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3178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3178A
CN102653178A CN2012100542453A CN201210054245A CN102653178A CN 102653178 A CN102653178 A CN 102653178A CN 2012100542453 A CN2012100542453 A CN 2012100542453A CN 201210054245 A CN201210054245 A CN 201210054245A CN 102653178 A CN102653178 A CN 102653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mpartment
metal
terrain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42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贺田尚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3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3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4Conversion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to a plurality of signals some of which represent particular mixed colours, e.g. for textile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68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for fitting to an output condition, e.g. paper colour or forma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69Depleting the print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在用金属性墨液进行金属图像的印刷时,可形成具有与观察角度对应的良好光泽感和/或质感的图像。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A)喷出墨液的头部;(B)控制部,其从上述头部将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到介质而形成金属图像,并基于表示用户观察形成后的上述金属图像时的用户的视线和上述图像形成的角度的信息,变更喷出到上述介质的单位面积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从喷嘴喷出液体在介质上附着墨滴(点)而进行记录的图像形成装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除了一般的彩色墨液(例如KCMY的各色墨液),还采用包含铝微微粒等的金属微粒作为颜料的金属性墨液进行印刷。
采用金属性墨液的金属印刷中,由于印刷物的金属光泽和色调的平衡因该金属性墨液中含有的金属微粒的量的大小而变化,因此,难以以期望的色调实现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金属印刷。
与此相对,具有在采用含有铝粉作为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进行金属印刷时,以金属图像的形状成为近似网眼状的方式进行印刷的方法。并且,提出了通过改变该网眼的大小来控制印刷物(图像)中所包含的铝粉的量,进行金属光泽的调节的印刷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82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1的印刷方法,可印刷高画质且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金属图像。这样的金属图像可在大楼的外壁广告、电车内的悬挂广告等高位置发布。用户从斜下侧向上观察高处设置的金属图像时,由于观察角度不同,看起来网眼的大小不同,因此,观察到产生金属图像的光泽感和/或质感不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金属性墨液进行金属图像的印刷时,可形成具有与观察角度相应的良好光泽感和/或质感的图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主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A)喷出墨液的头部;(B)控制部,其从上述头部将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到介质而形成金属图像,并基于表示用户观察形成后的上述金属图像时的用户的视线和上述图像形成的角度的信息,变更喷出到上述介质的单位面积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由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清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机1的全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2A是表示打印机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B是说明打印机1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头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4是在头设置的喷嘴Nz的说明图。
图5A是点间隔地去除(间隔剔除、间除)前的金属图像的原图像的图。图5B是在金属图像以条纹状间隔地去除点的情况下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的示图。图5C是在以使金属图像成为格子状的方式间隔地去除点的情况下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的示图。图5D是在以使金属图像成为方格图案状的方式间隔地去除点的情况下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的示图。
图6A是观察对象的图像和观察该图像时的视点的关系(视线的角度垂直的场合)的示图。图6B是实际在视觉呈现的图像的情形。
图7A是观察对象的图像和观察该图像时的视点的关系(视线的角度倾斜的场合)的示图。图7B是实际在视觉呈现的图像的情形。
图8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金属图像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9A及图9B是分辨率变换的概念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视点信息的设定的说明图。
图12A是基于与图7A相同视点的条件,变更点间隔地去除的宽度时的金属图像的例的示图。图12B表示从该视点实际观察变更后的金属图像时视认的图像的情形的示图。
图13A是基于与图7A相同视点的条件,变更点间隔地去除的间隔时的例的示图。图13B表示从该视点实际观察变更后的金属图像时视认的图像的情形的示图。
图14是第2实施例中成为印刷对象的图像的概念图。
图15是第2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6A~图16C是第2实施例中将间隔地去除像素确定为条纹状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彩色图像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打印机2的全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20A是表示打印机2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0B是打印机2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1A~图21C是墨点形状的变化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的说明
1打印机
20传送单元,21给纸辊,22传送马达,
23传送辊,24压板,25排纸辊,
30托架单元,31托架,32托架马达,
40头单元,41头,411外壳,412流路单元,412a流路形成板,412b弹性板,412c喷嘴板,
412d压力室,412e喷嘴连通口,412f共同墨液室,
412g墨液供给路,412h岛部,412i弹性膜,
50检测器群,51线性式编码器,52旋转式编码器,53纸检测传感器,54光学传感器,
60控制器,61接口部,62CPU,
63存储器,64单元控制电路,
70照射单元,71a·71b照射部,
110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可清楚以下的事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A)喷出墨液的头部;(B)控制部,其从上述头部将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到介质而形成金属图像,并基于表示用户观察形成后的上述金属图像时的用户的视线和上述图像形成的角度的信息,变更喷出到上述介质的单位面积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用金属性墨液进行金属图像的印刷时,可形成具有与观察角度对应的良好光泽感和/或质感的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使得上述角度越小,喷出到上述介质和上述视线交叉的区域中单位面积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越少。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可形成从斜向角度观察金属图像时产生的金属光泽的不均不易显现的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通过从表示上述金属图像的金属图像数据间隔地去除构成上述金属图像的像素中预定的像素的数据,使得喷出到上述介质的单位面积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减少。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可通过在间隔地去除像素数据时变更间隔地去除的图形而形成各种图像,形成具有与观察该图像的角度对应的良好光泽感和/或质感的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以使上述金属图像成为条纹状的方式将上述像素的数据间隔地去除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以上述角度越小,上述金属图像的条纹部分的宽度越细,或,上述金属图像的条纹和条纹的间隔越宽的方式,变更间隔地去除上述像素的数据的量。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调节条纹的线宽或条纹的间隔,可简单地使光泽不均不易显现。
