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2343A - 履带式行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履带式行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2343A
CN102712343A CN2010800628241A CN201080062824A CN102712343A CN 102712343 A CN102712343 A CN 102712343A CN 2010800628241 A CN2010800628241 A CN 2010800628241A CN 201080062824 A CN201080062824 A CN 201080062824A CN 102712343 A CN102712343 A CN 102712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pus unguis
cored
metal
recess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28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2343B (zh
Inventor
安孙子穣
石原和真
稻冈基成
小林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12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2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2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2Arrangement, location, or adaptation of driving sprock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2Arrangement, location, or adaptation of driving sprockets
    • B62D55/125Final dr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44Moulded in one piece, with either smooth surfaces or surfaces having projections, e.g. incorporating reinforc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 B62D55/24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 B62D55/253Tracks of continuously flexible type, e.g. rubber belts having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cables or lik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096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with noise reducing means
    • B62D55/0963Anti-noise driving spro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Of Trailers, Or Other Steering (AREA)

Abstract

与驱动爪体(31)卡合的卡合用凹部(62)形成为沿着带周方向位于金属芯(61)彼此之间,在驱动链轮中,在侧面观察与金属芯凸起的移动轨迹重叠的圆盘状部件(30)的外周侧,在圆盘状部件(30)的周向上每隔预定间隔地设置有驱动爪体(31),该驱动爪体(31)在与圆盘状部件(30)的盘面相交的带宽方向上,从圆盘状部件(30)的盘面向横侧方突出地形成,在卡合用凹部(62)与驱动爪体(31)的相对置的接触面中,在从与金属芯凸起对置的位置沿带宽方向偏移的位置设置有鼓出接抵部(33),该鼓出接抵部(33)向这样的方向鼓出:与卡合用凹部(62)与驱动爪体(31)相对置的位置处的接触面相比,缩短相对置的接触面间距离的方向。

Description

履带式行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式行进装置,其具备履带和驱动链轮,在履带中,在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带主体中沿着带周方向以一定间距埋设有金属芯,并且从各金属芯的带宽方向中间部位向带内周面侧突出设置有滚轮引导用的金属芯凸起,所述驱动链轮对所述履带提供带周方向上的旋转动力。
背景技术
在这种履带式行进装置中,在履带的周向上以一定间距埋设的金属芯彼此之间的橡胶制成的带主体部分设置有卡合用凹部,该卡合用凹部形成为沿着带宽方向比沿着带周方向要长,在驱动所述履带的驱动链轮上具有驱动爪体,该驱动爪体形成为沿着与所述卡合用凹部的纵长方向相同的方向较长。即,公知有这样的结构:通过增大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在卡合部位处的接触面积,来从驱动爪体侧对履带的橡胶制成的带主体传递大的驱动力(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8796号公报(【0031】段和【0041】段,图1、图2、图3、图5和图6)。
在上述履带式行进装置中,通过使用在履带的带宽方向上形成得较长的卡合用凹部、以及具有在相同方向上形成得较长的驱动爪体的驱动链轮,来增大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的接触面积。这样,通过增大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的接触面积,来想办法尽量减小作用于在橡胶制成的带主体部分形成的卡合用凹部的接触面的来自驱动爪体侧的表面压力,但是根据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即,驱动链轮的驱动爪体当相对于在履带的周向上以一定间距埋设的金属芯彼此之间所设置的卡合用凹部卡入和脱离时,以描绘图17(b)中假想线所示的移动轨迹的方式进行动作。该移动轨迹设定为:在卡入卡合用凹部之前以及从卡合用凹部脱离的过程中的驱动爪体的轨迹、与履带的金属芯凸起之间,在维持产生某种程度的间隔的状态的同时进行移动。
该驱动爪体的移动轨迹与金属芯凸起之间的间隔的用处是:即使在橡胶制成的带主体部分根据作用于履带的负载的大小而伸缩等,与驱动链轮的相对位置沿着带周方向稍微错位动作,也能够在避免驱动爪体与金属芯凸起的碰撞的同时移动,从而相对于卡合用凹部卡入和脱离。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现有的结构中,将橡胶制成的带主体部分与驱动爪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得较大,在这点上,抑制了驱动时对卡合用凹部的表面压力的增大,并且能够降低与金属芯凸起的碰撞所导致的噪音的产生,现有结构在这点上是有用的。
但是,在该现有结构的装置中存在以下倾向:在驱动链轮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与驱动爪体对置的卡合用凹部侧的接触面,驱动爪体的末端侧比基端侧更强地压力接触,因而卡合用凹部的与驱动爪体的末端侧接触的接触面比卡合用凹部的与基端侧接触的接触面变形更大。
