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6496A - 利用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定影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定影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6496A
CN102736496A CN2012100766755A CN201210076675A CN102736496A CN 102736496 A CN102736496 A CN 102736496A CN 2012100766755 A CN2012100766755 A CN 2012100766755A CN 201210076675 A CN201210076675 A CN 201210076675A CN 102736496 A CN102736496 A CN 102736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induction heating
rotation axis
shell
hea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66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6496B (zh
Inventor
丹田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36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6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6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6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fix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9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fixing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定影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外壳,收容定影处理用构件;第二外壳,收容图像形成部,并安装第一外壳;第一辊,具有以不能移动的状态支承在第一外壳的第一转动轴;第二辊,具有以能移动的状态支承在第一外壳的第二转动轴,由第二辊与第一辊形成定影夹缝部;夹缝压力调整机构,使第二辊在以第一压力与第一辊压力接触的第一姿势和以低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与第一辊压力接触的第二姿势之间改变姿势;感应加热单元,安装在第二外壳,产生定影处理所需的热量;保持机构,在第二辊处于第一姿势时和处于第二姿势时,都使第二辊和感应加热单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及驱动机构,向第一辊提供转动驱动力。

Description

利用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定影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利用IH(感应加热)方式对转印了图像的薄片体进行定影处理。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辊和加压辊。使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体通过由这些辊形成的定影夹缝部。薄片体因通过该定影夹缝部而被加热、加压,从而把调色剂像定影在该薄片体上。在这种定影装置中,公知一种IH定影装置,该IH定影装置将感应加热作为产生用于对薄片体进行加热的热量的方式。IH定影装置包括:感应加热线圈,用于产生磁通;IH单元,具有用于形成磁路的磁芯构件;以及定影单元,具有利用该IH单元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辊(或加热带)。
有时因老化等原因需要更换所述定影单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即使IH单元没有问题也更换整个IH定影装置是不经济的,所以使IH单元和定影单元分别为单独构件结构。即,把IH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上,并使定影单元装拆自如地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在把IH单元和定影单元作为单独构件结构的情况下产生了如下问题,即,在定影单元的装拆前后,如何使感应加热线圈和加热辊之间的距离关系保持不变。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化,则感应加热效果发生变化,加热辊不能可靠地产生所希望的定影热量。因此,在这种IH定影装置中,需要设置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可以使感应加热线圈和加热辊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公知一种具有夹缝压力调整机构的定影单元,该夹缝压力调整机构使所述定影夹缝部的夹缝压力在通常加压(高压)状态和减压(低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普通纸厚的薄片体通过所述定影夹缝部时,该夹缝压力调整机构使所述夹缝压力处于通常加压状态,而当使信封等厚纸或薄纸通过、或进行卡纸处理时,使所述夹缝压力处于所述减压状态。加压辊的转动轴以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定影辊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定影单元的外壳上,所述夹缝压力调整机构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进行所述状态切换。通过以这种方式切换夹缝压力,当厚纸或薄纸通过所述定影夹缝部时,可以抑制在薄片体上产生褶皱等,并且使用者容易进行卡纸处理。
在以往的装置中,选择加压辊作为进行移动的辊,这是因为容易使定影辊(加热辊)和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即,如果定影辊一侧不动,则在把定影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规定位置上时,就能确定定影辊相对于感应加热线圈的位置。因此,在形成定影夹缝部时不会产生位置偏离。
此外,在以往的装置中,转动驱动力从装置主体的驱动装置向定影单元的各辊传递,该转动驱动力的传递是通过向加压辊的转动轴输入驱动力来实现的。这是因为定影辊是海绵状的辊,而加压辊是刚性比定影辊高的辊。当选择外径容易发生变化的定影辊作为输入驱动力用的辊时,辊外周的周向速度发生变动,不能准确地控制辊转动。
