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3749A - 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3749A
CN102573749A CN201080039630XA CN201080039630A CN102573749A CN 102573749 A CN102573749 A CN 102573749A CN 201080039630X A CN201080039630X A CN 201080039630XA CN 201080039630 A CN201080039630 A CN 201080039630A CN 102573749 A CN102573749 A CN 102573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backrest
massage
massage appliance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96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3749B (zh
Inventor
寺田光治
高谷昭广
渡边知彦
滨塚太一
高桥吉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3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3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3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3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6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1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8Trunk
    • A61H2205/088H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 A61H2205/106Leg for the lower le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持按摩部件的侧壁和靠背呈现一体感的按摩机。该按摩机包括:一体地具备内置有用于按摩人体背面的按摩机构的靠背部(70)和至少从所述靠背部(70)的上部向左右两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14)的靠背(1);从所述一对伸出部(14)的前面分别向前方突出的侧壁(15);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15)的内侧面,用于对倚靠于所述靠背部(70)的人体的侧面进行按摩的气囊(16)。

Description

按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机,特别涉及座椅式按摩机。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按摩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按摩机包括:内置有用于按摩人体背面的按摩机构的靠背;设置于靠背的左右两侧且向靠背的前方突出的侧壁部;以及埋设于这些侧壁部的内侧面的气囊。
在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中,通过重复进行所述气囊的膨胀和收缩,能够按摩倚靠于靠背的人体的两侧面尤其是肩膀附近。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中,所述气囊膨胀,从而能够防止在利用所述按摩机构进行按摩时人体从靠背浮起。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的侧壁部分别安装于靠背的两侧面,并从靠背向两侧突出,因此,专利文献1的按摩机在作为座椅看待时会呈现不协调感。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9260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按摩部件的侧壁和靠背呈现一体感的按摩机。
本发明提供的按摩机,包括:靠背,一体地具备靠背部和一对伸出部,其中,所述靠背部内置有用于按摩人体的背面的按摩机构,所述一对伸出部至少从所述靠背部的上部向左右两侧伸出;一对侧壁,分别从所述一对伸出部的前面向前方突出;以及一对按摩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内侧面,能够在膨胀状态与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以按摩倚靠于所述靠背部的人体的侧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左上方观察图1的按摩机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按摩机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按摩机向后仰时的侧视图。
图5是省略表示图1的靠背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6是在图5的靠背上追加各侧壁及各气囊而表示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靠背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设置于图7的靠背的转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又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靠背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设置于图9的靠背的滑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又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靠背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详细叙述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此外,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1至6所示的座椅式按摩机包括:内置有用于按摩人体的背面的按摩机构(未图示)的靠背1;从该靠背1向前方突出的一对侧壁15;分别设置于这些侧壁的内侧面15b的气囊(按摩部件)16;以所述靠背1能够向后仰(reclining)的方式支撑该靠背1的框架5;在所述靠背1的下部前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框架5上的座部2;设置于该座部2的左右两侧的一对扶手3、3(图中省略了左侧的扶手3);以及设置于所述座部2的前侧的下方的搁脚台4。所述搁脚台4以绕水平方向的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轴支撑于所述框架5的前端侧的上部。具体而言,搁脚台4能够在图3及图4所示的搁脚面朝向前方的姿势和搁脚面几乎水平位于座部2的前方的姿势之间转动。
