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1491B - 一种复合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1491B
CN102651491B CN201110046337.2A CN201110046337A CN102651491B CN 102651491 B CN102651491 B CN 102651491B CN 201110046337 A CN201110046337 A CN 201110046337A CN 102651491 B CN102651491 B CN 1026514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acid battery
acid
battery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63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1491A (zh
Inventor
胡金丰
梁国标
张华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463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14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1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1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1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1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电池,包括至少一铅酸电池组和与所述铅酸电池组并联的至少一锂离子电池组;其中,所述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具有电解质,所述电解质的密度为1.29~1.33g/ml和/或者锂离子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负极含有活性物质,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中的至少一种,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中间相炭微球、钛酸锂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铅酸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比为0.99~1.01∶1。本发明复合电池使得锂离子电池组的总开路电压与该铅酸电池组相匹配,避免了对铅酸电池的损伤,延长了其寿命;同时,该复合电池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电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属于不同化学体系的二次电池,且各有其独自的特点。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简单比较见表1:
表1
铅酸蓄电池具有电压平稳、安全可靠、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和回收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其主要用于电信、银行等后备电源、太阳能和风能储能、汽车、摩托车以及电动车辆。但是,铅酸电池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局限性:
1.重量比能量太低,仅为30WH/KG;
2.循环寿命短,作为电动车辆用电池,使用约一年时间就需要进行更换;
3.欠充电使用时容易造成极板硫酸盐化,使电池寿命严重缩短;如电动车辆、风能和太阳能用铅酸电池,因经常不能及时对电池进行满荷电充电,使得电池处于部分荷电状态下循环使用,从而引起极板硫酸盐化,导致容量加速衰减及寿命严重缩短;
4.不适合大电流放电;如图1显示,在不同倍率放电时,电池容量相当于1C1倍率放电电池容量的比值。可以看出,随着放电倍率增加(放电电流增加),电池所能放出的容量急剧下降。当所用电器以较高功率工作时,电池实际工作时间明显缩短,导致达不到标称的容量;
5.低温特性较差,低于零下20℃时就难以正常工作。
上述局限性严重制约了铅酸电池在电动车辆、风能及太阳能储能、汽车及摩托车启动等方面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相继开发了新的二次电池,并应用于所述领域,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为其中的代表,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具有较高的重量比能量,大于110WH/KG;
2.循环寿命长,比如磷酸铁锂电池可达1500次以上,实际使用寿命可达5年,如图2所示;
3.锂离子电池可在任意荷电状态下使用,不会因不饱和荷电循环使用而影响电池寿命,且常适合用于市电和充电状态不稳定的环境下使用;
4.大电流放电性能优异,不同倍率下放电电池容量差异很小,可以10C1A~20C1A电流持续放电,这是铅酸电池所无法实现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倍率(CXA)放电时容量与1C1倍率(C1A)放电的容量对比如图3所示。
然而,锂离子电池也有其局限性,主要是价格较高,其价格约为铅酸电池的3~5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推广应用。
为了充分利用两种能量体系的优点,人们寻求将不同能量体系进行并联使用。但是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的开路电压是不同的,就是与铅酸电池特性最相似的磷酸铁锂电池,其开路电压也较铅酸电池高0.3V左右(对12V电池而言),而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内阻均很小,仅在毫欧级,当这样的电池进行并联时,回路中可产生上百安的电流,对电池损伤很大,无法实现直接并联。现有的技术多是从电路上增加一些开关元器件或精确的控制电路,人为控制各支路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起始,以达到避免两个并联的电池之间产生不受控的大电流问题。典型的如以下几种类型技术所述:
