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065A - 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 - Google Patents

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6065A
CN102566065A CN2011103867518A CN201110386751A CN102566065A CN 102566065 A CN102566065 A CN 102566065A CN 2011103867518 A CN2011103867518 A CN 2011103867518A CN 201110386751 A CN201110386751 A CN 201110386751A CN 102566065 A CN102566065 A CN 102566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layer
bore hole
stereoscopic display
hole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67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内雄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66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0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4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temporal multiplexing, e.g. using sequentially activated left and right shu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34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 G02B30/36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using 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e.g. prisms, in the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images and the observ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所述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抑制云纹(干涉条纹)或由像素的明暗引起的眩光,而不损及立体感。所述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自目视确认侧起包括表面构件、柱状透镜层及显示部,并且该表面构件的表面雾度为1%~35%,内部雾度为0%~30%。

Description

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表面构件来抑制具有柱状透镜层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产生的云纹(干涉条纹)或由像素的明暗引起的眩光(glare),而不会损及立体感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之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有可利用柱状透镜将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分离,在特定的观察范围内观察立体图像的显示装置。该柱状透镜是利用设置片状透镜、或通过施加电压而使液晶成为透镜形状的液晶层等的方法来形成。
利用该柱状透镜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中,如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由于若干要因而辨认出云纹。另外,虽然存在于像素间的黑色矩阵遮断光,但在观察范围内像素与黑色矩阵被放大而看到,因此其明暗被辨认为眩光。该眩光在白显示中特别显著。
作为解决该云纹的方法,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柱状透镜的目视确认侧配置扩散体(diffuser)。
另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在显示部与柱状透镜之间配置扩散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96889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9-133893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172969号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5-316372号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1-330713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ID2009 31.3“由柱状透镜片和背光源引起的3D云纹的减少和测量”(Redu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3D Moire Caused byLenticular Sheet and Backlight),S.Uehara等人。
发明内容
然而,所述专利文献2中,关于用来消除云纹的条件(例如雾度)并未记载,实例中也只是记载了层构成,关于立体感也未记载。
另外也已知,若在柱状透镜之前配置扩散体,则立体图像的立体感消失而成为平面图像(参照专利文献5),迄今为止关于立体视感与眩光抑制的兼顾尚未进行充分的研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表面构件来抑制具有柱状透镜层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产生的云纹(干涉条纹)或由像素的明暗引起的眩光,而不会损及立体感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是利用以下手段来达成。
(1)一种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自目视确认侧包括表面构件、柱状透镜层及显示部,并且表面构件的表面雾度为1%~35%,内部雾度为0%~30%。
(2)根据(1)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表面构件的总雾度为1%~45%。
