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2420B - 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和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和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2420B
CN102732420B CN201110094909.4A CN201110094909A CN102732420B CN 102732420 B CN102732420 B CN 102732420B CN 201110094909 A CN201110094909 A CN 201110094909A CN 102732420 B CN102732420 B CN 1027324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zhi
mentioned
travelling belt
handling machinery
culture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949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2420A (zh
Inventor
冈本敏宏
狩山昌弘
藤原惠子
矢泽真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wara Techno A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wara Techno 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wara Techno 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wara Techno Ar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2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2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2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2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16Solid state fermenters, e.g. for koji prod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7/00Means for mixing,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fluids in the vessel
    • C12M27/14Rotation or movement of the cells support, e.g. rotated hollow fi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20Ribb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和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能够使放入圆形培养床的曲基质的层厚均匀,并使其再现性良好,还能够形成为期望的层厚。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1)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10)将曲基质(7)放入圆形培养床(2),其中,一边使由移动输送器(5)的传送带(9)搬送来的曲基质(7)落下到圆形培养床(2),一边使移动输送器(5)在圆形培养床(2)上往返运动,该曲基质放入装置具备控制机构(12),该控制机构调节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以对根据传送带速度和传送带(9)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11)处的截面积求得的落下量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和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曲基质放入圆形培养床的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的放入。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使用移动输送器将曲基质放入圆形培养床的曲基质的放入装置(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2、3)。在这些放入装置中,一边使移动输送器沿圆形培养床的半径方向往返运动,一边使曲基质落下到圆形培养床上。另一方面,在利用假想的等间隔的同心圆划分圆形培养床的情况下,对于各划分区域的面积,圆形培养床的外周侧比中心侧大。因此,若移动输送器的往返运动的速度匀速,则每单位面积的放入量越是靠近圆形培养床的外周侧越少。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搬送机(移动输送器)自身的向圆盘(圆形培养床)上的中心部和外周部移动的移动时间与圆形培养床的圆周速度成反比来进行控制,从而均匀地放入曲基质(第1页第2栏15~17行)。