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480B - 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5480B CN102555480B CN201210003069.0A CN201210003069A CN102555480B CN 102555480 B CN102555480 B CN 102555480B CN 201210003069 A CN201210003069 A CN 201210003069A CN 102555480 B CN102555480 B CN 1025554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electrode
- recording medium
- conveyer belt
- pa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5611 f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7 microelectron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设备,包括记录头和传送装置以及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每一个吸引装置均被配置为允许放置在传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被吸引到传送表面。第一吸引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在该二者之间施加电压的第一电压施加器。第二吸引装置包括放电体和第三电极,记录介质和传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被夹在该二者之间;和在放电体和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第二电压施加器,第二吸引装置使记录介质和传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带电。该记录设备还包括探测将被放置在传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的电阻的电阻探测器和基于由电阻探测器探测到的记录介质的电阻来控制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器。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2010年3月2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010144738.7、发明名称为“记录设备”之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被配置为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装置的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地,已知一项在记录介质被吸引到传送构件的同时向记录头传送记录介质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通过利用放置在传送构件的一侧上的电极,被放置在传送构件的传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被吸引到传送表面,其中传送构件的所述一侧与传送构件的设置有传送表面的另一侧相反。还已知一项通过允许电流经过传送构件并且对传送构件充电而将记录介质吸引到传送构件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2718626
发明内容
根据在以上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吸引力由于以下原因而根据环境湿度改变。在该技术中,在记录介质和传送构件之间的吸引力依赖于当由电极施加电压时流过传送构件和记录介质的电流的量,并且电流的量依赖于湿度。当湿度低时,记录介质的电阻大,从而电流并不趋向于流过记录介质并且吸引力可以降低。根据对传送构件充电的技术,当湿度高时传送构件未被足够地充电,从而引起并未足够地获得吸引力的风险。在没有足够地获得吸引力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稳定地传送到记录头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设备,其中即使在环境、记录介质的类型等等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传送记录介质。
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设备,包括:
具有喷射表面的记录头,其中从所述喷射表面喷射液体;和
具有带有传送表面的传送构件的传送装置,该传送表面与该喷射表面相对并且在所述传送表面上放置记录介质,该传送装置被配置为通过移动传送构件来在传送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
其中该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每一个吸引装置均被配置为允许放置在传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被吸引到传送表面,
其中该第一吸引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记录介质被放置在传送表面上时,每一个电极均与记录介质的一个表面相对,其中记录介质的所述一个表面与记录介质的面向喷射表面的另一表面相反;和第一电压施加器,被配置为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并且
其中该第二吸引装置包括:放电体和第三电极,记录介质和传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被夹在它们之间;和第二电压施加器,被配置为在放电体和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第二吸引装置被配置为使记录介质和传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带电。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记录设备,通过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记录介质能够被吸引到传送构件。此外,通过利用放电体使记录介质和传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带电,即,通过允许电流从放电体流动,记录介质能够被吸引到传送构件。因此,在该记录设备中,在当湿度低时和当湿度高时这两种情形,利用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中的至少任一个,记录介质能够被足够地吸引到传送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探测湿度的湿度探测器;和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基于由湿度探测器探测的湿度来控制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基于湿度控制电压,从而使得能够适当地执行控制,以获得把记录介质足够地吸引到传送表面的吸引力并且降低或者限制电力消耗。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由湿度探测器探测的湿度控制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从而放置在传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被吸引到传送表面所借助的吸引力被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能够基于湿度适当地获得吸引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由湿度探测器探测的湿度低于为第一电压施加器设定的第一阈值湿度的情形中降低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当湿度降低时,不能利用第一吸引装置足够地获得吸引力。