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8757A -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8757A
CN102698757A CN2012101761725A CN201210176172A CN102698757A CN 102698757 A CN102698757 A CN 102698757A CN 2012101761725 A CN2012101761725 A CN 2012101761725A CN 201210176172 A CN201210176172 A CN 201210176172A CN 102698757 A CN102698757 A CN 102698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content
aperture
tio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61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8757B (zh
Inventor
王继元
堵文斌
许建文
汪洋
卞伯同
陈韶辉
杨爱武
柏基业
庞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Yangzi Petr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Yangzi Petr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Yangzi Petr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1761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98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98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8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8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8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催化剂包括载体TiO2-Al2O3复合材料,以及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NiO,基于所述催化剂的质量,NiO的含量为10~30%,TiO2的含量为5~15%,Al2O3的含量为55~85%。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双峰分布的孔结构,中孔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促进活性组分NiO的分散;大孔则为不饱和烃以及胶质的加氢和迁移提供便利,防止堵塞催化剂的孔道,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抗胶质能力。并且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大孔的孔壁上,更能够充分发挥TiO2本身固有的低温活性好、抗中毒性强等特性,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能力。

Description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不饱和烃及胶质含量较高的裂解碳九加氢处理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烯裂解原料主要有石脑油、柴油、瓦斯油等,不论以何种裂解原料生产乙烯均副产一定量的碳九馏分,其产量是乙烯产量的l0~20%。国内绝大多数乙烯装置将裂解碳九作为廉价的初级原料出售,仅少数装置将其进行初步加工后作为汽油、柴油组分或溶剂油。
由于各乙烯装置裂解原料和裂解条件的差异,裂解碳九的组成不稳定、胶质含量高、杂质较多。裂解碳九含有大量可聚合的不饱和烃,主要是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双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茚及其衍生物等。如果将裂解碳九用于生产高品质芳烃溶剂油、做汽油调和组分、制备轻质裂解原料或者轻质化增产BTX芳烃,必须先对这些不饱和烃进行选择性加氢,脱除二烯烃、苯乙烯及其衍生物、部分烯烃和胶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因此,加氢处理催化剂的选择成为提高裂解碳九利用率的关键。
中国专利CN1948441 (石油烃类裂解碳九馏分加氢工艺) 公开了一种裂解碳九鼓泡床加氢工艺。该工艺采用将压力热聚后的闪蒸油和连续负压蒸馏后的精馏碳九相混合,得到一种混合碳九原料。加氢处理采用并流式绝热鼓泡床反应器,可确保在较低空速下,处理高含量不饱和组分原料,反应器内气液分布合理,不产生沟流和局部过热,抑制了聚合生焦反应的发生。专利中所用的催化剂为负载于Al2O3-SiO2上的Ni系催化剂。
中国专利CN16644656 (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工艺和应用) 公开了用于含二烯烃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馏分油加氢制备高芳烃溶剂油和高辛烷值汽油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00~200 m2/g,孔容为0.35~0.85 cm3/g,大于5 nm的孔具有的孔容占总孔容的85~95%,最可几孔径在10~20 nm范围内。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10~30%,Al2O3的含量为70~90%。反应工艺条件为温度50~200 ℃、压力2.0~4.0 MPa、液时空速1~10 h-1、氢油体积比为100~300。该专利的缺点是催化剂的孔径较小,分布较为单一,胶质容易堵塞催化剂的孔道,同时催化剂载体的制备过程复杂,载体需在600~700 ℃通入水蒸气扩孔1~4 h,然后焙烧,才可得到高比表面积、大孔的载体。
中国专利CN1429890 (裂解汽油选择加氢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公开了一种用于裂解汽油(C6~C8馏分)的一段选择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以钛-铝复合氧化物为载体,载体的比表面积为80~180 m2/g,孔容为0.4~1.3 cm3/g,最可几孔径为9~15 nm;以Pd为活性组分,其中金属钯的含量为0.25~0.35%。该催化剂虽然与现有同类催化剂相比,液时空速提高了30~40%,选择性接近100%。但是,该催化剂在对裂解汽油C8~C9重馏分选择性加氢时性能不高,活性和稳定性仍有改进的余地。
美国专利US20020002315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dienes) 具体描述了一种二烯烃选择加氢工艺,将5~15%镍负载在氧化铝上,或3~6%氧化镍与12~25%氧化钼同时负载在氧化铝上制备催化剂。原料可以是C5~C15馏分,硫含量可高达0.2%,反应温度为150~300 ℃,压力为2.0~4.0 MPa,空速为2~15 h-1,氢油体积比为30~300,该工艺可将二烯烃脱除80~90%。但该工艺的反应温度较高,在此温度下,二烯烃自身容易聚合,不利于催化剂长期运转,5~15%Ni/Al2O3催化剂首次运行周期仅为70天。   
现有技术的裂解碳九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孔径分布不合理,孔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双孔道。因而,当裂解碳九原料中的不饱和烃以及胶质含量较高时,则现有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胶质容易堵塞催化剂的孔道,导致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裂解碳九加氢催化剂存在的加氢活性低、抗胶质能力差等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裂解碳九加氢的催化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裂解碳九加氢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包括载体TiO2-Al2O3复合材料,以及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NiO,以催化剂质量计,NiO的含量为10~30%,TiO2的含量为5~15%,Al2O3的含量为55~85%。
