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2197A - 防振把手 - Google Patents

防振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2197A
CN102642197A CN2012100286480A CN201210028648A CN102642197A CN 102642197 A CN102642197 A CN 102642197A CN 2012100286480 A CN2012100286480 A CN 2012100286480A CN 201210028648 A CN201210028648 A CN 201210028648A CN 102642197 A CN102642197 A CN 102642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part
long axis
handle body
axis direction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86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2197B (zh
Inventor
山内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42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2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2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21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25F5/025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 B25F5/026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in the form of an auxiliary hand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有助于提高防振性能的防振把手。该防振把手具有把手主体和握持部,握持部的连接部和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嵌合配置,并且在嵌合区域分别具有壁部,它们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向。在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上形成有在握持部的径向上突出的凸缘部,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的凸缘部的前后处,以被相向壁部夹持且位于把手主体和握持部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的转动中心,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设定在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间的中间区域,握持部具有径向壁部,它们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承受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与凸缘部相反一侧的各端部。

Description

防振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作业工具上来使用的防振把手。
背景技术
JP特开2006-28956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作为手持作业工具的研磨机(grinder)的防振把手。公报记载的防振把手具有:金属制的把手主体,其能够安装在作业工具上;树脂制的筒状握持部,其与该把手主体以球面进行连接,能够相对于把手主体自由转动;作为弹性体的防振橡胶,其针对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的相对转动动作,使弹力发挥作用。所述防振把手通过防振橡胶来降低从把手主体向握持部传递的振动。
对于上述防振把手,在对握持部施加弯曲方向(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力,使该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围绕球面中心进行转动时,对于防振橡胶而言,隔着握持部的长轴轴线处于转动方向前方的一侧被压缩变形,来吸收振动。该防振橡胶对振动进行吸收的效果是通过压缩变形来得到的,而不能够通过防振橡胶的伸长来得到。对于这一点,在公报记载的防振把手中,压缩变形一侧的相反侧(转动方向后方一侧)成为伸长的形态,对于获得振动吸收效果而言无益。即,由于仅通过防振橡胶的一部分被压缩变形来吸收振动,所以效率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289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助于提高防振性能的防振把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的防振把手具有能够安装在作业工具上的把手主体和在规定的长轴方向上延伸的握持部。该防振把手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握持部连接在把手主体上并能够相对于把手主体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转动。握持部的连接部和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以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位于握持部的连接部的内侧的方式相互嵌合配置。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和握持部的连接部分别在嵌合区域具有相向壁部,所述相向壁部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彼此相向。在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上形成有在径向上突出的凸缘部,另外,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的凸缘部的前后处,以被相向壁部夹持且位于把手主体和握持部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有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的转动中心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设定于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之间的中间区域。握持部具有径向壁部,所述径向壁部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支撑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与凸缘部相反一侧的各端部。此外,本发明的“凸缘部”的横剖面形状包括在径向上突出的区域在周向上连续而环状延伸的形态,或者在径向上突出的区域周期性地或不规则地断续延伸的形态。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夹持在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和握持部的连接部的相向壁部之间,并且,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夹持在形成于把手主体上的凸缘部和形成于握持部上的径向壁部之间。