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7756A -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7756A
CN102627756A CN2012100862907A CN201210086290A CN102627756A CN 102627756 A CN102627756 A CN 102627756A CN 2012100862907 A CN2012100862907 A CN 2012100862907A CN 201210086290 A CN201210086290 A CN 201210086290A CN 102627756 A CN102627756 A CN 102627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ic liquid
polylactic acid
product
acid
but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62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会学
应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862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77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7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7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以L-乳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聚合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由于离子液体对产品聚合具有较好的溶解特性,所以使共聚反应在均相反应的条件下进行,得到了较好的催化,反应速率较快,在6-10小时内就可得到较高分子量的产品。而离子液体中为可溶解的物质,在产品的最后沉淀中可全部溶解于溶剂,所以在产品中无残留,制备的产品不需考虑残留毒物。离子液体的制备,可根据共聚的反应产物进行筛选,能得到较好的结晶产品,有利于产品的降解,降解周期短且彻底。

Description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临床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单独的聚乳酸已不能满足要求。如聚乳酸的降解速度很快,降解周期难以控制,本体侵蚀后强度下降很快,另外聚乳酸较脆,抗冲性也较差,质硬而韧性较差,缺乏柔性和弹性,极易弯曲变形等。但通过对聚乳酸进行增塑、共聚、共混、分子修饰、复合等方法改性可实现对聚乳酸的降解性能、结晶性、亲水性及力学性能的改进,同时还可获得成本低廉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在医学领域或环保方面的应用需求。因此。近年来不同组成的乳酸共聚物发展迅速。尤其聚乙二醇(PEG)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减少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吸附及良好的亲水性等优点。故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的合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丙交酯与环氧乙烷、聚乙二醇开环共聚合成。但丙交酯的成本高,使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制造成本很高,应用受到限制。二是利用乳酸与聚乙二醇在辛酸亚锡和对甲苯磺酸的共同作用下直接聚合合成,该方法虽然减少了反应步骤,但是由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较低,所制备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较低,同时因传统催化剂的残留,使共聚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选择更高活性的催化剂或新的合成工艺,提高聚合反应的效率是聚乳酸-聚乙二醇制备的关键。
中国专利CN 200810042793公布了一种溶剂热合法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共聚物的方法。该专利采用高压反应釜,将一定比例的丙交酯、聚乙二醇、催化剂、稳定剂等,控制反应温度、时间,使体系在临界状态下进行反应,得到分子量较高的PLA-PEG的共聚物。
而中国专利CN200910014889则公布了一种制备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方法。它采用了KHMDS钾盐作为催化剂,在惰性气氛下,将环氧乙烷和丙交酯进行聚合,一锅法得到产品。
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反应是一缩聚反应,反应机理证明在酸性条件下通过脱水实现聚合的,因此各种路易斯酸、布朗斯特质子酸等都被验证可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是指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有机阴离子构成的室温下或室温附近呈液态的盐。按照离子液体的酸碱性将其分为:Lewis酸性、Lewis碱性、酸性、
Figure BDA0000147756680000022
碱性和中性离子液体。Lewis酸性离子液体是指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离子液体;反之,Lewis碱性离子液体是指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液体。Lewis酸性或碱性离子液体主要是氯铝酸类离子液体;
Figure BDA0000147756680000023
酸性离子液体指能够给出质子(或含有活泼酸性质子)的离子液体,如[HMIM]BF4;
Figure BDA0000147756680000024
碱性离子液体指能够接受质子(或阴离子为OH-)的离子液体,如[BMIM]OH;而中性离子液体则非常多,如[BMIM]BF4。
近年来,酸性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液体催化剂,正受到世界各国催化界与石化企业界的关注,它具有传统催化剂不可比拟的优点:拥有液体酸催化剂的高密度反应活性位,具有低挥发性;酸性可以超过固体超强酸,并且酸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同时它也可以兼具B酸性和L酸性;催化剂和产物容易分离,可以重复循环利用;液态范围宽、熔点低;热稳定性好,产物选择性好(称为“液体分子筛”);可设计性,即通过对酸性离子液体进行分子设计,在离子液体中引入酸性基团,调整阴、阳离子组合或嫁接适当的官能团,可获得“需求特定”或“量体裁衣”的酸性离子液体。这些特点使得酸性离子液体兼有液体酸与固体酸的功能与特性。因此,将离子液体的结构多样性与各种特性组合,势必可以构建大量性质与用途不同的离子液体酸催化剂。总之,离子液体与普通液体催化剂相比,具有低挥发性、环境友好、易分离等特点;与固体催化剂相比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这保证了离子液体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离子液体的高催化活性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的收率、效率更高,与普通液体和固体催化剂相比,将降低总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性能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以L-乳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聚合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
其中,所述的催化剂为离子液体为咪唑型的离子液体、吡啶型的离子液体、吡咯烷型的离子液体或季膦型的离子液体。所述的咪唑型的离子液体为1,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3-二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1-乙烯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1-乙基-2,3-二甲基咪唑甲磺酸盐或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所述的吡啶型的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N-己基-3-甲基吡啶甲磺酸盐或N-辛基-3-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所述的吡咯烷型的离子液体为N-甲基-丁基吡咯烷对甲苯磺酸盐、N-甲基-乙基吡咯烷甲磺酸盐或N-甲基-丁基吡咯烷四氟硼酸盐;所述的季膦型的离子液体为甲基三丁基膦四氟硼酸盐、丁基三苯基膦四氟硼酸盐或磺酸丁基三磺酸苯基硫酸盐。
