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8249A - 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8249A
CN107078249A CN201580060358.6A CN201580060358A CN107078249A CN 107078249 A CN107078249 A CN 107078249A CN 201580060358 A CN201580060358 A CN 201580060358A CN 107078249 A CN107078249 A CN 107078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plate
battery module
rib
connecting member
elastomeric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03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8249B (zh
Inventor
中条祐贵
加藤崇行
植田浩生
守作直人
山田正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278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46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234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47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8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8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8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具备:排列体(15),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11)排列而成;弹性部件(31),其配置于排列体(15)的排列方向(D)上的至少一侧;一对端板,其夹持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树脂制的中间板(61),其配置在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之间;以及金属制的连结部件(51),其将一对端板彼此连结。在中间板(61)设置有供连结部件(51)插通的贯通孔(65),在贯通孔(65)内插有金属套环(71)。

Description

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作为电池模块,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模块。专利文献1的电池模块具备:排列体,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一对端板,其从两侧夹持排列体;一对挤压板(中间板),其配置在排列体与各端板之间;以及拉杆(连结部件),其将一对端板彼此连结。在端板与中间板之间配置有压缩弹簧,中间板借助该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对排列体进行挤压。另外,在中间板设置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插通有连结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6830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池模块中,中间板与电池单元以及连结部件双方接触。连结部件一般由金属形成。因此,在使中间板为金属制的情况下,存在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发生短路的担忧。在电池模块中,在连结部件露出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因此优选将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绝缘。另外,在这样的电池模块中,在作用有冲击等的情况下,从连结部件针对中间板的贯通孔部分作用比较大的剪切载荷,存在中间板在该部分中产生破损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确保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提高中间板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的电池模块。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电池模块具备:排列体,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排列体的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一对端板,其夹持排列体与弹性部件;树脂制的中间板,其配置在排列体与弹性部件之间;以及金属制的连结部件,其将一对端板彼此连结,在中间板设置有供连结部件插通的贯通孔,在贯通孔内插有金属套环。
在该电池模块中,中间板为树脂制,因此即使中间板与电池单元以及连结部件双方接触,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也不会发生短路。由此,能够确保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的绝缘性。另外,在中间板的贯通孔内插有金属套环(金属制的套环),因此能够利用金属套环来承受剪切载荷。因此,能够提高中间板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由此,根据该电池模块,既能够确保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提高中间板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中间板的、与排列体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将金属套环的一方的端面遮蔽的树脂制的遮蔽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遮蔽部将金属套环与电池单元之间隔开,能够确保金属套环与电池单元之间的绝缘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中间板的、与排列体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供连结部件插通的树脂制的筒状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筒状部将连结部件与电池单元之间隔开,能够确保连结部件与电池单元之间的绝缘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电池单元分别被电池单元支架保持,在电池单元支架,设置有供筒状部与连结部件一起插通的插通孔。在该情况下,在组装时,能够通过将筒状部插通于插通孔而容易将中间板与电池单元支架定位,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中间板的、与弹性部件对置的对置面和金属套环的另一方的端面共面。若金属套环从中间板突出,则在对中间板作用有剪切载荷的情况下,载荷集中于突出部分,存在中间板在该部分产生破损的担忧。关于这一点,根据该电池模块,中间板的与弹性部件对置的对置面和金属套环的另一方的端面共面,因此能够避免那样的载荷集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电池模块具备:排列体,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排列体的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一对端板,其夹持排列体与弹性部件;树脂制的中间板,其配置在排列体与弹性部件之间;以及金属制的连结部件,其将一对端板彼此连结,在中间板设置有供连结部件插通的贯通孔,在中间板的、与排列体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与贯通孔连通的树脂制的筒状部。
