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5979B - 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5979B
CN102605979B CN201210104644.6A CN201210104644A CN102605979B CN 102605979 B CN102605979 B CN 102605979B CN 201210104644 A CN201210104644 A CN 201210104644A CN 102605979 B CN102605979 B CN 102605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plate
tie
pedestal
wheel
p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46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5979A (zh
Inventor
陈跃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1046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05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05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5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5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59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平台和提升装置。其要是:还包括主架体、活动支撑柱和滚轮组件。上述主架体包括前侧支架、后侧支架和连接横梁。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分前后相互平行设置,连接横梁固定连接在前侧支架的上部后侧与后侧支架的上部前侧之间,且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使用时均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停车平台一侧两端分别铰接在相应的活动支撑柱上,停车平台的另一侧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滚轮组件设置在相应的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上。上述停车平台在提升装置的前侧卷扬机和后侧卷扬机的驱动下,能由位于主架体下部的下侧位置平动至位于主架体上部的上侧位置,或者能由所述的上侧位置平动至所述的下侧位置。

Description

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汽车的日益增加,有关汽车停车问题的矛盾也不断增加。停车难已经成为有车一族的首要难题。通常住宅小区的停车位的数量有限,而小区的汽车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停车位无法满足全部有车业主的停车需求,一部分车只能被迫停在小区绿化或小区附近的道路上,不仅破坏了小区的绿化,还会造成道路的拥堵。
中国专利文献CN101457597A(专利申请号200910028626.2)公开了“一种停车装置”,其中记载了:“安装本发明停车装置的基座21设置在住宅小区的绿化带22中,停车装置主要由停车平台5、连杆1、连杆2、铰链座4和驱动单元10组成。两连杆1置于停车平台5的对称两侧,其一端与停车平台5对应侧边的中部铰接,一端与固定在地面基座21上的铰链座4铰接。一连杆2置于停车平台一侧的中心处,如图3所述状况。其中连杆1设计成一直杆,连杆2设计成一曲杆。每根连杆两端铰接点的连线是相互平行的,所以连杆1、连杆2和停车平台5及铰链座4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连杆1和连杆2与铰链座4的铰接点处于不等高位置,连杆1与铰链座4的铰接点A处于较低的位置,连杆2与铰链座4的铰接点B处于较高的位置。从而使连杆1、连杆2与停车平台5的铰接点也处于不等高位置,连杆1的一端与停车平台5的铰接点C较低,连杆2的一端与停车平台5的铰接点D较高。铰链座4设置在基座21上,驱动单元10也固定在该基座上”和“对照图6驱动单元10主要由电机11、蜗轮12、蜗杆13、丝杆14和一减速机构15组成。电机11通过一对齿轮15、16组成的减速机构带动蜗杆13转动,蜗杆13传动蜗轮12丝杆14通过螺纹旋接在蜗轮12的中心位置,蜗轮12分别通过推力轴承17和滚珠轴承18进行轴向和径向定位。在蜗轮12转动时,丝杆14轴向移动,从而推动与丝杆14连接的传动杆运动。传动杆则通过与之铰接的连杆1带动四连杆机构摆动,停车平台完成高、低位之间的平移运动”,结合说明书附图图1、图2和图7,可以看出:(1)虽然该停车装置可以使车辆停到绿化带上方,节约了停车用地,但是其放下停车平台的路基部位必须高出绿化带一个高度,从而在使用该停车装置时,还需对路基进行改造。(2)通常家用汽车的宽度都在2米以内,该结构的连杆1的长度大约为停车平台5的宽度的一半多点,因此该停平台5移到上方高位时的高度大约在1米左右,其下方的空间不仅完全浪费,而且该高度在人们的手能够到的地方,降低了安全系数;而且该停车装置所采用的四连杆机构中的连杆1的的动力臂的长度远小于阻力臂的长度,故不适宜采用较长的连杆,从而使得停车平台5的高度不适合设计成停得较高,否则会存在安全隐患。(3)该停车装置所采用的驱动单元的结构较为复杂,而且电机的功率要求较大,造成能源浪费,不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安全性较高和应用范围广的停车装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平台和提升装置。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主架体、活动支撑柱和滚轮组件。
上述主架体包括前侧支架、后侧支架和连接横梁。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分前后相互平行设置,连接横梁固定连接在前侧支架的上部后侧与后侧支架的上部前侧之间,且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使用时均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
上述前侧支架包括前底板、前主梁、前铰接组件、前安装座和2根前滚轮导轨。前主梁的下端从右上方固定连接在前底板的上侧右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前主梁的上端从左下方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的下侧部位上。前铰接组件固定连接在前底板的上侧左前部上,且前铰接组件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2根前滚轮导轨为同弧度的钢制弧形弯管,分右下和左上设置且弧形弯曲的方向均向左上方凸出。2根前滚轮导轨的下端分右左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前底板的上侧左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2根前滚轮导轨的上端分下上从左方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的左侧部位上。前侧支架在使用时由其前底板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
上述后侧支架包括后底板、后主梁、后铰接组件、后安装座2根后滚轮导轨。后主梁的下端从右上方固定连接在后底板的上侧右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后主梁的上端从左下方固定连接在后安装座的下侧部位上。后铰接组件固定连接在后底板的上侧左前部上,且后铰接组件的轴线与前铰接组件的轴线相同。2根后滚轮导轨为同弧度的钢制弧形弯管,分左右设置且弧形弯曲的方向均向左上方凸出。2根后滚轮导轨的下端分左右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后底板的上侧左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2根后滚轮导轨的上端分上下从左方固定连接在后安装座的左侧部位上。后侧支架在使用时由其后底板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
上述连接横梁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钢制直管,固定连接在前侧支架的前主梁的上部后侧与后侧支架的后主梁上部前侧之间。
上述停车平台包括框架、载物板、防滑组件和连接架。载物板从上方固定连接在框架的上侧上。防滑组件从上方固定连接在载物板的上侧上。连接架从右方固定连接在框架的右侧上。连接架包括位于其右端部位的加强连接杆、位于其左右向中间部位的前部的前连接横杆和位于其左右向中间部位的后部的后连接横杆。加强连接杆、前连接横杆和后连接横杆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前连接横杆与后连接横杆同轴线。
上述活动支撑柱有2根,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不同而分为前活动支撑柱和后活动支撑柱。前活动支撑柱由其自由端转动连接在停车平台的框架的左端部位的前侧上,前活动支撑柱由其铰接端铰接在的前侧支架的前铰接组件上。后活动支撑柱由其自由端转动连接在停车平台由其框架的左端部位的后侧上,后活动支撑柱由其铰接端铰接在的后侧支架的后铰接组件上。
上述滚轮组件有2个。2个滚轮组件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滚轮组件和后侧滚轮组件。前侧滚轮组件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加强连接杆的前端上,后侧滚轮组件转动连接在连接架的加强连接杆的后端上。前侧滑轮组件滚动设置在前侧支架的2根前滚动导轨之间,后侧滑轮组件滚动设置在后侧支架的2根后滚动导轨之间。
上述提升装置包括前侧卷扬机、前滑轮组件、后侧卷扬机和后滑轮组件。
上述前滑轮组件主要包括前滑轮,前滑轮座和前套管。前套管套在停车平台的框架的连接架的前连接横杆上,且能相对于前连接横杆转动。前滑轮座固定连接在前套管上,前滑轮通过相应的销轴转动连接在前滑轮座上。前侧卷扬机由其电机座固定在主架体的前侧支架的前安装座上。前侧卷扬机的钢丝绳的一端卷绕固定在前侧卷扬机的滚筒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前滑轮而使得钢丝绳半包围在前滑轮上后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的前侧部位上。
上述后滑轮组件主要包括后滑轮,后滑轮座和后套管。后套管套在停车平台的框架的连接架的后连接横杆上,且能相对于后连接横杆转动。后滑轮座固定连接在后套管上,后滑轮通过相应的销轴转动连接在后滑轮座上。后侧卷扬机由其电机座固定在主架体的后侧支架的后安装座上。后侧卷扬机的钢丝绳的一端卷绕固定在后侧卷扬机的滚筒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后滑轮而使得钢丝绳半包围在后滑轮上后固定连接在后安装座的前侧部位上。
上述停车平台在提升装置的前侧卷扬机和后侧卷扬机的驱动下,能由位于主架体下部的下侧位置平动至位于主架体上部的上侧位置,或者能由所述的上侧位置平动至所述的下侧位置。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框架由多根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相应的各方管相互间焊接构成。框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三连接梁、第四连接梁、前销轴梁和后销轴梁。前横梁、前销轴梁、后销轴梁和后横梁均沿左右向设置,且前横梁、前销轴梁、后销轴梁和后横梁按照从前向后的次序依次设置。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均沿前后向设置,且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
