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4114A -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4114A
CN102704114A CN2012102151365A CN201210215136A CN102704114A CN 102704114 A CN102704114 A CN 102704114A CN 2012102151365 A CN2012102151365 A CN 2012102151365A CN 201210215136 A CN201210215136 A CN 201210215136A CN 102704114 A CN102704114 A CN 102704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twizzle
silk screen
filament
long fila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51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4114B (zh
Inventor
于伟东
邓成亮
杜赵群
于昊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151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41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4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4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4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41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复合纱及其应用。该复合纺纱方法是采用分劈器和展丝器,使2束长丝经分劈器不对称地分为2×2束,其中两束上行、两束下行,进入各自的展丝器展成丝网,而后以不同位置喂入,在加捻三角区形成对短纤维须条的裹缠并多级汇聚复合成丝网裹缠复合纱。该方法适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所得复合纱是以至少有3个汇聚轴且至少有两个汇聚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丝网裹缠的6轴系复合纱,有四种汇聚轴形式,可织造纹理清晰、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高档精细面料。

Description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通过该纺纱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纱,该纺纱方法及复合纱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纤维是资源,需要土地产出和用石油制造。土地有限且需要种植粮食;石油为能源而储量在减少。人们一方面,开始利用回用纤维,如纺织加工中的落棉、落毛等和回用纺织品开松所得的偏短、偏弱类纤维,这是循环再利用纤维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一些原本认为是不可纺的超短、脆弱纤维,如木棉、羽绒等,也开始作为新的纤维资源被关注和开始利用。而这些偏短、偏弱类的纤维不仅纺纱中的飞花、掉屑严重、制成率低,纺出的纱线强力低、毛羽多,而且对传统纺纱技术来说,甚至是无法进行的。因此,这会导致这类纤维循环利用的障碍及不可行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纤维废弃所形成的环境污染。
单一形态和性能的纤维、或单一结构的纱线是难以克服纤维自身的不足,而解决上述问题的。采用长丝包覆短纤维的复合纺纱技术,可以弥补这类纤维纺纱的不足和提高可纺纱线的支数,即使纱线纺的更细。目前长丝/短纤复合纺装置大都在传统环锭纺纱机构基础上进行部分改造。如王文革和李保仓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CN200320121270.5),在纺纱支架上设置偏口集合器,纱条由皮圈嵌口经偏口集合器通道进入前皮辊,长丝经集合器前端在前皮辊与纱条汇合,使纱条与长丝形成稳定的加捻三角区。
由于目前的长丝都是成束的,或作为包芯的芯纱,或作为包缠的外绕纱,或作为互为扭合的一组份,故都用于优良可纺性能纤维的高支纱和特殊风格特征纱的纺纱加工。对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加工,长丝束分离成准单层的长丝层,对之形成裹缠保护式的纺纱,是这类纤维被真正有效利用和回用的基础。
有关长丝束分劈为单根长丝层的专利报道,如马强的专利连续纤维束分散装置(专利号CN1811025A)主要由空气分离器和梳理器组成,空气分离器中有中空筒体,其上端口有分丝腔,分丝腔底面为分布有若干通气孔的分丝板,梳理器中装有梳理槽,这种气体分离方式根本不适于短纤维须条的纺纱,因为会加大飞花和须条的紊乱。余明伟的专利将丝束分解为平行单丝的收/放卷设备及方法(专利号:CN1884026A)由分筘器和张力控制装置组成,通过张力控制装置控制张力,通过分丝筘的分离作用将丝束分解成平行单丝。Joseph Lee Lifke的专利束纤维分的离方法与装置(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EREADINGFIBER BUNDLES)(专利号:US6049956)由数个分散鼓组成,通过改变分散鼓两端圆片的角度来使纤维束分散开,该方法设备机械部件多、机械协同性要求高。
上述各相关方法,其一,都是以可纺性优秀的纤维为对象、改变成纱风格和花式或高支化为目的的纺纱,无法利用可纺性差或根本无法纺的纤维;其二,更适于偏短偏弱纤维的高支化、甚至超高支化纺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对偏短、偏弱、难纺、甚至传统纺纱不可纺纤维的低耗、高效、高支、防飞花、掉毛和起毛的保护式纺纱的纺纱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上述纺纱方法得到的复合纱。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纺纱方法的应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复合纱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具有对中导纱钩的对称初展器、分劈器、下行导纱钩、上展丝器、下展丝器,并使上展丝器紧贴环锭细纱机的前上罗拉获得驱动力,使下展丝器亦紧贴环锭细纱机的前下罗拉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包括左导纱钩及右导纱钩,分劈器包括左分劈器及右分劈器,下行导纱钩包括左下行导纱钩及右下行导纱钩;
第二步、取两束长丝,分为左长丝及右长丝,分别经对中导纱钩的左导纱钩及右导纱钩进入对称初展器,由对称初展器将左长丝及右长丝分别展开铺平后得到左分展丝及右分展丝,再由左分劈器将左分展丝非对称劈分为左上行长丝层与左下行长丝,同时,由右分劈器将右分展丝非对称劈分为右上行长丝层与右下行长丝;
