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4532B - 通信站、中继站、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站、中继站、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14532B CN102714532B CN201180005997.4A CN201180005997A CN102714532B CN 102714532 B CN102714532 B CN 102714532B CN 201180005997 A CN201180005997 A CN 201180005997A CN 102714532 B CN102714532 B CN 1027145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 station
- subframe
- relay
- control data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04B7/208—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2—Frequency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中继通信系统,其中,基站能够在不同小区中,或者在相同小区但非相同子帧中,或者在相同小区和相同子帧中支持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及其用于为移动或固定通信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的部件。本发明尤其但非排他地与用在目前在3GPP标准文件TR36.814VI.5.0中定义的LTE高级(LTE-Advanced)中的中继服务相关。
背景技术
对于LTE高级,中继被认为是这样一种工具:例如用于提高针对用户设备(UE)的高数据速率的覆盖、群组移动性、临时网络部署、小区边缘吞吐量和/或提供新小区区域中的覆盖。中继节点通过施主小区(donorcell)与无线电接入网无线连接。对于中继节点的频谱使用,其操作可分为以下几类:
·带内,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至中继链路与中继至UE链路共享同一载波频率。在这种情况下,Rel-8UE(参见3GPP规范TS36.211V8.6.0、TS36.212V8.6.0和TS36.213V8.6.0)应能够连接到施主小区。
·带外,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至中继链路与中继至UE链路不在同一载波频率中操作。
1型中继节点是控制其自身小区的带内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控制一个或几个小区,并在由该中继节点控制的每个小区中提供唯一物理层小区标识。可以使用相同的RRM(无线电资源管理)机制,并且从UE的角度看,接入由中继节点控制的小区与由“常规”eNodeB(LTE基站)控制的小区没有不同。由中继节点控制的小区也应支持LTERel-8(旧的)UE。
对于带内中继,eNodeB至中继链路与中继至UE链路在同一频谱中操作。由于中继发射机对其自身接收机造成干扰,因此除非例如通过特定的良好分开的和良好隔离的天线结构来提供外出信号和进入信号的充分隔离,否则在同一频率资源上同时进行eNodeB至中继传输和中继至UE传输可能是不可行的。类似地,在中继节点处也不太可能在中继到eNodeB传输的同时接收UE传输。
一种处理干扰问题的可能性是,操作中继节点以使中继节点在应该从施主eNodeB接收数据时不向UE进行发送,即在中继至UE传输中创造“间隙”。可通过配置MBSFN(单频网多媒体广播)子帧来创建这些“间隙”,在这些间隙期间不应期望UE(包括Rel-8UE)进行任何中继传输。类似地,可通过不允许一些子帧中的任何UE至中继传输来促进中继至eNodeB传输。然而,MBSFN子帧的使用引起了对中继控制结构的一些设计限制,因为中继节点不能读取施主小区的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因此,需要仅用于中继站的新控制信道(R-PDCCH)。
自上次召开的RAN1#58Bis会议(2009年10月12日至16日)以来,已围绕新中继节点控制信道讨论了各种问题。一些未决问题包括R-PDCCH多路复用,包括交织;频域中的R-PDCCH布置;和时域中的R-PDCCH区域大小。
发明内容
发明人认为LTE-高级第10版本的早期部署将主要基于固定中继节点,后期部署还将使用移动中继节点。因此,发明人认为,阐明在到施主基站的回程子帧中支持针对移动中继节点的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针对固定中继节点的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的必要性及其对以上讨论的未决问题的选择的影响是重要的。
本申请讨论这些问题以及支持对于同一施主基站的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的方式。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站,所述通信站可操作来与包括多个中继站的多个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站可操作来发送一系列子帧,并在同一子帧中使用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两者来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其可通过对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进行频分复用来实现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信站事先将相应的配置数据发送到每个中继站,该配置数据标识中继站是监视频率选择性传输还是频率分集传输。所述配置数据可包括定义了可承载控制数据的物理资源块的一个或多个子集的数据。可针对小区内的不同组的中继站定义不同子集。还可针对FD中继和FS中继定义不同子集。
对于频率分集传输,通信站在多个物理资源块上发送针对所述中继站的第一子集的中继控制数据,以使得针对所述第一子集中的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以交织方式被承载在这些相同的物理资源块上。对于频率选择性传输,通信站在分别的多个物理资源块上发送针对所述中继站的第二子集的中继控制数据,以使得针对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每个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被承载在各自的不同的物理资源块上。分开的物理资源块被用于承载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
所述通信站还可在不同子帧中发送针对不同组的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以此方式,所述通信站还可以以时分(timedivision)方式在多个中继站之间共享资源。这在同一小区中具有很多中继站时是有用的。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站,包括:通信控制器,所述通信控制器生成子帧,所述子帧包括初始部分和后续部分,所述初始部分包括控制数据,所述后续部分包括由所述通信站服务的设备的用户数据;以及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可操作来利用通信资源发送所生成的子帧,以供由所述通信站服务的设备接收;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将针对由所述通信站服务的多个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包括在所述生成的子帧的后续部分内;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在小区的同一子帧中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两者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站,所述中继站可操作来与利用通信小区通信的远程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中继站在所述小区中接收一系列子帧,其中至少一个子帧包括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的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其中所述中继站可操作来接收用于标识其中继控制数据是否将利用频率分集传输被发送的配置数据或者用于标识其中继控制数据是否将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被发送的配置数据,并且其中所述中继站可操作来利用接收的配置数据从所述至少一个子帧恢复其中继控制数据。
所述中继站可在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子帧之前接收所述配置数据,并且可利用接收的配置数据从在中继站接收新的配置数据以前的多个子帧中恢复其中继控制数据。以此方式,中继站可以半静态地被指派(也就是说,如果希望的话,其可在以后的时间点被改变)来接收频率选择性传输上的或频率分集传输上的其中继控制数据。
所述配置数据可标识用于承载中继控制数据的多个物理资源块,并且所述中继站可尝试对由所述配置数据标识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多种盲译码,以便找出用于承载针对该中继站的控制数据的实际物理资源块。所述配置数据可包括定义了用于承载中继控制数据的物理资源块的多个子集的数据,并且所述中继站可利用定义了所述多个子集的数据限制其进行盲译码的数量。
