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9943B -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9943B
CN102569943B CN201010585566.7A CN201010585566A CN102569943B CN 102569943 B CN102569943 B CN 102569943B CN 201010585566 A CN201010585566 A CN 201010585566A CN 102569943 B CN102569943 B CN 1025699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organic
organic negative
material layer
chlorophy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55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9943A (zh
Inventor
廖重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t Bioenergy Hold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Innot Bioenergy Hold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t Bioenergy Holding Co filed Critical Innot Bioenergy Holding Co
Priority to CN2010105855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9943B/zh
Priority to US13/076,018 priority patent/US9705134B2/en
Priority to JP2011108126A priority patent/JP5747380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569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9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负电极,包括:第一材料层,包括导电材料;第二材料层,由高聚体溶液形成,设置在第一材料层上;以及第三材料层,包括叶绿素,形成在第二材料层上。第三材料亦可成为第二材料之一部份而达到同样的功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利用叶绿素即可进行储氢,并具有低电极电阻、较高电容量的优异特性,制造该有机负电极的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此外由于采用天然的环保物质代替传统电池中的污染成分,用完即使丢弃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保程度远胜于传统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

Description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请求于2008年12月24日递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2/344,211号以及于2008年5月16日递交的台湾专利申请第97118207号的在先权益。以上两件专利文献的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参考引用引入本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电极以及具有该负电极的电池,特别涉及一种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陆续出现了移动电话、手提式摄影机、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PDA、CD player等轻便型电子机器,并谋求其小型及轻量化,而伴随此,作为可携带之轻便电源-电池也同样受到关注。电池种类包括干电池、碱性电池、镍氢电池与锂电池等。下面将简单介绍常见电池的负极材料。
日常使用的干电池大多是锌锰电池,也叫碳锌电池。它的构造是:负极为锌制的圆筒,做成筒状的目的是用来储存电解液等化学药品。
在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部分,能量密度最大的锂金属则是因安全性的顾虑,在锂离子电池之负极材料市场几乎已不被商品化的电池所使用,因此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以石墨系碳材(graphite)与非石墨碳材(如焦碳系,coke)二种为主。
对于镍氢电池而言,负极储氢合金为影响镍氢电池性能之关键所在,其主要构成为两大类金属共同熔炼所得。基本上,储氢合金要作为一个良好的电极材料,主要应具备之特性如下:
1.在使用温度及低压限制下有良好的吸放氢能力;
2.具优良的电化学反应触媒能力;以及
3.较好的抗氧化及抗腐蚀性能。
在合金制作时,各元素成分的比例对电池质量有绝对性之影响,如Ni、Co、Mn、Al、Cr等元素组成,多用以改进合金性能,而合金粒径需控制在100μm下。
目前合金粉碎的方法乃采用吸氢后体积膨胀,放氢后自然粉碎的方式。再藉由温度与压力控制获得所需之粒径分布。为了增加储氢合金之导电度,最后产品常添加碳粉。而表面以化学方法包覆铜处理则对材料之循环有良好之改善。
对于燃料电池而言,在多孔质的正负电极之间布满电解质,正极上所供应的是空气(氧气)、负极则是氢气。在燃料电池之中,电解质是被作为电子的过滤器(Filter)来使用。
不论是新型强调环保的碳锌电池、碱性电池及二次电池,在工艺上还是会使用少量的汞或其他重金属(如:钴)等,而且在原料及工艺上使用具污染性的物质,对环境以及人体都具有较大危害。
目前应用广泛的锂电池属不稳定的电化学装置,若制作过程、封装不当、运作于低负载,都可能会引起爆炸。因此需要多重复杂的保护机制,比如包括保护电路、排气孔、隔离膜等,其中保护电路用于防止过充、过放、超载、过热;排气孔用于避免电池内部压强过大;隔离膜具有较高的抗穿刺强度,以防止内部短路,且在电池内部温度过高时还能融化,阻止锂离子通过,阻滞电池反应,升高内阻(至2kΩ)。
锂电池的正极(如:Li1-xCoO2)、负极(LixC)主要原料锂矿越来越少,使其价格快速上涨。
锂电池在温度稍高之室外或环境之下效能与寿命皆开始快速降减。
