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2964B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2964B
CN102562964B CN201110434844.3A CN201110434844A CN102562964B CN 102562964 B CN102562964 B CN 102562964B CN 201110434844 A CN201110434844 A CN 201110434844A CN 102562964 B CN102562964 B CN 102562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elves
rotation
sleeve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348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2964A (zh
Inventor
小栗和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JAT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2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2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2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29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units, e.g. two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3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etween axially spaced orbital gears, e.g. RAVIGNEAU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4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four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on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 F16H2200/202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using a Ravigneaux set with 4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five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ix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even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64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using at least one positive clutch, e.g. dog clutch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引起控制数据的增大即可使啮合机构动作的自动变速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在通过选档杆的操作选择了D档时,在规定变速级,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在选择了L档时,发动机制动器起作用,其中,具备:第一啮合机构;第二啮合机构;设于第二轮毂与第二离合齿轮之间的单向离合器;与选档杆从N档向D档的操作连动,使第一啮合机构为啮合状态的第一联杆机构;与选档杆从D档向L档的操作连动,使第二啮合机构为啮合状态的第二联杆机构;第一旋转部件,在D档时,第一啮合机构成为啮合状态,经由单向离合器传递来自输入部件的驱动力,在L档时,第一啮合机构及第二啮合机构成为啮合状态,不经由单向离合器传递来自输入部件的驱动力。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车辆的变速器而被适用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经由作为啮合机构的爪型离合器将旋转构件固定在壳体等的自动变速器,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2337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对爪型离合器的操作定时等控制的困难性未提及。需要进行爪型离合器的联接、释放的电子控制促动器及控制它们的动作定时的数据,在控制数据的简化方面具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引起控制数据的增大就可以使啮合机构动作的自动变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具有进行后退行驶的R档、不进行动力传递的N档、进行自动变速的前进行驶的D档、进行规定变速级的前进行驶的L档,在通过选档杆的操作选择了所述D档时,在所述规定变速级,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在选择了L档时,所述发动机制动器起作用,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部件,其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第一啮合机构,其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一体旋转的第一轮毂、与该第一轮毂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一套筒、通过该第一套筒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一离合齿轮;第二啮合机构,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一体旋转的第二轮毂、与该第二轮毂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二套筒、通过该第二套筒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二离合齿轮;单向离合器,其设于所述第二轮毂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之间,在所述第二离合齿轮的转速比所述第二轮毂的转速大时进行空转;第一联杆机构,其与所述选档杆从所述N档向所述D档的操作连动,使所述第一套筒动作而使所述第一啮合机构成为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之间啮合的状态;第二联杆机构,其与所述选档杆从所述D档向所述L档的操作连动,使所述第二套筒动作而使所述第二啮合机构成为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之间啮合的状态;第一旋转部件,其为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连接的部件,在所述D档时,所述第一啮合机构成为啮合状态,经由所述单向离合器传递来自所述输入部件的驱动力,在所述L档时,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及所述第二啮合机构成为啮合状态,不经由所述单向离合器传递来自所述输入部件的驱动力。
因此,能够经由与选档杆的操作连动的第一及第二联杆机构切换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啮合状态,不需要对选择D档时及选择L档时的各啮合机构进行控制的数据,所以能够简化控制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构成的放大概略剖面图;
图3(a)~(e)是表示实施例1的联杆机构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在各齿轮段的上述摩擦元件的结合(联接)的关系的联接表;
图5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
图7是实施例2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4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4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构成的放大概略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4的在各齿轮段的上述摩擦元件的结合(联接)的关系的联接表;
图12是实施例4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5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5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构成的放大概略剖面图;
图15是实施例5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6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6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构成的放大概略剖面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6的在各齿轮段的上述摩擦元件的结合(联接)的关系的联接表;
图19是实施例6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
符号说明
1:第一轮毂
2:第一套筒
3:第一离合齿轮
4:第二轮毂
5:第二套筒
6:第二离合齿轮
7:单向离合器
8:第一旋转部件
9:第二旋转部件
10:第一换挡拔叉
11:第二换挡拔叉
12:换挡杆
13:连接部件
14:手动轴
15:第一手动板
16:第二手动板
17:旋转构件
20:第三离合齿轮
IN:输入部件
C1:第一摩擦元件
B1:第二摩擦元件
B2:第三摩擦元件
C2:第四摩擦元件
C3:第五摩擦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具有将从图外的发动机等动力源输入的驱动力放大的液力变矩器TC、切换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D1、D2、由行星齿轮构成的齿轮系。如图1所示,作为齿轮系具有拉维略式行星齿轮组PG。行星齿轮组PG具有小径太阳齿轮Sd、齿环R、与小径太阳齿轮Sd和齿环R啮合的长小齿轮LP、与长小齿轮LP和小径太阳齿轮Sd啮合的短小齿轮SP。长小齿轮LP和短小齿轮SP被行星齿轮架PC支承并可旋转。
行星齿轮组PG具有四个旋转构件,分别为与小径太阳齿轮Sd连接的第一旋转部件8、总是与齿环R和输出轴OUT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21、作为第三旋转构件的行星齿轮架PC、与大径太阳齿轮Ss连接的第二旋转部件9。
〔啮合机构的构成〕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构成的放大概略剖面图。第一啮合机构D1为所谓带同步机构的爪型离合器,其具有与连接于液力变矩器TC的输出侧的输入部件IN一体旋转的第一轮毂1、与第一轮毂1一体旋转且在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一套筒2、通过第一套筒2向旋转轴方向(图2中左方)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一离合齿轮3、通过第一套筒2向旋转轴方向(图2中右方)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三离合齿轮20。另外,在第一套筒2的内周设有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二旋转部件9外周的同步轮毂100,在同步轮毂100与第一套筒2之间设有弹簧101、插入键102、D侧阻环103及R侧阻环104。
