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8738B -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8738B
CN102668738B CN201080053228.7A CN201080053228A CN102668738B CN 102668738 B CN102668738 B CN 102668738B CN 201080053228 A CN201080053228 A CN 201080053228A CN 102668738 B CN102668738 B CN 102668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evaporator
refrigerant
connecting portion
liquid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32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8738A (zh
Inventor
中野裕二
柴田洋
古贺圭祐
松本睦彦
辻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71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79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565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0937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68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8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8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536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racks or cabinets of standardised dimensions, e.g. electronic racks for aircraft or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H05K7/20663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e.g. heat pipes
    • H05K7/20681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e.g. heat pipes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ub-ra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6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separate evaporating and condensing chambers connected by at least one conduit; Loop-type heat pipes; with multiple or common evaporating or condensing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具备: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一制冷剂液管和第一制冷剂蒸气管连接而成的第一制冷剂循环;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器通过第二制冷剂液管和第二制冷剂蒸气管连接而成的第二制冷剂循环,其中,第一制冷剂液管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制冷剂蒸气管与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连接,第二制冷剂液管与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连接,第二制冷剂蒸气管与第七连接部和第八连接部连接。

Description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用于便携式电话的基地站那样的在内部具备伴有发热的电子部件等且被密闭的收纳箱内的冷却。 
近些年,电子部件的高性能化和电子部件相对于控制基板的高密度化不断进展,来自控制基板的发热量显著性地增加。另外,电子部件等的收纳箱的小型化也不断进展,从而要求冷却装置的高性能化及小型化、以及在收纳箱的侧面或顶面都设置冷却装置这样的布局的自由度的提高。因此,作为冷却装置的冷却方法,已知有使用了构成部件少且热移动量大的热管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热管中,沸腾蒸发而上升的制冷剂蒸气和冷凝液化而下降的制冷剂液在同一管内移动。因此,制冷剂彼此面对,从而存在制冷剂循环的效率及热交换效率变差这样的问题。因此,将使制冷剂沸腾蒸发的蒸发器和使制冷剂冷凝液化的冷凝器分开。即,为了使蒸发器中沸腾蒸发后的制冷剂向冷凝器移动,而设置使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的制冷剂蒸气管。另外,为了使冷凝器中冷凝液化后的制冷剂向蒸发器移动,而设置使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的制冷剂液管。即,已知有一种通过制冷剂蒸气管和制冷剂液管形成制冷剂回路、使制冷剂循环而效率良好地散热的沸腾冷却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 
以下,参照图20A、图20B,对作为现有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沸腾冷却装置进行说明。图20A是现有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20B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视图。 
沸腾冷却装置201以高温空气202通过的高温部分203成为下部且低温空气204通过的低温部分205成为上部的方式设置在被分隔板206分隔 了的主体箱207内。在高温部分203配置有在内部封入了制冷剂208的蒸发器209。蒸发器209从高温空气202接受热量,使制冷剂208在内部沸腾蒸发。 
在低温部分205配置有与蒸发器209连通的冷凝器210。在冷凝器210中,在蒸发器209中沸腾蒸发后的制冷剂208向低温空气204进行散热而冷凝液化。蒸发器209与冷凝器210通过贯通分隔板206的制冷剂蒸气管211及制冷剂液管212连通。 
另外,沸腾冷却装置201具备向高温部分203输送高温空气202的室内侧鼓风机213和向低温部分205输送低温空气204的室外侧鼓风机214。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蒸发器209中沸腾蒸发后的制冷剂208因密度差从蒸发器209向冷凝器210而在制冷剂蒸气管211中流通移动。在冷凝器210中冷凝液化后的制冷剂208因密度差从冷凝器210向蒸发器209而在制冷剂液管212中流通移动。这样,制冷剂208自然地循环,高温空气202的热量向低温空气204散出。 