在该电池模块中,中间板为树脂制,因此即使中间板与电池单元以及连结部件的双方接触,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也不会发生短路。由此,能够确保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的绝缘性。另外,能够利用筒状部将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隔开,因此也能够确保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的绝缘性。另外,通过设置筒状部,从而能够使中间板中的贯通孔的周围的厚度变厚,因此能够提高中间板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由此,根据该电池模块,既能够确保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提高中间板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电池单元分别被电池单元支架保持,在电池单元支架,设置有供筒状部与连结部件一起插通的插通孔。在该情况下,在组装时,能够通过将筒状部插通于插通孔而容易将中间板与电池单元支架定位,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本发明的电池模块具备:排列体,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排列体的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一对端板,其夹持排列体与弹性部件;连结部件,其将一对端板彼此连结;以及中间板,其配置在排列体与弹性部件之间,中间板具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加强部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加强部与绝缘部相互接触。
在该结构的电池模块中,作为中间板的一部分而配置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加强部,因此提高中间板整体的强度。另外,在排列体与端板之间,作为中间板的一部分而配置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因此能够确保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的排列体与端板之间的绝缘。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既确保电池单元与端板之间的绝缘性,又具有优良的耐久性的电池模块。
本发明的电池模块也可以构成为,加强部配置于弹性部件侧,绝缘部配置于排列体侧。
在该结构的电池模块中,无需在加强部中积极地设置供连结部件插通的插通孔与插通孔之间的绝缘结构。
在本发明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连结部件插通于在加强部形成的第1插通孔以及在绝缘部形成的第2插通孔,第1插通孔的内径比第2插通孔的内径小。
在中间板中,供连结部件插通的插通孔中的与连结部件接触的部分特别容易产生损伤。在该结构的电池模块中,插通于第1插通孔以及第2插通孔的连结部件仅与形成有内径较小的第1插通孔的加强部接触。由此,相比连结部件与绝缘部的第2插通孔的接触而言,更能抑制损伤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加强部形成有向绝缘部侧突出并且内空部与第1插通孔连通的筒状部,筒状部内插于第2插通孔。
在该结构的电池模块中,从加强部向绝缘部侧突出的筒状部内插于绝缘部的插通孔,因此约束绝缘部相对于加强部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绝缘部从规定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抑制由排列体与加强部接触引起的短路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插通孔的内周面与连结部件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
在该结构的电池模块中,能够防止排列体与加强部经由连结部件而短路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在绝缘部以及加强部中的彼此的对置面,形成有相互在对置的方向上凹凸的凹凸部,绝缘部以及加强部借助凹凸部而相互嵌合。
在该结构的电池模块中,绝缘部相对于加强部的移动被约束,因此抑制绝缘部的位置相对于加强部偏移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因排列体与加强部接触而发生短路的情况。此外,彼此的凹凸部可以在相互具有游隙的状态下嵌合,也可以在相互不具有游隙的状态下嵌合。
在本发明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凹凸部中的凸部形成于加强部。
在该结构的电池模块中,能够使相比凹部而言更容易损伤的凸部由与绝缘材料相比强度相对较高的金属材料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凸部的损伤。
在本发明的电池模块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将加强部中的与连结部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的面积设为第1面积,将绝缘部中的与连结部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的面积设为第2面积时,第2面积比第1面积宽。
在该结构的电池模块中,即使加强部相对于绝缘部稍许偏移,加强部与排列体也不会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由排列体与加强部接触引起的短路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既能够确保电池单元与连结部件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提高中间板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2(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保持于电池单元支架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支架的立体图。
图3(a)是从排列体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中间板的图,图3(b)是从弹性部件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中间板的图。
图4是放大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中间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状态下的中间板的附近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中间板以及金属套环的剖视图。
图7(a)~(c)是表示第2~4变形例的中间板以及金属套环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9(a)是从弹性部件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中间板的加强部的主视图,图9(b)是从排列体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中间板的加强部的主视图。
图10(a)是从弹性部件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中间板的绝缘部的主视图,图10(b)是从排列体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中间板的绝缘部的主视图。
图11是放大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组装状态下的中间板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从弹性部件侧观察第5变形例的中间板的主视图。
