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513B - 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5513B
CN102555513B CN201110332606.1A CN201110332606A CN102555513B CN 102555513 B CN102555513 B CN 102555513B CN 201110332606 A CN201110332606 A CN 201110332606A CN 102555513 B CN102555513 B CN 102555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emperature sensitive
ink
sensitive ink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26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5513A (zh
Inventor
石井博康
三枝智贺广
森野清
山本肇
小山周治
富田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55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5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55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包括传送机构、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和着色转换机构。传送机构传送介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在介质上形成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图像。着色转换机构通过将热敏油墨的图像加热或冷却来转换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着色状态。

Description

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相关申请的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0年10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244525号、2010年10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244526号、2011年3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46495号、以及2011年6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127633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描述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一种打印机,其包括多个打印头,作为用于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在该类型的打印机中,图像形成单元能够在介质上形成不同的油墨图像。作为油墨的实例,已知有根据温度改变颜色的热敏(感温,temperature-sensitive)油墨。 
发明内容
在上述打印机中,期望当在介质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时,几乎不会由于热敏油墨的颜色变化而引起问题。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打印机包括传送机构、第一图像形成单元以及着色转换机构。传送机构传送介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在介质上形成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图像。着色转换机构通过对热敏油墨的图像加热或冷却来转换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着色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的侧视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了热敏油墨的热敏特性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图2A示出了具有一个阈值温度的热敏油墨的变色特性,图2B示出了具有两个阈值温度的热敏油墨的变色特性。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包括的冷却机构的正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图3中示出的冷却机构中所包括的喷出部的截面图,图4A示出了相对于介质以直角喷出气体的状态,图4B示出了相对于介质倾斜喷出气体的状态。 
图5是当从衬纸(backing paper)的正面观察时图3中示出的冷却机构的喷出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包括的控制电路的一个实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包括的CPU的一个实例的框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获得的作为介质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图,图8A示出了难以看到热敏油墨的图像(不可见)的状态,图8B示出了易于看到热敏油墨的图像(可见)的状态。 
图9A和图9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包括的墨带盒的部分的侧视图,图9A示出了具有墨带与介质接触的长接触部的墨带盒,图9B示出了墨带与介质接触的短接触部的墨带盒。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打印机中包括的可移动板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了作为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打印机中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图。 
图12A至图12C是示出了作为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图,图12A示出了非热敏油墨的图像形成在热敏油墨的图像上面的状态,图12B示出了非热敏油墨的图像被去除 并且热敏油墨图像容易看到(可见)的状态,图12C示出了非热敏油墨的图像被去除并且热敏油墨图像难以看到(不可见)的状态。 
图13A和图13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包括的墨带盒的部分的侧视图,图13A示出了具有墨带与介质接触的长接触部的墨带盒,图13B示出了具有墨带与介质接触的短接触部的墨带盒。 
图14是示出了作为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打印机中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图。 
图15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采用的具有非热敏油墨或热敏油墨的墨带的墨带盒的示意性构造的示图。 
图16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采用的具有绝热油墨的墨带的墨带盒的示意性构造的示图。 
图17是示出了绝热油墨的墨带的截面的示图。 
图18A和图18B是示出了作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图,图18A示出了作为没有通过冷却机构执行冷却而从打印机输出的介质的产品标签,图18B示出了作为通过冷却机构执行冷却而从打印机输出的介质的产品标签。 
图19是示出了作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截面图。 
图20是示出了在打印控制单元的操作下在介质上形成诸如文字或图片的图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了作为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打印机中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的侧视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特定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同样的部件。在以下的描述中,同样的部件将用共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并将不会重复描述。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由例如热敏打印机构成,该热敏打印机被配置为对墨带加热并将油墨传送到诸如纸张的介质M。介质M可以是例如与图8中所示类似的标签。多个介质M以指定间隔(节距)附着到带状衬纸2的表面。在衬纸2上可以形成有切口,使得可以从衬纸2切取介质M。 
打印机1包括主体单元1a,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墨带盒3(3A至3D)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附着至该主体单元。墨带盒3沿打印机1内部限定的带状衬纸2的传送路径P并排配置。每个墨带盒3都包括头(热头)3a和墨带3d(参见图9A和图9B)。通过使得头3a对墨带3d的油墨加热,每个墨带盒3都在沿传送路径P传送的介质M上形成油墨图像(图1中未示出)。换言之,每个墨带盒3中的头(热头)3a都对应于图像形成单元。墨带盒3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而是可以不同地设置。 