在这样现有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为了使冷凝器210及蒸发器209的能力效率良好地发挥,而在对角的位置上设置制冷剂蒸气管211和制冷剂液管212,以使制冷剂均匀地向冷凝器210及蒸发器209的整面循环。但是,从蒸发器209上部的集管的连接制冷剂蒸气管211的部位朝向相反方向的未连接蒸气管的角部,越离开距离而循环阻力越增加。其结果是,存在制冷剂循环效率恶化且热交换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134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265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进行收纳发热体的发热体收纳箱的冷却,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具备: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一冷凝器及第二冷凝器;使制冷剂蒸发的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通过对发热体收纳箱的外部的空气进行吸引输送,来促进第一冷凝器及第二冷凝器的传热 的室外鼓风机,其中,第一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构成通过第一制冷剂液管和第一制冷剂蒸气管连接的第一制冷剂循环,第二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器构成通过第二制冷剂液管和第二制冷剂蒸气管连接的第二制冷剂循环,方形形状的第一冷凝器在上边具有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一冷凝器液集管,方形形状的第一蒸发器在上边具有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一蒸发器液集管,方形形状的第二冷凝器在上边具有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二冷凝器液集管,方形形状的第二蒸发器在上边具有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二蒸发器液集管,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沿铅垂方向隔开距离配置,第一制冷剂液管与第一冷凝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蒸发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制冷剂蒸气管与第一冷凝器中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对角处的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的第三连接部和第一蒸发器中位于第二连接部的对角处的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的第四连接部连接,第二制冷剂液管与第二冷凝器液集管的第五连接部和第二蒸发器液集管的第六连接部连接,其中,该第二冷凝器液集管的第五连接部位于与和第一连接部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该第二蒸发器液集管的第六连接部位于与和第二连接部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第二制冷剂蒸气管与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的第七连接部和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的第八连接部连接,其中,该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的第七连接部位于与和第三连接部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该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的第八连接部位于与和第四连接部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制冷剂循环、第二制冷剂循环中,从蒸发器上部的连接蒸气管的部位朝向相反方向的未连接蒸气管的端部,越离开距离而制冷剂循环效率越降低且热交换效率越降低的部分分别反向。其结果是,能够补偿彼此的能力降低的量,从而能够得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下背面立体图。 
图3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上前面立体图。 
图4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第一制冷剂循环、第二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简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冷凝器侧的水平剖视简图。 
图13B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简图。 
图14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前面立体图。 
图15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16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液管分隔孔贯通位置部的说明图。 
图17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蒸气管分隔孔贯通部的位置说明图。 
图18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制冷剂液管的斜度说明图。 
图19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制冷剂蒸气管的斜度说明图。 
图20A是现有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图20B是该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设置在例如便携式电话的基地站那样的在内部具备伴有发热的电子部件等且被密闭的发热体收纳箱2的顶面(分隔板9)的上下。在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中,室内鼓风机3及室外鼓风机4以使高温空气5和低温空气6彼此向相反方向流动的方式进行鼓风。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下背面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以高温空气5通过的高温部分7成为分隔板9的下方且低温空气6通过的低温部分8成为分隔板9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在主体箱10内。 
方形形状的第一蒸发器14配置在高温部分7,在上边具备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11且在下边具备第一蒸发器液集管12。第一蒸发器14配置成相对于室内鼓风机3的通风方向后倾(或前倾)。在第一蒸发器14的内部封入有制冷剂13(例如R134a),制冷剂13从高温空气5接受热量而沸腾蒸发。 
同样,方形形状的第二蒸发器17配置在高温部分7,在上边具备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15且在下边具备第二蒸发器液集管16。第二蒸发器17配置成与第一蒸发器14向同方向倾斜且配置在第一蒸发器14的下方,在内部封入有制冷剂13(例如R134a),该制冷剂13从高温空气5接受热量而沸腾蒸发。 
方形形状的第一冷凝器20配置在低温部分8,在上边具备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18且在下边具备第一冷凝器液集管19。第一冷凝器20与第一蒸发器14连通,且配置成与第一蒸发器14向同方向倾斜。第一冷凝器20使沸腾蒸发后的制冷剂13的蒸气向低温空气6散热而冷凝液化。同样,方形形状的第二冷凝器23配置在低温部分8,在上边具备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21且在下边具备第二冷凝器液集管22。第二冷凝器23与第二蒸发器17连通,且在第一冷凝器20的下方配置成与第一冷凝器20向同方向倾斜。第二冷凝器23使沸腾蒸发后的制冷剂13的蒸气向低温空气6散热而冷凝 液化。在此,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3、第一蒸发器14及第二蒸发器17沿铅垂方向隔开距离而平行地配置。 
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贯通分隔板9,与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11和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18中的左右任一端部连接并连通。同样,第二制冷剂蒸气管25贯通分隔板9,与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15和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21各自的端部连接并连通。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上前面立体图。第一制冷剂液管26贯通分隔板9,将第一蒸发器液集管12和第一冷凝器液集管19连通。第一制冷剂液管26连接在与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成为对角的位置处。同样,第二制冷剂液管27贯通分隔板9,将第二蒸发器液集管16和第二冷凝器液集管22连通。第二制冷剂液管27连接在与第二制冷剂蒸气管25成为对角的位置处。 
