。由于电流的作用,水游离成它的离子。(H3O+水和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即水的电离,合适的电压导致离子水的产生。水分子被结构化成(structured into)它的离子:酸性的氢离子和碱性的氢氧根离子。
2H20=H3O++OH-
两个水分子产生=一个酸性水和氢离子和一个碱性氢氧根离子。
电离过程与已知的水的电解有所不同,前者使用较低电压,所以水分子“仅仅”是被结构化,而电解导致气体产生。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质是离子水,更为确切的是“氢氧根”水,所述水具有碱性特性。离子浓度可以由水的电离程度来控制,分别的还可由离子化分子的分离来控制。因此含有酸性离子分别的还有碱性的离子水被分离。在我们的情况下,使用主要含有碱性离子(OH-)的水。高氢氧根(OH-)离子浓度的水溶液用于还原气体。离子水的pH(反应)值被增至7-11之间。使用不同的方法后(OH-)离子的浓度甚至可增至pH值13以上,这相当于强碱性溶液。这个方法会在使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明了的过程中详细描述。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实施的情况下,气体可以被约束、稳定,分别的还可以是在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产生的具有碱性特性的水的帮助下还原成一种不同的化合物。气体与具有碱性离子的离子水反应(进入反应),除其他外,导致物质状态的转变和化学转化。气体转化成离子(与等离子状态相似)和水合离子。如,二氧化碳CO2气体转化成碳酸根(CO3 2-)离子和/或碳酸氢根/酸式碳酸根(2HCO3 -)。
氢氧根离子(OH-)的特征:一种天然物质,在地球大气中持续产生,特别在接近臭氧层处产生,由于阳光的电离作用产生。科学上称之为大气的“清洁剂”。氢氧根离子一形成就立刻与大气中曾存在的自由基(如,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分解产物)反应,消除它们的危害。在近地球表面,约束和吸收最大量的CO2是由海和洋完成的。这些水的反应呈弱碱性,也由于氢氧根离子(OH-)和碳酸根离子的含量其pH约为8.1。几千年来这些水吸收和储存了大气中大约70%的CO2成分。
因此该新的方法模拟了一个自然过程,试图模仿地球上几百万年来一直发生的一些过程。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可能的优选的确定的实施的情况中,这样的氢氧根离子(OH-)用于还原二氧化碳气体,该二氧化碳气体从烟气和/或废气的气态成分(content)中提取出来——在直流电压的帮助下被电离。
进一步通过与外界空气混合,使用空气的氧气成分在电离室中与烟气和/或废气反应。这导致在离子水溶液中,氧化和还原同时发生在室中。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氢氧根离子的作用而减少,并生成HCO3 -碳酸氢根离子和/或(2HCO3 -)酸式碳酸根离子。在与额外的OH-(氢氧根)离子反应的过程中,生成了CO3 2-碳酸根离子和H2O(水)。为了维持该过程和/或保证在并行的室反应中的氢氧根离子的产量,加入的氧气与H3O+(水合氢)离子反应,发生氧化反应,并且生成OH-(氢氧根)离子和H2O(水)。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中,水分子在直流电压的帮助下使用所谓的电离室被极化。在室所用的电流强度不可达到用于水电解时的电流强度,这是因为会有气体(O2,H2)生成。在使用在室中的电流强度未达到电解所必须的电流强度的情况下,水分子被“电离”,导致水分子分解为它的离子。形成(2H2O=H3O++OH-)氢氧根(OH-)离子和水和氢(H3O+)离子。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和电化学反应:
1)电离:2H2O→H3O++OH-=水分解
2)还原1:CO2+OH-→HCO3 -或2CO2+2OH-=2HCO3 -
3)还原2:HCO3 -+OH-→CO3 2-+H20
4)氧化:电离:1/2O2+H3O+→OH-+H2O它不可自发发生,仅由能量输入导致,O2可以转化为原子状态,也就是仅通过能量输入转化为1/2O2。(见离子室反应)。
5)4H3O++O2=6H2O复合
这是不需要能量输入发生的自然复合,因为H+是最活跃的原子(这么以至于其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与其他合作者结合),一旦其碰到反应合作者,会立即窃取一个电子,在我们的情况中该反应合作者为O2。顺便说一下,O2是地球上除氢以外第二最活跃的元素。
该过程是水的自然、独特的复合过程。
在我们的情况中电离过程(离子产生)如下:
O2+e-=O2 -
氧气+1电子=过氧离子
O2+2e-=O2 2-
氧气+2电子=超氧阴离子
O2 -+H2O-=OH-+HO2 -
过氧离子+水=氢氧根离子+过氢氧根离子
HO2 -+H+=H2O2
过氢氧离子+氢氧根离子=过氧化氢(被氧化的水)
在我们的情况中,它事实上不见得相应称为氧化,因为该反应只是在水介质中发生,因此代替氧化物的,反应合作者是离子(阴离子)。阴离子是电子施主-阳离子具有电子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附图进行陈述:
图1示出封闭系统反应容器的一部分和它们的理论上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2示出图1侧视图所示的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的可能的确定的内部实现方式的空间前视图。
图3示出在船上的封闭系统反应容器的应用。
图4示出自给(self-supporting)的开放系统的理论基础配置。
图5示出图4示出的自给的开放系统的一种可能的定位应用方式。
图6示出自给的开放系统一种可能的移动应用方式的理论图像。
图7示出在固定的安装方式下的自给和封闭系统联合应用的理论图像。
图8示出使用船体用TiO2进行表面处理的自给的移动系统的可能实现方式。
图9示出在联合应用两种系统的情况下,组合的封闭系统的理论图像,其中组合的封闭系统可以安装在移动设备上。
图1示出封闭系统反应容器的一部分和他们的理论上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1示出反应容器1,其底部具有进气口2。烟气进入反应容器1的下部,通过单向阀3进入气体雾化器15。水通过给水器8也吸入到反应容器1的下部。然后烟气向上行进,通过气体雾化器15的雾化表面4的表面的穿孔到达电离空间16。在电离空间16中有反应介质存在,即由直流电供应单元5创造的U电离电压生成极化和离子化的水,且该水的水位达到反应容器1的侧壁上的溢流区12。电极6由钛制成或其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其提供有离子形成表面14,离子形成表面14收集它们周围适合的离子,在表面发生在光催化作用17下的电离,该电极6位于电离空间16中。
