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3799B - 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3799B
CN102713799B CN201080042795.2A CN201080042795A CN102713799B CN 102713799 B CN102713799 B CN 102713799B CN 201080042795 A CN201080042795 A CN 201080042795A CN 102713799 B CN102713799 B CN 1027137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ng electrode
insulator
electrode pattern
matrix
inter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27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3799A (zh
Inventor
永田康成
南孝志
宫崎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13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3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3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37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输入装置具备:基体,其具有主面;第1检测电极图案,其设置于基体的主面上;和第2检测电极图案,其设置于基体的主面上,且其中一部分隔着绝缘体与第1检测电极图案交叉,在沿着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剖面,绝缘体在从绝缘体的端部起到顶部为止的区域中具有凸曲面。

Description

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使用者已进行输入操作的场所作为输入位置而检测的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那样的现有的输入装置具备:基体;第1检测电极图案,其设于基体的主面上;以及第2检测电极图案,其设于基体的主面上,且与第1检测电极图案交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对于这样的输入装置,在第1检测电极图案和第2检测电极图案之间,设有用于使第1检测电极图案和第2检测电极图案电绝缘的绝缘体。即,绝缘体按照覆盖第1检测电极的一部分的方式设于基体的主面上,且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一部分设于绝缘体的上表面。由此,既能使第1检测电极图案和第2检测电极图案电绝缘,又能使第1检测电极图案和第2检测电极图案交叉。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输入装置中,当以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剖面对绝缘体进行剖视时,绝缘体呈矩形形状。因此,若对绝缘体施加使用时的按压力等,则绝缘体会变形,从而将对设于其上的第2检测电极图案施加应力。若对第2检测电极图案反复施加该应力,则第2检测电极存在破损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3105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概要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破损的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的一种形态具备:基体,其具有主面;第1检测电极图案,其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和第2检测电极图案,其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且其中一部分隔着绝缘体与所述第1检测电极图案交叉。另外,在沿着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剖面,所述绝缘体在从该绝缘体的端部起到顶部为止的区域中具有凸曲面(convexcurve)。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2(a)是放大表示图1的输入装置的要部的俯视图,(b)是放大表示图1的输入装置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3(a)是沿图1的I-I的剖面图,(b)是沿图1的II-II的剖面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3(a)的R1部分的图。
图5(a)~(d)是用于说明输入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图,是用于说明沿图1的I-I的剖面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图,是与图1的I-I对应的剖面图。
图7是放大表示图6的R2部分的图,是用于说明绝缘体相对于基体的主面的倾斜角度θ的变化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图,是与图1的I-I对应的剖面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8的输入装置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图,是与图1的I-I对应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具备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输入装置,是与图1的I-I对应的图。
图15表示图6的变形例,(a)是与图1的I-I对应的图,(b)是放大表示(a)的R3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以下参照的各图中,为了说明方便,仅简化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中的为了说明本发明所必须的主要部件。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能具备在本说明书所参照的各图中未被示出的任意的构成部件。
[实施方式1]
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X1进行说明。输入装置X1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如图1所示,输入装置X1具有:用于通过使用者用手指等操作而输入信息的输入区域EI、以及位于输入区域EI的外侧的外侧区域Eo。另外,在外侧区域Eo具有与图外的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等电连接的区域即外部导通区域EG
输入装置X1如图1~图4所示,具备:基体10、第1检测电极图案20、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绝缘体40、以及检测用配线50。
基体10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具有主面10a。尽管将基体10的俯视下形状设为例如矩形形状,但不限于此。基体10的材料可列举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玻璃或者塑料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透光性”指的是,对可见光具有透过性。另外,在输入区域EI中,位于与基体10的主面10a相反侧的面是用于通过由使用者用手指等进行操作而输入信息的面。
第1检测电极图案20设于基体10的主面10a上。第1检测电极图案20具有:第1检测电极21、以及第1连接电极22。