并且,所述按摩机包括用于转动驱动所述搁脚台4的机构(未图示)、用于使靠背1进行后仰动作的升降机构51、用于对后述的各气囊供应空气的空气泵及阀(未图示)以及覆盖框架5的外侧的框架罩55。用于旋转驱动所述搁脚台4的机构、升降机构51、空气泵及阀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5内。
如图3所示,所述靠背1的下部通过中心轴50被支撑于所述框架5的上部后端,能够围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中心轴)50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即,靠背1能够在图3所示的立起姿势与图4所示的后仰姿势之间的后仰范围E1(参照图3)内向后仰。另外,在靠背1的下端与框架5的上部前端之间设置有所述升降机构51,通过该升降机构51的伸缩,靠背1以中心轴50为中心相对于框架5转动。
具体而言,靠背1包括呈框型的靠背框架10、包覆该靠背框架10的箱型框11、包覆该箱型框11的外罩12以及具备设置于该外罩12内侧的治疗体6的按摩机构。所述治疗体6以能够沿着靠背框架10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在所述箱型框11的前面设置的开口部13内。对人体背面的按摩是通过使治疗体6隔着所述外罩12与人体背面接触而进行的。
另外,如图5所示,靠背1一体地(in an integrated fashion)具备内置有所述按摩机构的靠背部70和从该靠背部70的上部向左右两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14。
所述各伸出部14具有如以下所述的形状。具体而言,各伸出部14的上端平滑地连接于靠背1的上部。另外,伸出部14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具有: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倾斜的下宽部分14a;以及从该下宽的部分14a起朝向下方向而彼此接近的方向倾斜的上宽部分14b。并且,各伸出部14的下端平滑地连接于靠背部70的中途部。各伸出部14向侧旁的突出量在与所述下宽部分14a相对应的范围内越朝向下方而越大。
各侧壁15分别从所述各伸出部14的前面向各前方突出。具体而言,如图3及图4所示,各侧壁15的上端平滑地连接于靠背1(各伸出部14)的上部。另外,各侧壁15的从靠背1向前方的突出量分别为下部比上部大。并且,各侧壁15具有大致垂直于靠背1(伸出部14)的下表面,该下表面连接于靠背1。另外,如图6所示,各侧壁15分别具有以延长所述各伸出部14的下宽部分14a的方式从该各伸出部14的下宽部分14a向前方延伸的外侧面15a。并且,各侧壁15分别具有内侧面15b,该内侧面15b为朝向与所述各外侧面15a相反一侧的面,分别以下部比上部更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方式倾斜。
各气囊16能够在膨胀状态与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以按摩倚靠于靠背1的人体的侧面。另外,各气囊16分别设置于所述各侧壁15的内侧面15b,以对用户的从肩膀到上臂的范围进行按摩。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各气囊16设置在所述各侧壁15的内侧面15b的大致整个区域。即,各气囊16呈下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比上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的三角形。另外,如图6所示,各气囊16分别沿所述各侧壁15的内侧面而设置,因此各气囊16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隔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宽。
参照图1至图4,所述各扶手3分别包括配置于座部2的侧旁的侧板30、覆盖侧板30的外表面的侧罩31、覆盖侧板30的上表面的扶手部32以及设置于扶手部32的上表面的扶手罩33。扶手罩33以在该扶手罩33的下表面与扶手部3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安装在扶手部32上。具体而言,在扶手罩33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与扶手部32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在扶手部32上安装扶手罩33的安装部件34(参照图2)。并且,在扶手罩33的下表面(即,与扶手部32相向的面)上设置有气囊(未图示)。通过反复使该气囊膨胀及收缩,能够对插入到扶手部32的上表面与扶手罩33之间的用户的手臂进行按摩。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与所述靠背1的后仰动作连动地改变一对扶手3的姿势,以使当靠背1向后仰时各扶手3的后部比各扶手3的前部更下降。
具体而言,如图3及图4所示,各扶手3的侧板30的后端部通过轴35连接于靠背1(靠背框架10),并且各扶手3的侧板30的前端部经由连杆36连接于框架5。连杆36包括:通过轴37可转动地连接于侧板30的第1端;以及通过轴38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框架5的第2端。这样,扶手3的后部连接于靠背1,并且扶手3的前部经由连杆36连接于框架5,因此,扶手3与靠背1的后仰动作同步地绕中心轴50转动,据此,扶手3的上表面的角度向后下方倾斜。另外,扶手3的前部通过连杆36连接于框架5,因此扶手3的前部可上升到由绕轴38转动的连杆36的转动半径(轴37与轴38之间的距离)所规定的指定的上方位置(应为“上升位置”)为止,另一方面,扶手3的前部的上升在所述指定的上升位置受到限制。此外,连杆36的长度比轴35与中心轴50之间的距离短。因此,在将靠背1后仰的状态下,能够使靠背1与扶手3的后部之间的距离变近,并且能够以放倒的姿势保持扶手3的上表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扶手3的上表面相对于框架5的角度变化量比靠背1相对于框架5的角度变化量小。具体而言,在使靠背1立起的图3所示的状态下,靠背1的前面与扶手3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α1为115°。与之相比,在使靠背1放倒至最平的图4所示的状态下,靠背1的前面与扶手3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α2为160°。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中,与仅靠背向后仰而扶手被固定的情况不同,能够使在将靠背1向后仰的状态下的靠背1与扶手3之间的距离变近,并且能够以放倒的姿势保持扶手3的上表面。因此,即使在使靠背1放倒的状态下,也能够使臂部以放松的状态置于扶手3上。由此,即使在将靠背1放倒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扶手3,所以也能够利用扶手3的所述气囊对臂部(包含手腕及手)进行按摩。
