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2627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2627A
CN102152627A CN2011100351004A CN201110035100A CN102152627A CN 102152627 A CN102152627 A CN 102152627A CN 2011100351004 A CN2011100351004 A CN 2011100351004A CN 201110035100 A CN201110035100 A CN 201110035100A CN 102152627 A CN102152627 A CN 102152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black liquid
head
medium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51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本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52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2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25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for a variable printing material feed amou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抑制墨液间的洇渗又谋求印刷速度的提高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具有:多个排出头,其通过对介质排出各色的墨液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在预定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分别排出墨液;使介质与多个排出头相对地在预定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和分别求出在印刷图像时被排出的各排出头的墨液的排出量的运算部,基于在运算部求出的排出量,变更各排出头排出墨液的在预定方向的位置。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墨液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已知如下两种:在传送方向上具有多个配设有在纸宽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的排出头,边传送介质(例如用纸)边从多个排出头分别排出墨滴,从而印刷图像的打印机(所谓行式打印机,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和交替执行通过边使排出头在移动方向上移动边从排出头向介质排出墨液从而在介质上形成墨点的墨点形成工作、和在传送方向上传送介质的传送工作的打印机(串行打印机)。
专利文献1:特开2007-68202号公报
就行式打印机而言,通过提高传送速度能够谋求打印速度的提高。但是,当过度提高传送速度时,在从在传送方向上排列的各排出头排出的墨液之间可能会发生洇渗(下面也称为“色扩散”)。另外,在串行打印机的情况下,通过在墨点形成工作时提高排出头的移动速度,能够缩短墨点形成工作的时间,能够谋求印刷速度的提高。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过度提高排出头的移动速度时,在不同颜色的墨液之间也可能产生色扩散。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既抑制墨液间的洇渗又谋求印刷速度的提高。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多个排出头,通过对介质排出各色的墨液而在所述介质上印刷图像,在预定方向的不同位置分别排出墨液;使所述介质和所述多个排出头相对地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和分别求出在印刷所述图像时被排出的各排出头的墨液的排出量的运算部,基于所述运算部求出的排出量,变更各排出头排出墨液的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位置。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技术特征,将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加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打印机的印刷区域周边的概略图。
图3是由打印机驱动程序所执行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4是比较例的说明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应用后的印刷区域周边的概略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纸S上印刷的图像的图,图7B是表示图7A的各区域与来自打印机的各排出头的墨液的排出能率(duty)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8A~图8D是表示打印机1的各排出头的配置和排出墨液的排出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说明图。
图10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印刷的图像的各区域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各墨液的排出能率和固定附着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2A~图12E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传送速度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打印机(串行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中的工作的图。
图15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传送速度的最优化的流程图。
图16是对于扫描图像的比较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传送速度的变化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的传送速度和差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差的大小和步幅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印刷图像的图。
图21是表示色扩散评价图形的图。
符号说明
1打印机       20排出头单元 30传送单元    32A上游侧辊
32B下游侧辊   34传送带     40检测器组    50控制器
51接口        52CPU        53存储器      54单元控制电路
100印刷系统   110计算机    111接口       112CPU
113存储器     120扫描仪    121读取滑架   122接口
123CPU        124存储器    125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能明确下面的事项。
能够明确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多个排出头,通过对介质排出各色的墨液而在所述介质上印刷图像,在预定方向的不同位置分别排出墨液;使所述介质和所述多个排出头相对地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和分别求出在印刷所述图像时被排出的各排出头的墨液的排出量的运算部,基于在所述运算部求出的排出量,变更各排出头排出墨液的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印刷装置,能够既抑制墨液间的洇渗又谋求印刷速度的提高。
在该印刷装置中,优选,各排出头具有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排列多个喷嘴列而成的多个喷嘴列,该喷嘴列包括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基于通过所述运算部求出的排出量,分别变更在各排出头所使用的喷嘴列。