这是因为:限制了驱动爪体的基端侧在驱动链轮旋转方向上的宽度,以使得在驱动爪体相对于卡合用凹部卡入和脱离的过程中,驱动爪体能够在与履带的金属芯凸起之间具有如上所述的某种程度的间隔地进行移动。
因此,在橡胶制成的带主体部分,在驱动链轮的旋转方向上的与驱动爪体对置的卡合用凹部侧的接触面,与驱动爪体的末端侧对应的部位处的表面压力高于与基端侧对应的部位的表面压力。其结果是,卡合用凹部侧的接触面处的分担载荷产生不均,因而存在橡胶制成的带主体部分的变形量在与驱动爪体的末端侧对应的部位比在与基端侧对应的部位大的倾向(参照图15中的b所示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避免驱动爪体与金属芯凸起干涉的同时,减少在橡胶制成的带主体部分所形成的卡合用凹部侧的接触面上的橡胶的变形量变得局部不均的倾向,提高履带的耐用性和驱动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而提出的一种履带式行进装置具有下面的构成上的特征和作用效果。
一种履带式行进装置具备履带和驱动链轮,在履带中,在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带主体中沿着带周方向以一定间距埋设有金属芯,并且在带内周面侧突出设置有滚轮引导用的金属芯凸起,所述驱动链轮对所述履带提供带周方向上的旋转动力。
在所述履带的内周面侧具有与驱动链轮的驱动爪体卡合的卡合用凹部,该卡合用凹部形成为沿着带周方向位于金属芯彼此之间。
在从侧面观察时与所述金属芯凸起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所述驱动链轮的圆盘状部件的外周侧具有驱动爪体,该驱动爪体在圆盘状部件的周向上每隔预定间隔地卡入到形成于所述履带的卡合用凹部中。
所述驱动爪体在与所述圆盘状部件的盘面相交的带宽方向上从圆盘状部件的盘面向横侧方突出地形成。
在所述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的相对置的接触面中,在从与所述金属芯凸起对置的位置沿带宽方向偏移的位置设置有鼓出接抵部,该鼓出接抵部向这样的方向鼓出:与所述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相对置的位置处的接触面相比,缩短相对置的接触面间距离的方向。
如上述构成那样,在带宽方向上增长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的卡入状态下的接触面,从而增大接触面积,由此能够在带宽方向上广泛地分散接触面上的表面压力。
此外,由于在从与金属芯凸起对置的位置沿带宽方向偏移的位置上设置有鼓出接抵部,因此该鼓出接抵部先于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相对置的位置处的接触面进行接抵。其结果是,在相当于从与金属芯凸起对置的位置沿带宽方向偏移的位置的部位,由于存在鼓出接抵部,所以与在相当于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相对置的位置的部位的接触面被压缩的橡胶的变形量相比,压缩变形更大。
即,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的接触面处的橡胶的变形量的总和与作用于所述接触面的负载成比例,因此,如果相当于从与金属芯凸起对置的位置沿带宽方向偏移的位置的部位处的橡胶的变形量增加,则相当于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相对置的位置的部位的接触面处的伴随压缩而产生的橡胶的变形量会减小所增加的量。
因此,在相当于从与金属芯凸起对置的位置沿带宽方向偏移的位置的部位的接触面,如上所述橡胶的变形量减少,由此,与该接触面接抵的驱动爪体的位置与不具有上述的鼓出接抵部的结构相比,沿着带周方向向卡合用凹部的中心位置侧返回。
由此具有这样的优点:驱动爪体的移动轨迹沿着带周方向向卡合用凹部的前后偏移的可能减少,容易获得良好的驱动状态。
并且,由于上述的鼓出接抵部形成在不与金属芯凸起对置的部位,因此即使在驱动爪体的移动轨迹从侧面观察为接近履带的金属芯凸起的状态下,在带宽方向上驱动爪体的移动轨迹也是从金属芯凸起的所在部位偏移的。因此,能够避免该鼓出接抵部与金属芯凸起接抵,很少会导致产生噪音等不良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履带式行进装置具有如下所述的构成上的特征和作用效果。
一种履带式行进装置具备履带和驱动链轮,在履带中,在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带主体中沿着带周方向以一定间距埋设有金属芯,并且从各金属芯的带宽方向中间部位向带内周面侧突出设置有滚轮引导用的左右一对的金属芯凸起,所述驱动链轮对所述履带提供带周方向上的旋转动力。
在所述履带的内周面侧具有与驱动链轮的驱动爪体卡合的卡合用凹部,该卡合用凹部沿着带周方向位于金属芯彼此之间,而且在带宽方向上形成在跨越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的范围上。
所述驱动链轮中,在嵌入到左右的金属芯凸起之间的圆盘状部件的外周侧,在圆盘状部件的周向上每隔预定间隔地具有驱动爪体,该驱动爪体卡入到形成于所述履带的卡合用凹部中。
该驱动爪体在与所述圆盘状部件的盘面相交的带宽方向上,从圆盘状部件的盘面突出地形成至跨越左右两侧的金属芯凸起所在部位的范围。
在沿所述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的部位的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的相对置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鼓出接抵部,该鼓出接抵部向这样的方向鼓出:与相当于比所述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靠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处的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相对置的接触面相比,缩短相对置的接触面间距离的方向。
如该构成那样,在带宽方向上增长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的卡入状态下的接触面,从而增大接触面积,由此能够在带宽方向上广泛地分散接触面上的表面压力。
此外,在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的部位,在卡合用凹部与驱动爪体的相对置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鼓出接抵部,因此,该鼓出接抵部先于相当于比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靠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的接触面进行接抵。
其结果是,在沿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的部位,由于存在鼓出接抵部,所以与在相当于比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靠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的接触面被压缩的橡胶的变形量相比,压缩变形更大。