所述按摩机还包括:沿所述各扶手3的内侧面(座部2侧的面)设置并固定于框架5的侧板60;以及设置于该侧板60的内侧面(座部2侧的面)的气囊61。所述侧板60分别设置于所述座部2与所述各扶手3之间,并固定于所述框架5,由此,不管靠背1是否进行后仰动作该侧板60都不会相对于所述座部2移位。通过反复使气囊61膨胀及收缩,能够对用户的从腰到大腿部的侧面进行按摩,或者通过使所述气囊61膨胀,能够使用户的从腰到大腿部的侧面相对于按摩机固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被设计成,在后仰动作中避免靠背1的各伸出部14与各扶手3接触。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连接从后仰的中心轴50起至各伸出部14为止的第一距离D1被设定为,比连接从位于后仰范围E1内的各扶手3起至中心轴50为止的最长距离D2长。因此,各伸出部14在后仰动作中经过比各扶手3更远离中心轴50的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各伸出部14与各扶手3接触。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被设计成,在后仰动作中避免靠背1的各侧壁15与各扶手3接触。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连接从所述中心轴50起至各侧壁15为止的第二距离D3被设定为比所述最长距离D2长。因此,各侧壁15在后仰动作中经过比各扶手3更远离中心轴50的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各侧壁15与各扶手3接触。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被设计成,在后仰动作中避免载置于各扶手3上的臂部与各伸出部14及各侧壁15接触。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距离D1及第二距离D3与所述最长距离D2之间的差分别被设定为等同或大于载置于各扶手3上的臂部的粗细。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伸出部14仅设置在靠背1的上部,并且各侧壁15设置在各伸出部14的范围内。因此,在后仰动作期间,能够避免载置于各扶手3的臂部与伸出部14或侧壁15接触。另外,从靠背部70的侧面向侧方突出的各伸出部14的伸出量被设定为,比设置于座部2的两侧的扶手3、3的外侧面之间的尺寸小,因此能够将梱包时的尺寸抑制得较小。
在使靠背1向最后后仰的状态下,各侧壁15位于比靠背部70的前面(承受用户的后背的面)高的位置,但位于与靠背部70的前端部分的高度位置几乎相同或比该高度位置低的高度范围内,因此在该点上也能够避免梱包时的尺寸变大。
并且,在所述按摩机中,在就坐于座部2并将后背倚在靠背1的状态下,反复使配置在靠背1的侧壁15内侧的气囊16膨胀及收缩,由此能够对从肩膀到上臂的人体侧面进行按摩。另外,若通过使气囊16膨胀将人体相对于靠背1固定,则在配置于靠背1内的按摩机构利用治疗体从背后推压人体时,能够抑制人体从靠背1浮起。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对人体背面的按摩。
并且,各侧壁15的内侧面如前所述以越向下方越彼此分离的方式配置成向下扩展,并且气囊16沿侧壁15的内侧面设置,因此通过已膨胀了的气囊16能够确实地推压人体侧面的从肩膀到上臂的倾斜面。尤其是气囊16具有宽度较宽的部分大幅度膨胀的性质,因此气囊16的下部比上部膨胀得大,从而能够通过该气囊16有效地按摩位于上臂的上部侧面的穴位。进而,在用户的座高稍有差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推压力过强或推压力过弱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通过分别设置于一对侧壁15的内侧的气囊16,能够从左右两侧对按摩机的用户的肩膀或臂部进行按摩,同时通过靠背部70内的按摩机构,能够对用户的背面进行按摩。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中,通过将气囊16切换至膨胀状态,能够在抑制用户的身体从靠背1浮起的状态下利用按摩机构进行按摩。因此,在该按摩机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按摩效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中,靠背1一体地具有靠背部70和一对伸出部14,并且在这些伸出部14的前面设置有一对侧壁15,因此一对侧壁15与靠背1具有一体感。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中,由于用于设置一对侧壁15的伸出部14与靠背部70分开设置,因此能够以靠背部70承受用户的背部整体。因此,用户能够以放松的姿势接受按摩。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一对侧壁15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以延长一对伸出部14的外侧面的方式设置,因此各伸出部14与各侧壁15更加具有一体感。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各气囊16的下侧比上侧更位于外侧,因此通过这些气囊16能够有效地按摩从用户的方(应为“肩膀”)起至上臂的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在后仰动作中,各伸出部14经过比各扶手3更远离中心轴50的位置,因此在靠背1的后仰动作时,能够避免各伸出部14与各扶手3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通过仅在靠背部70的上部设置各伸出部14,能够避免靠背1后仰时各伸出部14与各扶手3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在后仰动作中,各侧壁15经过比各扶手3更远离中心轴50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在靠背1后仰时各侧壁15与各扶手3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在各伸出部14与各扶手3之间形成至少与用户的臂部的粗细相当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在后仰动作中载置于各扶手3上的臂部与各伸出部14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各侧壁15的向前方的突出量越往上部越小,因此能够拓宽倚靠于靠背部70的用户的向侧旁的视野。此外,根据所述按摩机,与将各侧壁15的向前方的突出量设定为在上下方向上一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梱包时的尺寸。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气囊16的下部的膨胀量比气囊16的上部的膨胀量大,因此无论背面的高度如何都能够以几乎相等的强度进行按摩。