上述后横梁的形状结构与前横梁相同,且位于前横梁的正后方。第一连接梁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的后侧面的左端上,第一连接梁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的前侧面的左端上。第二连接梁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的后侧面的中部前侧上,第二连接梁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的前侧面的中部前侧上。第三连接梁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的后侧面的中部后侧上,第三连接梁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的前侧面的中部后侧上。第六连接梁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的后侧面的右端上,第六连接梁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的前侧面的右端上。前销轴梁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梁的右侧面的前部与第二连接梁的左侧面的前部之间。后销轴梁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梁的右侧面的后部与第二连接梁的左侧面的后部之间,且与前销轴梁相对于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位于第一连接梁前后向中间的且与第一连接梁垂直的铅垂的平面对称设置。前横梁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一销轴孔。后横梁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二销轴孔。前销轴梁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三销轴孔。后销轴梁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四销轴孔。且前横梁的第一销轴孔、后横梁的第二销轴孔、前销轴梁的第三销轴孔和后销轴梁的第四销轴孔同轴设置。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载物板有2块。2块载物板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均为不锈钢防滑板。该2块载物板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载物板和右侧载物板。左侧载物板从上方向下由其四周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前横梁的上侧面的前部、第一连接梁的上侧面、第二连接梁的上侧面和后横梁的上侧面的前部上。右侧载物板从上方向下由其四周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前横梁的后部上侧、第三连接梁的上侧、第四连接梁的上侧和后横梁的后部上侧上。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防滑组件有2个,其结构形状相同。2个防滑组件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防滑组件和右侧防滑组件。左侧防滑组件设置在左侧载物板的上侧面的后部,右侧防滑组件设置在右侧载物板的上侧面的后部,且右侧防滑组件位于左侧防滑组件的正右方。各防滑组件均包括2根角钢。2根角钢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角钢和后侧角钢。前侧角钢沿左右向从上向下焊接固定在相应的载物板的上侧面的后部上,且前侧角钢的开口向下。后侧角钢沿左右向从上向下焊接固定在相应的载物板的上侧面的后部上,且后侧角钢的开口向下,后侧角钢位于前侧角钢的正后方。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连接架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
上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的中部均设有连接轴孔。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的右端均设有连接通孔。第一连接板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停车平台的框架的第四连接梁的右侧面的前端部位上。第二连接板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的右侧面的前端部位上,且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后方。第三连接板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的右侧面的后端部位上。第四连接板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的右侧面的后端部位上,且位于第三连接板的后方。
上述前连接横杆沿前后向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轴孔的相应部位上。后连接横杆沿前后向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的连接轴孔的相应部位上。
上述加强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外螺纹。加强连接杆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的右端的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板的右端的连接通孔、第三连接板的右端的连接通孔和第四连接板的右端的连接通孔,且由其穿过各连接板的部位焊接固定在各连接板上。加强连接杆的前端向前伸出第一连接板。加强连接杆的后端向后伸出第四连接板。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前侧滚轮组件和后侧滚轮组件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前侧滚轮组件和后侧滚轮组件均包括滚轮座、滚轮和滚轮轴。
上述滚轮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的结构形状相同。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均由作为连接板部的外径较大的空心柱段和半径较小的作为限位部的空心柱段相连构成,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的连接板部均设有轴线与中央孔的轴线相平行的4个作为销轴孔的通孔,且各销轴孔以等距离的方式围绕中央通孔的轴线分布,且各相邻销轴孔之间按照相等间隔角度设置。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由各自的限位部相互接触且同轴设置。第一座体位于第二座体的前侧。第一座体的各销轴孔与第二座体的相应的销轴孔同轴设置。滚轮轴有4根。各滚轮轴由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座体的相应1个销轴孔和第二座体的相应1个销轴孔中。滚轮的数量与滚轮轴的数量相同。各滚轮转动设置在相应的1个滑轮轴上,且位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
上述前侧滚轮组件由其第二座体的中央通孔及第一座体的中央通孔套在加强连接杆的前端,且第二座体的连接板部位于后侧,第一座体的连接板部位于前侧,且第二座体和第一座体与加强连接杆转动连接。2个螺母从前向后旋紧在加强连接杆的前端上,而在第一座体的轴向前方对其进行限位。连接架的第一连接板则由其前侧面在第二座体的轴向后方对其进行限位。
上述后侧滚轮组件由其第一座体的中央通孔及第二座体的中央通孔套在加强连接杆的后端,且第一座体的连接板部位于前侧,第二座体的连接板部位于后侧,且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与加强连接杆转动连接。2个螺母从后向前旋紧在加强连接杆的后端上,而在第二座体的轴向后方对其进行限位。连接架的第四连接板则由其后侧面在第一座体的轴向前方对其进行限位。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相对于经过主架体的左右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也即前侧支架与后侧支架的组成相对应,且前侧支架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后侧支架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对应。
上述前侧支架还包括前滚轮安装组件和前支撑柱。的前侧支架前底板为矩形钢板。前主梁为钢制一体件。前主梁按左低右高的方式倾斜设置,前主梁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范围为55度至70度。前主梁由其下端从右上方焊接固定在前底板的上侧右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
上述前铰接组件由第一铰接板、第二铰接板和销轴组成。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的结构形状相对应。且第一铰接板与第二铰接板分前后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上均设有销轴孔,第一铰接板的销轴孔和第二铰接板的轴线相同且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第一铰接板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的上侧面左前部上,第二铰接板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的上侧面左前部上且位于第一铰接板的后方。
上述前安装座为钢制板框状构件,由左侧连接板、座底板和右侧挡板依次基本呈90度相连而构成。座底板基本呈水平设置,前主梁的上端从左下方焊接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的座底板的下侧面的前部上。左侧连接板基本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由其下边沿与座底板的左侧边沿焊接固定。左侧连接板的前后向的后部上部设有作为钢丝绳通道的缺口。右侧挡板基本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由其下边沿与座底板的右侧边沿焊接固定。
上述2根前滚轮导轨按其所处的右下和左上位置的不同分为支撑导轨和限位导轨。限位导轨的弧半径大于支撑导轨的弧半径2厘米至10厘米。经过限位导轨的轴线的平面与经过支撑导轨的轴线的平面为同一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且该铅垂面经过前主梁的轴线。
上述2根前滚轮导轨的下端分右左从上方焊接固定连接在前底板的上侧左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且位于前铰接组件的后方。支撑导轨的右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的左侧面的前下部上,限位导轨的右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的左侧面的前上部上。
上述支撑导轨和限位导轨之间还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有3至8个。各连接件均沿支撑导轨的弧形的径向设置,连接件分别由其两端焊接固定在支撑导轨和限位导轨上。各连接件相对于支撑导轨呈幅向设置,且相邻连接件的间隔角度相等。
上述前滚轮安装组件由前滚轮安装柱和前滚轮销轴组成。前滚轮安装柱为钢制弧形圆管。前滚轮安装柱的弧半径与支撑导轨的弧半径相同。前滚轮安装柱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与支撑导轨的轴线所在平面平行,且位于支撑导轨的轴线所在平面后方。前滚轮安装柱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的上侧面的左后部上,且位于支撑导轨的正后方,前滚轮安装柱的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的左侧面的后下部上。
上述前滚轮销轴有2至5个,2个前滚轮销轴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各前滚轮销轴均由其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固定在支撑导轨与前滚轮安装柱之间。
上述前支撑柱由3至8根圆形钢管状的支撑柱组成,各前支撑柱件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前滚轮安装组件的前滚轮安装柱与前主梁以及前滚轮导轨与前主梁之间。
上述前侧滚轮组件设置在主架体的前侧支架的前滚轮导轨上,且由其各个滚轮位于前滚轮导轨的支撑导轨与限位导轨之间,各滚轮与支撑导轨或限位导轨在相互接触时的关系为滚动接触。
上述后侧支架还包括后滚轮安装组件和后支撑柱。后侧支架的后底板、后主梁、后铰接组件、后安装座、后滚轮导轨、后滚轮安装组件和后支撑组件分别与前侧支架的前底板、前主梁、前铰接组件、前活动支撑柱、前滚轮导轨、前滚轮安装组件和前支撑柱依次相对称。后铰接组件由第一铰接板、第二铰接板和销轴组成且依次与前铰接组件的第一铰接板、第二铰接板和销轴相对称。后安装座由左侧连接板、座底板和右侧挡板组成且依次与前安装座的左侧连接板、座底板和右侧挡板相对称。后滚轮导轨由支撑导轨和限位导轨组成,支撑导轨和限位导轨之间还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固定连接,且依次与前弧形导轨的支撑导轨、限位导轨和连接件相对称。后滚轮安装组件由后滚轮安装柱和后滚轮销轴组成,且依次与前滚轮安装组件的前滚轮安装柱和前滚轮销轴相对称。后支撑柱由第四支撑柱、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组成且依次与前支撑柱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相对称。后侧支架的各相应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前侧支架的各相应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对应,且后侧支架的各相应零件与前侧支架的各相应零件沿经过主架体的左右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上述后侧滚轮组件设置在主架体的后侧支架的后滚轮导轨上,且由其各个滚轮位于后滚轮导轨的支撑导轨与限位导轨之间,各滚轮与支撑导轨或限位导轨在相互接触时的关系为滚动接触。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前活动支撑柱和后活动支撑柱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各活动支撑柱均为钢制一体件,各活动支撑柱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沿前后向贯穿其前后管壁的销轴孔。各活动支撑柱的上述两端的销轴孔处均分别设有相应的1根套管。各套管分别由其前后两端的外周部位焊接固定在各活动支撑柱的位于相应1个销轴孔处的前后管壁上。
