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2537A -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 Google Patents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2537A
CN108572537A CN201810199824.4A CN201810199824A CN108572537A CN 108572537 A CN108572537 A CN 108572537A CN 201810199824 A CN201810199824 A CN 201810199824A CN 108572537 A CN108572537 A CN 108572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ment
fork
escapement lever
escape wheel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98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2537B (zh
Inventor
藤枝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572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2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2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2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5/00Escapements
    • G04B15/14Component part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struction of the lever or the escape wheel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5/00Escapements
    • G04B15/06Free escapements
    • G04B15/08Lever escap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工作性稳定。擒纵机(13)具有:擒纵轮(40),其通过所传递来的动力而进行旋转;擒纵叉链(50),其是由多个擒纵叉(51、52、55)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而成的;停止叉瓦(62、63),其能够与擒纵轮的擒纵齿轮(42)卡合/脱离;以及冲击叉瓦(60、61),其能够在擒纵齿轮与停止叉瓦非卡合时与擒纵齿轮接触,擒纵叉链以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使多个擒纵叉各自转动的方式移位,停止叉瓦和冲击叉瓦分别安装在多个擒纵叉中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上,在多个擒纵叉中的位于擒纵叉链的连结端的擒纵叉(52)上设置有限制部(85),该限制部在停止叉瓦与擒纵齿轮卡合时限制该擒纵叉的转动从而限制擒纵叉链整体的移位。

Description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通常,机械式钟表具有擒纵机,该擒纵机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用于往复旋转的动力,并且利用摆轮游丝机构的规律的往复旋转以恒定的振动对轮系进行控制。以往,这种擒纵机反复进行改良等而得到发展,目前已提出多种类型。
例如,作为高效且耐久性较高的擒纵机的一种,已知有以宝玑设计的自然式擒纵机(natural escapement)为起始的擒纵机。作为该系统的擒纵机,具有如下特征:该擒纵机具有两个擒纵轮,通过从这两个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交替地进行直接的冲击和经由擒纵叉的间接冲击,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
特别是,该擒纵机与占据了机械式钟表的主流的叉瓦式/杠杆式擒纵机不同,被设计成在冲击时擒纵轮的齿顶的滑动较少。由此,能够抑制擒纵轮的齿顶的磨损,提高耐久性。另外,在对摆轮游丝机构进行直接的冲击的情况下,能够不经由其他钟表部件而从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冲击。由此,实现了高效化。
另外,当着眼于从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的方式来区分擒纵机时,大致分为直接冲击型和间接冲击型,其中,该直接冲击型是从擒纵轮直接地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该间接冲击型是经由擒纵叉等其他钟表部件从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间接地传递动力。另外,还公知有同时使用直接冲击和间接冲击这两者的擒纵机。
摆轮游丝机构是构成进行擒纵机的调速的调速器的钟表部件,要求以规定的振动周期进行往复运动(振动)。因此,通常情况下为了抑制因摩擦等引起的摆轮游丝机构的振幅的衰减,摆轮游丝机构的榫被形成为非常细。因此认为,在从外部对摆轮游丝机构的榫施加冲击的情况下,榫可能会发生变形或断裂,从而造成摆轮游丝机构的精度降低或动作停止。
因此,为了防止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导致的摆轮游丝机构的榫的变形或断裂等,摆轮游丝机构的轴承多采用耐振轴承。耐振轴承以摆轮游丝机构被施加冲击时,允许摆轮游丝机构在轴向和径向上移动的状态对摆轮游丝机构进行枢转支承。由此,耐振轴承吸收或缓和施加给摆轮游丝机构的榫的冲击,确保了耐冲击性。
如上述那样,在摆轮游丝机构被耐振轴承枢转支承的情况下从擒纵机对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时,摆轮游丝机构会在轴向和径向上较大程度地发生移动。此时,对于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而言,从其动作上讲,擒纵轮的齿顶与摆轮游丝机构侧的冲击叉瓦的卡合量大多为几十μm左右。因此,在冲击开始时和冲击结束时,上述卡合量进一步变少。
因此,当从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直接传递动力时,在通过耐振轴承的作用使摆轮游丝机构例如沿径向移动了的情况下,擒纵轮与摆轮游丝机构之间的中心距离会发生变化,擒纵轮的齿顶与摆轮游丝机构侧的冲击叉瓦的卡合可能会不稳定、或者在最差时卡合会脱落。因此,很难确保擒纵机的稳定的动作,再加上擒纵轮比摆轮游丝机构先进行旋转,因此容易产生很难向摆轮游丝机构传递动力的不良情况。
特别是在擒纵轮比摆轮游丝机构先进行旋转的情况下,有时因擒纵轮与擒纵叉的相互的相位关系而无法利用擒纵叉的停止叉瓦使擒纵轮的旋转停止,也可能会引起钟表急剧地走表之类的步调的急剧变化。
与此相对,对于从擒纵轮对摆轮游丝机构间接地传递动力的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而言,构成为,与叉瓦式/杠杆式擒纵机同样,有时设置了能够使擒纵叉与摆轮游丝机构的相对位置关系恢复到移动前的状态的安全作用,从而即使在通过耐振轴承的作用使摆轮游丝机构例如沿径向进行了移动时,也不容易产生上述的不良情况。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该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具有被配设成能够相对于擒纵轮卡合/脱离的第1擒纵叉和第2擒纵叉,不过构成为不容易产生上述的不良情况。在该擒纵机中,第1擒纵叉能够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而进行转动,具有能够相对于擒纵轮的齿顶卡合/脱离的第1停止叉瓦和第2停止叉瓦,并且具有能够与擒纵轮的齿顶接触的第1冲击叉瓦。第2擒纵叉能够根据第1擒纵叉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具有能够与擒纵轮的齿顶接触的第2冲击叉瓦。
在像这样构成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擒纵机中,例如在第1停止叉瓦与擒纵轮的齿顶卡合的状态(擒纵轮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第1擒纵叉被摆轮游丝机构的圆盘钉按压而基于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进行转动时,第1停止叉瓦从擒纵轮的齿顶脱离。由此,第1停止叉瓦与擒纵轮的齿顶的卡合被解除,因此擒纵轮利用来自轮系的动力而开始旋转。
紧接着,第2擒纵叉随着第1擒纵叉的转动而进行转动,第2冲击叉瓦进入到擒纵轮的齿顶的旋转轨迹上。由此,已经开始旋转的擒纵轮的齿顶与第2冲击叉瓦接触(碰撞)。由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经由第2擒纵叉和第1擒纵叉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补充旋转能量。
之后,当第1擒纵叉和第2擒纵叉的转动进一步进行时,第2冲击叉瓦从擒纵轮的齿顶脱离,同时第2停止叉瓦进入到擒纵轮的齿顶的旋转轨迹上。由此,擒纵轮的齿顶与第2停止叉瓦卡合,擒纵轮的旋转停止。
之后,摆轮游丝机构通过惯性继续旋转,圆盘钉从第1擒纵叉离开。然后,当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能量被完全储存到游丝中时,摆轮游丝机构在瞬间地静止之后,通过储存在游丝中的旋转能量而开始向反方向旋转。
于是,第1擒纵叉再次被摆轮游丝机构的圆盘钉按压,并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向反方向转动,第2停止叉瓦从擒纵轮的齿顶脱离。由此,第2停止叉瓦与擒纵轮的齿顶的卡合被解除,因此擒纵轮利用来自轮系的动力而再次开始旋转。
紧接着,第2擒纵叉随着第1擒纵叉的转动而向反方向转动,并且第1冲击叉瓦进入到擒纵轮的齿顶的旋转轨迹上。由此,已经开始旋转的擒纵轮的齿顶与第1冲击叉瓦接触(碰撞)。由此,与之前同样,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经由第1擒纵叉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补充旋转能量。
之后,当第1擒纵叉和第2擒纵叉的转动进一步进行时,第1冲击叉瓦从擒纵轮的齿顶脱离,同时第1停止叉瓦进入到擒纵轮的齿顶的旋转轨迹上。由此,擒纵轮的齿顶与第1停止叉瓦卡合,擒纵轮的旋转停止。之后,反复进行上述的一系列循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820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擒纵机中,用于使擒纵轮的旋转停止的停止销(限位销)被设置成与第1擒纵叉接触。由此,当第1停止叉瓦或第2停止叉瓦与擒纵轮的齿顶卡合时,第1擒纵叉与停止销接触从而转动停止。但是,在停止销与第1擒纵叉接触时(即,摆轮游丝机构自由振动时),第2擒纵叉并不是被机械地定位住,而是成为自由的状态。
因此,例如在摆轮游丝机构正进行自由振动的过程中受到了某种干扰的情况下,第2擒纵叉可能会因第1擒纵叉与第2擒纵叉的卡合部分中的游隙而产生振动。进而,擒纵机的动作容易因该第2擒纵叉的意外的振动而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工作性稳定的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1)本发明的擒纵机具有:擒纵轮,其通过所传递来的动力而进行旋转;擒纵叉链,其是由多个擒纵叉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而成的;停止叉瓦,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擒纵轮的擒纵齿轮卡合/脱离;以及冲击叉瓦,其能够在所述擒纵齿轮与所述停止叉瓦的非卡合时与所述擒纵齿轮接触,所述擒纵叉链以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而使多个所述擒纵叉各自转动的方式移位,所述停止叉瓦和所述冲击叉瓦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擒纵叉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上,在多个所述擒纵叉中的位于所述擒纵叉链的连结端的擒纵叉上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所述停止叉瓦与所述擒纵齿轮卡合时限制该擒纵叉的转动,从而限制所述擒纵叉链整体的移位。
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往复旋转)来使构成擒纵叉链的多个擒纵叉分别转动。由此,能够使停止叉瓦与擒纵齿轮卡合而使擒纵轮的旋转停止,或者使与擒纵齿轮卡合的停止叉瓦从擒纵齿轮脱离而解除擒纵轮的停止。由此,能够以与摆轮游丝机构对应的恒定的振动对擒纵轮的旋转进行控制。另外,通过使多个擒纵叉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而分别转动,能够使冲击叉瓦与擒纵齿轮接触(碰撞)。因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经由擒纵叉链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补充旋转能量。
这样,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的动力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并且能够以与摆轮游丝机构对应的恒定的振动对擒纵轮的旋转进行控制。
特别是,在停止叉瓦与擒纵齿轮卡合时,能够通过限制部来限制位于擒纵叉链的连结端的擒纵叉进一步转动。因此,能够限制擒纵叉链整体的移位,能够使擒纵轮的旋转停止并且使多个擒纵叉处于全部被固定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擒纵轮的旋转停止而摆轮游丝机构自由振动的过程中例如受到了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的松动或振动。由此,能够确保擒纵机的稳定的工作性。
(2)可以是:所述停止叉瓦安装在多个所述擒纵叉中的、位于所述擒纵叉链的连结端并且位于所述擒纵叉链的与设置有所述限制部的擒纵叉相反侧的擒纵叉上。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擒纵叉链的两侧进行停止叉瓦与擒纵齿轮的卡合以及由限制部所实施的擒纵叉的转动限制,因此能够完全限制多个擒纵叉的转动。因此,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限制擒纵叉链整体的移位。
(3)可以是:所述冲击叉瓦安装在多个所述擒纵叉中的、与安装有所述停止叉瓦的擒纵叉不同的擒纵叉上。
在该情况下,能够以冲击和停止各自最合适的布局来配置安装有冲击叉瓦的擒纵叉和安装有停止叉瓦的擒纵叉。因此,例如能够考虑到冲击的作用和停止的作用而将安装有冲击叉瓦的擒纵叉的工作角和安装有停止叉瓦的擒纵叉的工作角分别设定为最合适的角度。由此,能够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并能够成为动作误差小的擒纵机。此外,能够考虑到冲击的作用和停止的作用而将擒纵轮的旋转中心与安装有冲击叉瓦的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之间的中心间距离以及擒纵轮的旋转中心与安装有停止叉瓦的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之间的中心间距离分别设定为最合适的距离。因此,与以往的在一个共同的擒纵叉上组装了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的擒纵机不同,能够抑制解除擒纵轮的停止所需的能量增大,能够有助于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
(4)可以是:所述限制部通过与被限制部接触而限制转动。
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将通常用于机械式钟表的限位销或限定部等作为被限制部来使用,仅通过使限制部与该被限制部接触这一简单的结构便能够限制擒纵叉链整体的移位,因此容易实现结构的简化、轻量化和低成本化。
(5)本发明的钟表用机芯具有:所述擒纵机;调速器,其具有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以及轮系,其对所述擒纵轮传递动力。
(6)本发明的钟表具有:上述钟表用机芯;以及指针,其按照被所述擒纵机和所述调速器调速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在该情况下,由于具有工作性稳定的上述擒纵机,因此能够成为工作性优异、时刻误差小的高性能的钟表用机芯和钟表。
根据本发明,能够成为工作性稳定的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外观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机芯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摆轮游丝机构的双圆盘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所示的A-B线的擒纵机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所示的A-C线的擒纵机的剖视图。