以下,参照图7及图8,对另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靠背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设置于图7的靠背的转动机构的俯视图。对于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的靠背1在外观上与所述实施例相同。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按摩机包括转动机构71,该转动机构71用于使各侧壁15分别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靠背1。该转动机构71具有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该锁定状态是在各侧壁15从靠背1向前方延伸的位置锁定各侧壁15的状态,该非锁定状态是解除各侧壁15的锁定的状态。
具体而言,转动机构71包括:分别从各侧壁15的后表面向后突出的突出部15c;以及以使这些支撑部15c分别能够绕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轴J1转动的方式支撑这些突出部15c的一对支撑部10a。各支撑部10a从所述靠背1的靠背框架10的左右缘部向前方延伸。另外,如图8所示,各突出部15c及各支撑部10a分别具有在侧壁15处于从靠背1向前方延伸的转动位置的状态下形成于彼此上下重叠的位置的贯通孔。通过将锁定轴J2插入这些贯通孔,来锁定各侧壁15。此外,通过图外的操作部被用户所操作,所述锁定轴J2能够插拔于贯通孔。由此,通过锁定轴J2能够将各侧壁15保持在朝向前方的姿势,所以在使气囊16膨胀时,能够限制各侧壁15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将各侧壁15向左右方向折叠,因此在无需气囊16的按摩或者身体的固定时,能够减轻各侧壁15施加于倚靠在靠背1的用户的压迫感。具体而言,通过将各侧壁15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折叠,能够敞开用户的侧旁的视野,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用户的压迫感。另外,通过将各侧壁15折叠,能够使从靠背1向前侧的各侧壁15的突出量几乎为零,因此能够将梱包时的尺寸保持为较小。
此外,在图8的实施例中,在解除锁定轴J2的锁定的状态下,各侧壁15能够向左右两侧转动,只要各侧壁15至少能够向左右方向外侧转动,就能够减轻对用户的压迫感。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在突出部15c与支撑部10a之间设置用于限制突出部15c向内侧的转动的挡块。
以下,参照图9及图10,对又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又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靠背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设置于图9的靠背的滑动机构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按摩机包括滑动机构72,该滑动机构72用于使各侧壁15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地连接于伸出部14。
具体而言,滑动机构72包括:设置于所述靠背1的靠背框架10的前面的一对导轨10b;分别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地安装于该导轨10b的一对滑块15e;以及将这些滑块15e与各侧壁15连接的连接部15d。该连接部15d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比所述滑块15e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小。所述导轨10b包括能够插入所述滑块15e的滑动槽10c以及用于在将滑块15e插入到该滑动槽10c内的状态下使所述连接部15d通过的缝隙10d。该缝隙10d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比所述滑动槽10c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小。因此,使连接部15d通过缝隙10d,并在滑动槽10c内插入滑块15e,据此,侧壁15在相对于靠背1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上下方向的滑动被允许。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变更各侧壁15相对于靠背1的上下位置,因此通过使各侧壁15适合于用户的体格,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按摩。
以下参照图11对又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又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靠背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所示的靠背1包括从靠背部70的前面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7、17以及设置于这些突出部17、17的气囊18、18。各突出部17、17具有以伴随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越向靠背部70侧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前侧面,在这些前侧面上分别配设有气囊18、18。通过反复使各气囊18、18膨胀及收缩,能够对用户的腰的两侧及肋腹进行按摩,并且通过使各气囊18、18膨胀,能够使用户的腰相对于靠背部70固定。