第三步、将分劈后的左上行长丝层及右上行长丝层直接喂入上展丝器中再展丝,得左上行丝网及右上行丝网,再由上行展丝器与前上罗拉的紧贴处,夹持左上行丝网及右上行丝网并紧贴前上罗拉输出,此为第一轴;同步,将左下行长丝及右下行长丝分别经左下行导纱钩及右下行导纱钩定位,分别送达至下展丝器复展丝,得左下行丝网及右下行丝网,再由下行展丝器与前下罗拉的紧贴处,夹持左下行丝网及右下行丝网并紧贴下罗拉输出,此为第二轴;
第四步、第一轴的左上行丝网及右上行丝网从上或从侧边、第二轴的左下行丝网及右下行丝网从下或从侧边、作为第三轴的短纤维须条的左路须条及右路须条经左集束器及右集束器居中,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左路须条与左上行丝网和/或左下行丝网形成同轴或不同轴的叠层或分布排列,右路须条与右上行丝网和/或右下行丝网形成同轴或不同轴的叠层或分布排列;出前罗拉钳口后,在加捻作用下形成至少有两级加捻三角区,不同轴系的纤维在每一级加捻三角区的顶点,即汇聚点复合,并在最终汇聚点处,复合成丝网裹缠复合纱,每级加捻三角区的两条边为当前加捻三角区的汇聚轴。
优选地,所述对称初展器包括表面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展辊,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为6~20头的对称螺纹沟槽,其分为第一左向螺纹区及第一右向螺纹区,由第一左向螺纹区及第一右向螺纹区分别对所述左长丝及所述右长丝展开铺平,在第一左向螺纹区及第一右向螺纹区上方设有可作水平左右移动的所述左导纱钩及所述右导纱钩,所述左导纱钩及所述右导纱钩套接在可作上下、前后移动的对中导纱移架上,通过所述左导纱钩及所述右导纱钩的水平左右移动调整所述左长丝与所述右长丝的定位和其间间距,其中,定位是指所述左长丝与所述右长丝相对所述左分劈器及所述右分劈器上的左分劈点及右分劈点的定位;所述左导纱钩及所述右导纱钩通过对中导纱移架进行上下、前后移动以调节所述左长丝及所述右长丝相对分展辊的包围角θ,以增加左长丝及右长丝的展开宽度。
优选地,所述左分劈器及所述右分劈器分别为机翼形的左分劈杆及右分劈杆,左分劈杆及右分劈杆分别连接可水平左右移动的左支杆及右支杆,左支杆及右支杆设于可作前后、上下移动的分劈移架上,通过水平左右移动左支杆来调节所述左上行长丝层与所述左下行长丝之间的宽度比,通过水平左右移动右支杆来调节所述右上行长丝层与所述右下行长丝之间的宽度比,其中,所述左上行长丝层与所述左下行长丝之间的宽度比和/或所述右上行长丝层与所述右下行长丝之间的宽度比为2∶8~8∶2,通过前后、上下移动分劈移架来调节所述左分展丝及所述右分展丝在所述左分劈杆及所述右分劈杆上的左分劈点及右分劈点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下行导纱钩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下引导纱钩及右下引导纱钩;左下引导纱钩及右下引导纱钩分别连接在将所述左下行长丝及所述右下行长丝弯曲下引的左下滑杆及右下滑杆上,左下滑杆及右下滑杆分别固接左上导纱钩及右上导纱钩,左上导纱钩及右上导纱钩分别与左滑块及右滑块固接,左滑块及右滑块套接在方直杆上,方直杆与可作上下、前后移动的下行导纱移架连接,通过左滑块及右滑块的左右水平移动来调节所述左下行长丝与所述右下行长丝位置和间距,通过下行导纱移架的上下、前后移动来调整所述左下行长丝与所述右下行长丝对所述下展丝器的包围角α;所述左集束器及所述右集束器可左右水平移动,以调节的左路须条与所述右路须条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上展丝器包括表面刻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的上双向展丝辊,第二人字形螺纹槽以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顶点的连线为中心线分为第二左向螺纹槽区及第二右向螺纹槽区;
所述下展丝器包括表面刻有第三人字形螺纹槽的下双向展丝辊,第三人字形螺纹槽以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顶点的连线为中心线分为第三左向螺纹槽区及第三右向螺纹槽区;
第二人字形螺纹槽和/或第三人字形螺纹槽为6~20头的对称螺纹沟槽。
优选地,所述长丝取与所述短纤维须条化学成分相同的无捻长丝。
优选地,短纤维须条是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喂入,再经皮圈罗拉的牵伸得到。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的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得到的复合纱,其特征在于:根据由前罗拉钳口输出的不同轴线的丝网和短纤维须条中心轴的总数,即最初须汇聚的轴数,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三汇聚轴、四汇聚轴、五汇聚轴、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其中:
三汇聚轴为3+2+1结构,即上盖丝网及下托丝网同轴夹持短纤维须条与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再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三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
四汇聚轴分为(2+1)×2结构、(2+1)+2+1结构和2×2+1+1结构,其中:(2+1)×2结构为两股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两汇聚轴复合但汇聚点位置不同的复合纱、再汇聚复合而成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2+1)+2+1结构为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两汇聚轴复合的复合纱与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并再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复合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2×2+1+1结构为两股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的复合,再分别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和另一上或下包缠丝网复合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
五汇聚轴为2+1+1+1+1结构,即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再分别与另三上或下包缠丝网和另一短纤维须条四级汇聚复合的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
六汇聚轴为1×6结构,即为四丝网和两短纤维须条各自成一汇聚轴,有至少两个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汇聚点的依次或几个同时汇聚复合的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复合纱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
本发明的原理是将两束长丝分展为四束,其中两束上行、两束下行,进入各自的展丝器展成丝网,而后以不同位置喂入,以此两两夹持裹缠两束短纤维须条,进行连续、均匀、基本无纤维丢失地成单纱后,再复合成复合纱。
