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772B -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772B
CN102656772B CN201080054211.3A CN201080054211A CN102656772B CN 102656772 B CN102656772 B CN 102656772B CN 201080054211 A CN201080054211 A CN 201080054211A CN 102656772 B CN102656772 B CN 102656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ron core
bearing surface
flank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42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772A (zh
Inventor
松崎博和
前山研
藤本元明
小岛智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56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04D13/064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04D13/0626Details of the ca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6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motor being of the plane gap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磁损失少、高输出的单转子型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使用该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泵装置。在磁轭片(23)的圆周方向的一个侧面和另一侧面上设置相互匹配的第一抵接面(231)和第二抵接面(232),设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的表面积As为As1、As2,从圆周方向观察的上述磁轭片的侧面的投影面积Ap为Ap1、Ap2时,则形成为As>Ap。

Description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和定子沿转子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具有规定的空隙地彼此相对配置的一个转子式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将构成定子铁芯的磁轭的各磁轭片彼此之间可靠地磁性连结而更高效率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轴向间隙型电动机是在定子的一个或两个方向的侧面隔开规定空隙地与定子相对配置转子而成的电动机,与径向间隙型电动机相比,能够与输出大小无关地缩短旋转轴方向的整体长度。
定子是通过将多个铁芯构件彼此以转子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为中心地连结成环状而形成。由此,通过在各铁芯构件上预先进行绕线,将各铁芯构件彼此连结并连线,就能简单地进行定子的组装。
此外,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对于在定子的一个面配置一个转子的、所谓单转子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情况下,优选在定子铁芯的与转子相反一侧设置将设于铁芯构件上的磁轭片连结而构成的磁轭,谋求磁通路径的扩大,实现更高输出化。
但是,在采用上述的分割铁芯型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情况下,由于使相邻的铁芯构件的磁轭片的端面彼此相互接触而形成一个磁回路,因此不能使接触面积足够大,有可能磁阻力变大。此外,若接触面积不够大,则在例如受到冲击时,端面彼此的接触容易分离,因此可能磁阻力进一步变大,电动机的磁损失变大。
此外,作为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用途的一例,例如有专利文献3所示的泵装置。该泵装置具有经由规定的分隔壁而被划分的电动机室和泵室,定子配置在电动机室内,转子配置在泵室内。在转子上一体地设有泵用叶轮,利用转子的旋转力能够将进入泵室内的流体排出。
但是,在泵装置使用上述的分割铁芯型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专利文献1所示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中,在绝缘体的凸缘部的侧面设有用于将各铁芯构件彼此连结的连结机构、处理过渡线的桥等。
因此,由于凸缘部的一部分从齿面飞出,因此在组装到泵装置的电动机室的情况下,定子的齿面与转子的磁铁面的间隙必然变大,结果马达输出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8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507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9-2099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损失少、高输出的单转子型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使用该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泵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所示的几个特征。