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9798B - 旋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9798B
CN102629798B CN201210021818.2A CN201210021818A CN102629798B CN 102629798 B CN102629798 B CN 102629798B CN 201210021818 A CN201210021818 A CN 201210021818A CN 102629798 B CN102629798 B CN 102629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hole
support
housing
bear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18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9798A (zh
Inventor
山岸俊幸
宫内信和
加藤寿尚
大石贵司
高桥俊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y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29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9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9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9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5/00Driving or feeding mechanisms; Contro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23Q5/02Driving main working members
    • B23Q5/04Driving main working members rotary shafts, e.g. working-spindles
    • B23Q5/043Accessories for spindle drives
    • B23Q5/048Speed-chang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5/00Driving or feeding mechanisms; Contro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23Q5/22Feeding members carrying tools or work
    • B23Q5/34Feeding other members supporting tools or work, e.g. saddles, tool-slides, through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 B23Q5/38Feeding other members supporting tools or work, e.g. saddles, tool-slides, through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feeding continuously
    • B23Q5/46Feeding other members supporting tools or work, e.g. saddles, tool-slides, through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feeding continuously with variable speed rati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achine Tool Positioning Apparatuses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装置,确保旋转电机的转子与定子的同轴度,并高效地进行旋转装置的组装作业。旋转装置(1)一体地具备电机(100)和减速器(200),该电机具有转子(111)及定子(113)。减速器具有:设置有滚子齿式凸轮(212)的输入轴(211);和输出轴(221),该输出轴的外周设置有依次与滚子齿式凸轮卡合的凸轮从动件(222),该输出轴沿与输入轴垂直的方向延伸。电机具备:固定有转子的旋转轴(101),该旋转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同轴地连结;和轴承支承部件(140),其对轴承(213)进行支承并对该轴承施加一定的预负荷,该轴承将减速器的输入轴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在该轴承支承部件设置有定子。

Description

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工作台装置等的驱动源所使用的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机床等领域中,作为用作工件的载置台的旋转工作台装置的驱动源,使用具有旋转电机和减速器的旋转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旋转装置中,旋转电机的转子经由安装法兰利用螺栓被连结在减速器的输入轴。另外,在减速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滚子齿式凸轮。而且,设置在输出轴外周的凸轮从动件依次与滚子齿式凸轮卡合,由此,输入轴的旋转被减速并传递到输出轴。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各轴的轴向成为大致垂直且扭转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能够旋转地配置在壳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126545号公报