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在于:①仅在普通细纱机上增加一套分劈器和一套展纱器,就解决了偏短偏弱、可纺性差、或不可纺纤维的高制成率、低毛羽量的光洁复合纱的纺纱问题,方法简捷、机构实用、安装方便、可控可调;②通过调整展纱器可以方便、快捷地将长丝束展开成丝网并对短纤裹缠,以达成纱结构的稳定;③可实现对不可纺纤维如木棉和回用纤维如落棉的短纤维须条的上盖下托的保护,达到连续、增强、低飞花、掉毛和起毛的纺纱,当然也适于常用纤维更高支的纺纱;④带有分劈器,可将长丝束分劈成两束,展开成网保护,使长丝用量减少一半,可纺支数更高;⑤所得光洁复合纱,可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断裂强度和撕破强度高,抗起毛起球、耐磨、光泽好、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等。
附图说明
图1为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机构原理图;
图2为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机构原理侧视图;
图3a为上包缠三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3b为下包缠三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同向(2+1)×2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对称(2+1)×2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同向(2+1)+2+1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对称(2+1)+2+1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对称2×2+1+1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同向2×2+1+1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7a为2+1+1+1+1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7b为(2+1)+(1+1)+1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7c为(2+1)+(1+1+1)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7d为1+(2+1)+(1+1)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8a为(1+1+1)×2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8b为[(1+1)+1]×2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8c为1+1×4+1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8d为(1+1+1)+(1+1)+1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对称初展器;2-分劈器;3-下行导纱钩;4-上展丝器;5-下展丝器;6-长丝;7-短纤维须条;8-前罗拉;9-皮圈罗拉;10-后罗拉;11-分展棍;11L-第一左向螺纹区、11R-第一右向螺纹区;12-对中导纱钩;12L-左导纱钩、12R-右导纱钩;13-对中导纱移架;21-分劈杆;21L-左分劈杆、21R-右分劈杆;22L-左分劈点、22R-右分劈点;23L-左支杆、23R-右支杆;24-分劈移架;3L-左下行导纱钩、3R-右下行导纱钩;31L-左下滑杆、31R-右下滑杆;32L-左上导纱钩、32R-右上导纱钩;33L-左滑块、33R-右滑块;34-方直杆;35-下行导纱移架;36L-左集束器、36R-右集束器;41-上展丝辊;41L-第二左向螺纹槽区、41R-第二右向螺纹槽区;51-下展丝辊;51L-第三左向螺纹槽区、51R-第三右向螺纹槽区;6L-左长丝、6R-右长丝;61L-左分展丝、61R-右分展丝;62L-左上行长丝层、62R-右上行长丝层;63L-左下行长丝、63R-右下行长丝;64L-左上行丝网、64R-右上行丝网;65L-左下行丝网、65R-右下行丝网;67-复合纱;71L-左路须条、71R-右路须条;81-前上罗拉;82-前下罗拉;83-前罗拉钳口;T1至T4-加捻三角区,其下标表示加捻三角区的级数;Tik表示第i级加捻三角区的第k个汇聚点;Cij表示第i级加捻三角区的第j根汇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步骤为: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具有对中导纱钩12的对称初展器1、分劈器2、下行导纱钩3、上展丝器4、下展丝器5,并使上展丝器4紧贴环锭细纱机的前上罗拉81获得驱动力,使下展丝器4亦紧贴环锭细纱机的前下罗拉82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12包括左导纱钩12L及右导纱钩12R,分劈器2包括左分劈器及右分劈器,下行导纱钩3包括左下行导纱钩3L及右下行导纱钩3R;
第二步、取两束长丝6,分为左长丝6L及右长丝6R,分别经对中导纱钩12的左导纱钩12L及右导纱钩12R进入对称初展器1,由对称初展器1将左长丝6L及右长丝6R分别展开铺平后得到左分展丝61L及右分展丝61R,再由左分劈器将左分展丝61L非对称劈分为左上行长丝层62L与左下行长丝63L,同时,由右分劈器将右分展丝61R非对称劈分为右上行长丝层62R与右下行长丝63R;
第三步、将分劈后的左上行长丝层62L及右上行长丝层62R直接喂入上展丝器4中再展丝,得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再由上行展丝器4与前上罗拉81的紧贴处,夹持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并紧贴前上罗拉81输出,此为第一轴I;同步,将左下行长丝63L及右下行长丝63R分别经左下行导纱钩3L及右下行导纱钩3R定位,分别送达至下展丝器5复展丝,得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再由下行展丝器5与前下罗拉82的紧贴处,夹持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并紧贴下罗拉82输出,此为第二轴II;
第四步、第一轴I的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从上或从侧边、第二轴II的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从下或从侧边、作为第三轴III的短纤维须条7的左路须条71L及右路须条71R经左集束器36L及右集束器36R居中,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83,左路须条71L与左上行丝网64L和/或左下行丝网65L形成同轴或不同轴的叠层或分布排列,右路须条71R与右上行丝网64R和/或右下行丝网65R形成同轴或不同轴的叠层或分布排列;出前罗拉钳口83后,在加捻作用下形成至少有两级加捻三角区,不同轴系的纤维在每一级加捻三角区的顶点,即汇聚点复合,并在最终汇聚点处,复合成丝网裹缠复合纱,每级加捻三角区的两条边为当前加捻三角区的汇聚轴。