(3)根据(1)或(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表面构件的表面雾度为3%~25%,内部雾度为0%~15%。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表面构件具有表面凹凸。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表面构件具有包含粘合剂及至少一种直径为1μm~20μm的粒子的散射结构,且粘合剂与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0.2。
(6)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表面构件具有由相分离引起的区域间的折射率差为0.02~0.1的海岛结构。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表面构件还包括机能性层。
(8)根据(7)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机能性层是选自由抗反射层、耐擦伤性层、防污性层及抗静电层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层。
(9)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表面构件为光学膜。
(10)根据(9)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部包括液晶单元,且至少在该液晶单元的目视确认侧包括偏光板,并且所述光学膜是目视确认侧偏光板的保护膜。
(11)一种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包含根据(9)或(10)所述的光学膜,并且光学膜是在支持体上通过涂布来制作包含粘合剂及至少一种直径为1μm~20μm的粒子的散射结构的层。
(12)根据(11)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其中支持体包含选自由酰化纤维素、丙烯酸树脂、聚酯及环烯烃聚合物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11)或(1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其中光学膜还包括机能性层。
(14)根据(13)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其中机能性层是选自由抗反射层、耐擦伤性层、防污性层及抗静电层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层。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云纹(干涉条纹)或由像素的明暗引起的眩光而不会损及立体感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于数值表示物性值、特性值等的情况,“(数值1)~(数值2)”的记载是表示“(数值1)以上(数值2)以下”的含义。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是利用人类的两眼视差(右眼与左眼所看到的影像位置的偏差)来提供立体视觉的装置,提供该视差的方法已知有使用眼镜的方式或利用裸眼的方式。
例如,使用眼镜的方式是利用眼镜来分割以使将分别为右眼用、左眼用所准备的图像仅映在各眼中的方法,按众所周知的方式来说,已知有利用红蓝眼镜来看到红与蓝的图像的互补色方式或利用偏光眼镜与偏光滤光片来看到各图像的偏光方式,以及高速地切换左右的图像,切换同步的眼镜的左右快门来分时看到左右的图像的主动式快门方式等。
另一方面,作为达成立体视觉的方法,有形成图像仅到达各个单眼的光程的方式,可列举视差栅栏(parallax barrier)方式、柱状透镜方式。视差栅栏方式是通过专用的狭缝来看到右眼用与左眼用的各个影像的方式,柱状透镜方式是通过鱼糕板状(半椭圆筒)的透镜的行(柱状透镜或者柱状透镜层,以下也称为“柱状透镜层”)来看到各个影像的方式。
本发明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涉及这些方式中使用柱状透镜层的方式。
即,本发明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从目视确认侧起包括表面构件、柱状透镜层及显示部,并且该表面构件的表面雾度为1%~35%,内部雾度为0%~30%。通过在柱状透镜层的目视确认侧设置具有所述特定雾度值的表面构件,可在不损及图像的立体感的情况下,防止云纹的条纹花样或者特别是在白显示或明亮的图像显示时由于因云纹样的周期性成分引起的明暗所造成的眩光感。
<柱状透镜层>
由于柱状透镜层在柱状透镜的重复单元中具有多个像素,且这些多个像素中基本上是一个像素只能在特定的方向上观察到,所以通过在柱状透镜的单元中改变观察方向,可提供多个图像。
这些重复单元中,在制造上或者为了防止杂散光,而在像素间也有规则地排列着黑色矩阵或配线、晶体管等结构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结构材料也通过利用柱状透镜,在特定方向上干涉、强调、扩大而产生眩光,该眩光可通过与本发明具有特定雾度值的表面构件的组合来消除而不损及立体视感。
本发明中可使用的柱状透镜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已知的柱状透镜。
<表面构件>
本发明的表面构件是表面雾度为1%~35%,内部雾度为0%~30%的构件,该雾度值可通过例如使表面构件具有散射结构来达成。表面构件可以直接形成于柱状透镜层的柱状透镜表面,也可以作为与柱状透镜层不同的构件来提供。通过作为不同的构件来提供,除了减轻制造适应性上的制约以外,也可以对现有的制品提供本申请案的机能,因此优选。
本发明中,可达成所述雾度值的散射结构大致来分,可分为“表面散射结构”与“内部散射结构”这两种。由这两种散射结构引起的光散射的程度可分别作为“表面雾度”、“内部雾度”,利用下述测定方法来测定。
(雾度的测定方法)
[1]依据JIS-K7136,测定表面构件的总雾度值(H)。
[2]于表面构件的表面以及背面添加数滴硅油,使用两片厚度为1mm的玻璃板(显微镜载玻片商品编号S9111,松浪(MATSUNAMI)制造),从表背两面夹持,使两片玻璃板与所得的表面构件完全密着,在去除表面雾度的状态下测定雾度,再减去另行测定的在两片玻璃板之间仅夹入硅油来测定的雾度,将算出的值作为膜的内部雾度(Hi)。
[3]从所述[1]中测定的总雾度(H)中减去所述[2]中算出的内部雾度(Hi),将算出的值作为膜的表面雾度(Hs)。
本发明中,表面构件的总雾度(=表面雾度+内部雾度)优选为1%~45%,该表面雾度以及内部雾度的优选范围是表面雾度为3%~25%,内部雾度为0%~15%,更优选的范围是表面雾度为5%~20%,内部雾度为0%~10%。
(散射结构)
利用所述测定方法而获得的“表面雾度”是由“表面散射结构”引起的,是由于因表面性状而产生的散射(表面散射)所引起。
另一方面,“内部雾度”是由“内部散射结构”引起的,是由通过在散射结构体的主要媒质(以下也称为“粘合剂”)中存在与该粘合剂不同的物质,而在该物质与粘合剂的界面等通过反射或折射等而产生的散射(内部散射)所引起。
(表面散射结构的控制)
表面的散射受到光的入出射面、特别是出射面的形状的很大影响。
因此,关于表面散射结构的控制,可应用防眩结构中已知的表面凹凸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表面构件优选为具有表面凹凸。