技术方案1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中,定子和转子沿着上述转子的转子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具有规定的空隙地相对配置,上述定子具有以上述转子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配置成环状的多个铁芯构件,上述铁芯构件彼此通过规定的连结机构而被相互连结,其中,上述各铁芯构件包括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具有与上述转子相对的齿面,从该齿面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并卷绕有绕线的绕线部,以及用于将上述各铁芯构件彼此连结而在上述定子的上述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形成环状的磁轭的一部分的磁轭片,在上述磁轭片的圆周方向的两端侧设有与在圆周方向相邻的上述铁芯构件的上述磁轭片抵接的抵接面,设上述抵接面的表面积为As、从圆周方向观察的上述磁轭片的侧面的投影面积为Ap时,形成为As>Ap。
技术方案2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上述各抵接面包括两个以上的面,其中的至少一个面与上述齿面大致平行地设置。
技术方案3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上述各抵接面包括圆弧面,上述圆弧面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呈凸或凹形状。
技术方案4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2或3中,在上述各抵接面上设有用于防止在上述抵接面彼此匹配的状态下的错位的错位防止机构。
技术方案5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上述铁芯构件还包括除了上述绕线部的齿面之外覆盖上述定子铁芯的外周的绝缘体,上述绝缘体形成为具有沿着上述齿面及上述磁轭片平行的一对凸缘部的卷轴状,上述齿面侧的上述凸缘形成为在上述轴线方向上比上述齿面低。
技术方案6是在上述技术方案5中,在上述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一端侧突出设置有作为第一连结机构的钩部,在上述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另一端侧设有供上述钩部卡止的卡止轴,上述卡止轴形成为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其轴向高度低于上述齿面。
技术方案7是在上述技术方案5或6中,在将上述铁芯构件彼此连结时,相邻的上述各凸缘部的一部分配置成沿着上述轴线方向相互重合,上述磁轭片侧的上述凸缘部彼此重合的抵接部与上述铁芯构件的抵接部以重合的方向与上述轴线方向交错的方式配置。
技术方案8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上述铁芯构件由层叠钢板构成,上述抵接面设置成与上述层叠钢板的层叠方向大致平行,并且与上述轴线方向垂直。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组装上述轴向间隙型电动机而成的泵装置。技术方案9是使用上述技术方案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泵装置,上述泵装置被设有轴线方向的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的分隔壁划分为电动机室和泵室,上述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定子以使上述齿面与上述分隔壁的厚度薄的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上述电动机室内,上述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转子隔着上述分隔壁与上述定子相对地配置在上述泵室内。
根据技术方案1,通过在将磁轭片彼此相互连结时抵接的抵接面的表面积设为As、从圆周方向观察的上述磁轭片的侧面的投影面积设为Ap时,抵接面形成为As>Ap,从而能够可靠地使抵接面彼此抵接,因此能够确保磁通路径。
根据技术方案2及3,由于抵接面至少包括两个以上的面,从而通过将抵接面设置两个面以上,能够简单地增加接触面积。而且,由于抵接面包含圆弧面,能够比平坦面更增大表面积,能够提高磁通密度。
根据技术方案4,通过在抵接面上设置用于防止抵接面彼此的错位的错位防止机构,从而即使外加了外力,抵接面也在错位防止机构的作用下彼此连结,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连结。
根据技术方案5,通过形成为使安装于铁芯构件上的绝缘体的一对凸缘部中齿面侧的凸缘在轴线方向上低于齿面,从而齿面成为最高位置,能够减小与转子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小轴向尺寸。
根据技术方案6,通过形成为使在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的卡止轴的轴向高度在轴线方向上低于齿面,从而卡止轴不会成为妨碍,能够减小与转子之间的间隙。
根据技术方案7,在将铁芯构件彼此连结时,相邻的上述铁芯构件的凸缘部的一部分沿着上述轴线方向相互重合地配置,凸缘部的抵接面从轴线方向的某一侧抵接,磁轭片的抵接面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抵接的方式相对于轴线方向反向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铁芯构件脱离轴线方向。
根据技术方案8,通过使用层叠了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铁芯构件,从而一张钢板与多张钢板接触,因此可确保磁路。而且,即使磁通集中于一张钢板上,也能向周围的钢板分散,可缓和磁饱和。
根据技术方案9,在电动机室内配置技术方案1~7的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定子,在泵室内配置技术方案1~7的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转子,从而能够尽量减小隔着分隔壁相对配置的定子与转子的距离,能够尽量提高电动机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要部剖面图;
