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2349A -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2349A
CN102602349A CN2012100868640A CN201210086864A CN102602349A CN 102602349 A CN102602349 A CN 102602349A CN 2012100868640 A CN2012100868640 A CN 2012100868640A CN 201210086864 A CN201210086864 A CN 201210086864A CN 102602349 A CN102602349 A CN 102602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pins
resistance
relay
carbon mon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68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钊
许洪国
李鑫
郑根祥
龙书玲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868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023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02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2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由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三号继电器、四号继电器、报警灯,蜂鸣器,汽车喇叭开关,车窗上升按钮,车窗下降按钮与汽车点火开关组成。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与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报警灯与蜂鸣器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三号继电器与四号继电器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与三号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采用电线和汽车喇叭开关、车窗上升按钮与车窗下降按钮并联连接,四号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采用电线与汽车点火开关串联连接。

Description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附件技术领域,是一种防止汽车内一氧化碳中毒的控制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当车内一氧化碳含量超过50ppm时,车内人员就会产生头晕、呕吐,甚至昏迷,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能使人在数分钟内死亡。汽车怠速运转时,发动机因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产生量达到最大值,且极易通过空调管道等途径进入车内,使车内一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容易导致乘员一氧化碳中毒。这类事故一般发生在怠速停车,乘员休息的情况下,路人很难发现并施救。加之当发生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车内乘员因中毒昏迷很难自救,此类事件时有发生,伤亡率极高。
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极少,且尚无相关实验例证,更没有任何相关设备在产,或投入实际使用。现代汽车上更是不存在相应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等预防控制装置。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328013,公告日为1990年02月2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汽车用的一氧化碳探测器”,该发明创造虽然可测量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但存在以下不足:
1.不能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车内一氧化碳浓度。这对于一些在怠速汽车上休息睡觉的乘员来说,很可能会因为听不见报警器的警告,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2.不能自动向路人发出求救信号,从而使车内乘员丧失了最佳救援时间。
中国专利公告(开)号为CN2053586U,公告(开)日为1990年02月2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防止空调汽车一氧化碳中毒装置”,该发明创造虽然可以对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的降低采取相应措施,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未考虑不同浓度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没有做到细致全面的分析考虑,即没有对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采取不同的措施,有可能造成乘员低浓度一氧化碳中毒。
2)不能自动向路人发出求救信号,从而使车内乘员丧失了最佳救援时间。
3)由于需要加装进气阀,对汽车的改动较大,并影响汽车本身性能。
4)未考虑车内是否有乘员就采取措施,缺乏安全性且不人性化。
5)由于仅仅采用进气阀进气来降低车内一氧化碳浓度,并未从根本上杜绝一氧化碳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由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三号继电器、四号继电器、报警灯、蜂鸣器、汽车喇叭开关、车窗上升按钮、车窗下降按钮与汽车点火开关组成。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中的一号红外传感器、二号红外传感器、三号红外传感器及四号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依次和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17号引脚和报警灯的2号引脚与蜂鸣器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与8号引脚依次和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三号继电器与四号继电器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一号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汽车喇叭开关并联连接,二号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车窗上升按钮并联连接,三号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车窗下降按钮并联连接,四号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汽车点火开关串联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由一个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一个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排阻、3号电阻、4号电阻、5号电阻和1号电容组成。排阻的2号至9号引脚依次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39号至32号引脚电线连接。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18号至11号引脚依次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21号至28号引脚电线连接。4号电阻与5号电阻的一端和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9号引脚电线连接,5号电阻的另一端接地,4号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1号电容的一端接地,1号电容的另一端和3号电阻的一端与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4号引脚电线连接,3号电阻的另一端与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19号引脚电线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由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1号电阻与2号电阻组成。