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2903A - 流量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量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2903A
CN102762903A CN2010800620517A CN201080062051A CN102762903A CN 102762903 A CN102762903 A CN 102762903A CN 2010800620517 A CN2010800620517 A CN 2010800620517A CN 201080062051 A CN201080062051 A CN 201080062051A CN 102762903 A CN102762903 A CN 102762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trol device
flow control
build
im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20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2903B (zh
Inventor
山田博介
中村早苗
栗林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C Corp filed Critical SM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62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2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8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 F16K15/182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K15/1825Check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Combined check valves and actuated valves with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02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with screw-spindle
    • F16K1/04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with screw-spindle with a cut-off member rigid with the spindle, e.g. mai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16K1/38Valve members of conical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F16K15/148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the closure elements being fixed in their cent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50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screw-spindle or internally threaded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5/00Means to prevent accidental or unauthorised actuation
    • F16K35/02Means to prevent accidental or unauthorised actuation to be locked or disconnected by means of a pushing or pulling action
    • F16K35/027Means to prevent accidental or unauthorised actuation to be locked or disconnected by means of a pushing or pulling action the locking mechanism being actuated by pushing or pulling the valve actuator, the valve actuator being rotated subsequently to bring the valve closure element in the desired 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917Flow path with serial valves and/or closures
    • Y10T137/87925Separable flow path section, valve or closure in ea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917Flow path with serial valves and/or closures
    • Y10T137/88054Direct response normally closed valve limits direction of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 Valve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Actuation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量控制装置,该流量控制装置(10)设有包含用于供给压力流体的第一进出口(12)的第一主体(14)和安装在第一主体(14)上的第二主体(18)。第一主体(14)内部设有阀机构(20),用于控制从第一进出口(12)流向第二进出口(16)的压力流体的流动状态。而且,第一主体(14)的第一连结部(30)插入并适配到形成在第二主体(18)上端的第二连结部(128)内,从而使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连接为一体。

Description