所述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00~200 m2/g,孔容为0.4~0.9 cm3/g,特别具有孔径为5~25 nm,且最可几孔径为10~20 nm之间任一孔径的中孔,以及孔径为100~50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200~400 nm之间任一孔径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
上述的加氢催化剂,所述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100~5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所述的裂解碳九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浓度为10~30%的可溶性碳源的水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分离得到粒径为200~8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酸性条件下得到稳定透明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0~3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1~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捏合均匀,挤出成型、干燥、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镍化合物的溶液,经干燥、焙烧得到加氢催化剂。
上述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1)所述的可溶性碳源为果糖、乳糖、核糖、蔗糖、麦芽糖、环糊精或可溶性淀粉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步骤1)的反应温度为100~200 ℃,反应压力为0.1~1.5 MPa,反应时间为1~30 h,
上述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2)所述的纳米级氢氧化钛是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通常是由四氯化钛、钛酸四丁酯、钛酸异丙酯中的任一种通过水解方法制备。
所述步骤2)的酸性条件一般PH值0.5-5。所述稳定例如………
上述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2)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丙三醇、聚氧乙烯醚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上述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2)所述的搅拌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采用常规温度,比如室温下搅拌。
上述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3)所述的搅拌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采用常规温度,比如室温下搅拌。
上述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所述的含镍化合物为硝酸镍、醋酸镍或氯化镍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上述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所述的浸渍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采用常规温度,比如室温下浸渍。
本发明的加氢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用于不饱和烃及胶质含量较高的裂解碳九的加氢处理过程。
本发明的加氢催化剂,所述的比表面积是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ASAP2010物理吸附仪上测定。
所述的孔容和孔径是在美国Quantachrome公司Poremaster-60型全自动压汞仪上测定,其中最可几孔径为孔径分布曲线的峰值对应的孔径。
所述的NiO、TiO2和Al2O3的含量是在美国Jarrell-Ash公司J-A1100型等离子光谱仪上测定。所述的TiO2的分布是在日本Horiba公司EX-250型能谱仪上测定。
所述的碳颗粒的粒径是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LS32激光粒度分析仪上测定。
本发明的裂解碳九加氢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在连续微反装置上进行,催化剂装填量10 mL。反应前先将催化剂进行还原,还原条件为:温度400 ℃、压力常压、氢气空速1000 h-1、还原时间3 h。还原结束后通入溴值132 g Br/100 g、二烯值6.5 g I/100 g的裂解碳九原料进行反应,反应条件为:温度80 ℃、压力3.0 MPa、液时空速1.5 h-1、氢油体积比200,进料5 h后取样分析加氢产品的溴值和二烯值。
本发明的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所述的溴值是按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 0236-1992 (石油产品溴值测定法) 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所述的二烯值是按ASTM标准UOP326-2008 (Diene value by maleic anhydride addition reaction) 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发明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将可溶性碳源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粒径为200~800 nm的碳颗粒,所制备的碳颗粒表面存在丰富的—OH和—C=O基团。在溶胶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促进碳颗粒在溶胶中的分散,纳米级氢氧化钛的表面基团能够与碳颗粒表面的—OH发生置换,强烈吸附到碳颗粒的表面层。当吸附了纳米氢氧化钛的碳颗粒与拟薄水铝石粉体共同成型,并经500 ℃焙烧后,碳颗粒被燃烧掉形成大孔,TiO2转移分布到所形成的大孔的孔壁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的优点是:其一,催化剂具有双峰分布的孔结构,中孔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促进活性组分NiO的分散;大孔则为不饱和烃以及胶质的加氢和迁移提供便利,防止堵塞催化剂的孔道,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抗胶质能力。其二,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大孔的孔壁上,更能够充分发挥TiO2本身固有的低温活性好、抗中毒性强等特性,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但不局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1) 将浓度为20%的果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50 ℃,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400~6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聚乙二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1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20%,聚乙二醇的含量为0.5%。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硝酸镍的溶液,经100 ℃干燥、4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催化剂。