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加压辊是其转动轴进行移动的辊,所以为了向该加压辊输入驱动力需要重点对机构进行研究。即,伴随所述通常加压状态和所述减压状态的状态变更,加压辊的轴心移动,从而使向这种加压辊输入驱动力的机构复杂化,并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定影式图像形成装置,该感应加热定影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能对装置主体进行装拆的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单元,并且可以使向该定影单元输入转动驱动力的机构简单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定影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辊、第二辊、夹缝压力调整机构、感应加热单元、保持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外壳收容用于进行定影处理的构件。所述第二外壳收容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一辊具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以不能进行移动但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承在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辊具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以能够进行移动但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承在所述第一外壳,并且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一起形成对薄片体进行定影处理的定影夹缝部。所述夹缝压力调整机构使所述第二辊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所述第一姿势是使所述第二辊以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一辊压力接触的姿势,所述第二姿势是通过使所述第二转动轴从所述第一姿势的状态进行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辊以低于所述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与所述第一辊压力接触的姿势。所述感应加热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用于产生磁通,所述磁通产生所述定影处理所需要的热量。所述保持机构在所述第二辊处于所述第一姿势时和处于所述第二姿势时,都使所述第二辊和所述感应加热单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所述驱动机构向所述第一辊提供转动驱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表示把定影单元(第一外壳)从装置主体(第二外壳)上取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内部结构的断面图。
图4是切掉定影装置一部分后的立体图。
图5是定影装置及其外围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夹缝压力调整机构结构的定影装置端部的立体图。
图7(A)和(B)是定影装置的断面图,是用于说明定影辊和加热辊的转动轴移动的图。
图8是定影装置的断面图,是用于说明保持机构结构的图。
图9(A)是定影装置的一侧的侧视图,图9(B)是定影装置的另一侧的侧视图,是分别用于说明保持机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IH定影式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断面图。在此,虽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举例说明的是复印机,但图像形成装置1只要采用IH定影方式,也可以是打印机、传真装置或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10(第二外壳),具有大体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结构;以及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配置在装置主体10上。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收容有:读取单元25,以光学方式读取被复印的原稿图像;图像形成部30,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像;定影装置60,把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供纸部40,储存向图像形成部30输送的薄片体;输送路径50,把薄片体从供纸部40经由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装置60输送到薄片体排出口10E;以及输送单元55,在其内部具有构成该输送路径50一部分的薄片体输送通道。
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上具有主体盖101,在进行卡纸处理、或维护时需要把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装置60等单元从装置主体10内取出的情况下,开关该主体盖101。主体盖101安装成能够绕其基端部(下端部)相对于装置主体10转动(参照图2)。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的上表面上。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自动地把要被复印的原稿薄片体提供到装置主体10的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组装有第一接触玻璃241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当使用者用手把原稿薄片体放置在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配置有第二接触玻璃242的位置)上时,向上方打开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包括:原稿盘21,用于放置原稿薄片体;原稿输送部22,经由原稿自动读取位置输送原稿薄片体;以及原稿排出盘23,将读取后的原稿薄片体排出。
读取单元25以光学方式读取通过第一接触玻璃241或第二接触玻璃242的原稿薄片体的图像,该第一接触玻璃241用于读取从装置主体10上表面的原稿自动供给装置20自动送出的原稿薄片体的图像,该第二接触玻璃242用于读取手动放置的原稿薄片体的图像。在读取单元25内收容有扫描机构和拍摄元件(省略图示),该扫描机构包括光源、移动支架、反射镜等。扫描机构向原稿薄片体照射光,并把原稿薄片体的反射光导向拍摄元件。拍摄元件把所述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所述模拟电信号在通过A/D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之后,被输入到图像形成部30。
图像形成部30进行生成全色的调色剂图像并将其转印到薄片体上的处理,其包括:图像形成单元32,包含串列配置的四个单元32Y、32M、32C、32Bk,分别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调色剂像;中间转印单元33,邻接配置在该图像形成单元32的上方;以及调色剂补给部34,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3的上方。
