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0411A - 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0411A
CN102640411A CN2010800540052A CN201080054005A CN102640411A CN 102640411 A CN102640411 A CN 102640411A CN 2010800540052 A CN2010800540052 A CN 2010800540052A CN 201080054005 A CN201080054005 A CN 201080054005A CN 102640411 A CN102640411 A CN 102640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de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induction type
electr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40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0411B (zh
Inventor
生田雅代
樱井显治
冈田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40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0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0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04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00Electrostatic generators or motors using a solid mov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00Electrostatic generators or motors using a solid mov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carrier
    • H02N1/06Influence generators
    • H02N1/08Influence generators with conductive charge carrier, i.e. capacitor machin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提高一对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具有用于使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固定的球状部件(151),并且在所述框体(110)设有:第1基准面(111),其固定第2基板(130)的与第1基板(120)相对的一面侧,而且该第1基准面成为第2基板(130)的与所述相对面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基准;以及第2基准面(112a),其在球状部件(151)可以滑动的状态下与该球状部件接触,而且该第2基准面成为球状部件(151)的与所述相对面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基准,球状部件(151)在可以滑动的状态下与第1基板(120)的与第2基板(130)相对的一面侧接触。

Description

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其能够用作使利用环境振动进行发电的振动发电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该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具有一对基板,这一对基板构成为在保持彼此相对的状态下能够相对移动,在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并列地配置有多个驻极体,在另一个基板上并列地配置有以一对电极为一组的多组电极。根据该装置,通过一对基板的相对移动,一对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与驻极体之间的静电电容以及另一个电极与驻极体之间的静电电容分别发生变化,因此该变化量输出为电力。
在这种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中,在一对基板相对的方向上的驻极体与一对电极之间的间隔大大影响到发电性能。因此,提高该间隔的精度对提高发电性能很重要。因此,以往公知有这样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即,具有对支撑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支撑部件、与支撑另一个基板的支撑部件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的部件。
参照图12对该技术进行说明。图12是以往示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该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200具有一对基板(分别称为第1基板220、第2基板230)。在第1基板220上并列地配置有多个驻极体,在第2基板230上并列地配置有以一对电极为一组的多组电极。并且,第1基板220被支撑于第1支撑部件211侧,第2基板230被支撑于第2支撑部件212。并且,第1基板220构成为能够沿与基板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第1基板220和第2基板230在保持彼此相对的状态的同时能够相对移动。
并且,在该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200中设有调整部件240,该调整部件240用于调整第1支撑部件211与被固定于第2支撑部件212的第2基板230之间的间隔。根据该技术,构成为,在调整部件240被配置于第1支撑部件211和被固定于第2支撑部件212的第2基板230之间的状态下,利用螺栓250将它们固定,由此调整上述的间隔。
但是,如上所述,影响发电性能的是在一对基板相对的方向上的驻极体与一对电极之间的间隔。如果忽视驻极体的厚度偏差和一对电极的厚度偏差,则一对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也影响到发电性能。
因此,在上述的以往示例中,存在向对发电性能产生影响的间隔的误差传递较大的问题。即,在上述的以往示例中,调整第1支撑部件211与第2基板230之间的间隔。因此,对第1基板220与第2基板2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产生影响的尺寸误差是调整部件240的尺寸误差、第1支撑部件211的尺寸误差、和第1基板220的厚度的尺寸误差。
其中,在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中,在一对基板相对的方向上的驻极体与一对电极之间的间隔例如约为70μm,一对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例如约为85μm。另一方面,关于形成有驻极体等的玻璃基板的厚度,通常相对于期望的厚度的公差为±50μm。