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通过一根具有阀构件的杆沿轴向的移动,能够控制在一对进出口之间流动的流体的流量。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日本実开平第04-095180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流量控制装置,通过管线接至气缸等流体压力装置,通过调节被供给至流体压力装置或者从流体压力装置排出的流体的流量,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流体压力装置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该流量控制装置能够被制造成具有更小的尺寸,同时降低构件的数量,并提升装配的简易程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该流量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沿轴向移动杆部控制在一对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之间流动的流体的流量,杆部上具有阀部件,其包含:
第一主体,该第一主体包含接头部、导向部和座部,接头部包含第一进出口并与用于供给或者排出流体的管相连,导向部用于沿轴向导引杆部,阀部件能够安放在座部上;
第二主体,该第二主体设置在第一主的下部,并具有用于供给或者排出流体的第二进出口;
其中,该第一主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保持抵靠第二主体的内周表面的止回阀的保持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形成有与第一进出口连通且流体能够从中流过的流道,并且设置在第一主体的外周端部的第一连结部与设置在第二主体的端部上的第二连结部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的整体截面图;
图2为展示图1中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第一主体的一部分和第二主体的放大截面图;
图3为图1中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沿图2中IV-IV线的截面图;
图5为变化例的流量控制装置的整体截面图;
图6为图1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局部缺省俯视图;
图7为沿图2中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所示整体截面图展示阀开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图1所示流量控制装置中的手柄上移,针状阀与座部分开;
图9为沿图8中IX-IX线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的整体截面图;
图11为图10所示流量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沿图10中XII-XII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
如图1~4所示,流量控制装置10包含第一主体14、第二主体18、阀机构20和手柄(操作部)22。所述第一主体14具有供给压力流体的第一进出口12;所述第二主体18具有排出压力流体的第二进出口16,所述第二主体18相对于第一主体14被装配;所述阀机构20用于控制从第一进出口12流向第二进出口16的压力流体(例如压缩空气)的流动状态;所述手柄(操作部件)22以手动的方式通过阀机构20控制压力流体的流量。图1和2显示了阀闭合状态。在该状态被中,构成阀机构20的针状阀(杆部)24阻断第一进出口12和第二进出口16之间的连通。
此外,第一和第二主体14和18,例如,由树脂材料制成。
第一主体14由本体部26构成,本体部26,比方说,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本体部26呈圆柱形,沿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延伸预定的长度。连接部(接头部)28与本体部26的一侧相连,在连接部28内部具有所述的第一进出口12。本体部26的外围侧形成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装配部件)30,第一连接部(第一装配部件)30与第二主体18连接。
本体部26由形成在其下端的第一筒部32、与第一筒部32的上部相连且比第一筒部32具有更大直径的第二筒部(导向构件)34、以及与第二筒部34的上部相连且比第二筒部34具有更大直径的第三筒部36构成。此外,在第一至第三筒部32、34和36内部分别形成有第一至第三通孔38、40和42。第一至第三筒部32、34和36形成为其外圆周从第一筒部32至第三筒部36逐级变大。类似地,与第一至第三筒部32、34和36相对应,第一至第三通孔38、40和42的内径也按照第一通孔38、第二通孔40和第三通孔42的顺序逐级变大。
环状止回阀(an annular check valve)44通过环形槽安装在第一筒部32的外周表面上,止回阀44抵靠第二主体18的内壁表面,第一筒部32插入第二主体28的内部。止回阀44,例如,由橡胶之类的弹性材料形成,其截面大致呈V形,开口朝下。从止回阀44的外周表面沿径向向外斜向伸出的凸缘部(flange portion)46抵靠第二主体18。也就是说,第一筒部32起到用于保持止回阀44的保持部(holder)的作用。
此外,第一筒部32的下端上设置有多个沿圆周等间隔分布的肋片(fins)48,各肋片48均形成为沿径向向内相对于第一筒部32的外周表面具有预定的宽度,并向下(箭头A所示方向)延伸预定的长度。
此外,构成第一筒部32的肋片48与第二进出口16的内周壁滑动接触,包含第一筒部32的第一主体14的本体部26籍此被与第二主体18同轴定位。更具体地说,肋片48起到定位装置的作用,用于将第一主体14的本体部26相对于第二主体18同轴定位和布置。
此外,肋片48还具有整流作用,用于对供至第二进出口并向下游流动的流体进行矫正,
另一方面,沿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贯通的通孔38具有大致恒定的直径。阀机构20的针状阀24的一部分(后文描述)插入第一通孔38中。
第二筒部34大致形成在本体部26的沿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的中部,构成阀机构20的针状阀24(后文描述)插入位于第二筒部34内部的第二通孔40中进行移位。第二筒部34在垂直于其轴线方向上贯通形成一对连通孔50a和50b,该连通孔50a和50b建立第二筒部34的外部与第二通孔40之间的连通。
连通孔50a、50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截面大致呈矩形的开口,连通孔50a、50b形成在垂直于第二筒部34的轴线的一条直线上,并以第二筒部34的该轴线为开口的中心线。连通孔50a、50b的位置位于后文所述第一连结部30下端的下方(箭头A所示方向)。