本实施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下列性能: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20%,TiO2的含量为10%,Al2O3的含量为70%。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65 m2/g,孔容为0.7 cm3/g,特别具有孔径为5~2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15 nm,以及孔径为150~40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300 nm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150~4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催化剂的活性可使裂解碳九的溴值由132 g Br/100 g降至8 g Br/100 g,二烯值由6.5 g I/100 g降至0.06 g I/100 g。
实施例2
(1) 将浓度为10%的乳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压力为0.1 MPa,反应时间为30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00~4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聚乙烯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5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0%,聚乙烯醇的含量为0.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醋酸镍的溶液,经100 ℃干燥、3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催化剂。
本实施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下列性能: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10%,TiO2的含量为5%,Al2O3的含量为8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00 m2/g,孔容为0.4 cm3/g,特别具有孔径为5~15 nm,且最可几孔径为10 nm,以及孔径为100~40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200 nm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100~4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催化剂的活性可使裂解碳九的溴值由132 g Br/100 g降至20 g Br/100 g,二烯值由6.5 g I/100 g降至0.35 g I/100 g。
实施例3
(1) 将浓度为30%的核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200 ℃,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时间为1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600~8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丙三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0.5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30%,丙三醇的含量为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氯化镍的溶液,经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催化剂。
本实施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下列性能: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30%,TiO2的含量为15%,Al2O3的含量为5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00 m2/g,孔容为0.9 cm3/g,特别具有孔径为10~25 nm,且最可几孔径为20 nm,以及孔径为350~50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400 nm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350~5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催化剂的活性可使裂解碳九的溴值由132 g Br/100 g降至5 g Br/100 g,二烯值由6.5 g I/100 g降至0.04 g I/100 g。
实施例4
(1) 将浓度为25%的蔗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80 ℃,反应压力为0.8 MPa,反应时间为5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500~7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聚氧乙烯醚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2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24%,聚氧乙烯醚的含量为0.7%。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硝酸镍的溶液,经100 ℃干燥、4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催化剂。
本实施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下列性能: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10%,TiO2的含量为15%,Al2O3的含量为7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50 m2/g,孔容为0.6 cm3/g,特别具有孔径为10~25 nm,且最可几孔径为18 nm,以及孔径为300~48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370 nm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300~48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催化剂的活性可使裂解碳九的溴值由132 g Br/100 g降至14 g Br/100 g,二烯值由6.5 g I/100 g降至0.10 g I/100 g。
实施例5
(1) 将浓度为12%的麦芽糖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30 ℃,反应压力为0.3 MPa,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300~4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羧甲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1.5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4%,羧甲基纤维素的含量为0.2%。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硝酸镍的溶液,经100 ℃干燥、4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催化剂。
本实施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下列性能: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30%,TiO2的含量为5%,Al2O3的含量为6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82 m2/g,孔容为0.5 cm3/g,特别具有孔径为8~15 nm,且最可几孔径为12 nm,以及孔径为250~35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310 nm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250~35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催化剂的活性可使裂解碳九的溴值由132 g Br/100 g降至6 g Br/100 g,二烯值由6.5 g I/100 g降至0.08 g I/100 g。
实施例6