在专利文献2中,计算圆形培养床的环状的区域面积(S1、S2、S3)的面积比,与该面积比成反比地使移动搬送部(移送输送器)的尖端的供给口的移动速度变速,以均等的堆积厚度放入曲基质(段落[0015]~[0018])。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当反复进行多次将曲基质整面作为薄层而放入圆形培养床的操作从而多层状地进行放入直到目标层厚时,与曲基质从移动输送器落下的位置对应地使移动输送器的传送带速度变速,使曲基质的层厚均匀。(段落[0004])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3-42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29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27466号公报
但是,若时时刻刻使移动输送器的速度变化,则随之传送带上的曲基质的截面积也时时刻刻变化,因此,传送带上的曲基质的截面积变得不均匀。因此,仅根据圆形培养床的圆周速度或环状的区域的面积比使移动输送器的移动速度变化时,或根据位置使传送带速度变化时,有时无法得到曲基质的放入的目标均匀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和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能够使放入圆形培养床的曲基质的层厚均匀,并使其再现性良好,还能够形成为期望的层厚。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为,将曲基质放入圆形培养床,其特征在于,一边使由移动输送器的传送带搬送来的曲基质落下到圆形培养床,一边使上述移动输送器在圆形培养床上方往返运动,具备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调节上述传送带的传送带速度,以对根据上述传送带速度和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的落下端处的截面积求得的落下量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为,将曲基质放入圆形培养床,其特征在于,一边使由移动输送器的传送带搬送来的曲基质落下到圆形培养床,一边使移动输送器在圆形培养床上方往返运动,调节上述传送带的传送带速度,以对根据上述传送带的传送带速度和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的落下端处的截面积求得的落下量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通过调节上述传送带速度,对根据上述传送带速度与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求得的落下量进行控制,因此,落下量相对于目标值的精度提高。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确保各工序中的必要落下量,能够使放入圆形培养床的曲基质的层厚均匀,并使其再现性良好,还能够形成为期望的层厚。在本发明中,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可以通过运算求得,也可以由摄像传感器等检测出来。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圆形培养床上分割为假想的区域,每当切换区域或切换去往路径和返回路径时调节上述传送带的传送带速度,以使曲基质的落下量对于各区域为任意的量。若这样地构成为每当切换区域时等调节传送带速度,则容易算出传送带速度,控制程序的制作变得容易。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中,优选由向上述传送带上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曲基质的体积、上述传送带速度和上述移动输送器的移动速度求得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的供给地点处的截面积,根据该截面积导出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对上述落下量进行定序控制。
根据基于上述优选的结构的定序控制,若设定向上述传送带上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曲基质的体积、上述传送带速度和上述移动输送器的移动速度,则通过运算求得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因此,能够预先确定用于调节落下量的上述传送带速度,因此,能够按照在运转前作成的控制程序来实施曲基质放入装置的一连串的运转。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中,优选利用假想的同心圆将上述圆形培养床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使上述移动输送器一边在分割区域内往返移动一边放入曲基质,然后,一边在下一分割区域内往返移动一边放入曲基质。
如上所述,根据在分割区域单位中使移动输送器往返运动的结构,移动输送器的落下端的中心点的轨迹细化,能够减少未放入曲基质的部分,能够抑制放入的不均。
