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7227B - 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7227B
CN102757227B CN201110105031.XA CN201110105031A CN102757227B CN 102757227 B CN102757227 B CN 102757227B CN 201110105031 A CN201110105031 A CN 201110105031A CN 102757227 B CN102757227 B CN 102757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lank
blank tube
inner support
tube
kil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50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7227A (zh
Inventor
杨华亮
冯斌
王志良
周天虹
张脉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Holding Group Co ltd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FOSHAN NANHAI JINGA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FOSHAN NANHAI JINGA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1101050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7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7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7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7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7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所述立式干燥工艺包括:将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放入干燥室,所述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采用垂直排列方式放置;通过热风循环对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干燥;将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自然冷却。采用本发明,所述立式干燥工艺干燥速度快、受热均匀,所制作出的陶瓷辊棒圆度好、外观规整度好。

Description

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辊棒坯管的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背景技术
在陶瓷辊棒生产过程中,陶瓷辊棒成型后的坯体一般采用卧式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陶瓷辊棒坯体放置在一条“V”型槽内,然后陶瓷辊棒坯体连同“V”型槽一起平放在干燥室进行干燥。此种干燥工艺,由于陶瓷辊棒坯管平放在“V”型槽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坯管会变得椭圆。陶瓷辊棒坯管的圆度变差,给产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此种干燥工艺容易出现上下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收缩不均匀等情况,干燥后陶瓷辊棒坯管容易发生翘曲变形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所述立式干燥工艺干燥速度快、受热均匀,所制作出的陶瓷辊棒圆度好、外观规整度好。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所述立式干燥工艺包括:
将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放入干燥室,所述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采用垂直排列方式放置;
通过热风循环对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干燥;
将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自然冷却。
所述陶瓷辊棒坯管与所述干燥室地面呈75~90°的夹角。
将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在60~300℃之间。
所述干燥室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至少两个吸风口;
所述干燥室连接顶部和底部吸风口的垂直通道上设有上下循环风系统,所述上下循环风系统包括循环风机;
经由所述干燥室顶部吸风口吸入的风通过所述上下循环系统的循环作用,从干燥室的底部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到干燥室之内。
所述循环风机的风量为10000~30000m/h,风压为300~2000Pa。
所述经过立式干燥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水分为0.5~3%。
所述内支撑与所述陶瓷辊棒坯管同轴;
所述内支撑为空心管或实心管;
所述内支撑为金属材质、无机非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将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放入干燥室,所述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采用垂直排列方式放置之前,还包括:
称量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原料和粘结剂;
将所述原料和粘结剂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水加入到所述混合物料中,并通过强力搅拌机搅拌成所述泥料;
将所述泥料通过炼泥机进行炼泥,得到泥条;
将所述泥条通过直推式塑性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得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
所述炼泥机为螺旋式炼泥机或直推式炼泥机。