即,在图2、图3中,第一制冷剂液管26与第一冷凝器液集管19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一蒸发器液集管12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二连接部42连接。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与第一冷凝器20中位于第一连接部41的对角处的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18的第三连接部43、第一蒸发器14中位于第二连接部42的对角处的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11的第四连接部44连接。 
另外,第二制冷剂液管27与第二冷凝器液集管22的第五连接部45和第二蒸发器液集管16的第六连接部46连接,其中,第二冷凝器液集管22的第五连接部45位于与和第一连接部41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第二蒸发器液集管16的第六连接部46位于与和第二连接部42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第二制冷剂蒸气管25与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21的第七连接部47和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15的第八连接部48连接,其中,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21的第七连接部47位于与和第三连接部43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15的第八连接部48位于与和第四连接部44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 
如图1所示,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由虚线所示的第一制冷剂循环28和单点划线所示的第二制冷剂循环29构成。在此,第一制冷剂循环28通过利用图2、图3所示的第一制冷剂液管26和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将 第一冷凝器20和第一蒸发器14连接而构成。第二制冷剂循环29通过利用第二制冷剂液管27和第二制冷剂蒸气管25将第二冷凝器23和第二蒸发器17连接而构成。 
这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具备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一冷凝器20及第二冷凝器23、使制冷剂蒸发的第一蒸发器14及第二蒸发器17。并且,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还具备吸引发热体收纳箱2的外部的空气来促进第一冷凝器20及第二冷凝器23的传热的室外鼓风机4。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第一制冷剂循环、第二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说明图。如图4所示,在第一制冷剂循环28中,第一蒸发器14的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侧的制冷剂循环效率好。相反,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的相反侧难以排出蒸气,循环效率降低而成为高温,从而热交换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在成为对称循环的第二制冷剂循环29中,第二蒸发器17的第二制冷剂蒸气管25侧的制冷剂循环效率好。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的相反侧难以排出蒸气,循环效率降低而成为高温,从而热交换效率降低。即,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将第一制冷剂循环28的效率好的部分与第二制冷剂循环29的效率差的部分、第一制冷剂循环28的效率差的部分与第二制冷剂循环29的效率好的部分重叠使用。其结果是,能够补偿第一制冷剂循环28和第二制冷剂循环29的能力降低的量,从而能够得到提高了热交换效率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 
另外,第一冷凝器20及第二冷凝器23、第一蒸发器14及第二蒸发器17向同一方向倾斜。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铅垂方向的设置空间,使第一制冷剂液管26、第二制冷剂液管27、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第二制冷剂蒸气管25的连接变得容易。 
另外,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中,多个冷凝器和蒸发器由液管及蒸气管从下段连接。在下段的第二制冷剂循环29中,第二蒸发器17由于高温空气5直接通过因此对制冷剂蒸发有利。然而,在第二冷凝器23中,由于利用通过第一冷凝器20后的被加热了的低温空气6来进行冷却,因此对制冷剂冷凝不利。 
在上段的第一制冷剂循环28中,第一蒸发器14利用通过第二蒸发器17后的被冷却了的高温空气5进行加热,因此对制冷剂蒸发不利。然而,在第一冷凝器20中,由于低温空气6直接通过,因此对制冷剂冷凝有利。 
这样,消除各循环的能力的偏颇,由此不容易引起蒸发器及冷凝器能力的饱和或循环的停止。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稳定。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第一制冷剂循环28和第二制冷剂循环29平行滑动后的位置上具备与第一制冷剂循环28和第二制冷剂循环29同样的第三制冷剂循环30。这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设有三个制冷剂循环。 
其结果是,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由于还能够确保与第三制冷剂循环30进行热交换处理相应的冷却能力,因此不需要增大第一制冷剂循环28和第二制冷剂循环29的蒸发器、冷凝器的纵横的尺寸。另外,通过根据所需能力来调整制冷剂循环数,从而能够在不变更尺寸的情况下使能力灵活变化。 
(实施方式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将相邻的第一冷凝器20及第二冷凝器23的第一冷凝器液集管19与第二冷凝器液集管22分离,并使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18与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21接近。即,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23中,第一冷凝器液集管19与第二冷凝器液集管22的距离比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18与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21的距离大。 
因此,未通过第一冷凝器20而直接通过第二冷凝器23的低温空气6的通过量的比例增加。其结果是,进入第二冷凝器23的空气的温度变高, 能够确保通过第二冷凝器23前后的空气的温度差,因此可得到能够使第二冷凝器23的冷却能力提高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实施方式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隔开距离而平行配置的第一冷凝器20及第二冷凝器23中,在各自的第一冷凝器液集管19及第二冷凝器液集管22上设有与通过图1的室外鼓风机4产生的空气流(低温空气6)平行的引导板31、32。 