衬纸2的辊2a在传送路径P的最上游侧可拆卸且可旋转地安装到主体单元1a。在传送辊4旋转时,衬纸2从辊2a脱离,并通过传送路径P传送。 
传送路径P不仅由墨带盒3的配置限定,还由传送辊4和辅助辊5的配置限定。打印机1包括由马达6旋转驱动的多个传送辊4。马达6的旋转通过旋转传递机构(或减速机构)7被传递到各个传送辊4。打印机1包括辅助辊5,其配置在使辅助辊5协同传送辊4来夹持衬纸2的位置,或者使衬纸2在传送辊4之间或者在辅助辊5之间伸展的位置。打印机1还包括用于检测介质M的传感器8和用于检测衬纸2的张力的张力检测机构9。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6、旋转传递机构7、传送辊4和辅助辊5构成了用于传送衬纸2(介质M)的传送机构。 
打印机1可以安装有具有随着温度变化而不发生颜色变化的非热敏油墨的墨带的墨带盒3。另外,打印机1可以安装有具有颜色随着温度变 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墨带的墨带盒3。此外,打印机1可以安装有具有不同颜色的墨带(非热敏油墨和热敏油墨)的墨带盒3。每个墨带盒3都能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单元1a中设置的墨带盒3(3A至3D)的一个安装位置。 
在热敏油墨中,具有如图2A所示着色状态在阈值温度Th的上下发生变化的油墨。例如,如果温度T超过阈值温度Th,则图2A中所示的热敏油墨变成白色(S2),但是如果温度T等于或低于阈值温度Th,则着色(S1)。如果介质M是白色并且热敏油墨保持白色(S2),则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难以看到或不可见。热敏油墨的着色状态的基于温度的改变是可逆的。 
在热敏油墨中,还有如图2B所示着色状态在温度T上升或下降时在两个不同阈值温度Th1和Th2的上下发生变化的油墨。例如,如果温度T在下降时高于第一阈值温度Th1,则图2B中所示的热敏油墨保持白色(S2),但是如果温度T在下降时变得等于或低于第一阈值温度Th1,则着色(S1)。如果介质M是白色并且热敏油墨保持白色(S2),则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难以看到或不可见。如果温度T在升高时等于或低于第二阈值温度Th2,则图2B中所示的热敏油墨保持着色(S1),但是如果温度T在升高时升为高于第二阈值温度Th2,则变成白色(S2)。在这方面,如从图2B可以看出,第二阈值温度Th2高于第一阈值温度Th1。因此,只要温度T保持在第一阈值温度Th1和第二阈值温度Th2之间,则温度T的下降过程中的热敏油墨的着色状态不同于温度T的上升过程中的热敏油墨的着色状态。由于可用多种不同的热敏油墨,因此可以适当地改变阈值温度Th、Th1和Th2以及着色状态。 
在热打印机的情况下,温度T在图像形成处理(热转印处理)期间升高。因此,如果通过使用打印机1在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的图像,该热敏油墨的颜色在高于上述阈值温度Th、Th1和Th2的温度变成与介质M相同的颜色,则通常不能或难以判定是否在介质M上成功形成了热敏油墨图像。根据热敏油墨的种类,有时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 难以在常温下可见。鉴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包括冷却机构10,其用作用于转换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的着色状态的着色转换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用冷却机构10冷却热敏油墨图像来降低温度T。因此,热敏油墨图像得以显现并且变得易于可见,从而使得可以容易地检查热敏油墨图像在介质M上的形成情况。换言之,冷却机构10可以说成热敏油墨图像的着色转换机构或显现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中设置的冷却机构可以是不同于一般可商购的打印机的特征,因为通用打印机中一般不设置冷却结构。即,还没有尝试在用于在高温状态下执行打印的热敏打印机中设置冷却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机构10被配置为喷出例如气体,并使用气体的绝热膨胀或潜热来降低介质M的温度,也就是热敏油墨图像的温度。更具体地,冷却机构10包括用于保持气瓶的蓄气筒11的安装部10a、喷出部10b、管子10c、阀10d和冷却片10e。 
蓄气筒11可拆卸地安装到安装部10a。安装部10a用作用于接受蓄气筒11的连接器11a的连接器。安装部10a可以包括用于移动蓄气筒11的可移动杆(未示出)和用于将蓄气筒11固定在安装位置的锁机构(未示出)。 
蓄气筒11可以由例如充满液化气体的气瓶(气罐)制成。作为气体(冷却剂),可以使用例如四氟乙烷。 
如图1和图3所示,喷出部10b配置为沿衬纸2的背面在衬纸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喷出部10b是其中形成有气流路径的气管。参照图5,喷出部10b具有上壁10f和以规则间隔(节距)并排形成在上壁10f中的多个喷嘴孔10g。气体从喷嘴孔10g朝衬纸2的背面喷出。喷嘴孔10g可以配置成多行。 
喷出部10b由支架10h支撑,以关于沿衬纸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旋转,并如图4A和图4B所示,能够改变气体G的喷出角度(喷出方向)。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通过以指定喷出角度配置喷出部10b然后将螺母10j拧紧到插入支架10h的通孔(未示出)中的喷出部10b的 阳螺纹部10i,能够以任意角度固定喷出部10b。通过可变地设置喷出角度,能够可变地设置由气体G冷却的衬纸2的冷却度。例如,在图4A示出的配置中比在图4B示出的配置中更重地执行冷却。因此,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在图4A示出的配置中具有比图4B示出的配置中更低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部10b包括上述的喷出条件调整机构。 
管子10c具有管子10c用作安装部10a和喷出部10b之间的气体管道而不用考虑喷出部10b的角度变化所需的耐压性和柔性。 
通过打开或关闭从蓄气筒11延伸至喷出部10的气流路径,阀10d可以切换气体从喷出部10b的喷出以及气体的阻断。阀10d可以由例如响应于从CPU 20a提供的电信号打开的电磁阀制成(见图6)。阀10d可以附接到安装部10a。通过控制阀10d的打开和关闭(例如,打开时间的长度、打开和关闭的重复次数、以及打开和关闭的重复周期),能够可变地设置气体的喷出条件。 
冷却片10e包括靠近或邻接蓄气筒11的外周面11b的基部10k和沿传送方向延伸并从基部10k朝衬纸2的背面附近的位置突起的多个板状部10m。当通过喷出气体降低蓄气筒11的温度时,冷却片10e能增强介质M的冷却性能。冷却机构10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单元1a。 
参照图6,打印机1的控制电路20包括作为控制单元的CPU(中央处理单元)20a、ROM(只读存储器)20b、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0c、NVRAM(非易失随机存取存储器)20d、通信接口(I/F)20e、传送马达控制器20f、头控制器20g、带马达控制器20h、阀控制器20i、输入单元控制器20j、输出单元控制器20k和传感器控制器20m,所有这些都通过诸如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的总线20n彼此连接。 
CPU 20a通过执行ROM 20b或其他地方存储的各种计算机可读程序来控制打印机1的各单元。ROM 20b存储例如由CPU 20a处理的各种数据以及由CPU 20a执行的各种程序(诸如简称为BIOS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应用程序和装置驱动器程序)。RAM 20c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同时 CPU 20a执行各种程序。NVRAM 20d存储即使在断电时也要保持完整的例如O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装置驱动器程序和各种数据。 
通信接口(I/F)20e控制与通过电信线路连接的其他装置的数据通信。 
传送马达控制器20f根据从CPU 20a提供的指令控制马达6。头控制器20g响应于从CPU 20a提供的指令控制头3a(见图9)。带马达控制器20h根据从CPU 20a提供的指令控制每个墨带盒3内置的带马达3b。阀控制器20i基于从CPU 20a提供的指令控制冷却机构10的阀10d(阀10d的电磁线圈)。 
输入单元控制器20j向CPU 20a发送通过用于输入用户的手动操作或声音的输入单元12(例如,按钮、触摸屏、键盘、麦克风、旋钮或DIP开关)输入的信号。输出单元控制器20k根据从CPU 20a提供的指令控制用于输出图像或声音的输出单元13(例如,显示器、发光单元、扬声器或蜂鸣器)。传感器控制器20m向CPU 20a发送指示传感器8的检测结果的信号。 
参照图7,作为控制单元的CPU 20a根据执行的程序用作打印控制单元21a、着色转换设置单元21b、计数器单元21c、判定单元21d和着色转换控制单元21e。程序包含至少对应于打印控制单元21a、着色转换设置单元21b、计数器单元21c、判定单元21d和着色转换控制单元21e的模块。 
打印控制单元21a通过传送马达控制器20f、头控制器20g和带马达控制器20h控制马达6、头3a和带马达3b。在打印控制单元21a的控制下,在介质M上形成诸如文字或图片的图像。 
