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0822A -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阴极材料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阴极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0822A
CN102610822A CN2012100577081A CN201210057708A CN102610822A CN 102610822 A CN102610822 A CN 102610822A CN 2012100577081 A CN2012100577081 A CN 2012100577081A CN 201210057708 A CN201210057708 A CN 201210057708A CN 102610822 A CN102610822 A CN 102610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chargeable battery
lithium rechargeable
cathode
lit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77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波
袁庆丰
赵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577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08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0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0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所述阴极材料包括基体、包覆在所述基体外表面的A层,以及包覆在所述A层外表面且位于最外层的B层;所述基体为结构通式为LixMOy的含锂金属氧化物,所述A层为基体材料经过渡金属元素掺杂的含锂金属氧化物,其结构通式为LixM1-aNaOy,所述B层为金属氧化物、金属磷酸盐和金属氟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A层与基体形成共晶格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存储性能和安全性能,达到在不改变阳极的情况下,直接提高阴极的充电截止电位和能量密度的目的。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含该阴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Description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阴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倍率性能、存储性能、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子终端的小型化、动力汽车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发展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采用了各种方式来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一是选择质量比容量更高的阴/阳极活性物质材料,二是选择电压平台更高的阴极活性材料,三是降低非活性物质与活性物质的重量比例,四是在不改变阳极的情况下,直接提高阴极的充电截止电位,其中,第四种方法是最快捷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第四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得更大的阴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容量值,而且能够使得电池的电压平台更高,从而兼顾了第一种和第二种解决方案。
但是,在不改变阳极的情况下,直接提高阴极的充电截止电位也存在不小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一般地,层状阴极材料为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为4.2V(此时阴极相对与Li金属的电位约为4.25V)。当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进一步提高时,阴极材料晶体结构会由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转变,此时晶体结构会变得很不稳定,使得部分脱出的锂离子在接下来的放电过程中无法嵌入回到阴极活性材料中,从而造成不可逆的能量损失,循环寿命减少;再者,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转变,意味着材料的结构进行了重整,对结构起骨架支撑作用的氧原子将发生迁移,这过程中迁移中的活性氧原子容易氧化电解液,使锂离子二次电池内部温度升高,造成安全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通常通过对材料进行改性研究以达到目的。例如,美国专利US7381497采用体相掺杂的方式制备出阴极材料,可使得材料在高于4.25V时仍然具有较稳定的结构。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阻止阴极活性物质在高电位时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因此在长时间的循环与存储过程中,阴极材料表面的活性元素如Co会逐渐溶解在电解液中,随着活性元素的逐渐减少,阴极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循环性能逐渐变差。另外,体相掺杂的结果意味着其他金属原子去取代阴极活性物质自身的活性原子,这可能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甚至于质量比容量。因此,这种解决方案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没有解决。
再如,美国专利US6783890和US7807298均采用体相掺杂与表面包覆相结合的方式制备出阴极材料。如上述专利技术方案所述,包覆的确对提高阴极材料的表面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但是仍然无法避免体相掺杂带来的材料电子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负面效应。因此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中国专利CN101997113公开了一种多层(1~5层)包覆方式制备出的多元材料。其中包覆层和内核始终是相似的物质,差别仅在于Ni元素的百分比含量随着包覆层的增加由内到外逐渐减小。众多科学研究表明,这类高Ni含量的多元材料,循环性能不够优异,其原因在于:充电脱锂导致Ni离子从+2价变为+4价,Ni4+具有强氧化性,很容易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电池性能的恶化。显然,该发明公开的材料始终有Ni元素暴露在材料的表面,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因而,通过逐层降低Ni元素含量的方法来改善材料循环性能的效果将十分有限。再者,从公开发明的说明书附图可以看出,该发明公开的材料各层间有较明显的空隙,这将导致材料在充放电过程变得困难,即材料在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过程中需要跨越多条“鸿沟”,导致倍率性能和功率性能不够理想。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倍率性能、存储性能、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以及包含该阴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倍率性能、存储性能、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所述阴极材料包括基体、包覆在所述基体外表面的A层,以及包覆在所述A层外表面且位于最外层的B层;
所述基体为结构通式为LixMOy的含锂金属氧化物,其中M为Ni、Co和Mn中的至少一种,且0.96≤x<1.3,1.98≤y≤2.02;在这里0.96≤x<1.3,是因为材料在烧结的过程中Li容易因为温度过高而挥发掉,造成少量的锂缺失,但当Li含量提高到x≥1.3时,Li会在材料表面富集,进而形成含Li的杂质,影响材料的高温存储性能。但是,Li适度过量的范围内,多余的Li离子将进入到过渡金属M(本发明特指Ni和/或Co和/或Mn)所在的晶格位置,这种富锂结构的存在将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和质量比容量,因此优选0.96≤x≤1.2。当y<1.98时,过渡的氧缺失将导致材料中M离子向低价态转变,从而降低含锂金属氧化物的比容量;而当y>2.02时会造成多余的氧原子占据锂金属氧化物的过渡金属晶格位置或者存在于其晶格间隙中,影响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因此优选1.98≤y≤2.0。
