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1416B - 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机构及钟表 - Google Patents

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机构及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1416B
CN102681416B CN201210058443.7A CN201210058443A CN102681416B CN 102681416 B CN102681416 B CN 102681416B CN 201210058443 A CN201210058443 A CN 201210058443A CN 102681416 B CN102681416 B CN 102681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pressed
tectosome
hand winding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84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1416A (zh
Inventor
所毅
藤原俊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81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1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1/00Click devices; Stop clicks; Clutches
    • G04B11/02Devices allowing the motion of a rotatable part in only one direction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00Normal winding of clockworks by hand or mechanically; Winding up several mainsprings or driving weights simultaneous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ring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机构及钟表,它们的组装容易,一旦组装后,即使受到意外的外力也不容易脱离。手动上条钟表的手动上条机构的复位弹簧构造体具有:载置于支撑部件的表面的板状载置部;具备从板状载置部的一侧缘部延伸出的牵拉弹簧臂部的压入牵拉弹簧部,该压入牵拉弹簧部具有压入卡定端部,该压入卡定端部压入到支撑部件的卡定用板状部的开口部中,被规定该开口部的壁部的背面卡定;以及从板状载置部的另一侧缘部延伸出的复位弹簧部,典型的是,具有定位弹簧部,该定位弹簧部具有从板状载置部的一侧缘部,与牵拉弹簧臂部并列地延伸出的定位弹簧臂部,该定位弹簧部在末端部处具有与开口部卡合的压入卡合端部。

Description

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机构及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具有该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手动上条机构以及手动上条钟表。
背景技术
在具有发条的自动上条机构及手动上条机构双方的钟表中,在从摆锤到棘轮的构成自动上条轮系的轮中的中途的轮(例如第二传动轮)上,连接着构成手动上条机构的轮系中的轮(摆动小钢轮或传动中间轮)。为了避免在通过自动上条机构对发条进行上条时,因手动上条轮系中从立轮到摆动小钢轮(传动中间轮)为止的轮的转动引起的能量损失,在通过自动上条机构进行上条时,摆动小钢轮的旋转中心轴摆动而退离,使得摆动小钢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的啮合断开(例如,专利文献1)。
在绕着柄轴的中心轴线转动表冠而对发条进行上条的手动上条时,从第二传动轮退到非啮合位置的摆动小钢轮因小钢轮而旋转,并且受到设定到与第二传动轮啮合的啮合位置的方向的摆动转矩而欲与第二传动轮啮合。公知的是,设置复位弹簧,以便能够可靠地从摆动小钢轮的非啮合位置向啮合位置进行移位(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的该复位弹簧(专利文献2的图6的保持部件83)通过安装部(83A)进行了螺纹紧固,但实际上,不仅尺寸小(典型长度为几mm程度以下),而且在施加了弹簧负荷的状态下需要螺纹紧固,因此实际上基于螺纹紧固的固定可能并不容易。而且,可能缺乏载置稳定性,定位也不容易。
另外,作为具有手动上条机构的手动上条钟表,例如已提出了图12至图15所示的钟表,其中,手动上条机构具有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该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在原理上只需以规定位置和规定状态进行配设就能够进行暂时的固定(卡定)。
在图12所示的手动上条钟表105的手动上条机构103中,随着位于通常走针位置的柄轴110的XA1方向的旋转,经由离合轮112及棘轮机构,使得与该柄轴110啮合的立轮114也向XA1方向旋转,与该立轮114的XA1方向的旋转相应地,小钢轮116向XB1方向旋转,与此相伴,摆动小钢轮120向XD1方向摆动,同时向XE1方向旋转,经由第二传动轮122使棘轮130向XG1方向旋转,从而对条盒轮140内的发条142进行上条。在图12及图13的(a)~(c)中,150是主夹板、152是自动上条轮系夹板、132是棘轮螺钉、144是棘爪。
另外,关于自动上条机构(未图示),将摆锤的往返转动设为单方向的间歇旋转而传递到第二传动轮122,使第二传动轮122向XJ1方向间歇地旋转,从而使棘轮130向XG1方向间歇地旋转,对条盒轮140的发条142进行上条。在刚进行手动上条之后、摆动小钢轮120与第二传动轮122啮合的情况下,当第二传动轮122向XJ1方向旋转时,第二传动轮122使摆动小钢轮120向XE1方向旋转,同时使与小钢轮116保持啮合状态的摆动小钢轮120向XD2方向摆动,因此使得第二传动轮122与摆动小钢轮120的啮合断开。
另一方面,在经由表冠(未图示)使柄轴110向XA1方向旋转的手动上条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使得自动上条机构工作时暂时向XD2方向摆动而退离的摆动小钢轮120再次可靠地向与第二传动轮122啮合的摆动位置进行移位,在该以往的手动上条钟表105的手动上条机构103中,设置了复位弹簧或摆动小钢轮弹簧160,该复位弹簧或摆动小钢轮弹簧160对摆动小钢轮120施加使摆动小钢轮120偏向于XD1方向的摆动位置的弹力YF1。
此处,对于复位弹簧160,在图12的基础上根据图14及图15可知,具有:弯曲成U字状的基端侧安装部161;使“U”的末端侧脚部162延伸而构成的按压弹簧部163。按压弹簧部163相对于“U”的末端侧脚部162,能够在XH1、XH2方向上弹性变形或者摆动。在“U”的基端侧脚部164的基端部或基端侧的末端部165处,形成有帮助复位弹簧160的定位的弯曲卡定部166。在图12的基础上根据图14可知,该复位弹簧160例如设置在主夹板150的复位弹簧配设凹部153中,通过将弯曲卡定部166的末端配设在凹部153的小凹部153a中来进行定位。
但是,实际上该复位弹簧160的组装并不容易。即,在该复位弹簧160的组装时,一方面,按压弹簧部163需要事先处于向XH2方向弯曲的状态(退避的状态),以便能够对摆动小钢轮120施加XH1方向的弹力YF1,另一方面,需要将基端侧安装部161配置在主夹板150的复位弹簧配设凹部153中,使得弯曲卡定部166卡定在复位弹簧配设凹部153的小凹部153a内。因此,实际上需要进行如下操作:将基端侧安装部161配置在主夹板150的复位弹簧配设凹部153中,使得弯曲卡定部166卡定在复位弹簧配设凹部153的小凹部153a内,并且要用手指按压复位弹簧160基端侧安装部161,使其不从该凹部中离开,在此状态下,使按压弹簧部163向XH2方向弯曲而与摆动小钢轮120的外周抵接,使得按压弹簧部163能够对摆动小钢轮120施加XH1方向的弹力YF1。即,在复位弹簧160的组装时,需要用一只手保持复位弹簧160的基端侧安装部161,用另一只手来弯曲或保持按压弹簧部163。另外,在该复位弹簧160中,当因冲击等对按压弹簧部163施加了使复位弹簧160从主夹板150的复位弹簧配设凹部153中脱离的方向的力时,即使该冲击较轻,弯曲卡定部166也容易从小凹部153a中脱离,而且,当弯曲卡定部166从小凹部153a中脱离时,复位弹簧160可能从复位弹簧配设凹部153中脱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87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79667号公报(图6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具有该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手动上条机构以及手动上条钟表,它们的组装容易,一旦组装之后,即使受到轻微冲击等形式的意外的外力,也不容易脱离。