在电离空间16中间的反应介质11中,在给定情况下水平放置有UV辐射器17。在反应介质11中发生反应后,气体成分通过压力调节阀9和气体出口10从位于反应介质11上方的气体空间13离开反应容器1。
在图1所示的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运行的情况下,单向阀3是普通止回阀,它使得烟气以单一路径(way)进入,该单一路径进入到反应容器1的底部,直到气体雾化器15。从气体雾化器15向上通过雾化器表面4进入到位于电极6之间的反应介质11中。电极6的材料为钛,或者电极6的表面为二氧化钛,这是重要的,因为这可以使在光作用下的受光催化的电离成为可能。在电离过程中,UV辐射器7使电极6的表面形成,并通过加入电子从中性O2气体产生O2 -离子(过氧离子)。与此同时,与电极6相连的电压使水极化和电离。O2 -离子(过氧离子)与H2O分子反应并生成OH-(氢氧根)离子和HO2 -(过氢氧根)离子。
随烟气流入的CO2与负离子水(OH-(氢氧根)和HO2 -(过氢氧根))反应并生成HCO3 -和/或2HCO3 -离子。
烟气从经过反应介质11的底部气泡雾化,并聚集在反应介质11上部的气体空间13中并通过气体出口10离开。烟气中的N2,O2以不变的形式通过该系统,因为这些条件下它们不进入反应。尽管O2作为反应合作者参加过程,但是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转运电子(e-)。O2作为气体进入到系统中,在过程的最后作为气体以不变的形式离开系统。仅一小部分O2作为气体进入系统后渗透到过程中,并进入反应介质11。在多次反应循环后,这种方式渗透的O2又变回中性O2气体并通过气体空间13离开设备。
一个临时的水或蒸汽的新供应对于该过程来说是必须的,因为水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还原合作者。因此与即将被约束的二氧化碳的量成比例,还需要供给到过程的水,所述水或者以含有HCO3 -和/2HCO3 -离子的液体的形式通过溢流区12离开,或者以蒸汽形式通过气体出口10排出。
在反应介质11中,OH-离子能够饱和到这样的程度,HCO3 -(碳酸氢根离子)能够进一步反应,然后能够获得另一个电子(e-)。然后生成被CO3(2-)(碳酸根离子)离子化的气体和水(H2O)。CO3(2-)(碳酸根离子)可以作为气体离开气体空间13并达到外界区域,它与来自空气蒸汽的具有电子缺陷的氢反应,然后失去它的电荷后又转变回HCO3 -(碳酸氢根)和水(H2O)。
内燃机的烟气含有作为燃烧产物的大量的水,碳氢化合物的燃烧生成与二氧化碳(CO2)的比例(order)一样量的水,该比例依赖于燃烧的完全程度。这意味着在烟气中有一定量的水可约束二氧化碳,但并不总是足以约束全部量的CO2。为了提高效率需要供给额外的水。在海上和水上航行的交通工具的情况中水是无限量可用的。空气中的蒸汽成分——同样是温室气体——是无限量可用的。空气中的蒸汽可在任何地方获得适合的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室1中,同时运转的两种不同技术方案负责离子生成过程的有效维持。随着反应的持续,除了产生氢氧根离子(OH-)外,在反应容器1中的负离子化的水介质中还发生CO2的还原。
在初期介绍的作为实现在直流电压作用下产生(OH-)氢氧根离子的富集的组合装置中,刚刚介绍的过程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应用于所述设备中,即电极6表面具有TiO2涂层。在TiO2涂层的作用下,相同的电极6可同时参与两项任务。所以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在给定的UV辐射——优选的190-320nm的波长—电极表面被诱导(反应1),分别地,直流电与相同的电极连接导致水分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极化和电离成它的离子。2H2O=H3O++(OH-)(反应2)。
上述两步使得电离更为充分(碱性),并且两者相辅相成,使得(OH-)氢氧根离子的产生更强烈。
图2示出图1侧视图所示的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的可能的确定的内部实现方式的空间前视图。
图中所示的反应容器1没有外壳,两排电极6以彼此平行的站立的姿势列成两排。在电极之间以水平位置放置两个椭圆形的UV辐射器。在反应容器1的底部放置有气体雾化器15,在气体雾化器15的上部提供有具有细小穿孔的雾化器表面4。
图2中示出确切的构造,反应容器1的功能与图1所示的理论配置的功能相一致。
图3示出在船上的封闭系统反应容器的应用。
图3示出气体处理室18被放置在漂浮在外界大量的水24的表面的船23上,在给定情况下水24为湖,河或海。气体处理室18具有包含为图1和2中详细介绍的结构的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的构造。这里反应容器1有气体出口10和溢流区12。在泵21的作用下,海水经过吸入水22到达气体处理室18的垂直管道,该该垂直管道凸出伸入到船23的烟囱25里。外界空气同样到达气体处理室18的凸出伸入到船(23)的烟囱(25)里的垂直管道。烟气出口20经由气体处理室18和气体出口10从船23的烟囱25产生。
从如图3可看到,位于船23上的气体处理室18,可从外部大量水24,在给定情况中从湖,河或海中,获取无限量的水用来运行。通过溢流区12离开的水在给定情况下也离开进入外部大量水24。如图1所示其他气体离开进入外界大气。
除了使用在船上,图3所示的封闭系统反应容器的基础配置还可以类似方式使用在其他移动交通工具,卡车,公共汽车,汽车上。在这种情况下应如此完成实施,为了增加(OH-)氢氧根离子的量,需要将额外的大量的水供给到封闭系统中。如,在泵和/或通过所谓的文丘里阀(Venturi valve)的作用下,在吸入外界气体后,在设备中压缩外界空气中的蒸汽。
图4示出自给的开放系统的理论基础配置。
图4中可以看到圆柱状或球状的二氧化碳耙33旋转在外部大量水24的上部,二氧化碳耙33的材料为钛,或者其外表面为二氧化钛的这样的物体。在二氧化碳耙33的外部的二氧化钛表面上,由于二氧化碳耙33的旋转不断产生水膜27。在给定情况下,二氧化碳耙33的活性表面可以通过形成多孔表面而增大。
图4示出的自给的开放系统运行如下:
光氧化过程:
具有适合材料的或经过适当表面处理涂覆有钛或二氧化钛的圆柱体和球体。该涂层为电子发射器传递,并且它的光催化作用被利用。
