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3075B - 清扫用具 - Google Patents

清扫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3075B
CN102753075B CN201180008271.6A CN201180008271A CN102753075B CN 102753075 B CN102753075 B CN 102753075B CN 201180008271 A CN201180008271 A CN 201180008271A CN 102753075 B CN102753075 B CN 102753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cleaning body
cleaning
engagement portion
side 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82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3075A (zh
Inventor
福泽麻穗
须田朋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53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3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30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38Other dusting imp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42Details
    • A47L13/46Securing scouring or polishing cloths or sponges to the handles by gripping means, tong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为了提高清扫体的清扫效率,本发明的清扫用具(100)的清扫体(110)具有供2个保持体(142、142)分别插入并沿着第一方向(10)延伸的插入孔(117、117)、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接合重叠的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并划分第一插入孔(171)的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和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接合重叠的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并划分第二插入孔(117)的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和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形成在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与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之间的中间区域(118)、和沿与第一方向(10)交叉第二方向(12)延伸的多个纤维在中间区域(118)接合于第一片材(112)而成的纤维体,通过2个保持体(142、142)分别插入插入孔(117、117),2个插入孔(117、117)接近,由此,中间区域(118)的纤维体相对于2个插入孔(117、117)向配置有纤维体的方向挤压。

Description

清扫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用具。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7-29136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由纤维层和擦去片材构成的清扫体的结构的清扫用具。
该公知的清扫体具有一定的清扫效果,但是有进一步提高清扫效果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清扫用具的清扫效果。
本发明的清扫用具用于清扫清扫对象,包括清扫体保持架和被保持于该清扫体保持架的清扫体。另外,本发明的清扫体既可以是以一次使用为目标的一次性类型的清扫体、以在保持着由清扫对象捕集到的垃圾、尘土、灰尘等捕集对象物的状态下多次使用为目标而进行更换的一次性类型的清扫体,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在进行洗涤等后反复使用的类型的清扫体。此外本发明的清扫用具也可以构成为可两面用的类型,清扫体保持架构成为能够插入清扫体的两侧的面的插入空间中。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构成各技术方案记载的发明。本发明涉及作为独立项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清扫体,并在从属项中记载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用于清扫独幢建筑、公寓、大厦、工厂、车辆等的室内、室外、屋外的被清扫区域(地面、壁面、窗户、天花板面、外壁面、柱、家具面、衣物、窗帘、百叶窗、床上用品、照明、电线类、家电用品等)、人体的各构成部位的清扫用具的结构。上述各种清扫区域既可以构成为平面,或也可以构成为曲面、凹凸面、台阶面。
清扫体保持架包括握持部和从该握持部并行呈长条状延伸的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握持部构成为由使用者的手指握持的部位。各保持体构成为保持清扫体的部位。此时,握持部和保持体既可以构成为互相不能分离的一体状,或也可以构成为互相能够分离。此外,保持体是至少设置2个的结构即可,也可以进一步追加另外的保持体。
清扫体包含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一外侧接合部、第二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外侧接合部、中间区域、纤维体和扩大间隔部。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构成为供清扫体保持架的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分别插入,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插入空间。除了这些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追加插入空间。在这里所说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插入空间”,理解为包含沿着第一方向的延伸成分在内的插入空间,在该插入空间中,包括插入空间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的结构、插入空间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大致一致的结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均构成为由无纺布构成的无纺布片材。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一外侧接合部构成为接合重叠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并划分第一插入空间的接合部。第二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外侧接合部构成为接合重叠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并划分第二插入空间的接合部。中间区域构成为形成于第一内侧接合部与第二内侧接合部之间的区域。纤维体构成为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纤维在中间区域接合于第一片材的部位。该纤维体既可以是利用存在于中间区域的第一内侧接合线和第二内侧接合线而接合于第一片材的结构,或也可以是利用与这些第一内侧接合线和第二内侧接合线不同的接合部接合于第一片材的结构。另外,作为纤维体也可以在一部分或全部应用热塑性树脂。扩大间隔部构成为在清扫体保持架的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未分别插入清扫体的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的状态下,中间区域的第二方向的间隔超过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的间隔中的最短间隔的部位。
根据上述结构的清扫用具,通过清扫体保持架的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分别插入清扫体的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接近,由此,中间区域的纤维体相对于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向配置有纤维体的方向,即第一片材和纤维体互相重叠的方向被挤压。通过该挤压,纤维体中的中间区域的两侧的纤维部分(例如以中间区域为固定端部的情况下的纤维体的自由端部)的厚度增加。因而,关于清扫体的截面,纤维体的挤压方向的纤维间距离扩大,与在清扫体上安装清扫体保持架之前相比,使外观的比容积增加。由此,能将用于捕集垃圾、尘土、灰尘等捕集对象物的区域扩张到纤维内部,能有效地利用纤维体,由此能谋求清扫效果提高。
此外,由于纤维体的纤维间距离扩大,表面积增加,其结果,一次擦拭的清扫范围扩大,擦拭效果增强。
此外,由于纤维体的比容积和表面积增加了的上述状态通过将各保持体插入至各插入空间而自然地形成,所以无需在使用前使用者强行进行通过用手解开纤维体的纤维、或使清扫体保持架连同清扫体摇动而提高清扫体的体积感的操作,是合理的。而且,一次形成的清扫体的形状由插入各插入孔的各保持体强制地维持,所以能够更加长久地稳定地维持该形状。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的清扫用具中,优选上述清扫体的纤维体是在中间区域利用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内侧接合部接合于第一片材的结构。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够使用划分第一插入空间的第一内侧接合部和划分第二插入空间的第二内侧接合部将清扫体接合于第一片材,所以是合理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的清扫用具中,优选上述清扫体的纤维体是在中间区域,利用与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并且从第一和第二外侧接合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接合部接合于第一片材的结构。由此,提供在纤维体与第一片材的接合上使用与第一内侧接合部、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接合部的清扫体。
此外在该清扫用具中,清扫体的纤维体能够在中间区域,利用第一和第二内侧接合部进一步接合于第一片材。此外,除此之外或取而代之,清扫体的纤维体能够在中间区域,利用第一和第二外侧接合部进一步接合于第一片材。
此外,在又一技术方案中,接合部形成在中间区域,该接合部构成为将形成清扫体的所有的层构造(一个或多个片材及纤维体)接合,由此,能形成全层接合线。在该情况下,接合部优选构成为中间接合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的清扫用具中,优选上述清扫体的纤维体是包含第一组的多个纤维和第二组的多个纤维的结构。第一组的多个纤维为配置于第一片材侧,在中间区域至少利用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内侧接合部接合于第一片材的纤维。相对于此,第二组的多个纤维为隔着第一组的多个纤维配置于第一片材的相反侧,在中间区域,利用与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接合部接合于第一片材的纤维。