上述前活动支撑柱由其两端中的铰接端通过前铰接组件转动连接在前底板上。前活动支撑柱的铰接端位于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之间,且前活动支撑柱的铰接端处的套管与第一铰接板的销轴孔和第二铰接板的销轴孔同轴设置,销轴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铰接板的销轴孔、前活动支撑柱的铰接端处的套管和第二铰接板的销轴孔,从而将前活动支撑柱转动连接在前底板上。
上述前支撑销轴从前至后依次穿过前活动支撑柱的位于其自由端处的套管、停车平台的框架的前横梁的第一销轴孔和前销轴梁的第三销轴孔,且使得前活动支撑柱的自由端与停车平台的框架的左前部转动连接在一起。
上述后活动支撑柱由其两端中的铰接端通过后铰接组件转动连接在后底板上。后活动支撑柱的铰接端位于第三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之间,且后活动支撑柱的铰接端处的套管与第三铰接板的销轴孔和第四铰接板的销轴孔同轴设置,销轴从后向前依次穿过第四铰接板的销轴孔、后活动支撑柱的铰接端处的套管和第三铰接板的销轴孔,从而将后活动支撑柱转动连接在后底板上。
上述后支撑销轴从后至前依次穿过后活动支撑柱的位于其自由端处的套管、停车平台的框架的后横梁的第二销轴孔和后销轴梁的第四销轴孔,且使得后活动支撑柱的自由端与停车平台的框架的左后部转动连接在一起。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提升装置还包括前支撑滚轮、后支撑滚轮和同步组件。
上述前侧卷扬机由其电机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电机轴朝向后方。前支撑滚轮的数量与主架体的前侧支架的前滚轮安装组件的前滚轮销轴数量相同,且各前支撑滚轮分别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前滚轮销轴上。
上述后侧卷扬机由其电机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电机轴朝向前方且与前侧卷扬机的电机轴同轴。后支撑滚轮的数量与主架体的后侧支架的后滚轮安装组件的后滚轮销轴数量相同,且各后支撑滚轮分别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后滚轮销轴上。
上述同步组件为钢杆。钢杆由其前后两端通过相应的联轴器分别固定连接在前侧卷扬机的电机轴的后端头和后侧卷扬机的电机轴的前端头上。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连接横梁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直接固定或者间接固定在前侧支架的前主梁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的后主梁的前侧上部上。当连接横梁直接固定在前侧支架的前主梁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的后主梁的前侧上部上时,连接横梁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前侧支架的前主梁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的后主梁的前侧上部上。
上述当连接横梁间接固定在前侧支架的前主梁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的后主梁的前侧上部上时,主架体的前侧支架还包括前连接法兰。前连接法兰铅垂设置,前连接法兰由其前侧面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前侧支架的前主梁的后侧上部上。后侧支架还包括后连接法兰。后连接法兰铅垂设置,后连接法兰由其后侧面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后侧支架的后主梁的前侧上部上。连接横梁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且分别于与前连接法兰和后连接法兰相应。连接横梁由其前端的第一连接法兰与前连接法兰通过相应的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横梁由其后端的第二连接法兰与后连接法兰通过相应的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连接横梁可拆卸间接固定连接在前侧之间与后侧支架之间。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的停车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生产成本较低。
2、本发明的停车装置的前侧支架和后侧支架从前方或后方观察时均呈船帆形,造型美观且节省下部占地面积。 
3、本发明的停车装置在使用时将车辆停放在空中,即节省用地面积,又能确保车辆安全。在停车装置的停车平台下方的空间内,可以进行绿化或者安装椅子共人休息或者停放其他非机动车辆或者做人行通道等等,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4、本发明的停车装置可以安装在路边、小区、绿化草地等地方,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有效解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家庭汽车造成的停车难的问题,大大缓解公共事业与百姓停车之间的矛盾。
5、本发明的停车装置的停车平台向上或向下沿弧形的滚轮导轨平动时,提升其中一侧,使另一侧在被动牵引下由活动支撑柱支撑其随之平动。从力学角度分析,所有的重量都传递到滚轮导轨和活动支撑柱上,在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提升至相同高度时功率消耗较低,而且运行安全平稳。沿弧形轨迹向上平动的提升方式是根据:一个平台,有四个支撑,各个支撑的其中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平台的四个角铰接固定。当这个平台在最底至地面时,它的支撑同样倒在地面上,我们提升其中的一边,使平台向上,然后在平台不断升高,直到四个支撑与平台呈90度为止。四个支撑与平台的铰接端的运动轨迹一定是在一条虚拟的弧形线上,我们利用了其中一侧2个支撑的2条弧线,用一条实际的弧形导轨代替了这一侧的2个支撑;所以,当这一侧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弧形轨道运动时,它的另一端同样也会被动地随之做相应的弧形的运动,使平台平动,结构简单,造型美观。
6、本发明的停车装置的停车平台上设有防滑组件,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因忘记拉手刹等因素而溜下停车平台,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停车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停车平台处于接近地面的下侧位置,图中的卷扬机采用简略画法示意;
图2为图1中的停车平台处于升起的上侧位置时停车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滑轮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从图3的B向观察时滑轮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去掉导向滑轮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停车平台的框架和连接架以及与提升装置的前滑轮和后滑轮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从图2的A向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8为从图7的后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C部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的停车平台处于中部位置时停车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停车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1的D向观察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停车平台1,
框架11,前横梁11-1,第一销轴孔11-1-1,后横梁11-2,第二销轴孔11-2-1,第一连接梁11-3,第二连接梁11-4,第三连接梁11-5,第四连接梁11-6,前销轴梁11-7,第三销轴孔11-7-1,后销轴梁11-8,第四销轴孔11-8-1,
载物板12,左侧载物板12-1,右侧载物板12-2,
防滑组件13,左侧防滑组件13a,右侧防滑组件13b,前侧角钢13-1,后侧角钢13-2,
连接架14,连接板14-1,第一连接板14-1-1,第二连接板14-1-2,第三连接板14-1-3,第四连接板14-1-4,加强连接杆14-2,前连接横杆14-3,后连接横杆14-4,
主架体2,
前侧支架21,前底板21-1,前主梁21-2,前铰接组件21-3,第一铰接板21-3-1,第二铰接板21-3-2,销轴21-3-3,前安装座21-4,左侧连接板21-4-1,座底板21-4-2,右侧挡板21-4-3,前滚轮导轨21-5,支撑导轨21-5-1,限位导轨21-5-2,连接件21-5-3,前滚轮安装组件21-6,前滚轮安装柱21-6-1,前滚轮销轴21-6-2,前支撑柱21-7,第一支撑柱21-7-1,第二支撑柱21-7-2,第三支撑柱21-7-3,前连接法兰21-8,
后侧支架22,后底板22-1,后主梁22-2,后铰接组件22-3,第三铰接板22-3-1,第四铰接板22-3-2,销轴22-3-3,后安装座22-4,左侧连接板22-4-1,座底板22-4-2,右侧挡板22-4-3,后滚轮导轨22-5,支撑导轨22-5-1,限位导轨22-5-2,连接件22-5-3,后滚轮安装组件22-6,后滚轮安装柱22-6-1,后滚轮销轴22-6-2,后支撑柱22-7,第四支撑柱22-7-1,第五支撑柱22-7-2,第六支撑柱22-7-3,后连接法兰22-8,
连接横梁23,第一连接法兰23-1,
提升装置3,前侧卷扬机31,前钢丝绳31-1,前支撑滚轮32,前滑轮组件33,前滑轮33-1,前滑轮座33-2,前套管33-3,后侧卷扬机34,后钢丝绳34-1,后支撑滚轮35,后滑轮组件36,后滑轮36-1,后滑轮座36-2,后套管36-3,同步组件37,
活动支撑柱4,前活动支撑柱41,后活动支撑柱42,前支撑销轴43,后支撑销轴44,
滚轮组件5,前侧滚轮组件5a,后侧滚轮组件5b,滚轮座51,滚轮52,滚轮轴53,
紧固螺栓6,
汽车1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描述方位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图1的左下方即为描述的左方,图1的右上方即为描述的右方,图1的左上方即为描述的后方,图1的右下方即为描述的前方,图1的上下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方向。以靠近停车装置中心的一侧称为内侧,以远离停车装置中心的一侧称为外侧。
(实施例1、停车装置)
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平台1、主架体2、提升装置3、活动支撑柱4和滚轮组件5。
见图1和图6,所述停车平台1包括框架11、载物板12、防滑组件13和连接架14。
框架11由多根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相应的各方管相互间焊接构成。框架11包括前横梁11-1、后横梁11-2、第一连接梁11-3、第二连接梁11-4、第三连接梁11-5、第四连接梁11-6、前销轴梁11-7和后销轴梁11-8。前横梁11-1、前销轴梁11-7、后销轴梁11-8和后横梁11-2均沿左右向设置,且前横梁11-1、前销轴梁11-7、后销轴梁11-8和后横梁11-2按照从前向后的次序依次设置。第一连接梁11-3、第二连接梁11-4、第三连接梁11-5和第四连接梁11-6均沿前后向设置,且第一连接梁11-3、第二连接梁11-4、第三连接梁11-5和第四连接梁11-6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