图13是从侧面侧观察第6变形例的中间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未必与说明的一致。另外,在说明中,“上”、“下”等表示方向的词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状态的便于说明的词语。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电池模块的俯视图。图2(a)是表示保持于电池单元支架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电池单元支架的立体图。图3(a)是从排列体侧观察中间板的图,图3(b)是从弹性部件侧观察中间板的图。在图3中,以虚线示出了弹性部件31的外形位置。图4是放大表示中间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组装状态下的中间板的附近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1例如在将多个电池模块1收容于壳体内而构成电池组的状态下进行使用。
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1具备:排列体15,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11在保持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状态下排列而成;弹性部件31,其配置于排列体15的排列方向D(图1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图1的右侧);一对端板41,其相对于排列体15以及弹性部件31配置于排列方向D的两侧;多个螺栓51(连结部件),其将一对端板41彼此连结;以及中间板61,其配置在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之间。
电池单元11是将电极组装体收容在矩形箱状的外壳内而成的电池,并且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电池单元11在本例中排列有7个。电池单元11在保持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状态下排列。相邻的电池单元11彼此经由导热板12(参照图5)而紧贴在一起。相邻的电池单元11的电极端子13通过母线14而相互电连接,由此相邻的电池单元11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由上述电池单元11、电池单元支架21、导热板12、以及母线14构成排列体15。
电池单元支架21由树脂形成。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电池单元支架21具有框体部22与分隔部23。框体部22构成为包括底板24、以及从底板24的两端直立的一对侧板25。在底板24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沿底板24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4A,在突出部24A分别设置有沿排列方向D贯通的插通孔24B。上述插通孔24B分别供螺栓51插通。
分隔部23将一对侧板25彼此连接。在分隔部23上设置有一对端子收容部26。端子收容部26具有包围电极端子13的圆形的内壁。并且,在分隔部23上设置有与端子收容部26连接的四棱柱状的一对柱部27。在一对柱部27设置有沿排列方向D贯通的插通孔27A。插通孔27A的直径例如与插通孔24B的直径相同。上述插通孔27A分别供螺栓51插通。
在电池单元支架21中,借助框体部22以及分隔部23形成有收容空间S。如图2(a)所示,通过将电池单元11收容于该收容空间S,从而将电池单元11保持于电池单元支架21。另外,在电池单元支架21中,借助框体部22、以及分隔部23的图2(b)中的下端面而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部28。开口部28供导热板12配置。
如图1所示,弹性部件31例如由橡胶形成为平板状。弹性部件31配置在中间板61与端板41之间。如图3的虚线所示,弹性部件31的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平面形状例如呈长方形(矩形状),并且比中间板61的外形小。弹性部件31例如借助未图示的卡合机构而相对于中间板61组装,由此在与排列方向D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排列体15被定位。
端板41例如由金属形成为平板状。一对端板41从排列方向D的两侧夹持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并对排列体15以及弹性部件31施加约束载荷。在端板41设置有用于供螺栓51插通的多个(本例中为4个)贯通孔。
螺栓51例如由强度比较高的铁系金属形成。螺栓51设置有多个(本例中为4个),并沿排列方向D延伸而将一对端板41彼此连结。多个螺栓51分别插通于一对端板41的贯通孔,并且插通于上述插通孔24B或者插通孔27A。而且,螺栓51在一方的端板41的外侧被螺母53紧固。通过该紧固而对排列体15以及弹性部件31施加约束载荷。另外,螺栓51也分别插通于后述的中间板61的贯通孔65。
中间板61例如具有由树脂形成为平板状的主体部62。主体部62夹在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之间。由此,抑制从弹性部件31施加于排列体15的载荷的偏差。在第1实施方式中,主体部62的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平面形状例如图3所示地呈长方形,并呈与端板41相同的形状。
如图3(b)所示,在本例中,在主体部62设置有4个螺栓51的插通用的贯通孔65。4个贯通孔65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在主体部62中,贯通孔65设置于比作为与弹性部件31的接触面的区域靠外侧的位置,并在图3中的上侧以及下侧分别各配置有2个。下侧的2个贯通孔65分别配置于主体部62的下侧的左右的角部。上侧的2个贯通孔65以隔开比下侧的2个贯通孔65的左右的间隔窄的间隔的方式左右配置。
在贯通孔65内插有金属套环71,在该金属套环71插通有螺栓51。金属套环71例如由与螺栓51相同的强度比较高的铁系金属形成。如图3(b)所示,金属套环71例如形成为圆板状,并在中心具有圆形状的插通孔75。金属套环71的外径与贯通孔65的直径大致相同,以便能够将金属套环71嵌入并内插于贯通孔65。另外,插通孔75的直径与螺栓51的直径相同、或者比螺栓51的直径稍大,以便能够将螺栓51插通于插通孔75。
如图5所示,金属套环71的厚度在本例中与主体部62的厚度相同。由此,金属套环71的一方的(排列体15侧的)端面72与主体部62的和排列体15对置的对置面63共面,并且金属套环71的另一方的(弹性部件31侧的)端面73与主体部62的和弹性部件31对置的对置面64共面。另外,虽未图示,但在本例中,在金属套环71的外周面74,例如通过施以斜纹滚花加工而形成有凹凸。
如图3(a)、图4以及图5所示,在主体部62中,在与排列体15对置的对置面63,设置有将金属套环71的端面72遮蔽的遮蔽部67。遮蔽部67的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外径比插通孔75的直径大的圆板状。另外,在遮蔽部67的中心,例如设置有与插通孔75相同形状的插通孔68。在从排列方向D观察时,插通孔68的中心与插通孔75的中心一致。遮蔽部67在径向外侧遍及周向地与主体部62连接,由此将金属套环71的端面72全部遮蔽。
另外,在主体部62的对置面63,设置有与遮蔽部67连续的筒状部69。筒状部69形成为圆筒筒状。如参照图5在后面叙述的那样,筒状部69插通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插通孔24B或者插通孔27A。筒状部69的内径与插通孔75的直径相同。在从排列方向D观察时,筒状部69的中心与插通孔75的中心一致。筒状部69的外径与插通孔24B以及插通孔27A的直径相同、或者比插通孔24B以及插通孔27A的直径稍小,以便能够插通于插通孔24B以及插通孔27A。
这样的、在贯通孔65内插有金属套环71的中间板61例如通过嵌件成型形成。即,在制造时,在将金属套环71配置于在一对金属模间形成的型腔内的规定位置后,向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然后,使所填充的树脂固化,从而得到中间板61。因此,在本例中,主体部62、遮蔽部67、以及筒状部69形成为一体。