因此,在上述的以往示例中,第1基板220的厚度的尺寸误差对一对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产生影响,因而导致该距离的调整花费功夫。即,例如必须准备多种调整部件240的长度不同的部件,或者必须对每个产品调整调整部件240的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812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Boland,Y.H.Chao,Y.Suzuki,Y.C.Tai,Proc.16th IEEE Int.Conf.MEMS 2003.pp.538-54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提高一对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
即,本发明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具有:
第1基板和第2基板,它们构成为在保持彼此相对的状态的同时能够相对移动;
驻极体,其设置在第1基板上;
第1电极和第2电极,它们设置在第2基板的与所述驻极体相对的一面侧;以及
框体,其收纳第1基板和第2基板,
随着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所述驻极体与第1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驻极体与第2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分别发生变化,由此所述驻极体与第1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以及所述驻极体与第2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分别发生变化,从而输出电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具有用于使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限定部件,
在所述框体设有:
第1基准面,第1基板和第2基板中一个基板的与另一个基板相对的相对面侧固定于该第1基准面,而且该第1基准面成为该一个基板的与所述相对面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基准;以及
第2基准面,所述限定部件在可以滑动的状态下与该第2基准面接触,而且该第2基准面成为该限定部件的与所述相对面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基准,
所述限定部件在可以滑动的状态下与所述另一个基板的与所述一个基板相对的相对面侧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对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产生影响的尺寸误差仅设为限定部件的尺寸误差和框体的尺寸误差。由此,能够消除基板的厚度的尺寸误差对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影响。
也可以是,所述限定部件是与所述另一个基板的移动联动地旋转的旋转部件。
由此,能够使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同时使进行移动的一侧的基板(另一个基板)的移动顺畅进行。
所述旋转部件可以是球状部件,也可以是滚子。
也可以是,在所述框体设有以所述旋转部件能够转动的方式来引导该旋转部件的引导槽,该引导槽的底面是所述第2基准面。
由此,能够减轻限定部件(旋转部件)的滑动阻力。
也可以是,所述一个基板在沿与所述相对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为四边形,所述第1基准面分别设置在该一个基板的4个角部。
由此,一个基板被稳定支撑。
另外,上述各个构成要素也能够采用尽可能的组合方式。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提高一对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发电原理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输出电压的图。
图7是示出电极间隔与发电量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以往示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根据实施例示意地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其中,对于在该实施例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只要不做特定的描述,则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
<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整体结构>
尤其参照图1~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整体结构。另外,图1是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装置内部的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中的AA剖面的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中的BB剖面(框体等除外)的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中的CC剖面的图。
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00具备框体110、收纳在框体110内部的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构成为在保持彼此相对的状态的同时能够相对移动。
第1基板120具有利用树脂材料等构成的基底基板121、和设置在基底基板121上的玻璃基板122。同样,第2基板130也具有利用树脂材料等构成的基底基板131、和设置在基底基板131上的玻璃基板132。
并且,在第1基板120的与第2基板130相对的一面侧即玻璃基板122的表面,交替并列地配置有分别形成在导电体上的多个驻极体123以及均接地的多个屏蔽电极(guard electrode)124。另外,在图2和图4中,驻极体123和屏蔽电极124被省略。在本实施方式中,驻极体123构成为半永久地保持负电荷。
此外,在第2基板130的与第1基板120相对的一面侧即玻璃基板132的表面,并列地配置有以一对电极(称为第1电极133和第2电极134)为一组的多组电极(参照图3)。另外,在图2中,第1电极133和第2电极134被省略。各组所具备的多个第1电极133相互电连接,并且多个第2电极134也电连接。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2基板130被固定于框体110。与此相对,第1基板120构成为其两端分别利用弹簧141、142进行固定,并且相对于框体110移动(振动)。由此,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构成为在保持彼此相对的状态的同时能够相对移动。另外,多个驻极体123和屏蔽电极124构成为在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相对移动的方向上交替排列。并且,第1电极133和第2电极134构成为在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相对移动的方向上交替排列。
