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6047B - 制冷剂分配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分配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6047B
CN102706047B CN201210083976.0A CN201210083976A CN102706047B CN 102706047 B CN102706047 B CN 102706047B CN 201210083976 A CN201210083976 A CN 201210083976A CN 102706047 B CN102706047 B CN 102706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ld
producing medium
outflow port
vo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39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6047A (zh
Inventor
山田悦久
西岛春幸
铃木达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06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6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6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60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2001/328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60H2001/3298Ejector-type refrigerant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jet type, e.g. using liquid under pressure
    • F25B1/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compressor of jet type, e.g. using liquid under pressure using vapour under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01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 F25B2341/0012Ejectors with the cooled primary flow at high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using ej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206Flow affected by fluid contact, energy field or coanda effect [e.g., pure fluid device or system]
    • Y10T137/2087Means to cause rotational flow of fluid [e.g., vortex generator]

Abstract

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包括主体部(140,240),主体部(140,240)限定旋涡空间、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以及第一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该主体部(140,240)使旋涡空间中的制冷剂流出并将制冷剂分配至制冷循环装置的多个部件。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时,旋涡空间中的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中心线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设置在所述一端侧处,并且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设置在旋涡中心线的延长线上的所述另一端侧处。

Description

制冷剂分配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调整供给至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装置的各个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制冷剂分配器,以及装配有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至少包括作为构成元件的下述元件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装置是传统上已知的:压缩和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散发来自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的热量的散热器;降低流出散热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降压装置;以及使在降压装置处被降压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作为这种类型的制冷循环装置,已经提出了具有多种类型的循环配置的制冷循环装置,用于增强循环效率(COP)。
例如,专利文献1(JP2001-235245A)公开了关于所谓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该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设置有两个压缩机构,低级压缩机构和高级压缩机构,作为用于多阶段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在这种类型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中,该循环的中间压力制冷剂与从低级压缩机构排出的制冷接汇合,并且混合的制冷剂被吸入高级压缩机构中。
结果,低级压缩机构和高级压缩机构二者中的吸入制冷剂压力和排出制冷剂压力之间的压力差降低。从而增强两个压缩机构的压缩效率,以增强循环效率。
专利文献2(2008-107054A)公开了采用用作制冷剂循环部的喷射器的所谓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在这种类型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中,制冷剂在喷嘴部处被等熵地减压,用于驱动喷射器将压力能量转换成动能。
流出蒸发器的制冷剂由从喷嘴部喷射的高速喷射的制冷剂的抽吸作用抽吸。随后喷射的制冷剂的速度能在喷射器的扩散部处转换成吸入制冷剂的压力能量。从而升高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以降低压缩机的驱动功率并增强循环效率。
专利文献3(JP2010-133606A)提出了设置有喷射器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两级增压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采用该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能够同时从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获得循环效率增强效果和从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获得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循环效率(COP)被定义为通过将该循环提供的制冷容量ΔH除以由压缩机消耗的消耗能L所获得的比率(ΔH/L)。因此,采用专利文献1和2中的循环配置,可以明确,与普通制冷循环装置相比,通过降低消耗能L,增强了循环效率。
根据循环效率的上述定义,采用专利文献1和2中的循环配置,采取下述措施,可以预期循环效率的进一步增强;增加由该循环提供的制冷容量ΔH,也就是说,增加蒸发器进口侧制冷剂的焓Hin和蒸发器出口侧制冷剂的焓Hout之间的焓差(ΔH=Hout-Hin)。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中,其压力被降低至中间压力的蒸汽-液体两相制冷剂被允许流入蒸汽液体分离器。分离出的饱和蒸汽相制冷剂被抽吸至高级压缩机构,分离出的饱和液相制冷剂被允许经由降压装置流入蒸发器。因此,通过降低从蒸汽液体分离器向着蒸发器流出的饱和液相制冷剂的焓,可以预期循环效率的进一步增强。
为了降低饱和液相制冷剂的焓,可以采用用于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的配置。然而,如果蒸汽液体分离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则从蒸汽液体分离器向着高级压缩机构流出的饱和蒸汽相制冷剂的压力也降低。因此,高级压缩机构的吸入制冷剂压力和排出制冷剂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增大,并且存在循环效率相反地退化的可能性。
将给出更具体的描述。专利文献1中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蒸汽液体分离器仅仅将流入其中的制冷剂分离成饱和蒸汽相制冷剂和饱和液相制冷剂,并让分离出的制冷剂流向下游侧。因此,可以降低流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焓,但不能恰当地调整同时流入高级压缩机构的制冷剂的压力。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中,制冷剂流在位于喷射器上游的分叉部分开,让一股制冷剂流流入喷射器的喷嘴部;并让另一股制冷剂流经由降压装置流入蒸发器。因此,通过降低从分叉部向着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的焓,可以预期循环效率的进一步增强。
制冷剂的沸腾可以被加速,以通过让其中混合有气泡的蒸汽-液体两相制冷剂或液相制冷剂流入喷嘴部而增强喷嘴效率。因此,通过让从分叉部向着喷嘴部流出的蒸汽-液体两相制冷剂的焓比液相制冷剂的焓高,可以预期喷嘴效率的增强。喷嘴效率是指当在喷嘴部处将制冷剂的压力能量转换成动能时获得的能量转换效率。
然而,专利文献1中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分叉部仅具有在流入喷嘴部中的制冷剂中产生旋涡流以增强喷嘴效率的功能。因此,可以使被允许流入喷射器的喷嘴部的制冷剂进入蒸汽-液体两相状态,但不能降低被允许流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焓。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解决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本公开内容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其恰当地调整供给至连接至下游侧的各个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以增强循环效率,并将被适当调整的制冷剂分配至各个循环部件。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包括制冷剂分配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例如,该制冷循环装可以是包括制冷剂分配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制冷剂分配器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制冷剂分配器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方面,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分配器,包括:主体部,限定有被配置为使制冷剂旋转的旋涡空间;制冷剂流入端口,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端口流入旋涡空间;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使旋涡空间中的制冷剂流出并将制冷剂分配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多个部件。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时,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在旋涡空间中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中心线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上另一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而且,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并且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因此,被引入旋涡空间的制冷剂以这样的旋涡流速率旋转,使得在旋涡中心线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因此,可以使旋涡中心线的内径侧的蒸汽相比例高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旋涡中心线的外径侧的制冷剂的压力。
而且,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设置在旋涡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因此,可以让下述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流出:压力比在旋涡中心线的外径侧流动的制冷剂低,即,比从制冷剂流入端口流入旋涡空间的制冷剂低的具有高的蒸汽相比例的制冷剂。
旋涡中心线的所述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所述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因此,可以使流出位于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不同于流出位于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
因此,能够使供给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和供给至连接至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彼此不同。结果,能够提供能够恰当地调整供给至各个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并分配制冷剂以增强循环效率的制冷剂分配器。
例如,旋涡空间可以包括锥形空间,该锥形空间具有垂直于将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的截面区域,并且旋涡空间中的锥形空间的截面积向着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中的一个逐渐减小。制冷剂分配器还可以包括主体构件和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的锥形部,该锥形部在其中可以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主体构件可以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和扩散部,通过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抽吸制冷剂,并且扩散部用于增加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在该情况中,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的节流阀。而且,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且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固定节流阀,在固定节流阀中制冷剂通道面积固定且被节流。
制冷剂分配器例如可以适合用于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装置、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根据接下来参照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上述和其它目标和优点将更加容易明白。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分配器的示意性轴向截面图,图2B为沿着图2A中的线IIB-IIB截取的剖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循环中的制冷剂状态的莫利尔图(Mollier diagram);
图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制冷剂分配器的示意性轴向截面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四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五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六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七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八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九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3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5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6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7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四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8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对应于在之前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物体的部件可以被指定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可以省略该部件的多余说明。当仅在一种实施例中描述一种配置的部件时,其它在前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该配置的其它部件。所述部件可以组合,即使没有明确描述所述部件可以组合。实施例可以部分地组合,即使没有明确地描述实施例可以组合,只要组合不存在任何害处。
(第一实施例)
将参照图1至3给出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设置有制冷剂分配器14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示意图。制冷循环装置100适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器,并执行冷却将被送入作为将被冷却的空间的车厢中的吹送空气的功能。
