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9820A - 电池及集电体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集电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9820A
CN102569820A CN2011104079076A CN201110407907A CN102569820A CN 102569820 A CN102569820 A CN 102569820A CN 2011104079076 A CN2011104079076 A CN 2011104079076A CN 201110407907 A CN201110407907 A CN 201110407907A CN 102569820 A CN102569820 A CN 1025698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flank
battery
electrode collector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79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9820B (zh
Inventor
伊藤瞬
胁彰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9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9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及集电体,能够提高电池所具有的集电体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并且防止电阻增大。负极集电体(12)具有:固定在电池(1)的盖体(4)上且与负极外部端子(14)电连接的基部(31),以及从基部(31)突出且与发电单元(3)的负极(5)电连接的脚部(32)。沿基部(31)的外周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向与脚部(32)相同的方向突出的肋部(37)。

Description

电池及集电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及集电体。
背景技术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等电池具有用来将发电单元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正负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正负的集电体,集电体通过使用例如铆钉的铆接等方法固定在电池的盖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2111号公报
特别是在用于电动汽车等车辆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要求集电体具备长时间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但是,在现有电池中却没有对集电体的抗振动性、抗冲击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及研究。因此,如果在作用有振动或冲击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现有的电池,则由于集电体的抗振动性或抗冲击性的不足而使电阻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电池中通过提高集电体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来防止电阻增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具有将配置在外装体的内部的发电单元和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外部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集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体具有:与所述外部端子电连接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突出且与所述发电单元电连接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部的肋部。
具体地说,所述肋部沿所述基部的外周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置。
所述肋部优选通过对所述基部进行拉伸加工而形成。
通过利用拉伸加工形成肋部,在集电体的基部,特别在肋部的周边产生加工硬化,局部地增大屈服应力,因而能够抑制集电体的基部的塑性变形。因此,通过利用拉伸加工形成肋部,进而提高集电体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
更具体地说,所述肋部具有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连接部相同的方向突出的主部。
通过设置具有这样的主部的肋部,提高了集电体的基部的截面模量或极截面模量,因而提高了集电体的基部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其结果,提高了集电体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能够防止电阻增大。
所述肋部优选还具有从所述主部的前端突出的延长部。
通过在主部的前端设置延长部,进一步提高集电体的基部的截面模量或极截面模量,所以更加提高了集电体的基部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集电体的抗振动性或抗冲击性,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电阻增大。
所述外装体优选具有在内侧面形成有凹部的盖体,所述集电体的所述基部配置在所述凹部内。
在该情况下,即使基部为平板状,通过在盖体的凹部内配置整个基部,也能增大电池内的容量,能够在制造时方便地对齐位置。
所述外装体优选具有在内侧面形成有凹部的盖体,所述集电体的所述基部具有: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第一部分、配置在与所述凹部相邻的所述盖体的内侧面并且设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成相互形成高度差的连结部。
通过将集电体的基部构成为不是单纯的平板状而是具有经由连结部连结成具有高度差的第一及第二部分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集电体的基部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的强度。其结果,进一步提高集电体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电阻增大。而且,将具有高度差的基部中的第一部分配置在盖体的凹部,将第二部分配置在盖体的下表面,可以提高集电体在电池的盖体上的安装强度,这一点也能提高集电体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这样,更加进一步提高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电阻增大。
该情况下,所述肋部的所述主部优选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周缘边中除与所述连结部连结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因为集电体的基部的第一部分形成为浅的托盘状,所以,通过该形状,也能够提高基部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
