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0315B - 包装材 - Google Patents

包装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0315B
CN102730315B CN201210091955.3A CN201210091955A CN102730315B CN 102730315 B CN102730315 B CN 102730315B CN 201210091955 A CN201210091955 A CN 201210091955A CN 102730315 B CN102730315 B CN 102730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member
workpiece
mentioned
wall portion
packing ti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19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0315A (zh
Inventor
青木政夫
山崎宗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Ka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0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0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0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0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chines, engines or vehicles in assembled or dismantled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7/00Internal frames or supports for flexible articles, e.g. stiffeners; Separators for articles packaged in stacks or groups, e.g. for preventing adhesion of sticky articles
    • B65D57/002Separators for articles packaged in stacks or groups, e.g. stacked or nested
    • B65D57/003Separators for articles packaged in stacks or groups, e.g. stacked or nested for horizontally placed articles, i.e. for stacked or nested articles
    • B65D57/004Separators for articles packaged in stacks or groups, e.g. stacked or nested for horizontally placed articles, i.e. for stacked or nested articles the articles being substantially flat panels, e.g. wooden pl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 B65D81/1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blocks of shock-absorbing material
    • B65D81/113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blocks of shock-absorbing material of a shape specially adapted to accommodate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材,能够将包装材相对于工件可靠地固定,并且能够抑制包装材的零件件数而提高包装时的作业效率。本发明的包装材(10)用于包装板状的工件(W),能够层装,其特征在于,该包装材(10)由如下构件构成:多个保持构件(11~14),其具有能够层装的结构,用于在多处位置分别保持工件(W)的周端部的局部;多个梁构件(15),其用于维持上述保持构件(11~14)的姿势,多个保持构件(11~14)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包装工件(W)时,将梁构件(15)架设在保持构件(11~14)之间。

Description

包装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装汽车的顶蓬内衬(head-lining)等比较大型的板状的工件的包装材。