即,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的接触面处的橡胶的变形量的总和与作用于所述接触面的负载成比例,因此,如果沿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的部位处橡胶的变形量增加,则相当于比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靠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的接触面处的伴随压缩而产生的橡胶的变形量会减小所增加的量。
因此,在相当于比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靠带宽方向的外侧的部位的接触面,如上所述橡胶的变形量减少,由此,与该接触面接抵的驱动爪体的位置与不具有上述的鼓出接抵部的结构相比,沿着带周方向向卡合用凹部的中心位置侧返回。
由此具有这样的优点:驱动爪体的移动轨迹沿着带周方向向卡合用凹部的前后偏移的可能减少,容易获得良好的驱动状态。
并且,由于上述的鼓出接抵部形成在作为不存在左右的金属芯凸起的部位的沿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的部位,因此,即使在驱动爪体的移动轨迹从侧面观察为接近履带的金属芯凸起的状态下,在带宽方向上,驱动爪体的移动轨迹也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的所在部位偏移。因此,能够避免该鼓出接抵部与金属芯凸起接抵,很少会导致产生噪音等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中, 所述鼓出接抵部设置于驱动爪体侧的接触面。
根据该构成,由于将鼓出接抵部设置于驱动爪体侧的接触面,因此,与该鼓出接抵部形成于橡胶制成的履带侧的情况相比,鼓出接抵部在早期发生磨损而使得鼓出量大幅变化的可能减小。
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容易长期如预期地维持鼓出接抵部处的鼓出量,容易长期维持履带式行进装置的预期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中,形成于驱动爪体的鼓出接抵部以外的驱动爪体的接触面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与驱动链轮的齿缘以渐开线曲线形成时的齿缘相比,向接近从驱动链轮的转动中心通过驱动爪体的爪末端部的假想线段的方向发生了移位的形状,形成于驱动爪体的鼓出接抵部的接触面形成为沿着驱动链轮的齿缘以渐开线曲线形成时的齿缘的形状。
根据该构成,由于形成于驱动爪体的鼓出接抵部的接触面形成为沿着驱动链轮的齿缘以渐开线曲线形成时的齿缘的形状,因此,被该驱动爪体的鼓出接抵部按压的卡合用凹部侧的接触面不仅在驱动爪体的末端侧,而且在基端侧也受到相同程度的按压作用。因此,在与鼓出接抵部所在的部位对应的卡合用凹部的接触面,不仅仅偏向于与驱动爪体的末端侧接触的部分,而是成为在卡合用凹部中的存在变形量少的倾向的与驱动爪体的基端侧接触的部分,也同样分散橡胶的变形量的状态。
即,突入到卡合用凹部中的驱动爪体的末端侧和基端侧与卡合用凹部的深度方向对应,该卡合用凹部的深度方向上的各位置处的橡胶的变形量不是偏向于与驱动爪体的末端侧对应的部分,而是还分散到与基端侧对应的部分,因此,卡合用凹部中的橡胶的变形量在卡合用凹部的深度方向上也被分散。
因此,使驱动爪体在带宽方向上宽度较宽,使卡合用凹部中的橡胶的变形量在带宽方向上分散,此外在卡合用凹部的深度方向上也使橡胶的变形量分散,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使与驱动爪体的接触所致的卡合用凹部侧的橡胶的变形量在大范围分散,从而抑制接触面处的表面压力的局部上升,容易减轻履带主体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拖拉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履带式行进装置的整体侧视图。
图3是履带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Ⅳ-Ⅳ线的剖视图。
图5是履带的带周方向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金属芯凸起部分的概要立体图。
图7是表示驱动链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驱动链轮的外周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Ⅸ-Ⅸ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向视图。
图11是表示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及金属芯凸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a)表示驱动爪体位于卡合用凹部的端部的状态,(b)表示驱动爪体的肋部与金属芯凸起接抵的状态。
图12是表示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及金属芯凸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驱动链轮的肋部与金属芯凸起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驱动链轮与履带的卡合部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驱动爪体在卡合用凹部内的作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16表示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及金属芯凸起之间的关系,(a)是驱动爪体的剖视图,(b)是表示驱动爪体相对于卡合用凹部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c)是表示驱动爪体相对于卡合用凹部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7表示比较例中的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及金属芯凸起之间的关系,(a)是驱动爪体的剖视图,(b)是表示驱动爪体相对于卡合用凹部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c)是表示驱动爪体相对于卡合用凹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爪体与卡合用凹部及金属芯凸起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概要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履带侧的鼓出部与金属芯凸起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履带式行进装置
3驱动链轮
6履带
30圆盘状部件
31驱动爪体
32肋部
33鼓出接抵部
60带主体
61金属芯
62卡合用凹部
63金属芯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的记载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拖拉机的整体构成]