通过这样的印刷装置,不设置使各排出头在预定方向上移动的机构也能够变更墨液的排出位置(预定方向的位置)。
在该印刷装置中,优选,基于通过所述运算部求出的排出量,变更所述介质与所述多个排出头的相对移动速度。
通过这样的印刷装置,能够使印刷速度最优化。
在该印刷装置中,优选,所述运算部,按所述介质的多个区域的每个计算出各排出头的墨液的排出量,与所述多个区域的各个的墨液的排出量相应地,变更各排出头排出墨液的在所述预定方向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印刷装置,能够使印刷速度更快。
在该印刷装置中,优选,所述介质沿所述预定方向被传送,并且从所述多个排出头分别对传送中的所述介质排出墨液,具有:读取通过所述多个排出头在所述介质上印刷出的图像的读取部;和比较部,该比较部比较:以直到从某排出头排出的墨液附着于介质为止、从比所述某排出头靠所述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其他的排出头排出的墨液干燥的基准速度传送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读取结果、和以比所述基准速度快的第一传送速度传送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读取结果,在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超过容许值的情况下,以比所述第一传送速度慢的第二传送速度执行接下来的印刷。
通过这样的印刷装置,能够既抑制墨液之间的洇渗又谋求传送速度的最优化。
在该印刷装置中,优选,所述介质沿所述预定方向被传送,并且从所述多个排出头分别对传送中的所述介质排出墨液,具有:读取通过所述多个排出头在所述介质上印刷出的图像的读取部;和比较部,该比较部比较:以直到从某排出头排出的墨液附着于介质为止、从比所述某排出头靠所述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其他的排出头排出的墨液干燥的基准速度传送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读取结果、和以比所述基准速度快的第一传送速度传送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读取结果,在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超过容许值的情况下,以比所述第一传送速度快的第二传送速度执行接下来的印刷。
通过这样的印刷装置,能够既抑制墨液之间的洇渗又谋求传送速度的最优化。
在该印刷装置中,优选,与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对应地,确定所述第二传送速度的大小。
通过这样的印刷装置,能够减少以较低的传送速度进行印刷的次数,能够更快确定最优的传送速度。
在该印刷装置中,优选,所述读取部,对在介质上印刷出的图像的一部分进行读取,所述比较部对以所述基准速度传送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读取结果和以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传送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读取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这样的印刷装置,能够缩短读取所需要的时间。
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举喷墨打印机(下面称为打印机1)为例进行说明。
印刷系统的构成
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100的构成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如图1所示,为具有打印机1、计算机110和扫描仪120的系统。
打印机1是将作为液体的墨液排出到介质而在该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液体排出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能够在纸、布、膜片等的多种介质上印刷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介质在纸S上执行印刷。
计算机110,通过接口111与打印机1能够通信地连接,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对打印机1输出与该图像相应的印刷数据。该计算机110具有用于执行安装于该计算机110中的各种程序的CPU112;和存储该各种程序的存储器113。在安装于计算机110的程序中,有用于将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和用于控制通过接口111能够通信地连接于该计算机110的扫描仪120的扫描仪驱动程序。
扫描仪120,对被传送到没有图示的原稿台的纸S照射光,通过读取滑架121所具备的没有图示的传感器(例如CCD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检测其反射光,读取所述纸S上的图像,获得该图像的色彩的信息。
扫描仪120,使例如沿主扫描方向的行式传感器(例如CCD传感器)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而读取图像。该行式传感器具有例如检测红色(R)的光的传感器、检测绿色(G)的光的传感器和检测蓝色(B)的光的传感器。而且,扫描仪120,对纸S照射光,用各传感器检测出(色分解)其反射光,从而得到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三种颜色信息(读取灰度值)。
该扫描仪120具有:具有接口122、CPU123以及存储器124的控制器125,通过接口122向计算机110的扫描仪驱动程序发送表示图像的颜色信息的数据。
另外,所谓“印刷装置”,狭义指的是打印机1,广义上指的是打印机1、计算机110和扫描仪120的系统。
(打印机1的构成)
接着,边参照图1以及图2边对打印机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打印机1的印刷区域周边的概略图。
打印机1,如图1所示,具有:排出头单元20、传送单元30、检测器组40和控制器50。当打印机1从计算机110接收印刷数据时,控制器50基于印刷数据控制各单元(排出头单元20、传送单元30)而在印刷介质上印刷图像。通过检测器组40监视打印机1内的状况,检测器组40向控制器50输出与检测结果相应的信号。
排出头单元20用于对纸S排出墨液。排出头单元20通过对传送中的纸S排出墨液,从而在纸S上形成墨点,在纸S上印刷图像。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是行式打印机,排出头单元20能够一次形成纸宽的量的墨点。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头单元20具有:排出黑色墨液的黑色墨液排出头K;排出青绿色墨液的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排出洋红色墨液的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和排出黄色墨液的黄色墨液排出头Y。
这些各排出头,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起按黑色墨液排出头K、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黄色墨液排出头Y的顺序按等间隔(例如10inch间隔)排列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应于来自控制器50的指示,如图所示,排出彩色的各色的墨液的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和黄色墨液排出头Y,能够分别独立地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移动。
在各排出头设置有喷嘴列,该喷嘴列是在纸宽方向上排列有排出各墨液的多个喷嘴而成的。另外,将在排出头和纸相对移动的方向上排列的墨点的列称为“栅格行(rasterl ine)”。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下,“栅格行”指的是在纸的传送方向上排列的墨点的列。另一方面,在为通过搭载于滑架的排出头进行印刷的串行打印机的情况下,“栅格行”指的是在滑架的移动方向上排列的墨点的列。而且,通过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多个栅格行,构成了印刷图像。