参照图5对电池模块1的组装进行说明。在组装时,螺栓51插通于金属套环71的插通孔75、遮蔽部67的插通孔68、以及筒状部69。另外,螺栓51插通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插通孔24B。这里,筒状部69与螺栓51一起插通于插通孔24B。即,在组装时,在筒状部69插通于插通孔24B从而进行中间板61与电池单元支架21的定位后,将螺栓51插通于筒状部69以及插通孔24B双方。同样地,筒状部69也与螺栓51一起插通于插通孔27A。
接着,对以上说明的电池模块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电池模块1中,如图5所示,中间板61与电池单元11以及螺栓51双方接触。关于这一点,根据电池模块1,由于中间板61是树脂制,因此能够确保电池单元11与螺栓51之间的绝缘性。另外,在中间板61的贯通孔65内插有金属套环71,因此能够由金属套环71承受剪切载荷。因此,能够提高中间板61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由此,根据该电池模块1,既能够确保电池单元11与螺栓51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提高中间板61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
在电池模块1中,如图5所示,金属套环71与电池单元11之间被遮蔽部67隔开。即,借助遮蔽部67而使得金属套环71与电池单元11之间的距离(绝缘距离)增大。因此,根据电池模块1,能够确保金属套环71与电池单元11之间的绝缘性。另外,在电池模块1中,如图5所示,螺栓51与电池单元11之间被筒状部69隔开。即,借助筒状部69而使得螺栓51与电池单元11之间的距离(绝缘距离)增大。因此,根据电池模块1,能够确保螺栓51与电池单元11之间的绝缘性。
在电池模块1中,如上所述,在组装时,筒状部69插通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插通孔24B或者插通孔27A。因此,根据电池模块1,通过在组装时将筒状部69插通于插通孔24B或者插通孔27A,从而能够容易地将中间板61与电池单元支架21定位,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电池模块1中,金属套环71的端面73与主体部62的和弹性部件31对置的对置面64共面。若金属套环71从主体部62突出,则在对中间板61作用有剪切载荷的情况下,载荷集中于突出部分,存在中间板61在该部分中产生破损的担忧。关于这一点,根据电池模块1,能够避免这样的载荷集中。
在电池模块1中,在金属套环71的外周面74,通过施以斜纹滚花加工而形成有凹凸。由此,金属套环71难以从贯通孔65脱离。因此,抑制由金属套环71的脱离引起的中间板61的破损。另外,在电池模块1中,金属套环71由与螺栓51相同的强度比较高的铁系金属形成。由此,抑制金属套环71的由与螺栓51之间的磨损引起的损伤。
接下来,对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中间板以及金属套环的剖视图。第1变形例的金属套环71B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金属套环71不同之处在于,在插通孔75形成有倒角面76。此外,在图6中,省略示出遮蔽部67以及筒状部69。倒角面76通过对插通孔75的排列方向D的两侧的开口缘进行倒角而形成。倒角面76沿与排列方向D交叉的方向延伸。
另外,在电池模块1中,有可能因劣化、过充电等而使得电池单元11在排列方向D上膨胀。在电池单元11鼓出的情况下,因电池单元11的膨胀而使得排列体15向弹性部件31侧扩展,由此中间板61被挤压而向弹性部件31侧位移。此时,中间板61相对于螺栓51滑动移动。
关于这一点,根据变形例的金属套环71B,在中间板61中的作为与螺栓51的接触部位的金属套环71B的排列方向D上的两端部,形成有倒角面76,因此在电池单元11膨胀而使得中间板61与螺栓51滑动移动时,抑制螺栓51损伤。
图7(a)~(c)是表示第2~4变形例的中间板以及金属套环的剖视图。在图7(a)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中间板61C中,代替遮蔽部67的结构,以与主体部62的对置面63连续的方式设置有筒状部69C。筒状部69C具有:外径以及内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筒状部69相同的第1部分81;以及与第1部分81以及对置面63连续的第2部分82。第2部分82的外径与第1部分81相同,第2部分82的内径比第1部分81大后述金属套环71C的径向的厚度的量。第2部分82与贯通孔65连通。
第2变形例的金属套环71C的外径比筒状部69C的外径小。另外,金属套环71C的排列方向D的厚度比主体部62的排列方向D的厚度大。而且,金属套环71C的端面72与主体部62的对置面63相比向电池单元11(排列体15)侧突出。该突出部分与螺栓51一起插通于筒状部69C的第2部分82。另外,金属套环71C的端面73与主体部62的对置面64共面。
根据这样的第2变形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金属套环71C也内插于贯通孔65,因此既能够确保电池单元11与螺栓51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提高中间板61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另外,突出部分的外周面(外周面74的一部分)被第2部分82遮蔽,金属套环71C的端面72被第1部分81遮蔽。因此,筒状部69C也作为确保金属套环71C与电池单元11之间的绝缘性的遮蔽部而发挥功能。并且,金属套环71C的一部分配置在筒状部69C内,因此能够确保筒状部69C的强度。
在图7(b)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中间板61D中,也代替遮蔽部67的结构,设置有与主体部62的对置面63连续的筒状部69D。筒状部69D的外径以及内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筒状部69相同。第3变形例的金属套环71D的排列方向D的厚度比主体部62的厚度小。第3变形例的中间板61D的贯通孔65D具有:与筒状部69D连通的第1部分83;以及直径比第1部分83大的第2部分84,在该第2部分84插通有螺栓51并且内插有金属套环71D。另外,金属套环71D的端面73与主体部62的对置面64共面。
根据这样的第3变形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金属套环71D也内插于贯通孔65D,因此既能够确保电池单元11与螺栓51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提高中间板61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另外,金属套环71D的端面72被主体部62中的比第2部分84靠电池单元11侧的部分以及筒状部69D遮蔽。因此,该部分以及筒状部69D也作为确保金属套环71D与电池单元11之间的绝缘性的遮蔽部而发挥功能。
图7(c)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金属套环71E的排列方向D的厚度比上述第3变形例的金属套环71D大。而且,金属套环71E的端面73与主体部62的对置面64相比向弹性部件31侧突出。除此以外的点与上述第3变形例相同,因此省略记载。根据这样的第4变形例,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金属套环71E内插于贯通孔65D,因此既能够确保电池单元11与螺栓51之间的绝缘性,又能够提高中间板61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但是,从能够如上述那样地避免朝向突出部分的载荷集中这一点出发,优选使端面73与对置面64共面。
