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4301A - 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64301A CN102764301A CN2011101119936A CN201110111993A CN102764301A CN 102764301 A CN102764301 A CN 102764301A CN 2011101119936 A CN2011101119936 A CN 2011101119936A CN 201110111993 A CN201110111993 A CN 201110111993A CN 102764301 A CN102764301 A CN 1027643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r
- water
- radix
- add
-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为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它主要解决现有口服液口感差,易染菌,低温季节服用不方便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颗粒剂中原料药为:柴胡200-300份、桂枝70-110份、葛根200-300份、黄芩100-150份、浮萍70-110份、白芍70-110份桂枝、柴胡粉碎、蒸馏、盐析、冷藏分取挥发油,加倍他环糊精;葛根以乙醇渗漉法提取黄酮类成份;黄芩以水提,酸沉,醇沉制得高含量黄芩苷;其它药材煎煮、浓缩制成清膏;各提取物混合,浓缩成稠膏,加适量蔗糖、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剂。本发明具有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口感好,有效成份损失少,质量稳定,辅料安全,服用方便的特点,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备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备外感发热的口服中药颗粒的新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
背景技术
外感发热主要为感冒发热,即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小于5岁小儿,感冒发病占该年龄组疾病的一半,5~12岁小儿,感冒发病占该年龄组疾病的30%,因此,外感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因其生理病理特点,小儿外感发热多为高热,常易导致惊厥、脱水、电解质紊乱而致病情严重。小儿用药困难常常影响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小儿发热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邪热炽盛所致。小儿肌肤柔嫩,腠理不密,卫外机能不固,如遇气候突变、冷暖失调,病邪易于乘虚而入。风热上受系风热之邪入自口鼻,侵袭上焦,其恶寒见证短暂,而迅即出现高热、咳嗽、口渴、咽痛、舌红、脉数等证。此为邪在卫气之间,治宜辛凉透表,清透泄热。即津津汗出而邪解热退。遵循“开门逐盗”、“祛邪安正”的治疗原则,使邪有出路,不令其病邪深入。
现有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存在以下缺陷:因方中含有较多量的挥发油类成分,使其澄明度和稳定性都存在一定问题;且口服液口感不佳,虽经矫味,小儿仍然不愿服用;携带与运输均不方便,易染菌。改变为颗粒剂后,极大增加了药品的稳定性,改善口感,便于携带与运输,同时也符合传统中医用药理论。
现有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工艺中存在对柴胡、桂枝药材挥发油提取率低的问题。并且挥发油采用制粒干燥后喷入挥发油混匀的方法,导致挥发油在后面的工艺及贮藏中易损失,且不易混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改变现有小儿柴桂退热的生产工艺,提供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挥发油提取率高,实现工艺参数的控制精准量化,有效防止挥发油的损失,退热作用明显,起效快,服用量少,口感甜,适宜儿童服用的特点。
本发明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配方:
柴胡200-300份, 桂枝70-110份, 葛根200-300份,
黄芩100-150份, 浮萍70-110份, 白芍70-110份,
蝉蜕70-110份;
上述药物的混合物与辅料的重量份配比为:
药物的混合物:稠膏220 份,倍他糊精包合物20 份;
辅料:蔗糖660 份,糊精180 份;
制备方法:
1、取桂枝、柴胡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10-14倍量水,加热至80℃,温浸1小时,再蒸馏4小时,馏出液加10%氯化钠,2-6℃冷藏12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加3-5倍量倍他环糊精,8-10倍量水,置胶体磨中研磨20~30分钟,取出糊状物,置烘箱中50℃干燥,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
2、取葛根,粉碎成过10目筛的最粗粉,装入渗漉筒中,用50%-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30小时,进行渗滤,收集4-12倍渗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60℃温度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4-1.27浸膏备用;
3、取黄芩粉碎成过10目筛的最粗粉,装入无纺布袋中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煮沸1-1.5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8倍量水,煮沸0.5-1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然后保温1-1.5小时,再静置24-36小时,再次过滤;沉淀物加6-8倍量水搅溶液,用40%氢氧化钠调节pH7.0~7.5,加等量乙醇,过滤,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在60℃温下度保温30-45分钟,静置24-30小时,过滤、沉淀用水洗至中性, 得黄芩粗提物,备用;
4、取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8-20倍量的清水,煎煮1-1.5小时,第二次加8-10倍量的清水,煎煮0.5-1小时, 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桂枝、柴胡、金银水提液合并,在45-50℃温度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1.10左右,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24-30小时,滤过,以三效真空浓缩器,减压(60-70℃ -0.08Mpa)回收乙醇, 在50-60℃温度下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1.28;