通过引导板31、32容易使低温空气6通过配置在下段的第二冷凝器23。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热交换性能得以提高。 
(实施方式5)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将对分隔板9与第二冷凝器液集管22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33形成为与第二冷凝器23大致平行的倾斜形状。即,在接近分隔板9侧的第一冷凝器20或第二冷凝器23与分隔板9之间设置倾斜形状的密封部件33。 
通过这样的结构,密封部件33将风向隔开距离而平行配置的第一冷凝器20与第二冷凝器23之间引导,由此在确保原本的密封功能的同时,容易使低温空气6通过下段的第二冷凝器23。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热交换性能得以提高。 
(实施方式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分隔板9的上下表面,以与通过图1所示的室外鼓风机4产生的空气流(低温空气6)平行的方式将传热板34及传热板35设 置在分隔板9上。传热板34及传热板35例如呈L字形状,通过螺钉等将与分隔板9相接的一面紧固而进行固定。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分隔板9的上侧设置的传热板34中进行散热,在分隔板9的下侧设置的传热板35中,从通过第二蒸发器17后的高温空气5吸热,从而基于散热效果来进行热交换,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热交换能力得以提高。 
(实施方式7)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简图。如图10所示,通过传热板36及传热板37分别将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23、第一蒸发器14和第二蒸发器17固定。传热板36及传热板37分别以支承冷凝器、蒸发器的通风面的侧面的方式对冷凝器及蒸发器进行固定,且传热板36及传热板37的向分隔板9安装的安装部分弯曲成L字型并通过螺纹紧固等进行固定。 
其结果是,在传热板36中,将从分隔板9接受的热量散出,在传热板37中,将从高温空气5接受的热量向分隔板9传递,由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热交换能力提高,并且强度也提高。 
(实施方式8)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如图11所示,从通过图1所示的室外鼓风机4产生的空气流的方向观察时,分隔板9呈锯齿形状38。即,该分隔板9为在空气流的方向上形成有峰、谷的褶皱型。 
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的分隔板9的表面积变大,从而散热、吸热的面积变大,因此分隔板9的热交换性能得以提高。 
(实施方式9)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 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一制冷剂液管26、第二制冷剂液管27及第一制冷剂蒸气管24、第二制冷剂蒸气管25的形状在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23及第一蒸发器14、第二蒸发器17的连接部处形成为弯曲部39。即,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第三连接部43、第四连接部44、第五连接部45、第六连接部46、第七连接部47及第八连接部48形成为弯曲形状。 
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通过弯曲部39来吸收地震时等产生的冲击,从而分散对配管连接部的冲击,由此能够防止配管连接部的损伤,进而防止气体泄漏。 
(实施方式10) 
然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9中,冷凝器的方形形状的面与蒸发器的方形形状的面全部朝向同方向配置。但是,也存在冷凝器与蒸发器正交配置的情况,即,存在冷凝器、蒸发器各自的包括方形形状的面在内的平面彼此正交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两个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液管与制冷剂蒸气管的长度产生差异,存在一方的制冷剂循环的性能极端降低的情况。 
图1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的冷凝器侧的水平剖视简图,图13B是该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的侧剖视简图。 
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101设置在例如便携式电话的基地站那样的在内部具备伴有发热的电子部件等且被密闭的发热体收纳箱102的顶面(分隔板109)的上下。高温空气105在内部气体鼓风机103的作用下通过蒸发器160。另外,低温空气106在外部气体鼓风机104的作用下通过冷凝器150。主体箱110被分隔板109分隔成高温空气105通过的高温部分107成为分隔板109的下方,低温空气106通过的低温部分108成为分隔板109的上方。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的前面立体图,图15是该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的背面立体图。如图13A、图13B、图14及图15所示,冷凝器150由第一冷凝器120和第二冷凝器123构成。蒸发器160由第一蒸发器114和第二蒸发器117构成。 
方形形状的第一蒸发器114配置在图13B所示的高温部分107,在上边具备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111且在下边具备第一蒸发器液集管112。第一蒸发器114配置成相对于高温空气105的通风方向后倾(或前倾),在内部封入有制冷剂113(例如R134a),制冷剂113从高温空气105接受热量而沸腾蒸发。同样,方形形状的第二蒸发器117配置在高温部分107,在上边具备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115且在下边具备第二蒸发器液集管116。第二蒸发器117配置成与第一蒸发器114向同方向倾斜且配置在第一蒸发器114的上方,在内部封入有制冷剂113(例如R134a),制冷剂113从高温空气105接受热量而沸腾蒸发。 
方形形状的第一冷凝器120配置在图13A所示的低温部分108,在上边具备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118且在下边具备第一冷凝器液集管119。第一冷凝器120与第一蒸发器114连通,且配置成与第一蒸发器114的倾斜方向呈直角地倾斜。第一冷凝器120使沸腾蒸发后的制冷剂113的蒸气向低温空气106散热而冷凝液化。同样,方形形状的第二冷凝器123配置在低温部分108,在上边具备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121且在下边具备第二冷凝器液集管122。第二冷凝器123与第二蒸发器117连通,在第一冷凝器120的上方配置成与第二蒸发器117的倾斜方向呈直角地倾斜。第二冷凝器123使沸腾蒸发后的制冷剂113的蒸气向低温空气106散热而冷凝液化。 
第一制冷剂蒸气管124贯通分隔板109,将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111与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118连通。第一蒸气连接口A124a、第一蒸气连接口B124b分别设置在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118、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111的一方的端部。 