连通孔50a、50b并不限于形成为在第二筒部34上沿径向大致水平贯通。例如,连通孔52a、52b,如图5所示,也可以形成为朝外周侧斜向下倾斜预定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连通孔52a、52b的位置也形成在第一连结部30下端的下方(箭头A所示方向)。
此外,第二筒部34在其下部毗邻第一筒部32的位置处形成有座部(seat)54,构成阀机构20的针状阀24能够安放在该座部54上。座部54形成为平面状,连接第一筒部32的内周表面和第二筒部34的内周表面,并且垂直于本体部26的轴线。
在第三筒部36沿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的大致中部处,直径向外扩展之后向下延伸(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第一连结部30与第三筒部36相连接。连接部28的连接部位与第一连结部30连接至第三筒部36的位置大致处于相同的高度。
此外,第三筒部36的上部设置有沿其外周表面具有多个齿的第一啮合部56(参见图7)。所述齿截面呈三角形,沿径向呈凹凸状,且连续形成在第一啮合部56上,所述齿与后文描述的手柄22啮合适配。
不仅如此,第一啮合部56在其下方设置有在向下方向(箭头A所示方向)上相对于第三筒部36的外周表面沿径向逐渐向外突出的第一突部58和形成在第一突部58下方的截面呈三角形的第二突部60。第一和第二突部58、60沿第三筒部36的外周表面形成为环形。
第一连接部30向下(箭头A所示方向)延伸预定的长度,同时相对于构成本体部26的第二和第三筒部34、36沿径向向外隔开预定的间隔。此外,第一连结部30的下端附近通过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上的环形槽安装有O型环,与第二主体18接合的接合槽64形成在所述环形槽的稍上(箭头B所示方向)位置处。
另一方面,第三筒部36的第三通孔42开口朝上(箭头B所示方向),螺母66装配且固定在第三通孔42与第二通孔40的毗邻位置处,并且,后文描述的手柄22的一部分插入到第三通孔42的上部中。不仅如此,阀机构20的针状阀24与螺母66螺旋适配。
连接部28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本体部26,在连接部28内的第一进出口12的开口方向背离本体部26。更具体地说,连接部28相对于本体部26横向突伸预定的长度。换而言之,在第一主体14中,本体部26与连接部28形成为大致呈T形的截面,连接部28在远离本体部26的方向上延伸。
第一进出口12形成在连接部28的开口端一侧,从第一进出口12起直径缩小的第一连接孔68形成在本体部26靠近第一进出口12的一侧,从第一连接孔68起直径缩小的第二连接孔70形成在第一连接孔60进一步朝向本体部68一侧的附近。此外,第二连接孔70与设置在本体部26外周侧和第一连结部30之间的流道(flow passage)72连通。第一进出口12中具有用于将供给压力流体的流体管(管)74连接至连接部28的接头机构(coupling mechanism)75。
所述接头机构75包含:用于卡合被插入进第一进出口12的流体管74的卡盘(chuck)76、与第一进出口12的内周表面相嵌配的导向部(guide)78、可沿导向部78移位且通过卡盘76释放流体管74卡合状态的释放套筒(release bush)80、以及抵靠第一进出口72与流体管74从而保持气密封的密封圈82。
卡盘76,例如,是通过将薄板材料压制成大致圆柱形状形成的,具有形成在其一端沿径向向内倾斜的爪部84和形成在其另一端沿径向向外弯折的卡止部86。
与卡盘76类似,导向部78也是通过将薄板材料压制成大致圆柱形而形成的。导向部78被设置为抵靠第一进出口12的内周表面。
释放套筒80,比方说,由树脂材料形成为圆柱形。其一端侧插在导向部78的内周侧上和第一进出口12内的卡盘76上。其另一端形成为面向卡盘76的爪部84的渐细形状(atapered shape),其沿径向向外提出,然后随着趋近其远端侧直径逐渐缩小。
密封圈82,比方说,由橡胶之类的弹性材料形成,具有T形截面,设置在第一进出口12抵靠第一连接孔68的交界位置处。密封圈82形成为环形,包含形成在其外周表面并抵靠第一进出口12内周表面的鼓出部92和自其内周表面突出并滑动接触流体管74外周表面的密封部94。
阀机构20包含针状阀(needle valve)24,该针状阀24插入构成第一主体14的本体部26的内部,并在其内部沿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移位。针状阀24由杆状体构成,沿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具有预定的长度。具体而言,针状阀24插入构成本体部26的第二筒部34的第二通孔40中,针状阀24通过滑动接触第二通孔40的内周表面被沿轴向导引。更具体地说,第二筒部34起到沿轴向导引针状阀24的作用。
此外,针状阀24包含:形成在其下端、能够控制流体流量的的控制部96;与控制部96的上部相连、能够安放在座部54上的着座部98;以及形成在着座部98的上部、向针状阀24的上端侧延伸的杆部100。
控制部96包含设置在最远端、直径随着趋近最远端逐渐缩小、且插入第一筒部32的第一通孔38中的第一控制面102,以及形成在第一控制面102上方的第二控制面104。第一控制面102相对于针状阀24轴线的倾角大于第二控制面24相对于针状阀24轴线的倾角。具体而言,相对于第二控制面104,第一控制面102形成为具有更大锥度的形状。
着座部98形成为截面呈环形,相对于控制部96沿径向具有扩展的直径,并且被插入到第一主体14的第二通孔40中。此外,O形环106通过环形槽被安装在着座部98的外周表面上,O形环抵靠第二通孔40的内周表面。当着座部98的下表面安放在座部54上时,O形环106的安装位置位于连通孔50a、50b的上方(沿箭头B所示方向)。
杆部100形成为具有双弧形表面,截面大致呈矩形(参见图3和图6),并形成为沿轴向具有预定的长度,同时贯穿第二和第三通孔40、42。杆部100的外周表面上攻有螺纹108。螺纹108与设置在本体部26内的螺母66螺旋配合,手柄22与杆部100的上端相连。因此,通过旋拧手柄22从而旋转包含杆部100的针状阀24,针状阀24沿本体部26的轴向前进和后退。
如图2、3和5所示,手柄22形成为有底的圆柱形,其上部具有盘状的底部110,从底部110的外缘向下延伸形成有外壁部112,从底部110的中心区域向下延伸形成有环状的内壁部114。内壁部114的内周侧形成有杆孔116,针状阀24的杆部100插入该杆孔116。
此外,手柄22从构成第一主体14的本体部26的上部被安装,针状阀24的杆部100的一端插入到杆孔116中。与此同时,手柄22的外壁部112被安装到第三筒部36的外周侧,而内壁部114则被安装到第三筒部36的内周侧。此时,手柄22被设置为可沿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移位。因为内壁部114处于第三筒部36和针状阀24之间,所以手柄22沿着第三筒部36和针状阀24被引导。