本发明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有:载置于支撑部件的表面的板状载置部;具备从板状载置部的一侧缘部延伸出的牵拉弹簧臂部的压入牵拉弹簧部,该压入牵拉弹簧部具有压入卡定端部,该压入卡定端部压入到支撑部件的卡定用板状部的开口部中,被该卡定用板状部中的规定该开口部的壁部的背面卡定;以及从所述板状载置部的另一侧缘部延伸出的复位弹簧部。
在本发明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中,设置了“载置于支撑部件的表面的板状载置部;具备从板状载置部的一侧缘部延伸出的牵拉弹簧臂部的压入牵拉弹簧部,该压入牵拉弹簧部具有压入卡定端部,该压入卡定端部压入到支撑部件的卡定用板状部的开口部中,在该卡定用板状部中的规定该开口部的壁部的背面卡定”,因此,在将板状载置部载置于支撑部件的表面的状态下,通过按压压入牵拉弹簧部而将压入卡定端部压入到支撑部件的卡定用板状部的开口部中,由此,能够使得位于从板状载置部的一侧缘部延伸出的牵拉弹簧臂部的末端的压入卡定端部卡定于卡定用板状部的规定开口部的壁部的背面,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
此处,典型的是,在载置板状载置部的支撑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部,在板状载置部上形成有与该凹凸部嵌合的大致互补形状的凹凸部,能够进行板状载置部的定位。板状载置部的凹部可以是开口部(孔)。
在本发明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中,典型的是,该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具有定位弹簧部,该定位弹簧部具有从板状载置部的所述一侧缘部起,与牵拉弹簧臂部并列地延伸的定位弹簧臂部,并且该定位弹簧部在末端部处具有与支撑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卡合的压入卡合端部。
此时,在将压入牵拉弹簧部的压入卡定端部压入到支撑部件的开口部中时,定位弹簧部的压入卡合端部也一起被压入到开口部中,定位弹簧部规定了基准位置,因此,与复位弹簧部的状态无关,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能够通过定位弹簧臂部及牵拉弹簧臂部而可靠地保持于规定位置,从而一旦组装之后,脱离的可能性更低。
在本发明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中,典型的是,压入牵拉弹簧部的压入卡定端部在末端侧具有压入引导倾斜面,在基端侧具有压入卡定面。
此时,当按压了压入牵拉弹簧部而将压入卡定端部压入到支撑部件的开口部中时,压入卡定端部通过压入引导倾斜面压入到开口部中,因此,压入卡定端部在开口部中的压入容易,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压入卡定端部的压入卡定面的卡定。
在本发明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中,
(1)相对于板状载置部的与压入牵拉弹簧部相连的所述一侧缘部,板状载置部的与复位弹簧部相连的所述另一侧缘部位于与所述一侧缘部相反的一侧,复位弹簧部在与压入牵拉弹簧部的牵拉弹簧臂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或者
(2)相对于板状载置部的与压入牵拉弹簧部相连的所述一侧缘部,板状载置部的与复位弹簧部相连的所述另一侧缘部处于与所述一侧缘部相邻的位置,复位弹簧部与压入牵拉弹簧部的牵拉弹簧臂部并列地延伸。
在后者(即(2))的情况下,即使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受到了使复位弹簧部的末端相对于基端而抬起的外力,也能够通过压入牵拉弹簧部自身来限制复位弹簧构造体从开口部脱离,因此,能够将复位弹簧构造体因意外的外力而脱离的可能抑制在最小限度。
在本发明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中,典型的是,板状载置部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与从支撑部件的表面突出的凸部卡合。
此时,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复位弹簧构造体的稳定的定位固定。
本发明的手动上条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构成为:如上所述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对摆动小钢轮施加弹力,该弹力使该摆动小钢轮从断开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的啮合的非啮合位置向与第二传动轮啮合的啮合位置移位。
另外,本发明的手动上条钟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有如上所述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或如上所述的手动上条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机构的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俯视说明图,其中,该手动上条机构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
图2是用剖面图来表示图1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图,(a)是示出图1的手动上条钟表的手动上条机构中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摆动小钢轮构造体和第二传动轮构造体的剖面说明图,(b)是示出图1的手动上条钟表的手动上条机构中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的配设状态的剖面说明图,(c)是示出图1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被卡定于主夹板的开口处的状态的剖面说明图,(d)是示出图1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剖面说明图。
图3是图1及图2的手动上条钟表的手动上条机构的立体说明图。
图4是示出从与图3不同的方向观察图1及图2的手动上条钟表的手动上条机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切立体说明图。
图5是图1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的放大立体说明图。
图6是关于具有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机构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与图1相同的俯视说明图,其中,该手动上条机构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
图7是关于图6的摆动小钢轮弹簧的、与图5相同的放大立体说明图。
图8是关于具有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机构的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与图1相同的俯视说明图,其中,该手动上条机构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
