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9787A -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9787A
CN102759787A CN2012101296051A CN201210129605A CN102759787A CN 102759787 A CN102759787 A CN 102759787A CN 2012101296051 A CN2012101296051 A CN 2012101296051A CN 201210129605 A CN201210129605 A CN 201210129605A CN 102759787 A CN102759787 A CN 102759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lens
length direction
supports body
lens sup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96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9787B (zh
Inventor
白木学
市川和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5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9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其中透镜驱动装置,使透镜支撑体向透镜光轴(Z轴)方向以及/或者与光轴相正交方向移动之际,降低了透镜支撑体会偏离出希望的移动方向的这一情形,其具有:延伸向较长方向的透镜支撑体、环口、磁石、具有在上述透镜支撑体较长方向中的一侧和与该侧对向的另一侧上分别配置着支撑上述透镜支撑体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根据向上述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使上述透镜支撑体向上述较长方向以及/或者与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第一弹簧或上述第二弹簧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其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的大小与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相比要更大。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相关于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特别是相关于一种搭载于手机中的、驱动自动对焦照相机中透镜的透镜驱动装置及搭载此透镜驱动装置的自动对焦照相机及可携带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于手机等中的自动对焦照相机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往有过各种提案。以往的透镜驱动装置通常性的构成为:支撑自动对焦照相机的透镜的筒状透镜支撑体配置于环口的内侧;线圈配置在上述透镜支撑体的周面上;磁石配置在上述环口内周面、按一定间隔对向配置。
根据上述磁石生成磁场情况下,通过控制通向上述线圈的电流产生电磁力,使上述透镜支撑体向透镜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以及/或者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
以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提案为,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中的前方侧(即存在被摄体的受光侧),透镜支撑体中的光轴方向中的后方侧(即成像侧上),分别配置有前方弹簧和后方弹簧。通过该前方弹簧和后方弹簧来对上述透镜支撑体进行支撑的构造(参看专利文献JP特开2006-58662号公报、JP特开2006-2512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如上所述,通过采用前方弹簧和后方弹簧对透镜支撑体进行支撑的构造,所以即便使透镜支撑体向透镜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以及/或者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之时,将透镜支撑体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发挥其一定效果。
但是,当透镜支撑体向透镜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以及/或者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时,透镜支撑体会偏离开所期望的移动方向。透镜支撑体一旦偏离,被透镜支撑体所支撑的透镜会随之偏离,这样很难摄取到鲜明清晰的照相,会产生诸如此类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要提供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其中所提案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目的是,透镜驱动装置采用前方弹簧和后方弹簧来对透镜支撑体进行支撑的构造,使透镜支撑体向透镜光轴方向(Z轴方向)以及/或者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之际,减少透镜支撑体偏离所希望移动方向的可能。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特征为,具有:延伸向较长方向、在周面上具有线圈的筒状透镜支撑体;配置在该透镜支撑体径方向外侧的环口;在与上述线圈之间空出一定间隔、配置在上述环口的内周面上的磁石;具有在上述的透镜支撑体的较长方向中的一侧和与该侧对向的另一侧上分别配置着支撑上述透镜支撑体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根据向上述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使上述透镜支撑体向上述较长方向以及/或者与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第一弹簧或上述第二弹簧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其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的大小与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相比要更大。