底部11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由多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凸部构成的抓握部118。当(图中)未示出的操作人员抓握并旋转手柄22时,抓握部118提供防滑功能。
此外,底部110的内表面侧形成有第二啮合部120,自外壁部112的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具有多个齿(参见图7)。第二啮合部120的所述多个齿的截面呈三角形,形成为在径向方向上呈凹凸形状。这些齿与形成在第一主体14上部的第一啮合部56保持啮合,从而限制手柄22的转动。更具体地说,第一和第二啮合部56、120的功能是作为转动限制装置来限制手柄22相对于第一主体14的转动。
第二啮合部120被设置为沿手柄22的圆周方向以等角度相互间隔的方式被分割。
外壁部112的下端设置有垂直沿径向内弯的钩部122。所述钩部122沿手柄22的圆周方向以等角度间隔的方式(例如,在三处位置上)被设置有多个。换言之,所述多个钩部122分别设置在第二啮合部120之间的位置上。
第二主体18形成为圆筒形,具有位于其下端且外表面攻有螺纹132的附接部124、形成在附接部124的上部且截面呈六边形的紧固部126、形成在上端、靠近紧固部126且与第一主体14的连结部30相连的第二连结部(第二装配部件)128、以及沿径向从内部贯穿第二主体18的插孔(insertion hole)130。
附接部124比方说,通过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流体压力装置S外的周表面上的螺纹链接到流体压力装置S。第二进出口16形成为在附接部124的内部具有大致恒定的直径。第二进出口16构成插孔130的一部分。此外,构成第一主体14的第一筒部32的肋片48插入到第二进出口16中,通过肋片48与第二进出口16内周表面的滑动接触,第一主体14相对于内部具有第二进出16的第二主体18被同轴定位。
此外,插孔130在第二进出口16的上侧(箭头B所示方向)直径沿径向向外扩展,安装在第一主体14上的止回阀44抵靠插孔130的内周表面。
紧固部126,例如,在以图中未示出的工具将流量控制装置10连接至另外一个流体压力装置S等装置时被予以使用。此外,形成在连接部28内部的插孔130与第二进出口16连通,并且在向上延伸时直径逐渐向外扩展。
第二连结部128的内周表面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直径扩展得最大,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突起部134形成在第二连结部128的内周表面上,且具有环形形状。而且,第二连结部128的内径被设置为与第一连结部30的外径大致相同。此外,当第二连结部128被安装以覆盖在第一连结部30的外周侧上时,突起部134插入且卡扣在接合槽64中,于是第二连结部128的内周表面就抵接在第一连结部30的外周表上。
结果,包含第一连结部30的第一主体14就与包含第二连结部128的第二主体18连接在一起。因为在轴向方向上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并且第一连结部30与第二连结部128嵌配在一起,所以第一主体14的本体部26就被正确地定位为与第二主体18同轴。
此外,尽管第一和第二主体14、18相互之间在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但是,通过突起部134与接合槽64之间的接合,第一和第二主体14、18被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围绕第一和第二主体14、18的轴线进行旋转。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控制装置10的结构基本上如上所述。接下来将说明流体控制装置10的动作及效果。如图1、2和4所示,在完全闭合的状态下,构成阀机构20的针状阀24在手柄22的旋转动作下位置降低,使针状阀24的着座部98安放在座部54上,从而阻断第一进出口12与第二进出口16之间的连通;不仅如此,在转动受限的状态下,手柄22被向下移动,使第一啮合部56与第二啮合部120处于啮合状态。上述状态被描述为初始状态。
在初始状态下,例如,通过自压力流体装置S等装置向第二主体18的第二进出口16供给压力流体,压力流体的流动被第一主体14的肋片48整流,籍此压力流体向上流过第一筒部32的第一通孔38。在此情况下,止回阀44设置在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之间,并且其凸缘部46开口朝下。因此,压力流体被阻止向下游流过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之间。
然后,图中未示出的操作者沿轴向(箭头B所示方向)向上移动手柄22,从而释放针状阀24的转动受限状态(参见图8和9)。此时,手柄22的钩部122从保持在第二突部60下方的状态被移至第二突部60与第一突部58之间的位置处,于是通过与第一突部58的接合,防止手柄22从第一主体14上被拔脱。
更具体地说,通过手柄22沿着针状阀24的杆部100向上(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设置在手柄22内周侧上的第二啮合部120与设置在第一主体14上端的第一啮合部56分离,因此手柄22的转动受限状态得以被释放。
然后,手柄22被抓住并朝预定的方向转动,籍此与螺母66螺旋配合的针状阀24在被转动的同时向上方(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此时,针状阀24的杆部100沿手柄22的杆孔116向上方逐渐突出,针状阀24被第二筒部34的第二通孔40导引着向上移位(参见图8和9)。
结果,针状阀24的着座部98逐渐离开与座部54抵接的状态,从而逐渐扩大第一通孔38与控制部96的第二控制面104之间的间隙。不仅如此,经由所述间隙流入第二通孔40内部的压力流体沿径向向外流动,通过一对连通孔50a、50b被供给至流道72。此时,压力流体的流量被控制为与第一通孔38的内周表面和针状阀24的控制部96之间的间隙的尺寸成比例关系。
最后,在压力流体向上沿流道72流入第一主体14的连接部28以后,压力流体通过以接头机构75连接至连接部28的流体管74以希望的流速流入到另外一个压力流体装置中。此外,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操作者沿轴向向下移动(沿箭头A所示方向)手柄22使第一啮合部56和第二啮合部120彼此啮合,手柄22的进一步转动受到限制,从而产生针状阀24的转动受限状态。
更具体地说,针状阀24在轴向(箭头A和B所示方向)上的位移量与通过连通孔50a、50b从第二进出口16流入到第一进出口12一侧的压力流体的流量成比例(关系)。换言之,压力流体的流量受针状阀位移量的控制。
通过进一步旋拧手柄22使针状阀24的第一控制面102移至面对座部54的位置,流经第一通孔38和第一控制面102之间的压力流体的流量能够进一步增加,因为第一控制面102的倾角(锥度)被设置为大于第二控制面104的倾角(锥度)。