据此,即使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降低,总体吸引力也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在整体上将吸引力保持在足够水平的同时,能够限制或者降低电力消耗。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由湿度探测器探测的湿度低于第一阈值湿度的情形中把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降低至零。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能够减小电力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电阻探测器,所述电阻探测器被配置为探测将被放置在传送表面上的记录介质的电阻;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电阻探测器探测到的记录介质的电阻来控制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在该情况下,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由电阻探测器探测到的记录介质的电阻来判断记录介质的类型,并且基于该判断来控制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判断记录介质的相反表面中的一个已经通过记录头进行了记录还是记录介质的相反表面中的两个表面都还没有通过记录头进行记录,来作为记录介质的类型,并且基于该判断来控制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判断记录介质为普通纸还是用于相片打印的相纸来作为记录介质的类型,并且基于该判断来控制将由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由湿度探测器探测的湿度高于为第二电压施加器设定的第二阈值湿度的情形中降低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当湿度增加时,第二吸引装置没有足够地产生吸引力。因此,即使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降低,总体吸引力也基本不受影响。据此,能够在整体上将吸引力保持在足够水平的同时限制或者降低电力消耗。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由湿度探测器探测的湿度高于第二阈值湿度的情形中把将由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降低至零。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能够减小电力消耗。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被放置为与传送构件的下述表面接触,其中所述表面与传送表面相反。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利用第一吸引装置能够在希望位置处将记录介质吸引到传送构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被固定到传送构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传送构件可以是传送带,并且传送装置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移动传送带的传送辊子。此外,传送辊子可以用作第三电极,并且放电体可以被放置在放电体与传送辊子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传送带的位置处。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能够利用传送辊子作为第三电极。此外,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放电体可以与传送带配合以在该位置处在其间夹持记录介质。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放电体可以被放置在放电体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记录介质的位置处,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所述一个可以用作第三电极。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能够利用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作为第三电极。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在传送构件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放电体和第三电极可以被放置在放电体和第三电极相互配合以在其间夹持记录介质的各自的位置处。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中,湿度探测器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探测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和被配置为探测经过放电体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在如此构造的记录设备中,能够通过利用每一个部件和记录介质的电阻变化而探测湿度,该电阻变化是由湿度变化引起的。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概略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压板的平面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带电辊子及其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4是由第一吸引装置形成的电路;
图5是由第二吸引装置形成的电路;
图6A-6C是每一幅均示出利用在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的每一个中改变的施加电压测量的吸引力的图线,在图6A中湿度为10%,在图6B中为50%,并且在图6C中为90%;
图7示出功能块图,该功能块图示出利用控制器进行的控制;
图8是示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由各直流电(DC)电源施加的电压的变化的图线;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修改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结构及其附近的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修改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结构及其附近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修改实施例的传送装置的结构及其附近的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四修改实施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由各DC电源施加的电压的变化的图线;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五修改实施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由各DC电源施加的电压的变化的图线;
图14是示出根据第六修改实施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由各DC电源施加的电压的变化的图线;并且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七修改实施例的传送带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在图1中所示,喷墨打印机101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设备具有外壳101a,该外壳101a具有长方体形状。在外壳101a中放置分别喷射洋红色墨水、青色墨水、黄色墨水和黑色墨水的每一个均作为记录头的四个喷墨头1。每一个喷墨头1将在下文中被简单地称作“喷头1”。被配置为控制喷头1等等的操作的控制器100被连到外壳101a的顶板的内表面。