图9是关于图8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的、与图5相同的放大立体说明图。
图10是关于具有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机构的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与图1相同的俯视说明图,其中,该手动上条机构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
图11是关于图10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的、与图5相同的放大立体说明图。
图12是关于以往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与图1相同的俯视说明图,其中,该手动上条钟表具有作为以往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的以往的手动上条机构。
图13是用剖面图来表示图12的以往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图,(a)是示出图12的以往的手动上条钟表的手动上条机构中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摆动小钢轮和第二传动轮的、与图2的(a)相同的剖面说明图,(b)是示出图12的以往的手动上条钟表的手动上条机构中的摆动小钢轮弹簧的配设状态的、与图2的(b)相同的剖面说明图,(c)是关于图12的以往的手动上条钟表的一部分的、与图2的(d)相同的剖面说明图。
图14是关于图12及图13的以往的手动上条钟表的手动上条机构的、与图3相同的立体说明图。
图15是关于图12的以往的摆动小钢轮弹簧的、与图5相同的放大立体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A、1B、1C: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
2、2A、2B、2C:手动上条机构
3、3A、3B、3C:手动上条钟表
4:手动上条机构主体部
6:底板
7:自动上条轮系夹板
10:主夹板
10a:区域
11:凹部
12:薄部
13 摆动小钢轮弹簧配设用凹部
13a:底面部
13b:卡定用板状部
13c:表侧面
13d:里侧面(背面)
13e:壁部
14:平面状底部部分
15a、15b:凸部
16:开口
16a、16b:缘部
19:圆弧状长孔
20:条盒轮
21:条盒齿轮
21a:内周壁
22:条盒轴
22a、22b:轴承部
23:发条
24:棘轮
25:棘轮螺钉
26:棘爪
30:柄轴
31:棱柱部
32:离合轮
32a、34a:棘轮齿轮部
33:圆柱状部
34:立轮
34b:外周齿轮部
40:小钢轮构造体
41:下小钢轮
42:上小钢轮
50:摆动小钢轮构造体
51:轴承部
51a:轴承主体部
51b:凸缘状部
52:轴部
52a 轴主体部
52b:大径部
53:摆动小钢轮齿轮部
60、60A、60B、60C:弹簧部件
61、61A、61B、61C:板状载置部
61a:平板状主体部
61b、61c:开口部
61bB、61bC:开口部
61d:背面
61e、61eA、61eB、61eC:侧缘部
61f、61fB:侧缘部
61g:侧缘部
62、62A、62B、62C:压入牵拉弹簧部
63、63B:定位弹簧部
63a:定位弹簧臂部
63b:基端部
63c:基端侧臂部
63d:末端部
64、64B:复位弹簧部
65、65A、65C:压入牵拉弹簧臂部
65a、65aA、65aC:基端部
65b、65bC:基端侧臂部
65bA:基端侧纵向臂部(中间臂部)
65c、65cA、65cC:末端部
65d、65dA、65dC:末端侧臂部
65f:侧缘
65g:基端侧蜿蜒臂部
65g1:第一臂部
65g2:第二臂部
65g3:第三臂部
66:压入卡定端部
66a:卡定用突起部
66b:倾斜引导面(压入引导倾斜面)
66c:卡定面
66cB:卡定引导面(引导卡定面)
67、67B:压入卡合端部
67a:末端侧臂部
67b、67bB:侧缘
67c:弯曲倾斜引导面
67d:突起部
67e:倾斜引导面
67f:引导卡定面
68、68B:复位弹簧臂部
68a、68aB:基端部
68b、68bB:复位弹簧臂主体部
68c、68cB:基部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
68d、68dB:末端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
69、69B:按压部
69a、69aB:宽度比较宽的细长部分
70:第二传动轮构造体
71、72:轴承部
73:轴部
74:第二传动轮齿轮部
75:第二传动轮小齿轮部
A、B、E、J:中心轴线
A1、A2、B1、B2、E1、E2、J1、J2:旋转方向
A3、A4:并行前进方向
D1、D2:长度方向(摆动方向)
F1:弹性偏向力
H1、H2:挠曲(摆动)方向
K1:宽度
L1、L2:摆动方向
M1、M2:方向
P1:通常走针位置
Q1:啮合位置
Q2:非啮合位置
T1、T2:方向
U1、U2:方向
W1: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图1至图5示出了具有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手动上条机构2的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3,其中,该手动上条机构2具有作为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
根据图2的(d)及(a)可知,手动上条钟表3除了具有作为主要支撑基板的底板6以外,还具有主夹板10和自动上条轮系夹板7。另外,该手动上条钟表3还具有自动上条机构(未图示),成为还能够进行自动上条的手动上条钟表(还能够进行手动上条的自动上条钟表)。
在底板6与主夹板10之间配设有条盒轮20。条盒轮20具有条盒齿轮21、条盒轴22、发条23及棘轮24等。漩涡状的发条23在外周端与条盒齿轮21的内周壁21a摩擦地卡合,内周端被安装在条盒轴22上。棘轮24在主夹板10的背盖侧通过棘轮螺钉25被固定在条盒轴22上。条盒轴22借助轴承部22a、22b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底板6及主夹板10上。26是棘爪。
在底板6上,以能够绕着中心轴线A在A1、A2方向上旋转、且能够与中心轴线A的延伸方向平行地在A3、A4方向上取出、放入的方式,配置有柄轴30。在柄轴30的棱柱部31上,以能够与柄轴30一体地在A1、A2方向上旋转的方式,嵌合着离合轮32。在柄轴30的圆柱状部33上嵌合着立轮34,在柄轴30位于被压向A4方向后的通常走针位置P1的情况下,立轮34及离合轮32的相对的棘轮齿轮部34a、32a啮合,当柄轴30向A1方向旋转时,离合轮32及立轮34也向A1方向旋转。另外,在柄轴30向A2方向旋转时,离合轮32的A2方向的旋转不会传到立轮34,在离合轮32与立轮34之间产生空转。
在主夹板10与自动上条轮系夹板7之间配置有手动上条机构2的大半部分或手动上条机构主体部4。
手动上条机构主体部4具有:小钢轮构造体40;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和作为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以及第二传动轮构造体70。
根据图2的(d)及图1可知,小钢轮构造体40具有:位于主夹板10的底板6侧的下小钢轮41;以及与该下小钢轮41同心,且在主夹板10的自动上条轮系夹板7侧位于凹部11内的上小钢轮42。下小钢轮41及上小钢轮42能够绕着共同的中心轴线B在B1、B2方向上一体地旋转。下小钢轮41与立轮34的外周齿轮部34b啮合,当随着柄轴30的A1方向的旋转,离合轮32及立轮34向A1方向旋转时,下小钢轮41向B1方向旋转,上小钢轮42也与下小钢轮41一体地向B1方向旋转。