现有一种具有高电流通路的二次电池,其通过控制元器件将柱状电池和袋状电池并联起来,用袋状电池填充柱状电池中间的空隙,以达到充分利用电池盒内空间的目的。这种复合能源系统仅仅是通过并联实现形状互补,其并未导致并联电池性能的互补,如并联后能同时满足输出高功率和高容量的要求。此外,其两组电池的充电/放电是互相独立的。在两组电池上分别附加了用于侦测电池充电/放电状态的保护线路,以分别适时获得并联的两路电池的电流、电压状态。当任何一个支路的电流、电压到了设定的控制值时,保护线路给出信号,开关动作,导通或者关闭其中一路的开关。
另一种具有高电流通路的二次电池是将性能不同的两种二次电池并联使用,以充分利用两种电池特性的系统。其第一并联支路二次电池包括充电/放电开关、电池过充/过放保护;第二并联支路二次电池包括充电/放电开关、电池过充/过放保护、用于与第一并联支路二次电池系统保持电压均衡的充电均衡管理模块。其可实现两套并联的二次电池系统同时进行充电/放电,但各自进行充电/放电管理的功能。
还有一种二次电池是利用不同形状、化学特性的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等组成并联的复合能源系统,每个支路都有电流和电压传感器,将电流电压数值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给出信号进行关断,以防止两个支路的电池过充/过放。该复合能源系统的充电方式是采用恒流进行。第三种二次电池是将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和高容量型锂离子电池并联,每个支路里都串联有用于控制充电/放电的元件,当某一支路中电池达到充电/放电终止条件时,该支路即停止充电/放电。第四种二次电池是在个人便携电源中由容量型铅酸电池和箔片铅酸型电池并联使用,且箔片铅酸电池可以为功率型电池进行充电,在需要大电流或瞬间峰值放电时,功率型电池提供能量,且此时箔片铅酸电池电压下降较容量型铅酸电池快。当用电器大功率启动完成后,箔片型铅酸电池电压低于容量型铅酸电池,此时容量型铅酸电池为箔片型铅酸电池充电。
然而,上述几种不同类型的二次电池的并联使用均是通过复杂的控制电路实现的,其存在如下问题:
1.在它们的两个支路中都有用于监控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元件,当支路电池达到过充/过放条件时,这些检测元件给出信号,开关元件工作,这一支路停止充电/放电;
2.它们的两个支路均有精确的电流、电压和电量监控,实际上是通过对各个支路的单独控制实现输出和接受电能,其两个并联的支路对对方并不能造成任何影响。
3.以上文献中并未涉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不同类型的二次电池体系,通过调节其结构和内部成分组成较为合理、不用电池管理元件进行充电/放电控制的复合能源系统。它们属于较为机械、生硬的电池并联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寿命长,且在不附加任何机械或电子控制电路的情况下,具有自调节各支路的电压的复合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电池,包括至少一铅酸电池组和与所述铅酸电池组并联的至少一锂离子电池组;其中,所述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具有电解质,所述电解质的密度为1.29~1.33g/ml和/或者锂离子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负极含有活性物质,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中间相炭微球、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铅酸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比为0.99~1.01∶1。
本发明复合电池通过对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的电解质密度的调整,有效提高铅酸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从而有效提高铅酸电池组的总开路电压;或/和通过选择锂离子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负极活性物质材料体系,有效达到降低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从而有效降低铅酸电池组总开路电压,使得锂离子电池组的总开路电压与该铅酸电池组相匹配,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复杂的控制电路监控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的问题。该复合电池实现了在不需要附加任何机械或电子控制电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发明中的铅酸电池单体和锂离子电池单体各自的特点,能有效地调节各支路充、放电电流,使两个支路电池电压始终相同或相似,避免了对铅酸电池的损伤,延长了其寿命。该复合电池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铅酸电池不同倍率(CXA)放电时容量与1C1倍率(C1A)放电的容量对比图;
图2是常温条件下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曲线图;
图3是锂离子电池不同倍率(CXA)放电时容量与1C1倍率(C1A)放电的容量对比图;
图4为铅酸电池板栅的耐腐蚀性能与钙含量和锡含量的关系图;
