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6158A -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6158A
CN102736158A CN2012100860583A CN201210086058A CN102736158A CN 102736158 A CN102736158 A CN 102736158A CN 2012100860583 A CN2012100860583 A CN 2012100860583A CN 201210086058 A CN201210086058 A CN 201210086058A CN 102736158 A CN102736158 A CN 102736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violet
integrated value
spectroradio
bonding agent
illu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60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6158B (zh
Inventor
高畑弘明
古川淳
广岩梓
清水英满
矢可部公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orp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6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6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6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6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B29D11/00644Production of filters polari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9/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lcohol, ether, aldehydo, ketonic, acetal, or ketal radical; Adhesives based on hydrolysed 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9/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 C09J129/04Polyvinyl alcohol; Partially hydrolysed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with 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偏光板(4)的方法,其中,具有以下的(A)~(E)各工序。(A)在热塑性树脂制的光学薄膜(2)上涂布含有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工序;(B)在光学薄膜(2)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涂布面上重叠聚乙烯醇制的偏光膜(1),相对于偏光膜(1)将光学薄膜(2)加压,得到偏光膜(1)和光学薄膜(2)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被贴合的层叠体的工序;(C)从紫外线照射装置(16)照射紫外线而使粘接剂固化的工序;(D)使用借助多色仪的分光辐射照度计(17)计测所照射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求得含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工序;和(E)基于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的工序。

Description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液晶显示构件所使用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核心的液晶面板,是通过在液晶单元的两面配置偏光板而构成的。一般来说偏光板为如下构造:在聚乙烯醇系树脂制的偏光膜的一侧的面,经由粘接剂而贴合透明树脂制的保护膜。大多在偏光膜的再一侧的面,也经由粘接剂贴合透明树脂膜,这一侧的透明树脂膜除了具有与相反侧的保护膜同样地仅仅对偏光膜的保护功能的保护膜以外,还具有所谓相位差薄膜,其除了保护功能以外,还出于液晶单元的光学补偿和视场角补偿的目的,赋予面内和/或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在偏光膜上经由粘接剂所贴合的保护膜和相位差薄膜等称为“光学薄膜”。用于向偏光膜贴合光学薄膜的粘接剂一般为液状,通过该液状粘接剂的固化反应,在偏光膜和光学膜之间显现粘接力。
近年来,以电视为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价格急剧降低,对构成其的构件低价格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对品质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强。在这一潮流之中,偏光板的制造所使用的粘接剂,也正在从能够适用的光学薄膜的种类限于纤维素系树脂等特定的树脂的水系粘接剂,向能够适用的光学薄膜的种类丰富的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变更。使用了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偏光膜和光学薄膜的贴合,例如在特开2004-245925号公报中提出。
就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而言,被以液状准备,且通过使用在被涂布物上直接涂布该液状粘接剂的模压涂布机、和在表面所形成的凹槽中负载液状粘接剂并将其转印到被涂布物表面的凹版辊,被在光学薄膜的向偏光膜的贴合面上预先进行涂覆。然后,在该粘接剂涂覆面上重叠偏光膜,照射紫外线和电子束等的活性能量线,而使粘接剂固化,从而体现粘接力。使用这样的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方式,能够适用的光学薄膜多,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为这种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例如,在特开2009-134190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方法,其是在偏光膜的两面分别经由粘接剂而使保护膜重合,得到层叠体,一边沿着该层叠体的搬运方向以圆弧状所形成的凸曲面的外表面使该层叠体密接,一边照射活性能量线。根据这一方法,能够抵制在所得到的偏光板上容易发生的反卷和波浪卷曲,能够制造具有良好性能的偏光板。
在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而制造偏光板的方法中,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灯经长期的使用而劣化,即使负荷相同的电功率,紫外线的辐射照度也会慢慢降低,这种情况下,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不充分,作为偏光板的性能有可能不足。另外,如果仍然长期使用,则由于紫外线照射装置的设置环境或该装置的构造上的问题,灯和紫外线照射装置上所附属的滤光片和反射板、在前面所配置的玻璃等会变脏,这种情况下,所照射的紫外线之中,例如波长40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减少,从而引起辐射(放射)照度降低,也会认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不充分。若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变得不充分,则产生粘接强度不足等问题,在耐久性试验中,偏光膜引起脱色等,对于作为偏光板的性能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求一种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受到的紫外线的辐射照度得到恰当管理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所照射的紫外线的辐射照度,一般使用被称为功率监控器的GaN和AlGaN等的紫外线传感器装置进行测量。但是,功率监控器具有辐射照度的测量精度比较低这样的问题,其理由在于:1)紫外线传感器装置的检测波长限定在特定的波长范围,此外每个波长测量灵敏度(每个波长的光吸收的灵敏度)不同;2)由于耐热性的问题,所以不能直接计测所照射的紫外光的辐射照度,而是不得不测量照射的紫外光的反射光,间接地计测辐射照度。由于这样的问题,所以,将功率监控器应用于使用了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偏光板的制造,以准确地检测对于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度产生重大影响的、包含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中的聚合引发剂的活性化所需要的波长区域的辐射照度的降低就存在困难。因此,就期望开发出一种方法,其能够一边准确地检测这样特定的波长范围内的辐射照度降低,并且维持需要的分光辐射照度,一边制造偏光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偏光膜上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光学薄膜、且通过紫外线照射使该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来制造偏光板的方法,该方法可准确地检测紫外线的辐射照度,特别是聚合引发剂的活性化所需要的波长区域的辐射照度,通过对其加以恰当地控制,能够制造即使在高温多湿的严酷条件下偏光膜的脱色也难以发生的、耐久性高的偏光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板的制造方法,其是在聚乙烯醇系树脂制的偏光膜上,经由含有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热塑性树脂制的光学薄膜,以制造偏光板的方法,其中,具有以下的(A)、(B)、(C)、(D)和(E)的各工序。