在上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中,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要比与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来得大的弹簧是由上述较长方向中,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相自由滑动的层积构造所构成。上述第三弹簧或第四弹簧的任何一方仅在较长方向上对上述透镜支撑体进行支撑。
在上述第三弹簧或者第四弹簧中,将仅于上述较长方向上支撑上述透镜支撑体的弹簧配置于上述较长方向中远离透镜支撑体的一侧,同时将该弹簧在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与上述被层积的另一方弹簧的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相比做得要大。
在上述第三弹簧和上述第四弹簧之间介入有垫片。
本发明的自动对焦照相机具备任何一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携带终端装置,搭载有所述的自动对焦照相机。
根据本发明,透镜驱动装置采用前方弹簧和后方弹簧来支撑透镜支撑体的这种构造,使透镜支撑体移动向透镜支撑体较长方向的透镜光轴方向(Z轴方向)以及/或者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之际,减少透镜支撑体偏离所希望移动方向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相关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斜视图。(b)是图1(a)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相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分解斜视图。
【图3】(a)是显示相关图2图示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其中一部分的详细斜视图。(b)是图3(a)的A部扩大图。
【图4】是图2、图3图示透镜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模式图。(a)是透镜支撑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截面模式图。(b)是透镜支撑体移动向与光轴呈正交的X轴/Y轴方向的截面模式图。(c)是透镜支撑体移动向作为光轴方向的Z轴方向的截面模式图。
【图5】是使透镜支撑体向透镜光轴方向(Z轴方向)作前后移动之际,说明透镜支撑体从光轴(Z轴)处倾斜的说明图。(a)是显示透镜驱动装置的概略截面的说明图。(b)是显示图5(a)B部的扩大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51   透镜驱动装置
13    框架
15    底座
16    框体
17    透镜支撑体
18    线圈
18a   主线圈
18b   副线圈
20    磁石
21    环口
22    第一弹簧
23    垫片
25    第二弹簧
33、53  第三弹簧
35、55  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透镜驱动装置采用前方弹簧和后方弹簧来支撑透镜支撑体的这一构造,使透镜支撑体向透镜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以及/或者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之际,对透镜支撑体会偏离所希望移动方向的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
图5(a)~(c)是本发明人研究分析后的相关说明内容。在图5(a)表明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100大概截面情况。透镜驱动装置100配备有:在周面上配有线圈102、103的筒状透镜支撑体101;在透镜支撑体101的径方向外侧上配有环口108。在环口108的内周面上,线圈102、103之间空有一定间隔、配置在线圈102、103对面的磁石107。通过向线圈102、103通电产生电磁力,使透镜支撑体101移动。
透镜(无图示)配备在透镜支撑体101上,沿其光轴方向的较长方向(图5(a)中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透镜支撑体101周面上配有线圈。在图5(a)所示实施形态中,主线圈102卷绕于透镜支撑体101的外周面上,比主线圈102更小的副线圈103配置在主线圈102的径方向外侧。主线圈102被牢牢地固定在透镜支撑体101上。介入主线圈102后,副线圈103被牢牢固定在透镜支撑体101上。
如图(a)、(b)所示,环口108的截面呈“コ”字形状。另外,图5(a)从上侧看其平面,如图1、图3(a)的实施形态中与环口21相同,都为矩形,在其四个角落内周面上分别配有磁石107。
主线圈102同图3(a)实施形态所示主线圈1ga相同,透镜支撑体101的周方向为线圈1ga的卷线方向。副线圈103同图3(a)实施形态中所示副线圈18b相同,通上电流后,图5(c)方向中,符号103a代表电流流通部分,环状卷线构造包含符号103b所示部分。由此环状卷线构造所构成的副线圈103如图3(a)所示,在透镜支撑体101的周方向上空出一定间隔、配置成4个,与磁石107相对向。磁石107和线圈(主线圈102、副线圈103)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隔。
磁石107产生磁场,一旦向主线圈102通上电流,在固定主线圈102的透镜支撑体101上由于电磁力作用,朝透镜支撑体101较长方向的光轴方向(箭头111所示的Z轴方向)上推力就会起作用。
另外,在透镜支撑体101的周方向上,4处副线圈103按一定间隔配置,选定其中一处副线圈103后,仅向选定的副线圈103通电,或通过对所选副线圈103电量控制,针对透镜支撑体101,朝向X轴方向(箭头112所示方向)或与X轴方向相正交的Y轴方向的推力就会起作用。
据此,使透镜支撑体101向透镜(无图示)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及/或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及晃动校正功能。
因此,磁石107发出的磁力线图5(b)中,如发出的磁力线仅均一性地从右侧向左侧的话,当向副线圈103通电之际,副线圈103的符号103a所示部分和符号103b所示部分所产生推力大小则相同,方向相对而彼此抵消。
但是,环口108的“コ”字形截面构造如图5(b)场合,从磁石107发出的磁力线就会有可能成为如图5(b)所示的虚线那样。为此,就会在图5(b)箭头115所示方向上产生磁力线,分别对副线圈103的符号103a所示部分和符号103b所示部分造成影响的磁场大小有可能不同。一旦如此,如图5(c)符号120和121所示那样,副线圈103的符号103a所示分和符号103b所示部分上产生出不同推力,两者的合力可能变为如箭头123所示的方向那样。
此结果,使得透镜支撑体101向透镜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及/或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之际,透镜支撑体101就会产生偏离所希望移动方向的现象。
