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2807B - 汽车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2807B
CN102762807B CN201080064052.5A CN201080064052A CN102762807B CN 102762807 B CN102762807 B CN 102762807B CN 201080064052 A CN201080064052 A CN 201080064052A CN 102762807 B CN102762807 B CN 102762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lock body
bolster
locking plate
pa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40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2807A (zh
Inventor
秋月龙次郎
西尾贵士
渡边颂子
园靖彦
小岛一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62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2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2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05B2015/0403Wound springs
    • E05B2015/0406Wound springs wound in a cylindrical shape
    • E05B2015/041Wound springs wound in a cylindrical shape loaded perpendicular to cylinder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4Protection against weather or dirt, e.g. against water ingres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23Vehicle door la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汽车用门锁装置,其具备:锁片,该锁片被撞针推动而进行旋转;锁片复位弹簧,该锁片复位弹簧朝向复原位置对锁片施力;棘爪,该棘爪与锁片卡合来阻止锁片向车门打开方向(复原位置)转动;以及棘爪复位弹簧,该棘爪复位弹簧朝向复原位置对棘爪施力。收纳锁片与棘爪的锁体的收纳部在锁体的一侧,在棘爪的下方朝向下方开口。棘爪复位弹簧在从棘爪的旋转支承部向下方离开的位置组装于在锁体的另一侧形成的弹簧安装部,该棘爪复位弹簧的棘爪侧端部通过设置于锁体的贯通孔而与棘爪卡合。由此,能够提高侵入到收纳锁片与棘爪的锁体的收纳部内的粉尘等向锁体外的排出效率。

Description

汽车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门锁(doorlock)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用门锁装置的一种,存在下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适合被锁体侧的撞针推动而进行旋转的锁片收纳于在锁体的一侧形成的收纳部内,并经由第一支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板,该基板被适当以在一侧覆盖上述锁体的收纳部的方式配置而组装于车门,并且,利用锁片复位弹簧朝向该锁片的复原位置施力,与上述锁片卡合来阻止该锁片向车门打开方向转动的棘爪在上述锁片的下方收纳于上述锁体的收纳部内并经由第二支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基板,并且,利用棘爪复位弹簧朝向该棘爪的复原位置施力,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7655号公报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棘爪复位弹簧不配置在棘爪的轴延长线上,而配置于收纳锁片与棘爪的锁体的收纳部(空间)内的比锁片以及棘爪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配置棘爪复位弹簧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在难以确保将棘爪复位弹簧安装于棘爪的轴延长线上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适当地加以实施。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棘爪复位弹簧在收纳锁片与棘爪的锁体的收纳部(空间)内,配置于棘爪的附近下侧。因此,存在因棘爪复位弹簧的存在而妨碍侵入到收纳锁片与棘爪的锁体的收纳部(空间)内的粉尘等向锁体外的排出,导致在上述的收纳部(空间)内产生堆积的忧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汽车用门锁装置具备:基板,该基板被适当组装于车门;锁体,该锁体在一侧形成有收纳部,利用上述基板在一侧覆盖该收纳部;锁片,该锁片被适当收纳于上述锁体的上述收纳部内,经由第一支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基板,由车身侧的撞针推动而进行旋转;锁片复位弹簧,该锁片复位弹簧收纳于上述锁体的上述收纳部内,朝向上述锁片的复原位置对上述锁片施力;棘爪,该棘爪在上述锁片的下方收纳于上述锁体的上述收纳部内,经由第二支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基板,与上述锁片卡合而阻止该锁片向车门打开方向转动;以及棘爪复位弹簧,该棘爪复位弹簧朝向该棘爪的复原位置对该棘爪施力,上述锁体的上述收纳部在上述棘爪的下方朝向下方开口,上述棘爪复位弹簧在从上述棘爪的旋转支承部向下方离开的位置组装于在上述锁体的另一侧形成的弹簧安装部,该棘爪复位弹簧的棘爪侧端部通过设置于上述锁体的贯通孔进入上述锁体的上述收纳部并与上述棘爪卡合。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棘爪复位弹簧在中间部具有卷绕部,在一端部具有棘爪侧端部,在另一端部具有锁体侧端部,在形成于上述锁体的上述弹簧安装部设置有保持上述卷绕部的保持部和与上述锁体侧端部卡合的卡定部。另外,上述贯通孔呈具有下述长度的长孔形状:与在为了允许上述锁片的转动而使上述棘爪转动时上述棘爪复位弹簧的上述棘爪侧端部移动的范围相比,允许上述棘爪侧端部沿上述棘爪转动时上述棘爪侧端部移动的移动方向进一步移动。