根据本发明,由于对根据传送带速度和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求得的落下量进行操作,所以落下量相对于目标值的精度提高。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确保各工序中的必要落下量,能够使放入圆形培养床的曲基质的层厚均匀,并使其再现性良好,还能够形成为期望的层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曲基质放入装置的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的构成图,(a)是曲基质放入装置的俯视图,(b)是曲基质放入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圆形培养床中移动输送器往返一次的放入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曲基质供给到移动输送器的传送带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工序PA1开始时的固体培养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工序PB1开始时的固体培养装置的图,(a)是圆形培养床的剖视图,(b)是固体培养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工序PD1结束时的固体培养装置的图,(a)是圆形培养床的俯视图,(b)是固体培养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输送器往返一次结束时的固体培养装置的图,(a)是圆形培养床的俯视图,(b)是固体培养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圆形培养床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圆形培养床2的分割区域X的放大图。
图10是具备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曲基质放入装置的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的构成图。
标号说明
1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2圆形培养床;4供给输送器;5移动输送器;7曲基质;9传送带;10曲基质放入装置;11落下端;12、21控制机构;20摄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曲基质放入装置10的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以下,简称为“固体培养装置”)1的构成图。图1(a)是固体培养装置1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圆形培养床2的径向的剖视图。
固体培养装置1具备:作为旋转圆盘的圆形培养床2;将曲基质7放入圆形培养床2上的曲基质放入装置10。圆形培养床2以中心圆筒3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曲基质放入装置10具备供给输送器4和移动输送器5。供给输送器4具有传送带6,装载于传送带6上的曲基质7与传送带6的移动一起朝向传送带6的落下端8被搬送(箭头a)。
移动输送器5具有传送带9,从供给输送器4的落下端8落下的曲基质7被供给到传送带9上。传送带9上的曲基质7与传送带9的移动一起朝向传送带9的落下端11被搬送(箭头b)。移动输送器5为,在传送带9循环移动的同时,移动输送器5整体在圆形培养床2上方往返运动。
具体而言,移动输送器5以这样的路径作为去往路径:一边朝向圆形培养床2的内周方向移动(箭头c),一边将曲基质7放入圆形培养床2上并在内周停止,移动输送器5以这样的路径作为返回路径:一边朝向圆形培养床2的外周方向移动(箭头d),一边将曲基质7放入圆形培养床2上并在外周停止。在该示例中,从去往路径开始以返回路径结束,但也可以与此相反,移动输送器5的往返是从返回路径开始,以去往路径结束。并且,也可以不进行去往路径和返回路径的停止。
如上所述的曲基质放入装置10的一连串的运转基于来自控制机构12的指令实施。例如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由接到来自控制机构12的指令的驱动机构13调节。
在曲基质7被放入圆形培养床2上期间,圆形培养床2以中心圆筒3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箭头e方向)。因此,即便移动输送器5的往返运动是直线运动,落下端11的中心点的圆形培养床2上的轨迹如图2所示。
图2是表示在圆形培养床2中移动输送器5往返一次的放入区域的放大图。移动输送器5在去往路径中朝向圆形培养床2的中心侧直线移动。在此期间,圆形培养床2向箭头e方向旋转移动。因此,在移动输送器5的去往路径中,落下端11的中心点的圆形培养床2上的轨迹如线15所示成为曲线的轨迹。同样,在移动输送器5的返回路径中,朝向外周侧直线运动并在外周停止。因此,移动输送器5的返回路径中的落下端11的中心点的轨迹如线16所示成为曲线的轨迹和外周上的轨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2所示的落下端11的中心点的轨迹确定往返一次的放入区域。
但是,实际上以与曲基质从传送带落下时的截面积对应的宽度落下,因此,经常存在不是所有曲基质都落下到区域内的情况。由此,不是算出实际落下到区域内的量,而是作为使所需的量从移动输送器5的曲基质落下中心点落下到图2所示的区域而算出。由此,实际落下的量相对于区域可以有些许偏差。区域的确定方法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移动输送器5的曲基质落下中心点的轨迹确定区域。
在图2的示例中设定为,当设去往路径开始时的落下端11的中心点为点S时,返回路径结束时的落下端11的中心点为点E。由此,在移动输送器5往返一次完成的时刻,对图2所示的所有区域进行了放入。