(A)在光学薄膜的向偏光膜的贴合面上,涂布上述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涂覆工序;
(B)在由涂覆工序涂布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面上重叠偏光膜并加压的贴合工序;
(C)对于在偏光膜上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有光学薄膜的层叠体,从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由此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固化工序;
(D)使用多色仪测量在上述固化工序中所照射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基于此,计测含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例如该吸收峰值波长的-40nm~+40nm的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计测工序;和
(E)基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和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的控制工序。
本发明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下述(E)的工序。
(E)对应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在上述计测工序中得到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所述Y的差的绝对值的比例为规定值以上时,例如为5%以上时,控制上述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输出功率的控制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方法,是提供具有以下的(A)、(B)、(C)、(D)和(E)各工序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A)在热塑性树脂制的光学薄膜上涂布含有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工序;
(B)在光学薄膜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涂布面重叠聚乙烯醇系树脂制的偏光膜,相对于偏光膜将光学薄膜加压,得到偏光膜和光学薄膜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被贴合的层叠体的工序;
(C)对于层叠体,从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工序;
(D)使用多色仪计测所照射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求得含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内、例如从比该吸收峰值波长小40nm的波长至比该吸收峰值波长大40nm的波长的波长范围内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工序;和
(E)基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和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工序。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制造方法,优选具有下述(E)的工序。
(E)对应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所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差的绝对值的比例为规定值以上时,例如为5%以上时,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在偏光膜上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光学薄膜,通过紫外线照射使该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而制造偏光板时,使用多色仪,准确地计测包含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所含的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内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基于其结果,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的输出功率而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充分,因此能够提供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且在高温多湿的严酷条件下也难以发生偏光膜的脱色的耐久性高的偏光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制造装置的配置例的概略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工序间的关系的一的方块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制造装置的配置的概略侧面图。
[符号说明]
1偏光膜、2第一光学薄膜、3第二光学薄膜、4偏光板、10第一涂布机、11凹版辊、12第二涂布机、13凹版辊、14第一膜厚计、15第二膜厚计、16紫外线照射装置、17分光辐射照度计、20,21贴合用压送辊、22,23卷取前压送辊、24导向辊、26照射用卷绕辊、30卷取辊。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聚乙烯醇系树脂制的偏光膜上,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以下仅称为粘接剂)贴合热塑性树脂制的光学薄膜,来制造偏光板。光学薄膜可以只贴合在偏光膜的单面,也可以贴合在偏光膜的两面。在偏光膜的两面贴合光学薄膜时,可以在一方的光学薄膜的贴合中应用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在两方的光学薄膜的贴合中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
[偏光膜]
偏光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制,是具有如下性质的膜,即,使该膜所入射的光之中的、具有某一方向的振动面的光透过且将具有与之直交的振动面的光吸收,代表性的是,在聚乙烯醇系树脂上吸附取向有二色性色素。构成偏光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使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获得。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原料的聚醋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是作为醋酸乙烯酯的自聚体的聚醋酸乙烯酯以外,也可以是醋酸乙烯酯和可以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对于这样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制的薄膜,通过实施单轴拉伸、以二色性色素进行的染色和染色后的硼酸交联处,能够制造偏光膜。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和二色性的有机染料。单轴拉伸可以在利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之前进行,也可以与利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同时进行,也可以在利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之后,例如在硼酸交联处理中进行。如此制造,并吸附取向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制的偏光膜,成为偏光板的原料之一。
[光学薄膜]
在这样的偏光膜上,贴合热塑性树脂制的光学薄膜,制造偏光板。光学薄膜优选为,在温度20℃下由D线所测量的折射率处于1.4~1.7的范围。光学薄膜的折射率,依据JIS K 0062:1992“化学制品的折射率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如果光学薄膜具有这一范围的折射率,则将所制造的偏光板组装到液晶面板时的显示特性优异。基于同样的理由,光学薄膜优选的折射率为1.45~1.67的范围。该光学薄膜,其Haze值(雾度)处于0.001~3%左右的范围,这使所得到的偏光板的对比度提高,特别是组装到液晶面板而进行黑色显示时,产生亮度降低等问题的可能性减少,因此优选。Haze值是由(漫透射率/全光透射率)×100(%)定义的值,依据JIS K 7136:2000“塑料-透明材料的Haze的求法”进行测量。