由此,实现如下结构的清扫体:随着清扫体保持架的插入动作而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接近时,第一组的多个纤维与第一片材一体地向清扫体上方旋转,另一方面,第二组的多个纤维与第一片材一体地不向清扫体上方旋转。
纤维体的第一组的纤维也可以作为利用中间接合部进一步接合于第一片材的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的清扫用具中,优选上述清扫体的纤维体是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是进一步利用第一外侧接合部和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于第一片材的结构。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第一组的多个纤维与第一片材接合的接合部位增加,所以与第一片材一体地向清扫体上方旋转时的追随性好。
此外在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的清扫用具中,优选上述清扫体是纤维体的多个纤维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跨越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双方而延伸的结构。由此,实现纤维体不被分割成与第一插入空间相对应的纤维和与第二插入空间相对应的纤维的清扫体。
此外,在本发明的清扫体的又一技术方案中,优选中间接合部构成为至少部分地呈锯齿状延伸的接合部。由此,中间接合部的形状相对于第一方向为左右不对称。
此外,在本发明的清扫体的又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第一插入空间的插入口和第二插入空间的插入口之间的第二方向的间隔是具有与扩大间隔部相比缩小了的缩小间隔部的结构。根据这样的构成,扩大间隔部发挥作为用于将各保持体容易插入至各插入空间的引导区域的功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清扫体的又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第二片材中的与第一片材相反的(与第一片材远离的)面是被规定为该清扫体的第一清扫体表面的结构。由此,实现第二片材的单面露出到清扫体表面的结构、即第二片材的单面未接合另外的清扫体元件的结构的清扫体。该情况下的清扫体例如在与第一和第二片材的平面交叉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参照图4、5等),相对于所接合的第一和第二片材的平面为不对称状的形状。该不对称状的形状在对第二片材中的与第一片材远离的一侧进一步附加清扫体的构成元件的情况下是方便的(在该情况下,该第二片材的面不构成清扫体表面)。在该意思中,较佳的是相对于所接合的第一和第二片材的平面为不对称状的形状,在该情况下,无需在该所接合的第一和第二片材的平面的两侧设置相等的数量的层。
此外对于纤维体,也可以设定为在清扫体中的与上述第一清扫体表面相反的一侧构成第二清扫体表面。或对于纤维体,也可以将其夹入配置在第一片材和进一步附加的第三片材之间,在该情况下,该第三片材在与上述第一清扫体表面相反的一侧构成第二清扫体表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对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片材的侧部长度,也可以构成为比该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片材的侧部长度短。或者,对于上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片材的侧部长度,也可以构成为与该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片材的侧部长度大致相等。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能提高清扫用具的清扫能力。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质、作用和效果,通过参照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能立刻理解。由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作为具体例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清扫用具100的构成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中的清扫体110分解为各层叠元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清扫体110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清扫体110的A-A线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5是表示图3中的清扫体110的B-B线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关于图5中的清扫体110的截面构造,清扫体保持架130的各保持体142被插入各插入孔117的前后的样子的图。
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210的俯视图。
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220的俯视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230的俯视图。
图1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240的俯视图。
图1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250的俯视图。
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260的俯视图。
图1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270的俯视图。
图1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310的剖视图。
图1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320的剖视图。
图1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330的剖视图。
图1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340的剖视图。
图1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350的剖视图。
图1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清扫体360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架主体16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和以下的记载所涉及的结构及方法是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清扫用具”的制造和使用、该“清扫用具”的构成元件的使用,能够使用其他的结构及方法或与它们组合地使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也包括它们的组合,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以下的详细说明停留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教示用于实施本发明优选的应用例的详情信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由该详细说明所限制,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决定。因此,以下的详细说明中的结构、方法步骤的组合广义上并不是为了实施本发明而全部必须的,在与附图的附图标记一起记载的详细的说明中,仅仅是公开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
这一点,关于片材层的数量、构成纤维体的纤维层的数量,在清扫体的俯视和剖视时,能够与接合部的接合方式相独立地适宜地设定。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作为本发明的“清扫用具”的一实施方式的清扫用具100的结构。该清扫用具100构成为用于清扫清扫对象的清扫用具。作为典型的清扫对象,列举有包括独幢建筑、公寓、大厦、工厂、车辆(汽车)等的室内、室外、屋外的被清扫区域(地面、壁面、窗户、天花板面、外壁面、柱、家具面、衣物、窗帘、百叶窗、床上用品、照明、电线类、家电用品等)、人体的各构成部位的被清扫区域的清扫对象等。作为这些各种清扫对象,列举有平面构造或立体构造的清扫对象。在该情况下,清扫对象的被清扫区域为平面、曲面、凹凸面、台阶面等。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清扫用具100的构成元件的立体图被表示于图1。如图1所示,该清扫用具100大致分为清扫体110和保持清扫体110的清扫体保持架130。该清扫用具100也被称呼为所谓的“拖布”。
清扫体110为具有擦拭清扫对象的垃圾、灰尘、尘土及污垢等捕集对象物的擦拭功能、扫除捕集对象物的扫除功能或擦去捕集对象物的擦去功能的清扫体。该清扫体110在销售时或未使用时为片状或平板状,另一方面,使用时被解开,成为在片材厚度方向变高的状态。后面详述,该清扫体110是沿规定的长度方向(长边的延伸方向)呈长条状延伸那样的俯视为长方形的片材体,具有彼此层状地重叠分别具有同样的平面形状的多个层状体(后述的保持片材部111和刷毛部114)而成的层叠构造。在这里所说的清扫体110相当于本发明的“清扫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中的箭头标记10表示清扫体110的长边110a延伸的第一方向,此外以图1中的箭头标记12表示清扫体110的短边110b延伸的第二方向。在这里所说的第一方向1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此外与该第一方向10交叉的第二方向1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方向”。
另外,根据需要,也能将该清扫体110构成为俯视为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其他形状的清扫体。此外,俯视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该清扫体110的角落部(角部)根据需要做成直角状或曲线状。该清扫体110既可以构成为以一次使用为目标的一次性类型的清扫体、以在保持着捕集对象物的状态下多次使用为目标而进行更换的一次性类型的清扫体,或者根据需要,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进行洗涤等后反复使用的类型的清扫体。
上述结构的清扫体110相对于清扫体保持架130拆装自如,清扫体保持架130在清扫作业时安装清扫体110,另一方面,在保管时、清扫体更换时等,卸下清扫体110。该清扫体保持架130构成为由各自互相连接的保持架主体140和手柄部150构成的长条状的构件。典型的该清扫体保持架130优选由合成树脂材料等非金属材料构成。在这里所说的清扫体保持架130相当于本发明的“清扫体保持架”。