此外,以前,防眩结构中得到改善的眩光是由反射光引起的。与此相对,本发明中得到改善的眩光是由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所引起的透射光的眩光,因此被改善的对象完全不同。
控制表面的凹凸形状的方法已知有以下方法:通过压模的赋型(也称为压纹)方法;或通过在形成散射结构体的粘合剂中添加粒子,利用粒子形状在表面形成凹凸的方法;使形成散射结构体的粘合剂溶解或分散于良溶剂与不良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干燥时不良溶剂通过相分离而形成区域,不良溶剂的区域阻碍平坦部的形成而形成凹部的方法等。
通过压模的赋型的方法可列举如下方法:通过将与所要赋型的凹凸形状相反的压纹版按压在结构体上,而将与压纹版相反的形状转印于结构体上,由此形成凹凸形状。赋型的方法已知有以下方法:按压压纹版,通过加压使结构体变形的方法;在熔融状态的表面按压压纹版,通过冷却使形状固定的方法;另外,将透明的膜状压纹版按压于包含紫外线硬化性聚合性组成物的涂膜上,从压纹版背面照射紫外线,通过紫外线硬化使形状固定的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组合等。
具体而言,可参考日本专利特开平9-193332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5-070436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5-23455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6-062240号公报、WO2006/088203小册子的记载来进行。
通过添加粒子的方法可列举如下方法:通过在成为粘合剂的聚合性组成物中添加直径为1μm~20μm的粒子,在涂布聚合性组成物后由于溶剂的挥发或聚合收缩,粒子所存在的周围以外的膜厚变薄,而在粒子所存在的部分,堆积于粒子上的聚合性组成物或者粒子自身保持膜厚,因此该膜厚的变化成为凹凸而形成表面结构。
可利用添加粒子的尺寸或粘合剂种类、成膜条件来控制其形状。
具体而言,可参考日本专利特开2005-316450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6-293334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8-262190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10-085759号公报的记载来进行。
利用相分离的方法可列举如下方法:利用介电常数不同且不相溶的溶剂来调制聚合性组成物,不相溶的溶剂通过相分离来形成海岛结构,构成岛的溶剂的区域残留为表面形状,形成凹部。
具体而言可列举依据日本专利特愿2009-229023号的方法。
(内部散射结构的控制)
散射结构体内部中的散射受到散射结构体的素材或结构的很大影响。因此,关于内部散射结构的控制,可应用扩散片等控制方法。
控制内部性状的方法可列举所述粒子添加或由聚合物掺合物引起的相分离、微小缺陷的制成等。
通过添加粒子的方法可使用与所述表面散射结构的控制中列举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通过使所添加的粒子的折射率与粘合剂的折射率具有差,可产生散射体内部的粒子表面的折射或反射,从而产生内部散射。另一方面,若粒子的折射率与粘合剂的折射率不存在差,则折射或反射等内部散射基本上不产生,可仅控制表面散射。本发明的表面构件的优选态样中,可列举在包含粘合剂及直径为1μm~20μm的粒子的散射结构体中,使粘合剂与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0.2的态样。
粒子的直径更优选为2μm~15μm,尤其优选为3μm~10μm。粘合剂与粒子的折射率差更优选为0.0~0.15。
若将不相溶的多种聚合物加以混合而成膜,则聚合物的一部分产生相分离而形成海岛结构。该岛部分表现出如通过添加粒子的方法的粒子那样的举动,可形成内部散射结构。
具体而言,可列举依据日本专利特开2008-058723号公报等的方法。
由相分离引起的海岛结构可兼作表面散射结构与内部散射结构,此时,区域间的折射率差优选为0.005~0.1,更优选为0.01~0.15,尤其优选为0.02~0.1。
以沸点不同的多种溶剂来构成用于涂布液的溶剂,由于挥发温度的差而故意发泡,产生气泡的方法,或通过对结晶性树脂施加延伸等应力而故意产生“裂纹”或“龟裂”等微细缺陷的微细缺陷,由于具有与周围的粘合剂聚合物不同的折射率,因此可作为内部散射因子。
具体而言,可列举依据日本专利特开平11-320670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特开2008-296421号公报等的方法。
上文中,粒子添加由于表面散射结构与内部散射结构的设计的容易度、以及高的制造适应性等原因而优选。由粒子添加引起的散射结构可作为包含粘合剂及粒子的光散射层而形成。
就赋予硬涂性的观点以及抑制卷缩产生及脆性恶化的观点而言,光散射层的膜厚优选为1μm~30μm,更优选为3μm~20μm。
光散射层的粘合剂优选为具有饱和烃链或者聚醚链作为主链的聚合物,尤其优选为具有饱和烃链作为主链的聚合物。另外,粘合剂聚合物优选为具有交联结构。具有饱和烃链作为主链的粘合剂聚合物优选为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的聚合物。具有饱和烃链作为主链且具有交联结构的粘合剂聚合物优选为两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的(共)聚合物。为了使粘合剂聚合物具有高折射率,也可以选择该单体的结构中包含芳香族环或选自氟以外的卤素原子、硫原子、磷原子及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种原子的单体。
具有两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可列举: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烷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3-环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丙烯酸酯、聚酯聚丙烯酸酯)、所述酯的环氧乙烷改性体、乙烯苯及其衍生物(例如,1,4-二乙烯苯、4-乙烯基苯甲酸-2-丙烯酰基乙酯、1,4-二乙烯基环己酮)、乙烯砜(例如,二乙烯砜)、丙烯酰胺(例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及甲基丙烯酰胺。所述单体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高折射率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双(4-甲基丙烯酰基硫苯基)硫醚、乙烯萘、乙烯基苯基硫醚、4-甲基丙烯酰氧基苯基-4′-甲氧基苯基硫醚等。这些单体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具有聚醚作为主链的聚合物优选为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聚合物。
于在光散射层中添加粒子的情况,可使用直径(平均粒径)为1μm~20μm的无机化合物的粒子或者树脂粒子。