在旋转电机中,转子和定子需要以相互成为同轴的方式精度良好地被定位。
此时,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旋转装置中,旋转电机的转子经由安装法兰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结。另一方面,支承输入轴的轴承经由轴承套筒被固定在减速器的壳体上。旋转电机的定子经由支承板被固定在该壳体上。这样,成为在转子和定子之间夹设有多个部件的结构。其结果,存在难以确保旋转电机中的转子和定子的同轴度的问题。另外,由于部件多,所以还存在旋转装置的组装作业需要花费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装置,能够确保旋转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的同轴度,并能够高效地进行组装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申请的旋转装置一体地具备:将励磁部和电枢中的任一方作为转子且将另一方作为定子的旋转电机;和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具有:设置有滚子齿式凸轮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在所述输出轴的外周设置有依次与所述滚子齿式凸轮卡合的凸轮从动件,所述输出轴沿与所述输入轴垂直的方向延伸,所述旋转电机具备:旋转轴,所述转子固定于所述旋转轴有,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减速器的所述输入轴同轴地连结;和轴承支承部件,所述轴承支承部件对轴承进行支承,该轴承将所述减速器的所述输入轴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所述定子设置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
优选的是,所述减速器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供所述输入轴贯穿的贯穿孔,并且所述壳体能够沿与所述输入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割,所述旋转电机的所述轴承支承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贯穿孔中。
还优选的是,所述轴承支承部件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具有供所述轴承嵌合的嵌合部,所述支承部的外径比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小;和凸缘部,所述凸缘部的外径比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大。
还优选的是,所述轴承支承部件具有与所述定子套接的套接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旋转电机的转子与定子的同轴度,并能够高效地进行旋转装置的组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从编码部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3A是抽出图1所示的旋转装置的纵剖视图中的轴承支承部件附近而示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3B是相当于图3A中的IIIB-IIIB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还将轴承支承部件设置在编码部侧的变形例中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通过形成在外周的螺纹部固定轴承支承部件的变形例中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及图2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从编码部侧观察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旋转装置1一体地具备作为旋转电机的电机100和减速器200。电机100具有电机电磁部110和编码部120。在电机电磁部110与编码部120之间配置有减速器200。
电机电磁部110具备转子111和定子113。转子111以与旋转轴101成为同轴的方式被固定。定子113以沿径向与转子111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被固定在电机支架112上。旋转轴101与减速器200的输入轴211一体成型为一根轴。
转子111具有磁轭114及磁铁115。转子111从旋转轴101的减速器200相反侧(负荷相反侧。图1中右侧)被插入,并被粘接固定在旋转轴101的外周。
定子113具有层叠铁芯体1131、绕线管1132、绕组线1133、供绕组线1133接线的接线基板1135、和输入端子1136。绕线管1132贯插层叠铁芯体1131。绕组线1133卷绕在绕线管1132上。输入端子1136与接线基板1135连接。绕线管1132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绕线管1132使层叠铁芯体1131与绕组线1133电绝缘。层叠铁芯体1131、绕线管1132、绕组线1133、接线基板1135和输入端子1136是由树脂1134模制(mold)而成。在定子113的减速器200相反侧设置有托架116。在该托架116的更靠减速器200相反侧的位置设置有盖罩102。
编码部120夹着减速器200地配置在与电机电磁部110相反的一侧。编码部120具有编码器121和编码器盖罩122。编码器121是例如光学编码器式或磁式编码器。编码器盖罩122覆盖编码器121。编码器121检测旋转轴101的旋转角度等。
