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1949A - 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21949A CN102721949A CN201210208149XA CN201210208149A CN102721949A CN 102721949 A CN102721949 A CN 102721949A CN 201210208149X A CN201210208149X A CN 201210208149XA CN 201210208149 A CN201210208149 A CN 201210208149A CN 102721949 A CN102721949 A CN 1027219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row
- msub
- antenna
- satellite
-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BTCSSZJGUNDROE-UHFFFAOYSA-N gamma-aminobuty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NCCCC(O)=O BTCSSZJGUNDRO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03272 Hyaluronate ly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属于信号处理领域,包括读入星载SAR系统的相关参数、获取在中心时刻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进行距离向天线宽度展宽、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合成孔径时间、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获取所选取位置点在距离向天线方向图中的增益和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的等效噪声系数等步骤。本发明采用地球球体模型,和实际情况逼近,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本发明在获取等效噪声系数时,充分考虑了斜视状态时的空间几何特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本发明得到等效噪声系数随距离向位置和方位向位置变换的三维曲线,结果表现形式直观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由于SAR卫星不受天气、地理、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能够对地进行全天时的观测,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侦察、地形测绘、资源探测、海洋观测、生态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快速救援等方面。
等效噪声系数(NEσ0)是星载SAR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直接反映了噪声对信号的干扰程度大小。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需要借助于雷达作用距离方程。雷达作用距离方程是雷达系统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它关系到整个雷达系统性能的好坏。在某些情况下,有时要用到SAR系统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的概念,并且作为雷达任务的一个重要指标提出。所谓(NEσ0),定义为这样一个后向散射系数电平,其值等于雷达最终图像中的加性热噪声电平。NEσ0反映了SAR能够对其成像的后向散射系数的下限。
合成孔径雷达方程是从已知的SAR发射机、天线、传播路径和目标参数计算回波信号强度的基本方程。同样可以把这个方程扩展为表示回波信号功率对接收系统噪声功率之比的形式,然后再利用这个比值去评估SAR作为目标探测装置的性能,例如最大作用距离、最小可探测目标、辐射分辨率等。在设计阶段,往往要把计算过程颠倒过来。例如,当规定了作为探测成像装置的SAR的最大作用距离时,便可根据雷达方程决定SAR发射机必须具有的最小发射功率。借助于这个方程,可以深入理解雷达工作时各分系统参数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正确选择、分配各分系统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系统设计、波位选取、平均功率确定时,等效噪声系数是主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因此,准确地计算等效噪声系数对于合成孔径雷达的总体性能分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星地空间几何关系为基础,考虑了大扫描角的特殊情况,结合星载SAR条带模式、聚束模式和滑动聚束模式的工作原理来进行合成孔径时间的计算,并通过计算得到距离向天线方向图,最后计算得到了等效噪声系数。
本发明提出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读入星载SAR系统的相关参数,包括:轨道高度H,卫星飞行速度vsat,天线方位向尺寸La,天线距离向尺寸Lr,雷达工作波长λ,方位向分辨率ρa,距离向分辨率ρr,平均地球半径Re,光速c,天线安装角ηf,波尔兹曼常数K,雷达接收机工作温度T,雷达接收机噪声系数F,系统损耗L,天线效率η,发射脉冲信号峰值功率Pt,脉冲宽度tp,脉冲重复频率prf,方位向展宽因子Kw,天线中心视角θm,测绘带起始扫描角测绘带终止扫描角测绘带中间扫描角等效噪声系数距离向选取位置点个数Nr和方位向选取位置点个数Na,距离向测绘带宽度SW_r,方位向观测带宽度SW_a;
步骤二:获取在中心时刻,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1)、以地球球心为原点建立星地空间几何关系坐标系,其中Z轴方向为由地球球心指向卫星;Y轴方向为以地球球心为起点,方向与卫星速度方向平行;X轴方向为以地球球心为起点,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使该坐标系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2)、获取在中心时刻,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m′,入射角βm′和地心角γm':
(3)、获取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波束中心照射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m;