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包括:靠背,一体地具备靠背部和一对伸出部,其中,所述靠背部内置有用于按摩人体的背面的按摩机构,所述一对伸出部至少从所述靠背部的上部向左右两侧伸出;一对侧壁,分别从所述一对伸出部的前面向前方突出;以及一对按摩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内侧面,能够在膨胀状态与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以按摩倚靠于所述靠背部的人体的侧面。
根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通过分别设置于一对侧壁的内侧的按摩部件,能够从左右两侧对按摩机用户的肩膀或臂部进行按摩,并通过内置于靠背部的按摩机构,能够对用户的背面进行按摩。而且,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中,通过将按摩部件切换至膨胀状态,能够在抑制用户的身体从靠背浮起的状态下利用按摩机构进行按摩,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按摩效果。并且,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中,靠背一体地具有靠背部和一对伸出部,并且在这些伸出部的前面设置有一对侧壁,因此一对侧壁与靠背具有一体感。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中,在靠背部之外设置用于设置一对侧壁的伸出部,因此能够以靠背部承受用户的背部整体。因此,用户能够以放松的姿势接受按摩。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一对侧壁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分别以延长所述一对伸出部的外侧面的方式从所述伸出部的外侧面向前方延伸。
根据所述按摩机,所述一对侧壁的外侧面以延长所述一对伸出部的外侧面的方式设置,因此各伸出部与各侧壁更加具有一体感。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一对侧壁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面分别以下部比上部更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方式倾斜。
根据所述按摩机,各侧壁的内侧面以与上部相比下部更位于外侧的方式倾斜,因此沿这些各侧壁的内侧面而设置的一对按摩部件也为下侧比上侧更位于外侧。因此,根据所述按摩机,利用各按摩部件能够对用户的从肩膀起至上臂的部分进行有效的按摩。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一对扶手,从所述靠背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向前方延伸,所述靠背能够在立起姿势与后仰姿势之间的后仰范围内后仰,后仰的中心轴与所述一对伸出部之间的第一距离比连接位于所述后仰范围内的所述一对扶手起至所述中心轴的最长距离长。
根据所述按摩机,在后仰动作中,各伸出部经过比各扶手更远离中心轴的位置,因此在靠背的后仰动作时,能够避免各伸出部与各扶手接触。
此外,“第一距离”是在与后仰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将各伸出部的位于离所述中心轴最近处的部分与所述中心轴连接的线段。另外,“最长距离”是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将位于靠背的后仰范围内的各扶手的位于离所述中心轴最远处的部分与所述中心轴连接的线段。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一对伸出部分别仅设置于所述靠背部的上部。
根据所述按摩机,通过仅在靠背部的上部设置各伸出部,能够避免靠背后仰时各伸出部与各扶手接触。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中心轴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的第二距离比所述最长距离长。
根据所述按摩机,在后仰动作中,各侧壁经过比各扶手更远离中心轴的位置,因此在靠背的后仰动作时,能够避免各侧壁与各扶手接触。
此外,“第二距离”是在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上,将各侧壁的位于离所述中心轴最近处的部分与所述中心轴连接的线段。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最长距离之差被设定为等同或大于分别载置于所述一对扶手的臂部的粗细。
根据所述按摩机,在各伸出部与各扶手之间形成至少与用户的臂部的粗细相当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在后仰动作中载置于各扶手上的臂部与各伸出部的接触。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转动机构,用于分别将所述一对侧壁向左右方向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靠背。
根据所述按摩机,所述各侧壁能够左右转动,因此能够将各侧壁折叠以使各侧壁不会成为障碍。因此,例如,能够缩小按摩机的梱包时的尺寸。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转动机构具有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其中,所述锁定状态是在所述一对侧壁从所述靠背向前方延伸的位置锁定所述各侧壁的状态,所述非锁定状态是解除所述各侧壁的锁定的状态。
根据所述按摩机,转动机构能够在各侧壁能够转动的非锁定状态与锁定各侧壁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因此能够在锁定各侧壁的状态下对用户进行按摩,并且在按摩以外的期间将各侧壁折叠从而成为紧凑的形状。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滑动机构,用于将所述一对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靠背。
根据所述按摩机,能够与用户的体格相适应而上下滑动各侧壁,所以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按摩。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一对侧壁的从所述靠背向前方的突出量分别为下部比上部大。
根据所述按摩机,各侧壁的向前方的突出量越往上部越小,因此能够拓宽倚靠于靠背部的用户的向侧方的视野。此外,根据所述按摩机,与将各侧壁的向前方的突出量设为在上下方向上一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梱包时的尺寸。