所述中继站可接收多个子帧,并可对每个子帧的预定物理资源块执行盲译码以便识别所述子帧是否包括针对所述中继站的控制数据。若所述中继站不能译码子帧的所述预定物理资源块中的任何物理资源块,则所述子帧不包括针对所述中继站的任何数据;并且若所述中继站能够译码物理资源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以恢复中继控制数据,则所述中继站使用所述中继控制数据来识别在承载针对所述中继站的其他数据的所述子帧中使用的资源,并且可操作来从识别的资源中恢复其他中继数据。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站,所述通信站可操作来与包括多个中继站的多个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在通信小区中发送一系列子帧,并且在所述小区的一些子帧中仅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来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并且在所述小区的其他子帧中仅利用频率分集传输来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站,所述中继站利用通信小区与远程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中继站在所述小区中接收一系列子帧,其中一些子帧包括仅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的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并且其他子帧包括仅利用频率分集传输的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其中所述中继站接收用于标识其中继控制数据是否将在利用频率分集传输的子帧中被发送的配置数据或者用于识别其中继控制数据是否将在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的子帧中被发送的配置数据,并且其中所述中继站可操作来利用接收的配置数据从相应的子帧中恢复其中继控制数据。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站,所述通信站利用多个通信小区与包括多个中继站的多个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中仅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来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并且在所述通信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小区中仅利用频率分集传输来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对应方法以及可在载波信号上或记录介质上来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产品。
附图说明
通过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清晰,这些实施例是仅通过举例的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所述实施例可适用的类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图2a示意性示出了通过图1所示系统的无线链路进行通信时使用的通用帧结构;
图2b示意性示出了将频率副载波分成资源块的方式以及将时隙分成若干OFDM符号的方式;
图3示出了基站子帧和中继站子帧,并说明了当这两个子帧被时间同步时引起的问题;
图4a示出了中继节点可利用频分复用从基站接收R-PDCCH控制数据的一种方式;
图4b示出了中继节点可利用混合的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从基站接收R-PDCCH控制数据的另一种方式;
图5a示出了针对中继节点的R-PDCCH控制数据可被彼此交织以实现频率分集增益的一种方式;
图5b示出了针对中继节点的R-PDCCH控制数据可被布置在子帧内以实现频率选择性增益的另一种方式;
图6示出了可利用频率分集和频率选择性传输两者在同一子帧内发送针对中继节点的R-PDCCH控制数据的方式;
图7示意性示出了针对多个不同中继站的R-PDCCH数据可如何在子帧中被多路复用在一起;
图8是示出了图1所示基站的主要部件的框图;并且
图9是示出了图1所示中继站的主要部件的框图。
图10是FDR-PDCCH传输和FSR-PDCCH传输的示例(A-D是指每个中继站,“+”是指被交织)。
图11是FD和FSR-PDCCH传输在同一子帧中共存的示例(A-E是指每个中继站,“+”是指被交织)。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图1示意性示出了移动(蜂窝)远程通信系统1,在该系统中,移动电话3-1,3-2,3-3和3-4的用户可经由基站5或中继站7-1和7-2以及电话网络8与其他用户(未示出)通信。如图1所示,基站5直接与核心网络8连接,因此直接与基站5连接的移动电话3-1,3-2(下称“直接MT”)以常规方式通信。然而,中继站7仅通过基站5与核心网络8连接。因此,去往或来自与中继站7连接的移动电话3-3和3-4(下称中继MT)的的通信必须通过它们与中继站7之间的空中接口并且通过中继站7与基站5之间的空中接口进行传输。如图1所示(使用标记F1),在该实施例中,基站5和中继站7在相同的频带中传输下行链路数据。为了避免干扰,中继站7在发送数据到其服务于的中继MT3时不从基站5接收数据。类似地,在上行链路中,中继站7在从其服务于的中继MT3接收数据的同时不向基站5发送数据。
如以下将更详细说明的,本实施例描述了可将针对中继站7的控制数据从基站5发信号传递到中继站7的很多不同方式,同时维持符合LTERel8的通用子帧结构(并且因此维持与旧的(Rel′8)移动电话的向后兼容性)。
LTE子帧数据结构
在讨论从基站5发送针对中继站7的控制数据的具体方式之前,将对符合LTERel8的接入制式和通用帧结构进行说明。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被用于下行链路,以允许直接MT(3-1和3-2)和中继站7通过与基站5的空中接口接收数据,并允许中继MT(3-3和3-4)通过与中继站7的空中接口接收数据。根据有待发送到移动电话3或中继站7的数据量,由基站5分配不同的副载波(sub-carrier)给每个直接MT3和中继站7(在预定时间量中)。这些副载波在LTE规范中称作物理资源块(PRB)。因此PRB具有时间和频率维度。类似地,根据有待发送到中继MT的数据量,中继站7分配不同的副载波给每个中继MT(在预定时间量中)。为了实现此,基站5(和中继站7)为其服务于的每个设备动态分配PRB,并在控制信道中向每个被调度设备发信号通知对于每个子帧(TTI)的分配。
图2a示出了符合通过与基站5的空中接口进行的LTERel8通信的通用帧结构。如图所示,一帧13为10msec,并且包括10个子帧15,每个子帧持续1msec(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每个子帧或TTI包括两个时隙17,每个时隙持续0.5msec。取决于使用的是常规循环前缀(CP)还是扩展CP,每个时隙17包括六个或七个OFDM符号19。可用副载波的总数取决于系统的总传输带宽。LTE规范定义了从1.4MHz到20MHz的系统带宽的参数,并且一个PRB目前被定义为针对一个时隙17包括12个连续副载波。LTERel′8规范还将两个时隙上的PRB定义为由基站调度器分派的最小资源分配元素。被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对于Nsymb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包括NBW个副载波。这可由图2b所示的资源网格表示。网格中的每个方框代表针对一个符号时段的单个副载波,并被称作资源元素。如图所示,每个PRB21由12个连续的副载波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副载波的七个符号形成,虽然实际上在每个子帧15的第二时隙17中也进行相同的分配。
用于中继的MBSFN帧结构
已经提出利用MBSFN子帧15来支持中继,因为这些子帧已被定义用于LTERel8中的多播信道并因此提供向后兼容性。基于LTERel8结构,FDD中的子帧0,4,5,9和TDD中的子帧0,1,5,6不能用于MBSFN子帧,但一些或所有的其余子帧15可作为MBSFN子帧15被用信号传递。
图3示出了基站5的MBSFN子帧结构15-B以及中继站7的MBSFN子帧结构15-R,并示出了在中继站的子帧结构15-R中提供间隙以提供与基站5进行通信的适当通信机会的方法。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基站5和中继站7被布置为使得其MBSFN子帧是时间同步的。在每个基站MBSFN子帧15-B的开始时,基站5通过前三个符号传输PDCCH23-B(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由基站5在每个子帧5的PDCCH23中正常发送的控制数据包括:
1)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其向中继站7通知依据频域中资源块数量来说的PDCCH的大小);
2)PHICH,其承载混合ARQACK/NAK数据;以及
3)PDCCH,其包含接收设备译码同一子帧15中的下行链路传输所需的全部信息(资源分配、调制制式TB大小等)以及用于标识在下一TTI(帧)13中在上行链路的何处进行传输以及如何传输的数据。