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在按照表示彩色图像的彩色图像数据从上述头部喷出彩色墨液到上述介质而形成彩色图像,在上述彩色图像和上述金属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情况下,使得上述彩色图像数据中喷出上述彩色墨液的像素和上述金属图像数据中喷出上述金属性墨液的像素相互不重复。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通过同时形成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而进行金属彩色的印刷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整体的印刷速度。
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在构成上述彩色图像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平均比预定的基准灰度值大的情况下,使喷出到上述重复部分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增多。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可在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重复形成的区域中,根据彩色图像的色的浓度形成稳定色调的金属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金属图像具有预定的大小以上的宽度的方式,从上述头部将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到介质。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可靠地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图像。
另外,可清楚如下图像形成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从头部将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到介质,形成金属图像;和基于表示用户观察上述金属图像时的用户视线和上述图像形成的角度的信息,变更喷出到上述介质的单位面积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
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的构成
作为用于实施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形态,举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为例进行说明。
打印机1的构成
图1是表示打印机1的全体构成的方框图。图2A是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构成说明图。图2B是说明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构成的侧视图。
打印机1是在纸·布·膜等介质形成(印刷)文字和/或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可通信连接。
在计算机110安装了打印机驱动(打印机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是在显示装置显示用户接口,将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变换为记录数据的程序。该打印机驱动在柔性盘FD和/或CD-ROM等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记录。另外,打印机驱动也可经由因特网下载到计算机110。另外,该程序包括用于实现各种的功能的代码。
计算机110是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而将与印刷图像对应的印刷数据输出到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
打印机1具有传送单元20、托架单元30、头单元40、检测器群50和控制器60。控制器60基于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的计算机110接收的印刷数据,控制各单元,在介质形成图像。打印机1内的状况由检测器群50监视,检测器群50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器60。控制器60基于从检测器群50输出的检测结果,控制各单元。
传送单元20
传送单元20将介质(例如纸S等)向预定的方向(以下,称为传送方向)传送。这里,传送方向是与托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传送单元20具有给纸辊21、传送马达22、传送辊23、压板24和排纸辊25(图2A及图2B)。
给纸辊21是用于将插入到纸插入口的纸S向打印机内供给的辊。传送辊23是将给纸辊21供给的纸S传送至可记录区域的辊,由传送马达22驱动。传送马达22的动作由打印机侧的控制器60控制。压板24是从背侧支持记录中的纸S的部件。排纸辊25是将纸S排出到打印机的外部的辊,相对于可记录区域设置在传送方向下游侧。
托架单元30
托架单元30用于使安装了头单元40的托架31向预定的方向(以下,也称为移动方向)移动(也称为“扫描”)。托架单元30具有托架31和托架马达32(也称为CR马达)(图2A及图2B)。
托架31可在移动方向(也称为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由托架马达32驱动。托架马达32的动作由打印机侧的控制器60控制。另外,托架31可装卸地保持收容记录图像的液体(以下,也称为墨液)的墨盒。
头单元40
头单元40用于将墨液喷出到纸S。头单元40具备具有多个喷嘴的头41。该头41设置在托架31,若托架31在移动方向移动,则头41也在移动方向移动。而且,通过头41在移动方向移动中断续地喷出墨液,在纸上形成沿移动方向的点线(栅格线)。
图3是表示头41的构造的截面图。头41具有外壳411、流路单元412、压电元件群PZT。外壳411收纳压电元件群PZT,外壳411的底面与流路单元412接合。流路单元412具有流路形成板412a、弹性板412b和喷嘴板412c。在流路形成板412a,形成成为压力室412d的沟部、成为喷嘴连通口412e的贯通口、成为共同墨液室412f的贯通口、和成为墨液供给路412g的沟部。弹性板412b具有与压电元件PZT的前端接合的岛部412h。并且,在岛部412h的周围形成由弹性膜412i形成的弹性区域。在墨盒储存的墨液经由共同墨液室412f,供给到与各喷嘴Nz对应的压力室412d。喷嘴板412c是形成了喷嘴Nz的板。
压电元件群PZT具有梳齿状的多个压电元件(驱动元件)。压电元件以与喷嘴Nz对应的数目设置。若通过安装有头控制部HC等的布线基板(未图示)向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COM,则压电元件与驱动信号COM的电位对应,在上下方向伸缩。若压电元件PZT伸缩,则岛部412h向压力室412d侧被按压、或者向相反方向被拉伸。此时,通过岛部412h周边的弹性膜412i变形,压力室412d内的压力上升·下降,使得墨滴从喷嘴喷出。
图4是在头41的底面(喷嘴面)设置的喷嘴Nz的说明图。喷嘴面中,形成包括喷出黄色墨液的黄色喷嘴列Y、喷出品红色墨液的品红色喷嘴列M、喷出青色墨液的青色喷嘴列C和喷出黑色墨液的黑色喷嘴列K的彩色墨液喷嘴列和喷出金属性墨液的金属性墨液喷嘴列Me。如图4,KCMY及Me的各喷嘴列由喷出各色墨液的喷出口即喷嘴Nz在传送方向以预定间隔D排列而构成。各喷嘴列分别具备#1~#180的180个喷嘴Nz。另外,各喷嘴列的实际的喷嘴数不限于180个,例如喷嘴数可以是90个,也可以是360个。另外,图4中,各喷嘴列沿移动方向并列排列,但是也可以采用沿传送方向纵列排列的构成。另外,KCMY-Me的各色也可以不是分别各具有1列的喷嘴列,而是各色分别具有多个喷嘴列。
检测器群50
检测器群50用于监视打印机1的状况。检测器群50中,包含线性式编码器51、旋转式编码器52、纸检测传感器53及光学传感器54等(图2A及图2B)。
线性式编码器51检测托架3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旋转式编码器52检测传送辊23的旋转量。纸检测传感器53检测给纸中的纸S的前端的位置。光学传感器54通过在托架31安装的发光部及受光部,可检测对置位置的纸S的有无,例如,可在移动的同时检测纸的端部的位置,检测纸的宽度。另外,光学传感器54也可以根据状况,检测纸S的前端(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也称为上端)或后端(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也称为下端)。
控制器60
控制器60是进行打印机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部)。控制器60具有接口部61、CPU62、存储器63和单元控制电路64(图1)。
接口部61在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CPU62是进行打印机1的全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63是用于确保存储CPU62的程序的区域和/或操作区域等,由RAM、EEPROM等的存储元件构成。并且,CPU62按照存储器63存储的程序,经由单元控制电路64控制传送单元20等的各单元。
打印机的印刷动作
简单说明打印机1的印刷动作。控制器60从计算机110经由接口部61接收印刷命令,通过控制各单元,进行给纸处理·点形成处理·传送处理等。
给纸处理是向打印机内供给要印刷的纸,在印刷开始位置(也称为出头位置)定位纸的处理。控制器60使给纸辊21旋转,将要印刷的纸发送到传送辊23为止。接着,使传送辊23旋转,将从给纸辊21送来的纸定位在印刷开始位置。