在所述按摩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一对按摩部件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为下部比上部大。
根据所述按摩机,按摩部件的下部的膨胀量比按摩部件的上部的膨胀量大,因此无论用户的背面的高度如何都能够以几乎相等的强度进行按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保持按摩部件的侧壁与靠背具有一体感的按摩机。
符号说明
D1第一距离
D2最长距离
D3第二距离
E1后仰范围
1靠背
10靠背框架
14伸出部
15侧壁
15a  (侧壁的)外侧面
15b  (侧壁的)内侧面
16气囊(按摩部件的一例)
50中心轴
70靠背部
71转动机构
72滑动机构

Claims (12)

1.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一体地具备靠背部和一对伸出部,其中,所述靠背部内置有用于按摩人体的背面的按摩机构,所述一对伸出部至少从所述靠背部的上部向左右两侧伸出;
一对侧壁,分别从所述一对伸出部的前面向前方突出;以及
一对按摩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侧壁的内侧面,能够在膨胀状态与收缩状态之间切换,以按摩倚靠于所述靠背部的人体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壁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分别以延长所述一对伸出部的外侧面的方式从所述伸出部的外侧面向前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壁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面分别以下部比上部更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扶手,从所述靠背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向前方延伸,
所述靠背能够在立起姿势与后仰姿势之间的后仰范围内后仰,
后仰的中心轴与所述一对伸出部之间的第一距离比连接位于所述后仰范围内的所述一对扶手起至所述中心轴的最长距离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伸出部分别仅设置于所述靠背部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轴与所述一对侧壁之间的第二距离比所述最长距离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最长距离之差被设定为等同或大于分别载置于所述一对扶手的臂部的粗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机构,用于分别将所述一对侧壁向左右方向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靠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具有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其中,所述锁定状态是在所述一对侧壁从所述靠背向前方延伸的位置锁定所述各侧壁的状态,所述非锁定状态是解除所述各侧壁的锁定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动机构,用于将所述一对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靠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壁的从所述靠背向前方的突出量分别为下部比上部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按摩部件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为下部比上部大。
CN201080039630.XA 2009-09-25 2010-09-24 按摩机 Active CN102573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1616A JP5237912B2 (ja) 2009-09-25 2009-09-25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9-221616 2009-09-25
PCT/JP2010/005759 WO2011036881A1 (ja) 2009-09-25 2010-09-24 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3749A true CN102573749A (zh) 2012-07-11
CN102573749B CN102573749B (zh) 2015-06-10

Family

ID=43795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9630.XA Active CN102573749B (zh) 2009-09-25 2010-09-24 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57899A1 (zh)
JP (1) JP5237912B2 (zh)
KR (1) KR101359069B1 (zh)
CN (1) CN102573749B (zh)
WO (1) WO20110368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5742A (zh) * 2013-04-04 2014-10-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1973B2 (ja) * 2015-04-24 2019-09-04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および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の製造方法
JP2017042208A (ja) * 2015-08-24 2017-03-02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7042282A (ja) * 2015-08-25 2017-03-02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エアマッサージ装置
KR102634257B1 (ko) * 2017-01-06 2024-02-06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어깨 맞춤이 가능한 안마의자
US10842708B2 (en) 2017-01-25 2020-11-24 Luraco, Inc. Massage apparatus for legs and feet and massage chair having the massage apparatus