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分别包括感光鼓321以及配置在该感光鼓321周围的带电器322、曝光器323、显影装置324、一次转印辊325和清洁装置326。
感光鼓321绕其轴转动,并且在其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感光鼓321可以使用采用非晶态硅(a-Si)类材料制成的感光鼓。带电器322使感光鼓321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器323具有激光光源、反射镜和透镜等光学设备,并且把基于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所形成的光,照射到感光鼓321的圆周面上,来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324向感光鼓321的圆周面提供调色剂,使形成在感光鼓321上的静电潜影显影。显影装置324是双组分显影剂用的显影装置,其包括搅拌辊、磁辊和显影辊。搅拌辊通过边对双组分显影剂进行搅拌边进行循环输送,使调色剂带电。在磁辊的圆周面上承载双组分显影剂层,并且在显影辊的圆周面上承载调色剂层,调色剂层通过利用磁辊和显影辊之间的电位差传递调色剂来形成。显影辊上的调色剂被提供到感光鼓321的圆周面上,使所述静电潜影显影。
一次转印辊325隔着中间转印单元33所具有的中间转印带331与感光鼓321形成夹缝部,感光鼓321上的调色剂像被第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1上。清洁装置326具有清洁辊等,对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21的圆周面进行清扫。
中间转印单元33包括中间转印带331、驱动辊332、从动辊333、张力辊334和支承辊336。中间转印带331是环形带,架设在这些辊332、333、334、336和一次转印辊325上,调色剂像从多个感光鼓321重叠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331外周面的同一个部位上(第一次转印)。
驱动辊332是在金属制的导电轴上把海绵状的导电橡胶成形为圆筒型的辊,并且提供使中间转印带331周向转动的驱动力。与驱动辊332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5。二次转印辊35也是导电性的辊。驱动辊332和二次转印辊35之间的夹缝部为二次转印部35A,该二次转印部35A把重叠涂覆到中间转印带331上的全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
向二次转印辊35施加与调色剂像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偏置电压,并且使驱动辊332接地。此外,从动辊333随中间转印带331的周向转动而从动转动,张力辊334向中间转印带331提供规定的张力,支承辊336在中间转印带331周向转动方向的靠近二次转印部35A的上游,使中间转印带331弯曲。
调色剂补给部34包括黄色用调色剂容器34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34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34C和黑色用调色剂容器34Bk。这些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分别储存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并且通过省略图示的供给路径,向与YMCBk各种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的显影装置324提供各种颜色的调色剂。
供纸部40具有收容有要被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两层薄片体供纸盒40A、40B、以及手动供纸用的供纸盘46。这些供纸盒40A、40B可以从装置主体10的前方向眼前方向拉出。供纸盒40A、40B设置成用于自动供纸,手动供纸用的供纸盘46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上。供纸盘46安装成能够绕其下端部相对于主体盖101开关自如。当进行手动供纸时,如图所示,使用者打开供纸盘46,将薄片体放置在其上表面上。
供纸盒40A(40B)包括:薄片体收容部41,收纳有由多个薄片体层叠而成的薄片体摞;提升板42,为了提供所述薄片体摞而抬起。在供纸盒40A(40B)右端一侧的上部配置有搓纸辊43以及供纸辊44和减速辊45的辊对。利用搓纸辊43和供纸辊44的驱动,把供纸盒40A内的薄片体摞最上层的薄片体一张张地抽出,并送入输送路径50的上游端。另一方面,放置在供纸盘46上的薄片体同样利用搓纸辊461和供纸辊462的驱动,被送入输送路径50。
输送路径50包括:主输送通道50A,将薄片体从供纸部40经由图像形成部30输送到定影装置60的出口;翻转输送通道50B,当对薄片体进行两面印刷时,用于使单面印刷后的薄片体返回到图像形成部30;转回输送通道50C,用于使薄片体从主输送通道50A的下游端朝向翻转输送通道50B的上游端;以及水平输送通道50D,将薄片体从主输送通道50A的下游端,沿水平方向输送到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左侧面10L上的薄片体排出口10E。该水平输送通道50D的大部分由输送单元55内部所具有的薄片体输送通道构成。
在主输送通道50A的比二次转印部35A靠向上游一侧,配置有对准辊对51。在主输送通道50A中输送来的薄片体接触到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51后暂时停止,并对上述薄片体进行偏离校正。此后,在进行图像转印的规定时机,通过利用驱动电动机(省略图示)驱动对准辊对51转动,把薄片体送向二次转印部35A。此外,在主输送通道50A中还配置有用于输送薄片体的多个输送辊对52。其他输送通道50B、50C、50D也同样。
在输送路径50的最下游端,具有出纸辊对53的出纸单元530邻接配置在输送单元55的图1中左侧。出纸辊对53通过薄片体排出口10E把薄片体送入省略图示的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在装置主体10的左侧面10L一侧与装置主体10相连接。此外,在不具备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薄片体排出口10E的下方设置薄片体排出盘。
输送单元55把从定影装置60输送来的薄片体输送到薄片体排出口10E。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定影装置60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一侧,薄片体排出口10E配置在与右侧面10R相对的装置主体10的左侧面10L一侧。因此,输送单元55沿水平方向把薄片体从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向左侧面10L输送。
定影装置60是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用于进行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其包括:加热辊61(第三辊)、定影辊62(第二辊)、加压辊63(第一辊)、定影带64(带构件)、感应加热单元65和输送辊对66。定影装置60配置在收容空间102内,该收容空间102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附近。