作为所述粒子的具体例,例如优选为列举:二氧化硅粒子、TiO2粒子等无机化合物的粒子;丙烯酸粒子、交联丙烯酸粒子、聚苯乙烯粒子、交联苯乙烯粒子、三聚氰胺(melamine)树脂粒子、苯代三聚氰胺(benzoguanamine)树脂粒子等树脂粒子。其中优选为交联苯乙烯粒子、交联丙烯酸粒子、交联丙烯酸苯乙烯粒子、二氧化硅粒子。粒子的形状可使用球状或者不定形中的任一种。
另外,可将直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粒子并用。可利用粒径更大的粒子来主要赋予表面的光散射性,且利用折射率不同且粒径更小的粒子来赋予内部的光散射性或其他光学特性。
进而,所述粒子的粒径分布最优选为单分散,各粒子的粒径越是分别接近相同越好。例如于将粒径比平均粒径大20%以上的粒子规定为粗大粒子的情况,该粗大粒子的比例优选为总粒子数的1%以下,更优选为0.1%以下,尤其优选为0.01%以下。具有此种粒径分布的消光粒子是在通常的合成反应后,通过分级而获得,可通过提高分级的次数或增强其程度来获得更优选分布的消光剂。本说明书中所述平均粒径例如可以如下方式算出。首先,利用库尔特计数器法来测定粒子的粒度分布。接着,将测定所得的分布换算为粒子数分布,根据所得的粒子分布来算出平均粒径。
<光学膜>
本发明的表面构件除了具有由所述散射结构引起的光散射机能,也可以具有光学机能(抗反射机能等)。为了该目的或者其他目的,表面构件可具有所述散射结构以外的结构。
于具有光学机能的情况,表面构件优选为作为膜形态而制成光学膜。
<支持体>
具有所述散射结构的表面构件也可以直接形成于柱状透镜层的柱状透镜上,但于作为其他构件来提供的情况,可使用散射结构可积层的支持体。
支持体只要具有透明度及自支撑性,则对材质并无特别限定,于制造为膜的情况,就其加工适应性等而言,优选为包含选自由酰化纤维素、丙烯酸树脂、聚酯、环烯烃聚合物所组成组群中的素材的支持体。
此外,作为光学性能,透明度高是当然的,优选为内部雾度低。其原因在于,若支持体具有内部雾度,则作为表面构件总体的内部雾度上升,因此内部雾度低的支持体在散射结构的设计上变得容易。
另外,支持体优选为除了具有自支撑性以外,还具有适度的机械性能、形成积层体时与邻接层的高密着性。
<机能性层>
本发明的表面构件由于在图像显示装置的最表面使用,所以可具有各种机能性层,或者兼具其机能的层的积层、或构件其本身也具有机能。
机能性层的例子可列举抗反射层、耐擦伤性层、防污层、抗静电层等。包括所述光散射层,各层也可以兼具其他层的机能。
[抗反射层]
(低折射率层)
本发明的表面构件中,可在所述光散射层上具有抗反射层(低折射率层等)。
低折射率层优选为制成层厚为200nm以下的薄膜层。进而,只要以用光学层厚计为设计波长的约1/4的层厚来形成即可。其中,于以最单纯的构成即低折射率层一层来进行抗反射的一层薄膜干涉型的情况,不存在满足反射率0.5%以下,且具有中性色调、高的耐擦伤性、耐化学品性、耐候性的实用性低折射率材料,因此于需要更低反射化的情况,只要制成在支持体与低折射率层之间形成高折射率层的两层薄膜干涉型,或者在支持体与低折射率层之间依次形成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的三层薄膜干涉型等,通过多层的光学干涉来防止反射的多层薄膜干涉型抗反射膜即可。
此时,低折射率层优选为折射率为1.30~1.51。优选为1.30~1.46,尤其优选为1.32~1.38。通过设为所述范围内,可抑制反射率,维持膜强度,因此优选。低折射率层的形成方法也可以利用化学蒸镀(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或物理蒸镀(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PVD)法,特别是作为物理蒸镀法的一种的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且使用无机氧化物的透明薄膜,优选为使用低折射率层用组成物且使用通过全湿涂布的方法。
低折射率层只要是所述折射率范围的层,则无特别限定,构成成分可使用公知的成分,具体而言可适宜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07-298974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有含氟硬化性树脂及无机微粒子的组成物,或日本专利特开2002-317152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3-202406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3-292831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有中空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低折射率涂布组成物。
(高折射率层以及中折射率层)
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65~2.20,更优选为1.70~1.80。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被调整为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与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值。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55~1.65,尤其优选为1.58~1.63。
高折射率层以及中折射率层的形成方法可利用化学蒸镀(CVD)法或物理蒸镀(PVD)法,特别是作为物理蒸镀法的一种的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且使用无机氧化物的透明薄膜,优选为通过全湿涂布的方法。
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只要是所述折射率范围的层,则无特别限定,构成成分可使用公知的成分,具体而言记载于日本专利特开2008-262187的段落编号[0074]~[0094]。
<耐擦伤性层>
为了提高对表面构件的表面的划伤等的耐性,也优选设置耐擦伤性层。耐擦伤性层的具体构成例如记载于日本专利特开2009-098666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特开2010-85760号公报中,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
<表面构件的形成方法>
本发明中,支持体上具有包含粘合剂及至少一种直径为1μm~20μm的粒子的光散射层作为散射结构的表面构件,例如可通过将包含形成该粘合剂的化合物及粒子的涂布液涂布于支持体上而形成。
形成粘合剂的化合物可列举所述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的聚合物或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聚合物等。
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的聚合可在光自由基起始剂或者热自由基起始剂的存在下,通过电离放射线的照射或者加热来进行。