图2(a)是从齿面侧观察上述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定子的立体图,图2(b)是从磁轭侧观察上述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a)是从齿面侧观察上述定子的主视图,图3(b)是从磁轭侧观察上述定子的主视图;
图4是上述定子的侧视图;
图5(a)是图3(a)的A-A剖面图,图5(b)是图3(a)的D-D剖面图,图5(c)是定子铁芯的连结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6(a)是从齿面侧观察上述定子的铁芯构件的立体图,图6(b)是从磁轭侧观察上述铁芯构件的立体图;
图7(a)是上述铁芯构件的主视图,图7(b)是后视图,图7(c)是俯视图,图7(d)是B-B剖面图,图7(e)是C-C剖面图;
图8(a)是从内径侧观察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图8(b)是从外径侧观察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9(a)是从内径侧观察定子铁芯的主视图,图9(b)是后视图,图9(c)是俯视图,图9(d)是仰视图;
图10(a)是将定子铁芯彼此连结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b)是用阴影线表示其连结部分的示意图;
图11(a)是表示抵接面的啮合状态的示意图,图11(b)是表示抵接面的啮合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1(c)是表示抵接面为圆弧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2(a)是将定子铁芯彼此连结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b)是用阴影线表示其连结部分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抵接面的啮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定子铁芯的组装顺序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说明定子铁芯的组装顺序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6(a)是从内径侧观察具有第一错位防止机构的定子铁芯立体图,图16(b)是从外径侧观察上述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图16(c)是表示第一错位机构的卡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17(a)是从内径侧观察具有第二错位防止机构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图17(b)是从外径侧观察上述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18(a)是组装了本发明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而成的泵装置的立体图,图18(b)是要部剖面图;
图19是上述泵装置的分隔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向间隙型电动机,2:定子,21a~21i:铁芯构件,22:绕线部,22a:齿面,23:磁轭片,231:第一抵接面,232:第二抵接面,24:定子铁芯,3:转子,31:转子磁铁,32:转子后部磁轭,40:绝缘体,41、41:凸缘部,42:外筒部,43:钩部,44:卡止轴,45:卡止肋,46:卡止槽,P: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如图1所示,该轴向间隙型电动机1包括定子2和转子3,该定子2的除了定子2的齿面22a和磁轭片23的端面之外由树脂成形体10形成外壳,转子3与定子2的一个面(图1中为右侧面)具有规定空隙(空气隙)地与其相对配置。在转子3上同轴地固定有转子输出轴4。
定子2以转子输出轴4的轴线方向为中心形成为环状,通过插入成形而与树脂成形体10一体成形。在定子2的与转子相反一侧(图1中为左侧面侧),由树脂成形体10一体成形用于安置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的基板台座11。
转子3在圆盘状的转子后部磁轭32一个面(图1中为左侧面)以与定子2的齿面22a相对的方式沿圆周方向设有许多磁铁31。在本发明中,转子3的具体结构可以是任意的。此外,在该例子中,转子输出轴4被收纳在设于定子2上的轴承收纳部中的一个轴承支承,但输出轴的支承构造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是任意的。
一并参照图2~图7,定子2包括以转子输出轴4的轴线为中心配置成环状的多个铁芯构件21a~21i。在该例子中,铁芯构件21a~21i由9个(9个狭缝)构成。各铁芯构件21a~21i都是相同形状,因此以下以铁芯构件21a为例进行说明。
铁芯构件21a包括定子铁芯24、覆盖定子铁芯24的外周地安装的绝缘体40。在该例中,如图7(d)的剖面图所示,定子铁芯24是沿着定子2的半径方向(图7(a)的上下方向)层叠冲裁成H字状的电磁钢板而形成,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粉体成形、切削加工等方法形成。
定子铁芯24包括隔着绝缘体40在周围缠绕有未图示的绕线的绕线部22、和一体地形成于绕线部22的基端侧的磁轭片23,在绕线部22的前端侧(图1中为右侧面侧),一体地设有与转子3的转子磁铁31相对的扇状的齿面22a。定子铁芯24形成为在绕线部22的两端具有凸缘状的齿面22a和磁轭片23的卷轴状。
如图8及图9所示,绕线部22形成为随着从内径侧(图7(e)的下侧)朝向外径侧(图7(e)的上侧)而半径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大的截面三角形状。在该例中,绕线部22形成为梯形状,但绕线部22的形状可以根据使用而任意选择。
齿面22a也形成为随着从内径侧(图7(a)的下侧)朝向外径侧(图7(a)的上侧)而周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大,从轴线方向观察形成为扇状。在该例中,齿面22a形成为扇状,但其形状可以根据使用而任意选择。