本发明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具体来说,将经分子筛干燥的L-乳酸与聚乙二醇混合均匀,再加入催化剂离子液体,在500-1000Pa、160-180℃下,熔融聚合6-10小时,得到棕黄色固体为聚乳酸-聚乙二醇的无规共聚物,再经提纯和真空干燥后,得白色粉末。
其中,所述的分子筛型号为3A、4A或5A。
其中,所述的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400~20000,优选4000或6000。
其中,L-乳酸、聚乙二醇和催化剂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80-1000)∶(10-110)∶(0.01-0.5),优选(200-600)∶(22-85)∶(0.1-0.35)。
其中,所述的提纯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即将棕黄色固体加入溶解溶剂中溶解,再加入沉淀剂得到沉淀,最后用重结晶溶剂进行重结晶。所述的溶解溶剂为氯仿、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醚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沉淀剂为甲醇、乙醇、丙醇、1-丁醇、2-丁醇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重结晶溶剂为氯仿、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醚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与本发明催化剂对比的传统的催化剂是以金属催化剂最为常用,其代表物是金属锡、锌等的路易斯酸盐,但这些催化剂与离子液体类型的催化剂相比,利用离子液体进行催化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的优点在于:
1、由于离子液体对产品聚合具有较好的溶解特性,所以使共聚反应在均相反应的条件下进行,得到了较好的催化,反应速率较快,在6-10小时内就可得到较高分子量的产品。
2、而离子液体中为可溶解的物质,在产品的最后沉淀中可全部溶解于溶剂,所以在产品中无残留,制备的产品不需考虑残留毒物。
3、离子液体的制备,可根据共聚的反应产物进行筛选,能得到较好的结晶产品,有利于产品的降解,降解周期短且彻底。
所得产品的相关性能材料,我们分别进行了DSC差热扫描、TG-DTA的热重分析、WAXD的小角度的晶体衍射以及降解实验,对比传统的催化剂,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得到的产品的纯度较好,效果明显,可参见附表1。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所用的L-乳酸(L-LA)购自于阿拉丁公司(分析纯);聚乙二醇(PLEG)购自于武汉鑫恒隆科技有限公司,分子筛购自于成都赛德维尔空压机有限公司。
实施例1: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5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25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2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400的PLEG22克,1,3-二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0.1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800Pa,170℃,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得到棕黄色固体,加入氯仿溶剂5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2: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5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25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2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600的PLEG 25克,1-乙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0.1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800Pa,170℃,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氯仿溶剂5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3: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5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3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1000的PLEG 35克,1-乙基-2,3-二甲基咪唑甲磺酸盐0.1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600Pa,175℃,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氯仿溶剂8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4: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4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10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6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2000的PLEG 85克,1-丁基-3-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0.25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800Pa,180℃,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氯仿溶剂12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5: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4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10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6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4000的PLEG 85克,1-丁基-3-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0.25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800Pa,170℃,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氯仿溶剂12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6: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4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3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6000的PLEG 35克,1-丁基-3-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0.15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600Pa,175℃,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氯仿/丙酮溶剂(V∶V=1∶1)共8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V∶V=1∶1)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7: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4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3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8000的PLEG 35克,N-甲基-丁基吡咯烷对甲苯磺酸盐0.20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600Pa,165℃,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二氯甲烷溶剂10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V∶V=1∶1)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8: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5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6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20000的PLEG 