传送单元30(相当于移动机构),用于使介质(例如纸S等)在传送方向上传送。该传送单元30具有上游侧辊32A、下游侧辊32B和传送带34。当没有图示的传送电机旋转时,上游侧辊32A以及下游侧辊32B旋转,传送带34旋转。被供给的纸S,通过传送带34,被传送到能够印刷的区域(与排出头相对的区域)为止。传送带34传送纸S,由此使纸S相对于排出头单元20在传送方向上移动。另外,传送中的纸S,被静电吸附或真空吸附于传送带34。通过了能够印刷的区域的纸S,由传送带34排出,之后,通过没有图示的传送带被向扫描仪120传送。
控制器50是用于执行打印机的控制的控制单元。如图1所示,控制器50具有:接口部51、CPU52、存储器53和单元控制电路54。接口部51在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与打印机1之间执行数据的发送接收。CPU52是用于执行打印机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53用于确保存储CPU52的程序的区域和作业区域等,具有RAM、EEPROM等的存储元件。CPU52按照存储于存储器53的程序,通过单元控制电路54控制各单元。
(关于印刷处理)
在这样的打印机1中,当控制器50接收印刷数据时,控制器50,首先,通过传送单元30使供纸辊(没有图示)旋转,将应该印刷的纸S送到传送带34上。纸S在传送带34上以一定速度不停止地被传送,通过排出头单元20的各排出头的下方。而且,在纸S通过排出头单元20的下方的期间,从各排出头的喷嘴断续地排出墨液。也就是说,同时执行墨点的形成处理和纸S的传送处理。其结果是,在纸S上形成包括沿着传送方向和纸宽方向的多个墨点的墨点列,印刷出图像。
(利用打印机驱动程序所执行的处理的概要)
上述的印刷处理,如上所述,通过从连接于打印机1的计算机110发送印刷数据而开始。该印刷数据,是通过利用打印机驱动程序所执行的处理而生成的。下面,对于利用打印机驱动程序所执行的处理,边参照图3边进行说明。图3是利用打印机驱动程序所执行的处理的说明图。
打印机驱动程序,从应用程序接受图像数据,将该图像数据变换为打印机1能够解释的形式的印刷数据,将印刷数据向打印机输出。在将来自应用程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时,打印机驱动程序,执行分辨率变换处理、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栅格化处理和指令附加处理等。
分辨率变换处理是将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影像数据等)变换为在纸上印刷时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的处理。例如,在印刷分辨率被指定为720×720dpi时,将从应用程序接受到的矢量形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720×720dpi的分辨率的位图形式的图像数据。另外,分辨率变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数据,为通过RGB色空间所表现的多灰度(例如256级灰度)的RGB数据。
色变换处理是将RGB数据变换为CMYK色空间的数据的处理。另外,CMYK色空间的图像数据为与打印机所具有的墨液的颜色对应的数据。换言之,打印机驱动程序基于RGB数据生成CMYK平面的图像数据。
该色变换处理基于使RGB数据的灰度值与CMYK数据的灰度值对应的表(色变换查找表LUT)而执行。另外,色变换处理后的像素数据为通过CMYK色空间所表现的256级灰度的CMYK数据。
半色调处理是将高灰度值的数据变换为打印机能够形成的灰度值的数据的处理。通过该半色调处理,表示256级灰度的数据被变换为表示2级灰度的1位数据和/或表示4级灰度的2位数据。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中,每个像素对应1位或2位的像素数据,该像素数据成为表示各像素处的墨点的形成状况(墨点的有无、墨点的大小)的数据。例如在2位(4级灰度)的情况下,变换为如下4个级别:与墨点灰度值“00”对应的没有形成墨点、与墨点灰度值“01”对应的形成小墨点、与墨点灰度值“10”对应的形成中等墨点和与墨点灰度值“11”对应的形成大墨点。之后,在对于各墨点的尺寸确定了墨点生成率的基础上,利用高频振动法、γ校正、误差扩散法等,打印机1以使得分散形成墨点的方式作成像素数据。
栅格化处理,将排列成矩阵状的像素数据按照应该传送到打印机1的数据的顺序按每个像素数据重新排列。例如与各排出头的喷嘴的排列顺序相应地重新排列像素数据。
指令附加处理,是对栅格化处理后的数据附加与印刷方式相应的指令数据的处理。作为指令数据,有例如表示介质的传送速度的传送数据等。
经过这些处理所生成的印刷数据,由打印机驱动程序发送到打印机1。
(关于墨液间的洇渗)
在上述那样的打印机1中,能够通过提高纸S的传送速度而谋求印刷(速度)的提高。但是,如果传送速度过度提高,则在从在传送方向上排列的排出头排出的墨液之间发生洇渗(下面也称为色扩散),可能成为画质劣化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纸S上印刷蓝色的图像的情况下,使用青绿色墨液和洋红色墨液。首先,在沿传送方向上处于传送期间中的纸S通过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的下方时,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排出青绿色墨液。接着,在附着有青绿色墨液的纸S通过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的下方时,从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排出洋红色墨液。此时,如果传送速度过快,则在青绿色墨液干燥之前,洋红色墨液会附着于纸S上,在青绿色墨液与洋红色墨液之间发生色扩散。
(比较例)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说明图。在图4所示的比较例中,等间隔配置有黑色墨液排出头K、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和黄色墨液排出头Y,从各排出头排出墨液的传送方向上的位置是固定的。
例如,在执行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排出墨液的排出能率(duty)为100%的印刷时,如果能率为100%的墨液的固定附着(干燥)需要6秒的话,则到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为止的10inch必须花6秒进行传送。另外,所谓能率是在将在纸S的全部像素形成大墨点时设为100%时的、墨液的排出量的比例。
此时,当设定为例如各排出头间隔为10inch时,就需要设为10(inch)/6(sec)=16.6(cps)以下的传送速度。
另外,根据纸S的种类,各墨液的排出量与干燥时间的关系不同。因此,为了不管纸S和墨液的种类如何都能不发生色扩散,需要将传送速度降低到即使在最恶劣的条件(使用墨液难以干燥的纸的情况和墨液的排出量多的情况)下、墨液也能在各排出头之间干燥那样的速度,不能将传送速度提高到最优的速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既抑制色扩散又谋求传送速度的最优化。另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将同样的图像(或者一部分相同的图像)印刷到多枚纸S上。
第一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比较例中,各排出头在传送方向上的间隔相等。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排出彩色的各色墨液的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和黄色墨液排出头Y能够分别独立地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移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相应于从计算机110接收到的印刷数据,变更各排出头在传送方向的位置。换言之,变更从各排出头排出墨液的位置(在传送方向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控制器50(相当于运算部),根据从计算机110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计算出半色调处理后的各色的墨液的排出能率。然后,控制器50,基于计算出的能率(每种墨液颜色的能率),使各排出头在传送方向的位置发生变更。
例如在纸S上印刷不使用红色(洋红色和黄色的混色)的图像的情况下,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和黄色墨液排出头Y的间隔即使很近也可以。
