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3287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63287A CN102763287A CN2011800044324A CN201180004432A CN102763287A CN 102763287 A CN102763287 A CN 102763287A CN 2011800044324 A CN2011800044324 A CN 2011800044324A CN 201180004432 A CN201180004432 A CN 201180004432A CN 102763287 A CN102763287 A CN 1027632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terminal accommodating
- accommodating chamber
- connector
- sepa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金属端子、连接器外壳和分隔器。该连接器外壳分别收纳金属端子,其内具有多个平行排列并被间壁互相分隔开的端子容纳室,并且具有形成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外壁和形成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外壁。分隔器经过第一开口插入多个端子容纳室内,以保持多个金属端子,从而防止金属端子从连接器外壳抽出,并且具有向第二外壁延伸的叠置壁。叠置壁重叠在间壁上,并且叠置壁的末端部位于第二开口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了用于卡止接收在端子容纳室内的金属端子,以防止金属端子从端子容纳室抽出的空间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设备安装在车辆上。线束安装在车辆内,以将电能和控制信号传递到电子设备。线束包括多条电线和固定在电线的端部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电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金属端子,以及具有用于分别容纳金属端子的端子容纳室的连接器外壳。线束的该连接器装配到电子设备的连接器上,并且将电能和控制信号传递到该电子设备。
作为上述连接器的例子,公知如图5和6所示的连接器101(请参见专利文献1),它包括:两个金属端子2,分别电连接到电线5的端部;连接器外壳103,用于容纳这些金属端子2;以及分隔器104,通过形成在连接器外壳103的外壁上的开口105插入连接器外壳103,并且保持两个金属端子2,从而防止金属端子2从连接器外壳103抽出。
连接器外壳103包括:卡止接收部分107,分别用于卡止分隔器104的卡止部分106;以及两个端子容纳室109,用于分别容纳两个金属端子2。两个端子容纳室109由连接器外壳103的多个外壁和用于分割由这些外壁所限定的内部空间的间壁110形成。这两个端子容纳室109在垂直于金属端子2插入各端子容纳室109内的方向的方向上并排排列。开口105形成在面向两个端子容纳室109的外壁中。为了使分隔器104可以容纳在连接器外壳103内,靠近开口105布置的间壁110的端部被去除或者切口。利用这种结构,两个端子容纳室109在其靠近开口105的部分互相连通。
分隔器104包括:主体部分111,用于保持两个金属端子2;卡止部分106,用于与各卡止接收部分107卡止接合;以及插入口108,用于插入夹具200,从而从连接器外壳103上卸下分隔器104。为了从连接器外壳103卸下分隔器104,将夹具200插入插入口108,然后,使其放倒,以将分隔器104撬出,如图5所示。
引文清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7-11561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上述传统连接器101已通常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润滑油中。磨损齿轮产生的诸如金属粉等的异物悬浮在自动变速器内的润滑油中。遇到的问题是,异物可能通过插入口108进入连接器外壳103。此外,设置每个插入口108,以在两个端子容纳室109上延伸,因此,遇到的问题是,当异物通过插入口108进入连接器外壳103内时,这种小异物可能沉积在这两个金属端子2上,从而导致这些金属端子发生短路。
顺便提及,本申请的申请人已经提交了包括用于防止金属端子之间因为异物的沉积发生短路的连接器(图7和8中所示)的专利申请(第2005-308250号日本专利申请)。该连接器201包括:两个金属端子2、连接器外壳203和通过形成在连接器外壳203的外壁上的开口205插入连接器外壳203内的分隔器204。
连接器外壳203包括:卡止接收部分107,用于与分隔器204的保持部分106分别卡止接合;以及两个并置端子容纳室209。这两个端子容纳室209由连接器外壳203的多个外壁和用于分割由这些外壁限定的内部空间的间壁210形成。通过面向两个端子容纳室209的外壁,形成开口205。为了使分隔器204能够容纳在连接器外壳203内,大致U形的切口210a形成在靠近开口205布置的间壁210的边缘上。利用这种构造,这两个端子容纳室209在其靠近开口205布置的位置彼此连通。
分隔器204包括:主体部分211,用于保持这两个金属端子2;卡止部分106,用于与相应卡止接收部分107卡止接合;插入部分208,用于使夹具插入其中,以从连接器外壳203卸下分隔器204;以及沟形凹槽212,分别布置在切口210a的对置端的间壁210的那些部分210b分别装配在该沟形凹槽内。
设置插入口208,以不在这两个端子容纳室209上延伸,并且每个插入口208都仅与相应的端子容纳室209连通。插入口208与另一个端子容纳室209的连通被间壁210的部分210b(分别布置在切口210a对置端)和主体部分211阻断。