以上,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改变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变形、或者应用于其他方式。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中间板61的贯通孔65内插有金属套环71,但也可以不内插金属套环71。在该情况下,使贯通孔65的直径与螺栓51的直径相同、或者比螺栓51的直径稍大,并在中间板61的对置面63以与贯通孔65连通的方式设置筒状部69。根据这样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由于中间板61也为树脂制,因此能够确保电池单元11与螺栓51之间的绝缘性,并能够利用筒状部69将电池单元11与螺栓51之间隔开,因此能够确保电池单元11与螺栓51之间的绝缘性。另外,通过设置筒状部69,从而能够使中间板61的贯通孔65的周围的厚度变厚,因此能够提高中间板61的针对剪切载荷的强度。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排列方向D上的一侧配置有弹性部件31,但只要在至少一侧进行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于两侧。但是,从能够进一步允许电池单元11的膨胀这一点出发,优选配置于两侧。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在贯通孔65内插有金属套环71的中间板6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中间板61的成形后,将金属套环71内插于贯通孔65,主体部62、遮蔽部67、以及筒状部69例如也可以通过粘合、接合等连接而一体形成。但是,从能够省略内插金属套环71的工序这一点出发,优选通过嵌件成型而一并形成。另外,金属套环71例如也可以为黄铜制。
<第2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电池模块1具备:排列体15,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11在保持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状态下排列而成;弹性部件31,其配置于排列体15的排列方向D(图8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图8的右侧);一对托架(端板)141;其相对于排列体15以及弹性部件31配置于排列方向D的两侧;多个螺栓51(连结部件),其将一对托架141彼此连结;以及中间板161,其配置在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之间。
此外,电池单元11彼此的连接结构以及电池单元支架21的结构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一对托架141从排列方向D的两侧夹持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从而对排列体15以及弹性部件31施加约束载荷,并将电池模块101相对于电池组的壳体的壁部3固定。
托架141通过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弯折而形成。托架141以夹持折曲部141A的方式形成有夹持部142与固定部143。夹持部142是经由弹性部件31以及中间板161而夹住排列体15的部分。固定部143是固定于壳体的壁部3的部分,其例如通过螺栓51而固定于壳体的壁部3。在托架141形成有用于提高强度的肋144。在托架141设置有用于供螺栓51插通的多个(本例中为4个)插通孔142A。
螺栓51例如由强度比较高的铁系金属形成。螺栓51设置有多个(本例中为4个),并沿排列方向D延伸而将一对托架141彼此连结。多个螺栓51分别插通于一对托架141的插通孔142A,并插通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插通孔24B或者插通孔27A。而且,螺栓51在一方的托架141的外侧被螺母(连结部件)53紧固。通过该紧固而对排列体15以及弹性部件31施加约束载荷。另外,螺栓51也分别插通于后述的中间板161的第1插通孔163C以及第2插通孔165C(参照图9(a)以及图10(a))。
如图8所示,中间板161夹在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之间。由此,抑制从弹性部件31施加于排列体15的载荷的偏差。中间板161具有:由金属材料(例如,铁(钢)或者铝)形成为平板状的加强部163;以及由绝缘材料(例如,聚丙烯(PP)树脂、聚乙烯(PE)树脂、或者PA66树脂等树脂)形成为平板状的绝缘部165。加强部163与绝缘部165相互接触。加强部163配置于弹性部件31侧,绝缘部165配置于排列体15侧。
接下来,参照图9(a)、图9(b)、图10(a)以及图10(b),对中间板161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9(a)是从弹性部件31侧观察中间板161的加强部163的主视图,图9(b)是从排列体15侧观察中间板161的加强部163的主视图。图10(a)是从弹性部件31侧观察中间板161的绝缘部165的主视图,图10(b)是从排列体15侧构成中间板的绝缘部165的主视图。
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加强部163以及绝缘部165的平面形状分别如图9(a)以及图10(a)所示地呈长方形,并且呈与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托架141相同的尺寸形状。
如图9(a)所示,在加强部163设置有4个螺栓51插通用的第1插通孔163C。4个第1插通孔163C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第1插通孔163C设置于比作为与弹性部件31的接触面的区域靠外侧的位置,并在图9(a)的上侧以及下侧分别各配置有2个。下侧的2个第1插通孔163C分别配置于加强部163的下侧的左右的角部。上侧的2个第1插通孔163C以比下侧的2个第1插通孔163C的左右的间隔窄的间隔,配置于加强部163的上侧。
加强部163具有:与弹性部件31接触的第1面163A;以及与绝缘部165对置的第2面163B。如图9(b)所示,在加强部163的第2面163B形成有向绝缘部165侧突出的第1筒状部164。第1筒状部164的内空部164A与第1插通孔163C连通。另外,在加强部163的第2面163B,形成有向绝缘部165侧突出的凸部171。在电池模块101的组装时,凸部171与在后文中详细叙述的绝缘部165的第1面165A形成的凹部173嵌合。
如图10(a)所示,在绝缘部165设置有4个螺栓51的插通用的第2插通孔165C。第2插通孔165C的内径D2比第1插通孔163C的内径D1大(参照图11)。4个第2插通孔165C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第2插通孔165C被设置为在重叠加强部163的情况下与第1插通孔163C的位置对应,并在图10(a)的上侧以及下侧分别各设置有2个。下侧的2个第2插通孔165C分别配置于绝缘部165的下侧的左右的角部。上侧的2个第2插通孔165C以比下侧的2个第2插通孔165C的左右的间隔窄的间隔,配置于绝缘部165的上侧。
绝缘部165具有:与加强部163对置的第1面165A;以及与排列体15接触的第2面165B。如图10(b)所示,在绝缘部165的第2面165B,形成有向排列体15侧突出的第2筒状部166。第2筒状部166的内空部166A与第2插通孔165C连通。另外,在绝缘部165的第1面165A形成有凹部173。在电池模块101的组装时,凹部173与在上述的加强部163的第2面163B形成的凸部171嵌合。
参照图11对电池模块101的组装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在对电池模块101进行组装时,螺栓51插通于加强部163的第1插通孔163C、加强部163的第1筒状部164的内空部164A、绝缘部165的第2插通孔165C以及绝缘部165的第2筒状部166。这里,加强部163的第1筒状部164与螺栓51一起插通于绝缘部165的第2插通孔165C。另外,加强部163的凸部171与绝缘部165的凹部173嵌合。即,在对电池模块101进行组装时,加强部163的第1筒状部164内插于绝缘部165的第2插通孔165C,另外加强部163的凸部171嵌合于绝缘部165的凹部173,从而进行加强部163与绝缘部165的定位。而且,此后,螺栓51插通于加强部163以及绝缘部165双方。此时,在第1插通孔163C的内周面与螺栓51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167。
另外,同时,螺栓51插通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插通孔24B。这里,第2筒状部166与螺栓51一起内插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插通孔24B。即,在对电池模块101进行组装时,绝缘部165的第2筒状部166内插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插通孔24B,从而进行中间板161的绝缘部165与电池单元支架21的定位。而且,此后,螺栓51插通于第2筒状部166的内空部166A以及插通孔24B双方。同样地,绝缘部165的第2筒状部166也与螺栓51一起插通于电池单元支架21的插通孔27A。