图7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4所示的状态起、第1停止叉瓦开始从擒纵齿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8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第1停止叉瓦从擒纵齿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9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8所示的状态起、擒纵齿与第1冲击叉瓦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9所示的状态起、第1冲击叉瓦从擒纵齿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0所示的状态起、擒纵齿开始与第2停止叉瓦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2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1所示的状态起、限制杆与限位销接触,并且擒纵齿与第2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13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2所示的状态起、圆盘钉朝向第1冲击擒纵叉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14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3所示的状态起、第2停止叉瓦开始从擒纵齿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15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4所示的状态起、第2停止叉瓦从擒纵齿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16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5所示的状态起、擒纵齿与第2冲击叉瓦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7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6所示的状态起、第2冲击叉瓦从擒纵齿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18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7所示的状态起、擒纵齿开始与第1停止叉瓦接触的状态的图。
图19是擒纵机的动作说明图,是示出从图18所示的状态起、限制杆与限位销接触,并且擒纵齿与第1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最适合于停止的布局的图,是示出擒纵轮的旋转中心、停止擒纵叉的转动中心以及擒纵轮的后退角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最适合于冲击的布局的图,是示出擒纵轮的擒纵齿与第1冲击叉瓦接触的情况下的关系的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24是从图23所示的状态转移到擒纵齿与第2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26是从图25所示的状态转移到擒纵齿与第2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28是从图27所示的状态转移到擒纵齿与第2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7所示的摆轮游丝机构的双圆盘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图31是从图30所示的状态转移到第1擒纵齿与第2停止叉瓦卡合的状态的擒纵机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钟表(机械式钟表);4:指针;10:机芯(钟表用机芯);12:正面侧轮系(轮系);13、100、130、140、150、180:擒纵机;14:调速器;40:擒纵轮;50、105、155、185:擒纵叉链;51:第1冲击擒纵叉(擒纵叉);52:第2冲击擒纵叉(擒纵叉);55、153:停止擒纵叉(擒纵叉);60:第1冲击叉瓦(冲击叉瓦);61:第2冲击叉瓦(冲击叉瓦);62:第1停止叉瓦(停止叉瓦);63:第2停止叉瓦(停止叉瓦);85:限制杆(限制部);86、87、164:限位销(被限制部);102:第1停止擒纵叉(擒纵叉);103:第2停止擒纵叉(擒纵叉);111c、121c:外侧面(限制部);151、183:冲击擒纵叉(擒纵叉);165a:定位孔的第1内周面(限制部);165b:定位孔的第2内周面(限制部);181:动作擒纵叉(擒纵叉)。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钟表的一例,以机械式钟表为例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大小而根据需要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钟表的基本结构)
通常,将包含钟表的驱动部分的机械体称作“机芯”。在该机芯上安装表盘、表针,将装入钟表壳体中而成为完成品的状态称作钟表的“成品”。
将构成钟表基板的底板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体的玻璃的一侧(即,存在表盘的一侧)称作机芯的“背面侧”。另外,将底板的两侧中的、存在钟表壳体的壳体后盖的一侧(即,与表盘相反的一侧)称作机芯的“正面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表盘朝向壳体后盖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将其相反侧定义为下方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成品在由未图示的壳体后盖和玻璃2构成的钟表壳体内具有:机芯(本发明的钟表用机芯)10;表盘3,其至少具有表示与时间有关的信息的刻度;以及指针4,其包含时针5、分针6和秒针7。
如图2所示,机芯10具有构成基板的底板11。另外,在图2中,为了使附图容易观察而省略了构成机芯10的部件的一部分的图示。
在底板11的正面侧具有:正面侧轮系(本发明的轮系)12;擒纵机13,其控制正面侧轮系12的旋转;以及调速器14,其对擒纵机13进行调速。
正面侧轮系12主要具有条盒轮20、二号轮21、三号轮22以及四号轮23。条盒轮20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条盒支承件之间,在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发条(动力源)。发条通过大钢轮24的旋转而上紧。另外,大钢轮24通过与图1所示的表冠25连结的未图示的柄轴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二号轮21、三号轮22以及四号轮23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当通过上紧的发条的弹性复原力使条盒轮20旋转时,该二号轮21、三号轮22以及四号轮23根据该旋转而依次旋转。
即,二号轮21与条盒轮20啮合,根据条盒轮20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当二号轮21旋转时,未图示的分轮根据该旋转而进行旋转。在分轮上安装有图1所示的分针6,分针6通过分轮的旋转来显示“分钟”。分针6的速度为被擒纵机13和调速器14调速后的旋转速度即1小时旋转1周。
另外,当二号轮21旋转时,未图示的跨轮根据该旋转而进行旋转,进而,未图示的时轮根据跨轮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另外,跨轮和时轮是构成正面侧轮系12的钟表部件。在时轮上安装有图1所示的时针5,时针5通过时轮的旋转来显示“小时”。时针5的速度为被擒纵机13和调速器14调速后的旋转速度例如12小时旋转1周。
三号轮22与二号轮21啮合,根据二号轮2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四号轮23与三号轮22啮合,根据三号轮2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在四号轮23上安装有图1所示的秒针7,秒针7根据四号轮23的旋转来显示“秒”。秒针7的速度为被擒纵机13和调速器14调速后的旋转速度例如1分钟旋转1周。
后述的擒纵轮40经由擒纵小齿轮41与四号轮23啮合。由此,来自收纳于条盒轮20内的发条的动力主要经由二号轮21、三号轮22以及四号轮23传递到擒纵轮40。由此,擒纵轮40绕旋转轴线O2进行旋转。
调速器14主要具有摆轮游丝机构30。
摆轮游丝机构30具有摆轴31、摆轮32以及未图示的游丝,该摆轮游丝机构30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摆轮游丝机构支承件之间。摆轮游丝机构30将游丝作为动力源,绕旋转轴线O1以与条盒轮20的输出扭矩对应的稳定振幅(摆动角)进行往复旋转(正反旋转)。
在摆轴31的轴向的两端形成有渐细的榫。摆轴31借助这些榫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摆轮游丝机构支承件之间。在摆轴31上一体地外嵌固定有摆轮32,并且借助未图示的内桩来固定游丝的内端部。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摆轮32上配置有4个臂部33,该4个臂部33以旋转轴线O1为中心隔开90度的间隔配置,但臂部33的数量、配置和形状不限定于该情况,可以自由地变更。
如图3所示,在摆轴31上外嵌固定有圆环状的双圆盘35。
双圆盘35具有冲击盘36以及位于比冲击盘36靠下方(底板11侧)的保险盘37。在冲击盘36上例如压入固定有由红宝石等人工宝石形成的圆盘钉38。
圆盘钉38在俯视时形成为半圆形状,形成为从冲击盘36朝向下方延伸。圆盘钉38随摆轮游丝机构30绕旋转轴线O1往复旋转,在该途中与后述的擒纵叉口74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卡合。
保险盘37形成为比冲击盘36的直径小。在保险盘37的、与圆盘钉38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内侧呈曲面状凹陷的月型槽39。月型槽39作为在擒纵叉口74与圆盘钉38卡合时防止后述的叉头钉75与保险盘3接触的退让部而发挥功能。
另外,在图3以外的各附图中,为了使附图容易观察,主要图示了双圆盘35中的保险盘37和圆盘钉38。
(擒纵机的结构)
如图4所示,擒纵机13具有:上述的双圆盘35;擒纵轮40,其通过从发条传递来的动力而进行旋转;擒纵叉链50;第1冲击叉瓦(本发明的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本发明的冲击叉瓦)61;第1停止叉瓦(本发明的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本发明的停止叉瓦)63;以及限制杆(本发明的限制部)85,其在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后述的擒纵齿轮42卡合时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
另外,如上所述,双圆盘35是构成摆轮游丝机构30和调速器14的构成部件,并且是构成擒纵机13的构成部件。
擒纵轮40是具有擒纵小齿轮41和擒纵齿轮42的单层构造,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其中,该擒纵小齿轮41与四号轮23啮合,该擒纵齿轮42具有多个擒纵齿43。另外,在图2以外的各附图中,简化了擒纵小齿轮41的图示。
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齿43的齿数是8齿。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可以适当变更擒纵齿43的齿数。例如也可以是具有6齿、10齿、12齿的擒纵齿43的擒纵齿轮4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在如图4所示的那样从正面侧观察机芯10的俯视观察下,擒纵轮40通过经由擒纵小齿轮41从四号轮23侧传递来的动力而以旋转轴线O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另外,在图4中将以旋转轴线O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方向称作第1旋转方向M1,将其相反方向称作第2旋转方向M2。此外,将擒纵齿43的齿顶随着擒纵轮40的旋转而描绘出的旋转轨迹R简称为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
擒纵齿43的朝向第1旋转方向M1的侧面是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接触,并且供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卡合的作用面43a。
另外,擒纵轮40例如由金属材料或单晶硅等具有晶体取向的材料等形成。作为擒纵轮40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例如电铸加工、采取了光刻技术之类的光学方法的LIGA工艺、DRIE、金属粉末注射成型(MIM)等。
但是,擒纵轮40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可以适当变更。另外,在不给擒纵轮40的性能和刚性等带来影响的范围内,也可以在擒纵轮40上适当设置减重孔或薄壁部以实现轻量化。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轮40形成有多个减重孔。
擒纵叉链50是通过使多个擒纵叉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而构成的,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移位: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使多个擒纵叉各自转动(摆动)。
具体而言,擒纵叉链50具有:冲击擒纵叉单元53,其具有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以及停止擒纵叉单元56,其具有停止擒纵叉55。冲击擒纵叉单元53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6连结成能够彼此相对移位。
也就是说,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连结成能够彼此相对移位,第1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5连结成能够彼此相对移位。由此,停止擒纵叉55、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
另外,冲击擒纵叉单元53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6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53由两个擒纵叉构成,停止擒纵叉单元56由一个擒纵叉构成。
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是能够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接触,并且用于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30的叉瓦。在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中,第1冲击叉瓦60安装于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叉瓦61安装于第2冲击擒纵叉52。
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是能够相对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脱离,用于使擒纵轮40停止和解除停止的叉瓦。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都被安装于停止擒纵叉55。
另外,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在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处于非卡合时与擒纵齿轮42接触,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在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处于非接触时与擒纵齿轮42卡合。该各个叉瓦与圆盘钉38同样,例如由红宝石等人工宝石形成。
对第1冲击擒纵叉51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4~图6所示,第1冲击擒纵叉51在俯视时配置在擒纵轮40与摆轴31之间,具有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70、擒纵叉体71以及擒纵叉臂72。并且,第1冲击擒纵叉51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3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70与转动轴线O3同轴配置,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叉轴70被配置成在俯视时位于连结擒纵轮40的旋转轴线O2和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轴线O1的中心线上。擒纵叉轴70例如从下方(底板11侧)压入到擒纵叉体71的基部中,并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71和擒纵叉臂72例如是通过电铸加工或MEMS技术而一体地形成为板状。这些擒纵叉体71和擒纵叉臂72配置在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与擒纵轮40同样,也可以在擒纵叉体71和擒纵叉臂72上适当地设置减重孔和薄壁部以实现轻量化。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叉体71和擒纵叉臂72形成有多个减重孔。
擒纵叉体71形成为从固定有擒纵叉轴70的基部起沿着擒纵叉轴70的径向朝向摆轮游丝机构30侧延伸。在擒纵叉体71的前端部设置有一对叉头73,该一对叉头73在转动轴线O3的周向上并排配置。叉头73的内侧为擒纵叉口74,该擒纵叉口74朝向摆轴31侧开口,并且以能够卡合/脱离的方式收纳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移动的圆盘钉38。
在擒纵叉体71的前端部安装有叉头钉75。
叉头钉75从下方例如通过压入等方式固定于擒纵叉体71的前端部。叉头钉75在俯视时位于一对叉头73之间(即,位于擒纵叉口74的内侧),并且以与叉头73相比向摆轴31侧突出的方式延伸。在圆盘钉38从擒纵叉口74脱离的状态下,叉头钉75的前端部在径向上与保险盘37的外周面中的除月型槽39之外的部分以隔开微小间隙的方式对置,并且在圆盘钉38与擒纵叉口74卡合的状态下,叉头钉75的前端部收纳于月型槽39内。