背景技术
作为通常用于保护汽车用的顶蓬内衬等比较大型的板状的工件免受伤害且高效地一并搬运多个该工件的包装材,以往有人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包装材。
如图6所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包装材包括:底板1,其四边立起,俯视看为矩形;左右一对的角部支柱3,其竖立设置在底板1的四角,这些角部支柱3用胶带等固定,前后成组;中间支柱5,其用胶带等固定于底板1;端部支承构件7,其配置为横跨角部支柱3、3之间;中间部支承构件8,其保持于中间支柱5;盖板(未图示),其顶板部与角部支柱3及中间支柱5的上端部抵接,以与底板1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角部支柱3上沿上下方向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缺口4,在中间支柱5上形成有多个缺口6。
该包装材的组合和工件W的包装以如下方式进行。
首先,用胶带等将角部支柱3、3…和中间支柱5、5固定在底板1上。将瓦楞纸材料弯折而形成端部支承构件7,使该端部支承构件7卡定于位于角部支柱3的最下方的缺口4。使中间部支承构件8也卡定于中间支柱5的最下方的缺口6。并且,在上述端部支承构件7、7和中间支承构件8、8上载置工件W。然后,使其他端部支承构件7、7和中间支承构件8、8卡定于位于该工件W的上侧的缺口4…、6…,在这些端部支承构件7、7和中间支承构件8、8上载置工件W。这样,交替地配置端部支承构件7、7、中间支承构件8、8和工件W,利用位于工件W上下方的端部支承构件7、7和中间支承构件8、8夹持工件W,在包装材上装载多个工件W。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5509号公报
但是,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包装材,仅利用胶带等将角部支柱3、3…和中间支柱5、5固定在底板1上,并不具有支承上述角部支柱3、3…之间和中间支柱5、5之间而维持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构件。因而,在包装作业中或在利用包装材搬运工件W时,角部支柱3、3…和中间支柱5、5相对发生位移,保持于角部支柱3、3…间的端部支承构件7、7和保持于中间支柱5、5的中间支承构件8、8的相对位置也发生变化,从而与缺口4…或缺口6…的卡定松动,存在不能稳定且可靠地保持工件W的问题。
另外,构成包装材的零件件数较多,包装材的组合和工件W的装载中的作业工时也较多,因此存在不能高效地进行包装及拆包作业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包装材相对于工件可靠地固定,并且能够抑制零件件数而提高包装时的作业效率的包装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方案。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包装材用于包装板状的工件,能够层装(日文:段積み),其特征在于,该包装材由如下构件构成:多个保持构件,其具有能层装的结构,用于在多个位置分别保持上述工件的周端部的局部;多个梁构件,其用于维持上述保持构件的姿势,上述多个保持构件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包装工件时,将上述梁构件架设于上述保持构件之间。
这里,能层装的结构是下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等、进行保持构件间的定位且防止错位地将多个保持构件层叠起来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能层装的多个保持构件之间架设梁构件地保持工件,因此能够将用于保持工件的保持构件的姿势保持为一定,维持工件的保持状态稳定。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包装材用于包装俯视看为矩形的板状的工件,能够层装,其特征在于,该包装材由如下构件构成:多个保持构件,其具有能层装的结构,用于分别保持上述工件的角部;多根梁构件,其用于维持该保持构件的姿势,上述保持构件分别配置在工件的至少角部,并且在包装工件时,将上述梁构件架设在保持构件之间。
这里,能层装的结构是下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等、进行保持构件间的定位且防止错位地将多个保持构件层叠起来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利用能层装的多个保持构件保持工件的至少角部,在上述保持构件之间架设梁构件,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件的容易与其他物品相接触的角部,并且利用架设在上述保持构件之间的梁构件将用于保持工件的保持构件的姿势保持为一定,维持工件的保持状态稳定。