特别是所述连接部优选与所述肋部的所述延长部连接。该情况下,优选所述肋部的所述主部还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部分,所述肋部的所述延长部设置在所述基部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部分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该结构,集电体的连接部与基部的连接部分的长度延长,所以提高作为整个集电体的刚性,进而提高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电体,该集电体将配置在电池外装体的内部的发电单元与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外部的外部端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突出且与所述发电单元连接的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部的肋部。
根据本发明,将电池的发电单元与外部端子电连接的集电体在固定于外装体上且与外部端子电连接的基部上具有肋部。因此,由于增加集电体的基部的截面模量或极截面模量,所以,提高了集电体的基部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引起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能够得到高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并由此能够防止电阻增大。特别是,通过拉伸加工形成肋部,能够抑制基部的塑性变形,进一步提高了集电体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电阻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正面剖面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图1的盖体的立体图;
图5A是倒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负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B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倒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负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A是倒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正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B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倒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正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A是倒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负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B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倒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负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C是从另一个其他方向观察倒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负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A是倒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正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B是从其他方向观察倒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正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C是从另一个其他方向观察倒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正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倒置的比较例的负极集电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试验次数与电阻变化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2电池容器;3发电单元;4盖体;4a下表面;4b上表面;5负极;6正极;7分离膜;8安全阀;9注液孔;10夹具;11被卡合部;11a卡合凹部;11b导向凹部;11c贯通孔;12负极集电体;13正极集电体;14负极外部端子;15正极外部端子;15a板状体;15b轴部;15c大径部;16上密封垫;16a隔板;16b端子保持凹部;16c安装用凹部;16d筒状部;16e舌状部;16f卡合孔;17负极下密封垫;17a鼓出部;17b平坦部;17c贯通孔;18正极下密封垫;19卡止突部;21板状体;21a贯通孔;22铆钉;22a凸缘部;22b轴部;22c大径部;31基部;32脚部;32a落座部;33固定部;33a贯通孔;34基座部;35连结部;37肋部;37a,37b,37c直线部;37d,37e弧状部;37f,37g R状部;37h主部;37i,37j延长部;37k,37m直线部(基座部);37n,37p直线部(连结部);38舌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以下简称为电池)。该电池1在由铝或铝合金等构成的长方体电池容器2内收纳发电单元3并用盖体4密封电池容器2的上端开口而构成。由电池容器2和盖体4构成外装体,在盖体4的外部露出负极外部端子14和正极外部端子15的上表面。
发电单元3在由铜箔形成的负极5与由铝箔形成的正极6之间配置由多孔性树脂膜构成的分离膜7而构成,这些部件均为带状,在分离膜7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分别配置负极5和正极6,在正负极位置错开的状态下卷成扁平状。在发电单元3中,负极5通过负极集电体12与负极外部端子14电连接,正极6通过正极集电体13与正极外部端子15电连接。
将图2至图4一并参照可知,盖体4俯视时为矩形长的金属制板状,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安装有安全阀8,并在一端侧设有注液孔9。
在盖体4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从上表面4b向上方鼓出的、俯视时大致为矩形的被卡合部11,在各被卡合部11使盖体4的下表面4a凹进去形成卡合凹部11a。而且,在盖体4的下表面4a,除卡合凹部11a的一边以外的其他周围分别形成有浅的导向凹部11b。还有,在构成卡合凹部11a的顶面的中心部分形成有贯通孔11c。
在图中左侧的被卡合部11及导向凹部11b上,通过上密封垫16和负极下密封垫17分别安装负极外部端子14及负极集电体12。
上密封垫16是通过隔板16a划分上方侧的端子保持凹部16b与下方侧的安装用凹部16c的树脂制部件,在隔板16a的中央部分设有向下方侧延伸的两端开口的筒状部16d。上密封垫16通过从被卡合部11的上方覆盖以在安装用凹部16c内收纳被卡合部11而安装在盖体4上。筒状部16d插入贯通孔11c并进入卡合凹部11a内。而且,在上密封垫16所具有的两个舌状片16e的卡止孔16f中,插入从盖体4的上表面4b突出的卡止突部19。