四个喷头1如上所述喷射颜色相互不同的墨水。每一个喷头1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该形状在主扫描方向上较长。四个喷头1被固定成在其中传送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的纸张传送方向上布置。即,打印机101是行式打印机。纸张传送方向垂直于主扫描方向。
每一个喷头1的底表面被形成为喷射表面2a,在喷射表面2a中形成通过其喷射墨水的多个喷射开口。朝向放置在喷头1下面的打印纸张(作为记录介质)的上表面从各喷头1的喷射开口喷射不同颜色的墨水。
靠近外壳101a的底部,放置用于向各喷头1供应墨水的墨水盒单元101c。墨水盒单元101c具有被连接到各自的喷头1的四个墨水盒17。四个墨水盒17存储颜色相互不同的墨水。在每一个墨水盒17中的墨水通过管子供应到相应的喷头1。
在喷头1下面,放置从其供应由喷头1在其上执行打印操作的打印纸张的纸张供应单元101b。纸张供应单元101b具有纸张托盘11和纸张供应辊子12。纸张托盘11具有盒状形状的向上开口,并且一叠纸张P被容纳在纸张托盘11中。纸张供应辊子12被配置为供应纸张托盘11中的纸张P的最上面的一张。
传送装置16被放置在喷头1和纸张供应单元101b之间。传送装置16被配置为传送从纸张供应单元101b供应的纸张P,以便在喷头1下面水平地传送纸张P。传送装置16由控制器100控制以沿着由图1中的实线箭头示意的纸张转移或者传送路径传送打印纸张。从纸张供应单元101b供应的纸张P由引导件13a、13b引导并且在被辊对14的辊子保持的同时被供应到传送装置16。
传送装置16包括两个带辊子6,7、作为传送构件的传送带8、张力辊子10和压板18。传送带8是围绕两个辊子6、7缠绕以被在其间拉伸的环带。张力辊子10在与传送带8的内表面8b接触的同时在传送带8的下环部分被向下偏压并且给予传送带8张力。
带辊子7是驱动辊子并且被配置为利用从传送马达19传输到它的轴的驱动力而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带辊子6作为传送辊子是从动辊子并且被配置为利用传送带8根据带辊子7的旋转的运动而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传送马达19的驱动力经由多个齿轮传输到带辊子7。
在平面视图中,压板18具有通常长方体形状,该形状具有包含利用喷头1的墨水喷射区域的尺寸。压板18被放置在由传送带8包围的区域内,与喷头1相对。压板18支撑传送带8以防止传送带8下垂。压板18被放置为其上部沿着传送带8是水平的,并且由金属形成的电极31、32(作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固定到压板18的上部,如在图2中所示。由树脂形成的保护层33被设于各电极31、32的上表面上以保护电极31、32。保护层33被形成为在平面视图中覆盖两个电极31、32的全部。图2示出保护层33被移除的状态,并且保护层33的区域由点划线表示。保护层33从传送带8下面与传送带8接触,由此防止电极31、32直接接触传送带8,因此,保护电极31、32免于磨损。
电极31具有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横梁部)31a和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梳齿部31b。如在图2中看到的,连接部31a靠近压板18的右端部。梳齿部31b如在图2中看到地在压板18的右端部连接到连接部31a并且如在图2中看到地从连接部31a向左延伸。梳齿部31b在副扫描方向上相互等距隔开。
电极32具有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横梁部)32a和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梳齿部32b。如在图2中看到的,连接部32a靠近压板18的左端部。梳齿部32b如在图2中看到地在压板18的左端部连接到连接部32a并且如在图2中看到地从连接部32a向右延伸。梳齿部32b在副扫描方向上相互等距隔开从而任何相邻的两个梳齿部32b在其间夹持梳齿部31b中的相应的一个。
电极31经由作为部分地构成湿度探测器的电流传感器的安培表52接地,从而电极31被保持在地电势。安培表52的测得值被发送到控制器100。电极32被连接到作为第一电压施加器的直流电(DC)电源51的正极,并且DC电源51的负极被接地。DC电流51的功率是可变的,并且由控制器100控制将在电极31和电极32之间施加的电压。
当在电极31、32之间施加电压时,电流通过传送带8和纸张P在电极31、32之间流动。图4示出当在电极31、32之间施加电压V1时形成的电路。图4所示的电路是在本实施例被理想化为电结构的情形中假设的一个模型。注意可以假设根据不同于这个模型的另一模型的电路。
该电路包括从电极32经由传送带8、纸张P和传送带8到电极31的路径,即,电极32→传送带8→纸张P→传送带8→电极31。在图4中,“Rk”、“Rgb”、“Rb”、“Rgp”和“Rp”表示沿着该路径的各部分的电阻。更加具体地,“Rk”、“Rgb”、“Rb”、“Rgp”和“Rp”分别表示在电极31、32和传送带8之间的保护层33的电阻、在保护层33和传送带8之间的间隙的电阻、传送带8的电阻、在传送带8和纸张P之间的间隙的电阻以及在纸张P中的电阻。
上述电路包括与上述路径并联的两条旁路路径,并且在图4中的“Rkm”和“Rbm”表示旁路路径的电阻。更加具体地,“Rkm”表示两条旁路路径中的一条旁路路径的电阻,所述一条旁路路径仅仅经由保护层33直接连接两个电极31、32。“Rbm”表示两条旁路路径中的另一条旁路路径的电阻,其中所述另一条旁路路径经由传送带8而不经由纸张P连接传送带8的与电极31相对的部分和传送带8的与电极32相对的部分。
当在电极31、32之间施加电压时,电荷在上述部件和间隙中积聚,从而形成与各电阻并联连接的电容器,如在图4中所示。当与电容器的充电相关地,无穷小电流流过在纸张P和传送带8之间的间隙时,在这个间隙中产生电场。因此,在纸张P和传送带8之间产生Johnsen-Rahbeck力(吸引力)。由于该吸引力,在传送带8上的纸张P被静电吸引到作为传送带8的传送表面的外表面8a。
Johnsen-Rahbeck力的大小与在纸张P和传送带8之间的间隙中产生的电场的大小成比例。在纸张P和传送带8之间的间隙中产生的电场的大小与被施加到该间隙的电压成比例。根据图4所示电路结构,被施加到该间隙的电压V1g由以下公式(1)表示:
V1g=V1*Rgp*Ra/{(2Rb+2Rgp+Rp)*(2Rk+2Rgb+Ra)} (1)
注意“Ra”被表示为:
Ra=Rbm*(2Rb+2Rgb+Rp)/(Rbm+2Rb+2Rgp+Rp)
即,在两个电极31、32之间施加电压V1的情形中,在纸张P和传送带8之间产生的吸引力的大小与由以上公式(1)表示的V1g成比例。
充电辊子4作为放电体被放置为与带辊子6相对。更加具体地,充电辊子4被放置在充电辊子4与带辊子6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传送带8的位置处。充电辊子4具有通常柱形的形状,该形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如在主扫描方向上看到的,充电辊子4基本上延伸传送带8的相对端之间的距离。如在图3中所示,充电辊子4包括旋转轴4a和被固定到旋转轴4a的外部周边的辊子本体4b。旋转轴4a由金属材料形成而辊子本体4b由具有导电性质或者半导体性质的弹性材料形成。旋转轴4a经由作为部分地构成湿度探测器的电流传感器的安培表53连接到作为第二电压施加器的直流电(DC)电源54的正极,并且DC电源54的负极接地。安培表53的测得值被发送到控制器100。DC电源54的功率是可变的,并且由控制器100控制将被施加到旋转轴4b的电压。同时,带辊子6的旋转轴被接地。在本实施例中,带辊子6用作第三电极。
当带辊子6被驱动时,带辊子7在图3中由“A”表示的方向上旋转并且传送带8在图3中由“B”表示的方向上移动。根据上述带辊子6的旋转和传送带8的移动,充电辊子4在图3中由“C”表示的方向上旋转,同时与传送带8的外表面8a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从纸张供应单元101供应的纸张P。在这种状态中,当适当的电压被施加到旋转轴4a时,电流从充电辊子4朝向纸张P流动,并且纸张P被充正电。在另一方面,负电荷经由被接地的带辊子6而被供应到传送带8,从而传送带8被充负电。因此,被充正电的纸张P被静电吸引到被充负电的传送带8。