将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自然冷却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经过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在60~30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
将所述经过冷等静压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去掉所述内支撑后进入窑炉中烧成。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涉及利用陶瓷辊棒的干燥的专业技术领域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点是将陶瓷辊棒的卧室干燥法改进为立式干燥法,然后将陶瓷辊棒坯管在60~30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最后放入窑炉烧成为陶瓷辊棒。
在此立式干燥工艺中, 陶瓷辊棒坯管始终与地面呈75~90°夹角,陶瓷辊棒坯管自身的重力与陶瓷棍棒内设有的内支撑产生的摩擦力相抵消,所以避免了陶瓷辊棒坯管在重力的作用下变得椭圆的情况。采用此种干燥工艺干燥出的陶瓷辊棒坯管具有圆度好、外观规整度好、高致密度,陶瓷辊棒坯管的体积密度≥2.50g/cm3等优点。
在此立式干燥工艺中,陶瓷辊棒坯管连同内支撑一起垂直排列在干燥室内,利用风机将冷风通过陶瓷辊棒窑炉转换成热风抽进干燥室内,调节风机前的冷风口大小使抽取的热风温度控制在60~300℃之间,然后开启干燥室内的上下循环风机,使干燥室内的上部的热量抽出重新进入干燥室,充分利用热量进行干燥处理。另外,由于循环风的存在,不仅使干燥室的温度均匀一致,避免出现上下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收缩不均匀,干燥后陶瓷辊棒坯管容易发生翘曲变形等缺陷,而且也加快了陶瓷辊棒坯管的干燥速度,提高了陶瓷辊棒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立式干燥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陶瓷辊棒立式干燥工艺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立式干燥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用于立式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一种用于立式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现有干燥方法所得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采用本发明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立式干燥法所得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立式干燥工艺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陶瓷辊棒坯管立式干燥工艺,下面结合图1具体介绍本实施例陶瓷辊棒坯管立式干燥工艺的详细步骤:
所述陶瓷辊棒坯管采用立式干燥法,即将所述经过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进入立式干燥器进行立式干燥处理。
S101,将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放入干燥室,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采用垂直排列方式放置。
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与所述干燥室地面呈75~90°的夹角。
陶瓷辊棒坯管始终与地面呈75~90°夹角,陶瓷辊棒坯管自身的重力与陶瓷棍棒内设有的内支撑产生的摩擦力相抵消,所以避免了陶瓷辊棒坯管在重力的作用下变得椭圆此种情况。采用此种干燥工艺干燥出的陶瓷辊棒坯管具有圆度好、外观规整度好等优点。
S102,通过热风循环对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干燥。
将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在60~30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是通过利用风机将冷风通过陶瓷辊棒窑炉转换成热风抽进干燥室内,调节风机前的冷风口大小使抽取的热风温度控制在60~300℃之间来实现的。
所述干燥室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至少两个吸风口;
所述干燥室连接顶部和底部吸风口的垂直通道上设有上下循环风系统,所述上下循环风系统包括循环风机;
经由所述干燥室顶部吸风口吸入的风通过所述上下循环系统的循环作用,从干燥室的底部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到干燥室之内。
所述循环风机的风量为10000~30000m/h,风压为300~2000Pa。
所述循环风机与普通风机相比,所述循环风机风量大、风压低。
当风机将冷风通过陶瓷辊棒窑炉转换成热风抽进干燥室,开启干燥室内的上下循环风机,使干燥室内的上部的热量抽出重新进入干燥室,充分利用热量进行干燥处理。
另外,由于循环风的存在,不仅使干燥室的温度均匀一致,避免出现上下受热不均匀而导致陶瓷辊棒坯管收缩不均匀,干燥后陶瓷辊棒坯管容易发生翘曲变形等缺陷,而且也加快了陶瓷辊棒坯管的干燥速度,提高了陶瓷辊棒的生产效率。
S103,将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陶瓷辊棒坯管自然冷却。
所述经过立式干燥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水分为0.5~3%。
所述内支撑与所述陶瓷辊棒坯管同轴。
所述内支撑为空心管或实心管。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空心管。
所述内支撑为金属材质、无机非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金属管。
图2是本发明一种陶瓷辊棒立式干燥工艺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辊棒立式干燥工艺,下面结合图2具体介绍本实施例陶瓷辊棒立式干燥工艺的详细步骤:
S201,按照所述陶瓷辊棒的规格和配比,称量制造陶瓷辊棒胚料所需的原料和粘结剂。
陶瓷辊棒配方1:
原料的规格: 耐火粘土 0.2~8μm
氧化铝   0.5~10μm
硅酸锆  0.5~5μm
刚玉砂 30 ~180目
       刚玉砂 180~380目
原料的配比: 耐火粘土 15~50%
氧化铝   5~40%
硅酸锆  2~15%
刚玉砂 60 ~120目 15~50%
       刚玉砂 220~325目 1~15%
陶瓷辊棒配方2:
原料的规格: 耐火粘土 0.5~3μm
氧化铝   1~5μm
硅酸锆  1~2μm
刚玉砂 60 ~120目
       刚玉砂 220~325目
原料的配比: 耐火粘土 25~40%
氧化铝   15~30%
硅酸锆  5~10%
刚玉砂 60 ~120目 25~35%