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包装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作为能层装的结构,在上述保持构件的一板面上形成有嵌合凸部,在形成有该嵌合凸部的板面的相反侧的板面上形成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用于供另一保持构件的上述嵌合凸部装卸自如地嵌合而沿上下方向与另一保持构件相连结。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保持构件的一板面上形成有嵌合凸部,并且在该板面的相反侧的板面上形成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用于供另一保持构件的上述嵌合凸部装卸自如地嵌合而沿上下方向与另一保持构件相连结,因此容易进行保持构件间的定位以及防止错位,简便地进行包装材的层装。
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构件中形成有能够收纳上述工件所具备的附属零件的收纳部。
在本发明中,在保持构件中形成有收纳部,因此能够收纳工件所具备的附属零件而避免该附属零件在包装时与工件本身不慎接触。
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包装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收纳部形成于上述嵌合凸部。
在本发明中,上述收纳部形成于上述嵌合凸部,因此能够将用于沿上下方向连结保持构件的嵌合凸部与收纳部共用,紧凑地形成保持构件。
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摆动防止构件安装于上述梁构件,上述摆动防止构件用于支承上述工件的周端部的局部而防止工件的摆动。
在本发明中,摆动防止构件能够更加稳定地包装被保持于保持构件的工件。
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包装材被层装为多层。
在本发明中,利用具有上述技术方案1~6的作用的包装材,能够高效且稳定地层装多个工件而进行包装。
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材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构件形成为在被层装的位于下方的上述保持构件与位于上方的上述保持构件之间保持工件。
在本发明中,在所层装的位于上方的保持构件与位于下方的保持构件之间保持工件,因此能够容易地利用保持构件保持工件。
采用本发明的包装材,利用上述解决方案起到如下效果。
即,由于在用于保持工件的多个保持构件之间,架设有用于维持这些保持构件的姿势而限定这些保持构件彼此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梁构件,因此起到如下效果,即,在保持工件时,能够不发生保持构件的错位,维持工件的收容状态稳定,并且能够适当地保护工件而恰当地搬运包装体。
另外,由于形成为利用多个保持构件和用于对这些保持构件之间进行支承的梁构件来保持工件的结构,因此起到如下效果,即,能够抑制包装材的零件件数而简单地构成包装材,并且能够提高包装及拆包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包装材包装工件而形成的包装体的立体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包装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包装材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包装材的保持构件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包装体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用以往的包装材包装工件的、包装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包装有工件的包装材10沿上下方向层叠而成的包装体Z的立体图,例示汽车的顶蓬内衬作为包装对象的工件W。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工件W的宽度方向视作X-Y方向,将长度方向视作M-N方向。另外,将包装材10中用于配置工件W的一侧视作内侧,将该内侧的相反侧视作外侧。
如图1所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材10包装的工件W是用作汽车顶部的内部装饰构件的顶蓬内衬,是具有与汽车的顶部相同的大小的比较大型的板状构件。
该工件W在包装时被配置成与在使用该工件W时的状态上下相反,该工件W在包装状态下是沿M-N方向延伸的周端部弯曲且立起、并且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沿X-Y方向延伸的周端部平缓地弯曲的俯视看为大致长方形的形状,被这些周端部围起来的平面部形成为以M-N方向的大致中央为中心向下方稍稍凹陷的平缓的弯曲形状。
