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容式低温储罐预应力混凝土的实用配筋确定方法。所述方法从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的基本原理着手,依据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平截面假定及混凝土和钢筋各自的本构关系,利用轴力和弯矩的平衡方程,采用迭代应变试算内力的方法来求解在已知配筋和荷载的情况下混凝土截面和钢筋的应力应变,然后判断是否满足承载力和使用状态的要求。本发明的这种实用配筋确定方法简单可行,精确有效。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提供一种全容式低温储罐预应力混凝土的实用配筋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
a)利用第一长度测量装置确定截面高度值h和截面宽度b,所述高度值h和所述宽度b单位均为mm;
b)利用第二长度测量装置确定截面底部和顶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c1和c2;
c)确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c、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立方体抗压强度特征值fcu;
d)确定普通钢筋:包括低温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s、强度标准值fyk和强度设计值fy;
e)确定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p、fpk、f01k、屈服后的二次刚度kEP和材料分项系数γs;
f)根据预应力钢筋布置方案,确定计算截面处的预应力钢筋的面积Ap、钢筋束中心到截面底部的距离dp、张拉控制应力σcon及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σe;
(2)获取混凝土截面计算内力:
根据极限承载力状态(ULS)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的荷载组合规则计算得到该截面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及预应力组合系数γp;
(3)确定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
首先确定该计算截面纵向钢筋的布置方案,得到截面宽度范围内底部钢筋的直径d1和面积As1、顶部钢筋的直径d2和面积As2,进而得到截面底部钢筋中心到截面底边的距离dc1和截面顶部钢筋中心到截面顶边的距离dc2,按下列公式计算:dc1=c1+d1/2,dc2=c2+d2/2;
(4)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应变和顶部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
先给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赋予初始值及取值范围:εc1_max=0.01,εc1_min=-εcu,εc2_max=0.01,εc2_min=-εcu,εc1_max、εc1_min为截面底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εc2_max、εc2_min为截面顶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变:
依据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由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可得到钢筋的应变及截面任意位置处的应变值:
其中,εs1、εs2为底部和顶部钢筋的应变,εp为预应力钢筋的新增应变;
每个等分段的中心点到截面底部的距离为:
混凝土截面每个等分段中心点的应变为:
式中,i为从截面底部算起的分段段号;
(6)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
利用步骤(5)求得的钢筋和混凝土应变,代入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得到各应变对应的应力:底部钢筋的应力fs1拉正压负,顶部钢筋的应力fs2拉正压负,预应力钢筋的应力fp及混凝土的应力fc(i),其中fc(i)为压力时是负值,为拉力时是正值,超过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时为零;
(7)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d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d=Md+0.5·Nd·h;
根据步骤(6)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
Fs2=fs2·As2,Ms2=Fs2·(h-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与附加弯矩:
σloss=fcon-γpσe
fp'=fp-σloss
Fp=(fp'-γpσe)·Ap
MP=FP·dp
式中,σloss为预应力损失,fcon为张拉应变对应的设计应力,fp'为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F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M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Fp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Mp
(8)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把步骤(7)计算得到的轴力与截面轴力设计值Nd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9)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5)步重新计算;
(9)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把步骤(7)计算得到的弯矩与截面弯矩设计值Md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10)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5)步重新计算;
(10)输出截面计算结果:
通过前面的计算,得到了在设计内力Nd和Md作用下的混凝土截面在既定配筋方案下的应力应变计算值,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ULS)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的计算要求的不同,输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11)判别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对输出的计算结果要进行判别,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要求,表明配筋方案可行;若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配筋布置方案,重新返回步骤(3)进行计算,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依据本发明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利用下面的步骤实现全容式低温储罐预应力混凝土外罐的实用配筋确定方法。确定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获取混凝土截面计算内力;确定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应变和顶部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变;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输出截面计算结果;判别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确定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中,进行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前,需事先确定下列基本信息,作为计算的基本参数。