所述A层为基体材料经过渡金属元素掺杂的含锂金属氧化物(即A层物质通式中的M与基体物质通式中的M是相同的),其结构通式为LixM1-aNaOy,其中M为Ni、Co和Mn中的至少一种,N为Al、Mg、Zr、B、Cr和Ti中的至少一种,且0.96≤x≤1.3,1.98≤y≤2.02,0<a≤0.1;0<a≤0.1是因为N元素经掺杂进入到含锂金属氧化物的晶格中,并取代本体材料中的过渡金属,可增强材料的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所述含锂金属氧化物的循环稳定性,甚至提高该材料的导电性以致增加其倍率性能,本发明优选0.002≤a≤0.08。y的取值范围同A层材料中y的取值范围。
所述B层为金属氧化物(ZOi)、金属磷酸盐(Z(PO4)j和金属氟化物(ZFk)中的至少一种,其中Z为Li、A1、B、Ba、Ca、Cr、Cu、Mg、P、Sn、Sr、Ti、V和Zr中的至少一种;B层物质的包覆将进一步弱化阴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改善电池的高温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所述A层与基体形成共晶格结构,使Li+的输运不受到阻碍,从而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B层为Al2O3、ZrO2、TiO2、AlPO4、Li3PO4或LiF中的至少一种。不同的简单无机盐包覆于材料的最表面将表现出不同的优越性:如Li3PO4和LiF由于其良好的锂离子导电能力,将它们作为最外层包覆物时还可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再比如,用Al2O3,ZrO2,TiO2等良好的陶瓷材料为最外层包覆物时,具有优越的抗酸碱腐蚀的性能,可大大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A层的厚度为10~200nm。因为过薄将起不到材料修饰保护的作用,过厚将由于过多非活性物质的引入,反而导致材料的比容量减小。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基体的厚度与A层的厚度比为150∶1~1000∶1。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B层的厚度为50~300nm。因为过薄将起不到材料修饰保护的作用,过厚将由于过多非活性物质的引入,反而导致材料的比容量减小。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A层的厚度与B层的厚度比为50∶1~500∶1。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的一种改进,所述阴极材料的BET为0.1~10m2/g。因为材料活性点通常与BET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BET越大,材料的活性点也就越多,材料与电解液作用的活性越高,表现出来的就是循环性能、存储性能和安全性能越差;当材料的BET过小时,材料的颗粒度就会越大,其Li+脱出/嵌入的通道就越长,将表现为容量低、倍率性能差。因此,所述含锂金属氧化物的优选BET为0.1~10m2/g。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表面共晶格包覆(即A层与基体共晶包覆)和表面第二相包覆相结合的双重包覆结构,不仅能够提高材料在高电压下的表面稳定性,从而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首次效率,而且能够弱化材料表面的活性,从而减少材料与电解液的反应,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存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同时,由于本发明中的A层与基体为共晶包覆,Li+的输运不受到阻碍,从而使电池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如此,采用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能够达到在不改变阳极的情况下,直接提高阴极的充电截止电位的目的,最终实现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阴极片、阳极片、间隔于所述阴极片和阳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所述阴极片包括阴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阴极集流体上的阴极活性物质层,所述阴极活性物质层包括阴极材料、粘接剂和导电剂,所述的阴极材料为上述段落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
作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高于4.1~4.6V。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充电截止电压和较高的能量密度,同时,该电池还具有较好的高电压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存储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充放电的首次效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发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阴极材料包括基体1(活性物质层)、包覆在所述基体1外表面的A层2(共晶格层),以及包覆在所述A层2外表面且位于最外层的B层3(最外层包覆层),所述A层2与基体1形成共晶格结构。
其中,为了使本发明的阴极材料既能起到提高材料在高电压下的表面的稳定性和弱化材料表面的活性的作用,又能保证材料的比容量,本发明对各层的厚度的限制如下:所述A层2的厚度为10~200nm;所述基体1的厚度与A层2的厚度比为150∶1~1000∶1。所述B层3的厚度为50~300nm;所述A层2的厚度与B层3的厚度比为50∶1~500∶1。
该阴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首先将金属元素M的氧化物(MaOb)和碳酸锂(Li2CO3)在球磨机中充分混合,其中M为Ni、Co和Mn中的至少一种,然后在空气气氛下低温烧结得到前驱物A;将前驱物A均匀分散到用于表面掺杂的金属元素N的硝酸盐溶液中,进行液相热反应,经过滤、洗涤取沉淀物,得到中间体B,其中N元素为本发明中提及的Al、Mg、Zr、B、Cr和Ti中的至少一种;再将B均匀分散到Z的硝酸盐、NaH2PO4或/和NaF的溶液中,经NaOH,LiOH或/和NH4OH溶液调节到适当的pH值,进行液相热反应,经过滤,洗涤取沉淀物,得到中间体C,其中Z为本发明提及的Li、Al、B、Ba、Ca、Cr、Cu、Mg、P、Sn、Sr、Ti V和Zr中的至少一种。将C物质烘干,球磨和高温烧结得到本发明的阴极材料。再利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离子色谱测试出所制备的含锂金属氧化物中各元素的含量,将所得材料用B层物质/A层物质/基体物质表示,如Al2O3/Li1.02Co0.98Al0.02O2/LiCoO2表示的材料为LiCoO2物质经Li1.02Co0.98Al0.02O2表面共晶格包覆后,再由Al2O3包覆于材料的最外层形成的阴极材料。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所制材料的BET。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阴极片的制备:
将所得到的含锂金属氧化物与导电碳粉以及聚偏氟乙烯(PVDF)按90∶5∶5的质量比例依次加入到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搅拌均匀,然后把浆料均匀地涂在14μm的铝箔上,经过裁片、分切制成阴极片备用;
阳极片的制备:
将石墨、超导碳(SP)、聚偏氟乙烯(PVDF)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重量比96∶1∶2∶1混合均匀,加入溶剂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阳极浆料;然后,将阳极浆料均匀地涂布在9um的铜箔,经过裁片、分切制成阳极片备用;
隔膜为16μm的聚丙烯多孔隔膜,电解液为1M六氟磷酸锂(LiPF6)/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二者的体积比为3∶7),然后将阴极片、阳极片、隔膜组装成电芯,将该电芯置于包装袋中,注入电解液,京华城、老化等工艺,制得成品电池,所组装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芯阳极容量比阴极容量为1.10~1.20。
