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1747A - 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及镜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及镜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1747A
CN102761747A CN2012101351754A CN201210135175A CN102761747A CN 102761747 A CN102761747 A CN 102761747A CN 2012101351754 A CN2012101351754 A CN 2012101351754A CN 201210135175 A CN201210135175 A CN 201210135175A CN 102761747 A CN102761747 A CN 102761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ixel
image
sensitive surface
image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51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1747B (zh
Inventor
田中幸夫
柴田友纪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Avi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mr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61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1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7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7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 H04N25/671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for non-uniformity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 H04N25/672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applied to fixed-pattern noise, e.g. non-uniformity of response for non-uniformity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etween adjacent sensors or output registers for reading a single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的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以及镜头系统。本发明具备使像位置在受光面(11)上移动的像移位部件(22),并具有:差计算部(131),其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累计电平计算部(132),其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以及图像生成部(133),其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及镜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的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以及能够更换的镜头系统。
背景技术
下述的专利文献1~3中记载了以往的摄像装置的例子。在该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红外线摄像装置中,通过关闭校正用快门来得到基准图像,求出拍摄该基准图像时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来对该偏差进行校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10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1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030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即使构成摄像装置的受光面的各像素的摄像元件具有亮度色调高的检测精确度,也存在以下的情况:源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的图像噪声大于由设为目标的被摄体的亮度差引起的输出电平差。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检测到比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小的亮度差。其结果是,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的亮度色调的精确度会低于各个像素元件的亮度色调的检测精确度。
另一方面,当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关闭校正用快门以进行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校正时,会产生各种问题。例如,摄像装置在关闭校正用快门的期间无法拍摄被摄体。因此,在将这种以往的摄像装置用作防止犯罪照相机等监视照相机的情况下,即使校正用快门的关闭期间短,也存在无法监视在该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的问题。另外,以往的摄像装置在关闭校正用快门的期间无法输出新拍摄到的运动图像帧,因此运动图像会中断。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的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以及可更换的镜头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摄像部件,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各上述像素包括输出与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光学系统,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上述受光面上;像移位部件,其使像位置在上述受光面上移动;以及图像处理部件,其对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其中,上述摄像部件在上述像移位部件使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上述图像处理部件具有:差计算部,其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累计电平计算部,其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以及图像生成部,其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中,在使像位置相对于受光面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其结果是,同一像素接收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相邻的两个像素的像部分的光。该同一像素的移动之前和之后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相当于相邻的两个像素分别接收的像部分的亮度差。该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还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因此,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将相邻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部分的亮度差计算为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因而,能够降低由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引起的图像噪声,能够检测到与小于该噪声的输出电平差相当的被摄体的微小亮度差。
并且,通过对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计算出的差进行累计,来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各像素的累计电平实质上相当于各像素的输出电平。因而,通过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以代替基于各像素的实际输出电平来生成图像,能够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图像处理部件还具有校正部,该校正部对上述各像素的累计电平进行校正,使得上述受光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平均值与上述各像素的累计电平的平均值相等。
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中含有误差。因此,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中含有对差进行累计后得到的误差。因此,通过进行校正使得实际的输出电平的平均值与累计电平的平均值一致,能够消除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所包含的误差。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像移位部件在使像位置移动之后,再次使像位置返回到像位置移动之前的位置,在像位置返回之后,上述摄像部件再次对受光面上的像进行拍摄,上述图像处理部件针对同一像素计算像位置移动之前的输出电平与使像位置返回之后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变动量,上述累计电平计算部排除上述变动量大于等于规定的基准值的像素的差来计算累计电平。