在该连接器201中,如上所述,插入口208与另一个端子容纳室209之间的连通被部分210b和主体部分211阻断,因此,防止通过插入口208进入连接器外壳203的诸如金属粉等的异物沉积在容纳在一个端子容纳室209内的一个金属端子2和容纳在另一个端子容纳室209内的另一个金属端子2上,并且可以防止金属端子之间发生短路。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方面是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增强防止金属端子之间因为异物的沉积而发生短路的作用的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
多个金属端子;
连接器外壳,被配置为分别收纳所述金属端子,其内具有多个平行排列并被间壁互相分隔开的端子容纳室,并且具有形成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外壁和面向所述第一外壁并且形成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外壁;以及
分隔器,被配置为经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多个端子容纳室内,以保持所述多个金属端子,使得防止所述金属端子从所述连接器外壳抽出,并且具有向第二外壁延伸的叠置壁,
其中叠置壁被配置成重叠在间壁上,并且在分隔器插入端子容纳室内的状态下,叠置壁的末端部位于第二开口内。
该连接器可以被配置成:叠置壁所经过的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的宽度比所述叠置壁未经过的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另一个的宽度大所述叠置壁的厚度。
该连接器可以被配置成:所述分隔器具有用于使当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卸下所述分隔器时使用的夹具插入的插入口;并且所述插入口仅与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连通。
该连接器可以被配置成:间壁具有位于面向第一开口的边缘上的切口;分隔器形成了一对以垂直于端子容纳室对齐的方向的方向从分隔器的对置端部延伸的隙缝;并且在分隔器插入端子容纳室内的状态下,与切口的对置端相邻的间壁的端部被配置为被分别插入隙缝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连接器外壳具有经过与第一外壁相对的第二外壁而形成的第二开口,并且分隔器具有向第二外壁延伸并且重叠在用于将邻接端子容纳室互相分离的间壁上的叠置壁,并且当分隔器被插入连接器外壳时,叠置壁的末端部位于第二开口内。因此,以间壁和叠置壁分别以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从第二外壁到第一外壁垂直延伸的间壁和从靠近第一外壁的分隔器的部分延伸到第二外壁的叠置壁布置在邻接端子容纳室之间。因此,进入连接器外壳的诸如金属粉等异物要从一个邻接端子容纳室移动到另一个端子容纳室,因为曲折,异物就必需在间壁的表面和叠置壁的表面上前进,并且异物几乎不可能从一个端子容纳室到达另一个端子容纳室。此外,在异物在间壁的表面和叠置壁的表面上移动时,异物通过第二开口排出到连接器的外部,因此,异物几乎不可能从一个端子容纳室到达另一个端子容纳室。因此,可以主动防止小片异物沉积在两个邻接金属端子上。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可以主动防止因为进入连接器外壳内的异物导致金属端子之间发生短路的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多个端子容纳室中叠置壁通过其的端子容纳室的宽度比叠置壁未通过其的端子容纳室的宽度大等于叠置壁的厚度的量。因此,防止在每个端子容纳室内形成额外空间,并且防止连接器外壳增大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连接器外壳的反面侧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传统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另一个传统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图7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参考符号清单
1:连接器
2:金属端子
3:连接器外壳
4:分隔器
7:开口
8:第二开口
31:第一外壁
33:第二外壁
36:间壁
37a、37b:端子容纳室
44:叠置壁
44a:末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图1至4描述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连接器1形成安装在车辆等内的线束。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内的润滑油中使用该实施例的连接器。
如图1至3所示,连接器1包括:两个金属端子2,分别电连接到形成线束的电线5的端部;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外壳3,具有两个并置端子容纳室37a和37b,分别用于收纳金属端子2;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分隔器4,经过在面向两个端子容纳室37a和37b的连接器外壳3的外壁31上形成的开口7,插入连接器外壳3内,并且保持这两个金属端子2,从而防止金属端子2从各自的端子容纳室37a和37b抽出。
如图3所示,通过对金属板施加压力加工等,获得金属端子2。该金属端子2包括阴型电连接部分20,用于电连接到配对连接器(未示出)的阳型金属端子;以及线连接部分23,用于电连接到电线5的端部。电连接部分20包括:管部分21,用于容纳阳型金属端子;以及弹簧部分22,用于将插入管部分21内的阳型金属端子推向管部分21的内表面。线连接部分23包括:底壁24,从管部分21延伸;一对导体压紧翼片25,分别以直立方式在其宽度方向上互相分离地形成在底壁34的两个侧缘上;以及一对护套压紧翼片26,分别以直立方式在其宽度方向互相分离地形成在底壁24的两个侧缘上。这对导体压紧翼片25被压紧到电线5的导体(即,芯线5a)而与其电连接。这对护套压紧翼片26压紧覆盖芯线5a的电线5的护套5b,并且机械连接到该护套。