所述对称初展器1包括表面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展辊11,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为6~20头的对称螺纹沟槽,其分为第一左向螺纹区11L及第一右向螺纹区11R,由第一左向螺纹区11L及第一右向螺纹区11R分别对所述左长丝6L及所述右长丝6R展开铺平,在第一左向螺纹区11L及第一右向螺纹区11R上方设有可作水平左右移动的所述左导纱钩12L及所述右导纱钩12R,所述左导纱钩12L及所述右导纱钩12R套接在可作上下、前后移动的对中导纱移架13上,通过所述左导纱钩12L及所述右导纱钩12R的水平左右移动调整所述左长丝6L与所述右长丝6R的定位和其间间距,其中,定位是指所述左长丝6L与所述右长丝6R相对所述左分劈器及所述右分劈器上的左分劈点22L及右分劈点22R的定位;所述左导纱钩12L及所述右导纱钩12R通过对中导纱移架13进行上下、前后移动以调节所述左长丝6L及所述右长丝6R相对分展辊11的包围角θ,以增加左长丝6L及右长丝6R的展开宽度。
所述左分劈器及所述右分劈器分别为机翼形的左分劈杆21L及右分劈杆21R,左分劈杆21L及右分劈杆21R分别连接可水平左右移动的左支杆23L及右支杆23R,左支杆23L及右支杆23R设于可作前后、上下移动的分劈移架24上,通过水平左右移动左支杆23L来调节所述左上行长丝层62L与所述左下行长丝63L之间的宽度比,通过水平左右移动右支杆23R来调节所述右上行长丝层62R与所述右下行长丝63R之间的宽度比,其中,所述左上行长丝层62L与所述左下行长丝63L之间的宽度比和/或所述右上行长丝层62R与所述右下行长丝63R之间的宽度比为2∶8~8∶2,通过前后、上下移动分劈移架24来调节所述左分展丝61L及所述右分展丝61R在所述左分劈杆21L及所述右分劈杆21R上的左分劈点22L及右分劈点22R的位置。
所述下行导纱钩3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下引导纱钩3L及右下引导纱钩3R;左下引导纱钩3L及右下引导纱钩3R分别连接在将所述左下行长丝63L及所述右下行长丝63R弯曲下引的左下滑杆31L及右下滑杆31R上,左下滑杆31L及右下滑杆31R分别固接左上导纱钩32L及右上导纱钩32R,左上导纱钩32L及右上导纱钩32R分别与左滑块33L及右滑块33R固接,左滑块33L及右滑块33R套接在方直杆34上,方直杆34与可作上下、前后移动的下行导纱移架35连接,通过左滑块33L及右滑块33R的左右水平移动来调节所述左下行长丝63L与所述右下行长丝63R位置和间距,通过下行导纱移架35的上下、前后移动来调整所述左下行长丝63L与所述右下行长丝63R对所述下展丝器5的包围角α;
所述左集束器36L及所述右集束器36R可左右水平移动,以调节的左路须条71L与所述右路须条71R之间的间距。
所述上展丝器4包括表面刻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的上双向展丝辊41,第二人字形螺纹槽以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顶点的连线为中心线分为第二左向螺纹槽区41L及第二右向螺纹槽区41R;
所述下展丝器5包括表面刻有第三人字形螺纹槽的下双向展丝辊51,第三人字形螺纹槽以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顶点的连线为中心线分为第三左向螺纹槽区51L及第三右向螺纹槽区51R;
第二人字形螺纹槽和/或第三人字形螺纹槽为6~20头的对称螺纹沟槽。
所述长丝6为无捻的人造纤维长丝、合成纤维长丝和天然蚕丝一种或两种,优选地取与所述短纤维须条7化学成分相同的长丝。
短纤维须条7是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10喂入,再经皮圈罗拉9的牵伸得到。
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复合纱根据由前罗拉钳口83输出的不同轴线的丝网和短纤维须条中心轴的总数,即最初须汇聚的轴数,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三汇聚轴、四汇聚轴、五汇聚轴、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其中:
三汇聚轴为3+2+1结构,即上盖丝网及下托丝网同轴夹持短纤维须条与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再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三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在本实施例中,三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形成过程如图3a或图3b所示,在该图中,Tik表示第i级加捻三角区的第k个汇聚点,即T21表示第2级加捻三角区的第1个汇聚点,其他标号及图4a至图8d中的标号与之雷同,不再赘述;Cij表示第i级加捻三角区的第j根汇聚轴,即C12表示第1级加捻三角区的第2根汇聚轴,其他标号及图4a至图8d中的标号与之雷同,不再赘述。
四汇聚轴分为(2+1)×2结构、(2+1)+2+1结构和2×2+1+1结构,其中:(2+1)×2结构为两股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两汇聚轴复合但汇聚点位置不同的复合纱、再汇聚复合而成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该结构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形成过程如图4a、或图4b所示。(2+1)+2+1结构为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两汇聚轴复合的复合纱与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并再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复合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该结构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形成过程如图5a、或图5b所示。2×2+1+1结构为两股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的复合,再分别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和另一上或下包缠丝网复合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该结构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形成过程如图6a、或图6b所示。
五汇聚轴为2+1+1+1+1结构,即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再分别与另三上或下包缠丝网和另一短纤维须条四级汇聚复合的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形成过程如图7a至图7d所示。
六汇聚轴为1×6结构,即为四丝网和两短纤维须条各自成一汇聚轴,有至少两个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汇聚点的依次或几个同时汇聚复合的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的形成过程如图8a至图8d所示。
