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6045B - 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6045B
CN102706045B CN201110358247.7A CN201110358247A CN102706045B CN 102706045 B CN102706045 B CN 102706045B CN 201110358247 A CN201110358247 A CN 201110358247A CN 102706045 B CN102706045 B CN 102706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ch box
heat
cold
producing medium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82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6045A (zh
Inventor
铃木新吾
鸨崎和美
濑野善彦
藤井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Behr Thermal System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06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6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6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60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26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consisting of zig-zag shaped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09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transversal partitions
    • F28F9/021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transversal partitions the partitions being separate elements attached to header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4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 F25B2339/0441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containing a drier or a fil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4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 F25B2339/0442Condensers with an integrated receiv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fixation of the receiver to the head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器,在冷凝器(1)的一端部侧设置有与第三及第四热交换通路(P3、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接的第一集液箱(3)、和与第一及第二热交换通路的第二热交换管(2B)连接的第二集液箱(4),且第一集液箱的上端比第二集液箱的下端位于上方。在第一集液箱(3)的周壁上固定有将第一集液箱(3)内划分成与作为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通的第一部分(26)、和与其相比在上方的第二部分(27)的作为分隔部的板状体(28)。在第一集液箱(3)内的第一部分(26)处设置使第一集液箱(26)内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41)。冷凝器适合在搭载于汽车上的汽车空调中使用。

Description

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在例如搭载于汽车上的冷冻循环即汽车空调中使用的冷凝器。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上下、左右是指图1的上下、左右。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汽车空调的冷凝器,要求是能够减小设置空间的冷凝器,在应对这样的要求的目的之下,本申请人之前提出过这样的冷凝器:该冷凝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配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和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排列地设置有三个以上;构成各热交换通路的全部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是相同的,并且相邻的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是不同的;在左右任意的一端部侧设置有:连接有第一热交换管的第一集液箱,该第一热交换管构成包含下端的热交换通路在内且连续地并列的至少两个热交换通路,和连接有第二热交换管的第二集液箱,该第二热交换管构成与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所构成的热交换通路相比设置在上方的热交换通路;第一集液箱配置在与第二集液箱相比的左右方向外侧,且第一集液箱的上端比第二集液箱的下端位于上方,并且第一集液箱具有利用重力使气液分离且积存液体的功能;由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中的上端的热交换通路、和由与第二集液箱连接的第二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冷凝的制冷剂冷凝通路,由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中的除上端的热交换通路以外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过冷却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参照国际公开2010/047320号小册子)。
但是,在上述小册子记载的冷凝器中,希望在将制冷剂封入时使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封入量在更早阶段成为使过冷度恒定的合适封入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满足上述要求,提供一种能够使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封入量在较早阶段成为合适封入量的冷凝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以下方式构成。