另外,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构成为在彼此相对的状态下、而且在保持彼此平行的状态的同时即保持使相对的面的间隔固定的状态的同时能够相对移动。在此,如在背景技术中说明的那样,提高在一对基板相对的方向上的驻极体与一对电极之间的间隔的精度,对提高发电性能很重要。通常,提高驻极体123和各种电极的厚度的精度比较容易,因而如何提高一对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比较重要。因此,在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00中构成为,使能够容易提高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下面,对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的定位进行详细说明。
<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定位>
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进行说明,将与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垂直的方向称为相对方向。另外,该相对方向在图1中相当于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在图2~图4中相当于图中的上下方向。
另外,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在沿相对方向观察时均是四边形的基板。
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00设有作为限定部件的旋转部件即球状部件151,以便使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固定。作为该球状部件151的具体示例,可以列举钢球(金属制的球)和陶瓷制的球。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框体110固定有第2基板130,并且设有成为该第2基板130的定位基准的第1基准面111。该第1基准面111被设于4处,以便在将第2基板130的4个角部定位的状态下进行支撑。在将第2基板130固定于框体110的情况下,在使第2基板130的与第1基板120相对的一面侧(即玻璃基板132)的4个角部紧密粘接于4处的第1基准面111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由此,进行第2基板130在相对方向上的定位。另外,关于具体的固定方法,可以采用粘接和旋合固定等公知的合适技术。
另外,在框体110设有引导槽112,以便在球状部件151能够滑动且能够转动的状态下对球状部件151进行引导。该引导槽112被设于第1基板120的移动方向的两侧及前后计4处。并且,这4处的引导槽112被设置成为都在第1基板120的移动方向上延伸。并且,在4处的引导槽112分别配置有各1个球状部件151。各个球状部件151构成为在引导槽112的底面上滑动且转动。由此,进行球状部件151在相对方向上的定位。即,引导槽112的底面形成为作为球状部件151在相对方向上的定位基准的第2基准面112a。另外,引导槽112的槽宽构成为相对于球状部件151的直径扩大预定的空隙量,以便不妨碍球状部件151的转动。
这样按照与在4处引导槽112分别配置的4个球状部件151接触的方式设置第1基板120。第1基板120的与第2基板130相对的一面侧(即玻璃基板122)以能够滑动的状态与4个球状部件151接触。由此,4个球状部件151与第1基板120的移动联动地在分别配置有球状部件的引导槽112内沿着引导槽112进行转动。
根据以上所述的结构,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得到提高。并且,在第1基板120移动(振动)的情况下,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在彼此相对的状态下、而且在保持彼此平行的状态的同时即保持使相对的面的间隔固定的状态的同时能够相对移动。
<发电原理>
参照图5和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发电原理。另外,图5对第1基板120和第2基板130进行了简易图示,为了便于进行说明,关于驻极体123、屏蔽电极124、第1电极133以及第2电极134仅示出各一个。
由于第1基板120的移动,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伴随于此,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的位置关系以及驻极体123与第2电极134的位置关系也分别变化。图5(a)示出了驻极体123的整个表面与第1电极133的整个表面相对的状态,即,驻极体123与第2电极134完全不相对的状态。图5(b)示出了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完全不相对的状态,即,驻极体123的一部分与第2电极134的一部分相对的状态。图5(c)示出了驻极体123的整个表面与第2电极134的整个表面相对的状态,即,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完全不相对的状态。
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22之间的静电电容最大。此时,还会存在驻极体123与第2电极134之间的静电电容。并且,在图5(c)所示的状态下,驻极体123与第2电极134之间的静电电容最大。此时,还会存在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之间的静电电容。这样,通过第1基板120的移动,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之间的静电电容以及驻极体123与第2电极134之间的静电电容分别发生变化。
图5(b)示出了从图5(a)所示的状态向图5(c)所示的状态过渡的中途状态。在该过渡过程中,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之间的静电电容降低,驻极体123与第2电极134之间的静电电容上升。因此,由于第1电极133和第2电极134经由负荷160电连接,因此正电荷从第1电极133向第2电极134移动,由此产生电力。
图6示出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与图5(c)所示的状态以一定周期交替变动(第1基板120以一定周期振动(往返移动))的情况下,输出电压V相对于经过时间t的变动的曲线图。图中,t1相当于图5(a)所示状态的时刻,t2相当于图5(c)所示状态的时刻。