因此,在向弯曲方向(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对握持部作用力,使该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围绕设定在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间的中间区域的转动中心转动时,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各自的隔着通过握持部的长轴方向的中心线的平面位于一侧的区域,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把手主体和握持部的相向壁部压缩变形,位于另一侧的区域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被凸缘部和握持部的径向壁部压缩变形。这样,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能够在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大致整体被压缩变形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即,能够通过将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大致整体压缩变形来吸收振动,因此能够提高防振效果。结果,能够减小弹性体的体积,实现防振把手的轻量化以及小型化。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的防振把手具有能够安装在作业工具上的把手主体和在规定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握持部。该防振把手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握持部连接在把手主体上并能够相对于把手主体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转动。握持部的连接部和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以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位于握持部的连接部的外侧的方式,相互嵌合配置。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和握持部的连接部在嵌合区域分别具有相向壁部,所述相向壁部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彼此相向。在握持部的连接部上形成有在径向上突出的凸缘部,另外,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的凸缘部的前后处,以被相向壁部夹持且位于把手主体和握持部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有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的转动中心在长轴方向上,设定于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间的中间区域。把手主体具有径向壁部,所述径向壁部在长轴方向上支撑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与凸缘部相反一侧的各端部。此外,本发明的“凸缘部“的横剖面形状包括在径向上突出的区域在周向上连续而环状延伸的形态,或者在径向上突出的区域周期性地或不规则地断续延伸的形态。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夹持在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和握持部的连接部的相向壁部之间,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夹持在形成于握持部上的凸缘部和形成于把手主体上的径向壁部之间。因此,在向弯曲方向(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对握持部作用力,使该握持部相对于把手主体围绕设定在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间的中间区域的转动中心转动时,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各自的隔着通过握持部的长轴方向的中心线的平面位于一侧的大致半周区域,在与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把手主体和握持部的相向壁部彼此压缩变形,另一侧的大致半周区域在长轴方向上被凸缘部和握持部的径向壁部压缩变形。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能够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大致整体被压缩变形的情况下使用。即,能够通过将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大致整体压缩变形来吸收振动,因此能够提高防振效果。结果,能够减小弹性体的体积,实现防振把手的轻量化以及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防振把手的其他方式中,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分别单独形成。
根据该方式,通过分别单独形成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易于进行在隔着凸缘部前后配置时的该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组装。
在本发明的防振把手的其他方式中,在与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相向壁部为,伴随握持部的转动动作,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对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施加压缩力的区域。
根据该方式,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变形为压缩变形,即非剪切变形,由此能够有效阻止弹性体劣化。
在本发明的防振把手的其他方式中,握持部和把手主体相互分离,并且仅经由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相互连接。
根据该方式,握持部仅经由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与把手主体连接,即在弹性体以外的区域,与把手主体部成为分离状态(浮动支承结构),因此,能够避免从把手主体向握持部传递由于直接接触而形成的振动。
在本发明的防振把手的其他方式中,握持部具有:与把手主体连接的连接部,其设置在该握持部的长轴方向的一端上;握持主体部,其与该连接部连接,且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延伸;凸缘部,其相乘在该握持主体部和连接部之间。