图5是本发明复合电池的一优选实施例铅酸电池组与磷酸铁锂电池组并联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铅酸电池组与磷酸铁锂电池组并联后的形成复合电池与同样容量的铅酸电池以相同功率放电时电池电压变化示意图;其中,A曲线为铅酸电池放电时的电压变化示意图,B曲线为铅酸电池组1与磷酸铁锂电池组2并联后的形成复合电池放电时的电压变化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容量比为50∶50铅酸电池组与磷酸铁锂电池组并联而成的复合电池进行放电时,两个并联支路的电流分配示意图;其中,A曲线为铅酸电池组1支路放电时的电流变化示意图,B曲线为磷酸铁锂电池组2放电时的电流变化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的铅酸电池组和磷酸铁锂电池组在充电时,铅酸电池组支路的电流与磷酸铁锂电池组支路的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其中,A曲线为铅酸电池组1支路充电时的电流变化示意图,B曲线为磷酸铁锂电池组2充电时的电流变化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复合电池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以4V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寿命长,且在不附加任何机械或电子控制电路的情况下,具有自调节各支路的电压的复合电池。该复合电池包括至少一铅酸电池组和与该铅酸电池组并联的至少一锂离子电池组。其中,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具有电解质,该电解质的密度为1.29~1.33g/ml和/或者锂离子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负极含有活性物质,该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中间相炭微球、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该铅酸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与锂离子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比为0.99∶1~1.01∶1。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复合电池通过对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的电解质(如硫酸溶液电解质)密度的调整,有效提高铅酸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从而有效提高铅酸电池组的总开路电压;同时/或者通过选择锂离子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负极活性物质材料体系,有效达到降低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从而有效降低铅酸电池组总开路电压,使得锂离子电池组的总开路电压与该铅酸电池组相匹配,使两支路总开路电压范围近似一致,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复杂的控制电路监控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的问题。如通过对12V铅酸电池单体中硫酸溶液电解质密度的调整,可以使其单体提高约0.1V;通过选择锂离子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负极活性物质材料体系,使锂离子电单体池开路电压在13.0V左右。该复合电池实现了在不需要附加任何机械或电子控制电路的情况下,该复合电池通过自身上述特点,自动调节各支路充、放电电流,使两个支路电压始终相同或近似相等,在放电时锂离子电池组回路优先提供高功率放电能力,避免了铅酸电池组大电流放电对铅酸电池单体的损伤,在充电时优先保证了易于损伤的铅酸电池单体始终处于满荷电循环状态,延长了复合电池的寿命。该复合电池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
具体地,上述铅酸电池单体结构为本领域常用的铅酸电池结构,如包括板栅,该板栅优选为铅与锡的合金,其中,该铅与锡的合金中锡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为0.3~1.8%。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对铅酸电池单体中电解质密度的调整,实现有效提高铅酸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但是电解质密度的提高带来两种后果:一是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参与反应的活性物质的量是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达到较好的寿命,如果利用率过高,在循环使用过程中,活性物质之间的结构就会加速塌陷,从而也加速铅酸电池单体失去导电能力的速率,导致铅酸电池单体寿命缩短;二是板栅腐蚀速度加快,板栅腐蚀速度是与电解质密度正相关的,电解质密度的提高加快了板栅腐蚀,从而加速了铅酸电池单体的导电骨架过早丧失导电能力的速率,也导致铅酸电池单体寿命缩短。例如,现有的铅酸电池中的硫酸溶液电解质密度从1.28g/cm3提高到1.34g/cm3时,其寿命缩短约20%。而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锡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为0.3~1.8%的铅与锡的合金作为铅酸电池单体的板栅,该板栅的成分主要是铅,较普通铅钙合金杂相少,能有效的提高板栅抗腐蚀能力,延长该铅酸电池单体的寿命。该铅与锡的合金中,锡的重量百分含量更优选为1.2%。
进一步地,上述板栅优选是将铅与锡的合金在辊压压力为5吨~40吨、辊压次数为1~5次的条件下制得。其中,辊压压力进一步优选为20吨,辊压次数进一步优选为2次。该铅与锡的合金经过辊压后,晶体间变得更加致密,晶间腐蚀较铅钙板栅低,使得板栅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同样厚度的条件下,将相同厚度的经上述处理后获得的铅锡合金板栅与现有的铅钙合金板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耐腐蚀性能测试分析,其测试分析参见图4,由图4可知,经上述处理后获得的铅锡合金板栅的耐腐蚀能力是现有铅钙合金的1.2~2倍,从而有效延长了铅酸电池单体的寿命。
上述铅酸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V符合如下公式:
V=(0.85+d)v
式中,所述0.85为经验系数,d为电解质密度,v为电压单位符号。当d的取值范围为1.29~1.33g/mL时,对应的铅酸电池单体开路电压为2.14~2.18v。这样6只铅酸电池单体串联所组成的铅酸电池组的总开路电压就是在12.84V~13.08V之间,较普通铅酸蓄电池提高了约0.1V。