子帧15-B中的其余符号形成了PDSCH25-B(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并被用来承载用于直接MT3-1和3-2以及由基站5服务的中继站7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在“间隙”中继站MBSFN子帧15-R开始时,中继站7在切换为侦听并接收来自基站5的数据之前通过前两个符号传输PDCCH23-R。中继MT3-2和3-4将接收通过前两个符号传输的中继PDCCH23-R数据,并将看到在该子帧15中没有数据被调度传输给他们,并因此将进入睡眠状态直到下一子帧15的开始为止。在此时间期间,中继站7将从基站MBSFN子帧15-B的PDSCH25-B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通过基站5与中继站7之间的帧同步,中继站7不能接收由基站5发送的PDCCH23-B,因为它们同时发送其自己的PDCCH控制数据23-R。因此,针对每个中继站7的控制数据(即R-PDCCH)必须被包含在由基站5发送的MBSFN子帧15-B的PDSCH25-B部分中。因此,对于上述帧结构,将在共享数据信道25-B中传输的数据包括用于基站5所服务于的直接MT3的正常PDSCH和R-PDCCH。有各种可将这些数据一起多路复用在PDSCH25-B中的方法,并且现在将对其中一些方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R-PDCCH多路复用问题
用于R-PDCCH和R-PDSCH/PDSCH信道的两个可行的多路复用解决方案是纯FDM(频分复用)方案和混合TDM(时分复用)+FDM方案。图4示出了这两个多路复用方案的示例。具体而言,图4a示出了在与R-PDSCH和用于直接MT的PDSCH分开PRB中提供用于中继站7的R-PDCCH控制数据26-1和26-2的方式。图4b示出了在该子帧内的一些PRB的前三个OFDM符号上提供三个分开块的R-PDCCH数据26-1,26-2和26-3的的方式,其中剩余的OFDM符号可供R-PDSCH和PDSCH使用(虽然仅对于Rel10MT)。为清晰起见,图4a和图4b未示出在该子帧的结束时需要的切换时间。因此,在PRB承载着用于中继站的数据的情况下,子帧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将不承载中继数据(控制数据或用户数据)。
纯FDM多路复用方案:如图所示4a所示,R-PDCCH26仅驻留在子帧15-B中的一些PRB上,从中继站7可接收的子帧15-B的第一个OFDM符号开始并在子帧15-B的倒数第二个OFDM符号结束。
FDM多路复用方案的优点包括:
■可在R-PDCCH和PDSCH之间共享功率。
■不需要对如何再使用被半静态地指派给R-PDCCH的PRB内未用于R-PDCCH的资源做出新定义。
FDM多路复用方案的缺点包括:
■对于R-PDSCH具有较长的译码延迟,因为R-PDCCH持续到子帧15-B的结束。
TDM+FDM多路复用方案:如图4b所示,R-PDCCH26驻留在子帧15-B中的一些PRB的少数OFDM符号上。
TDM+FDM多路复用方案的优点包括:
■译码延迟远优于FDM方案,因为R-PDCCH被布置在子帧15-B的第一个时隙中。
■频率分集优于FDM方案,因为(对于给定的R-PDCCH数据大小)传输将散布于更多PRB上。
TDM+FDM多路复用方案的缺点包括:
■难以在R-PDCCH和PDSCH之间实现功率共享。也就是说,若对R-PDCCHOFDM符号应用功率提升,则需降低Rel′8MT的所有PDSCHOFDM符号的功率,因为特别是对于较高阶调制,在该子帧期间应当使传输功率保持恒定。然而,这可通过对调制和编码方案进行适当调整而得到解决。
■需要对如何再使用被半静态分配的PRB内的未用于R-PDCCH的资源做出新定义。更具体地,Rel′10MT如何再使用被用于R-PDCCH传输的PRB的剩余部分。
目前,尚未决定的一些未决问题包括:
1)在TDM+FDM的情况下,时域中R-PDCCH区域大小应为多少,即,应当为R-PDCCH26指派多少OFDM符号;
2)对于FDM和TDM+FDM,应将R-PDCCH26布置在频域中的哪儿,即,应当为R-PDCCH26分配哪些PRB;以及
3)用于由同一基站5服务的不同中继站7的R-PDCCH控制数据应如何相互交织。
关于第一个问题,发明人认为FDM多路复用方案比TDM+FDM方案更简单更灵活,因为对于FDM多路复用方案,没有将要确定的时域中的区域大小。发明人还认为无需排除TDM+FDM多路复用方案,因为子帧15-B中用于R-PDCCH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可被灵活地分配用于R-PDCCH传输。这可通过例如将子帧的第一时隙灵活地分配给R-PDCCH来实现,其中第二时隙中的符号被提供给R-PDSCH。可替代地,子帧的前三个或前六个或前八个OFDM符号(作为例子)可被用于承载R-PDCCH,子帧中的剩余符号被定义用于承载R-PDSCH。
关于第二个问题,发明人认为有三个可能的频率布置选项:
A)分布式布置,其中,用于特定中继站7的R-PDCCH26被分布于两个或更多个良好分开的PRB上,这些PRB可由一个以上的中继站共享。该选项实现了频率分集增益。
B)局域化布置,其中,用于特定中继站7的R-PDCCH26被布置在连续的或非常接近的PRB上,这些PRB不由其他中继站7共享。该选项实现了频率选择性增益。
C)R-PDCCH传输的分布式布置和局域化布置两者。
发明人倾向于支持R-PDCCH传输的分布式布置和局域化布置两者(即选项C),以下将对该倾向的动机进行说明。
一般的观点是,无论是否选择FDM和/或TDM+FDM多路复用,发明人倾向于选择为R-PDCCH半静态分配的PRB,以使得这些PRB被分布在频域中以实现频率分集增益和频率选择性增益。半静态分配的PRB意味着用于R-PDCCH的PRB在传输子帧之前被预先定义并被基站5和中继站7知晓。每个中继站7仅不知晓其是否在子帧15中被调度,以及若被调度,将在哪个PRB中找到其R-PDCCH数据。正常情况下半静态分配的PRB将不改变,但若结果所分配的PRB中的一个或多个PRB向中继站7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了不良接收,则它们可被改变。每当半静态分配的PRB被改变时,则通过适当的控制消息通知所有中继站7这一改变。
关于第三个问题,发明人认为存在用于交织针对不同中继站7的R-PDCCH数据的三个可能选项:
a)完全交织,其中,用于不同中继站7的所有R-PDCCH在同一基站子帧15-B中被交织在一起。交织的单位大小可以为资源元素组(REG)(类似于Rel′8PDCCH交织)或控制信道元素(CCE)。
b)不交织,其中,用于不同中继站7的所有R-PDCCH在同一基站子帧15-B中不被交织。
c)交织与不交织的混合情况,其中,用于不同中继站7的一些R-PDCCH被交织在一起,并且用于其他中继站7的一些R-PDCCH不被交织。
发明人倾向于支持交织与不交织的混合情况(即选项C),以下将对该倾向的动机进行说明。
频率分集R-PDCCH传输
在频率分集(FD)R-PDCCH传输中,用于不同中继站7的R-PDCCH被多路复用和交织并被映射到半静态指派用于R-PDCCH传输的所有PRB或PRB的子集。在图5a中示出了这种频率分集R-PDCCH方案,其中A+B+C+D的意思是该PRB包括用于中继节点A,B,C和D的经交织R-PDCCH控制数据。该方案对应于选择上述的选项A)用于频域中的R-PDCCH布置和选项a)用于交织。该方案的主要动机是实现对抗干扰和信道波动的稳健性。这种FDR-PDCCH传输具有以下特点:
■半静态地被指派给R-PDCCH传输的PRB被一些或所有中继站共享。
■即使中继站数量小,也占用用于FDR-PDCCH传输的所有经交织资源(PRB)。
■预编码/波束成形不可适用于FDR-PDCCH传输。
■被分配的PRB被良好分开(即频率被分布)以实现频率分集增益。
■共同RS(CRS)可被用来解调FDR-PDCCH。
■可以在每个子帧中动态选择用于FDR-PDCCH传输的PRB(即,PRB的数量和在频域中的布置)。
■该方案适合于固定中继站和移动中继站两者。
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
在频率选择性(FS)R-PDCCH传输中,用于不同中继站7的R-PDCCH被多路复用(但不交织)并被映射到被半静态分配用于R-PDCCH传输的所有PRB或PRB的子集。在图5b中示出了这种频率选择性R-PDCCH方案,其中,用于不同中继站(此处为基站A,B,C和D)的R-PDCCH控制数据在不同的PRB上传输。该方案对应于选择上述的选项B)用于频域中的R-PDCCH布置和选项b)用于交织。利用该方案,基站5(在用于R-PDCCH传输的被半静态指派的PRB内)在具有良好信道状况的PRB上发送用于每个中继站7的R-PDCCH,所述信道状况是基站5从自中继站7接收的反馈(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等)中确定的。该方案的动机是实现频率选择性增益。这种FSR-PDCCH传输具有以下特点:
■指派给每个中继站7的PRB不与其他中继站7共享。
■特别是在中继站数量少的情况下,未用于FSR-PDCCH传输的资源(PRB)可被再用于R-PDSCH和Rel′8/Rel′10MT的PDSCH传输。
■CQI反馈被用于从被半静态指派用于FSR-PDCCH传输的PRB中选择最佳PRB。
■预编码/波束成形可适用于FSR-PDCCH传输。
■共同RS(CRS)或经预编码的DM-RS可被用于解调FSR-PDCCH。
■被分配的PRB可以是连续的或分离开的。
■可以在每个子帧中动态选择用于FSR-PDCCH传输的PRB(即PRB的数量及其在频域中的布置)。
■该方案主要适合于的固定中继站和移动性低的移动中继站(其中,信道状况随着时间变化不快)。
如上所述,发明人相信Rel′10的初始阶段的部署方案主要基于固定中继站7,因此频率选择性(FS)R-PDCCH传输方案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表1FS和FDR-PDCCH传输的特点总结
如以上所讨论的,FD和FSR-PDCCH传输都呈现出了对于可靠接收用于移动或固定中继站的R-PDCCH来说很重要的特点。因此,从L1层的角度来说,优选的是在中继规范开发的较早阶段就支持FD和FSR-PDCCH传输两者。因此,发明人倾向于上述的选项C)用于频域中的R-PDCCH布置和选项c)用于交织。