如图2所示,包装材10包括:保持构件11~14,其用于配置、收容工件W;第1梁构件15、15…及第2梁构件16、16,其架设在保持构件11~14之间,用于支承这些保持构件11~14彼此而对这些保持构件11~14相互之间进行定位;摆动防止构件17、17,其配置在沿X-Y方向配置的第1梁构件15、15的中间部。
保持构件11、12是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工件W的角部(拐角部)W1、W2的发泡树脂制的构件。
作为保持构件11、12的原料,均优选模内发泡成形而成的热塑性树脂的发泡成形体。热塑性树脂可以是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例如聚丙烯系树脂和聚乙烯系树脂等)、聚酯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碳酸酯系树脂和聚乳酸系树脂等。其中,优选使用含有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的复合树脂。
图3是表示将层装后能沿上下方向连结的保持构件11、11的连结解除,从上表面11a侧和下表面11b侧观察这些保持构件11、11的状态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保持构件11包括:壁部18A,其具有规定的厚度,自工件W的角部W1沿X-Y方向水平延伸;壁部19A,其自角部W1沿M-N方向水平延伸。
在壁部19A的前端部近旁的内壁面19c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且向上方立起的伸出壁部21A。
伸出壁部21A与图1所示的工件W的周端部的弯曲变缓的位置相匹配,设在靠M-N方向中央的位置、即壁部19A的前端侧,沿M-N方向延伸,并且伸出壁部21A的上表面21a和下表面21b与工件W的周端部的形状相匹配,随着向M-N方向中央靠近而向下方倾斜。
另外,伸出壁部21A在上表面21a的外方侧的侧缘部具有向上方立起的外缘壁部22A。该外缘壁部22A供工件W的M-N方向的周端缘抵接而向内侧定位工件W,该外缘壁部22A以比工件W的厚度尺寸稍大的高度尺寸立起。
在伸出壁部21A的外方侧形成有支承壁部23A。支承壁部23A俯视看形成为大致矩形,以与伸出壁部21A大致相同的高度尺寸自上表面11a向上方突出。
在保持构件11的下表面11b侧的与支承壁部23A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供另一保持构件11的支承壁部23A嵌装的嵌装凹部24。
在该支承壁部23A的外侧面23d上形成有带卡定槽K,该该带卡定槽K用于将工件W包装于包装材10后,利用聚丙烯带等沿X-Y方向捆绑固定整个包装体Z。
另外,在壁部18A与壁部19A之间的交叉部近旁形成有自保持构件11的上表面11a突出的嵌合凸部25、26。
嵌合凸部25包括:立起壁部25a,其与壁部19A的外侧的侧缘平行地延伸;立起壁部25b,其与该壁部25a的端部相连,与壁部18A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延伸;立起壁部25c,其与该壁部25b的端部相连,与上述壁部25a平行地延伸;立起壁部25d,其从该壁部25c的端部起延伸至从该壁部25c的端部到上述壁部25a为止的中间部,壁部25a与壁部25d之间形成沿箭头N方向开口的开口部25e,并且在上述壁部25a~25d内形成空间部S1。另外,嵌合凸部26形成在嵌合凸部25的外侧,该嵌合凸部26形成为在内部没有空间的实心的壁部。
另一方面,在保持壁部11的下表面11b侧的与嵌合凸部25、26的形成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以与嵌合凸部25、26相对应的形状向下方开口的嵌合凹部27、28。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嵌合凸部25和嵌合凹部27、以及嵌合凸部26和嵌合凹部28成对,形成为这样的能层装的结构:沿上下方向装卸自如地连结保持构件11、11彼此,定位保持构件11、11彼此,并且防止保持构件11、11间的错位。另外,形成在嵌合凸部25内的空间部S1成为经过开口部25e将例如附属于工件W的连接器等附属零件收纳起来的收纳部。
在保持构件11的壁部18A的前端部、壁部19A的前端部和支承壁部23A上形成有供第1梁构件15或第2梁构件16卡定的卡定部30A、31A、32A。
卡定部30A是供第1梁构件15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卡定的凹部,包括:凹部30a,其在壁部18A的前端比图4所示的第1梁构件15的壁部P1的厚度尺寸稍深地凹陷为俯视看是大致矩形的形状,供第1梁构件15的壁部P1嵌装;槽部30b,其自凹部30a的端缘以与第1梁构件15的壁部P2相同尺寸的深度凹陷,供该壁部P2沿铅垂方向嵌装。该卡定部30A向上方及箭头X方向开口,能够将第1梁构件15的端部从上方嵌入到该卡定部30A中。
卡定部31A是在壁部19A的前端部向上方及箭头N方向开口,从上方载置、卡定第1梁构件15的端部的凹部。该卡定部31A形成为与卡定部30A同样的结构,包括凹部31a和自该凹部31a的端缘向下方形成的槽部31b。