制冷循环装置100包括两个压缩机,低级压缩机11和高级压缩机12,并在多个阶段增加制冷剂的压力。制冷循环装置100被配置为所谓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循环中的中间压力制冷剂与从低级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混合,混合的制冷剂被吸入高级压缩机12。
在这种类型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中,通过采取下述措施增强循环效率(COP):降低低级压缩机11和高级压缩机12中的每一个中的吸入制冷剂压力和排出制冷剂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从而增强两个压缩机11、12的压缩效率。
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首先,低级压缩机11抽吸低压制冷剂并增大其压力,直到低压制冷剂变成中间压力制冷剂,并排出加压制冷剂。具体地,该实施例中的低级压缩机11为电动压缩机,其通过在一个壳体中容纳低级压缩机构11a和驱动低级压缩机构11a的低级电动机11b构造而成。
各种类型的压缩机构,包括涡形管式压缩机构、叶片式压缩机构等,可以被用作低级压缩机构11a。低级电动机11b的操作(转数)是根据从稍后描述的控制装置输出的控制信号受控的,并且可以采用任一种类型的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
高级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接至低级压缩机11的排出端口。高级压缩机12抽吸从低级压缩机11排出的中间压力制冷剂和流出随后描述的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间压力制冷剂。高级压缩机12增大混合制冷剂的压力,直到制冷剂变为高压制冷剂,并排出加压制冷剂。高级压缩机12的基本结构与低级压缩机11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高级压缩机12被构造为使得高级压缩机包括高级压缩机构12a和高级电动机12b。
散热器13的制冷剂入口侧连接至高级压缩机12的排出端口。散热器13为用于散热的热交换器,其引起从高级压缩机1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和由冷却风扇13a吹送的车厢外面的空间(外部空气)交换热量。散热器13由此散发高压制冷剂的热量并冷却高压制冷剂。冷却风扇13a为电动吹风机,其转数(吹送空气量)由从控制装置输出的控制电压控制。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100采用HFC制冷剂(具体地,R134a)作为制冷剂,并且制冷剂包括亚临界制冷循环装置,其中高侧制冷剂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不必说,可以采用HFO制冷剂(具体地,R1234yf)等,只要制冷剂包括亚临界制冷循环装置。因此,散热器13用作冷凝制冷剂的冷凝器。用于润滑压缩机11的冷冻机油混合在制冷剂中。冷冻机油的一部分与制冷剂一起在循环中循环。
制冷剂分配器14的制冷剂流入端口141连接至散热器13的出口侧。制冷剂分配器14让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其中的制冷剂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随后制冷剂分配器14将制冷剂分配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循环部件(该实施例中的蒸发器15和高级压缩机12)。
将参照图2A和2B给出制冷剂分配器14的结构的具体描述。图2A为制冷剂分配器14沿轴向方向的截面图,图2B为沿着图2A中的线IIB-IIB截取的剖视图。在图2A中,对应于稍后参照图3的莫里尔图描述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点用与图3中相同的参考代码标记。
制冷剂分配器14在其中具有主体部140,其形成用于使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的制冷剂形成漩涡的旋涡空间SS。
主体部140由其外部形状为大致圆锥形的金属中空容器形成,并且该容器沿垂直方向向下成锥形。形成在主体部140中的旋涡空间SS也形成为使得该旋涡空间包括与主体部140的外部形状一致的锥形(渐缩)空间。
制冷剂流入端口141设置在主体部140的锥形侧表面的其中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较大的那一侧(该实施例中的上侧)。如图2B所示,制冷剂流入端口141被定位为实现下述效果:当从上方观看时,流入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流入方向与旋涡空间SS的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大致圆形横截面的切线方向一致。
结果,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的制冷剂沿着主体部140的内壁面流动,并在旋涡空间SS中成漩涡,如由图2B中的粗线箭头所示。制冷剂流入端口141不需要被设置为实现下述效果:流入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流入方向完全与旋涡空间SS的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横截面的切线方向一致。可以包括沿旋涡空间SS的轴线方向的分量,只要存在沿旋涡空间SS的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横截面的切线方向的至少一个分量。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设置在主体部140沿轴向方向的一端(该实施例中的下侧)处,对应于圆锥形形状的顶点。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被设置为使得流出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流出方向与旋涡空间SS的轴线方向大致同轴。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设置在主体部140的沿轴向方向的另一端(该实施例中的上侧)处,对应于圆锥形形状的基面。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被设置为使得流出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流出方向与旋涡空间SS的轴线方向大致同轴。
因此,证实该实施例中的旋涡空间SS形成为使得旋涡空间SS包括锥形空间。锥形空间的垂直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中心部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心部连接在一起的方向(轴向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中心部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心部连接在一起的方向与垂直方向基本上一致。
如从图2A中明显看出的,该实施例中的旋涡空间SS具有这种形状,使得柱状空间和圆锥形空间彼此同轴地接合在一起。因而,当连接在旋涡空间SS中的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被定义为旋涡中心线CL时,发生下述情况:由于制冷剂流的扰动等,旋涡中心线CL不是规则地直的,但旋涡中心线CL与旋涡空间SS的轴线方向基本上一致。
因此,证实: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的延长线的一端侧;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的延长线的另一端侧。
由于旋涡空间SS形成为使得旋涡空间SS包括锥形空间,旋涡流的下述速率采取不同的值: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截面积在锥形空间中较小的一侧(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一端侧)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以及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截面积在锥形空间中较大的一侧(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另一端侧)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在该实施例中,制冷剂沿在旋涡空间SS中的垂直于旋涡中心线CL的截面中的最外径侧的旋涡方向的流动速率被采取为旋涡流速率。
离心力作用在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因此,当蒸汽-液体两相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时,密度高的液相制冷剂均匀地分布在旋涡中心的外径侧。因而,当蒸汽-液体两相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时,在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
通过离心力的上述作用,使靠近旋涡中心线CL的制冷剂压力比旋涡中心线CL的外径侧的制冷剂压力低。靠近旋涡中心线CL的制冷剂压力随着离心力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靠近旋涡中心线CL的制冷剂的压力随着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的增加而降低。
因此,通过充分地增加旋涡流速率以降低靠近旋涡中心线CL的制冷剂压力,直到制冷剂在减小的压力下沸腾(气穴现象出现),可以实现下述效果:即使在液相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时,也能够使在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
因而,在第一实施例中,当使制冷剂流入端口141的通道截面积为Ain,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通道截面积为Aout,垂直于旋涡空间SS的轴线方向的最大截面积(也就是说,图2A中的旋涡空间SS的截面积)为Ass时,确定Ain,Aout和Ass,以便满足下述公式F1和F2:
1<Ain/Aout<12    (F1)
1<Ass/Aout        (F2)
在该实施例中,更具体地,Ain/Aout被设为大约2,Ass/Aout被设为大约10。
公式Fl中的Ain/Aout为制冷剂流入端口141的通道截面积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通道截面积之比。因此,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流动速率随着Ai/Aout的减小而增加,并且可以增大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流动速率。
当Ain/Aout太小时,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本身用作节流阀,并且流入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能量出现损失。因此,Ain/Aout具有合适的范围,以适当降低旋涡空间SS中的靠近旋涡中心线CL的制冷剂的压力。
公式F2中的Ass/Aout为旋涡空间SS的最大截面积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通道截面积之比。制冷剂流入端口141设置在旋涡空间SS的最外径侧,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的延长线上。因此,Ass/Aout可以用作表示旋涡中心和旋涡流的最外径侧之间的距离的指数。为了充分地增长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希望确保在旋涡中心和旋涡流的最外径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
本发明人基于这些知识进行验证测试,并且证实,通过确定Ain、Aout和Ass,以便满足下述公式F1和F2,可以实现下述效果;可以实现以下旋涡流速率,在该旋涡流速率下,靠近旋涡中心线CL的制冷剂压力降低直到制冷剂在降压条件下沸腾。
在该实施例中,旋涡流的下述的速率取不同的值:在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侧(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一端侧)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以及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侧(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另一端侧)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因此,下述蒸汽相比例也取不同的值: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侧(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一端侧)的旋涡中心处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以及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侧(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另一端侧)的旋涡中心处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
在该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在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侧旋转的制冷剂的旋转速率低于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侧旋转的制冷剂的旋转速率。因此,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侧的旋涡中心处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低于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侧的旋涡中心处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
如从图2A中明显看出的,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通道截面积是流出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通道中最小的。因此,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每个都用作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降低制冷剂的压力的固定节流阀。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形成在主体部140的圆锥形形状的顶点处;因此,主体部140的圆锥形内壁面和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形成用作喷嘴的制冷剂通道。在该实施例中,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制冷剂的流动速率通过制冷剂通道的形状而增加并接近声速。
蒸发器15的制冷剂入口侧连接至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蒸发器15为用于热吸收的热交换器,其使在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时被减压的低压制冷剂和从吹风风扇15a吹入车厢的吹送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蒸发器15由此蒸发并引起低压制冷剂进行吸热作用。
吹风风扇15a为电动吹风机,其转数(吹送空气量)由从控制装置输出的控制电压控制。低级压缩机11的吸入侧连接至蒸发器15的出口侧。如上所述,高级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接至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
控制装置(未示出)由包括CPU、ROM、RAM等及其外围电路的公知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装置基于ROM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各种计算处理,以控制上述电致动器11b、12b、13a、15a等的操作。
向控制装置输入下述数据:来自传感器组(未示出)的检测值,该传感器组包括用于检测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厢中的温度的内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等;以及来自操作面板(未示出)的各种操作信号,该操作面板设置有用于启动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器等的致动开关。
通过一体地构造用于控制连接至控制装置输出侧的各种受控装置的操作的控制部,获得该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在该控制装置中,用于控制每个受控装置的操作的配置(硬件和软件)为每个受控装置提供控制部。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用于控制低级压缩机11的低级电动机11b的操作的所述配置(硬件和软件)提供用于低级排放能力(排量)的控制部;并且用于控制高级压缩机12的高级电动机12b的操作的所述配置(硬件和软件)提供用于高级排放能力(排量)的控制部。
将参照图3中的莫里尔图给出如上构造的该实施例的操作。当操作面板中的致动开关接通时,控制装置启动低级电动机11b和高级电动机12b、冷却风扇13a、吹风风扇15a等。
结果,高级压缩机12抽吸和压缩制冷剂,并排出被压缩的制冷剂。从高级压缩机12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相制冷剂(图3中点a2)流入散热器13。蒸汽相制冷剂与从冷却风扇13a吹送的吹送空气(外部空气)交换热量,并散热,并且被冷凝(图3中点a2→点b)。
流出散热器13的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分配器14。在制冷剂分配器14中,制冷剂形成旋涡,并且从而使旋涡中心的内径侧的制冷剂压力低于外径侧的制冷剂压力(图3中的点b→点c1和点c2)。
在该实施例中,使在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侧旋转的制冷剂的旋转速率低于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侧旋转的制冷剂的旋转速率,以实现下述效果: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侧的旋涡中心处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被控制到如此低的值,以便气泡混合在液相制冷剂中;并且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侧的旋涡中心处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被控制为接近饱和蒸汽相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的高值。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14中,流入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的压力降低。随后在其压力降低的制冷剂中,让其蒸汽相比例极其低且具有混合其中的气泡的液相制冷剂(图3中的点c1)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并且让其蒸汽相比例接近饱和蒸汽相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的制冷剂(图3中的点c2)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