在被摄体移动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有时没有正确反映出基于像部分的亮度差的输出电平的差。因而,希望将接收与被摄体的移动部分相对应的像部分的光的像素的差从累计电平的计算中排除。在此,将像位置移动之前与像位置返回之后的输出电平的变动量大的像部分作为被摄体移动的部分而排除。由此,能够防止累计电平变得不正确。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摄像部件具有像素被排列成二维矩阵状的受光面,上述像移位部件使像位置分别沿上述受光面的像素的第一排列方向和与上述第一排列方向正交的第二排列方向移动,上述差计算部计算在像位置沿上述第一排列方向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第一差,并且,计算在像位置沿上述第二排列方向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第二差,上述累计电平计算部针对沿上述第一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一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第一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第一累计电平,并且,针对沿上述第二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二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第二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第二累计电平,上述图像生成部基于各像素的上述第一累计电平和上述第二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这样,基于针对第一排列方向和第二排列方向分别计算出的第一累计电平和第二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因此能够实现累计电平的误差的降低。
此外,在沿第一排列方向和第二排列方向分别移动像位置时,不限定从移动之前的像位置到移动之后的像位置的移动路径。例如,可以设为从移动之前的位置暂时移动到第三位置,接着移动到移动之后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像移位部件以使上述受光面上的像的任意点的轨迹在上述受光面上描绘出圆形轨道的方式使上述像位置平移,上述摄像部件在上述像的任意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的规定部分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上述差计算部计算在上述像的任意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的规定部分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上述累计电平计算部将连接上述像的任意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的规定部分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拍摄时上述像的任意点的位置的直线方向设为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来计算累计电平。
这样,通过以使轨迹描绘出圆形轨道的方式使像位置移动,能够使像位置连续地移动。其结果是,容易使像位置的位置精确度一致。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像移位部件以使上述受光面上的像的任意点持续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方式使上述像位置移动。
这样,通过使像位置以持续进行匀速运动的方式进行移动,能够使像位置稳定地移动。另外,能够按像位置的圆周运动的每一周期容易地进行校正。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摄像部件和上述图像处理部件构成摄像装置主体,上述光学系统和上述像移位部件构成相对于上述摄像装置主体安装拆卸自如的镜头单元,上述摄像装置主体将包含上述受光面的像素间隔的数据输出至上述镜头单元,上述像移位部件基于上述数据使像位置移动。
受光面的像素间隔通常来说根据摄像装置主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组装到可更换镜头这样的镜头单元中的像移位部件能够基于从摄像装置主体发送过来的包含像素间隔的数据,来使像位置的移动量适合于摄像装置主体的受光面的像素间隔。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摄像部件输出与拍摄受光面上的像的定时同步的同步信号,上述像移位部件基于上述同步信号使像位置移动。
由此,能够使像位置的移动与拍摄的定时一致而实现正确的校正。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像移位部件输出与使像位置移动的定时同步的同步信号,上述摄像部件基于上述同步信号来拍摄受光面上的像。
由此,能够使像位置的移动与拍摄的定时一致而实现正确的校正。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摄像元件是测辐射热计(bolometer)或微测辐射热计。
通过利用测辐射热计或微测辐射热计来构成摄像元件,能够使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成为能够拍摄红外线图像的装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中的图像生成方法,该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部件,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各上述像素包括输出与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以及光学系统,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上述受光面上,该方法的特征在于,使像位置在上述受光面上移动,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生成方法,本发明的摄像装置能够如上所述那样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红外线照相机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摄像部件,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各上述像素包括输出与红外线的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光学系统,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上述受光面上;像移位部件,其使像位置在上述受光面上移动;以及图像处理部件,其对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其中,上述摄像部件在上述像移位部件使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上述图像处理部件具有:差计算部,其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累计电平计算部,其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以及图像生成部,其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由此,能够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红外线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能够更换的镜头系统具备摄像装置主体和相对于上述摄像装置主体安装拆卸自如的镜头单元,该镜头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摄像装置主体具备:摄像部件,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各上述像素包括输出与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以及图像处理部件,其对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上述镜头单元具备:光学系统,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上述受光面上;以及像移位部件,其使像位置在上述受光面上移动,其中,上述摄像部件在上述像移位部件使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上述图像处理部件具有:差计算部,其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累计电平计算部,其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以及图像生成部,其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由此,在能够更换的镜头系统中,能够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
发明的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以及可更换的镜头系统,能够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第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的受光面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的(a)是表示使像位置移动一个像素间距之前和之后的像素列上的像素与像的受光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像素列上的差的图,(c)是表示像素列上的累计电平的图。