见图6,后横梁11-2的形状结构与前横梁11-1相同,且位于前横梁11-1的正后方。第一连接梁11-3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1-1的后侧面的左端上,第一连接梁11-3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11-2的前侧面的左端上。第二连接梁11-4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1-1的后侧面的中部前侧上,第二连接梁11-4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11-2的前侧面的中部前侧上。第三连接梁11-5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1-1的后侧面的中部后侧上,第三连接梁11-5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11-2的前侧面的中部后侧上。第六连接梁11-6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1-1的后侧面的右端上,第六连接梁11-6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11-2的前侧面的右端上。前销轴梁11-7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梁11-3的右侧面的前部与第二连接梁11-4的左侧面的前部之间。后销轴梁11-8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梁11-3的右侧面的后部与第二连接梁11-4的左侧面的后部之间,且与前销轴梁11-7相对于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位于第一连接梁11-3前后向中间的且与第一连接梁11-3垂直的铅垂的平面对称设置。前横梁11-1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一销轴孔11-1-1;后横梁11-2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二销轴孔11-2-1;前销轴梁11-7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三销轴孔11-7-1;后销轴梁11-8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四销轴孔11-8-1;且前横梁11-1的第一销轴孔11-1-1、后横梁11-2的第二销轴孔11-2-1、前销轴梁11-7的第三销轴孔11-7-1和后销轴梁11-8的第四销轴孔11-8-1同轴设置。
见图6及图9,连接架14包括连接板14-1、位于其右端部位的加强连接杆14-2、位于其左右向中间部位的前部的前连接横杆14-3和位于其左右向中间部位的后部的后连接横杆14-4;加强连接杆14-2、前连接横杆14-3和后连接横杆14-4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前连接横杆14-3与后连接横杆14-4同轴线。连接板14-1由第一连接板14-1-1、第二连接板14-1-2、第三连接板14-1-3和第四连接板14-1-4组成。第一连接板14-1-1、第二连接板14-1-2、第三连接板14-1-3和第四连接板14-1-4的中部均设有连接轴孔;第一连接板14-1-1、第二连接板14-1-2、第三连接板14-1-3和第四连接板14-1-4的右端均设有连接通孔。第一连接板14-1-1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11-6的右侧面的前端部位上。第二连接板14-1-2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11-6的右侧面的前端部位上,且位于第一连接板14-1-1的后方。第三连接板14-1-3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11-6的右侧面的后端部位上。第四连接板14-1-4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11-6的右侧面的后端部位上,且位于第三连接板14-1-3的后方。
前连接横杆14-3沿前后向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4-1-1和第二连接板14-1-2的连接轴孔的相应部位上。后连接横杆14-4沿前后向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三连接板14-1-3和第四连接板14-1-4的连接轴孔的相应部位上。
加强连接杆14-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外螺纹。加强连接杆14-2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14-1-1的右端的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板14-1-2的右端的连接通孔、第三连接板14-1-3的右端的连接通孔和第四连接板14-1-4的右端的连接通孔,且由其穿过各连接板的部位焊接固定在各连接板上。加强连接杆14-2的前端向前伸出第一连接板14-1-1,且该前端上固定连接有相应的前侧滚轮组件5a。加强连接杆14-2的后端向后伸出第四连接板14-1-4,且该后端上固定连接有相应的后侧滚轮组件5b。
滚轮组件5有2个。2个滚轮组件5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滚轮组件5a和后侧滚轮组件5b。前侧滚轮组件5a转动连接在连接架14的加强连接杆14-2的前端上,后侧滚轮组件15b转动连接在连接架14的加强连接杆14-2的后端上。前侧滑轮组件5a滚动设置在前侧支架21的2根前滚轮导轨21-5之间,后侧滑轮组件15b滚动设置在后侧支架22的2根后滚轮导轨22-5之间。
见图3至图5,前侧滚轮组件5a和后侧滚轮组件5b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前侧滚轮组件5a和后侧滚轮组件5b均包括滚轮座51、滚轮52和滚轮轴53。
滚轮座51包括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的结构形状相同。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均为设有中央通孔的台阶状圆柱形的钢制一体件,也即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均由作为连接板部的外径较大的空心柱段和半径较小的作为限位部的空心柱段相连构成,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的连接板部均设有轴线与中央孔的轴线相平行的4个作为销轴孔的通孔,且各销轴孔以等距离的方式围绕中央通孔的轴线分布,且各相邻销轴孔之间按照相等间隔角度设置。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由各自的限位部相互接触且同轴设置。第一座体51-1位于第二座体51-2的前侧。第一座体51-1的各销轴孔与第二座体51-2的相应的销轴孔同轴设置。滚轮轴53有4根;各滚轮轴53由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座体51-1的相应1个销轴孔和第二座体51-2的相应1个销轴孔中。滚轮52的数量与滚轮轴53的数量相同。各滚轮52转动设置在相应的1个滑轮轴上,且位于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之间。
前侧滚轮组件5a由其第二座体51-2的中央通孔及第一座体51-1的中央通孔套在加强连接杆14-2的前端,且第二座体51-2的连接板部位于后侧,第一座体51-1的连接板部位于前侧,且第二座体51-2和第一座体51-1与加强连接杆14-2转动连接。2个螺母从前向后旋紧在加强连接杆14-2的前端上,而在第一座体51-1的轴向前方对其进行限位;连接架14的第一连接板14-1-1则由其前侧面在第二座体51-2的轴向后方对其进行限位。
后侧滚轮组件5b由其第一座体51-1的中央通孔及第二座体51-2的中央通孔套在加强连接杆14-2的后端,且第一座体51-1的连接板部位于前侧,第二座体51-2的连接板部位于后侧,且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与加强连接杆14-2转动连接。2个螺母从后向前旋紧在加强连接杆14-2的后端上,而在第二座体51-2的轴向后方对其进行限位;连接架14的第四连接板14-1-4则由其后侧面在第一座体51-1的轴向前方对其进行限位。
见图1和图2,载物板12有2块。2块载物板12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均为不锈钢防滑板。该2块载物板12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载物板12-1和右侧载物板12-2。左侧载物板12-1从上方向下由其四周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前横梁11-1的上侧面的前部、第一连接梁11-3的上侧面、第二连接梁11-4的上侧面和后横梁11-2的上侧面的前部上。右侧载物板12-2从上方向下由其四周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前横梁11-1的后部上侧、第三连接梁11-5的上侧、第四连接梁11-6的上侧和后横梁11-2的后部上侧上。
见图1和图2,防滑组件13有2个,其结构形状相同。2个防滑组件13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防滑组件13a和右侧防滑组件13b。左侧防滑组件13a设置在左侧载物板12-1的上侧面的后部,右侧防滑组件13b设置在右侧载物板12-2的上侧面的后部,且右侧防滑组件13b位于左侧防滑组件13a的正右方。各防滑组件13均包括2根角钢(本实施例采用边宽为30毫米、边厚为3毫米的等边角钢)。2根角钢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角钢13-1和后侧角钢13-2。前侧角钢13-1沿左右向从上向下焊接固定在相应的载物板12的上侧面的后部上,且前侧角钢13-1的开口向下。后侧角钢13-2沿左右向从上向下焊接固定在相应的载物板12的上侧面的后部上,且后侧角钢13-2的开口向下,后侧角钢13-2位于前侧角钢13-1的正后方。
见图1和图2,主架体2包括前侧支架21、后侧支架22和连接横梁23。前侧支架21与后侧支架22相对于经过主架体2的左右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也即前侧支架21与后侧支架22的组成相对应,且前侧支架21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后侧支架22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对应。连接横梁23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在前侧支架21与后侧支架22之间,且前侧支架21和后侧支架22使用时均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
见图1和图7,前侧支架21包括前底板21-1、前主梁21-2、前铰接组件21-3、前安装座21-4、前滚轮导轨21-5、前滚轮安装组件21-6和前支撑柱21-7。
前底板21-1为矩形钢板,前侧支架21在使用时由其前底板21-1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前主梁21-2为钢制一体件(本实施例是外径为10厘米,壁厚为0.5厘米的钢管),前主梁21-2按左低右高的方式倾斜设置,前主梁21-2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范围为55度至70度(本实施例为63度)。前主梁21-2由其下端从右上方焊接固定在前底板21-1的上侧右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
前铰接组件21-3固定连接在前底板21-1的上侧左前部上,且前铰接组件21-3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前铰接组件21-3由第一铰接板21-3-1、第二铰接板21-3-2和销轴21-3-3组成。第一铰接板21-3-1和第二铰接板21-3-2的结构形状相对应(本实施例为相同),且第一铰接板21-3-1与第二铰接板21-3-2分前后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一铰接板21-3-1和第二铰接板21-3-2上均设有销轴孔,第一铰接板21-3-1的销轴孔和第二铰接板21-3-2的轴线相同且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第一铰接板21-3-1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21-1的上侧面左前部上,第二铰接板21-3-2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21-1的上侧面左前部上且位于第一铰接板21-3-1的后方。
见图1和图7,前安装座21-4为钢制板框状构件,由左侧连接板21-4-1、座底板21-4-2和右侧挡板21-4-3依次基本呈90度相连而构成。座底板21-4-2基本呈水平设置,前主梁21-2的上端从左下方焊接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21-4的座底板21-4-2的下侧面的前部上。左侧连接板21-4-1基本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由其下边沿与座底板21-4-2的左侧边沿焊接固定。左侧连接板21-4-1的前后向的后部上部设有作为钢丝绳通道的缺口。右侧挡板21-4-3基本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由其下边沿与座底板21-4-2的右侧边沿焊接固定。