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具有轴承部51、轴部52、摆动小钢轮齿轮部53。轴承部51以能够在形成于主夹板10的凹部11内的薄部12上的圆弧状长孔19(图1)的延伸方向或长度方向D1、D2上摆动的方式,活动地嵌在该圆弧状长孔19中。该圆弧构成以中心轴线B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轴承部51具有:活动地嵌合在长孔19中的圆筒状的轴承主体部51a;在主夹板10的薄部12的底板6侧,形成于该轴承主体部51a的一端的凸缘状部51b。轴部52具有:圆柱状的轴主体部52a,该轴主体部52a以绕着轴承部51的中心轴线E在E1、E2方向上自由地滑动旋转的方式,嵌合在轴承部51的圆筒状轴承主体部51a内;大径部52b,该大径部52b位于该轴主体部52a的一端侧。大径部52b位于轴承部51的凸缘状部51b的底板6侧。在轴主体部52a的自动上条轮系夹板7侧的端部,嵌合着摆动小钢轮齿轮部53。即,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在被轴部52的一端侧的大径部52b及轴承部51的凸缘状部51b与轴部52的另一端侧的摆动小钢轮齿轮部53夹着的状态下,借助轴承部51活动地嵌在主夹板10的圆弧状长孔19中。
因此,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能够在啮合位置Q1与非啮合位置Q2之间,在D1、D2方向上摆动,其中,该啮合位置Q1是嵌合着轴部52的主体部52a的轴承51的主体部51a偏向于D1方向的位置,而非啮合位置Q2是轴承51的主体部51a偏向于D2方向的位置。
如后详述,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从作为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受到D1方向的弹性偏向力F1。
第二传动轮构造体70具有:轴部73,该轴部73被主夹板10的轴承部71和自动上条轮系夹板7的轴承部72支撑为能够绕着中心轴线J在J1、J2方向上旋转;以及安装在轴部73上的第二传动轮齿轮部74及第二传动轮小齿轮部75。第二传动轮齿轮部74与自动上条机构(未图示)的轮系(未图示)啮合,第二传动轮小齿轮部75与棘轮24啮合。因此,第二传动轮构造体70一方面将与未图示的摆锤的转动相伴的自动上条轮系(未图示)的旋转传递给棘轮24,能够借助棘轮24对发条23进行自动的上条。
当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摆动到偏向于D1方向的位置Q1时,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的摆动小钢轮齿轮部53能够与第二传动轮构造体70的第二传动轮小齿轮部75啮合,通过自动上条机构(未图示)的动作使第二传动轮齿轮部74向J1方向旋转,当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摆动到偏向于D2方向的位置Q2时,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的摆动小钢轮齿轮部53与第二传动轮构造体70的第二传动轮小齿轮部75之间的啮合断开。
在对作为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对主夹板10中的配设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部分进行说明。
主夹板10具有通过区域10a与凹部11相连的摆动小钢轮弹簧配设用凹部13。在凹部13中的底面部13a上形成有平面状底部部分14和从该底部部分14突出的凸部15a、15b。另外,在与底面部13a略微相离的卡定用板状部13b中形成有开口16。开口16贯通卡定用板状部13b,将形成该板状部13b并规定开口16的壁部13e的表侧的面13c与里侧的面、即背面13d相连。
构成作为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由弹性合金板的冲压弯折体构成的弹簧部件60具有:板状载置部61、压入牵拉弹簧部62、定位弹簧部63、复位弹簧部64。
板状载置部61由平板状主体部61a构成,在平板状主体部61a中形成有定位用开口部61b、61c。弹簧部件60是以如下方式载置在凹部13的底面部13a上:构成板状载置部61的平板状主体部61a通过背面61d与主夹板10的凹部13的平面状底部部分14抵接,且底部部分14的凸部15a、15b嵌入到平板状主体部61a的定位用开口部61b、61c中。
压入牵拉弹簧部62具有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和压入卡定端部66。牵拉弹簧臂部65在基端部65a处与平板状主体部61a的一侧缘部61e连接,该牵拉弹簧臂部65具有:从该基端部65a延伸出的基端侧臂部65b;以及在基端侧臂部65b的末端部65c处大致弯成直角而延伸的末端侧臂部65d。压入卡定端部66由卡定用突起部66a构成,该卡定用突起部66a在末端侧臂部65d的末端部处相对于该末端侧臂部65d横向地延伸。在卡定用突起部66a的下缘侧形成有作为压入引导倾斜面的倾斜的引导面66b,在上侧形成有作为压入卡定面的大致横向地延伸的卡定面66c。基端侧臂部65b及末端侧臂部65d具有如下所述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板状载置部61的开口部61b、61c与凹部13的平板状底部部分14的凸部15a、15b嵌合时,构成压入卡定端部66的卡定用突起部66a恰好面对板状部13b的开口16。
定位弹簧部63具有定位弹簧臂部63a和压入卡合端部67。定位弹簧部63位于压入牵拉弹簧部62中的构成压入卡定端部66的卡定用突起部66a所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定位弹簧臂部63a在基端部63b处与平板状主体部61a的侧缘部61e连接,由从该基端部63b起与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的基端侧臂部65b平行地延伸的基端侧臂部63c构成。压入卡合端部67由在基端侧臂部63c的末端部63d处大致弯成直角而延伸的末端侧臂部67a构成。压入卡合端部67在面对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末端侧臂部65d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一侧缘67b中,在末端部具有弯曲倾斜引导面67c。基端侧臂部63c具有如下所述的长度:该长度使得当板状载置部61的开口部61b、61c与凹部13的平板状底部部分14的凸部15a、15b嵌合时,构成末端侧的压入卡合端部67的末端侧臂部67a恰好面对板状部13b的开口16近前侧的缘部16a以及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所处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缘部16b。
在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被组装到主夹板10的凹部13中之前的状态下,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末端侧臂部65d的外侧侧缘65f与定位弹簧部63的末端侧的压入卡合端部67的外侧侧缘67b之间的间隔W1比开口16的宽度K1稍大。
复位弹簧部64具有:复位弹簧臂部68,其与构成板状载置部61的平板状主体部61a中的侧缘61e相邻,且与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突起部66a所突出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侧缘61f连接;以及按压部69,其形成于该复位弹簧臂部68的末端侧。复位弹簧臂部68具有:基端部68a,其与平板状主体部61a的侧缘61f连接,并且相对于该侧缘61f大致弯成直角;复位弹簧臂主体部68b,其从该基端部68a起,在与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牵拉弹簧臂部65的基端侧臂部65b和定位弹簧部63的定位弹簧臂部63a大致平行的面内延伸。另外,复位弹簧臂主体部68b具有基部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68c及末端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68d,该基部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68c为了能够以减小弹簧常数的方式确保臂的长度而在延伸面内弯曲。按压部69由宽度比较宽的细长部分69a构成,该细长部分69a与复位弹簧臂主体部68b中的末端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68d的末端侧连接。因此,复位弹簧部64能够以按压部69与定位弹簧部63和压入牵拉弹簧部62接近、相离的方式,在H2、H1方向上弹性地挠曲变形。
