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4101B - 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4101B
CN102754101B CN201180008695.2A CN201180008695A CN102754101B CN 102754101 B CN102754101 B CN 102754101B CN 201180008695 A CN201180008695 A CN 201180008695A CN 102754101 B CN102754101 B CN 102754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86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4101A (zh
Inventor
佐佐木宪明
望月保弘
大石弘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54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4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4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4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 G01R31/68Testing of releasable connections, e.g. of terminals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G01R31/69Testing of releasable connections, e.g. of terminals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of terminals at the end of a cable or a wire harness; of plugs; of sockets, e.g. wall sockets or power sockets in appli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子计算机检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线连接有无错误的技术。本发明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包括: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线和一端与第一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线,并将该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视为一根电线的视同步骤;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电路线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的参照步骤;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相连的第一号电线的第一识别步骤;判别与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一致的第一判别步骤。

Description

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导通检查装置、配线导通检查程序以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其通过比较下述两种电线的连接,即:针对某一车种制作的由关于与配件相连的电线以及连接器的配线信息构成的各配件配线信息(更具体而言,根据该车种的各级别及各可选功能的有无而制作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路线的起点-终点的连接;和由用于构成设计在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的连接器信息构成的各部位的连接器信息及由用于构成设计在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的配线信息构成的各部位的配线信息(各部位的连接器信息和各部位的配线信息是基于该各配件配线信息制成的安装线路图及基于该车种的配件规格表而展开的图。在下文中,将各部位的连接器信息与各部位的配线信息总称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线的连接,以检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线连接有无错误。
背景技术
在设计配置在某一车辆上的配线时,需要制作表示构成其配线的电线连接的设计图。下面,对设计配线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设计配置在某一车辆上的配线时,需要该车辆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和配件规格表这两份说明书。首先,对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基于该各配件配线信息而制成的安装线路图进行说明。近年,使用CAD(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安装线路图进行设计(例如专利文献1)。
各配件配线信息是针对前照灯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空调系统、 发动机控制系统、ABS系统等装载在车辆上的各自独立驱动的每一系统而准备的信息。为了驱动这些系统,需要以信号线、电源线及接地线将构成这些系统的电气元件(例如蓄电池、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气控制单元)和驱动器)之间连接,在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示出了:这些信号线、电源线及接地线的电线的起点及终点与哪个电气元件的哪个端子相连、以及与哪条电线接线等作为电路线的连接信息;和与将信号线、电源线及接地线的电线与电气元件相连的配件相关的配件信息。此外,由于各配件配线信息主要目的在于表示由多个电气元件构成的系统电路图,因而不包含电线的相关信息。
为此,制作了在该各配件配线信息中附加了上述电线信息而成的安装线路图。在安装线路图中,在将电气元件之间连接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路线中附加记载上述电线信息,并且将车辆空间按功能分割而成的能够布设配线的每个区域(发动机室、车室内壁以及后备箱等。下文中,将这些区域的每个区域称为分割区域)区分开。例如,在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路线跨过多个分割区域与多个电气元件相连的情况下,在安装线路图中,记载了用于使该电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与电气元件端子相连的端子或连接器的相关信息;并且记载了位于其分割区域中的各电线(以分割区域单元布设配线,因而需要将各分割区域的电线连接,以将多个电气元件的端子之间连接)的信息;以及与将位于各分割区域中的电线端部连接的连接器、JB{(Electric)Junction Block((电)连接件)或Junction Box(接线盒)}、JC(Joint Connector:接头连接器)等配件的相关信息(在将电线端部通过焊接或对接压接进行连接的情况下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为车辆中所装载的每一个系统制成记载了电线信息的安装线路图。
接着,对配件规格表进行说明。
在配件规格表中,按照每条配线,以矩阵状记载其通用型配线的构成(其配线型号、其配线可适用的规格组合、可布设该配线的适用 车辆的识别信息以及该适用车辆的可执行布线的分割区域等)。
接着,根据如上所述制成的安装线路图及配件规格表,制作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记载了包括安装线路图中所记载的电线(即,能够完全驱动装载于车辆中的系统)以及能够布设于作为对象的车辆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在制作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时,简而言之,经过下述工序从配件规格表中识别能够布设于相应分割区域中的配线。首先,参照装载于车辆中的系统的整体安装线路图,识别在相应分割区域中完全驱动该系统所需的规格代码。参照该识别出的规格代码,识别该规格代码包含在全部组合中的配线。通过对所有分割区域执行该工序,识别可布设于作为对象的车辆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
在经过用于制作上述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制作工序后,接着转移到判定各配件配线信息的记载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记载是否一致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即,判定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连接各电气元件间的电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的连接各电气元件间的电线的连接起点和终点是否一致的判定其正确与否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34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上述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是指,由设计者找到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的起点,并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找到与该起点对应的电线端部,然后,在寻求该电线以及与该电线相连的电线的连接的同时,辨认每条电路线是否到达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的终点。但是,这样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对设计者而言是负担极大的作业。
另外,作为其它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有:实际制作按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的记载进行连接的配线组,并对相当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的该配线组的端子与端子之间执行导通检查。但是,对设计者而言,这样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中的制作配线组的作业是一种负担。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能够检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线连接有无错误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配线导通检查程序以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具有下述特征(1)~(5)。
(1)一种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其具有:
存储部,其用于存储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代码以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代码;以及
控制部,其对存储于上述存储部中的上述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电路线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与存储于上述存储部中的上述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连接于用于将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连接的电线的两端部的端子进行比较;
上述控制部参照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该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线以及一端与该第一电线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电线,并将上述第一电线和上述第二电线视为一条电线,
从该第一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上述第一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电路线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
并参照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连接于该第 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号电线,
判别与上述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一致。
(2)根据上述(1)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
当与上述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不一致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参照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连接于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上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的第n号电线,
判别与上述第n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一致。
(3)根据上述(2)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
当与上述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不一致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参照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将该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与第n号电线的一端连接的连接机构,识别一端与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上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上述第n号电线
(4)根据上述(2)或(3)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
上述控制部将识别的上述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相关信息依次记录在上述存储部中,并在连接于上述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另一端的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一致的情况下,将表示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
(5)根据上述(4)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
上述控制部从该第二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第二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
参照依次记录的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相关信息,识别将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连接的直到第(n-1)号为止的配线,
判别直到第(n-1)号的配线是否包含在构成第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配线中,
在判别为包含在其中的情况下,参照存储于上述存储部中的表示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记录表示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以下述(6)~(10)为特征。
(6)一种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其包括:
视同步骤,其参照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线以及一端与上述第一电线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电线,并将上述第一电线和上述第二电线视为一根电线;
参照步骤,其从该第一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第一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电路线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
第一识别步骤,其参照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与该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相连的第一号电线;
第一判别步骤,其判别与上述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一致。
(7)根据上述(6)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还具有:
第n识别步骤,其在与上述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不一致的情况下,参照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与该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第n号电线;以及
第n判别步骤,其判别与上述第n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一致。
(8)根据上述(7)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在上述第n识别步骤中,当与上述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不一致的情况下,参照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将上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与上述第n号电线的一端连接的连接机构,识别一端与上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上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第n号电线。
(9)根据上述(7)或(8)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在上述第(n-1)识别步骤中,依次记录所识别的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相关信息,
在上述第n识别步骤中,当与上述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一致的情况下,记录表示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
(10)根据上述(9)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其具有:
第二参照步骤,其从第二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上述第二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
配线识别步骤,其参照上述第(n-1)识别步骤中依次记录的第(n-1)(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号电线的相关信息,识别将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相连的直到第(n-1)号的配线;以及
配线判别步骤,判别上述配线识别步骤中识别的直到第(n-1)号的配线是否包含在构成第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配线中,
在上述配线判别步骤中,在判别为包含的情况下,参照上述第n识别步骤中所记录的表示呈导通状态的信息,记录表示上述第一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二电气元件的上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配线导通检查程序以下述(11)为特征。
(11)一种配线导通检查程序,其用于在电脑中执行上述(6)~(10)中任意一项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的各步骤。
根据上述(1)、(2)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上述(6)、(7)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以及上述(11)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程序,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检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线连接有无错误。而且,能够缩短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所需的时间。
根据上述(3)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上述(8)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以及上述(11)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程序,能够高精度地识别一端与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第n号电线。
根据上述(4)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上述(9)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以及上述(11)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程序,能够输出由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执行的判定结果的历史记录。
根据上述(5)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上述(10)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以及上述(11)的构成的配线导通检查程序,能够缩短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配线导通检查程序以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检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线连接有无错误。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简要说明。进而,参照附图,通读下文说明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电气元件的连接状况的示意图,图1(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连接电气元件的电路线的示意图,图1(b)~图1(f)分别是连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气元件的电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4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4B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5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5B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5C是连接器名称对应表的一例。
图5D是连接器型号对应表的一例。
图6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6B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6C是JB—连接器对应表的一例。
图6D是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一例。
图7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7B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7C是JC端子连接对应表的一例。
图8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8B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9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9B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n阶检查的流程图。
图11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11B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11C是JB—连接器对应表的一例。