在第一轮毂1的输入部件IN侧形成有花键部1a,通过与在输入部件IN上形成的花键部1b卡合,在旋转轴方向可移动,且在旋转方向时常卡合。在第一套筒2的外周形成有卡合槽,在该卡合槽中安装有仅在旋转轴方向卡合的第一换挡拔叉10。
在第一离合齿轮3上形成有从齿的侧面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离合齿轮侧圆锥3a,在第三离合齿轮20上形成有从齿的侧面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三离合齿轮侧圆锥20a。在D侧阻环103的内周形成有圆锥面,当第一套筒2沿旋转轴方向(图2中左方向)移动时,在第一套筒2与第一离合齿轮侧圆锥3a之间摩擦接触,实现输入部件IN和第一离合齿轮3的同步作用。同样地,在R侧阻环104的内周形成有圆锥面,当第一套筒2沿旋转轴方向(图2中右方向)移动时,在第一套筒2与第三离合齿轮侧圆锥20a之间摩擦接触,实现输入部件IN和第三离合齿轮20的同步作用。
第二啮合机构D2为所谓带同步机构的爪型离合器,具有与第一离合齿轮3一体旋转的第二轮毂4、与第二轮毂4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二套筒5、通过第二套筒5沿旋转轴方向(图2中左方)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二离合齿轮6。另外,在第二套筒5的内周设有可旋转地支承于第二旋转部件9外周的同步轮毂200,在同步轮毂200与第二套筒5之间设有弹簧201、插入键202及L侧阻环203。在第二轮毂4的行星齿轮组PG侧形成有花键部4a,通过与旋转构件17上形成的花键部4b卡合,可沿旋转轴方向移动,总是在旋转方向上卡合。在第二套筒5的外周形成有卡合槽,在该卡合槽中安装有仅沿旋转轴方向卡合的第二换挡拔叉11。
在第二离合齿轮6上形成有从齿的侧面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离合齿轮侧圆锥6a。在L侧阻环203的内周形成有圆锥面,当第二套筒5沿旋转轴方向(图2中左方向)移动时,在第二套筒5与第二离合齿轮侧圆锥6a之间摩擦接触,实现第一离合齿轮3和第二离合齿轮6的同步作用。在第一旋转部件8与旋转构件17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7。换言之,该单向离合器7设于第二轮毂4与第二离合齿轮6之间,在第二离合齿轮6的转速比第二轮毂4的转速大时进行空转,在第二离合齿轮6的转速为第二轮毂4的转速以下时卡合。
〔联杆机构的构成〕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联杆机构的构成的概略图。图3(a)是从径向观察到的联杆机构的概略剖面图,图3(b)~(e)是从旋转轴方向观察到的联杆机构的概略图。在车厢内设有驾驶员操作的换挡杆12。换挡杆12是选择自动变速器的档位位置的杆,具有进行后退行驶的R档、不进行动力传递的N档、进行自动变速下的前进行驶的D档、在1速到3速的范围(规定变速级)进行前进行驶的L档。这些档位位置按照R档、N档、D档、L档的顺序配置,通过驾驶员前后操作换挡杆12来切换档位位置。该换挡杆12经由联杆部件等与连接部件13的外端部连接。
在壳体HS上安装有贯通壳体HS的手动轴14并使其可转动。在手动轴14的壳体外侧,连接部件13的内端部固定于手动轴14上。换言之,连接部件13为从手动轴14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板状部件,以手动轴14为中心向对应于所选择的档位位置的圆周方向位置转动。
在手动轴14的壳体内侧安装有第一手动板15和第二手动板16。第一手动板15为自手动轴14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部件,在外端部安装有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卡合销15a。第二手动板16为从手动轴14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部件,在外端部安装有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卡合销16a。第一手动板15安装在如下位置,即,在手动轴14的旋转轴方向接近壳体HS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手动板16安装在如下位置,即,在手动轴14的旋转轴方向远离壳体HS的位置。此外,关于该手动轴14的旋转轴方向的位置关系,只要根据自动变速器内的构成适当设定即可。
另外,连接部件13、第一手动板15及第二手动板16分别在转动方向具有规定角度而安装,由连接部件13和第一手动板15构成第一联杆机构,由连接部件13和第二手动板16构成第二联杆机构。
第一联杆机构在R档时为在第一换挡拔叉10的外周形成的卡合槽10a和卡合销15a卡合的状态,与第一套筒2和第三离合齿轮20为啮合状态的旋转轴方向位置相对应(参照图3(b))。即使进行从R档向N档的选档操作,也维持卡合槽10a和卡合销15a的卡合不变。在连接部件13与选档杆12从N档向D档的操作连动而转动时,也相同地维持将卡合槽10a和卡合销15a卡合并与第一套筒2连接的状态。而且,对应于第一手动板15的转动,使第一套筒2动作,使第一啮合机构D1成为第一套筒2与第一离合齿轮3之间啮合的状态。另外,在从D档向L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第一手动板15的转动,解除卡合槽10a和卡合销15a的卡合(与第一套筒2的连接被分离:参照图3(e))。
即,卡合销15a在由第一手动板15的臂长限定的圆周上移动,因此随着转动除了在旋转轴方向变化外,上下方向位置也发生变化。因此,调整卡合槽10a的槽深,以如下的方式进行设定,即,若因规定以上的转动而使卡合销15a向上方移动,则超过卡合槽10a的槽深。由此,解除第一手动板15和第一换挡拔叉10的卡合(参照图3(e))。另一方面,当从卡合销15a和卡合槽10a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向相反侧转动时,卡合销15a向下方移动并到达卡合槽10a,第一手动板15和第一换挡拔叉10卡合(参照图3(d)→图3(c))。
第二联杆机构在连接部件13与选档杆12从D档向L档的操作连动而转动时,从形成于第二换挡拔叉11外周的卡合槽11a和卡合销16a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进行卡合,与第二套筒5连接(参照图3(d))。然后,使第二套筒5沿旋转轴方向移动,使第二啮合机构D2成为第二套筒5与第二离合齿轮3之间啮合的状态(参照图3(e))。另一方面,在从L档向D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第二手动板16的转动,卡合槽11a和卡合销16a的卡合被解除(与第二套筒5的连接分离:参照图3(d))。在卡合解除后,第二套筒5不能沿旋转轴方向移动。
〔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构成〕
自动变速器中设有一个离合器(第一摩擦元件C1)和两个制动器(第二摩擦元件B1、第三摩擦元件B2)。第一摩擦元件C1设于行星齿轮架PC与旋转构件17(第一离合齿轮3)之间,选择性地连接行星齿轮架PC和旋转构件17。第二摩擦元件B1设于行星齿轮架PC与壳体HS之间,将行星齿轮架PC选择性地卡止在壳体HS上。第三摩擦元件B2设于第二旋转部件9与壳体HS之间,将第二旋转部件9(大径太阳齿轮Ss)选择性卡止在壳体HS上。在输出轴OUT上设有输出齿轮等,经由反转齿轮IG或差速齿轮DEF向图外的驱动轮传递旋转驱动力。实施例1的情况下,输出轴OUT被作为制动器的第二摩擦元件B1或第三摩擦元件B2和壳体HS占用,因此,可适用于FF车辆。
〔关于自动变速器的实现的变速级〕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在各齿轮段的上述摩擦元件的结合(联接)的关系的联接表,图5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此外,表中○记号表示联接,空栏表示释放。
(关于选择了D档的情况)
1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2速通过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单向离合器7卡合,因此,从小径太阳齿轮Sd输入驱动力。另一方面,当成为惯性滑行行驶状态时,释放单向离合器7的卡合,不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3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的联接来实现。4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行星齿轮架PC输入驱动力。此时,在3速,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第一旋转部件8和旋转构件17通过单向离合器7进行卡合,因此,也从小径太阳齿轮Sd输入驱动力。另一方面,当成为惯性滑行行驶状态时,单向离合器7的卡合被释放,不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另一方面,在4速,因为第三摩擦元件B2被联接,小径太阳齿轮Sd总是处于比行星齿轮架PC(旋转构件17)高的高旋转侧,因此,单向离合器7成为释放状态而不参与联接,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由于4速的变速比为增速侧,所以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L档的情况)
在选择了L档的情况下,与选择了D档时相同,摩擦元件进行联接,而且,通过第二啮合机构D2的联接,第一旋转部件8和旋转构件17不经由单向离合器7而连接。此时,利用单向离合器7的作用在惯性滑行行驶时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的1、2、3速,当选择L档时,在各变速级都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R档的情况)
后退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与第三离合齿轮20卡合,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从大径太阳齿轮Ss输入驱动力。此时,因为单向离合器7与动力传递无任何关系,所以即使在惯性滑行行驶状态下也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操作选档杆时的作用)
如上所述,在通过选档杆12的操作规定档位位置时,根据档位位置通过第一及第二联杆机构使第一套筒2及第二套筒5动作,第一啮合机构D1及第二啮合机构D2切换动力传递路径。即,每当啮合机构动作时,能够使用驾驶员的换挡杆操作力,通过机械的联杆机构进行切换。另外,因为啮合机构与驾驶员的操作定时完全同步地进行啮合,所以也不需要必须对切换定时进行控制。即,能够不使用电子控制促动器等、且不需要用于控制这些部件的控制数据,在最适当的定时切换啮合机构的啮合状态。
如以上说明,实施例1能够得到下述列举的作用效果。
(1)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具有进行后退行驶的R档、不进行动力传递的N档、进行自动变速的前进行驶的D档、进行规定变速级的前进行驶的L档,在通过选档杆的操作选择了D档时,在规定变速级,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在选择了L档时,发动机制动器起作用,其中,具备:输入部件IN,其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第一啮合机构D1,其具有与输入部件IN一体旋转的第一轮毂1、与该第一轮毂1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一套筒2、通过该第一套筒2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一离合齿轮3;第二啮合机构D2,其具有与第一离合齿轮3一体旋转的第二轮毂4、与该第二轮毂4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二套筒5、通过该第二套筒5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二离合齿轮6;单向离合器7,其设于第二轮毂2与第二离合齿轮6之间,在第二离合齿轮6的转速比第二轮毂4的转速大时进行空转;第一联杆机构,其与选档杆12从N档向D档的操作连动,使第一套筒2动作而使第一啮合机构D1成为第一套筒2与第一离合齿轮3之间啮合的状态;第二联杆机构,其与选档杆12从D档向L档的操作连动,使第二套筒5动作而使第二啮合机构D2成为第二套筒5与第二离合齿轮6之间啮合的状态;第一旋转部件8,其为与第二离合齿轮6连接的部件,在D档时,第一啮合机构D1成为啮合状态,经由单向离合器7传递来自输入部件IN的驱动力,在L档时,第一啮合机构D1及第二啮合机构D2成为啮合状态,不经由单向离合器7传递来自输入部件IN的驱动力。