以下,对减速器200进行说明。减速器200是所谓的滚子齿式(roller gear)减速器。减速器200具有输入轴211、输出轴221和壳体201。输入轴211上设置有滚子齿式凸轮212。在输出轴221的外周设置有依次与滚子齿式凸轮212卡合的凸轮从动件222。在壳体201的内部,输入轴211和输出轴221配设成各轴的轴向大致垂直且扭转的位置关系。
输入轴211通过配置在轴向两侧的轴承21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201自由旋转。在输入轴211上一体地设置有滚子齿式凸轮212。在该滚子齿式凸轮212上形成有螺旋状的锥形肋214。锥形肋214根据其旋转角度一样地发生轴向移位。另外,如前所述,输入轴211与电机100的旋转轴101一体成型为一根轴。
输出轴221是中空轴。输出轴221通过配置在轴向两侧的未图示的轴承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201自由旋转。在输出轴221的外周面,沿着周向隔开预定间隔且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多个凸轮从动件222。这些凸轮从动件222中的相邻的两个凸轮从动件222随着滚子齿式凸轮212的旋转,依次相对于锥形肋214的两侧面施加预负荷并抵接卡合。由此,输入轴211的旋转被减速而传递到输出轴221。
如图2所示,壳体201能够沿与输入轴21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即输出轴221的轴向。图2中左右方向)分割。壳体201具有第一壳体部201u及第二壳体部201d这两个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201u和第二壳体部201d通过螺栓207(参照图1)连结。另外,壳体201具有供输入轴211贯穿的贯穿孔202。在该贯穿孔202中的靠编码部120侧的贯穿孔202a中设置有轴承213。在该轴承213的轴端侧(图1中左侧)设置有油封203和油封座204。油封座204支承油封203,并且对轴承213施加预负荷。贯穿孔202a的更靠轴端侧向壳体201的表面开口。编码器盖罩122固定在该开口206的预定位置。
在贯穿孔202中的靠电机电磁部110侧的贯穿孔202b中设置有轴承支承部件140。轴承支承部件140支承轴承213,并且对该轴承213施加一定的预负荷。此外,在轴承213是不需要施加预负荷的轴承(例如圆柱滚子轴承等)的情况下,轴承支承部件140以不施加预负荷的状态支承轴承213。在贯穿孔202b的轴端侧(图1中右侧),孔径扩大地向壳体201的表面开口。电机电磁部110经由轴承支承部件140被定位并固定在该开口205的预定位置。
以下,使用图3说明轴承支承部件140。图3A是抽出图1所示的旋转装置1的纵剖视图中的轴承支承部件140附近而示出的局部放大图。图3B是相当于图3A中IIIB-IIIB剖面的剖视图。
如图3A及图3B所示,轴承支承部件140是中央具有用于使输入轴211贯穿的贯穿孔141的环状部件。该轴承支承部件140具有支承部142和凸缘部143。支承部142的外径比上述的壳体201的靠电机电磁部110侧的贯穿孔202b的内径小。凸缘部143的外径比贯穿孔202b的内径大。在轴承支承部件140被固定在壳体201的贯穿孔202b中的状态下,支承部142插入于贯穿孔202b的内部。而且,凸缘部143配置在贯穿孔202b的外部,在该例中配置在上述的开口205内。此时,由于支承部142的外径比贯穿孔202b的内径小,所以在支承部142的外周与贯穿孔202b的内周之间形成间隙S。
贯穿孔141的减速器200侧(图3A中左侧)以孔径扩大的方式向轴承支承部件140的减速器200侧(图3A中左侧)的表面开口。该开口144作为供轴承213嵌合的嵌合部发挥功能。将轴承213嵌合在开口144中,由此,支承部142对轴承213进行支承。此外,在贯穿孔141与开口144之间,因孔径差而形成阶梯差部145。该阶梯差部145对轴承213施加一定的预负荷。
在贯穿孔141的减速器200相反侧(图3A中右侧)设置有油封203。该油封203通过呈圆周状地设置在凸缘部143的径向中央侧的油封座部146被支承。
在凸缘部143的周向多个部位(该例中是8个部位)形成有螺栓孔147。用于固定轴承支承部件140的螺栓208贯插在螺栓孔147中。螺栓孔147的孔径形成得比螺栓208大。在各螺栓孔147内,在螺栓208的周围形成间隙。将螺栓208贯插在形成于凸缘部143的螺栓孔147中并与壳体201紧固。由此,轴承支承部件140被固定在壳体201的贯穿孔202b中。
另外,凸缘部143具有形成在径向外周侧的凸部148(套接部)。凸部148与油封座部146呈同心圆状地设置。此外,作为套接(インロ一結合)部不限于凸部形状,也可以是凹部形状。该凸部148朝向减速器200相反侧(图3A中右侧)突出地形成。通过使凸部148的内周面与电机电磁部110的定子113的树脂1134的外周面卡合,从而使凸部148和树脂1134套接。由此,定子113设置在了轴承支承部件140上。此时,电机支架112的端部与凸部148抵靠,发挥套接时的抵靠面的作用。通过该套接,轴承支承部件140和定子113被定位成彼此同轴。此外,凸部148和树脂1134被套接之后,通过粘接进行固定。
对由以上说明的旋转装置1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电机100具备轴承支承部件140。轴承支承部件140支承轴承213,并对该轴承213施加一定的预负荷,所述轴承213将减速器200的输入轴211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而且,定子113设置在该轴承支承部件140上。此时,减速器200的输入轴211和电机100的旋转轴101一体地构成为同轴。其结果,转子111和定子113实质上通过一个部件即轴承支承部件140进行定位。由此,能够提高旋转电机100中的转子111和定子113的同轴度。另外,轴承支承部件140是通过一个部件发挥定子113的安装部件、轴承213的支承部件及预负荷部件的功能。其结果,能够减少零件数目,能够高效地进行旋转装置1的组装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减速器200的壳体201能够沿与输入轴21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割。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如图3B作为一例所示,有时在两个壳体部201u、201d间产生尺寸误差。该情况下,在电机电磁部110侧的贯穿孔202b中,可能会在壳体部彼此的抵靠部分产生阶梯差209。该情况下,例如是轴承嵌入于贯穿孔202b的一般结构的情况下,贯穿孔202b的内径和轴承的外径大致一致。其结果,难以直接将轴承嵌入于贯穿孔202b中。由此,需要消除贯穿孔202b的阶梯差209的切削作业等,旋转装置的组装作业需要花费时间。