(1) 将浓度为20%的环糊精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50 ℃,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时间为8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40~45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聚乙二醇以及丙三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0.8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2%,聚乙二醇的含量为0.2%,丙三醇的含量为0.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硝酸镍和醋酸镍的混合溶液,经100 ℃干燥、4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催化剂。
本实施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下列性能: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18%,TiO2的含量为10%,Al2O3的含量为7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70 m2/g,孔容为0.6 cm3/g,特别具有孔径为10~2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14 nm,以及孔径为200~40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300 nm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200~4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催化剂的活性可使裂解碳九的溴值由132 g Br/100 g降至12 g Br/100 g,二烯值由6.5 g I/100 g降至0.18 g I/100 g。
实施例7
(1) 将浓度为20%的果糖与可溶性淀粉的水溶液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温度为110 ℃,反应压力为0.1 MPa,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00~8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以及聚乙二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搅拌的过程中滴加硝酸调节pH值,得到稳定透明的pH值为1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20%,聚乙二醇的含量为0.2%。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持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在捏合机上捏合均匀,经挤出成型、100 ℃干燥、500 ℃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硝酸镍的溶液,经100 ℃干燥、400 ℃焙烧得到本实施例的催化剂。
本实施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下列性能: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25%,TiO2的含量为10%,Al2O3的含量为65%。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65 m2/g,孔容为0.6 cm3/g,特别具有孔径为5~25 nm,且最可几孔径为10 nm,以及孔径为100~500 nm,且最可几孔径为350 nm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100~5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催化剂的活性可使裂解碳九的溴值由132 g Br/100 g降至10 g Br/100 g,二烯值由6.5 g I/100 g降至0.16 g I/100 g。
比较例1
本对比实例与实施例1相比较,按照中国专利CN101348406 (用于裂解碳九及其以上烃加氢的方法) 描述的方法制备催化剂。
用硝酸在[H+]/[AlOOH]摩尔比为0.25的条件下,将拟薄水铝石粉体胶溶24 h,得到氧化铝固含量为5%的氧化铝溶胶,保持溶胶温度为60 ℃。将氯化镍溶于适量的水,得到0.10 g镍/毫升的镍盐水溶液。将适量的镍盐水溶液加入到氧化铝溶胶中,在60 ℃老化24 h,再经干燥即得到相应的催化剂前驱体。催化剂前驱体在400 ℃焙烧4 h得到氧化型NiO/Al2O3催化剂。
本比较例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下列性能:催化剂中NiO的含量为50%,Al2O3的含量为50%。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23 m2/g,孔容为0.4 cm3/g,孔径分布单一,没有形成双孔道,仅存在孔径为2~30 nm的中孔,最可几孔径为9 nm。催化剂的活性可使裂解碳九的溴值由132 g Br/100 g降至25 g Br/100 g,二烯值由6.5 g I/100 g降至0.47 g I/100 g。 

Claims (8)

1.裂解C9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包括载体TiO2-Al2O3复合材料,以及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NiO,基于所述催化剂的质量,NiO的含量为10~30%,TiO2的含量为5~15%,Al2O3的含量为55~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具有孔径为5~25 nm之间任一孔径的中孔,及孔径为100~500 nm之间任一孔径的大孔的双峰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是:所述的TiO2分布在催化剂的孔径为100~500 nm的大孔的孔壁上。
4.制备权力要求1所述的裂解C9加氢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浓度为10~30%的可溶性碳源的水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经离心分离得到粒径为200~800 nm的碳颗粒;
    (2) 将纳米级氢氧化钛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酸性条件下得到稳定透明的溶胶;所述的溶胶中纳米级氢氧化钛的含量为10~3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1~1%;
(3) 将步骤(1)所得的碳颗粒加入步骤(2)的溶胶中,搅拌,使纳米级氢氧化钛吸附在碳颗粒的表面;然后与拟薄水铝石粉体混合,捏合均匀,挤出成型、干燥、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
(4) 将步骤(3)所得的载体浸渍含镍化合物的溶液,经干燥、焙烧得到加氢处理的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可溶性碳源为果糖、乳糖、核糖、蔗糖、麦芽糖、环糊精或可溶性淀粉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丙三醇、聚氧乙烯醚或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酸性条件为PH值0.5-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所述的含镍化合物为硝酸镍、醋酸镍或氯化镍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解C9加氢催化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剂用于不饱和烃及胶质含量较高的裂解碳九的加氢处理过程。
CN201210176172.5A 2012-05-31 2012-05-31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698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6172.5A CN102698757B (zh) 2012-05-31 2012-05-31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6172.5A CN102698757B (zh) 2012-05-31 2012-05-31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8757A true CN102698757A (zh) 2012-10-03
CN102698757B CN102698757B (zh) 2014-06-04

Family