通过利用DC电源54在充电辊子4和带辊子6之间施加电压,电流流动通过充电辊子4、纸张P和传送带8。即,传送带8和纸张P被充电辊子4和带辊子6充电。图5示出当在充电辊子4和带辊子6之间施加电压V2时形成的电路。图5所示的电路是在本实施例被理想化成电结构的情形中假设的一个模型。注意可以假设根据不同于这个模型的另一模型的电路。
图5所示的电路由经由纸张P和传送带8从充电辊子4到带辊子6的路径构成,即,充电辊子4→纸张P→传送带8→带辊子6。在图5中,“ρr”等等表示沿着该路径的各部分的电阻。更加具体地,“ρr”、“ρgr”、“ρp”、“ρgp”、“ρb”、“ρgb”和“ρl”分别地表示充电辊子4的电阻、在充电辊子4和纸张P之间的间隙的电阻、纸张P的电阻、在纸张P和传送带8之间的间隙的电阻、传送带8的电阻、在传送带8和带辊子6之间的间隙的电阻和带辊子6的电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两个吸引装置,即,包括电极31、32的第一吸引装置和包括充电辊子4和带辊子6的第二吸引装置。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由于从DC电源51、54分别施加的电压而发挥功能并且产生把纸张P吸引到传送带8的各吸引力。在由于吸引力而在外表面8a上被支撑或者保持时,纸张P根据传送带8的移动而在平行于副扫描方向的图1所示的纸张传送方向上传送。如此传送的纸张P在喷头1下面经过并且达到带辊子7。控制器100在控制纸张P的传送的同时,控制喷头1在纸张P在喷头1下面经过时从其喷射墨水,从而在纸张P的上表面上形成想要的图像。
分离板5被放置为与带辊子7相对,并且传送带8被插入其间。分离板5被配置为从传送带8的外表面8a分离已经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纸张P。已被分离的纸张P由引导件29a、29b引导并且被两个进给辊子对28的辊子保持并且在其间传送。随后,纸张P通过在外壳101a的上部形成的出口22而被排出到设于外壳101a的顶板的上表面上的排出纸张接收部件15。
同时,本发明的申请人已经发现由上述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根据环境湿度而改变。更加具体地,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当湿度变低至特定程度时由第一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降低,而当湿度变高至特定程度时由第二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降低。本申请人已经得出以下考虑,即,由于纸张P和传送带8的电阻根据湿度改变,因此,因为电流变得难以在纸张P和传送带8之间流动并且因为纸张P和传送带8变得难以被充电,从而引起吸引力的降低。
例如在湿度低的情形中,纸张P和传送带8的电阻通常变得太大,从而流过电极31、32的电流降低并且基本上没有产生Johnsen-Rabeck力。相反,在湿度高的情形中,纸张P和传送带8的电阻通常变得太小。在此情形中,因为即使电流从充电辊子4朝向纸张P流动,电荷也被从纸张P朝向另一部件并且在空气中分散,所以纸张P不太可能被充电。
因此,在仅仅提供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中的一个的布置中,当湿度过高或者过低时,纸张P不能被足够地吸引到传送带8。然而,在提供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这两者的本实施例中,即便湿度变得过高或者过低,也能够足够地获得由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产生的吸引力。
同时,由于由第一吸引装置产生的Johnsen-Rabeck力引起的吸引力的大小依赖于由上述公式(1)表示的电压V1g。纸张P、传送带8、纸张P和传送带8的间隙等的电阻Rp、Rb、Rbm、Rgp等根据湿度而改变。电阻变化的方式依赖于那些部件和空气的性质。当湿度变得相当低时,那些部件和空气的电阻增加,从而如上所述降低由第一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然而,当湿度的变化量小时,各电阻Rp、Rb、Rbm、Rgp等的变化量根据那些部件和空气的性质而互相不同。因此,不能够仅仅根据上述公式(1)确定电压V1g变小还是变大,并且并不清楚吸引力变小还是变大。
鉴于以上,本申请人执行了以下测量。更加具体地,在湿度值相互不同的环境中,通过改变将由各DC电源51、54施加的电压(即,施加电压)测量将由根据特定实施例的各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图6A-6C的图线示出测量结果。图6A的图线示出当相对湿度为10%时的测量结果,图6B的图线示出当相对湿度为50%时的测量结果,并且图6C的图线示出当相对湿度为90%时的测量结果。在图线中的线91、93、95表示由第一吸引装置产生的测得的吸引力,而在图线中的线92、94、96表示由第二吸引装置产生的测得的吸引力。在图线中,“Fn”表示将纸张P足够地吸引到传送带8所需的吸引力的大小。
如从图6A和6C的图线明显地,当湿度为10%时,由第一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很小,而当湿度为90%时由第二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很小。在另一方面,如从图6B的图线明显地,当湿度为50%时,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产生基本相同程度的吸引力。
基于在包括上述三个湿度值的多个条件下测量的结果,假设在以下三种情形的每一种中获得了可靠地保证大于“Fn”的吸引力的施加电压:(1)湿度小于30%的情形,其中30%作为第一阈值湿度;(2)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的情形;和(3)湿度高于70%的情形,其中70%作为第二阈值湿度。更加具体地,在DC电源54的施加电压为V1(>0)的情形(1)中,由第二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可靠地超过“Fn”。在各DC电源51、54的施加电压为小于V1的V2(>0)的情形(2)中,由第一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和由第二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可靠地超过“Fn”。此外,在DC电源51的施加电压为大于V2并且小于V1的V3的情形(3)中,由第一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可靠地超过“Fn”。参考图6A-6C。
基于上述测量结果,在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100被配置为如下根据湿度控制DC电源51、54(图7)。控制器100由包括处理电路、存储器等的硬件和使得硬件工作以执行各种控制的包括程序、数据等的软件构成。注意控制器100整体可以不由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构成,而是可以由其一部分或者整体专用于各种功能的电路等构成。
控制器100被配置为控制DC电源51、54施加各自的规定电压并且根据利用各自的安培表52、53的测量结果探测湿度。当由于纸张P和传送带8吸收湿气使得相对湿度变高并且纸张P和传送带8的电阻变小时,电流趋向于在电极31、32之间流动,从而安培表52的测得值增加。因此,能够说安培表52的测得值越大,则相对湿度越高。同时,当相对湿度变高并且充电辊子4的电阻变小时,流动通过充电辊子4的电流增加,从而安培表53的测得值增加。因此,能够说安培表53的测得值越大,则相对湿度越高。注意可以仅仅基于安培表52的测量结果和安培表53的测量结果中的一个探测相对湿度。因此,安培表52、53构成湿度探测器的一部分。
控制器100被配置为基于探测到的湿度根据图8的图线确定各DC电源51、54的施加电压,以使将由第一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和将由第二吸引装置产生的吸引力超过“Fn”。控制器100存储对应于图8的图线的数据,其中各安培表52、53的测得值和施加电压被彼此关联,并且基于上述数据和各安培表52、53的测得值控制各DC电源51、54的施加电压。以此方式,DC电源51、54根据湿度变化施加各自的电压。图8的图线中的实线97表示由控制器100控制的DC电源51的施加电压的变化,而图8的图线中的虚线98表示由控制器100控制的DC电源54的施加电压的变化。