作为构成这样的光学薄膜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列举如下,在此,将在温度20℃下由D线所测量的折射率作为nD(20℃)一并示出。
环烯系树脂〔nD(20℃)=1.51~1.54左右〕、
结晶性聚烯烃系树脂〔nD(20℃)=1.46~1.50左右〕、
聚酯系树脂〔nD(20℃)=1.57~1.66左右〕、
聚碳酸酯系树脂〔nD(20℃)=1.57~1.59左右〕、
丙烯酸系树脂〔nD(20℃)=1.49~1.51左右〕、
三乙酰纤维素系树脂〔nD(20℃)=1.48前后〕等。
环烯系树脂,是以诸如降冰片烯这样的环烯系单体为主要的构成单位的聚合物,其中包括:向环烯系单体的开环聚合物添加氢而得到的树脂,环烯系单体与诸如乙烯和丙烯这样的碳数2~10的链状烯烃系单体和/或诸如苯乙烯这样的乙烯基芳香族单体的加聚物等。
结晶性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碳数2~10的链状烯烃系单体为主要的构成单位的聚合物,其中包括:链状烯烃系单体的自聚体,使用两种以上的链状烯烃系单体的二元或三元以上的共聚物。具体来说,包括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乙烯-丙烯共聚物、4-甲基-1-戊烯的自聚体、或4-甲基-1-戊烯与乙烯或丙烯的共聚物等。
聚酯系树脂除了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诸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这样的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以外,也包括脂肪族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代表性的是通过双酚A与光气反应而取得,是主链中具有碳酸酯键合-O-CO-O-的聚合物。丙烯酸系树脂,代表性的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构成单位的聚合物,除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自聚体以外,还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其他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丙烯酸酯的共聚物等。三乙酰纤维素系树脂是纤维素的醋酸酯。
利用这些热塑性树脂,通过溶液铸膜法和熔体挤出法等制成薄膜,能够作为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薄膜。另外,也能够将制膜后进一步进行单轴或双轴拉伸的膜,作为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薄膜。在光学薄膜向偏光膜贴合之前,也可以先对于其贴合面,实施诸如皂化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底涂处理或锚涂(anchor coating)处理这样的易粘接处理。另外,也可以在光学薄膜向偏光膜的贴合面相反侧的面,设置诸如硬敷层、防反射层或防眩层这样的各种处理层。
光学薄膜优选通常具有5~200μm左右的厚度。若光学薄膜过薄,则欠缺处理性,在偏光板制造线中发生断裂,或引起褶皱发生的可能性变高。另一方面,若过厚,则得到的偏光板变厚,重量也变大,因此损害商品性。从这些理由出发,更优选的厚度为10~120μm,进一步优选为10~85μm。
[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在以上这样的偏光膜上贴合光学薄膜时,首先在光学薄膜的向偏光膜的贴合面上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粘接剂的厚度通常为0.5~5μm的范围。若其厚度低于0.5μm,则粘接强度产生不均匀。另一方面,若其厚度超过5μm,则不仅制造成本增大,而且由于粘接剂的种类还会影响到偏光板的色调。如果在该范围内比较厚,例如为3.5μm以上,特别是4μm以上,则其厚度即使有一些变动,也难以出现由此引起的气泡等的缺陷,但另一方面,如此加厚容易带来成本的增加,因此优选在可能的范围使之薄。出于这些理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优选厚度为1~4μm,更优选为1.5~3.5μm的范围。
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只要是以液状的可涂布的状态供给,则能够使用历来偏光板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各种的粘接剂,但从耐候性和聚合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例如环氧化合物,更具体地说,如特开2004-245925号公报所述这样的,以分子内没有芳环的环氧化合物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成分之一而含有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这样的环氧化合物,例如能够为如下等:对于以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为代表例的、作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的原料的芳香族多羟基化合物进行核氢化,使其缩水甘油醚化而得到的氢化环氧化合物;使与脂肪族环键合的环氧基在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以脂肪族多羟基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为代表例的脂肪族环氧化合物等。
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中,除了以环氧化合物为代表例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以外,还调配聚合引发剂,特别是调配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使阳离子活性种或路易斯酸发生,用于引发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的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此外,也可以调配加热而引发聚合的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另外也可以调配光敏剂等的各种添加剂。
在偏光膜的两面贴合光学薄膜时,各个光学薄膜所适用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在能够得到适度的粘接力这一前提下,优选两面均是相同的粘接剂的方法。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上说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制的偏光膜上,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热塑性树脂制的光学薄膜,制造偏光板。
这时,经过以下的(A)、(B)、(C)、(D)和(E)的各工序。
(A)在光学薄膜的向偏光膜的贴合面上,涂布上述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涂覆工序;
(B)在由涂覆工序涂布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面上重叠偏光膜并加压的贴合工序;
(C)对于在偏光膜上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而贴合有光学薄膜的层叠体,从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由此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固化工序;
(D)使用多色仪,测量由上述固化工序照射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放射)照度,基于此,计测含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计测工序;和
(E)对应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由上述计测工序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与前述Y的差的绝对值的比例为规定值以上时,例如为5%以上时,控制上述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输出功率的控制工序。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所适用的制造装置的配置例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工序间的关系的一例方块图。以下,一边参照这些附图,一边对于偏光板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其构成为,一边连续地搬运偏光膜1,一边在其一侧的面贴合第一光学薄膜2、且在再一侧的面贴合第二光学薄膜3,制造偏光板4,并卷取到卷取辊30上。如该图所示,代表性的是在偏光膜1的两面分别贴合光学薄膜,但只在偏光膜1的一侧的面贴合光学薄膜的方式,当然也包含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一情况的方式,是从以下的说明中除去关于再一侧的光学薄膜的说明,由此,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至可实施的程度。