图11D是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一例。
图12A是事前电线结合工序之前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与图5B相同)。
图12B是事前电线结合工序之后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
图1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事前电线结合工序的概要的图,图13(a)~图13(c)分别说明该事前电线结合工序的一个过程的图。
图14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的另一例。
图14B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另一例。
图14C是型号对应表的另一例。
图15是用于说明倒溯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多阶检查的分支的示意图,图15(a)表示JB为一个时的情况,图15(b)表示JB为二个时的情况。
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多阶检查的结果的记录方法的示意图,图16(a)~图16(g)分别表示某一状况下所记录的状态的简要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多阶检 查的结果的记录方法的简要示意图,图17(a)~图17(f)分别表示某一状况下所记录的状态的简要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多阶检查的结果的记录方法的简要示意图,图18(a)~图18(c)分别表示某一状况下所记录的状态的简要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多阶检查的结果的记录方法的简要示意图(多条电线与一条电线连接的情况),图19(a)~图19(c)分别表示某一状况下所记录的状态的简要示意图。
图20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各分割区域中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状况的示意图,图20(a)表示在分割区域C中设有电气元件E32时的情况,图20(b)表示在分割区域C中未设置电气元件E32时的情况。
图21是用于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多阶检查高效化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311 输入部
312 数据库部
313 程序存储部 
314 数据存储部 
315 显示部
316 处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进行说明。首先,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将要执行的处理。图1(a)是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连接电气元件的电路线示意图,图1(b)~图1(f)是用于连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气元件的电线的连接示意图。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多阶检查的概要〕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示出了:信号线、电源线及接地线的电线的起点及终点与哪个电气元件的哪个端子相连、以及与哪条电线接线等作为电路线的连接信息。在图1(a)中,记载了作为电气元件的两个ECU,并记载了其中一个ECU的端子“A01”经电路线与另一个ECU的端子“B01”连接。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首先从该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电路线所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和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参照步骤:S201)。
另一方面,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记载了包括安装线路图中所记载的电线(即满足所要求的规格)以及能够布设于作为对象的车辆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配线的信息,识别一端与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连接的第一号电线(第一识别步骤:S202)。此外,还假定了无法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第一号电线的情况(S210中为N),关于该情况,可参照后述〔单阶检查的算法〕部分。在下文中,对〔多阶检查的概要〕中能够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识别第一号电线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1(b)~图1(f)中,一端与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相连的电线的线宽大于图1(a)的电路线的线宽。由此,在图1(a)~图1(f)中,将电路线与电线区分开。另外,两个电气元件大多数情况下跨过多个分割区域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布设于各分割区域中的各配线相互连接,使这两个电气元件的端子之间连接。因此,本发明并非限于如图1(b)所示的经第一识别步骤识别 的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在同一分割区域1内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连接。
因此,根据这样的情况,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首先判别与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第一判别步骤:S203)。如图1(b)所示,当判别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在同一分割区域1内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连接,且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时(S203中为Y),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实现了导通(导通成功:S207),从而结束对图1(a)的电路线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在第一判别步骤中,存在与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不一致的情况(S203中,判别为N)。在该情况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配线的信息,识别一端与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号电线(第二识别步骤:S204)。第二识别步骤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c)所示,从布设于分割区域1中的配线的信息中,识别与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连接的配件(在图1(c)中,电线W1的另一端连接着端子“C01”,该端子“C01”收容在连接器C1中),从布设于与分割区域1相邻的分割区域2的配线的信息中,识别与连接器C1嵌合的配件(图1(c)中,为连接器C2);并识别一端与收容在连接器C2中的端子中的端子“C01”连接的端子“C02”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
而且,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判别与第二号电线的 另一端连接的端子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是否一致(第二判别步骤:S205)。如图1(c)所示,当判别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在分割区域2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相连,且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时(S205中为Y),则视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实现了导通(导通成功:S207),并结束对图1(a)的电路线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在第二判别步骤中,也存在与第二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不一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配线的信息,识别一端与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第二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号电线(第三识别步骤:S204)。第三识别步骤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d)所示,从布设于分割区域2中的配线的信息中识别与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连接的配件(在图1(d)中,电线W2的另一端连接有端子“C03”,该端子“C03”收容在连接器C3中),从布设于与分割区域2相邻的分割区域3中的配线的信息中识别与连接器C3嵌合的配件(图1(d)中的连接器C4),并识别一端与收容在连接器C4内的端子中的端子“C03”所连接的端子“C04”相连的第三号电线W3。
进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判别与第三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是否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第三判别步骤:S205)。如图1(d)所示,当判别第三号电线W3的另一端在分割区域3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相连,且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时,则视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与第二电气元件(ECU) 的第二端子(“B01”)实现了导通(导通成功:S207),并结束对图1(a)的电路线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在第三判别步骤(S205)中,在与第三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不一致的情况下,只要以后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配线的信息中存在第W4、W5、…Wn号电线W4、W5、…Wn的相关信息,则将n进位(S209),依次实施第四、第五、…第n识别步骤(S204)和第四、第五、…第n判别步骤(S205)(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另一方面,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配线的信息中的与电线W(n-1)连接的电线Wn的相关信息消失时(S206、N,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无法在第n识别步骤中识别第n号电线Wn,因此,在第(n-1)号电线W(n-1)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不一致的情况下,视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未实现导通(导通失败:S208),并结束对图1(a)的电路线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此外,在图1(a)~图1(d)中,主要对将布设于各分割区域中的各配线的连接器相互连接而形成跨过多个分割区域而连接的电线,并由该电线连接两个电气元件端子之间的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除了这样利用连接器使电线跨过多个分割区域进行连接以外,还存在经由JB或JC使电线连接的情况(参照图1(e))。另外,还存在着在一个分割区域内也连接有多条电线的情况(参照图1(f))。对这两种情况下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将要执行的处理也进行简要说明。首先,对经由JB使电线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第一识别步骤(S202)和第一判别步骤(S203)与上述利用连接器使电线跨过多个分割区域而连接的情况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经由JC使电 线连接的情况也与经由JB使电线连接的情况的思路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此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在第一判别步骤(S203)中,与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不一致的情况(S203中为N)。在该情况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配线的信息,识别一端与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号电线(第二识别步骤:S204)。第二识别步骤具体而言,如图1(e)所示,从布设于分割区域1中的配线的信息中,识别与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连接的配件(在图1(e)中,电线W1的另一端连接有端子“#01”,该端子“#01”收容在连接器Ca中),从对应表(对应表的细节在下文的〔JB检查详情〕中说明)中识别具有与连接器Ca嵌合的连接器嵌合位置A的JB,并识别在该JB内经由电线或母线等与连接器嵌合位置A连接的连接器嵌合位置B、D,并识别一端与收容在各连接器嵌合位置B、D所嵌合的各连接器Cb、Cd内的端子“%01”、“#03”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1、W22。
进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判别与第二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是否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第二判别步骤:S205)。如图1(e)所示,当判别第二号电线W21的另一端或W22的另一端中的任一另一端在分割区域2内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连接,且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时,则视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实现了导通(导通成功:S207),并结束对图1(e)中的电路线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在经由JB(或JC)使电线连接的情况下,与一条电线连接的电线有多条,因此,在这些多条电线中,需要分别判别其另一端与电路线的终点是否不一致。这一点与利用连接器使电线跨过多个分割区域而连接的情况不同。
接着,对在一个分割区域内连接有多条电线的情况下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将要执行的处理进行简要说明。由于第一识别步骤(S202)和第一判别步骤(S203)与上述利用连接器使电线跨过多个分割区域而连接的情况同样,因此省略了其说明。
在此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在第一判别步骤(S203)中,与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不一致的情况(在S203中为N)。在该情况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配线的信息,识别一端与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号电线(第二识别步骤:S204)。第二识别步骤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f)所示,从布设于分割区域1中的配线的信息中,识别与第一号电线W1另一端连接的连接部位(在图1(f)中,电线W1的另一端通过例如焊接或对接压接与其它电线的一端连接,并分配为“%E1”,以作为用于识别其焊接或对接压接部位的编号),并识别一端连接着连接部位“%E1”的第二号电线W2。
进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判别与第二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子是否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第二判别步骤:S205)。如图1(f)所示,当判别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在分割区域1中与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相连,且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二电气元件(ECU)的第二端子(“B01”)一致时,则视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气元件(ECU)的第一端子(“A01”)与第二电气元件 (ECU)的第二端子(“B01”)实现了导通(导通成功:S207),并结束对图1(f)的电路线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将要执行的处理进行了简要说明。如参照图1(a)~图1(f)所作说明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识别电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并归纳分析了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而识别的一端与电路线起点连接的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或者一端与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第n号电线的另一端(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是否与电路线的终点一致,或者是否因不存在第n号电线Wn以致第(n-1)号电线W(n-1)与电路线的终点不一致。将这样在将电线识别为第一号电线W1、第二号电线W2……第N号电线WN的同时,判别这些电线的另一端与电路线的终点是否一致的处理统称为“多阶检查”。另外,将在该“多阶检查”中,识别一端与电路线起点连接的第一号电线W1(第一识别步骤:S202),并判别该电线W1的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的终点一致(第一判别步骤:S203)的处理称为“单阶检查”;将包括识别第n号电线Wn(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第n识别步骤:S204)并判别该电线Wn的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的终点一致(第n判别步骤:S205)的处理以及S206和S209的处理在内,称为“n阶检查”。例如,在图1(b)的情况下,在单阶检查下,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变得与电路线终点一致;在图1(c)、图1(e)及图1(f)的情况下,在二阶检查下,查出第二号电线W2(在图1(e)的情况下,指第二号电线W22)的另一端变得与电路线终点一致;在图1(d)的情况下,在三阶检查下,查出第三号电线W3的另一端与电路线终点一致。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执行的多阶检查的详情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3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的功能框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结构进行说明。
〔配线导通检查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采用包括输入部311、数据库部312、程序存储部313、数据存储部314、显示部315和处理部316的结构。本发明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在例如由通用PC构成的情况下,输入部311由键盘、鼠标、数字小键盘等各种输入接口实现;数据库部312和程序存储部313由硬盘驱动器(HDD)实现;数据存储部314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实现;显示部315由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各种输出设备实现;处理部316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实现。在数据库部312中,存储着各配件配线信息数据、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数据(根据需要,为基于该各配件配线信息制成的安装线路图数据),并存储着配件规格表数据。另外,在程序存储部313中,记录着用于在处理部316中执行上述多阶检查及后述〔事前电线结合工序〕的程序。另外,在数据存储部314中,记录着从正在执行多阶检查及事前电线结合工序的处理部316中输出输入的数据。使本发明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执行多阶检查的操作时,在识别显示部315的同时,使用输入部311,进行用于使处理部316运算的各种操作。
接着,对多阶检查的算法详情进行说明。多阶检查分为单阶检查和n阶检查,首先说明单阶检查的算法的详情。
〔单阶检查详情〕
〔各配件配线信息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
当执行单阶检查时,首先,从各配件配线信息以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提取一部分信息。参照图4A和图4B所示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对从各配件配线信息以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提取出的信息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各配件配线信息由系统名称、F部件名称和端子、以及T部件名称和端子这三个要素构成。F部件名称列和与该F部件 名称列相邻的端子列形成一对,同样,T部件名称列和与该T部件名称列相邻的端子列形成一对。形成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表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一条电路线的起点至终点。以图4A的第一行为例,该第一行表示了以对系统“ABS”进行了记载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气元件“MAIN_ECU”的端子“A01”为起点(以上,参照F部件名称和端子),以电气元件“ABS_SWITCH”的端子“A02”为终点的电路线。这样,系统名称将装载于车辆中的系统名称作为信息保持,F部件名称和端子将作为起点(From)的电气元件的名称及该电气元件的端子识别编号作为信息保持,T部件名称和端子是将作为终点(To)的电气元件的名称及该电气元件的端子识别编号作为信息保持。
另外,图4A中的第一行至第三行表示对系统“ABS”进行了记载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第四行至第六行表示对系统“A/C”进行了记载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第七行至第九行表示对系统“METER”进行了记载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由这样的要素构成的各配件配线信息能够通过从各配件配线信息数据中提取上述要素的相关信息而制成。此时,由一条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包含多个系统中的电路线的情况可知,各配件配线信息由有关该车辆的多个各配件配线信息数据(每个系统示出一条各配件配线信息)构筑而成。所制成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存储在数据存储部314中。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由图纸编号;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空腔号(Cavity Number,以下简称为C/N)和F部件型号;以及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和T部件型号这三个要素构成。从F连接器名称到F部件型号的五列为一组,同样,从T连接器名称到T部件型号的五列为一组。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表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与一条电线两端连接的端子。以图4B的第二行为例,该第二行表示布设于以识别编号“E11”标识的分割区域中的以识别编号“111”标识的配线中的一端与收容在以连接器名称“WtoW-E53”、连 接器型号“111-000-111”标识的连接器的C/N“9”中的端子“Z03”连接(以上参照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和C/N;在该端子收容在JC中的情况下,信息保持在F部件型号中,其用途见后述〔JC检查详情〕),另一端与收容在以连接器名称“WtoW-E51”、连接器型号“111-000-111”标识的连接器的C/N“9”中的端子“Z02”连接(以上参照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和C/N,在该端子收容在JC中的情况下,信息保持在T部件型号中,其用途参见后述〔JC检查详情〕)的电线。这样,图纸编号将“-”符号之前的部分作为该车辆的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保持,将“-”符号之后的部分作为配线的识别信息(此外,图纸编号信息由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和配线的识别信息这两个信息构成,但也可将使用图纸编号代之以将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和配线的识别信息作为独立的信息记载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保持;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和C/N作为与电线的一端连接的配件的识别信息保持;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和C/N作为与该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配件的识别信息保持。此外,在电线的端部与配件连接的情况下,在F连接器名称和T连接器名称中将其配件的名称作为信息保持,但在该端部与电气元件连接的情况下,将该电气元件的名称作为信息保持。例如,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第一行的F连接器名称中,电气元件的名称“J/C-1”作为信息保持。