负极下密封垫17具有:配置在盖体4的卡合凹部11a内的鼓出部17a、与该鼓出部17a连续地设置并被配置在被卡合部11的导向凹部11b的平坦部17b。鼓出部17a的形状与被卡合部11的除卡合凹部11a的一边侧以外的部分的内表面相吻合,而且在鼓出部17a形成有贯通孔17c,在该贯通孔17c中插入上密封垫16的筒状部16d的下端附近。
负极外部端子14具有俯视时为矩形的铝制板状体21和铜制的铆钉22,铆钉22通过将凸缘部22a压入形成于板状体21中央部分的贯通孔21a,使轴部22b以突出的状态固定在板状部21上,板状体21收纳在上密封垫16的端子保持凹部16b中。
负极集电体12的基部31与负极下密封垫17的鼓出部17a及平坦部17b的下侧重叠而配置。关于负极集电体12,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将负极外部端子14的铆钉22的轴部22b插入上密封垫16的筒状部16d及形成于负极集电体12的基部31的贯通孔33a后,扩张其前端形成大径部22c,从而将负极外部端子14、上密封垫16、负极下密封垫17及负极集电体12的基部31铆接固定在盖体4上。
在图中右侧的被卡合部11及导向凹部11b上,通过上密封垫16及正极下密封垫18分别安装正极外部端子15及正极集电体13。
与负极侧相同,上密封垫16安装在被卡合部11上。另一方面,正极侧下密封垫18是设有贯通孔18a的平板状,配置在卡合凹部11a内。
正极外部端子15为铝制部件,具有俯视时为矩形的板状体15a和从该板状体15a的下表面中央部突出的筒状的轴部15b。板状体15a收纳在上密封垫16的端子保持凹部16b中。
正极集电体13的基部31与正极下密封垫18的下侧重叠而配置。关于正极集电体13,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将正极外部端子15的轴部15b插入上密封垫16的筒状部16d及形成于正极集电体13的基部31的贯通孔33a之后,扩张其前端形成大径部15c,从而将正极外部端子15、上密封垫16、正极下密封垫18及正极集电体13的基部31铆接固定在盖体4上。
图5A及图5B所示的负极集电体12为铜制部件,图6A及图6B所示的正极集电体13为铝制部件,这两种部件都是通过对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制造出来的。因为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以下针对负极集电体12详细地进行说明。对于正极集电体13,在与负极集电体12相似乃至相同的结构部件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与负极集电体1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5A及图5B所示的负极集电体12具有基部31和一对脚部(连接部)32,32。将图4一并参照可知,基部31具有:配置在形成于盖体4的下表面4a的卡合凹部11a内并与负极下密封垫17的鼓出部17a的下侧重叠而配置的固定部(第一部分)33,以及在与卡合凹部11a相邻的位置与负极下密封垫17的平坦部17b的下侧重叠而配置的基座部(第二部分)34。当以图1所示的姿态配置电池1时,固定部33与基座部34都在水平面(XY平面)上配置,但是,在高度方向(Z方向)上不在相同的位置上,固定部33与基座部34以具有高度差的位置关系配置。具体地说,收纳在盖体4的卡合凹部11a内的固定部33位于配置在盖体4的下表面4b的基座部34的上方,当以图1所示的姿态配置电池1时,具有高度差的固定部33与基座部34通过沿大致垂直面(YZ平面)延伸的连结部35连结。
在固定部33的中央,形成有用来插入负极外部端子14的铆钉22的轴部22b的贯通孔33a。如前所述,固定部33利用铆钉22与负极外部端子14、上密封垫16及负极下密封垫17一起被铆接固定在盖体4上。而且,固定部33通过铆钉22与负极外部端子14的板状体21电连接。
基座部34大致为矩形板状,从基座部34的四边中除经由连结部35连结有固定部33的一边以外的相对的两边(在基部3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相互平行地突出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的矩形脚部32,32。当以图1所示的姿态配置电池1时,脚部32,32从基座部34沿着大致垂直方向向下方(-Z方向)延伸,与发电单元3的负极5(铜箔)相邻而配置。脚部32,32与发电单元3的负极5通过只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夹具10进行电连接,并且相互机械地连结在一起。
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负极集电体12的基部31的固定部33上形成有壁状的肋部37。肋部37向与脚部32,32的突出方向以及连结部35从固定部33向基座部34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而从基部31立起。具体地说,肋部37具有:沿着大致矩形的固定部33的四边中除了与连结部35连结的一边以外的其他三边形成的直线部分37a,37b,37c、将直线部分37a与直线部分37c连结的弧状部37d、将直线部分37b与直线部分37c连结的弧状部37e。而且,肋部37具有从直线部分37a,37b的端部向基座部34立起的R状部37f,37g。换言之,肋部37沿着基部31的除与连结部35连结的一侧边以外的其他外周边缘形成。
而且,除R状部37f,37g以外的肋部37的高度H1(图5A中从固定部33的上表面至肋部37的前端面的距离)根据基部31尺寸等条件,设定在例如1~10mm左右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除R状部37f,37g以外的肋部37的高度H1大致一定,但是,也可以使肋部37的每个部位的高度不同。
因为在三边形成有肋部37而剩下的一边与连结部35连结,因此,固定部33作为整体可以说呈现为浅的托盘的形状,其中央具有用来铆接固定的贯通孔33a。
通过对板材进行拉伸加工,使固定部33与基座部34经由连结部35具有高度差,并且沿固定部33的外周边缘设有肋部37。换言之,在负极集电体12的基部31中,通过拉伸加工使固定部33形成浅的托盘形状。
虽然正极集电体13中的配置在盖体4的卡合凹部11a内的固定部33与正极下密封垫18重叠,但是,配置在与卡合凹部11a相邻的位置的基座部34未经由正极下密封垫18配置在盖体4的下表面4a(参照图4)。正极集电体13的脚部32,32通过只在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的夹具10与发电单元3的正极6电连接,并且与之机械地连结在一起。
如果振动或冲击施加在电池1,则在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上主要作用有图2、图5A及图6A中用箭头F示意性地表示的X方向的力。其原因在于,电池容器2内的发电单元3在Y方向的移动被电池容器2的两侧壁内表面所束缚,与此相对,为了确保与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连接的空间,在X方向上预留有发电单元3在电池容器2内移动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肋部37,针对箭头F所示的弯曲,增加了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所具有的基部31的固定部33(通过铆接固定在盖体4上)的截面模量,提高了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的基部31的强度。