此外,在流量控制装置10控制下的压力流体的流量通过未示出的流量计等装置被确定为已达到理想的流量以后,手柄22的转动因操作者下按手柄22致使第一啮合部56与第二啮合部120彼此啮合而受到限制。具体而言,手柄22进入回转动锁定状态。
因此,由于误操作手柄22或误转动针状阀24导致压力流体流量发生改变(的情况)得以被可靠地避免。
另一方面,在通过所述管从第一进出口12中排出的压力流体的流量需要减小的情况下,则在压力流体从上述第二进出口16流入到第一进出口12的情况下,在图中未示出的使用者抓住手柄22并向上移动手柄22以后,手柄22被以与前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针状阀24被沿第一主体14的本体部26向下移动(沿箭头A方向)。更具体地说,针状阀24被第二筒部34的第二通孔40导引着向下移动。
结果,针状阀24的控制部96在第一通孔38中下移,使控制部96与第一通孔38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因此穿过该间隙流向下游的压力流体的流量得以减小。不仅如此,通过进一步旋拧手柄22使针状阀24上的着座部98抵靠在座部54上,针状阀24的进一步下移受到限制,从而回复到所述的初始状态,即完全闭合状态,籍此阻断第一进出口12与第二进出口16通过连通孔50a、50b的连通。
在上述方式中,根据第一实施例,构成控制装置10的第一主体14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由通过接头机构75与流体管74相连的连接部28和与连接部28相连的本体部26构成。同时,本体部26上设置有装有止回阀44的第一筒部32和移动地支撑构成阀机构20的针状阀24的第二筒部34。所述第二筒部34还包括用于使针状阀24安放在其上的座部54。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一体形成地包含第一和第二筒部32、34以及连接部28的本体部26,与由分散构件构成的传统技术相比,部件的数量以及装配的步骤都得以减少。结果,流量控制装置10装配的简易性得以被进一步提高。
不仅如此,因为第一主体14由树脂材料形成,与传统的由使用金属材料的多个不同部件构成的流体控制装置相比,其使用金属材料的部件的数量得以减少,所以包含第一主体14的流量控制装置10能被制造得重量更轻。
此外,通过将上方安放有针状阀24的座部54与第一主体14一体设置,座部54如果形成为独立构件所需的装配步骤则不再必需,因此仅需沿轴向竖直装配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就能够完成装配。结果,流量控制装置10的装配简易性得以提高。
此外,因为座部54与第一主体14一体设置,与座部54作为独立构件被设置的情况相比,流量控制装置10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高度能够受到抑制,因此流量控制装置10在尺寸上能被制造得更小。
不仅如此,在第一主体14中,设置在本体部26中的所述一对连通孔50a、50b形成为其位置进一步位于形成在本体部26外周侧的第一连结部30下端的下方。因此,比方说,在所述连通孔50a、50b是通过模具或者加工夹具(a machining jig)等装置形成的情况下,连通孔50a、50b能够在垂直于本体部26轴线的水平方向上形成,因而不会与第一连结部30发生干涉。
此外,当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被装配时,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是通过将第一主体14的第一筒部32插入到第二主体18的第二进出口16中而彼此嵌配在一起的;与此同时,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是通过将第一主体14的第一连结部30与第二主体18的第二连结部128相互连接而彼此嵌配在一起的。因此,通过将沿轴向间隔预定距离的两处位置上的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嵌配,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能够方便可靠地沿同轴配置。
结果,安装在第一主体14上的止回阀44能够可靠抵靠第二主体18,安装在第一连结部30上的O形环62也能够可靠地抵靠第二连结部128,因此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之间的气密性得以被提高。此外,在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被装配在一起以后,将第一主体14和第二主体18调整为同轴的复杂调整不再必需,所以装配的步骤得以显著减少。
不仅如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切换功能。当用于移位阀机构20的手柄22被操作者抓握并被上移时,第一啮合部56和第二啮合部120之间的接合状态被释放,针状阀24处于转动允许状态;当降低手柄22使第一啮合部56和第二啮合部120彼此接合时,针状阀24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手柄22控制下的针状阀24的移位限制状态能被便宜可靠地被切换。
接下来,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150显示在图10~12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10中相同的构件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特征的说明被予以省略。
第二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150与第一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10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二主体154与第一主体152的下端的内部嵌配和连接在一起的。
如图10~12所示,流量控制装置150包含第一主体152和安装到第一主体152上的第二主体154。所述第一主体152具有用于供给压力流体的第一进出口12,所述第二主体154具有用于排出压力流体的第二进出口16。构成第一主体152一部分的第一连结部30在其内周表面上形成有沿径向内凹的环形凹陷。
另一方面,在第二主体154的沿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的大致中部形成有紧固部158,位于紧固部158的上方的第二连结部128形成有沿径向外突的环形突起部160。此外,当第一主体152与第二主体154相连接时,第二连结部128插入到第一连结部30的内周侧,从而使突起部160嵌入并接合到接合槽156中,并且使第二连结部128的外周表面与第一连结部30的内周表面相互抵接。