因此,此时,打印机1的控制器50,基于图像的印刷数据,如图5所示,使排出青绿色墨液的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使排出黄色墨液的黄色墨液排出头Y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另外,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应用后的印刷区域周边的概略图。这样一来,能够使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与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的间隔、以及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与黄色墨液排出头Y的间隔,比图4大,能够使青绿色墨液与洋红色墨液之间的色扩散、以及青绿色墨液与黄色墨液之间的色扩散难以发生。另外,也能够使黄色墨液排出头Y与排纸之间的间隔比图4大。由此,即使被排纸的纸S重叠,也能够防止墨液的附着。
这样,通过与印刷数据对应地变更从各排出头排出的墨液的排出位置,能够使色扩散难以发生。另外,由此,相比排出头之间为等间隔的情况下(图4)的最快的传送速度,能够进一步提高传送速度,能够使印刷速度提高。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排出头在传送方向上移动,但在该变形例中各排出头中具有多个在传送方向上排列的喷嘴列,与图像的能率相应地,变更在各排出头中使用的喷嘴列。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该变形例中,如图所示,在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中,在纸宽方向上排列有多个排出墨液的喷嘴而成的喷嘴列,在传送方向上排列设置有6个(从上游侧起按顺序为c1~c6)。
另外,同样地,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也在传送方向上排列设置有6个(m1~m6)喷嘴列,黄色墨液排出头Y也在传送方向上排列设置有6个(y1~y6)喷嘴列。
而且,打印机1的控制器50,与基于印刷数据的能率对应地,分别从各排出头的多个喷嘴列中选择要喷射墨液的喷嘴列。
例如在纸S上印刷不使用红色(洋红色和黄色的混色)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器50,在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中选择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列(例如喷嘴列c1),在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中选择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列(例如喷嘴列m6),在黄色墨液排出头Y中选择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列(例如喷嘴列y1)。这样一来,不使各排出头在传送方向上移动就能够变更从各排出头排出墨液的位置(传送方向上的位置)。
在该变形例中,不设置使排出头在传送方向上移动的机构,就能够变更墨液的排出位置(传送方向上的位置)。另外,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比较例相比也能够提高纸S的传送速度,所以能够既抑制色扩散又谋求印刷速度的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纸S的每个区域的墨液的排出能率对应地谋求传送速度的最优化。
图7A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纸S上印刷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另外,图7B是表示图7A的各区域与从打印机1的各排出头排出墨液的墨液的排出能率的对应关系的图。
例如区域1用青绿色进行印刷。如图7B所示,在该区域1仅青绿色的墨液以60%的能率排出。另外,在区域2用蓝色进行印刷。在该区域2中,如图7B所示,青绿色墨液和洋红色墨液分别以60%的能率排出。另外,在区域3用绿色进行印刷。在该区域3,如图7B所示,青绿色墨液和黄色墨液分别以60%的能率排出。
另外,图8A~图8D是表示打印机1的各排出头的配置与排出墨液的排出头的位置关系的图。另外,在图中用斜线表示排出墨液的排出头。
如图8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以10inch间隔配置有黑色墨液排出头K、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和黄色墨液排出头Y。假如,以100cps的传送速度传送纸S,则纸S通过相邻的排出头之间所需要的时间为10(inch)/100(cps)=1(sec)。
这里,在图7A的区域1中用青绿色墨液形成图像。假设,在仅对该区域1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以能率60%排出墨液。接着,在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排出墨液之后,纸S向传送方向传送30inch的距离至排纸。
此时,假设60%的能率的墨液的固定附着(干燥)所需的时间为3秒,则以3秒传送30inch即可。即,能够以30(inch)/3(sec)=100(cps)进行传送。
另外,在图7A的区域2用青绿色墨液和洋红色墨液形成图像。假设,在仅对该区域2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图8C所示,分别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和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以60%的能率排出墨液。此时,在洋红色墨液附着于纸S上之前,青绿色墨液必须固定附着(干燥)。即,必需花费至少3秒(能率为60%的墨液的固定附着所需要的时间)将纸S传送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到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间的10inch。因此,其间的最快的传送速度为10(inch)/3(sec)=33.3(cps)。另外,从排出洋红色墨液后到排纸为止的20inch,必需用至少3秒进行传送。因此,其间的最快的传送速度为20(inch)/3(sec)=66.6(cps)。
另外,在图7A的区域3使用青绿色墨液和黄色墨液形成图像。假设,在仅对该区域3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图8D所示,分别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和黄色墨液排出头Y以能率60%排出墨液。此时,在黄色墨液附着于纸S上之前,青绿色墨液必须固定附着(干燥)。即,必需花费至少3秒将纸S传送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到黄色墨液排出头Y间的20inch。因此,其间的最快的传送速度为20(inch)/3(sec)=66.6(cps)。另外,在从排出黄色墨液后到排纸为止的10inch,必需用至少3秒进行传送。因此,其间的最快的传送速度为10(inch)/3(sec)=33.3(cps)。
为了在区域1~区域3的3个区域不产生色扩散地进行印刷,只要以在上文中求出的传送速度中的最低的传送速度(33.3cps)进行传送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向印刷图像的各区域的墨液的排出能率对应地确定传送速度,所以例如在执行各墨液的排出能率最大为60%的印刷的情况下,相比在上述比较例中求出的传送速度(16.6cps)能够设定为更合适的传送速度(33.3cps)。
由此,能够使传送速度变得更快,能够既抑制色扩散又谋求传送速度的最优化。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变更排出头的位置(传送方向上的位置)。另外,在该变形例1中,设定为印刷与图7A相同的图像,将向各区域的墨液的排出能率设定为与图7B相同。另外,使能率为60%的墨液的固定附着时间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为3秒。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说明图。这样,通过使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和黄色墨液排出头Y向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使得从排出青绿色墨液到排纸为止的距离为37.5inch。因此,在像图7A的区域1那样仅用青绿色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使到排纸为止的传送速度为37.5(inch)/3(sec)=125(cps)。