磁轭片23设于绕线部22的基端侧(图7(d)中为右侧),形成为随着从内径侧(图7(b)的下侧)朝向外径侧(图7(b)的上侧)而周向的宽度逐级变大。
磁轭片23形成为周向的宽度大于齿面22a的周向的宽度,在从齿面22a侧观察定子铁芯24、铁芯构件21a的情况下,看到磁轭片23的两端(第一抵接面231、第二抵接面232)的一部分分别从齿面22a的两端侧突出规定长度(参照图7(a)、图9(c))。
在磁轭片23的圆周方向的一端侧(图9(a)的右侧)设有第一抵接面231,在另一端侧(图9(a)的左侧)设有第二抵接面232。
即,第一抵接面231由从磁轭片23的底面沿轴线方向低一阶地凹下的L字状的台阶面构成,形状上与相邻的铁芯构件21b的第二抵接面232匹配。第二抵接面232由从磁轭片23的上表面沿轴线方向低一阶地凹下的L字状的台阶面构成,与第一抵接面231为对称形状。
由此,由于第一抵接面231及第二抵接面232由L字状的台阶面形成,从而如图10(a)、图10(b)所示,通过使第一抵接面231和第二抵接面232相互面对、交替啮合,将各抵接面231、232彼此以相互匹配的状态连结。
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分别形成为L字状截面,但构成为至少包括两个以上的面。即,如图11(a)所示,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分别包括与轴线方向平行的两个抵接面231a、231b及232a、232b,和与轴线方向正交的一个抵接面231c、232c。
在本发明中,设第一抵接面231的表面积As为As1、抵接面231a、231b、231c的表面积As分别为S1a、S1b、S1c,则第一抵接面231的表面积As1为As1=S1a+S1b+S1c。同样,设第二抵接面232的表面积As为As2、抵接面232a、232b、232c的表面积分别为S2a、S2b、S2c,则第二抵接面232的表面积As2为As2=S2a+S2b+S2c。另一方面,设从圆周方向观察第一抵接面231及第二抵接面232的磁轭片23的侧面的投影面积Ap为Ap1、Ap2时,第一抵接面231的投影面积Ap1成为Ap1=S1a+S1b(第二抵接面232的投影面积Ap2为S2a+S2b)。因此,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形成为As1>Ap1、As2>Ap2。
第一抵接面231及第二抵接面232形成为其表面积大于从圆周方向观察磁轭片23的侧面的投影面积,从而能够使接触面积较大,结果,即使在相邻的铁芯构件(例如,铁芯构件21a和铁芯构件21b)因尺寸误差等不能接近、在周向上隔开一些距离地配置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使磁通连续的路径。
由此,能够使各抵接面231、232的表面积As大于从圆周方向观察磁轭片23的侧面的投影面积Ap。作为进一步增大表面积的方法,如图11(b)所示,可以将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分别形成为凹凸,并使它们啮合。如此,则不仅能够增大各抵接面231、232的表面积,还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各抵接面231、232的啮合。
此外,作为与此不同的方法,如图11(c)所示,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也可以形成为圆弧面。即,可以将一方的第一抵接面231形成为凹状的圆弧面,将另一方的第二抵接面232形成为与第一抵接面231匹配的凸状的圆弧面,使二者相互匹配。这样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即使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是一个面,通过形成为圆弧状,也能增大表面积。进而,通过做成凹凸状的圆弧面,从而能够使二者相互匹配,也能一并进行定位。
再参照图6、7,绝缘体40包括覆盖齿面22a及磁轭片23的内周面、且从齿面22a及磁轭片23向半径方向的两侧(图7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凸缘部41、41、和覆盖绕线部22的外周面的外筒部42。
在该例中,绝缘体40由合成树脂的成型品构成,沿着圆周方向被大致对开分割,从定子铁芯24的两侧(图7(a)中为左右侧)嵌入分割的绝缘体40,从而将绝缘体40安装在定子铁芯24上。另外,绝缘体40也可以一体成形在定子铁芯24上,在本发明中,绝缘体40的安装构造可以根据规格而任意选择。
在绝缘体40的各凸缘部41、41上设有用于将各铁芯构件21a~21i彼此沿周向相互连结的两个连结机构。首先,作为第一连结机构(以下,记作第一连结机构),在凸缘部41、41的圆周方向的端部设有用于将各铁芯构件21a~21i彼此连结成以转子输出轴4为中心的环状的钩部43、和供该钩部43卡止的卡止轴44。
如图7(a)所示,钩部43设于各凸缘部41的外径侧端面,由从各凸缘部41的圆周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面向圆周方向的外侧突出设置的舌片构成。在该钩部43的外径侧设有沿着卡止轴44的外周面并与其相匹配的钩槽431。
钩槽431由沿着卡止轴44的外周面与其相匹配的半圆状的圆弧面构成,通过将钩槽431钩挂到在相邻的铁芯构件设置的卡止轴44的外周面上,从而能够使各铁芯构件21a~21i彼此以卡止轴44的轴线为中心地旋转。
卡止轴44呈圆柱状,从各凸缘部41的外径侧的侧面、即圆周方向的另一端侧(与钩部43相反一侧)向轴线方向突出设置。卡止轴44被设置成其前端低于齿面22a。
由此,通过将卡止轴44的前端设置在低于齿面22a的位置,从而齿面22a成为铁芯构件21a的轴方向的最外面,即使在例如定子2与转子3之间夹着防水用分隔壁的泵装置等中使用,也能使定子2与转子3之间的距离尽量小,能够将输出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
接着,作为第二连结机构(第二连结机构),在凸缘部41、41的内径侧设有卡止肋45和作为卡止肋45的承接侧的卡止槽46。如图7(a)所示,卡止肋45设于各凸缘部41、41的圆周方向的内径侧端面上,是从在一端侧的端面(图7(a)中为右端)向圆周方向的外侧突出设置的凸状片,该例中形成为三角形状。
对此,各卡止槽46、46由在各凸缘部41、41的内径侧的侧面、即圆周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侧面沿轴线方向低一阶地凹下而成的凹槽构成(图7(a)中为左端),形成为与卡止肋45的形状相匹配的三角形状的凹槽。