即,由于能够通过第一联杆机构和第二联杆机构与选档杆12的操作连动来切换第一啮合机构D1及第二啮合机构D2的啮合状态,故而在选择D档时及选择L档时不需要控制第一啮合机构D1和第二啮合机构D2的数据,能够简化相应的控制数据。
另外,在实施例1中表示了输入部件IN与液力变矩器TC连接的例子,但只要输入部件IN直接或间接地与自动变速器连接即可。
另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啮合机构表示了具备同步机构的例子,但不具有同步机构的爪型离合器也可以实现上述作用效果。
(2)第一啮合机构D1具有通过第一套筒2向第一离合齿轮3相反侧的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与第一套筒2一体旋转的第三离合齿轮20,第一联杆机构具有与选档杆12从N档向R档的操作连动,使第一套筒2动作而使第一啮合机构D1成为第一套筒2与第三离合齿轮20之间啮合的状态的联杆机构,自动变速器还具备第二旋转部件9,其为与第三离合齿轮20连接的部件,在R档时,第一套筒2和第三离合齿轮20成为啮合状态,传递来自输入部件IN的驱动力。
由于能够通过第一联杆机构与选档杆12的操作连动来切换第一啮合机构D1的啮合状态,故而不需要控制选择R档时的第一啮合机构D1的数据,相应地,能够更简化控制数据。另外,仅在选择R档时使第三离合齿轮20和第一套筒2啮合,第一离合齿轮3和第三离合齿轮20不同时与输入部件连接。从该观点出发,通过将与第二旋转部件9连接的第三离合齿轮20夹着第一轮毂1与第一离合齿轮3相对配置而且形成为第一套筒2和第三离合齿轮啮合的构造,将第三离合齿轮20与输入部件IN连接,所以不需要新的轮毂及套筒,能够将构造简化。
(3)第一联杆机构具有:第一手动板15,其与对应于选档杆12的选档位置转动的手动轴14一体转动;第一换挡拔叉10,其在从N档向D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该第一手动板15的转动与第一套筒2连接,使第一套筒2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在从D档向L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第一手动板15的转动而分离与第一套筒2的连接,第二联杆机构具有:第二手动板16,其与手动轴14一体转动;第二换挡拔叉11,其在从D档向L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该第二手动板16的转动与第二套筒5连接,使第二套筒5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在从D档向N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第二手动板16的转动而分离与第二套筒5的连接。
这样,通过使第一及第二联杆机构与选档杆12的操作连动,能够根据选档位置来切换第一啮合机构D1及第二啮合机构D2的啮合状态。
此外,实施例1中表示了将第一手动板15和第二手动板16形成为分体部件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即使是两个手动板一体形成的构造,也能实现上述作用效果。
(4)自动变速器具备:行星齿轮组PG,其由与第一旋转部件8连接的小径太阳齿轮Sd(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二旋转部件9连接的大径太阳齿轮Ss(第二太阳齿轮)、齿环R、对与小径太阳齿轮sd啮合的短小齿轮SP及与该短小齿轮SP和大径太阳齿轮Ss和齿环R啮合的长小齿轮LP进行支承的行星齿轮架PC构成;输出轴OUT,其总是与齿环R连接;第一摩擦元件C1,其将第一离合齿轮3和行星齿轮架PC之间选择性地连接;第二摩擦元件B1,其将行星齿轮架PC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第三摩擦元件B2,其将大径太阳齿轮Ss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实现前进4速、后退1速。
因此,将控制数据简化,且可经由啮合机构使旋转元件与输入部件IN连接,由此能够得到实现使传递效率提高的前进4速、后退1速的自动变速器。
实施例2
以下,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因为啮合机构与实施例1相同,故而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此外,虽然与实施例1不同只表示变速机构部,但向驱动轮传递的路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的自动变速器具有将从图外的发动机等动力源输入的驱动力放大的液力变矩器TC、切换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D1、D2、由行星齿轮构成的齿轮系。如图6所示,作为齿轮系具有两个单纯行星齿轮PG1、PG2。第一行星齿轮PG1具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环R1、与第一太阳齿轮S1和第一齿环R1啮合的第一单小齿轮P1、可旋转地支承第一单小齿轮P1的第一行星齿轮架PC1。第二行星齿轮PG2具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环R2、与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二齿环R2啮合的第二单小齿轮P2、可旋转地支承第二单小齿轮P2的第二行星齿轮架PC2。另外,具有总是连接第一齿环R1和第二行星齿轮架PC2的第一旋转构件M1、总是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架PC1和第二齿环R2的第二旋转构件M2,由此构成一组行星齿轮组PG。
该行星齿轮组PG具有四个旋转构件,即具有与第一太阳齿轮S1连接的第一旋转部件8、总是与输出轴OUT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M2、第二行星齿轮架PC2、与第二太阳齿轮S2连接的第二旋转部件9。
〔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构成〕
在自动变速器中设有一个离合器(第一摩擦元件C1)和两个制动器(第二摩擦元件B1、第三摩擦元件B2)。第一摩擦元件C1设于第一旋转构件M1(第一齿环R1、第二行星齿轮架PC2)与旋转构件17(第一离合齿轮3)之间,将第一旋转构件M1和旋转构件17选择性地连接。第二摩擦元件B1设于第二行星齿轮架PC2与壳体HS之间,将第二行星齿轮架PC2选择性地卡止在壳体HS。第三摩擦元件B2设于第二旋转部件9与壳体HS之间,将第二旋转部件9(第二太阳齿轮S2)选择性地卡止在壳体HS。
〔关于自动变速器的实现的变速级〕
实施例2的联接表因为与实施例1的联接表完全相同,所以参照图4。图7是实施例2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此外,表中的○记号表示联接,空栏表示释放。
(关于选择了D档的情况)
1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2速通过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卡合第一啮合机构D1,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单向离合器7卡合,故而从第一太阳齿轮S1输入驱动力。另一方面,当为惯性滑行行驶状态时,释放单向离合器7的卡合,不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3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的联接来实现。4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第一旋转构件M1(第二行星齿轮架PC2及第一齿环R1)输入驱动力。此时,在3速,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第一旋转部件8和旋转构件17通过单向离合器7进行卡合,故而也从第一太阳齿轮S1输入驱动力。另一方面,当成为惯性滑行行驶状态时,释放单向离合器7的卡合,不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另一方面,在4速,由于第三摩擦元件B2联接,第一太阳齿轮S1总是处于比第一旋转构件M1高的高旋转侧,因此,单向离合器7为释放状态而不参与联接,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因为4速的变速比为增速侧,所以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L档的情况)
在选择了L档的情况下,与选择了D档时相同,摩擦元件联接,而且,通过第二啮合机构D2的联接,第一旋转部件8和旋转构件17不经由单向离合器7而连接。此时,通过单向离合器7的作用在惯性滑行行驶时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的1、2、3速时,当选择L档时,在各变速级都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R档的情况)
后退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与第三离合齿轮20卡合,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驱动力。此时,因为单向离合器7与动力传递无任何关系,所以即使在惯性滑行行驶状态下也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如以上说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1)、(2)、(3)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5)自动变速器具备:第一行星齿轮PG1,其由与第一旋转部件8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环R1、对与第一太阳齿轮S1和第一齿环R1啮合的第一单小齿轮P1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架PC1构成;第二行星齿轮PG2,其由与第二旋转部件9连接的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环R2、对与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二齿环R2啮合的第二单小齿轮P2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架PC2构成;输出轴OUT,其总是与第一行星齿轮架PC1连接;第一旋转构件M1,其总是连接第一齿环R1和第二行星齿轮架PC2;第二旋转构件M2,其总是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架PC1和第二齿环R2;第一摩擦元件C1,其将第一离合齿轮3和第一旋转构件M1之间选择性地连接;第二摩擦元件B1,其将第二行星齿轮架PC2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第三摩擦元件B2,其将第二太阳齿轮S2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实现前进4速、后退1速。
由此,将控制数据简化,且可经由啮合机构将旋转元件与输入部件IN连接,由此能够得到使传递效率提高的前进4速、后退1速的自动变速器。此外,不是实施例1那样具备长小齿轮或短小齿轮的构成,而是通过由单纯行星齿轮构成变速机构部,能够提高音振性能,抑制制造成本。
实施例3
下面说明实施例3。因为基本的构成与实施例2相同,所以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在实施例3中,因为啮合机构的构成与实施例1、2不同,所以对该点进行说明。
〔啮合机构的构成〕
在实施例1、2的第一啮合机构D1中,与输入部件IN一体旋转的第一轮毂1通过花键嵌合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在实施例3中不同点在于,通过第一滑动接头SJ1被结合,由此,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滑动接头是在旋转方向总是可进行动力传递并允许向旋转轴方向的移动的连接装置,因为具体的构成有多种,所以不特别限定。
