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224B - 油压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油压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7224B
CN102667224B CN201080052300.4A CN201080052300A CN102667224B CN 102667224 B CN102667224 B CN 102667224B CN 201080052300 A CN201080052300 A CN 201080052300A CN 102667224 B CN102667224 B CN 102667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pring
spring bracket
bracket sleeve
damp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23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7224A (zh
Inventor
塚田广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w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Corp filed Critical Show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7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7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2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8Covers for protection or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油压缓冲器(10)中,在上弹簧支架(16)与上侧罩(40)之间安装弹簧支架套筒(60),弹簧支架套筒(60)包括:安装在减震筒(11)的上端侧外周的小径部(61);和从该小径部(61)的下端侧下垂,连接上侧罩(40)的上端部,并且在与减震筒(11)的外周之间形成容许下侧罩(50)进入的环状空间(70)的大径部(62)。

Description

油压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作为油压缓冲器,如专利文献1所述,包括:安装于车体侧的减震筒;在该减震筒内借助活塞滑动,且安装于车轴侧的活塞杆;和通过上下的弹簧支架安装在上述减震筒与上述活塞杆之间的悬架弹簧,使覆盖上述减震筒的外周的上侧罩支承于上述上弹簧支架,该上侧罩具有支承上述悬架弹簧的上端部的凸缘部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内周的引导部,使借助间隙插入上述上侧罩的内周侧的下侧罩支承于上述下弹簧支架,该下侧罩具有支承上述悬架弹簧的下端部的凸缘部,且覆盖上述活塞杆的外周。
上侧罩的引导部引导悬架弹簧的内周,防止悬架弹簧的弯曲。另外,上侧罩与下侧罩从伸长冲程最初开始作为覆盖减震筒与活塞杆的外周的防尘罩,发挥防尘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99593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述的油压缓冲器,上侧罩直接被设置于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的上弹簧支架支承,在该上侧罩的周围设置悬架弹簧。因此,在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设置大外径的悬架弹簧,配置于其上端侧外周的周围的车体侧部件容易与悬架弹簧干扰。
为了避免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悬架弹簧与车体侧部件的干扰,考虑使上弹簧支架至移动减震筒的中间部外周,使上侧罩的上端部支承于该上弹簧支架。这样,不在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设置悬架弹簧,其上端侧外周变成小外径,能够避免与车体侧部件的干扰。但是,上侧罩的内侧上端部被位于减震筒的中间部外周的上弹簧支架闭塞,其结果,下侧罩的上端部有可能在压缩冲程端与上侧罩的内侧的上弹簧支架碰撞,阻止该冲程。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油压缓冲器中,使下侧罩能够进入上侧罩的内侧深处,确保上侧罩与下侧罩的防尘功能,并能够避免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悬架弹簧与车体侧部件的干扰。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包括:安装于车体侧的减震筒;活塞杆,其在该减震筒内通过活塞而滑动且安装于车轴侧;和悬架弹簧,其通过上弹簧支架和下弹簧支架安装在上述减震筒与上述活塞杆之间,上述上弹簧支架支承上侧罩,该上侧罩具有支承(固定)上述悬架弹簧的上端部的凸缘部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内周的引导部,且覆盖上述减震筒的外周,上述下弹簧支架支承下侧罩,该下侧罩具有支承上述悬架弹簧的下端部的凸缘部,且覆盖上述活塞杆的外周,并通过间隙插入上述上侧罩的内周侧,上述油压缓冲器特征在于:在上述上弹簧支架与上述上侧罩之间安装有弹簧支架套筒,上述弹簧支架套筒包括:在上述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安装(粘附)的小径部;和大径部,其从该小径部的下端侧垂下,连接上述上侧罩的上端部,并且在该大径部与上述减震筒的外周之间形成容许上述下侧罩进入的环状空间,在压缩冲程端,该下侧罩的上端部通过该上侧罩的内侧上端部,能够进入到该弹簧支架套筒的大径部一侧的该环状空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上述上侧罩由树脂形成,上述弹簧支架套筒由金属形成。