实施例1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Al2O3/Li1.02Co0.98Al0.02O2.01/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27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实施例2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TiO2/Li1.01Co0.98Al0.01O2.01/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18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实施例3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ZrO2/Li0.99Co0.98Al0.02O2.01/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22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实施例4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Li3PO4/Li1.0Co0.98Al0.01O2.01/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35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3V。
实施例5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AlPO3/Li1.02Co0.98Al0.02O2.01/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74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2V。
实施例6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AlF3/Li1.02Co0.98Al0.02O2.01/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75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实施例7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A1F3/Li1.0Co0.99Mg0.01O2.02/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37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4V。
实施例8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LiF/Li0.99Co0.98Cr0.01O2.01/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44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实施例9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AlF3/Li1.02Co0.995B0.005O1.98/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5.7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实施例10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AlF3/LiMn1/3Ni1/3Co0.31Al0.02O2.01/LiMn1/3Ni1/3Co1/3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7.2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实施例11
按照上述材料合成方法制得了3层结构的复合含锂金属氧化物材料:LiF/LiMn0.3Ni0.5Co0.19Mg0.01O2.01/LiMn0.3Ni0.5Co0.19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5.7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对比例1
阴极活性物质采用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LiCoO2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42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对比例2
按照文献公开方法制得了Li1.01Co0.98Al0.02O2.01。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24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对比例3
按照文献公开方法制得了ZrO2/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27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对比例4
按照文献公开方法制得了AlF3//LiCoO2。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38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对比例5
按照文献公开方法制得了LiF/Li1.02Co0.98Al0.02O2.01。按照上述的电池制作方法制备出以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阴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利用比表面积仪测得制备材料的BET为0.34m2/g,电池的测试电压范围为3.0-4.6V。
对实施例1至11和对比例1至5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如下测试:
1C放电倍率容量测试:首先将锂离子二次电池满充电至4.6V,然后以0.2C的放电倍率将锂离子二次电池从4.6V放电至3.0V,此容量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D0,将放电容量D0除以所述含锂金属氧化物的涂布重量得到所述含锂金属氧化物的首次放电克容量Dspec。然后重复上述充电步骤,在1C下放电至3.0V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D1,将D1除以D0得到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C的放电倍率容量比,所得结果示于表1。此外,根据容量测试结果计算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首次效率,所得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阴极材料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首次效率。
高温存储测试:将锂离子二次电池放在60℃的烘箱中存储30天,记录电芯存储前后的厚度变化,所得结果示于表1。
循环测试:将锂离子二次电池在45℃下做1C/1C 3.0~充电截止电压之间的循环测试,循环300周之后记录其容量保持率,所得结果示于表1。
表1:实施例1至11和对比例1至5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各项测试结果
Figure BSA0000068038990011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具有三层结构的阴极材料后,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倍率、存储性能以及循环性能,较之原材料、简单掺杂材料或/和简单包覆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另外,BET也是一个重要参数,适当的BET将有助于减小材料以电解液的作用强度。
尽管本发明已经结合了一些具体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及优化结果,但意图是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具体形式的。相反,本文所述的方法与优化结果的范围仅受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没有穷举所述方法的组合种类,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根据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相关衍生方法的各种特征进行组合,例如阴极材料的种类繁多,有正在商业化应用的钴酸锂、锰酸锂、磷酸亚铁锂、镍钴锰酸锂等,还有正在研究或将会开发或可知的新型阴极材料,本发明中没有给以穷举,但均受权利要求的限制。