重新参照图1,由于在盖体4与发电单元3之间设有用来填充电解液的空间,所以,当振动或冲击施加在电池1时,不仅在X方向上,也在Z方向上预留有发电单元3在电池容器2内移动的空间。因此,对于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所具有的基部31的固定部33,也作用有大致绕X轴的扭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肋部37,针对该种扭力,提高了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所具有的基部31的固定部33的极截面模量,提高了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的基部31的强度。
这样,通过设置肋部37,增加了基部31的截面模量及极截面模量,因此,提高了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的基部31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其结果,提高了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而且能够通过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的提高,防止电阻增大。
如前所述,基部31的固定部33通过肋部37和连结部35形成浅的托盘状,该形状也有助于提高基部31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
肋部37的形成以及通过连结部35构成固定部33和基座部34具有高度差的结构的形成,都可以通过对基部31的固定部33进行拉伸加工来完成。通过拉伸加工形成肋部37,在基部31,特别在肋部37的周边产生加工硬化,局部地增大屈服应力,因此能够抑制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的基部31的塑性变形。即,因为通过拉伸加工形成了肋部37,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3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进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电阻增大。
不是将基部31形成单纯的平板状,而是形成将固定部33与基座部34通过连结部而连结的具有高度差的结构,也可以提高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的基部31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有助于提高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并且防止由此引起的电阻增大。
而且,在具有高度差的基部31中,将固定部33配置在盖体4的卡合凹部11a内,将基座部34配置在盖体4的下表面4a,从而提高了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在电池1的盖体4上的安装强度,这一点也有助于提高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并且能够防止电阻增大。
(第二实施方式)
图7A至图8C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在图7A至图7C所述的铜制的负极集电体12自身结构以及图8A至图8C所示的铝制的正极集电体13自身结构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存在不同。而电池1的其他结构,特别是负极及正极集电体12,13与发电单元3、负极及正极外部端子14,15的连接结构,以及负极及正极集电体12,13在盖体4上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负极集电体12及正极集电体13也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以下对负极集电体12详细地说明。关于正极集电体13,在与负极集电体12相似乃至相同的结构部件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说明与负极集电体12的不同之处。
在图7A至图7C所示的负极集电体12中,肋部37具有:壁状的主部37h及从主部37h的前端向外侧横向(图中的Y方向)突出的一对延长部37i,37j。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负极及正极集电体12,13的肋部37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肋部37只具有主部37h的结构。
肋部37的主部37h设置在负极集电体12的基部31中的固定部33、基座部34及连结部35上。首先,在大致矩形的固定部33中,肋部37的主部37h具有:直线部分37a,37b,37c、将直线部分37a与直线部分37c连接的弧状部37d、将直线部分37a与直线部分37c连接的弧状部37e,其中直线部分37a,37b,37c是沿四边中除了与连结部35连结的一边以外的另外三边形成的部分。而且,在大致矩形板状的基座部34中,除经由连结部35与固定部33连结的一边以外的另外相对的两边(在基部3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上设有肋部37的主部37h的直线部分37k,37m。进而,在连结部35的相对的两边(在基部3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两边)上,为了使设置在固定部33上的直线部分37a,37b与设置在基座部34上的直线部分37k,37m连结而设有直线部分37n,37p。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基座部34和连结部35上也设置肋部37的壁状主部37h,不但对于固定部33,对于基座部34及连结部35也较高地设定截面模量及极截面模量,这一点也能够提高负极集电体12的强度。
在肋部37的主部37h中,在设置于固定部33的相对的直线部分37a,37b上、在与这些直线部分37a,37b连接的连结部35的直线部分37n,37p上,以及在设置于与这些直线部分37n,37p连接的基座部34上的直线部分37k,37m上,设有前述的延长部37i,37j。在固定部33所设有的相对的直线部分37a,37b上,不是在其全长上,而是在从连结部33至相当于贯通孔33a的中心位置附近的部分(连结部35侧)上设有延长部37i,37j。总之,相对的延长部37i,37j从基座部34的端部延长至固定部33的中途。
通过在肋部37的主部37h的前端设置延长部37i,37j,进一步提高负极集电体12的基部31的截面模量及极截面模量,所以进一步提高负极集电体12的基部31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强度。其结果,进一步提高负极集电体12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电阻增大。
负极集电体12的一对脚部32,32从延长部37i,37j突出。具体地说,这些脚部32,32经由下端侧的落座部32a固定在延长部37i,37j上,该落座部32a在延长部37i,37j的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个长度上延伸。即,一对脚部32,32与基部31连接的部分超过基座部34延长至固定部33的中途(相当于贯通孔33a的中心位置),通过延长作为脚部32,32与基部31的连接部分即落座部32a的长度,提高负极集电体12整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对抗因振动或冲击而产生的弯曲或扭曲的刚性。
图8A至图8C所示的正极集电体13与图7A至图7C所示的负极集电体12相比,固定部3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而且,在固定部33的长度方向的前端设有从肋部37的直线部分37c的上端延伸的舌状部38,该舌状部38为了在盖体4上焊接正极集电体13而设置。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在该试验中,使用了图5A及图5B所示的铜制的负极集电体12(以下根据需要将该负极集电体12称为实施例)。实施例的负极集电体12的尺寸如下所示。首先,基部31的全长L为45mm,固定部33的宽度W1为25mm,基座部34的宽度W2为35mm。而且,除R状部37f,37g以外的肋部37的高度H1为3mm。进而在图5A中,从固定部33的上表面至基座部34的下表面的高度H2为7mm。作为比较例,准备图9所示的铜制的负极集电体12’,比较例的负极集电体12’具有与实施例的负极集电体12相同的尺寸,但是,形成有用于铆接的贯通孔33a’的基部33’为平坦的板状,未形成有肋部,也没有高度差的结构。