如图3和4所示,连接器外壳3由多个外壁30、31、32、33、34和35形成为箱状。外壁31和33在连接器外壳3的高度方向,即在箭头Y的方向上,以互相面向的关系布置。外壁32和34在连接器外壳3的宽度方向,即,箭头X的方向上,以互相面向的关系布置。外壁30和35在连接器外壳3的长度方向,即,箭头Z的方向上以互相面向的关系布置。
该连接器1在连接器外壳3的纵向,即,箭头Z的方向上装配到配对连接器上。穿过外壁35形成配对连接器的阳型金属端子所插入的通孔35a。穿过外壁30形成各金属端子2所插入的插入孔。
用于与配对连接器卡止接合的锁定臂6形成在外壁34的外表面上。锁定臂6包括:中心叶轮式板形式的臂部61;以及锁定部分62,形成在臂部61的外表面上并且从该外表面凸出。
如上所述,用于使分隔器4插入经过的开口7形成在外壁31上,当从箭头Y的方向看时,开口7具有大致的方形。即,外壁31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一外壁”。用于与分隔器4的卡止部分42卡止接合的卡止接收部分38形成在连接器外壳3内,并且分别布置在开口7的四角处。
如图2和4所示,经过面向外壁31的外壁33,形成第二开口8。即,外壁33对应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第二外壁”。第二开口8接受分隔器4的叠置壁44的末端部44a。
两个端子容纳室37a和37b由连接器外壳3的外壁30、31、32、33、34和35以及用于分割由这些外壁30、31、32、33、34和35限定的空间的间壁36形成。两个端子容纳室37a和37b在与金属端子2插入相应端子容纳室37a和37b内的方向(即,箭头Z的方向)垂直的方向X并排布置。即,两个端子容纳室在箭头X的方向平行排列。
板状的间壁36从外壁33的内表面向外壁31,即,向开口7垂直延伸。靠近开口7布置的间壁36的边缘与外壁31的外表面齐平布置。在面向开口7的间壁36的一部分中,即,在靠近开口7布置的间壁36的边缘中,形成切口36a。利用这种构造,当分隔器4未装接于连接器外壳时,两个端子容纳室37a和37b在它们靠近开口7布置的部分互相连通。
分隔器4以垂直于金属端子2插入相应端子容纳室37a和37b内的方向(即,箭头Z的方向)的箭头Y的方向,插入连接器外壳3内,即,插入两个端子容纳室37a和37b,并且保持这两个金属端子2,从而防止金属端子2从相应端子容纳室37a和37b抽出。如图1至3所述,分隔器4包括:主体部分41,用于对接这两个金属端子2;一对卡止部分42,分别从在箭头X的方向互相分离的主体部分41的两个端部垂直延伸;插入口45,用于插入当从连接器外壳3卸下分隔器4时使用的夹具(请参见图5);以及板式叠置壁4,从主体部分41的中心部分(箭头X的方向)垂直延伸。
主体部分41被形成为平面形状与开口7相同的大致板形。在箭头Z的方向上互相分离的主体41的对置端部上分别形成一对隙缝46,分别布置在切口36a的对置端部的间壁36的这些部分36b分别装配在这些隙缝46内。这对隙缝46分别是在箭头Z的方向上互相分离的主体部分41的对置边缘上的凹槽。
在箭头Z的方向上互相分离的这对保持部分42中每个的对置端部43形成为波纹形,以与相应卡止接收部分38卡止接合。每个卡止部分42都具有从其远离主体部分41的边缘延伸到主体部分41的隙缝42a。具有一对卡止部分42的分隔器4通过开口7压配在连接器外壳3内,而这对卡止部分42与四个卡止接收部分38卡止接合,从而将分隔器4固定在连接器外壳3内。
如图1所示,插入口45是同时在主体部分41的外表面和主体部分41的边缘中形成的孔。插入口45设置不在两个端子容纳室37a和37b上延伸,而仅与一个端子容纳室37b连通。插入口45与另一个端子容纳室37a的连通被间壁36的部分36b、分隔器4的主体部分41和分隔器4的叠置壁44阻断。为了从连接器外壳3卸下分隔器4,将夹具插入插入口45内,然后,使该夹具放倒,以将分隔器4撬出(请参见图5)。
当分隔器4插入连接器外壳3内时,如图2所示,叠置壁44重叠在使端子容纳室37a和37b互相分离的间壁36上。此外,当分隔器4插入连接器外壳3内时,叠置壁44的远离主体部分41的末端部44a位于外壁33中形成的第二开口8内。在该实施例中,当分隔器插入连接器外壳3内时,末端部44a位于第二开口8内,并且与外壁33的外表面平齐布置。
此外,在本发明中,叠置壁44所经过的端子容纳室37a的宽度比叠置壁44不经过的端子容纳室37b的宽度大了与叠置壁44的厚度相等的量。即,当端子容纳室37b从外壁32的内表面到间壁36的表面的宽度由m表示,而叠置壁44的厚度由n表示时,端子容纳室37b从外壁34的内表面到间壁36的表面的宽度由表示为(m+n),如图2所示。在图2中,双点划线S是在其宽度方向即箭头X的方向通过连接器外壳3的中心的假想线。如图2所示,间壁36偏离双点划线S布置。两个端子容纳室37a和37b具有这种宽度,并且利用这种构造,避免在每个端子容纳室37a、37b内形成额外空间,并且避免连接器外壳3的尺寸增大。
为了组装上述构造的连接器1,首先,将金属端子2分别固定在电线5的端部,并且将这些金属端子2分别插入端子容纳室37a和37b内。然后,分隔器4经过开口7被压配合到连接器外壳3内,并且被装接于连接器外壳3上。因此,组装了连接器1。
为了拆解连接器1,如上所述,将夹具插入插入口45内,然后,使该夹具放倒,以将分隔器4撬出连接器外壳3,此后,从端子容纳室37a和37b抽出金属端子2,因此,拆解了连接器1。当这样卸下分隔器4时,金属端子2可以容易地从相应端子容纳室37a和37b抽出。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1中,从外壁33向外壁31垂直延伸的间壁36和从分隔器4靠近外壁31布置的部分向外壁33延伸的叠置壁44,分别以间壁36和叠置壁44在相反方向延伸的方式,布置在邻接的端子容纳室37a和37b之间。因此,经过插入口45、开口7与分隔器4之间的间隙等进入连接器外壳3的诸如金属粉等的异物要从邻接的端子容纳室37a和37b中的一个移动到另一个,因为曲折,异物必须在间壁36的表面和叠置壁4的表面上前进,并且几乎不可能发生异物从端子容纳室37a和37b中的一个到达端子容纳室37a和37b中的另一个。此外,在异物移动到间壁36的表面和叠置壁44的表面上时,异物通过第二开口8被排出到连接器外壳3的外部,因此,几乎不可能存在异物从端子容纳室37a和37b中的一个到达端子容纳室37a和37b中的另一个。因此,可以主动防止小片的异物沉积在两个邻接的金属端子2上。因此,在连接器1中,可以主动防止由进入连接器外壳3内的异物导致的金属端子之间的短路。
尽管上述实施例针对设置了两个金属端子2的连接器1,但是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设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属端子2。