下述具体实施例1~5是对不同纤维及其线密度,即选择不同的长丝、不同的粗纱条和不同的复合比例及不同复合纺纱工艺参数,即长丝的张力、展丝棍转速、锭速、前罗拉转速,纺纱捻度。进行按本发明的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方法和机构的纺纱,并纺制成高支的光洁复合纱。所选的短纤维均属超短、偏弱纤维,传统纺纱是无法进行的,其中木棉纤维还易于掉屑。
采用单侧毛羽计数法测定复合纱的毛羽,所得的光洁复合纱的毛羽指数(F),指单位长度纱线内单侧面上伸出长度超过某设定长度的毛羽累计数(根/m)F=A+Be-Cl,l为毛羽的设定伸出长度(mm),A、B、C为试验常数;断裂强度(P),考虑纤维粗细不同,表示纤维抵抗外力破坏能力的指标,单位(cN/tex);断裂伸长率ε=(L-L0)/L0=ΔL/L0,其中,L0为原长,L为拉伸断裂时的试样长度,ΔL为绝对伸长值,断裂伸长率表示材料断裂时伸长变形能力的大小。
实施例1;回用棉(落棉)与粘胶长丝三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
采用本发明的用于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方法,将两股粘胶长丝束按上述非对称分束展丝方法进行展纱,而后在前罗拉钳口处与回用棉纤维须条进行三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形成光洁复合纱,具体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纺制的纱线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如图3a所示。所纺成的光洁复合纱,其成纱的毛羽指数、捻回角、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纱条细度不匀率见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此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的有效性。
实施例2:短毛与锦纶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
采用本发明的用于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方法,将两股锦纶长丝束按上述非对称分束展丝方法进行展纱,而后在前罗拉钳口处与短毛纤维须条进行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形成光洁复合纱,具体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纺制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如图4b所示。所纺成的光洁复合纱,其成纱的毛羽指数、捻回角、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纱条细度不匀率见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此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的有效性。
实施例3:木棉/涤纶长丝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
采用本发明的用于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方法,将两股涤纶长丝束按上述非对称分束展丝方法进行展纱,而后在前罗拉钳口处与木棉纤维须条进行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形成光洁复合纱,具体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纺制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如图5a所示。所纺成的光洁复合纱,其成纱的毛羽指数、捻回角、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纱条细度不匀率见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此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的有效性。
实施例4:羊绒/蚕丝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
采用本发明的用于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方法,将两股蚕丝束按上述非对称分束展丝方法进行展纱,而后在前罗拉钳口处与羊绒纤维须条进行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形成光洁复合纱,具体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纺制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如图7d所示。所纺成的光洁复合纱,其成纱的毛羽指数、捻回角、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纱条细度不匀率见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此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的有效性。
实施例5:常用棉/PTT长丝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
采用本发明的用于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方法,将两股PTT长丝束按上述非对称分束展丝方法进行展纱,而后在前罗拉钳口处与常用棉纤维须条进行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纺纱,形成光洁复合纱,具体工艺参数如下表所示,纺制的汇聚形式与成纱结构如图8c所示。所纺成的光洁复合纱,其成纱的毛羽指数、捻回角、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及纱条细度不匀率见下表所列。其中纺纱制成率很高,表示飞花、掉屑、断头等纤维丢失很少;毛羽数也很少,表示成纱的光洁度好;千锭时断头率因长丝的连续和保护而极低,表示成纱加工的可纺性好和加工效率高。纺纱过程无明显的纤维丢失和飞花,钢领圈、板干净,证明此夹持保护式复合纺纱的有效性。
纺制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复合纺纱工艺参数与品质指标

Claims (10)

1.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第一步、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安装具有对中导纱钩(12)的对称初展器(1)、分劈器(2)、下行导纱钩(3)、上展丝器(4)、下展丝器(5),并使上展丝器(4)紧贴环锭细纱机的前上罗拉(81)获得驱动力,使下展丝器(4)亦紧贴环锭细纱机的前下罗拉(82)获得驱动力,其中,导纱钩(12)包括左导纱钩(12L)及右导纱钩(12R),分劈器(2)包括左分劈器及右分劈器,下行导纱钩(3)包括左下行导纱钩(3L)及右下行导纱钩(3R);