这里,如该图6所示,优选输出电压描绘以高电压和低电压的中心为0(V)的曲线,以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屏蔽电极124,可以使输出电压的高电压和低电压的中心为0(V)。即,例如如图5(a)所示,在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相对、并且接地的屏蔽电极124与第2电极134相对的状态下,根据基尔霍夫法则,第2电极134的电位为0(V)。在图5(c)所示的状态下,成为第1电极133与屏蔽电极124(该图中省略)相对的状态,第1电极133的电位为0(V)。因此,可以得到如图6所示的输出电压的曲线,能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另外,关于屏蔽电极,也可以采用不接地的结构。在不将屏蔽电极接地的情况下,由于在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形成电容器,因而与不设置屏蔽电极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电压(发电量)稳定。但是,在将屏蔽电极接地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使高电压和低电压的中心为0(V),因而可以更进一步地使电压(发电量)稳定。
<本实施例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00,能够将对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产生影响的尺寸误差仅设为作为限定部件的球状部件151的尺寸误差和框体110的尺寸误差。由此,能够消除基板的厚度的尺寸误差对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2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影响。
通过树脂成形等得到的框体110和利用钢球等构成的球状部件151能够提高尺寸精度。例如,在通过树脂成形来制作框体110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基准面111与第2基准面112a之间的相对方向的距离相对于期望的尺寸的公差设为±8μm。并且,在球状部件151采用钢球的情况下,能够将该公差设为±1μm以下。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00,对于影响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的尺寸误差,即使是估计偏大时也能够设为±10μm以下。
与此相对,在第1基板120设置的玻璃基板122和在第2基板130设置的玻璃基板132相对于期望的尺寸(厚度)的公差为±50μm。在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00中,在相对方向上的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及第2电极134之间的间隔例如约为70μm,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例如约为85μm。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消除基板的厚度的尺寸误差对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影响,能够提高该距离的精度。
关于这一点,参照图7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7示出了上下基板的电极间隔(在本实施例中,相当于驻极体123与第1电极133及第2电极134之间的相对方向上的距离)与发电量比之间的关系。另外,发电量比是指将上下基板的电极间隔为65μm时的发电量设为1的比值。
例如,在将上下基板的电极间隔设定为70μm的情况下,如果玻璃基板的尺寸误差(±50μm)有影响,则在曲线图中利用Y示出的范围内产生偏差,因而发电量比不稳定。因此,基板间隔的调整比较困难。与此相对,如本实施例这样,能够将对第1基板120与第2基板130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的精度产生影响的尺寸误差设为±10μm以下。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将偏差控制在曲线图中利用X示出的范围内,能够使发电量比稳定。因此,不会像以往示例那样必须准备多种调整部件240的长度不同的部件,或者必须对每个产品调整调整部件240的长度。
另外,对一对基板的间隔与发电量的关系进行简单说明。一对电极均是由同一材料构成的同一结构,并且在使一对基板以固定振动频率f振动的方式相对移动(往返移动)的情况下,根据Boland等,最大输出电力Pmax为:Pmax=σ2nAf÷[2(εBε0/d)×((ε0g/d)+1)]。其中,σ为驻极体的表面电荷密度,n为“一对基板的振幅÷驻极体的间距”,A为驻极体与电极相互重叠的最大面积,εe为驻极体的介电常数,d为驻极体的厚度,ε0为真空介电常数,g为驻极体表面与相对电极表面之间的间隔(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球状部件151构成为与第1基板120的移动联动地在引导槽112的底面即第2基准面112a上转动。因此,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第1基板120与球状部件151之间以及球状部件151与第2基准面112a之间的滑动阻力,能够使第1基板120顺畅移动。由此,即使是较小的振动时,第1基板120也移动(振动),因而能够提高发电效率。
并且,由于采用在4处将第2基板130固定的结构,因而能够抑制对用于进行发电的区域(设有第1电极133和第2电极134的区域)的影响,并且稳定地支撑第2基板130。
(实施例2)
图8和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1中示出了作为限定部件的旋转部件即球状部件沿着引导槽转动的结构,而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球状部件在固定的位置旋转但不转动的结构。关于其它结构及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因而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8是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装置内部的图。图9是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球状部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示出了与第1基板12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剖面。
在本实施例的框体110设有定位孔113,以便在球状部件151能够滑动的状态下进行球状部件151的定位。该定位孔113被设于第1基板120的移动方向的两侧及前后共计4处。并且,在这4处的定位孔113分别配置有各1个球状部件151。各个球状部件151构成为在定位孔113的底面上滑动。由此,进行球状部件151在相对方向上的定位。即,定位孔113的底面形成为作为球状部件151在相对方向上的定位基准的第2基准面113a。另外,定位孔113的前后方向(第1基板120的移动方向)的距离及宽度构成为相对于球状部件151的直径扩大预定的空隙量,以便不妨碍球状部件151的旋转。