确定截面高度值h,截面宽度b,高度值h和宽度b单位为mm;确定截面底部和顶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c1和c2;确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c、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立方体抗压强度特征值fcu;确定普通钢筋(包括低温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s、强度标准值fyk和强度设计值fy;确定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p、fpk、f01k、屈服后的二次刚度kEP和材料分项系数γs;根据预应力钢筋布置方案,确定计算截面处的预应力钢筋的面积Ap、钢筋束中心到截面底部的距离dp、张拉控制应力σcon及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σe。
在获取混凝土截面计算内力中,根据极限承载力状态(ULS)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的荷载组合规则计算得到该截面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及预应力组合系数γp。
在假定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中,根据工程经验,先假定该计算截面纵向钢筋的布置方案,得到截面宽度范围内底部钢筋的直径d1和面积As1、顶部钢筋的直径d2和面积As2。进而得到截面底部钢筋中心到截面底边的距离dc1和截面顶部钢筋中心到截面顶边的距离dc2,按下列公式计算:dc1=c1+d1/2,dc2=c2+d2/2。
在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应变和顶部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中,计算步骤需要先给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赋予初始值及取值范围:εc1_max=0.01,εc1_min=-εcu,εc2_max=0.01,εc2_min=-εcu,εc1_max、εc1_min为截面底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εc2_max、εc2_min为截面顶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变中,依据混凝土截面的应变平截面假设,由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可得到钢筋的应变及截面任意位置处的应变值:
其中,εs1、εs2为底部和顶部钢筋的应变,εp为预应力钢筋的新增应变。
每个等分段的中心点到截面底部的距离为:
混凝土截面每个等分段中心点的应变为:
式中,i为从截面底部算起的分段段号。
在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中,利用步骤(5)求得的钢筋和混凝土应变,代入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依据采用的设计规范而定),得到各应变对应的应力:底部钢筋的应力fs1(拉正压负),顶部钢筋的应力fs2(拉正压负),预应力钢筋的应力fp及混凝土的应力fc(i)。注:fc(i)为压力时是负值,为拉力时是正值,超过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时为零。
在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中: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d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d=Md+0.5·Nd·h
根据步骤(6)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
Fs2=fs2·As2,Ms2=Fs2·(h-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与附加弯矩:
σloss=fcon-γpσe
fp'=fp-σloss
Fp=(fp'-γpσe)·Ap
MP=FP·dp
式中,σloss为预应力损失,fcon为张拉应变对应的设计应力,fp'为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F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M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Fp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Mp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d转化为以截面顶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d=|Md|+0.5·Nd·h
根据步骤(6)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h-dc1)
Fs2=fs2·As2,Ms2=Fs2·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与附加弯矩:
σloss=fcon-γpσe
fp'=fp-σloss
Fp=(fp'-γpσe)·Ap
MP=FP·(h-dp)
式中,σloss为预应力损失,fcon为张拉应变对应的设计应力,fp'为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F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M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Fp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Mp
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
根据步骤(6)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0.5h)
Fs2=fs2·As2,Ms2=Fs2·(0.5h-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与附加弯矩:
σloss=fcon-γpσe
fp'=fp-σloss
Fp=(fp'-γpσe)·Ap
MP=FP·(dp-0.5h)
式中,σloss为预应力损失,fcon为张拉应变对应的设计应力,fp'为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F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M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L=-Fs1-Fc,NR=Fs2+Ft+Fp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Mp
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
根据步骤(6)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0.5h-dc1)
Fs2=fs2·As2,Ms2=Fs2·(dc2-0.5h)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与附加弯矩:
σloss=fcon-γpσe
fp'=fp-σloss
Fp=(fp'-γpσe)·Ap
MP=FP·(0.5h-dp)
式中,σloss为预应力损失,fcon为张拉应变对应的设计应力,fp'为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F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M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L=-Fs2-Fc,NR=Fs1+Ft+Fp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Mp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d转化为以截面顶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d=Md+0.5·|Nd|·h,轴力转换为绝对值:Nd=|Nd|。
根据步骤(6)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h)
Fs2=fs2·As2,Ms2=-Fs2·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与附加弯矩:
σloss=fcon-γpσe
fp'=fp-σloss
Fp=(fp'-γpσe)·Ap
MP=FP·(dp-h)