卡定部32A是在支承壁部23A的内侧的端部向上方及内侧开口,从上方载置、卡定第2梁构件16的端部的凹部。卡定部32A也形成为与卡定部30A同样的结构,包括俯视看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凹部32a和自凹部32a的端缘向下方形成的槽部32b。
从伸出壁部21A的下表面21b到外缘壁部22的上表面的厚度尺寸以及支承壁部23A的厚度尺寸形成为与壁部18A、19A的厚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
如图4所示,在沿上下方向层装连结保持构件11、11彼此时,壁部19A、19A…(壁部18A、18A…也同样)是大致紧密接触的。在该情况下,外缘壁部22A在伸出壁部21A的上表面21a上立起,因此在位于上侧的伸出壁部21A和位于下侧的伸出壁部21A之间形成向内侧开口的空间部S2,工件W的周端部嵌入配置在该空间部S2中。
第1梁构件15是具有L字形的截面且沿一方向延伸的杆体,第1梁构件15具备彼此正交的板状的壁部P1、P2,第1梁构件15由刚性高的纸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图1所示的第2梁构件16除了比第1梁构件15长以外,形成为与第1梁构件15相同的形状。
如图1所示,保持构件12除了嵌合凸部35和嵌合凹部36的形状以外,其基本结构形成为以中心线L为中心与保持构件11大致对称的形状。保持构件12中除了嵌合凸部35和嵌合凹部36以外的部分将附图标记尾标A变作尾标B,省略对其说明。
保持构件12的嵌合凸部35是以俯视看为大致矩形的形状形成在保持构件12的上表面12a上的实心的突出部,没有像嵌合凸部25那样形成开口部25e和收纳部S1。嵌合凹部36形成在保持构件12的与嵌合凸部35相反的一侧,该嵌合凹部36与另一保持构件12的嵌合凸部35成对地沿上下方向层装连结保持构件12、12彼此,并且沿水平方向对保持构件12、12彼此定位且防止它们彼此错位。
保持构件13、14是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工件W的后方侧的角部W3、W4的发泡树脂制的构件。该保持构件13、14的原料与上述保持构件11、12的原料相同。
保持构件13包括:壁部40A,其自工件W的角部W3沿X-Y方向水平延伸;壁部41A,其自角部W3沿M-N方向水平延伸,并且在延伸方向上比保持构件11、12大尺寸地形成。并且,在壁部41A上形成有伸出壁部42A和支承壁部43A。
构成该保持构件13的伸出壁部42A和支承壁部43A的结构除了形成为对称形状的这一点以外,其他结构与保持构件12的伸出壁部21B和支承壁部23B相同。
另外,在壁部40A与壁部41A之间的交叉部近旁形成有嵌合凸部44和嵌合凹部45。嵌合凸部44是形成在保持构件13的上表面13a上的实心的突出部。嵌合凹部45形成在保持构件13的与嵌合凸部44相反的一侧,与另一保持构件13的嵌合凸部44成对地沿上下方向层装连结保持构件13、13彼此,并且沿水平方向对保持构件13、13彼此定位且防止它们彼此错位。
在壁部40A的前端部形成有卡定部30C,在壁部41A的前端部形成有卡定部31C,在相对地配置保持构件12和保持构件13时,该卡定部31C与壁部19B的卡定部31B相对,此外在支承壁部43A上形成有卡定部32C。卡定部30C与卡定部30B形成为大致线对称的结构,卡定部31C与卡定部31B形成为大致线对称的结构,卡定部32C与卡定部32B形成为大致线对称的结构。并且,能够从上方将第1梁构件15载置卡定于卡定部31C与卡定部31B之间。
保持构件14除了嵌合凸部46和嵌合凹部(未图示)以外,其基本结构形成为以中心线L为中心与保持构件13大致对称的形状。在保持构件14中除了嵌合凸部46和嵌合凹部(未图示)以外的部分将附图标记的尾标A变作尾标B,省略对其说明。
嵌合凸部46在内部具有能够收纳工件W的附属零件的收纳部S3。该收纳部S3由立起壁部46a~46e包围而成,利用壁部46a和壁部46e形成开口部46f。
另外,在壁部40B上形成有卡定部30D,在相对地配置保持构件13和保持构件14时,该卡定部30D与卡定部30C相对,并且在壁部41B上形成有卡定部31D,在相对地配置保持构件11和保持构件14时,该卡定部31D与卡定部31A相对,以横跨卡定部30C与卡定部30D之间的方式架设第1梁构件部15,以横跨卡定部31A与卡定部31D之间的方式架设另一第1梁构件15。
摆动防止壁部17是在架设于所层装的包装材10、10…的保持构件11、12之间的第1梁构件15、15间、以及架设于包装材10、10…的保持构件13、14之间的第1梁构件15、15间安装的构件(保持构件11、12之间的摆动防止构件17未图示),摆动防止壁部17包括沿第1梁构件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壁部17a和沿与该壁部17a正交的方向以与该壁部17a相连的方式设置的壁部17b。
壁部17a具有从下方支承工件W的周端部的台阶部50。
壁部17b具有供被安装在上方的摆动防止壁部17的壁部17b嵌合的嵌合部51。
在该壁部17a、17b形成大致90度的角度的内表面侧,形成有供第1梁构件15卡定的卡定槽52。
在将工件W包装于上述包装材10而组成包装体Z时,如图5所示,在最下部使用没有嵌合凹部27等的仿真的保持构件11x~14x。该仿真的保持构件11x~14x除了不具有嵌合凹部27等以外,其他结构与保持构件11~14相同。