在有关UN(联合国)试验标准手册中所规定的抗振动性、抗冲击性的试验条件下,重复三次测量了电池电阻的变化率,试验结果如下表1及图10所示。在图10中,以圆形标记表示比较例,以方形标记表示实施例。
表1
  实施例   比较例
  第一次   100%   100%
  第二次   102%   105%
  第三次   105%   110%
根据表1及图10可知,在比较例中,电阻在试验后从试验前的100%变成增加了10%的110%,与此相对,在实施例中,电阻在试验后从试验前的100%变成只增加了5%的105%。根据该结果可确认,本发明提高了集电体的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并且由此能够防止电阻增大。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如图9的比较例所示,即使不是具有高度差结构而是在单纯为平板状的基部的外周边缘上设置与肋部37相同的肋部,也能够提高集电体的基部的强度,从而提高抗振动性及抗冲击性。在具有这样的平板状基部的集电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整个基部收纳在盖体4的凹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增大电池内的容量,在制造时方便地对齐位置。
另外,在此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外的电池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具有将配置在外装体的内部的发电单元与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外部的外部端子电连接的集电体,该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集电体具有:
与所述外部端子电连接的基部、
从所述基部突出且与所述发电单元电连接的连接部、
设置在所述基部的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沿所述基部的外周边缘的至少一部分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通过对所述基部进行拉伸加工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具有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连接部相同的方向突出的主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还具有从所述主部的前端突出的延长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具有在内侧面形成有凹部的盖体,
将所述集电体的所述基部配置在所述凹部内。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具有在内侧面形成有凹部的盖体,
所述集电体的所述基部具有: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第一部分、配置在与所述凹部相邻的所述盖体的内侧面并且设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成相互形成高度差的连结部。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具有在内侧面形成有凹部的盖体,
所述集电体的所述基部具有:配置在所述凹部内的第一部分、配置在与所述凹部相邻的所述盖体的内侧面并且设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成相互形成高度差的连结部,
所述肋部的所述主部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周边缘中除与所述连结部连结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肋部的所述延长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部的所述主部还设置在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肋部的所述延长部设置在所述基部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二部分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
11.一种集电体,将配置在电池的外装体的内部的发电单元与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外装体的外部的外部端子电连接,该集电体的特征在于,具有:
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基部、
从所述基部突出且与所述发电单元连接的连接部、
设置在所述基部的肋部。
CN201110407907.6A 2010-12-10 2011-12-09 电池及集电体 Active CN102569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6202 2010-12-10
JPJP2010-276202 2010-12-10
JP2010276202 2010-12-10
JP2011-242566 2011-11-04
JPJP2011-242566 2011-11-04
JP2011242566A JP6014990B2 (ja) 2010-12-10 2011-11-04 電池、集電体、及び集電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820A true CN102569820A (zh) 2012-07-11
CN102569820B CN102569820B (zh) 2016-12-07

Family

ID=45218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7907.6A Active CN102569820B (zh) 2010-12-10 2011-12-09 电池及集电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40431B2 (zh)
EP (1) EP2463935B1 (zh)
JP (1) JP6014990B2 (zh)
KR (1) KR102060159B1 (zh)
CN (1) CN10256982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9570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6614A (zh) * 2015-08-27 2017-03-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8496264A (zh) * 2016-01-28 2018-09-0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