对于作为如上构成的手动上条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在组装自动上条轮系夹板7之前、在主夹板10上组装了构成手动上条机构2的轮系等的状态下,当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板状载置部61的平板状主体部61a的开口部61b、61c与主夹板10的凹部13的凸部15a、15b嵌合的方式,将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配置于规定位置的状态下,用指尖等按压了包含板状载置部61以及压入牵拉弹簧部62及定位弹簧部63在内的区域(几mm2左右的面积区域)时,通过板状载置部61的开口部61b、61c与主夹板10的凸部15a、15b之间的嵌合,将大致定位后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定位弹簧部63的压入卡合端部67沿着开口16的缘部16a、16b朝着M1方向压入到开口16内,并且,也将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压入卡定端部66沿着开口16的缘部压入。此处,在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压入卡定端部66沿着开口16的侧缘压入时,压入卡定端部66在沿着前缘侧的倾斜引导面66b被压入时向M1方向弹性移位,当卡定用突起部66a到达规定开口16的壁部14的背面13d时,成为压入卡定端部66的卡定面66c与壁部14的背面13d抵接的状态。此时,无论大小,通过使已向M1方向弯曲后的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牵拉弹簧臂部65向M2方向返回的弹力,将压入卡定端部66的卡定面66c按压到壁部14的背面13d。另外,定位弹簧部63的压入卡合端部67的侧缘67b从开口16的缘部16b受到T1方向的力,因此,压入卡定端部66所处的侧缘部65f也向T1方向被按压到开口16的对面侧缘部。其结果,即使施加了意外的外力,也能够将压入卡定端部66保持为脱离于开口16的壁部13e的可能性小的状态。
另外,在完成了该组装之后,只要使复位弹簧部64向H2方向弯曲而使按压部69从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向H2方向或D2方向退避,进而抵接地按压于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的摆动小钢轮齿轮部53的外周即可。由此,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在被组装于主夹板10的凹部13的状态下,通过复位弹簧部64,对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的摆动小钢轮齿轮部53施加D1方向的偏向力F1。
此处,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中,在组装到规定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定位弹簧部63和压入牵拉弹簧部62,实际上能够使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板状载置部61相对于主夹板10的位置及姿势保持固定。即,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中,能够与复位弹簧部64的按压部69在H1、H2方向上的摆动位置或挠曲位置无关地,实际上使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板状载置部61相对于主夹板10的位置及姿势保持固定。
因此,在具有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手动上条机构2中,即使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退到非啮合位置Q2,也会通过复位弹簧部64可靠地受到指向啮合位置Q1的偏向力,因此,在进行手动上条时能够可靠地实现摆动小钢轮构造体50与第二传动轮70之间的啮合。
另外,在该手动上条机构2中,即使复位弹簧部64的按压部69的末端侧受到朝向背盖侧的U1方向摆动的力,卡定用突起部66a也禁止板状载置部61的U1方向的移位,因此,即使作为较轻的冲击而受到这样意外的外力,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脱离的可能性也很小。之后,经过自动上条轮系夹板7等的装配而完成组装。
作为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也可以不具有定位弹簧部。在图6及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对与图1至图5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对于大致对应但存在不同点的要素,在相同的标号之后标注尾标A。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A具有板状载置部61A、压入牵拉弹簧部62A、复位弹簧部64,这一点与图5所示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相同,不过缺少了定位弹簧部63且压入牵拉弹簧部62A具有与压入牵拉弹簧部62不同的形状或构造,这一点与图5所示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不同。另外,板状载置部61A也可以具有略微不同的形状,使得压入牵拉弹簧部62A具有恰当的形状。具有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机构2A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3A具有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A来代替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这一点与具有图1所示的手动上条机构2的手动上条钟表3不同。
在图7及图6所示的由板材弯曲体形态的弹簧部件60A构成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A中,压入牵拉弹簧部62A具有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A和压入卡定端部66。牵拉弹簧臂部65A具有:基端侧蜿蜒臂部65g,其在基端部65aA处与平板状主体部61a的一侧缘部61eA连接,从该基端部65aA起以Z字状蜿蜒地延伸;基端侧纵向臂部或中间臂部65bA,其从该基端侧蜿蜒臂部65g的延伸端改变方向而与复位弹簧部64大致平行地延伸;以及末端侧臂部65dA,其在该基端侧纵向臂部65bA的末端部65cA处大致弯成直角而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基端侧蜿蜒臂部65g由以下部分构成:向复位弹簧部64延伸的第一臂部65g1、从该第一臂部65g1的末端转向而与复位弹簧部64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臂部65g2、以及从该第二臂部65g2的末端转向而再次向复位弹簧部64延伸的第三臂部65g3。压入卡定端部66由卡定用突起部66a构成,该卡定用突起部66a在末端侧臂部65dA的末端部处,相对于该末端侧臂部65dA横向地延伸。在卡定用突起部66a的下缘侧形成有作为压入引导倾斜面的倾斜的引导面66b,在上侧形成有作为压入卡定面的大致横向地延伸的卡定面66c,这与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压入卡定端部66的情况相同。
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A中,由于压入牵拉弹簧部62A(的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A)具有基端侧蜿蜒臂部65g,因此,能够在L1、L2方向上弹性地摆动,压入牵拉弹簧部62A与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相比,在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A中容易在T1、T2方向上弹性摆动,因此,即使不独立地设置定位弹簧部63,压入牵拉弹簧部62A自身也能够利用其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A的T1、T2方向的弹力,而通过压入卡定端部66朝向T1方向按压到主夹板10的开口16的相对侧缘上。