现在将讨论支持对于同一施主基站5的FDR-PDCCH传输和FSR-PDCCH传输两者的不同选项。
选项1: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在施主基站5的同一小区中得不到支持。例如,在低移动性区域中或对于固定中继站,在相应的小区中仅支持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而在高移动性区域中,在相应的小区中仅支持频率分集R-PDCCH传输。此选项对LTE规范的影响小。例如,在特定于小区的映射中,可在系统信息中加1位来定义小区是FDR-PDCCH还是FSR-PDCCH。然而,此选项不提供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在小区中共存的灵活性。
选项2: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在同一小区中得到支持,但在同一子帧15-B中得不到支持。利用该选项,基站5将时分复用应用于用于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的不同子帧中。将通过较高层以半静态方式(即来自较高层(RRC/MAC层)的半静态信令)向每个中继站7通知要对这两种R-PDCCH传输中的哪一种进行监视。然后每个中继站7监视所有回程子帧15-B中的其R-PDCCH,而不管子帧15-B承载的是频率分集R-PDCCH传输还是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若中继站7没有被调度,则无论如何译码都将失败。以此方式,中继站7无需被告知子帧使用的是频率分集R-PDCCH传输还是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
选项3: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在同一小区中和同一子帧15-B中得到支持,如图6所示。在该选项中,基站5在用于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的同一子帧15-B中使用FDM多路复用(并取决于中继站7的数量,TDM多路复用进不同子帧中)。因此,如图6所示,用于中继站A,B和C的R-PDCCH控制数据使用频率分集R-PDCCH传输进行传输,而用于中继站D和E的R-PDCCH控制数据使用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进行传输;并且频分复用被用来使这两种传输分开。若基站5服务于同一小区中的其他中继站7,则将在不同子帧15-B之间使用TDM多路复用以为所有所服务的中继站提供R-PDCCH。利用该选项,将通过较高层以半静态方式(即来自较高层(RRC/MAC)的半静态信令)通知每个中继站7对这两种R-PDCCH传输中的哪一种进行监视。然后中继站7监测所有回程子帧15-B中的其R-PDCCH,并且若中继站在子帧15-B中没有被调度,则无论如何译码都会失败。
PRB确定
在3GPP标准规范TR36.814VI.5.0中,一致认为半静态指派的PRB中用于R-PDCCH传输的实际资源可能在子帧15之间动态变化。因此,似乎必要的是基站7必须对R-PDCCH执行很多盲译码,以便找出每个回程子帧15-B中被半静态指派的PRB内的用于该中继站7的R-PDCCH传输的实际资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这种盲译码的执行方式,更多细节可在3GPP标准文件中找到。然而,概括地说,中继站将通过从PRB收集数据,解调数据,去速率匹配,卷积译码,计算CRC并利用中继ID进行掩蔽来执行盲译码。仅在PRB承载用于中继站的数据时,盲译码才输出有用结果。否则译码失败,并且输出无意义。
在进行盲译码时,每个中继站7在半静态指派的PRB内的每次尝试中将尝试不同的PRB组合。不希望中继站7尝试所有可能的PRB组合,因为这样会增加复杂性和译码延迟。为了减少盲译码搜索空间,半静态指派的PRB可被分成组或子集,中继站7基于这些组或子集中的PRB尝试盲译码。以下将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此进行说明。
在频率分集(FD)R-PDCCH传输的情况中: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预定义子集的列表,其中每个子集由多个PRB组成,这些PRB已被半静态地定义作为用于R-PDCCH的PRB。例如,对于5MHz带宽(即,25个PRB),被半静态分配用于R-PDCCH的PRB的数量可以被设为以下的八个PRB:
■PRB索引={0,3,6,9,13,16,19,22}
并且三个子集定义如下:
■子集1,8PRB索引={0,3,6,9,13,16,19,22}
■子集2,4PRB索引={0,3,13,16}
■子集3,2PRB索引={0,13}
被指派来在频率分集传输上接收其R-PDCCH数据的中继站7然后通过以下方式执行盲译码:首先尝试译码子集1,若那样不能译码,则尝试译码子集2,若那样不能译码,则尝试译码子集3。若这些盲译码都不成功,则中继站7得出子集15-B没有针对它的任何数据的结论并且不对当前子帧15-B执行进一步动作。若译码成功,则中继站7从被译码的资源中恢复R-PDCCH数据并接收由被译码的R-PDCCH所定义的资源上的R-PDSCH中的任何用户数据。
在频率选择性(FS)R-PDCCH传输的情况中: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仅定义每个中继站7可在其上满意地进行盲译码的一个大子集。优选地,该子集与为FDR-PDCCH传输情况定义的第一子集(即最大的子集,子集1)相同。例如,对于5MHz带宽(即25个PRB),半静态分配用于R-PDCCH的PRB的数量可设为以下八个PRB:
■PRB索引={0,3,6,9,13,16,19,22}
并且一个子集被定义如下:
■8PRB索引{0,3,6,9,13,16,19,22}
被指派来在频率选择性传输上接收其R-PDCCH数据的中继站7然后通过以下方式执行盲译码:首先尝试分开地译码PRB索引0,然后译码PRB索引3等,直到最后一个PRB索引22。还可以将每个子帧中的两个或更多个PRB聚合在该子集中。若这些盲译码都不成功,则中继站7得出子集15-B没有针对它的任何数据的结论并且因此不对当前子帧采取进一步动作。若译码成功,则中继站7从经译码的资源中恢复R-PDCCH数据并接收由经译码的R-PDCCH定义的资源上的R-PDSCH中的任何用户数据。
如上所述,事先发信号通知每个中继站7监视FDR-PDCCH传输或FSR-PDCCH传输,并且每个中继站7存储定义了将在其上执行盲译码的PRB的子集的数据。
图7示出了不同中继站7的R-PDCCH数据可以如何被多路复用到用于承载FD或FSR-PDCCH传输上的R-PDCCH的半静态指派的PRB中的不同PRB上的一个示例。图7还示出了不同中继站7的R-PDCCH数据可以如何在不同的子帧15-B中被传输。
具体来说,在该示例中,有十个由基站5服务的中继站R1至R10,其中中继站R2,R3,R6,R8,R9和10被半静态配置为接收FDR-PDCCH传输上的其R-PDCCH数据,并且中继站R1,R4,R5,R6和R7被半静态配置为接收FSR-PDCCH传输上的其R-PDCCH数据。用于FDR-PDCCH传输的PRB以阴影线示出,用于FSR-PDCCH传输的PRB以点画示出。因此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
1)在子帧n期间,FD中继站R2,R3,R6,R8,R9和R10(或它们的子集)在以上定义的子集2中的PRB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而FS中继站R1在PRB6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FS中继站R4在PRB9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FS中继站R7在PRB19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并且FS中继站R5在PRB22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
2)在子帧n+4期间,FD中继站R2,R3,R6,R8,R9和R10(或它们的子集)在以上定义的子集2中的PRB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而FS中继站R1在PRB6和9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并且FS中继站R5在PRB19和22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
3)在子帧n+7期间,FD中继站R2,R3,R6,R8,R9和R10(或它们的子集)在以上定义的子集3中的PRB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而FS中继站R1在PRB3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FS中继站R4在PRB6和9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FS中继站R5在PRB16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并且FS中继站R7在PRB19和22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
4)在子帧n+10期间,基站5不将FD中继站R2,R3,R6,R8,R9和R10调度来接收任何数据;而FS中继站R4在PRB0和3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FS中继站R1在PRB6和9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并且FS中继站R7PRB13,16,19和22上接收其在R-PDCCH控制数据。