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中,轴承支承部件140以支承轴承213的状态设置在壳体201的贯穿孔202b中。此时,轴承支承部件140的支承部142的外径比贯穿孔202b的内径小。由此,在支承部142的外周与贯穿孔202b的内周之间形成有间隙S。由此,即使如上所述地在贯穿孔202b中产生阶梯差209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也能够利用间隙S允许阶梯差209,将轴承213配置在贯穿孔202b中。其结果,不需要消除阶梯差209的切削作业等,能够容易地将轴承213设置于壳体201。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旋转装置1的组装作业。另外,通过使支承部142的外径与贯穿孔202b的内径之间的尺寸差比较有富余,从而即使在贯穿孔202b中产生的阶梯差209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设置轴承213。
另外,在轴承支承部件140的凸缘部143中,螺栓孔147的孔径形成得比螺栓208大。另外,在各螺栓孔147内,在螺栓208的周围形成有间隙。通过该螺栓孔147的间隙、以及上述的支承部142的外周与贯穿孔202b的内周之间的间隙S,能够将轴承支承部件140固定在任意的位置。即,轴承支承部件140在沿与输入轴211的轴向垂直的面方向错开间隙的量的同时相对于壳体201被固定。因此,因壳体部201u、201d的尺寸误差,贯穿孔202b的中心位置相对于输入轴211的轴芯位置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轴承213支承并固定在与输入轴211同轴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轴承支承部件140具有支承部142和凸缘部143。支承部142具有供轴承211嵌合的开口144。支承部142的外径比贯穿孔202b的内径小。由此,将轴承支承部件140固定在壳体201上时,能够在支承部142的外周和贯穿孔202b的内周之间可靠地形成间隙S的同时,能够将轴承211配置在贯穿孔202b的内部。另一方面,凸缘部143的外径比贯穿孔202b的内径大。由此,利用位于贯穿孔202b外部的凸缘部143,通过螺栓紧固,将轴承支承部件140可靠地固定在壳体201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轴承支承部件140的凸缘部143具有凸部148。凸部148与电机100的定子113的树脂1134套接。由此,在旋转装置1的组装作业中,将电机100安装在减速器200上时,将凸部148与定子113套接。其结果,能够将定子113相对于轴承支承部件140定位在预定位置,并能够容易地安装。因此,不需要对电机100的定位作业,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在组装作业中,使输入轴211贯插于被轴承支承部件140支承的轴承213中,并将轴承支承部件140安装在输入轴211上。然后,使轴承支承部件140的凸部148与电机100的定子113套接,从而将定子113安装在轴承支承部件140上。此时,最初将轴承支承部件140安装在输入轴211上时,轴承支承部件140与输入轴211彼此成为同轴的。另外,然后在使轴承支承部件140的凸部148与电机100的定子113套接时,轴承支承部件140与定子113彼此成为同轴的。而且,由于减速器200的输入轴211与电机100的旋转轴101一体地构成,所以是同轴的。其结果,将电机100安装在减速器200上时,转子111和定子113经由轴承支承部件140彼此成为同轴地被定位。其结果,能够提高旋转装置1的组装精度。
而且,使电机100的定子113直接套接在轴承支承部件140上。由此,与例如将电机100的托架安装在轴承支承部件140上的结构相比,不需要托架。因此,能够实现电机100(即旋转装置1)的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及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以下,依次对这样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1)还将轴承支承部件设置在编码部侧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仅电机电磁部110侧的轴承213由轴承支承部件140支承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即,编码部120侧的轴承213也可以由另一轴承支承部件进行支承。
图4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在该图4中,与图1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如图4所示,在旋转装置1A的减速器200A中,在编码部120侧的贯穿孔202a中,也固定有支承轴承213的轴承支承部件150。
轴承支承部件150与轴承支承部件140同样地是中央具有用于使输入轴211贯穿的贯穿孔151的环状部件。该轴承支承部件150具有支承部152和凸缘部153。支承部152的外径比壳体201的编码部120侧的贯穿孔202a的内径小。凸缘部153的外径比贯穿孔202a的内径大。在轴承支承部件150被固定在壳体201的贯穿孔202a中的状态下,支承部152被插入于贯穿孔202a的内部。另外,凸缘部153配置在贯穿孔202a的外部,在该例中配置在上述的开口206内。此时,由于支承部152的外径比贯穿孔202a的内径小,所以在支承部152的外周与贯穿孔202a的内周之间形成间隙S。