当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制冷剂通过作为节流阀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时,其压力被等熵地降低,直到制冷剂变成低压制冷剂(图3中的点c1→点d)。在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处减压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15,并从由吹风风扇15a吹送的吹送空气吸收热量并蒸发(图3中的点d→点e)。由此冷却被送入车厢中的吹送空气。
流出蒸发器15的制冷剂被吸入低级压缩机11并被压缩,直到制冷剂变成中间压力制冷剂并排出(图3中的点e→点a1)。由于在吸入低级压缩机11的制冷剂中产生低级压缩机11的入口压力损失,因此图3中的点e处的压力低于点d处的压力。
当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制冷剂通过用作节流阀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时,其压力被等熵地降低,直到制冷剂变成中间压力制冷剂(图3中的点c2→点f)。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处被减压的制冷剂与从低级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混合并被吸入高级压缩机12(图3中的点f→点a0和点al→点a0)。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如上所述那样运行。因此,能够使制冷剂在蒸发器15处进行吸热作用,并冷却送入车厢的吹送空气。采用制冷循环装置100,不仅获得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上述循环效率增强效果,还可以获得优于常规技术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下述效果:
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主体部140的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这样的旋涡流速率旋转,以便获得下述效果:在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因此,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可以使旋涡空间SS中的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的蒸汽相比例较高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下述压力:即在旋涡中心线CL的外径侧的蒸汽相比例较低的制冷剂的压力。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的延长线上。因此,能够使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的压力相对低的制冷剂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结果,不需要像常规技术一样在制冷剂流出散热器13之后立即设置用于减压制冷剂的降压部。因而,能够减低整个循环的尺寸和成本。
主体部140中的旋涡空间SS包括锥形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旋涡流的下述速率彼此不同: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一端侧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和所述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因此,能够使下述值彼此不同: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的值和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的值。
在该实施例,具体地,采取下述措施:降低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并供给至蒸发器15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以及增加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并被吸入高级压缩机12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因此,与常规技术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进一步增强循环效率。
将给出更具体的描述。在流出制冷剂分配器14的制冷剂中,通过采取下述措施获得蒸汽相比例较低的制冷剂(图3中的点c1)和蒸汽相比例较高的制冷剂(图3中的点c2):改变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的最初处于相同状态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因此,蒸汽相比例较高的制冷剂的焓高于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的制冷剂的焓;并且蒸汽相比例较低的制冷剂的焓低于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的制冷剂的焓。
焓和蒸汽相比例较低的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供给至蒸发器15。结果,蒸发器15的入口侧制冷剂的焓和出口侧制冷剂的焓之间的焓差可以被放大。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中,将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包含沿垂直方向的分量。因此,此时,能够通过利用重力作用可靠地降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侧在沿垂直方向的下侧旋转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
流入蒸发器15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通过蒸发器15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并且降低用于低级压缩机11和高级压缩机12的驱动功率。
制冷剂从制冷剂分配器140的旋涡空间SS的内部通过用作节流阀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供给至高级压缩机12的吸入侧。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制冷剂从压力高的旋涡空间SS侧引导至高级压缩机12的其中压力低的吸入侧。结果,同样能够抑制高级压缩机12的入口压力损失,以降低用于高级压缩机12的驱动功率。
主体部140的圆锥形内壁面和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形成用作喷嘴的制冷剂通道。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制冷剂的流动速率由此增大至接近声速的高速率。因此,即使在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下游侧的制冷剂的流动受到扰动时,也可以抑制下述传递:下游侧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该扰动通过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向旋涡空间SS内部的传递。
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稳定流出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流量。同时,必然可以获得通过采取下述措施获得的效果:在旋涡空间SS中,制冷剂以使得在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的旋涡流速率旋转。
通过恰当地调整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处的制冷剂的减压量,还可以获得下述效果:两个压缩机构11、12的压缩效率都被恰当地增强,以获得必然增强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循环效率的效果。结果,能够与常规技术中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进一步增强循环效率。
也就是说,采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14,可以将下述状态适当形成为彼此不同:供给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下游侧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以及供给至连接至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下游侧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结果,能够恰当地调整供给至多个循环部件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的状态,以增强循环效率,并且与常规技术中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进一步增强循环效率。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中,已经以其中制冷剂分配器14应用于被配置为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情况为例。在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以其中制冷剂分配器14应用于如图4的示意图所示的设置有一个压缩机的普通制冷循环装置200的情况为例。在图4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将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标记。接下来的附图同样如此。
将给出更具体的描述。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200具有与其中第一实施例中的两个压缩机11、12中的低级压缩机11未被使用的配置等效的配置。
也就是说,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和蒸发器15的制冷剂流出端口都连接至高级压缩机12的吸入侧。因而,在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实施例中的高级压缩机12被简单地称为压缩机12。也就是说,采用单个压缩机12。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200包括内部热交换器20,其使下述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流出散热器13的高压制冷剂和流出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间压力制冷剂。
内部热交换器20通过使流出散热器13的高压制冷剂和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低压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而执行下述功能:冷却流出散热器13的高压制冷剂以降低流入蒸发器15的制冷剂的焓的功能;以及增加被吸入压缩机12的制冷剂的焓直到制冷剂变成蒸汽相制冷剂且由此抑制压缩机12的液体压缩的功能。其它配置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元件相同。
将给出如上配置的该实施例的操作的描述。当控制装置启动压缩机12时,从压缩机12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入散热器13并在那里被冷凝。当流出散热器13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20的高压侧制冷剂导管时,发生下述情况:高压制冷剂与流出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低压制冷剂交换热量,并且进一步降低其焓。
流出内部热交换器20的高压侧制冷剂导管的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分配器14,并在旋涡空间SS形成旋涡,且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此时,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发生下述情况:蒸汽相比例低的制冷剂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蒸汽相比例高的制冷剂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
当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时,其压力被等熵地降低,并且制冷剂流入蒸发器15。制冷剂从由吹风风扇15a吹送的吹送空气中吸收热量并蒸发。从而冷却送入车厢中的吹送空气。
当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时,其压力被等熵地降低。当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处被减压的低压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20的低压侧制冷剂导管时,发生下述情况:低压制冷剂与流出散热器13的制冷剂交换热量,并且其焓增加,直到制冷剂变成蒸汽相制冷剂。随后制冷剂与流出蒸发器15的制冷剂混合并被吸入压缩机12。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200如上所述的那样运行。因此,能够使制冷剂在蒸发器15处进行吸热作用并冷却被送入车厢的吹送空气。由于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200设置有制冷剂分配器14,因此与常规技术的普通制冷循环装置相比,与第一实施例一样能够增强循环效率。
也就是说,其焓被降低的蒸汽相比例低的制冷剂可以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供给至蒸发器15。因此,能够增强在蒸发器15处提供的制冷能力。可以降低流入蒸发器15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通过蒸发器15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并降低用于压缩机12的驱动功率。
压力高于被吸入压缩机12的制冷剂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分配器140的旋涡空间SS的内部供给至压缩机12的吸入侧。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12的入口压力损失并降低用于压缩机12的驱动功率。
也就是说,采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14,可以将下述状态恰当地形成为彼此不同:供给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下游侧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以及供给至连接至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下游侧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制冷剂分配器14应用于普通制冷循环装置时也能增强循环效率。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以其中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分配器的配置被修改并构造下述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为例:如图5中示意图所示,包括用作制冷剂减压部和制冷剂循环部的喷射器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两级增压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300。
在这种类型的两级增压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中,不仅可以获得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上述循环效率增强效果,还能够恢复在制冷剂在喷射器的喷嘴部处被减压时产生的动能损失并将回收的动能转换成压力能,以增加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能够降低用于压缩机的驱动功率并且进一步增强循环效率。
将参照图6给出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24的配置的详细描述。图6为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24沿轴向方向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24包括主体部240,主体部24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14的主体部140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因此,主体部240具有用于使其中形成的制冷剂旋转的旋涡空间SS,并设置有制冷剂流入端口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24还包括:锥形部244和主体构件245,锥形部244逐渐地增加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下游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主体构件245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下述部件:用于通过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喷出制冷剂的抽吸作用抽吸制冷剂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以及用于混合并加压喷出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吸入的吸入制冷剂的扩散部245b。
锥形部244连接至用作节流阀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制冷剂分配器24的主体部240的圆锥形内壁面、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以及锥形部244的内壁面形成用作所谓的Laval喷嘴的制冷剂通道。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形成喉管部,在该喉管部中制冷剂通道面积在Laval喷嘴中减少的最多。