5)在子帧n+13期间,基站5不将FS中继站R1,R4,R5,R6和R7调度来接收任何数据;而FD中继站R2,R3,R6,R8,R9和R10(或它们的子集)在以上定义的子集1中的PRB上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
以此方式,基站5能够改变中继站7的数量以及哪些中继站将接收任何给定子帧中的R-PDCCH和用户数据。这有助于高效使用被半静态分配用于承载基站5所服务于的不同中继站7的R-PDCCH的PRB。
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优选的是所定义的PRB子集的数量不要太大,因为FD中继站7必须执行的盲译码的数量随着所定义的子集数量增大。
在以上示例中,最大的子集(子集1)包括被半静态分配用于R-PDCCH传输的所有PRB。然而,有可能的是被半静态分配的PRB的数量大于上述最大“子集”中的PRB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被分配用于R-PDCCH传输的PRB可被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更小的相异的组。于是每个中继站7将从较高层被半静态地指派给这些PRB组之一。还有可能的是一些中继站比其他中继站功能强大,因此比其他中继站执行更多的复杂的盲译码。例如,可能期望一些中继站服务于很多移动设备(例如在已建成的市区中),而农村或乡下地区的其他中继站可能较简单并且可能仅希望服务于少量移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较简单的中继站可被指派给较小PRB组,以使得其盲译码搜索空间较小并且较复杂的中继站可被指派到一个或多个较大的PRB组,因为其能够执行更多盲译码。
结论
在上述三个选项中,发明人最不倾向于选项1,因为该选项不能在同一小区中支持FDR-PDCCH传输和FSR-PDCCH传输两者。在其余两个选项中,由于FDR-PDCCH传输和FSR-PDCCH传输在小区的同一回程子帧15-B中的灵活的多路复用和共存,发明人倾向于选项3。
基站
图8是示出了图1所示基站5的主要部件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基站5包括收发器电路31,该收发器电路可操作来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33(利用上述副载波)传输信号到直接MT3和中继站7并从直接MT3和中继站7接收信号,并且该收发器电路可操作来通过网路接口35传输信号到核心网络8并从核心网络8接收信号。收发器电路31的操作由控制器37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9中的软件进行控制。该软件除其他之外还包括操作系统41、具有资源分配模块45和调度器模块47的通信控制模块43。该通信控制模块可操作来利用资源分配模块45和调度器模块47控制用于将数据承载至直接MT3和中继站7的子帧的生成。资源分配模块45可操作来根据将传输到直接MT3和中继站7的数据量来分配将由收发器电路31在与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时使用的资源块。调度器模块47可操作来调度用于传输下行链路数据到直接MT3和中继站7的时间。通信控制模块43控制针对每个中继站的适当R-PDCCH控制数据26的生成以及这些数据按以上讨论的方式在子帧15-B中被传输的方式。通信控制模块43还生成并发信号传输用于每个中继站7的相关半静态配置数据,所述半静态配置数据例如定义了中继站7在FDR-PDCCH传输中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还是在FSR-PDCCH传输中接收其R-PDCCH控制数据;定义了将用于R-PDCCH的被半静态分配的PRB以及任何其他半静态定义的参数(例如上述子集)。
中继站
图9示意性示出了图1所示的每个中继站7的主要部件。每个中继站7可以是像基站5那样的固定通信节点,或者其本身可以是移动设备。实际上,一些移动电话3可提供中继服务,因此可用作中继站。如图所示,每个中继站7包括收发器电路51,该收发器电路可操作来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53(利用上述副载波)发送信号到直接MT3和基站5并从直接MT3和基站5接收信号。收发器电路51的操作由控制器57根据存储在存储器59中的软件进行控制。该软件除其他之外还包括操作系统61以及具有资源译码模块63、资源分配模块65和调度器器模块67的通信控制模块62。通信控制模块62可操作来生成以上讨论的中继子帧15-R,并在这些子帧的一些子帧中生成适当间隙以允许中继站接收由基站5发送的子帧15-B中的一部分。通信控制模块62还可操作来控制收发器电路51发送这些子帧并且然后将收发器切换到接收模式以接收基站数据(然后在下一个子帧开始之前将收发器切换回发送模式)。资源译码模块63可操作来(根据从基站5或核心网络8接收的半静态定义的分配数据)处理基站子帧15-B中的所接收部分,以按上述方式定位和译码其R-PDCCH控制数据26,以确定所接收的基站子帧15-B是否还包括用于该中继站7的“用户”数据(与控制数据相对)。若包括,则从经译码的R-PDCCH控制数据确定可在其中找到该用户数据的资源块,并从子帧15-B恢复用户数据并存储在存储器中供中继站7使用或向前传输到中继MT3。资源分配模块65可操作来根据将传输到中继MT3和基站5的数据量来分配由收发器电路51在与这些设备中的每一个进行通信时使用的资源块。调度器模块67可操作来调度用于传输适当的子帧的时间以将适当数据中继到中继MT3。
在以上说明中,为了易于理解,基站5和中继站7被描述为具有若干离散模块(例如通信控制模块、资源分配模块和调度器模块)。虽然对于某些应用,例如其中现有系统已被修改用于实现本发明,可以以此方式提供这些模块,但在其他应用中,例如在一开始就考虑到创造性特征而设计的系统内,这些模块可被构建在整体操作系统或代码中,因此这些模块可能无法作为离散实体予以辨别。
修改和替代
以上对若干详细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可对以上实施例进行很多修改和替代,同时仍从本文所体现的发明中获益。
在以上实施例中,对基于移动电话的通信系统进行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申请所述信号传输技术可用于其他通信系统。其他通信节点或设备可包括用户设备,例如个人数字助理、膝上计算机、网络浏览器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上述中继系统并非必须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该系统可被用来扩展基站在如下网络中的覆盖范围,该网络具有一个或多个固定计算设备以及移动通信设备或者取代移动通信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固定计算设备。
在以上实施例中,MBSFN子帧被用于中继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并非必要的,因为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子帧。
在以上实施例中,中继站从基站接收数据并将该数据中继到中继MT。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中继站可在接收的数据到达其目的地之前将该数据中继到一个或多个其他中继站。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中继站将生成这样的子帧,该子帧将中继控制数据包括在该子帧的用户数据部分中(即PDSCH中),以使得后续中继站可按照与以上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恢复中继控制数据。
在以上实施例中,基站在同一子帧内发送用于多个中继站的PDCCH控制数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将接收子帧内的中继控制数据的中继站的数量可以改变,并且仅通过举例的方式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在以上实施例中,移动电话、中继站和基站各自包括收发器电路。通常该电路由专用硬件电路形成。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器电路的一部分可被实现为由相应控制器运行的软件。
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了很多软件模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软件模块可以以经编译形式或未经编译形式来提供,并且可作为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在记录介质上被提供给基站或中继站。而且,由该软件的一部分或全部执行的功能可使用一个或多个专用硬件电路来实现。然而,优选使用软件模块,因为这样便于更新基站、网关和移动电话以便更新其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各种其他修改,因此这里不再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以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可在当前提出的3GPP标准中实现的方式。虽然各种特征被描述为本质或必要特征,但这可能只针对所提出的3GPP标准的情况,例如由于该标准所施加的其他要求。因此这些陈述不得理解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1引言
在目前的RAN1#59Bis会议之前,重新发起了电子邮件讨论,以讨论中继1型回程设计的未决问题。未决问题之一是R-PDCCH多路复用,其包括交织、在频域中的R-PDCCH布置和在时域中的R-PDCCH的区域大小。