上述实施例仅示出本发明的代表性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
本发明基于2010年2月5日提交的第2010-023912号日本专利申请,在此通过引用包括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
工业实用性
在提供其防止因为异物的沉积导致金属端子之间发生短路的效果被进一步增强的连接器时,本发明极为有效。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多个金属端子;
连接器外壳,被配置为分别收纳所述金属端子,其内具有多个平行排列并被间壁互相分隔开的端子容纳室,并且具有形成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外壁和面向所述第一外壁并且形成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外壁;以及
分隔器,被配置为经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多个端子容纳室内,以保持所述多个金属端子,使得防止所述金属端子从所述连接器外壳抽出,并且具有向第二外壁延伸的叠置壁,
其中,所述叠置壁被配置重叠在所述间壁上,并且在所述分隔器插入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状态下,所述叠置壁的末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叠置壁所经过的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的宽度比所述叠置壁未经过的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另一个的宽度大所述叠置壁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分隔器具有用于使当从所述连接器外壳卸下所述分隔器时使用的夹具插入的插入口,并且
所述插入口仅与所述端子容纳室中的一个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间壁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上的切口,
所述分隔器形成有一对以垂直于所述端子容纳室对齐的方向的方向从所述分隔器的对置端部延伸的隙缝,并且
在所述分隔器插入所述端子容纳室内的状态下,与所述切口的对置端邻接的所述间壁的端部被配置为被分别插入所述隙缝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23912A JP5506439B2 (ja) | 2010-02-05 | 2010-02-05 | コネクタ |
JP2010-023912 | 2010-02-05 | ||
PCT/JP2011/052959 WO2011096591A1 (en) | 2010-02-05 | 2011-02-04 | Connecto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63287A true CN102763287A (zh) | 2012-10-31 |
CN102763287B CN102763287B (zh) | 2015-03-11 |
Family
ID=4390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4432.4A Active CN102763287B (zh) | 2010-02-05 | 2011-02-04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27816B2 (zh) |
EP (1) | EP2532054B1 (zh) |
JP (1) | JP5506439B2 (zh) |
CN (1) | CN102763287B (zh) |
BR (1) | BR112012009884A2 (zh) |
WO (1) | WO201109659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5156A (zh) * | 2014-08-12 | 2016-03-0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 |
CN110892592A (zh) * | 2017-10-05 | 2020-03-17 | J.S.T.公司 |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位置保证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07252B2 (ja) * | 2011-06-24 | 2015-04-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12007481B4 (de) * | 2012-04-13 | 2017-08-31 |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 Steckverbinder mit Kontaktverriegelungsmittel |
JP2014011092A (ja) * | 2012-07-02 | 2014-01-20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構造 |
JP6061198B2 (ja) * | 2013-08-05 | 2017-01-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814316B2 (ja) * | 2013-08-28 | 2015-11-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13019874B4 (de) * | 2013-11-28 | 2020-08-06 | Lisa Dräxlmaier GmbH | Stecker und Gegenstecker |