图5是表示像素列上的像素的累计电平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第二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像位置移动之前、移动之后以及使像位置返回之后的画面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第三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受光面上的像素排列与像位置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照相机主体10与镜头单元20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说明图。
图11是照相机主体10与镜头单元20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说明图。
图12的(a)和(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第四动作例中使像在受光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下的轨迹的图。
图13的(a)和(b)是表示同步信号与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同步信号与像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摄像装置;10:照相机主体;11:受光面;12:摄像部件;13:图像处理部件;20:镜头单元;21:光学系统;22:像移位部件;22a:透镜;131:差计算部;132:累计电平计算部;133:图像生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和图像生成方法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的框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图1所示的摄像装置1由照相机主体10和镜头单元20构成。也能够将镜头单元20设为相对于照相机主体10安装拆卸自如的可更换镜头。
照相机主体10具备:摄像部件12,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11,该像素由输出与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构成;以及图像处理部件13,其对由摄像部件12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摄像部件12的受光面可以由检测红外线的测辐射热计(bolometer)阵列或微测辐射热计阵列构成,也可以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这样的固体摄像元件阵列构成。
镜头单元20具备:光学系统21,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受光面11上;以及像移位部件22,其使像位置在受光面11上移动。像移位部件22能够由像抖动防止机构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像移位部件22通过使构成光学系统21的一个透镜22a沿与光学系统21的光轴O正交的方向平移,来使像位置相对于受光面11相对移动。
此外,被摄体包括摄像视场内的整个图像。
此外,像移位部件22既可以构成为使整个光学系统21沿与光轴O正交的方向平移,也可以构成为使受光面11在与光轴O正交的平面内平移。
照相机主体10的摄像部件12在像移位部件22使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受光面11上的像。由图像处理部件13对摄像部件12所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
图像处理部件13具有差计算部131、累计电平计算部132以及图像生成部133。差计算部131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累计电平计算部132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并且,图像生成部133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生成图像以代替基于各像素的输出电平来生成图像。
(第一动作例)
参照图2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的第一动作例。
首先,在像移位部件22使像位置移动之前,由摄像部件12对受光面11上的像进行拍摄(S201)。在此,图3的上部示出像移动之前的受光面11上的像的例子。图3所示的受光面由排列成二维矩阵状的像素构成。在图3中,用“A”来表示成像在该受光面11上的像的浓淡边界线。
接着,将在像移动之前拍摄到的像的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保存在第一存储器中(S202)。第一存储器被设置于照相机主体10中。
接着,像移位部件22使像位置沿像素的排列方向仅移动受光面11的像素间隔(一个像素间距)的距离(S203)。图3的下部示出像移动之后的受光面11上的像的例子。在图3中,示出使与光轴O正交的受光面11相对于像向右方向仅相对移动一个像素间距的情形。该移动相当于使像位置相对于受光面11向左方向仅移动一个像素间距。
接着,在像移位部件22使像位置移动之后,由摄像部件12对受光面11上的像进行拍摄(S204)。对图3的上部和下部进行比较,受光面11的像素P4在移动之前位于浓淡边界线A的左侧,在移动之后位于浓淡边界线A之上。同样地,对于受光面的整个面,像位置移动之后的各像素接收在像位置移动之前由各像素的右侧的相邻的像素接收的像的光。
接着,将在像位置移动之后拍摄到的像的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保存在第二存储器中。第二存储器被设置于照相机主体10中(S205)。
接着,图像处理部13的差计算部131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例如,计算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的像移动之前的像素P4的输出电平与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像移动之后的像素P4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S206)。以同样的方式计算各像素的差。
此外,可以用像移动之后的输出电平减去像移动之前的输出电平来计算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也可以用像移动之前的输出电平减去像移动之后的输出电平来计算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
同一像素的移动之前和之后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相当于相邻的两个像素分别接收的像部分的亮度差。并且,该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因此,相邻的两个像素之间的像部分的亮度差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被计算为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因而,能够降低由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引起的图像噪声,并能够检测到与小于该噪声的输出电平差相当的被摄体的微小亮度差。
参照图4来更详细地说明同一像素的像移动之前和之后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的计算。图4的(a)示意性地示出受光面11的一个像素列L。该像素列L由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第1像素~第n像素构成。图4的(a)的上部示意性地示出像素列L的各像素在像位置移动之前接收的像的部分。如图4的(a)的上部所示,像素列L的第二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第三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第四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同样地,第n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第(n+1)像素接收像部分
Figure BDA0000159123650000121
的光。
另外,图4的(a)的下部示出在使像位置沿像素列L的像素排列方向向左侧仅移动一个像素间距之后由像素列L的各像素接收的像的部分。如图4的(a)的下部所示,像素列L的第一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第二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第三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同样地,第(n-1)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第n像素接收像部分的光。
接着,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之差依次进行累计,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S207)。
这样,第二像素在像移动之前接收像部分“○”的光,在像移动之后接收像部分“△”的光。如图4的(b)所示,第二像素的移动之前和之后的输出电平之差Δ2相当于像部分“○”与像部分“△”之间的亮度差。另外,第三像素在移动之前接收像部分“△”的光,在移动之后接收像部分“□”的光。第三像素的移动之前和之后的输出电平之差Δ3相当于像部分“△”与像部分“□”之间的亮度差。同样地,第n像素在移动之前接收像部分“◎”的光,在移动之后接收像部分
Figure BDA0000159123650000131