见图7,前滚轮导轨21-5有2根,2根前滚轮导轨21-5为同弧度的钢制弧形弯管,分右下和左上设置且弧形弯曲的方向均向左上方凸出。2根前滚轮导轨21-5按其所处的右下和左上位置的不同分为支撑导轨21-5-1和限位导轨21-5-2。限位导轨21-5-2的弧半径大于支撑导轨21-5-1的弧半径2厘米至10厘米(本实施例为5厘米)。经过限位导轨21-5-2的轴线的平面与经过支撑导轨21-5-1的轴线的平面为同一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且该铅垂面经过前主梁21-2的轴线。
2根前滚轮导轨21-5的下端分右左从上方焊接固定连接在前底板21-1的上侧左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且位于前铰接组件21-3的后方。2根前滚轮导轨21-5的上端分下上从左方焊接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21-4的左侧部位上,也即支撑导轨21-5-1的右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21-4-1的左侧面的前下部上,限位导轨21-5-2的右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21-4-1的左侧面的前上部上。
支撑导轨21-5-1和限位导轨21-5-2之间还通过相应的连接件21-5-3固定连接。连接件21-5-3有3至8个(本实施例为3个)。各连接件21-5-3均沿支撑导轨21-5-1的弧形的径向设置,连接件21-5-3分别由其两端焊接固定在支撑导轨21-5-1和限位导轨21-5-2上。各连接件21-5-3相对于支撑导轨21-5-1呈幅向设置,且相邻连接件21-5-3的间隔角度相等。
见图1,前滚轮安装组件21-6由前滚轮安装柱21-6-1和前滚轮销轴21-6-2组成。前滚轮安装柱21-6-1为钢制弧形圆管,也即前滚轮安装柱21-6-1的轴线呈圆弧状。前滚轮安装柱21-6-1的弧半径与支撑导轨21-5-1的弧半径相同。前滚轮安装柱21-6-1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与支撑导轨21-5-1的轴线所在平面平行,且位于支撑导轨21-5-1的轴线所在平面后方。前滚轮安装柱21-6-1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21-1的上侧面的左后部上,且位于支撑导轨21-5-1的正后方,前滚轮安装柱21-6-1的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21-4-1的左侧面的后下部上。
前滚轮销轴21-6-2有2至5个(本实施例为2个),2个前滚轮销轴21-6-2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各前滚轮销轴21-6-2均由其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固定在支撑导轨21-5-1与前滚轮安装柱21-6-1之间。
见图1和图7,前支撑柱21-7由3至8根圆形钢管状的支撑柱(本实施例为3个)组成,本实施例的三个支撑柱分别称为第一支撑柱21-7-1、第二支撑柱21-7-2和第三支撑柱21-7-3。
第一支撑柱21-7-1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柱21-7-1由其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支撑导轨21-5-1和前主梁21-2上。第二支撑柱21-7-2沿支撑导轨21-5-1的弧形的径向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在支撑导轨21-5-1和前主梁21-2之间,第二支撑柱21-7-2由其左上端和右下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支撑导轨21-5-1的上部和前主梁21-2的中部上。第三支撑柱21-7-3呈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第三支撑柱21-7-3由其左上端和右下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前滚轮安装柱21-6-1的上部和前主梁21-2的中部偏下的位置上,且第三支撑柱21-7-3位于第一支撑柱21-7-1与第二支撑柱21-7-2之间。
前侧滚轮组件5a设置在主架体2的前侧支架21的前滚轮导轨21-5上,且由其各个滚轮52位于前滚轮导轨21-5的支撑导轨21-5-1与限位导轨21-5-2之间,各滚轮52与支撑导轨21-5-1或限位导轨21-5-2在相互接触时的关系为滚动接触。
见图8,后侧支架22包括后底板22-1、后主梁22-2、后铰接组件22-3、后安装座22-4、后滚轮导轨22-5、后滚轮安装组件22-6和后支撑柱22-7。后侧支架22的后底板22-1、后主梁22-2、后铰接组件22-3、后安装座22-4、后滚轮导轨22-5、后滚轮安装组件22-6和后支撑组件22-7分别与前侧支架21的前底板21-1、前主梁21-2、前铰接组件21-3、前活动支撑柱21-4、前滚轮导轨21-5、前滚轮安装组件21-6和前支撑柱21-7依次相对称;后铰接组件22-3由第一铰接板22-3-1、第二铰接板22-3-2和销轴22-3-3组成且依次与前铰接组件21-3的第一铰接板21-3-1、第二铰接板21-3-2和销轴21-3-3相对称。后安装座22-4由左侧连接板22-4-1、座底板22-4-2和右侧挡板22-4-3组成且依次与前安装座21-4的左侧连接板21-4-1、座底板21-4-2和右侧挡板21-4-3相对称。后滚轮导轨22-5由支撑导轨22-5-1和限位导轨22-5-2组成,支撑导轨22-5-1和限位导轨22-5-2之间还通过相应的连接件22-5-3固定连接,且依次与前弧形导轨21-5的支撑导轨21-5-1、限位导轨21-5-2和连接件21-5-3相对称。后滚轮安装组件22-6由后滚轮安装柱22-6-1和后滚轮销轴22-6-2组成,且依次与前滚轮安装组件21-6的前滚轮安装柱21-6-1和前滚轮销轴21-6-2相对称。后支撑柱22-7由第四支撑柱22-7-1、第五支撑柱22-7-2和第六支撑柱22-7-3组成且依次与前支撑柱21-7的第一支撑柱21-7-1、第二支撑柱21-7-2和第三支撑柱21-7-3相对称。后侧支架22的各相应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前侧支架21的各相应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对应,且后侧支架22的各相应零件与前侧支架21的各相应零件沿经过主架体2的左右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后侧滚轮组件5b设置在主架体2的后侧支架22的后滚轮导轨22-5上,且由其各个滚轮52位于后滚轮导轨22-5的支撑导轨22-5-1与限位导轨22-5-2之间,各滚轮52与支撑导轨22-5-1或限位导轨22-5-2在相互接触时的关系为滚动接触。
见图1及图2,连接横梁23为轴线沿前后向设置的钢制直管(本实施例为圆形钢管)。连接横梁23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前侧支架21的前主梁21-2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22的后主梁22-2的前侧上部上。
见图1、图7和图8,活动支撑柱4有2根,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不同而分为前活动支撑柱41和后活动支撑柱42。前活动支撑柱41和后活动支撑柱42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各活动支撑柱4均为钢制一体件(本实施例为4×4的方管,方管的壁厚0.35厘米),各活动支撑柱4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沿前后向贯穿其前后管壁的销轴孔。各活动支撑柱4的上述两端的销轴孔处均分别设有相应的1根套管。各套管分别由其前后两端的外周部位焊接固定在各活动支撑柱4的位于相应1个销轴孔处的前后管壁上。
前活动支撑柱41由其两端中的铰接端通过前铰接组件21-3转动连接在前底板21-1上。前活动支撑柱41的铰接端位于第一铰接板21-3-1和第二铰接板21-3-2之间,且前活动支撑柱41的铰接端处的套管与第一铰接板21-3-1的销轴孔和第二铰接板21-3-2的销轴孔同轴设置,销轴21-3-3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铰接板21-3-1的销轴孔、前活动支撑柱41的铰接端处的套管和第二铰接板21-3-2的销轴孔,从而将前活动支撑柱41转动连接在前底板21-1上。
由前支撑销轴43从前至后依次穿过前活动支撑柱41的位于其自由端处的套管、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前横梁11-1的第一销轴孔11-1-1和前销轴梁11-7的第三销轴孔11-7-1,且使得前活动支撑柱41的自由端与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左前部转动连接在一起。
后活动支撑柱42由其两端中的铰接端通过后铰接组件22-3转动连接在后底板22-1上。后活动支撑柱42的铰接端位于第三铰接板22-3-1和第四铰接板22-3-2之间,且后活动支撑柱42的铰接端处的套管与第三铰接板22-3-1的销轴孔和第四铰接板22-3-2的销轴孔同轴设置,销轴22-3-3从后向前依次穿过第四铰接板22-3-2的销轴孔、后活动支撑柱42的铰接端处的套管和第三铰接板22-3-1的销轴孔,从而将后活动支撑柱42转动连接在后底板22-1上。
见图6和图8,由后支撑销轴44从后至前依次穿过后活动支撑柱42的位于其自由端处的套管、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后横梁11-2的第二销轴孔11-2-1和后销轴梁11-8的第四销轴孔11-8-1,且使得后活动支撑柱42的自由端与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左后部转动连接在一起。
见图1、图2和图7,提升装置3包括前侧卷扬机31、前支撑滚轮32、前滑轮组件33、后侧卷扬机34、后支撑滚轮35、后滑轮组件36和同步组件37。
前侧卷扬机31由其电机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电机轴朝向后方。前侧卷扬机31由其电机座焊接固定在主架体2的前侧支架21的前安装座21-4上,且其滚筒位于前安装座21-4中。前滑轮组件33主要包括前滑轮33-1、前滑轮座33-2和前套管33-3。前套管33-3套在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连接架14的前连接横杆14-3上,且能相对于前连接横杆14-3转动。前滑轮座33-2固定连接在前套管33-3上,前滑轮33-1通过相应的销轴转动连接在前滑轮座33-2上。前侧卷扬机31的前钢丝绳31-1的一端卷绕固定在前侧卷扬机31的滚筒上,且其另一端从前侧支架21的前安装座21-4的左侧连接板21-4-1的钢丝绳缺口向左伸出,并绕过前滑轮33-1而使得前钢丝绳31-1半包围在前滑轮33-1上后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21-4的左侧连接板21-4-1的左侧前端部位上。前支撑滚轮32的数量与主架体2的前侧支架21的前滚轮安装组件21-6的前滚轮销轴21-6-2数量相同,且各前支撑滚轮32分别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前滚轮销轴21-6-2上。使用时,前侧卷扬机31的前钢丝绳31-1与相接触的相应的前支撑滚轮32滚动接触。
后侧卷扬机34由其电机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电机轴朝向前方且与前侧卷扬机31的电机轴同轴。后侧卷扬机34由其电机座焊接固定在主架体2的后侧支架22的后安装座22-4上,且其滚筒位于后安装座22-4中。后滑轮组件36主要包括后滑轮36-1、后滑轮座36-2和后套管36-3。后套管36-3套在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连接架14的后连接横杆14-4上,且能相对于后连接横杆14-4转动。后滑轮座36-2固定连接在后套管36-3上,后滑轮36-1通过相应的销轴转动连接在后滑轮座36-2上。
后侧卷扬机34的后钢丝绳34-1的一端卷绕固定在后侧卷扬机34的滚筒上,且其另一端从后侧支架22的后安装座22-4的左侧连接板22-4-1的钢丝绳缺口向左伸出,并绕过后滑轮36-1而使得后钢丝绳34-1半包围在后滑轮36-1上后固定连接在后安装座22-4的左侧连接板22-4-1的左侧后端部位上。后支撑滚轮35的数量与主架体2的后侧支架22的后滚轮安装组件22-6的后滚轮销轴22-6-2数量相同,且各后支撑滚轮35分别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后滚轮销轴22-6-2上。使用时,后侧卷扬机34的后钢丝绳34-1与相接触的相应的后支撑滚轮35滚动接触。
同步组件37为钢杆。钢杆37由其前后两端通过相应的联轴器分别固定连接在前侧卷扬机31的电机轴的后端头和后侧卷扬机34的电机轴的前端头上。