       刚玉砂 220~325目 3~1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配比是指物质在原料中所占的比例。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陶瓷辊棒配方1仅仅是本是实施例中的一个具体例子,而陶瓷辊棒配方2为陶瓷辊棒配方1的优选方案。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其他生产配方,以能够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并保证成品质量为准。
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聚羟基纤维素或其它类型高分子纤维素的一种或组合。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
陶瓷辊棒必须加入粘结剂以满足陶瓷辊棒冷等压干燥成型工艺的需要。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可形成高粘度的胶体溶液,有黏粘、增稠、流动、乳化分散、赋形、耐酸、耐盐、悬浊等特性,且对生理无害。
S202,将所述原料和粘结剂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所述原料和所述粘结剂通过混合设备进行混合,所述混合设备包括搅拌机、球磨机。
S203,将水加入到所述混合物料中,并通过强力搅拌机搅拌成泥料。
所述通过强力搅拌机的泥料的含水率控制在12~16%。
S204,将所述泥料通过炼泥机,得到泥条。
所述泥料被挤压通过所述炼泥机出料口的模具,形成直径为≥2.0mm的泥条。
所述泥料在所述炼泥机中进行一次或多次炼泥。
当所述炼泥机对所述泥料炼泥两次以上时,后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前一次挤压形成的泥条的直径。
炼泥过程中,泥条直径由大变小的变化趋势,可以使泥条所受到的挤压压力由小变大,有利于形成高致密度的陶瓷辊棒。
所述炼泥机为螺旋式炼泥机或直推式炼泥机。
优选地,所述炼泥机为直推式炼泥机。
S205,将所述泥条通过直推式塑性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得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
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出料口的成型模具的截面为空心多边形,所述泥条被挤压通过所述成型模具,形成陶瓷辊棒坯管。
所述经过直推式塑性挤出机所形成的陶瓷辊棒坯管的体积密度≥2.50g/cm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心多边形包括环形、空心三角形、空心矩形、空心菱形、空心正方形、空心六边形。
优选地,所述空心多边形为环形。
在所述泥条被挤压通过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成型模具的同时,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出口处接有内支撑;
所述陶瓷辊棒坯管沿着所述内支撑挤出,套设于所述内支撑之上;
所述内支撑与所述陶瓷辊棒坯管同轴;
所述内支撑为空心管或实心管。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空心管。
所述内支撑为金属材质、无机非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金属空心管。
采用直推式塑性挤出成型法,陶瓷辊棒坯管直接在内支撑上成型,便于后续工序干燥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的进行。在60~300MPa的压力下对陶瓷辊棒坯管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使陶瓷辊棒坯管的致密度进一步增强。
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挤头通过液压油缸作用于所述泥条的压力设为500~4500KN。
优选地,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挤头通过液压油缸作用于所述泥条的压力设为800~4000KN。
采用直推式塑性挤出成型时,挤出机的挤头通过液压油缸作用于泥条的压力设为800~4000KN。成型压力大可使所挤出的陶瓷辊棒坯管具有高致密度,坯管的体积密度≥2.50g/cm3,并且由此陶瓷辊棒坯管制备出来的陶瓷辊棒强度高,载荷量大、使用寿命长。
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挤出成型速度≥10m/min。
优选地,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挤出成型速度≥15m/min。
采用直推式塑性挤出成型,泥条在液压油缸的推力作用下经过直推式塑性挤出机,被挤压成陶瓷辊棒坯管。由于液压油缸的额定推力为500~4000KN,由于大吨位的液压油缸的推力作用,直推式挤出成型法具有成型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成型速度≥10m/min。
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加料仓的真空度设为≤-0.03MPa。
优选地,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加料仓的真空度设为≤-0.04MPa。
将经过炼泥机的所述泥条放入加料仓,采用额定推力为500~4500KN的液压缸推动所述泥料经过出料口的所述模具,得到陶瓷辊棒坯管。
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轴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90°。
所述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出料口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挤出机机身的水平位置10mm以上。
总之,采用直推式塑性挤出成型法所采用的成型设备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维护费用低、容易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S206,将所述陶瓷辊棒坯管进行立式干燥处理。
所述陶瓷辊棒坯管采用立式干燥法,即将所述经过直推式塑性挤出机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进入立式干燥器进行立式干燥处理。
进一步,将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放入干燥室,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采用垂直排列方式放置。
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与所述干燥室地面呈75~90°的夹角。
陶瓷辊棒坯管始终与地面呈75~90°夹角,陶瓷辊棒坯管自身的重力与陶瓷棍棒内设有的内支撑产生的摩擦力相抵消,所以避免了陶瓷辊棒坯管在重力的作用下变得椭圆此种情况。采用此种干燥工艺干燥出的陶瓷辊棒坯管具有圆度好、外观规整度好等优点。