的光。第n像素的移动之前和之后的输出电平之差Δn相当于像部分“◎”与像部分
Figure BDA0000159123650000132
之间的亮度差。这样,利用同一像素检测相当于像素列L上相邻的两个像素的位置的像部分之间的亮度差。
在此,将像移动之后的像素的输出电平减去移动之前的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而得到的结果设为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沿受光面相对于像位置的移动方向(在图4的(a)中为右方向)、即沿像位置相对于受光面的移动方向(在图4的(a)中为左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4的(a)中为从左至右),对差依次进行累计。并且,将像素列中的各个像素的累计电平设为从像素列的端点到该像素为止的差的总和来进行计算。
此外,在将像移动之前的像素的输出电平减去像移动之后的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而得到的结果设为差的情况下,只要从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累计即可。
在图4的(c)所示的例中,在用像移动之后的输出电平减去像移动之前的输出电平进行计算来求差的情况下,将第一像素的累计电平设为0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例如,第二像素的累计电平被计算为Δ2(=0+Δ2)。第三像素的累计电平被计算为(Δ2+Δ3)。第四像素的累计电平被计算为(Δ2+Δ3+Δ4)。同样地,第(n-1)像素的累计电平被计算为(Δ2+Δ3+Δ4+…+Δ(n-1))。
各差的值有时为正,有时为负。因而,如图5所示,像素列L的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按每个像素而上下波动。
接着,代替基于各像素的输出电平来生成图像,图像处理部13的图像生成部133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S208)。各像素的累计电平实质上相当于各像素的输出电平。因而,通过代替各像素的实际的输出电平而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可以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
(第二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6的流程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第二动作例。第二动作例的直到在像位置移动之后对受光面上的像进行拍摄(S604)、将各像素的输出电平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S605)的步骤与上述第一动作例相同。
在第二动作例中,像移位部件22在使像位置移动之后,使像位置再次返回到像位置移动之前的位置(S606)。在此,图7的上部示出像移动之前的受光面11上的像,图7的中部示出像移动之后的受光面11上的像,图7的下部示出使像位置返回之后的像。图7的上部和中部所示的图相当于图3的上部和下部所示的图。
接着,摄像部件12在像位置返回之后再次拍摄受光面上的像(S607),将拍摄到的像的各像素的输出电平保存在第三存储器中(S608)。第三存储器被设置于照相机主体10中。
接着,与上述第一动作例的步骤(S206)同样地,由图像处理部13的差计算部131读取出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的像移动之前的像素的输出电平和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像移动之后的像素的输出电平,来计算在像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S609)。
接着,图像处理部13读取出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的像移动之前的像素的输出电平和存储在第三存储器中的使像位置返回之后的像素的输出电平,计算同一像素的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使像位置返回之后的输出电平的变动量(S610)。
对图7的上部和下部的受光面11上的像进行比较,可知用虚线B围起的部分的像发生了变化。这种像的变化例如是由于被摄体移动而产生的。这部分像素的输出电平之差没有正确反映出基于像部分的亮度差的输出电平之差。用虚线B围起的部分的像素表示变动量大的值。
因此,在第二动作例中,累计电平计算部132排除变动量大于等于规定的基准值的像素的差来进行累计,计算累计电平(S611)。例如,在像素列的中途的像素的变动量大于等于基准值的情况下,只要设为仅对该像素列中的到变动量大于等于基准值的像素的前一个像素为止的差进行累计来求出偏移即可。由此,能够防止累计电平不正确。
此外,关于基准值,能够根据摄像装置1的使用环境设定任意合适的值。
接着,与第一动作例同样地,代替像素的输出电平而基于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S612)。
(第三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8的流程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第三动作例。在第三动作例中,到在像位置移动之后对受光面上的像进行拍摄(S804)、将各像素的输出电平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S805)为止与上述第一动作例实质上相同。
在此,参照图9来说明受光面11上的像素的排列与像位置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在图9所示的受光面11中,像素被排列成相互正交的X方向和Y方向的二维矩阵状。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像的“○”部分位于基准位置像素P0上。在该时刻,对受光面11上的移动之前的像进行拍摄(S801),将构成受光面11的各像素的输出电平存储到第一存储器中(S802)。
接着,进行第一次像移动以使像的“○”部分沿X方向仅移动一个像素间距而从基准位置像素P0上移动到第一规定位置像素P1处(S803)。其结果是,像的“○”部分位于第一规定位置P1上。
接着,在第一次移动之后,对受光面11上的移动之后的像进行拍摄(S804),将构成受光面11的各像素的输出电平存储到第二存储器中(S805)。
接着,进行第二次像移动以使像的“○”部分向画面左下方仅移动一个像素间距的根号2倍(倍)而从第一规定位置像素P1上移动到第二规定位置像素P2处(S806)。其结果是,像的“○”部分位于第二规定位置P2上。第一次和第二次移动的结果是,像的“○”部分沿Y方向仅移动了一个像素间距而从基准位置像素P0上移动到第二规定位置像素P2处。
接着,在第二次移动之后,对受光面11上的移动之后的像进行拍摄(S807),将构成受光面11的各像素的输出电平存储到第三存储器中(S808)。
接着,读取第一存储器和第二存储器所存储的输出电平,计算像位置在X方向上移动之前和之后(第一次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第一差(S809)。此外,针对受光面11的沿X方向排列的各像素列计算第一差。
接着,读取第一存储器和第三存储器所存储的输出电平,计算像位置在Y方向上移动之前和之后(第一次移动之前和第二次移动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第二差(S810)。此外,针对受光面11的沿Y方向排列的各像素列计算第二差。
接着,针对沿X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输出电平的第一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沿X方向排列的像素列中的各像素的第一累计电平(S811)。此外,针对受光面11的沿X方向排列的各像素列计算第一累计电平。
在此,以图9的受光面11的左上角的像素为基准位置(0,0),对于从该基准位置(0,0)起在X方向上数是第m个且在Y方向上数是第n个的像素(m,n)的第一累计电平Bi(m,n),若将该像素的第一差设为Δx(m,n),则用下述(1)式来表示。
Bi(m,n)=Bi(m-1,n)+Δx(m,n)       …(1)
另外,对于沿X方向排列的像素列中的处于端点的列,不存在之前的累计值,因此如下述的(2)式那样,将该端点的列的各像素(m,0)的累计电平计算为0。
Bi(m,0)=Bi(m-1,0)+Δx(m,0)=0    …(2)
接着,针对沿Y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输出电平的第二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沿Y方向排列的像素列中的各像素的第二累计电平(S812)。此外,针对受光面11的沿Y方向排列的各像素列计算第二累计电平。
在此,对于从基准像素(0,0)起在X方向上数是第m个且在Y方向上数是第n个的像素(m,n)的第二累计电平Bi(m,n),若将该像素的第二差设为Δy(m,n),则用下述(3)式来表示。
Bi(m,n)=Bi(m,n-1)+Δy(m,n)       …(3)
另外,对于沿Y方向排列的像素列中的处于端点的列,不存在之前的累计值,因此如下述的(4)式那样,将该端点的列的各像素(0,n)的累计电平计算为0。
Bi(0,n)=Bi(0,n-1)+Δy(0,n)=0                        …(4)
接着,基于各像素的第一累计电平和第二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S813)。在此,如下述的(5)式所示,将各像素的第一累计电平与第二累计电平的平均值作为该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像素。
Bi(m,n)={Bi(m-1,n)+Δx(m,n)+Bi(m,n-1)+Δy(m,n)}/2  …(5)
这样,通过基于X方向的累计电平与Y方向的累计电平的均值来生成图像,能够生成X方向上的亮度和Y方向上的亮度都连续的图像。
但是,各个差的值中含有误差。因此,在对差进行累计的累计电平中累积了差的误差。因此,下面对作为亮度值的累计电平的第一校正方法和第二校正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第一校正方法。
在第一方法中,事先决定受光面11上的三点像素的亮度值,利用由这三点规定的一次式来对亮度值进行校正。
首先,如下那样规定三点的坐标的亮度。
坐标(Xa,Ya)、亮度B a