镍镉电池或镍氢电池因具有记忆效应,很容易因充放电不良,而造成可用容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负电极,包括:第一材料层,包括导电材料;第二材料层,由高聚体溶液形成,设置在第一材料层上;以及第三材料层,包括叶绿素,形成在第二材料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导电材料为金属。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金属选自铝和/或(and/or)金。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导电材料为金属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金属化合物选自一氧化锰、氧化锌和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导电材料为导电高分子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导电高分子材料选自杂环或芳香族杂环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导电高分子材料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聚乙炔、聚芳香烃乙烯、聚噻吩、聚苯胺、聚咇咯、聚吡咯和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聚体溶液包括:金属离子与各类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高聚体及溶剂,其浓度含量皆在0.1-10摩尔/升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聚体溶液还包括维生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维生素为维生素D。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聚体为葡萄糖的高聚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葡萄糖的高聚体为马铃薯淀粉、菱角淀粉、玉米淀粉、地瓜粉、莲藕淀粉、芥末粉和葛根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金属离子与各类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碳酸钙。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金属离子与各类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天然植物化学成分,天然植物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低聚糖、多糖、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脂肪酸、东莨菪内酯、儿茶素、β谷固醇、虎刺素和生物碱类。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溶剂为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聚体溶液的PH值为5.5-8。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聚体溶液的导电度为50-250ms/cm。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聚体溶液包括硼、镁、铝、钙、锰及锌元素之一种或数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聚体溶液用于调制第一材料层的功函数,以使正负电极间之电位差能达致所欲之伏特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聚体溶液具有黏合作用,能因此附着并调制第一材料层之物理及化学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叶绿素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1、叶绿素c2、叶绿素d、及叶绿素e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叶绿素为粉末状或液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叶绿素不包括叶绿素氧化酶。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有机负电极还包括附加材料,附加材料包括金属屑,附加材料设于第二材料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金属屑为选自以下一个或多个元素族的元素:II族、III族和VII族。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II族之元素选自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镁、钙和锌。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III族之元素选自硼和/或铝。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VII族之元素选自锰和/或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金属屑选自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硼、镁、铝、钙、锰和锌。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金属屑重量为有机负电极重量的1%-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金属屑的重量为0.5g~12g。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有机负电极还包括第四材料层,第四材料层包括有机隔离膜,第四材料层设于第三材料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有机隔离膜为吸附有机或无机盐类水溶液的高纤维材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高纤维材质为纸类,纸类包括玻璃纸、棉纸、宣纸及绢纸。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有机或无机盐类水溶液的导电度为10ms/cm-500ms/cm。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有机盐类选自包含以下离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碘化钠和氯化钠。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有机或无机盐类为非含锂的盐类。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或第三材料层呈膜片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导电材料为将诸导电材料注入或渗入一绝缘材料而形成。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负电极,包括:第一材料层,包括导电材料;以及第二材料层,由加入叶绿素之高聚体溶液形成,设置在第一材料层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具有如上文所述的有机负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利用第三材料中的叶绿素即可进行储氢,并具有低电极电阻、较高电容量的优异特性,制造该有机负电极的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亦即,在电池之氧化还原反应中,当叶绿素因其中之镁离子脱离而形成脱镁叶绿素(pheophytin)之际,出缺镁的部份即能结合两个氢离子,故能储氢。