式中,σloss为预应力损失,fcon为张拉应变对应的设计应力,fp'为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F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M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Fp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Mp
当轴力Nd<0,弯矩Md<0时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d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d=|Md|+0.5·|Nd|·h,轴力转换为绝对值:Nd=|Nd|。
根据步骤(6)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
Fs2=fs2·As2,Ms2=Fs2·(dc2-h)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与附加弯矩:
σloss=fcon-γpσe
fp'=fp-σloss
Fp=(fp'-γpσe)·Ap
MP=-FP·dp
式中,σloss为预应力损失,fcon为张拉应变对应的设计应力,fp'为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F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Mp为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6)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Fp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Mp
在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中,把步骤(7)计算得到的轴力与截面轴力设计值Nd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9)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5)步重新计算。
在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中,把步骤(7)计算得到的弯矩与截面弯矩设计值Md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10)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5)步重新计算。
在输出截面计算结果中,通过前面的计算,得到了在设计内力Nd和Md作用下的混凝土截面在既定配筋方案下的应力应变计算值,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ULS)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的计算要求的不同,输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当进行的是承载力极限状态(ULS)计算时,应输出下列计算结果:
a)设计内力Nd和Md,计算内力N和M;
b)混凝土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底部钢筋应变εs1和顶部钢筋应变εs2,预应力钢筋初始应变εp_con、新增应变εp和总的应变εp_total;
c)混凝土底部应力σc1和顶部应力σc2,底部钢筋应力fs1和顶部钢筋应力fs2,预应力钢筋的有效应力fp';
d)混凝土截面的受压区高度CH和受压区平均压应力σavg。
σavg的计算公式: 当fc(i)<0时
当进行的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计算时,应输出下列计算结果:
a)设计内力Nd和Md,计算内力N和M;
b)混凝土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底部钢筋应变εs1和顶部钢筋应变εs2,预应力钢筋初始应变εp_con、新增应变εp和总的应变εp_total;
c)混凝土底部应力σc1和顶部应力σc2,底部钢筋应力fs1和顶部钢筋应力fs2,预应力钢筋的有效应力fp';
d)混凝土截面的受压区高度CH和受压区平均压应力σavg;
σavg的计算公式: 当fc(i)<0时
e)混凝土截面的裂缝宽度w
c。其计算公式为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式7.1.2-1,表述如下:
在判别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中,对输出的计算结果要进行判别,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要求,表明配筋方案是可行的,该截面的配筋计算过程结束;若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配筋布置方案,重新返回步骤(3)进行计算,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当进行的是承载力极限状态(ULS)计算时,判别输出结果的原则如下:
a)计算内力N和M是否和设计内力Nd和Md保持一致;
b)混凝土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应小于等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变εc_max和大于等于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_min,即εc_min≤εc1≤εc_max和εc_min≤εc2≤εc_max;
c)底部钢筋应变εs1和顶部钢筋应变εs2,应小于等于钢筋极限拉应变εs_max和大于等于钢筋极限压应变εs_min,即εs_min≤εs1≤εs_max和εs_min≤εs2≤εs_max;
d)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变εp_total应小于等于预应力钢筋的极限拉应变εp_max,即εp_total≤εp_max;
e)混凝土截面的受压区高度CH要大于等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CHmin,即CH≥CHmin;
f)混凝土截面的受压区平均压应力σavg要大于等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σavg_min,即σavg≥σavg_min;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限值依据不同的设计规范有不同的取值要求,可根据实际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具体规范来确定其值。
当进行的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计算时,判别输出结果的原则如下:
a)计算内力N和M是否和设计内力Nd和Md保持一致;
b)混凝土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应小于等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变εc_max和大于等于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_min,即εc_min≤εc1≤εc_max和εc_min≤εc2≤εc_max;
c)底部钢筋应变εs1和顶部钢筋应变εs2,应小于等于钢筋极限拉应变εs_max和大于等于钢筋极限压应变εs_min,即εs_min≤εs1≤εs_max和εs_min≤εs2≤εs_max;
d)预应力钢筋的总应变εp_total应小于等于预应力钢筋的极限拉应变εp_max,即εp_total≤εp_max;
e)混凝土底部应力σc1和顶部应力σc2,应小于等于混凝土拉应力限值σc_max和大于等于混凝土压应力限值σc_min,即σc_min≤σc1≤σc_max和σc_min≤σc2≤σc_max;
f)底部应力钢筋fs1和顶部钢筋应力fs2,应小于等于钢筋拉应力限值fs_max和大于等于钢筋压应力限值fs_min,即fs_min≤fs1≤fs_max和fs_min≤fs2≤fs_max;
g)预应力钢筋的有效拉应力fp'应小于等于预应力钢筋的拉应力限值fp_max,即fp'≤fp_max;
h)混凝土截面的受压区高度CH要大于等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CHmin,即CH≥CHmin;
i)混凝土截面的受压区平均压应力σavg要大于等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σavg_min,即σavg≥σavg_min;
j)混凝土截面的裂缝宽度计算值w应小于等于最大许用值wmax,即w≤wmax。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限值依据不同的设计规范有不同的取值要求,可根据实际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具体规范来确定其值。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全容式低温储罐预应力混凝土外罐的实用配筋确定方法的一个计算实例。