在以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即便使透镜支撑体101向透镜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及/或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时,出于透镜支撑体101保持在所希望位置上的目的,在图5中虽没有显示出来,但在透镜支撑体101较长方向中的一侧(比如图5(a)的上侧)和与该侧相对向的另一侧(如图5(b)的下侧)上,分别配置上支撑透镜支撑体101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另外,由此场合的第一弹簧的弹簧力(弹簧系数的大小)和第二弹簧的弹簧力(弹簧系数的大小)做成相同,则透镜支撑体101就会稳定保持于所希望位置上,就能力图克服上述偏离现象的产生。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透镜驱动装置构造等原因,副线圈103的符号103a和符号103b所示部分如相互处于不同磁场强度的情况下,如仅将第一弹簧的弹簧力和第二弹簧的弹簧力做成相同的话,可以断定要想控制透镜支撑体101不产生偏离现象是比较困难的。
本发明是在本发明人基于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中,将其任意一方或双方的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做得比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大。由此,对透镜支撑体101产生的上述偏离现象能有效进行控制。
上述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中,要将其任意一方或双方的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做得比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大的场合,例如,可以采取如下构造。在上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中,将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与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大的那个弹簧做成:在上述较长方向中,与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相自由滑动的层积构造。上述第三弹簧或第四弹簧的任意一方构造为:仅在上述较长方向上支撑上述透镜支撑体。
根据此构造,由于所层积的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双方面的作用,在较长方向(Z轴方向)中支撑上述透镜支撑体101,另一方面,在与较长方向(Z轴方向)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中,仅在较长方向(Z轴方向)上支撑透镜支撑体101的弹簧的力不起作用。
据此,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滑动自在地被层积,其弹簧构造体为:上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大小与上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相比要大。较长方向(Z轴方向)的弹簧系数为第三弹簧系数和第四弹簧系数的合算值。另一方面,与较长方向(Z轴方向)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的弹簧系数为:在上述第三弹簧或者第四弹簧中,仅在较长方向支撑透镜支撑体101的弹簧以外,仅由另一方弹簧的弹簧系数值所构成。
并且,在上述第三弹簧或第四弹簧中,将仅在上述较长方向支撑上述透镜支撑体的弹簧配置于上述较长方向中远离上述透镜支撑体的一侧,同时能做到将该弹簧在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做得比上述层积的另一方弹簧的在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要大。
根据此构造,通过仅在较长方向支撑透镜支撑体101的弹簧来对层积的另一方弹簧的偏离进行抵制,在对透镜支撑体101的偏离防止上效果良好。
另外,可以做成在上述第三弹簧和上述第四弹簧之间介入进垫片的这种构造。根据在两者间介入垫片后,使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之间的摩擦电阻降低。因此,作为取代介入垫片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设法将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相互之间的滑动面加工成摩擦电阻小的面。
以下,参照附件图对本发明所希望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a)、(b)图示的本发明中的透镜驱动装置为,具备:延伸向长边(Z轴方向)、在周面上具有线圈18的筒状透镜支撑体17;配置在透镜支撑体17径方向外侧的环口21;在与线圈18之间空出一定间隔,配置在上述环口21的内周面上的磁石20。另外,具有在透镜支撑体17的较长方向(Z轴方向)中的一侧和与该侧对向的另一侧上分别配置着支撑透镜支撑体17的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5。根据向线圈18(主线圈18a、副线圈18b)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使透镜支撑体17向较长方向(Z轴方向)及/或者与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
此透镜驱动装置配置于根据框架13及底座15所构成的框体16内。框体16在透镜支撑体17的较长方向(Z轴方向)中,位于被摄体侧的框架13和与框架13相对位置的底座15相嵌合,所以它是一个在其中央形成有圆筒状开口部的略直方体形状的箱体。
透镜(无图示)被固定保持在透镜支撑体17的径方向内周侧。被透镜支撑体17所保持的透镜(无图示)是朝向上述框体16的中央开口部。
第一弹簧22是在透镜支撑体17的被摄体(无图示)侧,即为配置在受光侧的前侧弹簧。另一方面,第二弹簧25为配置在透镜支撑体17的成像侧的后侧弹簧。
线圈18被固定配置在透镜支撑体17的外周面上,它是由在透镜支撑体17的外周面周方向卷绕的主线圈18a和在主线圈18a的外周侧周方向以90度间隔配置成4个小型的副线圈18b所构成。主线圈18a和副线圈18b分别与图5所讲到的主线圈102和副线圈103为同一物。
配置在环口21的内周面上的磁石20分别位于为主线圈18a所固定的、副线圈18b相对的位置上,在环状的环口21周方向上以90度相间隔配置。从平面看呈矩形的环状环口21在其四个角落内周分别配置着磁石20。并且,配置磁石20的四个角落分别为如图5(a)、(b)所示,其截面呈“コ”字形状。