在该例中,各卡止肋45、45及卡止槽46、46均形成为三角形状,但只要是形成为能够将各铁芯构件21a~21i彼此连结成环状的形状即可,其形状可以根据规格而任意选择。
在各凸缘部41、41中的磁轭片23侧的凸缘部41的侧面设有在过渡线、端子销(均未图示)等的处理中使用的端子台47、47。如图6(b)所示,端子台47、47是在磁轭片23侧的凸缘部41的外径侧的侧面突出设置的支轴,具有规定间隔地突出设于2处。
在端子台47、47的前端穿设有用于供上述的端子销插入的端子孔。另外,为了使齿面22a为最外面,在齿面22a侧的凸缘部41不设置端子台47、47。
接着,参照图14、15,说明铁芯构件21a~21i的连结顺序的一例。在将铁芯构件21a~21i彼此连结时,将铁芯构件21a的钩部43钩挂到相邻的铁芯构件21i的卡止轴44上。
若保持钩挂着钩部43的状态,使铁芯构件21a以卡止轴44的轴线为中心地沿图14的箭头方向转动,则在相邻的铁芯构件21i的内径侧设置的卡止肋45沿着铁芯构件21a的卡止槽46插入,成为图15所示的被连结的状态。
通过对各铁芯构件21a~21i分别进行以上的一系列步骤,从而所有铁芯构件21a~21i彼此被连结成环状。在此,如图5(a)、图5(b)所示,在将各铁芯构件21a~21i彼此连结时,相邻的铁芯构件21a~21i的凸缘部41、41以使卡止轴周边部441、441与钩部43、43沿轴线方向重合的方式抵接。
另一方面,磁轭片23的轴向的抵接面231c、232c以沿轴线方向重合的方式(图5(c))抵接。由此,如图5(a)所示,凸缘部41、41与磁轭片23、23的重合方向与轴线方向交错,凸缘部41、41的脱落方向与磁轭片23、23的脱落方向彼此相反,因此能够使各铁芯构件21a~21i彼此的连结更牢固。
在该例中,磁轭片23的轴向的抵接面231c、232c被配置成沿轴线方向重合,但也可以如图12~图13所示,抵接面231c、232c只要是能沿轴线方向重合即可,可以上下反向地设置。
如上所述,在磁轭片23的圆周方向的两端设置的抵接面具有配置成沿轴线方向与相邻的磁轭片的抵接面重合的抵接面231c的情况下,如图10或图12所示那样,用层叠了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铁芯构件21a~21i,从而除了确保磁路之外,还可得到缓和磁饱和的效果。即,如图10(b)或图12(b)所示,通过使用层叠了电磁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铁芯构件,从而由于一张钢板与多张钢板接触,可确保磁路。而且,即使磁通集中于一张钢板上,由于被周围的钢板分散,也可缓和磁饱和。
在该例中,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形成为断面L字状,通过使其相互匹配,从而将磁轭片23彼此连结成环状,但也可以具有用于使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在连结的状态下不错位的错位防止机构。
参照图16(a)~图16(c),错位防止机构由设于第一抵接面231的抵接面231c上的卡止凹部233和从第二抵接面232的抵接面232c突出设置的卡止凸部234构成。卡止凹部233和卡止凸部234设于相对匹配的位置。
卡止凹部233及卡止凸部234分别形成为半球状,通过二者相互啮合,从而能够使磁轭片23彼此维持啮合状态。
在该例中,定子铁芯24使用能够容易做出任意的立体形状的压粉磁心,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层叠磁性钢板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切削加工等而形成。卡止凹部233及卡止凸部234由一组半球状的凹凸构成,但也可以设置两组以上,也可以是圆柱状的凹凸,只要可以彼此匹配来防止错位即可,其他的变形例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作为防止错位的其他方法,如图17(a)、图17(b)所示,可以使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的一部从端面沿着圆周方向进一步凹下一阶,设置沿着圆周方向相互抵接的抵接面231d、232d。
由此,第一及第二抵接面231、232具有与轴线方向平行的抵接面(抵接面231a、232b)、与径向平行的抵接面(抵接面231c、231c’及231c’、232c)、与周向平行的抵接面(抵接面231d、232d)这与三个方向平行的抵接面,从而仅凭使各抵接面231、232彼此相互匹配,就能防止错位。
在组装后的定子铁芯2安装于专用的插入模具(未图示)后,向模具内流入熔融树脂,除了齿面22a之外整体由树脂成形体10一体成形。最后,进行了接线处理、向基板台座11安装基板等之后,向规定的对象装置装入定子铁芯。
如图18(a)、图18(b)所示,在该例中,轴向间隙型电动机1优选适用于输送水等流体的泵装置P。该泵装置P的内部被隔着规定的防水用分隔壁PW划分为电动机室MC和泵室PC,在转子3的轴线方向具有吸入口PIN,在半径方向设有排出口POUT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1的定子2配置在电动机室MC侧,转子3隔着分隔壁PW地设于泵室PC侧,在转子3上一体地设有泵用的叶轮IM,转子3的旋转驱动力直接驱动叶轮IM
在该例中,如图19所示,分隔壁PW设有轴线方向的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即,与齿面22a相对的齿面相对部51的轴向厚度形成得较薄,以尽量减小与转子3之间的间隙,除此以外的部分,也就是在齿面相对部51的内径侧及外径侧、与定子2的树脂成形体10相对的树脂成形体相对部52,为了保持强度而形成得较厚。而且,由于将相邻的齿面相对部51之间的轴向厚度加厚,形成肋53,因此也确保了厚度薄的齿面相对部51的强度。
而且,与分隔壁PW抵接的齿面22a侧的凸缘部41被设置成齿面22a为轴向的最外面,因此能够使齿面22a与分隔壁PW的齿面相对部51紧贴。因而,能够使齿面22a和转子磁铁31在轴线方向靠近,能够抑制定子2与转子3之间的磁损失。
在本发明中,轴向间隙型电动机1最优选使用于泵装置,但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于一般的电动机的用途。即,可以用作各种鼓风机的驱动等。

Claims (7)