点形成处理是使墨液从沿移动方向(扫描方向)移动的头断续地喷出,在纸上形成点的处理。控制器60使托架31在移动方向移动,托架31移动期间,基于印刷数据,使墨液从设置在头41的喷嘴列喷出。若喷出的墨滴在纸上附着,则在纸上形成点,在纸上形成包括沿移动方向的多个点的点线。
传送处理是使纸沿传送方向相对于头部相对地移动的处理。控制器60使传送辊23旋转,将纸在传送方向传送。通过该传送处理,头41可以在与由之前的点形成处理形成的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形成点。
控制器60交替反复点形成处理和传送处理,逐渐在纸上印刷由点线构成的图像,直到要印刷的数据消失为止。然后,若要印刷的数据消失,则使排纸辊25旋转,将该纸排出。另外,是否进行排纸的判断也可以基于印刷数据所包含的排纸指令进行。
在对后续纸进行印刷的情况下,重复相同处理,在不进行的情况下,结束印刷动作。
打印机1的印刷动作包括:头41从移动方向(扫描方向)的右侧(设为原始位置)向左侧移动的去路时从喷嘴喷出墨滴,从移动方向的左侧向右侧移动的归路时不从喷嘴喷出墨滴的“单向印刷”;和在去路时及归路时从喷嘴喷出墨滴的“双向印刷”。在本实施例说明的印刷方法也可以与“单向印刷”及“双向印刷”的任一的印刷动作对应。
印刷中采用的金属性墨液
金属性墨液含有银微粒和/或铝微粒等作为金属微粒。包含铝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在印刷面可获得明亮的金属光泽。但是,铝微粒容易氧化,随着时间经过印刷面有可能会泛白。另一方面,含有银微粒的金属性墨液,与含有铝微粒的墨液比,存在金属光泽的色容易变暗、成本高的问题,但是具有难以氧化、稳定性优的性质。印刷时使用的金属性墨液可以根据印刷的用途选择,但是本说明书的各实施例中,说明采用含有银微粒的金属性墨液进行的印刷。另外,根据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的印刷方法,也可消除使用上述的银微粒时的成本和/或色暗等的问题。
作为金属性墨液的溶剂,采用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浸透水、蒸馏水等的纯水或超纯水。只要是不妨碍金属微粒的分散的程度,也可以在水中存在离子等。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界面活性剂、多价醇、pH调节剂、树脂类、色材等。
本实施例的墨液组合物所包含的银微粒是以银为主成分的微粒。银微粒中例如作为副成分,也可以包含其他金属、氧、碳等。可使银微粒的银的纯度例如在80%以上。银微粒也可以是银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另外,墨液组合物中的银微粒也可以以胶质(微粒胶质)的状态存在。在银微粒以胶质状态分散的情况下,分散性更好,例如可有助于墨液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的提高。
银微粒的粒径加积曲线中的粒径d90在50nm以上1μm以下。这里,粒径加积曲线是,进行可对在墨液组合物等的液体分散的银微粒求出微粒的直径及该微粒的存在数目的测定,并将结果统计处理而获得的曲线的一种。本说明书中的粒径加积曲线以微粒的直径为横轴,以对微粒的质量(视微粒为球时的体积、微粒的密度及微粒数的积)从直径小的微粒向大的微粒积分所得的值(积分值)为纵轴。并且,粒径d90是指粒径加积曲线中,将纵轴归一化(使测定微粒的总质量为1)时,纵轴的值成为90%(0.90)时的横轴的值即微粒的直径。另外,该场合的银微粒的直径可以是银微粒本身的直径,也可以是在银微粒以胶质状分散的情况下的该微粒胶质的直径。
银微粒的粒径加积曲线,例如,可以使用基于动态光散射法的微粒径分布测定装置求出。动态光散射法是将激光照射至分散的银微粒,用光子检测器观测其散射光的方法。一般分散的银微粒通常进行布朗运动。银微粒的运动速度,微粒直径越大的微粒、越大,微粒直径越小的微粒、越小。若向进行布朗运动的银微粒照射激光,则在散射光中观测到与各银微粒的布朗运动对应的波动。测定该波动,通过光子相关法等求出自相关函数,通过采用累积法及直方图法解析等,可求出银微粒的直径和/或与直径对应的银微粒的频度(个数)。特别是对包含亚微米尺寸的银微粒的试料适用动态光散射法,通过动态光散射法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粒径加积曲线。作为基于动态光散射法的微粒径分布测定装置,例如有ナノトラックUPA-EX150(日机装株式会社制)、ELSZ-2、DLS-8000(以上为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LB-550(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等。
金属图像
金属图像通过使前述的金属性墨液从在头41设置的金属性墨液喷嘴列喷出到介质,形成大量的金属墨点而形成。通常的金属印刷中,对图像数据表示的全部像素形成金属墨点。即,金属图像通过金属性墨液的满涂而形成。但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部分像素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调节介质上存在的金属微粒的量(金属性墨液的量),从而实现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金属图像的印刷。
金属图像的点间隔地去除
图5A及图5B~图5D是金属图像的点间隔地去除的例的说明图。图5A是点间隔地去除前的金属图像的原图像的示图。图5B是在以使图5A的金属图像成为条纹状的方式间隔地去除点的情况下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图5C是在以使图5A的金属图像成为格子状的方式间隔地去除点的情况下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图5D是在以使图5A的金属图像成为方格图案状的方式间隔地去除点的情况下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另外,图5B~图5D中,为了容易理解间隔地去除图形,点的间隔地去除宽度·间隔描绘得比实际大,以便易于识别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
通过印刷开始时刻中的原图像的像素数据,指示对构成金属图像的区域的全部像素形成点。即,如图5A,基于通过金属性墨液的满涂(整面涂敷)而形成长方形的图形那样的数据,开始印刷。打印机驱动在接受印刷开始的指令后,通过将以该像素数据表示的像素中预定像素的数据间隔地去除,从而生成表示上述金属性墨液被喷出的像素及未被喷出的像素的金属印刷数据,印刷如图5B~图5D所示的点间隔地去除状态的金属图像。另外,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也可以是图5B~图5D以外的图形。生成印刷数据的方法将在后说明。
印刷金属图像时,如图5A,若以整面满涂进行印刷,则介质上的金属性墨液量过多,该墨液中所包含的金属微粒的数过剩。这样的状态中,形成的金属图像整体变暗,难以获得良好色调的图像。
与此相对地,如图5B~图5D所示,通过从印刷的图像间隔地去除部分点来调节该图像中所包含的金属微粒的量,从而可以形成具有良好色调的金属图像。
另一方面,金属图像中为了维持金属光泽,必须在介质上存在某程度的量的金属微粒。即,必须形成使光反射以表现金属光泽所必要的最低限量的金属墨点。从而,从金属图像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时,若间隔地去除量过多,则金属墨点数不足,金属光泽不充分,金属图像的画质恶化。
例如,如图5B的,以使金属图像成为条纹状的方式间隔地去除点的情况下,若点间隔地去除后的金属图像的条纹状部分的宽度比预定的宽度细,则无法获得充分的金属光泽。具体地,若条纹状部分的线宽比1mm细,则无法获得良好金属光泽。从而,从金属图像间隔地去除点时,必须以可确保最低1平方mm大小的区域(金属墨点形成的范围)的方式间隔地去除点。
比较例
观察金属图像的角度
如前述,用户观察点间隔地去除状态的金属图像时,存在因观察角度而使图像外观变化的情况。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由于金属墨点部分地间隔地去除,图像外观因观察角度而显著变化。因而,作为比较例说明在整体将金属墨点均一间隔地去除后的金属图像中,在观察角度不同的情况下该图像的外观如何不同。
图6及图7是表示从不同角度观察某图像的情况的图像外观的说明图。图6、图7的情况下,作为观察对象的图像是将金属墨点以均一间隔条纹状间隔地去除后的状态的金属图像,为了容易识别因观察角度而导致的条纹图案的间隔的变化,设为与视线水平的条纹图案(横条纹图案)的图像。
图6A表示观察对象的图像和观察该图像时的视点的关系,图6B表示实际在视觉呈现的图像的情形。即,表示以视线垂直于图像的方式从正面观察图像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视认的图像的情形。由于从与图像正面对置的视点观察,该图像的横条纹图案相对于视线的中心(图中为图像的中央部)呈现上下对称,且,横条纹图案的间隔(条纹和条纹的间隔)在图像的任何位置都呈现同等的宽度。这是因为,如图6A所示,视线和条纹图案的间隔形成的角度未产生大的差。例如图中,图像上部的m1、图像中央部附近的m2、图像下部的m3都分别呈现同等的角度。
从而,在从正面中央观察的情况下,该观察对象的图像如图6B所示,被视认为具有均一条纹图案的图像。条纹的线宽和/或线的间隔均一呈现,因此,金属图像的光泽和/或色调也在图像整体均一呈现。另外,图像的轮廓如图呈现为长方形。
另外,为了说明,图中以使条纹图案易于识别的方式以大的点间隔地去除间隔进行了图示,但是,实际的金属图像中,往往使点间隔地去除间隔更细。
接着,图7A表示观察对象的图像和观察该图像时的视点的关系,图7B表示实际在视觉呈现的图像的情形。即,表示从视线相对于图像倾斜,从下侧向上观察图像的中央附近的视点观察时视认的图像的情形。由于从斜下侧观察图像,因此该图像的横条纹图案在图像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显著呈现不同。从斜下方向观察图像时,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随着朝向图像的上方部而逐渐变小。因此,如图7A所示,视线和条纹图案的间隔形成的角度也容易在图像的上侧(例如图的n1)识别为窄,在图像的下侧(例如图的n2)识别为宽。从而,图像的条纹图案的间隔越靠图像上侧部分(离视点越远的部分)变得越窄。
这里,本实施例中,用反射光的金属性墨液形成图像。在用人眼观察“光”的情况下,光不是呈现为点而是呈现放射状扩散(例如,在暗处观察照明的光时产生的眩光现象等)。因此,条纹部分反射的光也呈现扩散。如图像上部那样,条纹和条纹的间隔狭窄的部分(狭窄呈现的部分)中,由于反射光的扩散该间隔难以由肉眼识别,与图像下部相比,反射光呈现得更强。因此,在图像的上下,金属光泽和/或质感呈现变化。
该情况随着图像越大而越显著。这是因为,观察对象的图像越大,则离视点的距离的差(远近的差)越大。从而,在从下向上观察屋外的大楼壁面发布的巨大广告的情况下,看起来金属图像的光泽和/或质感劣化,这成为问题。
第1实施例
第1实施例中,金属图像形成时,以根据观察角度具有最佳光泽感和/或质感的方式进行金属印刷。