第1检测电极21是具有对图1所示的箭头B方向上的手指等进行的输入位置实施检测的功能的部件。第1检测电极21设于与输入区域EI对应的基体10的主面10a上。第1检测电极21空出给定的间隔而配置为阵列状。第1检测电极21尽管俯视下形状为类菱形,但不限于此。作为第1检测电极21的材料,可列举具有透光性及导电性的材料,例如ITO(IndiumTinOxide)、IZO(IndiumZincOxide)、ATO(AntimonyTinOxide)、AZO(Al-DopedZincOxide)、氧化锡、氧化锌、或者导电性高分子等。
作为第1检测电极21的形成方法,例如可列举下面的方法。首先,通过溅镀法、蒸镀法、或者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基体10的主面10a上涂敷ITO等材料来形成膜。然后,在已形成的膜的表面上涂敷感光性树脂,并通过对感光性树脂进行曝光处理、显影处理,从而在感光性树脂上形成期望的图案。然后,对已形成的膜使用药液等来进行蚀刻,进行图案成形。然后,通过去除在已形成的膜的表面上存在的感光性树脂,来形成第1检测电极21。
第1连接电极22是具有电连接相邻的第1检测电极21的功能的部件。第1连接电极22设于与输入区域EI对应的基体10的主面10a上。第1连接电极22的材料可列举与第1检测电极21同样的材料。另外,第1连接电极22的形成方法可列举与第1检测电极21同样的方法。
第2检测电极图案30设于基体10的主面10a上。第2检测电极图案30具有:第2检测电极31、以及第2连接电极32。
第2检测电极31是具有对图1所示的箭头A方向上的手指等进行的输入位置实施检测的功能的部件。第2检测电极31设于与输入区域EI对应的基体10的主面10a上。另外,第2检测电极31空出给定的间隔而配置为阵列状。第2检测电极31尽管俯视下形状为类菱形,但不限于此。第2检测电极31的材料,可列举与第1检测电极21同样的材料。另外,第2检测电极31的形成方法可列举与第1检测电极21同样的方法。
绝缘体40是承担对第1检测电极图案20和第2检测电极图案30进行电绝缘的作用的部件。绝缘体40按照覆盖第1检测电极图案20中的第1连接电极22的一部分的方式,设于基体10的主面10a上。另外,绝缘体40相对于第1连接电极22具有上表面40a,该上表面40a位于基体10的主面10a的相反侧。另外,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具有:与第2连接电极22相对的顶部41、以及位于顶部41和第2检测电极31之间的端部42。绝缘体40的材料可列举具有绝缘性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
另外,如图3(a)所示,在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剖面,绝缘体40在从绝缘体40的端部42起到顶部41为止的区域中具有凸曲面43。此外,关于绝缘体40具有凸曲面43的理由将后述。
第2连接电极32是具有电连接相邻的第2检测电极31的功能的部件。另外,如图2所示,第2连接电极32位于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即,第2连接电极32的一部分隔着绝缘体40与第1连接电极22的一部分交叉。换言之,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一部分隔着绝缘体40与第1检测电极图案20的一部分交叉。第2连接电极32的材料可列举与第1检测电极21同样的材料。另外,第2连接电极32的形成方法可列举与第1检测电极21同样的方法。
如上所述,在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剖面,绝缘体40在从绝缘体40的端部42起到顶部41为止的区域中具有凸曲面43。因此,较之于绝缘体40在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剖面上呈矩形形状的情况,即使通过使用者的手指等对绝缘体40施加了按压力,也能缓和施加到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应力。即,由于绝缘体40在从绝缘体40的端部42起到顶部41为止的区域中带有圆弧,因此通过该圆弧的部分将缓和应力。
图4是放大表示图3(a)的R1部分的图,是颠倒图3(a)的上下方向来进行表示的图。在图4中,不仅将绝缘体40相对于基体10的主面10a的倾斜角度设为“θ”,还将与基体10的主面10a正交的方向和绝缘体40之间的夹角设为“θ′”。即,θ+θ′=90°的关系式成立。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绝缘体40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小于与基体10的主面10a正交的方向和绝缘体40之间的夹角设为θ′。另外,优选将绝缘体40的倾斜角度θ设定在2~20°的范围。若将绝缘体40的倾斜角度θ设定在2~20°的范围,则能通过绝缘体40的凸曲面43而进一步缓和应力。另外,若将绝缘体40的倾斜角度θ设定在2~20°的范围,则使用者难以视觉辨识位于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上的第2连接电极32。这是由于,第2检测电极31的高度位置和第2连接电极32的高度位置之差变小。因此,输入装置X1的视觉辨识性得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较之于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剖面的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与该剖面正交的方向的剖面的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更平坦。具体而言,在比较图3(a)所示的剖面和图3(b)所示的剖面的情况下,指的是较之于图3(a)所示的剖面中的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图3(b)所示的剖面中的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更平坦。在此,“平坦”是指曲率小。“曲率”能通过例如在各剖面中,以沿着剖面的方向的中心点为基准点,取距离该基准点为最小距离的点和最大距离的点这两点的差,来进行判断。即,指的是两点的差越小,曲率越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绝缘体40a在俯视下呈在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方向(箭头B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形状。具体而言,绝缘体40在俯视下呈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方向(箭头B方向)的长度比沿着第1检测电极图案20的方向(箭头A方向)的长度长的长方形形状。因此,若通过使用者的手指等对绝缘体40施加按压力,则与在沿着绝缘体40的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方向(箭头B方向)上施加较大的应力的情形对比,在沿着绝缘体40的第1检测电极图案20的方向(箭头A方向)上施加较小的应力。
在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绝缘体40的上表面40a中,较之于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剖面,与该剖面正交的方向的剖面更平坦,则能将在沿着绝缘体40的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方向(箭头B方向)上施加的较大的应力进行集中而缓和。其结果是,能进一步缓和施加到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应力。
检测用配线50是具有对第1检测电极图案20以及第2检测电极图案30施加电压的功能的部件。检测用配线50设于与外侧区域Eo对应的基体10的主面10a上。检测用配线50的一个端部与第1检测电极图案20以及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电连接,另一端位于外部导通区域EG。检测用配线50的材料,可列举具有导电性的材料,例如ITO、氧化锡、铝、铝合金、银膜、或者银合金等。另外,作为检测用配线50的形成方法,可列举与第1检测电极21同样的形成方法。