手柄部150包括呈长条状延伸的手柄主体151。该手柄主体151为由使用者的手指握持的部位。该手柄部150经由由手柄主体151的一端部和保持架主体140的一端部形成的连接部141,连接于保持架主体140。关于手柄部150的该连接构造,能适宜采用将保持架主体140和手柄部150(手柄主体151和连接部141)分别作为独立构造而组装自如的结构、将保持架主体140和手柄部150与连接部141一体成形的结构、以及将连接部141与保持架主体140和手柄主体151中的任一者一体成形的结构等。在这里所说的手柄部150及手柄主体151,构成本发明的“握持部”。
保持架主体140为具有拆装自如地保持清扫体110的功能的部位。在该保持架主体140上设有左右一对的长条状的保持体142、142。这些保持体142、142为以连接部141侧的端部作为固定端143,将其相反侧的端部作为自由端144,空出规定间隔地在同一平面上平行(并行)地延伸的长条状。即,保持架主体140为其前端侧由保持体142、142分为两叉状的叉形状。关于这些保持板142、142的截面形状,能适宜采用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多边形的形状。
此外在各保持体142上设有突片145和压板146。突片145从各保持体142的外缘部142a向保持体外方突出。优选该突片145在各保持体142的长度方向上设有1个或多个(在图1中,在各保持体142上为2个)。由此,各保持体142中的设有突片145的部位为该保持体的各部位中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最扩张的加宽部。压板146构成为在两保持板142、142之间向前方延伸,并且朝向下侧呈凸形状地弯曲而形成的板状构件,并且在其下表面具有卡定突部(省略图示)。在这里所说的保持体142、142构成本发明的“保持体”。
各保持体142能插入形成于清扫体110的对应的插入空间(后述的插入孔117),具有在插入该插入空间的状态下保持清扫体110的功能。各保持体142在其插入状态下,呈紧密结合状滑动接触地嵌入清扫体110的插入空间,发挥对清扫体110的固定作用。此外,各保持体142在其插入状态下,作为该保持体的加宽部的突片145发挥对清扫体110的防脱作用。另外,在该插入状态下,压板146从上方按压清扫体110,并且其下表面的卡定突部发挥清扫体110的防脱作用。由此,在各保持体142的插入状态下,清扫体110由保持架主体140一边防脱一边可靠地保持。
另外,为了谋求各保持体142的插入动作的圆滑化,优选适宜设定各保持体142的形状。例如,关于保持体的板宽度方向的形状,能够采用各保持体142的板宽度在固定端143与自由端144之间为恒定的结构、各保持体142的板宽度随着朝向自由端144去而变小的结构等。此外,例如,关于保持体的板厚方向的形状,能够采用各保持体142的板厚在固定端143与自由端144之间为恒定的结构、各保持体142的板厚随着朝向自由端144去而变小的结构等。
接着,关于上述清扫体110的具体构造,除了图1之外进一步参照图2~图5详细地说明。在这里,图2表示将图1中的清扫体110分解为各层叠元件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3表示图1中的清扫体110的俯视图,图4表示图3中的清扫体110的A-A线的截面构造,图5表示图3中的清扫体110的B-B线的截面构造。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体110作为其构成元件包括片状的保持片材部111和刷毛部114。在保持片材部111的一侧的面上重叠刷毛部114,在规定的接合部接合这些构成元件。
如图4所示,保持片材部111由片状的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互相重叠而形成,该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均由无纺布构成。该保持片材部111优选第二片材113的第一方向10的长边比第一片材112的第一方向10的长边短。由此,在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重叠的状态下,第一片材112中的从第二片材113伸出的伸出面发挥将清扫体保持架130的保持体142向后述的插入孔117圆滑地引导的功能。在这里所说的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相对应。
另一方面,刷毛部114由纤维集合体115和由无纺布构成的片状的第三片材116互相重叠而形成,保持片材部111的第二片材113被覆在纤维集合体115侧。因而,清扫体110成为在保持片材部111的第二片材113和第三片材116之间夹有纤维集合体115的结构。纤维集合体115进而由重叠的3个纤维体构成。这些3个纤维体中的第二片材113侧的1个纤维体115a为由第一组的多个纤维(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构成的纤维体,其他的2个纤维体115b为由第二组的多个纤维(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组的多个纤维”)构成的纤维体。构成纤维集合体115的纤维体115a、115b均为多个纤维沿第二方向12方向,跨越一侧的插入孔和另一侧的插入孔双方而延伸的结构。由此,实现了纤维集合体115未被分割为与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的纤维和与另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的纤维的清扫体。此外,在该清扫体110中,由保持片材部111的第二片材113形成一侧的清扫体表面(清扫体上表面),此外由刷毛部114的第三片材116形成另一侧的清扫体表面(清扫体下表面)。由此,清扫体110中,第二片材113的单面露出于清扫体表面,而第三片材116的单面露出于清扫体表面。
优选上述结构的第一片材112、第二片材113和第三片材116分别包括在图2中的箭头标记12方向的端部,即左右端部被切割为锯齿状的多个长条片(长条部分)112a、113a和116a。这些长条片112a、113a、116a均为沿着图2中的箭头标记12方向呈长条状延伸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具有该长条片的片材112、113、116也被称呼为长条片材。这样的结构的长条片容易通过勾挂而捕捉垃圾,还容易擦去进入凹部的垃圾,作为清扫功能高的构造特别有效。另外,关于长条片112a、113a、116a的形状,能适宜使用锯齿状、直线状、曲线状等中的单一种类或多数种类的形状。
(无纺布的结构)
关于上述结构的第一片材112、第二片材113和第三片材116,均能典型地使用由热熔融性纤维(热塑性纤维)构成的片状的无纺布。因而,这些第一片材112、第二片材113和第三片材116也被称呼为“无纺布片材”。该无纺布是通过机械、化学、热等处理而固定纤维或使纤维互相缠络而做成的片状的构成物,且为局部含有热塑性纤维并能够接合的无纺布,构成为具有多个长条片的形状的无纺布。作为热塑性纤维(热熔融纤维),能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等。
此外,优选该无纺布由具有实用强度的10~100g/m2的热塑性纤维构成。作为该无纺布,能够适宜使用通过热风法、纺粘法、热粘合法、水流络合法、点粘合法、熔喷法、缝编法、化学粘合法、针刺法等制造的无纺布。在这里所说的无纺布相当于本发明的“无纺布”。另外,为了提高清扫时的扫出功能,优选用刚性高的无纺布。此外,也能够代替无纺布或除了无纺布之外,使用将聚氨酯、海绵、织布、纤维网、ワリフ(wa-rifu、注册商标)等原材料加工成长条状而成的部件。
(纤维集合体的结构)
另一方面,纤维集合体115的纤维体115a、115b均为由纤维构成的单一的纤维构造体、纤维沿长度方向和/或径向聚集的纤维构造体(捻线、纺织线、多个长纤维部分连接而成的线材等)、及该纤维构造体的集合体,构成为局部含有热塑性纤维并能够接合的纤维体。所谓形成各纤维体的纤维,是指丝、织物等的构成单位,被规定为与粗细相比具有充分的长度,细而容易弯曲的形态的元件,典型的长的连续状的纤维为长纤维(长丝),短的纤维为短纤维(短丝)。该纤维体的纤维与长条片112a、113a、116a相同地构成为沿图2中的箭头标记12方向呈长条状延伸。该纤维集合体115也被称呼为将多个纤维形成为束状而成的“纤维束”。由构成该纤维集合体115的纤维体115a、115b构成本发明的“纤维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了纤维体115a、115b重叠而形成纤维集合体115的情况,但是纤维体的数量能够根据需要为1个或多个。优选该纤维集合体115、纤维体115a、115b具有由规定的平面、曲面形成的面构造,并且作为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的立体形状,或作为薄片形状而构成。在这里所说的“纤维体”,典型地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尼龙、人造纤维等为材质,实用上作为该纤维体而多使用通过对丝束开纤而得到的长纤维(长丝)的集合体。特别是优选,芯部分是聚丙烯(PP)或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覆盖该芯部分的外表面的鞘部分用聚乙烯(PE)的复合纤维,从而构成纤维体。形成该纤维体的长纤维,优选其纤度为0.5~66dtex。此外,各纤维体既可以由大概同样的纤度的纤维构成,或者各纤维体也可以是含有不同的纤度的纤维的结构。此外,在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至少2种类以上的不同熔点的树脂(例如熔点差为20℃以上的树脂)。
此外,为了提高清扫时的扫出功能,优选用刚性高的纤维,即含有纤度高的纤维的纤维体。此外,优选该纤维体为具有卷缩纤维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用每1英寸的折皱数为5~30的卷缩纤维。在这里所说的卷缩纤维,构成为被施加了规定的卷缩处理的纤维,为纤维彼此容易缠绕的构造。若用这样的卷缩纤维,则纤维体与清扫体保持架安装前的状态相比体积变大,并且在卷缩部分容易获取垃圾。本构造特别是能够通过使用由丝束形成的卷缩纤维而实现。此外,为了可靠地吸附垃圾、尘土、灰尘等,优选用含有吸尘油剂的纤维。
作为纤维体,也可以使用如下构件:将膜开槽成带状,将向纵向延伸的扁丝、被称为裂膜丝的热塑性膜树脂沿与树脂的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分开,将成为纤维状的膜接合成网眼状而成。或者,作为纤维体,也可以使用热风无纺布等的蓬松且纤维密度低的无纺布。
如图3所示,上述结构的清扫体110包括分别沿着该清扫体110的长边110a所延伸的第一方向10延伸的第一接合部121、第二接合部122和第三接合部123。优选这些第一接合部121、第二接合部122和第三接合部123均由热粘、粘接、卡定、缝合等中的至少1种接合方式构成。第三接合部123在清扫体110的短边110b所延伸的第二方向12上,被配置于该清扫体110的中央区域,形成连续的1条接合线。在该第三接合部123的两侧配置有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在第二方向12上,与该第三接合部123隔开相同距离地配置,且相对于该第三接合部123线对称。
第一接合部121由互相并行地延伸的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和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构成,其中的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与第二接合部122接近地配置。该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和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彼此既可以平行,或也可以不平行。在这里所说的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和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外侧接合部”和“第一内侧接合部”相对应。另外,这些接合部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清扫体的规定的层构造。