坐标(Xb,Yb)、亮度Bb
坐标(Xc,Yc)、亮度B c
此外,三点可以如上所述那样将预先决定的坐标的亮度值设为B a、Bb以及B c,也可以进行偏移校正以使亮度的平均值为固定值。
然后,得到由下述的三个式子规定的平面的方程式。
Ba=kx*Xa+ky*Ya+C
Bb=kx*Xb+ky*Yb+C
Bc=kx*Xc+ky*Yc+C
以上述三个式子对kx、ky以及C求解,则
kx={Ba(Yb-Yc)+Bb(Yc-Ya)+Bc(Ya-Yb)}/{Xa(Yb-Yc)+Xb(Yc-Ya)+Xc(Ya-Yb)}
ky={Ba(Xb-Xc)+Bb(Xc-Xa)+Bc(Xa-Xb)}/{Xa(Yb-Yc)+Xb(Yc-Ya)+Xc(Ya-Yb)}
C={Ba(XbYc-XcYb)+Bb(XcYa-XaYc)+Bc(XaYb-XbYa)}/{Xa(Yb-Yc)+Xb(Yc-Ya)+Xc(Ya-Yb)}
若将校正后的坐标(m,n)的像素的亮度值(累计电平)设为Br(m,n),则能够如下那样计算Br(m,n)。
Br(m,n)=B(m,n)+kx*m+ky*n+C
此外,也可以在受光面11的整个面或一部分区域中比较亮度值,来对亮度进行校正。
接着,说明第二校正方法。
在第二校正方法中,针对受光面的整个面和同一区域,校正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以使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平均值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的平均值相等。
首先,计算受光面11的整体或一部分区域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平均值。在该区域中像素以X方向上M个、Y方向上N个的方式二维排列的情况下,若将该区域中的X方向上数是第m个且Y方向上数是第n个的像素的输出电平设为B(m,n),则如下所述那样用该区域中的所有像素的输出电平的总和除以该区域中的所有像素数(M×N)来计算该区域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平均值S。
其中,M、N、m以及n是正整数,1≤m≤M且1≤n≤N。
S = Σ m = 1 M { Σ n = 1 N B ( m , n ) } ÷ ( M × N )
另一方面,如上述式(5)那样表示该同一区域中的各像素的累计电平Bi(m,n)。
Bi(m,n)={Bi(m-1,n)+Δx(m,n)+Bi(m,n-1)+Δy(m,n)}/2    …(5)
此外,在m=1的情况下,上述式(5)如下述式(6)那样进行表示。
Bi(1,n)={Bi(1,n-1)+Δy(1,n)}/1    …(6)
另外,在n=1的情况下,上述式(5)如下述式(7)那样进行表示。
Bi(m,1)={Bi(m-1,1)+Δx(m,1)}/1    …(7)
并且,在m=n=1的情况下,上述式(5)如下述式(8)那样进行表示。
Bi(1,1)=Bi(1,1)                    …(8)
然后,关于该同一区域中的各像素的累计电平的平均值Si,如下所述那样用该同一区域中的所有像素的累计电平的总和除以该同一区域中的所有像素数(M×N)来计算。
Si = Σ m = 1 M { Σ n = 1 N Bi ( m , n ) } ÷ ( M × N )
然后,对各像素的累计电平进行校正以使同一区域中的各像素的实际输出电平的平均值S与校正后的累计电平的平均值相等。具体地说,对各像素的累计电平加上输出电平的平均值S与累计电平的平均值Si之差(ΔS=S-Si)。
Br(m,n)=Bi(m,n)+ΔS
这样,通过对各个像素的累计电平进行校正,能够生成降低了亮度误差的图像。
此外,在第一动作例中未示出这种电平校正方法,因此作为累计结果的“○”部分为“0”。设N=1来对每个像素列进行电平校正,由此校正后的“○”部分被校正为与“○”相当的电平。
接着,参照图10和图11来说明照相机主体10与镜头单元20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图10和图11中,照相机主体10的摄像块相当于图1的摄像部件12,图像处理的块相当于图1的图像处理部件13。另外,在图10和图11中,镜头单元20的抖动校正控制系统的块相当于图1的像移位部件22。此外,镜头单元20的镜头控制系统的块表示对镜头系统的焦点、变焦进行控制的功能。
在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中,能够利用抖动校正控制机构作为像移位部件22。但是,在通常的抖动校正控制机构中,进行抖动校正控制以抵消摄像装置1的移动,与此相对地,像移位部件22进行控制以使像位置相对于受光面向规定方向仅移动规定量。
另外,在镜头单元20是能够安装在多种照相机主体上的可更换镜头的情况下,针对每个照相机主体,像素间距等有时会不同。因此,有时需要从照相机主体10对镜头单元20指示像移位部件22的像位置移动量等。并且,由于在像移位部件22使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受光面上的像,因此还需要对拍摄的定时和像位置的移动定时进行控制。
因此,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摄像装置1中,将包含受光面的像素间隔的数据以光学数据变换函数的形式从照相机主体10的图像处理块13输出至镜头单元20。镜头单元20基于从照相机主体10输入的光学数据变换函数来决定像移位部件22的驱动量,并使像位置移动。
例如,在照相机主体10的摄像块12的受光面的像素间距为20μm的情况下,指示像素间距为20μm的数据被从照相机主体10发送至镜头单元20。在像位置的移动量相对于镜头单元20的抖动校正控制系统(校正光学系统)的驱动量的比例,即校正光学系统的效率为0.8的情况下,一个像素间距的抖动校正控制系统的驱动量被计算为20÷0.8=25(μm)。然后,通过由抖动校正控制系统驱动25μm,像位置在受光面上仅移动一个像素间距20μm。由此,能够按照照相机主体10的摄像块12的受光面的像素间距来进行一个像素间距的像移动。
在图10所示的摄像装置1中,照相机主体10的摄像块12与镜头单元20的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是通过信号线30相连接的。摄像块12输出与拍摄受光面上的像的定时同步的同步信号。即,在进行拍摄的定时信号线30为有效(enable)。该同步信号通过信号线30传输至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基于同步信号使像位置移动。由此,能够使像位置的移动与拍摄的定时一致。
另外,在图11所示的摄像装置1中,镜头单元20的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与照相机主体10的图像处理块13是经由图像位置变换块31由信号线30相连接的。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输出与使像位置移动的定时同步的同步信号。即,在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的驱动定时信号线30为有效。该同步信号通过信号线30并经由图像位置变换块31传输至图像处理块13。例如,在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仅驱动规定的驱动量而使像位置移动到了规定位置的定时,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输出同步信号。
另外,将抖动校正控制系统22的驱动量和驱动方向也与该同步信号一起输出,由图像位置变换块31将驱动量变换为与像位置的移动量相当的像素间距数。然后,摄像块12基于同步信号拍摄受光面上的像。接着,图像处理块13只要计算同一像素的像移动之前和之后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即可。由此,能够使像位置的移动与拍摄的定时一致,从而能够与像素之间的输出电平的偏差无关地生成高精确度的亮度色调的图像。
(第四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12来说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第四动作例。图12的(a)和(b)是构成受光面11的像素中的相邻且二维排列的四个像素A~D的放大图。
在第四动作例中,如图12的(a)所示,像移位部件22以使受光面11上的像的任意点(以下也称为“像点”)的轨迹在受光面11上描绘出圆形轨道R的方式使像位置在受光面11上平移。如图12的(a)所示,像位置以使受光面11上的像点持续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方式进行移动。该圆形轨道R的半径例如为像素间距的(1/
Figure BDA0000159123650000231
)倍即可。
此外,在图12的(a)中仅示出了四个像素A~D,但是像位置在整个受光面11上以使受光面11上的整个像的各点的轨迹同时描绘出圆形轨道的方式平移。
在此,参照图13的(a)的时序图来说明拍摄定时。图13的(a)的线I表示同步信号的定时,线II表示像素的曝光期间。曝光期间Ea、Eb、Ec以及Ed分别是在圆形轨道R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像点位于像素A、B、C以及D上的期间。这些曝光期间Ea、Eb、Ec以及Ed还相当于图12的(a)中像点在圆形轨道R中位于像素A上的区间Ea、像素B上的区间Eb、像素C上的区间Ec以及像素D上的区间Ed的期间。
然后,在图13的(a)的曝光期间Ea、Eb、Ec以及Ed的中央,从像移位部件22输出同步信号A、B、C以及D。其结果是,在像点位于图12的(a)的区间Ea、Eb、Ec以及Ed各自的中央位置S a、Sb、Sc以及S d时对受光面上的像进行拍摄。
此外,在输出同步信号A、B、C以及D之后到实际拍摄为止会产生延迟时间。考虑到该延迟时间,也可以如图13的(b)的线III所示那样,使同步信号A、B、C以及D的输出定时相对于线IV所示的曝光期间Ea、Eb、Ec以及Ed,从各个曝光期间的中央起仅延迟规定的时间。
另外,优选像移位部件22将像点的位置与同步信号一起输出至照相机主体10。如图12的(a)所示,只要用以四个像素A~D的中央为原点的XY坐标来表示像点的位置即可。在此,图14的时序图中示出了同步信号与像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图14的线I表示同步信号的定时,曲线X和曲线Y分别表示像点的X坐标和Y坐标。在线I所表示的同步信号A的输出定时,获取到此时的像素A上的像点的坐标(xa,y a)。并且,该坐标也被输出至照相机主体10。
此外,在为了进行抖动校正而像位置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只要输出减去抖动校正所产生的像移动量后的值来作为像点的坐标即可。