另外,图4B的上段阵列表示连接在由图纸编号“E11-111”识别的配线中所包含的电线两端的端子,中段阵列表示连接在由图纸编号“E21-111”识别的配线中所包含的电线两端的端子,下段阵列表示连接在由图纸编号“E41-111”识别的配线中所包含的电线两端的端子。由这样的要素构成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能够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数据中提取出上述要素的相关信息而制成。所制成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14中。
〔单阶检查的算法〕
接着,参照图4A图4B说明单阶检查的算法详情。如〔多阶检查 概要〕所述,单阶检查是指,识别一端与电路线起点连接的第一号电线W1(第一识别步骤:S202),判别该电线W1的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终点一致(第一判别步骤:S203)的处理。为实现该处理,将利用〔各配件配线信息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说明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
首先,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提取出构成该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的任一行。在下文中,为便于更清楚说明单阶检查的算法,对提取出图4A中的第一行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一旦结束该行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则进行其它行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从而进行所有行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接着,参照从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中提取出的一行中的F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和T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如图4A所示,F部件名称为“MAIN_ECU”,其端子为“A01”。而T部件名称为“ABS_SWITCH”,其端子为“A02”。下文将与F部件名称成对的端子称为F侧端子。而将与T部件名称成对的端子的称为T侧端子。
接着,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整个阵列,核查与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中是否不存在与F侧端子“A01”一致的端子。在此,当不存在与F侧端子“A01”一致的端子时,则视为没有第一号电线(图2的S210中为N,后文将相当于判别处理的“No”的处理记为“N”),判定为导通失败(关于该判别后执行的S211的处理“倒溯检查”,参照后述〔倒溯检查〕)。这是因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F侧端子本身未记载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
当存在与F侧端子“A01”一致的端子时,则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中是否不存在与F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的端子。在此,当不存在与F部件名称“MAIN_ECU”一 致的端子时,则视为无第一号电线(图2中的S210中,判定为N),并判定导通失败(关于该判别后执行的S211的处理“倒溯检查”,参照后述〔倒溯检查〕)。这是因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F部件名称“MAIN_ECU”标识的电气元件本身未记载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由图4B可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阵列中的第一行具有与F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的F连接器名称,且具有与F侧端子“A01”一致的与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
当存在与F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时,则接着核查包括该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在内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一行中的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是否与T侧端子“A02”不一致。在此,当与T侧端子“A02”不一致时,则转移到二阶检查。由图4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下段阵列中的第一行中,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和T侧端子“A02”一致。
当存在与T侧端子“A02”一致的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时,则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T连接器名称或F连接器名称是否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不一致。在此,当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不一致时,则转移到二阶检查。由图4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阵列中的第一行中,T连接器名称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一致。
此外,各配件配线信息的F部件名称或T部件名称中所记载的名称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中所记载的名称考虑了虽然指示的是同一电气元件或配件,但其名称的记载不同的情况。此时,预先另行制作表示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名称资料库,参照该名称资料库,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中识别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F部件名称或T部件名称一致的部件。或者,在实施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前,预先参照该名 称资料库,将各配件配线信息的F部件名称或T部件名称、或者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置换为对方的名称,然后再实施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在后述n阶检查和后述倒溯检查中,也同样处理。
此外,在转移到二阶检查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将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以及T部件型号;或图纸编号,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以及F部件型号存储到数据存储部314中。这是因为,这些信息是由单阶检查识别的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为了在二阶检查中识别第二号电线W2的一端,需要这些信息。
经过上述处理,检索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中提取出的一行中的F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以及T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包含在F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以及T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中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中的一行。当如图4A和图4B所示,发现一致的一组时(图4A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第一行与图4B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下段的第一行一致),可视为由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表示的电路线的起点至终点利用由相当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表示的电线而导通(导通成功)。另一方面,在未发现一致的一组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其检查过程中,视为由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表示的电路线的起点至终点未实现导通(导通失败),或者转移到二阶检查。
另外,如上所述,单阶检查是识别一端与电路线起点连接的第一号电线W1(第一识别步骤:S202),并判别该电线W1的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的终点一致(第一判别步骤:S203)的处理。该处理以作为电路线的起点及终点的各电气元件与第一号电线W1的一端及另一端利用连接器可靠地嵌合,且电气元件侧的端子与第一号电线W1的一端或另一端实现电导通为前提。当该前提错误,即,当作为电路线的起 点及终点的各电气元件与第一号电线W1的一端以及另一端之间的连接器的组合有误,即使经第一识别步骤及第一判别步骤判别为导通成功,实际上也并未实现电导通。因此,下文中,参照图14A~图14C,对参照图4A和图4B说明了作为电路线的起点及终点的各电气元件与第一号电线W1的一端以及另一端之间的连接器的组合的正确与否的处理之外的单阶检查的算法进行说明。图14A~图14C示出了各配件配线信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与型号对应表的另一例。需要说明的是,图14B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与图4A同样,故省略其说明。
各配件配线信息由图14A所示的系统名称;F部件名称、部件型号、端子和C/N;以及T部件名称、部件型号、端子和C/N这三个要素构成。在图4A所示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追加了与F部件名称相对应的部件型号和C/N以及与T部件名称相对应的部件型号和C/N。F部件名称列与并列于该F部件名称列的右侧的部件型号和端子及C/N列成为一对,同样,T部件名称列与并列于该T部件名称列的右侧的部件型号和端子及C/N列成为一对。形成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表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一条电路线的起点至终点。以图14A中的第一行为例,该第一行表示对系统“ABS”作出了记载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以收容在设于电气元件“MAIN_ECU”上的以部件型号“K-000-111”标识的电气元件侧连接器的C/N“4”中的端子“A01”为起点(参照上述F部件名称、部件型号、端子和C/N),以收容在设于电气元件“ABS_SWITCH”上的部件型号“K-000-112”的C/N“4”中的端子“A02”为终点的电路线。这样,系统名称将装载于车辆中的系统名称作为信息保持;F部件名称、部件型号、端子和C/N将作为起点(From)的电气元件名称、设于该电气元件上的连接器的识别编号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端子和C/N的识别编号作为信息保持;T部件名称、部件型号、端子和C/N将作为终点(To)的电气元件名称、设于该电气元件上的连接器的识别编号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端子和C/N识别编号作为信息保持。
另外,图14A的第一行至第三行表示对系统“ABS”作出了记载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第四行至第六行表示对系统“A/C”作出了记载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第七行到第九行表示对系统“METER”作出了记载的各配件配线信息中的电路线。由这样的要素构成的各配件配线信息能够通过从各配件配线信息数据中提取出上述要素的相关信息而制成。此时,在一条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包含多个系统中的电路线,由此可知,各配件配线信息由与该车辆相关的多条各配件配线信息数据(每个系统配置一条各配件配线信息)构筑而成。所制成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14中。
进而,对型号对应表进行说明。如图14C所示,型号对应表由部件型号与连接器型号成为一对的两个阵列构成。在部件型号中,将设于电气元件的连接器的识别编号作为信息保持,在连接器型号中,将能够与按部件型号识别的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型号作为信息保持。相邻的部件型号和连接器型号表示两者存在嵌合关系。以图14C的第一行为例,该第一行表示以部件型号“K-000-111”标识的电气元件侧的连接器与由连接器型号“111-000-111”识别的连接器存在嵌合关系。由这样的要素构成的型号对应表能够通过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数据提取出上述要素的相关信息而制成。所制成的连接器名称对应表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14中。
接着,对参照图4A和图4B说明了作为电路线起点及终点的各电气元件与第一号电线W1的一端以及另一端之间的连接器的组合的正确与否的处理之外的单阶检查的算法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上述各配件配线信息,提取出构成该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的任意的一行。在下文中,为了更易于清楚说明单阶检查的算法,对提取出图14A的第一行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一旦该行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结束,则进行其它行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进而进行所有 行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参照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中的F部件名称、该部件型号、其端子及其C/N的信息,以及T部件名称、该部件型号、其端子及其C/N的信息。如图14A所示,F部件名称为“MAIN_ECU”,其部件型号为“K-000-111”,其端子为“A01”,其C/N为“4”。另外,T部件名称为“ABS_SWITCH”,其部件型号为“K-000-111”,其端子为“A02”,其C/N为“4”。此后,将与F部件名称成对的部件型号、端子及C/N称为F侧部件型号、F侧端子及F侧C/N。另一方面,将与T部件名称成对的部件型号、端子及C/N称为T侧部件型号、T侧端子及T侧C/N。
接着,参照全体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核查与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中是否不存在与F侧端子“A01”一致的端子。在此,当不存在与F侧端子“A01”一致的端子时,则视为无第一号电线(图2的S210中为N),判定导通失败(关于该判别后执行的S211的处理“倒溯检查”,参照后述〔倒溯检查〕)。这是因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F侧端子本身未记载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
当存在与F侧端子“A01”一致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C/N中是否不存在与F侧C/N“4”一致的端子。在此,当不存在与F侧C/N“4”一致的端子时,视为无第一号电线(图2的S210中为N),判定导通失败(关于该判别后执行的S211的处理“倒溯检查”,参照后述〔倒溯检查〕)。这是因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F部件名称“MAIN_ECU”标识的电气元件本身未记载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
当存在与F侧C/N“4”一致的端子时,参照F侧部件型号“K-000-111”核查型号对应表中是否存在部件型号与该识别信息“K-000- 111”一致的行。由图14C可知,第一行的部件型号中包括“K-000-111”,与该部件型号“K-000-111”成对的连接器型号为“111-000-111”。然后核查与该部件型号“K-000-111”成对的连接器型号与“111-000-111”一致的端子是否不存在于与该端子同组的连接器型号中。通过该核查,核查电气元件侧的连接器与电线侧的连接器的嵌合。
当存在与连接器型号“111-000-111”一致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中是否不存在与F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的部件。在此,当不存在与F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的部件时,视为无第一号电线(图2的S210中为N),判定导通失败(关于该判别后执行的S211的处理“倒溯检查”,参照后述〔倒溯检查〕)。这是因为,由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F部件名称“MAIN_ECU”标识的电气元件本身未记载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由图14B可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阵列中的第一行具有与F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的F连接器名称,且具有与连接器型号“111-000-111”一致的连接器型号,并具有与F侧端子“A01”以及F侧C/N“4”一致的端子。
当存在与F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时,接着核查包括该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中的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是否与T侧端子“A02”不一致。在此,当与T侧端子“A02”不一致时,则转移到二阶检查。由图14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阵列中的第一行,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和T侧端子“A02”一致。
当存在与T侧端子“A02”一致的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C/N中是否不存在与T侧C/N“4”一致的端子。在此,当与T侧 C/N“4”不一致时,则转移到二阶检查。由图14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阵列中的第一行,C/N与T侧C/N“4”一致。
当存在与T侧C/N“4”一致的端子时,参照与该端子同组的连接器型号“111-000-112”,核查型号对应表中是否不存在连接器型号与该连接器型号“111-000-112”一致的行。由图14C可知,第二行的连接器型号中包含“111-000-112”,与该连接器型号“111-000-112”成对的部件型号为“K-000-112”。并且,核查出与该端子同组的连接器型号中是否不存在与该连接器型号“111-000-112”成对的部件型号“K-000-112”一致的部件。通过该核查,核查出电气元件侧的连接器与电线侧的连接器的嵌合。
当存在与部件型号“K-000-112”一致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中是否不存在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一致的部件。在此,当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不一致时,则转移到二阶检查。由图14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阵列中的第一行,T连接器名称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一致。
如上所述,能够在核查作为电路线起点及终点的各电气元件与第一号电线W1的一端及另一端的利用连接器形成嵌合状态下,实施导通检查。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导通检查精度。
此外,考虑即使各配件配线信息的F部件名称或T部件名称中所记载的名称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中所记载的名称是指同一电气元件或配件的情况下,其名称的记载也不同的情况。此时,预先另行制作表示各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名称资料库,参照该名称资料库,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中识别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F部件名称或T部件名称一致的部件。或者,在实施正确与否判定工序之前,参照该名 称资料库,将各配件配线信息的F部件名称或T部件名称或者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置换为对方的名称,然后实施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在后述n阶检查和后述倒溯检查中也同样。
接着,对n阶检查算法的详情进行说明。
〔n阶检查的详情〕
〔n阶检查要点〕
在此,主要说明从单阶检查转移到二阶检查时的详情。这是因为三阶检查以后,就是二阶检查的重复。在执行单阶检查时,以一条电线为对象,而在执行n阶检查时,以将端部之间连接的至少两条电线为对象。为了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识别一端与一条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另一条电线,需要执行与实现了该连接的连接机构相应的处理。在该连接机构中,包括(1)利用连接器的连接(参照图1(c))、(2)利用JB的连接(参照图1(e))、(3)利用JC的连接、和(4)利用焊接或对接压接的连接(参照图1(f))。在二阶检查中,为了识别第二号电线W2,需要使用与这些连接机构相应的电线识别方法。后文中,分别将与(1)的连接机构相对应的电线的识别方法称为“WtoW检查”、与(2)的连接机构相对应的电线的识别方法称为“JB检查”、与(3)的连接机构相对应的电线识别方法称为“JC检查”、与(4)的连接机构相对应的电线的识别方法称为“W/S(Weld Splice:焊接接合)检查”和“B/S(Butt Splice:分开对接)检查”。在二阶检查中,实施这些“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和“B/S检查”,但只有能够执行这些电线识别方法中任一种以识别第二号电线W2,才能够识别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与第二号电线W2的一端的连接机构是否为与其识别方法相对应的上述(1)~(4)的任一机构(总之,由于无法事先掌握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与第二号电线W2的一端的连接机构,因此需要依次执行上述电线识别方法,直到能够识别第二号电线W2)。因此,在此按照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 查、B/S检查的顺序依次使用电线识别方法。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电线识别方法的顺序并不限于按照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B/S检查的顺序。例如,也可按照作为电线连接机构使用的频度高低顺序使用电线识别方法。结果,就能够通过更少的运算量来识别第二号电线W2。在后文中,按照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B/S检查的顺序说明该电线识别方法的详情。另外,在n阶检查中,执行“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和“B/S检查”,在(n+1)阶检查中,同样执行“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和“B/S检查”。换言之,例如,从WtoW检查转移到JB检查并非是提高阶数的转移,而是同阶转移,这一点需要注意。