以如下方式组合上述包装材10,再进行层装而形成为包装有工件W的包装体Z。
首先,如图5所示,在搬运包装体Z时所用的框体(未图示)上,以形成工件W的角部W1、W2…的各角部的距离的方式配置作为保持构件11~14的底座的仿真的保持构件11x~14x(保持构件11x、13x未图示)。
然后,在保持构件11x、12x之间架设第1梁构件15,在保持构件12x、13x之间架设第1梁构件15,在保持构件13x、14x之间架设第1梁构件15,在保持构件14x、11x之间架设第1梁构件15。
在该情况下,各卡定部30A、31A、32A等的凹部30a、31a、32a等形成为比第1梁构件15的壁部P1的厚度尺寸稍深,另外,槽部30b、31b、32b等也形成为比第1梁构件15的壁部P2的宽度尺寸稍深,因此配置在卡定部的第1梁构件15不会自各保持构件11~14的上表面11a~14a突出地嵌入各卡定部。
在该状态下,各仿真的保持构件11x~14x彼此沿水平方向被保持姿势,被定位,形成包装材10,因此在沿X-Y方向配置的第1梁构件15、15上配置了摆动防止壁部17、17后,将工件W以内表面侧朝向上方的方式载置在各保持构件11x~14x的伸出壁部21A、21B、42A、42B上。
此时,在工件W具有连接器等附属零件的情况下,将该附属零件适当地收纳在收纳部S1或收纳部S3中。
然后,在上述包装材10的各保持构件11x~14x上分别层装保持构件11~14,使位于上方的保持构件11等的嵌合凹部27、28等与位于下方的保持构件11等的嵌合凸部25、26等嵌合。此时,上下的保持构件11、11的壁部18A、18A及19A、19A的上下表面被定位而紧密接触,但如图4所示,由于在上下的伸出壁部21A上设有外缘壁部22A,因此在伸出壁部21A、21A间形成空间S2,工件W的周端部处于以具有微小的游隙的状态嵌入在该空间S2内的状态。另外,保持构件12~14的被层装时的结构也与保持构件11的情况相同。然后,分别在各保持构件11、12,13、14间架设第1梁构件15,在伸出壁部21A、21B、42A、42B上载置第2片工件W。
以该要领反复进行包装材10的层装和工件W的载置,在最上方的包装材10的支承壁部23A、23B之间以及支承壁部43A、43B之间架设第2梁构件16、16,加强定位,而获得图5所示的包装体Z。
另外,也可以在所有的包装材10上都架设第1梁构件15,但在层装包装材10的状态下,上下连结的保持构件11、12、…以由各自的嵌合凸部25、35…和嵌合凹部27、36…防止沿水平方向错位的方式固定,因此也可以不在所有的包装材10、10上都架设第1梁构件1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上部、中部和下部的包装材10上架设有第1梁构件15。
然后,如图5所示,在该包装体Z的最上面再配置由瓦楞纸材料构成的上盖60,在形成于支承壁部23A、23B及支承壁部43A、43B的外侧面上的带卡定槽K中卷绕由聚丙烯等构成的带61、61,固定所层装的包装材10,工件W的包装结束。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材10,由于在保持构件11、12间、保持构件12、13间、保持构件13、14间、保持构件14、11间适当地架设有第1梁构件15、15…,维持保持构件11~14的姿势,因此获得如下效果,即,即使在配置工件W,形成为包装体Z而进行搬运时,在保持构件11~14的彼此间也不会发生错位,能够可靠且稳定地对收容在该包装材10内部的工件W进行保护。
另外,保持构件11~14是发泡性的塑料成型品,由于仅通过在保持构件11~14间架设第1梁构件15及第2梁构件16来形成包装材10,因此获得如下效果,即,包装材10的组合作业简单,将工件W包装于该包装材10的包装作业和拆包作业的效率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是利用第1梁构件15支承保持构件11~14之间的结构,因此获得能够抑制发泡树脂的使用,形成更加轻型的包装材10以及包装体Z的效果,并且通过减少发泡树脂的使用以及利用刚性高的纸材料构成梁构件15,获得还能降低包装材10的成本的效果。
另外,通过在上方载置保持构件11~14和工件W,能够使工件W位于、保持于被形成在上下层装的保持构件11、11…、12、12…等之间的空间S2内,因此工件W的包装容易进行。另外,由于空间S2是以与工件W之间留有微小的游隙的方式形成的空间,因此获得能够防止工件W在空间S2内移动,稳定地保持工件W的效果。
此外,由于在保持构件11和保持构件14中形成有收纳部S1、S3,因此获得如下效果,即,能够收纳连接器等附属零件,避免该附属零件在工件W的搬运时晃动而损坏工件W。
另外,由于将收纳部S1、S3形成在用于层装保持构件11、14的嵌合凸部25、46,因此获得能够紧凑地形成保持构件11、14的效果。
另外,由于利用摆动支承壁部17支承工件W的周端部,因此获得如下效果,即,能够防止工件W的上下方向的摆动,形成更加稳定的包装体Z,并且能够更加稳定地搬运该包装体Z。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S1、S3只形成于保持构件11、14的嵌合凸部25、46,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收纳部S1、S3也可以形成于保持构件12、13的嵌合凸部35、44,或者可以根据工件W的规格而适当地形成在形成有附属零件的位置,也可以在除嵌合凸部以外的壁部形成凹部,从而设置收纳部S1、S3。