图1表示本发明的履带式行进装置2设置在机体后部侧的半履带型拖拉机。该半履带型拖拉机是将四轮驱动型的拖拉机的规格变更为半履带型的拖拉机,其构成为:在带驾驶室的拖拉机主体1的前部具备能够进行转向的左右一对前轮10,并且在机体后部具有左右一对的履带式行进装置2来作为主推进装置。另外构成为:在机体后部经由未图示的三点连杆机构连结有耕耘装置或收割装置、或者各种中间管理用的作业装置。
[履带式行进装置]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履带式行进装置2具有连结于后车轴12的大直径的驱动链轮3,所述后车轴12设置于拖拉机主体1的后部变速箱体11,用来驱动后轮。
在该驱动链轮3、设置于履带架20的前后的惰轮4、4、以及沿着履带架20的纵长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滚轮5上张紧卷绕有履带6,所述驱动链轮3设置成位于前后的惰轮4、4的中间位置而且位于所述滚轮5的上方侧部位。
该履带式行进装置2的左右方向的轮距设定成与前轮10的轮距大致相同,以便在旱田地中的犁垄之间行进。
如图2所示,所述滚轮5沿着前后方向并排设置有三个,最前端侧的滚轮5经由固定托架21以位置固定状态安装于履带架20。
并且,其后方侧的两个滚轮5、5分开配置在天平状部件23的两端侧,并且构成为跷跷板状地摆动自如,所述天平状部件23以中间部绕横轴轴心x上下摆动自如的方式枢轴安装于支承托架22,该支承托架22安装于所述履带架20。
防脱引导件7在前后两个部位上设置成绕横向支点P前后摆动自如,用来使上述各滚轮5和履带6在带横宽方向上保持预定的位置关系,从而防止履带6从滚轮5脱落。
前侧的防脱引导件7与固定支承最前端的滚轮5的固定托架21的下端侧连着设置,后侧的防脱引导件7与天平状部件23的下端侧以跨越最后端位置的滚轮5的前后的状态连着设置。
[履带]
所述履带6如图3至图6所示地构成。
该履带6中,在由橡胶材料成形为环带状的带主体60中沿着带周方向以一定间距埋设有金属芯61,并且在各金属芯61之间的带内周面侧形成有卡合用凹部62,卡合用凹部62用于使驱动链轮3的驱动爪体31卡入从而向履带6侧传递动力。
如图3、图5以及图11所示,该卡合用凹部62在带周方向上位于金属芯61彼此之间,而且形成为沿着带宽方向比沿着带周方向长。并且,如图11(a)所示,在履带6位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该卡合用凹部62的带宽方向上的两端侧的端面62a不是相对于该水平面垂直,而是由具有预定的带倾斜角度β(相当于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倾斜面形成。
并且,在带宽方向的两端侧形成有作为这样具有带倾斜角度β的倾斜面的端面62a的卡合用凹部62,由于其左右两侧的端面62a而形成为越向内里侧(图中下方侧)宽度越窄的锥形面。
另外,卡合用凹部62的带周方向上的端面构成了作为与驱动爪体31的接触面的向前端面62b和向后端面62c,所述向前端面62b和向后端面62c用于与卡入到该卡合用凹部62中的驱动爪体31的向前面31b(接触面的一例)或者向后面31c(接触面的一例)卡合,从而将驱动链轮3的驱动力传递到履带6。
如图3和图4所示,各金属芯61构成为:从带宽方向中间部位朝向带内周面侧突出设置有滚轮引导用的左右一对的金属芯凸起63,驱动链轮3和前后的惰轮4、4从该金属芯凸起63之间通过。
另外,在带主体60的位于各金属芯凸起63的横向外侧部位的内周面形成有扁平的滚轮轨道面64,滚轮5在该滚轮轨道面64上滚动移动,并且在带主体60的外周面侧,在沿着带周方向与所述卡合用凹部62表里重叠的位置上,一体地突出形成有推进凸块65,该推进凸块65比带主体60的除了金属芯凸起63部分之外的部分的厚度厚。
如图3至图6所示,在带主体60的位于所述金属芯61与所述卡合用凹部62之间的内周面侧设置有受压用块部66,该受压用块部66用于将卡入卡合用凹部62中的驱动链轮3的驱动爪体31的驱动力传递到金属芯61。即构成为:橡胶制成的受压用块部66在通过进入卡合用凹部62中的金属制成的驱动爪体31受到压缩作用的同时,将驱动力传递到金属制成的金属芯61,能够避免驱动爪体31与金属芯61的金属彼此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噪音的产生。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金属芯凸起63通过以构成带主体60的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山形凸起部67覆盖金属制成的凸起部分61a,而使得外形形状形成为大致山形形状,所述凸起部分61a与金属芯61的一部分一体形成且向带内周面侧突出。
即,金属芯凸起63在图4所示的带宽方向上和图5所示的带周方向上从截面观察都形成为山形形状。并且,如图6所示,金属芯凸起63的朝向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面由倾斜面形成,该倾斜面成为对惰轮4或防脱引导件7的引导面C。
另外,该山形形状的金属芯凸起63形成为以下形状:其顶部63a通过沿着带周方向的部分和与该部分正交地朝向内侧的部分,而形成为俯视呈T字状,并且在山形凸起部67的所述引导面C中的所述顶部63a附近的位于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部位设置有凹部63b。
[驱动链轮]
所述驱动链轮3如图2、图7至图12所示地构成。
即构成为具有与后车轴12连结的大直径的圆盘状部件30以及多个驱动爪体31,该多个驱动爪体31设置成比所述圆盘状部件30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圆盘状部件30由固定于作为驱动轴的后车轴12的轮毂板13、和螺栓连结于该轮毂板13的外周侧的圆环状的外周部件14(相当于外周侧部分)构成,外周部件14由在周向上三等分的部分圆弧状的分割圆弧状部件14a、14b、14c的组合构成。
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外周部件14中,与半径方向内侧的相对于轮毂板13的安装部位15附近相比,半径方向上外侧的外周端缘16附近更厚,该外周端缘16附近成为环状的肋部32。
并且,向该外周部件14的外周端缘16的半径方向上外侧突出地一体形成有所述驱动爪体31,该驱动爪体31比所述肋部32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
所述肋部32的左右方向上的厚度d1形成为比履带6的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彼此之间的对置间隔窄,并且与所述金属芯凸起63和所述驱动爪体31相关地如下设定。
即,如图11(a)所示,在驱动爪体31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面31a与卡合用凹部62的端面62a接抵之后,所述卡合用凹部62的所述端面62a受到驱动爪体31的按压力,如图11(b)所示,当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压缩量δ的变形时,所述肋部32的端缘32a与金属芯凸起63的内端侧的面63c接抵。
这样,相当于所述圆盘状部件30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面的肋部32的左右方向的端缘32a与驱动爪体31的相对的左右方向位置设定成:驱动爪体31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面31a在与卡合用凹部62的端面62a接抵而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弹性变形之后,所述肋部32的左右方向的端缘32a与金属芯凸起63的内端侧的面63c接抵。