接着,参照图5来说明上述的输入装置X1的制造方法。此外,图5(a)~(d)是用于说明沿着图1的I-I的剖面的制造工序的图。
首先,通过溅镀法、蒸镀法、或者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基体10的主面10a上涂敷ITO等材料来形成膜。然后,在已形成的膜的表面上涂敷感光性树脂,并通过对感光性树脂进行曝光处理、显影处理,从而在感光性树脂上形成期望的图案。然后,对已形成的膜使用药液等来进行蚀刻,进行图案成形。然后,通过去除在已形成的膜的表面上存在的感光性树脂,如图5(a)所示,形成第1连接电极22。
其次,对形成了期望的形状的模具K涂敷例如UV固化性的丙烯酸树脂。然后,如图5(b)所示,将经涂敷后的模具K压接在设置了第1连接电极22的基体10的主面10a。然后,通过使该模具K从基体的主面10a的相反侧照射UV光,来固化丙烯酸树脂。在丙烯酸树脂的固化后,去除模具K,从而如图5(c)所示,形成绝缘体40。
接着,在基体10的主面10a上进一步涂敷ITO等材料来形成膜。此时,在剖视下,绝缘体40在从绝缘体40的端部42起到顶部41为止的区域中具有凸曲面43,因此能在该凸曲面43形成充分厚的膜。对于已形成的膜,通过图案成形为期望的形状,如图5(d)所示,来形成第2检测电极31以及第2连接电极32。特别是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通过凸曲面43来充分确保厚度。
按照这种方式,来制造上述的输入装置X1。
然而,输入装置X1的制造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在基体10的主面10a上涂敷膏状的树脂,进行曝光处理以及显影处理,来形成剖视下矩形形状的绝缘体40。然后对已形成的绝缘体40以规定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由此,可以降低绝缘体40的粘度,使绝缘体40的表面光滑,来形成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具有凸曲面43的绝缘体40。
接着,说明输入装置X1的输入位置的检测原理。
在输入区域EI,在位于基体10的主面10a的相反侧的面,若使用者的手指接近、接触或者按压,则手指与第1检测电极图案20及第2检测电极图案30之间的静电电容会变化。在此,输入装置X1所具备的未图示的驱动器始终检测着手指与第1检测电极图案20及第2检测电极图案30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若该驱动器检测出规定值以上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则将检测出静电电容的变化的位置检测为输入位置。如此,输入装置X1能检测输入位置。
此外,作为输入装置X1检测输入位置的方式,可以是互电容方式和自电容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若采用互电容方式,则能同时检测多个输入位置,因此,较之于采用自电容方式的情形,更为优选。
[实施方式2]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X2。输入装置X2与输入装置X1同样,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图6是表示输入装置X2的图,是与图1的I-I对应的剖面图。图7是放大表示图6的R2部分的图,是用于说明绝缘体40相对于基体10的主面10a的倾斜角度θ的变化的图。此外,图7的绝缘体40在各部位的倾斜角度θ是在绝缘体40的各部位引出切线的情况下,该切线和基体10的主面10a形成的角度。
在输入装置X2中,如图7所示,绝缘体40相对于基体10的主面10a的倾斜角度θ,在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剖面,在绝缘体40的端部42和顶部41之间具有极小值和极大值。此外,极小值是指在倾斜角度θ的图中,倾斜角度θ从减少转向增加时的倾斜角度θ的值。另外,极大值是指在倾斜角度θ的图中,倾斜角度θ从增加转向减少时的倾斜角度θ的值。
即,在输入装置X2中,绝缘体40在绝缘体40的端部42和顶部41之间具有凹曲面44。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曲面44位于凸曲面43和顶部4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凸曲面43和凹曲面44是平滑连续的面。由于在输入装置X2中,除了凸曲面43以外,还具有凹曲面44,因此,即使对绝缘体40施加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力,也能通过绝缘体40的凸曲面43以及凹曲面44缓和应力,因此,更进一步缓和施加到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应力。此外,关于对1个绝缘体40的凹曲面44的数目不作特别限定。
[实施方式3]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X3。输入装置X3与输入装置X1、X2同样,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图8是表示输入装置X3的图,是与图1的I-I对应的剖面图。图9是放大表示图8的输入装置X3的要部的俯视图。
在输入装置X3中,如图8所示,在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剖面,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检测电极图案30中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厚度L1大于位于绝缘体40的顶部41的第2检测电极图案30中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厚度L2。因此,即使通过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来对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施加应力,由于在绝缘体40的端部42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第2连接电极32的厚度L1,因此,在该部位的第2连接电极32的耐久性也得以提高。因此,在输入装置X3中,能进一步减少第2连接电极32的破损。
此外,在输入装置X3中,在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附近的基体10的主面10a上设有伪电极32a。通过设置伪电极32a,增大了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厚度L1。此外,只要能增大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厚度L1,则不限于该方法。
另外,在输入装置X3中,如图9所示,俯视下,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检测电极图案30中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宽度M1大于位于绝缘体40的顶部41的第2检测电极图案30中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宽度M2。因此,即使通过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对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施加应力,由于在绝缘体40的端部42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第2连接电极32的宽度M1,因此在该部位的第2连接电极32的耐久性也得以提高。因此,在输入装置X3中,能进一步减少第2连接电极32的破损。
此外,尽管说明了在输入装置X3中,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厚度L1大于位于绝缘体40的顶部41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厚度L2、且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宽度M1大于位于绝缘体40的顶部41的第2连接电极32的宽度M2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即,在输入装置X3中,也可以为上述的宽度M1以及M2是相同的宽度且上述的厚度L1大于上述的厚度L2的情形。另外,在输入装置X3中,也可以为上述的厚度L1以及L2是相同的厚度且上述的宽度M1大于上述的宽度M2的情形。