CN109314197A (zh) * 2016-06-24 2019-02-0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4095B2 (ja) * 2010-12-10 2016-11-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JP5609610B2 (ja) * 2010-12-10 2014-10-2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WO2012105371A1 (ja) 2011-01-31 2012-08-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94640B2 (ja) * 2011-01-31 2016-09-2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US8889292B2 (en) * 2011-10-13 2014-11-18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JP2013127948A (ja) * 2011-11-17 2013-06-27 Gs Yuasa Corp 集電体、蓄電素子及び集電体の製造方法
JP6115084B2 (ja) 2011-11-29 2017-04-1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6048080B2 (ja) 2011-11-29 2016-12-2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6175758B2 (ja) 2011-11-29 2017-08-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JP6009790B2 (ja) * 2012-03-22 2016-10-19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組電池、および導電部材
JP2014026930A (ja) * 2012-07-30 2014-02-06 Gs Yuasa Corp 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69092B2 (ja) * 2014-01-17 2018-01-3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KR102249895B1 (ko) * 2014-03-31 2021-05-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상부 절연부재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DE102014225353A1 (de) 2014-12-10 2016-06-1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Optimierter Zelldeckel und Strombügel für prismatische Zellen
KR102181341B1 (ko) * 2015-10-27 2020-11-23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사출성형기의 형체장치
WO2023100768A1 (ja) * 2021-11-30 2023-06-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4935A (ja) * 1996-04-05 1997-10-21 Sony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2604780Y (zh) * 2003-03-13 2004-0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二次电池
CN1694279A (zh) * 2004-03-24 2005-11-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电池
CN201084772Y (zh) * 2007-08-03 2008-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组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蓄电池组
CN101404338A (zh) * 2007-10-02 2009-04-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JP2009277605A (ja) * 2008-05-16 2009-11-26 Eliiy Power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277603A (ja) * 2008-05-16 2009-11-26 Eliiy Power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834304A (zh) * 2009-03-11 2010-09-1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556B2 (ja) * 1994-08-31 2001-05-08 日本電池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3418283B2 (ja) * 1995-10-20 2003-06-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密閉形二次電池
JPH09161763A (ja) * 1995-12-13 1997-06-20 Sony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TW369737B (en) 1997-06-05 1999-09-11 Toyo Kohan Co Ltd A closing plate of a battery covered with a protection film and a battery using same
JP3488064B2 (ja) * 1997-12-05 2004-01-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円筒型蓄電池
JP4023962B2 (ja) 1999-09-28 2007-12-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型密閉電池
US6579640B1 (en) 1999-09-28 2003-06-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aled rectangular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6534212B1 (en) * 2000-05-05 2003-03-18 Hawker Energy Products, Inc. High performance battery and current collector therefor
JP2003173767A (ja) 2001-12-04 2003-06-20 Nec Tokin Tochigi Ltd 密閉型電池
JP5023559B2 (ja) * 2006-06-02 2012-09-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084205B2 (ja) 2006-08-11 2012-11-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101552904B1 (ko) 2008-12-08 2015-09-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모듈
KR101015834B1 (ko) * 2009-01-06 2011-02-23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KR100983170B1 (ko) 2009-02-26 2010-09-20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JP5446339B2 (ja) 2009-03-11 2014-03-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の端子構造