主体构件245形成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主体部240的外径侧通过作为压配合的部分固定在主体构件245的一端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为用于将稍后描述的吸入侧蒸发器25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抽吸至主体构件245的内部的吸入端口。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设置在主体部240和锥形部244的外径侧,并且被设置为使得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与锥形部244的制冷剂喷射端口连通。
在主体构件245的内周面和主体部240的圆锥形外周面之间,以及主体构件245的内周面和锥形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空间。由于前述结构,该空间用作吸入制冷剂通道,该吸入制冷剂通道用于将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吸入主体构件245的吸入制冷剂引导向扩散部245b。
扩散部245b相对于制冷剂的流动设置在锥形部244的制冷剂喷射端口和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的下游侧。扩散部245b形成为使得制冷剂通道面积向着下游逐渐增加的形状。结果,扩散部245b执行下述作用:降低从锥形部244的制冷剂喷射端口喷射的喷出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吸入的吸入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流动速率,以增加其压力。也就是说,扩散部245b进行将混合的制冷剂的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的作用。
如从上述描述明显看出的,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240中,能够通过主体部240和锥形部244构造Laval喷嘴。由于制冷剂分配器240包括主体构件245,因此能够由整个制冷剂分配器240执行专利文献2等中描述的喷射器的功能。
将再次参照图5给出该实施例中的两级增压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300的整体配置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使制冷剂的流动分叉的分叉部21的制冷剂流入端口连接至散热器13的制冷剂出口。
分叉部21由具有3个流入/流出端口的三通接头构成,一个流入/流出端口用作制冷剂流入端口,两个流入/流出端口用作制冷剂流出端口。该三通接头可以通过将管径不同的导管连接在一起而构成,或者可以通过设置具有通道直径不同的多个制冷剂通道的金属块或树脂块而构成。
制冷剂分配器24的制冷剂流入端口241连接至分叉部21的一个制冷剂流出端口;吸入侧蒸发器25通过作为吸入侧减压部的固定节流阀22连接至另一制冷剂流出端口。节流孔、毛细管等可以用作固定节流阀22。
吸入侧蒸发器25为用于吸热的热交换器。吸入侧蒸发器25使在固定节流阀22处被减压的低压制冷剂和从吹风风扇15a吹送并通过蒸发器15的吹送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吸入侧蒸发器25由此蒸发低压制冷剂并使低压制冷剂进行吸热作用。吸入侧蒸发器25的基本结构与蒸发器15的基本结构相同。制冷剂分配器24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连接至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出口侧。
在该实施例的接下来的描述中,蒸发器15将被称为流出侧蒸发器15,以明确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该实施例中的蒸发器15例如对应于流出侧蒸发器。
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入口侧连接至相对于制冷剂的流动定位在制冷剂分配器24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下游侧的扩散部的制冷剂出口;低级压缩机11的吸入侧连接至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出口侧。高级压缩机12的吸入侧连接至制冷剂分配器2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其它配置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元件相同。
将给出如上配置的该实施例的操作的描述。当控制装置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启动低级压缩机11和高级压缩机12等时,发生下述情况:从高级压缩机12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入散热器13并在那里冷凝。在分叉部21处,流出散热器13的高压制冷剂的流动被分叉成进入制冷剂分配器24的制冷剂流入端口241的流动和进入固定节流阀22的流动。
从分叉部21流入制冷剂分配器24的高压制冷剂在旋涡空间SS中形成旋涡并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此时,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发生下述情况:蒸汽相比例低的制冷剂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蒸汽相比例高的制冷剂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
当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时,其压力降低。将给出更具体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24中,Laval喷嘴由主体部240、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和锥形部244构成。因此,通过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被等熵地减压,并以高于声速的流动速率从锥形部244的制冷剂喷射端口喷出。
流出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通过该喷出制冷剂的抽吸作用而从被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喷出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的吸入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分配器24的扩散部245b。在扩散部245b中,制冷剂的速度能通过制冷剂通道面积的扩大而转换成压力能量。结果,喷出制冷剂和吸入制冷剂混合,并且混合的制冷剂的压力增加。
流出扩散部245b的制冷剂流入流出侧蒸发器15,并从由吹风风扇15a吹送的吹送空气中吸收热量且蒸发。由此冷却被送入车厢的吹送空气。流出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被吸入低级压缩机11并再次被压缩。
当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时,其压力被等熵地降低,直到制冷剂变成中间压力制冷剂。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处被减压的制冷剂与从低级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混合并被吸入高级压缩机12。
从分叉部21向着固定节流阀22流出的制冷剂被等熵地减压,并在固定节流阀22处膨胀,且流入吸入侧蒸发器25。流入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从由吹风风扇15a吹送的吹送空气吸收热量,并在流出侧蒸发器15处冷却和蒸发。由此进一步冷却送入车厢的吹送空气。流出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被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300如上所述的那样运行。因此,能够使从吹风风扇15a吹送的吹送空气按顺序通过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以冷却该吹送空气。此时,可以实现下述效果:在扩散部245b处的加压之后获得的压力用作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蒸发压力;并且在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处紧接在减压之后获得的最低压力用作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蒸发压力。
因此,能够使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蒸发压力(制冷剂蒸发温度)低于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蒸发压力(制冷剂蒸发温度)。结果,能够确保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与吹送空气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充分地冷却吹送空气。
采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300,不仅可以获得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上述循环效率增强效果和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上述循环效率增强效果,与常规技术的两级增压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还能够实现下文描述的出色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300中,通过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分配器24的旋涡空间SS形成旋涡,可以实现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的下述效果;可以使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形成其中气泡混合在液相制冷剂中的状态。
结果,加速制冷剂在包括节流阀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处的沸腾。因此能够增强用作喷射器的制冷剂分配器24的喷嘴效率,并带来稳定的抽吸能力和增压能力。因此,即使在该循环上的热负载波动并且在该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循环流量变化时,也可以获得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降低流入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可以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实现下述效果:能够抑制在制冷剂通过流出侧蒸发器15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并降低用于低级压缩机11和高级压缩机12的驱动功率。
制冷剂从制冷剂分配器24的旋涡空间SS的内部通过用作节流阀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供给至高级压缩机12的吸入侧。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制冷剂从其中压力高的旋涡空间SS侧引向其中压力低的高级压缩机12的吸入侧。结果,同样能够抑制高级压缩机12的入口压力损失,以降低用于高级压缩机12的驱动功率。
在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24中,用作Laval喷嘴的制冷剂通道由主体部240、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和锥形部244形成。随后制冷剂以比声速高的流动速率从锥形部244的制冷剂喷射端口喷出。因此,即使制冷剂分配器24的下游侧的制冷剂的流动被扰动,也可以实现下述效果:能够抑制下游侧的制冷剂的流动中的扰动通过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传递到旋涡空间SS的内部。
因此,能够稳定通过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流出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的流量。进一步,能够可靠地获得通过使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获得的效果:在该旋涡流速率下,在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
通过采取下述措施必然也可以获得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恰当地调整制冷剂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处的减压量,以恰当地增强两个压缩机构11、12的压缩效率。
也就是说,采用该实施例中的具有喷射器的功能的制冷剂分配器24,可以恰当地将下述状态形成为彼此不同:供给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下游侧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以及供给至连接至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的下游侧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因此,与常规技术的两级压缩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进一步增强循环效率。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描述中,已经以其中制冷剂分配器24应用于被配置为两级增压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300的情况为例。在第四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以其中制冷剂分配器24应用于如图7中的示意图所示的设置有一个压缩机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400的情况为例。
将给出更具体的描述。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400具有与其中第三实施例中的两个压缩机构11、12中的低级压缩机11不使用的配置等效的配置。也就是说,制冷剂分配器2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和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出口都连接至高级压缩机12的吸入侧。因而,在该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在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一样,第三实施例中的高级压缩机12被简单地称为压缩机12。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400包括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内部热交换器20。内部热交换器20被设置为使得在下述制冷剂之间交换热量:散热器12流出制冷剂中的从分叉部21向着固定节流阀22流出的制冷剂和压缩机12吸入的制冷剂。其它配置元件与第三实施例中的配置元件相同。
将给出如上配置的该实施例的操作的描述。当控制装置启动压缩机12时,从压缩机12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入散热器13并在那里冷凝。在分叉部21处,流出散热器13的高压制冷剂的流动被分叉成进入制冷剂分配器24的制冷剂流入端口241的流动和向着固定节流阀22的流动。
与在第三实施例中一样,从分叉部21流入制冷剂分配器24的制冷剂在旋涡空间SS中形成旋涡并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与在第三实施例中一样,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被等熵地减压,与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的制冷剂混合,并在扩散部245b处被加压。
流出扩散部245b的制冷剂流入流出侧蒸发器15并从由吹风风扇15a吹送的吹送空气吸收热量并蒸发。从而冷却送入车厢的吹送空气。
当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时,其压力被等熵地降低。当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处被减压的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20的低压侧制冷剂导管时,与第二实施例中一样,发生下述情况:制冷剂与流出散热器13的制冷剂交换热量,并且其焓增加,直到制冷剂变成蒸汽相制冷剂。流出内部热交换器20的低压侧制冷剂导管的制冷剂与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混合,并被吸入压缩机12中且再次被压缩。
当向着固定节流阀22流出分叉部21的制冷剂通过内部热交换器20的高压侧制冷剂导管时,与在第二实施例中一样,其焓进一步降低。流出内部热交换器20的高压侧制冷剂导管的制冷剂在固定节流阀22处被等熵地减压并膨胀,并流入吸入侧蒸发器25。
流入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从由吹风风扇15a吹送的吹送空气吸收热量并在流出侧蒸发器15处冷却,并且蒸发。从而进一步冷却被送入车厢的吹送空气。流出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被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400如上所述的那样运行。因此,能够使制冷剂在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二者处进行吸热作用,以有效地冷却送入车厢的吹送空气。由于该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400设置有制冷剂分配器24,因此与常规技术的普通制冷循环装置相比,与第三实施例中一样能够增强循环效率。
具体地,能够使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形成其中气泡混入液相制冷剂中的状态。结果,加速制冷剂在包括节流阀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处的沸腾。因此能够增强用作喷射器的制冷剂分配器24的喷嘴效率,并带来稳定的抽吸能力和增压能力。因此,必然能够获得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降低流入流出侧蒸发器15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能够实现下述效果:能够抑制在制冷剂通过流出侧蒸发器15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并降低用于压缩机12的驱动功率。其压力高于压缩机12吸入制冷剂的压力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分配器24的旋涡空间SS的内部供给至压缩机12的吸入侧。因此,能够抑制压缩机12的入口压力损失并降低用于压缩机12的驱动功率。