见图10,使用时,先使停车平台1位于主架体2下部的下侧位置(基本是在地面上),再将汽车100由前向后驶上停车平台1的载物板12上,汽车100的左前轮和左后轮驶上左侧载物板12-1上,汽车的右前轮和右后轮驶上右侧载物板12-2上,当汽车100向前行驶到的防滑组件13时,继续向前行驶,使汽车100的左前轮和右前轮分别同时越过相应的左侧防滑组件13a的前侧角钢13-1和右侧防滑组件13b的前侧角钢13-1,随即汽车100的左前轮被左侧防滑组件13a的后侧角钢13-2在后方以及被相应的前侧角钢13-1在前方同时阻挡住,汽车100的右前轮被右侧防滑组件13b的后侧角钢13-2在后方以及被相应的前侧角钢13-1在前方同时阻挡住,此时,汽车100停好在停车平台1。人员离开车辆,并将车辆门窗锁好。然后接通提升装置3的相应的电源,2台卷扬机通电后通过同步组件37保持同步转动工作,并将其各自的钢丝绳卷绕在自己的滚筒上。在钢丝绳卷绕回收时产生向上的拉力并通过相应的滑轮组件传递到停车平台1的连接架14上,从而将停车平台1向上提升并沿主架体2的滚轮导轨做相应的平动,使停车平台1在提升装置3的前侧卷扬机31和后侧卷扬机34的驱动下由位于主架体2下部的下侧位置平动至主架体2上部的上侧位置。从而将汽车100停放在停车装置的上部,大大节省了地面空间,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取车时,将卷扬机31的滚筒上的钢丝绳放出,在重力作用下,停车平台1向下并沿主架体2的滚轮导轨做相应的平动,也即停车平台1由位于主架体2上部的上侧位置平动至主架体2下部的下侧位置,将车从停车平台1上开下即可。
(实施例2、停车装置)
本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横梁23的前后两端均采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相应的前侧支架21和后支架22上。
见图11和图12,前侧支架21还包括前连接法兰21-8。前连接法兰21-8铅垂设置,前连接法兰21-8由其前侧面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前侧支架21的前主梁21-2的后侧上部上。后侧支架22还包括后连接法兰。后连接法兰铅垂设置,后连接法兰由其后侧面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后侧支架22的后主梁22-2的前侧上部上。连接横梁2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法兰23-1和第二连接法兰,且分别于与前连接法兰21-8和后连接法兰相应。连接横梁23由其前端的第一连接法兰23-1与前连接法兰21-8通过相应的紧固螺栓6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横梁23由其后端的第二连接法兰与后连接法兰通过相应的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连接横梁23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前侧之间21与后侧支架22之间。
本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平台(1)和提升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架体(2)、活动支撑柱(4)和滚轮组件(5); 
主架体(2)包括前侧支架(21)、后侧支架(22)和连接横梁(23);前侧支架(21)与后侧支架(22)分前后相互平行设置,连接横梁(23)固定连接在前侧支架(21)的上部后侧与后侧支架(22)的上部前侧之间,且前侧支架(21)和后侧支架(22)使用时均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
前侧支架(21)包括前底板(21-1)、前主梁(21-2)、前铰接组件(21-3)、前安装座(21-4)和2根前滚轮导轨(21-5);前主梁(21-2)的下端从右上方固定连接在前底板(21-1)的上侧右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前主梁(21-2)的上端从左下方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21-4)的下侧部位上;前铰接组件(21-3)固定连接在前底板(21-1)的上侧左前部上,且前铰接组件(21-3)的轴线沿前后向设置;2根前滚轮导轨(21-5)为同弧度的钢制弧形弯管,分右下和左上设置且弧形弯曲的方向均向左上方凸出;2根前滚轮导轨(21-5)的下端分右左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前底板(21-1)的上侧左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2根前滚轮导轨(21-5)的上端分下上从左方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21-4)的左侧部位上;前侧支架(21)在使用时由其前底板(21-1)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
后侧支架(22)包括后底板(22-1)、后主梁(22-2)、后铰接组件(22-3)、后安装座(22-4)和2根后滚轮导轨(22-5);后主梁(22-2)的下端从右上方固定连接在后底板(22-1)的上侧右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后主梁(22-2)的上端从左下方固定连接在后安装座(22-4)的下侧部位上;后铰接组件(22-3)固定连接在后底板(22-1)的上侧左前部上,且后铰接组件(22-3)的轴线与前铰接组件(21-3)的轴线相同;2根后滚轮导轨(22-5)为同弧度的钢制弧形弯管,分左右设置且弧形弯曲的方向均向左上方凸出;2根后滚轮导轨(22-5)的下端分左右从上方固定连接在后底板(22-1)的上侧左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2根后滚轮导轨(22-5)的上端分上下从左方固定连接在后安装座(22-4)的左侧部位上;后侧支架(22)在使用时由其后底板(22-1)坐落及固定连接在地基基础上;
连接横梁(23)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钢制直管,固定连接在前侧支架(21)的前主梁(21-2)的上部后侧与后侧支架(22)的后主梁(22-2)上部前侧之间;
停车平台(1)包括框架(11)、载物板(12)、防滑组件(13)和连接架(14);载物板(12)从上方固定连接在框架(11)的上侧上;防滑组件(13)从上方固定连接在载物板(12)的上侧上;连接架(14)从右方固定连接在框架(11)的右侧上;连接架(14)包括位于其右端部位的加强连接杆(14-2)、位于其左右向中间部位的前部的前连接横杆(14-3)和位于其左右向中间部位的后部的后连接横杆(14-4);加强连接杆(14-2)、前连接横杆(14-3)和后连接横杆(14-4)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前连接横杆(14-3)与后连接横杆(14-4)同轴线;
活动支撑柱(4)有2根,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不同而分为前活动支撑柱(41)和后活动支撑柱(42);前活动支撑柱(41)由其自由端转动连接在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左端部位的前侧上,前活动支撑柱(41)由其铰接端铰接在的前侧支架(21)的前铰接组件(21-3)上;后活动支撑柱(42)由其自由端转动连接在停车平台(1)由其框架(11)的左端部位的后侧上,后活动支撑柱(42)由其铰接端铰接在的后侧支架(22)的后铰接组件(22-3)上;
滚轮组件(5)有2个;2个滚轮组件(5)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滚轮组件(5a)和后侧滚轮组件(5b);前侧滚轮组件(5a)转动连接在连接架(14)的加强连接杆(14-2)的前端上,后侧滚轮组件(5b)转动连接在连接架(14)的加强连接杆(14-2)的后端上;前侧滚轮组件(5a)滚动设置在前侧支架(21)的2根前滚动导轨(21-5)之间,后侧滚轮组件(5b)滚动设置在后侧支架(22)的2根后滚动导轨(22-5)之间;
提升装置(3)包括前侧卷扬机(31)、前滑轮组件(33)、后侧卷扬机(34)和后滑轮组件(36);
前滑轮组件(33)主要包括前滑轮(33-1),前滑轮座(33-2)和前套管(33-3);前套管(33-3)套在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连接架(14)的前连接横杆(14-3)上,且能相对于前连接横杆(14-3)转动;前滑轮座(33-2)固定连接在前套管(33-3)上,前滑轮(33-1)通过相应的销轴转动连接在前滑轮座(33-2)上;前侧卷扬机(31)由其电机座固定在主架体(2)的前侧支架(21)的前安装座(21-4)上;前侧卷扬机(31)的钢丝绳(31-1)的一端卷绕固定在前侧卷扬机(31)的滚筒上,钢丝绳(31-1)的另一端绕过前滑轮(33-1)而使得钢丝绳(31-1)半包围在前滑轮(33-1)上后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21-4)的前侧部位上;
后滑轮组件(36)主要包括后滑轮(36-1),后滑轮座(36-2)和后套管(36-3);后套管(36-3)套在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连接架(14)的后连接横杆(14-4)上,且能相对于后连接横杆(14-4)转动;后滑轮座(36-2)固定连接在后套管(36-3)上,后滑轮(36-1)通过相应的销轴转动连接在后滑轮座(36-2)上;后侧卷扬机(34)由其电机座固定在主架体(2)的后侧支架(22)的后安装座(22-4)上;后侧卷扬机(34)的钢丝绳(34-1)的一端卷绕固定在后侧卷扬机(34)的滚筒上,钢丝绳(34-1)的另一端绕过后滑轮(36-1)而使得钢丝绳(34-1)半包围在后滑轮(36-1)上后固定连接在后安装座(22-4)的前侧部位上;
使用时,停车平台(1)在提升装置(3)的前侧卷扬机(31)和后侧卷扬机(34)的驱动下,能由位于主架体(2)下部的下侧位置平动至位于主架体(2)上部的上侧位置,或者能由所述的上侧位置平动至所述的下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11)由多根在同一水平面内的相应的各方管相互间焊接构成;框架(11)包括前横梁(11-1)、后横梁(11-2)、第一连接梁(11-3)、第二连接梁(11-4)、第三连接梁(11-5)、第四连接梁(11-6)、前销轴梁(11-7)和后销轴梁(11-8);前横梁(11-1)、前销轴梁(11-7)、后销轴梁(11-8)和后横梁(11-2)均沿左右向设置,且前横梁(11-1)、前销轴梁(11-7)、后销轴梁(11-8)和后横梁(11-2)按照从前向后的次序依次设置;第一连接梁(11-3)、第二连接梁(11-4)、第三连接梁(11-5)和第四连接梁(11-6)均沿前后向设置,且第一连接梁(11-3)、第二连接梁(11-4)、第三连接梁(11-5)和第四连接梁(11-6)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
后横梁(11-2)的形状结构与前横梁(11-1)相同,且位于前横梁(11-1)的正后方;第一连接梁(11-3)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1-1)的后侧面的左端上,第一连接梁(11-3)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11-2)的前侧面的左端上;第二连接梁(11-4)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1-1)的后侧面的中部前侧上,第二连接梁(11-4)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11-2)的前侧面的中部前侧上;第三连接梁(11-5)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1-1)的后侧面的中部后侧上,第三连接梁(11-5)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11-2)的前侧面的中部后侧上;第六连接梁(11-6)由其前端从后向前焊接固定在前横梁(11-1)的后侧面的右端上,第六连接梁(11-6)由其后端从前向后焊接固定在后横梁(11-2)的前侧面的右端上;前销轴梁(11-7)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梁(11-3)的右侧面的前部与第二连接梁(11-4)的左侧面的前部之间;后销轴梁(11-8)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梁(11-3)的右侧面的后部与第二连接梁(11-4)的左侧面的后部之间,且与前销轴梁(11-7)相对于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的位于第一连接梁(11-3)前后向中间的且与第一连接梁(11-3)垂直的铅垂的平面对称设置;前横梁(11-1)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一销轴孔(11-1-1);后横梁(11-2)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二销轴孔(11-2-1);前销轴梁(11-7)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三销轴孔(11-7-1);后销轴梁(11-8)的前部设有贯穿其前后管壁的第四销轴孔(11-8-1);且前横梁(11-1)的第一销轴孔(11-1-1)、后横梁(11-2)的第二销轴孔(11-2-1)、前销轴梁(11-7)的第三销轴孔(11-7-1)和后销轴梁(11-8)的第四销轴孔(11-8-1)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载物板(12)有2块;2块载物板(12)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