在实施上述的本发明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棘爪的上述第二支承轴为金属制,具有能够供上述第二支承轴插通的插通孔且相对于上述第二支承轴以能够与上述棘爪一体旋转的方式组装的提升杆为金属制,上述锁体为树脂制,并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沿着上述第二支承轴延伸,并且插通上述提升杆的上述插通孔而夹装在上述提升杆与上述第二支承轴之间,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提升杆。在该情况下,上述延伸部也能够形成为圆筒状,包围上述支承轴的整周。
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基板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第二支承轴的一端侧,组装于上述锁体的另一侧且由上述延伸部定位的副基板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第二支承轴的另一端部,上述棘爪以及上述提升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第二支承轴,上述锁体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从上述延伸部的上述基板侧沿着周向延伸,上述提升杆配设于上述锁体的上述支承部与上述副基板之间。
另外,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提升杆具有凸部,该凸部朝向上述棘爪弯折并贯通上述锁体,上述棘爪具有凹部,该凹部能够与上述凸部嵌合,上述锁体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允许上述凸部的贯通以及旋转,上述凸部贯通上述开口部并与上述凹部嵌合,从而上述提升杆与上述棘爪能够一体旋转。
在实施上述的本发明时,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汽车用门锁装置具备止挡件,该止挡件以配置于上述卡合突部的上方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锁体,该止挡件与上述卡合突部抵接来限定上述棘爪的复原位置。
(发明的作用效果)
在基于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锁体的收纳部在棘爪的下方朝向下方开口。另外,棘爪复位弹簧在从棘爪的旋转支承部朝向下方离开的位置组装于在锁体的另一侧形成的弹簧安装部,该棘爪复位弹簧的棘爪侧端部通过设置于锁体的贯通孔进入锁体的收纳部并与棘爪卡合。因此,在锁体的收纳部的下方形成的开口的大小不会因棘爪复位弹簧、锁体的弹簧安装部的存在而受到阻碍,能够在锁体形成所需要的足够大小的开口。因此,能够提高侵入锁体的收纳部内的粉尘等向锁体外的排出效率,能够高效地抑制伴随着粉尘等堆积的不良情况。
另外,由于棘爪复位弹簧在从棘爪的旋转支承部向下方离开的位置组装于在锁体的另一侧形成的弹簧安装部,所以与棘爪复位弹簧同轴地组装于棘爪的旋转支承部(轴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配置棘爪复位弹簧的自由度。
在实施上述的本发明时,当上述棘爪复位弹簧在中间部具有卷绕部,在一端部具有锁体侧端部,在另一端部具有棘爪侧端部,在形成于上述锁体的上述弹簧安装部设置有保持上述卷绕部的保持部和与上述锁体侧端部卡合的卡定部的情况下,在组合除了棘爪复位弹簧之外的构成部件(锁体、基板、锁片、棘爪、锁片的支承轴、棘爪的支承轴、锁片复位弹簧等)的分部装配状态下,使棘爪复位弹簧的棘爪侧端部通过并插通锁体的贯通孔而与棘爪的卡定部卡合,接下来,将棘爪复位弹簧的卷绕部组装于在锁体形成的弹簧安装部的保持部,最后,将棘爪复位弹簧的锁体侧端部组装于在弹簧安装部设置的卡定部,从而能够组装棘爪复位弹簧。因此,在组合除了棘爪复位弹簧之外的构成部件进行分部装配化时,棘爪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不会阻碍构成部件的组装,能够提高分部装配化时的组装性。
另外,在实施上述的本发明时,在设置于锁体的贯通孔如上所述那样呈现长孔形状的情况下,容易将棘爪复位弹簧的棘爪侧端部组装于锁体,从而提高棘爪复位弹簧的组装性。
另外,在实施上述的本发明时,在第二支承轴为金属制,以能够与棘爪一体旋转的方式组装的提升杆为金属制,锁体为树脂制,该锁体具有上述的延伸部的情况下,能够使树脂制的锁体的延伸部具有衬套(树脂轴承)的功能,不追加部件就能够消除提升杆与第二支承轴的金属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提升杆工作时的因金属接触所导致的异常噪声的产生。在该情况下,在延伸部形成为圆筒状且包围支承轴的整周的情况下,能够更加适当地防止因上述金属接触所导致的异常噪声的产生。
另外,在实施上述的本发明时,在基板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第二支承轴的一端侧,组装于锁体的另一侧且由延伸部定位的副基板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第二支承轴的另一端部,棘爪以及提升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支承轴,锁体具有从延伸部的基板侧沿着周向延伸的支承部,提升杆配设于锁体的支承部与副基板之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提升杆夹持于锁体的支承部与副基板之间,从而保证提升杆顺畅地旋转。另外,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棘爪的一部分与提升杆的一部分在轴向嵌合,能够使棘爪与提升杆一体旋转地连结。因此,例如,与使棘爪与第二支承轴一体化,并通过敛缝等将提升杆固定于该第二支承轴,相对于基板与副基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第二支承轴的情况相比,能够改善制作性。
另外,在实施上述的本发明时,在提升杆具有朝向棘爪弯折并贯通锁体的凸部,棘爪具有能够与上述凸部嵌合的凹部,锁体具有允许凸部的贯通以及旋转的开口部,上述凸部贯通上述开口部并与上述凹部嵌合,从而提升杆与棘爪能够一体旋转的情况下,不在提升杆设置连结销等其他部件,就能够使棘爪与提升杆一体旋转地连结,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构成。