[实施方式4]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X4。输入装置X4与输入装置X1~X3同样,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图10是表示输入装置X4的图,是与图1的I-I对应的剖面图。
在输入装置X4中,如图10所示,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绝缘体40的顶部41的表面粗糙度。由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绝缘体40的顶部41的表面粗糙度,因此,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对该绝缘体40的接触面积将大于位于绝缘体40的顶部41的第2连接电极32对该绝缘体40的接触面积。即,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粘接强度比位于绝缘部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的粘接强度强。因此,即使通过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来对位于绝缘体40的端部42的第2连接电极32施加应力,由于在绝缘体40的端部42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第2连接电极32的粘接强度,因此也能抑制第2连接电极32在该部位的脱落。
[实施方式5]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X5。输入装置X5与输入装置X1~X4同样,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图1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X5的剖面图。
在输入装置X5中,如图11所示,基体10按照向着第1检测电极图案20以及第2检测电极图案30所在侧的相反侧而突出的方式翘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10按照输入区域EI的中央部分向着第1检测电极图案20以及第2检测电极图案30所在侧的相反侧(即,使用者用手指等进行操作的一侧)而突出的方式弯曲。因此,即使通过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来对基体10施加应力,由于基体10按照在使用者用手指等进行操作的一侧突出的方式进行弯曲,也能缓和施加到第1检测电极图案20以及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应力。
接下来,说明具备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X1的显示装置Y1。
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Y1具备有:输入装置X1、以及液晶显示装置Z1。另外,液晶显示装置Z1具备有:液晶显示面板60、光源装置70、以及筐体80。
如图1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60具备有:上侧基板61、下侧基板62、以及密封部件63,在上侧基板61和下侧基板62之间夹持着液晶层(未图示)。液晶显示面板60中,通过密封部件63来密封液晶层,从而形成用于显示图像的由多个像素组成的显示区域P。
光源装置70承担着将光向液晶显示面板60照射的作用,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60和下侧筐体82之间。
筐体80是用于收纳液晶显示面板60和光源装置70的部件,具有上侧筐体81和下侧筐体82。作为筐体80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或者不锈钢、铝等金属。
输入装置X1和液晶显示装置Z1经由双面胶带T1而粘接。此外,用于固定输入装置X1和液晶显示装置Z1的固定用部件并不限于双面胶带T1,例如还可以是热固性树脂、或者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粘接部件、物理性地固定输入装置X1和液晶显示装置Z1的固定构造体。
在显示装置Y1中,还能通过设于外部的液晶用驱动电路来按每个像素地控制液晶层,使光源装置70的光透过液晶显示面板60,来使图像显示于显示区域P。
显示装置Z1具备有输入装置X1。由此,显示装置Y1将起到与输入装置X1所起效果同样的效果。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体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进行各种变形。以下,示出其变形例。
尽管在第1~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位于基体10的主面10a的相反侧的面是使用者用手指等进行操作的面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4所示,可以通过在基体10的主面10a上经由接合部件G1来粘贴保护用基板10A,从而隔着该保护用基板10A,基体10的主面10a是使用者用手指等进行操作的面。
另外,尽管说明了绝缘体40俯视下呈在沿着第2检测电极图案30的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形状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即,绝缘体40俯视下可以是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等。若绝缘体40俯视下是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则能进一步缓和施加到绝缘体40的应力。
另外,尽管在输入装置X2中,绝缘体40的极小值取负值,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取正值。
另外,尽管说明了在显示装置Y1中,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即,显示面板可以是CRT、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LED显示器、荧光显示管、电场辐射显示器、表面电场显示器、或者电子纸等。
另外,尽管针对具备输入装置X1的显示装置Y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取代该输入装置X1而采用输入装置X2~X5中的任意一个。
进而,可以采用通过对输入装置X1~X5中的至少2个进行组合而形成的新的输入装置。例如,可以采用组合输入装置X1和输入装置X2而形成的新的输入装置,可以采用组合输入装置X1~X3而形成的新的输入装置。另外,例如,可以采用组合输入装置X1~X4而形成的新的输入装置,可以采用组合输入装置X1~X5而形成的新的输入装置。
(符号说明)
X1~X5输入装置
Y1显示装置
Z1液晶显示装置
10基体
20第1检测电极图案
21第1检测电极
22第1连接电极
30第2检测电极图案
31第2检测电极
32第2连接电极
40绝缘体
41绝缘体的顶部
42绝缘体的端部
43凸曲面
60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

Claims (15)

1.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
基体,其具有主面,并具有透光性;
第1检测电极图案,其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并具有透光性;和
第2检测电极图案,其设置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上,且其中一部分隔着绝缘体与所述第1检测电极图案交叉,并具有透光性,