这样,按照与在4处的定位孔113分别配置的4个球状部件151接触的方式设置第1基板120。第1基板120的与第2基板130相对的一面侧(即玻璃基板122)以能够滑动的状态与4个球状部件151接触。由此,4个球状部件151与第1基板120的移动联动地在配置有各个球状部件的定位孔113内旋转。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1中球状部件151进行转动,而在本实施例中球状部件仅进行旋转,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00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4个球状部件151对第1基板120的支撑位置可以变化,而在本实施例中是不变化的,因而具有能够进行更稳定的支撑的优点。并且,需要提高相对于作为定位基准的第2基准面的尺寸精度。因此,与像上述实施例1那样将槽的底面作为第2基准面的情况相比,将孔的底面作为第2基准面能够减小第2基准面的尺寸,因而具有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的优点。尤其是在通过树脂成形来制作框体的情况下,还必须考虑翘曲的影响,因而将孔的底面作为第2基准面更容易制作。另外,关于凹陷部分的区域,是孔的区域比槽小,因而也具有孔结构时的框体的强度更强的优点。并且,在装配时,在将球状部件配置在槽中的状态下,将导致球状部件在槽内转动,而在将球状部件配置在孔中的状态下,球状部件不转动,因而本实施例也具有装配作业容易进行的优点。
(实施例3)
图10和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1中示出了作为限定部件的旋转部件是球状部件的情况,而在本实施例中示出旋转部件是滚子(roller)的情况。关于其它结构及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因而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0是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是从上表面侧观察装置内部的图。图11是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0中的AA剖面的图。
在本实施例中,被配置于引导槽112中的作为限定部件的旋转部件是滚子152。这样,除了旋转部件不是球状部件而是滚子之外,其它与上述实施例1示出的结构相同。
另外,关于滚子152的材料,适合采用金属和陶瓷。并且,引导槽112的槽宽构成为,相对于球状部件151的直径扩大预定的空隙量,以便不妨碍滚子152的转动,而且能够抑制滚子152的偏斜。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00中,当然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旋转部件采用滚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例2的情况同样地定位于定位孔内的结构。
(其它)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这样的示例,即采用使第1基板120构成为可以相对于框体110移动、并使第2基板130固定于框体110的结构,由此第1基板和第2基板相对往返移动。这基于如下观点,即由于用于取出电力的配线与第2基板电气连接,因而优选第2基板被固定。但是,不一定需要将第2基板固定。因此,也可以是,将第1基板固定于框体110,并使第2基板相对于框体110移动,由此使第1基板和第2基板相对往返移动。并且,也可以是,第1基板和第2基板构成为都可以相对于框体110移动,由此第1基板和第2基板相对往返移动。
标号说明
100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110框体;111第1基准面;112引导槽;112a第2基准面;113定位孔;113a第2基准面;120第1基板;121基底基板;122玻璃基板;123驻极体;124屏蔽电极;130第2基板;131基底基板;132玻璃基板;133第1电极;134第2电极;141、142弹簧;151球状部件;152滚子;160负荷。

Claims (6)

1.一种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该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具有:
第1基板和第2基板,它们构成为在保持彼此相对的状态的同时能够相对移动;
驻极体,其设置在第1基板上;
第1电极和第2电极,它们设置在第2基板的与所述驻极体相对的一面侧;以及
框体,其收纳第1基板和第2基板,
随着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所述驻极体与第1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所述驻极体与第2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分别发生变化,由此所述驻极体与第1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以及所述驻极体与第2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分别发生变化,从而输出电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具有用于使第1基板与第2基板的相对面之间的距离固定的限定部件,
在所述框体设有:
第1基准面,第1基板和第2基板中一个基板的与另一个基板相对的相对面侧固定于该第1基准面,而且该第1基准面成为该一个基板的与所述相对面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基准;以及
第2基准面,所述限定部件在可以滑动的状态下与该第2基准面接触,而且该第2基准面成为该限定部件的与所述相对面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基准,
所述限定部件在可以滑动的状态下与所述另一个基板的与所述一个基板相对的相对面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部件是与所述另一个基板的移动联动地旋转的旋转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是球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是滚子。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设有以所述旋转部件能够转动的方式引导该旋转部件的引导槽,该引导槽的底面是所述第2基准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基板在沿与所述相对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为四边形,所述第1基准面分别设置在该一个基板的4个角部。
CN201080054005.2A 2010-01-14 2010-12-24 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 Active CN102640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5874 2010-01-14
JP2010005874 2010-01-14