进一步地,上述铅酸电池单体中含有铅膏,如上述板栅或者铅酸电池单体的极板中含有铅膏,该铅膏的视比重优选为4.35~4.5g/cm3,更优选为4.38~4.41g/cm3。该视比重的铅膏在化成时能形成较多含量的α-PbO2。该α-PbO2在密度为1.30g/mL以上的电解质中的利用率反而下降,并减缓了化成时形成的β-PbO2的利用率,从而避免了高电解质密度对铅酸电池单体寿命的不利影响。如含有上述视比重的铅膏,且电解质密度为1.34g/mL的铅酸蓄电池的寿命与现有普通铅酸电池的寿命相当。
具体地,上述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活性物质中还掺杂有重量百分含量为3%~20%的非金属元素。在正极活性物质中掺杂非金属元素,能进一步地降低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该非金属元素优选为硼、硅、砷中的至少一种。如当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且在该磷酸铁锂中掺杂重量百分含量为3~20%的硼、硅非金属元素时,可使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降低至3.21~3.27V。
上述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活性物质中掺杂非金属元素的方法优选如下:
S1.将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活性物质与非金属元素源化合物混合,形成混合物;其中,非金属元素源化合物相对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3~20%;
S2.将混合物经研磨、干燥和烧结,从而实现非金属元素在正极活性物质中的掺杂。
上述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活性物质中掺杂非金属元素方法的S1步骤中,非金属元素源化合物优选为如上述的硼、硅、砷非金属元素源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如硼酸、氧化硼、硅酸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活性物质中掺杂非金属元素方法的S2步骤中,烧结是将经研磨并干燥后的混合物在580~850℃下进行煅烧6~24小时。
具体地,上述铅酸电池组中的铅酸电池单体数量和锂离子电池组中的锂离子电池单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铅酸电池组与锂离子电池组的容量比优选为10∶90~90∶10,进一步优选为30∶70~70∶30。
因此,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复合电池包括一铅酸电池组1和与该铅酸电池组1并联的一磷酸铁锂电池组2,在该复合电池上设有电流输出接口和充电接口(图5中未示出),并且通过调整铅酸电池组1中铅酸电池单体的电解质密度,使铅酸电池组1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的总开路电压相等或近似相等。其中,铅酸电池组1中的铅酸电池单体由上述铅酸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V计算公式得知的其开路电压为2.14~2.18v,当由3、6、9、12只该铅酸电池单体串联形成的铅酸电池组1的总开路电压分别参见下述表2。磷酸铁锂电池组2中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在2.57~2.62V。当将2、4、6、8只该磷酸铁锂电池单体串联而形成的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2的总开路电压分别参见下述表2。
表2
由该表2可见,通过调整铅酸电池单体的电解质密度和调整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负极活性物质材料成分,可以达到调节组1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的总开路电压至相同,因此,两个并联支路之间不产生较大的电流。同时,本优选实施例中,将价格较为低廉的容量型的铅酸电池组1与价格较为昂贵的功率型磷酸铁锂电池组2并联成复合电池能源系统可自动调节两支路的放电电流,使两个支路电压始终相同,且磷酸铁锂电池组2回路优先提供高功率放电。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组2中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平台电压比铅酸电池组1中的铅酸电池单体的放电平台电压要高,因此,在同样的放电电流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提供的功率比铅酸电池单体要多。当将铅酸电池组1与磷酸铁锂电池组2并联后的形成复合电池与同样容量的铅酸电池相比,复合电池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如图6所示,其中,图6中的A曲线为铅酸电池放电时的电压变化示意图,B曲线为铅酸电池组1与磷酸铁锂电池组2并联后的形成复合电池放电时的电压变化示意图。而该复合电池所多出的能量与复合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容量所占比例有关,复合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容量所占比例越高,则复合电池所能提供的能量也就越高。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电池可以选择容量比不同的铅酸电池组1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进行并联。具体地说,铅酸电池组1的容量与磷酸铁锂电池组2的容量比优选如上述的10∶90~90∶10,更优选为30∶70~70∶30。因磷酸铁锂电池放电平台电压较铅酸电池高,且其大电流放电能力也较铅酸电池高。当将容量比为50∶50铅酸电池组1与磷酸铁锂电池组2并联而成的复合电池进行放电时,两个并联支路的电流分配情况示意图如图7,其中,图7中的A曲线为铅酸电池组1支路放电时的电流变化示意图,B曲线为磷酸铁锂电池组2放电时的电流变化示意图。由图7可知,该复合电池在放电时,在放电前期是以磷酸铁锂电池组2放电为主,即磷酸铁锂电池组2回路优先提供高功率放电;在放电后期则以铅酸电池组1放电为主。