同样,第二接合部122由互相并行地延伸的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和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构成,其中的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与第一接合部121接近地配置。该第二接合部122的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和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彼此既可以平行,或也可以不平行。在这里所说的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和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二外侧接合部”和“第二内侧接合部”相对应。另外,“内侧接合部”表示构成第一接合部121(第二接合部122)的多个接合部中的第二接合部122(第一接合部121)侧的接合部,“外侧接合部”表示构成第一接合部121(第二接合部122)的多个接合部中的与第二接合部122(第一接合部121)相反侧的接合部。
由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和第二接合部122的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所划分的区域为中间区域118,在该中间区域118配置第三接合部123。在该情况下,第三接合部123既可以与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独立地构成,或也可以是兼任第一接合部121或第二接合部122的一部分的结构。在这里所说的中间区域118相当于本发明的“中间区域”,此外配置于该中间区域118的第三接合部123相当于本发明的“中间接合部”。
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由沿第一方向10呈直线状延伸并分别分开地配置的3个直线区域121c和在相邻的2个直线区域121c之间呈倾斜状配置的2个倾斜区域121d形成连续延伸的1条接合线。此外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由沿第一方向10呈直线状延伸并分别分开地配置的3个直线区域121e和在相邻的2个直线区域121e之间呈倾斜状配置的2个倾斜区域121f形成连续延伸的1条接合线。同样,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由沿第一方向10呈直线状延伸并分别分开地配置的3个直线区域122c和在相邻的2个直线区域122c之间呈倾斜状配置的2个倾斜区域122d形成连续延伸的1条接合线。此外第一内侧接合部122b由沿第一方向10呈直线状延伸并分别分开地配置的3个直线区域122e和在相邻的2个直线区域122e之间呈倾斜状配置的2个倾斜区域122f形成连续延伸的1条接合线。
另外,上述结构的第一接合部121、第二接合部122和第三接合部123均既可以构成为沿着第一方向10连续延伸的1条接合线、1个接合点,或也可以构成为沿着第一方向10断续延伸的多条接合线或多个接合点。此外,作为接合线的形状,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采用直线、虚线、波浪线、锯齿线、曲线等各种方式。
由重叠的第一片材112以及第二片材113与第一接合部121所划分的区域构成为用于插入清扫体保持架130的一侧的保持体142的一侧的插入孔117。同样,由重叠的第一片材112以及第二片材113与第二接合部122所划分的区域构成为用于插入清扫体保持架130的另一侧的保持体142的另一侧的插入孔117。这些插入孔117、117均构成为从插入口117a沿着清扫体110的长边110a所延伸的第一方向10延伸的插入空间。这些插入孔117、117典型的为呈直线状、曲线状或波浪线状地延伸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将该插入孔117置换为允许插入各保持体142的插入孔以外的插入空间,例如由狭缝、切口等形成的插入空间。此外,该插入孔117能够构成为其全部或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10一致的插入空间,或构成为其全部或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10大致一致的插入空间。由在这里所说的插入孔117、117构成本发明的“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
关于由上述第一接合部121、第二接合部122和第三接合部123接合的清扫体110的具体接合部位参照图5。如图5所示,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均构成为在保持片材部111和刷毛部114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在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上附加了纤维体115a的接合3个构成元件的接合部。由此,纤维集合体115的纤维体中的、仅由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构成的纤维体115a在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连接于保持片材部111,由第二组的多个纤维构成的纤维体115b在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未连接于保持片材部111。对此,第三接合部123构成为将保持片材部111和刷毛部114的全部接合的接合部。
根据这样的接合,保持片材部111(第一片材112和第二片材113)和纤维体115a均具有以由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接合的端部为固定端,以隔着该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与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相反侧的端部为自由端而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1a、和以由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接合的端部为固定端,以隔着该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与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相反侧的端部为自由端而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11b。另一方面,刷毛部114中的除了纤维体115a之外的部位,即由纤维体115b和第三片材116构成的部位具有以由第三接合部123接合的端部为固定端,以远离该第三接合部123一侧的端部为自由端而分别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4a和第二延伸部114b。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清扫体110的特征在于,具有在清扫体保持架130未安装的状态下,即各保持体142未完全地插入各插入孔117的状态下,中间区域118的第二方向12的间隔d1超过2个保持体142、142的间隔d2中的最短的间隔的扩大间隔部124的结构。该扩大间隔部124既可以遍及清扫体110的第一方向10的所有部位形成,或也可以形成于清扫体110的第一方向10的一部分。图3表示2个保持体142、142的间隔d2在第一方向10上为恒定的实施方式。此外,沿第一方向10隔着扩大间隔部124在其两侧,两插入孔117、117的第二方向12的间隔比扩大间隔部124窄,具体而言,具有间隔d1小于间隔d2的缩小间隔部125、125。特别是,插入口117a侧的缩小间隔部125发挥作为用于将各保持体142容易插入各插入孔117的引导区域的功能。在这里所说的扩大间隔部124和缩小间隔部125与本发明的“扩大间隔部”和“缩小间隔部”相对应。
具有上述结构的扩大间隔部124的清扫体110的作用效果除了图3之外,进一步参照图6。在该图6中表示关于图5中的清扫体110的截面构造,各保持体142被插入各插入孔117的前后的样子。
在图3中,将各保持体142插入各插入孔117时,首先一侧的保持体142的自由端144接触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中的插入口117a侧的倾斜区域121f,此外另一侧的保持体142的自由端144接触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中的插入口117a侧的倾斜区域122f。若继续插入该保持体142,则该倾斜区域121f、122f以被两保持体142、142相互拉靠的方式动作,进而,与这些倾斜区域121f、122f连接的正中间的直线区域121e、122e也以被两保持体142、142相互拉靠的方式动作。
由此,如图6所示,2个插入孔117、117沿图中的箭头标记14和16方向接近,由此,中间区域118的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相对于插入孔117、117,沿配置有纤维集合体115的方向,即图中的箭头标记18方向挤压。通过该挤压动作,纤维集合体115中的中间区域118的两侧的纤维部分(例如,将中间区域118作为固定端部的情况下的纤维集合体115的自由端部)的厚度增加。具体而言,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第一延伸部111a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绕中间区域118沿箭头标记20方向旋转,此外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第二延伸部111b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绕中间区域118沿箭头标记22方向旋转。另外,在各保持体142的突片145在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或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滑动时,进一步促进第一延伸部111a和第二延伸部111b的旋转动作。为了更加可靠地进行这样的旋转动作,优选的是,关于清扫体110的宽度方向(图3中的第二方向)的截面,隔着保持片材部111,其上方的构成元件的形状和其下方的构成元件的形状成为非对称。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清扫体110在保持片材部111的上方不具有构成元件,为非对称。
另一方面,第一延伸部111a和第二延伸部111b进行旋转动作时,第三片材116以及纤维体115b的第一延伸部114a和第三片材116以及纤维体115b的第二延伸部114b为其位置被大致维持的状态,或通过各纤维体的自重作用,该纤维体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绕中间区域118沿箭头标记24或箭头标记26方向旋转。
通过第一延伸部111a和第二延伸部111b的上述旋转动作,关于清扫体110的宽度方向(图3中的箭头标记12方向)的截面,纤维集合体115的上述挤压方向的纤维间距离扩大,因此,能够与在清扫体110上安装清扫体保持架130之前相比,增加外观的比容积。由此,能将用于捕集垃圾、尘土、灰尘等捕集对象物的区域扩张到纤维内部,能有效地利用纤维集合体115,由此能谋求提高清扫效果。
此外,通过纤维集合体115的纤维间距离扩大而表面积增加,其结果,一次擦拭的清扫范围扩大,擦拭效果增强。
此外,纤维集合体115的比容积、表面积增加了的上述状态通过将各保持体142插入各插入孔117而自然地形成,因此,无需在使用前使用者强行进行用手解开纤维集合体115的纤维,或使清扫体保持架130连同清扫体110摇动而提高清扫体110的体积感的操作,是合理的。而且,一次形成的清扫体110的形状由插入到各插入孔117的各保持体142强制地维持,所以该形状能够更加长久地稳定地维持。
(其他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考虑各种的应用和变形。例如,也能实施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的各方式。