将由图2所示的移动输送器5的中心点的轨迹确定的部分分为四个,将该各部分设为区域A、区域B、区域C、区域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去往路径中向各区域放入曲基质7的工序称为工序PA1、工序PB1、工序PC1、工序PD1、工序PD1’。另一方面,将在返回路径中向各区域放入曲基质7的工序称为工序PD2、工序PC2、工序PB2、工序PA2、工序PA2’。
工序PD1’是这样的工序:在去往路径中,在区域D,移动输送器5在内周停止时向区域D进行放入的工序,工序PA2’是这样的工序:在返回路径中,在区域A,移动输送器5在外周停止时向区域A进行放入的工序。在不进行停止的情况下,不进行工序PD1’或工序PA2’。例如在区域A中,通过工序PA1、工序PA2、工序PA2’进行放入,组合两工序算出区域A所需的落下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区域分成四个,区域的数量越多放入状况越好,但程序变得越复杂,因此,区域的数量根据装置的规模和成本等适当选择即可。
以下,对固体培养装置1的运转开始后的动作进行说明。下述的示例是按照在控制机构12中具备的控制程序来实施曲基质放入装置10的一连串的运转的示例。详细情况如后面说明那样,若预先确定前提条件,则每个工序的以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为代表的运转条件可以事先设定。
首先,对曲基质7放入圆形培养床2上之前的初始阶段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曲基质7被供给到移动输送器5的传送带9上的状态的立体图。曲基质7从供给输送器4(图1)落下到向箭头b方向移动的传送带9上,因此,在传送带9上形成曲基质7的装载体St。
设来自供给输送器4(图1)的曲基质7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为恒定值D(m3/s),设初始阶段的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为恒定值VbSt(m/s)。并且,设此时形成的截面的截面积为ASt(m2),当经过了某时间△t(秒)时,下述算式(1)成立。
算式(1)D×△t=ASt×VbSt×△t
然后,从图3的状态起随着时间的经过,装载体St朝向落下端11前进。当装载体St在传送带9的长度方向距落下端8在水平方向前进L(图1(b))时,到达落下端11并落下。
图4是工序PA1开始时的固体培养装置1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工序PA1开始时,装载体St的曲基质7开始落下。当设工序PA1中的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为恒定值VbA1(m/s)时,工序PA1中的每单位时间的落下量DA1(m3/s)能够用下述算式(2)表示。
算式(2)DA1=ASt×VbA1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输送器5的移动速度为恒定值V(m/s)。并且,如图2所示,圆形培养床2的径向的各区域A~D的宽度为恒定值d(m)。因此,各区域A~D中的移动输送器5的通过时间为用下述算式(3)表示的常数t1(s)。
算式(3)t1=d/V
以上,工序PA1中的总放入量WA1(m3)用下述算式(4)表示。
算式(4)WA1=DA1×t1
在放入控制中,可知只要以使该WA1成为工序PA1所需的落下量的方式进行操作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移动输送器5的移动速度为恒定值V(m/s)。当工序PA1开始时,在传送带9上形成装载体A1。
若设装载体A1的截面积为AA1(m2),设工序PA1中的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为恒定值VbA1(m/s),则与算式(1)同样,下述算式(5)成立,根据算式(5),用算式(6)表示截面积AA1。
算式(5)D×△t=AA1×(VbA1+V)×△t
算式(6)AA1=D/(VbA1+V)
这样,可知传送带9上的装载体的截面积为供给输送器4的落下量除以移动输送器5的曲基质落下地点的相对于供给输送器4的相对速度得到的值。
图5表示工序PB1开始时的固体培养装置1。图5(a)是圆形培养床2的俯视图,在工序PA1中,曲基质7被放入区域A。图5(b)是固体培养装置1的剖视图,在传送带9上装载装载体St和装载体A1。装载体A1是在工序PA1中装载于传送带9上的,装载体A1的截面积用上述算式(6)表示。
另一方面,在工序PB1中,装载装载体B1。若设工序PB1中的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为恒定值VbB1(m/s),设装载体B1的截面积为AB1(m2),则与工序PA1的情况同样,截面积AB1用下述算式(7)表示。
算式(7)AB1=D/(VbB1+V)
装载体St落下的过程中的、来自落下端11的每单位时间的落下量DB1s(m3/s)用下述算式(8)表示。在装载体A1落下的过程中,落下量DB1a(m3/s)用下述算式(9)表示,在装载体B1落下的过程中,落下量DB1b(m3/s)用下述算式(10)表示。
算式(8)DB1s=ASt×VbB1
算式(9)DB1a=AA1×VbB1
算式(10)DB1b=AB1×VbB1
工序PA1中的装载体St的消耗量与传送带9前进的距离相等,因此,若设该消耗距离为AL1(m),则消耗距离AL1可以用下述算式(11)表示。
算式(11)AL1=VbA1×t1
由此,装载体St的剩余距离为(L-AL1)(m)。因此,在工序PB1中,剩余装载体St所消耗的时间t2(秒)可以用下述算式(12)表示。
算式(12)t2=(L-AL1)/VbB1