第二步、取两束长丝(6),分为左长丝(6L)及右长丝(6R),分别经对中导纱钩(12)的左导纱钩(12L)及右导纱钩(12R)进入对称初展器(1),由对称初展器(1)将左长丝(6L)及右长丝(6R)分别展开铺平后得到左分展丝(61L)及右分展丝(61R),再由左分劈器将左分展丝(61L)非对称劈分为左上行长丝层(62L)与左下行长丝(63L),同时,由右分劈器将右分展丝(61R)非对称劈分为右上行长丝层(62R)与右下行长丝(63R);
第三步、将分劈后的左上行长丝层(62L)及右上行长丝层(62R)直接喂入上展丝器(4)中再展丝,得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再由上行展丝器(4)与前上罗拉(81)的紧贴处,夹持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并紧贴前上罗拉(81)输出,此为第一轴(I);同步,将左下行长丝(63L)及右下行长丝(63R)分别经左下行导纱钩(3L)及右下行导纱钩(3R)定位,分别送达至下展丝器(5)复展丝,得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再由下行展丝器(5)与前下罗拉(82)的紧贴处,夹持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并紧贴下罗拉(82)输出,此为第二轴(II);
第四步、第一轴(I)的左上行丝网(64L)及右上行丝网(64R)从上或从侧边、第二轴(II)的左下行丝网(65L)及右下行丝网(65R)从下或从侧边、作为第三轴(III)的短纤维须条(7)的左路须条(71L)及右路须条(71R)经左集束器(36L)及右集束器(36R)居中,同步喂入前罗拉钳口(83),左路须条(71L)与左上行丝网(64L)和/或左下行丝网(65L)形成同轴或不同轴的叠层或分布排列,右路须条(71R)与右上行丝网(64R)和/或右下行丝网(65R)形成同轴或不同轴的叠层或分布排列;出前罗拉钳口(83)后,在加捻作用下形成至少有两级加捻三角区,不同轴系的纤维在每一级加捻三角区的顶点,即汇聚点复合,并在最终汇聚点处,复合成丝网裹缠复合纱,每级加捻三角区的两条边为当前加捻三角区的汇聚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初展器(1)包括表面刻有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的分展辊(11),第一人字形螺纹沟槽为6~20头的对称螺纹沟槽,其分为第一左向螺纹区(11L)及第一右向螺纹区(11R),由第一左向螺纹区(11L)及第一右向螺纹区(11R)分别对所述左长丝(6L)及所述右长丝(6R)展开铺平,在第一左向螺纹区(11L)及第一右向螺纹区(11R)上方设有可作水平左右移动的所述左导纱钩(12L)及所述右导纱钩(12R),所述左导纱钩(12L)及所述右导纱钩(12R)套接在可作上下、前后移动的对中导纱移架(13)上,通过所述左导纱钩(12L)及所述右导纱钩(12R)的水平左右移动调整所述左长丝(6L)与所述右长丝(6R)的定位和其间间距,其中,定位是指所述左长丝(6L)与所述右长丝(6R)相对所述左分劈器及所述右分劈器上的左分劈点(22L)及右分劈点(22R)的定位;所述左导纱钩(12L)及所述右导纱钩(12R)通过对中导纱移架(13)进行上下、前后移动以调节所述左长丝(6L)及所述右长丝(6R)相对分展辊(11)的包围角θ,以增加左长丝(6L)及右长丝(6R)的展开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劈器及所述右分劈器分别为机翼形的左分劈杆(21L)及右分劈杆(21R),左分劈杆(21L)及右分劈杆(21R)分别连接可水平左右移动的左支杆(23L)及右支杆(23R),左支杆(23L)及右支杆(23R)设于可作前后、上下移动的分劈移架(24)上,通过水平左右移动左支杆(23L)来调节所述左上行长丝层(62L)与所述左下行长丝(63L)之间的宽度比,通过水平左右移动右支杆(23R)来调节所述右上行长丝层(62R)与所述右下行长丝(63R)之间的宽度比,其中,所述左上行长丝层(62L)与所述左下行长丝(63L)之间的宽度比和/或所述右上行长丝层(62R)与所述右下行长丝(63R)之间的宽度比为2∶8~8∶2,通过前后、上下移动分劈移架(24)来调节所述左分展丝(61L)及所述右分展丝(61R)在所述左分劈杆(21L)及所述右分劈杆(21R)上的左分劈点(22L)及右分劈点(22R)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导纱钩(3)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下引导纱钩(3L)及右下引导纱钩(3R);左下引导纱钩(3L)及右下引导纱钩(3R)分别连接在将所述左下行长丝(63L)及所述右下行长丝(63R)弯曲下引的左下滑杆(31L)及右下滑杆(31R)上,左下滑杆(31L)及右下滑杆(31R)分别固接左上导纱钩(32L)及右上导纱钩(32R),左上导纱钩(32L)及右上导纱钩(32R)分别与左滑块(33L)及右滑块(33R)固接,左滑块(33L)及右滑块(33R)套接在方直杆(34)上,方直杆(34)与可作上下、前后移动的下行导纱移架(35)连接,通过左滑块(33L)及右滑块(33R)的左右水平移动来调节所述左下行长丝(63L)与所述右下行长丝(63R)位置和间距,通过下行导纱移架(35)的上下、前后移动来调整所述左下行长丝(63L)与所述右下行长丝(63R)对所述下展丝器(5)的包围角α;所述左集束器(36L)及所述右集束器(36R)可左右水平移动,以调节的左路须条(71L)与所述右路须条(71R)之间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展丝器(4)包括表面刻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的上双向展丝辊(41),第二人字形螺纹槽以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顶点的连线为中心线分为第二左向螺纹槽区(41L)及第二右向螺纹槽区(41R);
所述下展丝器(5)包括表面刻有第三人字形螺纹槽的下双向展丝辊(51),第三人字形螺纹槽以所有第二人字形螺纹槽顶点的连线为中心线分为第三左向螺纹槽区(51L)及第三右向螺纹槽区(51R);
第二人字形螺纹槽和/或第三人字形螺纹槽为6~20头的对称螺纹沟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6)取与所述短纤维须条(7)化学成分相同的无捻长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短纤维须条(7)是由纺织常用短纤维制成的粗纱条,经由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后罗拉(10)喂入,再经皮圈罗拉(9)的牵伸得到。
8.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得到的复合纱,其特征在于:根据由前罗拉钳口(83)输出的不同轴线的丝网和短纤维须条中心轴的总数,即最初须汇聚的轴数,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三汇聚轴、四汇聚轴、五汇聚轴、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其中:
三汇聚轴为3+2+1结构,即上盖丝网及下托丝网同轴夹持短纤维须条与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再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三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