另外,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与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的间隔为17.5inch,从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到排纸为20inch。因此,在像图7A的区域2那样用蓝色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必须用至少3秒传送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与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间的17.5inch。因此,在该区域的最快的传送速度为17.5(inch)/3(sec)=58.3(cps)。另外,必须用3秒传送从排出洋红色墨液到排纸为止的20inch。因此,其间的最快的传送速度为20(inch)/3(sec)=66.6(cps)。
另外,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与黄色墨液排出头Y的间隔为20inch,从黄色墨液排出头Y到排纸为17.5inch。因此,在如图7A的区域3那样用绿色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必须用3秒传送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与黄色墨液排出头Y间的20inch。因此,在该区域的最快的传送速度为20(inch)/3(sec)=66.6(cps)。另外,也必须用3秒传送从排出黄色墨液到排纸为止的17.5inch。因此,其间的最快的传送速度为17.5(inch)/3(sec)=58.3(cps)。
因此,在印刷图7A的图像的情况下,控制器50,执行上述那样的运算,从求出的传送速度中选择最低的传送速度。此时,选择58.3(cps)。这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求出的33.3(cps)要快。这样,通过使排出头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传送速度。另外,也可以不使排出头移动,而像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在各排出头中在传送方向上事先配置多个喷嘴列,在印刷时选择在各排出头中使用的喷嘴列。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根据各墨液的能率求传送速度时的计算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图10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进行印刷的图像的各区域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各墨液的排出能率与固定附着时间的关系的图。另外,图12A~图12E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传送速度的计算方法的说明图。另外,在图11中,横轴表示墨液的排出能率,纵轴表示向纸S的各墨液的固定附着(干燥)时间。如图所示,即便是相同的能率,固定附着所需的时间也因墨液颜色而不同。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如图10所示,纸S按网格状被分为多个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这些多个区域中的沿着传送方向的区域1~区域5的5个区域求出最优的传送速度。
首先,控制器50,根据图像的印刷数据(半色调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出对各区域的墨液的排出能率(图12A)。例如,在区域1中,仅青绿色墨液以60%的能率被排出。另外,在区域4,青绿色墨液以能率60%被排出,洋红色墨液以能率40%被排出,黄色墨液以能率20%被排出。
接着,根据图11所示的墨液的能率与固定附着时间的关系,计算出在各区域的各色墨液的固定附着时间(图12B)。例如,在区域1中,青绿色墨液以60%的能率排出,所以根据图11,到下一个排出头(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为止需要3秒的固定附着时间。另外,在区域2,青绿色墨液和洋红色墨液分别以能率60%排出,所以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到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为止需要3秒的固定附着时间,以及从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到黄色墨液排出头Y为止需要4秒的固定附着时间。
而且,在图12B的各区域,在有不排出墨液的排出头的情况下,均等分割与比该排出头靠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排出头相关的固定附着时间(图12C)。例如就区域1而言,根据图12A,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和黄色墨液排出头Y的能率为0%。此时,将从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排出的青绿色墨液(能率为60%)的固定附着所需要的时间(3秒)在各排出头之间均等(各为1秒)地分割。另外,就区域2而言,黄色墨液排出头Y的能率为0%。此时,如图12C所示,将从黄色墨液排出头Y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排出的洋红色墨液(能率为60%)的固定附着所需要的时间(4秒)均等地分割(两等分)。
在执行了这样的固定附着时间的均等分割的处理之后,在所有区域,求出按每个排出头之间计算出的固定附着时间中的最大时间(图12D)。
接着,根据各排出头的间隔与固定附着的最大时间的关系,求出在各排出头之间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传送速度(图12E),求出所求得的传送速度中的最低的传送速度。在图12E中,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到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为止能够以33.3cps进行传送。另外,从黄色墨液排出头Y到排纸为止能够以25cps进行传送。其中的最低速度为25cps。另外,作为图中的最大值是指在某种颜色的墨液的排出能率为100%时的、其固定附着需要6秒的情况下的传送速度(比较例)。此时,如上所述,传送速度的最大值为10(inch)/6(sec)=16.66...(cps)。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该传送速度相比能够提高传送速度(25cps),能够既抑制色扩散又谋求传送速度的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在该变形例3中,与各区域的印刷数据相应地使排出头的位置移动。另外,直到求出各墨液的最大时间为止,与上述变形例2(图12D)相同。此时,最大时间的合计为11秒(=1+3+3+4),用11秒传送全长40inch。因此,传送速度为40(inch)/11(sec)=36.4(cps)。明确在各排出头之间所需要的时间,所以能根据该传送速度求出各排出头间隔。
例如,黑色墨液排出头K与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间的最大时间为1秒,所以只要使排出头间隔为36.4(cps)×1(sec)=3.6(inch)即可。另外,例如青绿色墨液排出头C与洋红色墨液排出头M间的最大时间为3秒,所以只要使排出头间隔为36.4(cps)×3(sec)=10.9(inch)即可。这样,能够根据各区域的印刷数据设定为最优的排出头间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排出头的位置移动,但也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在各排出头预先设置有在传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列,基于印刷数据变更在各个排出头中使用的喷嘴列。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行式打印机,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中,使用这样的打印机(所谓串行打印机):通过反复执行将介质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的传送工作、和边使排出头在与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方向)上移动边排出墨液而形成墨点的墨点形成工作(下面也称为“通过工作”(pass)),在介质上印刷图像。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打印机(串行打印机)的立体图。