上述的比较例中,在从倾斜方向观察图像的情况下由于远近的差,在图像的金属光泽和/或质感上产生差异。因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应于“图像的观察角度”的信息,变更金属墨点的间隔地去除方法,使得即使在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图像整体呈现均一的金属光泽。另外,金属印刷中,通过彩色墨液(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各色墨液)而形成的彩色图像也可以同时形成,但是,本实施例中,使得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不具有重复部分,分别各自形成。
金属图像形成时的注意点
本实施例中,在形成了图像的介质和观察该图像时的视线的交叉的每个区域,通过减少喷出到单位面积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使得即使在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也可以呈现均一的金属光泽。此时,以相对于从倾斜方向观察图像时的视线呈现横条纹状的方式,间隔地去除预定的金属墨点。例如,从上下方向的角度观察图像时,以使其成为水平的方式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从左右方向的角度观察图像时,以使其成为垂直的方式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
作为按条纹状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的方法,有变更间隔地去除宽度的方法和变更间隔地去除间隔的方法。例如,如图5B,在以条纹状图形间隔地去除点的情况下,有通过使金属性墨液形成的条纹部分的线宽变细而减少金属性墨液量的方法和不使线宽变更而通过取宽条纹部分的线和线的间隔来减少金属性墨液量的方法。本实施例中,使得可与这些情况中的任一种对应。另外,线宽变更时,为了确保金属光泽维持用的最低限的大小的区域(线宽),如前述,设定线宽的最小值进行印刷。本实施例中,该线宽的最小值设为1mm进行说明。详细情况将在后说明。
金属图像的图像处理
说明第1实施例中的具体的图像处理的方法。一般,虽然金属印刷中也存在与金属图像一起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但是本实施例中,以有关金属图像的图像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8表示第1实施例的金属图像的图像处理的流程。本实施例中,图像处理通过执行S101~S106的各步骤而进行。各步骤基于来自在计算机110安装的打印机驱动的指令而执行。另外,也可以在打印机1的控制器60安装打印机驱动,由打印机1本身进行图像处理。
打印机驱动从应用程序接受金属图像的原图像的数据,并将其变换为打印机1可解释的形式的印刷数据并输出。该印刷数据包含表示向每个像素喷出墨液的量的数据(像素数据),通过按照该印刷数据使墨点从打印机1的头单元40喷出到各像素的位置,形成包括大量的墨点的图像。
将原图像的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时,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位图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分辨率变换处理、栅格化处理等。然后,通过后述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与原图像数据的灰度值对应变更点的间隔地去除率的同时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以下,详细说明打印机驱动进行的各种处理。
印刷开始前,首先进行计算机110和打印机1的连接(参照图1),将与打印机1一起包装的在CD-ROM存储的打印机驱动(或,从打印机制造公司的主页下载的打印机驱动)安装到计算机110。该打印机驱动具备用于在计算机110执行图8的各处理的代码。另外,如前述,也可以在打印机1的控制器60安装打印机驱动。
若用户从应用程序指示印刷而开始印刷,则调用打印机驱动程序,从应用程序接受作为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原图像数据)(S101),对该图像数据进行位图(BMP)变换处理(S102)。
位图变换处理(S102)是指为了容易以像素为单位对包括文本数据和/或图形数据等的图像数据进行后述的各处理,将从应用程序接受的矢量形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位图(BMP)形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此时,以1mm×1mm的分辨率生成位图数据,使得形成有金属图像的区域的最小单位成为1平方mm程度的大小。该1平方mm的区域定义为假像素。另外,也可使分辨率不是正好为1mm×1mm,而使假像素的1像素量成为与1平方mm同程度的大小的区域。例如,也可以是24dpi×24dpi等的大小。如前述,为了确保金属图像中的良好金属光泽,必须最低在1平方mm程度的大小的区域形成金属图像。因而,将喷出金属墨点的最小单位设定为1mm×1mm的假像素。据此,可形成具有至少1mm以上的宽度的金属图像,从而使形成的金属图像可靠地具有金属光泽。
另外,位图变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由金属(Me)色空间表示的灰度(例如256灰度)的数据构成。
位图变换处理(S102)后,打印机驱动进行半色调处理(S103)。半色调处理是将高灰度数的数据变换为打印机1可形成的低灰度数的数据的处理。这里,256灰度的金属图像数据变换为表示2灰度的1比特数据和/或表示4灰度的2比特数据。半色调处理的方法已知有抖动法·误差扩散法等,本实施例也进行这样的半色调处理。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中,1比特或2比特的数据对应于每个1mm×1mm的假像素,该图像数据成为表示各假像素(1平方mm的区域)的金属墨点的形成状况(点的有无及点的大小)的数据。
接着,打印机驱动程序对半色调处理(S103)后的图像数据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点间隔地去除处理是对于构成金属图像的大量的假像素(1平方mm的区域),通过将部分点(用于形成点的数据)间隔地去除而生成不向成为该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区域喷出金属性墨液的数据的处理。即,本实施例中的金属图像中,以实际喷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比原图像数据指示的金属墨点的量少的方式形成图像。点的间隔地去除量基于表示图像观察角度的信息(由用户设定)确定。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的具体方法将在后说明。
对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结束的图像数据进行分辨率变换处理(S105)。
分辨率变换处理(S105)是将图像数据变换为实际进行印刷时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的处理。本实施例中,由位图变换处理(S102)生成24×24dpi程度的分辨率的金属图像数据。但是,若以24×24dpi的分辨率进行印刷,则形成非常粗糙的图像。特别地,在同时印刷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彩色图像以更细的分辨率(例如720×720dpi)印刷。因而,必须将24×24dpi的分辨率的金属图像数据变换为实际的印刷时的分辨率。例如,在实际的印刷分辨率指定为720×720dpi的情况下,将24×24dpi的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变换为720×720dpi的数据。
图9A及图9B是分辨率变换的概念的说明图。图9A是以24×24dpi的分辨率表示的9像素量的区域的图像的例。由虚线分割出的区域分别表示1像素(假像素),该1像素量为1平方mm程度的大小。另外,设为淡着色的像素表示灰度值1的像素,浓着色的像素表示灰度值2的像素,未着色的像素表示灰度值0的像素。间隔地去除数据生成处理后的数据为如图9A所示的状态。
图9B是将图9A表示的9像素量的数据变换为720×720dpi的分辨率的例。在24×24dpi变换为720×720dpi的情况下,1像素量的假像素成为900(=30×30)像素量的印刷像素。并且,从假像素的1像素量变换的900像素量的像素数据整体表示相同像素数据。例如,图9A及图9B的左上的粗线包围的区域中,1像素量的区域(图9A)通过分辨率变换成为900像素量的区域(图9B)。并且,变换后的900像素量的像素数据整体成为灰度值1。据此,在1平方mm程度的大小的区域以720×720dpi的分辨率印刷灰度值1的图像。
最后,打印机驱动进行栅格化处理(S106)。栅格化处理是将图像数据上的像素数据的排列顺序变更为要向打印机1传送的数据顺序的处理。例如,根据金属性墨液喷嘴列的喷嘴的排列顺序,重排像素数据。然后,打印机驱动通过将用于控制打印机1的控制数据附加到像素数据,从而生成印刷数据,并将该印刷数据向打印机1发送。
打印机1按照接收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动作。具体地,打印机1的控制器60,在按照接收的印刷数据的控制数据控制传送单元20等来传送介质的同时,按照印刷数据的像素数据控制头单元40,从头41具备的各喷嘴喷出金属性墨液,在介质上形成图像。
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的详细情况
说明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的详细情况。如上述,本实施例中,基于表示“用户的视线和介质(图像)形成的角度”,换言之,“图像观察角度”的信息(以下,也称为视点信息),按每个构成金属图像的假像素将部分点间隔地去除。据此,调节按每个该假像素喷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对应于观察角度,形成具有最佳金属光泽的金属图像。因此,必须生成在喷出金属墨点的预定的假像素中,从预定的假像素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的数据。因而,打印机驱动对成为印刷对象的金属图像的假像素数据,进行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假像素的确定,实际进行间隔地去除点的处理。
以下,说明在如图5B所示间隔地去除的图形形成横条纹状的情况下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具体的方法。图10表示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通过依次执行S411~S414的处理而进行。