均为不锈钢防滑板;该2块载物板(12)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载物板(12-1)和右侧载物板(12-2);左侧载物板(12-1)从上方向下由其四周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前横梁(11-1)的上侧面的前部、第一连接梁(11-3)的上侧面、第二连接梁(11-4)的上侧面和后横梁(11-2)的上侧面的前部上;右侧载物板(12-2)从上方向下由其四周焊接固定在相应的前横梁(11-1)的后部上侧、第三连接梁(11-5)的上侧、第四连接梁(11-6)的上侧和后横梁(11-2)的后部上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滑组件(13)有2个,其结构形状相同;2个防滑组件(13)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防滑组件(13a)和右侧防滑组件(13b);左侧防滑组件(13a)设置在左侧载物板(12-1)的上侧面的后部,右侧防滑组件(13b)设置在右侧载物板(12-2)的上侧面的后部,且右侧防滑组件(13b)位于左侧防滑组件(13a)的正右方;各防滑组件(13)均包括2根角钢;2根角钢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角钢(13-1)和后侧角钢(13-2);前侧角钢(13-1)沿左右向从上向下焊接固定在相应的载物板(12)的上侧面的后部上,且前侧角钢(13-1)的开口向下;后侧角钢(13-2)沿左右向从上向下焊接固定在相应的载物板(12)的上侧面的后部上,且后侧角钢(13-2)的开口向下,后侧角钢(13-2)位于前侧角钢(13-1)的正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架(14)还包括连接板(14-1);连接板(14-1)包括第一连接板(14-1-1)、第二连接板(14-1-2)、第三连接板(14-1-3)和第四连接板(14-1-4);
第一连接板(14-1-1)、第二连接板(14-1-2)、第三连接板(14-1-3)和第四连接板(14-1-4)的中部均设有连接轴孔;第一连接板(14-1-1)、第二连接板(14-1-2)、第三连接板(14-1-3)和第四连接板(14-1-4)的右端均设有连接通孔;第一连接板(14-1-1)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第四连接梁(11-6)的右侧面的前端部位上;第二连接板(14-1-2)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11-6)的右侧面的前端部位上,且位于第一连接板(14-1-1)的后方;第三连接板(14-1-3)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11-6)的右侧面的后端部位上;第四连接板(14-1-4)由其左端从右方焊接固定在第四连接梁(11-6)的右侧面的后端部位上,且位于第三连接板(14-1-3)的后方;
前连接横杆(14-3)沿前后向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4-1-1)和第二连接板(14-1-2)的连接轴孔的相应部位上;后连接横杆(14-4)沿前后向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三连接板(14-1-3)和第四连接板(14-1-4)的连接轴孔的相应部位上;
加强连接杆(14-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外螺纹;加强连接杆(14-2)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14-1-1)的右端的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板(14-1-2)的右端的连接通孔、第三连接板(14-1-3)的右端的连接通孔和第四连接板(14-1-4)的右端的连接通孔,且由其穿过各连接板的部位焊接固定在各连接板上;加强连接杆(14-2)的前端向前伸出第一连接板(14-1-1);加强连接杆(14-2)的后端向后伸出第四连接板(14-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侧滚轮组件(5a)和后侧滚轮组件(5b)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前侧滚轮组件(5a)和后侧滚轮组件(5b)均包括滚轮座(51)、滚轮(52)和滚轮轴(53);
滚轮座(51)包括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的结构形状相同;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均由作为连接板部的外径较大的空心柱段和半径较小的作为限位部的空心柱段相连构成,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的连接板部均设有轴线与中央孔的轴线相平行的4个作为销轴孔的通孔,且各销轴孔以等距离的方式围绕中央通孔的轴线分布,且各相邻销轴孔之间按照相等间隔角度设置;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由各自的限位部相互接触且同轴设置;第一座体(51-1)位于第二座体(51-2)的前侧;第一座体(51-1)的各销轴孔与第二座体(51-2)的相应的销轴孔同轴设置;滚轮轴(53)有4根;各滚轮轴(53)由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座体(51-1)的相应1个销轴孔和第二座体(51-2)的相应1个销轴孔中;滚轮(52)的数量与滚轮轴(53)的数量相同;各滚轮(52)转动设置在相应的1个滑轮轴上,且位于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之间;
前侧滚轮组件(5a)由其第二座体(51-2)的中央通孔及第一座体(51-1)的中央通孔套在加强连接杆(14-2)的前端,且第二座体(51-2)的连接板部位于后侧,第一座体(51-1)的连接板部位于前侧,且第二座体(51-2)和第一座体(51-1)与加强连接杆(14-2)转动连接;2个螺母从前向后旋紧在加强连接杆(14-2)的前端上,而在第一座体(51-1)的轴向前方对其进行限位;连接架(14)的第一连接板(14-1-1)则由其前侧面在第二座体(51-2)的轴向后方对其进行限位;
后侧滚轮组件(5b)由其第一座体(51-1)的中央通孔及第二座体(51-2)的中央通孔套在加强连接杆(14-2)的后端,且第一座体(51-1)的连接板部位于前侧,第二座体(51-2)的连接板部位于后侧,且第一座体(51-1)和第二座体(51-2)与加强连接杆(14-2)转动连接;2个螺母从后向前旋紧在加强连接杆(14-2)的后端上,而在第二座体(51-2)的轴向后方对其进行限位;连接架(14)的第四连接板(14-1-4)则由其后侧面在第一座体(51-1)的轴向前方对其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侧支架(21)与后侧支架(22)相对于经过主架体(2)的左右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也即前侧支架(21)与后侧支架(22)的组成相对应,且前侧支架(21)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和后侧支架(22)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对应;
前侧支架(21)还包括前滚轮安装组件(21-6)和前支撑柱(21-7);前侧支架(21)的前底板(21-1)为矩形钢板;前主梁(21-2)为钢制一体件;前主梁(21-2)按左低右高的方式倾斜设置,前主梁(21-2)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范围为55度至70度;前主梁(21-2)由其下端从右上方焊接固定在前底板(21-1)的上侧右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
前铰接组件(21-3)由第一铰接板(21-3-1)、第二铰接板(21-3-2)和销轴(21-3-3)组成;第一铰接板(21-3-1)和第二铰接板(21-3-2)的结构形状相对应;且第一铰接板(21-3-1)与第二铰接板(21-3-2)分前后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一铰接板(21-3-1)和第二铰接板(21-3-2)上均设有销轴孔,第一铰接板(21-3-1)的销轴孔和第二铰接板(21-3-2)的轴线相同且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第一铰接板(21-3-1)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21-1)的上侧面左前部上,第二铰接板(21-3-2)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21-1)的上侧面左前部上且位于第一铰接板(21-3-1)的后方;
前安装座(21-4)为钢制板框状构件,由左侧连接板(21-4-1)、座底板(21-4-2)和右侧挡板(21-4-3)依次基本呈90度相连而构成;座底板(21-4-2)基本呈水平设置,前主梁(21-2)的上端从左下方焊接固定连接在前安装座(21-4)的座底板(21-4-2)的下侧面的前部上;左侧连接板(21-4-1)基本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由其下边沿与座底板(21-4-2)的左侧边沿焊接固定;左侧连接板(21-4-1)的前后向的后部上部设有作为钢丝绳通道的缺口;右侧挡板(21-4-3)基本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由其下边沿与座底板(21-4-2)的右侧边沿焊接固定;
2根前滚轮导轨(21-5)按其所处的右下和左上位置的不同分为支撑导轨(21-5-1)和限位导轨(21-5-2);限位导轨(21-5-2)的弧半径大于支撑导轨(21-5-1)的弧半径2厘米至10厘米;经过限位导轨(21-5-2)的轴线的平面与经过支撑导轨(21-5-1)的轴线的平面为同一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且该铅垂面经过前主梁(21-2)的轴线;
2根前滚轮导轨(21-5)的下端分右左从上方焊接固定连接在前底板(21-1)的上侧左部的前后向的中部上,且位于前铰接组件(21-3)的后方;支撑导轨(21-5-1)的右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21-4-1)的左侧面的前下部上,限位导轨(21-5-2)的右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21-4-1)的左侧面的前上部上;
支撑导轨(21-5-1)和限位导轨(21-5-2)之间还通过相应的连接件(21-5-3)固定连接;连接件(21-5-3)有3至8个;各连接件(21-5-3)均沿支撑导轨(21-5-1)的弧形的径向设置,连接件(21-5-3)分别由其两端焊接固定在支撑导轨(21-5-1)和限位导轨(21-5-2)上;各连接件(21-5-3)相对于支撑导轨(21-5-1)呈幅向设置,且相邻连接件(21-5-3)的间隔角度相等;
前滚轮安装组件(21-6)由前滚轮安装柱(21-6-1)和前滚轮销轴(21-6-2)组成;前滚轮安装柱(21-6-1)为钢制弧形圆管;前滚轮安装柱(21-6-1)的弧半径与支撑导轨(21-5-1)的弧半径相同;前滚轮安装柱(21-6-1)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与支撑导轨(21-5-1)的轴线所在平面平行,且位于支撑导轨(21-5-1)的轴线所在平面后方;前滚轮安装柱(21-6-1)由其下端焊接固定在前底板(21-1)的上侧面的左后部上,且位于支撑导轨(21-5-1)的正后方,前滚轮安装柱(21-6-1)的上端从左方焊接固定在左侧连接板(21-4-1)的左侧面的后下部上;
前滚轮销轴(21-6-2)有2至5个,2个前滚轮销轴(21-6-2)从下向上依次设置;各前滚轮销轴(21-6-2)均由其轴线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固定在支撑导轨(21-5-1)与前滚轮安装柱(21-6-1)之间;
前支撑柱(21-7)由3至8根圆形钢管状的支撑柱组成,各前支撑柱件(21-7)分别设置在相应的前滚轮安装组件(21-6)的前滚轮安装柱(21-6-1)与前主梁(21-2)以及前滚轮导轨(21-5)与前主梁(21-2)之间;
前侧滚轮组件(5a)设置在主架体(2)的前侧支架(21)的前滚轮导轨(21-5)上,且由其各个滚轮(52)位于前滚轮导轨(21-5)的支撑导轨(21-5-1)与限位导轨(21-5-2)之间,各滚轮(52)与支撑导轨(21-5-1)或限位导轨(21-5-2)在相互接触时的关系为滚动接触;