如图2所示,除了感应加热单元65以外的上述的结构构件都被收容在外壳600(第一外壳)内,并被单元化为定影单元60U。定影单元60U能够对装置主体10进行装拆。另一方面,感应加热单元65安装在装置主体10的收容空间102内的适当部位,在把定影单元60U从装置主体10取下的状态下,仅感应加热单元65留在收容空间102内。通过这种结构,当因老化等需要更换定影单元60U、且感应加热单元65没有问题时,可以把感应加热单元65留在装置主体10内,而仅更换定影单元60U。
图3是表示定影装置60内部构造的断面图,图4是切掉定影装置60一部分后的立体图,图5是定影装置60及其外围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结构的定影装置60端部的立体图。下面根据图3~图6对定影装置6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定影单元60U的外壳600的断面形状为大体矩形,收容用于进行定影处理的构件。外壳600包括:相对于该外壳600处于固定状态的主体框架601;以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组装在该主体框架601的移动框架602。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移动框架602安装成能够绕设置在主体框架601上的转动支点转动。外壳600在图3中右上角部分的位置上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被开关自如的盖构件68覆盖。在定影单元60U内发生薄片体被卡住等不良现象的情况下,把该盖构件68向上方打开。
加热辊61被感应加热单元65感应加热,例如由铁或不锈钢等磁性金属构成,在其表面上例如形成由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构成的脱模层。加热辊61具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61S),并绕该第三转动轴61S从动转动。
定影辊62和加压辊63的圆周面隔着定影带64彼此压力接触,从而形成定影夹缝部60N。在二次转印部35A中被第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薄片体,通过定影夹缝部60N被加热、加压,从而把调色剂像定影在薄片体表面上。
定影辊62是表层有弹性层的弹性辊。所述弹性层可以使用由硅海绵构成的弹性层。定影辊62具有转动轴(第二转动轴62S),并绕该第二转动轴62S从动转动。
加压辊63用于对定影辊62加压并形成规定宽度的定影夹缝部60N。加压辊63的优选结构之一具有:铁或铝等的金属轴芯、在该轴芯上形成的硅橡胶层、以及在硅橡胶层表面上形成的氟树脂层。加压辊63具有比定影辊62表层硬度(第二硬度)高的表层硬度(第一硬度),并且其内部具有卤素加热器等加热单元。加压辊63具有转动轴(第一转动轴63S),如后面说明的那样,加压辊63绕第一转动轴63S驱动转动。
定影带64架设在加热辊61和定影辊62上,并且与加热辊61一样被感应加热单元65感应加热。用于向该定影带64提供张力的张力辊641与该定影带64的内周面抵接。定影带64在基体材料上依次形成有硅橡胶弹性层和PFA脱模层,该基体材料例如由镍这样的强磁性材料构成。此外,当定影带64不具有被加热功能、而使定影带64仅为加热辊61产生的热量的载体时,可以使用聚酰亚胺(PI)等的树脂带。
加压辊63的第一转动轴63S以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承在外壳600内的主体框架601上。而加热辊61的第三转动轴61S和定影辊62的第二转动轴62S以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承在外壳600内的移动框架602上。换句话说,加压辊63的第一转动轴63S以实际上不能进行移动的状态被外壳600所支承,而加热辊61的第三转动轴61S和定影辊62的第二转动轴62S以能够进行移动的状态被外壳600所支承。此外,如图9所示,第三转动轴61S的两个端部61E和第二转动轴62S的两个端部62E从移动框架602向外侧突出。此外,在主体框架601上开设有长孔601H,进行移动的第二转动轴62S的端部62E嵌入到该长孔601H中。
具体地说,加热辊61、定影辊62、张力辊641和定影带64安装在移动框架602上,并成为带单元64U,图6所示的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使该带单元64U移动,从而使第二转动轴62S和第三转动轴61S进行移动。如在后面参照图7~图9进行详细叙述那样,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通过使移动框架602移动,来调整定影夹缝部60N的夹缝压力。即,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使定影辊62在通常加压姿势(第一姿势)和减压姿势(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该通常加压姿势是使定影辊62的圆周面以较高的压力(第一压力)与加压辊63的圆周面压力接触的姿势,该减压姿势是使定影辊62的圆周面以较低的压力(第二压力)与加压辊63的圆周面压力接触的姿势。
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包括电动机81和驱动齿轮系83,该电动机81产生使移动框架602移动的驱动力。电动机81安装在外壳600的侧壁上,其输出齿轮82与驱动齿轮系83的第一齿轮84啮合。驱动齿轮系83包括多个减速齿轮和图6中未表示的扇形齿轮(sector gear),并把电动机81产生的驱动力传递给移动框架602,使移动框架602在所述通常加压姿势和所述减压姿势之间移动。
如图4示意性表示的那样,从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电动机M(驱动机构)通过规定的减速机构,向加压辊63的第一转动轴63S输入转动驱动力。利用加压辊63的转动,加热辊61、定影辊62、张力辊641和定影带64从动转动。如上所述,加压辊63具有比定影辊62高的硬度。因此,从转动驱动时辊外周的周向速度不产生变动的角度出发,适合向加压辊63的第一转动轴63S输入来自电动机M的驱动力。
感应加热单元65产生磁通,该磁通用于产生定影处理所需要的热量,该感应加热单元65包括:感应加热线圈651;由中心磁芯652、多对拱形磁芯653和一对侧磁芯654构成的磁芯构件;以及收容它们的单元外壳650(保持构件)。
感应加热线圈651产生磁通,该磁通用于对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进行感应加热,该感应加热线圈651配置在与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断面的圆弧面相对的假想断面的圆弧面上。中心磁芯652、多对拱形磁芯653和一对侧磁芯654是铁氧体制的磁芯构件,配置这些磁芯以便形成经由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一部分的磁路。通过使感应加热线圈651产生的磁通通过所述磁路,在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中产生涡流,并伴随于此产生焦耳热。