(4)、获取测场景中心点B点的坐标(x,y,z);
(5)、获取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和距离向离轴角αB;
(6)、计算星载SAR系统的混合度因子ε;
①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混合度因子ε=1;
②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混合度因子ε=0;
(7)、利用卫星地距几何关系,计算卫星平台与波束中心指向点的斜距在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的投影Ro;
步骤三:根据距离向分辨率要求,利用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入射角βm′,计算得到信号带宽B′r,最终得到发射信号带宽Br,具体为:
(1)计算信号带宽B′r;
步骤四:进行距离向天线宽度展宽;
首先计算距离向观测带宽度对应的波束宽度αr,然后计算满足天线波束宽度要求的天线等效宽度Lt,最后将天线等效宽度与真实天线宽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将天线等效宽度Lt进行波束展宽,得到展宽后的天线宽度Lt和衰减系数kt,具体为:
(1)、计算距离向观测带宽度对应的波束宽度αr;
(2)、计算满足天线波束宽度要求的天线等效宽度Lt;
(3)、将天线等效宽度Lt与天线物理宽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波束展宽;若天线等效宽度Lt大于真实天线宽度Lr,则需要进行波束展宽,展宽后的天线宽度为L′t=Lr;若天线等效宽度Lt小于真实天线宽度Lr,则天线等效宽度Lt不变,即展宽后的天线宽度I′t仍为天线等效宽度Lt;
(4)、计算天线宽度展宽比例kext,为展宽后天线等效宽度的电尺寸与天线物理宽度的比值;
(5)、判断若天线宽度展宽比例kext满足1/kext>2.0,则天线等效宽度展宽后造成的衰减系数kt为kt=10-0.2,若kext满足1.2<1/kext≤2.0,则衰减系数kt为kt=10-0.1,kext满足1/kext≤1.2,则衰减系数kt为kt=10-0.02;
步骤五: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合成孔径时间tj,具体为: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计算合成孔径时间tj为其中,Ψ为3dB波束宽度,Ro表示卫星平台与波束中心指向点的斜距在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的投影,vsat表示卫星飞行速度,为测绘带中间扫描角;
(2)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计算合成孔径时间的过程具体为:
①、获取在雷达照射起始时刻,波束中心的中心视角θl′,入射角βl′和地心角γl′;
②、获取在雷达照射终止时刻,波束中心的中心视角θr′,入射角βr′和地心角γr′;
③、计算合成孔径时间tj;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合成孔径时间,具体为:
①、利用合成孔径时间计算示意图中的几何关系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距离参量DF;
②、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起始扫描角αj和终止扫描角βj及中间扫描角Ωj;
③、利用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起始扫描角αj和终止扫描角βj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合成孔径时间tj;
步骤六: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的坐标(Xj,Yj,Zj);
④、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2)若星载SAR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的坐标(Xj,Yj,Zj);
④、获取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中心点Bj的坐标(Xj,Yj,Zj);
④、获取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步骤七、获取所选取位置点(i,j)在距离向天线方向图中的增益,其中i表示位置点对应的距离向行数,j表示其对应的方位向列数,具体为:
(1)、计算距离向相邻位置点对应的小圆圆心角ΔΛj;
(2)、计算位置点(i,j)对应的小圆圆心角Λij;
(3)、计算位置点(i,j)对应的离轴角ζij;
(4)、计算位置点(i,j)在距离向天线方向图中的天线增益Gij;
步骤八: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ij;
②、计算天线增益G0ij;
③、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2)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各采样时刻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矩阵Rij,Rij为1×Nj的矩阵,其中Nj=tj·prf,其中tj表示合成孔径时间,prf表示脉冲重复频率;Nj表示合成孔径时间内的采样点个数;
②、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天线增益Gaj;
③、计算天线峰值增益;
④、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采样时刻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矩阵Rij[Nj],其中Nj=tj·prf;
②、计算天线增益;
③、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步骤九:判断方位向第j列的Nr个位置点是否全部完成步骤七到步骤八的计算,若没有计算完毕,则返回步骤七继续执行;若全部计算完毕,则执行步骤十;