另外,在实施上述的本发明时,在棘爪具有卡合突部,上述止挡件以配置于该卡合突部的上方的方式安装于锁体的情况下,通过使棘爪的卡合突部与止挡件的下表面抵接,来限定棘爪的复原位置。因此,粉尘等难以在棘爪的卡合突部与止挡件之间堆积,从而能够抑制棘爪的复原位置因粉尘等存在而改变,且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棘爪的功能(在规定的位置处阻止锁片向车门打开方向旋转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基于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与车门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的锁片为车门关闭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从图2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拆下基板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从图1~图5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的锁体单体的背面上方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锁体单体的后视图。
图8是从图7所示的锁体单体的右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9是从图7所示的锁体单体的左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10是从图7所示的锁体单体的下侧观察的仰视图。
图11是图2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的锁片为半开门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2是从图11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拆下基板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3是图2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中的锁片为车门打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14是从图13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拆下基板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了基于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3的后视图。
图16是沿着图15的X-X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5示出了基于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锁装置10是与省略图示的车门锁装置一起安装于在汽车的前方右侧装备的车门20(参照图1的假想线)的装置,其具备:树脂制的锁体11;钢板制的基板12;钢板制的副基板13,并且,还具备:金属制的锁片14;弹簧钢制的锁片复位弹簧S1;金属制的棘爪(pawl)15;弹簧钢制的棘爪复位弹簧S2;橡胶制的止挡件16以及钢板制(金属制)的提升杆17。
如图5~图10所示,锁体11在夹装于基板12与副基板13之间的纵壁W的一侧(组装有基板12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收纳锁片14和棘爪15的收纳部11a1、11a2,在纵壁W的另一侧(组装有副基板13的一侧)形成有用于组装棘爪复位弹簧S2的弹簧安装部11b。另外,在锁体11形成有撞针插通槽11c;两个支承轴插通孔11d、11e;三个螺栓插通孔11f、11g、11h;止挡件安装部11i,并且,还形成有切口11j、贯通孔11k以及突起11m。
如图5所示,上方的收纳部11a1是以能够转动规定量的方式收纳锁片14的收纳部,限定锁片14的复原位置(参照图14)的突起11m朝向内部突出。如图5所示,下方的收纳部11a2是以能够旋转规定量的方式收纳棘爪15的收纳部,且在棘爪15与锁片14卡合的部分与上方的收纳部11a1连通。此外,收纳部11a1、11a2的一侧被基板12局部地覆盖。
弹簧安装部11b在从棘爪15的旋转支承部(支承轴19)向斜下方离开的位置形成于锁体11的另一侧,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那样,具有对棘爪复位弹簧S2的卷绕部S2a进行保持的轴部11b1以及圆弧状壁部11b2(保持部)、和与棘爪复位弹簧S2的锁体侧端部S2b卡合的卡定部11b3。此外,卡定部11b3从圆弧状壁部11b2的端部突出形成。
撞针插通槽11c是在车门20的开闭时供组装于车身侧的公知的撞针30(参照图5、图12、图14的假想线)相对地进入退避的槽,并在锁体11的中央形成为水平。上方的支承轴插通孔11d是供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锁片14的支承轴18(第一支承轴)插通的贯通孔。另一方面,下方的支承轴插通孔11e是供与棘爪15一体地旋转的支承轴19(第二支承轴)插通的贯通孔。
三个螺栓插通孔11f、11g、11h是在该门锁装置10使用三根螺栓21、22、23(参照图1)组装于车门20时,供各螺栓21、22、23的前端部拧入并插通到设置于基板12的螺栓安装孔部(内螺纹部)12a、12b、12c的插通孔。如图5所示,止挡件安装部11i设置于在上述的收纳部11a1、11a2之间呈屋檐状伸出的部分,其上嵌合固定有止挡件16。
如图5所示,切口11j设置于锁体11的一侧下部,如图4所示,利用切口11j与基板12形成开口部A。开口部A是在棘爪15的下方使收纳部11a1、11a2朝向下方开口的部件,且如图4所示,从下方观察形成为矩形。贯通孔11k在上述的收纳部11a2与弹簧安装部11b之间呈圆弧状形成于纵壁W,并能够供棘爪复位弹簧S2的棘爪侧端部S2c插通。
如图2所示,基板12具有上述的螺栓安装孔部(内螺纹部)12a、12b、12c,并且具有支承轴18、19的安装孔12d、12e和撞针插通狭缝12f,经由支承轴18、19与副基板13连结。如图3所示,副基板13具有支承轴18、19的安装孔13a、13b,以在该副基板13与基板12之间夹持锁体11与提升杆17的方式配置。
锁片14经由支承轴1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板12和副基板13,并具有:安装孔14a、撞针保持槽14b、半闩锁爪14c以及全闩锁爪14d,并且具有弹簧卡定孔14e和卡合突部14f。该锁片14是在关闭车门20时被撞针30推动而进行旋转的部件,并由锁片复位弹簧S1朝向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复原位置(卡合突部14f与锁体11的突起11m抵接的位置)施力。锁片复位弹簧S1同轴地组装于支承轴18,与锁片14一起收纳于锁体11的收纳部11a1,将一端与锁体11卡定并将另一端与锁片14的弹簧卡定孔14e卡定。
安装孔14a是用于将锁片14以能够相对于支承轴18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支承轴18的部件。如图5、图12以及图14所示那样,撞针保持槽14b是在开闭车门20时供撞针30相对地进入退避并可滑动地卡合的槽,如图5以及图12所示那样,利用撞针保持槽14b与基板12的撞针插通狭缝12f能够保持撞针30。