根据该方式,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在连接部和握持主体部之间形成凸缘部,由此能够在长轴方向上使连接部与握持主体部分离,能够有效地提高握持主体部的减振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作业工具具有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把手。由此,能够提供具有防振效果高、轻量化以及小型化的有效的防振把手的作业工具。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有助于提高防振性能的防振把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侧把手(side handle)的电动盘式研磨机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同一电动盘式研磨机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并且是侧把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侧把手的水平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3的剖面位置沿着周向旋转90度后的位置上的侧把手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通常时把手主体与握持部的连接部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是握持部弯曲后的状态下的把手主体与握持部的连接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说明在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的电动盘式研磨机上应用防振把手的情况。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简单说明电动盘式研磨机101的概略结构。电动盘式研磨机101(以下,称为研磨机)主要具有:作为作业工具主体的主体部103,其形成研磨机101的外轮廓;作为前端工具的砂轮111,其配置在主体部103的前端区域。主体部103主要具有马达壳体105、与马达壳体105的一端连接的齿轮壳体107以及与马达壳体105的另一端连接的后罩109。
在大致圆筒状的马达壳体105内容置有驱动马达(为了方便,省略图示)。在与马达壳体105的前端部连接的齿轮壳体107内容置有动力传递机构(为了方便,省略图示),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由多个齿轮构成,来将驱动马达的旋转输出传递至砂轮111。驱动马达的旋转输出经由动力传递机构传递至砂轮111,使其沿着周向进行旋转运动。砂轮111配置在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上的前方位置,并且砂轮111的旋转轴线与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驱动马达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
另外,在马达壳体105的后端部(图示的右侧)连接有大致圆筒状的后罩109,在齿轮壳体107的侧面部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作为防振把手的侧把手121。马达壳体105以及后罩109被设置为其长轴方向为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相对于此,侧把手121被安装为其长轴方向与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交叉。另外,马达壳体105和后罩109构成作业者所把持的主把手。
作业者分别用手把持上述主把手和侧把手121,虽然为了方便,省略了图示,但是通过操作在主把手上安装的电开关操作用的开关按钮(swichknob)来通电驱动驱动马达,由此经由动力传递机构驱动砂轮111使其旋转,由此适当地进行对被加工材料的研削、研磨作业或切断作业。
接着,参照图3~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侧把手121。侧把手121为长条构件,在与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大致水平状地延伸(参照图1以及图2),所述侧把手121主要具有:把手主体123,其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在齿轮壳体107的侧面形成的把手安装部上;大致圆筒状的握持部131,其与该把手主体123相连接。把手主体123对应于本发明的“把手主体”,握持部131对应于本发明的“握持部”。此外,把手安装部由安装用螺纹孔(为了方便,省略图示)构成,所述安装用螺纹孔将与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轴向。
在图3~图6中详细地示出了侧把手121的结构。把手主体123为带有阶梯的柱状构件,具有:圆形剖面的柱状部125,其形成在把手主体123的长轴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安装螺纹轴部127,其形成在长轴方向一端侧,直径比该柱状部125小;防脱螺钉安装用轴部129,其形成在长轴方向另一端侧,直径比该柱状部125小。把手主体123通过将安装螺纹轴部127拧入齿轮壳体107的安装用螺纹孔而能够自由装卸地安装在齿轮壳体107上。柱状部125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部”。
握持部131为中空状的长条构件,具有:筒状的握持主体部133,其以规定长度在长轴方向上延伸,供作业者用手指把持;圆形剖面的筒状部135,其形成在该握持主体部133的长轴方向的一端侧;凸缘部137,其形成在握持主体部133与筒状部135之间,并向外径向突出。筒状部135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部”。在握持主体部133的筒孔内,在该握持主体部133与凸缘部137的边界区域附近的内侧,形成有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孔的防脱用壁部139。
在握持部131的筒状部135内,大致同轴地嵌合插入把手主体123的柱状部125。在嵌合区域,握持部131的筒状部135的内周面135a与把手主体123的柱状部125的外周面125a构成在与该握持部131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互相向壁部。筒状部135的内周面135a和柱状部125的外周面125a对应于本发明的“相向壁部”。另外,在握持部131的防拔用壁部139的孔中嵌合插入把手主体123的防脱螺钉安装用轴部129。防脱螺钉安装用轴部129穿过防拔用壁部139的孔并突出至握持主体部133的内部空间,在该突出端部上在长轴方向上经由垫圈132a拧紧有防拔螺钉132。由此,防止把手主体123相对于握持部131脱落。
在握持部131的筒状部135与把手主体123的柱状部125的嵌合区域中,在柱状部125的外周面125a的在长轴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凸缘部126,所述凸缘部126以与筒状部135的内周面不干涉(不接触)的长度向径向外侧突出;另一方面,在筒状部135的长轴方向里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伸出的内壁部136。另外,在筒状部135的外侧嵌合状地覆盖带孔的帽部141,在所述带孔的帽部141的顶部141a具有孔。该帽部141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形成在筒状部135的外周面上的外螺纹螺合,来将该帽部141安装在筒状部135上,在安装状态下,至少把手主体123的安装螺纹轴部127通过顶部141a的孔突出至帽部141的外侧(研磨机101的主体部103侧)。凸缘部126对应于本发明的“凸缘部”,筒状部135的内壁部136以及帽部141的顶部141a分别对应于本发明的“径向壁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126形成为在径向上以恒定的高度突出并在周向上连续延伸的环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在周向上周期性地或不规则地断续延伸的形状。
在握持部131的筒状部135与把手主体123的柱状部125的嵌合区域中,隔着凸缘部126,形成由该凸缘部126的侧面、筒状部135的内周面135a、柱状部125的外周面125a、筒状部135的内壁部136、帽部141的顶部141a包围而成的2个圆环状空间,在各圆环状空间配置有分别单独形成的圆环状的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此外,将第一与第二防振橡胶143、145的形状、特性、性质等设定为相同。