单元外壳650保持上述感应加热线圈651和磁芯构件,并具有圆弧状凹部65H,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的一部分进入该圆弧状凹部65H。感应加热单元65的单元外壳650和定影单元的外壳600的侧面(在图3中为左侧面)在位置确定的状态下嵌合,在凹部65H的内周面和定影带64的表面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隔的间隙。
上述间隙(即加热辊61、定影辊62与感应加热单元65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管带单元64U通过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移动至所述通常加压姿势还是所述减压姿势,都可以利用保持机构使该间隙保持不变。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单元60U的外壳600设有作为上述保持机构的定位销600A和承受部602E。此外,感应加热单元65的单元外壳650具有:与定位销600A对应的插入孔65A;与承受部602E对应的抵接部650E;以及用于让第三转动轴61S的两个端部61E嵌合的承受槽650C(定位凹部,参照图9)(以上为卡合结构部)。按照该结构,利用第三转动轴61S的两端(端部61E)来决定感应加热单元65的位置。即,由于将第三转动轴61S本身用作定位构件,所以可以对感应加热线圈651和加热辊61进行精确定位。
保持机构还包括螺旋弹簧65B(施加作用力机构)。螺旋弹簧65B是压缩弹簧,用于对所述单元外壳650施加朝向外壳600的作用力,从而使所述间隙保持不变。即,由螺旋弹簧65B施加的作用力,使抵接部650E压力接触于承受部602E,并且使第三转动轴61S的端部61E压力接触于承受槽650C的与配置有螺旋弹簧65B相反一侧的端面。当然,当把定影单元60U从装置主体10取下时,定位销600A脱离插入孔65A,抵接部650E离开承受部602E,端部61E和承受槽650C的嵌合也被解除。
参照图3,输送辊对66用于把通过定影夹缝部60N的薄片体向外壳600下游一侧的水平输送通道50D送出。输送辊对66包括:第一输送辊661,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外壳600上;以及第二输送辊662,被盖构件68支承成转动自如。第一输送辊661是驱动辊,从装置主体10一侧输入转动驱动力,第二输送辊662是从动辊,伴随第一输送辊661的转动而从动转动。为了具有薄片体输送力,第二输送辊662以规定的夹缝压力与第一输送辊661压力接触。
在定影夹缝部60N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上游一侧配置有一对导向构件671、672,用于引导向定影夹缝部60N输送的薄片体。此外,在定影夹缝部60N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配置有一对导向构件673、674,用于把从定影夹缝部60N排出的薄片体导向输送辊对66。此外,在定影夹缝部60N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一侧,以摆动自如的状态配置有传动件67A,用于检测薄片体通过。
在图3中,定影辊62和定影带6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加压辊6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比定影夹缝部60N靠向转动方向下游一侧,与定影带64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有分离板675,此外,与加压辊63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有分离爪676。配置上述分离板675和分离爪676是为了把将要卷绕在定影带64或加压辊63圆周面上的薄片体剥下来。分离板675是沿定影辊62的轴向延伸的板状构件,在其先端部和定影带64的圆周面之间设置有微小的空间。另一方面,分离爪676是在加压辊63的轴向上宽度为数毫米左右的构件,其先端与加压辊63的圆周面抵接。此外,分离板675是一块板构件,具有与纸通过宽度相当的长度,而多个分离爪676在加压辊63的轴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
参照图3~图5,在单元外壳650背面一体地安装有通风道构件69。在该通风道构件69的背面配置有装置主体10的主体框架70(在图5中省略了主体框架70)。上述螺旋弹簧65B配置在主体框架70和通风道构件69之间。
螺旋弹簧65B在每一个部位上配置两个,且在加热辊61的轴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在两个部位上。各螺旋弹簧65B插入轴65S中。轴65S从抵接在通风道构件69背面上的按压板691(第二抵接部)向与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且其先端部贯通设置在主体框架70上的孔(省略图示)。螺旋弹簧65B的一端与弹簧座701(第一抵接部)抵接,该弹簧座701与主体框架70压力接触,并且螺旋弹簧65B的另一端与按压板691抵接(图3)。
在通风道构件69的内部具有能够使冷却风流通的空间D(通风通道)。如图5所示,在通风道构件69两端附近的背面配置有连接部(未图示),与安装在装置主体10的主体冷却通风道71、71连接。通风道构件69在该连接部开口,从而使所述空间D和主体冷却通风道71、71的内部连通。
在冷却风流通路径下游的主体冷却通风道71上连接有排风通道72。在冷却风流通路径上游的主体冷却通风道71上组装有吸入冷却风用的冷却风扇73,并且在冷却风流通路径下游的主体冷却通风道71和排风通道72之间,组装有吹出冷却风用的冷却风扇74。通过驱动冷却风扇73、74,形成冷却风的通风通道AF,从而实现对感应加热单元65进行冷却,该通风通道AF使冷却风经由冷却风流通路径上游的主体冷却通风道71、通风道构件69和冷却风流通路径下游的主体冷却通风道71到达排风通道72。
如图4所示,伸缩性密封构件71S安装在主体冷却通风道71和通风道构件69的连接部。虽然主体框架70不动,但与感应加热单元65为一体的通风道构件69被螺旋弹簧65B按压而移动。配置具有伸缩性的密封构件71S,以便即使进行这种移动,也不会产生冷却风从主体冷却通风道71和通风道构件69之间的连接部漏出的现象。
下面参照图7(A)和(B),对利用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使带单元64U移动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A)表示在定影夹缝部60N将定影辊62(带单元64U)设定成通常加压姿势的状态,图7(B)表示将定影辊62设定成减压姿势的状态。所述通常加压姿势是在定影夹缝部60N形成较高的夹缝压力的状态,是在使通常纸厚的薄片体通过定影夹缝部60N时设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所述减压姿势是在定影夹缝部60N形成稍许夹缝压力的状态,是在使信封等厚纸或薄纸通过定影夹缝部60N时、或者在定影单元60U内发生薄片体卡住的情况等时所设定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加压辊63的第一转动轴63S被固定在外壳600内的主体框架601支承,所以在通常加压姿势和减压姿势两种姿势下都不产生移动。即,第一转动轴63S的位置位于P1不改变。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设置在装置主体10上的电动机M(图4)向所述不移动的第一转动轴63S输入转动驱动力。因此,可以使转动驱动力的输入机构简单化。