第一弹簧22它是由略呈矩形状的外周部22a、环状内周部22b、以及为连接外周部22a和内周部22b而在周方向以90度间隔配置的4个连接部(弹性部材)22c所构成的一种板簧。在图示的本实施形态中,将整体均等分割成2块的第1侧部22d和第2侧部22e所构成。第一弹簧22的外周部22a被夹持于环口21和框架13之间。另外,内周部22b被固定在透镜支撑体17的前侧。
第二弹簧25是由略呈矩形状的外周部25a、环状的内周部25b及为连接外周部25a和内周部25b而在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配置的4个连接部(弹性部材)25c所构成的一种板簧。在图示的本实施形态中,它是由整体被均等分割成4块的第1侧部25d、第2侧部25e、第3侧部25f及第4侧部25g所构成。第二弹簧25的外周部25a的一侧在介入垫片(绝缘体)23后通过环口21被夹持住,另一侧通过底座15被夹持住。另外,内周部25b固定于透镜支撑体17的后侧。
在由磁石20产生磁场的情况下,向主线圈18a通电,在固定主线圈18a的透镜支撑体17上,根据电磁力,透镜支撑体17较长方向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的推力就会作用,使透镜支撑体17向前后方向移动。
副线圈18b在透镜支撑体17的周方向以90度间隔配置成4处,选择其中一处特定的副线圈18b,仅向此特定的一处副线圈18b通电,或者通过控制向所选副线圈18b的通电量,针对于透镜支撑体17的、向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的推力就会起作用,就会使透镜支撑体17向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弹簧22的Z轴方向的弹簧力(弹簧系数的大小)做得比X轴/Y轴方向的弹簧力(弹簧系数的大小)要大。据此,使透镜支撑体17向与透镜(无图示)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及/或者与光轴(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之际,就能控制透镜支撑体17不会从所希望移动方向处偏离开去。
为使得Z轴方向的弹簧力比X轴/Y轴方向的弹簧力要大,例如,可以采用将第一弹簧22的厚度比连接部(弹性部材)22c的宽幅做得相对要大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在较厚方向的Z轴方向与内面方向的X轴/Y轴方向上,采用将其弹簧材做成异方性的方法。
另外,此实施例中,第二弹簧25的Z轴方向的弹簧力(弹簧系数的大小)和X/Y轴方向的弹簧力(弹簧系数的大小)做成相同。取而代之,也可以将第二弹簧25的Z轴方向的弹簧力做得比X轴/Y轴方向的弹簧力要大,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第一弹簧22的Z轴方向的弹簧力做得与X轴/Y轴方向弹簧力做得相同。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弹簧22、第二弹簧25中的任意一个的Z轴方向的弹簧力做得比X轴/Y轴方向的弹簧力要大。
是否要将第一弹簧22、第二弹簧25的任意一个做成上述构造,这要在考虑此实施例的透镜驱动机构的构造、形状、尺寸、磁石20的形状、尺寸、透镜驱动装置的材质的基础上,在改变流向主线圈18a、副线圈18b的电流后,透镜支撑体17向透镜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及/或者与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移动之际,透镜支撑体17是否会从希望移动方向偏离等现象进行解析后才可确定。在能有效抑制透镜支撑体17产生倾斜的基础上,导出最希望的构造。
根据采用此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自动对焦照相机(无图示)、及进一步搭载此自动对焦照相机的手机(无图示),在上述解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对校正偏离进行最适当关系设定的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5的配置,就能对由于透镜驱动装置的构造·机构等引起的透镜支撑体偏离进行抑制,手抖校正功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
实施例2
参考图2、图3对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对与第1实施例中说明到的构造部材相同名称或构造的部分,则用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说明。另外,对实施例1中说明到的相同部分进行适当性省略,而主要说明和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
在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代替实施例1透镜驱动装置中的第一弹簧22,采用一种第三弹簧33和第四弹簧35滑动自在地在较长方向上层积的构造。并且,第四弹簧35是在透镜(无图示)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及与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上支撑住透镜支撑体17,第三弹簧33所形成的构造为,仅在光轴方向(Z轴方向)支撑透镜支撑体17。关于其它内容则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相同。
第三弹簧33是由略呈矩形状的外周部33a、环状的内周部33b、及为连接外周部33a和内周部33b而在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配置的4个连接部(弹性部材)33c所构成的板簧。如图示的实施形态中,它是由整体分割成左右的一侧部33d和另一侧部33e所构成。
第四弹簧35是由略呈矩形状的外周部35a、环状的内周部35b、及为连接外周部35a和内周部35b的4个连接部(弹性部材)35c所构成的板簧。如图示的实施形态中,它是由整体分割成左右的一侧部35d和另一侧部35e的构成。
垫片37、38被积层于第三弹簧33和第四弹簧35之间。另外,如图示的实施形态中,垫片39配置于第四弹簧35的后侧。垫片37、38的配置使得层积的第三弹簧33和第四弹簧35之间用更小的摩擦电阻就能进行滑动。
第三弹簧33的外周部33a和第四弹簧35的外周部35a将垫片37、38夹持其间,固定于框架13及垫片15上。另一方面,第三弹簧33的内周部33b不固定于任何地方。另外,第四弹簧35的内周部35b被固定于透镜支撑体17上。据此,第四弹簧35将透镜支撑体17通过Z轴方向及与Z轴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进行支撑。
这之后,根据所层积的第三弹簧33和第四弹簧35双方,将透镜支撑体17在Z轴方向上进行支撑。另一方面,与Z轴方向相正交的X轴/Y轴方向仅通过第四弹簧35得以支撑。
据此,Z轴方向的弹簧系数作为第三弹簧33的弹簧系数和第四弹簧35的弹簧系数的合计值,将X轴/Y轴方向的弹簧系数仅作为第四弹簧35的弹簧系数值。根据第三弹簧33和第四弹簧35之间滑动自在地进行层积,造就了Z轴方向的弹簧系数要比X轴/Y轴方向的弹簧系数要大的弹簧构造体。