同样,第二制冷剂蒸气管125贯通分隔板109,将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115与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121连通。在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115上的与第一蒸气连接口B124b相反侧的端部设有第二蒸气连接口B125b。在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121上的与第一蒸气连接口A124a相反侧的端部设有第二蒸气连接口A125a。并且,第二制冷剂蒸气管125将第二蒸气连接口A125a与第二蒸气连接口B125b连接。并且,第一制冷剂蒸气管124和第二制冷剂蒸气管125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 
第一制冷剂液管126贯通分隔板109,将第一蒸发器液集管112与第 一冷凝器液集管119连通。第一液连接口A126a、第一液连接口B126b设置在第一蒸发器液集管112、第一冷凝器液集管119各自的一方的端部。 
同样,第二制冷剂液管127贯通分隔板109,将第二蒸发器液集管116与第二冷凝器液集管122连通。在第二蒸发器液集管116上的与第一液连接口A126a相反侧的端部设有第二液连接口A127a。在第二冷凝器液集管122上的与第一液连接口B126b相反侧的端部设有第二液连接口B127b。并且,第二制冷剂液管127将第二液连接口A127a与第二液连接口B127b连接。并且,第一制冷剂液管126和第二制冷剂液管127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 
如图13B所示,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101包括由第一蒸发器114和第一冷凝器120形成的第一制冷剂循环128、由第二蒸发器117和第二冷凝器123形成的第二制冷剂循环129。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制冷剂液管126与第二制冷剂液管127、第一制冷剂蒸气管124与第二制冷剂蒸气管125的长度大致相等。因此,一方的制冷剂循环的能力不会极端降低,从而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101整体的能力得以提高。并且,第一制冷剂循环128、第二制冷剂循环129具有同量的制冷剂量,因此制造效率变好。 
并且,如图13A、图13B所示,在主体箱110上的相对于冷凝器150的通风方向平行地对置的两个侧面设有外部气体连通口151a、151b。主体箱110的其它面被封闭。并且,设有外部气体鼓风机104,从而朝向冷凝器150的通风面送风。外部气体鼓风机104设置在冷凝器150的通风面的前方或后方,从而能够向冷凝器150通风。另外,在发热体收纳箱102内设有内部气体鼓风机103。 
接着,对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101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从发热体收纳箱102内的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对发热体收纳箱102内的空气(以下称为内部气体)进行加热。该高温的内部气体通过内部气体鼓风机103的运转而在发热体收纳箱102内循环,从而通过蒸发器160。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气体鼓风机104的运转,低温的外部气体通过冷凝器150。如上所述,冷凝器150内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外部气体的通风被冷却而冷凝(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向冷凝器150的下侧流动,通过 第一制冷剂液管126、第二制冷剂液管127而向蒸发器160内流动。蒸发器160内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内部气体的通风被加热而蒸发。此时,从内部气体夺取热量而将内部气体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制冷剂蒸气管124、第二制冷剂蒸气管125,再次向冷凝器150内流动。 
在此,在主体箱110上设置的外部气体连通口151a、151b不是设置在冷凝器150的通风面的正面,而是设置在与通风方向平行的侧面。即,通过外部气体的自然风而在主体箱110内通过的空气不在冷凝器150的通风路内通过,而以与冷凝器150的表面接触的方式流动。因此,在外部气体鼓风机104停止的期间,在冷凝器150中不太进行热交换,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101没有进行过度的冷却。这样,在发热体收纳箱102内的温度比较低温的情况下,通过停止外部气体鼓风机104而能够控制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101的冷却能力,以免发热体收纳箱102内变得过冷。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的液管分隔孔贯通位置部的说明图。如图16所示,第一制冷剂液管126的分隔板贯通孔130可以设置在相对于下边部131而与上边部132相反侧的区域。 
另外,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的蒸气管分隔孔贯通部的位置说明图。如图17所示,第一制冷剂蒸气管124的分隔板贯通孔133可以设置在相对于下边部131而与上边部132相同侧的区域。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缓和第一制冷剂液管126和第一制冷剂蒸气管124的弯曲次数,并且,第一制冷剂液管126和第一制冷剂蒸气管124不通过分隔板109与冷凝器150的狭窄的空间,从而容易取得向上方的斜度。其结果是,制冷剂顺畅地流动,因此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101整体的能力得以提高。 
另外,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的制冷剂液管的斜度说明图。如图18所示,第一制冷剂液管126和第二制冷剂液管127的配管斜度以制冷剂流路下游侧成为下方的方式设置也可。 
另外,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发热体收容箱冷却装置的制冷剂蒸气管的斜度说明图。如图19所示,第一制冷剂蒸气管124和第二制冷剂蒸气管125的配管斜度以制冷剂流路下游侧成为上方的方式设置也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效率良好地发挥热交换能力,能够灵活地应对对于各种热交换的处理能力的需要,且还具备应对地震等冲击的强度。因此,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作为便携式电话的基地站的冷却装置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101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2、102     发热体收纳箱 
3          室内鼓风机 
4          室外鼓风机 
5、105     高温空气 
6、106     低温空气 
7、107     高温部分 
8、108     低温部分 
9、109     分隔板 
10、110    主体箱 
11、111    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 
12、112    第一蒸发器液集管 
13、113    制冷剂 
14、114    第一蒸发器 
15、115    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 
16、116    第二蒸发器液集管 
17、117    第二蒸发器 
18、118    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 
19、119    第一冷凝器液集管 
20、120    第一冷凝器 
21、121    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 
22、122    第二冷凝器液集管 
23、123    第二冷凝器 
24、124    第一制冷剂蒸气管 
25、125         第二制冷剂蒸气管 
26、126         第一制冷剂液管 
27、127         第二制冷剂液管 
28、128         第一制冷剂循环 
29、129         第二制冷剂循环 
30              第三制冷剂循环 
31、32          引导板 