1)一种冷凝器,该冷凝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设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和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排列地设置有三个以上,在左右任意的一端部侧设置有:连接有第一热交换管的第一集液箱,该第一热交换管构成包含下端的热交换通路在内且连续地排列的至少两个热交换通路;和连接有第二热交换管的第二集液箱,该第二热交换管构成与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所构成的热交换通路相比设置在上方的热交换通路,第一集液箱配置在与第二集液箱相比的左右方向外侧,且第一集液箱的上端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并且第一集液箱具有利用重力使气液分离且积存液体的功能,由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中的上端的热交换通路、和由与第二集液箱连接的第二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冷凝的制冷剂冷凝通路,由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中的除上端的热交换通路以外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过冷却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其中,
在第一集液箱内的与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连接的部分处设置有使第一集液箱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在第一集液箱内配置有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一部分构成内容积减少部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在第一集液箱的下端封闭部设置有内侧突出部,在该内侧突出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下端部嵌入在该凹部内。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中的至少嵌入在凹部内的部分处设置有制冷剂侵入避免部,通过第一集液箱的下端封闭部的内侧突出部和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制冷剂侵入避免部构成内容积减少部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上述2)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在第一集液箱内设置有将第一集液箱内上下划分的分隔部,在分隔部上形成有贯通孔,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穿过分隔部的贯通孔。
6)根据上述5)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分隔部将第一集液箱内划分成:第一集液箱内的、邻接于制冷剂冷凝通路的下方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所连通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比位于上方的第二部分,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集液箱内的第一部分处,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上形成有在第一集液箱内的第一部分中开口的第一连通口及在第二部分中开口的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中的至少某一方的连通口被滤清器封堵。
7)根据上述1)所述的冷凝器,其中,在第一集液箱上连接有构成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在第二集液箱上连接有构成至少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二热交换管。
根据上述1)~7)所述的冷凝器,因为在第一集液箱内的与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连接的部分设置有使第一集液箱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所以在制冷剂封入时,液相制冷剂容易在第一集液箱内积存到与制冷剂冷凝通路的下侧邻接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以上的高度位置。由此,在制冷剂封入时,能够使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内在较早阶段由液相制冷剂充满,其结果能够使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封入量在较早阶段就成为使过冷度恒定的合适封入量。而且,因为过冷度恒定的稳定化区域的范围、即过冷度恒定的制冷剂封入量的范围变宽,所以能够得到相对于负荷变动和制冷剂泄漏更稳定的过冷特性。
根据上述2)所述的冷凝器,能够在第一集液箱内比较简单地设置内容积减少部。
根据上述3)所述的冷凝器,能够对因使用在汽车空调中的情况下的汽车振动和制冷剂的流动引起的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振动进行抑制。
根据上述4)所述的冷凝器,能够在第一集液箱内比较简单地设置内容积减少部。
根据上述5)所述的冷凝器,能够对因使用在汽车空调中的情况下的汽车振动和制冷剂的流动引起的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振动进行抑制。
根据上述6)所述的冷凝器,能够通过滤清器的作用而防止从第一集液箱内流出干燥剂及异物。
根据上述7)所述的冷凝器,因为制冷剂从位于下端的构成制冷剂冷凝通路的多个热交换管流入第一集液箱内,并在第一集液箱内使气液分离,所以能够抑制压力下降的发生并防止液相制冷剂的再次气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表示本发明的冷凝器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冷凝器的主视图。
图3是对图1所示的冷凝器的第一集液箱的局部进行放大表示的、省略了局部的垂直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出图1所示的冷凝器的第一集液箱的局部和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出图1所示的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封入量和过冷度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出制冷剂通过筒状体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的纸面里侧(图4的上侧)为前,以其相反侧为后。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谓“铝”的术语,除了包含纯铝以外,还包含铝合金。
图1具体表示本发明的冷凝器的整体结构,图2示意性表示图1所示的冷凝器。在图2中省略了每个热交换管的图示,并且还省略了波纹状散热片、侧板、制冷剂入口部件及制冷剂出口部件的图示。另外,图3~图5表示图1的冷凝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
在图1中,冷凝器1具有:以使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且使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铝制扁平状热交换管2A、2B;与热交换管2A、2B的左右两端通过钎焊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三个铝制集液箱3、4、5;配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2A、2B彼此之间及上下两端的热交换管2A、2B的外侧且被钎焊在热交换管2A、2B上的铝制波纹状散热片6A、6B;配置在上下两端的波纹状散热片6A、6B的外侧且被钎焊在波纹状散热片6A、6B上的铝制侧板7,由上下连续地并列的多个热交换管2A、2B构成的热交换通路P1、P2、P3、P4上下并列地设有三个以上,这里设有四个。将四个热交换通路从上方起按顺序称为第一~第四热交换通路P1、P2、P3、P4。构成各热交换通路P1、P2、P3、P4的全部热交换管2A、2B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是相同的,并且相邻的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热交换管2A、2B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是不同的。热交换管2A、2B的左右两端部以穿过形成在集液箱3、4、5上的管插通孔3a(参照图3~图5)的状态钎焊在集液箱3、4、5上。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冷凝器1的左端侧分体地设置有:第一集液箱3,通过钎焊连接有构成包含下端的热交换通路在内且连续地并列的至少两个热交换通路、这里是第三及第四热交换通路P3、P4的热交换管2A;第二集液箱4,通过钎焊连接有构成第一及第二热交换通路P1、P2的热交换管2B。这里,与第一集液箱3连接的热交换管2A是第一热交换管,与第二集液箱4连接的热交换管2B是第二热交换管。此外,将配置在相邻的第一热交换管2A彼此之间及下端的第一热交换管2A与下侧侧板7之间的波纹状散热片6A称为第一波纹状散热片,将配置在相邻的第二热交换管2B彼此之间及上端的第二热交换管2B与上侧侧板7之间的波纹状散热片6B称为第二波纹状散热片。