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上述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与上述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嵌合,抵靠(紧靠)上述上弹簧支架而被支承。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上述弹簧支架套筒的上述小径部与上述大径部之间设置有锥状颈缩部(tapered throttle portion)。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中,在上述上侧罩与上述弹簧支架套筒的连接部设置有通气路,该通气路将上述上侧罩和上述弹簧支架套筒的内周空间与外周侧连通。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本发明第一~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弹簧支架套筒的内径比上述上侧罩的内径大。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上述弹簧支架套筒在上述大径部的下端具有扩径状插口,利用该插口的圆板状法兰来支承上侧罩的凸缘部的端面,在上述插口的呈环状连续的垂直壁的内周嵌合上侧罩的凸缘部,在该凸缘部的周向的多个位置的各个位置,凹设有遍及半径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槽,将在上述凸缘部的外周的整个厚度区域开口的各个槽作为上述通气路。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在上述插口的周向的多个位置的各个位置,开槽形成有遍及从上述圆板状法兰到上述垂直壁的整个区域的L字状切口,在上述插口的周向上设置有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L字状片),上述L字状切口和设置于上侧罩的凸缘部的槽形成上述通气路。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在上述插口的周向的多个位置的各个位置,开槽形成有遍及从上述圆板状法兰到上述垂直壁的整个区域的L字状切口,在上述插口的周向上设置有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并且将在上述插口的周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L字片的一部分通过将上述垂直壁折成沿上述法兰的U字状而形成U字片,在上述插口的周向上设置有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和多个U字片,上述L字片的开槽面所形成的L字状切口、上述U字片的开槽面所形成的U字状切口和设置于上述上侧罩的凸缘部的槽形成上述通气路。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九方面的任一方面中,上述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遍及沿轴向的固定的长度范围地嵌合在上述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抵靠上述上弹簧支架而被支承。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a)在设置于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的上弹簧支架与上侧外罩之间安装弹簧支架套筒,在弹簧支架套筒中,使安装在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的部分作为小径部,并且使悬架弹簧的上端部被支承于上侧外罩的凸缘部。因此,在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不设置大外径的悬架弹簧,仅存在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不会发生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悬架弹簧与车体侧部件的干扰。
(b)连接上侧外罩的上端部的弹簧支架套筒的大径部,在与减震筒的外周之间形成容许下侧外罩进入大径部的环状空间。因此,上侧外罩的内侧上端部不被上弹簧支架闭塞,与弹簧支架套筒的大径部相连,下侧外罩的上端部在压缩冲程端通过上侧外罩的内侧上端部,能够顺利地进入弹簧支架套筒的大径部侧的深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c)通过上侧外罩的凸缘部来支承悬架弹簧的弹簧支架套筒由用金属形成,由此,使该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的长度在不与车体侧部件干扰的一定范围延伸,使该弹簧支架套筒的尺寸加长,并能够确保足以在该弹簧支架套筒上支承悬架弹簧的弹簧荷载的强度。上侧外罩由树脂形成,由此能够实现轻量化。
(本发明的第三,第十方面)
(d)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与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嵌合并沿着径向定位,且防止倾倒,并且抵靠上弹簧支架而被支承,沿着轴向定位。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e)在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和大径部之间设置有锥状颈缩部。因此,利用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颈缩部,能够尽可能地延长不与车体侧部件干扰的弹簧支架套筒的长度范围。