着色转换设置单元21b执行与打印在介质M上的热敏油墨图像的着色转换相关的各种设置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冷却机构10执行的冷却)。更具体地,着色转换设置单元21b能够使得诸如NVRAM 20d的存储单元存储从输入单元12输入的对介质M执行的着色转换(冷却)的间 隔(频率)以及用于设置阀10d的打开或关闭条件的参数(例如,打开/关闭定时、打开/关闭持续时间、打开/关闭次数以及打开/关闭时间周期)。 
计数器单元21c对由传感器8检测的介质M的数量(或图像形成区域的数量)进行计数。检测单元21d比较由计数器单元21c计数的计数值和存储单元中存储的间隔(频率),并判定是否执行着色转换(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着色转换控制单元21e控制每个部分或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机构10的各个部分),以对被确定为要进行着色转换的介质M(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执行着色转换(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着色转换控制单元21e通过控制阀10d的打开/关闭状态并因此控制气体的喷出条件来执行介质M的着色转换。着色转换控制单元21e还对应于喷出条件调整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间隔(频率)的设置,可以对于所有介质M或一些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来执行着色转换。 
如上配置的打印机1能够制造例如图8A或图8B中示出的介质M。图8A示出了从打印机1输出的作为介质M的产品标签,其中冷却机构10没有执行冷却。图8B示出了从打印机1输出的作为介质M的产品标签,其中冷却机构10执行了冷却。当冷却机构10执行冷却时,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是显现的。因此,打印机1的用户或操作者能容易地视觉识别介质M上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形成。图8A和图8B示出了在介质M上形成阈值温度Th不同的两种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的情况。此外,由着色状态不随温度改变的通常油墨形成的图像Im3(例如,条形码)也形成在介质M上。 
作为一个实例,图8A和图8B中示出的介质M能够用于冷藏或冷冻产品时的温度管理。更具体地,将其上通过打印机1形成有具有图2A所示的热敏特性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的介质M用作产品标签。打印机1使用具有阈值温度Th的热敏油墨,该阈值温度相当于要冷藏或冷冻的产品不允许超过的管理温度(例如,5℃)。结果,如果产品温度超过阈值温度Th,则介质M进入图8A中示出的状态。因此,热敏油墨图 像Im1和Im2变得难以看到或不可见(图2A中的S2)。另一方面,如果产品温度等于或低于作为管理温度的阈值温度Th,则介质M保持为图8B中示出的状态(图2A中的S1)。这使得工作者或其他人员能够基于是否容易看到(可见)或难以看到(不可见)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来判定产品温度是否高于或低于管理温度。在图8A和图8B示出的实例中,在介质M上形成阈值温度Th不同的两种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从而指示关于两种管理温度(第一和第二管理温度)的产品管理结果。在该实例中,通过用冷却机构10冷却介质M,能够视觉确认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在介质M上的形成条件。 
作为另一实例,图2B中所示的具有在温度升高和下降过程中显示出迟滞性的热敏特性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可以通过打印机1形成在图8A和图8B中示出的作为介质M的产品标签上。在该情况下,打印机1通过使用具有相当于要冷藏或冷冻的产品不允许超过的管理温度(例如,-5℃)的阈值温度Th2和相当于在特定冷藏或冷冻状态下不能实现的温度(例如,30℃)的阈值温度Th1的热敏油墨在介质M上形成图像Im1和Im2。在打印机1中,冷却机构10将图像Im1和Im2冷却至阈值温度Th1以下(例如,-40℃),使得由打印机1形成的图像Im1和Im2可以显现在介质M上。在该实例的情况下,所有介质M都被冷却机构10冷却,以首先将介质M的温度降低到阈值温度Th1以下。结果,如果产品温度即使单次超过作为管理温度的阈值温度Th2,介质M也进入图8A中示出的状态。因此,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变得难以看到或不可见(图2B中的S2)并继续保持在该状态(S2)。另一方面,如果产品温度等于或低于作为管理温度的阈值温度Th2,则介质M保持为图8B中示出的状态(图2B中的S1)。这使得工作者或其他人员能够基于是否容易看到(可见)或难以看到(不可见)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来判定产品温度过去是否曾经超过了管理温度。在该实例中,在介质M上形成阈值温度Th2不同的两种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从而指示关于两种管理温度(第一和第二管理温度)的产品管理结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如图9A和图9B所示,可以使用相对于头3a的带辊3c位置彼此不同的墨带盒3。在图9A示出的构造中,带辊3d和介质M彼此长时间接触。在图9B示出的构造中,墨带3d和介质M彼此短时间接触。根据热敏油墨或非热敏油墨的特性,可以选择这些构造之一。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带盒3对应于墨带保持单元。带马达3b和带辊3c构成了带传送单元。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墨带盒3的头3a在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并且作为着色转换机构的冷却机构10转换图像的着色。根据本实施方式,因此可以将所需的着色状态赋予从打印机1输出的在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还易于确认是否在介质M上成功形成了所需的热敏油墨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着色转换机构的冷却机构10通过喷出气体降低了图像的温度。这使得可以获得具有较简单构造的冷却机构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包括用于调整喷出部10b的姿态(例如,从喷嘴孔10g喷出的气体G的喷出方向)的机构作为用于调整气体的喷出条件的喷出条件调整机构,以及用于可变地设置气体喷出定时或气体喷出期间(例如,阀10d打开/关闭期间)的机构。这使得可以适当地调整由气体执行的冷却的条件。 
作为喷出条件调整机构,可以采用例如图10所示的用于改变有效喷嘴孔10g的数量的可移动板14。可移动板14支撑在喷出部10b的上壁10f上,以沿上壁10f可移动地滑动。可移动板14具有当可移动板14在一个位置时与所有喷嘴孔10g重叠的通孔14a以及当可移动板14在另一位置时与一些通孔10g重叠的通孔14b。通过滑动可移动板13,可以切换气体通过通孔14a从所有喷嘴孔10g喷出的状态和气体通过通孔14b从一些喷嘴孔10g喷出的状态。这使得可以可变地设置喷出气体的量,从而可变地设置热敏油墨图像的冷却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包括墨带盒3的头3a作为用于在介质M上形成不同热敏油墨的图像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因此,可以在介质M 上形成热敏特性不同的多个油墨图像,这使得可以以多个阶段执行温度管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机构10冷却所提取的(选择的或指定的)热敏油墨图像并转换其着色状态。相比于冷却所有热敏油墨图像的情况,该构造能够降低能量消耗。 
在打印机1中,还可以使用具有与上述热敏油墨的特性相反的特性的热敏油墨,也就是具有热敏油墨在其温度超过管理温度时显现的特性的热敏油墨。例如,如图11所示,如果油墨温度高于阈值温度,则指示热敏油墨图像Im4或Im5的温度已经超过管理温度的消息“注意”或“警告”显示在作为产品标签的介质M上。在该实例中,在介质M上形成阈值温度不同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4和Im5,使得可以以不同温度管理产品。在对应于图11示出的实例的打印机1中,可以设置加热机构代替冷却机构10作为着色转换机构。在该实例中,显现热敏油墨图像Im4和Im5,以在不满足特定温度条件时发出注意通知或警告通知。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有热敏油墨的图像的介质上形成随着温度变化而不发生颜色变化的非热敏油墨的图像。因此,当在介质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和非热敏油墨图像时,可以以更有效的方式来利用图像。在下文中,将对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点进行描述。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点将不再描述。 
图12A至图12C示出了作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获得的介质M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在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以及非热敏油墨图像Im3和Imc。图12A示出了从打印机1输出的介质M。从与图12B的比较中显而易见,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被非热敏油墨图像Imc覆盖,并保持为不可见状态。覆盖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非热敏油墨图像Imc形成为其可以以较容易的方式剥离的状态。因此,用户或其他人通过使用诸如硬币的较硬物去除(例如,刮除)覆盖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非热敏油墨图像Imc,能够视觉上识别热敏油 墨图像Im1和Im2。术语“非热敏油墨”是指不具有如同热敏油墨的热敏特性的油墨。 