〔WtoW检查详情〕
参照图5A~图5D所示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连接器名称对应表和连接器型号对应表的一例,说明WtoW检查的详情。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与〔单阶检查详情〕中已说明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首先说明连接器名称对应表。连接器名称对应表如图5C所示,由以部位名称和连接器名称为一对的两个阵列构成。在部位名称栏中,将配线布设的分割区域的识别编号作为信息保持,在连接器名称栏中,将与该配线中所包含的电线的一端连接的配件的识别信息作为信息保持。一个部位名称和连接器名称以及与其相邻的另一个部位名称和连接器名称,表明按其连接器名称识别的配件呈嵌合关系。以图5C的第一行为例,该第一行表示由布设在按照识别编号“E11”标识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的连接器名称“WtoW-E12”识别的配件与由布设在按照识别编号“E12”标识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的连接器名称“WtoW-E11-1”识别的配件呈嵌合关系。由这样的要素构成的连接器名称对应表能够通过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数据中提取出上述要素的相关信 息而制成。制成的连接器名称对应表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14中。
接着,对连接器型号对应表进行说明。连接器型号对应表如图5D所示,由以两个连接器型号为一对的阵列构成。在连接器型号栏中,配件的识别信息作为信息保持。一个连接器型号及与其相邻的另一个连接器型号的按其连接器型号识别的配件呈嵌合关系。以图5D的第一行为例,该第一行表明由连接器型号“999-111-101”识别的配件与由连接器型号“999-111-102”识别的配件呈嵌合关系。由这样要素构成的连接器型号对应表能够通过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数据中提取出上述的要素的相关信息而制成。制成的连接器型号对应表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14中。
接着,对WtoW检查的算法的详情进行说明。由于在执行WtoW检查前,执行了单阶检查(二阶检查中的WtoT检查的情形)或(n-1)阶检查(n阶检查中的WtoT检查的情形),因此,通过这些检查,在数据存储部314中记录了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参照〔单阶检查的算法〕)。当执行n阶检查的WtoW检查时,首先参照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的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这样,由图5B可知,得到作为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的T连接器名称“WtoW-E11-8”、连接器型号“999-111-102”、端子“A01”、C/N“4”。从这样识别的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通过其后的处理识别第二号电线W2的一端。
首先,参照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相关信息中的图纸编号“E41-111”中的分割区域识别信息“E41”,核查连接器名称对应表中是否不存在与该识别信息“E41”中部位名称一致的行。由图5C可知,在两个行的部位名称中包含“E41”。进而,参照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相关信息中的连接器名称“WtoW-E11-8”,核查连接器名称对应表中是否 不存在与该连接器名称一致的行。此时,对部位名称及连接器名称成为一对的各阵列进行核查。由图5C可知,最下行的连接器名称中包含“WtoW-E11-8”。
同样,参照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相关信息中的连接器型号“999-111-102”,核查连接器型号对应表中是否不存在与该连接器型号一致的行。此时,对两个连接器型号各自的阵列进行核查。由图5D可知,在第一行的连接器型号中包含“999-111-102”。
参照这样从连接器名称对应表以及连接器型号对应表分别识别的行信息,接着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进行核查。首先,由连接器名称对应表识别的行的对象侧的部位名称“E11”提取出图纸编号中的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一致的行。并且,从该行中,从连接器名称对应表识别的行的对象侧的连接器名称“WtoW-E41-2”提取出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一致的行。进而,从连接器型号对应表识别的行的对象侧的连接器型号“999-111-101”提取出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或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一致的行。由图5B可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三行的图纸编号、F连接器名称以及与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中包含这些信息。进而确认,嵌合的连接器之间的C/N一致。这样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图5B中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三行)为一端与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此外,在不存在该行的情况下,视为第一号电线W1与第二号电线W2的连接机构不是(1)利用连接器的连接,然后转移到JB检查。
当这样识别了第二号电线W2(至此的处理相当于图2中的S204),接着核查所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中的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是否与T侧端子“A02”不一致。在此,当与T侧端子“A02”不一致时,转到三阶检查。由图5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三行, 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与T侧端子“A02”一致。
当存在与T侧端子“A02”一致的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T连接器名称或F连接器名称是否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不一致。在此,当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不一致时,则转移到三阶检查。由图5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三行中,T连接器名称与T部件名称“ABS_SWITCH”一致。由此可知,这样,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行的电路线的终点一致(图2的S205中为Y,下文将相当于判别处理的“Yes”的处理记为“Y”)。此时,也可通过实施参照图14A~图14C而作了说明的处理,核查作为电路线终点的电气元件与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利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导通检查的精度。其结果为,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行的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实现了导通(图2中的S207),然后结束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此外,在转移到三阶检查的情况下,需要在数据存储部314中预先记录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的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以及T部件型号或者图纸编号、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以及F部件型号。这是因为,这些信息是经单阶检查识别的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为了通过三阶检查来识别第三号电线W3的一端,需要这些信息。
经过上述处理,检索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中所提取出的一行中的T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包含在F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或者T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中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当如图5A~图5D所示,找到一致的行时(图5A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第一行与图5B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第三行一致),可视为由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中提取出的一行所表示的电路 线的起点至终点,通过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相应的二行(二阶检查时为2行,n阶检查时为n行)表示的由连接器连接的电线实现导通(导通成功)。另一方面,在未找到一致的行时,如上所述,在其WtoW检查中途转移到JB检查,或转移到三阶检查。
〔JB检查详情〕
在WtoW检查中无法识别电线的情况下执行JB检查。参照图6A~图6D所示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JB-连接器对应表和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一例,对JB检查的详情进行说明。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与〔单阶检查详情〕中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所述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首先,对JB-连接器对应表进行说明。如图6C所示,JB-连接器对应表由主体型号、场所、连接器型号及连接器名称构成。在主体型号栏中将用于识别JB的识别信息作为信息保持,在场所(也称为连接器嵌合位置)栏中将指定连接器插入的JB的连接器嵌合位置的信息作为信息保持,在连接器型号栏中将能够插入该连接器嵌合位置的连接器的识别编号作为信息保持,在连接器名称栏中将能够插入该连接器嵌合位置的连接器的名称作为信息保持。在该JB-连接器对应表中,这四条信息作为一组,表示由连接器型号及连接器名称识别的连接器能够插入到以主体型号标识的JB中的识别连接器嵌合位置。以图6C的第一行为例,该第一行表示以连接器型号“111-000-114”、连接器名称“J/B-4”标识的连接器能够插入由识别编号“888-000-111”标识的JB中的连接器嵌合位置“A”。由这些要素构成的JB-连接器对应表能够通过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数据中提取出上述要素的相关信息而制成。制成的JB-连接器对应表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14中。
接着,对JB端子连接对应表进行说明。如图6D所示,JB端子连接对应表由主体型号以及空腔的连接构成。在主体型号栏中保持识别JB的识别信息,在空腔连接栏中保持JB内的端子与端子间的连接状况 的相关信息。在该JB端子连接对应表中,这两条信息作为一组,表示由主体型号标识的JB中所指定的至少两个空腔位置的端子间实现导通。以图6D的第八行为例,该第八行表示在以识别编号“888-000-111”标识的JB中,连接器嵌合位置“A”的空腔位置“33”(参照空腔连接的“A33”)、连接器嵌合位置“B”的空腔位置“23”(参照空腔连接的“B23”)与连接器嵌合位置“D”的空腔位置“32”(参照空腔连接的“D32”)在JB内实现导通(以“&”表示空腔与空腔之间导通,此外,在图6D中,以“+”表示空腔与电气元件(继电器或保险丝等)间导通)。由这些要素构成的JB端子连接对应表能够通过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数据中提取出上述要素的相关信息而制成。制成的JB端子连接对应表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14中。
接着,对JB检查的算法的详情进行说明。由于在执行JB检查前先执行单阶检查(二阶检查中的JB检查的情形)或(n-1)阶检查(n阶检查中的JB检查的情形),因而通过这些检查,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参照〔单阶检查的算法〕)。当执行n阶检查中的JB检查时,首先,参照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的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由此,由图6B可知,获得了作为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的T连接器名称“J/B-4”、连接器型号“999-111-104”和端子“##1”、C/N“33”。从这样识别的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通过此后的处理,识别第二号电线W2的一端。
首先,参照第一号电线W1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的T连接器名称“J/B-4”和连接器型号“999-111-104”,核查JB-连接器对应表中是否不存在连接器名称与T连接器名称“J/B-4”一致、且连接器型号与连接器型号“999-111-104”一致的行。由图6C可知,连接器名称“J/B-4”和连接器型号“999-111-104”包含在第一行中。
接着,参照连接器型号及连接器名称一致的JB-连接器对应表的一行中的主体型号及连接器嵌合位置,以及第一号电线W1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的C/N,核查JB端子连接对应表中是否不存在含有该主体型号、连接器嵌合位置及C/N的行。由图6D可知,主体型号“888-000-111”、连接器嵌合位置“A”以及C/N“33”(关于连接器嵌合位置“A”及C/N“33”,参照空腔连接“A33&B23&D32”中的“A33”)包含在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第八行中。当JB端子连接对应表中存在所需行,就能够识别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与JB的哪个空腔位置的哪个端子导通。以图6D的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第八行为例,由主体型号“888-000-111”标识的JB中的连接器嵌合位置“A”的空腔位置“33”(相当于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与该JB中的连接器嵌合位置“B”的空腔位置“23”和该JB中的连接器嵌合位置“D”的空腔位置“32”导通。据此,将一端连接在与第一号电线W1另一端导通的JB空腔位置(但是,不包括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的端子(在图6D中,不包括“A33”))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作为以后检查的对象。为此,此时,作为第二号电线W2,存在多个可选项。例如,在图6D中,将一端与连接器嵌合位置“B”的空腔位置“23”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1和一端与连接器嵌合位置“D”的空腔位置“32”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2作为第二号电线W2的可选项(图1(e)参照)。
接着,参照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相应行中的主体型号及空腔的连接,核查包含有保持在该空腔连接中的任一空腔位置的行是否不在JB-连接器对应表中。由图6C可知,在JB-连接器对应表的第二行,包含有主体型号“888-000-111”、连接器嵌合位置“B”,而在JB-连接器对应表的第四行,包含有主体型号“888-000-111”、连接器嵌合位置“D”。
参照这样从JB-连接器对应表识别的行的信息和从JB端子连接对应表识别的连接器嵌合位置的空腔位置,接着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 线信息进行核查。首先,参照从JB-连接器对应表识别的一行的连接器型号及连接器名称,核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是否不存在与F连接器名称以及该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或者与T连接器名称以及与该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一致的行。在存在该行的情况下,进一步参照由JB端子连接对应表识别的连接器嵌合位置的空腔位置,核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是否不存在C/N一致的行。由图6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三行,包含与JB-连接器对应表的第二行的连接器型号“111-000-113”、连接器名称“J/B-1-2-3”、空腔位置“23”一致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另外,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五行,包含与JB-连接器对应表的第四行的连接器型号“111-000-116”、连接器名称“J/B-6”、空腔位置“32”一致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这样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图6B中,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三行和第五行),作为一端与第一号电线W1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的备选。此外,当不存在相应行时,视为第一号电线W1与第二号电线W2的连接机构不是(2)利用JB的连接,并转移到JC检查。
当这样识别第二号电线W2的备选后(至此的处理相当于图2的S204),接着核查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中的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是否与T侧端子“B02”不一致。在此,当与T侧端子“B02”不一致时,转移到三阶检查。由图6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三行中,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E01”与T侧端子“B02”不一致,因而转移到三阶检查。另一方面,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五行中,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与T侧端子“B02”一致。
当存在与T侧端子“B02”一致的另一端的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另一端的与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T连接器名称或F连接器名称是否与T部件名称“MAIN_ECU” 不一致。在此,当与T部件名称“MAIN_ECU”不一致时,转移到三阶检查。由图6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五行,T连接器名称与T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由此可知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行的电路线终点一致(图2的S205中为Y)。此时,也可通过执行参照图14A~图14C作了说明的处理,核查作为电路线终点的电气元件与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利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进一步提高导通检查的精度。其结果为,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行的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实现了导通(图2的S207),并结束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此外,在转移到三阶检查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在数据存储部314中记录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的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图纸编号、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这是因为,这些信息是由单阶检查识别的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为了用三阶检查识别第三号电线W3的一端,需要这些信息。
但是,在图6B的情况下,由于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三行,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E01”与T侧端子“B02”不一致,因此转移到三阶检查。另一方面,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五行,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与T侧端子“B02”一致。假如,在先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三行实施与T侧端子“B02”之间的核查的情况下,在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五行实施与T侧端子“B02”的核查之前,转移到三阶检查。尽管在该情况下,将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三行视为第二号电线W2(实际上并非第二号电线W2),执行三阶检查以后的检查,但由于并非与T侧端子“B02”一致,而不能识别下一条电线。在该情况下,不会立刻转移到JC检查,而是倒溯到最早由JB分支的部位,将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五行视为第二号电线W2,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五行执行与T侧端子“B02”的核查。并且,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 息中不存在与T侧端子“B02”和T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的行的情况下(即,所有备用第二号电线W2均未成功导通的情况),第一号电线W1与第二号电线W2的连接机构不视为(2)利用JB的连接,并转移到JC检查。
在此,参照图15(a)和图15(b),说明由于JB存在分支,最先实施了多阶检查的电线与T侧端子不一致,倒溯到分支,对下一条电线执行多阶检查的具体例。图15(a)和图15(b)为用于说明倒溯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多阶检查的分支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a)和图15(b)中,箭头表示正在执行多阶检查中的n阶检查。另外,位于其箭头上方的数字“1”、“2-1”、“2-2”、“2-3”中的位于“-”之前的数字“2”以及“3-1”、“3-2”或“3-3”中的位于“-”之前的数字“3”表示所执行的多阶检查的阶数n,位于“-”之后的数字“1”、“2”、“3”表示用于标识分支的各电线执行的多阶检查的信息。
如图15(a)所示,当由单阶检查识别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与JB的端子A相连时,在二阶检查中,分别对一端与在JB内部和端子A导通的端子B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1、一端与在JB内部和端子A导通的端子C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2、以及一端与在JB内部和端子A导通的端子D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3执行导通检查。此时,对分支的电线W21执行2-1多阶检查后,对分支的电线W22执行2-2多阶检查。进而,对分支的电线W22执行2-2多阶检查后,再对分支的电线W23执行2-3多阶检查。这样,在将电线W21视为第二号电线W2执行了三阶检查以后的检查,但与T侧端子不一致而无法识别下一条电线的情况下,将电线W22、W23依次视为第二号电线W2,执行三阶检查以后的检查。这样,不必重复执行单阶检查,简化了伴随多阶检查的处理。