四汇聚轴分为(2+1)×2结构、(2+1)+2+1结构和2×2+1+1结构,其中:(2+1)×2结构为两股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两汇聚轴复合但汇聚点位置不同的复合纱、再汇聚复合而成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2+1)+2+1结构为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两汇聚轴复合的复合纱与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并再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复合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2×2+1+1结构为两股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的复合,再分别与一上或下包缠丝网的和另一上或下包缠丝网复合的四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
五汇聚轴为2+1+1+1+1结构,即一丝网同轴上盖或下托短纤维须条再分别与另三上或下包缠丝网和另一短纤维须条四级汇聚复合的五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
六汇聚轴为1×6结构,即为四丝网和两短纤维须条各自成一汇聚轴,有至少两个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汇聚点的依次或几个同时汇聚复合的六汇聚轴丝网裹缠复合纱。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超短、易掉屑、易飞花纤维和偏短、偏弱回用纤维的保护式、柔软光洁高支复合纱的纺纱。
10.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纱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织造成纹理清晰、结构稳定、柔软耐磨、强度高、抗起毛起球、美观舒适的织物和精细高档面料。
CN201210215136.5A 2012-06-26 2012-06-26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41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5136.5A CN102704114B (zh) 2012-06-26 2012-06-26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5136.5A CN102704114B (zh) 2012-06-26 2012-06-26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4114A true CN102704114A (zh) 2012-10-03
CN102704114B CN102704114B (zh) 2014-08-13

Family

ID=4689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513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4114B (zh) 2012-06-26 2012-06-26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411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4564A (zh) * 2017-05-23 2017-08-11 东华大学 前置移动耦合包缠的渐变功能纺纱机构与方法及用途
CN107099898A (zh) * 2017-05-23 2017-08-29 东华大学 变跨距轨道式耦合渐变色高弹差结构纺纱机构、方法及用途
CN115418763A (zh) * 2022-09-13 2022-12-02 东华大学 保持展丝宽的转向外喂包缠复合结构纺装置与方法及用途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0021A (en) * 1956-03-02 1961-02-01 Deering Milliken Res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ning yarn an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yarn
US3358436A (en) * 1963-11-05 1967-12-19 Teijin Ltd Process for spreading or dividing textile materials
US3739566A (en) * 1971-07-01 1973-06-19 P Smith Apparatus to produce yarn
JPS4981646A (zh) * 1972-12-15 1974-08-06
JPS554866B2 (zh) * 1972-12-20 1980-02-01
JPS59116439A (ja) * 1982-12-21 1984-07-0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シ−ス・コア構造糸の製法
JPH06248528A (ja) * 1993-02-22 1994-09-06 Toray Ind Inc 表面変化に富んだ紡績糸・複合紡績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257027A (ja) * 1993-03-03 1994-09-13 Toyobo Co Ltd 複合糸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8246282A (ja) * 1995-03-16 1996-09-24 Toray Ind Inc 長短複合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56607A (zh) * 2003-09-26 2006-11-01 塞拉尼斯阿希德特Llc公司 用于制造吸收性复合物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33196A (zh) * 2004-09-15 2008-02-27 赛拉尼斯醋酸盐有限公司 用于解开丝束的设备
CN102304796A (zh) * 2011-08-23 2012-01-0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及其设备
CN102312305A (zh) * 2011-08-23 2012-01-11 东华大学 一种易掉屑短纤维的三轴系复合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US20120137649A1 (en) * 2010-11-29 2012-06-07 Amann & Sohne Gmbh & Co. Kg Yarn, especially a thread or an embroidery thread as well as a method to produce such a yarn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0021A (en) * 1956-03-02 1961-02-01 Deering Milliken Res Cor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ning yarn and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yarn