另外,在圆盘钉38从擒纵叉口74脱离时,由于叉头钉75的前端部在径向上与保险盘37的外周面以隔开微小间隙的方式对置,因此,例如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的自由振动中受到干扰,并且因该干扰的影响将要导致擒纵叉链50整体的停止被解除,也能够使叉头钉75的前端部最先与保险盘37的外周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因干扰导致的第1冲击擒纵叉51的移位,从而能够防止擒纵叉链50整体的停止被解除。另外,关于擒纵叉链50的停止,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擒纵叉体71的基部设置有第1叉瓦保持部76,该第1叉瓦保持部76向隔着转动轴线O3而在径向上与擒纵叉体71相反的一侧突出。第1叉瓦保持部76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1冲击叉瓦60。
第1冲击叉瓦60被保持为与第1叉瓦保持部76相比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1冲击叉瓦60的突出部分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接触的第1冲击面60a。
此外,在擒纵叉体71的基部,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突出设置有卡合板77。在图示的例子中,卡合板77形成为与擒纵叉体71相同的厚度并且在俯视观察时呈圆形。
擒纵叉臂72形成为从擒纵叉体71的基部起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延伸。在擒纵叉臂72的前端部形成有沿转动轴线O3的周向分支的两叉状的卡合叉78。
以此方式而构成的第1冲击擒纵叉51如之前所述的那样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而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第1冲击擒纵叉51利用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移动的圆盘钉38而绕转动轴线O3朝向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此时,第1冲击叉瓦60通过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而反复地进入、退出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由此,能够使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1冲击叉瓦60的第1冲击面60a接触(碰撞)。
对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2冲击擒纵叉52配置于俯视时比第1冲击擒纵叉51靠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位置,具有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80和擒纵叉体81。并且,第2冲击擒纵叉52根据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4朝向与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80与转动轴线O4同轴配置,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擒纵叉轴80例如从下方压入到擒纵叉体81中,并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81例如通过电铸加工或MEMS技术而形成为板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叉体81形成为沿着擒纵轮40的周向延伸。另外,也可以在擒纵叉体81上适当设置减重孔或薄壁部以实现轻量化。
在擒纵叉体81中的位于第2旋转方向M2侧的周端部81b处固定有擒纵叉轴80。另外,擒纵叉体81配置在比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靠上方的位置。也就是说,第2冲击擒纵叉52的擒纵叉体81配置在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
在擒纵叉体81中的位于第1旋转方向M1侧的周端部81a处,通过压入等方式固定有朝向下方延伸的卡合销82。卡合销82例如形成为实心的圆柱状,其下端部进入到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叉78的内侧。卡合销82的外周面与卡合叉78的内表面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卡合。
由此,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并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擒纵叉体81的周端部81b处,以朝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第2叉瓦保持部83。第2叉瓦保持部83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2冲击叉瓦61。
第2冲击叉瓦61被保持为与第2叉瓦保持部83相比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2冲击叉瓦61的突出的部分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接触的第2冲击面61a。
以此方式而构成的第2冲击擒纵叉52如之前所述的那样,根据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而绕转动轴线O4进行转动,该第1冲击擒纵叉51则是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进行转动。此时,第2冲击叉瓦61通过第2冲击擒纵叉52的转动而反复地进入、退出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由此,能够使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2冲击叉瓦61的第2冲击面61a接触(碰撞)。
特别是由于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被连结成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在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中的一个冲击擒纵叉向与擒纵轮4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时,另一个冲击擒纵叉向与擒纵轮4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由此,在第1冲击叉瓦60与擒纵齿轮42接触时,第2冲击叉瓦61从擒纵轮40脱离,在第1冲击叉瓦60从擒纵齿轮42脱离时,第2冲击叉瓦61与擒纵轮40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被连结成转动方向相反,但并不限定于此,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也可以被连结成向相同方向转动。
对停止擒纵叉55进行详细的说明。
停止擒纵叉55被配置于俯视观察时比第1冲击擒纵叉51靠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位置,具有擒纵叉体91和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90。并且,停止擒纵叉55根据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5朝向与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90与转动轴线O5同轴配置,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擒纵叉轴90例如从下方压入到擒纵叉体91中,并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91例如通过电铸加工或MEMS技术而形成为板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叉体91以沿着擒纵轮40的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另外,也可以在擒纵叉体91上适当设置减重孔或薄壁部以实现轻量化。
在擒纵叉体91的中央部分处固定有擒纵叉轴90。另外,擒纵叉体91配置在与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相同的位置。也就是说,停止擒纵叉55的擒纵叉体91配置在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
因此,作为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擒纵叉52、停止擒纵叉55和擒纵轮40的高度关系,成为如下关系:擒纵轮40位于最靠近底板11的最下层,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和停止擒纵叉55的擒纵叉体91位于该擒纵轮40的上方,并且,第2冲击擒纵叉52的擒纵叉体81位于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和停止擒纵叉55的擒纵叉体91的上方。
在擒纵叉体91中的位于第2旋转方向M2侧的周端部91a处形成有两叉状的卡合叉92,该卡合叉92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突出并且沿转动轴线O5的周向分支为两叉状。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板77卡合在该卡合叉92的内侧。卡合板77的外周面和卡合叉92的内表面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卡合。由此,第1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5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并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擒纵叉体91中的位于擒纵叉轴90与卡合叉92之间的部分处设置有第3叉瓦保持部93,该第3叉瓦保持部93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第3叉瓦保持部93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1停止叉瓦62。
第1停止叉瓦62被保持为比第3叉瓦保持部93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1停止叉瓦62的突出的部分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的第1卡合面62a。另外,第1停止叉瓦62作为所谓的进瓦来发挥功能。
另外,第1停止叉瓦62被安装成在具有规定的夹角的状态下使第1卡合面62a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
在擒纵叉体91中的位于第1旋转方向M1侧的周端部91b处设置有第4叉瓦保持部94,该第4叉瓦保持部94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第4叉瓦保持部94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2停止叉瓦63。
第2停止叉瓦63被保持为与第4叉瓦保持部94相比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2停止叉瓦63的突出的部分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的第2卡合面63a。另外,第2停止叉瓦63作为所谓的出瓦来发挥功能。
另外,与第1停止叉瓦62同样,第2停止叉瓦63被安装成在具有规定的夹角的状态下使第2卡合面63a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
以此方式而构成的停止擒纵叉55如之前所述的那样,根据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而绕转动轴线O5进行转动,该第1冲击擒纵叉51则是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进行转动。此时,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根据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而交替地反复地进入、退出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
由此,能够使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或第2停止叉瓦63的第2卡合面63a卡合。
特别是由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隔着转动轴线O5配置,因此在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轮42卡合时,第2停止叉瓦63从擒纵轮40脱离,在第1停止叉瓦62从擒纵齿轮42脱离时,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轮40卡合。
如上所述,擒纵叉链50是通过使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擒纵叉52和停止擒纵叉55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而构成的,并且该擒纵叉链50按照如下方式移位: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使各擒纵叉51、52、55各自转动。即,第1冲击擒纵叉51朝向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第2冲击擒纵叉52和停止擒纵叉55向与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另外,第2冲击擒纵叉52和停止擒纵叉55相当于位于擒纵叉链50的连结端的擒纵叉。其中,第2冲击擒纵叉52与上述的限制杆85形成为一体。因此,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被安装在擒纵叉链50的、与安装有限制杆85的擒纵叉(第2冲击擒纵叉52)相反侧的擒纵叉(停止擒纵叉55)上。
限制杆85在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轮40的擒纵齿轮42卡合时对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定位,以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
具体而言,限制杆85形成为从擒纵叉体81的周端部81b朝向与擒纵轮40分开的方向突出。限制杆85能够通过与隔着该限制杆85配置于两侧的限位销(本发明的被限制部)86、87接触而限制第2冲击擒纵叉52的转动来进行定位。
一对限位销86、87被固定成例如从底板11朝向上方突出。一方的限位销86被设置成位于比限制杆85靠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位置,另一方的限位销87被设置成位于比限制杆85靠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位置。
限制杆85在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轮40的擒纵齿轮42卡合时与位于第2旋转方向M2侧的限位销86接触而对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定位。另外,限制杆85在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轮40的擒纵齿轮42卡合时与位于第1旋转方向M1侧的限位销87接触而对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定位。
(擒纵机的动作)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擒纵机13的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在下面说明的动作开始状态下,如图4所示,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卡合,并且限制杆85与一方的限位销86接触而对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定位。由此,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并且,通过摆轮游丝机构30的自由振动,使得圆盘钉38顺时针移动而进入到擒纵叉口74的内侧。
对从这样的动作开始状态起、伴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的擒纵机13的动作按顺序进行说明。
当从图4所示的状态起,摆轮游丝机构30通过储存于游丝的旋转能量(动力)进一步顺时针旋转时,圆盘钉38与擒纵叉口74的内表面中的、比圆盘钉38靠该圆盘钉38的行进方向侧的叉头73侧的内表面接触而卡合,并且顺时针地按压擒纵叉口74。由此,来自游丝的动力经由圆盘钉38传递到第1冲击擒纵叉51。
另外,在擒纵叉口74与圆盘钉38卡合时,保险盘37与叉头钉75不会相互接触,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将来自摆轮游丝机构30的动力传递至第1冲击擒纵叉51。
由此,如图7所示,以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擒纵叉52以及停止擒纵叉55分别转动的方式使擒纵叉链50的整体发生移位。
即,第1冲击擒纵叉51以转动轴线O3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第2冲击擒纵叉52以转动轴线O4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停止擒纵叉55以转动轴线O5为中心顺时针转动。
通过使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转动,限制杆85从一方的限位销86离开。另外,通过使停止擒纵叉55进行转动,第1停止叉瓦62以在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上滑动的方式朝向从擒纵轮40脱离的方向(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退出的方向)移动。