通过同样的运算,求出装载体A1的消耗时间t3,装载体PB1的消耗时间t4求得为(t1-t2-t3)(秒)。因此,工序PB1中的总放入量WB1(m3)用下述算式(13)求得。
算式(13)WB1=(DB1s×t2)+(DB1a×t3)+(DB1b×t4)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工序PB1中除了装载体St之外还消耗装载体A1和装载体B1这两者的示例,但根据传送带速度,也存在不消耗装载体A1和装载体B1而只消耗装载体St的情况,还存在不消耗装载体B1而消耗装载体St和装载体A1的情况。
根据算式(13)可知,在放入控制中,只要将总放入量WB1(m3)操作为工序PB1所需的放入量即可。对于工序PC1、工序PD1也进行同样的操作。
图6示出工序PD1结束时的固体培养装置1。图6(a)是圆形培养床2的俯视图,曲基质7被放入区域A~D。图6(b)是固体培养装置1的剖视图,在传送带9上存在装载体C1和装载体D1。装载体C1是在工序PC1中被装载的,装载体D1是在工序PD1中被装载的。图6示出结束去往路径而即将转移至返回路径之前的状态。
在返回路径中,移动输送器5向去往路径的相反方向(d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继续传送带9的箭头b方向的移动,因此,装载体C1从传送带9的落下端11落下,接着,装载体D1落下。
返回路径中的自落下端11的每单位时间的落下量与去往通路的情况同样,为各装载体的截面积乘以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得到的值。并且,如上所述,装载体的截面积为供给输送器4的落下量除以移动输送器5的曲基质落下地点的相对于供给输送器4的相对速度而得到的值。因此,若设工序PD2的传送带速度为恒定值VbD2(m/s),设装载体D2的截面积为AD2(m2),则截面积AD2用下述算式(14)表示。
算式(14)AD2=D/(VbD2-V)
从供给输送器4看的传送带9的相对速度为,在上述去往路径中为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加上移动输送器5的移动速度V得到的值,在返回路径中为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减去移动输送器5的移动速度V得到的值。因此,在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与去往路径相比,返回路径的相对速度慢,对于装载体的截面积,与去往路径相比,返回路径的装载体的截面积大。
图7示出移动输送器5往返一次结束时的固体培养装置1。图7(a)是圆形培养床2的俯视图,通过移动输送器9往返一次,曲基质7被放入区域A~D。图7(b)是固体培养装置1的剖视图,在传送带9上有装载体St。对于装载体St是在工序PA2结束时使移动输送器5停止、在工序PA2’中使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为VbSt(m/s)时装的。在返回路径中,总放入量的控制也与去往路径中同样。
也可以在移动输送器5到达外周后,不进行工序PA2’,立刻开始下一去往路径,但若使移动输送器5在外周停止,在工序PA2’中传送带9上的状态成为与图4相同的状态后,再开始下一去往路径,则每次可以使用相同的往返程序,很简便。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调节传送带速度,对根据传送带速度和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求得的落下量进行控制,因此,落下量相对于目标值的精度提高。因此,能够高精度地确保各工序中的必要落下量,能够提高圆形培养床的曲基质的放入层厚的均匀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区域的半径方向的宽度为恒定值d,但半径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在使各区域的宽度为恒定值的情况下,若比较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各区域的面积,则装置越大,面积的差越大。由于各区域的面积越小精度越高,在内周侧和外周侧精度有可能会变化。由此,可以以使得各区域的面积相同的方式设定区域的宽度,也可以简便地改变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宽度。这样,区域的宽度并不是恒定值,优选任意设定。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实施例1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将圆形培养床2的放入区域假想地分割为四个区域(区域A~D)。因此,在实施例1中,通过工序PA1~PD1的去往路径中的放入和工序PD2~PA2’的返回路径中的放入,移动输送器5的往返一次的放入完成。如下所述地设定放入条件。
圆形培养床2的直径d1(图1):10m
中心圆筒3的直径d2(图1):2m
圆形培养床2的径向的各区域A~D的宽度d(图2):1m
放入时间:7200秒
圆盘旋转速度:1200秒/圈
放入层厚:600mm
移动输送器5的移动速度V:0.29m/秒
落下端8与落下端11之间的水平距离L(图1):1.5m
来自供给输送器4的供给量D:0.00628m3/秒。
【表1】
以下的表1示出经过时间和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的数值,
在表1中,启动时的传送带速度是0.9(m/秒),在从去往路径区域A向去往路径区域B切换时,传送带速度切换至0.85(m/秒)。即,工序PA1的传送带速度为0.9(m/秒),工序PB1的传送带速度为0.85(m/秒)。以下,同样,传送带速度的各栏的数值表示各工序中的传送带速度。