更加具体地,控制器100被配置为当由测得电流表示的湿度小于30%时,控制DC电源51施加零电压,即,控制DC电源从而将由DC电源51施加的电压被降为零,并且控制DC电源54施加电压V3。换言之,当湿度小于30%时,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FF(不工作)状态中而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N(工作)状态中。
此外,控制器100被配置为当由测得电流表示的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时控制DC电源51施加电压V2并且控制DC电源54施加零电压,即,控制DC电源54从而将由DC电源54施加的电压被降为零。换言之,当湿度在30-70%的范围中时,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N状态中而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FF状态中。
而且,控制器100被配置为当由测量电流表示的湿度高于70%时控制DC电源51施加电压V1并且控制DC电源54施加零电压,即,控制DC电源54从而将由DC电源54施加的电压被降为零。换言之,当湿度高于70%时,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N状态中而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FF状态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即便湿度改变也能够获得所需吸引力“Fn”,从而在传送带8上的纸张P能够被稳定地传送到在喷头1下面的适当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湿度小于30%时,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N状态中而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FF状态中。因为当湿度低时第一吸引装置基本上并不对于吸引力作出贡献,所以通过将第一吸引装置置于OFF状态中而限制或者降低了电力消耗。此外,在第一吸引装置中,即便在电极31、32之间流动的电流变小,也不能够完全地避免传送带8等等的充电,即,传送带8等等被稍稍充电是不可避免的。当传送带8被充电时,电荷在传送带8的传送表面上积聚,由此由于在从喷头1喷射的墨水和带电的传送带8之间的电学相互作用,可以引起从喷头1喷射的墨水被附着到纸张P的墨水附着位置偏离预期位置的风险。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FF状态中,所以能够消除上述问题。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湿度高于70%时,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N状态中而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FF状态中。因为当湿度高时第二吸引装置基本上并不对于吸引力作出贡献,所以通过将第二吸引装置置于OFF状态中而限制或者降低了电力消耗。此外,当湿度高时,充电辊子4、纸张P和传送带8的电阻被降低。在此情形中,如果第二吸引装置被保持放置在ON状态中,则可以引起电流在充电辊子4、纸张P和传送带8间过度流动的风险。另外,可以引起传送带8遭受断裂的风险。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二吸引装置被放置在OFF状态中,所以能够消除上述问题。
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由于以下原因,当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时,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N状态中而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FF状态中。当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N状态中时,纸张P被充电,从而由于在从喷头1喷射的墨滴和纸张P之间的电学相互作用,可以引起从喷头1喷射的墨水被附着到纸张P的墨水附着位置偏离预期位置的风险,鉴于此,优选的是,替代第二吸引装置,尽可能地使用第一吸引装置,从而允许纸张P被吸引到传送带8。
如以上解释地,湿度范围被划分成三个子范围,在每一个子范围中,以上述方式确定了保证吸引力“Fn”的施加电压。根据探测到的湿度适当地施加对应于各自的三个湿度子范围的如此确定的施加电压。因此,能够通过简单控制而与上述湿度变化无关地获得足够程度的吸引力。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9-15解释本发明的第一到第七修改实施例。第一到第三修改实施例分别采用每一个均作为放电体的充电辊子102、204、304替代在图1-8的示出的实施例中采用的充电辊子4。
如在图9中所示,类似图1-8示出的实施例的充电辊子4,根据第一修改实施例的充电辊子104被放置为与带辊子6相对。然而,充电辊子104未被放置为与带辊子6配合以在其间夹持纸张P,而是如在图9中所示被放置为沿着带辊子6的外部周边在逆时针方向上远离图1所示放置充电辊子4的位置适当距离的位置处。压辊子105被放置在压辊子105与带辊子6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纸张P的位置处。充电辊子104经由安培表53连接到DC电源54。当电压被施加到充电辊子104时,电流从充电辊子104朝向传送带8流动,并且传送带8被充电。换言之,传送带8被充电辊子104和带辊子6充电。被压辊子105压到传送带8的传送表面8a上的纸张P被吸引到带电的传送带8。
如在图10中所示,根据第二修改实施例的充电辊子204被放置在纸张传送方向上放置压辊子105的位置的上游侧上。在充电辊子204下面或者竖直向下地放置进给辊子205,以与充电辊子204配合以在其间夹持纸张P。如在图9的第一修改实施例中那样,压辊子105被放置在带辊子6之上。进给辊子205被配置为在与充电辊子204配合以在其间夹持纸张P时朝向压辊子105进给或者发送纸张P。充电辊子204经由安培表53连接到DC电源54。当电压被施加到充电辊子204时,电流从充电辊子204朝向纸张P流动,并且纸张P被充电。换言之,纸张P被充电辊子204和进给辊子205充电。当带电纸张P达到放置压辊子105的位置时,纸张P被压辊子105压到传送带8的传送表面8a上并且被吸引到传送带8。在这个第二修改实施例中,进给辊子205用作第三电极。
如在图11中所示,根据第三修改实施例的充电辊子304被放置在充电辊子304与电极31或者电极32相对的位置处。充电辊子304经由安培表53连接到DC电源54。如在图9的第一修改实施例中那样,压辊子105被放置在带辊子6之上。当被压辊子105压到传送带8的传送表面8a上的纸张P通过传送带8的移动而达到放置充电辊子304的位置时,电流从充电辊子304朝向纸张P流动,并且纸张P被充电。换言之,纸张P被充电辊子304和电极31或者电极32充电。因此,纸张P被吸引到传送带8。在这个第三修改实施例中,电极31或者电极32用作第三电极。
在下文中,将分别地参考图12-14解释与利用控制器100控制各DC电源51、54的施加电压有关的第四到第六实施例。可以采用根据第四到第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利用控制器100的控制替代以上解释的利用控制器100的控制。可替代地,可以根据条件选择性地采用以上解释的利用控制器100的控制和根据第四到第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的控制。注意可以与上述第一到第三修改实施例组合地采用以下的第四到第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