DE102014200176A1 (de) * | 2014-01-09 | 2015-07-09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Laststecker zur elektrischen Stromübertragung, insbesondere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JP5692421B1 (ja) * | 2014-01-10 | 2015-04-0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252417B2 (ja) | 2014-09-19 | 2017-12-2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US10673169B2 (en) * | 2016-01-14 | 2020-06-02 | J.S.T. Corporation | Method of operating MSL connector series |
US9601866B1 (en) * | 2016-07-11 | 2017-03-21 | Elemental LED, Inc. | Strain relief and joint support |
US10038269B1 (en) * | 2017-06-29 | 2018-07-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elf-locking electrical cable retainer |
DE102017221521B4 (de) * | 2017-11-30 | 2019-08-08 | Robert Bosch Gmbh | Steckverbinder und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mit einem derartigen Steckverbinder |
US10276966B1 (en) * | 2017-12-04 | 2019-04-30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ignment plate and seal |
CN110611221B (zh) * | 2018-06-14 | 2021-02-26 |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 锁固结构及采用该锁固结构的线缆接头组件 |
WO2020176910A1 (en) | 2019-02-25 | 2020-09-03 | J.S.T.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improving clearance and creepage in a high voltage connector assembly using a male or female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tpa) device |
US10892579B2 (en) * | 2019-02-25 | 2021-01-12 | J.S.T. Corporation | Female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TPA) device for a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reof |
JP6936266B2 (ja) * | 2019-03-15 | 2021-09-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0571569B (zh) * | 2019-10-11 | 2021-05-04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端子自锁结构的连接器 |
CN113571940B (zh) * | 2021-04-30 | 2023-08-11 | 安波福连接器系统(南通)有限公司 | 端子位置保持器、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15614A (ja) * | 2005-10-24 | 2007-05-10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 |
CN101188335A (zh) * | 2006-11-20 | 2008-05-2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其预组装方法 |
WO2009064484A1 (en) * | 2007-11-15 | 2009-05-2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Multi posi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25756B2 (ja) * | 1993-09-01 | 1998-03-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係止具付コネクタ |
JP4140667B2 (ja) * | 1996-08-01 | 2008-08-2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EP0945925B8 (en) * | 1998-03-27 | 2008-10-15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and a retainer |
US5928038A (en) * | 1998-04-24 | 1999-07-27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
JP3702415B2 (ja) * | 1999-09-06 | 2005-10-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
JP3988439B2 (ja) * | 2001-11-12 | 2007-10-1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0444455B1 (ko) * | 2001-12-24 | 2004-08-16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차량 도어용 커넥터 |