5、将上述水提醇沉回收乙醇后的浓缩液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加入黄芩提取物;取所得稠膏,加适量蔗糖、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成软材,制颗粒, 干燥,整粒,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品配方以清热为主,寒温并投,故对风热证、外寒里热证,均有良好退热效果,同时,具有服用量少,口感甜,适宜儿童服用的特点。将桂枝、柴胡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以水蒸汽蒸馏4小时,将馏出液, 采用盐析、冷藏来分取挥发油,为增加挥发油的稳定性和减少药物口服时挥发油引起的辛辣感,将挥发油用倍他环糊精包合制成颗粒,以包结物兑入的方法入药;经过试验,加入4倍量的倍他环糊精,8倍量的水,胶体磨研磨20-30分钟,为倍他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
葛根以乙醇渗漉法提取以葛根素为主要成份的黄酮类成份,黄芩采用以水提,酸沉,醇沉等方法制得较高含量的黄芩苷,其它药材煎煮、浓缩制成清膏。各提取物混合,浓缩成稠膏,加适量蔗糖、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成软材,制颗粒, 干燥,整粒得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本发明药物为纯中药复方制剂,以清热为主,寒温并投,故对风热证、外寒里热证,均有良好退热效果,同时具有口感甜、服用量小,适宜儿童服用的特点,解决了小儿用药困难的临床问题。本发明主要用于治疗小儿风热症、外寒里热病症。
具体实施方式
处方选择
本发明是以柴胡和桂枝为君药。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疏散退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黄胆等。浮萍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风。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蝉蜕疏风散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等。
剂型选择
本品制成颗粒剂,辅料多为蔗糖,味甜,口感好,固体制剂,稳定性好,便于携带与运输,同时也符合传统中医用药理论。
工艺研究
经查阅文献,桂枝、柴胡药理已证实二者挥发油均有退热、镇静作用,金银花具抗菌消炎作用,蒸馏后的药渣再加水煎煮可保证提取柴胡皂苷等成分;葛根为方中主药之一,且用量最大,已知其黄酮成分为解肌退热的主要成分,又由于野葛黄酮为粉葛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故本方以野葛入药;黄芩中以黄芩苷为代表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及退热作用。其粗提物替代黄芩饮片已广泛用于临床,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的方法也已比较成熟,文献多用水提液二次酸沉法制备黄芩苷粗品;白芍、浮萍、蝉蜕有效成分皆可溶于水,为降低得膏率,采用水提醇沉法。根据以上研究资料,对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
桂枝、柴胡、的提取工艺:挥发油存在于药材组织细胞中,适当粉碎使细胞壁破坏,有利于挥发油的溶出。但应细而不粉,否则水煎易糊化。因此选择比较了柴胡、桂枝原饮片、5-10目粗颗粒、10-20目粗颗粒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
预实验:分别准确称取柴胡260g、桂枝90g,共三份。其中一份不浸泡,直接蒸馏;一份冷浸1h后蒸馏;一份80℃温浸1h后蒸馏。蒸馏时上接挥发油提取器,加10倍量水,蒸馏4小时,收集蒸馏液,馏出液加10%NaCl,以乙醚萃取挥发油,将乙醚液过无水Na2SO4,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低温挥干乙醚,称重,减去蒸发皿重,即为挥发油重。
预试结论:
(1) 加10倍量水蒸馏提取后,滤过,滤液为6倍量,药渣吸液量较大,为保证共水蒸馏的用水量,选择加水量8倍、10倍、12倍3个水平;
(2) 不浸泡和冷浸1h,出油量都少于加热至80℃后保温1h再蒸馏提取的出油量。为保证出油率,同时又不至于过长时间加热导致有效成分破坏,宜采用药材温浸后再提取挥发油。选择浸泡条件为80℃温浸1h,2h,3h。
根据预试结果,确定因素水平,见表1:
正交试验:每份按处方比例准确称取柴胡260g、桂枝90g,分别置圆底烧瓶中,上接挥发油提取器。按正交表中的条件进行实验。正交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见表2、表3。
由两表分析可知, 加水倍量与药材粒度为主要因素,A3> A1、A2,应选优水平A3;C3> C1、C2,应选优水平C3;浸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从省时的角度选择B1,故最佳工艺为A3B1C3,即药材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12倍量水,先80℃温浸1h,再蒸馏提取4h。
由表可知,该工艺条件稳定。
2、挥发油包结工艺创新。处方中柴胡和桂枝采用挥发油提取工艺,一般颗粒剂中的挥发油采用制粒干燥后喷入挥发油混匀的方法,导致挥发油在后面的工艺及贮藏中易损失,且不易混匀。另外,液体制剂不存在包结问题。本项目的剂型为颗粒剂,采用用倍他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经适当温度干燥后再制粒的工艺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挥发油的损失,同时挥发油包合物和其他成份制粒可以保证挥发油混合均匀。
为增加挥发油的稳定性,拟采用盐析、冷藏来分取挥发油,进行倍他环糊精包结,以包结物兑入的方法。实验考察了制备倍他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方法。
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的选择:
制剂中将柴胡、桂枝的挥发油采用倍他环糊精包合,既可减少其挥发损失,又可作为颗粒剂的辅料使用。一般包合方法有饱和溶液法、超声搅拌法、研磨法,采用胶体磨研磨法更适合于大生产。因此,实验考察了研磨法的工艺参数。
包封率的测定:包封率为验证挥发油包结效果的指标,其测定方法为,取已烘干的挥发油倍他环糊精包合物,置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5倍量乙醚,水浴回流(35℃)1h,滤过,收集乙醚液,挥干乙醚,称重,即得未包合的挥发油重,再求出已经包合好的挥发油重,除以挥发油总重,即得包封率.
包封率=包合物中挥发油重/制备时投入挥发油重×100%
以包封率为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见下表5:
由所得结果可以看出,加入挥发油4倍重量的倍他环糊精,8倍量水,研磨60分钟,包封率最高。