步骤十:判断方位向的Na列是否全部完成步骤五到步骤八的计算,若没有计算完毕,则返回步骤五继续执行;若全部计算完毕,则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十一:将计算得到的Na×Nr个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绘制成随距离向和方位向变化的三维曲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精确度高。本发明获取距离向天线方向图和卫星平台与目标点的斜距时,采用的是地球球体模型,和实际情况更加的逼近,因此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靠性高。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等效噪声系数的精确对于后续工作的展开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在获取等效噪声系数时,充分考虑了斜视状态时的空间几何特性,因此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实用性强。对于系统设计中对扫描角的不同设计,本发明可得到不同的等效噪声系数三维变化的曲线,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的变化曲线,可以对不同的扫描角进行比较和优化。
(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直观性好。通过本发明可得到等效噪声系数随距离向位置和方位向位置变换的三维曲线,因此可以很直观的反映等效噪声系数在整个场景内的变化情况,因此结果表现形式直观性强,便于系统设计者及决策者通过曲线做出正确的判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大扫描角情况下星地空间几何关系;
图3是卫星地距几何关系;
图4是小圆平面空间几何关系;
图5是本发明的合成孔径时间计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位置示意图;
图7是条带模式等效噪声系数计算结果图;
图8是聚束模式等效噪声系数计算结果图;
图9是滑动聚束模式等效噪声系数计算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读入星载SAR系统的相关参数,包括:轨道高度H,卫星飞行速度vsat,天线方位向尺寸La,天线距离向尺寸Lr,雷达工作波长λ,方位向分辨率ρa,距离向分辨率ρr,平均地球半径Re,光速c,天线安装角ηf,波尔兹曼常数K,雷达接收机工作温度T,雷达接收机噪声系数F,系统损耗L,天线效率η,发射脉冲信号峰值功率Pt,脉冲宽度tp,脉冲重复频率prf,方位向展宽因子Kw,天线中心视角θm,测绘带起始扫描角测绘带终止扫描角测绘带中间扫描角等效噪声系数距离向选取位置点个数Nr和方位向选取位置点个数Na,距离向测绘带宽度SW_r,方位向观测带宽度SW_a。
本步骤中读入星载SAR系统的相关参数需要SAR系统提供星载SAR系统自身的相关参数,包括轨道参数、天线参数、地面场景参数等。目前国际上标准SAR系统均提供相关参数。
步骤二:获取在中心时刻,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1)、以地球球心为原点建立星地空间几何关系坐标系,如图2所示的大扫描角情况下星地空间几何关系;其中Z轴方向为由地球球心指向卫星;Y轴方向为以地球球心为起点,方向与卫星速度方向平行;X轴方向为以地球球心为起点,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使该坐标系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2)、获取在中心时刻,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m′,入射角βm′和地心角γm',如图3所示,具体获取方法为:
γm′=βm'-θm′(1c)
(3)、获取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波束中心照射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m;
(4)、获取场景中心点B点的坐标(x,y,z);
z=Re+H-Rm·cosθm′(3b)
(5)、获取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和距离向离轴角αB,如图4所示:
其中,γB为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小圆的圆心角;
(6)、计算星载SAR系统的混合度因子ε;
①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混合度因子ε=1;
②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混合度因子ε=0;
(7)、利用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如图2所示,带入公式(5),计算卫星平台与波束中心指向点的斜距在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的投影Ro;
步骤三:根据距离向分辨率要求,利用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入射角βm′,计算得到信号带宽B′r,最终得到发射信号带宽Br,具体为:
(1)、将入射角βm'代入公式(6)中,计算信号带宽B′r;
其中kr为加权系数,一般取1.0~1.3,优选为1.1。c表示光速,ρr表示距离向分辨率,βm'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入射角。
步骤四:进行距离向天线宽度展宽。首先计算距离向观测带宽度对应的波束宽度αr,然后计算满足天线波束宽度要求的天线等效宽度Lt,最后将天线等效宽度与真实天线宽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将天线等效宽度Lt进行波束展宽,得到展宽后的天线宽度Lt′和衰减系数kt。具体为:
(1)、计算距离向观测带宽度对应的波束宽度αr;
αr=αmax-αmin (7d)
其中,γ1为半测绘带宽度在小圆内对应的圆心角,αmax和αmin分别为测绘带在小圆平面内对应的距离向最大离轴角和最小离轴角。SW_r表示距离向测绘带宽度,r表示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γB为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小圆的圆心角。
(2)、计算满足天线波束宽度要求的天线等效宽度Lt;
其中αr表示距离向观测带宽度对应的波束宽度,λ表示雷达工作波长;
(3)、将天线等效宽度Lt与天线物理宽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波束展宽。若天线等效宽度Lt大于真实天线宽度Lr,则需要进行波束展宽,展宽后的天线宽度为L′t=Lr;若天线等效宽度Lt小于真实天线宽度Lr,则天线等效宽度Lt不变,即展宽后的天线宽度L′t仍为天线等效宽度Lt。
(4)、计算天线宽度展宽比例kext,为展宽后天线等效宽度的电尺寸与天线物理宽度的比值。
其中Lr表示天线距离向尺寸。
(5)、判断若天线宽度展宽比例kext满足1/kext>2.0,则天线等效宽度展宽后造成的衰减系数kt为kt=10-0.2,若kext满足1.2<1/kext≤2.0,则衰减系数kt为kt=10-0.1,kext满足1/kext≤1.2,则衰减系数kt为kt=10-0.02。