因此,可制备包含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光自由基起始剂或者热自由基起始剂、粒子的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于支持体上后,通过利用电离放射线或者热的聚合反应进行硬化来形成光散射层。这些光自由基起始剂等可使用公知的起始剂。
另外,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聚合可在光酸产生剂或者热酸产生剂的存在下,通过电离放射线的照射或者加热来进行。
因此,可制备包含多官能环氧化合物、光酸产生剂或者热酸产生剂、粒子的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于支持体上后,通过利用电离放射线或者热的聚合反应进行硬化来形成光散射层。
也可以代替具有两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或者除该单体以外,使用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单体,向聚合物中导入交联性官能基,通过该交联性官能基的反应,将交联结构导入至粘合剂聚合物中。
交联性官能基的例子中包含:异氰酸酯基、环氧基、氮丙啶基、噁唑啉基、醛基、羰基、肼基、羧基、羟甲基以及活性亚甲基。乙烯基磺酸、酸酐、氰基丙烯酸酯衍生物、三聚氰胺、醚化羟甲基、酯以及氨基甲酸酯、如四甲氧基硅烷之类的金属烷氧化物也可以作为用以导入交联结构的单体来利用。也可以使用如嵌段异氰酸酯基那样,分解反应的结果为表现出交联性的官能基。即,本发明中交联性官能基即便不是立即表现出反应的官能基,也可以是分解的结果为表现出反应性的官能基。
具有这些交联性官能基的粘合剂聚合物可在涂布后,通过加热来形成交联结构。
<界面活性剂>
光散射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特别是为了确保涂布不均、干燥不均、点缺陷等的面状均匀性,优选为使氟系、硅酮系中任一种界面活性剂、或者其两者包含于光散射层用涂布液中。特别是氟系界面活性剂在更少的添加量下,表现出改良涂布不均、干燥不均、点缺陷等面状故障的效果,因此优选使用。目的是通过提高面状均匀性,并且具有高速涂布适应性来提高生产性。氟系界面活性剂的优选例子例如可列举日本专利特开2007-188070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049~0074中记载的化合物。
光散射层用涂布液中使用的界面活性剂(特别是氟系聚合物)的优选添加量在涂布液中为0.001质量%~5质量%的范围,优选为0.005质量%~3质量%的范围,尤其优选为0.01质量%~1质量%的范围。界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0.001质量%以上时效果充分,另外,通过设为5质量%以下,则涂膜的干燥充分进行,获得作为涂膜的良好性能(例如反射率、耐擦伤性)。
<有机溶剂>
形成光散射层的涂布液中可添加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例如醇系中可列举: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异戊醇、1-戊醇、正己醇、甲基戊醇等,酮系中可列举: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乙基酮、二乙基酮、丙酮、环己酮、二丙酮醇等,酯系中可列举: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正戊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酸甲酯、乳酸甲酯、乳酸乙酯等,醚、缩醛系中可列举:1,4-二噁烷、四氢呋喃、2-甲基呋喃、四氢吡喃、二乙基缩醛等,烃系中可列举:己烷、庚烷、辛烷、异辛烷、石油醚(ligroin)、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二乙烯苯等,卤代烃系中可列举: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1,1,2-四氯乙烷等,多元醇及其衍生物系中可列举: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乙酸酯、二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1,5-戊二醇、甘油单乙酸酯、甘油醚类、1,2,6-己三醇等,脂肪酸系中可列举:甲酸、乙酸、丙酸、酪酸、异酪酸、异戊酸、乳酸等,氮化合物系中可列举: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乙腈等,硫化合物系中可列举二甲亚砜等。
有机溶剂中特别优选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丙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1-戊醇等。另外,有机溶剂中,为了控制凝集性,可适当混合醇、多元醇系溶剂来使用。这些有机溶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涂布液中的有机溶剂总量优选为含有20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含有30质量%~80质量%,最优选为含有40质量%~70质量%。为了光散射的表面形状的稳定化,优选为将沸点小于100℃的溶剂与沸点为100℃以上的溶剂并用。
<光散射层的硬化>
光散射层可将涂布液涂布于支持体上后,实施光照射、电子束照射、加热处理等,进行交联或者聚合反应而形成。于紫外线照射的情况,可利用由超高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碳弧、氙弧、金属卤化物灯等的光线所发出的紫外线等。利用紫外线的硬化优选为通过氮气冲洗等,在氧浓度为4体积%以下、尤其优选为2体积%以下、最优选为0.5体积%以下的环境下进行硬化。
另外,除了所述的态样以外,也可以列举制成散射性支持体其本身的方法。
制造方法可应用利用所述制造方法来变更表面性状或赋予内部散射性的方法。
此外,优选进行表面性状及内部散射性的控制的方法例如可列举以下所示的纤维素膜的成膜中的共流延法(多层同时流延)、逐次流延法等进行积层流延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提供如日本专利特开2010-237339号公报所述的构件,该构件通过准备以同种树脂作为粘合剂的多种层形成材料,将成为支持体的芯部的芯层与形成表面的表层同时或者逐次积层,来独立地控制芯层及表层,并且通过使用同种树脂来一体化。
<显示部>
本发明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部包括液晶单元,且至少在该液晶单元的目视确认侧包括偏光板。优选为在液晶单元的目视确认侧及其相反侧(于具有背光源的情况相当于背光源侧)包括偏光板。
<偏光板>
偏光板分别具有偏光膜且在其两侧具有保护膜。本发明的表面构件也优选为对于液晶单元而用作目视确认侧的偏光板的目视确认侧保护膜。
偏光板的偏光膜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公知的偏光膜,例如有碘系偏光膜、使用二色性染料的染料系偏光膜或多烯系偏光膜。碘系偏光膜以及染料系偏光膜通常是使用聚乙烯醇系膜来制造。偏光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可采用通常的偏光板所采用的厚度。