在本发明中,关于清扫体110、清扫体保持架130的构成元件的种类、数量等,不限定于上述例子,根据需要能够进行各种选择。例如,也能够适宜采用在清扫体110上设有3个以上的插入孔的结构、在清扫体保持架130上设有3个以上的保持体的结构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用片状的无纺布和纤维体构成清扫体11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可以由片状的无纺布和纤维体中的任一者构成清扫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体110中,记载了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三片材116包含于刷毛部114的情况,但是根据清扫体110的设计式样变更等的需要,也能够采用自刷毛部114中省略第三片材116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清扫体110中,记载了保持片材部111规定清扫体上表面的结构,即在隔着保持片材部111与刷毛部114相反侧不设有清扫体元件的结构,但是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在隔着保持片材部111与刷毛部114相反侧,接合如纤维集合体115那样的刷毛部。
此外,在本发明中,关于第一接合部121、第二接合部122和第三接合部123的形状、配置,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清扫体110,能够根据需要适宜变更。例如,也能采用由图7~图13的俯视图所表示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清扫体210~270。另外,关于这些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清扫体的接合部的构成状态,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规定的层构造。
在图7所示的清扫体210中,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和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沿第一方向10互相平行地延伸,且均相对于第三接合部123平行地延伸。同样,第二接合部122的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和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沿第一方向10互相平行地延伸,且均相对于第三接合部123平行地延伸。因而,在该清扫体210中,与图3所示的清扫体110不同,遍及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的整体地设有扩大间隔部124,未设有缩小间隔部125。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插入孔117构成为其全部与第一方向10一致地延伸的插入空间。
图8所示的清扫体220除了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和第二接合部122的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以外,与图3所示的清扫体210的接合部相同。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仅由2个倾斜区域121f形成,不具有图3中的直线区域121e。同样,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仅由2个倾斜区域122f形成,不具有图3中的直线区域122e。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插入孔117构成为其一部分与第一方向10一致地延伸,且作为整体沿着第一方向10延伸的插入空间。
在图9所示的清扫体230中,第三接合部123为将沿第一方向10延伸的锯齿线及其两侧的直线组合而成的1条接合线。由此,第三接合部123的形状相对于第一方向10为左右不对称。此外,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仅由图3所示的清扫体110的正中间的直线区域121c形成。同样,第二接合部122的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仅由图3所示的清扫体110的正中间的直线区域122c形成。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插入孔117构成为其一部分与第一方向10一致地延伸且作为整体沿着第一方向10延伸的插入空间。
图10所示的清扫体240中,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和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沿着第一方向10互相平行地延伸,且均相对于第三接合部123倾斜地延伸。同样,第二接合部122的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和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沿着第一方向10互相平行地延伸,且均相对于第三接合部123倾斜地延伸。具体而言,在第一方向10上,以插入口117a侧为清扫体后端,以其相反侧为清扫体前端的情况下,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和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为在从清扫体后端朝向清扫体前端维持等间隔的状态下从第三接合部123呈直线远离地延伸的1条接合线。同样,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和第一内侧接合部122b在从清扫体后端朝向清扫体前端维持等间隔的状态下从第三接合部123呈直线远离地延伸的1条接合线。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插入孔117构成为作为整体沿着第一方向10延伸的插入空间。
在图11所示的清扫体250中,第一外侧接合部121a仅由3个直线区域121c形成,不具有图3中的倾斜区域121d。此外,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仅由3个直线区域121e形成,不具有图3中的倾斜区域121f。同样,第二外侧接合部122a仅由3个直线区域122c形成,不具有图3中的倾斜区域122d。此外,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仅由3个直线区域122e形成,不具有图3中的倾斜区域122f。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插入孔117构成为其一部分与第一方向10一致地延伸且作为整体沿着第一方向10延伸的插入空间。
在图12所示的清扫体260中,相对于通过清扫体长边的中点的中心线L,该中心线L的两侧的接合部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在第一方向10上,以插入口117a侧为清扫体后端,以其相反侧为清扫体前端的情况下,与图3所示的清扫体110对比,扩大间隔部124的位置移动到比中心线L靠清扫体前端侧。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插入孔117构成为其一部分与第一方向10一致地延伸且作为整体沿着第一方向10延伸的插入空间。
在图13所示的清扫体270中,第三接合部123为将沿第一方向10延伸的锯齿线及其两侧的直线组合而成的1条接合线。此外,该第三接合部123兼任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一内侧接合部121b的功能和第二接合部122的第二内侧接合部122b的功能。由此能够抑制接合部的数量,是合理的。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插入孔117构成为其一部分与第一方向10一致地延伸且作为整体沿着第一方向10延伸的插入空间。
上述结构的清扫体210~270也与图3所示的清扫体110同样地至少具有扩大间隔部124,在这一点上,发挥与清扫体110的上述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中,关于清扫体110的保持片材部111和刷毛部114的结构、由清扫体110中的第一接合部121、第二接合部122和第三接合部123接合的部位,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需要适宜变更。例如,也能采用由图14~图19的剖视图所表示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清扫体310~360。
图14所示的清扫体310中,纤维集合体115仅由纤维体115b构成,该纤维体115b由第二组的多个纤维构成。该纤维体115b在第三接合部123处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然而在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处不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在本结构中,2个插入孔117、117接近,中间区域118的保持片材部111相对于插入孔117、117被向配置有纤维集合体115的方向挤压。通过该挤压动作,保持片材部111的第一延伸部111a,其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0方向)旋转,此外保持片材部111的第二延伸部111b,其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2方向)旋转。
图15所示的清扫体320中,纤维集合体115仅由纤维体115a构成,该纤维体115a由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构成。该纤维体115a在第一接合部121~第三接合部123中的所有接合部处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在本结构中,2个插入孔117、117接近,中间区域118的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相对于插入孔117、117被向配置有纤维集合体115的方向挤压。通过该挤压动作,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第一延伸部111a,它们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0方向)旋转,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第二延伸部111b,它们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2方向)旋转。
图16所示的清扫体330中,纤维集合体115由纤维体115a和2个纤维体115b构成,该纤维体115a由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构成,该2个纤维体115b由第二组的多个纤维构成。纤维体115a和保持片材部111侧的一侧的纤维体115b在第一接合部121或第二接合部122处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相对于此,另一侧的纤维体115b在第三接合部123处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然而在第一接合部121或第二接合部122处不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在本结构中,2个插入孔117、117接近,中间区域118的保持片材部111、纤维体115a和一侧的纤维体115b相对于插入孔117、117被向配置有纤维集合体115的方向挤压。通过该挤压动作,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第一延伸部111a,它们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0方向)旋转,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第二延伸部111b,它们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2方向)旋转。