我们的观点是,Rel′10早期阶段的部署方案主要是基于固定中继节点,而对于后面阶段的进一步部署,还将使用移动中继。因此,重要的是阐明在小区的回程子帧中支持对于移动中继的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对于固定中继的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的必要性,及其对未决问题(例如交织和频域中的R-PDCCH布置)的选择的影响。
本文提供了在系统(例如,同一施主eNB)中支持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的动机和方法。
2R-PDCCH多路复用问题
R-PDCCH多路复用的未决问题包括时域中的R-PDCCH区域大小、频域中的R-PDCCH布置以及交织。
对于时域中的R-PDCCH区域大小,讨论要点与我们在RAN1#58Bis中的有关FDM和TDM+FDM多路复用方案的较早期文件中一样。就R-PDCCH和Rel′8UE的PDSCH之间的资源和功率共享的灵活性而言,似乎FDM方案更加灵活和简单。
因此,我们倾向于FDM多路复用方案。我们还看到,通过灵活地将最后的OFDM符号分配用于小区中的R-PDCCH传输,也没有理由排除TDM+FDM多路复用方案。
对于频域中的R-PDCCH布置,我们认为有下述三个可能的选项。
A)分布式布置,其中,用于特定中继站的R-PDCCH被分布于两个或更多个良好分开的PRB上,这些PRB可由一个以上的中继站共享。该选项实现了频率分集增益。
B)局域化布置,其中,用于特定中继站7的R-PDCCH26被布置在连续的或非常接近的PRB上,这些PRB不由其他中继站7共享。该选项实现了频率选择性增益。
C)R-PDCCH传输的分布式布置和局域化布置两者。
我们倾向于支持R-PDCCH传输的分布式布置和局域化布置两者(即选项C),我们将在以下各节中对该倾向的动机进行讨论。
我们注意到,从R-PDCCH区域的角度来说(即半静态指派的PRB),我们倾向于将R-PDCCH区域分布在频域中作为所有选项实现其频率分集增益和频率选择性增益的基准线。
对于交织,我们认为有以下三个可能选项:
a)完全交织,其中,用于不同中继站的所有R-PDCCH在当前回程子帧中被交织在一起。交织的单位大小可以为资源元素组(REG)(类似于Rel′8PDCCH交织)或控制信道元素(CCE)。
b)不交织,其中,用于不同中继站的所有R-PDCCH在当前回程子帧中不被交织。
c)交织与不交织的混合情况,其中,用于不同中继站的一些R-PDCCH被交织在一起,用于其他中继站的一些R-PDCCH不被交织。
我们倾向于支持“交织与不交织的混合情况”(即选项C),我们将在以下各节中对该倾向的动机进行说明。
3频率分集R-PDCCH传输
在频率分集(FD)R-PDCCH传输中,用于不同中继站的R-PDCCH被多路复用和交织并被映射到在以下图10a中被示出为A+B+C+D的、被半静态指派用于R-PDCCH传输的所有PRB或其子集。这是选择前面第2节中所述的选项A)用于频域中的R-PDCCH布置和选项a)用于交织的情况。主要动机是实现对抗干扰和信道波动的稳健性。这种FDR-PDCCH传输具有以下特点:
■半静态地被指派给R-PDCCH传输的PRB被一些或所有中继站共享。
■即使中继站数量小,也占用用于FDR-PDCCH传输的所有经交织资源(PRB)。
■预编码/波束成形不可适用于FDR-PDCCH传输。
■被分配的PRB被良好分开(即频率被分布)以实现频率分集增益。
■共同RS(CRS)可被用来解调FDR-PDCCH。
■可以在每个子帧中动态选择用于FDR-PDCCH传输的PRB(即,PRB的数量和在频域中的布置)。
■这适合于固定中继站和移动中继站两者。
4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
频率选择性(FS)R-PDCCH传输是选择前面第2节中所述的选项B)用于频域中的R-PDCCH布置和选项b)用于交织的情况。这基于来自中继站的反馈(CQI等)。动机是通过将每个中继站的R-PDCCH布置在被半静态指派用于R-PDCCH传输的PRB中具有良好信道状况的PRB上(在以下图10b中被示为A,B,C,D)来实现频率选择性增益。这种FSR-PDCCH传输具有以下特点:
■指派给每个中继站的PRB不与其他中继站共享。
■特别是在中继站数量少的情况下,未用于FSR-PDCCH传输的资源(PRB)可被再用于R-PDSCH和Rel′8UE的PDSCH传输。
■CQI反馈被用于从被半静态指派用于FSR-PDCCH传输的PRB中选择最佳PRB。
■预编码/波束成形可适用于FSR-PDCCH传输。
■共同RS(CRS)或经预编码的DM-RS可被用于解调FSR-PDCCH。
■被分配的PRB可以是连续的或分离开的。
■可以在每个子帧中动态选择用于FSR-PDCCH传输的PRB(即PRB的数量及其在频域中的布置)。
■这主要适合于固定中继站和移动性低的移动中继站。
如第1节所述,我们认为Rel′10的早期阶段的部署方案主要基于固定的中继节点,因此频率选择性(FS)R-PDCCH传输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表2.FS和FDR-PDCCH传输的特点总结
5如何在系统中支持FD和FSR-PDCCH传输两者
如以上第3节和第4节所讨论,FD和FSR-PDCCH传输都呈现出了对于可靠接收移动或固定中继站的R-PDCCH来说很重要的特点。因此,从L1的角度来说,优选的是在中继规范开发的早期阶段支持FD和FSR-PDCCH传输两者。因此我们倾向于前面第2节中所述的选项C)用于频域中的R-PDCCH布置和选项c)用于交织。下面我们将讨论在系统(例如,同一施主eNB)中支持FDR-PDCCH传输和FSR-PDCCH传输两者的可能选项。
选项1: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在同一小区中得不到支持。例如,在低移动性区域中或对于固定中继站,仅支持频率选择性R-PDCCH,而在高移动性区域中,在小区中仅支持频率分集R-PDCCH传输。
■对规范具有小的影响。例如,在特定于小区的映射中,可在系统信息中添加1位。
■对于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在小区中的共存无灵活性。
选项2: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在同一小区中得到支持,但在同一子帧中得不到支持。
■eNB将TDM多路复用应用于针对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的不同子帧中。
■将从较高层以半静态方式通知中继站对这两种R-PDCCH传输中的哪一种进行监视。
■中继站监视所有回程子帧中的其R-PDCCH,而无论子帧承载了频率分集R-PDCCH传输还是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并且若其未被调度,则译码无论如何都将失败。
选项3: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在同一小区中和同一子帧中得到支持,如以下的图11所示。
■eNB在同一子帧中使用FDM多路复用并在针对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的不同子帧中使用TDM多路复用。
■与选项2相同,将从较高层以半静态方式通知中继站对这两种R-PDCCH传输中的哪一种进行监视。
■中继站将监视所有回程子帧中的其R-PDCCH,并且若其未被调度,则译码无论如何都将失败。
在这三个选项中,选项1是最不优选的,因为它不能在同一小区中支持FDR-PDCCH传输和FSR-PDCCH传输两者。对于其余两个选项,由于FDR-PDCCH传输和FSR-PDCCH传输在小区的同一回程子帧中的灵活的多路复用和共存,因此选项3是优选的。
6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在系统(例如,同一施主eNB)中支持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的动机和方法。标识了以下三种方法/选项:
选项1: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在同一小区中得不到支持。
选项2: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在同一小区中得到支持,但在同一子帧中得不到支持。
■eNB将TDM多路复用应用于用于频率分集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的不同子帧中。
选项3: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在同一子帧和同一小区中得到支持。
■eNB在同一子帧中使用FDM多路复用并在用于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的不同子帧中使用TDM多路复用。
由于灵活的多路复用,我们提议在同一子帧和同一小区中支持频率分集R-PDCCH传输和频率选择性R-PDCCH传输两者(即选项3)。
7参考文献
1)TR36.814V1.5.0
2)Rl-092249,″Textproposalonbackhaulresourceassignment″,Nokia,NokiaSiemensNetworks,Ericsson,Motorola,RIM,TI,NEC,Samsung,Huawei,CATT,LGE,CMCC,Qualcomm,ZTE.
3)Rl-092969,″Type1backhaullink″,Ericsson,NEC,Samsung,Motorola,Panasonic,RIM,LGE,Nokia,NokiaSiemensNetworks,Qualcomm,Huawei,Alcatel-Lucent,CATT,TexasInstruments.
4)Rl-092965,″ControlStructureforRelayType1nodes″,NECgroup.
5)Rl-093863,″IssuesonRelaytype1controldesign″,NECgroup.