此外,由于采用天然的环保物质代替传统电池中的污染成分,用完即使丢弃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保程度远胜于传统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有机负电极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有机负电极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有机负电极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制造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有机负电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制造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有机负电极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是制造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有机负电极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有机负电极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负电极10,包括第一材料层11、第二材料层12以及第三材料层13。第二材料层12形成在第一材料层11上,第三材料层13形成在第二材料层12上。第三材料亦可成为第二材料之一部份而达到同样的功效。
其中,第一材料层11包括导电材料。导电材料可以是金属、金属化合物或导电高分子材料。金属可以选自铝和/或(and/or)金。金属化合物可以选自一氧化锰、氧化锌和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导电高分子材料选自杂环或芳香族杂环化合物。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导电材料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聚乙炔、聚芳香烃乙烯、聚噻吩、聚苯胺、聚咇咯、聚吡咯和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
第二材料层12由高聚体溶液形成,且第二材料层12设置在第一材料层11上。高聚体溶液具有黏合作用,能因此附着并调制第一材料层之物理及化学特性,使得第三材料层13更黏附于第一材料层11。此外,高聚体溶液的导电度为50-250ms/cm。高聚体溶液可以包括硼、镁、铝、钙、锰及锌元素之一种或数种。高聚体溶液用于调制第一材料层11的功函数,以使正负电极间之电位差能达致所欲之伏特数,如1.5V。
高聚体溶液可以由金属离子与各类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高聚体及溶剂按比例调配而成。金属离子与各类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高聚体及溶剂的浓度含量皆在0.1-10摩尔/升间。高聚体可以为葡萄糖的高聚体。葡萄糖的高聚体可以为植物淀粉,例如为马铃薯淀粉、菱角淀粉、玉米淀粉、地瓜粉、莲藕淀粉、芥末粉和葛根粉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与各类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为碳酸钙。金属离子与各类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为天然植物化学成分。天然植物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低聚糖、多糖、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脂肪酸、东莨菪内酯、儿茶素、β谷固醇、虎刺素和生物碱类,其共通特性为:在感应耦合电浆质谱仪(ICP/MS,induction-coupled plasma massspectroscopy)的元素分析下皆富含(>1μg/ml,即:每毫升大于1微克)硼、镁、铝钙、锰及锌元素之一种或数种。溶剂可以为水。高聚体溶液的PH值优选为5.5-8。高聚体溶液还可以包括维生素及叶绿素,例如维生素D。
第三材料层13包括叶绿素,且第三材料层13形成在第二材料层12上。叶绿素可以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1、叶绿素c2、叶绿素d及叶绿素e中的一种或多种。叶绿素可以为粉末状或液状。所采用的叶绿素已去除叶绿素氧化酶。第三材料亦可成为第二材料之一部份而达到同样的功效。
可以将第一材料层11、第二材料层12或第三材料层13制造成膜片状,制造成膜片状的目的包括提高叶绿素的使用量,增大接触面积以提高电池的反应面积等。还可以通过任何已知技术提高叶绿素的使用量,增大接触面积以提高电池的反应面积等。第三材料亦可成为第二材料之一部份而达到同样的功效。
根据本实施例的有机负电极在电池中工作时,负电极材料中的叶绿素之反应中心会因接收光线或遇到电解液或与正电极导通而传送出电子,电子移动到电池正极,而在正负极之间形成电位差。进而经由导线及负载导通正负极之后,形成持续电流。
图2是本发明的有机负电极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有机负电极20包括第一材料层21、第二材料层22、第三材料层23以及附加材料24。
其中,第一材料层21、第二材料层22及第三材料层23的具体材料及结构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层11、第二材料层12及第三材料层13的材料及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附加材料24设于第二材料层22与第三材料层23之间,附加材料24包括金属屑,其可以通过喷洒平铺于第三材料层23与第二材料层22的结合面上,也可以单独形成一材料层。金属屑具有增强电极导电能力的作用。其机制主要为:减缓负电极最外层至电池内部物质间之功函数变化率(work function gradient),使电荷之移动度(mobility)变大,移动变容易;以及增加主要电池化学反应外之侧反应(side reaction),以增加电流量。前者为,例如,当电池负端最外层的物理电极(collector)为铝时,为使其与化学负极(chemical negative electrode)其中之他成份在功函数上平滑的衔接,可以利用此加入之金属屑(如,铝合金,镁等)作为其间之功函数阶梯媒介。后者为,例如,加入锌的金属屑,可使其与电池内部之叶绿素间另外形成一个旁支电池(侧反应),提供额外的电流量。
金属屑可以选自以下一个或多个元素族的元素:II族、III族和VII族。其中,II族之元素可以选自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镁、钙和锌。III族之元素可以选自硼和/或铝。VII族之元素可以选自锰和/或铁。金属屑重量为有机负电极重量的1%-25%。金属屑的重量可以为0.5g~12g。
图3是本发明的有机负电极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有机负电极30包括第一材料层31、第二材料层32、第三材料层33、附加材料34以及第四材料层35。其中,第一材料层31、第二材料层32、第三材料层33及附加材料34的具体材料及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层21、第二材料层22及第三材料层23的材料及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三材料亦可成为第二材料之一部份而达到同样的功效。