图17所示的清扫体340中,纤维集合体115由纤维体115a和2个纤维体115b构成,该纤维体115a由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构成,该2个纤维体115b由第二组的多个纤维构成。此外,纤维体115a被分割为与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地设置的片材部和与另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地设置的片材部。同样,纤维体115b被分割为与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地设置的片材部和与另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地设置的片材部。纤维体115a的2个片材部在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处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相对于此,纤维体115b的2个片材部在第三接合部123处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然而在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处不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在本结构中,2个插入孔117、117接近,中间区域118的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相对于插入孔117、117被向配置有纤维集合体115的方向挤压。通过该挤压动作,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一侧的片材部的第一延伸部111a,它们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0方向)旋转,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一侧的片材部的第二延伸部111b,它们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2方向)旋转。
图18所示的清扫体350中,纤维集合体115仅由纤维体115b构成,该纤维体115b由第二组的多个纤维构成。此外,纤维体115b被分割为与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地设置的片材部和与另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地设置的片材部。纤维体115b的2个片材部在第三接合部123处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然而在第一接合部121和第二接合部122处不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在本结构中,2个插入孔117、117接近,中间区域118的保持片材部111相对于插入孔117、117被向配置有纤维集合体115的方向挤压。通过该挤压动作,保持片材部111的第一延伸部111a,其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0方向)旋转,保持片材部111的第二延伸部111b,其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2方向)旋转。
图19所示的清扫体360中,纤维集合体115仅由纤维体115a构成,该纤维体115a由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构成。此外,纤维体115a被分割为与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地设置的片材部和与另一侧的插入孔117相对应地设置的片材部。纤维体115a的2个片材部在第一接合部121~第三接合部123的所有的接合部处与保持片材部111连接。在本结构中,2个插入孔117、117接近,中间区域118的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相对于插入孔117、117被向配置有纤维集合体115的方向挤压。通过该挤压动作,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一侧的片材部的第一延伸部111a,它们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0方向)旋转,保持片材部111和纤维体115a的另一侧的片材部的第二延伸部111b,它们的自由端部以第三接合部123为旋转中心(沿图6中的箭头标记22方向)旋转。
上述结构的清扫体310~370也与图5所示的清扫体110同样,中间区域118的纤维体相对于插入孔117、117被向配置有纤维集合体115的方向挤压,纤维集合体115中的中间区域118的两侧的纤维部分的厚度增加,由此,发挥纤维集合体115的纤维间距离扩大这样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记载了2个保持体142、142的间隔d2在第一方向10上为恒定的情况,但是也能采用该间隔在第一方向10上不同的结构。例如,为了使2个保持体142、142的间隔在自由端144处沿第二方向12扩大间隔,也能采用在自由端144上设有倾斜部147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保持架主体160。根据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实现将保持体142容易插入插入孔117。
以上,鉴于本发明的特质,能够形成以下的结构。
(方案1)
一种清扫用具,用于清扫对象的清扫,其特征在于,
包括清扫体保持架和被保持于所述清扫体保持架的清扫体,
所述清扫体保持架包括:
由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和从所述握持部并行并呈长条状延伸的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
所述清扫体包括:
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分别供所述清扫体保持架的所述第一保持体和所述第二保持体插入;
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由无纺布构成;
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一外侧接合部,接合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并划分所述第一插入空间;
第二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并划分所述第二插入空间;
中间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之间;以及
纤维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纤维在所述中间区域至少部分地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而成,
通过所述清扫体保持架的所述第一保持体和所述第二保持体分别插入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接近,由此,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纤维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被向配置有所述纤维体的方向挤压。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与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3)
根据方案1或2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4)
根据方案1~3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外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5)
根据方案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包括:
第一组的多个纤维,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侧;以及
第二组的多个纤维,隔着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相反侧,
通过所述第一插入空间与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接近,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绕所述中间区域旋转。
(方案6)
根据方案5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和所述第二组的多个纤维,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与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该中间接合部构成为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的旋转中心。
(方案7)
根据方案6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8)
根据方案6或7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外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9)
根据方案2~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中间接合区域将所述纤维体与形成所述清扫体的所有片材接合,由此构成全层接合线。
(方案10)
根据方案9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接合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清扫体的大致中央。
(方案11)
根据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片材中的、与所述第一片材远离的一侧的一个面构成第一清扫体表面。
(方案12)
根据方案11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体在与所述第一清扫表面相反的一侧的清扫体表面构成第二清扫体表面。
(方案13)
根据方案11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体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与第三片材之间,该第三片材在与所述第一清扫体表面相反的一侧的清扫体表面构成第二清扫体表面。
(方案14)
根据方案1~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的多个纤维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跨越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的双方而延伸的结构。
(方案15)