也就是说,采用该实施例中的具有喷射器的功能的制冷剂分配器24,可以恰当地改变下述状态并使下述状态彼此不同:供给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下游侧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以及供给至连接至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下游侧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结果,与常规技术中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进一步增强循环效率。
(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以其中在第四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400中采取下述措施的情况为例:分叉部21、固定节流阀22和内部热交换器20被弃用,并且其中制冷剂分配器24和各种循环部件连接的模式被改变。具体地,采取图8中的示意图中图示的措施。也就是说,制冷剂分配器24的制冷剂流入端口241连接至散热器13的制冷剂出口,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入口侧连接至制冷剂分配器2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
其它配置元件与第四实施例中的配置元件相同。因此,当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400被启动时,流出散热器13的高压过冷液相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分配器24。制冷剂在旋涡空间SS中形成旋涡并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
在第五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相比,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转速率降低,以便实现下述效果: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增加,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降低。结果,当让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的制冷剂流入吸入侧蒸发器25时,制冷剂可以在吸入侧蒸发器25处发挥充分的制冷能力。
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与第四实施例完全相同地流动,并在流出侧蒸发器15处执行吸热作用,且被吸入压缩机12。当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时,其压力被等熵地降低,直到制冷剂变成低压制冷剂。随后制冷剂在吸入侧蒸发器25处进行吸热作用并被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
该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400如上所述的运行,并且可以获得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即使在具有喷射器的功能的制冷剂分配器24在该实施例中用来构造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时,也可以实现下述效果:与常规技术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相比,能够进一步增强循环效率。
采用该实施例中的循环配置,能够弃用第四实施例中的分叉部21、固定节流阀22等。因此,能够降低整个循环的尺寸和成本。
(第六至第十实施例)
将参照图9-13分别描述第六至第十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被配置为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通过如图9中的示意图中图示的那样改变散热器的结构获得第六实施例。具体地,第六实施例采用被配置为所谓的过冷冷凝器的散热器23作为散热器。
散热器23为所谓的过冷冷凝器,其由下述部件构成:冷凝部23a,其使从高级压缩机12排出的高压蒸汽相制冷剂和从冷却风扇13a吹送的外部空气之间交换热量,并从高压蒸汽相制冷剂中散热热量,且冷凝制冷剂;接收部23b,其将流出冷凝部23a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储存液相制冷剂;以及过冷部23c,其使流出接收部23b的液相制冷剂和从冷却风扇13a吹送的外部空气之间交换热量并过冷液相制冷剂。
因此,当第六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启动时,过冷液相制冷剂从散热器23的过冷部23c流入制冷剂分配器14。在制冷剂分配器14处,与关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那样,即使在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流入的制冷剂为过冷液相制冷剂时,通过使制冷剂在旋涡空间SS中形成旋涡,也可以实现下述效果:能够降低旋涡中心处的制冷剂压力以使制冷剂在减小的压力下沸腾。
结果,即使在该实施例中采用过冷散热器23时,也能够与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获得下述效果:能够让蒸汽相比例低的制冷剂流出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并让蒸汽相比例高的制冷剂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的效果。
该散热器23的采用降低了流入制冷剂分配器14的制冷剂的焓。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供给至蒸发器15的制冷剂的焓。结果,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在第二实施例的普通制冷循环装置200中采用散热器23构造第七实施例,如图10中的示意图所示。在第七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二实施例完全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供给至蒸发器15的制冷剂的焓的进一步降低,能够获得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在被构造为第三实施例的两级压缩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300中采用散热器23而构造第八实施例,如图11中的示意图所示。在第八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第三实施例完全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供给至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的焓的进一步降低,能够获得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在被构造为第四实施例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400中采用散热器23而构造第九实施例,如图12中的示意图所示。在第九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第四实施例完全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供给至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的焓的进一步降低,能够获得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在被构造为第五实施例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400中采用散热器23而构造第十实施例,如图13中的示意图所示。在第十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第五实施例完全相同的效果。此外,由于供给至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的焓的进一步降低,能够获得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第十一至第十五实施例)
将参照图14-18分别描述第十一至第十五实施例。通过将储存器26添加至被构造为第一实施例的节约器型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装置100,获得第十一实施例,如图14中的示意图所示。储存器26设置在蒸发器15的下游制冷剂侧,以将被吸入低级压缩机11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储存液相制冷剂。其它配置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配置元件相同。因此,同样在第十一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装配有该储存器26的循环中,能够将蒸汽相制冷剂可靠地供给至低级压缩机11的吸入侧,以防止低级压缩机11的液体压缩。因此,能够控制低级压缩机11和高级压缩机12的运转,以便根据流出散热器13的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最大化循环效率。结果,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将储存器26添加至第二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200,获得第十二实施例,如图15中的示意图所示。储存器26设置在蒸发器15的下游制冷剂侧,以将被吸入压缩机12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储存液相制冷剂。其它配置元件和操作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同样在第十二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中,可以获得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将储存器26添加至第三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300,获得第十三实施例,如图16中的示意图所示。储存器26设置在流出侧蒸发器15的下游制冷剂侧,以将被吸入低级压缩机11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储存液相制冷剂。其它配置元件和操作与第三实施例中相同。因此,同样在第十三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300中,可以获得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将储存器26添加至第四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400,获得第十四实施例,如图17中的示意图所示。储存器26设置在流出侧蒸发器15的下游制冷剂侧,以将被吸入压缩机12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储存液相制冷剂。其它配置元件和操作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因此,同样在第十四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400中,可以获得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通过将储存器26添加至第五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400,获得第十五实施例,如图18中的示意图所示。储存器26设置在流出侧蒸发器15的下游制冷剂侧,以将被吸入压缩机12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储存液相制冷剂。其它配置元件和操作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因此,同样在第十五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400中,可以获得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循环效率增强效果。
上述储存器26可以应用于第六至第十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100至400。
(其它实施例)
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多种修改而不偏离本公开内容的主题。
(1)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以制冷剂分配器14、24中的旋涡空间SS具有通过将柱状空间和圆锥形形状同轴连接在一起获得的形状的情况为例子。然而,旋涡空间SS的空间形状不限于前述形状。例如,垂直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制冷剂分配器14中的下述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椭圆形或多边形: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中心部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心部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中,旋涡中心线CL不与旋涡空间SS的轴线一致。仅必须在通常假设用于制冷循环装置100-400的操作条件下实现下述情况: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为此原因,上述公式F2被用作用于表示旋涡中心和旋涡流的最外径侧之间的距离的指数。也就是说,根据公式F2,即使在下述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多边形时,也可以得到用于充分地形成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的条件:垂直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中心部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心部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的截面形状。
(2)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通过降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中的每一个的制冷剂通道面积,执行类似于节流孔的固定节流阀的功能。用于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执行节流阀的功能的装置不限于前述装置。例如,制冷剂分配器14、2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可以由毛细管构成。
在上述每个实施例中,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中的每一个都构造为其制冷剂通道面积固定的固定节流阀。不必说,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中的每一个可以被构造为其制冷剂通道面积可变的可变节流阀。例如,可以通过在用作Laval喷嘴的制冷剂分配器24的制冷剂通道中设置下述装置构造可变节流阀:改变具有喉管部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制冷剂通道面积的针阀;以及移动该针阀的电致动器。
(3)在上述第一、第三、第六、第八和第十一实施例中,已经以其中两个压缩机,低级压缩机11和高级压缩机12用来在多个阶段加压制冷剂的情况为例子。然而,压缩机不限于前述压缩机。例如,可以采用通过在一个壳体中容纳两个压缩机构(低级压缩机构11a和高级压缩机构12a)而构造的压缩机。
可以采用通过下述方式获得的压缩机,即在一个壳体中容纳一个压缩机构并设置用于在该压缩机构的压缩冲程的某个中点处引入中间压力制冷剂的中间压力端口。在这种情况中,在该压缩机构中,从吸入端口延伸至中间压力端口的范围用作低级压缩机构11a;从中间压力端口延伸至排出端口的范围提供高级压缩机构12a。
(4)在上述第一、第二、第六、第七、第十一和第十二实施例中,将垂直方向当作下述方向: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中心部和制冷剂分配器14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心部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然而,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中心部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心部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不限于前述方向。
也就是说,只要将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设置在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下面,就可以实现下述效果:通过利用重力作用,可以使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低于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即使在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中心部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心部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从垂直方向倾斜时,也可以实现上述效果。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的中心部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的中心部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可以是水平的,如在第三至第五和第八至第十实施例中一样。在这种情况中,必须满足下述条件:必须能够充分地增加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并且必须能够由此使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和流出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分别变化且彼此不同。
(5)在第二、第四、第七、第九和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200、400的上述描述中,已经以采用内部热交换器20的情况为例。不必说,内部热交换器可以应用于第一、第三至第六、第八、第十和第十一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的制冷循环装置100、300。例如,当内部热交换器应用于第一、第六或第十一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100时仅必须在下述制冷剂之间执行热交换:流出散热器13、23的制冷剂和被抽吸至低级压缩机11或高级压缩机12的制冷剂。