步骤五: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合成孔径时间tj,如图5所示,具体为: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合成孔径时间:
(2)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合成孔径时间,具体为:
①、获取在雷达照射起始时刻,波束中心的中心视角θ′l,入射角β′l和地心角γ′l,公式如下
γ'l=β′l-θ′l(11c)
②、获取在雷达照射终止时刻,波束中心的中心视角θr′,入射角βr′和地心角γr′,公式如下
γr'=βr'-θr′(12c)
③、计算合成孔径时间tj;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合成孔径时间,具体为:
①、利用合成孔径时间计算示意图中的几何关系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距离参量DF;
其中,Ψ为3dB波束宽度,具体为Na为方位向选取的位置点个数,Ro表示卫星平台与波束中心指向点的斜距在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的投影,表示测绘带终止扫描角,ε表示星载SAR系统的混合度因子,Na表示方位向选取位置点个数。
②、将距离参量DF代入公式(13)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起始扫描角αj和终止扫描角βj及中间扫描角Ωj;
③、利用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起始扫描角αj和终止扫描角βj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合成孔径时间tj;
步骤六: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位置点示意如图6所示,具体为: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γj=χj-θj(17c)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的坐标(Xj,Yj,Zj);
Zj=Re+H-Rj·cosθj (19b)
④、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其中,Λj为Bj点所在小圆对应的圆心角;
(2)若星载SAR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γj=χj-θj(21c)
其中θm表示天线中心视角,H表示轨道高度,Re表示平均地球半径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的坐标(Xj,Yj,Zj);
Zj=Re+H-Rj·cosθj (23b)
④、获取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其中,Λj为Bj点所在小圆对应的圆心角;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γj=χj-θj(25c)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的坐标(Xj,Yj,Zj);
Yj=Rj·cosΩj (27a)
Zj=Re+H-Rj·cosθj (27b)
④、获取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其中,Λj为Bj点所在小圆对应的圆心角;
步骤七、获取所选取位置点(i,j)在距离向天线方向图中的增益,其中i表示位置点对应的距离向行数,j表示其对应的方位向列数,具体为:
(1)、计算距离向相邻位置点对应的小圆圆心角ΔΛj;
其中SW_r表示距离向测绘带宽度,Nr表示等效噪声系数距离向选取位置点个数,rj表示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
(2)、计算位置点(i,j)对应的小圆圆心角Λij;
(3)、计算位置点(i,j)对应的离轴角ζij;
(4)、计算位置点(i,j)在距离向天线方向图中的天线增益Gij;
其中λ表示雷达工作波长,L′t为展宽后天线等效电尺寸;
步骤八: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ij;
②、计算天线增益G0ij;
角,KG为考虑方位向天线方向图所得到的天线增益系数,可通过公式(35)求得:
Θ为天线方向图的角度积分变量,
③、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其中,平均功率Pav=Pt·tp·prf,Pt表示发射脉冲信号峰值功率,tp表示脉冲宽度,prf表示脉冲重复频率,L表示系统损耗,F表示雷达接收机噪声系数,K表示波尔兹曼常数,T表示雷达接收机工作温度,λ表示雷达工作波长,ρa表示方位向分辨率,tj表示合成孔径时间,G0ij表示天线增益,Rij表示卫星平台的斜距,χj表示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
(2)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各采样时刻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矩阵Rij,Rij为1×Nj的矩阵,其中Nj=tj·prf,其中tj表示合成孔径时间,prf表示脉冲重复频率;Nj表示合成孔径时间内的采样点个数。
其中,k=1,...,Nj。
②、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天线增益Gaj。
③、计算天线峰值增益;
④、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采样时刻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矩阵Rij[Nj],其中Nj=tj·prf;
其中,k=1,...,Nj。
②、计算天线增益;
其中,KG为考虑方位向天线方向图所得到的天线增益系数,可通过式(42)求得:
③、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步骤九:判断方位向第j列的Nr个位置点是否全部完成步骤七到步骤八的计算。若没有计算完毕,则返回步骤七继续执行;若全部计算完毕,则执行步骤十。
步骤十:判断方位向的Na列是否全部完成步骤五到步骤八的计算。若没有计算完毕,则返回步骤五继续执行;若全部计算完毕,则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十一:将计算得到的Na×Nr个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绘制成随距离向和方位向变化的三维曲面。