然后,如图8所示,通过使第1停止叉瓦62移动到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稍微分开的位置,能够使第1停止叉瓦62从擒纵齿43脱离,解除该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43的卡合。由此,能够解除擒纵轮40的停止。
另外,在解除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的卡合时,由于第1停止叉瓦62带有夹角,因此如图7所示,擒纵轮40不是向原来的旋转方向即第1旋转方向M1(顺时针)而是向第2旋转方向M2(逆时针)瞬间后退。在经过了该瞬间的后退之后,擒纵轮40通过经由正面侧轮系12传递的动力而如图8所示重新开始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
这样,通过使擒纵轮40瞬间后退,能够更可靠地进行正面侧轮系12的啮合,能够以稳定且较高的可靠性使正面侧轮系12进行动作。
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在通过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使第1停止叉瓦62朝向从擒纵轮40脱离的方向移动时,第1冲击叉瓦60通过第1冲击擒纵叉51的逆时针的转动而进入到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中。
但是,由于擒纵轮40如上述那样因第1停止叉瓦62的作用而瞬间后退地向第2旋转方向M2旋转,因此在该阶段,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未接触。
然后,如图8所示的那样,当后退的擒纵轮40重新开始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时,之后,如图9所示,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已经进入到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的第1冲击叉瓦60的第1冲击面60a接触(碰撞)。
由此,能够将擒纵轮40的旋转力传递至第1冲击擒纵叉51,擒纵叉口74的内表面中的、比圆盘钉38靠与该圆盘钉38的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叉头73侧的内表面与圆盘钉38接触而卡合。因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经由第1冲击擒纵叉51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并且能够使第1冲击擒纵叉51以跟随圆盘钉38的方式持续转动。
这样,通过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经由第1冲击擒纵叉51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30补充旋转能量。
如上所述,当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接触时,擒纵齿43以在第1冲击面60a上滑动的方式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并且第1冲击叉瓦60随着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而逐渐地朝向从擒纵轮40脱离的方向(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退出的方向)移动。
然后,如图10所示,通过使第1冲击叉瓦60移动到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稍微分开的位置,结束对上述的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冲击。
另外,在通过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使第1冲击叉瓦60向从擒纵轮40脱离的方向移动时,如图10所示,第2停止叉瓦63通过停止擒纵叉55的顺时针的转动而进入到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中。
然后,在第1冲击叉瓦60刚移动到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分开的位置之后,如图11所示,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便与已经进入到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的第2停止叉瓦63的第2卡合面63a接触。
此时,限制杆85随着第2冲击擒纵叉52的顺时针的转动而朝向另一方的限位销87移动,不过,在该阶段中尚不与另一方的限位销87接触。因此,在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接触的状态下,停止擒纵叉55、第1冲击擒纵叉51以及第2冲击擒纵叉52分别微细地转动。
然后,如图12所示,当限制杆85与另一方的限位销87接触时,第2冲击擒纵叉52被限制进一步的转动而被定位住。因此,限制了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成为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的状态。由此,擒纵轮40停止旋转。
然后,圆盘钉38从擒纵叉口74内脱离,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顺时针的旋转而与第1冲击擒纵叉51分离。此后,摆轮游丝机构30通过惯性继续顺时针旋转,并且其旋转能量被储存到游丝中。并且,当旋转能量完全储存在游丝中时,摆轮游丝机构30停止顺时针的旋转,在一瞬间的静止之后,通过储存于游丝的旋转能量开始逆时针旋转。
由此,如图13所示,圆盘钉38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逆时针的旋转而以朝向第1冲击擒纵叉51接近的方式开始移动。
然后,如图14所示,当圆盘钉38进入到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口74内时,圆盘钉38与擒纵叉口74的内表面中的、比圆盘钉38靠该圆盘钉的行进方向侧的叉头73侧的内表面接触而卡合,并且逆时针按压擒纵叉口74。由此,来自游丝的动力经由圆盘钉38传递至第1冲击擒纵叉51。
由此,以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擒纵叉52以及停止擒纵叉55分别转动的方式使擒纵叉链50的整体再次移位。即,第1冲击擒纵叉51以转动轴线O3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第2冲击擒纵叉52以转动轴线O4为中心逆时针转动,停止擒纵叉55以转动轴线O5为中心逆时针转动。
通过使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转动,限制杆85从另一方的限位销87离开。另外,通过使停止擒纵叉55进行转动,第2停止叉瓦63以在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上滑动的方式朝向从擒纵轮40脱离的方向(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退出的方向)移动。然后,如图15所示,通过使第2停止叉瓦63移动到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稍微分开的位置,能够使第2停止叉瓦63从擒纵齿43脱离,解除该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的卡合。由此,能够解除擒纵轮40的停止。
另外,与第1停止叉瓦62同样,第2停止叉瓦63带有夹角,因此如图14所示,擒纵轮40在向第2旋转方向M2瞬间后退之后,通过经由正面侧轮系12传递来的动力而如图15所示的那样重新开始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
另外,在通过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使第2停止叉瓦63朝向从擒纵轮40脱离的方向移动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2冲击叉瓦61通过第2冲击擒纵叉52的逆时针的转动而进入到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中。
但是,由于擒纵轮40在如上述那样因第2停止叉瓦63的作用而瞬间后退地向第2旋转方向M2旋转,因此在该阶段中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未接触。
然后,如图16所示,当后退的擒纵轮40重新开始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时,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已经进入到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的第2冲击叉瓦61的第2冲击面61a接触(碰撞)。
由此,能够将擒纵轮40的旋转力经由第2冲击擒纵叉52传递至第1冲击擒纵叉51,擒纵叉口74的内表面中的、与圆盘钉38相比靠与该圆盘钉38的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叉头73侧的内表面与圆盘钉38接触而卡合。因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经由第2冲击擒纵叉52和第1冲击擒纵叉51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并且能够使第1冲击擒纵叉51以跟随圆盘钉38的方式持续转动。
这样,通过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经由第2冲击擒纵叉52和第1冲击擒纵叉51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能够对摆轮游丝机构30补充旋转能量。
如上所述,当擒纵齿43与第2冲击叉瓦61接触时,擒纵齿43以在第2冲击面61a上滑动的方式朝向第1旋转方向M1旋转,并且第2冲击叉瓦61随着第2冲击擒纵叉52的转动而逐渐地朝向从擒纵轮40脱离的方向(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退出的方向)移动。
然后,如图17所示,通过使第2冲击叉瓦61移动到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稍微分开的位置,结束对上述的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冲击。
另外,在通过第2冲击擒纵叉52的转动使第2冲击叉瓦61朝向从擒纵轮40脱离的方向移动时,如图17所示,第1停止叉瓦62通过停止擒纵叉55的逆时针的转动而进入到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中。
然后,在第2冲击叉瓦61刚移动到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分开的位置之后,如图18所示,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便与已经进入到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的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接触。
此时,限制杆85随着第2冲击擒纵叉52的逆时针的转动而朝向一方的限位销86移动,不过,在该阶段中尚不与一方的限位销86接触。
因此,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接触的状态下,停止擒纵叉55、第1冲击擒纵叉51以及第2冲击擒纵叉52分别微细地转动。然后,如图19所示,当限制杆85与一方的限位销86接触时,第2冲击擒纵叉52被限制进一步的转动而被定位住。因此,限制了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成为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的状态。由此,擒纵轮40停止旋转。
然后,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使上述的动作反复,从而使擒纵机13反复地进行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卡合/脱离,并且利用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的接触来进行动力向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的传递。
因此,能够作为所谓的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13进行动作,与对摆轮游丝机构30直接传递动力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稳定的动作和动力的传递。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或第2停止叉瓦63卡合而使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的情况下,即在圆盘钉38从擒纵叉口74脱离而使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的情况下,限制杆85与一对限位销86、87中的任意一个限位销接触。由此,能够限制位于擒纵叉链50的连结端的第2冲击擒纵叉52的转动而对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定位,从而能够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
更详细来说,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时,或者在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时,由于能够通过限制杆85与一对限位销86、87的接触对位于擒纵叉链50的连结端的第2冲击擒纵叉52进行定位,因此能够限制第2冲击擒纵叉52进一步转动。
特别是,能够在擒纵叉链50的两侧进行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的卡合以及限制杆85对第2冲击擒纵叉52的转动限制。因此,能够对从安装有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停止擒纵叉55至位于擒纵叉链50的连结端的第2冲击擒纵叉52为止的多个擒纵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擒纵叉52和停止擒纵叉55这3个擒纵叉)的转动全部进行限制,其结果是能够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
因此,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或第2停止叉瓦63卡合时,能够使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并且同时能够使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擒纵叉52以及停止擒纵叉55全部都处于固定的状态。因此,即使在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而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的过程中例如受到了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50的松动或振动。由此,能够使擒纵机13稳定地进行动作。
另外,能够将通常使用于机械式钟表的限位销86、87作为被限制部来使用,从而仅通过使限制杆85与该限位销86、87接触这一简单的结构便能够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因此容易实现结构的简化、轻量化和低成本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中,与以往的在一个共同的擒纵叉上组装有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的结构不同,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分别具有第1冲击叉瓦60、第2冲击叉瓦61,停止擒纵叉55具有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也就是说,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安装在与安装有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擒纵叉不同的擒纵叉上。
因此,能够分别以较少的制约自由地设计配置冲击擒纵叉单元53(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相对于擒纵轮40的相对位置、以及停止擒纵叉单元56(停止擒纵叉55)相对于擒纵轮40的相对位置,能够以冲击和停止各自最合适的布局来配置冲击擒纵叉单元53和停止擒纵叉单元56。
本实施方式的停止擒纵叉55是基于以下那样的设计思想而配置的。
图20示出了擒纵轮40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线O2)、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即转动轴线O5)以及擒纵轮40的后退角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图20中省略了擒纵轮40的图示,但对擒纵齿43的齿顶所描绘出的旋转轨迹R进行了图示。因此,旋转轨迹R与擒纵轮40的外径对应。
此外,在图20中,图示了将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配置在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分开距离L1的位置的情况和配置在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分开比距离L1远的距离L2的位置的情况。
在其中的任意情况下,第1停止叉瓦62都是随着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而在卡合位置X1与解除位置X2之间移动,其中,该卡合位置X1是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43卡合的位置,该解除位置X2是第1停止叉瓦62移动到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分开的位置而解除与擒纵齿43的卡合的位置。