并且,在此实施例中,将仅在Z轴方向上支撑透镜支撑体17的第三弹簧33配置于Z轴方向上远离透镜支撑体17的一侧,第三弹簧33的Z轴方向的弹簧系数大小要比第四弹簧35的Z轴方向的弹簧系数大小要来得大。根据弹簧力较强的第三弹簧33来抑制第四弹簧35的倾斜,能更有效防止透镜支撑体17倾斜。
并且,在此实施例2中,将实施例1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第一弹簧22做成2枚弹簧层积的构造。但是,可以根据倾斜校正解析的结果,可以仅将实施例1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第二弹簧25做成上述层积构造,或将实施例1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第一弹簧22及第二弹簧25双方做成上述2枚弹簧的层级构造。
接下来,对采用上述图2说明的实施例用图3进行更详尽说明。并且,将图3(a)、(b)中透镜驱动装置的配置构成应作简明化,对装置一部分省略后进行描述。
第三弹簧53是由外周部53a、环状的内周部53b、及为连接外周部53a和内周部53b而在周方向90度间隔配置的4个连接部(弹性部材)53c所构成的板簧。第三弹簧53相当于图2实施例中的讲到的第三弹簧33。
第四弹簧55是由外周部55a、环状的内周部55b、及连接外周部55a和内周部55b的4个连接部(弹性部材)55c所构成的板簧。第四弹簧55相当于图2实施例中讲到的第四弹簧35。
垫片58、59被层积于第三弹簧53和第四弹簧55之间。图中,垫片59的前侧面被固定于第三弹簧53的后侧面上,垫片58的后侧面被固定于第四弹簧55的前侧面上。
透镜支撑体17如图4(a)~(c)所示,在前侧(图中、上侧)的端部上具有段部17b。据此段部17b,在透镜支撑体17的前侧端部上形成径变小的缩径部17a。较长方向上的缩径部17a的高度如图3(b)所示,要比较长方向上的第三弹簧53的高度要高。
第四弹簧55的内周部55b的内周侧端面与垫片58的内周侧端面一起对接于透镜支撑体17的缩径部17a的外周上,支撑透镜支撑体17。另外,第四弹簧55的内周部55b的内周侧的后端面对接于透镜支撑体17的缩径部17a形成的段部17b的前面。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第三弹簧53的内周部53b的内周侧端面同垫片59的内周侧端面一起远离透镜支撑体17的缩径部17a。
以下,关于透镜驱动装置51的作动参考图4进行说明。在通常状态下,如图4(a)所示,透镜支撑体17是通过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弹簧22相当的被层积的第三弹簧53和第四弹簧55、以及在图3、图4中没有显示出来的实施例1中的第二弹簧25进行支撑,并被保持于所希望位置上的。
因此,例如向副线圈18b通电后,透镜支撑体17移动向X轴/Y轴方向时(箭头61所示方向),第四弹簧55的内周部55b及垫片58就会随着透镜支撑体17一起,在X/Y轴方向上滑动向垫片59的后面(图4(b))。因此,针对于透镜支撑体17的X轴/Y轴方向的移动,第三弹簧53不发挥抑制力。对此,因为第四弹簧55的内周侧对接于透镜支撑体17的缩径部17a的外周上,所以实现了对透镜支撑体17在X轴/Y轴方向移动的抑制作用(图4(b))。
另一方面,向主线圈18a通电后,要想透镜支撑体17向Z轴方向(箭头63所示方向)移动,则在介入第四弹簧55的内周部55b、垫片58、59后,第三弹簧53就会产生抑制透镜支撑体17向Z轴方向移动的效果(图4(c))。另外,同时在形成透镜支撑体17的缩径部17a的段部17b的前面,与内周部55b的内周侧的后端面对接的第四弹簧55也有抑制透镜支撑体17向Z轴方向移动的效果(图4(c))。
副线圈18b在透镜支撑体17的周方向上按90度间隔配置成4个,但与主线圈18a相比要来得小型。因此,与向副线圈18b通电后施加于透镜支撑体17上的推力(向X轴/Y轴方向的推力)相比,向主线圈18a通电后施加于透镜支撑体17上的推力(向Z轴方向的推力)一方要来得大。
关于向Z轴方向的较大推力,第三弹簧53和第四弹簧55会协动,另外,同实施例1的第二弹簧25一起抑制力产生功效。关于向X轴/Y轴方向的小的推力,仅通过第四弹簧55来发挥抑制力的功效。
考虑此第三弹簧53、第四弹簧55的功能,将第三弹簧53的弹簧力(弹簧系数大小)设定成比第四弹簧55的弹簧力(弹簧系数的大小)要大。
因为较长方向中的缩径部17a的高度要比第三弹簧53的高度要高,所以透镜支撑体17想要向X轴/Y轴方向进行大的移动时,缩径部17a也必然要与第三弹簧53的内周部53b对接。因此,内周部53b也能作为透镜支撑体17的较弱限位来作动。另外,这里所谓的“较弱”并非是说在对接后,透镜支撑体17就停在了此位置,而是第三弹簧53的弹簧力和第四弹簧55的弹簧力的合力对透镜支撑体17向X轴/Y轴方向的移动进行抑制的意思。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形态中,将段部17b设置在透镜支撑体17的前侧端部,使第四弹簧55的内周部55b的内周侧对接在由此段部17b形成的缩径部17a的外周,使此第四弹簧55的内周部55b的内周侧后端面对接在上述段部17b的前面,也可以做成不设置此类段部17b、缩径部17a的构造。例如,也可以做成第四弹簧55的内周部55b接着固定在透镜支撑体17的前侧端部的构造。
以上,参考附件图纸对本发明所希望的实施形态、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和实施例,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记载中所能把握到的技术性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形态的变更。
例如,上述的实施形态、实施例中,向Z轴方向和X轴/Y轴方向驱动透镜支撑体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仅在Z轴方向上对透镜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如果仅是在Z轴方向上对透镜驱动装置进行驱动的场合,为提高耐冲击性,最好将X轴/Y轴的弹簧系数做小一些为好。Z轴方向的弹簧系数由于要防止透镜支撑体的倾斜所以最好大一点。

Claims (6)

1.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延伸向较长方向、在周面上具有线圈的筒状透镜支撑体;配置在该透镜支撑体径方向外侧的环口;在与所述线圈之间空出一定间隔、配置在所述环口的内周面上的磁石;具有在所述透镜支撑体的较长方向中的一侧和与该侧对向的另一侧上分别配置着支撑所述透镜支撑体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根据向所述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使所述透镜支撑体向所述较长方向以及/或者与所述较长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移动,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弹簧或所述第二弹簧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其所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的大小与所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相比要更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中,所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要比与所述较长方向相正交方向的弹簧系数来得大的弹簧是由所述较长方向中,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相自由滑动的层积构造所构成,所述第三弹簧或第四弹簧的任何一方仅在较长方向上对所述透镜支撑体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三弹簧或者第四弹簧中,将仅于所述较长方向上支撑所述透镜支撑体的弹簧配置于所述较长方向中远离透镜支撑体的一侧,同时将该弹簧在所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与所述被层积的另一方弹簧的所述较长方向的弹簧系数相比做得要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三弹簧和所述第四弹簧之间介入有垫片。