6)Rl-094517,″Controlsignallingplacementdesignforrelaynodes″,Panasonic
7)Rl-095088,″SummaryofemaildiscussiononType1Relaybackhauldesignissues″,Panasonic.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下述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公开整体结合于此:2010年1月12日提交的英国专利申请No.1000449.7。
Claims (21)
1.一种通信站,包括用于利用通信小区与包括多个中继站的多个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利用通信小区与包括多个中继站的多个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所述小区中发送一系列子帧的装置,并且所述用于在所述小区中发送一系列子帧的装置配置成:
使用频分复用来在所述小区的同一子帧中或者在所述小区的各个不同的子帧中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两者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选择性传输中在各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PRB)上未经交织来发送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分集传输中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中交织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并且
事先向每个中继站发送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标识该中继站是监视频率选择性传输还是频率分集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站,其中所述配置数据包括定义了能承载所述控制数据的物理资源块的一个或多个子集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站,所述通信站可操作来在不同的子帧中发送针对不同组的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
4.一种通信站,包括:
通信控制器,可操作来生成子帧,所述子帧包括初始部分和后续部分,所述初始部分包括控制数据,所述后续部分包括由所述通信站服务的设备的用户数据;以及
收发器,可操作来发送生成的子帧以供由所述通信站服务的设备接收;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可操作来将针对由所述通信站服务的多个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包括在所述生成的子帧的后续部分内;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器可操作来使用频分复用来在小区的同一子帧中或者在所述小区的各个不同的子帧中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两者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选择性传输中在各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PRB)上未经交织来发送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分集传输中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中交织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并且
其中,所述收发器可操作来事先向每个中继站发送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标识该中继站是监视频率选择性传输还是频率分集传输。
5.一种中继站,包括用于与利用通信小区通信的远程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与利用通信小区通信的远程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所述小区中接收一系列子帧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子帧包括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的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选择性传输中在各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PRB)上未经交织来发送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分集传输中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中交织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其中所述用于在所述小区中接收一系列子帧的装置配置成在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子帧之前接收用于标识其中继控制数据是否将利用频率分集传输被发送的配置数据或者用于标识其中继控制数据是否将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被发送的配置数据,并且其中所述中继站可操作来利用接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中继站接收新的配置数据以前从多个子帧恢复其中继控制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站,其中所述配置数据标识用于承载中继控制数据的多个物理资源块,并且其中所述中继站可操作来尝试对由所述配置数据标识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多种盲译码,以便找出用于承载针对该中继站的控制数据的实际物理资源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站,其中所述配置数据包括定义了用于承载中继控制数据的物理资源块的多个子集的数据,并且其中所述中继站可操作来利用定义了所述多个子集的数据来限制其执行的盲译码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站,其中接收的子帧利用分开的物理资源块来承载所述频率选择性传输和所述频率分集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站,所述中继站可操作来接收多个子帧,并且可操作来对每个子帧的预定物理资源块执行盲译码以便识别所述子帧是否包括针对所述中继站的控制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站,其中若所述中继站不能译码一帧的所述预定物理资源块中的任何物理资源块,则所述子帧不包括针对所述中继站的任何数据;并且若所述中继站能够译码所述预定物理资源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以恢复所述中继控制数据,则所述中继站使用所述中继控制数据来识别在承载针对所述中继站的其他数据的所述子帧中使用的资源,并且可操作来从识别的资源中恢复所述其他中继数据。
1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站、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站,以及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
12.一种由通信站执行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站利用通信小区与包括多个中继站的多个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在所述小区中发送一系列子帧,并在所述小区的同一子帧中或者在所述小区的各个不同的子帧中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两者来发送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选择性传输中在各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PRB)上未经交织来发送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分集传输中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中交织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并且
事先发送配置数据到每个中继站,所述配置数据标识所述中继站是监视频率选择性传输还是频率分集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数据包括定义了能承载所述控制数据的物理资源块的一个或多个子集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利用分开的物理资源块来承载所述频率选择性传输和所述频率分集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在不同的子帧中发送针对不同组的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
16.一种由中继站执行的控制方法,所述中继站利用通信小区与远程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小区中接收一系列子帧,其中至少一个子帧包括利用频率选择性传输和频率分集传输的针对不同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选择性传输中在各个不同的物理资源块(PRB)上未经交织来发送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在所述频率分集传输中在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中交织不同中继站的控制数据;在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子帧之前接收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标识针对所述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是将利用频率分集传输还是频率选择性传输被发送,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利用接收的配置数据在所述中继站接收新的配置数据以前从多个子帧中恢复针对所述中继站的中继控制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数据标识用于承载所述中继控制数据的多个物理资源块,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尝试对由所述配置数据标识的物理资源块进行多种盲译码,以便找出用于承载针对该中继站的控制数据的实际物理资源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数据包括定义了用于承载中继控制数据的物理资源块的多个子集的数据,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利用定义了所述多个子集的数据来限制所执行的盲译码的数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该方法接收多个子帧,并且对每个子帧的预定物理资源块执行盲译码以便识别所述子帧是否包括针对所述中继站的控制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方法不能译码子帧的所述预定物理资源块中的任何物理资源块,则所述子帧不包括针对所述中继站的任何数据;并且若所述方法能够译码所述物理资源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以恢复所述中继控制数据,则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经译码的中继控制数据来识别在承载针对所述中继站的其他数据的所述子帧中使用的资源,并且从识别的资源中恢复所述其他中继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的子帧利用分开的物理资源块来承载所述频率选择性传输和所述频率分集传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48519.6A CN105680926B (zh) | 2010-01-12 | 2011-01-12 | 中继通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GB1000449.7A GB201000449D0 (en) | 2010-01-12 | 2010-01-12 |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1000449.7 | 2010-01-12 | ||
PCT/JP2011/050789 WO2011087136A1 (en) | 2010-01-12 | 2011-01-12 |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48519.6A Division CN105680926B (zh) | 2010-01-12 | 2011-01-12 | 中继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4532A CN102714532A (zh) | 2012-10-03 |
CN102714532B true CN102714532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181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48519.6A Active CN105680926B (zh) | 2010-01-12 | 2011-01-12 | 中继通信系统 |
CN201180005997.4A Active CN102714532B (zh) | 2010-01-12 | 2011-01-12 | 通信站、中继站、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48519.6A Active CN105680926B (zh) | 2010-01-12 | 2011-01-12 | 中继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584210B2 (zh) |
EP (1) | EP2524449B1 (zh) |
JP (3) | JP5630620B2 (zh) |
KR (1) | KR101420952B1 (zh) |
CN (2) | CN105680926B (zh) |
GB (1) | GB201000449D0 (zh) |
WO (1) | WO20110871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1000449D0 (en) | 2010-01-12 | 2010-02-24 | Nec Corp |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AU2011241273B2 (en) | 2010-04-13 | 2014-03-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
JP5736446B2 (ja) * | 2010-04-13 | 2015-06-1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ダウンリンク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ダウンリンク信号を受信する装置 |
KR101712911B1 (ko) * | 2010-04-13 | 2017-03-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191159B2 (en) | 2010-05-17 | 2015-11-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repeater |
CN102918788B (zh) | 2010-09-30 | 2017-07-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中继节点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1726150B (zh) * | 2011-02-11 | 2022-10-25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增强型控制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
CN103503349B (zh) * | 2011-05-03 | 2017-02-2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9699771B2 (en) * | 2011-05-04 | 2017-07-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enabling terminal to transmit ACK/NACK respon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8369280B2 (en) | 2011-07-01 | 2013-02-05 | Ofinno Techologies, LLC | Control channels in multicarrier OFDM transmission |
EP2564611B1 (en) * | 2011-07-01 | 2015-02-18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control messages in multicarrier OFDM |
CN102905370B (zh) * | 2011-07-26 | 2017-08-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
US8446844B1 (en) | 2011-12-04 | 2013-05-21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Handover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s |
KR101372125B1 (ko) * | 2012-02-14 | 2014-03-07 |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유 중계기를 통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US9497756B2 (en) | 2012-03-25 | 2016-11-1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ase st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US8929277B2 (en) * | 2013-02-15 | 2015-01-06 |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s for relay-assisted uplink communication |
US8873455B2 (en) * | 2013-02-15 | 2014-10-28 |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s for relay-assisted uplink communication |
EP3178187A1 (en) | 2014-08-07 | 2017-06-14 |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 Multi-partition radio frames |
KR101821533B1 (ko) | 2014-08-07 | 2018-03-08 | 원 미디어, 엘엘씨 | 유연한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멀티플렉싱 물리 전송 데이터 프레임의 동적 구성 방법 |
US9590764B2 (en) | 2014-09-15 | 2017-03-0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LTE transmission mask adjustment to maximiz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interference |
US9986458B2 (en) * | 2015-08-27 | 2018-05-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itigating constrained backhaul availability betwee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and core network |
CN110351810B (zh) * | 2018-04-04 | 2022-01-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方法和设备 |
CN112956153B (zh) | 2018-11-02 | 2024-03-05 | 苹果公司 | 远程干扰管理参考信号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98987A1 (en) * | 2008-02-05 | 2009-08-13 | Nec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virtu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for ofdm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00449A (en) | 1963-06-21 | 1965-08-04 | Lee So Yee | Control device |