第一集液箱3和第二集液箱4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但第一集液箱3的水平截面积比第二集液箱4的大。第一集液箱3被配置在与第二集液箱4相比的左侧(左右方向外侧),第一集液箱3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比第二集液箱4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更位于左右方向外侧,并且第一及第二集液箱3、4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位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同一垂直平面上。由此,第一集液箱3和第二集液箱4在俯视观察时不重叠而错开。另外,第一集液箱3的上端比第二集液箱4的下端位于上方,这里是位于与第二集液箱4的上端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第一集液箱3具有利用重力使气液分离且积存液体的作为储液部的功能。即,第一集液箱3的内容积是如下这样地内容积:流入第一集液箱3内的气液混相制冷剂中的液相为主体的混相制冷剂通过重力而积存在第一集液箱3内的下部,并且气液混相制冷剂中的气相成分通过重力而积存在第一集液箱3内的上部,由此液相为主体的混相制冷剂流入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内。
在冷凝器1的右端部侧配置有与构成第一~第四热交换通路P1~P4的全部热交换管2A、2B连接的第三集液箱5。第三集液箱5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二集液箱4相同。第三集液箱5内被分别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通路P1与第二热交换通路P2之间的高度位置处、及第三热交换通路P3与第四热交换通路P4之间的高度位置处的铝制分隔板8、9划分成上侧集液部11、中间集液部12和下侧集液部13。第一热交换通路P1的第二热交换管2B的左端部连接在第二集液箱4上,其右端部连接在第三集液箱5的上侧集液部11上;第二热交换通路P2的第二热交换管2B的左端部连接在第二集液箱4上,其右端部连接在第三集液箱5的中间集液部12上;第三热交换通路P3的第一热交换管2A的左端部连接在第一集液箱3上,其右端部连接在第三集液箱5的中间集液部12上;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的左端部连接在第一集液箱3上,其右端部连接在第三集液箱5的下侧集液部13上。
而且,由第二集液箱4、第一集液箱3中的与第三热交换通路P3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接的部分、第三集液箱5的上侧集液部11及中间集液部12、以及第一~第三热交换通路P1~P3形成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部1A,由第一集液箱3中的与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接的部分、第三集液箱5的下侧集液部13及第四热交换通路P4形成使制冷剂过冷却的过冷却部1B,第一~第三热交换通路P1~P3成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制冷剂冷凝通路,并且第四热交换通路P4成为使制冷剂过冷却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
在构成冷凝部1A的第三集液箱5的上侧集液部11形成有制冷剂入口14,在构成过冷却部1B的第三集液箱5的下侧集液部13形成有制冷剂出口15。而且,在第三集液箱5上接合有与制冷剂入口14连通的制冷剂入口部件16及与制冷剂出口15连通的制冷剂出口部件17。
第一集液箱3由上下两端开了口的圆筒状体21、钎焊在圆筒状体21的下端部而将圆筒状体21的下端开口封闭的下端封闭部件22(下端封闭部)、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圆筒状体21的上端部并将圆筒状体21的上端开口封闭的盖23构成。如图3所示,在第一集液箱3的下端封闭部件22上设置有内侧突出部24,该内侧突出部24由沿着第一集液箱3的圆筒状体21的周壁内周面的圆筒状部24a及与圆筒状部24a的上端一体形成的顶壁24b构成。内侧突出部24的顶壁24b与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下端的第一热交换管2A相比位于下方。另外,在内侧突出部24的上表面,通过使顶壁24b的一部分向下方呈凹陷状变形而设置有凹部25,该凹部25的上方开口且内周面为趋向下方而直径缩小的圆锥面。
如图3~图5所示,在第一集液箱3的圆筒状体21的周壁21a上固定有将第一集液箱3内划分成与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通的第一部分26和与第一部分26相比在上方的第二部分27的、作为分隔部的板状体28。板状体28从外侧插入到形成于第一集液箱3的圆筒状体21的周壁21a上的狭缝21b中并被钎焊在周壁21a上。在板状体28中的与中心相比的左右方向外侧部分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29。
在第一集液箱3内配置有上端开口且下端被封闭的有底圆筒状的合成树脂制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和由具有透液性的材料构成且装入了干燥剂(图示略)的袋状的干燥剂容器35,并且使得干燥剂容器35与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相比位于上方。
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以上端位于第二热交换通路P2与第三热交换通路P3之间、且下端与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下端的第一热交换管2A相比位于下方的方式,从上方紧密接触地穿过板状体28的贯通孔29,并使该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下端部紧密接触地嵌入到下端封闭部件22的内侧突出部24的凹部25内。紧密接触地嵌入到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凹部25内的被嵌入部31a的外周面为趋向下方而直径缩小的圆锥面。
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周壁32中的与板状体28相比上侧部分32a的外径比贯通孔29的内径大。另外,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周壁32的外周面中的与板状体28相比下侧的部分,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向直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33。而且板状体28被周壁32的上侧部分32a的下端和突起33从上下夹持,由此阻止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另外,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上端部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向直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多个外侧伸出部34,通过周壁32的上端及外侧伸出部34承受干燥剂容器35。