在第一光学薄膜2的向偏光膜1贴合的面,由第一涂布机10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另一方面,在第二光学薄膜3的向偏光膜1贴合的面,由第二涂布机12也涂布粘接剂。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之后的第一光学薄膜2和第二光学薄膜3,其各自的粘接剂涂布面被重合在偏光膜1的两面,由贴合用压送辊20、21夹住,在厚度方向上被加压,接着受到来自紫外线照射装置16的紫外线的照射而使粘接剂固化后,经过卷取前压送辊22、23,使所得到的偏光板4被卷取到卷取辊30上。在此,图1所示的制造装置,在紫外线照射装置16和被搬运的薄之间设置有利用了多色仪的分光辐射照度计17,其能够在线、即在偏光板的制造线上在为了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而从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期间,测量对于在偏光膜上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有光学薄膜的层叠体所照射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然后,基于来自分光辐射照度计17的分光辐射照度的测量,计测含有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所包含的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内的分光辐射照度积分值。
还有,如图1所示,也优选涂布在光学薄膜上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厚度以在线方式、即在偏光板的制造线上的粘接剂涂布后偏光膜与光学薄膜的贴合前通过使用第一膜厚计14和第二膜厚计15来计测,基于其计测结果,以能够维持均匀的预期的粘接剂厚度的方式控制涂布机的涂布厚度控制机构。
在第一涂布机10和第二涂布机12中,由各自所设的凹版辊11、13,在第一和第二光学薄膜2、3上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在偏光膜1的一侧的面,以及第一光学薄膜2和第二光学薄膜3上分别涂布有粘接剂这一面的相反侧的面,适宜设置搬运用的导向辊24。如上述,只在偏光膜1的一侧的面贴合光学薄膜时,只适用图1所示的第一光学薄膜2和第二光学薄膜3之中的一方(例如仅第一光学薄膜2)即可。图中的直线箭头意味着膜的流动方向,曲线箭头意味辊的旋转方向。
就偏光膜1而言,大多是在未图示的偏光膜制造工序中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经过单轴拉伸、利用二色性色素进行的染色和染色后的硼酸交联处理而制造成后,直接即以不卷取到辊上的状态被供给,当然,在偏光膜制造工序中制造的膜被一次卷取到辊上之后,再由卷出机抽出的方式也无妨。另一方面,第一光学薄膜2和第二光学薄膜3,从各个未图示的辊通过卷出机被抽出。各个膜分别以相同的生产线速度,例如10~50m/分左右的生产线速度,以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式被搬运。第一光学薄膜2和第二光学薄膜3,在流动方向上,一边负荷例如50~1000N/m左右的张力一边被抽出。
然后,由第一涂布机10和第二涂布机12,进行前述的涂覆工序(A),由贴合用压送辊20、21进行前述的贴合工序(B);由紫外线照射装置16进行前述的固化工序(C),由分光辐射照度计17进行先述的计测工序(D),通过将来自分光辐射照度计17的计测结果反馈到紫外线照射装置16,进行前述的控制工序(E)。
基于图2的方块图,说明此各工序的关系的一例。首先,在进行涂覆工序(A)和贴合工序(B)之后,由设定(0)设定作为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的对象的波长范围、且设定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设定值(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该设定(0)当然也可以在贴合工序(B)之前或涂覆工序(A)之前实施。作为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的对象的波长范围,是含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吸收波长范围,根据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决定。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从能够使粘接剂良好地固化、即使在高温多湿的严酷条件下也能够得到偏光膜的脱色难以发生的耐久性高的偏光板这一点得到预先证实的范围内选择。
接着,从紫外线照射装置16照射紫外线而实施固化工序(C),并且使用借助了多色仪的分光辐射照度计,计测所照射的紫外线的由设定(0)设定的波长范围内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将其输出(计测工序(D))。另一方面,在控制工序(E)中,将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所设定有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进行对比。然后,例如,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差的绝对值相对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在规定的阈值以上,例如5%以上时,使两者的差作为绝对值变小,优选使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差的绝对值,相对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而低于规定的阈值,例如低于5%,如此调整向紫外线照射装置16输入的电功率,控制输出功率。如上述,由于紫外线照射装置备有的灯因长期使用导致的劣化,和紫外线照射装置附属设置的构件因长期使用而变脏,致使特定波长范围的辐射照度降低,但也包含这样的情况,通常,由于紫外线照射装置的长期使用,所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会慢慢地比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小。
在此,所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差的绝对值,相对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为5%以上,这意味着满足下式(I),在图2中示出,根据是否满足该式,决定是否进行紫外线照射装置的输出功率的条件变更。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对比方法,在图2的说明中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即,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对比,也可以不基于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差,也可以不基于绝对值。例如,也可以根据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差相对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比例为规定的阈值以下还是规定的阈值以上,例如为-5%以下或+5%以上而进行对比,也可以根据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相对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比例在规定的阈值以下还是规定的阈值以上,例如在95%以下或105%以上来进行对比。上述阈值并不限定于5%(或-5%、95%等),也可以是更低的值,例如1%或3%,也可以是更高的值,例如7%或10%。另外,上侧的阈值和下侧的阈值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值(例如-3%以下或7%以上)。
【算式1】
| X - Y | × 100 Y ≥ 5 - - - ( I )
以下,对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涂覆工序(A)、贴合工序(B)、固化工序(C)、计测工序(D)和控制工序(E)进行详细说明。
(A)涂覆工序
在涂覆工序(A)中,在光学薄膜2、3的向偏光膜1的贴合面涂布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作为在此使用的涂布机,可列举使用参照图1进行了说明的凹版辊11、13的方式。在使用凹版辊的涂布机中,例如有直接槽辊涂布机、封闭式刮刀涂布机、补偿槽辊涂布机、使用了凹版辊的吻合式涂布机、由多个辊构成的逆转辊式涂布机等。另外还能够利用如下等各种涂布机:具有圆筒状的刮板,一边向涂布部供给粘接剂并由刮板刮落,一边进行涂布的逗号刮涂涂布机;应用狭缝模具等直接供给粘接剂的槽模涂布机;制作贮液器,一边用刀片刮落多余的液体一边进行涂布的刮刀涂布机等。其中,若考虑薄膜涂覆和轨迹线的自由度等,在使用凹版辊的涂布机之中,优选直接槽辊涂布机、封闭式刮刀涂布机、补偿槽辊涂布机等,另外除凹版辊以外,也优选使用了狭缝模具的槽模涂布机。从易于对应偏光板的宽幅化和使液体所供给的粘接剂的异味难以释放出的角度出发,更优选封闭式刮刀涂布机。
在此,所谓封闭式刮刀涂布机,就是使凹版辊抵接在吸收有液状的涂料(粘接剂)的封闭式刮刀上,将封闭式刮刀中的涂料(粘接剂)移至凹版辊的凹槽中,再将之转印到作为被涂布物的光学薄膜2、3上的这一方式的涂布机。设计得小型的,也称为微型封闭式刮刀涂布机。
使用凹版辊涂布粘接剂时,粘接剂层的厚度能够根据凹版辊对于生产线速度的速度比进行调整。使光学薄膜2、3的生产线速度为10~50m/分,使凹版辊相对于光学薄膜2、3的搬运方向逆向旋转,使凹版辊的旋转圆周速度为10~500m/分,从而能够使粘接剂的涂布厚度调整为0.5~5μm。这时的涂布厚度,因为也由于凹版辊表面的空隙率而受到影响,所以,优选事前选择具有合适的表面的空隙率的凹版辊。还有,相对于光学薄膜2、3的搬运方向而使凹版辊逆向旋转的方式,也被称为反向凹印。