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在与形成上述空间的壁面接触的状态下,配置在把手主体123与握持部131之间。即,在与握持部131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被相互相向的筒状部135的内周面135a和柱状部125的外周面125a夹持。另外,在握持部131的长轴方向上,其中之一的第一防振橡胶143被相互相向的凸缘部126的一个侧面和筒状部135的内壁部136夹持,另一个的第二防振橡胶145被凸缘部126的另一个侧面和帽部141的顶部141a夹持。
在把手主体123的防脱螺钉安装用轴部129上安装有销147,所述销147在径向上贯通该轴部129向外侧突出,该销147的突出端部,与在筒状部135的内壁部136上形成的径向上的凹部136a(参照图6),在该筒状部135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隙地配合。由此,限制握持部131相对于把手主体123围绕长轴方向相对转动。即,销147为止转构件,在将把手主体123的安装螺纹轴部127拧入研磨机101的齿轮壳体107的螺纹孔中进行安装时,用于防止握持部131相对于把手主体123围绕长轴方向转动。
握持部131包括硬质树脂制的内侧构件131A和对该内侧构件131A的外表面进行覆盖的作为弹性构件的由弹性体制成的外侧构件(表皮)131B。另外,由弹性体形成的外侧构件131B覆盖握持部131中的握持主体部133的整体和凸缘部137的与握持主体部133连接的一侧的外表面。由此,能够得到与手指合适的感觉以及防滑效果。
另外,如图4所示,由弹性体形成的外侧构件131B穿过在握持主体部133的防拔用壁部139上形成的孔,向内壁部136的凹部136a侧延伸,并且在该凹部136a中,通过径向上的延伸部分138支撑上述止回用销147的从防脱螺钉安装用轴部129突出的突出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外侧构件131B的延伸部分138(第三弹性体)支撑作为把手主体侧构件的止回用销147,防止把手主体123的振动经由止回用销147传递至握持部131。由此,握持部131在不具有与把手主体123直接接触之处的状态下被连接。此外,握持部131的前端侧开口部分被塞子149堵塞,塞子149由金属制的配重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侧把手121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在通过研磨机101对被加工材料进行研削、研磨作业时,在对握持部131作用要使其弯曲的力,即与长轴方向(侧把手121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力时,握持部131以第一防振橡胶143与第二防振橡胶145之间的区域(凸缘部126的中央部附近)为转动中心,进行相对转动。在图8中通过附图标记O表示握持部131的转动中心。
在握持部131围绕转动中心O转动时,如图8所示,对于第一(图示的左侧)防振橡胶143,其隔着握持部131的长轴方向中心线位于一侧(图示的下部侧)的区域,随着筒状部135的内周面135a向与柱状部125的外周面125a接近的方向进行位移,而在径向上被该外周面125a和筒状部135的内周面135a压缩变形,位于另一侧(图示的上部侧)的区域,随着帽部141的顶部141a向与凸缘部126的侧面接近的方向进行位移,而在长轴方向上被该顶部141a和凸缘部侧面压缩变形。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图示的右侧)防振橡胶145,其隔着握持部131的长轴方向中心线位于一侧(图示的上部侧)区域,随着筒状部135的内周面135a向与柱状部125的外周面125a接近的方向进行位移,而在径向上被该外周面125a和筒状部135的内周面135a压缩变形,位于另一侧(图示的下部侧)的区域,随着帽部141的顶部141a向与凸缘部126的侧面接近的方向进行位移,而在长轴方向上被该顶部141a和凸缘部侧面压缩变形。
如上述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使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的大致整体压缩变形的方式使用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即,能够通过使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的大致整体变形来吸收振动,由此提高防振效果。因此,能够减小防振橡胶143、145的体积,能够实现侧把手101的轻量化以及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的压缩变形来吸收振动,所以与利用剪切变形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阻止防振橡胶143、145的劣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分别单独形成。因此,在隔着凸缘部126前后配置时易于组装,但是并没有排除将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形成一体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握持部131和把手主体123相互分离,并且仅经由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相互连接,即在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以外的区域,握持部131成为与把手主体123分离的状态(浮动支承结构),因此能够防止从把手主体123向握持部131传递由于直接接触形成的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握持部131的长轴方向上,在与把手主体123连接的连接部即筒状部135与握持主体部133之间形成有凸缘部137,由此能够在筒状部135与握持主体部133之间,在长轴方向上得到距离,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握持主体部133的减振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侧把手121向研磨机101的安装工作,是使握持部131围绕其长轴方向旋转,并将把手主体123的安装螺纹轴部125拧入研磨机101的主体部(齿轮壳体107)的螺纹孔中来进行的,但此时,通过止回用销147限制把手主体123与握持部131之间的相对旋转。因此,能够将侧把手121牢固地固定在研磨机101的主体部103上,并且能够避免作用在握持部131上的扭转力作为剪切方向上的力而作用在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上。
此外,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与把手主体123和握持部131的连接部相关的嵌合结构变更为使该嵌合的位置关系反转的结构。即,通过筒状部形成把手主体123的连接部,通过柱状部形成握持部131的连接部。由此,能够以把手主体123的连接部位于握持部131的连接部的外侧的方式,将把手主体123的连接部与握持部131的连接部配置为嵌合状。此时,在握持部131的连接部上形成凸缘部126,在把手主体123的连接部上覆盖带孔的帽部141。另外,在把手主体123的连接部与握持部131的连接部之间配置第一以及第二防振橡胶143、145的状态下,连接两连接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发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的侧把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侧把手121用于研磨机101的情况,但是不限于研磨机101,只要是加工作业时在工具主体上产生振动的手持式的作业工具,都能够适用,例如能够用于电锤、锤钻等。
鉴于上述发明的宗旨,能够成为如下述的方式。
(方式1)