分别对应于第四到第六修改实施例的图12-14的图线中的每一个示出相对于湿度变化的将由各DC电源51、54施加的施加电压的变化。在根据第四修改实施例的图12的图线中,实线191表示将由DC电源51施加的电压,而虚线192表示将由DC电源54施加的电压。在以上解释的示出的实施例中,当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时,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N状态中而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FF状态中。相反,根据这个第四修改实施例,当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时,第一吸引装置被置于OFF状态中而第二吸引装置被置于ON状态中以允许DC电源54施加电压V2,更加具体地,当湿度低于30%时,DC电源54施加电压V3而DC电源51被断开。当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时,DC电源54施加电压V2而DC电源51被断开。当湿度高于70%时,DC电源54施加零电压而DC电源51施加电压V1。
在包括图12的第四实施例的以上解释的示出的实施例中,当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时,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中的任一个被置于OFF状态中。如在根据第五修改实施例的图13的图线中所示,当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时,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这两者均可以被置于ON状态中。在图13的图线中,实线193表示将由DC电源51施加的电压,而虚线194表示将由DC电源54施加的电压。在这个第五修改实施例中,当湿度被保持在30-70%的范围中时,DC电源51施加小于电压V2的电压V4(>0)而DC电源54施加小于电压V4的电压V5(>0)。在此情形中,电压V4、V5被优选地设置为在30-70%的整个湿度范围中,将由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这两者产生的吸引力的总和大于其大小为“Fn”的所需吸引力。
在包括图12的第四修改实施例和图13的第五修改实施例的以上解释的示出的实施例中,将由各DC电源51、54施加的施加电压在三个湿度子范围,即小于30%的子范围、30-70%-的子范围和高于70%的子范围的每一个中被保持恒定。因此,能够通过简单控制获得所需的吸引力。从降低浪费的电力消耗并且防止过度电流流动和过度充电的观点,优选的是施加能够保证所需吸引力的最小施加电压,而不是将施加电压设为恒定。鉴于这点,如在根据第六修改实施例的图14的图线中所示,可以将施加电压控制为在以上示意的三个湿度子范围的每一个中只要能够获得所需吸引力Fn的最小,而不是将施加电压设为恒定,在图14的图线中的实线195表示将由DC电源51施加的电压,而虚线196表示将由DC电源54施加的电压。如由图14的图线中的直线195、196表示的,只要能够获得所需吸引力Fn,可以在每一个子范围内降低和增加施加电压。
下面,将参考图15解释第七修改实施例。第七修改实施例涉及第一吸引装置的电极31、32的修改并且可以与以上解释的第一到第六修改实施例中的任何一种相组合。在以上示出的实施例中,电极31、32中的每一个是与传送带8分开地设置的部件以经由保护层33与传送带8的内表面8b接触。电极31、32可以被固定到传送带8。在此情形中,电极31、32可以被固定到传送带8的内表面,可以被嵌入传送带8中,或者可以被暴露于传送带8的外表面。
在图15所示的第七修改实施例中,替代上述电极31、32,电极131、132作为第一吸引装置的一部分被嵌入传送带108中。电极131具有在传送带108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横梁部)131a和从连接部131a水平地延伸的多个梳齿部131b。电极132具有在传送带108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连接部(横梁部)132a和从连接部132a水平地延伸的多个梳齿部132b。梳齿部131a和梳齿部132a在传送带108的移动方向上交替地布置以相互平行。传送带108形成有:在其外表面上形成为达到连接部132a的多个凹部108a;和,在其外表面上形成为达到连接部131a的多个凹部108b。连接部131a通过凹部108b暴露于外部,而连接部132a通过凹部108a暴露于外部。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提供经由凹部108a、108b从传送带108上方分别地接触连接部131a、132a的刷,而在电极131、132之间施加电压。
在采用电极31、32的图1-8示出的实施例中,可能存在以下风险,即由于在电极31、32和传送带8之间产生的Johnsen-Rahbeck力,传送带8的移动受到阻碍。然而,在电极131、132被固定到传送带108的第七修改实施例中,传送带108的移动不受阻碍。
虽然已经通过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修改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那些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各种改变和修改来体现。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每一个均作为放电体的充电辊子4、104、204、304传送电流,纸张P被充电。可以以其它方式实现放电体。例如,对纸张P充电的放电体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对其施加高电压的金属丝而使电流经过传送带8。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分别为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提供电源。可以为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提供公共电源。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在图8和12-14中所示,相对于湿度逐步地改变施加电压。例如,施加电压可以被控制为以平滑曲线形式相对于湿度连续地改变。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当湿度小于30%时或者当湿度高于70%时,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中的任一个被完全地置于OFF状态中。替代将第一和第二吸引装置中的任一个完全地置于OFF状态中,可以能够保持其中保持稍微地施加电压但是电压电平低于当湿度在30-70%的范围中时的电平的状态。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湿度探测是通过测量电流量实现的。然而,可以以其它方式探测湿度。例如可以利用干湿度计、基于介电常数的变化的湿度计。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安培表52、53作为电阻探测器,该电阻探测器被配置为根据从其流过的电流探测纸张P的电阻,并且控制器10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探测到的电阻控制通过DC电源51的施加电压和通过DC电源54的施加电压中的至少一个。即,控制器10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探测到的电阻判断纸张P的类型,并且基于该判断来控制通过DC电源51的施加电压和通过DC电源54的施加电压中的至少一个。更具体地,控制器100可以被配置为判断纸张P的相反表面中的一个已经通过喷墨头1进行了记录还是纸张P的相反表面中的两个都还没有通过喷墨头1进行记录来作为纸张P的类型,并且基于该判断来控制通过DC电源51的施加电压和通过DC电源54的施加电压中的至少一个。此外,控制器100可以被配置为判断纸张P是普通纸还是用于相片打印的相纸来作为纸张P的类型,并且基于该判断来控制通过DC电源51的施加电压和通过DC电源54的施加电压中的至少一个。
示出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都是本发明被应用于被配置为从其喷嘴喷射墨水的喷墨头的一个示例。本发明可以能够被应用于各种液体喷射头例如被配置为通过喷射导电膏而在基板上形成精细布线图案,通过向基板喷射有机发光材料而形成高分辨率显示和通过向基板喷射光学树脂而形成微电子装置例如光学波导。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使用压电式致动器。可以使用静电式或者电阻加热式的致动器。
Claims (11)
1.一种记录设备,包括:
具有喷射表面的记录头,其中从所述喷射表面喷射液体;和