1.一种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定子和转子沿着上述转子的转子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具有规定的空隙地相对配置,上述定子具有以上述转子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配置成环状的多个铁芯构件,上述铁芯构件彼此通过规定的连结机构而被相互连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铁芯构件包括定子铁芯,该定子铁芯具有与上述转子相对的齿面,从该齿面沿上述轴线方向延伸、并卷绕有绕线的绕线部,以及用于将上述各铁芯构件彼此连结而在上述定子的上述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形成环状的磁轭的一部分的磁轭片,在上述磁轭片的圆周方向的两端侧设有与在圆周方向相邻的上述铁芯构件的上述磁轭片抵接的抵接面,设上述抵接面的表面积为As、从圆周方向观察的上述磁轭片的侧面的投影面积为Ap时,形成为As>Ap,
上述铁芯构件还包括除了上述绕线部的齿面之外覆盖上述定子铁芯的外周的绝缘体,上述绝缘体形成为具有沿着上述齿面及上述磁轭片平行的一对凸缘部的卷轴状,上述齿面侧的上述凸缘形成为在上述轴线方向上比上述齿面低,
在上述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一端侧突出设置有作为第一连结机构的钩部,在上述凸缘部的圆周方向的另一端侧设有供上述钩部卡止的卡止轴,
上述卡止轴形成为在上述轴线方向上其轴向高度低于上述齿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抵接面包括两个以上的面,其中的至少一个面与上述齿面大致平行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抵接面包括圆弧面,上述圆弧面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呈凸或凹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抵接面上设有用于防止在上述抵接面彼此匹配的状态下的错位的错位防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铁芯构件彼此连结时,相邻的上述各凸缘部的一部分配置成沿着上述轴线方向相互重合,上述磁轭片侧的上述凸缘部彼此重合的抵接部与上述铁芯构件的抵接部以重合的方向与上述轴线方向交错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铁芯构件由层叠钢板构成,上述抵接面设置成与上述层叠钢板的层叠方向大致平行,并且与上述轴线方向垂直。
7.一种泵装置,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泵装置被设有轴线方向的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的分隔壁划分为电动机室和泵室,上述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定子以使上述齿面与上述分隔壁的厚度薄的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上述电动机室内,上述轴向间隙型电动机的转子隔着上述分隔壁与上述定子相对地配置在上述泵室内。
CN201080054211.3A 2009-11-30 2010-09-01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泵装置 Active CN102656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1062 2009-11-30
JP2009271062A JP4716060B2 (ja) 2009-11-30 2009-11-30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PCT/JP2010/064860 WO2011065080A1 (ja) 2009-11-30 2010-09-01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772A CN102656772A (zh) 2012-09-05
CN102656772B true CN102656772B (zh) 2015-03-18

Family

ID=44066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4211.3A Active CN102656772B (zh) 2009-11-30 2010-09-01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17007B2 (zh)
EP (1) EP2509193B1 (zh)
JP (1) JP4716060B2 (zh)
CN (1) CN102656772B (zh)
WO (1) WO20110650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1286B1 (ko) * 2012-02-23 2013-10-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상 스위치드 릴럭턴스 모터 장치
US20140015349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Remy Technologies, Llc Interlocking coil isolators for resin retention in a segmented stator assembly
KR101405225B1 (ko) * 2012-12-12 2014-06-10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보빈 및 그를 이용한 권선형 동기모터의 회전자
KR101426170B1 (ko) 2012-12-28 2014-08-07 주식회사 효성 슬롯 레스용 전동기 고정자
GB201301305D0 (en) * 2013-01-24 2013-03-06 Gkn Evo Edrive Systems Ltd Electrical machines