大生产中使用的胶体磨设备,磨盘直径10cm,间隙5μm。由实际生产经验可知,胶体磨研磨20~30分钟的效果与手动研磨1小时相当,因此确定胶体磨研磨时间为20~30分钟。
最终确定挥发油胶体磨研磨包结最优工艺为:加入4倍量的倍他环糊精,8倍量的水,研磨20-30分钟。
水煎煮部分处理:
蒸馏所得水液滤过,药渣中尚残存一定量柴胡皂苷等水溶性成分,需再煎煮一次。因第一煎已加12倍量水煎煮了4小时,故第二次煎煮加6倍量水煮沸0.5小时即可,水煎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
葛根的提取:
渗漉条件的考察:野葛纤维性强,粉碎后纤维和细粉部分分离,产生较多细粉,为避免堵塞漉径,先将纤维润湿后装筒,再将润湿细粉填于上部。渗漉速度为3ml/分钟,既可保证提取充分,又节省时间。
渗漉液接收量的考察:层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考察了接收渗漉液的体积。结果见表6。
由表可知,接收8倍量渗漉液即基本提取完全,为节省时间和节省乙醇用量,因此选择接收8倍量渗漉液即可。
黄芩的提取:
黄芩粗提物入药,已在很多复方制剂中应用,疗效较肯定。其黄芩苷的提取工艺也较成熟。原工艺将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
粒度的考察:取市售黄芩饮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提取1小时,后二次每次8倍量,提取0.5小时,合并滤液,加10%HC1,80—85℃保温调pH1.5—2.0保温1小时后静置12小时,滤过,收集沉淀物,称重,并以黄芩苷对照品为标准,在296nm波长处测定含量;另一份样品将黄芩饮片粉碎成最粗粉,其余同上操作,测定结果见表8,由结果可知,黄芩粉碎成最粗粉提取是很必要的,为避免提取后滤过操作的麻烦,可以做成布袋包煎,煎煮后者接将布袋提出滤过,即可,布袋可反复应用。
加水量的考察:取黄芩饮片粉碎成最粗粉,用不同量水煎煮,精制与检测方法同1.3.1项下,测定结果见表8。
由表可知, 第一次加水8倍量,第二、三次加水各6倍量,即可将黄芩提取完全,还可减少浓缩时间,故选择第一次加8倍量,提取1小时,后二次每次6倍量,提取0.5小时。
白芍、浮萍、蝉蜕的提取:
蝉蜕药材掺假较多(含较多泥土、灰渣),应严格按药典要求重新净制处理风选或水洗。
由于蝉蜕吸液量较大,试验了14倍、16倍、18倍加水量,其吸水量为11倍,故第一煎加水量以18倍为宜,第二煎加水量可8倍量。
原工艺将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左右(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
由于浮萍、蝉蜕吸液量较大,试验了14倍、16倍、18倍加水量,其吸水量为11倍,故第一煎加水量以18倍为宜,第二煎加水量可8倍量。
将水提醇沉回收乙醇后的浓缩液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加入黄芩提取物。
3、产品成型工艺创新。本项目产品是在原口服液基础上进行的继承和创新。原剂型为液体制剂,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因方中含有较多量的挥发油类成分,使其澄明度和稳定性都存在一定问题;且口服液口感不佳,虽经矫味,小儿仍然不愿服用;携带与运输均不方便,易染菌。改变为颗粒剂后,极大增加了药品的稳定性,改善口感,便于携带与运输,同时也符合传统中医用药理论。
本项目制成的剂型为颗粒剂,系取药物浸膏,加入适量辅粒,经过沸腾干燥床低温干燥制粒而得,本工艺制成的粒度均匀,快速易溶,药物成份能够快速溶出,吸收,且干燥温度较低,不致于破坏有效成份,特别是有助于保留挥发油。本项目将原料药材煎煮后经过两道过滤浓缩,和挥发油包结物一起组成稠膏,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
本方为治疗小儿高热的复方制剂,可加入较多量的糖粉,既可矫味又利于成型。因此以浓缩稠膏与糖粉、糊精按不同比例制软材。
稠膏与糖粉、糊精的比例:分别按以下比例制软材制粒。
①1:2:1 ②1:3:1 ③1: 3: 0.5
通过试验发现①中辅料比例太低,粘度大,不易制粒,后两者较适宜,所以选用稠膏与糖粉比例为1:3,加入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后,根据处方得膏量变动调整糊精量,使成1000g颗粒。
制粒:取按优选的提取工艺1倍处方量制备的稠膏1份,加入蔗糖3份,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颗粒,60℃干燥,整粒,得颗粒1000g,即得产成品。
工艺方法比较
三批中试样品制备:根据以上工艺,三批中试样品在本厂生产。采用0.5M3多功能提取罐提取,1M3 减压浓缩罐回收乙醇,三效浓缩罐减压浓缩,摇摆式颗粒机等大生产设备,说明该工艺先进,可行,适于大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旨在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实施例1:
取柴胡260g、桂枝90g、葛根260g、浮萍90g、 黄芩120g、白芍90g、蝉蜕90g七味中药,取桂枝、柴胡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12倍量水,加热至80℃,温浸1小时,再蒸馏4小时,馏出液加10%氯化钠,冷藏12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加4倍量倍他环糊精,8倍量水,置胶体磨中研磨20~30分钟,取出糊状物,置烘箱中50℃干燥,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取葛根,粉碎成最粗粉,照浸膏剂与流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60-70℃ -0.08Mpa),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取黄芩粉碎成最粗粉,布袋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 得黄芩粗提物。取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8倍量水,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0.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左右(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24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60-70℃ -0.08Mpa), 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将上述水提醇沉回收乙醇后的浓缩液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加入黄芩提取物。取所得稠膏1份,加入蔗糖3份,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颗粒, 60℃干燥,整粒,得颗粒1000g,即得。
实施例2:
取柴胡200g、桂枝70g、葛根200g、浮萍70g、 黄芩100g、白芍70g、蝉蜕70g七味中药,取桂枝、柴胡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10倍量水,加热至80℃,温浸1.5小时,再蒸馏4.5小时,馏出液加10%氯化钠,冷藏10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加4.5倍量倍他环糊精,9倍量水,置胶体磨中研磨30分钟,取出糊状物,置烘箱中50℃干燥,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5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取葛根,粉碎成最粗粉,照浸膏剂与流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取黄芩粉碎成最粗粉,布袋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9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30小时,滤过,沉淀物加7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45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 得黄芩粗提物。取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20倍量水,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水提取0.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左右(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30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60-70℃ -0.08Mpa), 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将上述水提醇沉回收乙醇后的浓缩液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加入黄芩提取物。取所得稠膏1份,加入蔗糖4份,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颗粒, 60℃干燥,整粒,得颗粒1000g,即得。
实施例3:
取柴胡300g、桂枝110g、葛根300g、浮萍110g、 黄芩150g、白芍110g、蝉蜕110七味中药,取桂枝、柴胡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14倍量水,加热至80℃,温浸1.5小时,再蒸馏5小时,馏出液加10%氯化钠,冷藏10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加4.5倍量倍他环糊精,10倍量水,置胶体磨中研磨30分钟,取出糊状物,置烘箱中50℃干燥,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6倍量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取葛根,粉碎成最粗粉,照浸膏剂与流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O),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30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取黄芩粉碎成最粗粉,布袋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36小时,滤过,沉淀物加8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45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 得黄芩粗提物。取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20倍量水,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水提取1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左右(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30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60-70℃ -0.08Mpa), 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60℃)。将上述水提醇沉回收乙醇后的浓缩液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加入黄芩提取物。取所得稠膏1份,加入蔗糖4份,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颗粒, 60℃干燥,整粒,得颗粒1000g,即得。
Claims (1)
1.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配方:
柴胡200-300份,桂枝70-110份,葛根200-300份,黄芩100-150份,
金银花100-150份,板蓝根100-300份,蝉蜕70-110份;
药物的混合物:稠膏220 份,倍他糊精包合物20 份;
辅料:蔗糖660 份,糊精180 份;
工艺步骤:
⑴、取桂枝、柴胡粉碎成粗颗粒,加10-14倍量水,加热至80℃,温浸1-1.5小时,再蒸馏4-5小时,馏出液加10%氯化钠,冷藏12-14小时,分取上层油液,加3-5倍量倍他环糊精,8-10倍量水,置胶体磨中研磨20~30分钟,取出糊状物,置烘箱中50℃-60干燥,粉碎后过筛备用;蒸馏后的水液滤过,药渣再加5-6倍量水煎煮0.5-1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水液合并,备用;
⑵、取葛根,粉碎成最粗粉,照浸膏剂与流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50%-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30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4-12倍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4-1.27;
⑶、取黄芩粉碎成最粗粉,布袋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1.5小时,第二、三次各加6-8倍量水,煎煮0.5-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1.5小时,静置24-36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8倍量水搅溶,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30-45分钟,静置24-30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 得黄芩粗提物;
