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8068B - 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8068B
CN102628068B CN 201210121314 CN201210121314A CN102628068B CN 102628068 B CN102628068 B CN 102628068B CN 201210121314 CN201210121314 CN 201210121314 CN 201210121314 A CN201210121314 A CN 201210121314A CN 102628068 B CN102628068 B CN 102628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hib
constant temperature
generation
bacterial class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1213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8068A (zh
Inventor
李靖
关晓峰
朱冲
魏新
李小兵
杨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Olymvax Biopharmaceut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Olymvax Biopharmaceut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Olymvax Biopharmaceut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Chengdu Olymvax Biopharmaceuticals Inc
Priority to CN 2012101213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8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8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8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8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8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Hib菌种一至四代传代培养,种子罐培养,发酵罐发酵培养,杀菌、取上清液和纯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培养Hib细菌达到较高的浓度,使Hib荚膜多糖的产量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提高了50%~100%,且生产出的荚膜多糖符合国家质量标准;(2)将发酵液中的核酸和蛋白等杂质含量控制在低水平,较低的蛋白含量减少了苯酚抽提去除杂质蛋白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后续纯化过程中的苯酚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降低了生产成本;(3)多糖产量稳定,纯化后的精糖蛋白和内毒素等杂质含量都大大低于国家控制的标准。