(本发明的第五,第七~第九方面)
(f)在上侧外罩与弹簧支架套筒的连接部,设置将这些上侧外罩与弹簧支架套筒的内周空间与外周侧连通的通气路。下侧外罩随着伸缩冲程,从上侧外罩的内周侧进出于弹簧支架套筒与减震筒的外周之间的环状空间,当扩大缩小积存在该环状空间中的空气时,该空气通过通气路顺利地在该环状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供给排出。能够防止来自环状空间的空气排出音、吸入环状空间的空气吸入音的异常声音。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
(g)使弹簧支架套环的内径比上侧外罩的内径大,下侧外罩从上侧外罩的内周侧进入弹簧支架套环与减震筒的外周之间的环状空间时,下侧外罩的前端不会干扰接触弹簧支架套环的内径,能够提高其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油压缓冲器的半截面图。
图2是图1的上部放大半截面图。
图3表示上侧外罩,(A)是截面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弹簧支架套环的半截面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上侧外罩与弹簧支架套环的连接部的通气路径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弹簧支架套环的下端侧立体图。
图7是表示设置于上侧外罩与弹簧支架套环的连接部的通气路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弹簧支架套环的下端侧立体图。
图9是表示设置于上侧外罩与弹簧支架套环的连接部的通气路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设置于上侧外罩与弹簧支架套环的连接部的通气路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油压缓冲器10如图1、图2所示,例如安装在自动两轮车的后部车轴侧与车体侧之间,在安装于车体侧的减震筒11中插入安装于车轴侧的活塞杆12,在减震筒11的外周部与活塞杆12之间装有悬架弹簧13。
减震筒11在车体侧安装部件14一体地配备上弹簧支架16。活塞杆12被防松螺母(locknut)18固定在车轴侧安装部件17上,利用车轴侧安装部件17来支承下弹簧支架19。悬架弹簧13借助上下的弹簧支架16、19安装在减震筒11与活塞杆12之间。
油压缓冲器10在减震筒11的开口部铆接保持杆导向器21、油封23、端板24,在经由减震筒11的杆导向器21、油封23被插入减震筒11中的活塞杆12的端部铆接固定活塞25,活塞杆12通过活塞25在减震筒11中自由滑动。活塞25将减震筒11的内部一分为二形成上下的油室26A、26B,并且具备连接两个油室26A、26B的流道27,在该流道27中配备当活塞杆12伸缩时产生压缩侧阻尼力与伸长侧阻尼力的阀28。阀28利用被由阀制动器(valve stopper)29从背面支承的阀弹簧向关闭流道27的方向施力。油压缓冲器10在压缩侧行程中,推开阀28,由此产生压缩侧阻尼力,在伸长侧行程中,因设置于阀28的小孔的流道阻力产生伸长侧阻尼力。
油压缓冲器10在最大压缩时,使插入活塞杆12的基端部的橡胶塞(stopper rubber)31抵撞减震筒11的端面,以限制最大压缩冲程,在最大伸长时,使被杆导向器21支承的回弹弹簧32与活塞25的阀制动器29抵撞,以限制最大伸长冲程。
由此,在油压缓冲器10中,用悬架弹簧13的弹力来吸收车辆所承受的来自路面的冲击力,用设置于活塞25的阀28所产生的阻尼力来减轻悬架弹簧13的吸收冲击力所产生的伸缩振动。
而且,油压缓冲器10如下所示具有上侧罩40与下侧罩50以及弹簧支架套筒60。
上侧罩40被嵌合安装在减震筒11的下端侧外周并覆盖减震筒11的外周。上侧罩40借助弹簧支架套筒60被支承在上弹簧支架16。如图3所示,上侧罩40包括:大致呈圆筒状的罩主体41;设置于罩主体41的基端部的外周且支承悬架弹簧13的上端部的凸缘部42;和设置于罩主体41的外周且引导悬架弹簧13的内周的引导部43。凸缘部42被嵌合支承在弹簧支架套筒60的插口64。引导部43由分别在罩主体41的外周的周向的多个位置,沿着轴向延伸的多个肋组成,防止悬架弹簧13的弯曲。
下侧罩50被支承在活塞杆12一侧的下弹簧支架19,覆盖活塞杆12的外周。下侧罩50包括:大致呈圆筒状的罩主体51;支承悬架弹簧13的下端部的凸缘部52;和分别在罩主体51的外周的周向的多个位置,沿着轴向延伸的多个肋53。下侧罩50经由环状间隙被插入上侧罩40的内周侧。下侧罩50在油压缓冲器10的伸至最大的状态下,下侧罩50的上端部经由上述间隙被插入上侧罩40的下端开口部的内周。间隙向下,防止雨水侵入。
由此,在油压缓冲器10中,利用上侧罩40与下侧罩50来覆盖减震筒11与活塞杆12的周围,保护减震筒11与活塞杆12不受尘埃、雨水等的影响。
因此,油压缓冲器10使下侧罩50能够进入至上侧罩40的内侧深处,确保由上侧罩40和下侧罩50所起的防尘功能,并且为了避免设置于减震筒11的外周的悬架弹簧13与车体侧部件P的干扰,如下所述具有弹簧支架套筒60。
弹簧支架套筒60安装在上弹簧支架16与上侧罩40之间。如图4所示弹簧支架套筒60包括:安装在减震筒11的上端侧外周的小径部61;和大径部62,其从下径部61的下端侧垂下,连接上侧罩40的上端部,且在与减震筒11的外周之间形成容许下侧罩50进入的环状空间70。弹簧支架套筒60的小径部61具有对于防止弹簧支架套筒60的倾倒有效且沿着轴向的一定程度的长度,无缝隙地嵌合于减震筒11的上端侧外周,抵靠上弹簧支架16的下表面而被支承。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支架套筒60在小径部61与大径部62之间设置有锥状颈缩部63,将小径部61与大径部62平滑地连接。另外,如图5所示,弹簧支架套筒60在大径部62的下端配备扩径状插口64,利用插口64的圆板状法兰64A来支承上侧罩40的凸缘部42的端面,能够在插口64的成环状连续的垂直壁64B的内周嵌合上侧罩40的凸缘部42。