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A中,由于设置有板状载置部61A及压入牵拉弹簧部62A,因此,不仅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在主夹板10上进行组装,还能够降低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A从主夹板10脱离的可能。
另外,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A中,由于缺少了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定位弹簧部63,因此有时,因复位弹簧部64A的H1、H2方向的摆动位置使得压入牵拉弹簧部62A的卡定作用多少有些变动。
在作为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中,压入牵拉弹簧部及定位弹簧部与复位弹簧部可以不在相同方向上(大致平行地)延伸,而是在不同方向上延伸。在图8及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对与图1至图5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对于大致对应但存在不同点的要素,在相同的标号之后标注尾标B。
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中,取代复位弹簧部64B与压入牵拉弹簧部及定位弹簧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而是在与牵拉弹簧部62B及定位弹簧部63B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更详细地说是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这一点与图1至图5所示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不同。
更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在由板材弯曲体形态的弹簧部件60B构成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中,复位弹簧部64B不是与缘部61fB相连,而是与相反侧的缘部61g相连,其中,缘部61fB与板状载置部61B中的连接着压入牵拉弹簧部62B及定位弹簧部63B的基端部65a、63b的缘部61eB相邻。
此处,复位弹簧部64B自身的形状和构造与复位弹簧部64的形状和构造实际上相同。即,复位弹簧部64B具有:与板状载置部61B的侧缘61g连接的复位弹簧臂部68B;以及形成于该复位弹簧臂部68B的末端侧的按压部69B,复位弹簧臂部68B具有:相对于侧缘61g大致弯成直角的基端部68aB;以及从该基端部68aB起,在相对于压入牵拉弹簧部62B的基端侧臂部65b和定位弹簧部63B的定位弹簧臂部63a大致呈直角的方向上延伸的复位弹簧臂主体部68bB。复位弹簧臂主体部68bB具有在延伸面内弯曲的基部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68cB及末端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68dB。按压部69B由宽度比较宽的细长部分69aB构成,该细长部分69aB与复位弹簧臂主体部68bB中的末端侧复位弹簧臂主体部分68dB的末端侧连接。因此,复位弹簧部64B能够以按压部69B摆动的方式在H2、H1方向上弹性地挠曲变形。
在定位弹簧部63B中,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定位弹簧部63不同,压入卡合端部67B在外侧缘67bB处具有与突起部66相同的突起部67d,以便在复位弹簧部64B受到了U1方向(图9)的外力时,限制板状载置部61B向U1方向转动。更详细地说,定位弹簧部63B的压入卡合端部67B的突起部67d具有:与突起部66a的引导面66b相同的(但是朝相反方向倾斜的)倾斜引导面67e;以及与突起部66a的卡定面66c大致相同、但不是横向的、而是倾斜的卡定面或引导卡定面67f。
另外,由于定位弹簧部63B的压入卡合端部67B的突起部67d具有引导卡定面67f,因此,为了能够拔出压入牵拉弹簧部62B,压入牵拉弹簧部62B的突起部66B也具有不是横向的、而是倾斜的卡定引导面66cB。
另外,在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中,由于如上所述的压入牵拉弹簧部62B、定位弹簧部63B及复位弹簧部64B的相对配置和形状(构造)与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对应部分多少有些不同,因此板状载置部61B也具有与板状载置部61多少有些不同的形状。在该例子中,板状载置部61B具有一个开口部61bB而不是两个。
具有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机构2B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3B具有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来代替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这一点与具有图1所示的手动上条机构2的手动上条钟表3不同。
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中,由于压入牵拉弹簧部62B及定位弹簧部63B双方都具有突起部66a、67d,因此,不仅是压入牵拉弹簧部62B,定位弹簧部63B也能够防止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发生脱离。此时,压入牵拉弹簧部62B的侧缘部65f以能够实现定位弹簧部63B的突起部67d的卡定面67f的卡定的方式发挥定位功能。即,压入牵拉弹簧部62B及定位弹簧部63B双方都起到了对另一方的定位及压入牵拉的作用。
另外,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中,由于压入牵拉弹簧部62B及定位弹簧部63B双方在其外侧缘具有具备卡定面66cB、67f的突起部66a、67d,因此,即使复位弹簧部64B不与压入牵拉弹簧部62B及定位弹簧部63B平行而是在与该弹簧部62B、63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容易使保持力略微变弱,也能够克服施加给复位弹簧部64B的U1、U2方向的外力而将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基础的部分、即板状载置部61B保持于主夹板10的凹部13内的规定位置。
此外,可以像相对于图5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图7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A缺少了定位弹簧部63那样,成为相对于图9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缺少了定位弹簧部63B的作为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
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中,对与图1至图5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对与图8及图9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也标注相同的标号(在最后标注尾标B的情况也是同样),对于与图8及图9所示的要素大致对应但存在不同点的要素,在相同的标号(在最后存在尾标B的情况下,去除该标号B)之后附上尾标C。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具有板状载置部61C、压入牵拉弹簧部62C和复位弹簧部64B,这一点与图9所示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大致相同,但是缺少了定位弹簧部63B且压入牵拉弹簧部62C具有与压入牵拉弹簧部62B略微不同的形状或构造,这一点与图9所示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不同。另外,板状载置部61C也可以具有略微不同的形状,使得压入牵拉弹簧部62C具有恰当的形状及功能。具有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机构2C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手动上条钟表3C具有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来代替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这一点与具有图8所示的手动上条机构2B的手动上条钟表3B不同。