另外,连接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和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的线段与第1卡合面62a的法线之间的角度是夹角α1。另外,第1停止叉瓦62从卡合位置X1移动到解除位置X2的期间所需的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角度是工作角(或解除角)α2。此外,将伴随于第1停止叉瓦62从卡合位置X1移动到解除位置X2的、擒纵轮40的后退角度称作后退角α3。
在按照上述的条件将工作角α2固定为规定的值的情况下,对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之间的距离会给后退角α3带来怎样的影响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在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分开距离L2的状态和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与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分开距离L1的状态下,使停止擒纵叉55分别按照相同的工作角α2进行转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距离L1时的后退角α3小于距离L2时的后退角α3。即,在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距旋转轨迹R较近的情况下,能够使后退角α3更小。
因此,通过使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尽可能地接近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能够使擒纵轮40的后退角变小,能够使得解除擒纵轮40的停止所需的能量(即,为了使后退的擒纵轮40回到原来的旋转方向而需要的能量)变小。
另外,在图20中,着眼于第1停止叉瓦62进行了说明,但对于第2停止叉瓦63而言也同样如此。因此,尽可能地使停止擒纵叉55的转动中心接近擒纵轮40的旋转轨迹R(即擒纵轮40的外径)是最适合于停止的布局。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以最适合于停止的布局来配置停止擒纵叉55,因此能够使得解除擒纵轮40的停止所需的能量变小而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并且能够减小动作误差。
另外,也能够将停止擒纵叉55的工作角设计为最合适的角度等,更容易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是基于以下那样的设计思想而配置的。
图21是示出擒纵轮40的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接触时的关系的图。另外,在图21中,对擒纵齿43的齿顶与第1冲击叉瓦60以接近线接触的状态接触的情况进行说明。
工作角α4是从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开始接触起到接触结束为止所需的擒纵轮40的转动角度,该工作角α4例如是由擒纵轮40的齿数来确定的。并且,工作角α5是从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开始接触起到接触结束为止所需的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角度,该工作角α5是根据擒纵轮40的工作角α4确定的。
在通过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的接触将动力从擒纵轮40高效地传递至第1冲击叉瓦60时,例如与齿部彼此的啮合时的节点同样,优选在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的节点P0处传递动力。
另外,节点P0相当于连结接触点P1和接触点P2的作用线与连结擒纵轮40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线O2)和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中心(即转动轴线O3)的中心线的交点,其中,该接触点P1是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开始接触开始时的接触点,该接触点P2是接触结束时的接触点。
并且,在考虑在节点P0处传递动力的情况下,要确定距离L3与距离L4的比例,其中,该距离L3是擒纵轮40的旋转中心与节点P0之间的距离,该距离L4是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中心与节点P0之间的距离。
在该情况下,擒纵轮40的旋转中心与节点P0之间的距离L3和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中心与节点P0之间的距离L4的比例相对于擒纵轮40的工作角α4和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工作角α5的比例大致成反比。也就是说,成为基本满足(L3/L4)≒(α5/α4)的关系。
因此,这样的设计是最适合于冲击的布局。另外,这一点在第2冲击叉瓦6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中也同样。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以最适合于冲击的布局分别配置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因此任意的冲击擒纵叉都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高效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另外,也能够将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2冲击擒纵叉52的工作角设计为最合适的角度等,更容易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在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时,能够利用限制杆85来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因此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的自由振动中受到了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50的松动或振动。因此,能够使擒纵机13稳定地进行动作。
另外,能够对冲击和停止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成为动力的传递效率优异且动作误差小的擒纵机。
另外,由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接触,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卡合,因此能够使擒纵轮40成为单层构造。因此,能够抑制擒纵轮40的惯性变大,由此也能够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芯10和钟表1,由于具有动力的传递效率优异且动作误差小的上述的擒纵机13,因此成为时刻误差小的高性能的机芯和钟表。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停止擒纵叉单元由一个擒纵叉构成,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停止擒纵叉单元由两个擒纵叉构成。
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00的停止擒纵叉单元101由第1停止擒纵叉102和第2停止擒纵叉103构成。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擒纵叉链105由4个擒纵叉即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擒纵叉52、第1停止擒纵叉102以及第2停止擒纵叉103构成。
第1停止擒纵叉102和第2停止擒纵叉103分别与冲击擒纵叉单元53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停止擒纵叉102与第1冲击擒纵叉51连结,第2停止擒纵叉103与第2冲击擒纵叉52连结。并且,在第1停止擒纵叉102上安装有第1停止叉瓦62,在第2停止擒纵叉103上安装有第2停止叉瓦63。
第1停止擒纵叉102配置于俯视时比第1冲击擒纵叉51靠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位置,具有擒纵叉体111和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110。并且,第1停止擒纵叉102根据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6朝向与第1冲击擒纵叉5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110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例如从下方压入到擒纵叉体111中而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111形成为沿着擒纵轮40的周向延伸。在擒纵叉体111中的位于第1旋转方向M1侧的周端部111a处固定有擒纵叉轴110。另外,擒纵叉体111配置在与第1冲击擒纵叉51的擒纵叉体71相同的高度位置,并且配置在位于最下层的擒纵轮40的上方。
在擒纵叉体111中的位于第2旋转方向M2侧的周端部111b处形成有卡合叉92,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板77卡合在卡合叉92的内侧。由此,第1冲击擒纵叉51和第1停止擒纵叉102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并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在擒纵叉体111的中央部分处设置有第3叉瓦保持部93,该第3叉瓦保持部93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第3叉瓦保持部93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1停止叉瓦62。
第2停止擒纵叉103配置于俯视时比第2冲击擒纵叉52靠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位置,具有擒纵叉体121和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120。第2停止擒纵叉103根据第2冲击擒纵叉52的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7朝向与第2冲击擒纵叉52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120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例如从下方压入到擒纵叉体121中而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121形成为沿着擒纵轮40的周向延伸。并且,在擒纵叉体121的中央部分处固定有擒纵叉轴120。另外,擒纵叉体121配置在与第2冲击擒纵叉52的擒纵叉体81相同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
在擒纵叉体121中的位于第2旋转方向M2侧的周端部121a处设置有第4叉瓦保持部94,该第4叉瓦保持部94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第4叉瓦保持部94利用该开口来保持第2停止叉瓦63。
以此方式构成的第2停止擒纵叉103通过齿部彼此的啮合而与第2冲击擒纵叉52连结。
即,在第2冲击擒纵叉52中的安装有第2冲击叉瓦61的周端部81b处设置有多个齿部125。与此对应地,在第2停止擒纵叉103中的位于第1旋转方向M1侧的周端部121b处形成有与第2冲击擒纵叉52侧的齿部125啮合的齿部126。
由此,第2冲击擒纵叉52和第2停止擒纵叉103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并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停止擒纵叉102和第2停止擒纵叉103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第1停止擒纵叉102和第2停止擒纵叉103也可以相互连结成向相同方向转动。
以能够与第2停止擒纵叉103的周端部121a的、位于与第2停止叉瓦63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121c接触的方式配置有一方的限位销86。另外,以能够与第1停止擒纵叉102的中央部分的、位于与第1停止叉瓦62相反的一侧的外侧面111c接触的方式配置有另一方的限位销87。
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时,第2停止擒纵叉103的外侧面121c与一方的限位销86接触而将第2停止擒纵叉103定位住。与此相对,在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时,第1停止擒纵叉102的外侧面111c与另一方的限位销87接触而将第1停止擒纵叉102定位住。
另外,第1停止擒纵叉102和第2停止擒纵叉103相当于位于擒纵叉链105的连结端的擒纵叉。
因此,上述外侧面121c设置在位于擒纵叉链105的连结端的第2停止擒纵叉103上,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时,该外侧面121c作为对第2停止擒纵叉103进行定位而限制擒纵叉链105整体的移位的限制部来发挥功能。
另外,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时,设置有外侧面121c的第2停止擒纵叉103相当于和设置有与擒纵齿43卡合着的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停止擒纵叉102不同的擒纵叉。由此,第1停止叉瓦62被安装在擒纵叉链105的与设置有外侧面121c的擒纵叉(第2停止擒纵叉103)相反侧的擒纵叉(第1停止擒纵叉102)上。
同样,上述外侧面111c设置在位于擒纵叉链105的连结端的第1停止擒纵叉102上,在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时,该外侧面111c作为对第1停止擒纵叉102进行定位而限制擒纵叉链105整体的移位的限制部来发挥功能。
另外,在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时,设置有外侧面111c的第1停止擒纵叉102相当于和设置有与擒纵齿43卡合着的第2停止叉瓦63的第2停止擒纵叉103不同的擒纵叉。由此,第2停止叉瓦63被安装在擒纵叉链105的与设置有外侧面111c的擒纵叉(第1停止擒纵叉102)相反侧的擒纵叉(第2停止擒纵叉103)上。
(擒纵机的动作)
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00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交替地反复进行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卡合/脱离,并且能够利用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的接触来进行动力向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的传递。
另外,由于在相当于擒纵叉链105的连结端的第1停止擒纵叉102和第2停止擒纵叉103上形成有分别与限位销86、87接触的外侧面111c、121c,因此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或第2停止叉瓦63卡合而使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的情况下,能够限制擒纵叉链105整体的移位。
也就是说,能够在擒纵叉链105的两侧进行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43的卡合和通过限位销86与第2停止擒纵叉103的外侧面121c的接触而实施的第2停止擒纵叉103的转动限制。同样,能够在擒纵叉链105的两侧进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的卡合和通过限位销87与第1停止擒纵叉102的外侧面111c的接触而实施的第1停止擒纵叉102的转动限制。由此,能够限制擒纵叉链105整体的移位。
因此,例如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的过程中受到了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105的松动或振动。由此,能够使擒纵机100稳定地进行动作。
从以上来看,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00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冲击擒纵叉51以跟随摆轮游丝机构30的圆盘钉38的方式进行转动,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2冲击擒纵叉52跟随摆轮游丝机构30的圆盘钉38而进行转动。
如图23和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0在第2冲击擒纵叉52的周端部81b处一体地形成有构成擒纵叉口74的一对叉头7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擒纵叉口74的位置相对应,摆轮游丝机构30的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擒纵机的动作)