根据方案1~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片材的侧部长度比该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片材的侧部长度短。
(方案16)
根据方案1~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片材的侧部长度与该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片材的侧部长度大致相等。
(方案17)
一种清扫体,用于清扫对象的清扫,其特征在于,
该清扫体具有:
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供清扫体保持架的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分别插入;
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由无纺布构成;
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一外侧接合部,接合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划分所述第一插入空间;
第二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划分所述第二插入空间;
中间区域,形成于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与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之间;以及
纤维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纤维在所述中间区域,至少部分地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而成,
通过所述清扫体保持架的所述第一保持体和所述第二保持体分别插入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接近,由此,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纤维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向配置有所述纤维体的方向挤压。
(方案18)
根据方案17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与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19)
根据方案17或18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20)
根据方案17~19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外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21)
根据方案17~2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包括:
第一组的多个纤维,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侧;以及
第二组的多个纤维,隔着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相反侧,
通过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接近,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绕所述中间区域旋转。
(方案22)
根据方案21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和所述第二组的多个纤维,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与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该中间接合部构成为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的旋转中心。
(方案23)
根据方案22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24)
根据方案22或23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外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方案25)
根据方案18~2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中间接合区域将所述纤维体与形成所述清扫体的所有片材接合,由此构成全层接合线。
(方案26)
根据方案25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接合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清扫体的大致中央。
(方案27)
根据方案17~2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片材中的、与所述第一片材远离的一侧的一侧的面构成第一清扫体表面。
(方案28)
根据方案27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体在与所述第一清扫表面相反的一侧的清扫体表面构成第二清扫体表面。
(方案29)
根据方案27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体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与第三片材之间,该第三片材在与所述第一清扫体表面相反的一侧的清扫体表面,构成第二清扫体表面。
(方案30)
根据方案17~2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的多个纤维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跨越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的双方而延伸的结构。
(方案31)
根据方案17~3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片材的侧部长度比该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片材的侧部长度短。
(方案32)
根据方案17~3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清扫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片材的侧部长度与该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片材的侧部长度大致相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清扫用具
110…清扫体
110a…长边
110b…短边
111…保持片材部
111a…第一延伸部
111b…第二延伸部
112…第一片材
112a…长条片
113…第二片材
113a…长条片
114…刷毛部
114a…第一延伸部
114b…第二延伸部
115…纤维集合体
115a、115b…纤维体
116…第三片材
116a…长条片
117…插入孔
117a…插入口
118…中间区域
118a…长条片
121…第一接合部
121a…第一外侧接合部
121b…第一内侧接合部
121c、121e…直线区域
121d、121f…倾斜区域
122…第二接合部
122a…第二外侧接合部
122b…第二内侧接合部
122c、122e…直线区域
122d、122f…倾斜区域
123…第三接合部
124…扩大间隔部
130…清扫体保持架
140…保持架主体
141…连接部
142…保持体
142a…外缘部
143…固定端
144…自由端
145…突片
146…压板
150…手柄部
151…手柄主体
160…保持架主体

Claims (16)

1.一种清扫用具,用于清扫对象的清扫,其特征在于, 
包括清扫体保持架和被保持于所述清扫体保持架的清扫体, 
所述清扫体保持架包括: 
由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和从所述握持部并行并呈长条状延伸的第一保持体和第二保持体, 
所述清扫体包括: 
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插入空间和第二插入空间,分别供所述清扫体保持架的所述第一保持体和所述第二保持体插入; 
由无纺布构成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 
第一内侧接合部和第一外侧接合部,接合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并划分所述第一插入空间; 
第二内侧接合部和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重叠的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第二片材,并划分所述第二插入空间; 
中间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之间;以及 
纤维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纤维在所述中间区域至少部分地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而成, 
通过所述清扫体保持架的所述第一保持体和所述第二保持体分别插入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接近,由此,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纤维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被向配置有所述纤维体的方向、即所述第一片材和所述纤维体相互重叠的方向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与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外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纤维体包括: 
第一组的多个纤维,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侧;以及 
第二组的多个纤维,隔着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相反侧, 