为了说明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对SAR系统工作模式分别为条带模式、聚束模式和滑动聚束模式进行如下仿真试验,实验结果如下:
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的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选取的位置点如图4所示,在观测场景内选了101x101个点。计算的等效噪声系数结果如图7所示。
表1条带模式仿真参数
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的仿真参数如表2所示。选取的位置点如图4所示,在观测场景内选了101x101个点。计算的等效噪声系数结果如图8所示。
表2聚束模式仿真参数
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的仿真参数如表3所示。选取的位置点如图4所示,在观测场景内选了101x101个点。计算的等效噪声系数结果如图9所示。
表3滑动聚束模式仿真参数
Claims (3)
1.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读入星载SAR系统的相关参数,包括:轨道高度H,卫星飞行速度vsat,天线方位向尺寸La,天线距离向尺寸Lr,雷达工作波长λ,方位向分辨率ρa,距离向分辨率ρr,平均地球半径Re,光速c,天线安装角ηf,波尔兹曼常数K,雷达接收机工作温度T,雷达接收机噪声系数F,系统损耗L,天线效率η,发射脉冲信号峰值功率Pt,脉冲宽度tp,脉冲重复频率prf,方位向展宽因子Kw,天线中心视角θm,测绘带起始扫描角测绘带终止扫描角测绘带中间扫描角等效噪声系数距离向选取位置点个数Nr和方位向选取位置点个数Na,距离向测绘带宽度SW_r,方位向观测带宽度SW_a;
步骤二:获取在中心时刻,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1)、以地球球心为原点建立星地空间几何关系坐标系,其中Z轴方向为由地球球心指向卫星;Y轴方向为以地球球心为起点,方向与卫星速度方向平行;X轴方向为以地球球心为起点,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使该坐标系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2)、获取在中心时刻,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m′,入射角βm′和地心角γm':
(3)、获取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波束中心照射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m;
(4)、获取测场景中心点B点的坐标(x,y,z);
(5)、获取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和距离向离轴角αB;
(6)、计算星载SAR系统的混合度因子ε;
①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混合度因子ε=1;
②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混合度因子ε=0;
(7)、利用卫星地距几何关系,计算卫星平台与波束中心指向点的斜距在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的投影Ro;
步骤三:根据距离向分辨率要求,利用波束照射场景中心点时的入射角βm′,计算得到信号带宽B′r,最终得到发射信号带宽Br,具体为:
(1)计算信号带宽B′r;
步骤四:进行距离向天线宽度展宽;
首先计算距离向观测带宽度对应的波束宽度αr,然后计算满足天线波束宽度要求的天线等效宽度Lt,最后将天线等效宽度与真实天线宽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将天线等效宽度Lt进行波束展宽,得到展宽后的天线宽度Lt和衰减系数kt,具体为:
(1)、计算距离向观测带宽度对应的波束宽度αr;
(2)、计算满足天线波束宽度要求的天线等效宽度Lt;
(3)、将天线等效宽度Lt与天线物理宽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波束展宽;若天线等效宽度Lt大于真实天线宽度Lr,则需要进行波束展宽,展宽后的天线宽度为Lt′=Lr;若天线等效宽度Lt小于真实天线宽度Lr,则天线等效宽度Lt不变,即展宽后的天线宽度Lt′仍为天线等效宽度Lt;
(4)、计算天线宽度展宽比例kext,为展宽后天线等效宽度的电尺寸与天线物理宽度的比值;
(5)、判断若天线宽度展宽比例kext满足1/kext>2.0,则天线等效宽度展宽后造成的衰减系数kt为kt=10-0.2,若kext满足1.2<1/kext≤2.0,则衰减系数kt为kt=10-0.1,kext满足1/kext≤1.2,则衰减系数kt为kt=10-0.02;
步骤五: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合成孔径时间tj,具体为: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计算合成孔径时间tj为其中,Ψ为3dB波束宽度,Ro表示卫星平台与波束中心指向点的斜距在垂直于卫星航迹方向的投影,vsat表示卫星飞行速度,为测绘带中间扫描角;
(2)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计算合成孔径时间的过程具体为:
①、获取在雷达照射起始时刻,波束中心的中心视角θl′,入射角βl′和地心角γl′;
②、获取在雷达照射终止时刻,波束中心的中心视角θr′,入射角βr′和地心角γr′;
③、计算合成孔径时间tj;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合成孔径时间,具体为:
①、利用合成孔径时间计算示意图中的几何关系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距离参量DF;
②、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起始扫描角αj和终止扫描角βj及中间扫描角Ωj;
③、利用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起始扫描角αj和终止扫描角βj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合成孔径时间tj;
步骤六: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的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的坐标(Xj,Yj,Zj);
④、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2)若星载SAR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Bj的坐标(Xj,Yj,Zj);