接着,对以上说明的电池模块10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01中,作为中间板161的一部分而配置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加强部163,因此提高中间板161整体的强度。另外,在排列体15与托架141之间,作为中间板161的一部分而配置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165,因此能够确保多个电池单元11排列而成的排列体15与托架141之间的绝缘。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既确保由多个电池单元11构成的排列体15与托架141之间的绝缘性,又具有优良的耐久性的电池模块101。
另外,在电池模块101中,第1插通孔163C的内径D1形成为比第2插通孔165C的内径D2小,因此插通于第1插通孔163C以及第2插通孔165C的螺栓51仅与形成有内径较小的第1插通孔163C的加强部163接触。由此,能够抑制供螺栓51插通的第1插通孔163C以及第2插通孔165C的损伤的产生。
另外,在电池模块101中,从加强部163向绝缘部165侧突出的第1筒状部164内插于绝缘部165的第2插通孔165C,因此约束绝缘部165相对于加强部163的移动。由此,抑制绝缘部165从规定位置偏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排列体15与加强部163接触而产生短路的情况。
另外,在电池模块101中,借助加强部163以及绝缘部165中的在各自的对置面(加强部163的第2面163B以及绝缘部的第1面165A)形成的凹部173以及凸部171,使加强部163以及绝缘部165相互嵌合。由此,约束绝缘部165相对于加强部163的移动,因此抑制绝缘部165的位置相对于加强部163偏移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排列体15与加强部163接触而产生短路的情况。
另外,在电池模块101中,凹部173以及凸部171中的凸部171形成于由与绝缘材料相比强度相对较高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加强部163。由此,能够抑制凸部171的损伤。
另外,在电池模块101中,在第1插通孔163C的内周面与螺栓51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167,因此能够防止排列体15与加强部163经由螺栓51而短路的情况。
以上,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举出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加强部163以及绝缘部165的平面形状呈相同的尺寸形状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的第5变形例那样,也可以以使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加强部263的面263A的面积(第1面积)比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绝缘部265的面265A的面积(第2面积)窄的方式,形成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加强部263以及绝缘部265的平面形状。若为该结构的中间板261,则即使加强部263相对于绝缘部265稍许偏移,加强部263与排列体15也不会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由排列体15与加强部263接触引起的短路的产生。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从排列方向D观察的加强部263的面263A的面积比绝缘部265的面265A的面积窄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将加强部263相对于绝缘部265固定。即,也可以在绝缘部265中的位于对角的角部附近,设置L字状的一对突起部271,并使加强部263嵌入于该突起部271。即使在该情况下,加强部263也相对于绝缘部265被约束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由排列体15与加强部263接触引起的短路的产生。此外,也可以在绝缘部265中的所有角部设置突起部271。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举出在从螺栓51的延伸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设置有长方形的凹部173以及凸部171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能够相互嵌合即可,它们的形状不受限制。另外,举出在加强部163形成有凸部171、在绝缘部165形成有凹部173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加强部163形成有凹部以及凸部的至少一方,在绝缘部165也形成有凹部以及凸部的至少一方。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以加强部163与绝缘部165被相互嵌合地配置的中间板16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加强部163与绝缘部165一体成形的中间板。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举出在中间板161中加强部163配置于弹性部件31侧、绝缘部165配置于排列体15侧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绝缘部165配置于弹性部件31侧,使加强部163配置于排列体15侧。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在排列体15与托架141之间配置有作为中间板的一部分的绝缘部165,因此能够确保排列体15与托架141之间的绝缘。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举出中间板161由加强部163与绝缘部165这2个部件形成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中间板361也可以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加强部363的一侧的表面被施加有树脂涂料(绝缘部)365。即使在该结构中,也由金属材料形成中间板,因此提高中间板整体的强度。另外,在加强部与排列体之间,配置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涂层,从而能够确保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的排列体与端板之间的绝缘。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既确保电池单元与端板之间的绝缘性,又具有优良的耐久性的电池模块。此外,树脂涂料365只要在中间板361中施加于至少与排列体15接触的部分即可,例如也可以施加于中间板361整体。
在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中间板中,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因此提高组装电池模块时的作业性。并且,无需进行用于确保加强部163与绝缘部165的一体性的、针对加强部163以及/或者绝缘部165的凹凸加工。由此,制造时的工时减少,能够减少成本。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举出在排列方向D上的一侧配置弹性部件31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至少一侧进行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于两侧。从能够进一步允许电池单元11的膨胀这一点出发,优选配置于两侧。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举出托架141兼具作为夹持排列体15与弹性部件31的端板的功能的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托架141与夹持排列体15和弹性部件31的端板连接,并另外设置用于将电池模块101固定于电池组的壳体的壁部3的托架。