如果不明确地另行指明,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和短语应被解释为开放性而非限制性的。作为前述内容的实施例:短语应被解读为“大于等于0.2C,且小于等于5.0C”或诸如此类;又如“常规”、“传统”、“已知”之类的形容词和类似的短语不应被解释为将所述的事项限定于给定时期,而应被解读为包括现在和将来的任何时期可知或者公开常规、传统和已知技术;术语“共晶格”、为本领域专业名词,应被解读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相近或相同晶格的凝聚态物质生长在一起”;术语“锂离子二次电池”为本领域专业名词,应被解读为“可进行循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术语“阴极”、“阳极”、“正极”和“负极”为本领域专业名词,应被解读为“阴极=正极”和“阳极=负极”。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材料包括基体、包覆在所述基体外表面的A层,以及包覆在所述A层外表面且位于最外层的B层;
所述基体为结构通式为LixMOy的含锂金属氧化物,其中M为Ni、Co和Mn中的至少一种,且0.96≤x<1.3,1.98≤y≤2.02;
所述A层为基体材料经过渡金属元素掺杂的含锂金属氧化物,其结构通式为LixM1-aNaOy,其中M为Ni、Co和Mn中的至少一种,N为Al、Mg、Zr、B、Cr和Ti中的至少一种,且0.96≤x≤1.3,1.98≤y≤2.02,0<a≤0.1;
所述B层为金属氧化物(ZOi)、金属磷酸盐(Z(PO4)j和金属氟化物(ZFk)中的至少一种,其中Z为Li、Al、B、Ba、Ca、Cr、Cu、Mg、P、Sn、Sr、Ti、V和Zr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A层与基体形成共晶格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为Al2O3、ZrO2、TiO2、AlPO4、Li3PO4或LiF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的厚度为1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厚度与A层的厚度比为150∶1~10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的厚度为50~30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的厚度与B层的厚度比为50∶1~50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材料的BET为0.1~10m2/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结构通式LixMOy中,0.96≤x≤1.2,1.98≤y≤2.0。
9.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阴极片、阳极片、间隔于所述阴极片和阳极片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所述阴极片包括阴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阴极集流体上的阴极活性物质层,所述阴极活性物质层包括阴极材料、粘接剂和导电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材料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阴极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为4.1~4.6V。
CN2012100577081A 2012-03-07 2012-03-07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阴极材料 Pending CN1026108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77081A CN102610822A (zh) 2012-03-07 2012-03-07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阴极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77081A CN102610822A (zh) 2012-03-07 2012-03-07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阴极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0822A true CN102610822A (zh) 2012-07-25

Family

ID=46528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77081A Pending CN102610822A (zh) 2012-03-07 2012-03-07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阴极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0822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1384A (zh) * 2012-10-23 2013-02-13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高电压充放电的包覆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3490060A (zh) * 2013-10-11 2014-01-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9554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改性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55380A (zh) * 2012-12-06 2014-06-11 三星精密化学株式会社 正极活性物质、用于制备其的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4393279A (zh) * 2014-11-19 2015-03-04 王媛媛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8222366A3 (en) * 2017-05-31 2019-03-28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F STABLE LITHIUM ION CONDUCTIVE INTERFACIAL LAYER FOR STABLE CATHODE CYCLING
CN109638258A (zh) * 2018-12-18 2019-04-16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366349A (zh) * 2020-07-27 2021-02-12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提高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循环寿命的方法
CN112614978A (zh) * 2020-12-18 2021-04-06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笼状共晶高熵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5084515A (zh) * 2021-03-11 2022-09-2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无机寡聚体含锂物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15663165A (zh) * 2022-12-26 2023-01-31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锂电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9775A (zh) * 2011-12-23 2012-07-11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正极活性材料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9775A (zh) * 2011-12-23 2012-07-11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正极活性材料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1384A (zh) * 2012-10-23 2013-02-13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高电压充放电的包覆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79554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改性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255789A1 (en) * 2012-10-25 