在像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0的情况下,仅仅是通过摆轮游丝机构30的圆盘钉38使第2冲击擒纵叉52先进行转动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能够使各擒纵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转动。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0也能够交替地反复进行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卡合/脱离,并且能够利用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的接触来进行动力向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的传递。此外,由于在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时,能够利用限制杆85来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因此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的自由振动中受到了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50的松动或振动。因此,能够使擒纵机130稳定地进行动作。
特别是,由于构成为位于擒纵叉链50的连结端的第2冲击擒纵叉52跟随摆轮游丝机构30的圆盘钉38而转动,因此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30和擒纵轮40配置在比第1实施方式更靠近的位置。
因此,例如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30应用于陀飞轮的情况下,能够有助于搭载有包含擒纵机130的机构的滑架单元的小型化。因此,能够成为特别适合于陀飞轮的擒纵机130。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冲击擒纵叉51以跟随摆轮游丝机构30的圆盘钉38的方式进行转动,但在第4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停止擒纵叉55跟随摆轮游丝机构30的圆盘钉38而进行转动。
如图25和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40在停止擒纵叉55的周端部91b一体地形成有构成擒纵叉口74的一对叉头7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擒纵叉口74的位置相对应,摆轮游丝机构30的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板77由一对弹性部141构成。一对弹性部141在俯视时分别形成为半圆形状,如图25所示的箭头那样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被施力。
由此,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板77和停止擒纵叉55的卡合叉92以一对弹性部141的外周面被按压于卡合叉92的内表面的状态相互连结。
此外,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叉78构成为夹持第2冲击擒纵叉52的卡合销82。即,在卡合叉78的一方的叉头部分的根部形成有弯曲部142,从而如图25所示的箭头那样,前端部侧通过以弯曲部142为中心朝向另一方的叉头部分接近的方式被施力。
由此,第2冲击擒纵叉52的卡合销82和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叉78以卡合叉78的内表面按压于卡合销82的外周面的状态相互连结。
(擒纵机的动作)
以此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40也仅仅是通过摆轮游丝机构30的圆盘钉38使停止擒纵叉55先转动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能够使各擒纵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转动。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40也能够交替地反复进行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卡合/脱离,并且能够利用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的接触来进行动力向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的传递。此外,由于在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时,能够利用限制杆85来限制擒纵叉链50整体的移位,因此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的自由振动中受到了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50的松动或振动。因此,能够使擒纵机140稳定地进行动作。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40,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由于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30和擒纵轮40配置在比第1实施方式更加相互靠近的位置,因此能够成为特别适合于陀飞轮的擒纵机140。
此外,由于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板77和停止擒纵叉55的卡合叉92以一对弹性部141的外周面被按压于卡合叉92的内表面的状态相互连结,因此能够抑制在卡合板77与卡合叉92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使第1冲击擒纵叉51和停止擒纵叉55很少发生松动地相互连结。
同样,第2冲击擒纵叉52的卡合销82和第1冲击擒纵叉51的卡合叉78以卡合叉78的内表面被按压于卡合销82的外周面的状态相互连结,因此能够抑制在卡合销82与卡合叉78之间产生间隙。由此,能够使第2冲击擒纵叉52和第1冲击擒纵叉51很少发生松动地相互连结。
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第1冲击擒纵叉51与停止擒纵叉55之间以及在第1冲击擒纵叉51与第2冲击擒纵叉52之间产生齿隙,能够使第1冲击擒纵叉51、第2冲击擒纵叉52以及停止擒纵叉55以良好的反应进行转动。由此,能够使擒纵机140更平滑地进行动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性能。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定了对摆轮游丝机构30间接地进行动力的传递的、所谓的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但在第5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同时使用了针对摆轮游丝机构30的直接动力传递和间接动力传递的、所谓的半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
如图27和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50具有擒纵叉链155,该擒纵叉链155具有:冲击擒纵叉单元152,其具有冲击擒纵叉151;以及停止擒纵叉单元154,其具有停止擒纵叉153。
冲击擒纵叉单元1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154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也就是说,冲击擒纵叉151和停止擒纵叉153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由此,冲击擒纵叉151和停止擒纵叉153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连结。
另外,冲击擒纵叉单元1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154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冲击擒纵叉单元1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154分别由一个擒纵叉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中的第1冲击叉瓦60被安装于冲击擒纵叉151,第2冲击叉瓦61被安装于固定于摆轮游丝机构30的双圆盘35上。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都被安装于停止擒纵叉153。
对冲击擒纵叉151进行详细的说明。
冲击擒纵叉151具有擒纵叉体161和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160,该冲击擒纵叉151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8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160与转动轴线O8同轴配置,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擒纵叉轴160例如从下方(底板11侧)压入到擒纵叉体161的基部中,并被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161例如通过电铸加工或MEMS技术形成,配置在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与擒纵轮40同样,也可以在擒纵叉体161上适当地设置减重孔或薄壁部以实现轻量化。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叉体161形成有多个减重孔。
擒纵叉体161形成为从固定有擒纵叉轴160的基部起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即朝向摆轮游丝机构30侧)延伸。并且,在擒纵叉体161的前端部设置有沿转动轴线O8的周向并排配置的一对叉头73和叉头钉75。
另外,叉头钉75被固定成位于比圆盘钉38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
在擒纵叉体161的基部处,以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第1叉瓦保持部76,借助该第1叉瓦保持部76来保持第1冲击叉瓦60。
另外,第1冲击叉瓦60被保持为如下状态:比擒纵叉体161进一步向下方延伸至到达与擒纵齿轮42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程度。因此,第1冲击叉瓦60能够与擒纵齿43接触(碰撞)。
另外,在第1叉瓦保持部76上,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而形成有沿着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方向排列的多个齿部162。在擒纵叉体161与第1叉瓦保持部76之间一体地形成有连结片163,该连结片163将该擒纵叉体161和第1叉瓦保持部76连结在一起。在该连结片163上形成有供限位销(本发明的被限制部)164贯穿插入的定位孔165。
在下文中会对该定位孔165进行详细的说明。
以此方式构成的冲击擒纵叉151如之前所述的那样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而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冲击擒纵叉151通过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移动的圆盘钉38而绕转动轴线O8朝向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此时,第1冲击叉瓦60根据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而反复地进入、退出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由此,能够使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1冲击叉瓦60的第1冲击面60a接触(碰撞)。
对第2冲击叉瓦61进行说明。
如图27和图29所示,第2冲击叉瓦61安装于双圆盘35中的保险盘37上。具体而言,第2冲击叉瓦61被保险盘37上形成的第2叉瓦保持部170保持。第2叉瓦保持部170形成在图27中与月型槽39相比向旋转轴线O1的顺时针方向错开了规定的相位的位置,并朝向擒纵轮40侧开口。第2冲击叉瓦61利用该开口而被第2叉瓦保持部170保持。并且,第2冲击叉瓦61被保持为与保险盘37的外周面相比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另外,第2冲击叉瓦61的突出部分中的、朝向旋转轴线O1的顺时针方向侧的侧面是供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接触的第2冲击面61a。
另外,第2冲击叉瓦61与圆盘钉38之间在旋转轴线O1方向上被确保了规定的间隙,叉头钉75通过该间隙来接近月型槽39。
另外,第2冲击叉瓦61并不限定于安装在保险盘37上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安装在冲击盘36或摆轮32上。作为第2冲击叉瓦61的安装位置,例如也可以根据与擒纵齿轮42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变更。总之,只要第2冲击叉瓦61安装于摆轮游丝机构30即可。
如上所述,安装于摆轮游丝机构30的第2冲击叉瓦61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而反复地进入、退出擒纵齿轮42的旋转轨迹R。由此,能够使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的作用面43a与第2冲击叉瓦61的第2冲击面61a接触(碰撞)。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与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在第1冲击叉瓦60与擒纵齿轮42接触时,第2冲击叉瓦61从擒纵齿轮42脱离,在第1冲击叉瓦60从擒纵齿轮42脱离时,第2冲击叉瓦61与擒纵齿轮42接触。
对停止擒纵叉153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7和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停止擒纵叉153采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具有擒纵叉轴90和擒纵叉体91。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停止擒纵叉153配置于俯视时比冲击擒纵叉151靠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位置,该停止擒纵叉153根据冲击擒纵叉151的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9朝向与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
另外,停止擒纵叉153的擒纵叉体91与冲击擒纵叉151的擒纵叉体161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配置在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
因此,作为冲击擒纵叉151、停止擒纵叉153和擒纵轮40的高度关系,成为如下关系:擒纵轮40位于最靠近底板11的最下层,冲击擒纵叉151的擒纵叉体161和停止擒纵叉153的擒纵叉体91位于其上方。
如上述那样,由于停止擒纵叉153的擒纵叉体91配置在比擒纵轮40靠上方的位置,因此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第1冲击叉瓦60同样,被保持为如下状态:比擒纵叉体91进一步向下方延伸至到达与擒纵齿轮42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程度。因此,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能够相对于擒纵齿43卡合/脱离。
在擒纵叉体91的周端部91a处形成有与冲击擒纵叉151侧的齿部162啮合的多个齿部171以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卡合叉92。由此,冲击擒纵叉151和停止擒纵叉153通过齿部162、171彼此的啮合而相互连结。因此,冲击擒纵叉151和停止擒纵叉153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并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如上所述,擒纵叉链155是通过使冲击擒纵叉151和停止擒纵叉153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而构成的,并且该擒纵叉链155以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使各擒纵叉151、153各自转动的方式而移位。即,冲击擒纵叉151朝向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停止擒纵叉153朝向与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对上述的定位孔165进行详细的说明。
定位孔165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连结片163,并且在俯视时形成为沿着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方向(即环绕转动轴线O8的方向)延伸的圆弧状。沿着转动轴线O8的周向的定位孔165的长度(周向长度)与冲击擒纵叉151所转动的转动角度(工作角)对应,其中,该转动角度是冲击擒纵叉151在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卡合的状态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轮42的擒纵齿43卡合的状态之间所转过的角度。
并且,在上述定位孔165内配设有限位销164。限位销164固定于底板11,从下方贯穿插入到定位孔165内。此时,限位销164的外周面与定位孔165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由此,限位销164随着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而在定位孔165内进行相对移动。