PCT/JP2010/073296 WO2011086830A1 (ja) 2010-01-14 2010-12-24 静電誘導型発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0411A true CN102640411A (zh) 2012-08-15
CN102640411B CN102640411B (zh) 2014-12-31

Family

ID=4430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4005.2A Active CN102640411B (zh) 2010-01-14 2010-12-24 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96807B2 (zh)
EP (1) EP2525487B1 (zh)
JP (1) JP5418605B2 (zh)
KR (1) KR101325296B1 (zh)
CN (1) CN102640411B (zh)
WO (1) WO2011086830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3775A (zh) * 2012-11-08 2013-03-20 清华大学 一种球体驱动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N103580530A (zh) * 2013-10-24 2014-02-12 清华大学 基于摩擦微结构的静电式摆动运动能量收集器
WO2014114028A1 (zh) * 2013-01-28 2014-07-31 北京大学 一种单摩擦表面微型发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85353A (zh) * 2012-12-28 2015-09-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振动发电装置
CN105091913A (zh) * 2014-04-18 2015-11-25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静电感应的传感器和传感方法
CN105099256A (zh) * 2014-04-18 2015-11-25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静电感应的发电机和发电方法
CN107000691A (zh) * 2014-12-10 2017-08-0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车辆的状态监视装置和车辆的状态监视系统
CN107112925A (zh) * 2015-01-15 2017-08-29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静电感应型发电器
CN107370413A (zh) * 2016-05-13 2017-11-21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驻极体的纳米发电机
CN111313744A (zh) * 2019-06-04 2020-06-19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微米级分离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声音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5102B2 (ja) 2011-09-01 2016-07-05 学校法人 関西大学 発電装置
JP5800707B2 (ja) * 2011-12-27 2015-10-28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発電機器
JP5790584B2 (ja) * 2012-04-26 2015-10-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振動発電素子
CN106233608B (zh) * 2014-03-26 2018-12-07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静电感应型发电器
CN105978395B (zh) * 2016-06-07 2018-11-23 清华大学 无基底电极驻极体静电直线发电机和制造该驻极体的方法
JP6338071B2 (ja) 2016-11-29 2018-06-06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振動発電デバイス
JP6338070B2 (ja) 2016-11-29 2018-06-06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振動発電デバイス
US10712879B2 (en) * 2017-06-15 2020-07-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ouch capacitance transduced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5868A (ja) * 1986-10-13 1988-04-26 Canon Inc 静電アクチユエ−タ
JP2008278607A (ja) * 2007-04-27 2008-11-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静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この静電変換装置を搭載する容量検知機器
JP2009148124A (ja) * 2007-12-18 2009-07-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静電動作装置
CN101529712A (zh) * 2006-10-30 2009-09-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静电动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4460A (ja) * 1996-12-13 1998-06-26 Yaskawa Electric Corp 浮上型静電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8113517A (ja) * 2006-10-31 2008-05-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発電装置
JP4338745B2 (ja) * 2006-11-28 2009-10-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静電誘導型変換装置
US8283834B2 (en) * 2007-10-25 2012-10-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having ball bearing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95868A (ja) * 1986-10-13 1988-04-26 Canon Inc 静電アクチユエ−タ
CN101529712A (zh) * 2006-10-30 2009-09-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静电动作装置