85克,N-甲基-丁基吡咯烷对甲苯磺酸盐0.35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600Pa,170℃,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三氯甲烷溶剂10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乙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V∶V=1∶1)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9: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5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6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20000的PLEG 85克,甲基三丁基膦四氟硼酸盐0.35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600Pa,160℃,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三氯甲烷溶剂10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乙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V∶V=1∶1)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10: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5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6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20000的PLEG 85克,磺酸丁基三磺酸苯基硫酸盐0.35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600Pa,170℃,搅拌反应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三氯甲烷溶剂10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乙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V∶V=1∶1)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聚合反应压力为500Pa。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聚合反应压力为1000Pa。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聚合反应时间为10小时。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的离子液体催化剂为1,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的离子液体催化剂为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的离子液体催化剂为N-己基-3-甲基吡啶甲磺酸盐。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的离子液体催化剂为N-甲基-乙基吡咯烷甲磺酸盐。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8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20000的PLEG 10克,磺酸丁基三磺酸苯基硫酸盐0.01克。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10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10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20000的PLEG 110克,磺酸丁基三磺酸苯基硫酸盐0.5克。
对比例1: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4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10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6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4000的PLEG 85克,辛酸亚锡0.25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800Pa,170℃,搅拌反应2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氯仿溶剂12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对比例2:
首先将准备反应的L-乳酸用4A的分子筛干燥2-3小时后,放置备用。在500毫升的反应瓶中,加入初步干燥的300克的L-乳酸,分子量为6000的PLEG 35克,氯化锌0.15克,然后加热至回流,并用真空泵控制反应瓶内的压力为600Pa,175℃,搅拌反应26小时,然后缓慢降温至室温,加入氯仿/丙酮溶剂(V∶V=1∶1)共80毫升,将反应物搅拌溶解,然后用甲醇边搅拌边滴加,直至出现混浊,并有沉淀慢慢析出,静止放置1小时,沉淀析出完毕,用真空抽滤,得到粗的产品。再用氯仿-丙酮(V∶V=1∶1)复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分别用GPC测定共聚物的分子量,利用DSC和TG-DTA进行热分析,测定其Tg和Tm,用WAXD测定其晶体的分布,详细结果见附表1。
表1: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得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产品的性能结果。
Figure BDA0000147756680000101
从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离子液体催化的聚乳酸-聚乙二醇(PLA-b-PLEG)的产品,与传统的金属离子的路易斯酸盐催化的产品相比较,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达到与金属离子催化相似的结果,特别是其催化剂的产品收率较之传统的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产品无催化剂残留;所得到的产品的结晶程度较好,产品的玻璃化温度(Tg)和熔融温度(Tm),都比对比例有显著的提高。通过实验结果还证明,不同的离子液体与不同分子量的PEG的聚合,其分布来看以PEG4000和PEG6000的产品较好,得到的共聚产品的性能较好,这说明离子液体催化还受到不同反应物的结构的影响。

Claims (7)

1.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以L-乳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聚合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其特征在于,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离子液体为咪唑型的离子液体、吡啶型的离子液体、吡咯烷型的离子液体或季膦型的离子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咪唑型的离子液体为1,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3-二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1-乙烯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1-乙基-2,3-二甲基咪唑甲磺酸盐或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所述的吡啶型的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N-己基-3-甲基吡啶甲磺酸盐或N-辛基-3-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所述的吡咯烷型的离子液体为N-甲基-丁基吡咯烷对甲苯磺酸盐、N-甲基-乙基吡咯烷甲磺酸盐或N-甲基-丁基吡咯烷四氟硼酸盐;所述的季膦型的离子液体为甲基三丁基膦四氟硼酸盐、丁基三苯基膦四氟硼酸盐或磺酸丁基三磺酸苯基硫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分子筛干燥的L-乳酸与聚乙二醇混合均匀,再加入催化剂离子液体,在500-1000Pa、160-180℃下,熔融聚合6-10小时,得到棕黄色固体,再经提纯和真空干燥后,得白色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子筛型号为3A、4A或5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400~200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L-乳酸、聚乙二醇和催化剂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80-1000)∶(10-110)∶(0.01-0.5)。