在过程中,在本情况中通过外界光照,电子辐射感应TiO2表面,导致所谓的电子空穴对的产生,电子空穴对具有易于传递其电荷的特点。在我们的情况中,O2气体是占据电荷的合作者,因而形成了带有多余电子的离子(O2 -)。该现象为所谓的光催化氧化(电离)。在水介质中,随着反应的持续,带有电荷的O2 -分子将其电荷转移到水分子(H+)质子的具有电荷缺陷的氢上,具有不同电荷的分离的离子从极化的H2O中产生。
H2O+O2 -=HO2 -+(OH-
球体或圆柱体的旋转在其表面不断形成水膜,且反应发生在此水膜中。圆柱体在旋转中不断结合CO2,后者随后即溶于水中。为了维持该过程,需要大气中氧气的存在,氧气是维持反应进行的反应的合作者。
该过程的第一部分:
TiO2+光能+大气O2+水=富电离的(OH-)离子的水(即水膜层)+HO2 -(过氢氧根离子)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第二部分以自给的方式进行,CO2扩散进入富含(OH-)离子的水膜层,即
富含(OH-)离子的水+CO2=含有HCO3 -的水
由于圆柱体和球体各自地不断旋转或运动,所产生的离子溶于周围的水中。
可从波浪的运动或在河水中由于水的不断流动使溶解发生。
图5示出图4所示的自给的开放系统的一种可能的固定实施方式。
在图5中可以看到,二氧化碳耙33与岛固定物37彼此连接,并在外部大量水24的上部旋转,该岛系紧物37与连接系统36连接。此外在图中还可看到,固定到其上的带有固定的UV反射器35的电流产生器34,电流产生器3基底为TiO2表面38,还有到岛固定物37。二氧化碳耙33由于水的运动和浮动而处于持续运动中,所述水在外部的二氧化钛表面26上形成水膜27。在二氧化碳耙33外部的二氧化钛表面26上的水膜27的形成,在白天由日光能量31感应,在夜晚由夜光能量感应。由此在二氧化碳耙33外表面上发生光催化反应,并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通过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方式在二氧化碳耙33的作用下不断溶于水中。装置白天工作的能量由阳光提供,在晚上由通过风能的电流产生器34和UV反射器35确保运转。而且具有UV范围190-310nm的光来为二氧化碳耙33的外表面照明。
图6示出自给的开放系统一种可能的移动应用方式的理论图像
图6示出,二氧化碳耙33通过连接系统36连接到彼此并通过连接系统36连接在漂浮在外部大量水24上的船23上,而船23将二氧化碳耙33和连接系统36拖曳于水表面。拖曳使得二氧化碳耙33不断旋转并在它们的表面不断形成水膜27。二氧化碳耙33表面由日光能量31激活,且在拖曳过程中大气中的CO2不断溶于水。
在图6示出的移动的自给的开放系统的情况下,实现了图4所示的运作原理,所不同的是球体和圆柱体(各自的)处于持续运动中,通过这种方式覆盖在它们表面的水膜不断改变,使得光氧化、OH-的形成和二氧化碳的还原持续进行。稳定的CO2气体例如以碳酸氢盐和/或酸式碳酸盐的形式溶于海水中。
在确切实现的情况下:
—支撑催化剂表面的球体轴的直径为1-2m。
—它们的表面显然只有几个平方米。
—实际上由于表面的多孔构造,该多孔构造可由传统方法实现,一个球体的表面可等同于几百(千?)平方米(见-1g活性炭表面可为几百平方米,分别的还可以是纳米技术。)
—结果几十个旋转球体的活性表面(吸引CO2分子到它们自身)负责所谓的命中概率——可以平方千米计。
图7示出在固定的、安装的方式下的自给的和封闭的系统联合应用的理论图像
图7示出开采海洋天然气的开采钻塔41被实现为位于外部大量水24的具有凸出伸入到海中的天然气开采管道42的还原岛47。具有固定的UV反射器35的气体分离装置43位于天然气开采钻塔41在水上方的部分。在海面以下运输清洁的天然气44和输送分离出的CO245。离子形成室岛40固定于天然气开采钻塔41的一侧,在其下部在通过连接系统36连接到彼此的二氧化碳耙33的周围发生CO2的雾化46。通过连接系统36连接到彼此的二氧化碳耙33连接天然气开采钻塔41的另外一侧,此外,它们被日光能量31激活,在它们周围还发生CO2的雾化46。
根据图7所示的固定设备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装至海水表面或安装在水的表面上,如海、河或发电站冷却水储藏池等,即前面提到的封闭室系统和自给系统一起安装在“水的表面”上,于是烟气和/或大气气体中的CO2成分通过实施已经介绍的反应链不断被约束,该反应链适用于约束天然气开采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
图8示出使用船体用TiO2进行表面处理的自给的移动系统的可能实现方式。在图8中可以看到大气中的氧气2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29和漂浮在外部大量水24表面的船23,其表面涂覆有TiO2。船23上坐落有泵21和喷水器48。在TiO2表面26形成的水膜27在白天暴露于日光能量31。在该情况中,在涂覆有TiO2表面26的船23的外表面发生光催化反应。
在图8中所示的应用表面处理船体的自给的移动系统的情况下,船体上部或全部的表面都涂覆有(TiO2)和水,例如从海水中泵出的水奔流或喷洒在该表面上,此时形成一薄的水层,在阳光的作用下,在此薄水层中形成光催化离子(OH-)。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大气中的CO2扩散到富含有氢氧根离子的水层中。二氧化碳通过已述方式还原,然后作为下一步,以它的自然形式(HCO3 -)溶于海水中。
图9示出了在两种系统联合应用的情况下组合的封闭系统的理论图像,其中该组合的封闭系统可以安装在移动设备上。
在图9中可见反应容器1具有经过单向阀3的烟气进入开口2,雾化器表面4,离子阀49,经过单向阀9的气体出口10,还有溢流区12。在图中还可以看到元件为高电压供应单元(51)的离子再生系统50,循环泵52,电离器53,空气泵54,酸性水再生器55,TiO2催化剂56,光催化UV辐射器57,空气出口58,循环59,铂膜60,离子水反馈61和离子水进口62。
在图9中所示的应用组合的封闭系统的配置的情况下,一起使用了光氧化和直流电电离这两种方法。通过该方法系统可应用于移动的活动装置(某些交通工具)。二氧化碳的约束在封闭室中通过雾化来实现。富离子(OH-+H2O)水在循环泵的帮助下在封闭还原室中循环,它仅循环带负电的氢氧根水经过电离设备。从电离器的另外一侧离开的具有电子缺陷(H3O+)的水通过所谓的光氧化再生单元反馈给电离器,该光氧化再生单元中和酸性水,甚至通过向其中吹入氧气使得水呈弱碱性。通过循环过程连续不断的供应带有氢氧根(OH-)离子的碱性水。没有酸性水(H3O+)这一废物产生。
应用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际可应用于每个地方,任何产生CO2的地方,使用作为所谓的重组的“水分子”,重组的“水分子”,是一种天然材料,且气体还原后的还是天然产物。这对于环境无害,且没有副产品。所产生的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是全人类每天所消费的天然矿泉水的成分。