半闩锁爪14c是在从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车门打开状态到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半开门状态之间可滑动地与棘爪15的卡合部15a卡合的部件,在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半开门状态下,构成为通过位于复原位置的棘爪15的卡合部15a而被限制向图12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锁片14向复原位置的旋转)。
全闩锁爪14d是在从车门关闭附近状态到图1~图5所示的车门关闭状态之间可滑动地与棘爪15的卡合部15a卡合的部件,在图1~图5所示的车门关闭状态下,构成为通过位于复原位置的棘爪15的卡合部15a而被限制向图5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锁片14向复原位置的旋转)。
棘爪15经由支承轴19与提升杆17一起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板12与副基板13,具有上述的卡合部15a,并且具有弹簧卡定部15b和卡合突部15c。另外,棘爪15由棘爪复位弹簧S2朝向图5、图12以及图14所示的复原位置(卡合突部15c与组装于锁体11的止挡件16抵接的位置)施力,在图5以及图12所示的状态下,利用卡合部15a与锁片14卡合,阻止锁片14向复原位置(车门打开方向)的旋转。如图5所示,卡合突部15c在朝向前端而下方倾斜的状态下能够与止挡件16的下表面抵接。
此外,棘爪15与支承轴19一体地形成,提升杆17可一体旋转地组装于支承轴19。因此,当提升杆17伴随着设置于车门20的车外把手、车内把手(均省略图示)的车门打开操作,经由省略图示的门锁装置,向图3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时,棘爪15与支承轴19克服棘爪复位弹簧S2的作用力而从图5、图12以及图14所示的复原位置向图示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
棘爪复位弹簧S2在从棘爪15的旋转支承部(支承轴19)向斜下方离开规定量的位置组装于在锁体11的另一侧形成的弹簧安装部11b,该棘爪复位弹簧S2在中间部具有卷绕部S2a,在一端部具有锁体侧端部S2b,在另一端部具有棘爪侧端部S2c。棘爪侧端部S2c通过设置于锁体11的贯通孔11k进入锁体11的收纳部11a2并与棘爪15的弹簧卡定部15b卡合。因此,棘爪复位弹簧S2的卷绕部S2a配置于被基板12局部地覆盖的收纳部11a1、11a2外(锁体11的另一侧),该棘爪复位弹簧S2支承于锁体11。
在上述的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中,与基板12一同形成开口部A的锁体11的切口11j设置于锁体11的一侧下部,收纳锁片14与棘爪15的锁体11的收纳部11a1、11a2在棘爪15的下方朝向下方开口。另外,棘爪复位弹簧S2在从棘爪15的旋转支承部向下方离开的位置组装于在锁体11的另一侧形成的弹簧安装部11b,该棘爪复位弹簧S2的棘爪侧端部S2c通过设置于锁体11的贯通孔11k进入锁体11的收纳部11a2并与棘爪15的弹簧卡定部15b卡合。
因此,不会因棘爪复位弹簧S2、锁体11的弹簧安装部11b的存在而阻碍在锁体11的收纳部11a1、11a2的下方形成的开口(参照图4的开口部A)的大小,能够将所需要的足够大小的开口形成于锁体11。因此,能够提高侵入锁体11的收纳部11a1、11a2内的粉尘等向锁体11外的排出效率,能够高效地抑制伴随着粉尘等的堆积的不良情况。
另外,由于棘爪复位弹簧S2在从棘爪15的旋转支承部(支承轴19)向斜下方离开的位置,组装于在锁体11的另一侧形成的弹簧安装部11b,所以与棘爪复位弹簧同轴地组装于棘爪15的旋转支承部(支承轴19)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配置棘爪复位弹簧S2的自由度。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中,棘爪复位弹簧S2在中间部具有卷绕部S2a,在一端部具有锁体侧端部S2b,在另一端部具有棘爪侧端部S2c。另外,在形成于锁体11的弹簧安装部11b设置有保持卷绕部S2a的轴部11b1以及圆弧状壁部11b2(保持部)和与锁体侧端部S2b卡合的卡定部11b3。
由此,在使除了棘爪复位弹簧S2之外的构成部件(锁体11、基板12、副基板13、锁片14、棘爪15、止挡件16、提升杆17、锁片的支承轴18、棘爪的支承轴19、锁片复位弹簧S1等)组合的分部装配状态下,能够通过下述方式组装棘爪复位弹簧S2:使棘爪复位弹簧S2的棘爪侧端部S2c通过锁体11的贯通孔11k插通锁体11的收纳部11a2并与棘爪15的弹簧卡定部15b卡合,接下来,将棘爪复位弹簧S2的卷绕部S2a组装于在锁体11形成的弹簧安装部11b的保持部(11b1、11b2),最后,将棘爪复位弹簧S2的锁体侧端部S2b组装于在弹簧安装部11b设置的卡定部11b3。因此,在使除了棘爪复位弹簧S2之外的构成部件组合而进行分部装配化时,棘爪复位弹簧S2的作用力不会阻碍构成部件的组装,从而能够提高分部装配化时的组装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0中,如图5所示,限定棘爪15的复原位置的止挡件16组装于锁体11的止挡件安装部11i(在收纳部11a1、11a2之间呈屋檐状伸出的部分)。另外,止挡件16配置于由棘爪复位弹簧S2向图5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施力的棘爪15的卡合突部15c上方,棘爪15的卡合突部15c在朝向前端而下方倾斜的状态下,能够与止挡件16的下表面抵接。因此,粉尘等难以在棘爪15的卡合突部15c与止挡件16之间堆积,从而能够抑制棘爪15的复原位置因粉尘等存在而改变,从而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棘爪15的功能(在规定的位置处阻止锁片14向车门打开方向的旋转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在锁体11的弹簧安装部11b设置并实施了对棘爪复位弹簧S2的卷绕部S2a进行保持的轴部11b1以及圆弧状壁部11b2(保持部),但对棘爪复位弹簧S2的卷绕部S2a进行保持的保持部的形状能够适当地改变,例如,也能够使轴部11b1以及圆弧状壁部11b2的任一方消失来实施。
图15以及图16示出了基于本发明的汽车用门锁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汽车用门锁装置110是与上述的图1~图5所示的汽车用门锁装置10相同地与省略图示的车门锁装置一起安装于装备于汽车的前方右侧的车门(参照图1的假想线)的装置,其具备:树脂制的锁体111、钢板制的基板112、钢板制的副基板113,并且,还具备:由金属制且表面被局部地利用树脂进行表面涂层的锁片114、弹簧钢制的锁片复位弹簧S11、由金属制且表面被局部地利用树脂进行表面涂层的棘爪115、弹簧钢制的棘爪复位弹簧S12、橡胶制的止挡件(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止挡件16相同)以及钢板制(金属制)的提升杆117。