在图11及图10所示的由板材弯曲体形态的弹簧部件60C构成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中,压入牵拉弹簧部62C具有宽度宽且刚性比较高的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C和压入卡定端部66。牵拉弹簧臂部65C具有:在基端部65aC处与平板状主体部61a的一侧缘部61eC相连,且从该基端部65aC起延伸的基端侧臂部65bC;以及在该基端侧臂部65bC的末端部65cC处大致弯成直角而延伸的末端侧臂部65dC。压入卡定端部66由卡定用突起部66a构成,该卡定用突起部66a在末端侧臂部65dC的末端部处,相对于该末端侧臂部65dC横向地延伸。在卡定用突起部66a的下缘侧形成有作为压入引导倾斜面的倾斜的引导面66b,在上侧形成有作为压入卡定面的大致横向地延伸的卡定面66c,这些方面与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的压入牵拉弹簧部62的压入卡定端部66的情况相同。复位弹簧部64B具有与图9所示的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B的复位弹簧部64B实际上相同的形状,并位于实际上相同的位置。
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中,压入牵拉弹簧部62C(的压入牵拉弹簧臂部65C)的刚性比较高,因此,即使不独立地设置定位弹簧部63,通过板状载置部61C的开口61bC与主夹板10的凹部13的突起部15a之间的嵌合、以及定位卡定突起部66与主夹板10的开口16的侧缘的板状部13b的背面13d(参照图2)之间的卡合或卡定,也能够将规定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的基准位置的板状载置部61C以期望的姿势保持于主夹板10的规定部位。
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中,由于设置有板状载置部61C及压入牵拉弹簧部62C,因此,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在主夹板10上的组装,而且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从主夹板10脱离的可能性小。
另外,在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中,由于缺少了定位弹簧部62B,因此,有时因复位弹簧部64B的H1、H2方向的摆动位置使得压入牵拉弹簧部62C的卡定作用发生变动,且容易受到复位弹簧部64B的U1方向摆动的影响。另外,在该摆动小钢轮弹簧构造体1C中,由于压入牵拉弹簧部62C的刚性比较高,因此,有可能因该弹簧部62C的制造公差或主夹板10的凹部13的关联凹凸部的公差而略微产生沟槽。

Claims (7)

1.一种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该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具有:
载置于支撑部件的表面的板状载置部;
具备从板状载置部的一侧缘部延伸出的牵拉弹簧臂部的压入牵拉弹簧部,该压入牵拉弹簧部具有压入卡定端部,该压入卡定端部压入到支撑部件的卡定用板状部的开口部中,在该卡定用板状部中的规定该开口部的壁部的背面卡定;以及
从所述板状载置部的另一侧缘部延伸出的复位弹簧部,
压入牵拉弹簧部的压入卡定端部在末端侧具有压入引导倾斜面,在基端侧具有压入卡定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其中,
该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具有定位弹簧部,该定位弹簧部具有从板状载置部的所述一侧缘部起,与牵拉弹簧臂部并列地延伸的定位弹簧臂部,并且该定位弹簧部在末端部处具有与支撑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卡合的压入卡合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其中,
相对于板状载置部的与压入牵拉弹簧部相连的所述一侧缘部,板状载置部的与复位弹簧部相连的所述另一侧缘部位于与所述一侧缘部相反的一侧,复位弹簧部在与压入牵拉弹簧部的牵拉弹簧臂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其中,
相对于板状载置部的与压入牵拉弹簧部相连的所述一侧缘部,板状载置部的与复位弹簧部相连的所述另一侧缘部处于与所述一侧缘部相邻的位置,复位弹簧部与压入牵拉弹簧部的牵拉弹簧臂部并列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其中,
板状载置部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与从支撑部件的表面突出的凸部卡合。
6.一种手动上条机构,该手动上条机构构成为: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对摆动小钢轮施加弹力,该弹力使该摆动小钢轮从断开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的啮合的非啮合位置向与第二传动轮啮合的啮合位置移位。
7.一种手动上条钟表,该手动上条钟表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上条机构。
CN201210058443.7A 2011-03-08 2012-03-07 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机构及钟表 Active CN102681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0672A JP5844985B2 (ja) 2011-03-08 2011-03-08 手巻時計用戻しばね構造体、これを備えた手巻機構並びに手巻時計
JP2011-050672 2011-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416A CN102681416A (zh) 2012-09-19
CN102681416B true CN102681416B (zh) 2014-11-05

Family

ID=4670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8443.7A Active CN102681416B (zh) 2011-03-08 2012-03-07 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机构及钟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30160A1 (zh)
JP (1) JP5844985B2 (zh)
CN (1) CN102681416B (zh)
CH (1) CH705047B1 (zh)
DE (1) DE1020121017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6305B1 (fr) * 2017-03-17 2020-07-22 Harry Winston SA Dispositif de remontage a poussoir pour montre