滑架11能够在移动方向上往复移动,由滑架马达(没有图示)驱动。另外,滑架11能够装卸地保持收纳墨液的墨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11相当于移动机构。
排出头单元20,具有排出墨液的多个排出头,设置于滑架11。另外,该变形例4的排出头单元20’,具有按每种墨液颜色在移动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排出头,各排出头在传送方向上具有排列多个喷嘴而成的喷嘴列。
因此,当滑架11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时,排出头单元20’也在移动方向移动。而且,在排出头单元20’在移动方向上移动期间从各排出头的喷嘴列断续地排出墨液,从而在介质上形成沿着移动方向的墨点行(栅格行)。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中的工作的图。
在该变形例4中,首先,在各通过工作中,求出排出头单元20’的对沿着移动方向的各区域(区域1~区域5)的各墨液的排出能率。然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与来自各色的排出头的墨液的排出能率相应地,变更通过工作的速度。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传送时间最优化了,但在该变形例4中,使排出头单元20’的向移动方向的移动时间最优化。另外,最优化的方法与行式打印机的情况(使传送时间最优化的情况)一样。由此,能够缩短通过工作的时间,能够谋求印刷速度的提高。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与墨液的排出能率相应地变更各色排出头的位置(此时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位置)和/或排出墨液的喷嘴列的位置(移动方向的位置)。
第三实施方式
图15是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传送速度的最优化相关的流程图。
另外,在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调整排出头间距离和/或传送速度之后,在实际执行印刷时执行该最优化的处理。关于基于印刷数据的排出头间隔和/或传送速度的调整,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首先,对于最初的纸S,以在从各排出头排出的墨液附着于纸S时、从比其靠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排出头排出了的墨液可靠地干燥那样的缓慢的传送速度(下面也称为基准速度。例如为25cps),进行印刷(S101)。接着,计算机110,通过扫描仪120扫描以该基准速度印刷出的图像,使该扫描图像(下面称为基准图像)存储于存储器113(S102)。
对接下来的纸S,相比基准速度提高传送速度(例如以50cps)进行印刷(S103)。接着,在该印刷之后,与最初的纸S同样地通过扫描仪120扫描印刷出的图像(S104)。
接着,计算机110将通过该扫描所得的扫描图像和存储器113中所存储的基准图像进行比较(S105)。
图16是对于扫描图像的比较的说明图。
图的图像1是以基准速度进行印刷所得的图像的扫描图像(基准图像)。此时,由于传送速度慢而得到足够的干燥时间,所以在不同颜色的墨液间没有发生洇渗。另外,图像2是提高传送速度使之超过基准速度而进行印刷所得的图像的扫描图像。另外,这里图像是用不同的2种颜色(在图中为白色和黑色)进行印刷的。
对于该图像1和图像2,按各自的每个像素求出差(灰度值之差),则得到图的右侧的图像(差图像)。如果在图像2没有发生色扩散,则在差图像的各像素中不会出现灰度值的差(成为大致同样的灰度值)。但是,在图16的差图像中,图像1、2中的颜色的边界部分的颜色(灰度值)与其他部分不同。即,可知在该部分处在图像2中发生了色扩散。
这样一来,计算机110按每个像素求出关于以不同的传送速度印刷出的2个图像的、由扫描仪120得到的读取结果的差。接着,计算出该差的峰值(最大值)。
接着,计算机110,判断计算出的差的峰值是否超过阈值(S106)。在差的峰值没有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在S106中为“否”),返回步骤S103,进一步提高传送速度来执行接下来的印刷。
下面,反复执行同样的工作,在步骤S106中峰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S106中“是”),相比此时的传送速度降低传送速度而执行接下来的印刷(S107),返回步骤S104。
图17是传送速度的变化的一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传送速度以一定的变化量(下面也称为步幅)变化。另外,图的横轴为传送速度,纵轴为差的峰值。另外,图的虚线为阈值。
如图所示,传送速度为50cps时的差的峰值没有超过阈值,所以对接下来的纸S,将传送速度再提高25cps,以75cps的传送速度进行印刷。此时的差的峰值也没有超过阈值。因此,对接下来的纸S,将传送速度再提高25cps,以100cps的传送速度执行印刷。
在以100cps的传送速度执行印刷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差的峰值超过阈值。也就是说,在印刷出的图像中发生色扩散的可能性高。因此,对接下来的纸S,将传送速度减低为前一传送速度(75cps)而执行印刷。
另外,优选,事先准备因要印刷的纸S的种类而不同的阈值。例如,普通纸每张的不均很大,所以只要使阈值较大即可;喷墨专用纸具有墨液吸收层,每张纸的不均较小,所以只要使阈值较小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评价了2个图像的每个像素的差的最大值是否超过阈值,但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评价。例如也可以用2个图像的差的大小为一定值以上的像素的数量来评价。即,只要能评价2个图像的比较结果是否在容许范围内(容许值内)即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管纸S的种类和墨液的组合怎样,另外不执行使用测试图形的评价,也能够既抑制色扩散又使传送速度最优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自动执行传送速度的最优化。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的传送速度与差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中,横轴是传送速度,纵轴是差的峰值。另外,图中的虚线是阈值。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传送速度的步幅一定(25cps),相对于此,在该变形例1中,最初步幅大,接着步幅依次变小。也就是说,使传送速度逐级地变化。
具体而言,首先,以可靠地不会发生色扩散那样的缓慢的传送速度(基准速度25cps)进行印刷,事先使计算机110的存储器113存储其的扫描图像(基准图像)。
对于下一张纸S以70cps的传送速度(提高了45cps)进行印刷。通过图18可知,此时差的峰值也没有超过阈值。于是,对于下一张纸S以100cps作为传送速度(提高了30cps)进行印刷。
但是,如果以100cps进行印刷,则如图18所示,差的峰值超过阈值。
因此,以85cps的传送速度(降低了15cps)对下一张纸S进行印刷。于是,差的峰值变得小于阈值。因此,以93cps的传送速度(提高了8cps)对下一张纸S进行印刷。
在能够多级地变更传送速度的情况下,通过像本实施方式那样逐级地变更传送速度,能够更快达到最优的印刷速度。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上述变形例1中,使步幅逐渐减小,但在该变形例2中预先设定了差的大小与步幅的关系,与差的大小对应地变更步幅。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的差的大小与步幅的对应关系的一例的图。图的横轴为差的大小(与图17、图18的纵轴相当),纵轴表示步幅。另外,图的虚线表示阈值(与图17、图18的阈值相当)。在该变形例2中,表示图19的关系的数据,事先存储于例如计算机110的存储器113。
在该变形例2中,计算机110,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求出图像的差之后,参照图19的数据确定下一传送速度。
例如,在差的值与阈值相比相当小时,使传送速度的步幅变大。即,大幅提高传送速度(使步幅变大)而执行接下来的印刷。另外,在差的值接近阈值的情况下,小幅提高传送速度(使步幅变小)而执行接下来的印刷。另外,在差的值与阈值相等的情况下,使步幅为零。即,不使传送速度变化而执行接下来的印刷。