33              密封部件 
34、35、36、37  传热板 
38              锯齿形状 
39              弯曲部 
41              第一连接部 
42              第二连接部 
43              第三连接部 
44              第四连接部 
45              第五连接部 
46              第六连接部 
47              第七连接部 
48              第八连接部 
103             内部气体鼓风机 
104             外部气体鼓风机 
124a            第一蒸气连接口A 
124b            第一蒸气连接口B 
125a            第二蒸气连接口A 
125b            第二蒸气连接口B 
126a            第一液连接口A 
126b            第一液连接口B 
127a            第二液连接口A 
127b            第二液连接口B 
130、133        分隔板贯通孔 
131    下边部 
132    上边部 
150    冷凝器 
160    蒸发器 

Claims (11)

1.一种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进行收纳发热体的发热体收纳箱的冷却,所述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一冷凝器及第二冷凝器;
使所述制冷剂蒸发的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
通过对所述发热体收纳箱的外部的空气进行吸引输送,来促进所述第一冷凝器及所述第二冷凝器的传热的室外鼓风机,
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构成通过第一制冷剂液管和第一制冷剂蒸气管连接的第一制冷剂循环,
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构成通过第二制冷剂液管和第二制冷剂蒸气管连接的第二制冷剂循环,
方形形状的所述第一冷凝器在上边具有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一冷凝器液集管,
方形形状的所述第一蒸发器在上边具有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一蒸发器液集管,
方形形状的所述第二冷凝器在上边具有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二冷凝器液集管,
方形形状的所述第二蒸发器在上边具有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二蒸发器液集管,
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第二蒸发器沿铅垂方向隔开距离配置,
所述第一制冷剂液管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制冷剂蒸气管与所述第一冷凝器中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对角处的所述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的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中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对角处的所述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的第四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制冷剂液管与所述第二冷凝器液集管的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液集管的第六连接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冷凝器液集管的第五连接部位于与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所述第二蒸发器液集管的第六连接部位于与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
所述第二制冷剂蒸气管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的第七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的第八连接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的第七连接部位于与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所述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的第八连接部位于与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不同的端部对置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第二蒸发器向同一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中,所述第一冷凝器液集管与所述第二冷凝器液集管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的距离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引导板,该引导板与通过所述室外鼓风机产生的空气流平行,且从所述第一冷凝器液集管及所述第二冷凝器液集管向所述空气流的上风侧引导所述空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冷凝器及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第二蒸发器之间设置分隔板,并且在所述分隔板的上方配置所述第一冷凝器及所述第二冷凝器,在接近所述分隔板侧的所述第一冷凝器或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设置倾斜形状的密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板的上下表面以与通过所述室外鼓风机产生的空气流平行的方式设有传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板上固定有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第二蒸发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通过所述室外鼓风机产生的空气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分隔板形成为锯齿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所述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七连接部及所述第八连接部为弯曲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循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循环平行滑动后的位置上具备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循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循环同样的第三制冷剂循环。
11.一种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其具备:
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一冷凝器及第二冷凝器;
使所述制冷剂蒸发的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
通过对所述发热体收纳箱的内部的空气进行输送,来促进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传热的室内鼓风机;
通过对所述发热体收纳箱的外部的空气进行吸引输送,来促进所述第一冷凝器及所述第二冷凝器的传热的室外鼓风机,