⑷、取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8-2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第二次加8-10倍量水提取0.5-1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金银花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1.10左右,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24-30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 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5-1.28;
⑸、将上述水提醇沉回收乙醇后的浓缩液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加入黄芩提取物;取所得稠膏,加适量蔗糖、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成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即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119936A CN102764301A (zh) | 2011-05-03 | 2011-05-03 | 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119936A CN102764301A (zh) | 2011-05-03 | 2011-05-03 | 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64301A true CN102764301A (zh) | 2012-11-07 |
Family
ID=47092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119936A Pending CN102764301A (zh) | 2011-05-03 | 2011-05-03 | 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6430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3651A (zh) * | 2020-07-17 | 2020-09-11 | 深圳极致本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空调综合征的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326846A (zh) * | 2020-12-07 | 2021-02-05 | 葵花药业集团(襄阳)隆中有限公司 | 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 |
-
2011
- 2011-05-03 CN CN2011101119936A patent/CN10276430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3651A (zh) * | 2020-07-17 | 2020-09-11 | 深圳极致本草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空调综合征的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326846A (zh) * | 2020-12-07 | 2021-02-05 | 葵花药业集团(襄阳)隆中有限公司 | Hplc法检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72368B (zh) | 山菊降压颗粒制备工艺 | |
CN102552768A (zh) | 一种清热化痰平喘止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36920A (zh) | 一种治疗周围神经炎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670068B (zh) | 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2319357B (zh) | 一种降脂灵分散片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8126026A (zh) | 虫草芪参胶囊的制备方法 | |
CN102302615B (zh) | 一种祖师麻叶有效部位群、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 |
CN106362004A (zh) | 一种复方鲜石斛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64301A (zh) | 一种制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新工艺 | |
CN102258571B (zh) | 一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配方及制法 | |
CN102526536A (zh) | 一种药物组合物安儿宁含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642480A (zh) | 一种具有清热作用的田七花叶口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69144A (zh) | 构成生脉散的三种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802678A (zh) | 一种喉康散的制备方法 | |
CN108815060B (zh) | 一种含有玫瑰茄的减肥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157013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茶 | |
CN103800449B (zh) | 一种治疗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6188083B (zh) | 一种从艾叶中提取1,8-桉叶素挥发油的方法 | |
CN104771595A (zh) |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91318A (zh) |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47066A (zh) | 一种感冒退热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88451A (zh) | 一种无糖型板蓝根颗粒的制备方法 | |
CN102872409B (zh) | 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96568C (zh) | 一种金匮肾气胶囊的制备方法 | |
CN106491747B (zh) | 虫草芪参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检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