随后被氢氧根(OH-)水还原的离子化CO2可被释放到环境中,因它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合物。由此该方法可兼容于任何在其中产生含有二氧化碳的终产物(烟气)的每一技术中。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任何有水的地方,如河,海,洋,雨水,地下水,自来水(或与每种燃烧产物一起得到蒸汽——废水)。
关于水的电离,为了生成氢氧根离子(OH-),需要电流,太阳能电池,辐射能量,射频辐射等,它们在应用场所中可被使用。
该方法的一种可能实施是,当在所谓的反应容器中使用电离室时,水分子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发生极化,并且使用在电离作用下的水的质子自递作用过程中生成的氢氧根(OH-)离子实现二氧化碳的还原。
根据本发明的通过还原大量CO2气体的方案贡献于保护环境和气候不受影响,有利于缓解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该技术可以用于汽车制造业,能源产业,运输业,海运业以及其他一些二氧化碳排放显著的工业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减少大气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成分。
附图标记
1-反应容器
2-烟气入口
3-单向阀
4-雾化器表面-穿孔
5-直流电供应单元
6-电极(具有钛或二氧化钛涂层)
7-UV辐射器
8-给水器
9-压力调节阀
10-气体出口
11-反应介质-极化的电离的水
12-溢流区
13-气体空间
14-离子形成表面-由福田(foton)能量诱导
15-气体雾化器
16-电离空间
17-受光催化的电离
18-气体处理室(含有反应容器1)
19-气体入口
20-烟气出口(烟囱、排气装置)
21-泵
22-吸入水
23-船
24-外部的大量水(海、河、湖)
25-烟囱
26-二氧化钛表面
27-水膜
28-大气中的氧气(图8)
29-大气中的CO2(图8)
30-海床
31-日光能量(在白天)
32-夜光能量(在夜晚)
33-二氧化碳耙(圆柱体或球体)
34-电流产生器
35-UV反射器
36-连接系统
37-岛系紧物
38-发生器基底(TiO2表面)
39-脚手架
40-离子形成室岛
41-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
42-天然气开采管
43-气体分离器
44-清洁天然气的运输
45-分离的CO2的出口
46-CO2的雾化
47-还原岛
48-水喷洒
49-离子阀
50-电离再生系统
51-高电压供应单元
52-循环泵
53-电离器
54-空气泵
55-酸性水再生器
56-TiO2催化剂
57-光催化UV辐射器
58-空气出口
59-循环
60-铂膜
61-离子水反馈
62-离子水入口
U-电离电压

Claims (20)

1.一种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法中,使用了含有具有碱性特性的(OH-)离子的“氢氧根”离子水作为反应介质来约束二氧化碳(CO2)气体,二氧化碳(CO2)气体与碱性离子水发生反应,在二氧化碳(CO2)气体与水的反应过程中,形成碳酸根离子(CO3 2-)和碳酸氢根/酸式碳酸根(2HCO3 -),并且它们携带受约束的CO2成分以稳定的气体或液体形态去往外界的大气和/或外界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氢氧根(OH-)离子在电离室中产生,并且在所述电离室中使用直流电压产生(OH-)。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室中使用的电极(6)的材料为钛,或者所述电极的表面为钛或所述电极的表面具有二氧化钛涂层,这使得在光作用下的受光催化的电离成为可能,在该受光催化的电离的过程中电极(6)的表面由UV辐射器(7)诱导,因此通过向中性O2气体中加入电子,而生成O2 -离子(过氧离子),同时电极(6)上的电压使水发生极化和电离,并且O2 -离子(过氧离子)与H2O分子反应并生成OH-(氢氧根)离子和HO2 -(过氢氧根)离子,然后即将被约束的CO2与负离子水(OH-(氢氧根)和HO2 -(过氢氧根))反应并生成HCO3 -和/或2HCO3 -离子。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优选具有适当的原料或具有适当的表面处理的圆柱体或球体、被钛或二氧化钛涂覆的圆柱体或球体,在所述圆柱体或球体中涂层是电子发射器并且光催化作用被利用,
在上述过程中,TiO2表面由电磁辐射诱导,在给定情况下是由外界的自然或人工光线所诱导,当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时,所述电子-空穴对具有易于传递它的电荷的特点,这种情况下,占据电荷的同伴是O2气体,——进而出现带电有一个电子的O2 -,这样受光催化的氧化发生,
在所述方法中的进一步的作为在水介质中的反应的继续的步骤中,带电荷的O2分子将其电荷传递到氢、质子(H+)上——水分子中的缺电子的氢——,并且极化的H2O被分成两个独立的带电离子,H2O+O2 -=HO2 -+(OH-),
随着圆柱体或球体的不断旋转,水的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而所述反应在所述水膜中进行,因此圆柱体通过旋转过程不断约束CO2,随后CO2便溶于水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在封闭和/或开放系统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组合的封闭的系统应用的情况下,光氧化和直流电电离以这样的方式一起使用,CO2的约束使用雾化在封闭室中发生,并且富离子水(OH-+H2O)在循环泵的帮助下在封闭的还原室中循环,所述循环泵仅循环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的水经过电离设备,而留在电离器的另外一侧的缺电子水(H3O+)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反馈给所述电离器,引入通过所谓的光氧化再生单元,在所述光氧化再生单元中,鼓风机中的O2中和酸性水,甚至使其呈弱碱性,这种方法的结果是一个循环过程,导致连续不断的碱性的氢氧根(OH-)离子电荷水,且没有酸性水(H3O+),也即废物的产生。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定位的安装的方式用于排放大量CO2的工业单元、发电站和熔炉等情况中。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移动的、非定位的方式用于陆地交通工具、动力机械的给定情况中。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移动的、非定位的方式用于水上交通工具、船的给定情况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移动的、非固定的方式用于飞行器,飞机或直升机的给定情况中。