偏光板的保护膜可使用作为所述表面构件的支持体而列举的保护膜。
<液晶单元>
本发明中,可使用各种显示模式的液晶单元。例如可优选用于如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TN)、共平面切换(In-Plane Switching,IPS)、铁电液晶(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FLC)、反铁电液晶(Anti-FerroelectricLiquid Crystal,AFLC)、光学补偿弯曲(Optically Compensatory Bend,OCB)、超扭转向列(Supper Twisted Nematic,STN)、垂直配向(VerticallyAligned,VA)以及混合排列向列(Hybrid Aligned Nematic,HAN)之类的显示模式。
[实例]
以下列举实例来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具体例。
[实例1-1]
将作为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商品名(PET-30):日本化药制造,折射率为1.53)26.64质量份、同样作为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与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混合物(DPHA)(日本化药制造,折射率为1.51)1.44质量份、丙烯酸系聚合物(三菱丽阳制造,分子量为75,000)2.88质量份、作为光硬化起始剂的Irgacure 184(商品名,汽巴精化(股)制造)1.37质量份、作为第1透光性微粒子的丙烯酸-苯乙烯珠粒(综研化学制造,粒径为3.5μm,折射率为1.55)1.49质量份、作为第2透光性微粒子的苯乙烯珠粒(综研化学制造,粒径为3.5μm,折射率为1.60)4.64质量份、界面活性剂R-30(商品名,迪爱生(DIC)(股)制造)0.046质量份、作为有机硅烷化合物的KBM-5103(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制造)6.19质量份、甲苯38.71质量份、以及环己酮16.59质量份充分混合,来调制涂布液。利用孔径为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将该涂布液过滤,来制备涂布液1。
将80μm厚度的三乙酰纤维素膜(TD80U:商品名,富士胶片(股)制造)以辊形态卷出,以干燥膜厚成为7μm的方式涂布所述步骤中制备的涂布液1,于110℃下进行1分钟溶剂干燥之后,进而于氮气冲洗下(氧浓度为0.1%以下),照射55mJ/cm2的紫外线而使其光硬化,形成光散射层。所得膜的表面雾度为32%,内部雾度为13%,总雾度为45%。
[实例1-2]
将作为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商品名(PET-30):日本化药制造,折射率1.53)19.1质量份、同样作为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的Viscoat 360(大阪有机化学工业(股)公司制造,折射率为1.50)19.1质量份、作为光硬化起始剂的Irgacure 127(商品名,汽巴精化(股)制造)1.5质量份、作为第1透光性微粒子的交联丙烯酸-苯乙烯珠粒(综研化学制造,粒径为8μm,折射率为1.555)12.0质量份、作为第2透光性微粒子的交联丙烯酸珠粒(综研化学制造,粒径为8μm,折射率为1.50)12.0质量份、作为粘度调整剂的乙酸丁酸纤维素3.6质量份、氟系界面活性剂1.1质量份、甲基异丁基酮17.1质量份、以及甲基乙基酮14.7质量份充分混合,来调制涂布液。利用孔径为30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将该涂布液过滤,来制备涂布液2。
将80μm厚度的三乙酰纤维素膜(TD80U:商品名,富士胶片(股)制造)以辊形态卷出,以干燥膜厚成为15μm的方式涂布所述步骤中制备的涂布液2,进行溶剂干燥后,进而于氮气冲洗下,照射100mJ/cm2的紫外线而使其光硬化,形成光散射层。
所得膜的表面雾度为4%,内部雾度为22%,总雾度为26%。
[实例1-3~实例1-11、比较例1-1~比较例1-3]
将下述评价中不使用表面构件来进行评价者作为比较例1-1。
作为实例1-3~实例1-11、比较例1-2~比较例1-3,将依据实例1-1而用于光散射层的粘合剂种类及所添加的粒子的折射率、粒径及所形成的膜厚加以变更,来获得具有表1的各雾度值的膜作为表面构件。
将利用以上方法而获得的各表面构件,以粘着剂来贴合于作为具有柱状透镜层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富士胶片(股)制“3D数码相机W3”的监视器上,根据以下评价基准来进行评价。
(评价)
评价是在监视器上显示立体图像,由40人来观察该图像,以图像的立体视感为“3D感”,以云纹或周期性明暗的不适度的眩光感为“云纹感”,以如下5阶段来进行官能评价。将全员评价中的众数值评价结果示于表1。3D感、眩光感均为如下基准:若均为2以上,则在实用上没有问题。
5:非常好。
4:很好。
3:好。
2:可容许。
1:差(不可容许)
以下表1中表示表面雾度、内部雾度、以及总雾度及评价结果。此外,对各雾度,利用所述方法进行测定。
[表1]
  表面雾度[%]   内部雾度[%]   总雾度[%]   3D感   云纹感
  实例1-1   32   13   45   2   5
  实例1-2   4   22   26   3   3
  实例1-3   1   7.5   8.5   5   2
  实例1-4   1.6   10.6   12.2   5   2
  实例1-5   1.3   8   9.3   5   2
  实例1-6   2.3   7.9   10.2   5   2
  实例1-7   7   10.3   17.3   4   5
  实例1-8   15   28   43   2   3
  实例1-9   2   22   24   3   3
  实例1-10   3   11   14   5   2
  实例1-11   31.6   2.9   34.5   2   5
  比较例1-1   0   0   0   5   1
  比较例1-2   0.3   0.7   1   5   1
  比较例1-3   38   9.9   47.9   1   5
[实例2-1]
制作日本专利特开2010-237339号公报的实例中记载的膜30来作为实例2-1的表面构件,以与实例1-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关于实例2-2~实例2-11、比较例2-1、比较例2-2,对在实例2-1的膜30的制作中变更所使用的掺杂物种类或所添加的粒子,以相同方式制造而得的膜进行评价。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表面雾度[%]   内部雾度[%]   总雾度[%]   3D感   云纹感
  实例2-1   12.2   5.0   17.2   4   5
  实例2-2   10.6   2.1   12.7   5   4
  实例2-3   17.1   2.2   19.3   4   5
  实例2-4   14   2.9   16.9   4   5
  实例2-5   20   4   24   3   4