如图5所示,弹簧支架套筒60的大径部62的内径DL比上侧罩40的罩主体41的内径DS大。
如图5所示,在上侧罩40与弹簧支架套筒60的连接部设置将上侧罩40和弹簧支架套筒60的内周空间(环状空间70)与它们的外周侧(外部空间)连通的通气路80。在本实施例中,当将上侧罩40的凸缘部42嵌合支承在弹簧支架套筒60的插口64时,凸缘部42的厚度比插口64的深度厚,分别在凸缘部42的周向多个位置凹入设置遍及半径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槽42A,将在凸缘部42的外周的整个厚度区域开口的各个槽42A作为通气路80。
上侧罩40与下侧罩50由树脂(橡胶也可)形成,弹簧支架套筒60由铁板等金属形成。
根据本实施例,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a)在设置于减震筒11的上端侧外周的上弹簧支架16与上侧罩40之间安装弹簧支架套筒60,在弹簧支架套筒60中,将安装在减震筒11的上端侧外周的部分作为小径部61,并使悬架弹簧13的上端部支承于上侧罩40的凸缘部42。因此,在减震筒11的上端侧外周不设置大外径的悬架弹簧13,仅存在弹簧支架套筒60的小径部61,不会发生设置于减震筒11的外周的悬架弹簧13与车体侧部件P的干扰。
(b)连接上侧罩40的上端部的弹簧支架套筒60的大径部62在与减震筒11的外周之间形成容许下侧罩50进入的环状空间70。因此,上侧罩40的内侧上端部不被上弹簧支架16闭塞,并与弹簧支架套筒60的大径部62相连,下侧罩50的上端部在压缩冲程端通过上侧罩40的内侧上端部,能够顺利地进入弹簧支架套筒60的大径部62一侧的深处。
(c)通过上侧罩40的凸缘部42来支承悬架弹簧13的弹簧支架套筒60采用金属形成,由此,使该弹簧支架套筒60的小径部61的长度在不与车体侧部件P干扰的一定范围延伸,将该弹簧支架套筒60的尺寸加长,并能够确保足以在该弹簧支架套筒60支承悬架弹簧13的弹簧荷载的强度。上侧罩40采用树脂形成,由此能够实现轻量化。
(d)弹簧支架套筒60的小径部61与减震筒11的上端侧外周嵌合并沿着径向定位,且防止倾倒,并且抵靠上弹簧支架16而被支承,在轴向定位。
(e)在弹簧支架套筒60的小径部61与大径部62之间设置锥状颈缩部63。因此,利用弹簧支架套筒60的小径部61~颈缩部63,能够尽可能地延长不与车体侧部件P干涉的弹簧支架套筒60的长度范围。
(f)在上侧罩40与弹簧支架套筒60的连接部,设置有将这些上侧罩40和弹簧支架套筒60的内周空间与外周侧连通的通气路80。下侧罩50随着伸缩冲程,从上侧罩40的内周侧进出于弹簧支架套筒60与减震筒11的外周之间的环状空间70,当扩大缩小积存在该环状空间70中的空气时,该空气经由通气路80顺利地在环状空间70与外部空间之间供给排出。能够防止来自环状空间70的空气排出声音、吸入环状空间70的空气吸入声音的异常声音。
(g)使弹簧支架套筒60的内径DL比上侧罩40的内径DS大,由此,下侧罩50从上侧罩40的内周侧进入弹簧支架套筒60与减震筒11的外周之间的环状空间70时,下侧罩50的前端不会干扰接触弹簧支架套筒60的内径DL,能够提高其操作性。
图6~图10表示弹簧支架套筒60的变形例。
图6、图7的弹簧支架套筒60,分别在插口64的周向多个位置开槽形成从法兰64A至整个垂直壁64B的L字状切口65A,在插口64的周向上设置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65。形成弹簧支架套筒60的L字片65的开槽面的L字状切口65A和设置于上侧罩40的凸缘部42的槽42A,形成将上侧罩40和弹簧支架套筒60的内周空间(环状空间70)与它们的外周侧(外部空间)连通的通气路80。
图8、图9的弹簧支架套筒60,分别在插口64的周向多个位置开槽形成从法兰64A至整个垂直壁64B的L字状切口65A,在插口64的周向上设置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65,而且,将在插口64的周向并列设置的多个L字片65的一部分的L字片65、在本实施例中是将相互隔着一个的一部分的L字片65作为它们的垂直壁64B被折成沿着法兰64A的U字状的U字片66。在插口64的周向上设置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65和多个U字片66。形成弹簧支架套筒60的L字片65的开槽面的L字状切口65A、形成U字片66的开槽面的U字状切口66A、和设置于上侧罩40的凸缘部42的槽42A,形成将上侧罩40和弹簧支架套筒60的内周空间(环状空间70)与它们的外周侧(外部空间)连通的通气路80。通气路80的流道面积仅增大与U字状切口66A相当的量。
图10为在图8所示的将上侧罩40的凸缘部42嵌合支承于弹簧支架套筒60的插口64(具有L字片65与U字片66)时,在凸缘部42不设置槽42A的情况。形成弹簧支架套筒60的L字片65的开槽面的L字状切口65A和形成U字片66的开槽面的U字状切口66A,形成将上侧罩40和弹簧支架套筒60的内周空间(环状空间70)与它们的外周侧(外部空间)连通的通气路80。
以上,根据附图详细阐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例,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更改等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包括:安装于车体侧的减震筒;活塞杆,其在该减震筒内通过活塞而滑动且安装于车轴侧;和悬架弹簧,其通过上弹簧支架和下弹簧支架安装在上述减震筒与上述活塞杆之间,上述上弹簧支架支承上侧罩,该上侧罩具有支承上述悬架弹簧的上端部的凸缘部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内周的引导部,且覆盖上述减震筒的外周,上述下弹簧支架支承下侧罩,该下侧罩具有支承上述悬架弹簧的下端部的凸缘部,且覆盖上述活塞杆的外周,并通过间隙插入上述上侧罩的内周侧,上述油压缓冲器特征在于:在上述上弹簧支架与上述上侧罩之间安装有弹簧支架套筒,上述弹簧支架套筒包括:在上述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安装的小径部;和大径部,其从该小径部的下端侧垂下,连接上述上侧罩的上端部,并且在该大径部与上述减震筒的外周之间形成容许上述下侧罩进入的环状空间,在压缩冲程端,该下侧罩的上端部通过该上侧罩的内侧上端部,能够进入到该弹簧支架套筒的大径部一侧的该环状空间。由此,在油压缓冲器中,使下侧罩能够进入上侧罩的内侧深处,确保上侧罩与下侧罩的防尘功能,同时能够避免设置于减震筒的外周的悬架弹簧与车体侧部件的干扰。