锁体111在夹装于基板112与副基板113之间的纵壁W的一侧(组装有基板112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收纳锁片114与棘爪115的收纳部111a,在纵壁W的另一侧(组装有副基板113的一侧)形成有用于组装棘爪复位弹簧S12的弹簧安装部111b。另外,在锁体111形成有:撞针插通槽111c、两个支承轴插通孔111d、111e、三个螺栓插通孔111f、111g、111h、止挡件安装部(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止挡件安装部11i相同),并且,还形成有:切口111j(参照图16)、贯通孔111k、突起(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突起11m相同)。
如图16所示,收纳部111a是以能够分别转动规定量的方式收纳锁片114与棘爪115的收纳部,其一侧(图16的图示左方侧)被基板112局部地覆盖。弹簧安装部111b在从棘爪115的旋转支承部(支承轴119)向斜下方离开的位置形成于锁体111的另一侧,如图15所示,具有:对棘爪复位弹簧S12的卷绕部S12a进行保持的轴部111b1以及突起111b2(保持部)和与棘爪复位弹簧S12的锁体侧端部S12b卡合的卡定部111b3。此外,卡定部111b3与突起111b2分开地突出形成。
撞针插通槽111c是在车门的开闭时供组装于车身侧的公知的撞针(省略图示)相对地进入退避的槽,在锁体111的中央形成为水平。上方的支承轴插通孔111d是供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锁片114的金属制的支承轴118(第一支承轴)插通的贯通孔。另一方面,下方的支承轴插通孔111e是供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棘爪115的金属制的支承轴119(第二支承轴)插通的贯通孔。
三个螺栓插通孔111f、111g、111h是在该门锁装置110使用三根螺栓(参照图1的螺栓21、22、23)组装于车门(20)时,供各螺栓的前端部拧入并插通到设置于基板112的螺栓安装孔部(内螺纹部)的插通孔。止挡件安装部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止挡件安装部11i相同,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嵌合固定有止挡件(16)。
如图16所示,切口111j设置于锁体111的一侧下部,利用切口111j与基板112形成开口部A。开口部A在棘爪115的下方使收纳部111a朝向下方开口,从下方观察形成为矩形。贯通孔111k在上述的收纳部111a与弹簧安装部111b之间呈圆弧状形成于纵壁W,能够供棘爪复位弹簧S12的棘爪侧端部S12c插通。另外,该贯通孔111k呈长孔形状(长孔的长度方向端部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该长孔具有下述长度:与在为了允许锁片114的转动而使棘爪115转动时棘爪复位弹簧S12的棘爪侧端部S12c移动的范围相比,允许棘爪侧端部S12c沿棘爪115转动时棘爪侧端部S12c移动的移动方向进一步移动。
基板112具有上述的螺栓安装孔部(内螺纹部),并且,具有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支承轴118、119的一端侧(图16的左端侧)的安装孔112d、112e、和撞针插通狭缝112f,经由支承轴118、119与副基板113连结。副基板113具有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支承轴118、119的另一端侧(图16的右端侧)的安装孔113a、113b,以在该副基板113与基板112之间夹持锁体111并保持提升杆117的方式配置。
锁片114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被基板112与副基板113支承的支承轴118,具有用于能够旋转地相对于支承轴118组装的安装孔114a(整周利用树脂进行表面涂层),并且,具有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撞针保持槽14b、半闩锁爪14c、全闩锁爪14d、弹簧卡定孔14e、卡合突部14f等的撞针保持槽、半闩锁爪、全闩锁爪、弹簧卡定孔、以及卡合突部等。该锁片114是在关闭车门时被撞针推动而进行旋转的部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利用锁片复位弹簧S11朝向复原位置施力。锁片复位弹簧S11同轴地组装于支承轴118,与锁片114一起收纳于锁体111的收纳部111a,将一端与锁体111卡定并将另一端与锁片114的弹簧卡定孔卡定。
棘爪115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被基板112与副基板113支承的支承轴119,上述实施方式的卡合部15a,具有相当于弹簧卡定部15b、卡合突部15c等的卡合部、弹簧卡定部以及卡合突部等。另外,棘爪15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利用棘爪复位弹簧S12朝向复原位置施力,利用卡合部(省略图示)与锁片114卡合,阻止锁片114向复原位置(车门打开方向)的旋转。卡合突部(省略图示)与上述实施方式(参照图5)相同地,在朝向前端而下方倾斜的状态下,能够与组装于锁体111的止挡件的下表面抵接。
另外,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该实施方式中,锁体111具有图16所示的圆筒状的延伸部111n以及圆筒状的支承部111p,并且具有图15所示的矩形的开口部111r。另外,提升杆117具有能够供图15所示的支承轴119插通的插通孔117a(参照图16),并且,具有朝向棘爪115弯折并贯通锁体111的开口部111r的凸部117b(参照图15)。
锁体111的延伸部111n能够旋转地支承提升杆117,并沿着支承轴119延伸并且插通提升杆117的插通孔117a,夹装于提升杆117与支承轴119之间,包围支承轴119的整周。锁体111的支承部111p从延伸部111n的基板侧向径外方向以及轴向延伸规定量并沿周向延伸。因此,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锁体111的延伸部111n上的提升杆117配设于锁体111的支承部111p与副基板113之间。另外,副基板113通过锁体111的延伸部111n进行其在轴向的定位。