另一方面,带单元64U支承在外壳600的移动框架602上,如果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使移动框架602移动,从通常加压姿势变更为减压姿势,则定影辊62的第二转动轴62S和加热辊61的第三转动轴61S进行移动。即,第二转动轴62S的位置从P21向P22移动距离d1,第三转动轴61S的位置从P31向P32移动距离d2。当然,d1=d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上述保持机构,所以伴随这种带单元64U的移动,感应加热单元65也移动。当从图7(B)的减压姿势向图7(A)的通常加压姿势移动时,带单元64U向靠近加压辊63的方向移动。此时,利用螺旋弹簧65B的作用力,保持感应加热单元65的单元外壳650与定影单元60U的外壳600压力接触的状态。具体地说,利用所述作用力使单元外壳650的抵接部650E与承受部602E压力接触,并且还保持第三转动轴61S的端部61E与承受槽650C压力接触的状态(图9)。此外,利用所述作用力还保持定位销600A与插入孔65A抵接的状态。
与此相反,当从图7(A)的通常加压姿势向图7(B)的减压姿势移动时,带单元64U向离开加压辊63的方向移动。此时,感应加热单元65受到来自带单元64U的对抗螺旋弹簧65B作用力的按压力。因此,感应加热单元65向图7(B)的左方移动,螺旋弹簧65B变成被压缩的状态。即,感应加热单元65的位置(在此由通风道构件69的位置来表示)从通常加压姿势时的P41向P42移动距离d3。并且d3=d2=d1。因此,即使利用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进行姿势变更动作,也可以使带单元64U和感应加热单元65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感应加热单元65和带单元64U之间能够紧密接触进行了研究。基于图8、图9对此进行说明。在上下方向上并排配置有两个螺旋弹簧65B(分别称为上螺旋弹簧65B1、下螺旋弹簧65B2)。加热辊61的第三转动轴61S配置在比上螺旋弹簧65B1和下螺旋弹簧65B2的中间点偏向上方的位置上(a1<a2)。
如图9所示,第三转动轴61S的端部61E与U形的承受槽650C嵌合。因此,感应加热单元65的单元外壳650能够绕端部61E摆动。并且,分别向存在a1:a2距离差的各作用点施加上螺旋弹簧65B1的按压力F1和下螺旋弹簧65B2的按压力F2(F1=F2)。因此,图中箭头B所示方向的转动力矩作用于单元外壳650,在定位销600A和插入孔65A嵌合间隙(engagement play)的范围内,单元外壳650绕端部61E向箭头B方向摆动。由此,抵接部650E推压承受部602E,从而可以对感应加热单元65和带单元64U进行高精度定位。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IH定影式图像形成装置1,即使利用夹缝压力调整机构80进行姿势变更动作,也可以利用包括螺旋弹簧65B的保持机构使感应加热单元65和带单元64U(定影辊62)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另一方面,硬度比定影辊62高的加压辊63以不能进行移动的状态支承在外壳600(主体框架601)上,并从电动机M向该加压辊63提供转动驱动力。因此,可以使感应加热单元65和带单元64U之间的距离关系保持不变,并且可以使转动驱动力的输入机构简单化。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有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的定影单元60U,但也可以使用不具备它们的其他类型的定影单元。具体地说,在定影辊62的外周上卷绕圆筒状带,该圆筒状带由与定影带64相同的磁性构件形成。在该变形实施方式中,感应加热单元65对所述圆筒状带进行感应加热。
按照本发明,IH方式定影单元具有能够对装置主体进行装拆的外壳结构,在具有上述IH方式定影单元的IH定影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使向该定影单元输入转动驱动力的机构简单化。因此,可以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单化,从而可以使IH定影式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并降低成本。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应加热定影式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壳,收容用于进行定影处理的构件;
第二外壳,收容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外壳;
第一辊,具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以不能进行移动但转动自如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外壳所支承;
第二辊,具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以能够进行移动且转动自如的状态被所述第一外壳所支承,并且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一起形成对薄片体进行定影处理的定影夹缝部;
夹缝压力调整机构,使所述第二辊在第一姿势和第二姿势之间进行姿势变更,所述第一姿势是使所述第二辊以第一压力与所述第一辊压力接触的姿势,所述第二姿势是通过使所述第二转动轴从所述第一姿势的状态进行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辊以低于所述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与所述第一辊压力接触的姿势;
感应加热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用于产生所述定影处理所需要的热量;
保持机构,在所述第二辊处于所述第一姿势时和处于所述第二姿势时,都使所述第二辊和所述感应加热单元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及
驱动机构,向所述第一辊提供转动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由具有第一硬度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二辊由具有第二硬度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硬度低于所述第一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包括主体框架和移动框架,所述移动框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主体框架,
所述第一辊由所述主体框架支承,所述第二辊由所述移动框架支承,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使所述感应加热单元和所述移动框架定位并相互卡合的卡合结构部;以及向所述感应加热单元提供保持所述卡合的作用力的施加作用力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辊,具有第三转动轴,且由所述移动框架支承,并且被所述感应加热单元感应加热;以及
带构件,架设在所述第二辊和所述第三辊上,其中,