11.一种用于还原烟气或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的情况下,在该反应容器(1)下部存在有烟气入口(2),烟气到达反应容器(1)的下部,通过单向阀(3)到达气体雾化器(15),水通过给水器(8)同样供给到反应容器(1)的下部,烟气从反应容器(1)的下部经过气体雾化器(15)的喷雾表面(4)的穿孔(4)向上行进并到达电离空间(16),
在所述电离空间(16)中存在有反应介质(11),所述反应介质(11)是由电离电压(U)产生的极化和电离的水,所述电离电压(U)由直流电供应单元(5)产生,所述水的水位达到在反应容器(1)的侧壁上的溢流区(12),在所述电离空间(16)中存在有由钛制成的或是被二氧化钛涂覆的电极(6),电极(6)具有离子形成表面(14),所述离子形成表面(14)收集其周围的适当的离子,并且光催化(17)下的电离在其表面发生,在给定情况下,在电离空间(16)中间的反应介质(11)中会放置一个水平的UV辐射器(7),在反应介质(11)中的反应终止后,气体成分从位于反应介质(11)上部的气体空间(13)经过压力调节阀(9)和气体出口(10)离开反应容器(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的可能的明确的内部实现的情况下,电极(6)以彼此平行的站立的姿势列成两排,在电极之间以水平姿势存在有两个椭圆形的UV幅射器(7),此外,在反应容器(1)的底部存在气体喷雾单元(15),在气体喷雾单元(15)的上部提供有具有细小穿孔(4)的雾化器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系统反应容器用在船上,在给定情况下外部大量的水(24)为湖、河或海,船漂浮在它们的表面,具有封闭系统反应容器(1)配置的气体处理室(18)位于船(23)上,并且所述反应容器(1)具有气体出口(10)和溢流区(12),在此处海水在泵(21)的作用下经过吸入水(22)到达气体处理室(18)的垂直管道,该垂直管道凸出伸入到船(23)的烟囱(25)中,外界的空气经过气体入口(19)同样到达气体处理室(18)的、凸出伸入到船(23)的烟囱(25)中的垂直管道,而烟气经由气体处理室(18)和气体出口(10),经由外出烟气出口(20)离开。
14.一种用于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实现自给的开放系统的情况下,旋转的、圆柱状或球状的二氧化碳耙(33)设置在外部大量水(24)的上部上,所述二氧化碳耙(33)的原材料为钛,或者其外表面被提供有二氧化钛涂层的这样的物体,二氧化钛的电子发射和光催化作用可以被这样利用,由于二氧化碳耙(33)的不断旋转,在外部,二氧化碳耙(33)的二氧化钛表面不断形成水膜(27),并且在给定情况下可通过形成多孔表面而使该二氧化碳耙(33)的活性表面大量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自给的开放系统的可能定位应用的情况下,旋转的二氧化碳耙(33)通过连接系统(36)连接到彼此,并被放置在固定于岛系紧物(37)的外部大量水(24)的上部,此外使用了电流产生器(34)和UV反射器(35),并且二氧化碳耙(33)由于水的运动和起伏而持续运动,而在它们外部的二氧化钛表面形成水膜(27),白天的日光的能量(31)和夜晚的夜光能量(32)诱导在它们外部的二氧化钛表面(26)上产生水膜(27),导致在二氧化碳耙(33)的外部的表面上的光催化反应,大气中的CO2不断溶于水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二氧化碳耙(33),白天的功能由阳光保证,而晚上的功能在给定情况下由通过风能工作的电流产生器(34)和UV反射器保证,所述UV反射器使用波长范围为190-310nm的光来为二氧化碳耙(33)表面照明。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自给的开放系统的可能的移动的应用的情况下,二氧化碳耙(33)通过连接系统(36)彼此连接,二氧化碳耙(33)通过这个连接系统(36)固定于漂浮在外部的大量的水(24)表面上的船(23)上,并且被船(23)拖曳在水面上,导致二氧化碳耙(33)旋转和在它们的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二氧化碳耙(33)的表面由日光能量(31)激活,并在拖曳过程中不断使来自大气的CO2溶于水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明确实现的情况下,带有催化表面的球体的直径为1-2m,它们的几何表面具有几个平方米,所述表面优选为多孔构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表面的多孔构造,球体表面相应于几百或几千平方米,因此在给定情况下,几十个旋转球体的活性表面吸引的CO2分子为几个平方千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以组合、固定、安装的方式对自给和封闭系统的应用的情况下,在给定情况下实现为还原岛(47),该还原岛(47)在给定情况下为具有天然气开采管道(42)的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41),其中气体分离装置(43)位于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41)的水表面上,UV反射器(35)固定在气体分离装置(43)上,在海面以下运输清洁的天然气(44)和输送分离出的CO2(45),离子形成室岛(40)固定于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41)的一侧,在其下方,在通过连接系统(36)彼此连接的二氧化碳耙(33)的周围,发生CO2(46)的雾化,通过连接系统(36)彼此连接的二氧化碳耙(33)连接海洋天然气开采钻塔(41)的另外一侧并被日光能量(31)激活,并且CO2的雾化(46)也发生在它们的周围。