  实例2-6   18.2   5.4   23.6   4   5
  实例2-7   25   7   32   3   5
  实例2-8   22   2   24   2   5
  实例2-9   9.5   15.1   24.6   4   3
  实例2-10   12.4   17.3   29.7   4   3
  实例2-11   5.7   23.3   29   4   2
  比较例2-1   35.3   0.8   36.1   1   5
  比较例2-2   17   30   47   1   3
根据表1及表2的结果可知,通过在目视确认侧表面设置表面雾度为1%~35%且内部雾度为0%~30%的表面构件,可在不损及3D感的情况下减少眩光。

Claims (14)

1.一种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自目视确认侧起包括表面构件、柱状透镜层及显示部,其中
所述表面构件的表面雾度为1%~35%,内部雾度为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的总雾度为1%~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的表面雾度为3%~25%,内部雾度为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具有表面凹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具有包含粘合剂及至少一种直径为1μm~20μm的粒子的散射结构,且所述粘合剂与所述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0.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具有由相分离引起的区域间的折射率差为0.02~0.1的海岛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还包括机能性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能性层是选自由抗反射层、耐擦伤性层、防污性层及抗静电层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构件为光学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包括液晶单元,且至少在所述液晶单元的目视确认侧包括偏光板,并且所述光学膜是目视确认侧的所述偏光板的保护膜。
11.一种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学膜,并且所述光学膜是在支持体上通过涂布来制作包含粘合剂及至少一种直径为1μm~20μm的粒子的散射结构的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体包含选自由酰化纤维素、丙烯酸树脂、聚酯及环烯烃聚合物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还包括机能性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能性层是选自由抗反射层、耐擦伤性层、防污性层及抗静电层所组成的组群中的至少一种层。
CN2011103867518A 2010-12-02 2011-11-29 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 Pending CN1025660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9816 2010-12-02
JP2010269816A JP5656591B2 (ja) 2010-12-02 2010-12-02 裸眼式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6065A true CN102566065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161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67518A Pending CN102566065A (zh) 2010-12-02 2011-11-29 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40130A1 (zh)
JP (1) JP5656591B2 (zh)
CN (1) CN102566065A (zh)
TW (1) TW20122451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9837A (zh) * 2012-08-15 2013-01-16 郑州恒昊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柱镜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莫尔条纹的方法
CN104583865A (zh) * 2012-09-21 2015-04-29 昌荣印刷株式会社 双凸透镜片
CN107123747A (zh) * 2017-06-14 2017-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oled显示器件
CN110858011A (zh) * 2018-08-23 2020-03-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40276A (ja) * 2012-01-05 2013-07-18 Sony Corp 表示装置
JP7286137B2 (ja) * 2019-02-19 2023-06-05 十条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熱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拡散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1669A (ja) * 1999-04-20 2000-10-31 Toyobo Co Ltd 抗菌性フィルム
JP2001330713A (ja) * 2000-05-22 2001-11-30 Namco Ltd フィルタ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162276A (zh) * 2007-11-16 2008-04-16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
CN101612785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株式会社Jiro企业策划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34776A (zh) * 2008-07-25 2010-01-27 龙辉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结构模具的制造方法及用该模具制造光学膜片的方法