即,如图11(a)所示,在为了方便起见而设驱动爪体31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面31a与卡合用凹部62的端面62a接抵的面的一部分为接抵部位P1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爪体31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面31a与所述肋部32的左右方向的端缘32a的相对左右方向位置设定成,直到图11(b)所示的、肋部32的端缘32a与金属芯凸起63的内端侧的面63c在接抵部位P2接抵为止的期间内,产生时间延迟。
即,若根据图12说明该位置关系,则如下所述。
在所述驱动爪体3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在带宽方向上位于卡合用凹部62的中心线CL上的情况下,所述驱动爪体31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面31a与卡合用凹部62的端面62a接抵部位P1、以及所述肋部32的端缘32a与金属芯凸起63的内端侧的面63c的接抵部位P2,分别处于非接抵状态。
此时,在接抵部位P1中的、从所述中心线CL到卡合用凹部62的端面62a的接抵部位P1为止的距离LPI-1、与从所述中心线CL到驱动爪体31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面31a的接抵部位P1为止的距离LP1-2之间,存在第一间隙LP1。
另外,在接抵部位P2中的、从所述中心线CL到金属芯凸起63的内端侧的面63c的接抵部位P2为止的距离LP2-1、与从所述中心线CL到所述肋部32的端缘32a的接抵部位P2为止的距离LP2-2之间,存在第二间隙LP2。
而且,第二间隙LP2设定成比所述第一间隙LP1大,并且大出的量相当于所述卡合用凹部62的所述端面62a受到驱动爪体31的按压力而发生了压缩变形时的压缩量δ,因此,,从如上所述卡合用凹部62的端面62a受到驱动爪体31的按压力而发生压缩变形,到肋部32的端缘32a到达与金属芯凸起63的内端侧的面63c接抵所需要的移动量的期间,产生了时间延迟。
[驱动爪体]
如图7至图12所示,驱动爪体31通过向与圆盘状部件30的板面正交的横向(左右方向)伸出,而使得左右方向长度形成为比卡合用凹部62的带宽方向的长度稍短、且与跨越左右的两个金属芯凸起63的长度相同程度。
关于该驱动爪体31的左右方向的端面31a,如图9以及图11所示,在该驱动爪体31的外端缘位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其左右方向的端面31a不是相对于水平面垂直,而是由具有预定的爪倾斜角度α(相当于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倾斜面形成。
并且,作为具有所述爪倾斜角度α的倾斜面的端面31a形成于驱动爪体31的左右两端侧,驱动爪体31通过其左右两侧的端面31a而形成为半径方向外侧宽度窄的锥形面。
该爪倾斜角度α设定为与带倾斜角度β相同的角度,带倾斜角度β形成于所述卡合用凹部62中的带宽方向上的端面62a。
驱动爪体31的周向上的位于前后的向前面31b(机体前进方向上的对履带6提供驱动力的一侧的面)以及向后面31c(机体后退方向上的对履带6提供驱动力的一侧的面)是大致沿着相对于圆盘状部件30的旋转轨迹的法线的方向,但是,稍稍靠旋转中心侧的部位(根部侧)处的周向宽度d2比远离旋转中心的外侧的部位(爪末端侧)的周向宽度d3大,成为越靠驱动爪体31的半径方向外侧宽度越稍窄的渐细形状的锥形面。
该驱动爪体31构成为相对于履带6的卡合用凹部62,从侧面观察如图14所示地卡合,从而驱动履带6。
即,图14所示的卡合点a1~a9表示在该图中逆时针转动的驱动链轮3的驱动爪体31与卡合用凹部62的啮合部位,在比卡合点a1靠驱动链轮3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驱动链轮3的驱动爪体31与卡合用凹部62尚未啮合。在比卡合点a9靠驱动链轮3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驱动链轮3的驱动爪体31与卡合用凹部62的卡合脱离。
这样,图14所示的卡合点a1~a9中,卡合点a1为啮合开始点,卡合点a9为啮合结束点。在该各卡合点a1~a9中,在卡合点a8驱动爪体31对卡合用凹部62的按压作用为最大。驱动爪体31的配设间距与卡合用凹部62的配设间距之间的关系被确定。
[鼓出接抵部]
并且,在该驱动爪体31的周向上的位于前后的向前面31b和向后面31c上,以与履带6的卡合用凹部62中的带周方向上的向前端面62b和向后端面62c对置的方式,形成有鼓出接抵部33。
如图7、图8、图15以及图16(a)、(c)所示,该鼓出接抵部33在与作为所述卡合用凹部62的接触面的向前端面62b和向后端面62c对置的所述向前面31b和向后面31c,在沿所述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彼此之间的部位,以卡入所述卡合用凹部62中的状态,形成朝向所述向前端面62b和向后端面62c侧鼓出的部分。
所述鼓出接抵部33构成为:与沿着从驱动链轮3的转动中心通过驱动爪体31的爪末端部的假想线段的向前面31b和向后面31c相比,通过朝向卡合用凹部62的向前端面62b和向后端面62c侧鼓出,缩短了与卡合用凹部62的向前端面62b以及向后端面62c之间的距离。
并且,如图16(a)、(b)所示,该鼓出接抵部33的鼓出部分的侧面观察的形状形成为:沿着驱动链轮3由具有以渐开线曲线形成的齿缘的齿轮形成的情况下的齿缘形状,并具有沿着金属芯凸起63的外形形状的移动轨迹。
除了所述鼓出接抵部33以外的向前面31b以及向后面31c如上所述形成为越靠驱动爪体31的半径方向外侧宽度越稍窄的渐细形状的锥形面,但是该锥形面相当于,与驱动链轮3的齿缘以渐开线曲线形成的情况下的齿缘相比,向接近从驱动链轮3的转动中心通过驱动爪体31的爪末端部的假想线段(相当于后述的中心线y1、y2)方向发生了移位的形状的面。
关于鼓出接抵部33的俯视观察时的位置,如图16(c)所示,位于这样的位置:与在带宽方向上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彼此之间的部位的向前端面62b以及向后端面62c对置,并且从相当于比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彼此之间靠带宽方向的外侧的部位处的卡合用凹部62偏离。
因此,关于该鼓出接抵部33的移动轨迹,即使如图16(b)所示从侧面观察接近金属芯凸起63的外形形状地转动,在俯视观察时如图16(c)所示,在带宽方向上也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偏离。由此,即使鼓出接抵部33的移动轨迹沿着带周方向稍微发生位置变化,也能够避免该鼓出接抵部33与金属芯凸起63接抵。
上述鼓出接抵部33自身的形状在侧面观察时如图16(a)所示,是与驱动爪体31的爪末端部侧相比在根部侧以沿着驱动链轮3的周向扩展的方式厚度增大的三角形状的截面形状,在俯视观察时如图16(c)所示,形成为从驱动爪体31的中心部向驱动链轮3的周向远离的一侧突出的平滑的梯形形状。
并且,如图11(b)所示,该鼓出接抵部33形成在靠近肋部32的中央侧的位置,以使得即使在设置于驱动链轮3的圆盘状部件30的外周部的肋部32与左右方向的一个金属芯凸起63接抵而被抑制了横向移动的状态下,该鼓出接抵部33也不会与该金属芯凸起63接抵。
如图15中实线所示,驱动爪体31的向前面31b与卡合用凹部62的向前端面62b接抵而向驱动方向的前方侧(图中左侧)按压,使橡胶制成的带主体60如斜线所示在相当于区域b的范围内弹性变形,同时,鼓出接抵部33使带主体60如格子状的斜线所示在相当于区域c的范围内弹性变形。