如上述,还优选在光学薄膜上所涂布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厚度在与偏光膜的贴合前使用第一膜厚计14和第二膜厚计15进行在线计测,基于此计测结果,以能够维持均匀的预期的粘接剂厚度的方式控制涂布机的涂布厚度控制机构。作为膜厚计,例如能够使用如下类型的各种分光干涉式膜厚计:其对于涂布的粘接剂面照射光,将作为干涉光而得到的反射光在规定的波长范围进行分光,根据所得到的光谱波形图求得膜厚。在分光干涉式膜厚计中,有能够直接计测所涂布的粘接剂的厚度(0.5~5μm左右)的(图1的第一膜厚计14和第二膜厚计15是该例)和不能直接计测的。后者的情况下,在涂布机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膜厚计,用上游侧的膜厚计,计测光学薄膜自身的厚度,用下游侧的膜厚计,计测光学薄膜和粘接剂的合计厚度,根据其计测值的差求得粘接剂的厚度也可。
(B)贴合工序
经过涂覆工序(A)后,进行贴合工序(B),即在光学薄膜2、3各自的粘接剂涂布面重叠偏光膜1并加压。在该工序的加压中,能够使用公知的方法,但从可以一边连续搬运一边进行加压这一观点出发,如图1所示,优选由一对压送辊20、21夹住的方式。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使光学薄膜2、3重合在偏光膜1上的时机,和由一对压送辊20、21对于偏光膜1加压光学薄膜2、3的时机相同,即使不同,两者在时机选择上的差异也越短越为优选。一对压送辊20、21的组合为如下任意一种均可:金属辊/金属辊、金属辊/橡胶辊、橡胶辊/橡胶辊等。加压时的压力,以由一对压送辊20、21夹住时的线压力计,优选为150~500N/cm左右。
(C)固化工序
在偏光膜1上贴合光学薄膜2、3后,对于在偏光膜1上经由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有光学薄膜的层叠体,从紫外线照射装置16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从而制造偏光板4。紫外线照射到层叠体时,隔着光学薄膜2照射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上。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向上述层叠体的紫外线的照射,在位于紫外线照射装置16的前后的贴合用压送辊20、21和卷取前压送辊22,23之间向层叠体施加张力的状态下进行。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前面的特开2009-134190号公报所公开的,优选以被沿着搬运方向形成为圆弧状的凸曲面、在代表性的被辊的外周面支承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特别是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发生热,存在对制品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时,优选如后者这样,以层叠体被辊的外周面支承的状态,对其照射紫外线,这时,支承层叠体的辊,优选能够在10~60℃左右的范围进行温度调节。另外,紫外线照射装置可以在照射部位只设置1个,但沿着层叠体的流动方向设置2个以上,形成来自多个光源的照射,在有效地提高累积光量上是有效的。
使用的紫外线光源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例如: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使用以环氧化合物为紫外线固化性成分的粘接剂时,若考虑一般性的聚合引发剂显示的吸收波长,则作为紫外线光源,优选使用大量具有400nm以下的光的高压水银灯或金属卤化物灯。
对于以环氧化合物为固化性成分的粘接剂照射紫外线而使之固化时,层叠体的生产线速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一般来说,大体上原样维持涂覆工序(A)和贴合工序(B)中的生产线速度。另外,优选一边在层叠体的纵长方向(搬运方向)上施加100~1000N/m的张力,一边使对于聚合引发剂的活性化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量以累计光量(照射到层叠体的总能量)计,为100~1500mJ/cm2。若对粘接剂的累计光量过少,则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反应不足,充分的粘接强度难以体现,另一方面,若该累计光量过大,则从光源所辐射的热和粘接剂聚合时发生的热,有可能引起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黄变和偏光膜的劣化。
另外,若由1次紫外线照射达成需要的累积光量,则也会由于发热致使膜处于超过150℃的高温,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引起偏光膜的劣化等。在避免这样的局势上,如前述,有效的是沿着膜的搬运方向设置多个紫外线照射装置,分数次进行照射。
作为目标,有如下优选的情况:来自1处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照射量,以累积光量计为600mJ/cm2以下,最终使之能够得到上述的100~1500mJ/cm2的累积光量。
(D)计测工序
在计测工序中,使用分光辐射照度计17,计测在固化工序(C)中照射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基于此,求得含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分光辐射照度计17,通过多色仪,在220~800nm的波长范围内对于紫外线按波长进行分光,是能够计测每个波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分光辐射照度计。分光能够由衍射光栅和棱镜等进行。使用借助多色仪的分光辐射照度计的分光辐射照度的测量,在如下点上有利:1)能够跨越宽阔的波长范围测量分光辐射照度,另外,因为每个波长的测量灵敏度相同,所以,即使在用于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分光辐射照度计也不用随之变更;2)能够直接计测所照射的紫外光的分光辐射照度,另外,因为每个波长的测量灵敏度相同,所以能够准确地计测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
作为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的对象的波长范围,只要是含有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吸收波长范围,则任何的波长范围均可,但吸光度低的波长范围的光,由于对固化反应的贡献小,所以优选在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40nm~+40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更优选在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30nm~+30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还有,在上述说明中,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40nm~+40nm的波长范围(作为波长范围A),也可以是从比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小40nm的波长,至比上述吸收峰值波长大40nm的波长的波长范围。另外,作为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的对象的波长范围,例如,处于上述波长范围A内时,作为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的对象的波长范围不限定于波长范围A,包含处于上述波长范围A内,含有上述吸收峰值波长的任意的波长范围。
还有,就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而言,也可以使计测次数为1次,根据这1次的分光辐射照度的计测求得,但例如计测次数1次可预见到偏差大时,也可以使分光辐射照度的计测次数为多次,使用这些计测值实施傅里叶变换等降低偏差处理,得到求出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
(E)控制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以上说明的计测工序(D)的结果,设置固化工序(C)中的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的输出功率的控制工序(E)。即,由上述计测工序(D)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由于紫外线照射装置备有的灯因长期使用导致的劣化,和紫外线照射装置附属设置的构件因长期使用而变脏,而处于慢慢降低的倾向。另外,来自灯的紫外线的辐射照度,一般来说从紫外线照射开始在数下分钟内大致处于稳定状态,但也有由于灯的发热等因灯的点亮造成的照明环境的变化而慢慢降低的情况。这样的辐射照度的降低,使其从预期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偏移产生。另外,特别是在紫外线照射初期,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电压不稳定,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比期望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高或低。为了修正这样的偏移,在计测工序(D)中,以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为基础,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的输出功率。