另外,也可以将像点的位置表示为各像素上的在圆形轨道R上的区间Ea、Eb、Ec以及Ed各自的平均值的坐标。例如,可以用下述式求出图12的(b)中的像素C上的区间Ec的平均值的坐标(xc,y c)。
∫(坐标)×(存在时间)dt÷(区间Ed的存在时间)
上述的在拍摄定时拍摄受光面上的像的第四动作例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基本上与第三动作例中的图8的流程图相对应。
首先,摄像部件12在像点在圆形轨道R上的规定部分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受光面11上的像。具体地说,首先,作为移动之前的拍摄,在像点位于圆形轨道R上的像素A的S a点时拍摄受光面11上的像(图8的S801)。所拍摄的图像被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中(S802)。
接着,像点在圆形轨道R上从像素A的Sa点移动到像素B的Sb点(S803)。像点在圆形轨道R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是从Sa点朝向Sb点的方向是沿着X方向的。因而,该移动方向为X方向。
接着,在像点位于圆形轨道R上的像素B的Sb点时拍摄受光面11上的像(S804)。所拍摄的图像被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S805)。
接着,像点在圆形轨道R上从像素B的Sb点移动到像素C的Sc点(S806)。像点在圆形轨道R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是从Sb点朝向Sc点的方向是沿着Y方向的。因而,该移动方向为Y方向。
接着,在像点位于圆形轨道R上的像素C的Sc点时拍摄受光面11上的像(S807)。所拍摄的图像被存储在第三存储器中(S808)。
接着,计算像点在圆形轨道上的规定部分沿X方向移动之前和之后的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差。在此,读取出第一存储器和第二存储器所存储的输出电平,来计算在像位置沿X方向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第一差(S809)。
另外,计算像点在圆形轨道上的规定部分沿Y方向移动之前和之后的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差。读取出第一存储器和第三存储器所存储的输出电平,来计算在像位置沿Y方向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第二差(S810)。
接着,针对沿X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输出电平的第一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沿X方向排列的像素列的各像素的第一累计电平(S811)。另外,针对沿Y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输出电平的第二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沿Y方向排列的像素列的各像素的第二累计电平(S812)。
接着,基于各像素的第一累计电平和第二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S813)。
这样,在第四动作例中,通过使像位置以使轨迹描绘出圆形轨道的方式移动,能够使像位置连续地移动。其结果是容易使像位置的位置精确度一致。另外,通过使像位置以持续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式移动,能够使像位置稳定地移动。另外,能够按像位置的圆周运动的每个周期容易地进行校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特定的条件构成本发明的例子,但是本发明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和组合,而并不限定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像移位部件组装在光学系统中的摄像装置的例子,但是在本发明中,像移位部件并不限定于此。像移位部件可以使整个光学系统沿与其光轴正交的方向位移,也可以使摄像部件的受光面沿与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位移。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既能够应用于拍摄红外图像的摄像装置、也能够应用于拍摄可视图像的摄像装置。另外,本发明适用于要求不中断地进行拍摄的监视器照相机。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有由一个像素列构成的受光面的线传感器。
另外,本发明适于用于以检测亮度低的被摄体、被摄体的微小亮度变化为目的的摄像装置。另外,本发明适于用于图像传感、外观检查、医疗领域中的图像测量。另外,本发明适于用于在天体观测、暗视和监视这样的用途中拍摄低亮度被摄体。

Claims (13)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件,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各上述像素包括输出与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光学系统,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上述受光面上;
像移位部件,其使像位置在上述受光面上移动;以及
图像处理部件,其对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
其中,上述摄像部件在上述像移位部件使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
上述图像处理部件具有:
差计算部,其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
累计电平计算部,其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以及
图像生成部,其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件还具有校正部,该校正部对各像素的累计电平进行校正,使得上述受光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平均值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的平均值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像移位部件在使像位置移动之后,再次使像位置返回到像位置移动之前的位置,
在像位置返回之后,上述摄像部件再次对受光面上的像进行拍摄,
上述图像处理部件针对同一像素计算像位置移动之前的输出电平与使像位置返回之后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变动量,
上述累计电平计算部排除变动量大于等于规定的基准值的像素的差来计算累计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像部件具有像素被排列成二维矩阵状的受光面,
上述像移位部件使像位置分别沿上述受光面的像素的第一排列方向和与上述第一排列方向正交的第二排列方向移动,
上述差计算部计算在像位置沿上述第一排列方向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第一差,并且,计算在像位置沿上述第二排列方向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第二差,
上述累计电平计算部针对沿上述第一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一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第一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第一累计电平,并且,针对沿上述第二排列方向排列的第二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第二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第二累计电平,
上述图像生成部基于各像素的上述第一累计电平和上述第二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像移位部件以使上述受光面上的像的任意点的轨迹在上述受光面上描绘出圆形轨道的方式使上述像位置平移,
上述摄像部件在上述像的任意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的规定部分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
上述差计算部计算在上述像的任意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的规定部分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
上述累计电平计算部将连接上述像的任意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的规定部分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拍摄时上述像的任意点的位置的直线方向设为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来计算累计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像移位部件以使上述受光面上的像的任意点持续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方式使上述像位置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像部件和上述图像处理部件构成摄像装置主体,
上述光学系统和上述像移位部件构成相对于上述摄像装置主体安装拆卸自如的镜头单元,
上述摄像装置主体将包含上述受光面的像素间隔的数据输出至上述镜头单元,
上述像移位部件基于上述数据使像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像部件输出与拍摄受光面上的像的定时同步的同步信号,