S411: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
首先,由用户确定金属墨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例如,预先设定如图5B~图5D的间隔地去除图形,用户经由用户接口(未图示),可选择期望的间隔地去除图形。这里,设为选择条纹状图形(参照图5B)。点的间隔地去除宽度和/或点的间隔地去除间隔根据下一步骤设定的视点信息,由打印机驱动自动地调节。另外,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S411)也可以在印刷刚刚开始后的阶段进行。
S412:视点信息的设定
接着,由用户设定视点信息,作为表示“图像观察角度”的信息。本实施例中,为了即使在从倾斜角度观察印刷后的图像的情况下,也形成与原图像同等呈现金属光泽和/或质感的金属图像,根据该视点信息变更点间隔地去除量。另外,视点信息的设定(S412)也可以在印刷刚刚开始后的阶段进行,也可以在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S411)前进行。
图11是视点信息的设定的说明图。如图,设为在经过图像的中心的平面上存在视点时,在图像的上下方向,图像离视点最近的部分(图中在图像下端)设为a点,图像离视点最远的部分(图中在图像上端)设为b点,而且视点设为c点。另外,设连接c点和a点的直线(视线)和图像的印刷面形成的角度为A,设连接c点和b点的直线(视线)和图像的印刷面形成的角度为B。
用户经由用户接口(未图示)设定c点到a点的距离及角度A,或,视点c点到b点的距离及角度B,作为视点信息。另外,ab间的距离根据原图像数据算出。图11中a点和b点和c点组成的三角形(用斜线部表示的三角形)中,已知2边和其间的角度,因此,观察图像时的视点和图像的位置关系确定。设定了的视点信息在下一步骤的间隔地去除部分的确定(S413)中使用。另外,只要是可确定视点和图像的位置关系的数据,也可以将上述以外的数据处理作为视点信息处理。例如,可以将角度A及角度B的2个角度设定为视点信息,也可以将从视点到图像中心部的距离及与图像形成的角度设定为视点信息。
S413:间隔地去除部分的确定
接着,打印机驱动确定金属图像中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部分(假像素)(S413)。
间隔地去除部分的确定以S411设定的间隔地去除图形为基准,基于S412设定的视点信息,通过按每个假像素调节点间隔地去除量而进行。此时,以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越小,该区域中的点间隔地去除量越多的方式,进行间隔地去除部分的确定。例如,在将图11的图像点间隔地去除为条纹状的情况下,b点处的角度比a点小(A>B),因此,调节使b点一方的点间隔地去除量多。具体地,以条纹部分的线宽变细、并且/或者相邻的条纹和条纹的间隔变宽的方式,确定间隔地去除像素,调节点间隔地去除量。
图12A及图12B表示根据视点信息变更条纹部分的线宽时的具体例。图12A是基于与图7A相同视点的条件,变更点间隔地去除宽度时的金属图像的例。图12B表示在从该视点实际观察该变更后的金属图像的情况下视认的图像的情形。本实施例中,以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的大小(例如图11中的角度A、角度B)和该部分中的间隔地去除后的金属图像的线宽成比例的方式调节点间隔地去除量。图12A中,从图像下端的a点朝向图像的上侧,越往上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越小,因此,以越往图像的上侧的区域使金属图像的线宽越细的方式确定点间隔地去除部分。并且,在图像上端的b点角度为最小,因此以该区域中线宽为最小的方式确定较多的点间隔地去除部分。另外,本实施例中,在仰视图像的场合等视线相对于图像倾斜的视点条件(参照图7A)时,进行间隔地去除量的调节。从而,如图6A,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为90度的场合,不需要线宽的调节等,不进行点间隔地去除量的调节,按照S411设定的间隔地去除条件进行点间隔地去除。
其结果,如图12B所示,实际视认的图像与图7B比较,后方(图像的上方部分)部分中图像的条纹和条纹的间隔呈现更宽。在前方部(图像的下方部)和后方部(图像的上方部),条纹和条纹的间隔的差难以识别,因此,反射光同样呈现,图像整体呈现出均一的金属光泽。
图13A及图13B表示根据视点信息变更条纹部分的间隔的情况的例。图13A是基于与图7A相同视点的条件,变更点间隔地去除间隔的情况的金属图像的例。图13B表示在从该视点实际观察变更后的金属图像的情况下视认的图像的情形。该场合,以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的大小(例如图11中的角度A和/或角度B)和该部分中的间隔地去除后的金属图像的线与线的间隔成反比例的方式调节点间隔地去除量。图13A中,从图像下端的a点朝向图像的上侧,越往上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越小,因此,以越往图像的上侧的区域使金属图像的线与线的间隔越宽的方式确定点间隔地去除部分。在图像上端的b点角度为最小,因此以该区域中线的间隔成为最大的方式确定较多的点间隔地去除部分。
其结果,如图13B所示,实际视认的图像与图7B比较,后方(图像的上方部分)部分中图像的条纹和条纹的间隔呈现更宽。与图12的场合同样,在前方部(图像的下方部)和后方部(图像的上方部),条纹和条纹的间隔的差难以识别,因此,反射光同样呈现,图像整体呈现出均一的金属光泽。
另外,即使在S411设定格子状图形(图5C)、方格图案状图形(图5D)作为间隔地去除图形,也可以与上述的线状图形同样,对图像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图像观察时的远近方向)变更线宽和/或间隔。
这样,通过根据观察图像时的视点信息改变喷出金属性墨液的部分的线的粗细和/或线和线的间隔,调节喷出到单位面积的金属性墨液量,形成在从该视点观察的情况下金属光泽均一呈现的金属图像。但是,如前述,为了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必须使金属图像部分具有最低限的大小(上述的例为1平方mm)的区域。从而,即使如图12A变更线宽的场合,也要留意根据线宽的下限值为(S102)设定的假像素的宽度(上述的例中为1mm)。
S414:确定的像素数据的间隔地去除
对于(S413)中作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部分确定的假像素,将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金属性墨液(Me)的灰度值变更为零。据此,获得包括Me的灰度值为非零的假像素列(被喷出金属性墨液的假像素列)和Me的灰度值为零的假像素列(作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确定的假像素列)的金属印刷数据。
第1实施例的效果
第1实施例中,基于表示观察金属图像时的用户的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的信息(视点信息),变更喷出到单位面积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具体地,通过使该角度越小金属墨点的间隔地去除量越多,从而使得喷出到介质的单位面积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减少。此时,以被喷出金属性墨液的区域具有预定的宽度以上的大小的方式间隔地去除点。
据此,即使在观察图像的角度倾斜时,也可以形成金属光泽和/或质感的不均不易显现的良好金属图像。另外,通过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可以减少印刷使用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因此可以抑制印刷成本。
第2实施例
在第2实施例,金属印刷中,执行同时形成由金属性墨液(Me)形成的金属图像和由彩色墨液(KCMY)形成的彩色图像时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印刷。印刷使用的打印机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同样。
印刷对象图像
图14是第2实施例中作为印刷对象的图像的概念图。本实施例中作为印刷对象的图像(原图像)如图14的左侧的图所示,具有由金属性墨液印刷的金属图像部分(圆形的部分)和由彩色墨液印刷的彩色图像部分(长方形的部分)。并且,在由图的网格部表示的区域,两图像重复构成。另外,该彩色图像由RGB(RGB分别表示红(R)、绿(G)、蓝(B)的各色)这3色表现,印刷时由KCMY(KCMY分别表示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各色)这4色的彩色墨液印刷。
为了说明,将原图像分为形成金属图像的阶层(金属层)和形成彩色图像的阶层(彩色层)这2种阶层考虑。这里,彩色层可实际分为RGB这3色的图像,但是以下说明作为由1色的彩色图像构成的情况。如图14的右侧的图所示,成为印刷对象的图像(原图像)由金属层和彩色层重叠形成。
在具有彩色图像和金属图像重复的区域的情况下,首先,进行金属层的印刷,在介质上形成金属图像。并且,一般采用在金属图像形成后,在该金属图像上重叠印刷彩色层的彩色图像的方法。通过这样进行印刷,彩色图像和金属图像的重复部分中可表现金属彩色(例如,金属蓝和/或金属红等)。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例,该重复部分中,以金属性墨液和彩色墨液不喷出到相同像素的方式印刷。即,执行介质上形成的金属墨点和彩色墨点不以像素为单位重复的印刷。
一般的金属印刷中,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按照顺序形成,因此,必须在先形成的图像充分干燥后再形成下一图像,到印刷结束为止需要的时间很长。但是,本实施例中,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的重复部分中,通过以墨点彼此不重叠的方式喷出墨液,可以1次印刷同时形成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据此,印刷需要的时间可以比现有技术短。
金属图像的图像处理
进行金属图像的图像处理时的基本流程与由第1实施例的图8说明的相同。但是,本实施例中,彩色图像和金属图像的重复部分(以下,也称为重复区域)中,为了使彼此的墨点相互不重叠,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的步骤不同。以下,以与前述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重复部分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进行说明。
重复区域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详细情况