在沿着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剖面,所述绝缘体在从该绝缘体的端部起到顶部为止的区域中具有凸曲面,
所述绝缘体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2~20°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剖面,所述绝缘体相对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的倾斜角度在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端部和所述顶部之间至少具有1个极小值和极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体的上表面,较之于沿着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剖面,与该剖面为正交方向的剖面更平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在俯视下呈在沿着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剖面,位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厚度大于位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顶部的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下,位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宽度大于位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顶部的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的所述端部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绝缘体的所述顶部的表面粗糙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按照向着所述第1检测电极图案以及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所在侧的相反侧而突出的方式翘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剖视下,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未位于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检测电极图案具有多个第1检测电极、和将相邻的所述第1检测电极彼此连接的第1连接电极,
所述第2检测电极图案具有多个第2检测电极、和将相邻的所述第2检测电极彼此连接的第2连接电极,
所述第1连接电极隔着所述绝缘体而与所述第2连接电极交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检测电极与所述第2连接电极是一体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检测电极与所述第1连接电极的端部连接,
所述第1连接电极的所述端部从所述绝缘体露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的位于与所述主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比所述基体的所述主面更靠近输入操作侧。
14.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和
与所述触摸面板相对配置的显示面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
CN201080042795.2A 2009-12-28 2010-12-25 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37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7977 2009-12-28
JP2009297977 2009-12-28
PCT/JP2010/073466 WO2011081112A1 (ja) 2009-12-28 2010-12-25 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3799A CN102713799A (zh) 2012-10-03
CN102713799B true CN10271379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226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279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3799B (zh) 2009-12-28 2010-12-25 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82857B2 (zh)
EP (1) EP2521012B1 (zh)
JP (3) JP4902023B2 (zh)
KR (1) KR101474897B1 (zh)
CN (1) CN102713799B (zh)
WO (1) WO20110811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4350B2 (ja) * 2010-02-24 2012-06-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KR101040851B1 (ko) 2010-03-23 2011-06-1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WO2012046631A1 (ja) * 2010-10-08 2012-04-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2799323B (zh) * 2011-05-27 2015-04-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图型结构、其制造方法及触控面板
JP5939766B2 (ja) 2011-11-04 2016-06-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
JP5846953B2 (ja) * 2012-02-15 2016-01-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36913B1 (ja) * 2012-02-29 2012-09-2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2013186632A (ja) * 2012-03-07 2013-09-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フィルム状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340181A (zh) * 2012-03-30 2013-10-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觸控面板及其觸碰感應層的製造方法
JP2013214185A (ja) * 2012-04-02 2013-10-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50804B2 (ja) * 2012-06-19 2016-02-03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20140000944A1 (en) * 2012-07-02 2014-01-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WO2014021657A1 (ko) * 2012-08-03 2014-02-06 (주)인터플렉스 절연층이 개선된 터치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3631426B (zh) * 2012-08-26 2016-12-2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040432A (ko) * 2012-09-26 2014-04-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KR101987329B1 (ko) * 2012-09-26 2019-06-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15778B (zh) * 2012-12-20 2016-01-0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電極裝置