Description

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仍是导致人类侵袭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中绝大部分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 lus Influenzae type b,Hib)引起。Hib脑膜炎的危害居细菌性脑膜炎的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其另一个特点是发病年龄小,婴幼儿感染率高,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每年全世界Hib脑膜炎至少造成300万例严重疾病,其中约38.6万人死亡,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Hib肺炎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约占所有儿童肺炎的20%,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肺炎的重要死亡原因。在亚洲22个国家的48项研究中,有2/3表明Hib是儿童非结核性脑膜炎的首要致病原。
我国3~5岁儿童中Hib自然感染抗体水平低,为Hib感染高危人群。因此,我国有使用Hib疫苗的必要。
接种疫苗是预防绝大多数Hib严重病例的唯一公共卫生措施。第一种Hib多糖疫苗于1985年4月在美国上市,这种疫苗适用于2~5岁的儿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月龄前儿童就需要保护,然而,对于小于18月龄的儿童,这种采用PRP的疫苗的有效率为零,这成为该疫苗使用上的最大障碍和不足。
结合疫苗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疫苗在婴幼儿中无效的问题,结合疫苗比以往的疫苗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免疫效果。结合疫苗于1987年投放市场,针对18月龄以上儿童。在随后几年间,三种新的疫苗很快面市,采用了不同的蛋白作为结合蛋白。这些新疫苗在婴幼儿中非常有效。即使在小年龄婴儿中使用Hib疫苗,也是安全有效的。
上世纪90年代初,西欧、美洲等国家将Hib结合疫苗纳入常规儿童免疫规划,Hib侵袭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降低,甚至消失。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致力于推动将其纳入其它国家的计划免疫程序中。至2004年,全球已有包括美洲、欧洲大部分地区和澳洲在内的94个国家将Hib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计划,另有15个国家在全球疫苗与免疫联盟(GAVI)的资助下使用这种疫苗,占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使用量的一半。至2007年,已经有112个国家纳入Hib疫苗计划免疫,3个国家部分纳入Hib疫苗。但在人口占世界1/2的亚洲,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如马来西亚和蒙古(GAVI资助)等将Hib疫苗纳入了计划免疫中。我国由于缺乏系统的Hib疾病流行病学资料,Hib疫苗尚未纳入中国计划免疫的范围。仅有部分城市开始推广使用Hib疫苗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由于疫苗价格较高,限制了疫苗的普及。
制备Hib结合疫苗首先要获得Hib荚膜多糖,目前大规模生产Hib荚膜多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发酵罐搅拌及深层通气的方式培养,当Hib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静止期前期时,使用甲醛杀菌后去除菌体,收集发酵液上清液,再经后续一系列纯化工序后获得高纯度的Hib荚膜多糖。传统生产方式的Hib荚膜多糖产率较低,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较高,这也是使Hib疫苗价格居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同时,由于Hib发酵液中含有较多的核酸及蛋白等杂质成分,增加了后续纯化的难度,为了获得高纯度的Hib荚膜多糖,只能增加纯化的工序,更进一步降低了Hib荚膜多糖的收率,使产量进一步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发酵液中核酸和蛋白等杂质含量、降低去除杂质蛋白所需的苯酚用量的、Hib荚膜多糖产量高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Hib菌种一至四代传代培养,它包括以下传代培养步骤:
A、第一代培养:开启Hib菌种传代至5~10mlHib液体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16~20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37℃、回旋频率为250~330rpm;
B、第二代培养:将第一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10~2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6~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37℃、回旋频率为250~330rpm;
C、第三代培养:将第二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20~5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6~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37℃、回旋频率为250~330rpm;
D、第四代培养:将第三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500~100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直到培养基中菌浓度达到100~200亿/ml,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37℃、回旋频率为250~330rpm;
(2)种子罐培养:将第四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种子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直到菌浓度达到200~300亿/ml,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5~37℃、搅拌频率为100~200rpm;
(3)发酵罐培养:将在种子罐中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在此过程中向发酵罐中补加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至Hib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静止期前期,菌浓度达到300~400亿/ml时停止搅拌培养,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5~37℃、搅拌频率为200~300rpm;
(4)杀菌、取上清液:向发酵罐中加入甲醛溶液至甲醛终浓度为1~2%进行杀菌,待杀菌完成后,取发酵液上清液;
(5)纯化: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处理,获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Hib液体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胰蛋白胨10~20,酸水解酪蛋白5~15,酵母提取物5~30,氯化钠2~8.5,葡萄糖5~20,氯化血红素0.01~0.03,辅酶I 0.01~0.0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培养Hib细菌达到较高的浓度,使Hib荚膜多糖的产量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提高了50%~100%,且生产出的荚膜多糖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2)将发酵液中的核酸和蛋白等杂质含量控制在低水平,较低的蛋白含量减少了苯酚抽提去除杂质蛋白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后续纯化过程中的苯酚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3)多糖产量稳定,纯化后的精糖蛋白和内毒素等杂质含量都大大低于国家控制的标准,并且得到的多批多糖原液各项检定结果稳定,重复性很高,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Hib菌种一至四代传代培养,它包括以下传代培养步骤:
A、第一代培养:开启Hib菌种传代至5mlHib液体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16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回旋频率为250rpm;
B、第二代培养:将第一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1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6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回旋频率为250rpm;
C、第三代培养:将第二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2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6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回旋频率为250rpm;
D、第四代培养:将第三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50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直到培养基中菌浓度达到100亿/ml,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回旋频率为250rpm;
其中,所述的Hib液体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胰蛋白胨10,酸水解酪蛋白5,酵母提取物5,氯化钠2,葡萄糖5,氯化血红素0.01,辅酶I0.01。
(2)种子罐培养:将第四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种子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直到菌浓度达到200亿/ml,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5℃、搅拌频率为100rpm;
(3)发酵罐培养:将在种子罐中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在此过程中向发酵罐中补加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至Hib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静止期前期,菌浓度达到300亿/ml时停止搅拌培养,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5℃、搅拌频率为200rpm;
(4)杀菌、取上清液:向发酵罐中加入甲醛溶液至甲醛终浓度为1%进行杀菌,待杀菌完成后,取发酵液上清液;
(5)纯化: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处理,获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成品。
【实施例2】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Hib菌种一至四代传代培养,它包括以下传代培养步骤:
A、第一代培养:开启Hib菌种传代至10mlHib液体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20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330rpm;
B、第二代培养:将第一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2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330rpm;
C、第三代培养:将第二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5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330rpm;
D、第四代培养:将第三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100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直到培养基中菌浓度达到200亿/ml,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330rpm;
其中,所述的Hib液体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胰蛋白胨20,酸水解酪蛋白15,酵母提取物30,氯化钠8.5,葡萄糖20,氯化血红素0.03,辅酶I 0.03。
(2)种子罐培养:将第四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种子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直到菌浓度达到300亿/ml,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7℃、搅拌频率为200rpm;
(3)发酵罐培养:将在种子罐中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在此过程中向发酵罐中补加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至Hib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静止期前期,菌浓度达到400亿/ml时停止搅拌培养,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7℃、搅拌频率为300rpm;
(4)杀菌、取上清液:向发酵罐中加入甲醛溶液至甲醛终浓度为2%进行杀菌,待杀菌完成后,取发酵液上清液;
(5)纯化: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处理,获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成品。
【实施例3】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Hib菌种一至四代传代培养,它包括以下传代培养步骤:
A、第一代培养:开启Hib菌种传代至8mlHib液体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1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6℃、回旋频率为290rpm;
B、第二代培养:将第一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15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7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6℃、回旋频率为290rpm;
C、第三代培养:将第二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35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7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6℃、回旋频率为290rpm;
D、第四代培养:将第三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75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直到培养基中菌浓度达到150亿/ml,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6℃、回旋频率为290rpm;
其中,所述的Hib液体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胰蛋白胨15,酸水解酪蛋白10,酵母提取物18,氯化钠5,葡萄糖12,氯化血红素0.02,辅酶I 0.02。
(2)种子罐培养:将第四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种子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直到菌浓度达到250亿/ml,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6℃、搅拌频率为150rpm;
(3)发酵罐培养:将在种子罐中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在此过程中向发酵罐中补加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至Hib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静止期前期,菌浓度达到350亿/ml时停止搅拌培养,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6℃、搅拌频率为250rpm;
(4)杀菌、取上清液:向发酵罐中加入甲醛溶液至甲醛终浓度为1.5%进行杀菌,待杀菌完成后,取发酵液上清液;
(5)纯化: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处理,获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成品。
【实施例4】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Hib菌种一至四代传代培养,它包括以下传代培养步骤:
A、第一代培养:开启Hib菌种传代至5mlHib液体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20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300rpm;
B、第二代培养:将第一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1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7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300rpm;
C、第三代培养:将第二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2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7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300rpm;
D、第四代培养:将第三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50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直到培养基中菌浓度达到150亿/ml,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300rpm;
其中,所述的Hib液体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胰蛋白胨10,酸水解酪蛋白10,酵母提取物15,氯化钠6,葡萄糖10,氯化血红素0.02,辅酶I 0.02。
(2)种子罐培养:将第四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种子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直到菌浓度达到200亿/ml,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7℃、搅拌频率为200rpm;
(3)发酵罐培养:将在种子罐中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在此过程中向发酵罐中补加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至Hib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静止期前期,菌浓度达到400亿/ml时停止搅拌培养,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7℃、搅拌频率为300rpm;
(4)杀菌、取上清液:向发酵罐中加入甲醛溶液至甲醛终浓度为1.5%进行杀菌,待杀菌完成后,取发酵液上清液;
(5)纯化: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处理,获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成品。
【实施例5】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Hib菌种一至四代传代培养,它包括以下传代培养步骤:
A、第一代培养:开启Hib菌种传代至10mlHib液体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1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280rpm;
B、第二代培养:将第一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2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280rpm;
C、第三代培养:将第二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5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280rpm;
D、第四代培养:将第三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100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直到培养基中菌浓度达到200亿/ml,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7℃、回旋频率为280rpm;
其中,所述的Hib液体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胰蛋白胨20,酸水解酪蛋白15,酵母提取物5,氯化钠2,葡萄糖5,氯化血红素0.03,辅酶I 0.03。
(2)种子罐培养:将第四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种子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直到菌浓度达到250亿/ml,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7℃、搅拌频率为180rpm;
(3)发酵罐培养:将在种子罐中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在此过程中向发酵罐中补加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至Hib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静止期前期,菌浓度达到400亿/ml时停止搅拌培养,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6.5℃、搅拌频率为300rpm;
(4)杀菌、取上清液:向发酵罐中加入甲醛溶液至甲醛终浓度为2%进行杀菌,待杀菌完成后,取发酵液上清液;
(5)纯化: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处理,获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成品。
制备三批,按药典方法检测其中蛋白、核酸、核糖、磷及内毒素含量,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156353420000061
经过各项检定表面,蛋白、核酸、核糖、磷和内霉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得到的三批Hib荚膜多糖均符合药典要求。计算多糖产量发现,通过本方法得到的荚膜多糖产量在0.4g/L左右,与传统生产方法0.2g/L的产量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Claims (1)