此外,存在一端与上述的端子B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1的另一端 连接着其它JB端子F的情况(参照图15(b))。在该情况下,在三阶检查中,也分别对一端与在JB内部和端子F导通的端子G连接的第三号电线W31、一端与在JB内部和端子F导通的端子H连接的第三号电线W32、以及一端与在JB内部和端子F导通的端子J连接的第三号电线W33执行导通检查。并且,在将电线W31视为第三号电线W3执行了四阶检查以后的检查,但与T侧端子不一致而无法识别下一条电线的情况下,将电线W32、W33依次视为第三号电线W3,执行四阶检查以后的检查。这样,不必重复执行单阶检查,简化了伴随多阶检查的处理。
经过上述处理,检索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中的T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包含在F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或者T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中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如图6A~图6D所示,当找到一致的行时(图6A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第四行与图6B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第五行一致),可视为由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中提取出的一行所表示的电路线的起点至终点通过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相应的二行(二阶检查时为2行,n阶检查时为n行)表示的由JB连接的电线实现导通(导通成功)。另一方面,在未找到一致的行时,如上所述,在其JB检查中途转移到三阶检查,或在JB检查结束后转移到JC检查。
〔JC检查详情〕
在JB检查中无法识别电线的情况下执行JC检查。参照图7A~图7C所示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和JC端子连接对应表的一例,对JC检查的详情进行说明。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与〔单阶检查详情〕中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所述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接着,对JC端子连接对应表进行说明。如图7C所示,JC端子连接对应表由主体型号和空腔的连接构成。在主体型号栏中保持有识别 JC的识别信息,在空腔连接栏中保持有JC内的端子与端子间的连接状况的相关信息。在该JC端子连接对应表中,这两条信息作为一组,表示由主体型号标识的JC中的指定的至少两个空腔间实现导通。以图7C的第一行为例,该第一行表示在以识别编号“800-200-100”标识的JC中,空腔“1”(参照空腔连接“1&2&3”中的“1”)、空腔“2”(参照空腔连接“1&2&3”中的“2”)和空腔“3”(参照空腔连接“1&2&3”中的“3”)在JC内导通(导通以“&”表示)。由这些要素构成的JC端子连接对应表能够通过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数据中提取出上述要素的相关信息而制成。制成的JC端子连接对应表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14中。
接着,对JC检查的算法的详情进行说明。由于在执行JC检查前先执行单阶检查(二阶检查中的JC检查的情形)或(n-1)阶检查(n阶检查中的JC检查的情形),因此通过这些检查,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参照〔单阶检查的算法〕)。当执行n阶检查中的JC检查时,首先,参照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的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由此,由图7B可知,获得了作为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的T连接器名称“J/C-4”、连接器型号“999-111-102”、端子“A01”、C/N“4”、T部件型号“800-200-100”。从这样识别的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通过此后的处理,识别第二号电线W2的一端。
首先参照第一号电线W1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的T部件型号。在与其T部件型号同组的端子收容在JC中的情况下,将识别其JC的识别编号作为信息保持在T部件型号栏中。因此,通过判别有无T部件型号数据,可知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是否利用JC与第二号电线W2相连。当T部件型号栏无数据时,则转移到“W/S检查”。由图7B可知,“800-200-100”保持在T部件型号栏中。
当T部件型号栏中有数据,则核查JC端子连接对应表中是否不存在主体型号与其T部件型号一致的行。由图7C可知,主体型号“800-200-100”包含在第二行中。
接着,参照T部件型号与主体型号一致的JC端子连接对应表的一行中的空腔连接,并参照以主体型号标识的JC的相应空腔间的导通的相关信息。以图7C的JC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第二行为例,由主体型号“800-200-100”标识的JC中的空腔“4”与该JC中的空腔“5”实现导通。此外,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C/N为“4”,因而,与第一号电线W1另一端连接的空腔为“4”以外的数字。
参照这样从JC端子连接对应表识别的行的信息,接着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进行核查。首先,核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是否不存在F部件型号或T部件型号与JC端子连接对应表相应行的主体型号一致的行。在存在该行的情况下,进一步参照JC端子连接对应表相应行的空腔连接,核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是否不存在C/N一致的行。在存在该行的情况下,进一步核查这些T连接器名称和连接器型号是否一致。由图7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二行,包含与空腔连接“5”一致的C/N。另外可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的T连接器名称和连接器型号与“J/C-4”和“999-111-102”一致。这样,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二行(图7B中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二行)成为一端与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号电线W2。此外,当不存在相应行时,视为第一号电线W1与第二号电线W2的连接机构不是(3)利用JC的连接,并转移到W/S检查。
当这样识别第二号电线W2后(至此的处理相当于图2的S204),接着核查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中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是否与T侧端子“C04”不一致。在此,当与T侧端子“C04”不一致时,转移到三 阶检查。由图7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二行中,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与T侧端子“C04”一致。
当存在与T侧端子“C04”一致的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T连接器名称或F连接器名称是否与T部件名称“METER”不一致。在此,当与T部件名称“METER”不一致时,转移到三阶检查。由图7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二行,T连接器名称与T部件名称“METER”一致。由此可知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行的电路线终点一致(图2的S205中为Y)。此时,也可通过执行参照图14A~图14C作了说明的处理,核查作为电路线终点的电气元件与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利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进一步提高导通检查的精度。其结果为,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行的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实现了导通(图2的S207),并结束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此外,在转移到三阶检查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在数据存储部314中记录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的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图纸编号、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这是因为,这些信息是由单阶检查识别的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为了用三阶检查识别第三号电线W3的一端,需要这些信息。
至此,说明了利用JC将二条电线连接的情形。但是,也假定利用JC将三条以上电线连接的情形。在该情形下,JC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空腔连接与其条数相应地进行记载。例如图7C的JC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第一行表示利用JC将三条以上电线连接。在利用JC将三条以上电线连接的情况下,与JB检查同样,第二号电线W2存在多个备选。因此,如〔JB检查详情〕所述,在对第二号电线W2的备选(实际上并非第二号电线W2)执行三阶检查以后的检查,无法识别下一条电线的情况 下,不会立刻转移到“W/S检查”,而是倒溯到最早由JC分支的部位,将另一第二号电线W2的备选视为第二号电线W2,执行与各配件配线信息相应行的T侧端子的核查(在JC检查中倒溯至分支部位,对下一条电线执行多阶检查的处理与JB检查中参照图15(a)与图15(b)作出说明的处理同样)。并且,在第二号电线W2的所有备选均未成功导通的情况下,视为第一号电线W1与第二号电线W2的连接机构不是(3)利用JC的连接,并转移到“W/S检查”。
经过上述处理,检索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中的T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包含在F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或者T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中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如图7A~图7C所示,当找到一致的行时(图7A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第八行与图7B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二行一致),可视为由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中提取出的一行所表示的电路线的起点至终点,通过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相应的二行(二阶检查时为2行,n阶检查时为n行)表示的由JC连接的电线实现导通(导通成功)。另一方面,在未找到一致的行时,如上所述,在其JC检查中途转移到三阶检查,或在JC检查结束后转移到W/S检查。
〔W/S检查详情〕
在JC检查中无法识别电线的情况下执行W/S检查。参照图8A和图8B所示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对W/S检查的详情进行说明。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与〔单阶检查详情〕中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所述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对W/S检查的算法的详情进行说明。由于在执行W/S检查前先执行单阶检查(二阶检查中的W/S检查的情形)或(n-1)阶检查(n阶检查中的W/S检查的情形),因此通过这些检查,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 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参照〔单阶检查的算法〕)。当执行n阶检查中的W/S检查时,首先,参照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的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此时,在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与第n号电线Wn的一端通过W/S连接的情况下,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包含利用W/S的连接所固有的信息。即,记载着T连接器名称的“W/S-1”、连接器型号的“SSS-000-000”、端子的“%%1”的固有的字符串。通过判别有无该固有的字符串,能够判别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与第n号电线Wn的一端是否通过W/S连接。由图8B可知,获得了作为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的T连接器名称“W/S-1”、连接器型号“SSS-000-000”、端子“%%1”和C/N“1”。从这样识别的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通过此后的处理,识别第二号电线W2的一端。另一方面,当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未包含W/S的连接的固有信息的情况下,转移到“B/S检查”。
首先参照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的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和C/N。在电线端部的连接为W/S的情况下,在T连接器型号栏中将“SSS-000-000”作为信息保持,在C/N栏中将“1”作为信息保持。因此,通过判别T连接器名称和C/N数据,可知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是否利用W/S与第二号电线W2相连。当没有与T连接器名称和C/N相应的数据时,则转移到“B/S检查”。由图8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四行中,T连接器型号栏中保持着“SSS-000-000”,C/N栏中保持着“1”。
当存在与上述T连接器名称和C/N相应的数据时,参照第一号电线W1的相关信息中的图纸编号“E11-111”中的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E11”,核查图纸编号中具有其识别信息“111”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中是否不存在连接器型号和C/N为“SSS-000-000”和“1”的 行。当存在相应的行时,进一步核查该行的F连接器名称和端子与第一号电线W1的相关信息中的T连接器名称和端子是否一致。此外,能够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中以图纸编号的识别信息收敛对象行,这是因为W/S限于位于同一分割区域内的电线端部的连接(参照图1(f))。由图8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二行中,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和C/N为“SSS-000-000”和“1”。且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二行的F连接器名称和端子与第一号电线W1的相关信息中的T连接器名称“W/S-1”和端子“%%1”一致。
当这样识别第二号电线W2后(至此的处理相当于图2的S204),接着核查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中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是否与T侧端子“B04”不一致。在此,当与T侧端子“B04”不一致时,转移到三阶检查。由图8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二行中,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与T侧端子“B04”一致。
当存在与T侧端子“B04”一致的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T连接器名称或F连接器名称是否与T部件名称“MAIN_ECU”不一致。在此,当与T部件名称“MAIN_ECU”不一致时,转移到三阶检查。由图8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二行,T连接器名称与T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由此可知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行的电路线终点一致(图2的S205中为Y)。此时,也可通过执行参照图14A~图14C作了说明的处理,核查作为电路线终点的电气元件与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利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进一步提高导通检查的精度。其结果为,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行的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实现了导通(图2中的S207),并结束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此外,在转移到三阶检查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在数据存储部314中记录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的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图纸编号、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这是因为,这些信息是由单阶检查识别的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为了用三阶检查识别第三号电线W3的一端,需要这些信息。
至此,说明了利用W/S将二条电线连接的情形。但是,也假定利用W/S将三条以上电线连接的情形。在利用W/S将三条以上电线连接的情况下,与JB检查和JC检查同样,第二号电线W2存在多个备选。因此,如〔JB检查详情〕所述,在对第二号电线W2的备选(实际上并非第二号电线W2)执行三阶检查以后的检查,无法识别下一条电线的情况下,不会立刻转移到“B/S检查”,而是倒溯到最早由W/S分支的部位,将另一第二号电线W2的备选视为第二号电线W2,执行与各配件配线信息相应行的T侧端子的核查(在W/S检查中倒溯至分支部位,对下一条电线执行多阶检查处理与JB检查中参照图15(a)、图15(b)作出说明的处理同样)。并且,在第二号电线W2的所有备选均未成功导通的情况下,视为第一号电线W1与第二号电线W2的连接机构不是(4)利用焊接(W/S)的连接,并转移到“B/S检查”。
经过上述处理,检索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中的T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包含在F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或者T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中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如图8A和图8B所示,当找到一致的行时(图8A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第五行与图8B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二行一致),可视为由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中提取出的一行所表示的电路线的起点至终点,通过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相应的二行(二阶检查时为2行,n阶检查时为n行)表示的由W/S连接的电线实现导通(导通成功)。另一方面,在未找到一致的行时,如上所述,在其W/S检查中途转移到三阶检查,或在W/S检查结束后转移到B/S检查。
〔B/S检查详情〕
在W/S检查中无法识别电线的情况下执行B/S检查。参照图9A~图9B所示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对B/S检查的详情进行说明。各配件配线信息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与〔单阶检查详情〕中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所述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对B/S检查的算法的详情进行说明。由于在执行B/S检查前先执行单阶检查(二阶检查中的B/S检查的情形)或(n-1)阶检查(n阶检查中的B/S检查的情形),因此通过这些检查,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参照〔单阶检查的算法〕)。当执行n阶检查中的B/S检查时,首先,参照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的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此时,在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与第n号电线Wn的一端通过B/S连接的情况下,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包含利用B/S的连接所固有的信息。即,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和C/N未保持信息(NULL),端子栏中记载着“#A1”的固有信息。通过判别有无该固有的信息,能够判别第(n-1)号电线W(n-1)的另一端与第n号电线Wn的一端是否通过B/S连接。由图9B可知,作为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获得T连接器名称中未保持信息(NULL),连接器型号中未保持信息(NULL),端子“#A1”、C/N栏中未保持信息(NULL)。从这样识别的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通过此后的处理,识别第二号电线W2的一端。另一方面,当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未包含B/S的连接的固有的信息的情况下,结束B/S检查。
首先参照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中的T连接器名称、 与该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及与其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C/N。在电线端部的连接为B/S的情况下,在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栏中未保持信息(NULL)。因此,通过判别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的数据的有无,可知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是否利用B/S与第二号电线W2相连。当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中有数据,则结束B/S检查。由图9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三行中,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栏中未保持信息。
当上述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中无数据,则参照第一号电线W1的相关信息中的图纸编号“E11-111”中的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E11”,核查图纸编号中具有其识别信息“111”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中是否不存在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的数据的行。当存在相应行时,进一步核查该行的端子与第一号电线W1的相关信息中的端子是否一致。此外,能够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中以图纸编号的识别信息收敛对象行,这是因为B/S限于位于同一分割区域内的电线端部的连接(参照图1(f))。由图9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五行中,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及C/N无信息。且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五行的端子与第一号电线W1的相关信息中的端子“#A1”一致。