贯穿孔151的减速器200A侧(图4中右侧)以孔径扩大的方式向轴承支承部件150的减速器200A侧的表面开口。该开口154作为供轴承213嵌合的嵌合部发挥功能。在贯穿孔151与开口154之间因孔径差而形成有阶梯差部155。该阶梯差部155对轴承213施加一定的预负荷。在贯穿孔151的减速器200A相反侧(图4中左侧)设置有油封203。
在凸缘部153,与轴承支承部件140同样地在周向多个部位形成有螺栓孔157,用于固定轴承支承部件150的螺栓208贯插于该螺栓孔157中。螺栓孔157的孔径形成得比螺栓208大。在各螺栓孔157内,在螺栓208的周围形成有间隙。将螺栓208贯插在形成于凸缘部153的螺栓孔157中而与壳体201紧固。由此,轴承支承部件150被固定在壳体201的贯穿孔202a中。
在轴承支承部件150的减速器200A相反侧设置有编码器盖罩122。此外,关于旋转装置1A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相同。
根据本变形例,得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即使在编码部120侧的贯穿孔202a中产生阶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间隙S允许该阶梯差,将轴承213配置在贯穿孔202a中。
(2)通过在外周形成的螺纹部固定轴承支承部件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螺栓208被贯插在形成于轴承支承部件140的凸缘部143上的螺栓孔147中,凸缘部143与壳体201紧固。由此,轴承支承部件140被固定在壳体201上,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后述的图5所示的结构那样,形成在轴承支承部件140B的凸缘部143B的外周上的螺纹部1431也可以与形成在壳体201B的开口205的内周上的螺纹部螺合。该情况下,通过该螺合,轴承支承部件140B被固定在壳体201B上。此外,该变形例也能够适用于壳体201B的开口205没有产生阶梯差的情况(例如壳体201B不是分割结构的情况。或者,两个壳体部201u、201d的尺寸误差小的情况等)。
图5是表示本变形例的旋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在该图5中,与图1等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如图5所示,在旋转装置1B的减速器200B中,支承轴承213的轴承支承部件140B设置在壳体201B的贯穿孔202中的靠电机电磁部110侧(图5中右侧)的贯穿孔202b中。
轴承支承部件140B具有支承部142B和凸缘部143B。支承部142B是与前述的支承部142大致同样的结构。
凸缘部143B与凸缘部143不同,在该凸缘部143B的周向未形成前述的螺栓孔147。在该凸缘部143B的外周形成有螺纹部1431。将该螺纹部1431拧入于形成在壳体201B的开口205内周的螺纹部(省略图示)中而进行螺合。由此,轴承支承部件140B被固定在壳体201B上。另外,在该凸缘部143B的靠电机电磁部110侧形成有夹具安装用的孔1432。在调整对轴承213施加的预负荷时,从电机电磁部110侧将预定的夹具安装在该孔1432中。然后,通过该夹具使轴承支承部件140B旋转,来调整螺纹部1431的旋入量(締め込み量)。由此,将轴承支承部件140B向编码部120侧(图5中左侧)压入,或者将轴承支承部件140B向电机电磁部110侧拉出,由此对上述预负荷进行调整。
此外,关于旋转装置1B的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旋转装置1相同。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变形例,能够得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尤其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即,设置在轴承支承部件140B外周的螺纹部1431与形成在壳体201B的开口205内周的螺纹部螺合。由此,使轴承支承部件140B旋转来调整螺纹部1431的旋入量,能够使输入轴211的滚子齿式凸轮212的位置沿轴向滑动。其结果,能够进行滚子齿式凸轮212的锥形肋214和输出轴221的凸轮从动件222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微调整。其结果,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定位。另外,定子113通过套接被固定在轴承支承部件140B上。由此,即便使轴承支承部件140B旋转而使得输入轴211的位置沿轴向移动了,定子113也同样地沿轴向移动。其结果,能够使转子111与定子113的相对位置不变。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采用了仅一侧的轴承213由轴承支承部件支承的结构。但是,如上述(1)的变形例那样,编码部120侧的轴承213也可以由轴承支承部件支承。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通过使在该轴承支承部件的凸缘部的外周形成的螺纹部与在壳体的内周形成的螺纹部螺合,从而将该轴承支承部件固定在壳体的贯穿孔中。
(3)其他
以上,对减速器的壳体分割成两部分的结构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壳体不需要采用分割结构,也可以采用一体型壳体。该情况下,也能够确保转子与定子的同轴度且高效地进行组装作业。另外,在采用分割结构的情况下,不限于分割成两部分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分割成三部分以上的结构。