5.自动对焦照相机,其特征是,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何一项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
6.携带终端装置,其特征是,搭载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对焦照相机。
CN201210129605.1A 2011-04-28 2012-04-27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Active CN102759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4152A JP2012234136A (ja) 2011-04-28 2011-04-28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11-114152 2011-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787A true CN102759787A (zh) 2012-10-31
CN102759787B CN102759787B (zh) 2015-04-22

Family

ID=4705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9605.1A Active CN102759787B (zh) 2011-04-28 2012-04-27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CN 20122018801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00243U (zh) 2011-04-28 2012-04-27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8801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00243U (zh) 2011-04-28 2012-04-27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34136A (zh)
CN (2) CN10275978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3267A (zh) * 2012-11-30 2013-04-03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弹性组件
CN104635401A (zh) * 2014-12-04 2015-05-2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104698721A (zh) * 2014-11-21 2015-06-1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104849943A (zh) * 2015-01-19 2015-08-19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EP4096077A4 (en) * 2020-01-21 2023-07-26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TONE COIL MOTOR HAVING A FIVE-AXIS OPTICAL STABILIZER STRUCTUR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4136A (ja) * 2011-04-28 2012-11-29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02983705B (zh) * 2012-11-30 2015-02-11 深圳市光控数码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弹簧
CN103091813B (zh) * 2013-01-23 2014-10-29 苏州久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
US10088645B2 (en) * 2015-04-03 2018-10-0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3352A (zh) * 2005-05-24 2008-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机模块
US7639440B2 (en) * 2006-08-31 2009-12-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Camera module
US20110002055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Chan Yi-Liang Lens structure for miniature lens driving mechanis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081215A (zh) * 2009-11-27 2011-06-01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功能机及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
CN202600243U (zh) * 2011-04-28 2012-12-12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3352A (zh) * 2005-05-24 2008-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机模块
US7639440B2 (en) * 2006-08-31 2009-12-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Camera module