另外,如果差超过阈值,则步幅变为负值。此时,降低传送速度而执行接下来的印刷。
由此,能够减少以缓慢的传送速度执行印刷的次数,能够更快地确定最优的传送速度。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用扫描仪120扫描了在纸S上印刷的整个图像。但是,此时,扫描时间长,另外,扫描所得的图像的数据变大。
于是,在该变形例3中,不是对整个图像而是对图像的一部分的区域进行扫描来执行有无色扩散的判定。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印刷图像的一例的图。在图20中,区域1用青绿色进行印刷,区域2用蓝色(青绿色和洋红色的混色)进行印刷,区域3用绿色(青绿色和黄色的混色)进行印刷。
此时,与对整个图像进行扫描相比,扫描容易发生洇渗的一部分(例如图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方式能够缩短扫描的时间。另外,此时,通过选择图像中的容易发生色扩散的部分能够有效地抑制色扩散。
这样不扫描整个图像而选择图像的一部分进行扫描,从而能够使扫描时间缩短。因此,能够更快进行接下来的印刷,能够更快确定最优的传送速度。另外,在计算机110的存储器113中,能够减小用于存储扫描图像的容量。
另外,可以将图21那样的色扩散的评价图形印刷到例如纸S的端部,用扫描仪120仅扫描该评价图形。另外,图21是表示色扩散评价图形的一例的图。
在图21所示的色扩散评价图形中,在纵向、横向以及斜向印刷有多条粗细不同的划线。该划线和该划线以外的部分用不同颜色进行印刷。例如,划线用绿色(青绿色和黄色的混色)来印刷,划线以外的部分用黄色印刷(整面印刷)。通过在纸S的一部分印刷这样的图形,能够有效地评价黄色和青绿色的色扩散。同样地,可作成其他颜色(例如青绿色和洋红色、洋红色和黄色)的图形。
这样,在变形例3中,不扫描整体图像,而扫描图像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能够更快确定最优的传送速度。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等,但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不是用于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当然,本发明可以不脱离其要旨地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发明还包括其等价方式。尤其是,下面论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关于液体排出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排出装置的一例说明了喷墨打印机。但是,液体排出装置不限定于喷墨打印机,也可具体化为排出墨液以外的其他的流体(液体或分散有功能材料的微粒的液状体、凝胶体这样的流状体)的液体排出装置。例如,也可在滤色器制造装置、染色装置、微细加工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表面加工装置、三维造形机、气体气化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尤其是高分子EL制造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成膜装置、DNA芯片制造装置等的应用了喷墨技术的各种装置中,应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技术。另外,这些方法和制造方法也是应用范围的范畴。
(关于墨液)
上述实施方式,是打印机的实施方式,从喷嘴排出墨液,但该墨液可以是水性的也可以是油性的。另外,从喷嘴排出的液体,不限于墨液。例如可以从喷嘴排出含有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导电性材料、布线材料、成膜材料、电子墨液、加工液、遗传基因溶液等的液体(也含水)。
(关于墨液的排出方式)
作为用于使墨液从打印机1所具有的喷嘴排出的墨液排出方式,可以是通过压电元件的驱动使墨液室膨胀/收缩的压电方式,也可以是使用发热元件使喷嘴内产生气泡而通过该气泡使墨液排出的热方式。
(关于扫描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扫描仪120,采用:具有R、G、B的各传感器(例如CCD),用各传感器读取照射于原稿的光的反射光而得到R、G、B的颜色信息的传感器方式的扫描仪,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使R、G、B的各色的荧光灯顺次点亮熄灭,用单色影像传感器读取反射光,获得R、G、B的颜色信息的光源变换方式的扫描仪;或在光源与传感器之间设置有R、G、B的滤色器,通过顺次变换该滤色器而获得R、G、B的颜色信息的滤色器变换方式的扫描仪。
另外,也可以在比排出头靠传送方向下游侧具有传感器,边将印刷后的纸S沿传送方向传送边通过传感器执行图像的读取。

Claims (8)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多个排出头,其通过对介质排出各色的墨液而在所述介质印刷图像,在预定方向的不同位置分别排出墨液;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介质和所述多个排出头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对移动;和
运算部,其分别求出在印刷所述图像时被排出的各排出头的墨液的排出量,
基于通过所述运算部所求出的排出量,变更各排出头在所述预定方向的排出墨液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排出头具有多个喷嘴列,该多个喷嘴列是喷嘴列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排列多个而形成的,该喷嘴列包括在与所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
基于通过所述运算部所求出的排出量,分别变更在各排出头中所使用的喷嘴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通过所述运算部所求出的排出量,变更所述介质与所述多个排出头的相对移动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按所述介质的多个区域的各个计算出各排出头的墨液的排出量,相应于所述多个区域的各个的墨液的排出量,变更各排出头在所述预定方向的排出墨液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沿所述预定方向被传送,并且从所述多个排出头分别对传送中的所述介质排出墨液,
该印刷装置具有:读取通过所述多个排出头在所述介质所印刷出的图像的读取部;和比较部,该比较部对以基准速度传送了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读取结果和以比所述基准速度快的第一传送速度传送了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读取结果进行比较,该基准速度为:直到从某排出头所排出的墨液附着于介质为止,从比所述某排出头靠所述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其他的排出头所排出的墨液干燥的速度,
在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超过容许值时,以比所述第一传送速度慢的第二传送速度执行接下来的印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沿所述预定方向被传送,并且从所述多个排出头分别对传送中的所述介质排出墨液,
该印刷装置具有:读取通过所述多个排出头在所述介质所印刷出的图像的读取部;和比较部,该比较部对以基准速度传送了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读取结果和以比所述基准速度快的第一传送速度传送了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读取结果进行比较,该基准速度为:直到从某排出头所排出的墨液附着于介质为止,从比所述某排出头靠所述预定方向的上游侧的其他的排出头所排出的墨液干燥的速度,
在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超过容许值时,以比所述第一传送速度快的第二传送速度执行接下来的印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应于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二传送速度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部,对在介质所印刷出的图像的一部分进行读取,