如果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被非热敏油墨图像Imc翻盖,则有增强热敏图像Im1和Im2的保护性能的效果。例如,如果去除了非热敏油墨图像Imc,则可以判定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指示结果已经被某人确认。例如,当有人想要保持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指示结果的私密性时,这也是有效的。 
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可以由阈值温度Th1和Th2不同的两种热敏油墨形成。在该情况下,由于使用的油墨彼此不同,因此用于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墨带盒3独立地安装到主体单元1a。 
为了在形成有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介质M上形成非热敏油墨图像Imc,用于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墨带盒3C和3D配置在打印机1中的传送路径P的上游侧,而用于形成非热敏油墨图像Imc的墨带盒3A配置在打印机1中的传送路径P的下游侧。用于形成不覆盖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非热敏油墨图像Im3的墨带盒3B配置在用于形成非热敏油墨图像Imc的墨带盒3A与用于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墨带盒3C和3D之间。 
如果具有图2A或图2B中描述的特性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不被非热敏油墨图像覆盖,则当通过冷却机构10执行冷却时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显现。这使得打印机1的用户或其他人员容易视觉上识别介质M上的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形成。 
作为一个实例,当冷藏或冷冻产品时,图12A至图12C中示出的介质M可以用于温度管理。更具体地,将通过打印机1形成有具有图2A中示出的热敏特性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的介质M用作产品标签。打印机1利用具有相当于要冷藏或冷冻的产品不允许超过的管理温度(例如,5℃)的阈值温度Th的热敏油墨。结果,如果产品温度超过阈值温度Th,则介质M进入图12C示出的状态。因此,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变得难以看到或不可见(图2A中的S2)。另一方面,如果产品温度等于 或低于作为管理温度的阈值温度Th,则介质M保持为图12B中示出的状态(图2A中的S1)。这使得工作者或其他人能够根据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是否易于看到(可见)或难以看到(不可见),来判定产品温度是否高于或低于管理温度。在图12A至图12C示出的实例中,在介质M上形成阈值温度Th不同的两种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从而指示关于两种管理温度(第一和第二管理温度)的产品管理结果。 
作为另一实例,图2B中示出的具有在温度升高和下降过程中显示出迟滞性的热敏特性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可以通过打印机1形成在作为图12A至图12C中示出的介质M的产品标签上。在该情况下,打印机1通过使用具有相当于要冷藏或冷冻的产品不允许超过的管理温度(例如,-5℃)的阈值温度Th2和相当于在特定冷藏或冷冻状态下不能实现的温度(例如,-30℃)的阈值温度Th1的热敏油墨,在介质M上形成图像Im1和Im2。在打印机1中,冷却机构10将图像Im1和Im2冷却至阈值温度Th1以下(例如,-40℃),使得由打印机1形成的图像Im1和Im2可以显现在介质M上。在该实例的情况下,所有介质M都被冷却机构10冷却,以首先将介质M的温度降低到阈值温度Th1以下。结果,如果产品温度即使仅单次超过作为管理温度的阈值温度Th2,介质M也进入图12C中示出的状态。因此,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变得难以看到或不可见(图2B中的S2)并继续保持在该状态(S2)。另一方面,如果产品温度等于或低于作为管理温度的阈值温度Th2,则介质M保持在图12B中示出的状态(图2B中的S1)。这使得工作者或其他人员能够基于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是否容易看到(可见)或难以看到(不可见),来判定产品温度过去是否曾经超过管理温度。在该实例中,在介质M上形成阈值温度Th2不同的两种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从而指示关于两种管理温度(第一和第二管理温度)的产品管理结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可以使用带辊3c相对于头3a的位置彼此不同的墨带盒3。在图13A示出的构造中,墨带3d和介质M彼此长时间接触。在图13B示出的构造中,墨带3d和 介质M彼此短时间接触。可以根据热敏油墨或非热敏油墨的特性来选择这些构造之一。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墨带盒3C和3D以及用于形成不覆盖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非热敏油墨图像Im3的墨带盒3B可以具有图13A中示出的构造。用于形成覆盖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非热敏油墨图像Imc的墨带盒3A可以具有图13B中示出的构造。在该实例中,墨带盒3A的头3a对应于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带盒3对应于墨带保持单元。带马达3b和带马达3c构成了带传送单元。 
从本实施方式的墨带盒3的墨带3d提供的油墨大致分成三种油墨,即蜡型油墨、蜡树脂型油墨(半树脂型油墨或蜡加树脂类油墨)和树脂型油墨(树脂类油墨)。在这三种油墨中,蜡型油墨最容易刮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覆盖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非热敏油墨图像Imc由具有蜡型油墨的墨带形成,而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以及非热敏油墨图像Im3由具有蜡树脂型油墨或树脂型油墨(更优选地,树脂型油墨)的墨带形成。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作为第一图像形成单元的墨带盒3C和3D的头3a在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并且作为第二图像形成单元的墨带盒3A的头3a在形成有热敏油墨图像的介质M上形成非热敏油墨图像。因此,当在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和非热敏油墨图像时,可以以更有效地方式利用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还可以使用具有与上述热敏油墨的特性相反的特性的热敏油墨,也就是,具有热敏油墨在其温度超过管理温度时显现的特性的热敏油墨。例如,如图14所示,如果油墨温度高于阈值温度,则指示热敏油墨图像Im4或Im5的温度已经超过管理温度的消息“注意”或“警告”出现在作为产品标签的介质M上。在该实例中,在介质M上形成阈值温度不同的热敏油墨图像Im4和Im5,这使得可以以不同的温度管理产品。在对应于图14中示出的实例的打印机1中,可以设置加 热机构代替冷却机构10作为着色转换机构。在该实例中,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Im4和Im5可以被非热敏油墨图像Imc覆盖。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介质上形成热敏油墨的图像,并且在介质上形成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以至少覆盖热敏油墨图像。这使得即使当温度在短时间内变化时,也可以防止热敏油墨图像经历颜色改变。因此,可以提供可以有效地用作温度管理装置的标签。下文中,将对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点进行描述。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点将不进行描述。 
除了具有随着温度变化而不发生颜色变化的非热敏油墨的墨带的墨带盒3和具有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墨带的墨带盒3,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还可以安装有多个墨带盒3,其每个都具有用于形成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例如,诸如包含发泡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树脂的层)的绝热油墨(绝热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每个墨带盒3都能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单元1a中设置的墨带盒3(3A至3D)的一个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非热敏油墨的墨带3d的墨带盒3D、具有热敏油墨的墨带3d的墨带盒3C、具有热敏油墨的墨带3d的墨带盒3B、以及具有绝热油墨的墨带3d的墨带盒3A以提到的顺序从传送介质M所沿的传送路径P的上游侧起配置。 