另外,在实施例1、2的第二啮合机构D2中,通过第一啮合机构D1选择D档,输入部件IN和第一离合齿轮3啮合,经由第一离合齿轮3和一体的同步轮毂200将输入部件IN和第二轮毂4形成为一体。对此,实施例3的不同点在于,第二轮毂4和输入部件IN总是通过第二滑动接头SJ2结合而成为一体,并且将第一离合齿轮3和同步轮毂200形成为分体,由此,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同时与第一啮合机构D1的啮合状态无关地旋转驱动第二轮毂4。
实施例3除了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2)、(3)及实施例2的作用效果(5)之外,可以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6)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具有进行后退行驶的R档、不进行动力传递的N档、进行自动变速的前进行驶的D档、进行规定变速级的前进行驶的L档,在通过选档杆的操作选择了D档时,在规定变速级,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在选择了L档时,发动机制动器起作用,其中,具备:输入部件IN,其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第一啮合机构D1,其具有与输入部件IN一体旋转的第一轮毂1、与该第一轮毂1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一套筒2、通过该第一套筒2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一离合齿轮3;第二啮合机构D2,其具有与输入部件IN一体旋转的第二轮毂4、与该第二轮毂4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二套筒5、通过该第二套筒5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二离合齿轮6;单向离合器7,其设于第一离合齿轮3与第二离合齿轮6之间,在第二离合齿轮6的转速比第一离合齿轮3的转速大时进行空转;第一联杆机构,其与选档杆12从N档向D档的操作连动,使第一套筒2动作而使第一啮合机构D1成为第一套筒2与第一离合齿轮3之间啮合的状态;第二联杆机构,其与选档杆12从D档向L档的操作连动,使第二套筒5动作而使第二啮合机构D2成为第二套筒5与第二离合齿轮6之间啮合的状态;第一旋转部件8,其为与第二离合齿轮6连接的部件,在D档时,第一啮合机构D1成为啮合状态,经由单向离合器7传递来自输入部件IN的驱动力,在L档时,第一啮合机构D1及第二啮合机构D2成为啮合状态,不经由单向离合器7传递来自输入部件IN的驱动力。
即,因为能够通过第一联杆机构和第二联杆机构与选档杆12的操作连动来切换第一啮合机构D1及第二啮合机构D2的啮合状态,所以,在选择D档时及选择L档时,不需要控制第一啮合机构D1和第二啮合机构D2的数据,能够将相应的控制数据简化。
另外,通过使用滑动接头SJ1、SJ2将输入部件IN和第一及第二轮毂1、4结合,能够使第一啮合机构D1和第二啮合机构D2独立动作。另外,将来自输入部件IN的动力传递路径不经由同步轮毂200而直接向第二轮毂4传递,从而能够提高同步轮毂200的耐久性。
实施例4
下面对实施例4进行说明。因为啮合机构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以下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实施例4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实施例4的自动变速器具有将从图外的发动机等的动力源输入的驱动力进行放大的液力变矩器TC、切换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D1、D2、由行星齿轮构成的齿轮系。如图9所示,作为齿轮系,具备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单纯行星齿轮PG2、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PG3。
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具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环R1、与第一太阳齿轮S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WP1、与第一小齿轮WP1及第一齿环R1啮合的第二小齿轮WP2。第一及第二小齿轮WP1、WP2被第一行星齿轮架PC1支承且可旋转。
单纯行星齿轮PG2具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环R2、可旋转地支承与第二太阳齿轮S2及第二齿环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行星齿轮架PC2。
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PG3具有第三太阳齿轮S3、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齿环R3、可旋转地支承与第三太阳齿轮S3、第四太阳齿轮S4及第三齿环R3啮合的长小齿轮LP的第三行星齿轮架PC3。
另外,具有总是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架PC2和第三齿环R3的第一旋转构件M1、总是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旋转构件M2,由此构成一组行星齿轮组PG。另外,具有与第一齿环R1连接的输入部件IN、与第二齿环R2连接的第一旋转部件8、与第二旋转构件M2(第二太阳齿轮S2及第三太阳齿轮S3)连接的第二旋转部件9。此外,第一太阳齿轮S1总是被固定于壳体HS。从液力变矩器TC输出的动力经由输入轴Input总是向第一行星齿轮架PC1传递。
〔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构成〕
自动变速器设有两个离合器(第一摩擦元件C1、第四摩擦元件C2)和两个制动器(第二摩擦元件B1、第三摩擦元件B2)。第一摩擦元件C1设于第一行星齿轮架PC1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之间,选择性地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架PC1和第三行星齿轮架PC3。第二摩擦元件B1设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与壳体HS之间,将第三行星齿轮架PC3选择性地卡止在壳体HS。第三摩擦元件B2设于第四太阳齿轮S4与壳体HS之间,将第四太阳齿轮S4选择性地卡止在壳体HS。第四摩擦元件C2设于输入部件IN与第二旋转部件9之间,选择性地连接输入部件IN和第二旋转部件。输出轴OUT设有输出齿轮等,经由反转齿轮IG或差速齿轮DEF向图外的驱动轮传递旋转驱动力。实施例4的情况下,可使用于FF车辆。
图10是表示实施例4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构成的放大概略剖面图。基本上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点在于输入部件IN从第一齿环R1侧通过轴心从图中左向右延伸、在输入部件IN与第二旋转部件9之间设有第四摩擦元件C2、旋转构件17不特别地与其它旋转元件连接,除此以外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
〔关于自动变速器的实现的变速级〕
图11是表示实施例4的在各齿轮段的上述摩擦元件的结合(联接)关系的联接表,图12是实施例4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此外,表中的○记号表示联接,空栏表示释放。
(关于选择了D档的情况)
1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2速通过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3速通过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来实现。4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因为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单向离合器7卡合,故而向第二齿环R2输入被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减速后的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当成为惯性滑行行驶状态时,释放单向离合器7的卡合,不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5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输入驱动力。同时,通过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将第一齿环R1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旋转构件M2。即,处于5速时,由于第四摩擦元件C2联接,故而第二齿环R2总是处于比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高的高旋转侧,单向离合器7成为释放状态,不参与联接,故而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因为5速的变速比为增速侧,所以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6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输入驱动力。同时,通过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总是被壳体HS固定。即,在6速,因为第三摩擦元件B2联接,第二齿环R2总是处于比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高的高旋转侧,单向离合器7成为释放状态,不参与联接,所以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因为6速变速比为增速侧,所以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L档的情况)
在选择了L档的情况下,与选择了D档时相同,摩擦元件联接,而且,通过第二啮合机构D2的联接,第一旋转部件8和旋转构件17(即输入部件IN)不经由单向离合器7而被连接。此时,通过单向离合器7的作用在惯性滑行行驶时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的1、2、3、4速时,当选择L档时,在各变速级,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R档的情况)