2015-09-10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s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odified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 Having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779554B (zh) * 2012-10-25 2016-05-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改性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0050263B2 (en) * 2012-10-25 2018-08-14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s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odified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 having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855380B (zh) * 2012-12-06 2019-06-1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正极活性物质、用于制备其的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3855380A (zh) * 2012-12-06 2014-06-11 三星精密化学株式会社 正极活性物质、用于制备其的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3490060A (zh) * 2013-10-11 2014-01-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镍钴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3279A (zh) * 2014-11-19 2015-03-04 王媛媛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8222366A3 (en) * 2017-05-31 2019-03-28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F STABLE LITHIUM ION CONDUCTIVE INTERFACIAL LAYER FOR STABLE CATHODE CYCLING
US11894546B2 (en) * 2017-05-31 2024-02-0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f stable lithium ion conductive interfacial layer for stable cathode cycling
CN109638258A (zh) * 2018-12-18 2019-04-16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638258B (zh) * 2018-12-18 2021-09-14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366349A (zh) * 2020-07-27 2021-02-12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提高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循环寿命的方法
CN112614978A (zh) * 2020-12-18 2021-04-06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笼状共晶高熵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5084515A (zh) * 2021-03-11 2022-09-2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无机寡聚体含锂物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15084515B (zh) * 2021-03-11 2023-12-2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无机寡聚体含锂物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15663165A (zh) * 2022-12-26 2023-01-31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锂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9775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正极活性材料
CN102610822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阴极材料
CN10233999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56946B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CN10483595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镍钴锰酸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200865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2891307A (zh)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
CN100403586C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3078105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活性材料及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Synergistic modification of magnesium fluoride/sodium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high-nickel ternary (NCM811) cathode materials
US11258055B2 (en)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of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3794776A (zh) 一种高电压、高压实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490059A (zh) 多孔形貌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72735A (zh) 一种掺杂二氧化锰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370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氧化钴镍锰锂-氧化铜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9992B (zh) 一种层状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748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掺杂纳米五氧化二钒薄膜电极材料
CN103078104B (zh) 一种La3+,Al3+,Fe3+,F-共掺杂复合富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107326B (zh) 一种La3+,Co3+,Fe3+,F-共掺杂复合富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066272B (zh) Ni2+,Mn4+,Si4+,Zn2+,F-掺杂表面改性的富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107327B (zh) Ti4+,Al3+,Fe3+,F-掺杂层-尖晶石复合富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0355121C (zh) 球形尖晶石锂锰氧化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577101A (zh) 一种表面改性锂离子电池富锂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34734B (zh) 一种表面改性富锂锰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17385B (zh) 一种缺陷结构LiFePO4表面改性富锂层-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