JP6002047B2 (ja) * 2013-01-11 2016-10-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US9287644B2 (en) * 2013-03-06 2016-03-15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Bridge structure in conductive mes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176678B (zh) * 2013-03-06 2014-05-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网格搭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6253923B2 (ja) 2013-08-30 2017-12-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センサ内蔵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KR20150029507A (ko) * 2013-09-10 2015-03-18 미래나노텍(주)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 스크린 센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영상표시장치
KR102211968B1 (ko) 2013-12-02 2021-02-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터치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03677413B (zh) * 2013-12-09 2016-09-2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M480117U (zh) * 2014-02-24 2014-06-11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觸控面板
TWI502445B (zh) * 2014-06-11 2015-10-01 Innolux Corp 觸控顯示裝置及觸控基板
EP3158423A4 (en) * 2014-06-20 2018-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having dielectric structures formed therein
CN105335029A (zh) * 2014-08-12 2016-02-17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KR102312260B1 (ko) * 2015-01-09 2021-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JP2017010726A (ja) * 2015-06-19 2017-01-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WO2017145911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700760A (zh) * 2016-02-24 2016-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的金属架桥及触摸屏
JP6074533B2 (ja) * 2016-05-17 2017-02-0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80069165A (ko) 2016-12-14 2018-06-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7359276B (zh) * 2017-08-28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膜层结构、显示装置及膜层结构的制备方法
JP6433566B2 (ja) * 2017-10-19 2018-12-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615975B2 (ja) * 2018-11-05 2019-12-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
JP7317496B2 (ja) * 2018-12-05 2023-07-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筆記入力装置
CN211348433U (zh) * 2019-07-16 2020-08-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8803A2 (en) * 1994-04-05 2003-04-02 BINSTEAD, Ronald Peter Multiple input proximity detector and touchpad system
JP3134925U (ja) * 2007-04-27 2007-08-30 宸鴻光電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ッドのタッチ模様構造
JP3152611U (ja) * 2009-05-26 2009-08-06 洋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パネルのキャパシター感知構造
CN101561737A (zh) * 2008-04-16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静电电容式触摸板和具有该触摸板的画面输入式显示装置
CN101566750A (zh) * 2008-04-22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带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4164B2 (ja) 1993-06-24 2001-03-12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加硫可能な含フッ素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JP3134925B2 (ja) 1997-04-04 2001-02-13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等の板状体の固着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154592A (ja) * 1999-09-13 2001-06-08 Minolta Co Ltd 表示装置
JP4068951B2 (ja) * 2002-01-29 2008-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52676A (ja) * 2003-02-19 2004-09-09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付電気光学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電気光学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651519B1 (ko) * 2005-12-08 2006-1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의 회로패턴 형성방법