DE102014203945A1 (de) * 2014-03-05 2015-09-10 Robert Bosch Gmbh Statorelement zum Aufbau einer Statoranordn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Stator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Statoranordnung
CN105406674A (zh) * 2015-12-10 2016-03-16 皖西学院 一种能够降低振动噪声的开关磁阻电机结构
FR3046888B1 (fr) * 2016-01-14 2021-10-22 Whylot Stator pour machine electromagnetique a flux axial avec des portions unitaires formant une couronne du stator
WO2018043652A1 (ja) * 2016-09-02 2018-03-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
JP7028174B2 (ja) * 2016-09-02 2022-03-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
FR3061370B1 (fr) * 2016-12-27 2022-05-13 Francecol Tech Ensemble electromagnetique a structure polyphasee
FR3064423B1 (fr) * 2017-03-22 2019-11-15 Whylot Sas Rotor pour moteur ou generatrice electromagnetique a structure alveolaire comportant des alveoles pour le logement d'aimants respectifs
KR102452689B1 (ko) * 2017-09-26 2022-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오일 코일순환방식 모터 및 친환경차량
EP3695487A1 (en) 2017-10-10 2020-08-19 Zero E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and stabil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529494B1 (ko) * 2017-12-20 2023-05-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레졸버
EP3648306A1 (en) * 2018-10-30 2020-05-06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Electrical machine having a segmented stator or rotor
JP7362656B2 (ja) * 2018-12-05 2023-10-1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ア、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JP7395870B2 (ja) * 2019-08-09 2023-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モーター
JP2021048751A (ja) 2019-09-20 2021-03-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モーター
KR102511276B1 (ko) * 2020-10-12 2023-03-20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축방향 자속형 모터용 평각형 코일 및 코어
CN112350461A (zh) * 2020-10-21 2021-02-09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高机械强度模块化轴向磁通电机
US11677303B2 (en) * 2021-10-21 2023-06-13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tor and coreless stator coil winding unit thereof
KR20230086165A (ko) * 2021-12-08 2023-06-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동식 워터 펌프
DE102021215043A1 (de) 2021-12-27 2023-06-2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Axialflussmaschine und Pumpe
DE102021215040A1 (de) 2021-12-27 2023-06-2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tator, Axialflussmaschine und Pump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315A (zh) * 2005-06-30 2007-01-3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04274A (en) * 1974-04-04 1977-01-25 Canadian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Permanent magnet hermetic synchronous motor
JPS5532696U (zh) * 1978-08-25 1980-03-03
JPH09209969A (ja) 1996-01-29 1997-08-12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ポンプ
JP3306645B2 (ja) * 1996-02-22 2002-07-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