后退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与第三离合齿轮20卡合,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从第二旋转构件M2输入被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减速后的旋转。此时,因为单向离合器7与动力传递无任何关系,即使在惯性滑行行驶状态下也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如以上说明,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1)、(2)、(3)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7)自动变速器具备: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第一行星齿轮),其由与总是被固定的壳体HS(固定构件)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S1、与输入部件IN连接的第一齿环R1、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并对与第一太阳齿轮S1和第一齿环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WP1及第二小齿轮WP2(第一双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架PC1构成;第二行星齿轮PG2,其由作为第二旋转部件的第二太阳齿轮S2、作为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二齿环R2、对与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二齿环R2啮合的小齿轮P2(第二单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架PC2构成;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其由第三太阳齿轮S3、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齿环R3、对与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和第三齿环Rd啮合的长小齿轮LP进行支承的第三行星齿轮架PC3构成;输出轴OUT,其总是与第二行星齿轮架PC2连接;第一旋转构件M1,其总是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架PC2和第三齿环R3;第二旋转构件M2,其总是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一摩擦元件C1,其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C1和第三行星齿轮架PC3之间选择性地连接;第二摩擦元件B1,其将第三行星齿轮架PC3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第三摩擦元件B2,其将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第四摩擦元件C2,其将第一齿环R1和第三离合齿轮20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由此,可将控制数据简化,且可经由啮合机构将旋转元件与输入部件IN连接,由此能够得到使传递效率提高的前进6速、后退1速的自动变速器。
实施例5
下面,对实施例5进行说明。因为基本的构成与实施例4相同,所以只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实施例5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实施例4中,在输入部件IN与第二旋转部件9之间设有第四摩擦元件C2。对此,实施例5中,不同点在于在第一行星齿轮架PC1与第二旋转部件9之间设有第四摩擦元件C2。
图14是表示实施例5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构成的放大概略剖面图。基本上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点在于在输入部件IN与第二旋转部件9之间设有第四摩擦元件C2。
〔关于自动变速器的实现的变速级〕
实施例5的自动变速器使用的联接表与实施例4的图11中使用的相同。图15是实施例5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此外,表中的○记号表示联接,空栏表示释放。
(关于选择了D档的情况)
1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2速通过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3速通过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来实现。4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因为单向离合器7卡合,故而将被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减速后的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的驱动力向第二齿环R2输入。另一方面,当成为惯性滑行行驶状态时,释放单向离合器7的卡合,不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5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输入驱动力。同时,通过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C1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旋转构件M2。即,在5速时,因为第四摩擦元件C2联接,第二齿环R2总是与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等速旋转,单向离合器7不参与联接,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由于5速的变速比为增速侧,故而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6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输入驱动力。同时,通过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总是被壳体HS固定。即,在6速时,因为第三摩擦元件B2联接,第二齿环R2总是处于比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高的高旋转侧,单向离合器7成为释放状态而不参与联接,所以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由于6速变速比为增速侧,所以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L档的情况)
在选择了L档的情况下,与选择了D档时相同,摩擦元件联接,而且,通过第二啮合机构D2的联接,第一旋转部件8和旋转构件17(即输入部件IN)不经由单向离合器7而被连接。此时,通过单向离合器7的作用在惯性滑行行驶时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的1、2、3、4速时,当选择L档时,在各变速级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R档的情况)
后退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与第三离合齿轮20卡合,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从第二旋转构件M2输入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减速后的旋转。此时,因为单向离合器7不参与任何动力传递,所以即使在惯性滑行行驶状态下也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如以上说明所述,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1)、(2)、(3)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8)自动变速器具备: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第一行星齿轮),其由与总是被固定的壳体HS(固定构件)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S1、与输入部件IN连接的第一齿环R1、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并对与第一太阳齿轮S1和第一齿环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WP1及第二小齿轮WP2(第一双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架PC1构成;第二行星齿轮PG2,其由作为第二旋转部件的第二太阳齿轮S2、作为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二齿环R2、对与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二齿环R2啮合的小齿轮P2(第二单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架PC2构成;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其由第三太阳齿轮S3、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齿环R3、对与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和第三齿环R3啮合的长小齿轮LP进行支承的第三行星齿轮架PC3构成;输出轴OUT,其总是与第二行星齿轮架PC2连接;第一旋转构件M1,其总是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架PC2和第三齿环R3;第二旋转构件M2,其总是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一摩擦元件C1,其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C1和第三行星齿轮架PC3之间选择性地连接;第二摩擦元件B1,其将第三行星齿轮架PC3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第三摩擦元件B2,其将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第四摩擦元件C1,其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C1和第二旋转构件M2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因此,可将控制数据简化,且可经由啮合机构将旋转元件连接于输入部件IN,由此能够得到使传递效率提高的前进6速、后退1速的自动变速器。
实施例6
下面,对实施例6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实施例6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机构的概略图。概略图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5相同,将在实施例4中采用的第四摩擦元件C2作为第五摩擦元件C3追加的构成为实施例6。图17是表示实施例6的第一及第二啮合机构的构成的放大概略剖面图。基本上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点在于在输入部件IN与第二旋转部件9之间设置的摩擦元件为第五摩擦元件C3。
〔关于自动变速器的实现的变速级〕
图18是表示实施例6的在各齿轮段的上述摩擦元件的结合(联接)的关系的联接表,图19是实施例6的自动变速器的通用速度线图。此外,表中的○记号表示联接,空栏表示释放。
(关于选择了D档的情况)