此时,驱动爪体31在驱动链轮3的周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中心线y1上。
上述结构中,带主体60的弹性变形量是所述区域b与区域c之和,但是,若将没有所述鼓出接抵部33的情况下的弹性变形量表示在图15中,则如该图中假想线所示那样。
在该情况下,由于不存在使带主体60变形与所述区域c相当的量的鼓出接抵部33,因此,使通过向前面31b而变形的量即与所述区域b相当的变形量增加与所述区域c相当的量。因此,驱动爪体31向比图15中实线所示的区域b稍稍靠驱动链轮3的旋转方向上的前方侧转移而位于假想线所表示的部位。此时,驱动链轮3的旋转方向上的驱动爪体31的中心位置位于比所述中心线y1靠驱动链轮3的旋转方向上的前方侧的中心线y2上。
换言之,如果存在所述鼓出接抵部33,则与不存在的情况相比,驱动爪体31在驱动链轮3的旋转方向上更接近比前方侧的中心线y2靠后方侧的中心线y1,因此,沿着带周方向向卡合用凹部62的中心位置侧返回。
[肋部]
对驱动链轮3的肋部32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至图13所示,设置于驱动链轮3的圆盘状部件30的外周部的肋部32中,位于在驱动链轮3的周向上隔开预定间隔配设的各驱动爪体31之间的外周面形成为这样的山形的倾斜面34:肋部3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位于圆盘状部件30的半径方向外侧,而左右两侧位于半径方向内侧。
在该山形的倾斜面34中,构成圆盘状部件30的外周部件14的外周端缘16位于山形的顶部。
在该倾斜面34中,在驱动链轮3与履带6卡合而进行驱动的状态下,具有承受在与履带6之间被压缩的泥土的反作用力的功能,该倾斜面34倾斜成:在存在于该倾斜面34与履带6之间的泥土受到了压缩作用的时候,能够施加用于使该泥土向左右方向的外侧逸出的分力。
另外,在位于各驱动爪体31彼此之间的所述倾斜面34的一部分上,针对位于所述驱动爪体31彼此之间的每个倾斜面34,左右交替地形成有切口部35。利用该切口部35,能够将作为外周面的倾斜面34中的顶部的一侧所述切口部35所在一侧的泥土,通过该切口部35在圆盘状部件3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向半径方向内侧排出。
这里所述的切口部35用于容许附着于肋部32的外周面侧的泥土向比所述外周面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转移。即,不是像上述的倾斜面34那样,具有在驱动链轮3与履带6卡合进行驱动的状态下承受在与履带6之间被压缩的泥土的反作用力的功能,从而产生使泥土向肋部32的左右方向转移的分力,而是指这样被切掉而形成的部分:当夹在肋部32与履带6之间的泥土被压缩时,利用该压缩所产生的挤压作用而形成用于将泥土排出的空间。
该形成于肋部32的切口部35并不是遍及在圆盘状部件30的周向上位于前后的驱动爪体31彼此之间的肋部32的整个范围,而是如图7所示,在圆盘状部件30的周向上,在与位于该切口部35的前后的驱动爪体31之间隔开周向间隔S地形成。
这样,在接近驱动爪体31的位置上在肋部32留有周向间隔S,由此提高了肋部32对驱动爪体31的支承强度,并且,通过相当于该周向间隔S的所留下的肋部32的左右方向的端缘与金属芯凸起63的接抵,能够发挥限制驱动链轮3与履带6的位置偏移的作用。
[其他实施方式1]
如图18所示,作为履带6使用金属芯凸起63在带宽方向上仅设置于一处的履带,在驱动链轮3侧,将假想线所示的圆盘状部件30设置成其位于从左右两侧夹着所述金属芯凸起63的位置,并且在侧面观察时与所述金属芯凸起63的移动轨迹重叠,在该圆盘状部件30的外周侧设置有从盘面向横侧方突出形成的驱动爪体31。
并且,所述驱动爪体31侧的鼓出接抵部33的接触面形成为:在所述金属芯凸起63的左右两侧位于从与所述金属芯凸起63对置的位置沿着带宽方向偏移的部位,并沿着带周方向鼓出。
[其他实施方式2]
作为鼓出接抵部33,其设置于沿着履带6的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彼此之间的部位的卡合用凹部62与驱动爪体31的相对置的接触面上,该鼓出接抵部33并不限定于如实施方式所示设置在驱动爪体31侧,也可以设置在卡合用凹部62侧。
在该情况下,设置于卡合用凹部62侧的鼓出接抵部33(未图示)可以以与设置在所述驱动爪体31侧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形成于所述卡合用凹部62的向前端面62b和向后端面62c,以便与驱动爪体31的向前面31b和向后面31c中的沿着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彼此之间的部位对置。
另外,作为该履带6侧的鼓出接抵部33也可以如图19的格子状的斜线所示,形成在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彼此的间隔的整个宽度上。在这样在履带6侧设置鼓出接抵部33的情况下,不需要考虑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与驱动爪体3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而将鼓出接抵部33的左右方向宽度形成为比金属芯凸起63彼此的间隔小相当的量,因此,通过增大鼓出接抵部33的左右方向宽度从而增大接触面积,容易有效地进行能量吸收,从这一点来说是有用的。
[其他实施方式3]
作为鼓出接抵部3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虽未图示,但是也可以是例如侧面观察为矩形形状,或者接触面鼓出成圆弧状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形状,或接触面鼓出成圆弧状的形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履带式行进装置,除了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拖拉机之外,还可以作为联合收割机或建筑机械等各种车辆的推进装置使用。

Claims (4)

1.一种履带式行进装置(2),具备履带(6)和驱动链轮(3),在履带(6)中,在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带主体(60)中沿着带周方向以一定间距埋设有金属芯(61),并且在带内周面侧突出设置有滚轮引导用的金属芯凸起(63),所述驱动链轮(3)对所述履带(6)提供带周方向上的旋转动力,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履带(6)的内周面侧具有与驱动链轮(3)的驱动爪体(31)卡合的卡合用凹部(62),该卡合用凹部(62)形成为在带周方向上位于金属芯彼此之间,
在从侧面观察时与所述金属芯凸起(63)的移动轨迹重叠的所述驱动链轮(3)的圆盘状部件(30)的外周侧,在圆盘状部件(30)的周向上每隔预定间隔地具有驱动爪体(31),该驱动爪体(31)卡入到形成于所述履带(6)的卡合用凹部(62)中,
所述驱动爪体(31)在与所述圆盘状部件(30)的盘面相交的带宽方向上,从圆盘状部件(30)的盘面向横侧方突出地形成,并且,
在所述卡合用凹部(62)与驱动爪体(31)的相对置的接触面中,在从与所述金属芯凸起(63)对置的位置沿带宽方向偏移的位置设置有鼓出接抵部(33),该鼓出接抵部(33)向这样的方向鼓出:与所述卡合用凹部(62)与驱动爪体(31)相对置的位置处的接触面相比,缩短相对置的接触面间距离的方向。