如前述,本实施例中,在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的重复区域,通过以金属性墨液(Me)和彩色墨液(KCMY)不喷出到介质上的相同像素的方式,实现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同时印刷。因此,必须在被喷出金属墨点的预定的像素中,使彩色墨点的印刷数据间隔地去除,反之在被喷出彩色墨点的预定的像素中,使金属墨点的印刷数据间隔地去除。
图15表示第2实施例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具体处理的流程。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4)通过依次执行S421~S425的各步骤而进行。
首先,在原图像数据中,判断是否存在金属图像及彩色图像的重复区域,进行重复区域(重复像素)的检测(S421)。即使原图像包含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如果若未检测到相互重复的区域(像素),则与第1实施例同样,仅仅对金属图像部分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另一方面,在有重复像素的情况下,在检测到该区域后,对金属图像及彩色图像的各自的图像数据进行将预定的点间隔地去除的处理。
这里,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重复”是指,金属层中表示金属图像的像素(对于Me,灰度值不为零的像素)的位置和彩色层中表示彩色图像的像素(对于KCMY的至少1色,灰度值不为零的像素)的位置相互重复的情况。例如,若某像素A中Me的灰度值为128,Y的灰度值为256,则在该像素A中,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重复。另外,若某像素B中Me的灰度值为64,KCMY的灰度值都为0,则在该像素B中,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不重复。
打印机驱动根据半色调处理后的金属图像数据及彩色图像数据,按每个像素比较Me的灰度值和KCMY的灰度值,进行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的重复像素的检测。在检测到重复像素的情况下,将该重复像素的位置信息在存储器63暂时地保存,并进行下一步骤即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S422)。
对于检测出的重复区域的金属图像部分,与前述图10的S411同样,设定点的间隔地去除条件(S422)。并且,在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后,与前述图10的S412同样,进行视点信息的设定(S423)。这些处理也可以在印刷开始时进行。
第2实施例中,对金属层的金属图像数据及彩色层的彩色图像数据分别进行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确定(S424),并实际进行像素数据的间隔地去除处理(S425)。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是构成(S421)检测出的重复区域的像素(假像素)中的预定的像素(假像素)。对金属图像数据的间隔地去除对象部分的确定与第1实施例同样,例如在作为条纹状图形而将点间隔地去除的情况下,在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小的区域中,使条纹部分的线宽变细,和/或使条纹和条纹的间隔变宽。
而且,本实施例中,生成不使金属性墨液和彩色墨液重复喷出到同一位置的像素的印刷数据,因此,必须间隔地去除金属图像数据和彩色图像数据中不同位置的像素。例如,金属图像中,处于与彩色图像重复区域中的预定的位置的假像素C被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场合,无需将彩色图像中同一位置的像素C′间隔地去除。同样,彩色图像中,处于与金属图像重复区域中的预定的位置的像素D′被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场合,无需将金属图像中同一位置的假像素D间隔地去除。即,只要可以对金属图像或彩色图像中的任一方图像确定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就可以对另一方的图像确定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
这里,说明生成条纹状的间隔地去除图形的印刷数据的情况的例。图16A~图16C是按条纹状确定间隔地去除像素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6A是确定金属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的图。打印机驱动,对于金属层中构成与彩色图像重复的区域的各假像素,与图10的(S413)同样,基于由视点信息设定的“图像观察角度”,按每个区域变更点间隔地去除量的同时,确定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假像素。其结果,图16A所示金属图像中,用斜线表示的部分确定为金属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
然后,对于彩色层中构成与金属图像重复的区域的各像素,将金属图像中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假像素(图16A中斜线部确定的像素)以外的全部像素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图16B所示彩色图像中,斜线表示的部分是彩色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换言之,重复区域中,确定为被喷出金属性墨液的假像素的全部的部分被确定为彩色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据此,获得重复区域形成条纹图案(使金属图像的条纹图案反相的图案)的彩色图像数据。
接着,通过组合这些数据,可以获得重复区域中被喷出金属墨点的假像素的位置和被喷出彩色墨点的像素的位置不重叠的图像数据(图16C)。
金属图像的图像数据随后进行分辨率变换处理(S105)等,生成最终的印刷数据。通过按照生成的印刷数据,分别喷射金属性墨液及彩色墨液,从而印刷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图像。
彩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这里,作为参考,对彩色层中的彩色图像的图像处理进行简单说明。
图17表示彩色图像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像处理通过执行S501~S506的各步骤而进行。各步骤基于来自打印机驱动的指令而执行。
作为与金属图像的图像处理(参照图8)的不同点,在彩色图像的图像处理中,位图变换处理(S102)和印刷分辨率变换处理(S105)作为分辨率变换处理(S502)同时进行,另外,进行色变换处理(S503)。以下,说明不同点。
彩色图像的图像处理中,与金属图像的场合不同,不必确保金属光泽,因此可以不设定图像的最低宽度。从而,不必向金属图像处理中的(S102)的步骤那样将原图像数据变换为1平方mm的分辨率。取而代之,分辨率变换处理中,变换为印刷分辨率即720×720dpi的分辨率(S502)。
另外,为了将由RGB构成的彩色图像数据用KCMY的彩色墨液表现,进行色变换处理(S503)。据此,将RGB色空间的图像数据变换为KCMY色空间的图像数据。彩色图像的色变换处理基于与RGB数据的灰度值和KCMY数据的灰度值关联的3D-LUT进行。色变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是由KCMY色空间表现的256灰度的8比特数据。另外,为金属性墨液色(Me)的场合,无法由KCMY的组合表现,作为特殊色处理,因此不进行色变换处理(参照图8)。
接着,对于半色调处理(S504)后的数据,进行将部分像素数据间隔地去除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505)。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如前述,与金属图像重复部中被喷出金属性墨液的预定的像素确定为彩色墨液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将该确定了的像素的灰度值变更为零。
其他基本的处理和流程与金属图像的图像处理同样。并且,通过基于最终地生成的印刷数据喷出彩色墨液,形成彩色图像。
第2实施例的效果
第2实施例中,在进行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重复印刷的情况下,使彩色图像数据中喷出彩色墨液的像素和使金属图像数据中喷出金属性墨液的像素相互不重复。即,彩色墨点和金属墨点不喷出到同一像素。而且,金属印刷部中,通过在确保最低宽度的同时根据视点信息调节点间隔地去除量,可进行有关金属光泽等的不均不易显现的金属图像的印刷。
根据本实施例的印刷方法,可以由具有与图像观察角度和/或距离相应的良好光泽的金属图像表现金属蓝等金属彩色。并且,即使在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重复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进行金属图像的印刷和彩色图像的印刷。据此,与彩色图像和金属图像按照顺序印刷的场合相比,可以缩短印刷时间,印刷高品质的金属图像。
第3实施例
第3实施例中,与第2实施例同样,根据表示“图像观察角度”的信息(视点信息),以形成最佳金属光泽的方式重叠印刷彩色图像和金属图像的同时,还考虑彩色图像的“色”,变更金属图像的灰度表现。
具体地,考虑与金属图像重复部分的彩色图像的色的浓度,变更金属图像的点间隔地去除量。例如,与青色(C)等浓色重叠印刷金属图像的场合和与黄色(Y)等淡色重叠印刷金属图像的场合中,金属图像的色调呈现不同。因而,通过配合彩色图像的色的浓度(灰度值)变更从金属图像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的量,从而调节喷出的金属性墨液的总量,印刷更易观察的金属图像。
本实施例中,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图8的S104)的步骤与前述的各实施例不同。其他步骤和/或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2实施例同样。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首先,与用第2实施例说明的同样,检测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中重复的像素(S431)。接着,进行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S432)和视点信息的设定(S433)。