1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2速通过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3速通过第五摩擦元件C3的联接来实现。4速通过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来实现。5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单向离合器7卡合,因此向第二齿环R2输入被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减速后的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在成为惯性滑行行驶状态时,释放单向离合器7的卡合,不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6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输入驱动力。同时,通过第四摩擦元件C2的联接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C1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旋转构件M2。即,在6速,因为第四摩擦元件C2联接,第二齿环R2总是与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等速旋转,单向离合器7不参与联接,所以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由于6速的变速比为增速侧,故而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7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五摩擦元件C3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在啮合结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输入驱动力。同时,通过第五摩擦元件C3的联接将第一齿环R1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旋转构件M2。即,在7速时,由于第五摩擦元件C3联接,第二齿环R2总是处于比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的旋转高的高旋转侧,单向离合器7成为释放状态而不参与联接,所以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因为7速的变速比为增速侧,所以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8速通过第一摩擦元件C1和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来实现。由此,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卡合,在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经由第一摩擦元件C1从第三行星齿轮架PC3输入驱动力。同时,通过第三摩擦元件B2的联接,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总是被壳体HS固定。即,8速时,由于第三摩擦元件B2联接,第二齿环R2总是处于比第一齿环R1(输入部件IN)高的高旋转侧,单向离合器7成为释放状态而不参与联接,所以总是作用发动机制动力。但是,由于8速的变速比为增速侧,故而不作用那么大的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L档的情况)
在选择了L档的情况下,与选择了D档时相同,摩擦元件联接,而且,通过第二啮合机构D2的联接,第一旋转部件8和旋转构件17(即输入部件IN)不经由单向离合器7而被连接。此时,通过单向离合器7的作用在惯性滑行行驶时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的1、2、3、4、5速时,当选择L档时,在各变速级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关于选择了R档的情况)
后退速通过第二摩擦元件B1的联接来实现。另外,在啮合机构方面,仅第一啮合机构D1与第三离合齿轮20卡合,从发动机侧传递转矩的驱动时,从第二旋转构件M2输入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减速后的旋转。此时,因为单向离合器7不参与任何动力传递,所以即使在惯性滑行行驶状态下也作用发动机制动力。
如以上说明,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1)、(2)、(3)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下述作用效果。
(9)自动变速器具备: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PG1(第一行星齿轮),其由与总是被固定的壳体HS(固定构件)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S1、与输入部件IN连接的第一齿环R1、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并对与第一太阳齿轮S1和第一齿环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WP1及第二小齿轮WP2(第一双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架构成;第二行星齿轮PG2,其由作为第二旋转部件的第二太阳齿轮S2、作为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二齿环R2、对与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二齿环R2啮合的小齿轮P2(第二单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架PC2构成;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其由第三太阳齿轮S3、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齿环R3、对与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和第三齿环R3啮合的长小齿轮LP进行支承的第三行星齿轮架PC3构成;输出轴OUT,其总是与第二行星齿轮架PC2连接;第一旋转构件M1,其总是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架PC2和第三齿环R3;第二旋转构件M2,其总是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一摩擦元件C1,其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C1和第三行星齿轮架PC3之间选择性地连接;第二摩擦元件M2,其将第三行星齿轮架PC3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第三摩擦元件M3,其将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第四摩擦元件C2,其将第一行星齿轮架PC1和第二旋转构件M2之间选择性地连接;第五摩擦元件C3,其将第一齿环R1和第三离合齿轮20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由此,可将控制数据简化,且可经由啮合机构将旋转元件连接于输入部件IN,由此能够得到使传递效率提高的前进8速、后退1速的自动变速器。

Claims (9)

1.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具有进行后退行驶的R档、不进行动力传递的N档、进行自动变速的前进行驶的D档、进行规定变速级的前进行驶的L档,在通过选档杆的操作选择了所述D档时,在所述规定变速级,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在选择了L档时,所述发动机制动器起作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部件,其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
第一啮合机构,其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一体旋转的第一轮毂、与该第一轮毂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一套筒、通过该第一套筒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一离合齿轮;
第二啮合机构,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一体旋转的第二轮毂、与该第二轮毂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二套筒、通过该第二套筒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二离合齿轮;
单向离合器,其设于所述第二轮毂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之间,在所述第二离合齿轮的转速比所述第二轮毂的转速大时进行空转;
第一联杆机构,其与所述选档杆从所述N档向所述D档的操作连动,使所述第一套筒动作而使所述第一啮合机构成为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啮合的状态;
第二联杆机构,其与所述选档杆从所述D档向所述L档的操作连动,使所述第二套筒动作而使所述第二啮合机构成为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之间啮合的状态;
第一旋转部件,其为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连接的部件,在所述D档时,所述第一啮合机构成为啮合状态,经由所述单向离合器传递来自所述输入部件的驱动力,在所述L档时,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及所述第二啮合机构成为啮合状态,不经由所述单向离合器传递来自所述输入部件的驱动力。
2.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具有进行后退行驶的R档、进行自动变速的前进行驶的D档、不进行动力传递的N档、进行规定变速级的前进行驶的L档,在通过选档杆的操作选择了所述D档时,在所述规定变速级,发动机制动器不起作用,在选择了L档时,所述发动机制动器起作用,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部件,其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
第一啮合机构,其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一体旋转的第一轮毂、与该第一轮毂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一套筒、通过该第一套筒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一离合齿轮;
第二啮合机构,其具有与所述输入部件一体旋转的第二轮毂、与该第二轮毂一体旋转且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第二套筒、通过该第二套筒沿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一体旋转的第二离合齿轮;
单向离合器,其设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之间,在所述第二离合齿轮的转速比所述第一离合齿轮的转速大时进行空转;
第一联杆机构,其与所述选档杆从所述N档向所述D档的操作连动,使所述第一套筒动作而使所述第一啮合机构成为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离合齿轮之间啮合的状态;
第二联杆机构,其与所述选档杆从所述D档向所述L档的操作连动,使所述第二套筒动作而使所述第二啮合机构成为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之间啮合的状态;
第一旋转部件,其为与所述第二离合齿轮连接的部件,在所述D档时,所述第一啮合机构成为啮合状态,经由所述单向离合器传递来自所述输入部件的驱动力,在所述L档时,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及所述第二啮合机构成为啮合状态,不经由所述单向离合器传递来自所述输入部件的驱动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啮合机构具有通过所述第一套筒向所述第一离合齿轮相反侧的旋转轴方向移动并啮合而与所述第一套筒一体旋转的第三离合齿轮,
所述第一联杆机构具有与所述选档杆从所述N档向所述R档的操作连动,使所述第一套筒动作而使所述第一啮合机构成为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三离合齿轮之间啮合的状态的联杆机构,