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1号管脚、2号引脚与3号管脚同和电源正极电线连接。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6号管脚与4号管脚同和2号电阻的一端电线连接,2号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5号管脚与1号电阻的一端电线连接,1号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6号管脚与4号管脚同和三脚插针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并作为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是指: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中的三脚插针的2号引脚和信号处理单元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中的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车内车顶棚中间位置。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中的一号红外传感器、二号红外传感器、三号红外传感器与四号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四个汽车座椅靠背上。报警灯与蜂鸣器安放在汽车仪表盘的可视范围内。信号处理单元固定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上方与发动机罩下方的位置。一号继电器位于仪表盘盒内,二号继电器位于驾驶员同侧的车门内,三号继电器位于驾驶员同侧的车门内,四号继电器位于汽车仪表盘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采取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即红外传感器检测车内人员情况,使该装置更具人性化。
2.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充分考虑了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不同,对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采取不同的措施,有效防止乘员低浓度一氧化碳中毒。
3.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能通过开启汽车喇叭自动向路人发出求救信号,从而为车内乘员争取了最佳救援时间。
4.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采取下降车窗的措施,快速有效地排除车内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车窗上摇,保证了乘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安全性更高。
5.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采取发动机熄火措施,从根本上切断了一氧化碳的产生源。
6.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对汽车电路改动极少,只需在汽车原有电路并联(或串联)几个继电器开关即可,不会对汽车本身性能造成影响。
7.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只由四个模块组成。
8.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成本低廉,容易普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的元器件在汽车上布置位置的示意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的处理模块即信号处理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I.检测模块,II.处理模块,III.控制模块,IV.执行模块,1.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2.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3.信号处理单元,5.一号继电器,6.二号继电器,7.三号继电器,8.四号继电器,9.报警灯,10.蜂鸣器,11.汽车喇叭开关,12.车窗上升按钮,13.车窗下降按钮,14.汽车点火开关,15.一号红外传感器,16.二号红外传感器,17.三号红外传感器,18.四号红外传感器,U1.单片机芯片,U2.A/D转换芯片,J1.三脚插针,RP1.排阻,R1.1号电阻,R2.2号电阻,R3.3号电阻,R4.4号电阻,R5.5号电阻,C1.1号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使用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检测车内乘员情况,通过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检测车内一氧化碳浓度,在车内有人存在的情况下,根据浓度的高低采取相应的措施。当车内一氧化碳浓度处于安全浓度(低于50ppm)时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不工作。在低浓度(50ppm~100ppm)时,蜂鸣器10间断鸣叫,报警灯9闪烁报警;在中等浓度(100ppm~300ppm)时,蜂鸣器10长鸣,报警灯9长亮;在高浓度(300ppm以上)时,蜂鸣器10长鸣,报警灯9长亮,同时一号继电器5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喇叭开关11短路,汽车喇叭开启,二号继电器6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车窗下降按钮13短路,汽车车窗下降通风,待一段时间后一氧化碳浓度降到安全浓度则三号继电器7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车窗上升按钮12短路,车窗上升,直至车窗关闭,之后四号继电器8常闭开关断开,将汽车汽车点火开关14断路,汽车发动机熄火。另外,在中低浓度(50ppm~100ppm)时,若乘员长时间无反应,则执行高浓度时的相应措施(蜂鸣器10长鸣,报警灯9长亮,同时一号继电器5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喇叭开关11短路,汽车喇叭开启,二号继电器6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车窗下降按钮13短路,汽车车窗下降通风,待一段时间后一氧化碳浓度降到安全浓度则三号继电器7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车窗上升按钮12短路,车窗上升,直至车窗关闭,之后四号继电器8常闭开关断开,将汽车汽车点火开关14断路,汽车发动机熄火)。因为乘员如果长时间处在一个低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仍然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参阅图1,本发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由检测模块I,处理模块II,控制模块III和执行模块IV组成。
所述的检测模块I由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和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组成。
参阅图4,所述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由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1号电阻R1与2号电阻R2组成。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1号管脚、2号引脚与3号管脚同和电源正极电线连接。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6号管脚与4号管脚同和2号电阻R2的一端电线连接,2号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5号管脚与1号电阻R1的一端电线连接,1号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6号管脚与4号管脚同和三脚插针J1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并作为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的信号输出端。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的输出值为高低电压,且随着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输出电压增加。