另外,在图1~图5中,电机电磁部110和编码部120分开配置在减速器200、200A、200B的两侧。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机电磁部110和编码部120配置在减速器200、200A、200B的一侧。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制动部配置在减速器200、200A、200B的另一侧。而且,例如也可以将电机电磁部110、制动部及编码部120全部都集中配置在减速器200、200A、200B的一侧。在这些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以上以将包括磁轭114及磁铁115的励磁部作为转子且将包括绕线管1132等的电枢作为定子的电机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相反地,也可以采用将包括磁轭及磁铁的励磁部设置在电机支架而作为定子且将包括绕线管等的电枢设置在旋转轴上而作为转子的电机。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除了以上已经说明的以外,还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的方式。
其他,虽然没有一一例示,但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

Claims (2)

1.一种旋转装置(1、1A、1B),该旋转装置(1、1A、1B)一体地具备:将励磁部和电枢中的任一方作为转子(111)且将另一方作为定子(113)的旋转电机(100);和减速器(200、200A、20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器(200、200A、200B)具有:
设置有滚子齿式凸轮(212)的输入轴(211);
输出轴(221),在所述输出轴(221)的外周设置有依次与所述滚子齿式凸轮(212)卡合的凸轮从动件(222),所述输出轴(221)沿与所述输入轴(211)垂直的方向延伸;
轴承(213),所述轴承(213)将所述输入轴(211)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和
壳体(201、201B),所述壳体(201、201B)具有供所述输入轴(211)贯穿的贯穿孔(202b),并且所述壳体(201、201B)能够沿与所述输入轴(211)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割,
所述旋转电机(100)具有:
旋转轴(101),所述转子(111)固定于所述旋转轴(101),所述旋转轴(101)与所述减速器(200、200A、200B)的所述输入轴(211)同轴地连结,
对所述轴承(213)进行支承的轴承支承部件(140、140B)和安装所述定子(113)的安装部件(140、140B)被共用化,
所述轴承支承部件(140、140B)设置于所述壳体(201、201B)的所述贯穿孔(202b)中,并且,
所述轴承支承部件(140、140B)具有:
支承部(142、142B),所述支承部(142、142B)具有供所述轴承(213)嵌合的嵌合部(144),所述支承部(142、142B)的外径比所述贯穿孔(202b)的内径小;和
凸缘部(143、143B),所述凸缘部(143、143B)的外径比所述贯穿孔(202b)的内径大,
在所述支承部(142、142B)的外周与所述贯穿孔(202b)的内周之间形成有间隙(S),所述间隙(S)允许在分割了的所述壳体(201、201B)的抵靠部分产生的阶梯差(20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装置(1、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承部件(140、140B)具有与所述定子(113)套接的套接部(148)。
CN201210021818.2A 2011-02-02 2012-01-31 旋转装置 Active CN102629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0476A JP5764338B2 (ja) 2011-02-02 2011-02-02 回転装置
JP2011-020476 2011-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9798A CN102629798A (zh) 2012-08-08
CN102629798B true CN102629798B (zh) 2017-06-09

Family

ID=46587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1818.2A Active CN102629798B (zh) 2011-02-02 2012-01-31 旋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64338B2 (zh)
KR (1) KR101905901B1 (zh)
CN (1) CN102629798B (zh)
TW (1) TWI5668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2936B (zh) 2014-10-15 2016-05-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組合式傳動軸之旋轉裝置及其組合式傳動軸
KR101529174B1 (ko) 2015-01-30 2015-06-19 주식회사 삼천리기계 회전테이블 장치
JP6608674B2 (ja) * 2015-11-02 2019-11-20 株式会社三共製作所 ローラギヤカム機構
TWI653120B (zh) 2017-11-28 2019-03-11 陳國明 轉盤之分度驅動裝置
CN110977505A (zh) * 2019-12-20 2020-04-10 苏州古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卧式凸轮交换台用升降旋转装置