所述自动变速器具备第二旋转部件,其为与所述第三离合齿轮连接的部件,在所述R档时,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三离合齿轮成为啮合状态,传递来自所述输入部件的驱动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联杆机构具有:第一手动板,其与对应于所述选档杆的选档位置转动的手动轴一体转动;第一换挡拨叉,其在从所述N档向所述D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该第一手动板的转动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使所述第一套筒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在从所述D档向所述L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所述第一手动板的转动而分离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连接,
所述第二联杆机构具有:第二手动板,其与所述手动轴一体转动;第二换挡拨叉,其在从所述D档向所述L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该第二手动板的转动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使所述第二套筒在旋转轴方向移动,在从所述D档向所述N档的选档操作时,对应于所述第二手动板的转动而分离与所述第二套筒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行星齿轮组,其由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连接的第二太阳齿轮、齿环、对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啮合的短小齿轮及与该短小齿轮和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齿环啮合的长小齿轮进行支承的行星齿轮架构成;
输出轴,其总是与所述齿环连接;
第一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离合齿轮和所述行星齿轮架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摩擦元件,其将所述行星齿轮架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第三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二太阳齿轮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实现前进4速、后退1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行星齿轮组,其由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第一齿环、对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齿环啮合的第一单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架构成;
第二行星齿轮组,其由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连接的第二太阳齿轮、第二齿环、对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齿环啮合的第二单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架构成;
输出轴,其总是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连接;
第一旋转构件,其总是连接所述第一齿环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
第二旋转构件,其总是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齿环;
第一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离合齿轮和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第三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二太阳齿轮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实现前进4速、后退1速。
7.如权利要求3所速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行星齿轮,其由与总是被固定的固定构件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输入部件连接的第一齿环、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并对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齿环啮合的双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架构成;
第二行星齿轮,其由作为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第二太阳齿轮、作为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二齿环、对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齿环啮合的单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架构成;
第三行星齿轮,其由第三太阳齿轮、第四太阳齿轮、第三齿环、对与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和所述第四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三齿环啮合的长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三行星齿轮架(PC3)构成;
输出轴,其总是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连接;
第一旋转构件,其总是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三齿环;
第二旋转构件,其总是连接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三太阳齿轮;
第一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第三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四太阳齿轮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第四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齿环和所述第三离合齿轮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速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行星齿轮,其由与总是被固定的固定构件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输入部件连接的第一齿环、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并对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齿环啮合的双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架构成;
第二行星齿轮,其由作为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第二太阳齿轮、作为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二齿环、对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齿环啮合的单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架构成;
第三行星齿轮,其由第三太阳齿轮、第四太阳齿轮、第三齿环、对与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和所述第四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三齿环啮合的长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三行星齿轮架(PC3)构成;
输出轴,其总是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连接;
第一旋转构件,其总是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三齿环;
第二旋转构件,其总是连接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三太阳齿轮;
第一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第三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四太阳齿轮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第四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9.如权利要求3所速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行星齿轮,其由与总是被固定的固定构件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与所述输入部件连接的第一齿环、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并对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齿环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架构成;
第二行星齿轮,其由作为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第二太阳齿轮、作为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第二齿环、对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齿环啮合的单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架构成;
第三行星齿轮,其由第三太阳齿轮、第四太阳齿轮、第三齿环、对与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和所述第四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三齿环啮合的长小齿轮进行支承的第三行星齿轮架构成;
输出轴,其总是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连接;
第一旋转构件,其总是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三齿环;
第二旋转构件,其总是连接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三太阳齿轮;
第一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第二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第三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四太阳齿轮的旋转选择性地卡止;
第四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第五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一齿环和所述第三离合齿轮之间选择性地连接。
CN201110434844.3A 2010-12-22 2011-12-22 自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2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6332 2010-12-22