KR101147171B1 (ko) * 2009-04-21 2012-05-25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5470603B2 (ja) 2009-10-05 2014-04-16 エリーパワー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US8501341B2 (en) * 2010-06-30 2013-08-06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WO2012073331A1 (ja) * 2010-11-30 2012-06-07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699578B2 (ja) * 2010-12-10 2015-04-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JP5742260B2 (ja) * 2011-01-31 2015-07-0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池
US8889292B2 (en) * 2011-10-13 2014-11-18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4935A (ja) * 1996-04-05 1997-10-21 Sony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2604780Y (zh) * 2003-03-13 2004-0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二次电池
CN1694279A (zh) * 2004-03-24 2005-11-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电池
CN201084772Y (zh) * 2007-08-03 2008-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组的连接件及包括该连接件的蓄电池组
CN101404338A (zh) * 2007-10-02 2009-04-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JP2009277605A (ja) * 2008-05-16 2009-11-26 Eliiy Power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277603A (ja) * 2008-05-16 2009-11-26 Eliiy Power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834304A (zh) * 2009-03-11 2010-09-1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9570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86614A (zh) * 2015-08-27 2017-03-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6486614B (zh) * 2015-08-27 2021-07-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08496264A (zh) * 2016-01-28 2018-09-04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
US10892111B2 (en) 2016-01-28 2021-01-12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08496264B (zh) * 2016-01-28 2021-02-1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
CN109314197A (zh) * 2016-06-24 2019-02-0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40431B2 (en) 2015-01-27
KR20120089791A (ko) 2012-08-13
CN102569820B (zh) 2016-12-07
JP2012138343A (ja) 2012-07-19
EP2463935B1 (en) 2020-04-15
EP2463935A3 (en) 2017-04-05
KR102060159B1 (ko) 2019-12-27
JP6014990B2 (ja) 2016-10-26
EP2463935A2 (en) 2012-06-13
US20120148909A1 (en) 201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9820A (zh) 电池及集电体
CN108475746B (zh) 电池组
EP2675000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1462790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6486622B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
US20070254211A1 (en) Battery module
EP2642552A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superior structural stability
CN102800824A (zh) 蓄电元件以及绝缘袋
CN110268548B (zh) 蓄电装置
CN107534107A (zh)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EP2804235B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1412323B1 (ko) 전지
EP378368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3067978A1 (en) Flexible battery cell
US8993155B2 (en)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US20140363733A1 (en) Sealed battery
CN104821387A (zh) 二次电池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US9570733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1837254B (zh) 包括模块壳体的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车辆
EP4181294A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structure enabling uniform pressure to be applied during swelling,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216213799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107078249A (zh) 电池模块
KR20090027067A (ko) 폴리머전지 팩
CN106062993B (zh) 电池组
JP7417726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