另外,保持构件11~14配置在工件的角部W1~W4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保持构件11~14也可以配置在除角部W1~W4以外的位置上,还可以在角部W1~W4的基础上进一步配置在其他周端部。
另外,作为能层装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由嵌合凸部25等和嵌合凹部27等构成的结构,只要能够进行所层装的保持构件11、11间的定位且能防止错位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设于保持构件11的定位标记和防止错位的粘合剥离自如的粘接剂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包装材;11~14、保持构件;15、第1梁构件;16、第2梁构件;25、26、35、44、46、嵌合凸部;27、28、36、45、嵌合凹部;Z、包装体;W、工件;S1、S3、收纳部。

Claims (8)

1.一种包装材,其用于包装板状的工件,能够层装,其特征在于,
该包装材由如下构件构成:
多个保持构件,其具有能层装的结构,用于在多个位置分别保持上述工件的周端部的局部;
多个梁构件,其用于维持上述保持构件的姿势,
上述多个保持构件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包装工件时,将上述梁构件架设于上述保持构件之间,
保持构件包括自工件的角部沿一方向水平延伸的壁部和自角部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延伸的壁部,
在上述壁部中的任意一者的前端部近旁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且向上方立起的伸出壁部,
在沿上下方向层装连结保持构件彼此时,伸出壁部之间呈上下位置关系,在这些位于上侧的伸出壁部和位于下侧的伸出壁部之间形成向内侧开口的空间部,工件的周端部嵌入配置于该空间部。
2.一种包装材,其用于包装俯视看为矩形的板状的工件,能够层装,其特征在于,
该包装材由如下构件构成:
多个保持构件,其具有能层装的结构,用于分别保持上述工件的角部;
多根梁构件,其用于维持该保持构件的姿势,
上述保持构件分别配置在工件的至少角部,并且在包装工件时,将上述梁构件架设在保持构件之间,
保持构件包括自工件的角部沿一方向水平延伸的壁部和自角部沿与上述一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延伸的壁部,
在上述壁部中的任意一者的前端部近旁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且向上方立起的伸出壁部,
在沿上下方向层装连结保持构件彼此时,伸出壁部之间呈上下位置关系,在这些位于上侧的伸出壁部和位于下侧的伸出壁部之间形成向内侧开口的空间部,工件的周端部嵌入配置于该空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材,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能层装的结构,在上述保持构件的一板面上形成有嵌合凸部,在形成有该嵌合凸部的板面的相反侧的板面上形成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用于供另一保持构件的上述嵌合凸部装卸自如地嵌合而沿上下方向与另一保持构件相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构件中形成有能够收纳上述工件所具备的附属零件的收纳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纳部形成于上述嵌合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材,其特征在于,
摆动防止构件安装于上述梁构件,上述摆动防止构件用于支承上述工件的周端部的局部而防止工件的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包装材被层装为多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构件形成为在被层装的位于下方的上述保持构件与位于上方的上述保持构件之间保持工件。
CN201210091955.3A 2011-03-30 2012-03-30 包装材 Active CN102730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6673A JP2012210950A (ja) 2011-03-30 2011-03-30 梱包材
JP2011-076673 2011-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0315A CN102730315A (zh) 2012-10-17