通过所述第一插入空间与所述第二插入空间接近,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绕所述中间区域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的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和所述第二组的多个纤维,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与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不同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间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该中间接合部构成为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的旋转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内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内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多个纤维是在所述中间区域利用所述第一外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外侧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片材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中间接合区域将所述纤维体与形成所述清扫体的所有的片材接合,由此构成全层接合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接合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清扫体的大致中央。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片材中的、与所述第一片材远离的一侧的一个面构成第一清扫体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体在与所述第一清扫体表面相反的一侧的清扫体表面构成第二清扫体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体配置于所述第一片材与第三片材之间,该第三片材在与所述第一清扫体表面相反的一侧的清扫体表面构成第二清扫体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扫体是所述纤维体的多个纤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跨越所述第一插入空间和所述第二插入空间的双方而延伸的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片材的侧部长度比该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片材的侧部长度短。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扫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二片材的侧部长度与该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片材的侧部长度大致相等。 
CN201180008271.6A 2010-02-03 2011-02-03 清扫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3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2602A JP5427628B2 (ja) 2010-02-03 2010-02-03 清掃用具、清掃体
JP2010-022602 2010-02-03
PCT/JP2011/052241 WO2011096474A1 (ja) 2010-02-03 2011-02-03 清掃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3075A CN102753075A (zh) 2012-10-24
CN102753075B true CN102753075B (zh) 2015-01-28

Family

ID=44355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827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3075B (zh) 2010-02-03 2011-02-03 清扫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72420B2 (zh)
EP (1) EP2532294B1 (zh)
JP (1) JP5427628B2 (zh)
CN (1) CN102753075B (zh)
WO (1) WO20110964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812B (zh) * 2008-04-16 2014-08-06 花王株式会社 清扫用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JP5918494B2 (ja) * 2011-09-30 2016-05-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体ホルダ、清掃用具
JP2013255710A (ja) * 2012-06-13 2013-12-26 Unicharm Corp 清掃シートおよび清掃用具
JP6208948B2 (ja) * 2013-02-07 2017-10-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6208949B2 (ja) * 2013-02-07 2017-10-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5973930B2 (ja) * 2013-02-07 2016-08-2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5484622B1 (ja) 2013-02-07 2014-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6323981B2 (ja) * 2013-02-07 2018-05-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6126398B2 (ja) * 2013-02-07 2017-05-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6323980B2 (ja) * 2013-02-07 2018-05-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具
JP6228407B2 (ja) * 2013-09-03 2017-11-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具および清掃用具の製造方法
JP2016036628A (ja) * 2014-08-08 2016-03-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シートおよび清掃用具パッケージ
JP6514863B2 (ja) * 2014-08-08 2019-05-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シートおよび清掃用具
AU2017219748B2 (en) * 2016-02-17 2022-09-29 Ecolab Usa Inc. Cleaning tool with removable so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8009A (ja) * 1995-08-01 1997-02-10 Kao Corp 清掃布、清掃具の柄及び清掃具
JP4132730B2 (ja) * 2001-06-14 2008-08-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製品
TW200303183A (en) * 2002-02-22 2003-09-01 Yamada Chiyoe Cleaning too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leaning portion constituting the cleaning tool
JP2004329585A (ja) * 2003-05-08 2004-11-25 Kinsei Seishi Kk 掃除用シート
JP2005161051A (ja) * 2003-12-03 2005-06-23 Oimo Industrial Co Ltd ハンドモップ
WO2005072593A1 (ja) * 2004-02-02 2005-08-11 Yamada, Chiyoe 清掃具用シート
WO2006011234A1 (ja) * 2004-07-30 2006-02-02 Yamada, Chiyoe 清掃具及び清掃具を構成する保持部材
JP2007029136A (ja) 2005-07-22 2007-02-08 Kao Corp 清掃用物品
TW200706146A (en) * 2005-08-12 2007-02-16 Ya-Jing Yang Duster
US8151402B2 (en) * 2006-03-09 2012-04-10 Kao Corporation Cleaning article, method of fluffing cleaning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cleaning article
JP4709105B2 (ja) * 2006-09-12 2011-06-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体及び清掃用具
JP5171348B2 (ja) * 2008-03-31 2013-03-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具、清掃体
JP5171347B2 (ja) * 2008-03-31 2013-03-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具
JP5588431B2 (ja) * 2009-03-31 2014-09-1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具、清掃体
JP5503640B2 (ja) * 2009-03-31 2014-05-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清掃用具、清掃体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329585A 2004.11.25 *
JP特开2009-240537A 2009.10.22 *
JP特开平9-38009A 1997.02.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2294B1 (en) 2016-11-09
WO2011096474A1 (ja) 2011-08-11
US9072420B2 (en) 2015-07-07
CN102753075A (zh) 2012-10-24
JP5427628B2 (ja) 2014-02-26
US20130031738A1 (en) 2013-02-07
JP2011156295A (ja) 2011-08-18
EP2532294A1 (en) 2012-12-12
EP2532294A4 (en)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3075B (zh) 清扫用具
CN101646375B (zh) 清扫体以及清扫用具
CN101646376B (zh) 清扫体以及清扫用具
CN101511252B (zh) 清扫体以及清扫用具
CN101511253B (zh) 清扫体和清扫用具
CN102098950B (zh) 清扫用具、清扫体保持件
CN104981191B (zh) 清扫工具
CN101980646A (zh) 清扫用具、清扫体
CN101980648B (zh) 清扫用具
CN104981193B (zh) 清扫工具
JP5427627B2 (ja) 清掃用具、清掃体
JP5918494B2 (ja) 清掃体ホルダ、清掃用具
JP5657525B2 (ja) 清掃用具、清掃体
CN104981192A (zh) 清扫工具
TWI620541B (zh) Sweeping tool
CN104981196A (zh) 清扫工具
JP6685498B2 (ja) 多層構造ブラシ
JP5588431B2 (ja) 清掃用具、清掃体
EP1362544A2 (en) Mop implement
CN104981190B (zh) 清扫工具
JP2010051711A (ja) ブラシ及び電気掃除機用の回転ブラシ装置
CN104968249B (zh) 清扫工具
CN104981195B (zh) 清扫工具
CN105517477A (zh) 清扫用具以及清扫用具的制造方法
CN104981194B (zh) 清扫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