JP2010286332A JP5460571B2 (ja) 2010-12-22 2010-12-22 自動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2964A CN102562964A (zh) 2012-07-11
CN102562964B true CN102562964B (zh) 2014-08-06

Family

ID=45440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484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2964B (zh) 2010-12-22 2011-12-22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45478B2 (zh)
EP (1) EP2469126B1 (zh)
JP (1) JP5460571B2 (zh)
KR (1) KR101290851B1 (zh)
CN (1) CN1025629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4148B (zh) * 2012-05-31 2017-05-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和电动车辆
KR101500393B1 (ko) * 2013-11-27 2015-03-10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JP6265014B2 (ja) * 2014-04-04 2018-01-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装置
DE102016202727A1 (de) * 2016-02-23 2017-08-2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ochübersetzendes Umlaufräderschaltgetriebe, insbesondere für ein elektrisch betriebenes Kraftfahrzeug
WO2018064505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Linamar Corporation Multi speed transmission
EP3530983B1 (en) * 2018-02-27 2020-04-08 FCA Italy S.p.A. A motor vehicle gearbox with a range selector device
US11156270B2 (en) 2019-04-16 2021-10-26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 device with transmission assembly mounting arrangement
US11060496B2 (en) 2019-04-16 2021-07-13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 device
CN111572339B (zh) * 2020-04-14 2022-07-15 义乌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变速装置、变速箱及车辆
US11415199B2 (en) 2020-05-29 2022-08-16 Deere & Company Bi-directional multi-speed drive
US11193560B1 (en) * 2020-05-29 2021-12-07 Deere & Company Work vehicle multi-speed drive assembly with bifurcated clutches
US11326570B1 (en) 2020-10-26 2022-05-10 Deere & Company Multi-mode 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 device with unidirectional input
US11866910B2 (en) 2021-02-25 2024-01-09 Deere & Company Work vehicle multi-speed drive assembly with output control clutch
US11624170B2 (en) 2021-02-25 2023-04-11 Deere & Company Work vehicle multi-speed drive assembly with clutch retention mechanism
US11719209B2 (en) 2021-03-29 2023-08-08 Deere & Company 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 device with unidirectional clutch actuation utilizing biased lever assembly
US11761515B2 (en) 2021-05-20 2023-09-19 Deere & Company Work vehicle multi-speed drive assembly with guided dog clutch
US11686374B2 (en) 2021-07-23 2023-06-27 Deere & Company Work vehicle multi-speed drive assembly providing multiple gear ratios at same step rati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3358A (en) * 1939-12-11 1942-08-18 Willard L Pollard Turboplanetary transmission
CN1547648A (zh) * 2002-03-29 2004-11-17 ���Ű�����ʽ���� 自动变速器
DE102008010064A1 (de) * 2008-02-20 2009-08-27 Voith Patent Gmbh Automatgetriebe mit wenigstens einem Planetensatz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622A (en) * 1974-07-11 1976-01-22 Mitsubishi Motors Corp Jidoshano hensokusochi
JPH08501B2 (ja) * 1986-03-11 1996-01-10 ジャトコ株式会社 オートマチックトランスアクスル
JPH0276968A (ja) * 1988-09-08 1990-03-16 Mazda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777177B2 (ja) * 1989-03-08 1998-07-16 ジャ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H06323377A (ja) * 1993-05-13 1994-11-25 Fine Metsuku:Kk 車両用変速機の遊星歯車列
JP3502058B2 (ja) * 2001-04-16 2004-03-02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US6669596B1 (en) * 2002-07-22 2003-12-3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ual input clutch planetary transmission
JP3746742B2 (ja) * 2002-08-06 2006-02-15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4293070B2 (ja) * 2004-07-01 2009-07-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EP1647736A3 (de) * 2004-10-12 2009-09-2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Lastschalt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sowie einen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JP5139373B2 (ja) 2009-06-11 2013-02-06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ガス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保護カバー付きガスセンサ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3358A (en) * 1939-12-11 1942-08-18 Willard L Pollard Turboplanetary transmission
CN1547648A (zh) * 2002-03-29 2004-11-17 ���Ű�����ʽ���� 自动变速器
DE102008010064A1 (de) * 2008-02-20 2009-08-27 Voith Patent Gmbh Automatgetriebe mit wenigstens einem Planetensatz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90851B1 (ko) 2013-07-29
EP2469126A2 (en) 2012-06-27
EP2469126B1 (en) 2014-11-19
KR20120071338A (ko) 2012-07-02
US8845478B2 (en) 2014-09-30
JP5460571B2 (ja) 2014-04-02
US20120165156A1 (en) 2012-06-28
CN102562964A (zh) 2012-07-11
JP2012132531A (ja) 2012-07-12
EP2469126A3 (en)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2964B (zh) 自动变速器
JP5276079B2 (ja) 自動変速機
JP4240129B2 (ja) 車両用変速機
JP4179385B2 (ja) 車両用変速機
JP5184456B2 (ja) 自動変速機
JP4770427B2 (ja) 発進クラッチ装置及び自動変速機
JP2007321820A (ja) ダブルクラッチ変速機
JP2008075665A (ja) 自動変速機
JP4844239B2 (ja) ダブルクラッチ変速機
JP2012122569A (ja) 自動変速機
KR101509735B1 (ko)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JP5276272B2 (ja) 産業車両用変速機
KR101510353B1 (ko)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KR101500393B1 (ko)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JP5813035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2007321818A (ja) ダブルクラッチ変速機
JP4517839B2 (ja) 変速装置
JP4032794B2 (ja) 自動変速機
JP5734905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5185075B2 (ja) 変速機
JP5813036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2006183739A (ja) 変速機のケース構造
JP5828855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5828853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5813037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