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构成通过第一制冷剂液管和第一制冷剂蒸气管连接的第一制冷剂循环,
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构成通过第二制冷剂液管和第二制冷剂蒸气管连接的第二制冷剂循环,
方形形状的所述第一冷凝器在上边具有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一冷凝器液集管,
方形形状的所述第一蒸发器在上边具有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一蒸发器液集管,
方形形状的所述第二冷凝器在上边具有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二冷凝器液集管,
方形形状的所述第二蒸发器在上边具有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在下边具有第二蒸发器液集管,所述第一冷凝器液集管与所述第二冷凝器液集管及所述第一蒸发器液集管与所述第二蒸发器液集管分别沿铅垂方向隔开距离配置,并且包括所述第一冷凝器液集管在内的铅垂面与包括所述第一蒸发器液集管在内的铅垂面正交配置,所述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剂液管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连接,
所述第二制冷剂液管与所述第二冷凝器液集管的和所述第一冷凝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对置的端部的相反的端部、所述第二蒸发器液集管的和所述第一蒸发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对置的端部的相反的端部连接,
所述第一制冷剂蒸气管与所述第一冷凝器蒸气集管的一方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的一方的端部连接,
所述第二制冷剂蒸气管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蒸气集管的和所述第一冷凝器液集管的一方的端部对置的端部的相反的端部、所述第二蒸发器蒸气集管的和所述第一蒸发器蒸气集管的一方的端部对置的端部的相反的端部连接。
CN201080053228.7A 2009-11-25 2010-11-19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Active CN102668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7124A JP5347919B2 (ja) 2009-11-25 2009-11-25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
JP2009-267124 2009-11-25
JP2010-256555 2010-11-17
JP2010256555A JP2012109371A (ja) 2010-11-17 2010-11-17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
PCT/JP2010/006797 WO2011064972A1 (ja) 2009-11-25 2010-11-19 発熱体収納箱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8738A CN102668738A (zh) 2012-09-12
CN102668738B true CN102668738B (zh) 2014-12-03

Family

ID=4406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3228.7A Active CN102668738B (zh) 2009-11-25 2010-11-19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13959B2 (zh)
EP (1) EP2506694A4 (zh)
CN (1) CN102668738B (zh)
WO (1) WO20110649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2232967B2 (en) 2011-10-31 2015-01-15 Abb Technology Ag Cabinet with modules having a thermosiphon cooler arrangement
AU2012232968B2 (en) 2011-10-31 2014-11-13 Abb Technology Ag Thermosiphon cooler arrangement in modules with electric and/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WO2014132591A1 (ja) 2013-02-26 2014-09-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
WO2016157818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CN105722379B (zh) * 2016-04-29 2019-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具有所述散热系统的通讯设备
CN106535568A (zh) * 2016-11-07 2017-03-22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充电机机柜和充电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9111A (en) * 1997-02-14 2000-03-21 Denso Corporation Cooling device boiling and condensing refrigerant
CN1705113A (zh) * 2004-05-27 2005-12-07 杨洪武 发热电子元件的分体集成热管散热器
CN201273786Y (zh) * 2008-04-28 2009-07-15 吴江市华安电器有限公司 蒸发式节能换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5484A (en) * 1935-01-12 1939-04-25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320432A (en) * 1939-10-24 1943-06-01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3059448A (en) * 1958-05-01 1962-10-23 Carrier Corp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4105064A (en) * 1976-11-08 1978-08-08 Carrier Corporation Two stage compressor heating
US4240269A (en) * 1979-05-29 1980-12-23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pump system
US4567733A (en) * 1983-10-05 1986-02-04 Hiross, Inc. Economiz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increased efficiency of heat transfer selectively from liquid coolant or refrigerant to air
JPS60113498A (ja) 1983-11-24 1985-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冷却装置
US4506516A (en) * 1984-04-06 1985-03-26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unit compressor control
SE505455C2 (sv) * 1993-12-22 1997-09-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Kylsystem för luft med två parallella kylkretsar