图15是示出了每个都具有非热敏油墨或热敏油墨的墨带3d的墨带盒3B、3C和3D的示意构造的示图。如图15所示,墨带盒3B、3C和3D中的每个都包括用于对墨带3d中包含的非热敏油墨或热敏油墨加热的头3a,以在沿传送路径P传送的介质M上形成非热敏油墨或热敏油墨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带盒3B和3C的头3a对应于用于在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如图15所示,墨带盒3B、3C和3D中的每个还包括尚未提供给介质M非热敏油墨或热敏油墨的墨带3d卷绕的供给辊3g以及已经提供给介质M非热敏油墨或热敏油墨的墨带3d卷绕的卷取辊3f。绕着供给辊3g卷绕的墨带3d被带辊3c传送到头3a。在将非热敏油墨或热敏油墨提供给介质M之后,墨带3d被传送到卷取辊3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对依赖于温度的着色状态可逆地变化的热敏油墨进行了描述(见图2A)。可选地,还可以使用依赖于温度的着色状态不可逆地改变的热敏油墨。依赖于温度的着色状态不可逆地改变的热敏油墨(下文中称为“记忆型热敏油墨”)是指如果着色状态在阈值温度Th以上或以下改变,则不能返回到原始状态的油墨。例如,如果随着温度T变得高于图2A中描述的阈值温度Th,记忆型热敏油墨从着色状态(图2A中的S1)变为白色状态(图2A中的S2),则记忆型热敏油墨不能返回到着色状态(图2A中的S1)。 
图16是示出了具有绝热油墨的墨带3d的墨带盒3A的示意性构造的示图。图17是示出了绝热油墨的墨带3d的截面的示图。如图16所示,墨带盒3A包括:头3a,用于对墨带3d中含有的绝热油墨加热以形成绝热油墨的图像以覆盖通过墨带盒3B和3C在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以及发泡单元3e,用于对由头3a形成的绝热油墨图像加热,以形成绝热油墨中含有的发泡剂发泡的发泡层,即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墨带盒3A的头3a和发泡单元3e对应于用于在介质M上形成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以至少覆盖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绝热层形成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由头3a形成的绝热油墨图像加热,形成绝热油墨中含有的发泡剂发泡的发泡层,即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另一实例,不是使用由头3a和发泡单元3e组成的绝热层形成单元,而是可以采用这样的绝热层形成单元,其通过粘附具有绝热特性的密封成型件形成绝热层,以覆盖由墨带盒3B和3C形成在介质M上的热敏油墨图像。如果具有绝热特性的密封成型件的粘附位置在具有热敏油墨的图像的介质M上是预定的,则绝热层形成单元粘附尺寸和形状对应于预定粘附位置的密封成型件。当粘附具有绝热特性的密封成型件时,绝热层形成单元可以粘附密封成型件以覆盖介质M的整个区域或几乎整个区域。 
如图16所示,墨带盒3A还包括被绝热油墨尚未从其被提供到介质M的墨带3d卷绕的供给辊3g和被绝热油墨已经从其被提供到介质M的 墨带3d卷绕的卷取辊3f。卷绕供给辊3g的墨带3d通过带辊3c被传送到头3a。在将绝热油墨提供到介质M之后,墨带3d被传送到卷取辊3f。 
参照图17,绝热油墨的墨带3d包括基件401。在基件401的一个表面上,在介质M上形成绝热油墨图像之后从基件401脱离的离型层402、包含诸如含有发泡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发泡树脂的绝热油墨层403、以及用于将绝热油墨层403结合到介质M的热敏结合层404以所提到的顺序层压。在基件401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具有耐热和滑动量的耐热滑动层405,以与头3a接触。 
当绝热油墨层403结合到介质M时,墨带3d在墨带3d和介质M被夹在头3a和传送辊4之间的状态下被头3a加热。结果,以与头3a相对的关系设置的墨带3d的热敏结合层404被熔化并结合到介质M。然后,墨带3d沿介质M的传送移动,并随后从介质M脱离。因此,结合到介质M的表面的热敏结合层404上的绝热油墨层403和离型层402从基件401脱离,从而,在介质M的表面上形成绝热油墨层403。之后,具有绝热油墨层403的介质M移动通过保持有加热器的发泡单元3e。介质M上形成的绝热油墨层403被加热并发泡成发泡层。发泡单元3e的加热器包括作为热源的固定辊和与固定辊设置成相对关系的橡胶辊。随着介质M夹于并在固定辊和橡胶辊之间移动,介质M上形成的绝热油墨层403被加热并发泡。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泡单元3e的加热器被配置为通过对介质M上形成的绝热油墨层403加热和发泡到能够识别被发泡层覆盖的热敏油墨图像(或者由热敏油墨形成的文字)的着色的状态来形成发泡层。优选地,通过加热绝热油墨层403形成的发泡层是无色并透明的。 
通过上述构造的打印机1,可以获得例如如图18A、18B和19所示的介质M。图18A和图18B示出了作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图19是示出了作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截面图。图18A示出了作为从没有通过冷 却机构10执行冷却的打印机1输出的介质M的产品标签。图18B示出了作为从通过冷却机构10执行冷却的打印机1输出的介质M的产品标签。 
在图18A和图18B示出的产品标签(介质M)中,形成有着色状态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通常的非热敏油墨(例如,树脂类油墨)的图像Im3(例如,条形码或背景)。非热敏油墨图像通过配置在介质M的传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墨带盒3D,即安装到打印机1墨带盒3(3A至3D)之一来形成。 
在图18A和图18B中示出的产品标签(介质M)中,还形成有着色状态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例如,其着色状态在10℃改变的Metamo油墨)图像Im1和Im2。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是通过阈值温度Th不同的两种热敏油墨形成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通过从配置在介质M的传送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墨带盒3D起位于第二和第三的墨带盒3C和3B,即安装到打印机1的墨带盒3(3A至3D)中的两个来形成。 
在图18A和图18B示出的产品标签(介质M)中,通过对绝热油墨(例如,通过将发泡剂与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树脂混合制成的绝热油墨)加热和发泡获得的发泡层被形成作为具有绝热特性的透明绝热层,以覆盖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由于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不与环境空气直接接触,因此可以防止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经历否则会由瞬时温度变化引起的颜色变化。发泡层Imd由配置在介质M的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墨带盒3A,即安装到打印机1的墨带盒3(3A至3D)之一来形成。 
在图18A和图18B示出的产品标签中,在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上形成单个发泡层Imd。为了增强由发泡层Imd提供的绝热效果,可以在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上重复形成多个发泡层Imd,以增大在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上形成的发泡层Imd(或绝热层)的厚度。可选地,如图19所示,可以在热敏油墨图像Im1上形成单个发泡层Imd,并且可以在颜 色比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时使用的热敏油墨的颜色更容易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2上重复形成多个发泡层Imd。 
在图18A和图18B示出的产品标签中,发泡层Imd形成为覆盖由热敏油墨形成的图像Im1和Im2。发泡层Imd只需至少覆盖由热敏油墨形成的图像Im1和Im2。例如,发泡层Imd可以形成为覆盖形成有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产品标签的整个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图18A中示出的产品标签被冷却机构10冷却,以显现如图18B所示的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这使得用户或工作者能够在视觉上识别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 