“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防振把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握持部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围绕所述转动中心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大致整体被压缩变形,来吸收从所述把手主体向所述握持部传递的振动。”
(方式2)
“如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或方式1所述的防振把手,所述把手主体具有止转用销,所述止转用销限制该把手主体和所述握持部围绕该握持部的长轴方向相对旋转;在所述止回用销与所述握持部之间具有第三弹性体。”

Claims (7)

1.一种防振把手,具有能够安装在作业工具上的把手主体和在规定的长轴方向上延伸的握持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连接在所述把手主体上,并且,所述握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在与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转动,
所述握持部的连接部和所述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以所述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位于所述握持部的连接部的内侧的方式相互嵌合配置,
所述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和所述握持部的连接部在嵌合区域分别具有相向壁部,所述相向壁部在与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彼此相向,
在所述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上形成有在所述握持部的径向上突出的凸缘部,
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的所述凸缘部的前后处,以被所述相向壁部夹持且位于所述把手主体和所述握持部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有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
所述握持部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的转动中心,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设定于所述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的中间区域,
所述握持部具有径向壁部,所述径向壁部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与所述凸缘部相反一侧的各端部。
2.一种防振把手,具有能够安装在作业工具上的把手主体和在规定的长轴方向上延伸的握持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部连接在所述把手主体上,并且,所述握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在与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转动,
所述握持部的连接部和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以所述把手主体的连接部位于所述握持部的连接部的外侧的方式相互嵌合配置,
所述把手主体的连接部和所述握持部的连接部在嵌合区域分别具有相向壁部,所述相向壁部在与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彼此相向,
在所述握持部的连接部上形成有在该握持部的径向上突出的凸缘部,
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的所述凸缘部的前后处,以被所述相向壁部夹持且位于所述把手主体和所述握持部之间的方式,分别配置有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
所述握持部相对于所述把手主体的转动中心,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设定于所述第一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弹性体之间的中间区域,
所述把手主体具有径向壁部,所述径向壁部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支撑所述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的与所述凸缘部相反一侧的各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弹性体分别单独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把手,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相向壁部为,伴随所述握持部的转动动作,在所述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施加压缩力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把手主体相互分离,并且仅经由所述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相互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具有:
与把手主体连接的连接部,设置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上;
握持主体部,与该连接部相连接,且在握持部的长轴方向上延伸;
凸缘部,形成在该握持主体部和连接部之间。
7.一种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把手。
CN201210028648.0A 2011-02-17 2012-02-07 防振把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2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2454 2011-02-17
JP2011032454A JP5704955B2 (ja) 2011-02-17 2011-02-17 防振ハンド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2197A true CN102642197A (zh) 2012-08-22
CN102642197B CN102642197B (zh) 2014-11-26

Family

ID=45655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864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2197B (zh) 2011-02-17 2012-02-07 防振把手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73197B2 (zh)
EP (1) EP2489477A3 (zh)
JP (1) JP5704955B2 (zh)
CN (1) CN102642197B (zh)
RU (1) RU20121055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1885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09470B1 (en) 2012-02-03 2020-01-1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hammer
US9849577B2 (en) 2012-02-03 2017-12-2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hammer