符号说明
10油压缓冲器
11减震筒
12活塞杆
13悬架弹簧
16上弹簧支架
19下弹簧支架
25活塞
40上侧罩
42凸缘部
43引导部
50下侧罩
52凸缘部
60弹簧支架套筒
61小径部
62大径部
63锥状颈缩部
70环状空间
80通气路

Claims (10)

1.一种油压缓冲器,包括:
安装于车体侧的减震筒;
活塞杆,其在该减震筒内通过活塞而滑动且安装于车轴侧;和
悬架弹簧,其通过上弹簧支架和下弹簧支架安装在所述减震筒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所述上弹簧支架支承上侧罩,该上侧罩具有支承所述悬架弹簧的上端部的凸缘部和引导该悬架弹簧的内周的引导部,且覆盖所述减震筒的外周,
所述下弹簧支架支承下侧罩,该下侧罩具有支承所述悬架弹簧的下端部的凸缘部,且覆盖所述活塞杆的外周,并通过间隙插入所述上侧罩的内周侧,
所述油压缓冲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弹簧支架与所述上侧罩之间安装有弹簧支架套筒,
所述弹簧支架套筒包括:在所述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安装的小径部;和大径部,其从该小径部的下端侧垂下,连接所述上侧罩的上端部,并且在该大径部与所述减震筒的外周之间形成容许所述下侧罩进入的环状空间,在压缩冲程端,该下侧罩的上端部通过该上侧罩的内侧上端部,能够进入到该弹簧支架套筒的大径部一侧的该环状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罩由树脂形成,所述弹簧支架套筒由金属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与所述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嵌合,抵靠所述上弹簧支架而被支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支架套筒的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大径部之间设置有锥状颈缩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侧罩与所述弹簧支架套筒的连接部设置有通气路,该通气路将所述上侧罩和所述弹簧支架套筒的内周空间与外周侧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支架套筒的内径比所述上侧罩的内径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支架套筒在所述大径部的下端具有扩径状插口,利用该插口的圆板状法兰来支承上侧罩的凸缘部的端面,在所述插口的呈环状连续的垂直壁的内周嵌合上侧罩的凸缘部,
在该凸缘部的周向的多个位置的各个位置,凹设有遍及半径方向的整个区域的槽,将在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的整个厚度区域开口的各个槽作为所述通气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口的周向的多个位置的各个位置,开槽形成有遍及从所述圆板状法兰到所述垂直壁的整个区域的L字状切口,在所述插口的周向上设置有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所述L字状切口和设置于所述上侧罩的凸缘部的槽形成所述通气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口的周向的多个位置的各个位置,开槽形成有遍及从所述圆板状法兰到所述垂直壁的整个区域的L字状切口,在所述插口的周向上设置有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并且将在所述插口的周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L字片的一部分通过将所述垂直壁折成沿所述法兰的U字状而形成U字片,在所述插口的周向上设置有相互分离的多个L字片和多个U字片,
所述L字片的开槽面所形成的L字状切口、所述U字片的开槽面所形成的U字状切口和设置于所述上侧罩的凸缘部的槽形成所述通气路。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支架套筒的小径部,遍及沿着轴向的一定长度范围地嵌合在所述减震筒的上端侧外周,抵靠所述上弹簧支架而被支承。
CN201080052300.4A 2009-11-26 2010-05-20 油压缓冲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7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9239A JP5383452B2 (ja) 2009-11-26 2009-11-26 油圧緩衝器
JP2009-269239 2009-11-26
PCT/JP2010/058544 WO2011065041A1 (ja) 2009-11-26 2010-05-20 油圧緩衝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224A CN102667224A (zh) 2012-09-12