US3358436A (en) * 1963-11-05 1967-12-19 Teijin Ltd Process for spreading or dividing textile materials
US3739566A (en) * 1971-07-01 1973-06-19 P Smith Apparatus to produce yarn
JPS4981646A (zh) * 1972-12-15 1974-08-06
JPS554866B2 (zh) * 1972-12-20 1980-02-01
JPS59116439A (ja) * 1982-12-21 1984-07-0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シ−ス・コア構造糸の製法
JPH06248528A (ja) * 1993-02-22 1994-09-06 Toray Ind Inc 表面変化に富んだ紡績糸・複合紡績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257027A (ja) * 1993-03-03 1994-09-13 Toyobo Co Ltd 複合糸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8246282A (ja) * 1995-03-16 1996-09-24 Toray Ind Inc 長短複合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56607A (zh) * 2003-09-26 2006-11-01 塞拉尼斯阿希德特Llc公司 用于制造吸收性复合物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33196A (zh) * 2004-09-15 2008-02-27 赛拉尼斯醋酸盐有限公司 用于解开丝束的设备
US20120137649A1 (en) * 2010-11-29 2012-06-07 Amann & Sohne Gmbh & Co. Kg Yarn, especially a thread or an embroidery thread as well as a method to produce such a yarn
CN102304796A (zh) * 2011-08-23 2012-01-0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高弹力复合纱的三轴系对称复合纺纱工艺及其设备
CN102312305A (zh) * 2011-08-23 2012-01-11 东华大学 一种易掉屑短纤维的三轴系复合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4564A (zh) * 2017-05-23 2017-08-11 东华大学 前置移动耦合包缠的渐变功能纺纱机构与方法及用途
CN107099898A (zh) * 2017-05-23 2017-08-29 东华大学 变跨距轨道式耦合渐变色高弹差结构纺纱机构、方法及用途
CN107034564B (zh) * 2017-05-23 2019-06-25 东华大学 前置移动耦合包缠的渐变功能纺纱机构与方法及用途
CN107099898B (zh) * 2017-05-23 2019-07-23 东华大学 变跨距轨道式耦合渐变色高弹差结构纺纱机构、方法及用途
CN115418763A (zh) * 2022-09-13 2022-12-02 东华大学 保持展丝宽的转向外喂包缠复合结构纺装置与方法及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4114B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3207C (zh) 短纤维包缠复合纱生产方法
CN102704124B (zh) 等张力双长丝紧靠加捻三角区的三轴系复合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6592042B (zh) 一种以胶原纤维束作为皮层的包芯纱及其加工方法
CN102704058B (zh) 丝束与丝网上下换位喂入复合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CN102747486B (zh) 不等根数分束的同轴束网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074B (zh) 一种长丝螺旋展开的下托式复合纺纱机构、方法与应用
CN102733032B (zh) 丝网上盖式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47487B (zh) 非对等分束的不同轴束网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114B (zh) 非对称分束展丝的不等汇聚点纺纱方法、复合纱及应用
CN102828308B (zh) 一种非等汇聚点双束网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47489B (zh) 双张力盘阻尼差动二级分劈展纱器、纺纱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04127B (zh) 一种下托式包芯增强三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123B (zh) 对称分束展丝同步上盖下托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113B (zh) 对称分束展丝双下托2乘2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131B (zh) 非对称展丝分束的再展与集束复合展丝器、方法及应用
CN102704073B (zh) 分束长丝同轴双向展丝器及应用
CN102704126B (zh) 丝网上盖下托双纱复合的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075B (zh) 长丝分束二轴系展丝器及应用
CN102704122B (zh) 一种上盖下托式三轴系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04121B (zh)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CN102704076B (zh) 长丝展开分劈后上下层再展的复合展丝器、方法及应用
CN102704077B (zh) 二轴系展丝分束的再展与集束复合展丝器、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04112B (zh) 一种双束网非对称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04125B (zh) 一种双束网对称复合纱、纺纱方法及应用
CN102747488B (zh) 双辊差动式二级分劈展纱器、纺纱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