在去往路径区域中,移动输送器5朝向圆形培养床2的内侧移动。区域A~区域D的面积越是靠近内侧的区域面积越小。因此,为了实现放入层厚的均匀化,在去往路径中,考虑越是靠内侧的区域,越减慢传送带速度从而减少曲基质7的落下量,在返回路径中,越是靠外侧的区域越加快传送带速度从而增加曲基质7的落下量。
然而,在实施例1中,在从返回路径区域D向返回路径区域C切换时,传送带速度急剧增加,然后,传送带速度先变慢后又变快。即,实施例1的传送带速度的变化不是与各区域的面积对应的单调的变化,而是不规则的变化。
这是因为,在实施例1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为了对根据传送带速度和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求得的落下量进行控制而调节传送带速度。因此,在该控制中,即使传送带速度成为不规则的变化,也能够如以下的表2所示地确保必要的落下量,得到各区域所需的放入量。
【表2】
去往路径落下量[m3] 返回路径落下量[m3] 实际总落下量[m3] 理论必要落下量[m3]
区域A 0.02106 0.04846 0.06952 0.06981
区域B 0.01561 0.03864 0.05425 0.05430
区域C 0.01523 0.02365 0.03888 0.03879
区域D 0.01175 0.01176 0.02351 0.02327
上述实施例1是将圆形培养床2的放入区域假想地分割为四个区域(区域A~D)的示例。分割数量越是增加,越能够使放入变得均匀,因此,只要根据装置的规模和成本适当选择分割数量即可。
【实施例2】
图8示出实施例2的圆形培养床2的俯视图。圆形培养床2由假想的同心圆分割为三个分割区域X、Y、Z。在实施例2中,移动输送器5首先一边在分割区域X内往返运动,一边将曲基质放入分割区域X的整周。然后,移动输送器5一边在下一分割区域Y往返运动,一边将曲基质放入分割区域Y的整周,进而,一边在下一分割区域Z往返运动,一边将曲基质放入分割区域Z的整周。并且,将曲基质在分割区域Z放入一圈后,保持该状态而在分割区域Z再放入一圈,按照分割区域Y、分割区域X的顺序放入,在整个区域各放入两圈。
图9示出图8所示的圆形培养床2的分割区域X的放大图。分割区域X被假想的同心圆分割为三个放入区域。虽然未图示,但分割区域Y也被分割为三个放入区域,分割区域Z被分割为五个放入区域。如下所述地设定放入条件。
圆形培养床2的直径d1(图1):15m
中心圆筒3的直径d2(图1):3m
放入时间:7200秒
圆盘旋转速度:1200秒/圈
放入层厚:600mm
移动输送器5的移动速度V:0.28m/秒
落下端8与落下端11之间的水平距离L(图1):1m
来自供给输送器4的供给量D:0.01414m3/秒
分割区域X的宽度:1.32m
分割区域Y的宽度:1.68m
分割区域Z的宽度:3m
分割区域X内的分割区域的宽度:0.438m
分割区域Y内的分割区域的宽度:0.562m
分割区域Z内的分割区域的宽度:0.600m
以下的表3中示出分割区域X、Y中的经过时间和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的数值,表4中示出分割区域Z中的经过时间和传送带9的传送带速度的数值。
【表3】
经过时间[秒] 传送带速度[m/秒]
在分割区域X去往路径开始前时 0 0.7
去往路径开始时 0 0.7
切换传送带速度 1.57 0.75
切换传送带速度 3.13 0.7
停止 4.70 0.78
返回路径开始 6.70 0.81
切换传送带速度 8.26 1.29
切换传送带速度 9.83 0.99
停止 11.40 0.7
下一次往返开始 13.40 0.7
在分割区域Y去往路径开始前时 0 0.7
去往路径开始时 0 0.64
切换传送带速度 2.01 0.78
切换传送带速度 4.01 0.7
停止 6.02 0.75
返回路径开始 8.02 0.87
切换传送带速度 10.02 1.27
切换传送带速度 12.03 0.98
停止 14.03 0.7
下一次往返开始 16.03 0.64
【表4】
经过时间[秒] 传送带速度[m/秒]
在分割区域Z去往路径开始前时 0 0.98
去往路径开始时 0 0.97
切换传送带速度 2.14 0.97
切换传送带速度 4.29 0.97
切换传送带速度 6.43 0.85
切换传送带速度 8.57 0.6
停止 10.71 0.6
返回路径开始 11.71 0.88
切换传送带速度 13.86 1.22
切换传送带速度 16.00 1.20
切换传送带速度 18.14 1.18
切换传送带速度 20.29 1.26
停止 22.43 0.98
下一次往返开始 24.43 0.97
实施例2与不设置分割区域的情况比较,移动输送器5的落下端11的中心点的轨迹细化,能够减少曲基质未放入的部分,能够抑制放入的不均。
在实施例2中示出了按照分割区域X、Y、Z的顺序放入曲基质的示例,但只要在各分割区域放入必要量即可,放入顺序不限于该示例。并且,在各分割区域进行2圈以上的放入的情况下,在结束任意的分割区域的一圈的放入后开始放入的下一分割区域可以是相同的分割区域,也可以是其他分割区域。例如在分割区域X结束了一圈的放入后,可以从分割区域X开始,也可以从相邻的分割区域Y开始。
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1~2中,示出了预先设定传送带速度并根据该设定的传送带速度进行运转的示例,但不限于该示例。图10是具备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曲基质放入装置的旋转圆盘固定培养装置的构成图。本图的基本构成与图1(b)同样,与图1(b)相同的构成部分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