结果,包含第二连结部128的的第二主体154被连接在包含第一连结部30的第一主体152上,第一连结部30和第二连结部128被嵌配在一起,两者之间沿轴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因此,第一主体152的本体部26被与第二主体154同轴定位。
此外,尽管连接在一起第一连结部30和第二连结部128沿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但是通过突起部160和接合槽156之间的接合,第一和第二主体152、154被连接在一起,同时能够围绕第一和第二主体152、154的轴线沿圆周方向进行转动。
此外,第二主体154的紧固部158上,密封部件162通过环形槽被安装在紧固部158的下表面上。例如,当第二主体154的附接部124被连接至流体压力装置S等装置上时,所述密封部162抵靠在流体压力装置S等装置的一个端面上。因此,能够防止第二主体154与流体压力装置S等装置之间压力流体的泄漏。
本发明所述流量控制阀并不限于以上述具体实施例。当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要旨的情况下,各种其他结构也可以被予以采用。

Claims (11)

1.一种流量控制装置(10),该流量控制装置(10)能够通过沿轴向移动杆部(24)控制在一对第一进出口(12)和第二进出口(16)之间流动的流体的流量,所述杆部(24)上具有阀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主体(14),所述第一主体(14)包含接头部(28)、导向部(34)和座部(54),所述接头部(28)包含所述第一进出口(12)并与用于供给或者排出所述流体的管(74)相连,所述导向部(34)用于沿所述轴向导引所述杆部(24),所述阀部件能够安放在所述座部(54)上;
第二主体(18),所述第二主体(18)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14)的下部,并具有用于供给或者排出所述流体的所述第二进出口(16);
其中,所述第一主体(14)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保持抵靠所述第二主体(18)的内周表面的止回阀(44)的保持部(32),所述第一主体(14)和所述第二主体(18)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进出口(12)连通且所述流体能够从中流过的流道(72),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14)的外周端部的第一连结部(30)与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18)的端部上的第二连结部(128)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14)上,所述导向部(34)、所述座部(54)和所述保持部(32)沿所述轴向同轴设置,并且所述接头部(28)形成为其截面实质上呈L形,从而使所述接头部(28)被设置成垂直于所述轴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4)形成有从所述第一连结部(30)的下端向下的、流体从中流过的连通孔(50a、50b、52a、52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50a、50b、52a、52b)围绕所述第一主体(14)的轴线沿径向向外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4)包含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插入所述第二主体(18)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主体(18)的内周表面或者外周表面装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含,
第一装配部件,所述第一装配部件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14)下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装配部件与第二主体(18)的所述第二进出口(16)相装配;和
第二装配部件,所述第二装配部件与所述第二连结部(128)的内周表面相装配;
其中,所述第二装配部件是所述第一连结部(3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含,
第一装配部件,所述第一装配部件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14)的下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装配部件与所述第二主体(18)的所述第二进出口(16)相装配;和
第二装配部件,所述第二装配部件与所述第二连结部(128)的外周表面相装配;
其中,所述第二装配部件是所述第一连结部(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4)包含能够旋转所述杆部(24)的操作部(22),所述操作部(22)包含用于限制所述杆部(24)转动的转动限制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22)包含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在所述杆部(24)的可转动状态和所述杆部(24)的转动受限制状态之间切换。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件由多个肋片(48)构成,所述多个肋片(48)在圆周方向上以相等距离彼此间隔开,所述肋片(48)能够对流过所述第二进出口(16)的所述流体进行整流。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52a、52b)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14)上,并且朝向外周侧逐渐倾斜向下。
CN201080062051.7A 2010-01-21 2010-05-20 流量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762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1174 2010-01-21
JP2010011174A JP5282196B2 (ja) 2010-01-21 2010-01-21 流量制御装置
PCT/JP2010/058541 WO2011089737A1 (ja) 2010-01-21 2010-05-20 流量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2903A true CN102762903A (zh) 2012-10-31
CN102762903B CN102762903B (zh) 2014-03-26