当内部热交换器应用于第三或第八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300时,在下述制冷剂之间执行热交换:流出散热器13的制冷剂中从分叉部21流向固定节流阀22的制冷剂和被吸入低级制冷剂压缩机11或被吸入高级压缩机12的制冷剂。当内部热交换器应用于第五或第十实施例中的制冷循环装置400时,仅必须在流出散热器13的制冷剂和将被吸向压缩机12的制冷剂之间执行热交换。
关于上述实施例,未给出内部热交换器20的结构的具体描述。例如,具体地,其中采取下述措施的双管式热交换器结构等可以用作内部热交换器20的结构:用于循环低压制冷剂或中间压力制冷剂的低温侧制冷剂导管设置在用于循环高压制冷剂的高压侧制冷剂导管的内部。不必说,内管可以用作高压侧制冷剂导管,外管可以用作低压侧制冷剂导管。可以采用其中高压侧制冷剂导管和低压侧制冷剂导管接合在一起以交换热量的结构。
(6)在第三、第四、第八和第九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其中采取下述措施的结构当作其结构的示例:设置用于使流出散热器13、23的制冷剂的流动分叉的分叉部21;并且用作喷射器的制冷剂分配器24的制冷剂流入端口241连接至用于在分叉部21处分叉的一股制冷剂流的出口。然而,采用制冷剂分配器24构成的喷射器型制冷循环装置不限于上述结构。
例如,可以采用包括使流出制冷剂分配器24的扩散部245b的制冷剂的流动分叉的低压侧分叉部的循环配置。在这种情况中,在低压侧分叉部处被分叉的一股制冷剂流被引向流出侧蒸发器15,另一股制冷剂流被引向吸入侧蒸发器25。
(7)在上述第三至第五和第八至第十实施例中,将被冷却的相同空间(车厢的内部)由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冷却。作为代替,可以用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冷却将被冷却的不同空间。例如,制冷剂蒸发压力(制冷剂蒸发温度)低于流出侧蒸发器15的吸入侧蒸发器25用来冷却冷冻器的内部,并且流出侧蒸发器15用来冷却冷藏器的内部。
(8)在每个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已经以包括本公开内容的制冷剂分配器14、24的制冷循环装置100-400应用于车辆的空气调节器的情况为例。包括本公开内容的制冷剂分配器14、24的制冷循环装置100-400的应用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应用于固定空气调节器、冷温储存器、用于自动贩卖机的冷却/加热装置等。
(9)在每个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已经以实现下述效果的情况为例:散热器13、23用作用于在制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并且蒸发器(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用作用于冷却室内吹送空气的使用侧热交换器。代替的是,可以构造其中实现下述效果的热泵循环:蒸发器(流出侧蒸发器)15和吸入侧蒸发器25用作用于从热源,如从外部空气吸收热量的室外热交换器,并且散热器13、23用作用于加热将被加热的流体,如用于加热空气或水的室内热交换器。
虽然已经参照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内容,但将会理解,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所述优选实施例和构造。本公开内容意图涵盖各种修改和等同配置。此外,虽然所述各种组合和配置是优选的,但包括更多、更少或仅单个元件的其他组合和配置也在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示例性方面,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分配器14、24包括限定有被配置为使制冷剂旋转的旋涡空间SS的主体部140、240、制冷剂从其流入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该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使旋涡空间SS中的制冷剂流出并将制冷剂分配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多个部件。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CL时,制冷剂以使得在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的旋涡流速率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并且在旋涡中心线CL上的在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旋涡中心线CL上的在另一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而且,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在所述一端侧处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的延长线上,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在所述另一端侧处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的延长线上。
因此,被引入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以使得在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旋涡中心线CL的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的旋涡流速率旋转。因此,可以使内径侧的蒸汽相比例高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旋涡中心线CL的外径侧的制冷剂的压力。
而且,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的延长线上。因此,可以让下述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流出:蒸汽相比例高的制冷剂,压力比在旋涡中心线CL的外径侧处流动的制冷剂低,即,比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旋涡空间SS的制冷剂低。
在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因此,可以使流出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的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不同于流出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
因此,能够使供给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和供给至连接至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彼此不同。结果,能够提供能够恰当地调整供给至各个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并分配制冷剂以增强循环效率的制冷剂分配器14、24。
在上述实施例和下述实施例中,在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CL的所述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因此,可以使流出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的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不同于流出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的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
因此,能够使供给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和供给至连接至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的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彼此不同。结果,能够提供能够恰当地调整供给至各个循环部件的制冷剂的状态并分配制冷剂以增强循环效率的制冷剂分配器14、24。
旋涡中心线CL不需要被线性地形成。旋涡中心线CL还包括根据旋涡空间的情况或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流速率形成为曲线的旋涡中心线。
旋涡中心是制冷剂的压力最低的位置。因此,旋涡中心线CL也可以被表示为下述线:在旋涡空间SS中的截面中,在垂直于将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的每个截面中,连接压力最低的点的线。
旋涡流速率是指制冷剂沿旋涡方向的分量在垂直于旋涡中心线CL的截面中的预定点处的流动速率。例如,可以采用在旋涡空间SS的最外径侧的沿制冷剂的旋涡方向的流动速率。因此,旋涡流速率根据旋涡空间SS的横截面形状或截面积的差异等改变。
蒸汽相制冷剂包括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的蒸汽相制冷剂和在旋涡空间SS中产生的蒸汽相制冷剂二者。也就是说,当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的制冷剂为液相制冷剂时,上述蒸汽相制冷剂为通过旋涡空间SS中的降压沸腾(气穴现象)产生的蒸汽相制冷剂。当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的制冷剂为蒸汽-液体两相制冷剂时,上述蒸汽相制冷剂不仅包括通过降压沸腾产生的蒸汽相制冷剂,而且包括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的蒸汽相制冷剂。
旋涡空间SS可以包括锥形空间,其具有垂直于将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的截面积,并且旋涡空间SS中的锥形空间的截面积向着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中的一个逐渐减小。制冷剂分配器14、24还可以包括主体构件245和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锥形部244在其中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主体构件245可以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通过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制冷剂,扩散部245用于增加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的节流阀。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可以被构造以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从而减压制冷剂,并且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构造为具有其中制冷剂通道面积固定并被节流的固定节流阀。
制冷剂分配器14、24可以恰当地用于制冷循环装置。例如,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压缩低压制冷剂直到制冷剂变成中间压力制冷剂并排出中间压力制冷剂的低级压缩机构11、被配置为压缩从低级压缩机构11排出的中间压力制冷剂直到制冷剂变成高压制冷剂并排出高压制冷剂的高级压缩机构12、被配置为从流出高级压缩机构的制冷剂散发热量的散热器13、23、具有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的制冷剂分配器14、24、以及被设置为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制冷剂下游侧制冷剂蒸发并让制冷剂流出至低级压缩机构11的吸入侧的蒸发器15,来自散热器13、23的制冷剂被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引入制冷剂分配器14、24,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中流出。甚至在该情况中,制冷剂分配器14、24可以包括体部140、240,其限定有旋涡空间SS,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的制冷剂在旋涡空间SS中形成旋涡。当连接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CL时,旋涡空间SS中的制冷剂以一旋涡流速率旋转,该涡流速率使得在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旋涡中心线CL的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一端侧的旋涡中心线CL上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所述另一端侧的旋涡中心线CL上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旋涡空间SS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旋涡空间SS中的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旋涡空间SS中在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且可以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而且,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且可以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并且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可以连接至高级压缩机构12的吸入侧。
可替换地,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包括被构造为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2、被构造为从流出压缩机的制冷剂散发热量的散热器13、23、使流出散热器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其中并使制冷剂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的制冷剂分配器141、241、以及被设置为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制冷剂下游侧处的制冷剂蒸发并让制冷剂流出至压缩机12的吸入侧的蒸发器15。甚至在该情况中,制冷剂分配器14、24可以包括限定旋涡空间SS的主体部140、240,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的制冷剂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当连接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CL时,旋涡空间SS中的制冷剂以一旋涡流速率旋转,该涡流速率使得在旋涡中心线CL的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在旋涡中心线CL的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一端侧的旋涡中心线CL上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所述另一端侧的旋涡中心线CL上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旋涡空间SS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旋涡空间SS中的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旋涡空间SS中在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且可以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且可以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并且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可以连接至高级压缩机构12的吸入侧。
可替换地,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包括:低级压缩机构11,被构造为压缩低压制冷剂,直到制冷剂变成中间压力制冷剂并排出中间压力制冷剂;高级压缩机构12,被配置为压缩从低级压缩机构排出的中间压力制冷剂,直到制冷剂变成高压制冷剂并排出高压制冷剂;散热器13、23,被构造为从从高级压缩机构1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中散发热量;分叉部21,使流出散热器13、23的制冷剂的流动分叉成第一股流和第二股流;制冷剂分配器24,具有制冷剂流入端口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2,243,从制冷剂流入端口引入在分叉部被分叉的第一股流的制冷剂,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流出;流出侧蒸发器15,被设置为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下游侧的制冷剂蒸发并让制冷剂流出至低级压缩机构的吸入侧;吸入侧减压部22,被构造为减压在分叉部21被分叉的第二股流的制冷剂;以及吸入侧蒸发器25,被设置为使由吸入侧减压部22减压的制冷剂蒸发。设置在该情况中,制冷剂分配器24可以包括限定有旋涡空间SS的主体部,旋涡空间用于使从制冷剂流入端口241流入的制冷剂旋转。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CL时,旋涡空间SS中的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中心线CL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CL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而且,旋涡空间SS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旋涡空间SS中的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旋涡空间SS中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且可以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且可以设置在旋涡中心线CL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制冷剂分配器24可以包括主体构件245和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锥形部244在其中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主体构件245可以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通过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制冷剂,并且扩散部245b用于增加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中,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出口侧可以连接至主体构件245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并且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可以连接至高级压缩机构12的吸入侧。