当这样识别第二号电线W2后(至此的处理相当于图2的S204),接着核查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中的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是否与T侧端子“A06”不一致。在此,当与T侧端子“A06”不一致时,转移到三阶检查。由图9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五行中,与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与T侧端子“A06”一致。
当存在与T侧端子“A06”一致的与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时,接着核查与该端子同组的T连接器名称或F连接器名称是否与T部件名称“MAIN_ECU” 不一致。在此,当与T部件名称“MAIN_ECU”不一致时,转移到三阶检查。由图9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五行,F连接器名称与T部件名称“MAIN_ECU”一致。由此可知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与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行的电路线终点一致(图2的S205中为Y)。此时,也可通过执行参照图14A~图14C作了说明的处理,核查作为电路线终点的电气元件与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利用连接器的嵌合状态,进一步提高导通检查的精度。其结果为,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行的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实现了导通(图2中的S207),并结束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此外,在转移到三阶检查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在数据存储部314中记录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的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图纸编号、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这是因为,这些信息是由单阶检查识别的第二号电线W2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为了用三阶检查识别第三号电线W3的一端,需要这些信息。
至此,说明了利用B/S将二条电线连接的情形。但是,也假定利用B/S将三条以上电线连接的情形。在利用B/S将三条以上电线连接的情况下,与JB检查和JC检查同样,第二号电线W2存在多个备选。因此,如〔JB检查详情〕所述,在对第二号电线W2的备选(实际上并非第二号电线W2)执行三阶检查以后的检查,无法识别下一条电线的情况下,不会立刻结束“B/S检查”,而是倒溯到最早由B/S分支的部位,将另一第二号电线W2的备选视为第二号电线W2,执行与各配件配线信息相应行的T侧端子的核查(在B/S检查中倒溯至分支部位,对下一条电线执行多阶检查的处理与JB检查中参照图15(a)和图15(b)作出说明的处理同样)。并且,在第二号电线W2的所有备选均未成功导通的情况下,视为第一号电线W1与第二号电线W2的连接机构不是(4)利用对接压接的连接,并结束“B/S检查”。
经过上述处理,检索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中的T部件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包含在F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或者T连接器名称及其端子的信息中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如图9A~图9B所示,当找到一致的行时(图9A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第三行与图9B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上段的第五行一致),可视为由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中提取出的一行所表示的电路线的起点至终点通过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相应的二行(二阶检查时为2行,n阶检查时为n行)表示的由B/S连接电线实现导通(导通成功)。另一方面,在未找到一致的行时,如上所述,在其B/S检查中途结束B/S检查,或在B/S检查进行到最后之后,结束B/S检查。
未达到导通成功即结束B/S检查是指,与即使通过“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和“B/S检查”的任一检查也无法识别第二号电线W2同义。因此,在未达到导通成功即结束B/S检查的情况下(图2的S206中为N),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行的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未实现导通(导通失败:S208),然后结束对该行的电路线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然后,对各配件配线信息的其它行的电路线执行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将这样判定导通失败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行预先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在显示部315上显示导通失败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的一览表。
如上所述,在n阶检查中,依次进行“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和“B/S检查”。这一系列检查与图2流程图中的S204的处理相对应。参照图10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n阶检查的流程图,说明上述一系列检查的流程与图2的流程图之间的关系。从单阶检查转移到n阶检查时,首先执行WtoW检查(S1001)。当利用该WtoW检查能够识别由连接器连接的电线时(S1002中为Y),将该电线视为第n号电线Wn(S1012),并转移到S206的处理。当利用该WtoW检查无法识别由连接器连接的电线时(S1002中为N),执行JB检查(S1003)。当利用该JB检查能够识 别由JB连接的电线时(S1004中为Y),将该电线视为第n号电线Wn(S1012),并转移到S206的处理。当利用该JB检查无法识别由JB连接的电线时(S1004中为N),则执行JC检查(S1005)。当利用该JC检查能够识别由JC连接的电线时(S1006中为Y),将该电线视为第n号电线Wn(S1012),并转移到S206的处理。当利用该JC检查无法识别由JC连接的电线时(S1006中为N),则执行W/S检查(S1007)。当利用该W/S检查能够识别由W/S连接的电线时(S1008中为Y),将该电线视为第n号电线Wn(S1012),并转移到S206的处理。当利用该W/S检查无法识别由W/S连接的电线时(S1008中为N),则执行B/S检查(S1009)。当利用该B/S检查能够识别由B/S连接的电线时(S1010中为Y),将该电线视为第n号电线Wn(S1012),并转移到S206的处理。当利用该B/S检查无法识别由B/S连接的电线时(S1010中为N),则视为没有第n号电线Wn(S1013),并转移到S206的处理。
〔倒溯检查的详情〕
接着,说明〔单阶检查的算法〕中所提及的倒溯检查(图2的S211处理)。在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有保险丝或继电器的相关记载,但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将这些部件记载为组装于JB内部的部件。即,保险丝或继电器在各配件配线信息的F部件名称栏中记载着识别保险丝的名称,在其与F部件名称同组的端子中记载着其保险丝的端子。另一方面,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F连接器名称栏中记载着识别JB的名称。因此,在单阶检查中,即使执行起点连接着保险丝或继电器的电路线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也无法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识别一端与该保险丝或继电器连接的第一号电线W1(这是因为,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其第一号电线W1的一端与JB连接)。因此,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相应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未实现导通。为避免这种错误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执行下文所述的倒溯检查。参照图11A~图11D所示的各配件配线信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JB-连接器对应表和JB端子连接 对应表的一例,说明倒溯检查的详情。需要说明的是,各配件配线信息、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JB-连接器对应表及JB端子连接对应表与〔JB检查详情〕所述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在执行倒溯检查之前,执行单阶检查。在该单阶检查中,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整个阵列,在与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或者与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端子中不存在与F侧端子一致的端子时,或者尽管存在与该F侧端子一致的端子,但在与该端子同组的F连接器名称或T连接器名称中没有与F部件名称一致的部件时,执行倒溯检查。
首先,参照从各配件配线信息提取出了相应行的F部件名称。由图11A可知,在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第三行中,在F部件名称栏中包含表示保险丝的记载“F:DOME”。
接着,核查参照的上述F部件名称记载于空腔连接中的行是否不存在于JB端子连接对应表中。由图11D可知,在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第四行,记载着“F:DOME”。在相应行存在于某一JB端子连接对应表中时,参照该行的主体型号及空腔连接。
接着,提取出参照的上述相应行的主体型号及空腔连接中的除了保险丝和继电器的记载之外的信息。由图11D可知,在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第四行中表示了主体型号为“888-000-111”,且表示了保险丝的记载“F:DOME”与连接器嵌合位置“B”的空腔位置“4”(参照“B4”)导通。
接着,基于提取的上述主体型号及空腔连接中除了保险丝和继电器的记载之外的信息,识别嵌合于空腔连接中记载的连接器嵌合位置的连接器。由图11C可知,JB-连接器对应表的第二行分别包含主体型号“888-000-111”、连接器嵌合位置“B”。这样,基于JB-连接器 对应表第二行中记载的连接器型号“888-000-111”及连接器名称“J/B-1-2-3”识别的连接器包含与上述保险丝导通的端子。
参照这样由JB-连接器对应表识别的行的信息,接着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进行核查。首先,参照由JB-连接器对应表中识别的一行的连接器型号及连接器名称,核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是否不存在F连接器名称以及与该F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或者T连接器名称以及与该T连接器名称同组的连接器型号一致的行。由图11B可知,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三行,包含与JB-连接器对应表第二行的连接器型号“111-000-113”、连接器名称“J/B-1-2-3”一致的F连接器名称和连接器型号。当能够如此识别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图11B中,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下段的第三行)时,则该相应行可被视为一端与作为电路线起点的保险丝或继电器连接的第一号电线W1(倒溯成功,图2的S211中为Y)。然后转移到图2的S203,判别该第一号电线W1的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终点一致。另一方面,当无法识别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行(倒溯失败,图2的S211中为N)时,则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行的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未实现导通(导通失败:S208),然后结束对该行的电路线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
另外,在上述倒溯检查的说明中,是与保险丝导通的空腔位置为一个的情形。当然,也考虑与保险丝导通空腔位置为多个的情形。在该情况下,在JB端子连接对应表的空腔连接中,有基于其个数的记载。在两条以上电线与JB内的保险丝或继电器连接的情况下,存在多个第一号电线W1的备选。因此,与〔JB检查详情〕中第二号电线W2的相关说明同样,对第一号电线W1的备选(实际上并非第一号电线W1)执行二阶检查以后的检查,在无法识别下一条电线的情况下,不会立即视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未实现导通(导通失败:S208),倒溯到由保险丝分支的部位,将另一备选第一号电线W1视为第一号电线W1,判别该电线W1的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终点一致(S203)。并 且,当所有第一号电线W1的备选均无法识别下一条电线的情况下,视为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该行的电路线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未实现导通(导通失败:S208)。
〔事前电线结合工序〕
那么,上述的多阶检查中,提取出构成该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的任一行,对这一行执行多阶检查时,反复进行将该各配件配线信息的一行与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进行对比的作业。因此,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行数越少,越能够缩短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在执行正确与否判定工序之前,通过在不会对正确与否判定工序的精度给予影响下,将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行数进行消减,就能够缩短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所需时间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2A~图12B表示事前电线结合工序前后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一例(图12A与图5B相同),图13(a)~图13(c)表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事前电线结合工序的简要示意图。
如〔多阶检查概要〕中所述,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记载有能够布设于作为对象的车辆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图13(a)所示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分别记载了:具有由图纸编号“E11-111”中的识别信息“E11”所识别的能够布设于分割区域中的图12A上段的阵列所表示的5条电线(图13(a)中,只记载了从上起3行)的配线;具有由图纸编号“E21-111”中的识别信息“E21”所识别的能够布设于分割区域中的图12A中段的阵列所表示的3条电线的配线;以及具有由图纸编号“E41-111”中的识别信息“E41”所识别的能够布设于分割区域中的图12A下段的阵列所表示的3条电线的配线。
在此,正如[WtoW检查的详情]中所述,在图13(a)所示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在多阶检查的WtoW检查的执行过程中,能够识别图12A下段的第一行所识别的电线的另一端和图12A上段的第三行所识别的电线的一端是经由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更详细而言,由这两行识别的两条电线经由名称为“WtoW—E11—8”的连接器(参 照图12A下段的第一行)和名称为“WtoW—E41—2”的连接器(参照图12A上段的第三行)连接在一起。
可是,[WtoW检查的详情]中说明的WtoW检查,是判别各配件配线信息中记载的一行的起点及终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线的一端及另一端(多条电线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第1号电线W1的一端及第n号电线Wn的另一端)是否一致。但是,如果应用该WtoW检查的一个过程,即,如果只利用识别一端与某电线W(n—1)的另一端相连的电线Wn的处理,就能够识别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中由连接器所连接的两条电线。在[事前电线结合工序]中,首先,在执行正确与否判定工序之前,通过参照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执行上述的WtoW检查的一个过程,识别借助连接器所连接的两条电线。图13(a)中所表示的是,通过执行上述的WtoW检查的一个过程,识别名称为“WtoW—E11—8”的连接器另一端所连接的电线与名称为“WtoW—E41—2”的连接器一端所连接的电线为经由连接器而连接。
接着,使识别出的如此连接的两条电线在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阵列上进行虚拟嵌合(参照图13(b))。虚拟嵌合处理,即,将处于连接状态的第1电线的相关一行及第2电线的相关一行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删除,将该第1电线和第2电线视为一条电线,将第1电线中的一端的相关信息及第2电线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组成一行,新追加到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的处理。参照图12B、图13(c)对该虚拟嵌合处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12B中,由图12A下段的第一行所识别的电线与由图12A上段的第三行所识别的电线被视为一条电线。于是,由图12A下段的第一行所识别的电线的相关信息及由图12A上段的第三行所识别的电线的相关信息被删除。进而,由图12A下段的第一行所识别的电线的一端的相关信息,即F连接器名称“MAIN_ECU”、连接器型号“111—000—111”、端子“A01”、C/N“4”,以及由图12A上段的第三行所识别的电线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即T连接器名称“ABS_SWITCH”、连接器型号“111—000—111”、端子“A02”、C/N“4” 组成一行,追加在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的图纸编号“ADD—111”下段的第一行中。图纸编号“ADD—111”是为了记载第1电线之中一端的相关信息及第2电线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组成的一行而新追加的。此外,图纸编号的“—”之前的部分表示该车辆上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因为被视为一条电线的电线跨越多个分割区域,不能识别布设有该电线的一个分割区域。因此,在新追加的图纸编号中,“—”之前的部分,记载为不是指定分割区域的“ADD”信息,能够识别出该图纸编号中所记载的电线在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阵列上是虚拟嵌合的。此外,为了以后能够识别多个虚拟嵌合的电线,也可以附加该识别信息,以代替记载为“ADD—111”。在图12B表示的情况下,例如,将辨别构成被视为一条电线的两条电线的“E11—111”及“E41—111”作为新追加的图纸编号“E11—111&E41—111”进行附加。这样,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追加了图纸编号“E11—111&E41—111”,该图纸编号中所追加的一行只要能够看到该图纸编号,就能够辨别出哪个配线的电线是虚拟嵌合的。能够预先判定出被视为一条的电线是由哪些配线虚拟嵌合而成的,在后述的[多阶检查的效率化]中非常有用。
对该虚拟嵌合处理进行概念说明的图为图13(b)、图13(c)。图13(b)表示正在删除由图纸编号“E41—111”的第一行(图12A下段的第一行)识别的电线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以及由图纸编号“E11—111”的第三行(图12A上段的第三行)识别的电线的一端的相关信息的状态。并且,图13(c)表示将由图纸编号“E11—111”的第三行(图12A上段的第三行)识别的电线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以及由图纸编号“E41—111”的第一行(图12A下段的第一行)识别的电线的一端的相关信息删除的同时,将端部具有其另一端及一端的一条电线记录在图纸编号“ADD—111”的第一行的状态。其结果为,如图13(c)所示,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图纸编号“E11—111”及“E41—111”的阵列分别被删除一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图纸编号“ADD—111”的阵列追加一行,其结果为,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行数被削减了一行。以上是事前电线结合工序 的详情。
在说明事前电线结合工序中,对应用WtoW检查的一个过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通过应用JB检查、JC检查、W/S检查及B/S检查的一个过程(即,只是识别一端与某电线W(n—1)的另一端相连的电线Wn的处理),同样能够将经由JB相连的两条电线、经由JC相连的两条电线、由W/S连接的两条电线以及由B/S连接的两条电线,在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上虚拟连接。此外,这些情况中存在一条电线W1连接有多条电线W21、W22、W23、……W2x(x为电线W1上所连接的电线的条数)的情况。此时,可以将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的识别电线W1的一行与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的W2x每一个作为对象,执行上述的事前电线结合工序。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事前电线结合工序,当在应用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以及B/S检查的任意一个过程,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上执行虚拟连接的事前电线结合工序时,通过削减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的行数,能够缩短其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所需的时间。当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以及B/S检查的一个过程全部应用,在形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阵列上执行虚拟连接的事前电线结合工序后,执行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只要各配件配线信息与各部位的连接器和配线的记载中没有错误,则该正确与否判定工序应该只是单阶检查即可完成。
〔多阶检查的输出〕
下面对将多阶检查判别的结果(导通成功或导通失败)输出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多阶检查中,如〔单阶检查的算法〕中所述,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提取出构成该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的任一行,对这一行执行多阶检查。因此,以构成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的一行为单位,获得由多阶检查判别的结果。因此,最简单的多阶检查的输出方法是在构成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的一行单位中,输出导通成功或导通失败。但是,尽管该方法能够识别导通成功或导通失败,但在多阶检查的判 别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无法识别构成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的一行经由哪条电线连接。而且,在多阶检查的判别结果为导通失败的情况下,无法识别多阶检查在哪个阶的检查中导通失败。因此,在此,参照图16(a)~图16(g)、图17(a)~图17(f)和图18(a)~图18(c)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执行的多阶检查的结果的记录方法示意图,说明记录至导通成功或导通失败为止的多阶检查的检查历史记录并将其输出显示的方法。
多阶检查首先执行单阶检查。在单阶检查中,首先如〔单阶检查的算法〕所述,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提取出构成该各配件配线信息阵列的任一行。并记录这一行中所记载的信息。然后,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检查历史记录。并在结束对这一行的多阶检查后,对另一行执行多阶检查,此时,也与该另一行相应地记录检查历史记录。