Family

ID=4430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2051.7A Active CN102762903B (zh) 2010-01-21 2010-05-20 流量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115811B2 (zh)
EP (1) EP2527696B1 (zh)
JP (1) JP5282196B2 (zh)
KR (1) KR101409926B1 (zh)
CN (1) CN102762903B (zh)
RU (1) RU2509942C1 (zh)
TW (1) TWI402444B (zh)
WO (1) WO201108973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181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单向阀
CN105008782A (zh) * 2013-02-20 2015-10-28 Smc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装置
CN105114668A (zh) * 2015-09-06 2015-12-02 西安同华橡塑模具制品厂 一种直角阴端快速接头阀
CN109312764A (zh) * 2016-06-23 2019-02-05 Smc株式会社 速度控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7551B2 (ja) * 2011-05-20 2014-06-18 Smc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装置
RU2599455C2 (ru) * 2012-06-14 2016-10-10 СМСи КАБУСИКИ КАИСА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расхода
JP6327421B2 (ja) * 2013-09-02 2018-05-23 Smc株式会社 流体制御弁
US9470335B2 (en) * 2013-11-06 2016-10-18 Tsi Manufacturing, Llc Valve for drinking container
WO2015080932A1 (en) * 2013-11-27 2015-06-04 Eaton Corporation Valve system for bi-directional flow control
US9534695B2 (en) 2014-01-15 2017-01-03 Tsi Manufacturing, Llc Multi-position valves
US10247208B2 (en) * 2014-08-01 2019-04-02 Yugen Kaisha Hama International Speed controller
US9844285B2 (en) 2014-12-01 2017-12-19 Tsi Manufacturing, Llc Bottle caps with multi-position valves
JP6632932B2 (ja) * 2016-05-20 2020-01-22 Ckd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FR3060686B1 (fr) * 2016-12-20 2020-07-03 Valeo Embrayages Systeme de purge avec rotation du connecteur
US11365829B2 (en) 2018-12-12 2022-06-21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Flow control valve
JP7453016B2 (ja) 2020-02-21 2024-03-19 東海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流量調整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5180A (ja) * 1990-08-08 1992-03-27 Fuji Xerox Co Ltd 線分・曲線認識方式
CN2292190Y (zh) * 1997-01-06 1998-09-23 米力田 耐冲刷高压节流截止阀
JPH1163271A (ja) * 1997-08-25 1999-03-05 Nitta Moore Co Ltd 流量調整弁
JP2001173835A (ja) * 1999-12-21 2001-06-29 Ckd Corp 流量制御弁
CN2823701Y (zh) * 2005-07-29 2006-10-04 张步健 冷量分配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2336A1 (ru) * 1957-04-01 1957-11-30 Г.Ф. Харицкий Стопорный клапан дл паровых турбин с жидкостным поршневым приводным механизмом
US3434694A (en) * 1966-03-30 1969-03-25 Westmoreland Plastics Co Valve mechanisms
US3893477A (en) * 1973-07-31 1975-07-08 Kurt Stoll Connecting devices
US4313466A (en) * 1980-04-23 1982-02-02 H. E. Rudge And Company Limited Valve for drinking fountains
JPS5915875U (ja) * 1982-07-20 1984-01-31 テイサン株式会社 流量調整弁
US4619287A (en) * 1982-10-06 1986-10-28 Nihon Pisuko Kabushiki Kaisha Valves proper for valve-type fluid-flow controllers
US5081904A (en) * 1989-08-30 1992-01-21 Aladdin Engineering & Mfg., Inc. Locking valve and flow control valve assembly
JPH0749172Y2 (ja) * 1990-03-13 1995-11-13 株式会社アオイ 調整弁
JP2529806Y2 (ja) * 1990-11-07 1997-03-19 エスエムシー 株式会社 スピードコントローラ
JPH0645742Y2 (ja) * 1990-12-27 1994-11-24 エスエムシー株式会社 ニードル弁調整機構
DE69204760T2 (de) * 1991-06-24 1996-04-25 Smc Kk Geschwindigkeitssteuerung.