例如,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和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的差的绝对值相对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为5%以上时,使两者的差作为绝对值变小,优选使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和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的差的绝对值,相对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低于5%,如此来调整向紫外线照射装置16输入的电功率,从而使其输出功率增大或降低。更具体地说,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比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大时,以减小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方式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比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小时,以增大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方式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这样的控制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也可以手动进行。
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如上述,从能够使粘接剂良好地固化即使在高温多湿的严酷的条件下也能够得到偏光膜的脱色难以发生的耐久性高的偏光板这一点预先得以证实的范围内选择,通常在50~6000mW/cm2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越高,即使生产线速度处于高速,也会很容易地制造出越发具有良好的性能的偏光板。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低于50mW/cm2时,为了满足上述的累计光量,而产生增大紫外线照射装置(延长制造线等)或增加紫外线照射装置的数量的需要。即,上述的紫外线的累计光量,因为由生产率速度的管理和紫外线的辐射照度决定,所以使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处于上述范围内,这在达成上述优选的累计光量上也很重要。
以如上方式制造的偏光板,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反应充分进行,其反应量也稳定,因此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并且在高温多湿的严酷的条件下也难以发生偏光膜的脱色,作为制品的品质稳定性也优异。
[实施例]
以下展示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示例限定。
图3是概略地表示在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装置的配置的侧面图。图3所示的配置与先前说明的图1相比,只有以下1点不同,差异点以外的部位均附加与图1相同的符号,因此这些部位的详细说明要参照图1的说明。
图3相对于图1的差异点在于如下这点:
(1)对于在偏光膜1的两面分别贴合第一光学薄膜2和第二光学薄膜3之后的层叠体照射紫外线时,一边使该层叠体的第二光学薄膜3侧与照射用卷绕辊26的外周面密接,一边夹住该层叠体,从配置在卷绕辊26的相反侧的紫外线照射装置16,向层叠体的第一光学薄膜2侧照射紫外线。
另外作为分光辐射照度计17,使用大塚电子(株)制的UV固化型灯监控系统。该分光辐射照度计使用先前说明的多色仪进行分光,计测各波长下的分光辐射照度。然后,每隔所预先设定的计测间隔,以相同的所预先设定的计测时间,计测从紫外线照射装置16照射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对于所预先设定的波长区域的各波长的分光辐射照度进行积分,作为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输出。
[实施例1]
(0)用于实验的材料
在该例中,作为第一光学薄膜2,使用厚度60μm,宽1490mm,由辊供给的环烯系树脂制的双轴取向性相位差薄膜“ZEONOR”(ゼオノア)〔从日本ゼオン(ZEON)(株)获取〕。作为第二光学薄膜3,使用厚度75μm,宽1490mm,由辊供给的丙烯系树脂膜。上述丙烯系树脂膜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利用单轴挤出机使丙烯系树脂(熔点=164℃)达到275℃的挤出温度而进行熔融混炼,T模挤压成膜状,使之与设定为20℃的冷却辊密接而冷却固化后,由切割刀除去两端部而获得。用于偏光膜1和第一光学薄膜2的粘接的粘接剂,以及用于偏光膜1和第二光学薄膜3的粘接的粘接剂,均是含有环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吸收峰值波长=290nm)、且实质上不含溶剂的环氧系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A)涂覆工序
将聚乙烯醇中吸附取向有碘的厚度25μm的偏光膜1、作为第一光学薄膜2的上述环烯系树脂膜、和作为第二光学薄膜3的上述丙烯系树脂膜,分别以15m/分的生产线速度,以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式进行供给。上述环烯系树脂膜2的向偏光膜1贴合的面,使用备有凹版辊11的第一涂布机10〔富士机械(株)制的“微型封闭式刮刀”〕,涂布上述的环氧系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另外,在上述丙烯系树脂膜3的向偏光膜1贴合的面,也使用备有凹版辊13的第二涂布机12〔同为富士机械(株)制的“微型封闭式刮刀”〕,涂布上述的环氧系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使设于涂布机10、12的凹版辊11、13相对于膜的搬运方向逆向旋转。然后,在环烯系树脂膜2侧,使第一涂布机10备有的凹版辊11的旋转周速度为21m/分,在光学薄膜上以大约2.6μm的厚度涂布粘接剂。丙烯系树脂膜3侧的第二涂布机12其设定为,使其备有的凹版辊13的旋转圆周速度为19.5m/分,在膜上以大约3.0μm的厚度涂布粘接剂。
(B)贴合工序
涂布有粘接剂的环烯系树脂膜2和丙烯系树脂膜3,使其各自的粘接剂涂布面重合在偏光膜1上、且由贴合用压送辊20、21以240N/cm的线压力将其夹住。
(C)固化工序、(D)计测工序和控制工序(E)
对于通过压送辊20、21之后的环烯系树脂膜2/偏光膜1/丙烯系树脂膜3的层叠体,使其丙烯系树脂膜3侧与设定为20℃的照射用卷绕辊26的外周面密接,并且一边在纵长方向(搬运方向)上施加600N/m的张力,一边以与贴合前相同的生产线速度15m/分进行搬运。对于卷绕在照射用卷绕辊26上的层叠体,从环烯系树脂膜2侧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6照射紫外线(固化工序(C))。这时,使用借助多色仪的分光辐射照度计17,一边计测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一边照射紫外线(计测工序(D)),该借助多色仪的分光辐射照度计17其设定方式为,对于跨越上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含有的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290nm的-30nm~+40nm的波长范围的分光辐射照度进行积分。在上述固化工序(C)中,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16使用(株)GS汤浅(GS Yuasa)制的装置,从其配备的作为紫外线灯的2盏“EHAN1700NAL高压水银灯”,以使每1盏灯的上述波长范围内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为55mW/cm2(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55mW/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紫外线的累计光量2盏灯共计77mJ/cm2。如此使粘接剂层固化,制作在偏光膜1的单面贴合有环烯系树脂膜2、且在另一面贴合有丙烯系树脂膜3的偏光板4,并卷取到卷取辊30上。
在上述计测工序(D)中,将分光辐射照度计17的分光辐射照度的计测条件预先设定为,1次计测的计测次数1次、计测间隔3秒、计测时间25毫秒,计测的上述波长范围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瞬间值大约每隔1分钟输出,将该瞬间值作为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