US10724549B2 (en) 2017-05-11 2020-07-28 Luraco, Inc. Massage chair having a noise-reducing, enclosure device
US11179290B2 (en) 2017-05-11 2021-11-23 Luraco, Inc. Massage chair having a wireless charger, armrest sliding, hammering devices, and oxygen generation
US10639230B2 (en) * 2018-04-29 2020-05-05 Luraco, Inc. Massage chair having a mechanism for adjusting position of fluid massage element for arm massaging
CN112076058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式按摩机以及按摩机
US11596572B2 (en) * 2021-05-25 2023-03-07 Ffl Brands Llc Massage chair assemblies with air cel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the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8290A (ja) * 1997-10-30 1999-05-18 Toshiba Tec Corp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192603A (ja) * 2003-12-26 2005-07-21 Fuji Iryoki: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6020882A (ja) * 2004-07-08 2006-01-26 Fuji Iryoki: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8237820A (ja) * 2007-03-29 2008-10-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8290A (ja) * 1997-10-30 1999-05-18 Toshiba Tec Corp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192603A (ja) * 2003-12-26 2005-07-21 Fuji Iryoki: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6020882A (ja) * 2004-07-08 2006-01-26 Fuji Iryoki:Kk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8237820A (ja) * 2007-03-29 2008-10-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5742A (zh) * 2013-04-04 2014-10-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04095742B (zh) * 2013-04-04 2016-06-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59069B1 (ko) 2014-02-05
JP5237912B2 (ja) 2013-07-17
CN102573749B (zh) 2015-06-10
JP2011067461A (ja) 2011-04-07
US20120157899A1 (en) 2012-06-21
WO2011036881A1 (ja) 2011-03-31
KR20120049294A (ko)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3749A (zh) 按摩机
CN103596539B (zh) 座椅式按摩器
CN101116649B (zh) 椅子式按摩机
CN103356371B (zh) 座椅式按摩器
CN103142380B (zh) 椅型按摩机及上肢按摩用的气囊构造
JP487982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2205880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205814608U (zh) 一种收纳式按摩椅
CN102573748B (zh) 按摩机
JP2012235879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TWI507188B (zh) Seat massager
CN105193130B (zh) 椅子
JP3508774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11110324A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14012075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216091135U (zh) 一种多方向翻转型护理床
JP523211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5002973A (ja) フットマッサージ機及びこのフットマッサージ機を備え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929016B2 (ja) ロータリ型寝台
JP2013031628A (ja) 脚揺動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4337630A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237723A (ja)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
JP200333980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9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7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City Plaza Osaka City 2 chome 1 No. 61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City gate door really true 1006 bit characters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