GB2310545B (en) * 1996-02-22 2000-04-19 Honda Motor Co Ltd Stator cor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same
JP2001119872A (ja) * 1999-10-15 2001-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同期回転電機及び風力発電機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TW508891B (en) * 2000-02-21 2002-11-01 Misubishi Electric Corp Stator iron core of electric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ic motor, and compresor
FR2851088B1 (fr) * 2003-02-12 2006-01-27 Seb Sa Stator pour moteur electrique a flux axial
JP4305649B2 (ja) * 2003-02-26 2009-07-2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06050745A (ja) * 2004-08-03 2006-02-16 Nissan Motor Co Ltd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回転電機
JP200701414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Fujitsu General Ltd 電動機
JP2007110808A (ja) * 2005-10-12 2007-04-26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ー用コア
JP4611905B2 (ja) * 2006-01-31 2011-0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
JP4868147B2 (ja) 2006-11-08 2012-02-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5171224B2 (ja) * 2007-11-22 2013-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DE102008064159B3 (de) * 2008-12-19 2010-01-28 Bühler Motor GmbH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r Gleichstrommotor für eine Flüssigkeitspumpe
JP2010220288A (ja) 2009-03-13 2010-09-30 Mabuchi Motor Co Ltd コアブロック及び該コアブロックを用いたモータ用の磁極コア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315A (zh) * 2005-06-30 2007-01-3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9193A4 (en) 2016-09-28
WO2011065080A1 (ja) 2011-06-03
JP2011114993A (ja) 2011-06-09
US20120263612A1 (en) 2012-10-18
US8917007B2 (en) 2014-12-23
EP2509193A1 (en) 2012-10-10
CN102656772A (zh) 2012-09-05
JP4716060B2 (ja) 2011-07-06
EP2509193B1 (en)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6772B (zh)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及泵装置
CN101494399B (zh) 马达及具备该马达的马达一体型泵
CN103299513B (zh) 湿运行电动机和泵机组
US7518853B2 (en)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
CN102957231B (zh) 定子以及马达
EP3176912B1 (en) Stator and rotating machine
US20120001513A1 (en) Stator for electric machine
KR20170104402A (ko) 고정자, 고정자를 포함하는 모터 및 고정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11135640A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8696024B (zh) 绕组卷绕零部件和旋转电机
KR101405225B1 (ko) 보빈 및 그를 이용한 권선형 동기모터의 회전자
CN105978239A (zh) 直流电动机
KR101713781B1 (ko) 용이 체결구조의 버스바를 갖는 모터
CN104885335A (zh) 转子及电机
CN203596670U (zh) 定子冲片、定子铁芯和电机
CN101197509B (zh) 电动机
JP6158625B2 (ja) モータ
JP2009118636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US9543799B2 (en) Single rotor-type motor
KR20040082193A (ko) 모터의 스테이터 제조방법
CN103855819A (zh) 电动致动器
CN110168864A (zh) 旋转电机
CN104685767A (zh) 单转子式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13521424U (zh) 定子铁芯、定子、电机
EP3945658A1 (en) Polyphase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kitchen appli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