图18A和图18B中示出的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形成在非热敏油墨图像Im3上面。如果将非热敏油墨图像Im3用作背景,则相比于将介质M用作背景时,可以更清楚地显现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颜色。非热敏油墨图像Im3的颜色以及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颜色可以以多种不同组合来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互补色的组合或者具有不同亮度或不同饱和度的颜色的组合。 
如果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具有透过可见光的特性,则可以用通过混合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颜色以及非热敏油墨图像Im3的颜色获得的颜色来显现图像Im1和Im2。 
当通过上述阈值温度Th1和Th2不同的两种热敏油墨来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时,由于使用的油墨彼此不同,因此用于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墨带盒3独立地安装到主体单元1a。 
为了使打印机1在形成有非热敏油墨图像Im3的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用于形成非热敏油墨图像Im3的墨带盒3(例如,墨带盒3D)配置在传送路径P的上游侧,并且用于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墨带盒3(例如,墨带盒3B和3C)沿传送路径P配置在墨带盒3D的下游侧。用于形成发泡层Imd的墨带盒3(例如,墨带盒3A)沿传送路径P配置在用于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的墨带盒3的下游侧。 
然后,将参照图20描述在打印控制单元21a的操作下在介质M上形成诸如文字或图片的图像的处理的流程。在图20示出的处理中,通过墨带盒3D形成通常油墨(非热敏油墨)的图像,通过墨带盒3C(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热敏油墨图像,并且通过墨带盒3B和3A(绝热层形成单元)形成发泡层(绝热层)。 
如果经由通信接口(I/F)20e接收从通过电信线连接的外部装置提供的打印数据(动作A1401),则打印控制单元21a分析这样接收的打印数据,并判定是否形成带通常油墨的图像(动作A1402)。如果判定将用通常油墨形成图像(动作A1402中为是),则打印控制单元21a使得墨带盒3D的头3a在介质M上形成通常油墨的图像(动作A1403)。如果所接收的打印数据的打印结束(动作A1409中为是),则形成有通常油墨图像的介质M被排出(动作A1404)。如果所接收的打印数据的打印没有完成(动作A1409中的否),则流程返回到动作A1402。 
另一方面,如果判定将用热敏油墨形成图像(动作A1402中为否),则打印控制单元21a使得墨带盒3C的头3a在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的图像(动作A1405),而使得墨带盒3B形成发泡层以覆盖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动作A1406)。 
然后,打印控制单元21a判定是否在由墨带盒3B形成的发泡层上重复形成额外的发泡层(动作A1407)。例如,如果用墨带盒3C的头3a形成图像时使用的热敏油墨是颜色容易被瞬时温度变化改变的热敏油墨,则打印控制单元21a判定需要在由墨带盒3B形成的发泡层上重复形成额外的发泡层。 
如果判定无需在由墨带盒3B形成的发泡层上重复形成额外的发泡层(动作A1407中为否),并且如果完成了所接收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动作A1409中为是),则打印控制单元21a将其上形成有单个发泡层的介质M排出(动作A1404)。 
同时,如果判定需要在由墨带盒3B形成的发泡层上重复形成额外的发泡层(动作A1407中为是),则打印控制单元21a使得墨带盒3A在由 墨带盒3B形成的发泡层上重复地形成额外的发泡层(动作A1408)。如果完成了所接收的打印数据的打印(动作A1409中为是),则打印控制单元21a将在热敏油墨图像上形成了两个发泡层的介质M排出(动作A1404)。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墨带盒3C的头3a在介质M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作为绝热层形成单元的墨带盒3A和3B中的每一个的头3a和发泡单元3e形成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从而至少覆盖介质M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这使得即使在温度在短时期内变化时,也可以防止热敏油墨图像经历颜色变化。因此,可以提供能够被有效地用作温度管理装置的标签。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还可以使用具有与上述热敏油墨的特性相反的特性的热敏油墨,即,具有使得热敏油墨在其温度超过管理温度时被显现的特性的热敏油墨。图21是示出了作为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修改例的打印机中获得的介质的产品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图。例如,如图21所示,在介质M上形成当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颜色变成指示超过管理温度的黄色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1和Im2作为产品标签。此外,在作为产品标签的介质M中形成发泡层Imd,以覆盖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在该实例中,由于在介质M上形成了阈值温度不同的热敏油墨的图像Im4和Im5,因此可以以不同温度来管理产品。在对应于图21中示出的实例的打印机1中,可以设置加热机构代替冷却机构10作为着色转换机构。在该实例中,还可以在介质M上形成的非热敏油墨图像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在该实例中,热敏油墨图像Im1和Im2被显现以在不满足特定温度条件时发出注意通知或警告通知。 
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包括作为用于转换形成在介质上的热敏油墨图像的着色状态的着色转换机构的多个冷却机构。在下文中,将对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点进行描述,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点将不再描述。 
参照图22,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A不仅包括冷却机构10,还包括作为第二冷却机构的冷却元件10A。冷却元件10A可以由例如珀耳帖(Peltier)元件组成,并通过由图6中的虚线指示的冷却元件控制器20p 控制。在该构造中,通过选择性地使用冷却机构10和冷却元件10A(之一)、组合使用冷却机构10和冷却元件10A、或者调整其冷却性能,可以精细地设置介质M(热敏油墨图像)的冷却温度。当在介质M上形成不同热敏油墨的图像时,通过将冷却机构10和冷却元件10A与各热敏油墨匹配,可以提高通过冷却操作执行的着色转换的效率。打印机可以包括同一类型的多个冷却机构。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打印机和用于转换由打印机在介质上形成的热敏油墨图像的着色状态的着色转换机构彼此独立地配置。下文中,将对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点进行描述,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点将不再描述。 
参照图23,本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100包括打印机1B和用于转换由打印机1B形成在介质M上的热敏油墨图像的着色状态的着色转换机构15。着色转换机构15包括冷却机构和加热机构中至少之一。在打印系统100中,打印机1B和着色转换机构15没有彼此成为一体,而是彼此独立地配置。电信号从作为打印机1B的控制单元的CPU 20a发送到着色转换机构15的控制单元15a。响应于电信号,着色转换机构15执行着色转换处理。电信号可以是指示着色转换的执行的信号、指示着色转换的执行定时的信号、或者指示着色转换的执行参数的信号。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特定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进行修改。例如,打印机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用于形成不同热敏油墨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打印机可以包括冷却机构和加热机构作为着色转换机构。在该情况下,可以使冷却机构和加热机构中的一个对热敏油墨图像起作用,以首先使图像成为易于看到(可见)状态。之后,可以使另一个对热敏油墨图像起作用,以使图像成为难以看到(不可见)状态(即,将图像返回到初始状态)。这使得工作者或其他人员能够确认易于看到(可见)状态的热敏油墨图像。冷却机构和加热机构的数量可以变为许多其他数量。 
打印机可以包括用于喷出冷气或热气的喷出部作为冷却机构或加热机构。可以从外部通过连接器或管子向喷出部提供冷气或热气。在该构造 中,可以省略蓄气筒,使得可以以蓄气筒的省略成比例地减小打印机的尺寸。 
该打印机可以由使用油墨的另一类型打印机(例如,喷墨打印机)来构成。在喷墨打印机的情况下,油墨头对应于图像形成单元。 
各部件(打印系统、打印机、介质、墨带盒、图像形成单元、着色转换机构、冷却机构、加热机构、喷出条件调整机构、着色转换装置、图像或热敏油墨)的规格(类型、结构、形状、尺寸、配置、位置、数量、构成或热敏特性)可以适当地修改和实现。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和修改例,可以提供这样的打印机和打印系统,其中,当在介质上形成热敏油墨图像时,几乎不会由于热敏油墨的颜色变化而引起问题。 