另外,如〔单阶检查的算法〕中所述,执行了单阶检查后,其检查结果被认为有三个:导通失败、导通成功、和向二阶检查转移。在单阶检查的结果为导通失败的情况下(参照图16(a)),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单阶检查”而“导通失败”的状态(在图16(a)中,以“×”表示导通失败)。另外,同样,在单阶检查的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单阶检查”而“导通成功”的状态。在采用单阶检查后的检查结果为导通失败或导通成功的情况下,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也随之结束。
另一方面,在单阶检查结果为向二阶检查转移的情况下(参照图16(b)),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向二阶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6(b)中,由位于“单阶检查”右方的“-”向下方延伸的“L”形线段表示“向二阶检查转移”)。在经单阶检查后其检查结果为向二阶检查转移时,继续执行对这一行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
接着,多阶检查执行n阶检查。在n阶检查中,如〔n阶检查的 详情〕所述,按照“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B/S检查”的顺序执行检查。在n阶检查中执行“WtoW检查”时,其检查结果如〔WtoW检查详情〕所述,被认为有:导通成功、向JB检查转移或向(n+1)阶检查转移。在n阶检查中的WtoW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n阶检查”的“WtoW检查”而“导通成功”的状态(在图16(b)中,以“○”表示导通成功)。在经n阶检查的WtoW检查后其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也随之结束。
另一方面,在n阶检查的WtoW检查结果为向JB检查转移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WtoW检查”“向JB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6(c)中,以从“WtoW检查”向右方延伸的线段表示的“-”,表示“向JB检查转移”)。另外,在n阶检查中的WtoW检查结果为向(n+1)阶检查转移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WtoW检查”“向(n+1)阶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6(d)中,由位于“WtoW检查”右方的“-”向下方延伸的“L”形线段表示“向三阶检查转移”)。在经n阶检查的WtoW检查后的检查结果为向JB检查转移,或者向(n+1)阶检查转移的情况下,继续执行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
进而,在n阶检查中执行“JB检查”时,如〔JB检查详情〕所述,其检查结果被认为有三个:导通成功、向JC检查转移、和向(n+1)阶检查转移。在n阶检查中的JB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n阶检查”的“JB检查”而“导通成功”的状态(参照图16(e))。在n阶检查的JB检查后的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也随之结束。
另一方面,在n阶检查中的JB检查结果为向JC检查转移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JB检查”“向JC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6(f)中,由“JB检查”向右方延伸的线段表示的“-” 来表示“向JC检查转移”)。另外,在n阶检查中的JB检查结果为向(n+1)阶检查转移时,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JB检查”“向(n+1)阶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6(g)中,由位于“JB检查”右方的“-”向下方延伸的“L”形线段表示“向三阶检查转移”)。在经n阶检查的JB检查后的检查结果为向JC检查转移或者向(n+1)阶检查转移时,继续执行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
进而,在n阶检查中执行了“JC检查”时,其检查结果如〔JC检查详情〕所述,被认为有:导通成功、向W/S检查转移和向(n+1)阶检查转移。在n阶检查中的JC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n阶检查”的“JC检查”而“导通成功”的状态(参照图17(a))。在n阶检查的JC检查的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也随之结束。
另一方面,在n阶检查中的JC检查结果为向W/S检查转移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JC检查”“向W/S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7(b)中,以从“JC检查”向右方延伸的线段表示的“-”来表示“向W/S检查转移”)。另外,在n阶检查的JC检查中的检查结果为向(n+1)阶检查转移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JC检查”“向(n+1)阶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7(c)中,由位于“JC检查”右方的“-”向下方延伸的“L”形线段表示“向三阶检查转移”)。在经n阶检查的JC检查后的检查结果为向W/S检查转移或者向(n+1)阶检查转移的情况下,继续执行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
进而,在n阶检查中执行“W/S检查”时,如〔W/S检查详情〕所述,其检查结果被认为有:导通成功、向B/S检查转移和向(n+1)阶检查转移。在n阶检查中的W/S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n阶检查”的“W/S检查”而“导通成功”的状态(参照图17(d))。在n阶检查的W/S检查后的检查结果为导通成 功的情况下,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也随之结束。
另一方面,在n阶检查中的W/S检查结果为向B/S检查转移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W/S检查”“向B/S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7(e)中,由“W/S检查”向右方延伸的线段表示的“-”来表示“向B/S检查转移”)。另外,在n阶检查中的W/S检查结果为向(n+1)阶检查转移时,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W/S检查”“向(n+1)阶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7(f)中,由位于“W/S检查”右方的“-”向下方延伸的“L”形线段表示“向三阶检查转移”)。在经n阶检查的W/S检查后的检查结果为向B/S检查转移或者向(n+1)阶检查转移时,继续执行对这一行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
进而,在n阶检查中执行了“B/S检查”时,其检查结果如〔B/S检查详情〕所述,被认为有:导通成功、导通失败和向(n+1)阶检查转移。在n阶检查中的B/S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n阶检查”的“B/S检查”而“导通成功”的状态(参照图18(a))。且同样,在n阶检查的B/S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n阶检查”的“B/S检查”而“导通失败”的状态(参照图18(b))。n阶检查的B/S检查的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或导通失败的情况下,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也随之结束。
另一方面,在n阶检查中的B/S检查结果为向(n+1)阶检查转移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B/S检查”“向(n+1)阶检查转移”的状态(在图18(c)中,以从位于“B/S检查”右方的“-”向下方延伸的“L”形线段表示“向三阶检查转移”)。在n阶检查的B/S检查中的检查结果为向(n+1)阶检查转移的情况下,继续执行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
以上是记录多阶检查结果的流程。在上述说明中,参照图16(a)~ 图18(c),主要举出二阶检查作为n阶检查的一例,详细说明了导通成功、导通失败、向其二阶检查中的“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B/S检查”的转移、以及向三阶检查转移的每种检查结果的历史记录的记录方法。三阶检查以后的n阶检查的历史记录,通过重复执行上述二阶检查,也能够实现记录。
此外,经[事前电线结合工序]中所说明的处理而追加的一行,由于被视为一条电线,因而在某一阶层上实施导通检查。而且,作为该阶层的历史记录,记录有导通成功、导通失败、向同一阶层检查中的“WtoW检查”、“JB检查”、“JC检查”、“W/S检查”、“B/S检查”的转移、以及向下一阶层检查的转移。其意义在于,即,如果不经过[事前电线结合工序],而分别在各阶层中实施导通检查,作为各阶层的历史记录而应该被记录的多条电线,由于被视为一条电线,因而作为某一层的历史记录而被记录。
进而,在〔JB检查详情〕、〔JC检查详情〕、〔W/S检查详情〕、〔B/S检查详情〕中说明了从n阶检查转移到(n+1)阶检查时,对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的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T部件型号或图纸编号、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F部件型号在数据存储部314中的预先记录,即,对由n阶检查识别的第n号电线Wn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的预先记录。在获得了经n阶检查而向(n+1)阶检查转移的结果的情况下,将该信息作为上述历史记录的一条信息执行附加(在图16(a)~图18(c)中,以涂黑圆点“●”表示附加了经n阶检查识别的第n号电线Wn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由此,在(n+1)阶检查中记录了判别为导通失败的历史记录的情况下,能够识别直到n阶检查所识别的第一号电线W1、第二号电线W2、…第n号电线Wn。其结果为,能够通过确认历史记录的输出查明在(n+1)阶检查中判别为导通失败的原因出在第一号电线W1、第二号电线W2、…第n号电线Wn中的哪条电线上。
另外,在借助JB、JC、W/S或B/S将电线连接的情况下,如〔多阶检查的概要〕、〔JB检查详情〕、〔JC检查详情〕、〔W/S检查详情〕及〔B/S检查详情〕部分所述,与一条电线连接的电线存在多条,因此,判别该多条电线中的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终点不一致。因此,在n阶检查的JB检查、JC检查、W/S检查和B/S中,其检查的结果也分别从该多条电线Wn1、Wn2、Wn3…Wnx(其中,x表示与一条电线W(n-1)连接的电线条数)得到。关于该情况下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方法,参照图19(a)~图19(c)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执行的多阶检查结果的记录方法的示意图(一条电线连接有多条电线的情形),并以JB检查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n阶检查中执行“JB检查”时,如〔JB检查详情〕所述,其检查结果被认为有:导通成功、向JC检查转移和向(n+1)阶检查转移。
在二阶检查中的JB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由“二阶检查”的“JB检查”而“导通成功”的状态(参照图16(e)),对此时借助JB连接在由单阶检查识别的电线W1的另一端的电线W21、W22、W23也分别记录如下的状态。
例如,对图19(a)所示的电线W21、W22、W23的情形进行说明。电线W21和电线W22无法识别一端与其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号电线W3,且电线W21和电线W22的另一端与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的终点不一致。另外,电线W23的另一端与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的终点一致。这与图16(e)的历史记录相对应。
在该情况下,在电线W21、W22、W23中分别记录了下述状态。即,在电线W21中,记录通过“二阶检查”的“JB检查”而“终点不一致”的状态。而在电线W22中,记录通过“二阶检查”的“JB检查”而“终点 不一致”的状态。而在电线W23中,记录通过“二阶检查”的“JB检查”而“终点一致”的状态。在二阶检查的JB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电线W21、W22、W23的某一者中记录着“终点一致”的状态。这样,在多条电线中,判别其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终点不一致,某一条电线中分配“终点一致”的状态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通过“n阶检查”的“JB检查”而“导通成功”的状态(参照图16(e))。在通过n阶检查的JB检查的检查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对这一行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也随之结束。
接着,对二阶检查中的JB检查结果为向JC检查转移的情形进行说明。例如,对图19(b)所示的电线W21、W22、W23的情形进行说明。电线W21、W22和W23无法识别一端与其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号电线W3,且其另一端与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的终点不一致。这与图16(f)的历史记录相对应。
在该情况下,电线W21、W22、W23中分别记录了下述状态。即,在电线W21中,记录通过“二阶检查”的“JB检查”而“终点不一致”的状态。而在电线W22中,记录通过“二阶检查”的“JB检查”而“终点不一致”的状态。而在电线W23中,记录通过“二阶检查”的“JB检查”而“终点不一致”的状态。在二阶检查的JB检查结果为向JC检查转移的情况下,电线W21、W22、W23中均记录了“终点不一致”的状态。这样,在多条电线栏中,判别其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终点不一致,在向所有电线中分配“终点不一致”的状态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n阶检查”的“JB检查”“向JC检查转移”的状态(参照图16(f))。
进而,对二阶检查中的JB检查结果为向三阶检查转移的情形进行说明。例如,对图19(c)所示的电线W21、W22、W23的情形进行说明。电线W21无法识别一端与其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号电线W3,且其另一端与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的终点不一致。并且,尽管电线W22能够识别借助连接器将一端与其另一端连接的第三 号电线W3,但无法识别一端与该电线W3的另一端连接的第四号电线W4,并且,该电线W3的另一端与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的终点不一致。另外,尽管电线W23能够识别借助连接器将一端与其另一端连接的第三号电线W3,但无法识别一端与该电线W3另一端连接的第四号电线W4,并且,该电线W3的另一端与从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的终点一致。这与图16(g)的历史记录相对应。
在该情况下,电线W21、W22、W23中分别记录了下述状态。即,在电线W21中,记录通过“二阶检查”的“JB检查”而“终点不一致”的状态。而在电线W22中,记录“向三阶检查转移”的状态。而在电线W23中,记录“向三阶检查转移”的状态。在二阶检查的JB检查结果为向三阶检查转移的情况下,电线W21、W22、W23的某一者中记录着“向三阶检查转移”的状态。这样,在多条电线中,判别其另一端是否与电路线终点不一致,任一条电线中均未分配“终点一致”的状态,且某一条电线中分配“向三阶检查转移”的状态的情况下,与这一行相应地记录从“n阶检查”的“JB检查”“向(n+1)阶检查转移”的状态(参照图16(g))。
在借助JB使多条电线与一条电线连接的情况下,也如上所述地在多条电线Wn1、Wn2、Wn3…Wnx的各条电线中分别记录检查历史记录。借助JC、W/S或B/S使多条电线与一条电线连接的情况也与借助JB的情况同样。
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执行的多阶检查的输出,在通过多阶检查判别的结果为导通成功的情况下,能够识别构成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的一行是经由哪条电线连接。而且,在通过多阶检查判别的结果为导通失败的情况下,能够识别经由多阶检查中的哪个阶段的检查导致了导通失败。由此,能够大幅度减少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所需的负担,特别是能够大幅度减少为识别导通失败部位而设 计配线的设计者所承受的负担。
〔多阶检查高效化〕
〔多阶检查高效化概要〕
至此说明的多阶检查是对各分割区域分配一条配线的一个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执行的导通检查。
但也存在通过对能够布设在每一个作为对象的车辆的分割区域中的配线进行识别,以制作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时,存在多个能够布设于分割区域中的配线的备选的情况。当车辆空间由三个分割区域划分,即能够布设在该分割区域中的配线的备选为两个布图时,将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作成8个(2×2×2)布图。至此作了说明的多阶检查则是对该8个布图中的一个布图执行的导通检查,需要分别对8个布图执行多阶检查。
但是,随着能够布设于分割区域中的配线的备选越增越多,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布图制作个数也增多。其结果为,对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分别执行的正确与否判定工序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因此,在〔多阶检查高效化〕中,对缩短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所需时间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说明缩短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所需时间的方法之前,先参照图20(a)和图20(b)简要说明分割区域和能够布设于该分割区域中的配线的关系。图20(a)和图20(b)是说明设于各分割区域内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状况的示意图。
在正确与否判定工序中,使用整合的各配件配线信息(整合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由前照灯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空调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ABS系统等各自独立驱动的各系统中指定的多个各配件配线信息构成)和整合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整合的各部位连接器和 配线信息由各分割区域中指定一条配线的多个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构成)检查导通与否。
在图20(a)中,表示车辆空间被划分为三个分割区域A、B、C的状态。在分割区域A中设有电气元件E11,在分割区域B中设有电气元件E21、E22,在分割区域C中设有电气元件E31、E32。另外,布设在分割区域A、B的配线W1A、W2B借助设置在各配线W1A、W2B终端的连接器Cab将电气元件之间连接,布设在分割区域B、C的配线W2B、W3C借助设置在各配线W2B、W3C终端的连接器Cbc1、Cbc2将电气元件之间连接。
图20(b)表示了车辆空间被划分为三个分割区域A、B、C的状态。在分割区域A中设有电气元件E11,在分割区域B中设有电气元件E21、E22,在分割区域C中设有电气元件E31。另外,布设在分割区域A、B的配线W1A、W2B借助设置在各配线W1A、W2B终端的连接器Cab将电气元件之间连接,布设在分割区域B、C的配线W2B、W3C借助设置在各配线W2B、W3C终端的连接器Cbc1将电气元件之间连接。
由图20(a)中的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可知,设置在分割区域A的电气元件E11经由配线W1A、W2B与设置在分割区域B的电气元件E21、E22连接。另外,设置在分割区域A的电气元件E11经由配线W1A、W2B、W3C与设置在分割区域C的电气元件E31连接。另外,设置在分割区域B中的电气元件E21、22经由配线W2B、W3C与设置在分割区域C的电气元件E31连接。另外,设置在分割区域B的电气元件E22经由配线W2B、W3C与设置在分割区域C的电气元件E32连接。
在图20(a)所示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状况下,需要对电气元件E11-E21间、电气元件E11-E22间、电气元件E11-E31间、电气元 件E21-E31间、电气元件E22-E31间以及电气元件E22-E32间分别执行导通检查。
另一方面,由图20(b)中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可知,设置在分割区域A的电气元件E11经由配线W1A、W2B与设置在分割区域B的电气元件E21、E22连接。另外,设置在分割区域A的电气元件E11经由配线W1A、W2B、W3C与设置在分割区域C的电气元件E31相连。另外,设置在分割区域B的电气元件E21、22经由配线W2B、W3C与设置在分割区域C的电气元件E31相连。与图20(a)中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不同,设在分割区域B的电气元件E22未与设置在分割区域C中的电气元件E32相连。
在图20(b)所示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状况中,需要对电气元件E11-E21间、电气元件E11-E22间、电气元件E11-E31间、电气元件E21-E31间以及电气元件E22-E31间分别执行导通检查。
将图20(a)所示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状况与图20(b)所示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状况比较可知,布设于分割区域A和B的配线W1A、W2B为同一配线,布设于分割区域C中的配线W3C为不同配线。换言之,在图20(a)以及图20(b)中,分割区域A、B布设有公用的配线W1A、W2B,分割区域C布设着不同的配线。在能够布设于分割区域A的配线W1A的备选仅有一个、能够布设于分割区域B的配线W2B的备选仅有一个、能够布设于分割区域C的配线W3C的备选有两个的情况下,将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作成2个(1×1×2)布图。且需要对各布图中各电气元件间执行导通检查。
在下文中,对缩短正确与否判定工序所需时间的方法进行简要说明。在执行多阶检查时,对作为多阶检查执行对象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进行一个布图选择。在图20(a)的情况下,将配线W3C布设于分割区域C中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选定作为多阶检查执行 对象的一个布图。然后,对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执行多阶检查。在图20(a)所示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状况下,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对电气元件E11-E21间、电气元件E11-E22间、电气元件E11-E31间、电气元件E21-E31间、电气元件E22-E31间以及电气元件E22-E32间的端子分别执行导通检查。
在该多阶检查结束后,接着选择未对作为多阶检查的执行对象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执行多阶检查的另一个布图。在图20(b)的情况下,将配线W3C布设于分割区域C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选定作为多阶检查的执行对象的另一个布图。并且,在图20(b)所示的电气元件间的连接状况下,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对电气元件E11-E21间、电气元件E11-E22间、电气元件E11-E31间、电气元件E21-E31间以及电气元件E22-E31间的端子分别执行导通检查。
在此,对电气元件E11-E21间及电气元件E11-E22间,在已执行多阶检查的一个布图中执行多阶检查。根据是否满足以下的条件,能够判别是否已执行多阶检查。即,
(1)与自此将要执行多阶检查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一致的布图存在于已执行多阶检查和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中。
(2)在自此将要执行多阶检查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各分割区域中,布设有与满足(1)条件的已执行多阶检查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的起点和终点连接的配线同一的配线。
此外,还假定了仅满足上述(1)而不满足上述(2)的情形。在该情形下,由于意味着已执行多阶检查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的起点-终点由其它配线连接,因此,需要对该电路线执行多阶检查。