④、获取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卫星地距几何关系参数,具体为:
①、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视角θj,波束中心照射点的入射角χj和地心角γj;
②、获取波束照射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中心点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j;
③、获取波束照射第j列位置点时的波束指向点中心点Bj的坐标(Xj,Yj,Zj);
④、获取Bj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j和离轴角ζj;
步骤七、获取所选取位置点(i,j)在距离向天线方向图中的增益,其中i表示位置点对应的距离向行数,j表示其对应的方位向列数,具体为:
(1)、计算距离向相邻位置点对应的小圆圆心角ΔΛj;
(2)、计算位置点(i,j)对应的小圆圆心角Λij;
(3)、计算位置点(i,j)对应的离轴角ζij;
(4)、计算位置点(i,j)在距离向天线方向图中的天线增益Gij;
步骤八: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1)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条带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Rij;
②、计算天线增益G0ij;
③、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2)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各采样时刻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矩阵Rij,Rij为1×Nj的矩阵,其中Nj=tj·prf,其中tj表示合成孔径时间,prf表示脉冲重复频率;Nj表示合成孔径时间内的采样点个数;
②、计算所选取方位向第j列位置点对应的天线增益Gaj;
③、计算天线峰值增益;
④、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ij;
(3)若星载SAR系统工作模式为滑动聚束模式,则采用如下方法计算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具体为:
①、计算采样时刻所选取的位置点(i,j)与卫星平台的斜距矩阵Rij[Nj],其中Nj=tj·prf;
②、计算天线增益;
③、计算所选取的位置点(i,j)的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
步骤九:判断方位向第j列的Nr个位置点是否全部完成步骤七到步骤八的计算,若没有计算完毕,则返回步骤七继续执行;若全部计算完毕,则执行步骤十;
步骤十:判断方位向的Na列是否全部完成步骤五到步骤八的计算,若没有计算完毕,则返回步骤五继续执行;若全部计算完毕,则执行步骤十一;
步骤十一:将计算得到的Na×Nr个等效噪声系数NEσ0 ij绘制成随距离向和方位向变化的三维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5)中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r根据以下公式获得:
其中,γB为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小圆的圆心角;(x,y,z)为场景中心点B点的坐标,Re表示平均地球半径,H表示轨道高度,αB表示距离向离轴角,γB表示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小圆的圆心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模式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距离向观测带宽度对应的波束宽度αr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αr=αmax-αmin
其中,γ1为半测绘带宽度在小圆内对应的圆心角,αmax和αmin分别为测绘带在小圆平面内对应的距离向最大离轴角和最小离轴角,SW_r表示距离向测绘带宽度,r表示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距离向的小圆半径,γB为场景中心点B点所在小圆的圆心角,Re表示平均地球半径,H表示轨道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08149XA CN102721949B (zh) | 2012-06-19 | 2012-06-19 | 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08149XA CN102721949B (zh) | 2012-06-19 | 2012-06-19 | 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21949A true CN102721949A (zh) | 2012-10-10 |
CN102721949B CN102721949B (zh) | 2013-11-27 |
Family
ID=4694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0814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1949B (zh) | 2012-06-19 | 2012-06-19 | 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2194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62365A (zh) * | 2020-09-21 | 2021-03-09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星载场景匹配sar数据获取构型优化设计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6810A (zh) * | 2007-09-21 | 2008-02-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自适应斑点噪声抑制方法 |
CN102393514A (zh) * | 2011-10-25 | 2012-03-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自适应波位设计方法和系统 |
-
2012