后侧支架(22)还包括后滚轮安装组件(22-6)和后支撑柱(22-7);后侧支架(22)的后底板(22-1)、后主梁(22-2)、后铰接组件(22-3)、后安装座(22-4)、后滚轮导轨(22-5)、后滚轮安装组件(22-6)和后支撑柱(22-7)分别与前侧支架(21)的前底板(21-1)、前主梁(21-2)、前铰接组件(21-3)、前安装座(21-4)、前滚轮导轨(21-5)、前滚轮安装组件(21-6)和前支撑柱(21-7)依次相对称;后铰接组件(22-3)由第一铰接板(22-3-1)、第二铰接板(22-3-2)和销轴(22-3-3)组成且依次与前铰接组件(21-3)的第一铰接板(21-3-1)、第二铰接板(21-3-2)和销轴(21-3-3)相对称;后安装座(22-4)由左侧连接板(22-4-1)、座底板(22-4-2)和右侧挡板(22-4-3)组成且依次与前安装座(21-4)的左侧连接板(21-4-1)、座底板(21-4-2)和右侧挡板(21-4-3)相对称;后滚轮导轨(22-5)由支撑导轨(22-5-1)和限位导轨(22-5-2)组成,支撑导轨(22-5-1)和限位导轨(22-5-2)之间还通过相应的连接件(22-5-3)固定连接,且依次与前滚轮导轨(21-5)的支撑导轨(21-5-1)、限位导轨(21-5-2)和连接件(21-5-3)相对称;后滚轮安装组件(22-6)由后滚轮安装柱(22-6-1)和后滚轮销轴(22-6-2)组成,且依次与前滚轮安装组件(21-6)的前滚轮安装柱(21-6-1)和前滚轮销轴(21-6-2)相对称;后支撑柱(22-7)由第四支撑柱(22-7-1)、第五支撑柱(22-7-2)和第六支撑柱(22-7-3)组成且依次与前支撑柱(21-7)的第一支撑柱(21-7-1)、第二支撑柱(21-7-2)和第三支撑柱(21-7-3)相对称;后侧支架(22)的各相应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前侧支架(21)的各相应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相对应,且后侧支架(22)的各相应零件与前侧支架(21)的各相应零件沿经过主架体(2)的左右向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后侧滚轮组件(5b)设置在主架体(2)的后侧支架(22)的后滚轮导轨(22-5)上,且由其各个滚轮(52)位于后滚轮导轨(22-5)的支撑导轨(22-5-1)与限位导轨(22-5-2)之间,各滚轮(52)与支撑导轨(22-5-1)或限位导轨(22-5-2)在相互接触时的关系为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活动支撑柱(41)和后活动支撑柱(42)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各活动支撑柱(4)均为钢制一体件,各活动支撑柱(4)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沿前后向贯穿其前后管壁的销轴孔;各活动支撑柱(4)的上述两端的销轴孔处均分别设有相应的1根套管;各套管分别由其前后两端的外周部位焊接固定在各活动支撑柱(4)的位于相应1个销轴孔处的前后管壁上;
前活动支撑柱(41)由其两端中的铰接端通过前铰接组件(21-3)转动连接在前底板(21-1)上;前活动支撑柱(41)的铰接端位于第一铰接板(21-3-1)和第二铰接板(21-3-2)之间,且前活动支撑柱(41)的铰接端处的套管与第一铰接板(21-3-1)的销轴孔和第二铰接板(21-3-2)的销轴孔同轴设置,销轴(21-3-3)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第一铰接板(21-3-1)的销轴孔、前活动支撑柱(41)的铰接端处的套管和第二铰接板(21-3-2)的销轴孔,从而将前活动支撑柱(41)转动连接在前底板(21-1)上;
前支撑销轴(43)从前至后依次穿过前活动支撑柱(41)的位于其自由端处的套管、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前横梁(11-1)的第一销轴孔(11-1-1)和前销轴梁(11-7)的第三销轴孔(11-7-1),且使得前活动支撑柱(41)的自由端与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左前部转动连接在一起;
后活动支撑柱(42)由其两端中的铰接端通过后铰接组件(22-3)转动连接在后底板(22-1)上;后活动支撑柱(42)的铰接端位于第三铰接板(22-3-1)和第四铰接板(22-3-2)之间,且后活动支撑柱(42)的铰接端处的套管与第三铰接板(22-3-1)的销轴孔和第四铰接板(22-3-2)的销轴孔同轴设置,销轴(22-3-3)从后向前依次穿过第四铰接板(22-3-2)的销轴孔、后活动支撑柱(42)的铰接端处的套管和第三铰接板(22-3-1)的销轴孔,从而将后活动支撑柱(42)转动连接在后底板(22-1)上;
后支撑销轴(44)从后至前依次穿过后活动支撑柱(42)的位于其自由端处的套管、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后横梁(11-2)的第二销轴孔(11-2-1)和后销轴梁(11-8)的第四销轴孔(11-8-1),且使得后活动支撑柱(42)的自由端与停车平台(1)的框架(11)的左后部转动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装置(3)还包括前支撑滚轮(32)、后支撑滚轮(35)和同步组件(37);
前侧卷扬机(31)由其电机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电机轴朝向后方;前支撑滚轮(32)的数量与主架体(2)的前侧支架(21)的前滚轮安装组件(21-6)的前滚轮销轴(21-6-2)数量相同,且各前支撑滚轮(32)分别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前滚轮销轴(21-6-2)上;
后侧卷扬机(34)由其电机轴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电机轴朝向前方且与前侧卷扬机(31)的电机轴同轴;后支撑滚轮(35)的数量与主架体(2)的后侧支架(22)的后滚轮安装组件(22-6)的后滚轮销轴(22-6-2)数量相同,且各后支撑滚轮(35)分别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后滚轮销轴(22-6-2)上;
同步组件(37)为钢杆;钢杆(37)由其前后两端通过相应的联轴器分别固定连接在前侧卷扬机(31)的电机轴的后端头和后侧卷扬机(34)的电机轴的前端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横梁(23)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直接固定或者间接固定在前侧支架(21)的前主梁(21-2)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22)的后主梁(22-2)的前侧上部上;当连接横梁(23)直接固定在前侧支架(21)的前主梁(21-2)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22)的后主梁(22-2)的前侧上部上时,连接横梁(23)由其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前侧支架(21)的前主梁(21-2)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22)的后主梁(22-2)的前侧上部上;
当连接横梁(23)间接固定在前侧支架(21)的前主梁(21-2)的后侧上部和后侧支架(22)的后主梁(22-2)的前侧上部上时,主架体(2)的前侧支架(21)还包括前连接法兰(21-8);前连接法兰(21-8)铅垂设置,前连接法兰(21-8)由其前侧面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前侧支架(21)的前主梁(21-2)的后侧上部上;后侧支架(22)还包括后连接法兰;后连接法兰铅垂设置,后连接法兰由其后侧面相应部位焊接固定在后侧支架(22)的后主梁(22-2)的前侧上部上;连接横梁(2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法兰(23-1)和第二连接法兰,且分别于与前连接法兰(21-8)和后连接法兰相应;连接横梁(23)由其前端的第一连接法兰(23-1)与前连接法兰(21-8)通过相应的紧固螺栓(6)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横梁(23)由其后端的第二连接法兰与后连接法兰通过相应的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连接横梁(23)可拆卸间接固定连接在前侧支架(21)与后侧支架(22)之间。
CN201210104644.6A 2012-04-10 2012-04-10 停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5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4644.6A CN102605979B (zh) 2012-04-10 2012-04-10 停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4644.6A CN102605979B (zh) 2012-04-10 2012-04-10 停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5979A CN102605979A (zh) 2012-07-25
CN102605979B true CN102605979B (zh) 2014-05-28

Family

ID=46523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464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05979B (zh) 2012-04-10 2012-04-10 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05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6936B (zh) * 2013-06-17 2015-06-17 陈科 设置在斜坡泊车位上的防汽车滑移装置
CN103362333B (zh) * 2013-07-30 2015-08-1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垂直升降式的轿车停车装置
CN104847141B (zh) * 2015-03-27 2017-03-15 中国矿业大学 无避让简易立体停车设备
CN108386032A (zh) * 2018-04-28 2018-08-10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种侧方位双层停车装置
CN108643637A (zh) * 2018-07-06 2018-10-12 浙江工业大学 旋转式车库的出库装置
CN108979232B (zh) * 2018-07-19 2023-10-20 沈阳理工大学 一种摆动式双层立体停车库
CN113216716A (zh) * 2020-01-20 2021-08-06 福建鑫凯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绿地升降智慧停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18194B2 (ja) * 1993-12-28 1997-06-11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リフタ機構の取付構造
JP2003074205A (ja) * 2001-09-01 2003-03-12 Nippon Techno Management:Kk 立体駐車装置
CN101457597A (zh) * 2009-01-06 2009-06-17 冯加林 一种停车装置
CN201567829U (zh) * 2009-10-28 2010-09-01 陈跃平 组合式停车库
CN201835562U (zh) * 2010-11-04 2011-05-18 张铁军 简易斜拉升降机械停车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5979A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5979B (zh) 停车装置
CN107100651B (zh) 一种隧道衬砌无缝连接钢筋定位、防水板铺设台车
CN201032803Y (zh) 超宽幅农用喷雾机
CN204920373U (zh) 一种利用道路上部空间的立体车库
CN203239017U (zh) 一种框架式两轮助力车吊装停放车位
CN103806725A (zh) 一种无地基分体式单数车位垂直循环停车装置
CN102296850A (zh) 一种齿轮副放大机构的液压传动式立体停车库
CN203716573U (zh) 一种后悬臂式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102296853A (zh) 一种链条放大机构的液压传动式立体停车库
CN204109992U (zh) 三刷大巴自动洗车机
CN201102581Y (zh) 新型自行车停车装置
CN203213035U (zh) 一种移动调节式限高龙门架
CN206707357U (zh) 一种公共自行车用的立体车库
CN101214905A (zh) 立柱单梁便携式吊运机
CN201702190U (zh) 三通拉拔送盘装置
CN204552216U (zh) 一种钢丝绳二层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202090642U (zh) 一种齿轮副放大机构的液压传动式立体停车库
CN210368769U (zh) 一种组合式道路交通护栏
CN104314343B (zh) 立体车库存取车用升降旋转装置
CN202192091U (zh) 轧机换辊装置
CN207944345U (zh) 一种接触轨作业车
CN206655517U (zh) 一种具有齿轮与回转支承啮合双驱联动装置的立体车库
CN202090643U (zh) 一种链条放大机构的液压传动式立体停车库
CN206874021U (zh) 平面移动类立体车库用横移台车
CN207332897U (zh) 隧道水沟电缆槽液压式整体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