进一步,通过热风循环对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干燥。
将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在60~30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是通过利用风机将冷风通过陶瓷辊棒窑炉转换成热风抽进干燥室内,调节风机前的冷风口大小使抽取的热风温度控制在60~300℃之间来实现的。
所述干燥室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至少两个吸风口;
所述干燥室连接顶部和底部吸风口的垂直通道上设有上下循环风系统,所述上下循环风系统包括循环风机;
经由所述干燥室顶部吸风口吸入的风通过所述上下循环系统的循环作用,从干燥室的底部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到干燥室之内。
所述循环风机的风量为10000~30000m/h,风压为300~2000Pa。
所述循环风机与普通风机相比,所述循环风机风量大、风压低。
当风机将冷风通过陶瓷辊棒窑炉转换成热风抽进干燥室,开启干燥室内的上下循环风机,使干燥室内的上部的热量抽出重新进入干燥室,充分利用热风循环的进行干燥处理。
另外,由于循环风的存在,不仅使干燥室的温度均匀一致,避免出现上下受热不均匀而导致陶瓷辊棒坯管收缩不均匀,干燥后陶瓷辊棒坯管容易发生翘曲变形等缺陷,而且也加快了陶瓷辊棒坯管的干燥速度,提高了陶瓷辊棒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将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陶瓷辊棒坯管自然冷却。
所述经过立式干燥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水分为0.5~3%。
所述内支撑与所述陶瓷辊棒坯管同轴。
所述内支撑为空心管或实心管。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空心管。
所述内支撑为金属材质、无机非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支撑为金属管。
S207,将所述经过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在60~30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
经过冷等静压处理的陶瓷辊棒坯管,致密度进一步增加。
S208,将所述经过冷等静压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去掉所述内支撑后进入窑炉中烧成。
图3是本发明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立式干燥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将带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1垂直排列在干燥室2内,冷风由进气口6进入,通过陶瓷辊棒窑炉3转换成热风后通过风机4抽入干燥室2中,调节风机4前的冷风进气口6使热风的温度在60~300℃范围之内,开启干燥室内进气口6和排气口7之间连接顶部和底部吸风口的垂直通道上的上下循环风系统,所述上下循环风系统包括循环风机5。循环风机5使干燥室2内的气流保持上下循环,使干燥室2内的上部的部分热量通过排气口7排出,另一部分热量通过循环风机5重新进入干燥室2,充分利用热量对陶瓷辊棒坯管1进行干燥处理。将干燥好的陶瓷辊棒坯管1冷却,得到陶瓷辊棒坯管成品。
图4是本发明一种用于立式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一种用于立式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截面示意图。
结合图4和图5,一种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1,包括所述内支撑11与所述陶瓷辊棒坯管12。
所述内支撑11与所述陶瓷辊棒坯管12同轴。
所述内支撑11为空心管或实心管。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11为空心管。
所述内支撑11为金属材质、无机非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优选地,所述内支撑11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支撑11为金属管。
图6是现有干燥方法所得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6所示,现有的陶瓷辊棒坯管干燥工艺采用卧式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所述卧式干燥工艺指将陶瓷辊棒坯体放置在一条“V”型槽内,然后将陶瓷辊棒坯体连同“V”型槽一起平放在干燥室进行干燥。
此种干燥工艺,由于陶瓷辊棒坯管平放在“V”型槽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坯管会变得椭圆,其变形情况如图6所示。
陶瓷辊棒坯管的圆度变差,给产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且容易出现上下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收缩不均匀,干燥后陶瓷辊棒坯管容易发生翘曲变形等缺陷。
图7是采用本发明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立式干燥法所得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所采用的立式干燥工艺中, 陶瓷辊棒坯管始终与地面呈75~90°夹角,陶瓷辊棒坯管自身的重力与陶瓷棍棒内设有的内支撑产生的摩擦力相抵消,所干燥出的陶瓷辊棒坯管圆度好(如图7所示)、外观规整度好。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生产规格为Ø60mm的陶瓷辊棒。按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配比,称量 100kg陶瓷辊棒原料与2kg羧甲基纤维素,并将其加入强力搅拌机中混合约3~8分钟,混合均匀后加水再搅拌10~20分钟,得到泥料。将所述泥料通过直推式炼泥机进行两次造粒炼泥,第一次炼泥,得到直径为6mm的泥条。将第一次炼泥所得到的泥条放入直推式炼泥机进行第二次炼泥,得到直径为4mm的泥条。将经过二次炼泥的所述泥条加入到直推式挤出机的真空料仓,抽取真空度-0.08MPa,挤出成型压力设为1500~2000KN, 挤出成型速度控制在18米/分钟。挤出机出料口的模具形状设为环形,外径为Ø65.0,内径为Ø54.0。挤出成型后的陶瓷辊棒坯管裁切成长度为5500mm的陶瓷辊棒坯管,然后中间套入一个直径Ø50的金属管作为内支撑管。最后,将陶瓷辊棒坯管连同金属管一起放入立式干燥器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陶瓷辊棒坯管与所述干燥室地面呈75°的夹角。将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在100℃。干燥后陶瓷辊棒坯管水分控制在1%。干燥完成后,将所述经过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在8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将所述经过冷等静压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去掉所述内支撑管后进入窑炉中烧成。