19.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自给的移动系统的可能实现的情况中,移动系统为船(23),船体表面用TiO2进行处理,泵(21)和喷水器(48)位于船(23)上,船(23)的上部或整个表面均用TiO2涂覆,例如从海洋中泵出的水在船表面奔流或喷洒在表面上,形成一薄的水层,在水层中,阳光导致由光催化作用而持续的离子的产生(OH-),由于连续不断的反应,大气中的CO2扩散入富氢氧根离子的水层中并被前述过程还原,并在下一步中以它的自然形式(HCO3 -)溶于海水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组合的封闭系统的应用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一起应用光氧化和直流电电离这两种方法,
反应容器(1)被提供有经过单向阀(3)的烟气入口(2),雾化器表面(4),离子阀(49),经过压力调节阀(9)的气体出口(10),和溢流区(12),及元件为高电压供应单元(51)的电离再生系统(50),循环泵(52),电离器(53),空气泵(54),酸性水再生器(55),TiO2催化剂(56),光催化UV辐射器(57),空气出口(58),循环(59),铂膜(60),离子水反馈(61)和离子水进口(62)。
CN2010800616032A 2010-01-14 2010-01-14 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Pending CN1027701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B2010/000060 WO2011086402A1 (en) 2010-01-14 2010-01-14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the co2 content of flue and atmospheric gases, and equipment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0194A true CN102770194A (zh) 2012-11-07

Family

ID=4430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16032A Pending CN102770194A (zh) 2010-01-14 2010-01-14 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8501129B2 (zh)
EP (1) EP2523745A4 (zh)
JP (1) JP2013517121A (zh)
KR (1) KR20120120943A (zh)
CN (1) CN102770194A (zh)
AP (1) AP2012006418A0 (zh)
AU (1) AU2010342305A1 (zh)
BR (1) BR112012017452A2 (zh)
CA (1) CA2786682A1 (zh)
EA (1) EA201270687A1 (zh)
HU (1) HUP1200296A2 (zh)
IL (1) IL221398A0 (zh)
SG (1) SG182524A1 (zh)
WO (1) WO2011086402A1 (zh)
ZA (1) ZA2012060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482A (zh) * 2017-01-20 2017-06-13 王仲民 一种汽车尾气收集净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912163A (zh) * 2018-05-02 2021-06-04 克莱梅特解决方案公司 二氧化碳的永久储存
CN118270907A (zh) * 2024-06-03 2024-07-02 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污水低碳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21270B1 (en) * 2011-06-15 2019-08-28 Henkel AG & Co. KGa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emissions and/or reducing friction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101571250B1 (ko) * 2014-07-21 2015-11-23 한국전력공사 중탄산나트륨 제조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AU2015369350A1 (en) * 2014-12-25 2017-07-06 Si Ener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thesizing hydrocarbon
US10736978B2 (en) 2016-08-23 2020-08-11 Braden A. Reiber Portable disinfection device
CN107224863B (zh) * 2017-07-14 2023-03-10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电化学辅助化学吸收磷化氢气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11923A (zh) * 2018-08-10 2018-12-18 周石共 一种废气处理方法
KR102237029B1 (ko) * 2019-04-03 2021-04-07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이산화탄소 광전환 반응기
JP7459477B2 (ja) * 2019-10-15 2024-04-02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反応装置
US11118492B1 (en) 2020-04-27 2021-09-14 Stec Technology, Inc. Reactive cyclic in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llutants in marine diesel exhaust
CN111559787A (zh) * 2020-05-19 2020-08-21 重庆工商大学 一种震荡离心介质阻挡放电污染物处理装置