也可以代替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中间板61地,应用上述第2实施方式、第5变形例以及第6变形例的中间板161、261、361。另外,也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将作为上述第1实施方式而记载的内容(也包括变形例)与作为上述第2实施方式而记载的内容(也包括变形例)适当地组合。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01...电池模块;11...电池单元;15...排列体;21...电池单元支架;22...框体部;23...分隔部;24...底板;24A...突出部;24B...插通孔;25...侧板;26...端子收容部;27...柱部;27A...插通孔;31...弹性部件;41...端板;51...螺栓(连结部件);53...螺母(连结部件);61、61C、61D、161、261、361...中间板;62...主体部;63...对置面;64...对置面;65、65D...贯通孔;67...遮蔽部;68...插通孔;69、69C、69D...筒状部;71、71B、71C、71D、71E...金属套环;72...端面;73...端面;74...外周面;75...插通孔;76...倒角面;141...托架(端板);163、263、363...加强部;163C...第1插通孔;164...第1筒状部;164A...内空部;165、265...绝缘部;165C...第2插通孔;166...第2筒状部;166A...内空部;167...绝缘部件;171...凸部;173...凹部;271...突起部;365...树脂涂层(绝缘部);D...排列方向。

Claims (16)

1.一种电池模块,其中,具备:
排列体,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
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排列体的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一对端板,其夹持所述排列体与所述弹性部件;
树脂制的中间板,其配置在所述排列体与所述弹性部件之间;以及
金属制的连结部件,其将所述一对端板彼此连结,
在所述中间板设置有供所述连结部件插通的贯通孔,
在所述贯通孔内插有金属套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在所述中间板的、与所述排列体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将所述金属套环的一方的端面遮蔽的树脂制的遮蔽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在所述中间板的、与所述排列体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供所述连结部件插通的树脂制的筒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单元分别被电池单元支架保持,
在所述电池单元支架,设置有供所述筒状部与所述连结部件一起插通的插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中间板的、与所述弹性部件对置的对置面和所述金属套环的另一方的端面共面。
6.一种电池模块,其中,具备:
排列体,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
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排列体的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一对端板,其夹持所述排列体与所述弹性部件;
树脂制的中间板,其配置在所述排列体与所述弹性部件之间;以及
金属制的连结部件,其将所述一对端板彼此连结,
在所述中间板设置有供所述连结部件插通的贯通孔,
在所述中间板的、与所述排列体对置的对置面,设置有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树脂制的筒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电池单元分别被电池单元支架保持,
在所述电池单元支架,设置有供所述筒状部与所述连结部件一起插通的插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中间板具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加强部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
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绝缘部相互接触。
9.一种电池模块,其中,具备:
排列体,其通过多个电池单元排列而成;
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排列体的排列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一对端板,其将所述排列体与所述弹性部件夹持;
连结部件,其将所述一对端板彼此连结;以及
中间板,其配置在所述排列体与所述弹性部件之间,
所述中间板具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加强部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
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绝缘部相互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加强部配置于所述弹性部件侧,所述绝缘部配置于所述排列体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插通于在所述加强部形成的第1插通孔以及在所述绝缘部形成的第2插通孔,
所述第1插通孔的内径比所述第2插通孔的内径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在所述加强部形成有向所述绝缘部侧突出并且内空部与所述第1插通孔连通的筒状部,
所述筒状部内插于所述第2插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在所述第1插通孔的内周面与所述连结部件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绝缘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在所述绝缘部以及所述加强部的彼此的对置面,形成有相互在对置的方向上凹凸的凹凸部,
所述绝缘部以及所述加强部借助所述凹凸部而相互嵌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所述凹凸部中的凸部形成于所述加强部。
16.根据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
在将所述加强部的与所述连结部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的面积设为第1面积,将所述绝缘部的与所述连结部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面的面积设为第2面积时,所述第2面积比所述第1面积大。
CN201580060358.6A 2014-11-10 2015-10-14 电池模块 Active CN1070782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7831A JP6524642B2 (ja) 2014-11-10 2014-11-10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227831 2014-11-10
JP2015-023455 2015-02-09
JP2015023455A JP6464786B2 (ja) 2015-02-09 2015-02-09 電池モジュール
PCT/JP2015/079030 WO2016076056A1 (ja) 2014-11-10 2015-10-14 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8249A true CN107078249A (zh) 2017-08-18