以下,参照图20(a)图20(b)对这些条件进行说明。关于电气 元件E11-E21间以及电气元件E11-E22间,将电气元件E11的端子与电气元件E21的端子连接的电路线在图20(a)和图20(b)中一致,将电气元件E11的端子与电气元件E22的端子连接的电路线在图20(a)和图20(b)中一致,因此满足上述(1)的条件。另外,布设于分割区域A和B的配线W1A和W2B也为同一配线,因而满足上述(2)的条件。
这样,当自此将要执行多阶检查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满足上述(1)和(2)的条件时,只要参照已执行多阶检查的导通结果即可,而无需对其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执行多阶检查。
〔多阶检查高效化的详情〕
在执行多阶检查高效化时,已执行多阶检查的导通结果的应用如上所述。在下文中,说明适于利用其导通结果的多阶检查的处理详情。首先,对多个布图中的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执行多阶检查时的处理进行说明。
此时的多阶检查如上所述,但对关于〔多阶检查的输出〕中直至导通成功或导通失败的多阶检查的检查历史记录的记录方法中的与〔多阶检查高效化详情〕有关的方面将再次进行说明。
在〔JB检查详情〕、〔JC检查详情〕、〔W/S检查详情〕和〔B/S检查详情〕中,对于从n阶检查转移到(n+1)阶检查的情况下,将识别的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行的图纸编号、另一端的T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T部件型号、或者图纸编号、另一端的F连接器名称、连接器型号、端子、C/N及F部件型号预先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即,将由n阶检查识别的第n号电线Wn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预先记录在数据存储部314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在经过[事前电线结合工序]的情况下,对能够预先判定出被视为一条的 电线是由哪些配线的电线虚拟嵌合而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获得经n阶检查需要向(n+1)阶检查转移的结果的情况下,将这些信息作为上述历史记录的一条信息附加(在图16(a)~图19(c)中,由涂黑圆点“●”表示附加了经n阶检查识别的第n号电线Wn的另一端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该记录的信息中,包含了图纸编号(图纸编号中,“-”之前的部分表示该车辆的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之后的部分表示配线的识别信息。而且,经过[事前电线结合工序]的情况下,图纸编号中记载为“E11—111&E41—111”等)。由此,就能在记录有(n+1)阶检查中判别为导通失败的历史记录的情况下,识别直到n阶检查识别的第一号电线W1、第二号电线W2、…第n号电线Wn。
接着,参照图21,对多个布图中的第n号(n>1)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执行多阶检查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1是用于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所要执行的多阶检查高效化的流程图。在图21中,与图2流程图的参考符号相同的部件与已述内容相同,因而省略了其具体说明。
首先,从该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各配件配线信息中记载的由电路线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参照步骤:S201)。
并且,参照至此执行了多阶检查的直至第(n-1)号的各配件配线信息,检索直至第(n-1)号的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中是否不存在与自此将要执行多阶检查的第n号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一致的部件(步骤S1901)。当步骤S1901中未发现与第n号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一致的部件时(步骤S1901中为N),则转移到步骤S201,执行使用了第n号各配件配线信息及第n号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多阶检查(参照图2)。
另一方面,当步骤S1901中存在与第n号各配件配线信息的电路 线的起点和终点一致的部件时(步骤S 1901中为Y),则参照与该行相应地记录的检查历史记录,识别将该起点-终点连接的配线的图纸编号(步骤S1902)。
接着,判别由图纸编号识别的配线是否包含在第n号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布图中(步骤S1903)。此外,经步骤S1902识别的用于连接起点-终点的配线数目同于或少于构成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分割区域的数目(各分割区域内布设一条的配线的数目不多于分割区域的数目)。因此,只要判别构成第n号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布图的配线中,是否包含经步骤S1903识别的所有配线即可。当由图纸编号识别的配线未包含在第n号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布图中时(步骤S1903中为N),则转到步骤S201,执行使用了第n号各配件配线信息及第n号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多阶检查(参照图2)。
另一方面,当由图纸编号识别的配线包含在第n号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布图中时(步骤S1903中为Y),则参照与该行对应记录的检查历史记录,识别连接其起点-终点的配线的导通检查结果(步骤S1904)。并依据该识别的导通检查的结果,在参照步骤(S201)中判别由各配件配线信息的阵列提取出的一行所表示的电路线的起点-终点的导通成功或导通失败(图2的步骤S207或步骤S208),然后结束正确与否判定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至第(n-1)号为止的正确与否判定处理的结果来执行对第n号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正确与否判定处理,则无需对一条电路线重复执行多阶检查。因此,能够实现多阶检查的高效化。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配线导通检查程序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通过实施多阶检查,能够利用电子计算 机检查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电线连接有无错误。这大大有助于减轻设计配线的设计者的负担。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便可施加各种变更或修正,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言而喻。
本申请基于2010年2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0-025563)和2010年7月2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0-165257),其内容作为参照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0)

1.一种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存储部,其用于存储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代码以及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代码;以及
控制部,其将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电路线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与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连接于将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相连接的电线的两端部的端子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部参照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该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线以及一端与该第一电线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电线,并将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第二电线视为一根电线,
从第一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所述第一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电路线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
并参照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号电线,
判别与所述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与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参照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的第n号电线,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判别与所述第n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与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参照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将该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与第n号电线的一端连接的连接机构,识别一端与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的所述第n号电线,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识别的所述第(n-1)号电线的相关信息依次记录在所述存储部中,并在与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一致的情况下,将表示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从第二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所述第二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
参照依次记录的第(n-1)号电线的相关信息,识别将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连接的直到第(n-1)号为止的配线,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判别直到第(n-1)号的配线是否包含在构成第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配线中,
在判别为包含在其中的情况下,参照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表示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记录表示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
6.一种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视同步骤,其参照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第一电线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线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电线,并将所述第一电线和所述第二电线视为一根电线;
参照步骤,其从第一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所述第一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由电路线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气元件的第二端子;
第一识别步骤,其参照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与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相连的第一号电线;
第一判别步骤,其判别与所述第一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n识别步骤,其在与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不一致的情况下,参照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识别一端与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第n号电线,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以及
第n判别步骤,其判别与所述第n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是否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n识别步骤中,当与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不一致的情况下,参照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根据将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n号电线的一端连接的连接机构,识别一端与所述第一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第n号电线,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n-1)识别步骤中,依次记录所识别的第(n-1)号电线的相关信息,
在所述第n识别步骤中,当与所述第(n-1)号电线的另一端相连的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一致的情况下,记录表示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线导通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二参照步骤,其从第二各配件配线信息中,参照所述第二各配件配线信息中所记载的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
配线识别步骤,其参照所述第(n-1)识别步骤中依次记录的第(n-1)号电线的相关信息,识别将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相连的直到第(n-1)号的配线,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以及
配线判别步骤,判别所述配线识别步骤中识别的直到第(n-1)号的配线是否包含在构成第二各部位连接器和配线信息的配线中,
在所述配线判别步骤中,在判别为包含的情况下,参照所述第n识别步骤中所记录的表示呈导通状态的信息,记录表示所述第一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气元件的所述第二端子呈导通状态的信息。
CN201180008695.2A 2010-02-08 2011-02-04 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Active CN102754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5563 2010-02-08
JP2010025563 2010-02-08
JP2010-165257 2010-07-22
JP2010165257A JP5674098B2 (ja) 2010-02-08 2010-07-22 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装置、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方法
PCT/JP2011/052429 WO2011096543A1 (ja) 2010-02-08 2011-02-04 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装置、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4101A CN102754101A (zh) 2012-10-24
CN102754101B true CN102754101B (zh) 2015-08-12

Family

ID=4435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8695.2A Active CN102754101B (zh) 2010-02-08 2011-02-04 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72674B2 (zh)
EP (1) EP2535827B1 (zh)
JP (1) JP5674098B2 (zh)
CN (1) CN102754101B (zh)
WO (1) WO20110965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4603B2 (ja) * 2012-09-24 2016-09-06 三菱航空機株式会社 配線のリスク判定方法、及び、配線のリスク判定システム
JP6002552B2 (ja) * 2012-11-14 2016-10-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付捨て電線の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93719B2 (ja) * 2012-11-14 2016-09-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遊びコネクタの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70968B2 (ja) * 2013-06-03 2016-03-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ワイヤハーネス評価装置
JP6282387B1 (ja) * 2017-04-04 2018-0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作業支援方法
JP6793685B2 (ja) 2018-06-25 2020-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方法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導通検査プログラム
WO2020121390A1 (ja) * 2018-12-11 2020-06-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074726B2 (ja) * 2019-07-18 2022-05-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システ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6070A (ja) * 1994-11-28 1996-06-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検査装置
JP2982796B2 (ja) * 1997-07-07 1999-11-2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情報処理装置
EP0891021B1 (en) 1997-07-07 2005-11-23 J.S.T. Mfg. Co., Ltd. A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of a wiring harness
JP3732664B2 (ja) 1998-11-30 2006-01-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設計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AU2001253711A1 (en) * 2000-04-21 2001-11-07 Ktest International,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alidating wiring diagrams and creating wire lists
JP4008204B2 (ja) * 2001-04-12 2007-11-14 株式会社シンテックホズミ 結線状況提示
DE60231262D1 (de) * 2001-05-30 2009-04-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Verarbeitungssystem für ein Kabelnetz, Verfahren zum Testen einer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eines Kabelnetzes, computerlesbares Speichermedium mit gespeichertem Computerprogramm und Hilfssystem für Drahtverbindung
JP4058952B2 (ja) * 2002-01-30 2008-03-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導通検査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導通検査装置
US7368919B2 (en) * 2004-09-02 2008-05-06 Ziota Technology Inc. Wireless portable automated harness scanner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JP4961832B2 (ja) * 2006-05-18 2012-06-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電装システムの開発支援装置及び設計不具合検証方法
JP2010003016A (ja) * 2008-06-18 2010-01-0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ワイヤハーネスシステムの作動状態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プログラム
JP5367320B2 (ja) 2008-07-15 2013-12-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状態検知方法、状態検知装置及び二次電池電源システム
JP2010165257A (ja) 2009-01-16 2010-07-29 Toshiba Corp データ記録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記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4101A (zh) 2012-10-24
WO2011096543A1 (ja) 2011-08-11
JP2011180115A (ja) 2011-09-15
EP2535827B1 (en) 2020-09-23
US9272674B2 (en) 2016-03-01
EP2535827A1 (en) 2012-12-19
EP2535827A4 (en) 2017-04-12
US20130009649A1 (en) 2013-01-10
JP5674098B2 (ja)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7717B (zh) 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CN102754101B (zh) 配线导通检查装置及配线导通检查方法
CN102918537B (zh) 配线导通检查方法以及配线导通检查程序
CN102763106B (zh) 线束导通性检查方法
CN104781818B (zh) 判定可能未使用的电线的方法和装置
EP2579403B1 (en) Wire harness conductivity inspection method and wire harness conductivity inspection programme
CN105480105A (zh) 识别电池组类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81819A (zh) 用于判定未配合连接器的方法和程序
EP3992831A1 (en) Method, system and software for assessing component failure probability in a vehicle e/e architecture
CN115269380A (zh) 车载多媒体预约充电事件测试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asaki Noriaki

Inventor after: Mochizuki Yasuhiro

Inventor after: Great Shi is great too

Inventor before: Sasaki Noriaki

Inventor before: Mochizuki Yasuhir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SASAKI NORIAKI MOCHIZUKI YASUHIRO TO: SASAKI NORIAKI MOCHIZUKI YASUHIRO OHISHI KOH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