该复合电池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分配是自动调节的,不需要任何电子电路进行控制。特别是以较大功率放电时,在放电前期,磷酸铁锂电池组2支路B提供的电流较铅酸电池组1支路A更多,因而避免了铅酸电池组进行大电流放电,保护了铅酸电池单体,延长了其寿命。该复合电池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铅酸电池组1支路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支路两个支路的电流是根据各自支路所提供能量的能力自动调节的,两个支路的电压始终是相同的,对外输出的电压也是相同的。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该复合电池还可自动调节铅酸电池组1与磷酸铁锂电池组2两支路的充电电流,使两支路的电压始终相等或相似相等,且优先对铅酸电池组1中的铅酸电池单体充电。按下述表3中的铅酸电池单体数量构成的铅酸电池组1与磷酸铁锂电池单体数量构成的磷酸铁锂电池组2并联而成的复合电池充电电压如表3。
表3
由表3可见,铅酸电池组1支路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支路充电电压基本相等,可以使用相同的充电电压进行充电。该复合电池以恒压充电,但限制充电电流的方式进行。其充电电压可以采用表3中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则限制在复合能电池容量的0.3倍以下,充电截止方式可根据末期电流确定,当末期充电电流处于复合能源系统容量的0.05~0.2倍时可以终止充电。如铅酸电池单体以不饱和荷电进行循环使用时,易于形成硫酸盐化,电池容量和寿命衰减会加快,因此在使用时应尽量保证铅酸电池组1中铅酸电池单体每次放完电后再充足电。而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对于荷电状态不敏感,以不饱和荷电进行循环使用并不会影响其寿命。因此该复合电池在使用中,始终优先保证铅酸电池组1中铅酸电池单体充足电,因而保护了铅酸电池单体,并将明显延长铅酸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铅酸电池组1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在充电时,铅酸电池组1支路的电流与磷酸铁锂电池组2支路的电流随时间变化如图8所示,其中,A曲线为铅酸电池组1支路充电时的电流变化示意图,B曲线为磷酸铁锂电池组2充电时的电流变化示意图。由图8可知,由于铅酸电池单体的内阻较小,且充电平台电压较磷酸铁锂电池单体低,开始充电时,充电电流主要集中在铅酸电池组1支路,如图8中曲线A所示。随着铅酸电池组1的电压提高,铅酸电池组1电压逐渐靠近磷酸铁锂电池组2充电电压平台,这个过程中磷酸铁锂电池组2支路充电电流逐渐增加,如图8中曲线B所示,此时,铅酸电池组1支路充电电流逐渐减小。整个过程是根据铅酸电池组1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两个并联支路电池充电接受能力自动调节充电电流,始终使两个支路的充电电压和电池电压基本保持一致。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复合电池包括一铅酸电池组1和与该铅酸电池组1并联的一锂离子电池组2。其中,锂离子电池组2中锂离子电池单体的负极活性物质为钛酸锂,正极活性物质为LiCoO2和/或LiMn2O4等4V正极活性物质材料体系,则该锂离子电池单体开路电压在2.57~2.62V。当将5、10、15只以该钛酸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电池单体串联而形成的锂离子电池组2的总开路电压分别参见下述表4。与5、10、15只锂离子电池单体串联而成的锂离子电池组2对应的铅酸电池组1分别为6、12、18只上述铅酸电池单体。有上述铅酸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V计算公式得知的铅酸电池单体开路电压为2.14~2.18v,则由6、12、18只铅酸电池单体而形成的铅酸电池组1的总开路电压分别参见下述表4。
表4
由表4可见,通过调整铅酸电池单体的电解质密度和调整锂离子电池单体正负极活性材料成分,可以将铅酸电池组1和锂离子电池组2的总开路电压调节至相同,使得该复合电池在两个并联支路之间不产生较大的电流。
上述以钛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单体体系的负极活性物质,选取LiCoO2、LiMn2O4等4V料及其混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开路电压在2.57~2.62V,该锂离子电池单体放电曲线图如图9所示。
现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复合电池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复合电池,由一铅酸蓄电池组和一磷酸铁锂电池组并联构成。其中,铅酸蓄电池组是由3只相同的铅酸蓄电池单体串联而成,该铅酸蓄电池单体中的电解质密度为1.29g/mL,铅酸蓄电池单体开路电压为2.14v,该铅酸蓄电池单体中的板栅为锡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的铅与锡合金,含有的铅膏的视比重为4.38g/cm3;磷酸铁锂电池组是由2只相同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串联而成,该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的正极活性物质磷酸铁锂中还掺杂了重量百分含量为3%的硅酸非金属,该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为3.21v。由此,磷酸铁锂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与铅酸蓄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均为6.42v,铅酸电池组1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的总开路电压相等,两个并联支路之间不产生较大的电流。