KR102152181B1 (ko) * 2020-03-05 2020-09-08 엠에스캠(주) 금속 부품용 가공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2535A (en) * 1993-06-25 1996-07-02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Electric drive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01945797A (zh) * 2008-02-12 2011-01-1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操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6545U (zh) * 1990-04-06 1991-12-19
TWM276648U (en) * 2005-02-25 2005-10-01 Wenson Prec Machine Co Ltd Improved transmission structure of CNC cutting bench
TWM364557U (en) * 2009-04-20 2009-09-11 Detron Machine Co Ltd Exchange turn table device for tool machine
JP5736180B2 (ja) * 2011-01-11 2015-06-17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回転装置
JP5392579B2 (ja) * 2011-02-02 2014-01-22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2535A (en) * 1993-06-25 1996-07-02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Electric drive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01945797A (zh) * 2008-02-12 2011-01-12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操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57954A (ja) 2012-08-23
JP5764338B2 (ja) 2015-08-19
KR20120089599A (ko) 2012-08-13
TWI566881B (zh) 2017-01-21
CN102629798A (zh) 2012-08-08
KR101905901B1 (ko) 2018-10-08
TW201238706A (en) 201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9798B (zh) 旋转装置
US9006945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rotating apparatus
US9369010B2 (en) Stator of electric motor including resin injected by injection molding
TWI528686B (zh) Rotating motor and rotating equipment
CN109565229A (zh) 双轴一体型马达
CN109792169B (zh)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
JP6531830B2 (ja) 電動過給機
US11462964B2 (en) Motor and brake device comprising same
JP2013093985A (ja) ステータ固定構造
WO2019215816A1 (ja) 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サーボモータ
CN105449917A (zh) 旋转电机
US20140167541A1 (en) Rotor of motor
JP2016077069A (ja) 車載用回転電機
US20160061291A1 (en) Eccentric oscillation gear device and torque adjusting method therefor
JP6914443B2 (ja) モータ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US10826361B2 (en)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CN208571761U (zh) 转子及电动机
JP7158848B2 (ja) モータ装置のシリーズ
JP2000125523A (ja)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312771B2 (en) Brushless motor
KR102380923B1 (ko) 샤프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모터
JP2013199875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装置
JP2012247350A (ja) 回転電機
CN102694443B (zh) 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的转子
JP7135786B2 (ja) 固定子、磁気軸受、回転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Sankyo Mfg. Co., Ltd.

Address before: Fukuoka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Applicant before: Sankyo Mfg.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