第四材料层35包括有机隔离膜,第四材料层35设于第二材料层32与第三材料层33之间。有机隔离膜为吸附了有机或无机盐类水溶液的高纤维材质。高纤维材质可以为纸类,纸类包括玻璃纸、棉纸、宣纸及绢纸等。高纤维材质孔隙大小优选为0.01μm~1cm。有机或无机盐类水溶液的导电度为10ms/cm-500ms/cm。有机或无机盐类为非含锂的盐类。此有机或无机盐类选自包含以下离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碘化钠和氯化钠。
可以将如上实施例所获得的有机负电极用于制备电池。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如上实施例所获得的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图4是制造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有机负电极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第一材料层11制造成第一膜片;
步骤S2:利用第二材料层12在第一膜片上形成第二膜片;
步骤S3:将第三材料层13平铺于第二膜片上形成第三膜片。或将包括叶绿素的第三材料置于形成第二膜片之材料中。
图5是制造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有机负电极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将第一材料层21制造成第一膜片;
步骤S22:利用第二材料层22在第一膜片上形成第二膜片;
步骤S23:将附加材料24设置于第二膜片上;
步骤S24:将第三材料层23平铺于第二膜片上形成第三膜片。
图6是制造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有机负电极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将第一材料层31制造成第一膜片;
步骤S32:利用第二材料层32在第一膜片上形成第二膜片;
步骤S33:将附加材料34设置于第二膜片上;
步骤S34:将第四材料层35平铺于第二膜片上;
步骤S35:将第三材料层33平铺于第四材料层35上形成第三膜片。
如上所述方法中,可以通过任何已知技术将第三材料层形成在第二材料层上,例如当第三材料为粉末状时将第三材料层通过压制的方式在第二膜片上形成第三膜片;当第三材料为液状时将第三材料层通过涂布的方式在第二膜片上形成第三膜片。第三材料亦可成为第二材料之一部份而达到同样的功效。
如上所述方法中,可以通过任何已知技术将附加材料施用于第二膜片上。例如通过将附加材料(如金属屑)掺杂于第二膜片中来完成。
如上所述方法中,步骤S1、S21及S31进一步包括通过任何已知技术将第一膜片打磨制造出粗糙面。第一膜片的面积可以为5cmX5cm或5cmX10cm或10cmX10cm。
如上所述方法中,在步骤S2、S22及S32中,将第二材料层涂布在第一膜片上,然后将涂布有第二材料层的第一膜片放入烘箱烤干以使得第二材料层形成的第二膜片附着于第一膜片上。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膜片上涂布约0.5mm厚度的第二材料层,然后放入100℃的烘箱中烤干(约6分钟)来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利用第三材料中的叶绿素即可进行储氢,并具有低电极电阻、较高电容量的优异特性,制造该有机负电极的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亦即,在电池之氧化还原反应中,当叶绿素因其中之镁离子脱离而形成脱镁叶绿素(pheophytin)之际,出缺镁的部份即能结合两个氢离子,故能储氢。此外,由于采用天然的环保物质代替传统电池中的污染成分,用完即使丢弃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保程度远胜于传统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根据需要采用的文字符号,在实务中并不限于此,并且该文字符号可以互换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40)

1.一种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负电极包括:第一材料层,包括导电材料;第二材料层,由高聚体溶液形成,所述高聚体溶液含有碳酸钙、高聚体及溶剂,设置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以及第三材料层,包括叶绿素,形成在所述第二材料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选自铝和/或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金属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合物选自一氧化锰、氧化锌和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导电高分子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选自杂环或芳香族杂环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聚乙炔、聚芳香烃乙烯、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和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体溶液包括:碳酸钙、高聚体的浓度含量皆在0.1-10摩尔/升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体溶液还包括维生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D。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体为葡萄糖的高聚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糖的高聚体为马铃薯淀粉、菱角淀粉、玉米淀粉、地瓜粉、莲藕淀粉、芥末粉和葛根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体溶液的pH 值为5.5-8。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体溶液的导电度为50-250mS/c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体溶液包括硼、镁、铝、钙、锰及锌元素之一种或数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体溶液用于调制第一材料层的功函数,以使正负电极间之电位差能达致所欲之伏特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体溶液具有黏合作用,能因此附着并调制第一材料层之物理及化学特性。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绿素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1、叶绿素c2、叶绿素d、及叶绿素e中的一种或多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绿素为粉末状或液状。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绿素不包括叶绿素氧化酶。