本实施例中,该复合电池还可自动调节铅酸电池组与磷酸铁锂电池组两支路的充电电流,使两支路的电压相似相等,且优先对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充电。铅酸电池组与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充电电压7.35v、7.4v。由此可见,铅酸电池组1支路和磷酸铁锂电池组2支路充电电压基本相等,可以使用相同的充电电压进行充电。
实施例2
一种复合电池,由一铅酸蓄电池组和一锂离子电池组并联构成。其中,铅酸蓄电池组是由6只相同的铅酸蓄电池单体串联而成,该铅酸蓄电池单体中的电解质密度为1.33g/mL,铅酸蓄电池单体开路电压为2.18v,由此,该铅酸蓄电池组的总开路电压为13.08v,该铅酸蓄电池单体中的板栅为锡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的铅与锡合金,含有的铅膏的视比重为4.41g/cm3;锂离子电池组是由5只相同的正极活性物质为锰酸锂,负极活性物质为钛酸锂的锂离子电池单体串联而成,该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为2.62v。由此,锂离子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为13.10v,铅酸电池组和锂离子电池组的开路电压差为0.02v,两并联的支路总开路电压差近似相等,两个并联支路之间不产生较大的电流。
实施例3
一种复合电池,由一铅酸蓄电池和一锂离子电池组并联构成。其中,铅酸蓄电池为现有12v铅酸蓄电池,其开路电压为12.84v。锂离子电池组是由4只相同的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并在磷酸铁锂中添加了20%的氧化硼;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的锂离子电池单体串联而成。该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为3.21v,由此,锂离子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为12.84v,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开路电压相等,两个并联支路之间不产生较大的电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复合电池,包括至少一铅酸电池组和与所述铅酸电池组并联的至少一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具有电解质,所述电解质的密度为1.29~1.33g/ml和/或者锂离子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负极含有活性物质,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正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离子电池组中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正极活性物质中掺杂有重量百分含量为3%~20%的非金属元素,所述非金属元素为硅、砷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铅酸电池单体具有板栅,所述板栅为铅与锡的合金,其中,所述铅与锡的合金中锡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3~1.8%,所述板栅是将铅与锡的合金在辊压压力为5吨~40吨、辊压次数为1~5次的条件下制得;所述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含有铅膏,所述铅膏的视比重为4.35~4.5g/cm3;所述锂离子电池单体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中间相炭微球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铅酸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与所述锂离子电池组支路的总开路电压比为0.99~1.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为2.14~2.18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电池组中铅酸电池单体含有铅膏,所述铅膏的视比重为4.38~4.41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电池组与锂离子电池组的容量比为10:90~90: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电池组与锂离子电池组的容量比为30:70~70:30。
CN201110046337.2A 2011-02-25 2011-02-25 一种复合电池 Active CN1026514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6337.2A CN102651491B (zh) 2011-02-25 2011-02-25 一种复合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6337.2A CN102651491B (zh) 2011-02-25 2011-02-25 一种复合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1491A CN102651491A (zh) 2012-08-29
CN102651491B true CN102651491B (zh) 2015-03-18

Family

ID=46693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6337.2A Active CN102651491B (zh) 2011-02-25 2011-02-25 一种复合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14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75668B1 (en) * 2013-03-14 2017-12-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system