首先,确定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截面高度值h=800mm,截面宽度b=10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1=40mm、c2=50mm;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按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1条的规定采用、材料等级为C50,弹性模量Ec=34.5GPa、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2.64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89MPa、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32.4MPa、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23.1MPa、立方体抗压强度特征值fcu=50MPa;普通钢筋(包括低温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按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1条的规定采用,HRB400级钢筋的弹性模量Es2=200GPa、强度标准值fyk2=400MPa和强度设计值fy2=360MPa,460级钢筋的弹性模量Es1=200GPa、强度标准值fyk1=460MPa和强度设计值fy1=400MPa;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按EN1992-1-1:2004的3.3.6采用、材料等级及为1860级,弹性模量Ep=195GPa、fpk=1860MPa、f01k=1581MPa、kEp=20083MPa和材料分项系数γs=1.2(ULS状态),γs=1.0(SLS状态);根据预应力钢筋布置方案,计算截面处的预应力钢筋的面积Ap=1051mm2、钢筋束中心到截面底部的距离dp=0.4m、张拉控制应力σcon=1395MPa及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σe=1100MPa。
获取混凝土截面计算内力。
根据极限承载力状态(ULS)的荷载组合规则计算得到该截面的轴力设计值Nd=-1080kN、弯矩设计值Md=-578kN.m和预应力组合系数γp=0.9。
假定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
根据工程经验,先假定该计算截面纵向钢筋的布置方案,得到截面宽度范围内底部钢筋的直径d1=25mm和面积As1=3476mm2、顶部钢筋的直径d2=32mm和面积As2=4021mm2。截面底部钢筋中心到截面底边的距离dc1=c1+d1/2=52.5mm和截面顶部钢筋中心到截面顶边的距离dc2=c2+d2/2=66mm;
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应变和顶部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
经迭代试算得,εc1=5.9E-04,εc2=-3.76E-04。
设定εc1_max=0.01,εc1_min=-εcu=-0.0033,εc2_max=0.01,εc2_min=-εcu=-0.0033
其中,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的计算模型在图2中示出。
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变。
依据混凝土截面的应变平截面假设,由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可得到钢筋的应变及截面任意位置处的应变值:
其中,ε
s1、ε
s2为底部和顶部钢筋的应变,ε
p为预应力钢筋的新增应变。把截面高度h等分为800等分,每等分的长度为:
每个等分段的中心点到截面底部的距离为:
混凝土截面每个等分段中心点的应变为:
式中,i为从截面底部算起的分段段号。
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
混凝土开裂,所以σc1=0|εc2|=3.76E-04<0.002,所以
εs1=5.27E-04,所以fs1=Es1εs1=200×109×5.27×10-4=105.4MPa
εs2=-2.96E-04,所以fs2=Es2εs2=200×109×(-2.96)×10-4=-59.2MPa
εp_d为弹性应变临界值。
εp_con>εp_d,所以该应变处应力处于塑性增强段
εp_total=εp_con+εp=(7.15+0.107)E-03=7.26E-03
εp_total>εp_d,所以该应变处应力处于塑性增强段
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d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d=|Md|+0.5·|Nd|·h=578+0.5x1080x0.8=1010kN.m,轴力转换为绝对值:Nd=|Nd|=1080kN。
根据步骤(6)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105.4x3476=366.37kN
Ms1=-Fs1·dc1=-366.37x0.0525=-19.23kN.m
Fs2=fs2·As2=-59.2x4021=-238.04kN
Ms2=Fs2·(dc2-h)=-238.04x(0.066-0.8)=174.72kN.m
根据步骤(6)得到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合力变化值与附加弯矩:
σloss=fcon-γpσe=1325.4-0.9x1100=335.4MPa
fp'=fp-σloss=1328-335.4=992.6MPa
Fp=(fp'-γpσe)·Ap=(992.6-0.9x1100)x1051=2.733kN
MP=-FP·dp=-2.733x0.4=-1.366kN.m
根据步骤(6)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Fp=-366.37+238.04-60.32+1269.6-2.733=1078kN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Mp=-19.23+174.72-26.92+881.72-1.366=1009
kN.m
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设定tol_N=0.005,
1-tol_N≤R≤1+tol_N,轴力计算收敛,进行第(9)步。
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设定tol_M=0.005,
1-tol_M≤R≤1+tol_M,弯矩计算收敛,进行第(10)步。
输出截面计算结果并判别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a)设计内力Nd=1080kN、Md=1010kN.m,计算内力N=1078kN、M=1009kN.m,可见计算结果是收敛的;
b)混凝土底部应变εc1=5.9E-04<εc_max=0.01,满足要求;
混凝土顶部应变εc2=-3.76E-04>εc_min=-0.0033,满足要求;
底部钢筋应变εs1=5.27E-04<εs_max=0.01,满足要求;
顶部钢筋应变εs2=-2.96E-04>εs_min=-0.0033,满足要求;
预应力钢筋初始应变εp_con=7.15E-03
预应力钢筋新增应变εp=1.07E-04
预应力钢筋总的应变εp_total=7.26E-03<εp_max=0.01726,满足要求;
c)混凝土底部应力σc1=0
混凝土顶部应力σc2=-7.87MPa
底部钢筋应力fs1=105.4MPa
顶部钢筋应力fs2=-59.2MPa
预应力钢筋的有效应力fp'=992.6MPa
d)混凝土截面的受压区高度CH=311mm>100mm,满足要求;
受压区平均压应力|σavg|=4.08MPa>1MPa,满足要求;
结论:针对该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配筋方案满足外荷载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的全容式低温储罐预应力混凝土外罐的实用配筋确定方法在江苏LNG项目、大连LNG项目、唐山LNG项目等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实施和应用。
尽管参照优选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试图不局限于被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如预期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相反,本发明将包括落入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全部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