CN102730315B true CN102730315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98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1955.3A Active CN102730315B (zh) 2011-03-30 2012-03-30 包装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210950A (zh)
KR (1) KR101389273B1 (zh)
CN (1) CN102730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9595A (zh) * 2017-09-25 2018-01-05 长兴恒通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储运轻薄面板的瓦楞纸箱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7147U (ja) * 2003-04-14 2004-01-15 ハリマ紙器印刷工業株式会社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梱包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8776U (zh) * 1974-11-21 1976-05-31
JPH0594160U (ja) * 1992-05-29 1993-12-21 株式会社トヨトミ 梱包構造
JP3343744B2 (ja) * 1993-05-20 2002-11-11 三菱電機照明株式会社 緩衝包装材組立体
JP4202896B2 (ja) * 2003-11-14 2008-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ワークの梱包体
JP4418718B2 (ja) * 2004-07-08 2010-02-24 三甲株式会社 板状物梱包用具
KR100818744B1 (ko) * 2007-03-26 2008-04-02 주식회사 카스 판재 형상 제품의 포장 클립
JP5089458B2 (ja) * 2008-03-27 2012-12-05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板状のワークの梱包資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梱包体
JP5176938B2 (ja) * 2008-12-24 2013-04-0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梱包用緩衝材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7147U (ja) * 2003-04-14 2004-01-15 ハリマ紙器印刷工業株式会社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梱包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89273B1 (ko) 2014-04-25
KR20120112024A (ko) 2012-10-11
CN102730315A (zh) 2012-10-17
JP2012210950A (ja)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87701U (zh) 一种环保瓦楞纸板包装箱
CN103043321A (zh) 组装式包装箱
US9266658B2 (en) Cushioning carton
CN102730315B (zh) 包装材
CN103264845B (zh) 包装纸箱
KR20110010315U (ko) 에어백 포장
CN208181781U (zh) 板状物输送容器
KR200479311Y1 (ko) 상품 포장 용기
JP3176216U (ja) 梱包材
JP3191195U (ja) 梱包材及び梱包体
CN201437435U (zh) 包装缓冲装置
JP3213324U (ja) 梱包材および梱包材集積体
CN206032088U (zh) 一种复合包装盒
JP2011207491A (ja) ワークの梱包方法及びワークの梱包体
JP2014193731A (ja) 梱包包装体
CN209739529U (zh) 一种底托机构
CN102785840A (zh) 包装组合结构及其包装方法
JP3197236U (ja) 梱包材
JP3193126U (ja) 梱包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梱包体
KR102139686B1 (ko) 사각 딸기 포장용기
JP3187874U (ja) 梱包材および梱包体
CN109250253B (zh) 显示屏模组批量周转包装方法、周转托盘以及包装载盘
JP6023624B2 (ja) 梱包体
JP2011207493A (ja) ワークの梱包体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梱包方法
JP3184205U (ja) ワークの梱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