US5565716A (en) * 1995-03-01 1996-10-1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Variable resistance, liquid-cooled load bank
US5655598A (en) * 1995-09-19 1997-08-12 Garriss; John Ellswort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atural heat transfer between mediums hav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JP3887857B2 (ja) 1996-04-03 2007-02-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沸騰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筐体冷却装置
JP3861361B2 (ja) 1997-03-19 2006-12-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装置及びこの冷却装置を備えた筐体冷却装置
JP3906511B2 (ja) 1997-03-19 2007-04-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装置及びこの冷却装置を備えた筐体冷却装置
US6848267B2 (en) * 2002-07-26 2005-02-01 Tas, Ltd. Packaged chilling systems for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and process cooling
JP3951799B2 (ja) * 2002-05-14 2007-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の制御装置
DE10247262A1 (de) * 2002-10-10 2004-04-22 Behr Gmbh & Co. Verfahren zur Verdampfungstemperaturregelung bei einer Klimaanlage
KR100505231B1 (ko) * 2002-12-10 2005-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개의 압축기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의 압축기 운전 방법
KR20040050477A (ko) * 2002-12-10 2004-06-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
US6978630B2 (en) * 2004-01-16 2005-12-27 Dometic Corporation Dual-circuit refrigeration system
JP4577188B2 (ja) 2005-11-04 2010-1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装置
JP4743446B2 (ja) * 2007-04-12 2011-08-10 漢拏空調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システム
WO2010039477A1 (en) * 2008-10-02 2010-04-08 Island Sky Corporation Water p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air bypas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9111A (en) * 1997-02-14 2000-03-21 Denso Corporation Cooling device boiling and condensing refrigerant
CN1705113A (zh) * 2004-05-27 2005-12-07 杨洪武 发热电子元件的分体集成热管散热器
CN201273786Y (zh) * 2008-04-28 2009-07-15 吴江市华安电器有限公司 蒸发式节能换热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7-129095A 2007.05.24 *
JP特开平10-261887A 1998.09.2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6694A4 (en) 2014-10-22
WO2011064972A1 (ja) 2011-06-03
US20120234034A1 (en) 2012-09-20
CN102668738A (zh) 2012-09-12
EP2506694A1 (en) 2012-10-03
US8713959B2 (en) 2014-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738B (zh) 发热体收纳箱冷却装置
CN101680154A (zh) 衣物干燥装置
CN102072528A (zh) 空调及其室外单元
CN106338112A (zh) 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
CN214666272U (zh) 换热器、电控盒以及空调系统
CN105324529A (zh) 热泵式衣物干燥机
US20160102893A1 (e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CN21467625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4676259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09763330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CN111512099B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0588890C (zh) 吸收式冷热水机
CN100373100C (zh)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
CN214627774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462777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114857681A (zh) 用于除湿的装置
JP7388007B2 (ja) 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9934756U (zh)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KR101423137B1 (ko) 실외기 없는 난방장치
CN219934755U (zh) 一种双系统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20798854U (zh) 蒸发器、风墙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设备
KR20200099342A (ko) 열관리 시스템
CN219913686U (zh) 液冷温控机组
WO2011158315A1 (ja) 増設凝縮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増設凝縮システム付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4166858A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Assignee: Guangdong Matsushita Environment System Co., Ltd.

Assignor: Matsushita Ec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99000026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evice for cooling heat producing body receiving box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630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