CN102667224B true CN102667224B (zh) 2014-06-04

Family

ID=44066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23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67224B (zh) 2009-11-26 2010-05-20 油压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83452B2 (zh)
CN (1) CN102667224B (zh)
WO (1) WO2011065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70378B1 (de) 2012-07-03 2022-04-13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Luftfederbein
WO2014021103A1 (ja) * 2012-08-03 2014-02-06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器
JP2016014343A (ja) * 2014-07-01 2016-01-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652571B2 (ja) * 2015-09-30 2020-02-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4904A (zh) * 2000-02-22 2003-08-06 株式会社昭和 油压缓冲器的防尘罩安装结构
CN2814010Y (zh) * 2005-08-10 2006-09-06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防尘减震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4512U (zh) * 1980-12-01 1982-06-10
JPH0165439U (zh) * 1987-10-16 1989-04-26
JP2000213584A (ja) * 1999-01-26 2000-08-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懸架装置の初期設定荷重調整装置
JP3995937B2 (ja) * 2002-01-10 2007-10-24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油圧緩衝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4904A (zh) * 2000-02-22 2003-08-06 株式会社昭和 油压缓冲器的防尘罩安装结构
CN2814010Y (zh) * 2005-08-10 2006-09-06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防尘减震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13584A 2000.08.02
JP特开2003-206975A 2003.07.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83452B2 (ja) 2014-01-08
WO2011065041A1 (ja) 2011-06-03
JP2011112162A (ja) 2011-06-09
CN102667224A (zh) 201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679B (zh) 阻尼管加强套筒
TWI261096B (en) Dustproof cover support structure of shock absorber
CN102667224B (zh) 油压缓冲器
CN103282688B (zh) 阻尼管加强套筒
CN203784183U (zh) 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和用于保护减震器的设备
CN106233026B (zh) 缓冲器
US20120061194A1 (en) Shock absorber
CN102449344A (zh) 空气弹簧装置
CN101680505B (zh) 减振器
CN106460995A (zh) 缓冲器
JP2006183691A (ja) 自動二輪車等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EP3152455B1 (en) Fluid damper assembly having multi-functional bushing
EP1591690B1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for motor vehicle
EP3124823A1 (en) Shock absorber
US20090057081A1 (en) Vehicle Damper and Method
KR102138416B1 (ko) 실린더 장치
CN104251277A (zh) 大连杆两级缓冲减震器
JP2001241554A (ja) 車両用緩衝器の密封装置
CN103104650B (zh) 减震器
CN210565970U (zh) 一种减震器总成
EP3196503A1 (en) Shock absorber
CN202707897U (zh) 带有翻边密封机构的汽车减震器
CN110836237A (zh) 限位器和缓冲器
JP2009078721A (ja) 油圧緩衝器
CN103660828A (zh) 悬架支柱支承轴承、悬架支柱和机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