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用于执行动作的实体可以为计算机相关实体,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的软件。例如,执行动作的实体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以及计算机。举例而言,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该设备都可以是实体。一个或多个实体可以存在于进程和/或执行线程内,并且实体可以位于一个设备上和/或分布在两个以上设备之间。 
用于实现功能的程序可以记录在设备中,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到设备,或者可以从在其中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安装到设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形式可以是任意形式,只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程序并可由诸如盘型ROM和固态计算存储介质的设备读取。通过这样预先安装或下载而获得的功能可以协同设备中的OS(操作系统)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执行的程序被配置为包括上述各单元(例如,打印控制单元21a、着色转换设置单元21b、计数器单元21c、判定单元21d以及着色转换控制单元21e)的模块。在实际硬件中,CPU(或者处理器)从ROM读出程序,然后执行程序,从而各单元被加载到主存储 器单元,使得打印控制单元21a、着色转换设置单元21b、计数器单元21c、判定单元21d以及着色转换控制单元21e能够在主存储器单元中生成。 
虽然已经描述了特定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通过实例的方式给出,而无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这里描述的新颖的打印机和介质可以以多种其他形式实现;此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旨在覆盖将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这种形式或修改。 

Claims (18)

1.一种打印机,包括:
传送机构,被配置为传送介质;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形成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图像;
着色转换机构,被配置为通过加热或冷却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来转换所述图像的着色状态;以及
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从而至少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形成有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所述介质上,形成随着温度变化而不发生颜色变化的非热敏油墨的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着色转换机构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被配置为喷出气体以及降低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
喷出条件调整机构,被配置为调整由所述冷却机构喷出的气体的喷出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多个墨带盒,它们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形成不同热敏油墨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着色转换机构被配置为转换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着色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以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非热敏油墨的图像覆盖的状态,形成所述非热敏油墨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非热敏油墨是蜡型油墨,并且所述热敏油墨是蜡树脂型油墨或树脂型油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非热敏油墨的图像在视觉上不可识别的条件下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形成用包含树脂和发泡剂的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油墨形成的图像来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然后对所述绝热油墨的图像加热并发泡,而形成发泡层作为所述绝热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将所述绝热油墨的图像发泡到能够识别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程度,来形成所述发泡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形成含有发泡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图像作为所述绝热油墨的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重复形成多个绝热层,以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4.一种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机,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介质上形成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图像;
着色转换装置,包括着色转换机构,所述着色转换机构被配置为响应于从所述打印机接收的信号,转换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着色状态;以及
绝热层形成单元,所述绝热层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介质上形成具有绝热特性的绝热层,以至少覆盖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打印机还包括第二图像形成单元,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在形成有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的所述介质上,形成随着温度变化而不发生颜色变化的非热敏油墨的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还包括:
墨带保持单元,被配置为保持涂布有颜色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油墨的墨带;
带传送单元,被配置为传送由所述墨带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墨带;以及
热头,被配置为通过对所述热敏油墨加热在介质上形成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7.一种打印方法,包括:
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数据;
在介质上形成热敏油墨的图像;以及
形成第一发泡层,以覆盖所述介质上形成的所述热敏油墨的图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介质上形成的所述第一发泡层上形成第二发泡层。
CN201110332606.1A 2010-10-29 2011-10-27 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5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4525 2010-10-29
JP2010244526 2010-10-29
JP2010244525 2010-10-29
JP2010-244526 2010-10-29
JP2011-046495 2011-03-03
JP2011046495 2011-03-03
JP2011-127633 2011-06-07
JP2011127633A JP5343108B2 (ja) 2010-10-29 2011-06-07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5513A CN102555513A (zh) 2012-07-11
CN102555513B true CN102555513B (zh) 2015-01-07

Family

ID=45996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260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5513B (zh) 2010-10-29 2011-10-27 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05566A1 (zh)