WO2022115955A1 (en) * 2020-12-02 2022-06-09 Planetary Hydrogen Inc. Electrochemica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ith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o2 sequestration
EP4405083A1 (en) * 2021-09-21 2024-07-31 Ignasi Clotet S.L.U. Floating device for treating gases emitted by wastewater, floating devices arrangement and corresponding gas treating method
CN115090074A (zh) * 2022-07-01 2022-09-23 山东联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烟气处理系统
WO2024047695A1 (ja) * 2022-08-29 2024-03-07 株式会社プロトンシステム 二酸化炭素吸脱着方法及び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3115A (ja) * 1990-06-28 1992-02-28 Hitachi Ltd 炭酸ガスの光還元電極および還元装置
CN2603697Y (zh) * 2002-12-02 2004-02-18 秦建 水洗式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US20050011770A1 (en) * 2003-07-18 2005-01-20 Tatenuma Katsuyoshi Reduction method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and removal method of carbonate contained in seawater, and disposal method of the recovered carbonate
WO2008151060A1 (en) * 2007-05-30 2008-12-11 New Sky Energy, Inc. Use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to generate materials for sequestering carbon dioxi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4431A (en) * 1958-04-01 1961-04-06 Hermanus Johannes Jans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components from gases
US3712025A (en) * 1970-03-30 1973-01-23 R Wallace Continuous electromigration process for removal of gaseous contaminants from the atmosphere and apparatus
US4451342A (en) * 1982-05-03 1984-05-29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Light driven photocatalytic process
US4545872A (en) * 1984-03-27 1985-10-08 Texaco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carbon dioxide to provide a product
JP3697591B2 (ja) * 1995-04-25 2005-09-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薄膜光触媒化学変換装置
US6866755B2 (en) * 2001-08-01 2005-03-15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Photolytic artificial lung
JPH09155144A (ja) * 1995-12-11 1997-06-17 Atsushi Nishizawa 空気清浄装置
JP2002143872A (ja) * 2000-11-14 2002-05-21 Valqua Techno Osaka Kk 光電磁波循環浄水装置
JP2005021870A (ja) * 2003-06-10 2005-01-27 Kaken:Kk 大気中の二酸化炭素の削減方法、海水中の炭酸の回収除去方法及びその処分方法
JP5114823B2 (ja) * 2004-05-31 2013-01-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光電気化学電池
US7727374B2 (en) * 2004-09-23 2010-06-01 Skyonic Corporation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waste streams through co-generation of carbonate and/or bicarbonate minerals
AU2008237264B2 (en) * 2007-04-03 2012-09-20 Sulfurcycle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 Company Llc Electrochemical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generate renewable hydrogen and sequester carbon dioxide
US20100084283A1 (en) * 2007-04-20 2010-04-08 Gomez Rodolfo Antonio M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and capture
RU2357788C2 (ru) * 2007-07-06 2009-06-10 За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Аркон"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и попутного нефтяного газов от сернист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8177946B2 (en) * 2007-08-09 2012-05-15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Security, Llc Electrochemical formation of hydroxide for enhancing carbon dioxide and acid gas uptake by a solution