2.一种履带式行进装置(2),具备履带(6)和驱动链轮(3),在履带(6)中,在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带主体(60)中沿着带周方向以一定间距埋设有金属芯(61),并且从各金属芯(61)的带宽方向中间部位向带内周面侧突出地设置有滚轮引导用的左右一对的金属芯凸起(63),所述驱动链轮(3)对所述履带(6)提供带周方向上的旋转动力,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履带的内周面侧具有与驱动链轮(3)的驱动爪体(31)卡合的卡合用凹部(62),该卡合用凹部(62)在带周方向上位于金属芯彼此之间,并且在带宽方向上形成在跨越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的范围上,
在嵌入到左右的金属芯凸起(63)之间的所述驱动链轮(3)的圆盘状部件(30)的外周侧,在圆盘状部件(30)的周向上每隔预定间隔地具有驱动爪体(31),该驱动爪体(31)卡入到形成于所述履带(6)的卡合用凹部(62)中,
该驱动爪体(31)在与所述圆盘状部件(30)的盘面相交的带宽方向上,从圆盘状部件(30)的盘面突出地形成至跨越左右两侧的金属芯凸起(63)所在部位的范围,并且,
在沿所述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的部位的卡合用凹部(62)与驱动爪体(31)的相对置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鼓出接抵部(33),该鼓出接抵部(33)向这样的方向鼓出:与相当于比所述左右的金属芯凸起彼此之间靠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处的卡合用凹部(62)与驱动爪体(31)相对置的接触面相比,缩短相对置的接触面间距离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行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出接抵部(33)设置于驱动爪体侧的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式行进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驱动爪体(31)的鼓出接抵部(33)以外的驱动爪体(31)的接触面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与驱动链轮(3)的齿缘以渐开线曲线形成时的齿缘相比,向接近从驱动链轮(3)的转动中心通过驱动爪体的爪末端部的假想线段的方向发生了移位的形状,形成于驱动爪体(31)的鼓出接抵部(33)的接触面形成为沿着驱动链轮(3)的齿缘以渐开线曲线形成时的齿缘的形状。
CN201080062824.1A 2010-03-29 2010-08-11 履带式行进装置 Active CN102712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6227 2010-03-29
JP2010076227A JP5276619B2 (ja) 2010-03-29 2010-03-29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PCT/JP2010/063608 WO2011121809A1 (ja) 2010-03-29 2010-08-11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2343A true CN102712343A (zh) 2012-10-03
CN102712343B CN102712343B (zh) 2014-10-22

Family

ID=44711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2824.1A Active CN102712343B (zh) 2010-03-29 2010-08-11 履带式行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54457B1 (zh)
JP (1) JP5276619B2 (zh)
KR (1) KR101357512B1 (zh)
CN (1) CN102712343B (zh)
WO (1) WO201112180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9029A (zh) * 2014-05-26 2014-08-13 黑龙江红兴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联合收割机橡胶半履带行走装置
CN107107973A (zh) * 2014-12-12 2017-08-2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弹性履带驱动机构
CN107207054A (zh) * 2015-02-13 2017-09-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弹性履带和弹性履带驱动机构
CN108583706A (zh) * 2018-04-16 2018-09-28 北京海风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同步带式橡胶履带防脱设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5678B2 (ja) * 2015-02-12 2019-04-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スプロケットおよび弾性クローラ駆動機構
US20190292750A1 (en) * 2018-03-23 2019-09-26 Contitech Transportbandsysteme Gmbh Method for positive drive of endless track for compact track loader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2563A (en) * 1967-11-22 1969-10-14 Outboard Marine Corp Vehicle track
US20030006645A1 (en) * 2001-07-03 2003-01-09 The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Elastic crawler traveling apparatus and sprocket for crawler belt used in the same
EP1882627A1 (en) * 2005-05-19 2008-01-3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re-less crawler track
CN101380977A (zh) * 2007-09-04 2009-03-1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橡胶履带和适用于橡胶履带的链轮、以及橡胶履带用芯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215B2 (ja) * 1986-06-26 1995-03-0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クローラー式走行装置
JPH01132853U (zh) * 1988-02-29 1989-09-08
JPH09193852A (ja) * 1996-01-16 1997-07-29 Bridgestone Corp 突起駆動型ゴムクロ−ラ