JP2008278607A (ja) * 2007-04-27 2008-11-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静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この静電変換装置を搭載する容量検知機器
JP2009148124A (ja) * 2007-12-18 2009-07-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静電動作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3775B (zh) * 2012-11-08 2015-12-02 清华大学 一种球体驱动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N102983775A (zh) * 2012-11-08 2013-03-20 清华大学 一种球体驱动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N104885353B (zh) * 2012-12-28 2017-05-24 欧姆龙株式会社 振动发电装置
CN104885353A (zh) * 2012-12-28 2015-09-02 欧姆龙株式会社 振动发电装置
US9748869B2 (en) 2012-12-28 2017-08-29 Omron Corporation Vibration power generator
US10193472B2 (en) 2013-01-28 2019-01-29 Peking University Single friction surface triboelectric microgener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4114028A1 (zh) * 2013-01-28 2014-07-31 北京大学 一种单摩擦表面微型发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80530A (zh) * 2013-10-24 2014-02-12 清华大学 基于摩擦微结构的静电式摆动运动能量收集器
CN103580530B (zh) * 2013-10-24 2015-08-19 清华大学 基于摩擦微结构的静电式摆动运动能量收集器
CN105091913A (zh) * 2014-04-18 2015-11-25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静电感应的传感器和传感方法
CN105099256A (zh) * 2014-04-18 2015-11-25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静电感应的发电机和发电方法
CN107000691A (zh) * 2014-12-10 2017-08-0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车辆的状态监视装置和车辆的状态监视系统
US10227058B2 (en) 2014-12-10 2019-03-12 Omron Corporation Vehicle state monitoring device and vehicle state monitoring system
CN107112925A (zh) * 2015-01-15 2017-08-29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静电感应型发电器
CN107112925B (zh) * 2015-01-15 2019-06-07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静电感应型发电器
US10644615B2 (en) 2015-01-15 2020-05-05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generator
CN107370413A (zh) * 2016-05-13 2017-11-21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基于驻极体的纳米发电机
CN111313744A (zh) * 2019-06-04 2020-06-19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微米级分离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声音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25487A1 (en) 2012-11-21
CN102640411B (zh) 2014-12-31
WO2011086830A1 (ja) 2011-07-21
EP2525487B1 (en) 2018-12-12
EP2525487A4 (en) 2015-07-22
JPWO2011086830A1 (ja) 2013-05-16
KR20120082923A (ko) 2012-07-24
US9496807B2 (en) 2016-11-15
KR101325296B1 (ko) 2013-11-08
US20130134830A1 (en) 2013-05-30
JP5418605B2 (ja)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0411A (zh) 静电感应型发电装置
KR101370786B1 (ko) 정전유도형 발전 장치
KR101585817B1 (ko) 진동 센서, 외부 환경 검출 장치
Xing et al. Nanopatterning of electrode surfaces as a potential route to improve the energy density of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insight from molecular simulations
KR102163683B1 (ko) 배터리 셀 형성 장치와 그 프로브 지지 구조물
CN107525948B (zh) 接触式摩擦发电加速度传感器
CN104885353B (zh) 振动发电装置
KR101437246B1 (ko) 정전유도형 발전 장치
JP5226907B1 (ja) 振動発電器、振動発電装置、及び振動発電装置を搭載した電気機器と通信装置
CN102840822B (zh) 多环并联式电容位移传感器
JP2008167231A (ja) 静電誘導型発電装置
KR100709773B1 (ko) 정전흡인 구동장치
US9184675B1 (en) Variable capacitor based mechanical to electrical generator
CN104247248A (zh) 振动发电装置以及发电装置
JP2005333755A (ja) 静電吸引駆動装置
CZ22977U1 (cs) Struktura MEMS kondenzátoru elektrostatického generátoru
US20140185181A1 (en) Tunable capacitor
CZ2011448A3 (cs) Struktura MEMS kondenzátoru elektrostatického generátoru
JP2009135357A (ja) バリアブルキャパシ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