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至少一部分,这里是下部位于与第四热交换通路P4(与下端的制冷剂冷凝通路邻接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通的第一部分26处,其上部位于第二部分27中的与第三热交换通路P3(下端的制冷剂冷凝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通的部分处。
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周壁32上以沿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第一连通口36和多个第二连通口37,所述第一连通口36在第一集液箱3内的与板状体28相比的下方的第一部分26处开口,且在上下方向上长,所述第二连通口37在与板状体28相比的上方的第二部分27处开口,且在上下方向上长,第一连通口36被网眼状的滤清器38封堵。第一及第二连通口36、37占了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周壁32的大部分。封堵第一连通口36的网眼状的滤清器38的网眼的大小优选为,在1英寸的长度间有100以上数量的网眼存在这样的大小。滤清器38可以与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周壁32一体地形成,或者还可以是将与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周壁32分体地形成的滤清器固定安装在周壁32上。
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中的、紧密接触地嵌入到下端封闭部件22的内侧突出部24的凹部25内的被嵌入部31a及与被嵌入部31a的上方相连的部分为实心状,由此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下端部形成有用于避免来自第一部分26的制冷剂的侵入的制冷剂侵入避免部39。而且,通过形成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下端部的制冷剂侵入避免部39、和周壁32中的与板状体28相比存在于下方的部分构成使第一集液箱3的第一部分26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41,由此,在第一集液箱3中的与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接的第一部分26处设置有使第一集液箱3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41。此外,构成内容积减少部41的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下端部的制冷剂侵入避免部39并不限于实心状,还可以是例如具有与第一部分26隔离的中空部的部件。
冷凝器1通过如下的过程而被制造:将除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干燥剂容器35及盖23以外的部件一并钎焊,然后从上方将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及干燥剂容器35放入第一集液箱3的圆筒状体21内,接着将盖23安装到圆筒状体21上。在将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放入圆筒状体21内时,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的突起33发生变形且在穿过板状体28的贯通孔29后恢复原本的形状。
冷凝器1与压缩机、膨胀阀(减压器)及蒸发器一起构成冷冻循环,作为汽车空调搭载在车辆上。
在上述构成的冷凝器1中,被压缩机压缩而成的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入口部件16及制冷剂入口14流入第三集液箱5的上侧集液部11内,并于在第一热交换通路P1的第二热交换管2B内向左方流动期间被部分地冷凝并流入第二集液箱4内。流入了第二集液箱4内的制冷剂在于第二热交换通路P2的第二热交换管2B内向右方流动期间被部分地冷凝并流入第三集液箱5的中间集液部12内。流入了第三集液箱5的中间集液部12内的制冷剂在于第三热交换通路P3的第一热交换管2A内向左方流动期间被部分地冷凝并流入第一集液箱3内。
流入了第一集液箱3内的制冷剂是气液混相制冷剂,该气液混相制冷剂中的液相为主体的混相制冷剂通过重力积存在第一集液箱3内的下部,并进入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内。
进入了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内的液相为主体的混相制冷剂在与第一热交换管2A内向右方流动期间被过冷却,然后进入第三集液箱5的下侧集液部13内,并通过制冷剂出口15及制冷剂出口部件17流出,并经由膨胀阀被输送至蒸发器。
另一方面,流入了第一集液箱3内的气液混相制冷剂中的气相成分积存在第一集液箱3内的上部。
在将制冷剂封入上述汽车空调时,因为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21中的与第一集液箱3的板状体28相比位于下方的第一部分26处设置了内容积减少部41,所以液相制冷剂容易在第一集液箱3的第一部分26内积存到与作为制冷剂冷凝通路的第三热交换通路P3的下侧邻接的、作为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上端的第一热交换管2A以上的高度位置。由此,在制冷剂封入时,能够使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内由液相制冷剂迅速地充满。其结果是,能够使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封入量在较早阶段就成为使过冷度恒定的合适封入量。而且,因为过冷度恒定的稳定化区域的范围、即过冷度恒定的制冷剂封入量的范围变宽,所以能够得到相对于负荷变动和制冷剂泄漏更稳定的过冷特性。
也就是说,在最初将规定量的制冷剂加入到由冷凝器1、压缩机、膨胀阀及蒸发器构成的冷冻循环内并开始冷冻循环的运转,并继续加入制冷剂且对在各种制冷剂封入量下的过冷度进行调查并制作了封入量图表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A点是从冷凝器1流出来的制冷剂开始过冷却的点,B点是冷凝器1的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内由液相制冷剂充满的点,C点是冷凝器1的第一集液箱3内由液相制冷剂充满的点。由此,能够使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封入量在较早阶段就成为过冷度恒定的合适封入量。而且,因为过冷度恒定的稳定化区域的范围、即过冷度恒定的制冷剂封入量的范围变宽,所以能够得到相对于负荷变动和制冷剂泄漏更稳定的过冷特性。
图7表示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变形例。
在图7所示的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50的情况下,紧密接触地嵌入第一集液箱3的下端封闭部件22的凹部25内的被嵌入部50a的外周面为趋向下方而直径缩小的圆锥面。通过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50的被嵌入部50a、及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50的周壁32中的与被嵌入部50a的上方相连的部分形成下端被封闭且上方开口的中空部51。而且,通过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50的周壁32中的与板状体28相比存在于下方且包含中空部51的部分,在第一集液箱3中的与第四热交换通路P4的第一热交换管2A连接的第一部分26处设置有使第一集液箱3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41。