- 2012-06-19 CN CN201210208149XA patent/CN1027219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6810A (zh) * | 2007-09-21 | 2008-02-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自适应斑点噪声抑制方法 |
CN102393514A (zh) * | 2011-10-25 | 2012-03-2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自适应波位设计方法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李威 等: "高分辨率多模式星载SAR系统设计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vol. 36, no. 1, 31 January 2010 (2010-01-31), pages 104 - 109 * |
杨威 等: "一种改进的星载分布式SAR 相位保持成像算法", 《宇航学报》, vol. 32, no. 4, 30 April 2011 (2011-04-30), pages 871 - 878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62365A (zh) * | 2020-09-21 | 2021-03-09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星载场景匹配sar数据获取构型优化设计方法 |
CN112462365B (zh) * | 2020-09-21 | 2024-05-24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星载场景匹配sar数据获取构型优化设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21949B (zh) | 2013-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24510B (zh) | 一种提高gnss-r测高卫星接收海面反射信号数量的方法 | |
Martín-Neira et al. | The PARIS ocean altimeter in-orbit demonstrator | |
CN101957449B (zh) | 一种星载topsar模式下方位向模糊度的优化方法 | |
CN102879784A (zh) | 四种模式的合成孔径雷达统一成像方法 | |
CN104569968A (zh) | 基于gps多星照射、地面单站接收的无源成像系统 | |
CN102736073B (zh) | 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距离向模糊度的计算方法 | |
CN104062657A (zh) |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广义极坐标成像方法 | |
CN114879197B (zh) | 一种星上ddm实时定标的方法 | |
CN110058204A (zh) | 一种基于方向图匹配的星载天线波束中心定标方法 | |
RU2411538C2 (ru) |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ошибки измерения скорости ла инерциальной навигацион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и бортовой навиг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 |
CN103487798A (zh) | 一种相控阵雷达测高方法 | |
CN103197295B (zh) | 利用先验信息的宽带频率捷变角度超分辨方法 | |
Bazin et al. | A general presentation about the OTH-Radar NOSTRADAMUS | |
CN106353777A (zh) | 高分辨率sar卫星辐射性能分析方法 | |
Chen et al. | Very High-Resolu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s and Imaging: A Review | |
CN117111113A (zh) | 一种基于带宽联合提高gnss-r系统的脉冲限制足印分辨率的方法 | |
Cuccoli et al. | Coordinate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sea/land transitions identification for over-the-horizon sky-wave radar: Numerical model and bas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 |
CN102721949A (zh) | 一种通用模式下星载sar等效噪声系数的计算方法 | |
RU2449312C1 (ru) | Панорамный радиолокационный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араметров состояния при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го слоя океана со спутника | |
Parvizi et al. | Coordination of GNSS signals with LiDAR for reflectometry | |
Belcher et al. | The Ascension Island experiment: Measurement of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effects on PALSAR-2 | |
Kartsan et al. | Radar sensing of the sea surface using small spacecraft | |
Rodriguez-Alvarez et al. | Multipath Measurements at the Lunar South Pole from Opportunistic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Part II: Experiment Results | |
CN111610513B (zh) | 多站非相干散射雷达信号提取方法、系统、装置 | |
RU2692818C1 (ru) |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ых диаграмм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антенн воздушных судов в условиях полёт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