在所述第一外壳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状态下,所述感应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三辊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单元包括:感应加热线圈,用于产生磁通;磁芯构件,用于形成磁路;以及保持构件,保持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和所述磁芯构件,
所述移动框架将所述第三辊的第三转动轴支承成转动自如,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两端部为从所述移动框架突出的状态,
所述卡合结构部包括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两端部和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凹部形成在所述保持构件上且与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两端部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作用力机构包括:压缩弹簧;用于使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使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感应加热单元的第二抵接部,
施加作用力机构使所述感应加热单元伴随所述移动框架的移动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风道构件,设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单元上,用于形成冷却所述感应加热单元的通风通道;
冷却通风道,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上,并与所述通风道构件连接;以及
伸缩性密封构件,配置在所述冷却通风道和所述通风通道的连接部。
CN201210076675.5A 2011-03-30 2012-03-21 利用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定影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736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5656 2011-03-30
JP2011075656A JP5284404B2 (ja) 2011-03-30 2011-03-30 Ih定着式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6496A true CN102736496A (zh) 2012-10-17
CN102736496B CN102736496B (zh) 2015-04-01

Family

ID=4593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6675.5A Active CN102736496B (zh) 2011-03-30 2012-03-21 利用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定影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50756B2 (zh)
EP (1) EP2506084B1 (zh)
JP (1) JP5284404B2 (zh)
KR (1) KR101329101B1 (zh)
CN (1) CN1027364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50A (zh) * 2013-10-07 2015-04-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抽屉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92233A (zh) * 2015-06-26 2017-01-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14988B2 (en) 2013-08-16 2017-04-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ormatter cage
JP2016126190A (ja) * 2015-01-05 2016-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891422B2 (ja) * 2016-08-30 2021-06-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装着体の装着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32180B2 (ja) * 2017-02-06 2021-02-24 株式会社東芝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74663A (ja) * 2022-11-21 2024-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198A (zh) * 1999-10-26 2004-06-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像加热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US20060285893A1 (en) * 2005-06-17 2006-12-21 Kenji Ishii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induction heater
CN1945460A (zh) * 2005-07-27 2007-04-11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CN101236394A (zh) * 2007-01-29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调整定影压力的设备和具有该设备的成像设备及调整方法
US20080240781A1 (en) * 2007-03-28 2008-10-0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ixing unit, and fixing unit support method and fixing unit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0375B2 (ja) * 2003-03-24 2008-05-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2027B2 (ja) * 2004-06-30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249A (ja) * 2004-07-12 2006-02-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89538B2 (ja) * 2005-08-04 2011-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該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099841B2 (ja) * 2008-04-18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6449B2 (ja) * 2008-06-17 2013-12-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端ベルト回転装置