EP3705949A1 (fr) * 2019-03-05 2020-09-09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Mecanisme limiteur de couple d'horlogeri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3000A (zh) * 1998-04-17 1999-10-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条装置、钟表以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CN1797237A (zh) * 2004-12-28 2006-07-05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复位杆装置和具有复位杆装置的电子时计
CN1825219A (zh) * 2005-02-21 2006-08-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时计的齿轮机构、手动卷绕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时计
CN101114156A (zh) * 2006-07-25 2008-01-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时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3941A (en) * 1948-08-05 1952-07-22 Uhrenfabrik Eterna A G Watch or clock movement with manual and automatic winding mechanism
CH610482B (fr) * 1976-06-16 Schild Sa A Mouvement de montre-calendrier.
US4794576A (en) * 1988-01-29 1988-12-27 Timex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electrical contact member and braking member for a timepiece
JPH11183645A (ja) * 1997-12-18 1999-07-09 Seiko Instruments Inc 自動巻時計
SG100707A1 (en) * 2000-06-07 2003-12-26 Ebauchesfabrik Eta Ag Control device with a snap function and watch fitted therewith
JP2003279667A (ja) * 2002-03-25 2003-10-02 Seiko Epson Corp 時 計
JP4462606B2 (ja) * 2004-01-27 2010-05-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表示修正機構付き時計
JP2006258795A (ja) 2005-02-21 2006-09-28 Seiko Instruments Inc 時計の歯車機構、手動巻上げ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時計
JP4763309B2 (ja) * 2005-02-21 2011-08-3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DE602005006734D1 (de) * 2005-03-31 2008-06-26 Montres Corum Sarl Uhrwe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3000A (zh) * 1998-04-17 1999-10-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条装置、钟表以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CN1797237A (zh) * 2004-12-28 2006-07-05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复位杆装置和具有复位杆装置的电子时计
CN1825219A (zh) * 2005-02-21 2006-08-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时计的齿轮机构、手动卷绕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时计
CN101114156A (zh) * 2006-07-25 2008-01-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时计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79667A 2003.10.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4985B2 (ja) 2016-01-20
DE102012101763A1 (de) 2012-09-13
JP2012189331A (ja) 2012-10-04
CH705047A2 (fr) 2012-11-15
CN102681416A (zh) 2012-09-19
CH705047B1 (fr) 2017-02-28
US20120230160A1 (en) 201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5627B (zh)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N102681416B (zh) 手动上条钟表用复位弹簧构造体、手动上条机构及钟表
US10545460B2 (en) Motor group for watches
JP5067286B2 (ja) 時計
US8111587B2 (en) Watch with calendar mechanism equipped with month indicator and date indicator
JP2014044195A (ja) カレンダ機構並びに該機構を備えたムーブメント及びカレンダ時計
CN105700323A (zh) 用于手表的机械上条装置
JP2008058012A (ja) 時計用ジャンパ付き歯車、時計のスリップ機構付き歯車構造体、時刻修正構造、及び時差修正付き時計
US773832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imepiece calendar device
CN102253639A (zh) 日历机构以及具备该日历机构的钟表
CN102141773B (zh) 计时钟表
CN102681423A (zh) 逆跳显示机构以及具备该逆跳显示机构的钟表
JP5819180B2 (ja) カレンダ機構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時計
US8848489B2 (en) Calendar mechanism and timepiece having the same
CN108572537A (zh)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US20150253732A1 (en) Device for driving an analogue indicator, particularly a date ring
JP6316461B2 (ja) アナログディスプレーを有する計時器用ムーブメント
CN101995813A (zh) 换日轮结构体和具有该换日轮结构体的钟表
EP3474083B1 (en) Timepiece movement and timepiece
JP2010145160A (ja) 日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アナログ時計
US20060187765A1 (en) Third wheel & pinion disengaging structure and timepiece possessing the same
JP4363979B2 (ja) 時計のカレンダー機構
JP2015187596A (ja) 輪列機構、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JP6747107B2 (ja) 時計
JP2018004440A (ja) 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