接着,比较彩色图像的灰度值和对KCMY的各色设定的预定的基准灰度值(S434)。彩色图像的灰度值通过采用色变换处理后的彩色图像数据按每色算出形成彩色图像的全部像素的平均的灰度值(以下,也简称为彩色灰度值)而求出。另外,彩色灰度值的算出也可以是仅仅对彩色图像中形成重复区域的像素算出的方法。
基准灰度值预先确定,在存储器63存储。例如,按每种颜色,将C的基准灰度值设定成128,Y的基准灰度值设定成192等。这些基准灰度值的大小也可以在实际的印刷结果确认后,由用户自身经由用户接口变更。
打印机驱动根据图像数据算出彩色灰度值,与存储器63存储的基准灰度值进行比较。彩色灰度值比基准灰度值高的场合,进入间隔地去除部分确定(A)的处理(S435),将点间隔地去除(S437)。彩色灰度值在基准灰度值以下的场合,进入间隔地去除像素部分确定(B)的处理(S436),将点间隔地去除(S437)。
在彩色灰度值在基准灰度值以下的场合,即彩色图像为淡色的场合,与该彩色图像重复印刷的金属图像难以受到彩色图像的影响。此时,进行与第2实施例的间隔地去除部分的确定(S424)同样的间隔地去除部分的确定(S436)。另一方面,在彩色灰度值比基准灰度值高的场合,即彩色图像为浓色的场合,与该彩色图像重复印刷的金属图像可能受到该彩色图像的影响,色调呈现暗。因而,提高重复部分的金属性墨液的比例,减轻彩色图像的影响。即,通过与S436确定的间隔地去除部分相比,减少间隔地去除部分,使得喷出到单位面积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增大,防止金属图像的色调变暗(S435)。此时,间隔地去除部分的调节例如通过变更条纹部分的线宽和/或加宽条纹和条纹的间隔而进行。
另外,(S434)中,也可以采用将基准灰度值按阶段地确定为多个种类,根据算出的彩色灰度值的大小使金属图像的间隔地去除量的比例变化的方法。
第3实施例的效果
第3实施例中,在执行金属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重叠印刷时,在构成彩色图像的像素的灰度值的平均比预定的基准灰度值小的场合,减少喷出到该重复部分的金属性墨液的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印刷具有与图像观察角度和/或距离相应的良好光泽的金属图像。而且,通过与图像的彩色部分的灰度值对应调节金属墨点的间隔地去除量,可印刷更易观察的金属图像。
第4实施例
第4实施例中,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以下,UV)等的光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液(以下,UV墨液)在介质印刷图像。UV墨液是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墨液,若接受了UV的照射,则紫外线固化树脂中发生光聚合反应而固化。
在本实施例用打印机2进行印刷。打印机2具有向UV墨点照射UV而使其固化的UV照射部70。以下,说明其与前述的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的不同点。
打印机2的构成
图19是打印机2的全体构成的方框图。图20A是打印机2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0B是打印机2的构成的侧视图。
打印机2具有传送单元20、托架单元30、头单元40、检测器群50、控制器60和照射单元70。照射单元70及单元控制电路64以外的各构成与打印机1同样。
照射单元70
照射单元70向附着在介质的UV墨点照射UV。在介质上形成的点因接受来自照射单元70的UV照射而固化。本实施例的照射单元70具有照射部71a及71b。照射部71a及71b分别设置在托架31的两端外侧(参照图20A及图20B)。据此,构成为,即便是托架31从一端向另一端或从另一端向一端的任一方向移动的同时喷出的墨液,也可对其照射UV。
照射部71a及71b具备作为UV照射的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采用波长峰值为395nm程度的LED。LED通过控制输入电流的大小,从而可容易地变更照射能量。另外,只要具有充分照射输出且能够在托架31搭载,也可以采用LED以外的光源(例如,金属卤素灯等)。
打印机2的印刷动作
简单说明打印机2的印刷动作。控制器60进行与打印机1同样的给纸处理·点形成处理·传送处理等,而且通过进行UV照射处理形成墨点。
在本实施例,点形成处理中,对头41(托架31)在移动方向移动(扫描)的同时喷出的墨点,在相同扫描中从照射单元70照射UV,从而使点固化(UV照射处理)。即,托架31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的过程中,进行UV墨液的喷出和UV照射。控制器60通过控制UV照射处理中的UV照射输出及UV照射定时,从而可调节附着在介质上的墨点的固化状态。
UV墨点的固化
UV墨点附着后,其形状随时间变化。图21A~图21C是表示墨点形状的变化的情形的说明图。
刚刚附着于介质后的墨点理想地形成如图21A的球状的点。此时的点径(直径)设为D1。然后,UV墨点随着时间的经过因自重而塌陷并逐渐浸润扩散,成为如图21B的稍微塌陷的鼓形形状。此时,点径成为D2(D2>D1)。而且随着时间经过,比图21B进一步扩大,成为如图21C的扁平圆盘状。此时,点径也达到最大的D3(D3>D2)。另外,这样的形状变化不仅受到时间的影响,还受到对介质的浸润性、墨液本身的表面张力的强度、墨点的大小(墨液量)等的影响。
只要是在UV照射而固化前,墨点就这样随着时间的经过,形状逐渐变化,点径逐渐扩大。因此,通过调节墨点在介质上附着后到照射UV为止的定时和/或UV照射输出,可调节在介质上形成的UV墨点的大小。
因而,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UV墨点的大小,可变更前述的间隔地去除图形的形状。图22是表示第4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与前述的各实施例同样,在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S441)、视点信息的设定(S442)进行后,进行间隔地去除部分的确定(S443)。本实施例中,也以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越小间隔地去除量越多的方式设定。并且,本实施例中,在执行间隔地去除处理(S445)之前,进行UV照射条件的调节(S444)。UV照射条件的调节如前述,是着眼于UV墨点固化时的点径的变化,在视线和图像形成的角度小的部分(点间隔地去除量多的部分)中,提早墨点附着后到照射UV为止的定时的处理。据此,使墨点难以扩散,保持小墨点径。即,抑制形成的墨点如图21C那样扩散到作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确定的部分。另外,也可以采用不变更UV照射定时,而通过变更UV照射输出来进行点径的调节的方法。
第4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第4实施例的方法,可用UV墨液印刷具有与不同图像观察角度相应的良好光泽的金属图像。而且,通过根据角度等信息变更UV照射条件,可以进行更精密的金属印刷。
其他实施例
虽然说明了作为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等,但是上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可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也包含其等价物。特别地,以下的实施例也是本发明所包含的。
使用的墨液
前述的实施例中,作为金属性墨液,说明了含有银微粒和/或铝微粒的墨液的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只要印刷时可再现金属光泽,也可以采用含有铜和/或金等其他微粒的墨液。
另外,作为彩色墨液,说明了采用KCMY这4色的墨液进行记录的例,但是,也可以采用淡青色、淡品红色、白色、透明色等KCMY以外的墨液进行记录。
压电元件
前述的实施例中,作为进行喷出液体的动作的元件,例示了压电元件PZT,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元件。例如,也可以采用发热元件和/或静电致动器。
打印机驱动
打印机驱动的处理可以由作为外部控制装置的计算机110(PC)执行,也可以由打印机1执行。另外,由PC进行处理的场合,由打印机和安装了打印机驱动的PC构成图像形成装置。
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前述的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使头41与托架一起移动的类型的打印机1,但是,也可以是打印机的头被固定的所谓线性打印机。

Claims (5)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其将金属性墨液喷射到介质;和
接口,其接受印刷数据和上述介质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至少一方的设定;
其中,在上述介质的第1区域由上述头喷射的单位面积的金属性墨液量,比在上述介质的第2区域由上述头喷射的单位面积的金属性墨液量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基于观察由上述打印机印刷的印刷物的角度设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由金属性墨液形成的图像在上述介质上以预定的宽度、预定的间隔形成,
上述宽度或上述间隔在上述第1区域和第2区域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宽度的最小值预先确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金属性墨液形成的图像之间由彩色墨液形成图像。
CN2012100542453A 2011-03-04 2012-03-02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Pending CN1026531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7983A JP5779912B2 (ja) 2011-03-04 2011-03-04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047983/2011 2011-03-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3178A true CN102653178A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28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42453A Pending CN102653178A (zh) 2011-03-04 2012-03-02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60881B2 (zh)