所述的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由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组成,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均采用型号为RPR220的红外传感器。型号为RPR220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的输出值为高低电平,当检测到有人存在时,型号为RPR220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输出低电平,当未检测到人员存在时,型号为RPR220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则输出高电平。
参阅图5,所述的处理模块II是一个信号处理单元3,此信号处理单元3由一个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一个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排阻RP1、3号电阻R3、4号电阻R4、5号电阻R5和1号电容C1组成。排阻RP1的2号至9号引脚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39号至32号引脚电线连接,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18号至11号引脚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21号至28号引脚电线连接。4号电阻R4与5号电阻R5的一端和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9号引脚电线连接,5号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4号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1号电容C1的一端接地,1号电容C1的另一端和3号电阻R3的一端与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4号引脚电线连接,3号电阻R3的另一端与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19号引脚电线连接。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能通过编程实现对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和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提供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对控制模块III输出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对执行模块IV的工作进行控制。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能将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输入到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U1内。
所述的控制模块III由一号继电器5、二号继电器6、三号继电器7与四号继电器8组成。其中一号继电器5、二号继电器6、三号继电器7与四号继电器8均采用型号为SRD-05VDC-SL-C的继电器。信号处理单元3输出的控制指令能使型号为SRD-05VDC-SL-C的继电器的常开开关(或常闭开关)闭合(或断开)。
所述的执行模块IV由报警灯9,蜂鸣器10,汽车喇叭开关11,车窗上升按钮12,车窗下降按钮13,汽车点火开关14组成。报警灯9有三个引脚,分别为1号引脚,2号引脚和3号引脚。其中报警灯9的1号引脚与电源正极电线相连,报警灯9的2号引脚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电线相连,报警灯9的3号引脚接地,当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输出低电平时,报警灯9亮,当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输出高电平时,报警灯9灭。蜂鸣器10也有三个引脚,分别为1号引脚,2号引脚和3号引脚。其中蜂鸣器10的1号引脚与电源正极电线相连,蜂鸣器10的2号引脚同样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电线相连,蜂鸣器10的3号引脚接地,当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输出低电平时,蜂鸣器10响,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输出高电平时,蜂鸣器10不响。
检测模块I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的信号输出端即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中的三脚插针J1的2号引脚和信号处理单元3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号引脚电线连接,二号红外传感器16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三号红外传感器17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3号引脚电线连接,四号红外传感器18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4号引脚电线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可将车内一氧化碳浓度信号和乘员情况信号送入信号处理单元3处理。
处理模块II即信号处理单元3的输出端引脚与控制模块III电线连接,将控制信号输入控制模块III。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和执行模块IV中的报警灯9的2号引脚与蜂鸣器10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5号引脚与一号继电器5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6号引脚与二号继电器6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7号引脚与三号继电器7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8号引脚与四号继电器8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控制模块III中的一号继电器5(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与汽车喇叭开关11并联连接,二号继电器6与车窗上升按钮12并联连接,三号继电器7与车窗下降按钮13并联连接,四号继电器8与汽车点火开关14串联连接,这使得处理模块II能通过控制模块III控制执行模块IV中的报警灯9的亮与灭、蜂鸣器10的叫与不叫、汽车喇叭开关11的是否被短路、车窗上升按钮12的是否被短路、车窗下降按钮13的是否被短路以及汽车点火开关14的是否被断路。
以上元器件均使用型号为LM7805稳压芯片的输出端进行供电。
参阅图2,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中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放在车内,位于车顶棚中间位置。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分别安装在四个汽车座椅靠背上(位置略微靠下)。报警灯9与蜂鸣器10安放在汽车仪表盘附近的可视范围内,且位置醒目便于驾驶员观察。信号处理单元3位于一块电路板上,且固定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汽车ECU)的上方与发动机罩下方的位置。一号继电器5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引出的两根电线与汽车喇叭开关11并联连接,位于仪表盘盒内。二号继电器6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引出的两根电线与驾驶员同侧车窗的车窗上升按钮12并联连接,位于驾驶员同侧车门内。三号继电器7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引出的两根电线与驾驶员同侧车窗的车窗下降按钮13并联连接,也位于驾驶员同侧车门内。四号继电器8的常闭开关的两接线端口引出的两根电线与汽车点火开关14串联连接,位于汽车仪表盘盒内。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参阅图3,当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均未检测到车内人员存在时系统不工作。