实施例2
生产规格为Ø60mm的陶瓷辊棒。按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配比,称量 100kg陶瓷辊棒原料与2kg羧甲基纤维素,并将其加入强力搅拌机中混合约3~8分钟,混合均匀后加水再搅拌10~20分钟,得到泥料。将所述泥料通过螺旋式炼泥机炼泥,第一次炼泥,得到直径为10mm的泥条。将第一次炼泥所得到的泥条放入螺旋式炼泥机进行第二次炼泥,得到直径为8mm的泥条。将经过二次炼泥的所述泥条加入到直推式挤出机的真空料仓,抽取真空度-0.16MPa,挤出成型压力设为800~1300KN, 挤出成型速度控制在15米/分钟。挤出机出料口的模具形状设为环形,外径为Ø65.0,内径为Ø54.0。挤出成型后的陶瓷辊棒坯管裁切成长度为5500mm的陶瓷辊棒坯管,然后中间套入一个直径Ø50的金属管作为内支撑管。最后,将陶瓷辊棒坯管连同金属管一起放入立式干燥器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陶瓷辊棒坯管与所述干燥室地面呈80°的夹角。将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在200℃。陶瓷辊棒坯管的水分控制在2%。干燥完成后,将所述经过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在10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将所述经过冷等静压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去掉所述内支撑管后进入窑炉中烧成。
实施例3
生产规格为Ø60mm的陶瓷辊棒。按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配比,称量 100kg陶瓷辊棒原料与2kg羧甲基纤维素,并将其加入强力搅拌机中混合约3~8分钟,混合均匀后加水再搅拌10~20分钟,得到泥料。将所述泥料通过直推式炼泥机进行两次造粒炼泥,第一次炼泥,得到直径为6mm的泥条。将第一次炼泥所得到的泥条放入直推式炼泥机进行第二次炼泥,得到直径为4mm的泥条。将经过二次炼泥的所述泥条加入到直推式挤出机的真空料仓,抽取真空度-0.03MPa,挤出成型压力设为3500~4000KN, 挤出成型速度控制在20米/分钟。挤出机出料口的模具形状设为环形,外径为Ø65.0,内径为Ø54.0。挤出成型后的陶瓷辊棒坯管裁切成长度为5500mm的陶瓷辊棒坯管,然后中间套入一个直径Ø50的金属管作为内支撑管。最后,将陶瓷辊棒坯管连同金属管一起放入立式干燥器进行干燥处理,所述陶瓷辊棒坯管与所述干燥室地面呈90°的夹角。将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在300℃。干燥后陶瓷辊棒坯管的含水量控制在2.5%。干燥完成后,将所述经过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在20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将所述经过冷等静压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去掉所述内支撑管后进入窑炉中烧成。
参考例1
生产规格为Ø60mm的陶瓷辊棒。按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配比,称量 100kg陶瓷辊棒原料与2kg羧甲基纤维素,并将其加入强力搅拌机中混合约3~8分钟,混合均匀后加水再搅拌10~20分钟,得到泥料。将所述泥料通过螺旋式炼泥机形成泥段,将经过炼泥的所述泥段加入到螺旋式挤出机,抽取真空度-0.08MPa,挤出成型压力设为300~500KN, 挤出成型速度控制在4米/分钟。挤出机出料口的模具形状设为环形,外径为Ø65.0,内径为Ø54.0。挤出成型后的陶瓷辊棒坯管裁切成长度为5500mm的陶瓷辊棒坯管。成型好的陶瓷坯管平放在“V型”铝槽上进行干燥,干燥好的陶瓷辊棒坯管进入窑炉中烧成。
表一为上述三个实施例和参考例的产品效果对比:
由上可知,实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涉及利用陶瓷辊棒的干燥的专业技术领域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点是将陶瓷辊棒的卧室干燥法改进为立式干燥法,然后将陶瓷辊棒坯管在60~30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最后放入窑炉烧成为陶瓷辊棒。
在此立式干燥工艺中, 陶瓷辊棒坯管始终与地面呈75~90°夹角,陶瓷辊棒坯管自身的重力与陶瓷棍棒内设有的内支撑产生的摩擦力相抵消,所以避免了陶瓷辊棒坯管在重力的作用下变得椭圆的情况,采用此种干燥工艺干燥出的陶瓷辊棒坯管具有圆度好、外观规整度好、高致密度,陶瓷辊棒坯管的体积密度≥2.50g/cm3等优点。
在此立式干燥工艺中,陶瓷辊棒坯管连同内支撑一起垂直排列在干燥室内,利用风机将冷风通过陶瓷辊棒窑炉转换成热风抽进干燥室内,调节风机前的冷风口大小使抽取的热风温度控制在60~300℃之间,然后开启干燥室内的上下循环风机,使干燥室内的上部的热量抽出重新进入干燥室,充分利用热量进行干燥处理。另外,由于循环风的存在,不仅使干燥室的温度均匀一致,避免出现上下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收缩不均匀,干燥后陶瓷辊棒坯管容易发生翘曲变形等缺陷,而且也加快了陶瓷辊棒坯管的干燥速度,提高了陶瓷辊棒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干燥工艺包括:
将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放入干燥室,所述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采用垂直排列方式放置;
通过热风循环对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干燥;
将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自然冷却;
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与所述干燥室地面呈75~90°的夹角;
将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放入干燥室,所述设有内支撑管的陶瓷辊棒坯管采用垂直排列方式放置之前,还包括:
称量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原料和粘结剂;
将所述原料和粘结剂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将水加入到所述混合物料中,并通过强力搅拌机搅拌成泥料;
将所述泥料通过炼泥机进行炼泥,得到泥条;