具有带有传送表面的传送构件的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表面与所述喷射表面相对并且在所述传送表面上放置记录介质,所述传送装置被配置为通过移动所述传送构件来在传送方向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吸引装置和第二吸引装置,每一个吸引装置均被配置为允许放置在所述传送表面上的所述记录介质被吸引到所述传送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吸引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所述记录介质被放置在所述传送表面上时,每一个电极均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个表面相对,其中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一个表面与所述记录介质的面向所述喷射表面的另一表面相反;和第一电压施加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吸引装置包括:放电体和第三电极,所述记录介质和所述传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被夹在所述放电体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和第二电压施加器,被配置为在所述放电体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所述第二吸引装置被配置为使所述记录介质和所述传送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带电,
所述记录设备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电流探测器,所述电流探测器被配置为探测流动通过将被放置在所述传送表面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电流值;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电流探测器探测到的所述电流值来控制将由所述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所述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使得当所探测到的电流值低于第一值时所产生的将由所述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低于当所探测到的电流值高于比所述第一值高的第二值时所产生的将由所述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并且使得当所探测到的电流值高于所述第二值时所产生的将由所述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低于当所探测到的电流值低于所述第一值时所产生的将由所述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电流探测器探测到的所述电流值判断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型,并且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将由所述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所述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判断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反表面中的一个已经通过所述记录头进行了记录还是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反表面中的两个表面都还没有通过所述记录头进行记录,来作为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型,并且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将由所述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所述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判断所述记录介质为普通纸还是用于相片打印的相纸,来作为所述记录介质的类型,并且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将由所述第一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和将由所述第二电压施加器施加的电压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被放置为与所述传送构件的下述表面接触,其中所述表面是与所述传送表面相反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被固定到所述传送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传送构件是传送带,并且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被配置为移动所述传送带的传送辊子,并且
其中所述传送辊子用作所述第三电极,并且所述放电体被放置在所述放电体与所述传送辊子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所述传送带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放电体与所述传送带在所述位置处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所述记录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放电体被放置在所述放电体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相配合以在其间夹持所述记录介质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一个用作所述第三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设备,
其中在所述传送构件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上,所述放电体和所述第三电极被放置在所述放电体和所述第三电极相互配合以在其间夹持所述记录介质的各自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放电体是充电辊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81291 | 2009-03-30 | ||
JP2009081291A JP4780217B2 (ja) | 2009-03-30 | 2009-03-30 | 記録装置 |
CN2010101447387A CN101850656B (zh) | 2009-03-30 | 2010-03-29 | 记录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447387A Division CN101850656B (zh) | 2009-03-30 | 2010-03-29 | 记录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5480A CN102555480A (zh) | 2012-07-11 |
CN102555480B true CN102555480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4233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447387A Active CN101850656B (zh) | 2009-03-30 | 2010-03-29 | 记录设备 |
CN201210003069.0A Active CN102555480B (zh) | 2009-03-30 | 2010-03-29 | 记录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447387A Active CN101850656B (zh) | 2009-03-30 | 2010-03-29 | 记录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46136B2 (zh) |