本图所示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具备摄像传感器20和激光位移传感器22。通过摄像传感器20,能够拍摄传送带9的落下端11的装载体的端面,能够检测装载体的截面积。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22能够检测移动输送器5的位置。该位置检测也可以使用线位移传感器等直线位置检测器。
控制机构21根据由激光位移传感器22检测到的移动输送器5的当前的位置运算当前时刻的必要落下量。与此同时,控制机构21根据由摄像传感器20检测到的装载体的截面积,调节移动输送器5的传送带速度以获得当前时刻的必要落下量。由此,能够得到与定序控制相同的控制。
以上,说明了基于传感器的控制和基于程序的定序控制,但选择哪种控制,只要适当确定即可。在使用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实时控制,因此,能够应对供给输送器及移动输送器的故障(trouble)等预料不到的截面积的变化,安全性高,但装置构成复杂,也花费成本。若除去故障,在定序控制中能够充分进行控制,因此,若考虑装置的简化和成本方面,通常定序控制是有利的。

Claims (3)

1.一种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该曲基质放入方法将曲基质放入圆形培养床,其特征在于,
一边使由移动输送器的传送带搬送来的曲基质落下到圆形培养床,一边使移动输送器在圆形培养床上方往返运动,
利用假想的同心圆的整周或者整周的一部分将圆形培养床上分割为多个区域,根据上述各区域的宽度和上述移动输送器的移动速度求得上述各区域处的曲基质的落下时间,每当切换上述各区域或切换去往路径和返回路径时调节上述传送带的传送带速度,对曲基质的每单位时间的落下量进行控制,使由上述每单位时间的落下量和上述曲基质的落下时间的乘积求得的总放入量相对于上述各区域为必要的落下量,所述每单位时间的落下量由上述传送带的传送带速度和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的乘积求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向上述传送带上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曲基质的体积、上述传送带速度和上述移动输送器的移动速度,将上述单位时间的曲基质的体积除以上述传送带相对于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的供给地点的相对速度导出上述传送带上的曲基质在落下端处的截面积,基于上述曲基质的落下端处的截面积预先确定用于调节上述落下量的上述传送带速度,按照在运转前作成的控制程序对上述落下量进行定序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区域是利用假想的同心圆的整周将上述圆形培养床分割后的多个分割区域,使上述移动输送器一边在分割区域内往返移动一边放入曲基质,然后,一边在下一分割区域内往返移动一边放入曲基质。
CN201110094909.4A 2011-04-12 2011-04-15 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和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 Active CN1027324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8382 2011-04-12
JP2011088382A JP5822511B2 (ja) 2011-04-12 2011-04-12 回転円盤固体培養装置における麹基質盛込み装置及び回転円盤固体培養装置における麹基質盛込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2420A CN102732420A (zh) 2012-10-17
CN102732420B true CN102732420B (zh) 2016-02-24

Family

ID=4698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94909.4A Active CN102732420B (zh) 2011-04-12 2011-04-15 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和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22511B2 (zh)
CN (1) CN1027324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0899B (zh) * 2014-07-28 2016-01-06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设备的中心转盘结构
CN107444892B (zh) * 2016-05-31 2022-04-26 藤原酿造机械株式会社 酱油原料的计量供给装置及酱油原料的计量供给方法
CN107472846A (zh) * 2016-06-07 2017-12-15 宁波长荣酿造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设备放料装置
CN107472927A (zh) * 2016-06-07 2017-12-15 宁波长荣酿造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圆盘制曲机放料方法及其装置
JP7387121B2 (ja) 2020-01-20 2023-11-28 株式会社フジワラテクノアート 固体培養基質盛込み装置及び固体培養基質盛込み方法