US6869153B2 (en) * 2002-04-09 2005-03-22 Deere & Company Track and track assembly for a track laying vehicle
US7114788B2 (en) * 2003-05-19 2006-10-03 Soucy International Inc. Angled traction lugs for endless band
EP2055616B1 (en) * 2006-08-25 2013-11-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bber track
KR101032213B1 (ko) * 2007-09-04 2011-05-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브리지스톤 고무 크롤러 및 이에 적합한 스프로킷, 및 고무 크롤러용 코어
JP2009078796A (ja) 2007-09-05 2009-04-16 Bridgestone Corp ゴムクローラ及びこれに適したスプロケット
DE102008015653B4 (de) * 2008-03-25 2013-03-28 Johann Hehle Kettenrad und Kettengetrieb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2563A (en) * 1967-11-22 1969-10-14 Outboard Marine Corp Vehicle track
US20030006645A1 (en) * 2001-07-03 2003-01-09 The Ohtsu Tire & Rubber Co., Ltd. Elastic crawler traveling apparatus and sprocket for crawler belt used in the same
EP1882627A1 (en) * 2005-05-19 2008-01-3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ore-less crawler track
CN101380977A (zh) * 2007-09-04 2009-03-1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橡胶履带和适用于橡胶履带的链轮、以及橡胶履带用芯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9029A (zh) * 2014-05-26 2014-08-13 黑龙江红兴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联合收割机橡胶半履带行走装置
CN107107973A (zh) * 2014-12-12 2017-08-2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弹性履带驱动机构
US10308297B2 (en) 2014-12-12 2019-06-0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Elastic crawler drive mechanism
CN107107973B (zh) * 2014-12-12 2019-06-2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弹性履带驱动机构
CN107207054A (zh) * 2015-02-13 2017-09-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弹性履带和弹性履带驱动机构
CN107207054B (zh) * 2015-02-13 2019-06-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弹性履带和弹性履带驱动机构
US10377433B2 (en) 2015-02-13 2019-08-1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Elastic crawler and elastic crawler drive mechanism
CN108583706A (zh) * 2018-04-16 2018-09-28 北京海风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同步带式橡胶履带防脱设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57512B1 (ko) 2014-02-03
KR20120085316A (ko) 2012-07-31
EP2554457A1 (en) 2013-02-06
WO2011121809A1 (ja) 2011-10-06
EP2554457A4 (en) 2014-10-15
EP2554457B1 (en) 2016-03-16
JP5276619B2 (ja) 2013-08-28
CN102712343B (zh) 2014-10-22
JP2011207315A (ja)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2343B (zh) 履带式行进装置
CN102481957B (zh) 履带式行进装置
CN100412403C (zh) 主驱动轴的双向超越离合器
CN102791567B (zh) 履带式行进装置
JP2008502524A (ja) クローラ走行体のクローラチェーンのためのトラックローラアセンブリ
WO1993011022A1 (en) Track laying vehicles
JP2014162311A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5415894B2 (ja) 弾性履帯車両
JP2011084092A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5444081B2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02054690A (ja)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
JP5643546B2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EP4029767A1 (en) Crawler driving device
JP2011207317A5 (zh)
JP5444080B2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CN210278255U (zh) 一种玩具车用履带
US20170106923A1 (en) Running device
CN202345799U (zh) 全地形车履带防脱带
JP2006321293A (ja) 弾性クローラ
JP2011207316A5 (zh)
JP2012126398A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15214305A (ja) 弾性クローラ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12126399A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H063746Y2 (ja) 農機用クロ−ラ走行装置
JP3094882B2 (ja) 脱輪防止ゴムクロ−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