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负电极还包括附加材料,所述附加材料包括金属屑,所述附加材料设于所述第二材料层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屑为选自以下一个或多个元素族的元素:II族、III族和VII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II族之元素选自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镁、钙和锌。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III族之元素选自硼和/或铝。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VII族之元素选自锰和/或铁。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屑选自以下元素的一种或多种:硼、镁、铝、钙、锰和锌。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屑重量为所述有机负电极重量的1%-25%。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屑的重量为0.5g~12g。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负电极还包括第四材料层,所述第四材料层包括有机隔离膜,所述第四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三材料层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隔离膜为吸附有机或无机盐类水溶液的高纤维材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纤维材质为纸类,所述纸类包括玻璃纸、棉纸、宣纸及绢纸。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或无机盐类水溶液的导电度为10mS/cm-500mS/cm。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或无机盐类水溶液选自包含以下离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碘化钠和氯化钠。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或无机盐类为非含锂的盐类。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 二材料层或所述第三材料层呈膜片状。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为将诸导电材料注入或渗入一绝缘材料而形成。 
39.一种有机负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负电极包括:第一材料层,包括导电材料;以及第二材料层,由加入叶绿素之高聚体溶液形成,所述高聚体溶液含有碳酸钙、高聚体及溶剂,设置在所述第一材料层上。 
4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负电极。 
CN201010585566.7A 2010-12-13 2010-12-13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9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5566.7A CN102569943B (zh) 2010-12-13 2010-12-13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US13/076,018 US9705134B2 (en) 2010-12-13 2011-03-30 Organic negative electrode with chlorophyll and battery using the organic negative electrode
JP2011108126A JP5747380B2 (ja) 2010-12-13 2011-05-13 有機負電極及びこの有機負電極を有する電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5566.7A CN102569943B (zh) 2010-12-13 2010-12-13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943A CN102569943A (zh) 2012-07-11
CN102569943B true CN102569943B (zh) 2015-04-15

Family

ID=4619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556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9943B (zh) 2010-12-13 2010-12-13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05134B2 (zh)
JP (1) JP5747380B2 (zh)
CN (1) CN1025699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640A (zh) * 2010-12-13 2012-07-04 依诺特生物能量控股公司 高聚体溶液、负电极材料层、电极及电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5963A (en) * 1957-11-27 1962-09-25 Krebs Willi Porous electrodes
US3970476A (en) * 1973-01-30 1976-07-20 Compagnie Industrielle Des Piles Electriques "Cipel"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corrosion inhibitor
US4251607A (en) * 1979-01-26 1981-02-1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Nonaqueous battery with organic compound cathode
CN1985400A (zh) * 2004-12-07 2007-06-2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性电极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04120U (zh) * 2010-12-13 2011-10-05 依诺特生物能量控股公司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28693A (en) * 1978-03-30 1979-10-05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Pheophytin electrode and its manufacture
JPS55100664A (en) * 1979-01-26 1980-07-3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Battery
JPS5928388A (ja) * 1982-08-09 1984-02-15 Daicel Chem Ind Ltd 光電変換素子
JPS60101880A (ja) * 1983-11-08 1985-06-05 Rikagaku Kenkyusho 水生物電池