CN107078249B CN107078249B (zh) 2020-04-17

Family

ID=55954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0358.6A Active CN107078249B (zh) 2014-11-10 2015-10-14 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3870B2 (zh)
CN (1) CN107078249B (zh)
DE (1) DE112015005088B4 (zh)
WO (1) WO20160760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337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以及端板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03250B1 (ko) 2017-11-29 2021-01-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엔드 프레임을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DE102020103954A1 (de) 2020-02-14 2021-08-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8641B1 (en) * 1999-08-20 2002-03-19 Plug Power Inc. Technique and arrangement to align fuel cell plates
WO2012131837A1 (ja) * 2011-03-25 2012-10-04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電源装置
CN103038915A (zh) * 2010-07-26 2013-04-10 埃纳德尔公司 具有互连框架的电池单元系统
CN103779518A (zh) * 2012-10-24 2014-05-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和具有该电池组件的机动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7985B2 (ja) 2001-07-23 2008-07-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4639583B2 (ja) 2003-03-06 2011-02-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KR100709262B1 (ko) 2005-11-15 2007-04-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모듈
JP2010009989A (ja) 2008-06-27 2010-01-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二次電池の充放電方法とバッテリ装置
US8679667B2 (en) 2010-10-29 2014-03-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ne piece compression resistant prismatic cell
JP5673385B2 (ja) 2011-06-22 2015-02-1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
JP5930186B2 (ja) 2012-05-09 2016-06-0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5610007B2 (ja) 2013-02-15 2014-10-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174381B2 (ja) * 2013-06-06 2017-08-0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蓄電ブロック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8641B1 (en) * 1999-08-20 2002-03-19 Plug Power Inc. Technique and arrangement to align fuel cell plates
CN103038915A (zh) * 2010-07-26 2013-04-10 埃纳德尔公司 具有互连框架的电池单元系统
WO2012131837A1 (ja) * 2011-03-25 2012-10-04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電源装置
CN103779518A (zh) * 2012-10-24 2014-05-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和具有该电池组件的机动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337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以及端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69219A1 (en) 2018-03-08
DE112015005088T5 (de) 2017-07-20
WO2016076056A1 (ja) 2016-05-19
US10403870B2 (en) 2019-09-03
DE112015005088B4 (de) 2023-09-21
CN107078249B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9820B (zh) 电池及集电体
CN104103784B (zh) 蓄电装置
CN102714287B (zh) 车辆用蓄电池壳体
CN105518898B (zh) 电池模块
US9929427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reinforcing barrier with metal member
EP3041065A1 (en) Battery, assembled battery, and vehicle
CN106663760A (zh) 电源装置
CN108780861A (zh) 电源装置
CN106560936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3996803A (zh) 蓄电元件、蓄电装置、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及盖板的制造方法
CN106910848A (zh) 电化学装置
CN107078249A (zh) 电池模块
US9627707B1 (en) Device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of fuel cell stack
JP2013008655A (ja) 電池保持構造
CN103811695B (zh) 蓄电装置
KR20130060149A (ko) 축전 소자
JP5582652B2 (ja) 端子取付構造
CN107615519A (zh) 蓄电模块
KR20130128344A (ko) 축전 소자 및 축전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5493311A (zh) 配线模块
JP2015204248A (ja) 角型電池用電気絶縁シート、角型電池、及び角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473558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168599B2 (ja) 蓄電装置
CN103378338B (zh) 电池
US10033025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projecting portion located between bus bar and fastening member, an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