CN114906627B (zh) * 2022-05-20 2024-04-02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传送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7466A (ja) * 1993-05-25 1994-11-29 Fujiwara Techno Art:Kk 回転円盤固体培養装置における麹基質の盛込み方法及び盛込み装置
JP2004229583A (ja) * 2003-01-31 2004-08-19 Nagata Brewing Machinery Co Ltd 移動盛込装置による原料の盛込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2640Y2 (zh) * 1973-03-29 1978-10-13
JPH07108214B2 (ja) * 1986-02-26 1995-11-22 株式会社フジワラテクノアート 回転円盤型製麹装置に麹基質を盛り込む方法
JPH038708U (zh) * 1989-06-09 1991-01-28
JP3002732B2 (ja) * 1990-02-16 2000-01-24 株式会社フジワラテクノアート 麹基質の自動盛込方法及び自動盛込装置
JPH06247531A (ja) * 1993-02-26 1994-09-06 Nippon Steel Corp 粒体輸送用ベルトコンベアの積み荷こぼれ防止方法
US6090199A (en) * 1999-05-03 2000-07-18 Evergreen Solar, Inc. Continuous melt replenishment for crystal growth
JP3863166B2 (ja) * 2005-04-15 2006-12-27 株式会社フジワラテクノアート 固体培養装置における培養原料の盛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7466A (ja) * 1993-05-25 1994-11-29 Fujiwara Techno Art:Kk 回転円盤固体培養装置における麹基質の盛込み方法及び盛込み装置
JP2004229583A (ja) * 2003-01-31 2004-08-19 Nagata Brewing Machinery Co Ltd 移動盛込装置による原料の盛込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22511B2 (ja) 2015-11-24
CN102732420A (zh) 2012-10-17
JP2012217414A (ja) 2012-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2420B (zh) 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装置和旋转圆盘固体培养装置中的曲基质放入方法
US10486915B2 (en) Automated article singulator and method thereof
US8839946B2 (en)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eggs
TWI653702B (zh) 用於潔淨環境之大體積輸送機運輸系統
US10858199B2 (en) Conveying system with segments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individual items
CN106865308A (zh) 卷绕材料张紧和装载系统
CN109399257B (zh) 一种摆式布料皮带机均匀布料的方法
CN1288252A (zh) 压电致动的化学机械抛光托盘
EP1927828A1 (en) Combination metering device
CN204675344U (zh) 分配设备
CN102869438A (zh) 造球设备和方法
US20160083125A1 (en) Forming shoulder of a tubular bag packaging machine
CN105612115A (zh) 包括摩擦系数测量设备的输送器系统
CN109843759A (zh) 用于为连续传送器均匀供料的方法和装置
Zavaliy et al. Load 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onveyor device for infrared drying and cleaning seeds
CN205802419U (zh) 一种烟支样品运转装置
EP3584827A1 (en) Purge stocker
US20220397887A1 (en) Method for computer-implemented configuration of a controlled drive application of a logistics system
CN102798368A (zh) 截面形状测量方法
JP5772520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蛇行防止装置
EP1899247A2 (en) Product handling, in particular positioning and grouping
KR101454555B1 (ko) 계란 코팅장치
US10919708B2 (en) Indexing and auto-spacing system
KR101894989B1 (ko) 스피드 버퍼, 이를 포함하는 연속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80762B1 (ko) 스피드 버퍼, 이를 포함하는 연속 기판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