上述像移位部件基于上述同步信号使像位置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像移位部件输出与使像位置移动的定时同步的同步信号,
上述摄像部件基于上述同步信号来拍摄受光面上的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像元件是测辐射热计或微测辐射热计。
11.一种摄像装置中的图像生成方法,该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部件,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各上述像素包括输出与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以及光学系统,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上述受光面上,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像位置在上述受光面上移动,
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
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
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
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12.一种红外线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件,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各上述像素包括输出与红外线的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光学系统,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上述受光面上;
像移位部件,其使像位置在上述受光面上移动;以及
图像处理部件,其对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
其中,上述摄像部件在上述像移位部件使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
上述图像处理部件具有:
差计算部,其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
累计电平计算部,其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以及
图像生成部,其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13.一种能够更换的镜头系统,具备摄像装置主体和相对于上述摄像装置主体安装拆卸自如的镜头单元,该镜头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摄像装置主体具备:
摄像部件,其具有排列像素而成的受光面,各上述像素包括输出与受光强度相应的输出电平的电信号的摄像元件;以及
图像处理部件,其对由上述摄像部件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
上述镜头单元具备:
光学系统,其能够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上述受光面上;以及
像移位部件,其使像位置在上述受光面上移动,
其中,上述摄像部件在上述像移位部件使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分别拍摄上述受光面上的像,
上述图像处理部件具有:
差计算部,其计算在像位置移动之前和之后进行拍摄时同一像素的输出电平之间的差;
累计电平计算部,其针对沿像位置的移动方向排列的像素列,对各像素的输出电平的差依次进行累计,来计算各像素的累计电平;以及
图像生成部,其基于各像素的累计电平来生成图像。
CN201210135175.4A 2011-04-28 2012-04-28 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及镜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1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1482A JP5778469B2 (ja) 2011-04-28 2011-04-28 撮像装置、画像生成方法、赤外線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交換可能なレンズシステム
JP2011-101482 2011-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1747A true CN102761747A (zh) 2012-10-31
CN102761747B CN102761747B (zh) 2015-01-14

Family

ID=47056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517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1747B (zh) 2011-04-28 2012-04-28 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及镜头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6015B2 (zh)
JP (1) JP5778469B2 (zh)
CN (1) CN10276174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4241A (zh) * 2016-04-07 2016-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64352A (zh) * 2014-06-17 2017-05-10 索尼公司 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CN107079114A (zh) * 2014-09-29 2017-08-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红外线摄像装置、固定图案噪声计算方法及固定图案噪声计算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8552B2 (ja) * 2010-08-03 2014-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317635B2 (ja) * 2014-06-30 2018-04-25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700731B2 (ja) * 2015-11-13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影装置および投影システム
CN108989713A (zh) * 2017-06-02 2018-12-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处理方法、电子装置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记录媒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6237A (ja) * 2002-08-22 2004-06-10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移動対象物の画像を生成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909602A (zh) * 2005-08-03 2007-02-07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系统、照相机控制装置、全景图像生成方法及其程序
US20080277585A1 (en) * 2004-06-25 2008-11-13 Sony Corporation Monitor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3989A (ja) * 1995-10-13 1997-05-02 Canon Inc 複合光学機器のレンズ駆動方法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US6011584A (en) 1996-12-09 2000-01-04 Raytheon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offsets of two detectors using respective functions of a difference
JP4536170B2 (ja) * 1996-12-27 2010-09-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EP1762980B1 (en) 2000-12-15 2008-09-17 Sony Corporation Layered image based rendering
JP3565338B2 (ja) 2001-04-11 2004-09-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赤外線撮像装置及びドリフト補正方法
JP2003116042A (ja) 2001-10-02 2003-04-18 Canon Inc 感度むら除去装置、撮像装置、表示装置の表示むら検査システム
JP4649108B2 (ja) * 2003-01-16 2011-03-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4172409B2 (ja) 2003-06-13 2008-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WO2006022229A1 (ja) * 2004-08-25 2006-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撮像光学機器、撮像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7086559A (ja) * 2005-09-26 2007-04-05 Pentax Corp カメラ
JP2007086596A (ja) * 2005-09-26 2007-04-05 Pentax Corp カメラ