US8414758B2 (en) * 2011-03-09 2013-04-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carbon dioxi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3115A (ja) * 1990-06-28 1992-02-28 Hitachi Ltd 炭酸ガスの光還元電極および還元装置
CN2603697Y (zh) * 2002-12-02 2004-02-18 秦建 水洗式光催化空气净化器
US20050011770A1 (en) * 2003-07-18 2005-01-20 Tatenuma Katsuyoshi Reduction method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and removal method of carbonate contained in seawater, and disposal method of the recovered carbonate
WO2008151060A1 (en) * 2007-05-30 2008-12-11 New Sky Energy, Inc. Use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to generate materials for sequestering carbon dioxid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馨乐 等: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物机理研究进展", 《化学通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7482A (zh) * 2017-01-20 2017-06-13 王仲民 一种汽车尾气收集净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2912163A (zh) * 2018-05-02 2021-06-04 克莱梅特解决方案公司 二氧化碳的永久储存
CN112912163B (zh) * 2018-05-02 2023-03-28 克莱梅特解决方案公司 二氧化碳的永久储存
CN118270907A (zh) * 2024-06-03 2024-07-02 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污水低碳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20943A (ko) 2012-11-02
SG182524A1 (en) 2012-08-30
AP2012006418A0 (en) 2012-08-31
US8501129B2 (en) 2013-08-06
CA2786682A1 (en) 2011-07-21
EP2523745A4 (en) 2015-01-21
JP2013517121A (ja) 2013-05-16
HUP1200296A2 (en) 2012-08-28
BR112012017452A2 (pt) 2018-07-31
EA201270687A1 (ru) 2012-12-28
WO2011086402A1 (en) 2011-07-21
EP2523745A1 (en) 2012-11-21
US20120294787A1 (en) 2012-11-22
ZA201206034B (en) 2013-04-24
IL221398A0 (en) 2012-10-31
AU2010342305A1 (en) 201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0194A (zh) 还原烟气和大气气体中co2成分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CN101663236B (zh) 二氧化碳的隔离和捕集
US813744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CO2
US8764964B2 (en) Electrochemical formation of hydroxide for enhancing carbon dioxide and acid gas uptake by a solution
AU2007100157A4 (en) Improved method of sequestering carbon dioxide as calcium carbonate
US20090169452A1 (en) Methods of sequestering co2
AU2010203265B2 (en) Method for cooling the troposphere
CA269500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co2
US20140234193A9 (en) Electrochemical Production of Metal Hydroxide Using Metal Silicates
AU2022356060A1 (en) Photocatalytic aerosol
CN113144904B (zh) 氢回收装置、氢回收方法及二氧化碳固定系统
Rau Electrochemical CO2 capture and storage with hydrogen generation
JP2010031380A (ja) 地球冷却化システム
JP7463323B2 (ja) 海水電解による二酸化炭素固定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5755905B2 (ja) 地球環境改良
House et al. Electrochemical acceleration of chemical weathering for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US20200403259A1 (en) Carbon dioxide-Carbonate powered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