然后在控制工序(E)中,上述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55mW/cm2相比降低5%以上时,即(Y-X)≥2.75mW/cm2时,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进行输出功率调整,使其输出功率以每1盏灯5W为单位增加。将进行300分钟作业时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的平均值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偏移,即,(Y-X的平均值)/Y(%)称为“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偏移”而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不设置控制工序(E),即,即使由计测工序(D)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相比降低5%以上,也不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的输出功率而进行紫外线照射,制作偏光板。将进行300分钟作业时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偏移”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2]
将厚度38μm、宽1330m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第一光学薄膜2使用,将厚度60μm、宽1330mm的环烯系树脂制的双轴取向性相位差薄膜“ZEONOR”作为第二光学薄膜3使用,作为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使用含有环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吸收峰值波长=320nm)的环氧系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然后除以下的点以外,均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A)涂覆工序、(B)贴合工序、(C)固化工序、(D)计测工序和控制工序(E),制作偏光板。
(1)在固化工序(C)中,使每1盏灯在下述(2)所示的波长范围内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为200mW/cm2(2盏灯总共的累计光量为280mJ/cm2)而照射紫外线(即,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200mW/cm2);
(2)在计测工序(D)中,对于跨越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320nm的-30nm~+30nm的波长范围的分光辐射照度进行积分,如此设定分光辐射照度计17;和
(3)在控制工序(E)中,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相比降低5%以上时,即(Y-X)≥10mW/cm2时,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进行输出功率调整,使其输出功率以每1盏灯5W为单位增加。
将进行300分钟作业时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偏移”示出在表1中。
[比较例2]
在实施例2中,不设置控制工序(E),即,即使由计测工序(D)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相比降低5%以上,也不控制紫外线照射装置16的输出功率而进行紫外线照射,制作偏光板。将进行300分钟作业时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偏移”示出在表1中。
[偏光板的脱色评价试验]
在得到的偏光板的任意的位置,分别切割成80mm(流动方向)×整个宽度的狭条状,再将该狭条切断成300~400mm宽,将如此得到的多个小片群作为1个试样,使这些小片群在调整为60℃×90%RH的恒温/恒湿器之中,以互不接触的状态悬挂,保持500小时。在灯箱上一边使光透过,一边与没有放入恒温/恒湿器中的偏光板通过目视进行比较,评价有无漏光(光抜け)。对于在偏光板的任意的位置切割下的4个试样,实施这样的脱色评价试验,4个试样全部未发生漏光的情况为“OK”,4个试样之中有1以上的试样发生漏光时为“NG”,结果示出在表1的“脱色评价结果”一栏中。这一栏的括弧内的数值表示4个试样之中发生漏光的试样数。
【表1】
Figure BDA0000147769070000211
注)OK:全部试样没有漏光。
NG:1个以上的试样确认到漏光。
如表1所示,未设置控制工序(E)的比较例1和2,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大幅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得到的偏光板在严酷的环境下出现脱色,相对于此,设置控制工序(E)且在规定波长范围的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相比降低5%以上时使紫外线的照射输出功率发生改变的实施例1和2,与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相比,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的平均(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的偏移)抑制在5%以内的变动,能够制造在严酷的环境下看不到脱色的偏光板。

Claims (4)

1.一种偏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A)在热塑性树脂制的光学薄膜,涂布含有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
(B)在所述光学薄膜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涂布面上重叠聚乙烯醇系树脂制的偏光膜,相对于所述偏光膜将所述光学薄膜加压,得到所述偏光膜和所述光学薄膜经由所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被贴合的层叠体;
(C)对于所述层叠体,从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而使所述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
(D)使用多色仪计测所述照射的紫外线的分光辐射照度,求得含有所述聚合引发剂的吸收峰值波长的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内的所述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和
(E)基于所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和所述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控制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对应于所述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所述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所述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差的绝对值的比例为规定值以上时,控制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对应于所述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所述求得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X和所述设定的分光辐射照度的积分值Y的差的绝对值的比例为5%以上时,控制所述紫外线照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规定的吸收波长范围,是从比所述吸收峰值波长小40nm的波长至比所述吸收峰值波长大40nm的波长的波长范围内。
CN201210086058.3A 2011-04-01 2012-03-28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736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2076 2011-04-01
JP2011082076A JP5774349B2 (ja) 2011-04-01 2011-04-01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6158A true CN102736158A (zh) 2012-10-17
CN102736158B CN102736158B (zh) 2016-05-25

Family

ID=46991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6058.3A Active CN102736158B (zh) 2011-04-01 2012-03-28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74349B2 (zh)
KR (1) KR101899157B1 (zh)
CN (1) CN102736158B (zh)
TW (1) TWI55286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147A (zh) * 2014-06-30 2016-03-09 Lg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局部去偏光区域的偏光板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该方法制造的偏光板
CN110806614A (zh) * 2018-08-06 2020-02-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件的制造方法