当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检测到车内有人时系统工作。在系统工作状态下,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中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处于安全浓度(低于50ppm)时系统仍不工作;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中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处于低浓度(50ppm~100ppm)时,蜂鸣器10间断鸣叫,报警灯9闪烁报警;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中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处于中等浓度(100ppm~300ppm)时,蜂鸣器10长鸣,报警灯9长亮,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中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处于高浓度(300ppm以上)时,蜂鸣器10长鸣,报警灯9长亮,同时一号继电器5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喇叭开关11短路,汽车喇叭开启,二号继电器6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车窗下降按钮13短路,汽车车窗下降通风,待一段时间后一氧化碳浓度降到安全浓度则三号继电器7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车窗上升按钮12短路,车窗上升,直至车窗关闭,之后四号继电器8常闭开关断开,将汽车点火开关14断路,汽车发动机熄火。另外,在中低浓度(50ppm-100ppm)时,若乘员长时间无反应,则执行高浓度时的相应措施(蜂鸣器10长鸣,报警灯9长亮,同时一号继电器5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喇叭开关11短路,汽车喇叭开启,二号继电器6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车窗下降按钮13短路,汽车车窗下降通风,待一段时间后一氧化碳浓度降到安全浓度则三号继电器7常开开关闭合,将汽车车窗上升按钮12短路,车窗上升,直至车窗关闭,之后四号继电器8常闭开关断开,将汽车点火开关14断路,汽车发动机熄火)。因为乘员如果长时间处在一个低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仍然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Claims (5)

1.一种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由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信号处理单元(3)、一号继电器(5)、二号继电器(6)、三号继电器(7)、四号继电器(8)、报警灯(9),蜂鸣器(10)、汽车喇叭开关(11)、车窗上升按钮(12)、车窗下降按钮(13)与汽车点火开关(14)组成;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3)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中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及四号红外传感器(18)的输出端依次和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和报警灯(9)的2号引脚与蜂鸣器(10)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与8号引脚依次和一号继电器(5)、二号继电器(6)、三号继电器(7)与四号继电器(8)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一号继电器(5)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汽车喇叭开关(11)并联连接,二号继电器(6)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车窗上升按钮(12)并联连接,三号继电器(7)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车窗下降按钮(13)并联连接,四号继电器(8)的常闭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汽车点火开关(14)串联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3)由一个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一个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排阻(RP1)、3号电阻(R3)、4号电阻(R4)、5号电阻(R5)和1号电容(C1)组成;
排阻(RP1)的2号至9号引脚依次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39号至32号引脚电线连接,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18号至11号引脚依次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21号至28号引脚电线连接,4号电阻(R4)与5号电阻(R5)的一端和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9号引脚电线连接,5号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4号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1号电容(C1)的一端接地,1号电容(C1)的另一端和3号电阻(R3)的一端与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4号引脚电线连接,3号电阻(R3)的另一端与型号为ADC 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19号引脚电线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由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1号电阻(R1)与2号电阻(R2)组成;
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1号管脚、2号引脚与3号管脚同和电源正极电线连接,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6号管脚与4号管脚同和2号电阻(R2)的一端电线连接,2号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5号管脚与1号电阻(R1)的一端电线连接,1号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6号管脚与4号管脚同和三脚插针(J1)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并作为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的信号输出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3)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是指: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中的三脚插针(J1)的2号引脚和信号处理单元(3)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中的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车内车顶棚中间位置,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中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与四号红外传感器(18)安装在四个汽车座椅靠背上,报警灯(9)与蜂鸣器(10)安放在汽车仪表盘的可视范围内,信号处理单元(3)固定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上方与发动机罩下方的位置,一号继电器(5)位于仪表盘盒内,二号继电器(6)位于驾驶员同侧的车门内,三号继电器(7)位于驾驶员同侧的车门内,四号继电器(8)位于汽车仪表盘盒内。
CN2012100868640A 2012-03-29 2012-03-29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26023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68640A CN102602349A (zh) 2012-03-29 2012-03-29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68640A CN102602349A (zh) 2012-03-29 2012-03-29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2349A true CN102602349A (zh) 2012-07-25