JPH0391269A (ja) * 1989-09-02 1991-04-16 Daicel Chem Ind Ltd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
JPH0582114A (ja) * 1991-09-18 1993-04-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二次電池
CA2248357C (en) 1997-01-16 2003-10-21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Separator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ies,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using 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parator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ies
DE10196273T1 (de) 2000-05-29 2003-05-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Separaator für elektrochemisch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dessen Herstellung und elektrochemische Vorrichtung
JP4203262B2 (ja) 2002-05-22 2008-12-24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用不織布
TWI288495B (en) 2003-03-27 2007-10-11 Nec Tokin Corp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therewith
JP5135664B2 (ja) * 2003-12-05 2013-02-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池
CN100334752C (zh) * 2004-02-20 2007-08-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
JP5098150B2 (ja) * 2004-12-07 2012-12-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イポーラ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80906A (ja) * 2006-04-12 2007-10-25 Sony Corp 機能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75498B2 (ja) * 2007-07-31 2013-04-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001785A (en) * 2008-06-30 2010-01-01 Univ Nat Formosa An organic battery that is ready to use when get we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5963A (en) * 1957-11-27 1962-09-25 Krebs Willi Porous electrodes
US3970476A (en) * 1973-01-30 1976-07-20 Compagnie Industrielle Des Piles Electriques "Cipel"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corrosion inhibitor
US4251607A (en) * 1979-01-26 1981-02-1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Nonaqueous battery with organic compound cathode
CN1985400A (zh) * 2004-12-07 2007-06-2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双极性电极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02004120U (zh) * 2010-12-13 2011-10-05 依诺特生物能量控股公司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47380B2 (ja) 2015-07-15
JP2012129185A (ja) 2012-07-05
US20120148919A1 (en) 2012-06-14
US9705134B2 (en) 2017-07-11
CN102569943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0729B (zh) 用于大功率锂二次电池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1562248A2 (en) Device for storing electrical energy
CN101630728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78039A (zh) 一种聚吡硌包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202004120U (zh)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CN102544641B (zh) 电池
CN102569942A (zh) 导电增强材料、负电极材料层、负电极及电池
CN102569943B (zh) 有机负电极以及具有该有机负电极的电池
CN102544430B (zh) 有机负电极制造方法
Ryu et al. A hybrid power source with a shared electrode of polyaniline doped with LiPF6
CN202150529U (zh) 电池
CN102569946B (zh) 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2544639B (zh) 电池
CN102544643B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
TWI478424B (zh) 有機負電極製造方法
TWI426648B (zh) 有機負電極以及具有該有機負電極的電池
TWI437752B (zh) 高聚體溶液、負電極材料層、電極及電池
CN102544640A (zh) 高聚体溶液、负电极材料层、电极及电池
US8592073B2 (en) Flat-plate battery
CN202004119U (zh) 平板电池
CN202205867U (zh) 电池
US884576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lat-plate battery
TWI426647B (zh) 電池的製作方法
TWI443894B (zh) 平板電池
CN101404342A (zh) 锂铁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