JP4603454B2 (ja) * 2005-10-05 2010-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の固定パターンノイズ除去装置
JP5292689B2 (ja) * 2006-10-31 2013-09-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熱型赤外線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JP5347224B2 (ja) 2007-02-20 2013-1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遠赤外線画像取得装置
JP5538667B2 (ja) 2007-04-26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位置姿勢計測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90273675A1 (en) 2008-05-05 2009-11-05 Flir Systems Ab Ir camera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ir camera
JP4900401B2 (ja) * 2008-05-16 2012-03-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558940B2 (en) * 2008-11-27 2013-10-15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sensor and image-capturing device
JP2011035737A (ja) 2009-08-03 2011-02-17 Olympus Corp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158262B2 (ja) 2009-08-18 2013-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KR101496669B1 (ko) * 2009-10-29 2015-02-2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정보처리장치, 방법, 시스템, 및 기억매체
JP5212396B2 (ja) 2010-02-10 2013-06-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焦点検出装置
WO2012029371A1 (ja) 2010-08-30 2012-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生成方法、立体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5409589B2 (ja) * 2010-12-17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120081514A (ko) * 2011-01-11 2012-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영상 촬영 방법 및 장치
JP5781351B2 (ja) * 2011-03-30 2015-09-24 日本アビオニク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画素出力レベル補正方法、赤外線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交換可能なレンズシステム
US20130021488A1 (en) 2011-07-20 2013-01-24 Broadcom Corporation Adjusting Image Capture Device Setting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6237A (ja) * 2002-08-22 2004-06-10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移動対象物の画像を生成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080277585A1 (en) * 2004-06-25 2008-11-13 Sony Corporation Monitoring apparatus
CN1909602A (zh) * 2005-08-03 2007-02-07 索尼株式会社 成像系统、照相机控制装置、全景图像生成方法及其程序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352A (zh) * 2014-06-17 2017-05-10 索尼公司 成像系统、成像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
CN107079114A (zh) * 2014-09-29 2017-08-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红外线摄像装置、固定图案噪声计算方法及固定图案噪声计算程序
US10735680B2 (en) 2014-09-29 2020-08-04 Fujifilm Corporation Infrared imaging device, fixed pattern nois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fixed pattern noise calculation program
CN105744241A (zh) * 2016-04-07 2016-07-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66015B2 (en) 2015-06-23
JP5778469B2 (ja) 2015-09-16
JP2012235249A (ja) 2012-11-29
CN102761747B (zh) 2015-01-14
US20120274779A1 (en)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1747B (zh) 摄像装置、图像生成方法、红外线照相机系统及镜头系统
CN100426845C (zh) 电子抖动校正装置
US9170161B2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pixel output level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same, infrared camera system,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system
CN102037720B (zh) 带有使用定时快门的多个图像传感器的全景照相机
EP2981062A1 (en) Image-capturing device, solid-state image-capturing element, camera module, electronic devi ce, and image-capturing method
US734016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US20220247960A1 (en) Image sensor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10070088B2 (en) Image sensor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focus detection and image generation
EP3334152B1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KR20110045002A (ko) 선택 가능한 하드-와이어드 비닝을 갖는 cmos 이미지 센서
JP2007133087A (ja) 焦点検出装置、光学システムおよび焦点検出方法
CN102986233A (zh) 图像摄像装置
JP2012191401A (ja) 撮像装置
US8049802B2 (en) CMOS camera adapted for forming images of moving scenes
EP1646249A1 (en) Single chip stereo image pick-up system with dual array design
US8853607B2 (en)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system
US8045048B2 (en) Focus detection device, focus detection method,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6700673B2 (ja)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
US20220038646A1 (en) Synchronized camera system having two different cameras
JP7271131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1153624A (ja) 3次元画像入力装置
US7839433B2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7325045A (ja) 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JP2000346626A (ja) 3次元画像入力装置
JP2008135847A (ja) 動き検出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AVI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TATSU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1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Avi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AMRON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