US5269346A (en) * 1992-09-24 1993-12-14 Yuda Lawrence F Flow control valve
JP2974623B2 (ja) * 1996-09-25 1999-11-10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JP3778634B2 (ja) * 1996-11-22 2006-05-24 Smc株式会社 パイロットチェック弁付スピードコントローラ
JP3558556B2 (ja) * 1999-03-10 2004-08-25 Smc株式会社 圧力流量制御弁
JP3598235B2 (ja) * 1999-03-10 2004-12-08 Smc株式会社 圧力流量制御弁
JP4342660B2 (ja) * 1999-11-10 2009-10-14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インラインタイプの制御弁
JP2001153244A (ja) * 1999-11-25 2001-06-08 Ckd Corp チェック弁内蔵バルブ
DE20106511U1 (de) * 2001-04-14 2001-08-02 Festo Ag & Co Ventileinheit mit entsperrbarem Rückschlagventil und damit ausgestatteter fluidbetätigter Antrieb
DE10230343A1 (de) * 2002-07-05 2004-01-29 Danfoss A/S Heizkörperventil
US6883777B2 (en) * 2003-05-27 2005-04-26 Strahman Valves Inc. Valve assembly
JP2006153160A (ja) * 2004-11-30 2006-06-15 Tokai Corp 逆止弁構造および逆止弁用弁体並びに逆止弁用弁体の製造方法
TWI377307B (en) * 2009-03-26 2012-11-21 Smc Kk Flow rate control valv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5180A (ja) * 1990-08-08 1992-03-27 Fuji Xerox Co Ltd 線分・曲線認識方式
CN2292190Y (zh) * 1997-01-06 1998-09-23 米力田 耐冲刷高压节流截止阀
JPH1163271A (ja) * 1997-08-25 1999-03-05 Nitta Moore Co Ltd 流量調整弁
JP2001173835A (ja) * 1999-12-21 2001-06-29 Ckd Corp 流量制御弁
CN2823701Y (zh) * 2005-07-29 2006-10-04 张步健 冷量分配阀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8782A (zh) * 2013-02-20 2015-10-28 Smc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装置
CN105008782B (zh) * 2013-02-20 2018-01-09 Smc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装置
CN104141810A (zh) * 2013-05-08 2014-11-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单向阀
CN104141810B (zh) * 2013-05-08 2016-05-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单向阀
CN105114668A (zh) * 2015-09-06 2015-12-02 西安同华橡塑模具制品厂 一种直角阴端快速接头阀
CN109312764A (zh) * 2016-06-23 2019-02-05 Smc株式会社 速度控制器
CN109312764B (zh) * 2016-06-23 2020-09-25 Smc株式会社 速度控制器
TWI706090B (zh) * 2016-06-23 2020-10-01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速度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89737A1 (ja) 2011-07-28
JP5282196B2 (ja) 2013-09-04
EP2527696A4 (en) 2017-01-25
CN102762903B (zh) 2014-03-26
US9115811B2 (en) 2015-08-25
US20120273074A1 (en) 2012-11-01
TW201126083A (en) 2011-08-01
JP2011149488A (ja) 2011-08-04
KR20130004261A (ko) 2013-01-09
TWI402444B (zh) 2013-07-21
EP2527696A1 (en) 2012-11-28
RU2509942C1 (ru) 2014-03-20
RU2012135062A (ru) 2014-02-27
KR101409926B1 (ko) 2014-06-19
EP2527696B1 (en) 2019-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2903B (zh) 流量控制装置
US20080271240A1 (en) Molded arm for showerhead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03422563B (zh) 马桶联接装置
CN102365483A (zh) 流速控制阀及其组装方法
CN103791190A (zh) 弹性卡簧自锁式快装密封连接空调管
KR20170002509U (ko) 풀림방지 구조를 갖는 배관밸브용 결합체
US9664302B2 (en) Flow rate control device
US20200009588A1 (en) Low-flow emitter
WO2019145057A1 (en) Indoor water connector
CN205877494U (zh) 一种管路的接插装置
CN205297352U (zh) 旋喷钻机及其双管旋喷钻头
CN208203216U (zh) 一种新型卡瓦式天然气井下节流器
CN201818843U (zh) 一种方形羊角水龙头
CN206145190U (zh) 净水器用组合阀
CN212718582U (zh) 一种带先导式单向速度控制阀
CN219774801U (zh) 分水器阀芯
CN112827105B (zh) 一种可调节式消防水枪
CN217762186U (zh) 一种支路可控的三通阀门
CN220635654U (zh) 一种新型自动化伸缩式清洗器
JP6285171B2 (ja) ガス栓
CN212298967U (zh) 可简易定位安装的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用风帽
CN220168576U (zh) 高压气控阀
CN218152910U (zh) 一种防虹吸接头
CN217537278U (zh) 疏通弹簧导向管
KR200489222Y1 (ko) 농업용 물통소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