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50的其他构成与上述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相同,并与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同样地配置在第一集液箱3内。此外,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50中的与上述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31相同的部分及相同的部件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Claims (7)

1.一种冷凝器,该冷凝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列状地设置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热交换管、和与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集液箱,由上下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上下排列地设置有三个以上,在左右任意的一端部侧设置有:连接有第一热交换管的第一集液箱,该第一热交换管构成包含下端的热交换通路在内且连续地排列的至少两个热交换通路;和连接有第二热交换管的第二集液箱,该第二热交换管构成与连接在第一集液箱上的第一热交换管所构成的热交换通路相比设置在上方的热交换通路,第一集液箱配置在与第二集液箱相比的左右方向外侧,且第一集液箱的上端与第二集液箱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并且第一集液箱具有利用重力使气液分离且积存液体的功能,由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中的上端的热交换通路、和由与第二集液箱连接的第二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冷凝的制冷剂冷凝通路,由与第一集液箱连接的第一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中的除上端的热交换通路以外的热交换通路是使制冷剂过冷却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集液箱内的与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连接的部分处设置有使第一集液箱的内容积减少的内容积减少部,在第一集液箱内配置有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下端部设置有制冷剂侵入避免部,通过该制冷剂侵入避免部构成内容积减少部的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制冷剂侵入避免部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相对于第一集液箱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而向外侧偏心,所述下端的热交换通路中的下端的热交换管位于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制冷剂侵入避免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一部分构成内容积减少部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集液箱的下端封闭部设置有内侧突出部,在该内侧突出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下端部嵌入在该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侵入避免部设置在所述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中的至少嵌入在凹部内的部分处,通过第一集液箱的下端封闭部的内侧突出部和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制冷剂侵入避免部构成内容积减少部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集液箱内设置有将第一集液箱内上下划分的分隔部,在分隔部上形成有贯通孔,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穿过分隔部的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分隔部将第一集液箱内划分成:第一集液箱内的、邻接于制冷剂冷凝通路的下方的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所连通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比位于上方的第二部分,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集液箱内的第一部分处,在制冷剂通过用筒状体上形成有在第一集液箱内的第一部分中开口的第一连通口及在第二部分中开口的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中的至少某一方的连通口被滤清器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集液箱上连接有构成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一热交换管,在第二集液箱上连接有构成至少两个热交换通路的第二热交换管。
CN201110358247.7A 2010-11-08 2011-11-08 冷凝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6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9466A JP5651431B2 (ja) 2010-11-08 2010-11-08 コンデンサ
JP2010-249466 2010-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6045A CN102706045A (zh) 2012-10-03
CN102706045B true CN102706045B (zh) 2016-04-27

Family

ID=459713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4329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61708U (zh) 2010-11-08 2011-11-08 冷凝器
CN2011103582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6045B (zh) 2010-11-08 2011-11-08 冷凝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4329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61708U (zh) 2010-11-08 2011-11-08 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111547A1 (zh)
JP (1) JP5651431B2 (zh)
CN (2) CN202361708U (zh)
DE (1) DE102011085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1431B2 (ja) * 2010-11-08 2015-01-1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コンデンサ
US9267717B2 (en) * 2012-06-21 2016-02-23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rge management
JP6039946B2 (ja) * 2012-07-13 2016-12-07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コンデンサ