Family

ID=4652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68640A Pending CN102602349A (zh) 2012-03-29 2012-03-29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0234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816A (zh) * 2016-03-24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安全机制触发方法、装置及汽车安全系统
CN106427858A (zh) * 2016-10-26 2017-02-22 河南师范大学 汽车防窒息安全系统
CN106564445A (zh) * 2016-10-20 2017-04-19 深圳市三合信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警报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7399236A (zh) * 2016-05-20 2017-11-2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一氧化碳检测系统
CN108515903A (zh) * 2018-04-08 2018-09-11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安全长效的汽车防一氧化碳中毒系统及方法
CN109177868A (zh) * 2018-06-19 2019-01-11 黄山市瑞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紧急求救功能的汽车顶灯触摸屏控制电路
CN111486042A (zh) * 2020-04-13 2020-08-04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o报警的点火控制器、发动机点火器以及发动机
CN112097790A (zh) * 2020-09-22 2020-12-18 广州雷易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仪表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2398A (en) * 1999-04-20 2000-06-06 Hayes; James Automatic gas detection system
CN2789085Y (zh) * 2005-04-04 2006-06-21 张益莹 汽车内无行为能力生命体安全保障装置
CN101041332A (zh) * 2006-03-21 2007-09-26 林学春 一种用于汽车内有毒气体的检测与报警的方法和装置
CN202528932U (zh) * 2012-03-29 2012-11-14 吉林大学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2398A (en) * 1999-04-20 2000-06-06 Hayes; James Automatic gas detection system
CN2789085Y (zh) * 2005-04-04 2006-06-21 张益莹 汽车内无行为能力生命体安全保障装置
CN101041332A (zh) * 2006-03-21 2007-09-26 林学春 一种用于汽车内有毒气体的检测与报警的方法和装置
CN202528932U (zh) * 2012-03-29 2012-11-14 吉林大学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5816A (zh) * 2016-03-24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安全机制触发方法、装置及汽车安全系统
CN107399236A (zh) * 2016-05-20 2017-11-2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一氧化碳检测系统
CN106564445A (zh) * 2016-10-20 2017-04-19 深圳市三合信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警报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6564445B (zh) * 2016-10-20 2019-03-26 深圳市三合信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警报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6427858A (zh) * 2016-10-26 2017-02-22 河南师范大学 汽车防窒息安全系统
CN106427858B (zh) * 2016-10-26 2018-07-24 河南师范大学 汽车防窒息安全系统
CN108515903A (zh) * 2018-04-08 2018-09-11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安全长效的汽车防一氧化碳中毒系统及方法
CN109177868A (zh) * 2018-06-19 2019-01-11 黄山市瑞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紧急求救功能的汽车顶灯触摸屏控制电路
CN111486042A (zh) * 2020-04-13 2020-08-04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o报警的点火控制器、发动机点火器以及发动机
CN111486042B (zh) * 2020-04-13 2022-03-11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o报警的点火控制器、发动机点火器以及发动机
CN112097790A (zh) * 2020-09-22 2020-12-18 广州雷易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仪表盘
CN112097790B (zh) * 2020-09-22 2021-06-22 广州雷易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仪表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2349A (zh)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CN202528932U (zh)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CN204367993U (zh) 婴幼儿汽车安全报警器
CN203567621U (zh) 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CN108275071A (zh) 一种防止车内婴幼儿受困死亡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383339A (zh) 防滞留智能报警儿童安全座椅
CN102555803A (zh) 驾驶员酒驾检测警示干预系统及其操控方法
CN105389944A (zh) 车内滞留儿童预警及自动救助系统
CN104925002A (zh)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车内空气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5059418U (zh) 一种车内生命体征探测处理系统
CN101357615A (zh) 车内留人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8515903A (zh) 一种安全长效的汽车防一氧化碳中毒系统及方法
CN108248507A (zh) 一种幼儿遗落校车报警系统及方法
CN203177896U (zh) 车内气体检测系统
CN108099602A (zh) 一种智能防酒驾预警装置及方法
CN204902891U (zh) 一种野外作业车辆用环境监测仪
CN213676507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后座椅的儿童留车提醒系统
KR101758631B1 (ko) 차량 내 갇힘 방지 경보 시스템.
CN107600019A (zh) 一种车内防窒息保护的控制方法
CN203773687U (zh) 汽车车内生命体防遗忘系统
CN102661102A (zh) 一种多功能车窗控制系统
CN107791886B (zh) 电动汽车起步控制系统
CN107487289A (zh) 一种汽车防闷救生方法
CN203047056U (zh) 一种新型车内气体监测控制装置
CN105599708B (zh) 车温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