1.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Hib菌种一至四代传代培养,它包括以下传代培养步骤:
A、第一代培养:开启Hib菌种传代至5~10mlHib液体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16~20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37℃、回旋频率为250~330rpm;
B、第二代培养:将第一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10~2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6~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37℃、回旋频率为250~330rpm;
C、第三代培养:将第二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20~5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6~8h,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37℃、回旋频率为250~330rpm;
D、第四代培养:将第三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500~1000mlHib液体培养基,继续放入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直到培养基中菌浓度达到100~200亿/ml,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的温度为35~37℃、回旋频率为250~330rpm;
(2)种子罐培养:将第四代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种子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直到菌浓度达到200~300亿/ml,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5~37℃、搅拌频率为100~200rpm;
(3)发酵罐培养:将在种子罐中培养所得的Hib菌种接种到发酵罐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在此过程中向发酵罐中补加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至Hib细菌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静止期前期,菌浓度达到300~400亿/ml时停止搅拌培养,其中,恒温搅拌通气培养的温度为35~37℃、搅拌频率为200~300rpm;
(4)杀菌、取上清液:向发酵罐中加入甲醛溶液至甲醛终浓度为1~2%进行杀菌,待杀菌完成后,取发酵液上清液;
(5)纯化: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处理,获得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成品;
其中,所述的Hib液体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胰蛋白胨10~20,酸水解酪蛋白5~15,酵母提取物5~30,氯化钠2~8.5,葡萄糖5~20,氯化血红素0.01~0.03,辅酶I 0.01~0.03。
CN 201210121314 2012-04-23 2012-04-23 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Active CN102628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21314 CN102628068B (zh) 2012-04-23 2012-04-23 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21314 CN102628068B (zh) 2012-04-23 2012-04-23 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8068A CN102628068A (zh) 2012-08-08
CN102628068B true CN102628068B (zh) 2013-09-04