DE102013204294A1 (de) * 2013-03-12 2014-10-02 Behr Gmbh & Co. Kg Kondensatorbaugruppe für Kältemittel
JP6572040B2 (ja) * 2014-08-08 2019-09-0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コンデンサ
JP6446990B2 (ja) 2014-10-16 2019-01-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分流器
EP3062042A1 (de) * 2015-02-27 2016-08-3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luidsammler
EP3112778B1 (en) * 2015-06-29 2018-01-1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Condenser
DE102015114562A1 (de) * 2015-09-01 2017-03-02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Wärmeübertrager mit Sammlerrohr
JP6572931B2 (ja) * 2016-04-08 2019-09-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US10094601B2 (en) * 2016-07-12 2018-10-09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denser
WO2018181338A1 (ja) * 2017-03-27 2018-10-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TWI718485B (zh) * 2019-02-27 2021-02-1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熱交換裝置
JP7095182B2 (ja) * 2020-03-03 2022-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エアクール 受液器一体凝縮器
US11712942B2 (en) * 2020-08-05 2023-08-01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Hermetically sealed cap for heat exchanger modulat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0379B1 (en) * 1999-12-01 2001-07-1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ndenser with integral receiver dryer
JP2005315501A (ja) * 2004-04-28 2005-11-10 Nikkei Nekko Kk 受液器付き熱交換器
JP2009121783A (ja) * 2007-11-16 2009-06-04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CN101548150A (zh) * 2006-10-13 2009-09-30 开利公司 用于改善换热器中的流体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047320A1 (ja) * 2008-10-20 2010-04-2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CN202361708U (zh) * 2010-11-08 2012-08-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冷凝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8A (en) * 1853-09-13 India-rtjbbee
KR100654178B1 (ko) * 2001-12-19 2006-12-05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리시버 드라이어 체적결정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의하여결정된 체적을 가지는 리시버 드라이어 일체형 응축기
US7003978B2 (en) * 2003-12-12 2006-02-28 Calsonickansei North America, Inc. Service cartridge for a receiver in a condens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0379B1 (en) * 1999-12-01 2001-07-1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ndenser with integral receiver dryer
JP2005315501A (ja) * 2004-04-28 2005-11-10 Nikkei Nekko Kk 受液器付き熱交換器
CN101548150A (zh) * 2006-10-13 2009-09-30 开利公司 用于改善换热器中的流体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JP2009121783A (ja) * 2007-11-16 2009-06-04 Showa Denko Kk 熱交換器
WO2010047320A1 (ja) * 2008-10-20 2010-04-2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CN202361708U (zh) * 2010-11-08 2012-08-01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冷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85837A1 (de) 2012-05-10
JP2012102900A (ja) 2012-05-31
US20120111547A1 (en) 2012-05-10
US20150184908A1 (en) 2015-07-02
CN102706045A (zh) 2012-10-03
US9587862B2 (en) 2017-03-07
JP5651431B2 (ja) 2015-01-14
CN202361708U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6045B (zh) 冷凝器
CN102235781B (zh) 冷凝器
CN202757354U (zh) 冷凝器
CN202002402U (zh) 冷凝器
US8950213B2 (en) Receiver and receiver-integrated condenser
JP4091416B2 (ja) 冷凍サイクル用レシーバタンク、レシーバタンク付き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用凝縮装置
CN203605755U (zh) 热交换器
CN103299140A (zh) 热交换器
CN203518348U (zh) 蒸发器
CN107796145A (zh) 冷凝器
CN108224853A (zh) 受液器及使用该受液器的冷凝器
CN102221272B (zh) 冷凝器
CN205066247U (zh) 冷凝器
CN102192622B (zh) 冷凝器
CN102221271B (zh) 冷凝器
CN202403463U (zh) 冷凝器
CN203364512U (zh) 冷凝器
JP2010139089A (ja) 熱交換器
CN203893509U (zh) 冷凝器
CN202403462U (zh) 冷凝器
CN202757356U (zh) 冷凝器
JP2009119950A (ja) 熱交換器
JP2000213825A5 (zh)
JP2020159589A (ja) コンデンサ
CN205825517U (zh) 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