JP4375095B2 (ja) | 2004-04-19 | 2009-12-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
JP2010023912A (ja) | 2008-07-24 | 2010-02-04 | Bakkusu:Kk | 荷役パレット用積荷拘束装置 |
JP5327547B2 (ja) * | 2010-01-22 | 2013-10-3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0
- 2010-02-05 JP JP2010023912A patent/JP55064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2-04 WO PCT/JP2011/052959 patent/WO201109659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04 CN CN201180004432.4A patent/CN102763287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4 BR BR112012009884A patent/BR112012009884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2-04 EP EP11706032.7A patent/EP2532054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2-04 US US13/504,245 patent/US87278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15614A (ja) * | 2005-10-24 | 2007-05-10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 |
CN101188335A (zh) * | 2006-11-20 | 2008-05-2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其预组装方法 |
WO2009064484A1 (en) * | 2007-11-15 | 2009-05-2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Multi posi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5156A (zh) * | 2014-08-12 | 2016-03-02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 |
CN105375156B (zh) * | 2014-08-12 | 2018-03-30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 |
CN110892592A (zh) * | 2017-10-05 | 2020-03-17 | J.S.T.公司 |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位置保证装置 |
CN110892592B (zh) * | 2017-10-05 | 2022-02-15 | J.S.T.公司 |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位置保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32054B1 (en) | 2016-02-03 |
US20120214358A1 (en) | 2012-08-23 |
EP2532054A1 (en) | 2012-12-12 |
BR112012009884A2 (pt) | 2016-11-22 |
WO2011096591A1 (en) | 2011-08-11 |
JP5506439B2 (ja) | 2014-05-28 |
CN102763287B (zh) | 2015-03-11 |
JP2011165370A (ja) | 2011-08-25 |
US8727816B2 (en) | 2014-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63287A (zh) | 连接器 | |
CN105742879B (zh) | 具有功率盒和信号盒的线束组件 | |
US8926368B2 (en) | Shielded connector | |
US8398431B1 (en) | Receptacle assembly | |
US9385458B2 (en) | Mezzanine header connector | |
JP5970039B2 (ja) | コネクタ | |
US8597052B2 (en) | Grounding structures for header and receptacle assemblies | |
US8690607B2 (en) | Joint connector | |
US8899996B2 (en) | Stacked connector | |
CN106716729B (zh) | 连接器 | |
US9312643B2 (en) | Mezzanine connector assembly | |
EP3095158B1 (en) | Header assembly having power and signal cartridges | |
EP3631907B1 (en) |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9236673B2 (en) | Mezzanine header connector | |
EP2696444B1 (en) | Joint connector | |
US20220181824A1 (en) | High speed connector with moldable conduct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