Family

ID=4658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21314 Active CN102628068B (zh) 2012-04-23 2012-04-23 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80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24014C1 (ru) * 2016-04-08 2017-06-3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вакцин и сывороток и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бактерийных препаратов"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медико-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России (ФГУП СПбНИИВС ФМБА России) Штамм haemophilus influenzae spb тип в - высокоактивный продуцент капсульного полисахарида полирибозилрибитолфосфат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1164A (zh) * 2016-08-02 2016-12-07 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群脑膜炎球菌高密度产糖的方法
CN106350553A (zh) * 2016-08-29 2017-01-25 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降低流脑a群细菌发酵液中杂质含量的工艺
CN106282262A (zh) * 2016-08-29 2017-01-04 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流脑a群荚膜多糖产率的制备方法
CN106367450A (zh) * 2016-08-29 2017-02-01 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纯化步骤中苯酚用量的流脑a群荚膜多糖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4319B1 (en) * 2003-09-11 2010-03-10 De Staat der Nederlanden, vert. door de minister van VWS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for use in conjugate vaccines
CN101081296B (zh) * 2006-05-29 2010-08-04 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制备方法及其联合疫苗
CN101724085B (zh) * 2008-10-22 2011-09-21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一种荚膜多糖纯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24014C1 (ru) * 2016-04-08 2017-06-3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вакцин и сывороток и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бактерийных препаратов"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медико-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России (ФГУП СПбНИИВС ФМБА России) Штамм haemophilus influenzae spb тип в - высокоактивный продуцент капсульного полисахарида полирибозилрибитолфосфат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8068A (zh) 201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8068B (zh) b型流感嗜血杆菌高密度培养生产细菌荚膜多糖的方法
CN107142249B (zh) 一种全悬浮细胞培养生产猪伪狂犬病毒抗原的方法
CN102633898B (zh) 一种Hib多糖与蛋白结合工艺的优化方法
CN102911910A (zh)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及利用其生产手足口病毒疫苗的方法
CN105969737B (zh) 一种规模化生产轮状病毒疫苗的方法
CN102660510B (zh) 一种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方法
CN102058882B (zh) 一种制备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方法
CN101524536B (zh)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乙型脑炎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8411A (zh) Ibdv无血清微载体悬浮培养增殖的方法
CN104888209B (zh) 一种b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重组蛋白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849A (zh) 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68650A (zh)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在制备狂犬灭活疫苗中的应用
CN103387958B (zh)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sv-7在病毒培养中的应用
CN111662881B (zh) 新型冠状病毒Vero细胞灭活疫苗病毒液及其生产方法
CN105176915A (zh) 一种适于Marc-145细胞生长的低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216985C (zh) 甲型肝炎病毒毒株,制备甲肝灭活疫苗的方法及所得疫苗
CN106344915A (zh) 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疫苗的制备方法
CN102174477B (zh) 甲型肝炎病毒株sh及其二倍体细胞适应方法
CN109943490A (zh) 一种广东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复苏方法
CN105039227A (zh) A群脑膜炎球菌的培养方法
CN104312981A (zh)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及其生产方法
CN104651320A (zh) 低血清培养st细胞生产猪传染性胃肠炎华毒株病毒的方法
CN103536913A (zh) 采用mdck细胞系生产禽流感病毒二价灭活疫苗的方法
CN106282262A (zh) 一种提高流脑a群荚膜多糖产率的制备方法
CN102492659A (zh) 一种疫苗生产用甲肝病毒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Jing

Inventor after: Guan Xiaofeng

Inventor after: Zhu Chong

Inventor after: Wei Xin

Inventor after: Li Xiaobing

Inventor after: Yang Yonghua

Inventor after: Ma Hengjun

Inventor after: Zhang Liying

Inventor before: Li Jing

Inventor before: Guan Xiaofeng

Inventor before: Zhu Chong

Inventor before: Wei Xin

Inventor before: Li Xiaob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Yonghu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