CN111256817A (zh) * 2018-12-03 2020-06-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紫外线照度评价方法、紫外线照度评价装置、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11256817B (zh) * 2018-12-03 2024-05-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紫外线照度评价方法、紫外线照度评价装置、紫外线照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4128B2 (ja) * 2012-12-20 2017-06-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5206967A (ja) * 2014-04-23 2015-11-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複合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16010031A1 (ja) * 2014-07-16 2016-01-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40182A1 (ja) * 2015-03-03 2016-09-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4758A (ja) * 1995-12-28 1997-07-15 Shimadzu Corp 分光光度計
US20020066407A1 (en) * 2000-08-23 2002-06-06 Toshio Shibata Optical fiber coating device
CN1565856A (zh) * 2003-06-09 2005-01-19 上海高雅玻璃有限公司 用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金属箔烫印方法
WO2008007782A1 (en) * 2006-07-13 2008-01-17 Ze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circularly polarized light isolation sheet,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film formation
JP2008258217A (ja) * 2007-03-31 2008-10-23 Tokyo Seimitsu Co Ltd 光学式研磨終点検出装置の自動光量調整装置及び自動光量調整方法
CN101498806A (zh) * 2007-11-30 2009-08-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0190B2 (ja) * 1995-06-19 2004-11-1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感熱プリンタ用光定着装置
JP2004334329A (ja) * 2003-04-30 2004-11-25 Nidec Copal Corp 紙葉類判別装置
JP2005162524A (ja) * 2003-12-01 2005-06-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被覆線条体の製造方法
JP5098060B2 (ja) * 2008-10-27 2012-12-12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4758A (ja) * 1995-12-28 1997-07-15 Shimadzu Corp 分光光度計
US20020066407A1 (en) * 2000-08-23 2002-06-06 Toshio Shibata Optical fiber coating device
CN1565856A (zh) * 2003-06-09 2005-01-19 上海高雅玻璃有限公司 用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金属箔烫印方法
WO2008007782A1 (en) * 2006-07-13 2008-01-17 Ze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circularly polarized light isolation sheet,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film formation
JP2008258217A (ja) * 2007-03-31 2008-10-23 Tokyo Seimitsu Co Ltd 光学式研磨終点検出装置の自動光量調整装置及び自動光量調整方法
CN101498806A (zh) * 2007-11-30 2009-08-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道兴等: "《涂料调制与配色技术》", 30 November 2008,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朱良漪: "《分析仪器手册》", 31 May 1997,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王君玮等: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控制指南》", 31 May 2009,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3147A (zh) * 2014-06-30 2016-03-09 Lg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局部去偏光区域的偏光板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该方法制造的偏光板
CN110806614A (zh) * 2018-08-06 2020-02-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件的制造方法
CN111256817A (zh) * 2018-12-03 2020-06-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紫外线照度评价方法、紫外线照度评价装置、紫外线照射装置
CN111256817B (zh) * 2018-12-03 2024-05-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紫外线照度评价方法、紫外线照度评价装置、紫外线照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4349B2 (ja) 2015-09-09
CN102736158B (zh) 2016-05-25
TW201247399A (en) 2012-12-01
JP2012215781A (ja) 2012-11-08
TWI552862B (zh) 2016-10-11
KR20150127789A (ko) 2015-11-18
KR101899157B1 (ko) 2018-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6158A (zh)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2692665B (zh)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2692666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4419331B (zh) 光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构件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42864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4428701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1498806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KR101956413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3842863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2778717B (zh) 使用活性能量线固化型胶粘剂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KR20140069174A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KR101920107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KR20140088540A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2736157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TWI591388B (zh) 聚丙烯系樹脂膜及利用此樹脂膜之偏光板、液晶面板與液晶顯示裝置
CN108139527A (zh) 带防护膜的偏振板、液晶面板及防护膜的制造方法
KR101935080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JP5947428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101956412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JP5950002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150002598A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108474896A (zh) 光固化性粘接剂、以及使用了该光固化性粘接剂的偏振板及层叠光学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