将所述泥条通过直推式塑性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得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
其中,制造陶瓷辊棒所需的原料配方为:
原料的规格: 耐火粘土 0.5~3μm
氧化铝   1~5μm
硅酸锆  1~2μm
刚玉砂 60 ~120目
       刚玉砂 220~325目
原料的配比: 耐火粘土 25~40%
氧化铝   15~30%
硅酸锆  5~10%
刚玉砂 60 ~120目 25~35%
       刚玉砂 220~325目 3~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干燥室的热风的温度控制在60~300℃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室的顶部和底部均各设有至少两个吸风口;
所述干燥室连接顶部和底部吸风口的垂直通道上设有上下循环风系统,所述上下循环风系统包括循环风机;
经由所述干燥室顶部吸风口吸入的风通过所述上下循环系统的循环作用,从干燥室的底部的进气口重新进入到干燥室之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的风量为10000~30000m/h,风压为300~2000P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立式干燥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的水分为0.5~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与所述陶瓷辊棒坯管同轴;
所述内支撑为空心管或实心管;
所述内支撑为金属材质、无机非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炼泥机为螺旋式炼泥机或直推式炼泥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自然冷却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经过干燥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在60~300Mpa的压力下进行冷等静压工艺处理;
将所述经过冷等静压处理的设有内支撑的陶瓷辊棒坯管去掉所述内支撑后进入窑炉中烧成。
CN201110105031.XA 2011-04-26 2011-04-26 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Active CN102757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5031.XA CN102757227B (zh) 2011-04-26 2011-04-26 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5031.XA CN102757227B (zh) 2011-04-26 2011-04-26 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7227A CN102757227A (zh) 2012-10-31
CN102757227B true CN102757227B (zh) 2015-09-23

Family

ID=4705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5031.XA Active CN102757227B (zh) 2011-04-26 2011-04-26 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7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7578B (zh) * 2016-11-28 2019-08-27 佛山索弗克氢能源有限公司 Sofc阳极支撑陶瓷管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CN108007103A (zh) * 2017-11-30 2018-05-08 邱波 一种陶瓷辊棒干燥装置
CN108020029B (zh) * 2017-11-30 2019-11-19 邱波 一种陶瓷辊棒干燥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6295A (en) * 1990-03-28 1992-04-21 Ngk Insulators, Ltd. Device for holding a long shaped product made of ceramics during drying
CN101298171A (zh) * 2008-06-25 2008-11-05 何锡伶 一种细长陶瓷管及其定型方法
CN101423375A (zh) * 2008-11-27 2009-05-06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陶瓷辊棒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92072Y (zh) * 2009-04-24 2010-01-27 西安杰力特种瓷研制有限责任公司 陶瓷管状产品的干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6295A (en) * 1990-03-28 1992-04-21 Ngk Insulators, Ltd. Device for holding a long shaped product made of ceramics during drying
CN101298171A (zh) * 2008-06-25 2008-11-05 何锡伶 一种细长陶瓷管及其定型方法
CN101423375A (zh) * 2008-11-27 2009-05-06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陶瓷辊棒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92072Y (zh) * 2009-04-24 2010-01-27 西安杰力特种瓷研制有限责任公司 陶瓷管状产品的干燥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玉书 等.电瓷工艺与技术.《电瓷工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第309-31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7227A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3226A (zh) 一种陶瓷辊棒的制备工艺
CN206260800U (zh) 一种饲料粉碎烘干机
CN102757227B (zh) 一种陶瓷辊棒坯管的立式干燥工艺
CN114057487A (zh) 一种等静压石墨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07736564U (zh) 一种双螺旋杆造粒机的螺旋输送机构
CN102729318B (zh) 一种陶瓷辊棒成型工艺