CN104716298A (zh) * 2015-02-15 2015-06-17 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LiNixCoyMn1-x-yO2无酸铅锂二次电池正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78513A1 (zh) * 2022-03-22 2023-09-28 浙江铅锂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电池组
CN116544353B (zh) * 2023-07-07 2023-10-20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正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电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9941A (zh) * 2001-06-05 2003-01-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制备可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
CN1402889A (zh) * 1999-12-03 2003-03-12 费罗有限公司 用作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正电极的电极材料
CN101740803A (zh) * 2009-02-13 2010-06-16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自调节功能的铅酸蓄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混合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567C (zh) * 2002-09-11 2007-02-28 江苏隆源双登电源有限公司 狭长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正极铅膏及固化方法
CN101257115A (zh) * 2008-02-01 2008-09-03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电极板栅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2889A (zh) * 1999-12-03 2003-03-12 费罗有限公司 用作可再充电的锂电池的正电极的电极材料
CN1389941A (zh) * 2001-06-05 2003-01-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制备可充电锂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
CN101740803A (zh) * 2009-02-13 2010-06-16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自调节功能的铅酸蓄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混合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1491A (zh) 2012-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5291B (zh) 太阳能蓄电系统及太阳能供电系统
CN101740803B (zh) 具有自调节功能的铅酸蓄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混合电池
CN101958437B (zh) 锂离子电池组的充电管理方法及充电机
CN10247994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3579703A (zh) 一种电池组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0967199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原位预锂化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0085947A (zh) 一种电池单体快速自加热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232094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CN101504977B (zh) 多电池电源系统
CN102651491B (zh) 一种复合电池
CN101976744A (zh) 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方法
CN101232095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及其电池
CN101834325A (zh) 二次电池组
CN101599560A (zh) 锂二次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2299365A (zh) 一种防止过放电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池组
CN206060307U (zh) 一种蓄电池充放电平衡装置
CN103594750B (zh) 一种耐浮充锂离子电池模块及其浮充方法
CN101964431B (zh) 锂二次电池的多阶段恒压充电方法
CN103187583B (zh) 具备自调节能力的混合电池电源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34311A (zh) 锂二次电池组
CN102709614B (zh) 锂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方法
CN2433737Y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5846135U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蓄电池
CN201682011U (zh) 锂二次电池组
CN111092199A (zh) 同时提升锂电池过放能力、低压放电能力和存储性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