CN101852872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散射膜的生产方法、光散射膜、起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透射/半透射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7719B2 (ja) * 1998-02-17 2004-03-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1669A (ja) * 1999-04-20 2000-10-31 Toyobo Co Ltd 抗菌性フィルム
JP2001330713A (ja) * 2000-05-22 2001-11-30 Namco Ltd フィルター、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162276A (zh) * 2007-11-16 2008-04-16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
CN101612785A (zh) * 2008-06-25 2009-12-30 株式会社Jiro企业策划 光学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34776A (zh) * 2008-07-25 2010-01-27 龙辉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结构模具的制造方法及用该模具制造光学膜片的方法
CN101852872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散射膜的生产方法、光散射膜、起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透射/半透射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9837A (zh) * 2012-08-15 2013-01-16 郑州恒昊玻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柱镜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莫尔条纹的方法
CN104583865A (zh) * 2012-09-21 2015-04-29 昌荣印刷株式会社 双凸透镜片
CN107123747A (zh) * 2017-06-14 2017-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oled显示器件
CN110858011A (zh) * 2018-08-23 2020-03-0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CN110858011B (zh) * 2018-08-23 2024-05-3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18416A (ja) 2012-06-21
JP5656591B2 (ja) 2015-01-21
US20120140130A1 (en) 2012-06-07
TW201224517A (en) 201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8959B (zh)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US8795825B2 (en) Anti-reflective coating film
CN105005104A (zh)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566065A (zh) 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裸眼式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用膜
CN101460306A (zh) 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保护膜
CN104267450A (zh) 防眩性膜、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1771104B1 (ko) 방현 필름,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CN104838295B (zh) 防眩膜和具有该防眩膜的偏光板
KR20160037117A (ko) 광학 필름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편광판,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US9766378B2 (en)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equipped with the optical film,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ical film
KR101915284B1 (ko) 방현 필름,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WO2015076409A1 (ja) 光学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8028667A (ja) 積層基材、積層体、偏光板、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601710B (zh) 防眩光膜、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JP2018511067A (ja) 防眩フィルム
KR20120009674A (ko) 방현 필름, 이를 구비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KR102492778B1 (ko)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4048528A (ja) 積層体、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220206188A1 (en)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30109525A (ko) 3d hud용 편광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3d hud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07910B1 (ko)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7471596A (zh) 偏光板
KR20140050905A (ko) 방현 필름,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KR20140097846A (ko) 방현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