JP (1) JP5779912B2 (zh)
CN (1) CN1026531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653A (zh) * 2018-09-27 2021-05-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装饰部件制造装置及装饰部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7611B2 (ja) * 2011-03-30 2015-07-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5832975B2 (ja) 2012-09-07 2015-12-16 株式会社東芝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6244628B2 (ja) * 2013-01-24 2017-1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128994B2 (ja) * 2013-06-28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09427B2 (ja) * 2019-04-15 2023-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2300A (en) * 1995-01-03 1998-04-21 Xerox Corporation Resolution enhancement and thinning method for printing pixel images
US20040013794A1 (en) * 2002-04-19 2004-01-22 Takashi Hashimot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ezoelectric element,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droplet-ejecting recording head
US20050006339A1 (en) * 2003-07-11 2005-01-13 Peter Mardilovich Electroless deposi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S20090244137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9233877A (ja) * 2008-03-26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CN101659149A (zh) * 2008-08-27 2010-03-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US20100053267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0195008A (ja) * 2009-02-27 2010-09-0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8204A (ja) 1997-09-10 1999-03-23 Tdk Corp 包装用フィルム印刷物及びその印刷方法
JP3528584B2 (ja) * 1998-04-06 2004-05-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輝度分布表示システム
JP4622304B2 (ja) * 2003-08-05 2011-0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塗装面の変角分光反射率を基にしたカラー開発過程支援装置と支援方法
JP4766281B2 (ja) * 2007-09-18 2011-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非水系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2010130405A (ja) * 2008-11-28 2010-06-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印刷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2300A (en) * 1995-01-03 1998-04-21 Xerox Corporation Resolution enhancement and thinning method for printing pixel images
US20040013794A1 (en) * 2002-04-19 2004-01-22 Takashi Hashimoto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ezoelectric element, piezoelectric element, and droplet-ejecting recording head
US20050006339A1 (en) * 2003-07-11 2005-01-13 Peter Mardilovich Electroless deposi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JP2009233877A (ja) * 2008-03-26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20090244137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1659149A (zh) * 2008-08-27 2010-03-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US20100053267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0195008A (ja) * 2009-02-27 2010-09-0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印刷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653A (zh) * 2018-09-27 2021-05-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装饰部件制造装置及装饰部件制造方法
CN112752653B (zh) * 2018-09-27 2022-07-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装饰部件制造装置及装饰部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79912B2 (ja) 2015-09-16
US20120223998A1 (en) 2012-09-06
US8960881B2 (en) 2015-02-24
JP2012183709A (ja)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31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65317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EP26781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printing
CN102815094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10481187B (zh) 多层纹理印刷
US20120056922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2785476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06042663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689507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程序
CN102744972B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
CN104339854B (zh) 印刷装置及程序
EP2233303A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642401A (zh) 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喷射方法
JPWO2010126009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物
JP201117796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957917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物
JP2018176680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5847431B2 (ja) 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US95503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hue shift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objects
CN103802508A (zh)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US10183485B2 (en) Method of printing in a multipass mode and a printing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US20120056937A1 (en) Print apparatus and print method
CN102152627A (zh) 印刷装置
CN102582257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670266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