US20110002055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Chan Yi-Liang Lens structure for miniature lens driving mechanis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081215A (zh) * 2009-11-27 2011-06-01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功能机及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
CN202600243U (zh) * 2011-04-28 2012-12-12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3267A (zh) * 2012-11-30 2013-04-03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弹性组件
CN103023267B (zh) * 2012-11-30 2015-06-10 深圳市光控数码光电有限公司 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弹性组件
CN104698721A (zh) * 2014-11-21 2015-06-1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104635401A (zh) * 2014-12-04 2015-05-2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104635401B (zh) * 2014-12-04 2017-10-13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CN104849943A (zh) * 2015-01-19 2015-08-19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EP4096077A4 (en) * 2020-01-21 2023-07-26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TONE COIL MOTOR HAVING A FIVE-AXIS OPTICAL STABILIZER STRUCTUR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787B (zh) 2015-04-22
CN202600243U (zh) 2012-12-12
JP2012234136A (ja) 201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00243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JP660163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JP6197785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5849830B2 (ja)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02650722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
US20120092768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utofocus camera, and camera-equipped mobile terminal
US10018800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JP2006195452A (ja) 振動特性と耐衝撃性が向上された焦点調節装置。
JP201304492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9251031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25264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
TW201804195A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配備相機的裝置
JP4719107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24896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17225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600803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
JP201001492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854601B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JP2012073478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モバイル端末装置
US20160202446A1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JP2013085331A (ja) 電磁駆動装置
CN207992538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1000894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04007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197719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NSIKAO ELECTRIC MOTO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KAO ELECTRIC MOTOR (SHANGHA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20

Address after: 314112 Jiashan City, Jiaxing province Huimin County Street, No., Jia Jia Road, building 3, 1 floor, 58

Patentee after: New math courses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3 No. 38 Teng Teng Road, Songjiang District export processing zone, Shanghai,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icoh Motor (Shanghai)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