JP (1) JP5343108B2 (zh)
CN (1) CN102555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6773B (zh) * 2014-11-27 2017-01-11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出丝稳定的3d打印机喷头
WO2017009884A1 (ja) * 2015-07-10 2017-01-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センサ機能付きのバーコード及びマークと、それらを表示した製品及び製品の梱包品
US9434178B1 (en) 2015-08-03 2016-09-0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and non-temporary storage medium
JP6808228B2 (ja) * 2017-02-28 2021-01-06 株式会社シード 画像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JP6802749B2 (ja) * 2017-04-05 2020-12-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ーキング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3162Y (zh) * 2001-11-29 2003-04-02 海特啤酒株式会社 具备温度显示功能的彩色标签
CN2731621Y (zh) * 2004-09-14 2005-10-05 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热敏纸防伪标识
CN101218107A (zh) * 2005-07-08 2008-07-09 Tempix股份公司 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标签、设置有标签的商品包装以及将标签施加到商品包装上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46583A (ja) * 1991-01-31 1992-09-02 Max Co Ltd テーププリンタの印字制御装置
JPH11248549A (ja) * 1998-02-26 1999-09-17 Toshiba Tec Corp 温度管理部材形成装置
JPH11268457A (ja) * 1998-03-23 1999-10-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オーバーコート装置及びオーバーコート方法
US6184181B1 (en) * 1999-04-30 2001-02-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the gloss of a thermal dye transfer image
JP2002207984A (ja) * 2001-01-09 2002-07-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ラベル印字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4152601B2 (ja) * 2001-03-30 2008-09-17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の画像形成方法
JP3869243B2 (ja) * 2001-10-16 2007-01-1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リライトサーマルラベル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4114366A (ja) * 2002-09-24 2004-04-15 Konishi Kagaku Ind Co Ltd 顕色剤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感熱記録材料
JP2005059290A (ja) * 2003-08-08 2005-03-10 Toshiba Tec Corp スクラッチカードプリンタ
JP4410672B2 (ja) * 2003-12-18 2010-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
JP2006082412A (ja) * 2004-09-16 2006-03-30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セット装置
WO2010013352A1 (ja) * 2008-07-28 2010-02-04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ジフェニルスルホン架橋型化合物、感熱記録用顕色物質及び感熱記録材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43162Y (zh) * 2001-11-29 2003-04-02 海特啤酒株式会社 具备温度显示功能的彩色标签
CN2731621Y (zh) * 2004-09-14 2005-10-05 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热敏纸防伪标识
CN101218107A (zh) * 2005-07-08 2008-07-09 Tempix股份公司 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标签、设置有标签的商品包装以及将标签施加到商品包装上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14366A 2004.04.15 *
JP特开2005-199704A 2005.07.28 *
JP特开平11-248549A 1999.09.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5513A (zh) 2012-07-11
JP2012192725A (ja) 2012-10-11
US20120105566A1 (en) 2012-05-03
JP5343108B2 (ja)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5513B (zh) 打印机、打印系统和打印方法
CN100567018C (zh) 温度指示带及采用该指示带的标签的制造装置
CN106553462B (zh) 打印装置及纸张发放方法
CN100352660C (zh) 用于热敏粘接片材的打印机
JP5857633B2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WO2012162805A8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ermal printing of photonic crystal materials, and thermally printable photonic crystal materials and assemblies
US20130021421A1 (en) Multicolor thermosensitive mediu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5899367A (zh) 打印机的维护向导装置及其维护向导方法
US9321279B2 (en) Tape printer for forming self-laminating label, tape cassette and ink ribbon therefor
JP2016016620A (ja) プリンタ
EP2514598A2 (en) Printing system, tape printer,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system, and program
US9636926B2 (en) Print medium, print medium unit and printing device
US6795103B2 (en) Thermal printer having thermally activating apparatus for heat-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US8525860B2 (en) Printer
CN102555522B (zh) 带印刷装置以及带印刷装置的印刷控制方法
CN102555511A (zh) 打印机和介质
US20180257394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5329490B2 (ja) 印字装置
CN108621593A (zh) 温度显示设备发行装置
US20110236106A1 (en) Tape printing system and tape printing method
JP2012139891A (ja) インク媒体保持部材およびプリンタ
EP1504924B1 (en) Scratch card printer and method of printing information on a scratch card
US10293621B2 (en)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method, and nonvolatile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20040258447A1 (en) Heat-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thermal activation apparatus, and heat-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printer
JP7469898B2 (ja) プリンタ、プログラム、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