JP5197280B2 (ja) * 2008-10-02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409238B2 (ja) 2009-09-29 2014-02-05 Hoya株式会社 フォトマスク、フォ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パターン転写方法及び表示装置用画素電極の製造方法
JP5531592B2 (ja) * 2009-12-09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198A (zh) * 1999-10-26 2004-06-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像加热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US20060285893A1 (en) * 2005-06-17 2006-12-21 Kenji Ishii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induction heater
CN1945460A (zh) * 2005-07-27 2007-04-11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CN101236394A (zh) * 2007-01-29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调整定影压力的设备和具有该设备的成像设备及调整方法
US20080240781A1 (en) * 2007-03-28 2008-10-0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fixing unit, and fixing unit support method and fixing unit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therefo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50A (zh) * 2013-10-07 2015-04-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抽屉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16250B (zh) * 2013-10-07 2018-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抽屉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92233A (zh) * 2015-06-26 2017-01-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92233B (zh) * 2015-06-26 2019-08-1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84404B2 (ja) 2013-09-11
EP2506084A3 (en) 2012-12-19
EP2506084B1 (en) 2020-04-29
CN102736496B (zh) 2015-04-01
US8750756B2 (en) 2014-06-10
KR101329101B1 (ko) 2013-11-14
KR20120112038A (ko) 2012-10-11
EP2506084A2 (en) 2012-10-03
JP2012208417A (ja) 2012-10-25
US20120251157A1 (en)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2510B2 (ja) 転写装置及びその転写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96A (zh) 利用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定影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010024013A1 (en) Curl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curl correction device
JP2013015551A (ja) ガイド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940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967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9893A (ja)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753863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548585B2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50966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12903A (ja)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12901A (ja)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849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83941B2 (ja) Ih定着装置
JP201419103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22929A (ja)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42748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127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370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097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030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82286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16125A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787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56295A (ja) 無端ベルト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無端ベルトの蛇行修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