CN2012100862907A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026277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62907A CN102627756A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62907A CN102627756A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7756A true CN102627756A (zh) 2012-08-08

Family

ID=46586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62907A Pending CN102627756A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77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8528A (zh) * 2020-09-02 2020-11-24 浙江大学 一种无催化剂合成芳香族聚酯的方法及其产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2220A (zh) * 2002-07-12 2003-04-23 天津大学 聚乙二醇-b-聚乳酸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517384A (zh) * 2003-01-16 2004-08-04 北京天润兴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737033A (zh) * 2005-09-09 2006-02-22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羟基酸缩聚物的缩合聚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2220A (zh) * 2002-07-12 2003-04-23 天津大学 聚乙二醇-b-聚乳酸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517384A (zh) * 2003-01-16 2004-08-04 北京天润兴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737033A (zh) * 2005-09-09 2006-02-22 浙江大学 一种制备羟基酸缩聚物的缩合聚合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8528A (zh) * 2020-09-02 2020-11-24 浙江大学 一种无催化剂合成芳香族聚酯的方法及其产品
CN111978528B (zh) * 2020-09-02 2021-11-09 浙江大学 一种无催化剂合成芳香族聚酯的方法及其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nwukamike et al.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DBU/CO2 switchable solvent system for cellulose solubilization and derivatization
CN105949451B (zh) 一种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Wu et al. Fully isohexide-based polyester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tructure–properties relations
CN107573497B (zh) 一种基于离子液体高效催化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Hameed et al. Blends of cellulose and poly (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 prepared from the ionic liquid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CN109280160B (zh) 一种离子液体催化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Fox et al. Synthesis of regioselectively brominated cellulose esters and 6-cyano-6-deoxycellulose esters
CN101357985A (zh) 超支化聚芳醚酮、其制备方法及在粘度调节剂方面的应用
Luo et al. Synthesis of biodegradable material poly (lactic acid-co-sorbitol) via direct melt polycondensation and its reaction mechanism
CN102633996B (zh) 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聚乳酸的方法
CN102268030B (zh) 含氮双酚氧基配体双核铝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e la Cruz-Martínez et al. Bimetallic zinc catalysts for ring-opening co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Luo et al. Synthesis of biodegradable material poly (lactic acid-co-glycerol) via direct melt polycondensation and its reaction mechanism
CN108341937A (zh) 一种生物基含碳酸酯结构的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Scalable Synthesis of Poly (ester-co-ether) Elastomers via Direct Catalytic Esterification of Terephthalic Acid with Highly Active Zr–Mg Catalyst
CN114163627A (zh) 一类双功能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5884753A (zh) 一种六氢均三嗪缩水甘油酯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Gupta et al. Biocatalytic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glycerol‐based macroamphiphiles and their self‐assembly to micellar nanotransporters
Yi et al. Novel “rigid to flexible” biobased polyesters fully derived from 5-hydroxymethylfurfural: Promising as sustainable UV shielding and gas barrier materials
CN105694030A (zh) 一种寡聚氨基酸与海藻酸钠复合的杂化抗菌水凝胶
Yang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Biodegradable Block Copolymers of ε‐Caprolactone and δ‐Valerolactone Catalyzed by New Aluminum Metal Complexes
Yang et al. Phase transi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bio-based comb-like polymers based on renewable castor oil-derived epoxides and CO2
CN102627756A (zh)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Kricheldorf Cyclic and multicyclic polymers by three-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
CN111019111B (zh) 一种合成生物基聚碳酸酯的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合成生物基聚碳酸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