US20080074398A1 (en) 2006-09-26 2008-03-27 David Gordon Wright Single-layer capacitive sensing device
US20080142249A1 (en) * 2006-12-13 2008-06-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ive surface roughness for high speed signaling
JP4998919B2 (ja) * 2007-06-14 2012-08-15 ソニー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TW200901014A (en) * 2007-06-28 2009-01-01 Sense Pad Tech Co Ltd Touch panel device
JP4616324B2 (ja) 2007-11-16 2011-01-19 Smk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
JP4678421B2 (ja) * 2008-05-16 2011-04-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127572B2 (ja) 2008-06-02 2013-01-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4997607B2 (ja) * 2008-12-12 2012-08-08 Smk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262666B2 (ja) * 2008-12-12 2013-08-14 Smk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0146283A (ja) 2008-12-18 2010-07-01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3149113U (ja) 2008-12-25 2009-03-12 洋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キャパシタ式接触制御インダクション構造
CN101833184A (zh) 2009-03-13 2010-09-15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板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整合结构
JP2011076155A (ja) * 2009-09-29 2011-04-14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JP2011091237A (ja) * 2009-10-23 2011-05-06 Seiko Epson Corp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8803A2 (en) * 1994-04-05 2003-04-02 BINSTEAD, Ronald Peter Multiple input proximity detector and touchpad system
JP3134925U (ja) * 2007-04-27 2007-08-30 宸鴻光電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ッドのタッチ模様構造
CN101561737A (zh) * 2008-04-16 2009-10-2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静电电容式触摸板和具有该触摸板的画面输入式显示装置
CN101566750A (zh) * 2008-04-22 2009-10-28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带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JP3152611U (ja) * 2009-05-26 2009-08-06 洋華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タッチパネルのキャパシター感知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20651A (ja) 2013-01-31
KR101474897B1 (ko) 2014-12-19
WO2011081112A1 (ja) 2011-07-07
EP2521012B1 (en) 2016-11-23
EP2521012A4 (en) 2015-04-08
CN102713799A (zh) 2012-10-03
JP4902023B2 (ja) 2012-03-21
JP2012033196A (ja) 2012-02-16
US20120182250A1 (en) 2012-07-19
KR20120061936A (ko) 2012-06-13
JP5683555B2 (ja) 2015-03-11
JPWO2011081112A1 (ja) 2013-05-09
US9182857B2 (en) 2015-11-10
EP2521012A1 (en) 2012-11-07
JP5121995B2 (ja)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3799B (zh) 输入装置、以及具备其的显示装置
US9122088B2 (en) Capacitance type touch screen
EP2827231B1 (en) 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TW201314543A (zh) 觸控感測裝置及觸控感測裝置製造方法
KR101956086B1 (ko)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4106974A (ja) タッチウィンドウ
KR20150103977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109119A (ko) 투명도전막 상에 금속인쇄층이 형성된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53238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1303707B1 (ko) 윈도우 일체형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80113081A (ko) 터치 패널
KR20170038428A (ko) 터치 윈도우
US20150253903A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70093627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50087943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KR102187469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237791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008736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KR20150087942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74875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187657B1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60001127A (ko) 보강부재가 도포된 터치 패널
KR102019059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60020876A (ko) 터치윈도우
KR20170055136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