提升杆117的凸部117b能够贯通锁体111的开口部111r并与设置于棘爪115的副基板113侧端面的凹部(构成为与设置于图5的棘爪15的I字状的凹部15d相同)嵌合。另外,提升杆117的凸部117b通过与上述的棘爪115的凹部(15d)嵌合,能够使提升杆117与棘爪115一体旋转,并允许在锁体111的开口部111r旋转(相当于棘爪115从止挡件离开的旋转的旋转)。此外,上述的棘爪115的凹部(15d)也能够作为贯通孔来实施。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图1~图14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也能够得到以下的各作用效果。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该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于锁体111的贯通孔111k如上所述那样呈现长孔形状,所以容易将棘爪复位弹簧S12的棘爪侧端部S12c组装于锁体111,从而提高棘爪复位弹簧S12的组装性。
另外,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该实施方式中,支承轴119为金属制,能够与棘爪115一体旋转地组装的提升杆117为金属制,锁体111为树脂制,由于该锁体111具有上述的延伸部111n,所以能够使树脂制的锁体111的延伸部111n具备衬套(树脂轴承)的功能,不追加部件,就能够消除提升杆117与支承轴119的金属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在提升杆117工作时的因金属接触所导致的异常噪声的产生。特别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延伸部111n形成为圆筒状并包围支承轴119的整周,所以能够更适当地防止因上述金属接触所导致的异常噪声的产生。
另外,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该实施方式中,基板112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支承轴119的一端侧,组装于锁体111的另一侧并利用延伸部111n进行定位的副基板113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支承轴119的另一端部,棘爪115以及提升杆117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支承轴119。另外,锁体111具有从延伸部111n的基板侧沿周向延伸的支承部111p,且提升杆117配设于锁体111的支承部111p与副基板113之间。因此,能够防止提升杆117夹持于锁体111的支承部111p与副基板113之间,从而保证提升杆117顺畅的旋转。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棘爪115的一部分(凹部)与提升杆117的一部分(凸部117b)在轴向嵌合,能够使棘爪115与提升杆117一体旋转地连结。因此,例如,与使棘爪(115)和支承轴(119)一体化,并通过敛缝等将提升杆(117)固定于该支承轴(119),使支承轴(119)相对于基板112与副基板113能够旋转地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改善制作性。
另外,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该实施方式中,提升杆117具有朝向棘爪115弯折并贯通锁体111的凸部117b,棘爪115具有能够与凸部117b嵌合的凹部(15d),且锁体111具有允许凸部117b的贯通以及旋转的开口部111r,凸部117b贯通开口部111r并与凹部(15d)嵌合,从而能够使提升杆117与棘爪115一体旋转。因此,不在提升杆117设置连结销等其他部件,就能够使棘爪115与提升杆117一体旋转地连结,从而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构成。
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虽将凸部117b一体地设置于提升杆117进行了实施,但除了凸部117b之外也能够使用其他部件的销等部件(固定于提升杆117并能够与棘爪115的凹部(15d)嵌合的部件)进行实施。另外,在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虽将延伸部111n形成为圆筒状(配置于整周)进行了实施,但也能够构成为延伸部(111n)配置于周向的一部分(例如,构成为在周向以相等间隔设置多个)进行实施。

Claims (8)

1.一种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汽车用门锁装置具备:
基板,该基板被适当组装于车门;
锁体,该锁体在一侧形成有收纳部,利用所述基板在一侧覆盖该收纳部;
锁片,该锁片被适当收纳于所述锁体的所述收纳部内,经由第一支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板,由车身侧的撞针推动而进行旋转;
锁片复位弹簧,该锁片复位弹簧收纳于所述锁体的所述收纳部内,朝向所述锁片的复原位置对所述锁片施力;
棘爪,该棘爪在所述锁片的下方收纳于所述锁体的所述收纳部内,经由第二支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锁片卡合而阻止该锁片向车门打开方向转动;以及
棘爪复位弹簧,该棘爪复位弹簧朝向该棘爪的复原位置对该棘爪施力,
所述锁体的所述收纳部在所述棘爪的下方朝向下方开口,
所述棘爪复位弹簧在从所述棘爪的旋转支承部向下方离开的位置组装于在所述锁体的另一侧形成的弹簧安装部,该棘爪复位弹簧的棘爪侧端部通过设置于所述锁体的贯通孔进入所述锁体的所述收纳部并与所述棘爪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爪复位弹簧在中间部具有卷绕部,在一端部具有锁体侧端部,在另一端部具有棘爪侧端部,在形成于所述锁体的所述弹簧安装部设置有保持所述卷绕部的保持部和与所述锁体侧端部卡合的卡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呈具有下述长度的长孔形状:与在为了允许所述锁片的转动而使所述棘爪转动时所述棘爪复位弹簧的所述棘爪侧端部移动的范围相比,允许所述棘爪侧端部沿所述棘爪转动时所述棘爪侧端部移动的移动方向进一步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棘爪的所述第二支承轴为金属制,
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二支承轴插通的插通孔,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轴以能够与所述棘爪一体旋转的方式组装的提升杆为金属制,
所述锁体为树脂制,并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沿着所述第二支承轴延伸,并且插通所述提升杆的所述插通孔而夹装在所述提升杆与所述第二支承轴之间,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提升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形成为圆筒状,包围所述支承轴的整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第二支承轴的一端侧,