所述比较部,对以所述基准速度传送了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读取结果和以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传送了介质时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读取结果进行比较。
CN2011100351004A 2010-02-09 2011-02-09 印刷装置 Pending CN1021526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6260A JP2011161752A (ja) 2010-02-09 2010-02-09 印刷装置
JP026260/2010 2010-0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2627A true CN102152627A (zh) 2011-08-17

Family

ID=4435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51004A Pending CN102152627A (zh) 2010-02-09 2011-02-09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93905A1 (zh)
JP (1) JP2011161752A (zh)
CN (1) CN1021526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5550A (zh) * 2016-01-18 2017-07-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液滴干燥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901612A (zh) * 2015-03-20 2018-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7060A (ja) * 2011-06-08 2012-12-27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5701B2 (ja) * 2013-12-27 2017-10-1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及び該印刷方法に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503713B2 (ja) * 2014-03-11 2019-04-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141864T1 (de) * 1991-05-31 1996-09-15 Canon Kk Farb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US6012792A (en) * 1997-07-28 2000-01-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pier having full color high speed inkjet printer with two intra page printing speeds for controlling ink drying time for images having densely inked areas
JP2001353861A (ja) * 2000-06-14 2001-12-25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264301A (ja) * 2005-02-22 2006-10-0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前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1612A (zh) * 2015-03-20 2018-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06985550A (zh) * 2016-01-18 2017-07-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液滴干燥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985550B (zh) * 2016-01-18 2020-08-1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液滴干燥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61752A (ja) 2011-08-25
US20110193905A1 (en) 201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5077B2 (en)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rrection value and method of discharging liquid
US8960890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8991962B2 (en)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er
CN108340675B (zh) 图像处理方法、打印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打印装置
CN102161260A (zh)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CN102152627A (zh) 印刷装置
JP2018118382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US8083320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646900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10274485A (ja) 補正値設定方法、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90262373A1 (en)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rrection valu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644048B2 (ja) 流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流体噴射装置の補正値設定方法、及び、流体噴射装置
CN102602157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US7481516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6714826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EP316257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4433803B2 (ja)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印刷方法、調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62899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0194755A (ja) 流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205431A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1156795A (ja) 印刷装置
US11507790B2 (en) Printing method in which each of raster lines configuring line image is formed by plurality of pass operations, printing device that forms each of raster lines configuring line image by plurality of pass operations, and printing system
JP2010194754A (ja) 流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728784B2 (ja) 印刷装置
JP2023138156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