US20070155315A1 (en) * | 2006-01-03 | 2007-07-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arent relaying in a multi-hop relay cellular network |
US8040826B2 (en) * | 2006-03-03 | 2011-10-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131306B2 (en) * | 2006-03-20 | 2012-03-06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data subcarriers within a downlink subframe based on grouping of user stations |
US20070237254A1 (en) | 2006-04-10 | 2007-10-11 | Nokia Corporation | Configuring a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014338B2 (en) * | 2006-04-19 | 2011-09-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001590B2 (ja) | 2006-06-19 | 2012-08-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パラメータ変更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
US8462676B2 (en) * | 2006-10-17 | 2013-06-11 | Intel Corporation | Frame structure for support of large delay spread deployment scenarios |
US20080181167A1 (en) * | 2006-10-25 | 2008-07-31 | Sydir Jaroslaw J | Interleaved frame structure enabling relay and access links to share a channel for multi-hop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communications |
KR101370002B1 (ko) * | 2007-09-19 | 2014-03-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홉 중계 방식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장치및 방법 |
CN101505205A (zh) | 2008-02-05 | 2009-08-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基于波达方向的开环mimo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CN101527916A (zh) | 2008-03-05 | 2009-09-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存在中继站时控制信道的复用方法 |
MX2011008350A (es) | 2009-02-09 | 2011-09-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odo para asignar recursos de enlace de concentracion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repetidor, y me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tir y recibir datos utilizando los mismos. |
US8774081B2 (en) * | 2009-02-11 | 2014-07-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and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relay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
US8532015B2 (en) * | 2009-02-20 | 2013-09-1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on wireless relay link |
KR20100099655A (ko) * | 2009-03-03 | 2010-09-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의 데이터 수신방법 및 장치 |
US8400906B2 (en) * | 2009-03-11 | 2013-03-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backhaul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relay |
KR101331868B1 (ko) * | 2009-03-13 | 2013-11-22 | 블랙베리 리미티드 | 릴레이 링크 제어 채널 설계 |
US9265053B2 (en) * | 2009-04-06 | 2016-02-1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backhaul resources |
EP2422549A1 (en) * | 2009-04-24 | 2012-02-2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relay network |
US8649281B2 (en) * | 2009-04-27 | 2014-02-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ntrol design for backhaul relay to support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
EP2429096B1 (en) * | 2009-05-08 | 2018-10-03 | LG Electronics Inc. | Relay nod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 signal from a bas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44210B2 (en) * | 2009-05-19 | 2014-0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ackhaul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496950B2 (en) * | 2009-06-26 | 2016-11-15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repeater and method thereof |
US8861424B2 (en) * | 2009-07-06 | 2014-10-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relay resource allocation |
KR101622227B1 (ko) * | 2009-07-26 | 2016-05-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기를 위한 제어 정보 및 시스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2577568B (zh) * | 2009-08-14 | 2015-08-12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用于中继的dl回程控制信道设计 |
WO2011034318A2 (en) * | 2009-09-16 | 2011-03-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relay station |
CN102036262A (zh) * | 2009-09-25 | 2011-04-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2014503B (zh) * | 2009-09-29 | 2013-07-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中继系统控制信道配置方法、检测方法及设备 |
US8724648B2 (en) * | 2009-09-30 | 2014-05-13 | Nokia Corporation | Enhanced control signaling for backhaul link |
KR101789326B1 (ko) * | 2009-10-21 | 2017-10-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714439B1 (ko) * | 2009-10-28 | 2017-03-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지국으로부터 제어정보를 수신하는 중계기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9014080B2 (en) * | 2009-10-30 | 2015-04-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lay backhaul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01000449D0 (en) | 2010-01-12 | 2010-02-24 | Nec Corp |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CA2787891C (en) * | 2010-01-26 | 2016-01-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083096B (zh) * | 2010-03-22 | 2014-06-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回程链路上的控制信令发送及信令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2215570B (zh) * | 2010-04-02 | 2016-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链路边界的指示及确定方法、基站 |
US20110243059A1 (en) * | 2010-04-05 | 2011-10-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ing data in a relay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pdcch) |
CN102918905B (zh) * | 2010-04-07 | 2015-09-23 | 诺基亚公司 | 中继控制信道搜索空间配置 |
US9042312B2 (en) * | 2010-04-16 | 2015-05-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eterogeneous network partition in TDD beyond radio frame |
CN102238722B (zh) * | 2010-04-30 | 2015-03-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Un子帧配置处理方法、基站和中继站 |
CN102238650A (zh) * | 2010-05-05 | 2011-1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节点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EP2571323B1 (en) * | 2010-05-14 | 2019-08-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for the same |
US9191159B2 (en) * | 2010-05-17 | 2015-11-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repeater |
CN102281636B (zh) * | 2010-06-12 | 2016-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KR101868622B1 (ko) * | 2010-06-17 | 2018-06-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R-pdcch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과 그 장치 |
US8780766B2 (en) * | 2010-08-16 | 2014-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leaving for relay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PDCCH) |
US9185711B2 (en) * | 2010-09-14 | 2015-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relay interference |
US9198169B2 (en) * | 2010-12-16 | 2015-11-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relay node to transmit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o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380579B (zh) * | 2011-03-03 | 2016-06-0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
WO2013019215A1 (en) * | 2011-08-02 | 2013-02-0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idden node interference issue in a type ii relay network |
CN103918343B (zh) * | 2011-11-04 | 2018-11-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 |
EP2590350A1 (en) * | 2011-11-07 | 2013-05-0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Enhanced PDCCH overlapping with the PDCCH region |
GB2497078A (en) * | 2011-11-24 | 2013-06-05 | Sharp Kk | Mobile relay handover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9532350B2 (en) * | 2012-01-30 | 2016-12-27 | Zte (Us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ultiplexing |
EP2910107A1 (en) | 2014-02-24 | 2015-08-26 | John Deere (Tianjin) Co., Ltd | Threshing and separating device and combine harvester having the same |
WO2016176825A1 (zh) * | 2015-05-05 | 2016-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小小区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
-
2010
- 2010-01-12 GB GBGB1000449.7A patent/GB201000449D0/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1
- 2011-01-12 JP JP2012531925A patent/JP563062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EP EP11703936.2A patent/EP2524449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CN CN201610048519.6A patent/CN105680926B/zh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US US13/521,437 patent/US95842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CN CN201180005997.4A patent/CN102714532B/zh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KR KR1020127021127A patent/KR10142095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1-12 WO PCT/JP2011/050789 patent/WO201108713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10-07 JP JP2014206366A patent/JP6138738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08 JP JP2015239336A patent/JP65839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09 US US15/401,190 patent/US102773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15 US US16/355,005 patent/US1065914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98987A1 (en) * | 2008-02-05 | 2009-08-13 | Nec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virtu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for ofdma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L backhaul design for Type I relay;SAMSUNG;《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 R1-094100》;20091016;第1-2章,图1 * |
Issues on Relay type 1 control design;NEC Group;《TSG-RAN WG1#58Bis R1-093863 》;20091016;第1-4章,图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215056A1 (en) | 2019-07-11 |
US20170117951A1 (en) | 2017-04-27 |
JP2013517638A (ja) | 2013-05-16 |
US20120294225A1 (en) | 2012-11-22 |
US10277304B2 (en) | 2019-04-30 |
JP2015015766A (ja) | 2015-01-22 |
EP2524449B1 (en) | 2019-11-13 |
CN105680926A (zh) | 2016-06-15 |
KR20120115395A (ko) | 2012-10-17 |
WO2011087136A1 (en) | 2011-07-21 |
EP2524449A1 (en) | 2012-11-21 |
CN105680926B (zh) | 2019-06-07 |
GB201000449D0 (en) | 2010-02-24 |
KR101420952B1 (ko) | 2014-07-17 |
US9584210B2 (en) | 2017-02-28 |
CN102714532A (zh) | 2012-10-03 |
JP6138738B2 (ja) | 2017-05-31 |
US10659141B2 (en) | 2020-05-19 |
JP5630620B2 (ja) | 2014-11-26 |
JP2016086423A (ja) | 2016-05-19 |
JP6583917B2 (ja) | 2019-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4532B (zh) | 通信站、中继站、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控制方法 | |
US11006345B2 (en) |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20147810A1 (en) | Flexible Ways to Indicate Downlink/Uplink Backhaul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in a Relay System | |
CN102055702B (zh) | 下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基站、中继站及系统 | |
CN101908955A (zh) | 一种回程链路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02064929A (zh) | 一种传输回程链路导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