可替换地,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包括:压缩机12,被构造为压缩制冷剂;散热器13、23,被构造为从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发热量;分叉部21,使流出散热器13、23的制冷剂的流动分叉成第一股流和第二股流;制冷剂分配器24,具有制冷剂流入端口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2、243,从制冷剂流入端口引入在分叉部被分叉的第一股流的制冷剂,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流出;流出侧蒸发器15,被设置为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下游侧的制冷剂蒸发并让制冷剂流出至压缩机构12的吸入侧;吸入侧减压部22,被构造为减压在分叉部被分叉的第二股流的制冷剂;以及吸入侧蒸发器25,连接至吸入侧减压部以使由吸入侧减压部22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甚至在该情况中,制冷剂分配器24可以包括限定有旋涡空间SS的主体部,旋涡空间SS用于使从制冷剂流入端口241流入的制冷剂旋转。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CL时,旋涡空间SS中的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空间中在旋涡中心线CL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空间中在旋涡中心线CL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旋涡空间SS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旋涡空间中的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旋涡空间中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在该情况中,制冷剂分配器24可以包括主体构件245和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该锥形部244在其中可以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主体构件245可以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通过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制冷剂,并且扩散部245b用于增加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出口侧可以连接至主体构件245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并且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可以连接至压缩机构12的吸入侧。
可替换地,制冷循环装置可以包括:压缩机12,被构造为压缩制冷剂;散热器13、23,被构造为从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散发热量;制冷剂分配器24,具有制冷剂流入端口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2、243,从制冷剂流入端口241引入从散热器13、23流出的制冷剂,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2、243流出;流出侧蒸发器15,被设置为使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流动的制冷剂蒸发并让制冷剂流出至压缩机的吸入侧;以及吸入侧蒸发器25,被设置为使从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流动的制冷剂蒸发。甚至在该情况中,制冷剂分配器24可以包括限定有旋涡空间SS的主体部,旋涡空间SS用于使从制冷剂流入端口241流动的制冷剂旋转。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SS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CL时,旋涡空间SS中的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空间SS中在旋涡中心线CL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空间SS中在旋涡中心线CL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旋涡空间SS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旋涡空间SS中的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旋涡空间中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可以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制冷剂分配器可以包括主体构件245和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锥形部244在其中可以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主体构件245可以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通过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制冷剂,并且扩散部245b用于增加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在该情况中,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出口侧连接至主体构件245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
可以恰当地改变该制冷循环装置,而不限于上述示例。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分配器,包括:
主体部(140,240),限定被配置为使制冷剂旋转的旋涡空间;
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端口流入旋涡空间;以及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使旋涡空间中的制冷剂流出并将制冷剂分配至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多个部件,其中
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时,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在旋涡空间中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中心线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旋涡空间被设置为使得制冷剂围绕涡旋中心线涡旋,并且,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低于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且
至少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具有固定节流阀,在该固定节流阀中制冷剂通道面积是固定的并被节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
其中旋涡空间包括锥形空间,该锥形空间具有垂直于将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连接在一起所沿的方向的截面区域,并且旋涡空间中的锥形空间的截面积向着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中的一个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还包括:
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该锥形部(244)内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和
主体构件(245),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制冷剂通过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被抽吸,并且扩散部(245b)用于增加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中的每一个都被构造为具有固定节流阀,在该固定节流阀中制冷剂通道面积是固定的并被节流。
5.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14,24)。
6.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包括:
低级压缩机构(11),被构造为压缩低压制冷剂直到低压制冷剂变成中间压力制冷剂,并排出中间压力制冷剂;
高级压缩机构(12),被配置为压缩从低级压缩机构排出的中间压力制冷剂直到中间压力制冷剂变成高压制冷剂,并排出高压制冷剂;
散热器(13,23),被构造为从流出高级压缩机构的制冷剂散发热量;
制冷剂分配器,具有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来自散热器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端口引入制冷剂分配器,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流出;和
蒸发器(15),被设置为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制冷剂下游侧的制冷剂蒸发并使制冷剂流出至低级压缩机构(11)的吸入侧,其中
制冷剂分配器包括限定旋涡空间的主体部(140,240),从制冷剂流入端口流动的制冷剂在旋涡空间中旋转,
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时,旋涡空间中的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中心线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
旋涡空间被构造为使得旋涡空间中所述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旋涡空间中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并且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连接至高级压缩机构的吸入侧。
7.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包括:
压缩机(12),被构造为压缩制冷剂;
散热器(13,23),被构造为从流出压缩机的制冷剂散发热量;
制冷剂分配器(14,24),使流出散热器的制冷剂从制冷剂流入端口(141,241)流入制冷剂分配器中,并且使制冷剂流出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2,143,242,243);
蒸发器(15),被设置为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的制冷剂下游侧的制冷剂蒸发并使制冷剂流出至压缩机的吸入侧,其中
制冷剂分配器(14,24)包括限定旋涡空间的主体部(140,240),从制冷剂流入端口流动的制冷剂在旋涡空间中旋转,
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时,旋涡空间中的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中心线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
旋涡空间被构造为使得旋涡空间中所述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旋涡空间中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142,242)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并且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143,243)连接至压缩机的吸入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制冷剂分配器包括:
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该锥形部(244)内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和
主体构件(245),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制冷剂通过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被抽吸,并且扩散部(245b)用于增加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
9.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包括:
低级压缩机构(11),被构造为压缩低压制冷剂直到低压制冷剂变成中间压力制冷剂,并排出中间压力制冷剂;
高级压缩机构(12),被配置为压缩从低级压缩机构排出的中间压力制冷剂直到中间压力制冷剂变成高压制冷剂,并排出高压制冷剂;
散热器(13,23),被构造为从排出高级压缩机构的制冷剂散发热量;
分叉部(21),使流出散热器的制冷剂的流动分叉成第一股流和第二股流;
制冷剂分配器(24),具有制冷剂流入端口(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2,243),从制冷剂流入端口引入在分叉部被分叉的第一股流的制冷剂,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流出;
流出侧蒸发器(15),被设置为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下游侧的制冷剂蒸发并使制冷剂流出至低级压缩机构的吸入侧;
吸入侧减压部(22),被构造为减压在分叉部被分叉的第二股流的制冷剂;以及
吸入侧蒸发器(25),被设置为蒸发由吸入侧减压部(22)减压的制冷剂,其中
制冷剂分配器包括限定旋涡空间的主体部,旋涡空间用于使从制冷剂流入端口(241)流入的制冷剂旋转,
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时,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在旋涡空间中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中心线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中心线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
旋涡空间被构造为使得旋涡空间中所述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旋涡空间中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制冷剂分配器包括
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该锥形部(244)内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和
主体构件(245),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制冷剂通过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被抽吸,并且扩散部(245b)用于增加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
吸入侧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连接至主体构件(245)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并且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连接至高级压缩机构(12)的吸入侧。
10.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包括:
压缩机(12),被构造为压缩制冷剂;
散热器(13,23),被构造为从排出压缩机的制冷剂散发热量;
分叉部(21),使流出散热器的制冷剂的流动分叉成第二股流和第一股流;
制冷剂分配器(24),具有制冷剂流入端口(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2,243),从制冷剂流入端口引入在分叉部被分叉的第一股流的制冷剂,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流出;
流出侧蒸发器(15),被设置为使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制冷剂下游侧的制冷剂蒸发并使制冷剂流出至压缩机的吸入侧;
吸入侧减压部(22),被构造为减压在分叉部被分叉的第二股流的制冷剂;以及
吸入侧蒸发器(25),连接至吸入侧减压部以使由吸入侧减压部(22)减压的制冷剂蒸发,其中
制冷剂分配器(24)包括限定旋涡空间的主体部,旋涡空间用于使从制冷剂流入端口(241)流动的制冷剂旋转,
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时,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在漩涡空间中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空间中在旋涡中心线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空间中在旋涡中心线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
旋涡空间被构造为使得旋涡空间中所述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制冷剂分配器包括
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该锥形部(244)内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和
主体构件(245),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制冷剂通过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被抽吸,并且扩散部(245b)用于增加从锥形部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
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出口侧连接至主体构件(245)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并且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连接至压缩机的吸入侧。
1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包括:
压缩机(12),被构造为压缩制冷剂;
散热器(13,23),被构造为从排出压缩机的制冷剂中散发热量;
制冷剂分配器(24),具有制冷剂流入端口(241)以及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2,243),从制冷剂流入端口引入从散热器流出的制冷剂,并且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和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流出;
流出侧蒸发器(15),被设置为使从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流动的制冷剂蒸发并使制冷剂流出至压缩机的吸入侧;以及
吸入侧蒸发器(25),被设置为使从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流动的制冷剂蒸发,其中
制冷剂分配器(24)包括限定旋涡空间的主体部,旋涡空间用于使从制冷剂流入端口(241)流动的制冷剂旋转,
当将连接在旋涡空间中旋转的制冷剂的旋涡中心的线作为旋涡中心线时,制冷剂以下述旋涡流速率在旋涡空间中旋转,使得内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比外径侧存在的蒸汽相制冷剂多,并且在旋涡空间中在旋涡中心线上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和在旋涡空间中在旋涡中心线上另一端侧的旋涡流速率彼此不同,
旋涡空间被构造为使得旋涡空间中所述另一端侧的制冷剂的蒸汽相比例高于所述一端侧的蒸汽相比例,
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第二制冷剂流出端口(243)被构造为减小制冷剂通道面积以减压制冷剂并设置在旋涡中心线在所述另一端侧的延长线上,
制冷剂分配器包括
连接至第一制冷剂流出端口(242)的锥形部(244),该锥形部(244)内具有向着制冷剂下游侧逐渐增大的制冷剂通道面积;和
主体构件(245),包括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和扩散部(245b),制冷剂通过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制冷剂的射流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被抽吸,并且扩散部(245b)用于增加从锥形部(244)喷射的制冷剂和从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抽吸的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压力,并且
吸入侧蒸发器(25)的制冷剂出口侧连接至主体构件(245)的制冷剂吸入端口(245a)。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
储存器(26),该储存器被设置在低级压缩机构(11)的制冷剂上游侧,以将吸入低级压缩机构(11)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在储存器中储存液相制冷剂。
13.根据权利要求7、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
储存器(26),该储存器被设置在压缩机(12)的制冷剂上游侧,以将吸入压缩机(12)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在储存器中储存液相制冷剂。
14.根据权利要求6、7、9、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散热器(23)包括从制冷剂散发热量并冷凝制冷剂的冷凝部(23a)、将流出冷凝部(23a)的制冷剂分离成蒸汽和液体并在其中储存液相制冷剂的接收部(23b)、以及过冷流出接收部(23b)的液相制冷剂的过冷部(23c)。
CN201210083976.0A 2011-03-28 2012-03-27 制冷剂分配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6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9536A JP5413393B2 (ja) 2011-03-28 2011-03-28 冷媒分配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
JP2011-069536 2011-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6047A CN102706047A (zh) 2012-10-03
CN102706047B true CN102706047B (zh) 2015-01-14

Family

ID=4684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397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6047B (zh) 2011-03-28 2012-03-27 制冷剂分配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39178B2 (zh)
JP (1) JP5413393B2 (zh)
CN (1) CN102706047B (zh)
DE (1) DE10201220440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9243B2 (ja) * 2012-10-26 2014-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102552B2 (ja) * 2012-11-16 2017-03-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999071B2 (ja) 2012-12-27 2016-09-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6119566B2 (ja) 2012-12-27 2017-04-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ITPD20130004A1 (it) * 2013-01-15 2014-07-16 Epta Spa Impianto frigorifero con eiettore
WO2014162520A1 (ja) * 2013-04-02 2014-10-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4198555A1 (en) * 2013-06-10 2014-12-18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cool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low regulator
JP6119489B2 (ja) 2013-07-30 2017-04-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CN105579787B (zh) * 2013-09-24 2018-0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JP6176127B2 (ja) 2014-01-21 2017-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CN104110911B (zh) * 2014-07-21 2017-02-22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喷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048156A (ja) * 2014-08-28 2016-04-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6384374B2 (ja) 2015-03-23 2018-09-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6601022B2 (ja) * 2015-07-07 2019-11-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気液分離装置
RU2680447C1 (ru) 2015-08-14 2019-02-21 Данфосс А/С Паровая компресс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с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двумя испарительными установками
CA2997660A1 (en) * 2015-10-20 2017-04-27 Danfoss A/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in ejector mode for a prolonged time
JP6749392B2 (ja) 2015-10-20 2020-09-02 ダンフォス アクチ−セルスカブ 浸水状態における蒸気圧縮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方法
JP2018531359A (ja) 2015-10-20 2018-10-25 ダンフォス アクチ−セルスカブ 可変のレシーバ圧力設定点を有する蒸気圧縮システムを制御する方法
WO2018173255A1 (ja) * 2017-03-24 2018-09-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525313B (zh) * 2017-07-28 2023-06-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蒸器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US10760838B2 (en) 2017-12-20 2020-09-01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rigerant detector calibration confirmation
DE102018110358A1 (de) * 2018-04-30 2019-10-31 Fh Bielefeld Phasenseparatoreinheit für eine Kälteanlage und entsprechende Kälteanlage
DK180146B1 (en) 2018-10-15 2020-06-25 Danfoss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Heat exchanger plate with strenghened diagonal area
KR20200137837A (ko) * 2019-05-31 2020-12-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기액 분리장치
CN110701810A (zh) * 2019-10-29 2020-01-17 中机国能炼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引射增压双级串联过冷双温区制冷系统及应用
CN113418314B (zh) * 2021-06-08 2022-11-08 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引射增焓蒸发冷却式风冷热泵机组
CN114608216A (zh) * 2022-05-14 2022-06-1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能效跨临界二氧化碳双级压缩冷热联供系统的除霜方法
CN114608215A (zh) * 2022-05-14 2022-06-1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能效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双级压缩冷热联供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570A (zh) * 2006-01-13 2007-11-28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制冷剂循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54436C (fi) * 1976-05-14 1978-12-11 Enso Gutzeit Oy Hydrocyklon
DE2650935C3 (de) * 1976-11-08 1981-10-15 Danfoss A/S, 6430 Nordborg Kältemaschine mit gekapseltem Motorverdichter
SE463223B (sv) * 1989-02-17 1990-10-22 Svenska Rotor Maskiner Ab Skruvrotormaskin med ljuddaempare
JPH05322383A (ja) * 1992-05-15 1993-12-07 Daikin Ind Ltd 気液分離器
US5343711A (en) 1993-01-04 1994-09-06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Method of reducing flow metastability in an ejector nozzle
JPH07332806A (ja) * 1994-04-12 1995-12-22 Nippondenso Co Ltd 冷凍装置
JPH1026430A (ja) * 1996-07-12 1998-01-27 Denso Corp ガスインジェクション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H11257299A (ja) 1998-03-13 1999-09-21 Daikin Ind Ltd 抽気用エジェクタ
JPH11304269A (ja) * 1998-04-23 1999-11-05 Nippon Soken Inc 冷凍サイクル
EA003381B1 (ru) * 1999-09-08 2003-04-24 Грэм Эквипмент А/С Холодильная машина с циклонным сепаратором для разделения газа и жидкости
JP2001235245A (ja) * 2000-02-22 2001-08-31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4091771B2 (ja) * 2002-02-08 2008-05-28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ップ装置
US20040149667A1 (en) * 2003-01-21 2004-08-05 Ramvac Dental Products, Inc. Particle separator
US7779647B2 (en) * 2005-05-24 2010-08-24 Denso Corporation Ejector and ejector cycle device
JP4737001B2 (ja) 2006-01-13 2011-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4888050B2 (ja) * 2006-10-27 2012-02-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306739B2 (ja) 2007-02-16 2009-08-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812665B2 (ja) 2007-03-16 2011-1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ジェクタ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264606A (ja) * 2008-04-22 2009-11-1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10038456A (ja) 2008-08-05 2010-02-18 Denso Corp 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5195364B2 (ja) * 2008-12-03 2013-05-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5493769B2 (ja) * 2009-01-12 2014-05-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ユニット
JP5182159B2 (ja) * 2009-03-06 2013-04-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方式の減圧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8570A (zh) * 2006-01-13 2007-11-28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制冷剂循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10-133606A 2010.06.17 *
JP特开2010-38456A 2010.02.18 *
JP特开平11-304269A 1999.11.05 *
JP特开平5-322383A 1993.12.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47146A1 (en) 2012-10-04
DE102012204405A1 (de) 2012-10-04
JP2012202652A (ja) 2012-10-22
US9239178B2 (en) 2016-01-19
DE102012204405B4 (de) 2021-04-22
JP5413393B2 (ja) 2014-02-12
CN102706047A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6047B (zh) 制冷剂分配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03477160B (zh) 减压装置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01169293B (zh) 制冷剂循环装置
CN104169591B (zh) 喷射器
CN101245958B (zh) 喷射器和喷射循环装置
CN101311646B (zh) 喷射器循环装置
CN101622504B (zh) 用于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单元及使用其的制冷装置
CN105051375B (zh) 喷射器
CN105339678A (zh) 喷射器
CN106662367A (zh) 喷射器及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CN104487786A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0181136A (ja) 蒸発器ユニット
CN106233082A (zh)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CN101122427A (zh) 具有喷射器的制冷剂循环装置
CN101608642A (zh) 喷射器
CN1912497A (zh) 喷射器循环
US11549522B2 (en) Ejector
CN106574807A (zh) 蒸发器
JP2014055765A (ja) 蒸発器ユニット
US6918266B2 (en) Ejector for vapor-compression refrigerant cycle
JP4529954B2 (ja) 蒸気圧縮式冷凍サイクル
JP6327088B2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CN209605454U (zh) 回油装置组件
JP2017161214A (ja) 蒸発器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