此时,由于定位孔165的沿着周向的长度与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角度对应,因此如图27所示,在第1停止叉瓦62与擒纵齿43卡合的情况下,定位孔165的内周面中的位于第1冲击叉瓦60侧的第1内周面165a与限位销164接触。由此,冲击擒纵叉151被限位销164定位住。
另外,如图28所示,在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卡合的情况下,定位孔165的内周面中的位于擒纵叉体161侧的第2内周面165b与限位销164接触。由此,冲击擒纵叉151被限位销164定位住。
因此,即使是一个限位销164,也能够对冲击擒纵叉151进行定位。另外,定位孔165中的第1内周面165a和第2内周面165b作为如下限制部来发挥功能,该限制部通过与限位销164接触来限制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从而限制擒纵叉链155整体的移位。
另外,冲击擒纵叉151和停止擒纵叉153相当于位于擒纵叉链155的连结端的擒纵叉。由此,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被安装在相对于形成有第1内周面165a和第2内周面165b的擒纵叉(冲击擒纵叉151)而处于擒纵叉链155的相反侧的擒纵叉(停止擒纵叉153)上。
(擒纵机的动作)
根据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5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交替地反复进行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卡合/脱离。此外,能够利用擒纵齿43与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的接触来进行动力向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的传递。
特别是,由于第1冲击叉瓦60设置于冲击擒纵叉151,第2冲击叉瓦61设置于摆轮游丝机构30,因此能够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经由第1冲击叉瓦60和冲击擒纵叉151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并且能够将该动力经由第2冲击叉瓦61直接地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
也就是说,能够一边交替地进行(切换)利用了第1冲击叉瓦60的间接动力传递和利用了第2冲击叉瓦61的直接动力传递,一边将传递至擒纵轮40的动力传递到摆轮游丝机构30。
因此,能够作为同时使用了直接冲击和间接冲击的、所谓的半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150进行动作,从而能够确保稳定的动作和动力的传递。特别是在半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150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经由第2冲击叉瓦61将动力直接传递至摆轮游丝机构30,因此与间接冲击型相比能够提高动力的传递效率,因而优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也与以往的在一个共同的擒纵叉中组装有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的擒纵机不同,冲击擒纵叉151具有第1冲击叉瓦60,停止擒纵叉153具有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因此,能够分别以较少的制约自由地设计配置冲击擒纵叉单元152(冲击擒纵叉151)相对于擒纵轮40的相对位置和停止擒纵叉单元154(停止擒纵叉153)相对于擒纵轮40的相对位置,能够以冲击和停止各自最合适的布局来配置冲击擒纵叉单元152和停止擒纵叉单元154。
另外,如图27所示,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时,定位孔165的第1内周面165a与限位销164接触而将冲击擒纵叉151定位住。另外,如图28所示,在擒纵齿43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时,定位孔165的第2内周面165b与限位销164接触而将冲击擒纵叉151定位住。
在任意的情况下,冲击擒纵叉151都是相当于擒纵叉链155的连结端的擒纵叉,因此在擒纵齿43与第1停止叉瓦62或第2停止叉瓦63卡合而使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时,能够限制擒纵叉链155整体的移位。
也就是说,能够在擒纵叉链155的两侧进行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擒纵齿43的卡合以及通过第1内周面165a和第2内周面165b与限位销164的接触而实施的冲击擒纵叉151的转动限制。由此,能够限制擒纵叉链155整体的移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即使在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的过程中受到了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155的松动或振动。由此,能够使擒纵机150稳定地进行动作。
特别是,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不仅是只需一个限位销164,还能够在冲击擒纵叉151的平面空间内配置限位销164,因此能够省略或有效地利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一对限位销86、87所占据的空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50是所谓的半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因此能够将摆轮游丝机构30和擒纵轮40配置在彼此较近的位置。因此,例如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50应用于陀飞轮的情况下,能够有助于搭载有包含擒纵机150的机构的滑架单元的小型化。因此,能够成为特别适合于陀飞轮的擒纵机。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安装在不同的擒纵叉上,但在第6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第1冲击叉瓦60、第1停止叉瓦62以及第2停止叉瓦63安装在相同的擒纵叉上的擒纵机。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擒纵轮40为单层构造,但在第6实施方式中,擒纵轮40为双层构造。
如图30和图3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80具有擒纵叉链185,该擒纵叉链185具有:双层构造的擒纵轮40;动作擒纵叉单元182,其具有动作擒纵叉181;以及冲击擒纵叉单元184,其具有冲击擒纵叉183。
擒纵轮40是双层构造,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其中,该擒纵轮40具有:擒纵小齿轮41,其与四号轮23啮合;第1擒纵齿轮45,其具有多个第1擒纵齿46;以及第2擒纵齿轮47,其具有多个第2擒纵齿4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0和图31所示,以如下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在从正面侧观察机芯10的俯视观察下,擒纵轮40通过经由擒纵小齿轮41从四号轮23侧传递来的动力而以旋转轴线O2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擒纵轮40向第2旋转方向M2进行旋转。
擒纵小齿轮41、第1擒纵齿轮45以及第2擒纵齿轮47以配设在同轴上即共同的旋转轴线O2上的状态一体形成。擒纵小齿轮41和第2擒纵齿轮47在第1擒纵齿轮45的上方侧一体形成。
第1擒纵齿46的齿数为8齿。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可以适当变更第1擒纵齿46的齿数。例如也可以是具有6齿、10齿、12齿的第1擒纵齿46的第1擒纵齿轮45。
另外,将随着擒纵轮40的旋转而由第1擒纵齿46的齿顶描绘出的旋转轨迹R1简称为第1擒纵齿轮45的旋转轨迹R1。
第2擒纵齿轮47形成为直径比第1擒纵齿轮45的直径小。第2擒纵齿48的齿数为与第1擒纵齿46的齿数相同的8齿。
但是,第2擒纵齿48的齿数只要与第1擒纵齿46的齿数相同即可,并不限定于8齿。由此,在将第1擒纵齿46的齿数例如设为6齿、10齿、12齿的情况下,只要相应地变更第2擒纵齿48的齿数即可。
另外,第2擒纵齿轮47的相位相对于第1擒纵齿轮45的相位绕旋转轴线O2稍微错开。在图示的例子中,以第2擒纵齿48位于比第1擒纵齿46靠第2旋转方向M2侧的方式而错开了相位。
另外,将随着擒纵轮40的旋转而由第2擒纵齿48的齿顶描绘出的旋转轨迹R2简称为第2擒纵齿轮47的旋转轨迹R2。如上述那样,由于第2擒纵齿轮47形成为直径比第1擒纵齿轮45的直径小,因此第2擒纵齿轮47的外径比第1擒纵齿轮45的外径小。由此,旋转轨迹R2位于旋转轨迹R1的内侧。
上述的第1擒纵齿46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的侧面是与第2冲击叉瓦61接触,并且供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卡合的第1作用面46a。另外,上述的第2擒纵齿48中的、朝向第2旋转方向M2的侧面是与第1冲击叉瓦60接触的第2作用面48a。
动作擒纵叉单元182和冲击擒纵叉单元184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也就是说,动作擒纵叉181和冲击擒纵叉183相互连接成能够相对移位,由此,动作擒纵叉181和冲击擒纵叉183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连结。
另外,动作擒纵叉单元182和冲击擒纵叉单元184由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动作擒纵叉单元182和冲击擒纵叉单元184分别由一个擒纵叉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冲击叉瓦60和第2冲击叉瓦61中的第1冲击叉瓦60被安装于动作擒纵叉181,第2冲击叉瓦61被安装于冲击擒纵叉183。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都被安装于动作擒纵叉181。
对动作擒纵叉181进行详细的说明。
动作擒纵叉181具有擒纵叉体191和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190,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10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190与转动轴线O10同轴配置,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擒纵叉轴190例如从下方压入到擒纵叉体191中,并被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191例如通过电铸加工或MEMS技术而形成为板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擒纵叉体191在俯视观察时以沿着擒纵轮40的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另外,也可以在擒纵叉体191上适当设置减重孔或薄壁部以实现轻量化。
在擒纵叉体191的中央部分处固定有擒纵叉轴190。擒纵叉体191配置在比第1擒纵齿轮45靠上方的位置。另外,擒纵叉体191可以配置在比第2擒纵齿轮47靠上方的位置,也可以与第2擒纵齿轮47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在擒纵叉体191中的位于第1旋转方向M1侧的周端部191a处,借助第3叉瓦保持部93来保持第1停止叉瓦62。
第1停止叉瓦62被保持为与第3叉瓦保持部93相比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1停止叉瓦62比擒纵叉体191进一步朝向下方延伸至到达与第1擒纵齿轮45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程度。因此,第1停止叉瓦62能够与第1擒纵齿46卡合/脱离。
另外,第1停止叉瓦62突出的部分中的、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侧面是第1卡合面62a,能够供第1擒纵齿46的第1作用面46a卡合。
在擒纵叉体191中的位于第2旋转方向M2侧的周端部191b处借助第4叉瓦保持部94来保持第2停止叉瓦63。
第2停止叉瓦63被保持为与第4叉瓦保持部94相比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2停止叉瓦63与第1停止叉瓦62同样,比擒纵叉体191进一步朝向下方延伸至到达与第1擒纵齿轮45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程度。因此,第2停止叉瓦63能够与第1擒纵齿46卡合/脱离。
另外,第2停止叉瓦63突出的部分中的、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侧面是第2卡合面63a,能够供第1擒纵齿46的第1作用面46a卡合。
在擒纵叉体191的固定有擒纵叉轴190的中央部分处,朝向擒纵轮40侧而突出设置有第1叉瓦保持部76,借助该第1叉瓦保持部76来保持第1冲击叉瓦60。
第1冲击叉瓦60被保持为与第1叉瓦保持部76相比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1冲击叉瓦60的突出部分中的、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侧面是供第2擒纵齿48的第2作用面48a接触的第1冲击面60a。另外,第1冲击叉瓦60不与第1擒纵齿轮45接触。
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使第1冲击叉瓦60与第2擒纵齿48能够接触,第1叉瓦保持部76向擒纵轮40侧突出而位于第1擒纵齿46的正上方。
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将第1叉瓦保持部76配置在比第1擒纵齿轮45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使来自第1叉瓦保持部76的第1冲击叉瓦60的突出量变大,并仅使第1冲击叉瓦60位于第1擒纵齿46的正上方。
在擒纵叉体191的中央部分处以朝向摆轮游丝机构30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擒纵叉臂192。在该擒纵叉臂192的前端部设置有沿转动轴线O10的周向并排配置的一对叉头73和叉头钉75。
此外,在擒纵叉体191的周端部191b上一体地形成有两叉状的卡合叉193,该卡合叉193朝向第2旋转方向M2侧突出并且沿转动轴线O10的周向分支为两叉状。
以此方式而构成的动作擒纵叉181如之前所述的那样根据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而进行转动。
具体而言,动作擒纵叉181通过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移动的圆盘钉38而绕转动轴线O10朝向与摆轮游丝机构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此时,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根据动作擒纵叉181的转动而交替地反复地进入、退出第1擒纵齿轮45的旋转轨迹R1。
由此,能够使第1擒纵齿轮45的第1擒纵齿46的第1作用面46a与第1停止叉瓦62的第1卡合面62a或第2停止叉瓦63的第2卡合面63a卡合。
特别是,由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隔着转动轴线O10配置,因此在第1停止叉瓦62与第1擒纵齿轮45卡合时,第2停止叉瓦63从第1擒纵齿轮45脱离,在第1停止叉瓦62从第1擒纵齿轮45脱离时,第2停止叉瓦63与第1擒纵齿轮45卡合。
此外,第1冲击叉瓦60根据动作擒纵叉181的转动而交替地反复地进入、退出第2擒纵齿轮47的旋转轨迹R2。由此,能够使第2擒纵齿轮47的第2擒纵齿48的第2作用面48a与第1冲击叉瓦60的第1冲击面60a接触(碰撞)。
另外,在第1停止叉瓦62以及第2停止叉瓦63的非卡合时,第1冲击叉瓦60与第2擒纵齿48接触。
对冲击擒纵叉183进行详细的说明。
冲击擒纵叉183在俯视观察时配置于比动作擒纵叉181靠第2旋转方向M2侧的位置,具有擒纵叉体201和作为转动轴的擒纵叉轴200。并且,冲击擒纵叉183根据动作擒纵叉181的旋转而绕转动轴线O11朝向与动作擒纵叉181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
擒纵叉轴200与转动轴线O11同轴配置,被枢转支承在底板11与未图示的轮系支承件之间。擒纵叉轴200例如从下方压入到擒纵叉体201中,并被固定成一体。
擒纵叉体201例如在俯视时通过电铸加工或MEMS技术而形成为圆板状,与动作擒纵叉181的擒纵叉体191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在擒纵叉体201上,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而突出设置有卡合板202。在图示的例子中,卡合板202形成为与擒纵叉体201相同的厚度并且在俯视观察时呈圆形。
卡合板202卡合在动作擒纵叉181的卡合叉193的内侧。卡合板202的外周面与卡合叉193的内表面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卡合。由此,动作擒纵叉181和冲击擒纵叉183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并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另外,在擒纵叉体201上以朝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第2叉瓦保持部83,借助该第2叉瓦保持部83来保持第2冲击叉瓦61。
第2冲击叉瓦61被保持为与第2叉瓦保持部83相比向擒纵轮40侧突出的状态。第2冲击叉瓦61被保持为如下状态:比擒纵叉体201进一步朝向下方延伸至到达与第1擒纵齿轮45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程度。因此,第2冲击叉瓦61能够与第1擒纵齿46接触(碰撞)。
第2冲击叉瓦61突出的部分中的、朝向第1旋转方向M1侧的侧面是供第1擒纵齿46的第1作用面46a接触的第2冲击面61a。