CN102960092A (zh) * 2012-12-17 2013-03-13 长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耕机及其把手
JP6095460B2 (ja) * 2013-04-17 2017-03-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ドルおよび動力工具
EP3094451B1 (en) * 2014-01-14 2023-06-07 Temple Allen Holdings LLC Reduced-vibration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US11274400B2 (en) * 2018-07-25 2022-03-15 Robel Bahnbaumaschinen Gmbh Nail punching machine for driving in or pulling out rail spikes of a rail track
US20200198112A1 (en) * 2018-12-20 2020-06-25 Storm Pneumatic Tool Co., Ltd. Auxiliary grip of hand-held power tool
CN216442260U (zh) 2019-06-12 2022-05-06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动工具
EP4101598A1 (en) * 2021-06-07 2022-12-14 Black & Decker, Inc. Side handle for power tool
JP2023090449A (ja) * 2021-12-17 2023-06-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動力工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7807A (en) * 1990-04-06 1992-10-27 Metabowerke Gmbh & Co. Vibration-cushioned handle
JP2006123146A (ja) * 2004-11-01 2006-05-18 Hitachi Koki Co Ltd 動力工具
CN1840295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株式会社牧田 握柄
WO2009089961A1 (de) * 2008-01-17 2009-07-23 Robert Bosch Gmbh Handgriff für ein elektrohandwerkzeug
CN101804619A (zh) * 2009-02-13 2010-08-18 株式会社牧田 辅助把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823Y2 (ja) * 1978-09-14 1984-02-02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2重防振ハンドル
JPS5545430A (en) 1978-09-25 1980-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ood processing machine
JP2534318B2 (ja) * 1988-04-30 1996-09-1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動力工具の防振ハンドル
DE19848126A1 (de) 1998-10-19 2000-04-27 Wilhelm Kaechele Gmbh Elastome Schwingungsgedämpfter Handgriff
ATE511960T1 (de) * 2003-09-10 2011-06-15 Makita Corp Schwingungsfreier griff
US7252156B2 (en) 2005-03-31 2007-08-07 Makita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ion handle
JP4451344B2 (ja) * 2005-04-12 2010-04-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ハンドル
DE102007062715A1 (de) 2007-12-27 2009-07-02 Robert Bosch Gmbh Zusatzhandgriffvorrichtung
DE102009002982A1 (de) 2009-05-11 2010-11-18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7807A (en) * 1990-04-06 1992-10-27 Metabowerke Gmbh & Co. Vibration-cushioned handle
JP2006123146A (ja) * 2004-11-01 2006-05-18 Hitachi Koki Co Ltd 動力工具
CN1840295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株式会社牧田 握柄
WO2009089961A1 (de) * 2008-01-17 2009-07-23 Robert Bosch Gmbh Handgriff für ein elektrohandwerkzeug
CN101804619A (zh) * 2009-02-13 2010-08-18 株式会社牧田 辅助把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1885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9477A2 (en) 2012-08-22
JP2012171023A (ja) 2012-09-10
RU2012105549A (ru) 2013-08-27
JP5704955B2 (ja) 2015-04-22
EP2489477A3 (en) 2013-12-04
CN102642197B (zh) 2014-11-26
US20120211250A1 (en) 2012-08-23
US9073197B2 (en) 2015-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2197B (zh) 防振把手
CN100371140C (zh) 隔振手柄
CN101282821B (zh) 电动工具机
CN100464957C (zh) 手持式工具机
US8231438B2 (en) Electric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1804619A (zh) 辅助把手
EP2109519B1 (en) Vibration dampening for a power tool
US8256528B2 (en) Vibration-damped holder for additional handle
US8851960B2 (en) Rotary tool
JP4920900B2 (ja) 防振ハンドル
EP2436484B1 (en) Rotary tools
AU2003203974A1 (en) Power tool with at least one handle
JPH01289679A (ja) 手動工具の構造ユニット連結部の振動分離機構
US20130143676A1 (en) Electric tools
JP2009045732A (ja) 作業工具
CN100509303C (zh) 握柄
CN101181784A (zh) 电动机驱动的锤钻
JP4451344B2 (ja) ハンドル
CN101941202B (zh) 动力工具
JP5345988B2 (ja) 防振ハンドル
JP2010240756A (ja) 打撃工具
CN100457400C (zh) 手持式工具机
JP4248979B2 (ja) 防振ハンドル
JP2013063494A (ja) 電動工具
JP4672033B2 (ja) 防振ハンド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