ID=4689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6172.5A Active CN102698757B (zh) 2012-05-31 2012-05-31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9875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3418A (zh) * 2015-02-05 2016-1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含TiO2的大孔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01182A (zh) * 2017-01-05 2017-05-24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裂解碳九馏分加氢的方法
CN109289868A (zh) * 2018-10-11 2019-02-01 施清彩 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0237843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98403A (zh) * 2019-09-16 2019-11-26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鸟苷水热的球与片复合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6538A (en) * 1987-07-16 1989-03-28 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 Nickel-containing hydrocracking catalyst
CN102188976A (zh) * 2011-03-31 2011-09-2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镍系催化剂在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中的工艺应用
CN102451715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加氢脱二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6538A (en) * 1987-07-16 1989-03-28 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 Nickel-containing hydrocracking catalyst
CN102451715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加氢脱二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8976A (zh) * 2011-03-31 2011-09-2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镍系催化剂在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中的工艺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田永亮等: "Ni/TiO2-Al2O3裂解汽油一段选择加氢催化剂的研究", 《石油化工》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3418A (zh) * 2015-02-05 2016-1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含TiO2的大孔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5983418B (zh) * 2015-02-05 2019-08-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含TiO2的大孔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01182A (zh) * 2017-01-05 2017-05-24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裂解碳九馏分加氢的方法
CN106701182B (zh) * 2017-01-05 2019-05-24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裂解碳九馏分加氢的方法
CN110237843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89868A (zh) * 2018-10-11 2019-02-01 施清彩 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9289868B (zh) * 2018-10-11 2022-04-01 烟台百川汇通科技有限公司 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0498403A (zh) * 2019-09-16 2019-11-26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鸟苷水热的球与片复合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8757B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0580B2 (en) Catalyst with a mesoporous and macroporous co-mixed nickel active phase having a median macropore diameter in the range 50 to 300 NM, and its use in hydrogenation
CN102698757B (zh) 裂解c9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7734B (zh) 大孔镍基催化剂
US20170120224A1 (en) Catalyst with a mesoporous and macroporous co-mixed nickel active phase having a median macropore diameter of more than 300 nm, and its use in hydrogenation
CN101856613A (zh) 用于石油烃类选择性加氢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9201072B (zh) 一种催化裂化汽油预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WO2020052143A1 (zh) 一种催化裂化汽油改质方法
WO2016202076A1 (zh) 用于合成气选择性合成高品质煤油馏分的载体及其催化剂和制备方法
CN105214677B (zh) 镍基催化剂
CN102284300B (zh) 一种劣质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4452978A (zh) 一种加氢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3122256B (zh) 一种W-Mo-Ni催化剂在粗苯和洗油混合物加氢中的应用
CN101172237A (zh) 用于选择性加氢的大孔容含硫镍催化剂
CN102041052A (zh) 一种裂解c9+混合组分选择性催化加氢的方法
CN109097096B (zh) 一种催化裂化汽油预加氢方法
CN112973772B (zh) 汽油芳构化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1562B (zh) 一种裂解碳九二段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60326A (zh) 一种裂解碳九加氢处理的方法
CN109289868A (zh) 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9355093A (zh) 一种裂解汽油全馏分选择性加氢方法
CN109022025A (zh) 全馏分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方法
CN109364929A (zh) 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的方法
CN109364934A (zh) 一种镍系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9364945A (zh) 一种全馏分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的方法
WO2022119191A1 (ko) 담체 기공이 조절된 탈수소화 촉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