以此方式而构成的冲击擒纵叉183如之前所述的那样根据动作擒纵叉181的转动而绕转动轴线O11进行转动,该动作擒纵叉181随着摆轮游丝机构30的往复旋转而进行转动。此时,第2冲击叉瓦61根据冲击擒纵叉183的转动而反复地进入、退出第1擒纵齿轮45的旋转轨迹R1。由此,能够使第1擒纵齿46的第1作用面46a与第2冲击叉瓦61的第2冲击面61a接触(碰撞)。
特别是由于动作擒纵叉181和冲击擒纵叉183被连结成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在动作擒纵叉181和冲击擒纵叉183中的一方的擒纵叉向与擒纵轮4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时,另一方的擒纵叉向与擒纵轮4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由此,在第1冲击叉瓦60与第2擒纵齿轮47接触时,第2冲击叉瓦61从第1擒纵齿轮45脱离,在第1冲击叉瓦60从第2擒纵齿轮47脱离时,第2冲击叉瓦61与第1擒纵齿轮45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动作擒纵叉181和冲击擒纵叉183被连结成转动方向相反,但并不限定于此,动作擒纵叉181和冲击擒纵叉183也可以被连结成向相同方向转动。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擒纵叉体201上形成有限制杆85,该限制杆85在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第1擒纵齿轮45卡合时限制擒纵叉链185整体的移位。也就是说,限制杆85被设置在如下擒纵叉(即冲击擒纵叉183)上,该擒纵叉(即冲击擒纵叉183)位于擒纵叉链185的连结端并且是与设置有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擒纵叉(即动作擒纵叉181)不同的擒纵叉。
限制杆85形成为从擒纵叉体201起朝向与卡合板202的突出设置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与隔着限制杆85配置于两侧的一对限位销86、87接触,由此能够限制冲击擒纵叉183的转动而对其进行定位。
一方的限位销86被设置成位于比限制杆85靠擒纵轮40侧的位置,另一方的限位销87被设置成位于比限制杆85靠摆轮游丝机构30侧的位置。
在如图30所示的那样第1停止叉瓦62与第1擒纵齿轮45卡合时,限制杆85与一方的限位销86接触而限制冲击擒纵叉183的转动,在如图31所示的那样第2停止叉瓦63与第1擒纵齿轮45卡合时,限制杆85与另一方的限位销87接触而限制冲击擒纵叉183的转动。
另外,动作擒纵叉181和冲击擒纵叉183相当于位于擒纵叉链185的连结端的擒纵叉。因此,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被安装在相对于形成有限制杆85的擒纵叉(冲击擒纵叉183)而处于擒纵叉链185的相反侧的擒纵叉(动作擒纵叉181)上。
(擒纵机的动作)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擒纵机15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交替地反复进行第1擒纵齿46与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的卡合/脱离。另外,能够利用第2擒纵齿48与第1冲击叉瓦60的接触以及第1擒纵齿46与第2冲击叉瓦61的接触来进行动力向摆轮游丝机构30的间接的传递。
因此,能够作为所谓的间接冲击型的擒纵机180进行动作,与对摆轮游丝机构30直接传递动力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稳定的动作和动力的传递。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1擒纵齿46与第1停止叉瓦62卡合时或者在第1擒纵齿46与第2停止叉瓦63卡合时,通过限制杆85与一对限位销86、87的接触对位于擒纵叉链185的连结端的冲击擒纵叉183进行定位,因此能够限制冲击擒纵叉183进一步转动。因此,能够限制擒纵叉链185整体的移位。
也就是说,能够在擒纵叉链185的两侧进行第1停止叉瓦62和第2停止叉瓦63与第1擒纵齿46的卡合以及通过限制杆85与限位销86、87的接触而实施的冲击擒纵叉183的转动限制。由此,能够限制擒纵叉链185整体的移位。
因此,即使在擒纵轮40的旋转停止且摆轮游丝机构30自由振动的过程中例如受到了某种干扰,也能够抑制擒纵叉链185的松动或振动。由此,能够使擒纵机180稳定地进行动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作为例子而示出的,并不是要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各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在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例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形例、实质上相同的变形例、以及等同范围的变形例等。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针对将收纳于条盒轮内的发条的动力传递至擒纵轮的结构的进行了举例说明,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从设置于条盒轮以外的部分的发条向擒纵轮传递动力。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利用表冠以手动的方式将发条上弦的手动上弦式的机芯,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旋转锤的自动上弦式的机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冲击叉瓦和停止叉瓦的各叉瓦由红宝石等人工宝石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由其它脆性材料或者铁类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DeepRIE(深度粒子反应刻蚀)等半导体加工技术利用硅等半导体材料将叉瓦与擒纵叉一体形成。总之,只要能够取得作为上述的叉瓦的功能,则可以适当变更材质和形状等。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中,冲击擒纵叉单元由两个擒纵叉构成,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由一个擒纵叉或三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并在其中的两个擒纵叉上安装冲击叉瓦。
另外,在冲击擒纵叉单元由一个擒纵叉构成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使擒纵叉形成为沿着擒纵轮的周向延伸的圆弧状,并且周向的两端部形成为隔着擒纵轮位于径向的相反侧。并且,只要在擒纵叉的两端部分别安装冲击叉瓦即可。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是一个擒纵叉的转动,也能够使安装于擒纵叉的两端部的冲击叉瓦交替地与擒纵轮接触(碰撞),因此能够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停止擒纵叉单元由一个擒纵叉或两个擒纵叉构成,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的擒纵叉构成,在其中的两个擒纵叉上安装停止叉瓦。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被限制部的一例,以利用限位销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底板或支承件等设置限定部,例如通过使限制杆与该限定部接触而限制擒纵叉链整体的移位。

Claims (6)

1.一种擒纵机,其具有:
擒纵轮,其通过所传递来的动力而进行旋转;
擒纵叉链,其是由多个擒纵叉以呈一列状相连的方式相互连结成能够相对移位而成的;
停止叉瓦,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擒纵轮的擒纵齿轮卡合/脱离;以及
冲击叉瓦,其能够在所述擒纵齿轮与所述停止叉瓦的非卡合时与所述擒纵齿轮接触,
所述擒纵叉链以根据摆轮游丝机构的旋转而使多个所述擒纵叉各自转动的方式移位,
所述停止叉瓦和所述冲击叉瓦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擒纵叉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擒纵叉上,
在多个所述擒纵叉中的位于所述擒纵叉链的连结端的擒纵叉上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所述停止叉瓦与所述擒纵齿轮卡合时限制该擒纵叉的转动,从而限制所述擒纵叉链整体的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擒纵机,其中,
所述停止叉瓦安装在多个所述擒纵叉中的、位于所述擒纵叉链的连结端并且位于所述擒纵叉链的与设置有所述限制部的擒纵叉相反侧的擒纵叉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擒纵机,
所述冲击叉瓦安装在多个所述擒纵叉中的、与安装有所述停止叉瓦的擒纵叉不同的擒纵叉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擒纵机,其中,
所述限制部通过与被限制部接触而限制转动。
5.一种钟表用机芯,其具有:
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擒纵机;
调速器,其具有所述摆轮游丝机构;以及
轮系,其对所述擒纵轮传递动力。
6.一种钟表,其具有:
权利要求5所述的钟表用机芯;以及
指针,其按照被所述擒纵机和所述调速器调速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CN201810199824.4A 2017-03-13 2018-03-12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Active CN108572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7500A JP6901876B2 (ja) 2017-03-13 2017-03-13 脱進機、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JP2017-047500 2017-03-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2537A true CN108572537A (zh) 2018-09-25
CN108572537B CN108572537B (zh) 2021-08-24

Family

ID=6348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9824.4A Active CN108572537B (zh) 2017-03-13 2018-03-12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01876B2 (zh)
CN (1) CN108572537B (zh)
CH (1) CH713530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2853A (zh) * 2019-08-28 2019-11-05 饶宽 一种机械钟表的叉瓦式擒纵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18187A1 (fr) 2020-12-17 2022-06-30 Mft Dhorlogerie Audemars Piguet Sa Tourbillon pour mouvement horloger.
EP4194959A1 (fr) 2021-12-09 2023-06-14 Montres Breguet S.A. Echappement naturel pour mouvement d'horlogerie et mouvement d'horlogerie comprenant un tel echappem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62933A1 (de) * 2000-12-16 2002-07-18 Lothar Schmidt Ankerhemmung für eine Uhr
CN101290505A (zh) * 2007-04-18 2008-10-22 伊塔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时计的叉瓦式擒纵机构
CN101339402A (zh) * 2007-07-02 2009-01-07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手表的擒纵机构
CN10147040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肖尔帕技术公司 擒纵机构的驱动及传输元件、转盘、擒纵机构和计时器
CN100549873C (zh) * 2003-12-16 2009-10-14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钟表的擒纵机构
CN104345627A (zh) * 2013-07-25 2015-02-11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N104898396A (zh) * 2014-03-06 2015-09-09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18796B1 (en) * 1979-04-30 1984-11-07 George Daniels Watches, clocks and chronometers and escapement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62933A1 (de) * 2000-12-16 2002-07-18 Lothar Schmidt Ankerhemmung für eine Uhr
CN100549873C (zh) * 2003-12-16 2009-10-14 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钟表的擒纵机构
CN101290505A (zh) * 2007-04-18 2008-10-22 伊塔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时计的叉瓦式擒纵机构
CN101339402A (zh) * 2007-07-02 2009-01-07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手表的擒纵机构
CN101470403A (zh) * 2007-12-28 2009-07-01 肖尔帕技术公司 擒纵机构的驱动及传输元件、转盘、擒纵机构和计时器
CN104345627A (zh) * 2013-07-25 2015-02-11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N104898396A (zh) * 2014-03-06 2015-09-09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2853A (zh) * 2019-08-28 2019-11-05 饶宽 一种机械钟表的叉瓦式擒纵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51252A (ja) 2018-09-27
JP6901876B2 (ja) 2021-07-14
CH713530A2 (fr) 2018-09-14
CN108572537B (zh) 2021-08-24
CH713530B1 (fr) 2022-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42378B2 (en) Detent escapement for timepiece
US8439556B2 (en) Synchronous escapement for a timepiece mechanism
CN108572537A (zh)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N104345627B (zh) 擒纵器、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US10514660B2 (en) Mechanical watch with a carillon striking mechanism
EP1658531B1 (fr) Dispositif d affichage pour montre
JP4833289B2 (ja) 時計ムーブメント用音楽モジュール
US8920021B2 (en) Column wheel and chronograph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0304873A (ja) 時計の脱進機
JP2014535058A (ja) インジケータを駆動するための機構
JP7360809B2 (ja) 小型時計カレンダー用システム
JP6644124B2 (ja) 張られたチェーンを備えるリピーター機構
JP6691590B2 (ja) 安全機能を備えたクロノグラフ・リピータ機構
CN108572538A (zh)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CN108803298B (zh) 用于表的日期和月相显示机构
CN108572536A (zh) 擒纵机、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JP5508509B2 (ja) コラムホイールを備えるクロノグラフ機構、及びこれを含む時計ムーブメント
JP6316461B2 (ja) アナログディスプレーを有する計時器用ムーブメント
CN109960134A (zh) 具有缠绕在凸轮上的链条的问时器
JP5794613B2 (ja) 時計用デテント脱進機、及び機械式時計
CN108614406A (zh) 钟表用机芯、机械式钟表以及棘爪杆的卡合解除方法
JP6869759B2 (ja) 脱進機、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JP7015873B2 (ja) キャリッジ止め細長材を備える計時器用キャリッジ止め
JP5923340B2 (ja) 手巻時計用戻しばね構造体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手巻機構、ムーブメント、手巻時計及び手巻時計の組み立て方法
US430739A (en) bich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