组装于所述锁体的另一侧且由所述延伸部定位的副基板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第二支承轴的另一端部,
所述棘爪以及所述提升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轴,
所述锁体具有支承部,该支承部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基板侧沿着周向延伸,
所述提升杆配设于所述锁体的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副基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杆具有凸部,该凸部朝向所述棘爪弯折并贯通所述锁体,
所述棘爪具有凹部,该凹部能够与所述凸部嵌合,
所述锁体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允许所述凸部的贯通以及旋转,
所述凸部贯通所述开口部并与所述凹部嵌合,从而所述提升杆与所述棘爪能够一体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爪具有卡合突部,
所述汽车用门锁装置具备止挡件,该止挡件以配置于所述卡合突部的上方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锁体,该止挡件与所述卡合突部抵接来限定所述棘爪的复原位置。
CN201080064052.5A 2010-02-19 2010-12-24 汽车用门锁装置 Active CN102762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4847 2010-02-19
JP2010-034847 2010-02-19
PCT/JP2010/073332 WO2011102057A1 (ja) 2010-02-19 2010-12-24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2807A CN102762807A (zh) 2012-10-31
CN102762807B true CN102762807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48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4052.5A Active CN102762807B (zh) 2010-02-19 2010-12-24 汽车用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67683B2 (zh)
EP (1) EP2538002B1 (zh)
JP (1) JP5304945B2 (zh)
CN (1) CN102762807B (zh)
BR (1) BR112012020794B1 (zh)
WO (1) WO20111020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7857B2 (ja) * 2012-06-25 2016-11-02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ッドロック装置
DE202012007326U1 (de) * 2012-07-31 2013-11-04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DE202012103608U1 (de) * 2012-09-20 2012-10-24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JP6024023B2 (ja) * 2013-04-25 2016-11-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20160273248A1 (en) * 2013-11-02 2016-09-22 Kiekert Ag Motor vehicle door closure
JP6237153B2 (ja) * 2013-11-22 2017-11-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DE102013022059A1 (de) * 2013-12-23 2015-06-2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chließvorricht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haube und Verfahren
US10697205B2 (en) * 2017-02-15 2020-06-30 Gecom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JP6884094B2 (ja) * 2017-12-25 2021-06-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14673412B (zh) * 2018-02-08 2023-08-29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具有闩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及其操作方法
DE102018109477A1 (de) * 2018-04-20 2019-10-24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Antriebsanordn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8912A (en) * 1996-01-25 1998-06-02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tch member of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GB2325271A (en) * 1997-05-16 1998-11-18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Automotive door latch
JP2006037655A (ja) * 2004-07-30 2006-02-09 Oi Seisakusho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07326462A (ja) * 2006-06-07 2007-12-2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8063908A (ja) * 2006-09-11 2008-03-21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8968A (ja) 1982-12-26 1984-07-09 白木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ロツク装置