CN214156170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制粒系统
CN2762034Y (zh) 防爆腰均匀干燥高水份粮食烘干机
CN205965747U (zh) 高效造粒机
CN206160629U (zh) 淀粉基塑料干燥塔
CN206663510U (zh) 一种内加热螺杆泥土挤出机
CN206528039U (zh) 一种用于无纺布色母粒加工的挤料冷却生产线
CN1128053C (zh) 塑木型材挤出成型工艺及设备
CN107553705B (zh) 一种日用陶瓷制坯用柱状泥料均切装置
CN209558903U (zh) 一种新型碳素煅烧炉排料器
CN204196189U (zh) 具有精确喂料装置的管材挤出设备
CN106179134A (zh) 一种用单套聚合装置同时生产不同粘度锦纶6切片的系统和方法
CN205631330U (zh) 带有压片破碎功能的挤出机
CN210585119U (zh) 一种莫来石原料破碎装置
CN108224954B (zh) 一种饲料加工缓冲交错干燥装置
CN103073179A (zh) 石英坩埚原料、石英坩埚原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石英坩埚
CN205915553U (zh) 一种着色剂搅拌设备
CN105852175A (zh) 一种饲料冷却器匀料装置
CN206152781U (zh) 一体式固相增粘反应器及用其生产高粘度尼龙切片的系统
CN107549846B (zh) 一种花生烘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237 Guangdong Province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Shishan town industrial zone of Yangtze River Guan Tai Lam original carton factory

Patentee after: FOSHAN NANHAI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237 Guangdong Province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Shishan town industrial zone of Yangtze River Guan Tai Lam original carton factory

Patentee before: FOSHAN NANHAI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Foshan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237 the original Changjiang carton factory of Guangdong Foshan City Nanshan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237 the original Changjiang carton factory of Guangdong Foshan City Nanshan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FOSHAN NANHAI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Assignee: Guangdong Yaoda Financial Leasing Co.,Ltd.

Assignor: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98000550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vertical drying process for ceramic roller tub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082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vertical drying process for ceramic roller tub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Pledgee: Guangdong Yaoda Financial Leasing Co.,Ltd.

Pledgor: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5614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237 the original Changjiang carton factory of Guangdong Foshan City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237 the original Changjiang carton factory of Guangdong Foshan City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0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Pledgee: Guangdong Yaoda Financial Leasing Co.,Ltd.

Pledgor: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80005614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Guangdong Yaoda Financial Leasing Co.,Ltd.

Assignor: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980005505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019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9

Address after: 528000 No. 18, Huiyuan Road,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237 the original Changjiang carton factory of Guangdong Foshan City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8

Address after: Original Changjiang carton factory, Guanyao Dalan Industrial Zone,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NGANG NEW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No. 18, Huiyuan Road,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Foshan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