JPS6378977A (ja) * 1986-09-22 1988-04-09 株式会社 安成工業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のボデイ−
JP2662736B2 (ja) 1988-09-30 1997-10-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ツク装置
JP3758929B2 (ja) * 2000-03-17 2006-03-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6471260B1 (en) * 2001-08-06 2002-10-29 The Eastern Company Rotary latches with enhanced service longevity
WO2003054332A1 (en) * 2001-12-12 2003-07-03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Snow load lever with two part pawl lever construction
JP3921439B2 (ja) 2002-10-25 2007-05-30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のアンチパニック機構
DE10320443A1 (de) * 2003-05-08 2004-12-16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US7152890B2 (en) * 2004-09-02 2006-12-26 Kiekert Ag Power-open motor-vehicle latch
US8235428B2 (en) * 2009-07-14 2012-08-07 Kiekert Ag Lock unit having a slotted paw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8912A (en) * 1996-01-25 1998-06-02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tch member of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GB2325271A (en) * 1997-05-16 1998-11-18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Automotive door latch
JP2006037655A (ja) * 2004-07-30 2006-02-09 Oi Seisakusho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07326462A (ja) * 2006-06-07 2007-12-2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8063908A (ja) * 2006-09-11 2008-03-21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8002A1 (en) 2012-12-26
US20120313385A1 (en) 2012-12-13
JP5304945B2 (ja) 2013-10-02
EP2538002B1 (en) 2018-08-22
EP2538002A4 (en) 2017-04-12
US8967683B2 (en) 2015-03-03
CN102762807A (zh) 2012-10-31
BR112012020794B1 (pt) 2019-08-20
WO2011102057A1 (ja) 2011-08-25
BR112012020794A2 (pt) 2016-05-03
JPWO2011102057A1 (ja) 2013-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2807B (zh) 汽车用门锁装置
CA2966420C (en) Dual function lock cylinder assembly operable by different keys
US10337214B2 (en) Activa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lock
CN101311483B (zh) 把手装置
US20090224559A1 (en) Door latch assembly with damping member of automobile
US20210355722A1 (en) Motor vehicle lock
JP2015004221A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US20150337573A1 (en) Vehicle lock
JP2015508735A (ja) 車両シート用ロックユニット
JP2005264525A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4669489B2 (ja) スライドドア干渉防止構造
CN104428477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GB2527648A (en) Vehicle door lock apparatus
US2329232A (en) Automobile door latch mechanism
US9744885B2 (en) Vehicle seat with a locking unit
KR20130060869A (ko) 자동차용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의 조립 구조
CN109972936B (zh) 发动机罩闩锁装置
JP6891384B2 (ja) ボンネットラッチ装置
CN109496247A (zh) 具有转动锁叉支撑结构的机动车锁
US7287786B2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door
JP4168732B2 (ja) テールゲートドアの開放防止機構
US9151087B2 (e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JP6974748B2 (ja) ラッチ装置及びシート装置
JP3810951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10538943B2 (en) Door latch apparatus for door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