EP (2) | EP2236301B1 (zh) |
JP (1) | JP4780217B2 (zh) |
CN (2) | CN101850656B (zh) |
AT (1) | ATE548198T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08539B2 (en) * | 2011-06-20 | 2013-04-02 | Xerox Corporation | Sheet transport and hold down apparatus |
DE102011053187A1 (de) * | 2011-09-01 | 2013-03-07 |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Glätten und Stabilisieren ein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in einer Tintendruckeinrichtung |
JP6476604B2 (ja) * | 2013-09-12 | 2019-03-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50138288A1 (en) * | 2013-11-21 | 2015-05-21 | Samuel Chen | High optical density inkjet printing method |
US9199498B2 (en) | 2013-11-21 | 2015-12-0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jet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feedback control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2645A (zh) * | 2003-03-26 | 2004-09-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充电电压控制方法 |
CN1741946A (zh) * | 2003-01-28 | 2006-03-01 | 株式会社理光 | 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
JP2007230035A (ja) * | 2006-02-28 | 2007-09-13 | Fuji Xerox Co Ltd | 液滴吐出装置 |
JP2008297091A (ja) * | 2007-06-01 | 2008-12-1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429221T2 (de) * | 1993-07-28 | 2002-06-27 | Canon K.K., Tokio/Tokyo |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
JP2718626B2 (ja) | 1993-11-16 | 1998-02-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 |
JP3470551B2 (ja) * | 1997-05-16 | 2003-11-25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51842A (ja) * | 1997-11-20 | 1999-06-08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2001199071A (ja) * | 2000-01-24 | 2001-07-24 | Noritsu Koki Co Ltd | プリンタ装置 |
JP2002046310A (ja) * | 2000-08-02 | 2002-02-12 | Noritsu Koki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33080B2 (ja) * | 2003-12-15 | 2010-08-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202945B2 (ja) * | 2004-02-19 | 2008-12-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搬送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464200B2 (ja) * | 2004-06-03 | 2010-05-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7396123B2 (en) * | 2004-06-03 | 2008-07-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JP4551289B2 (ja) * | 2005-07-19 | 2010-09-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19223A (ja) * | 2005-10-31 | 2007-05-17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の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
JP4648297B2 (ja) * | 2006-12-22 | 2011-03-09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JP5125644B2 (ja) * | 2007-03-29 | 2013-01-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
2009
- 2009-03-30 JP JP2009081291A patent/JP47802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3-12 AT AT10156381T patent/ATE548198T1/de active
- 2010-03-12 EP EP10156381A patent/EP2236301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12 EP EP12151606A patent/EP2444252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17 US US12/725,949 patent/US82461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3-29 CN CN2010101447387A patent/CN101850656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29 CN CN201210003069.0A patent/CN1025554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1946A (zh) * | 2003-01-28 | 2006-03-01 | 株式会社理光 | 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
CN1532645A (zh) * | 2003-03-26 | 2004-09-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充电电压控制方法 |
JP2007230035A (ja) * | 2006-02-28 | 2007-09-13 | Fuji Xerox Co Ltd | 液滴吐出装置 |
JP2008297091A (ja) * | 2007-06-01 | 2008-12-1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548198T1 (de) | 2012-03-15 |
EP2444252B1 (en) | 2012-11-28 |
EP2236301A1 (en) | 2010-10-06 |
US8246136B2 (en) | 2012-08-21 |
EP2236301B1 (en) | 2012-03-07 |
JP4780217B2 (ja) | 2011-09-28 |
JP2010228903A (ja) | 2010-10-14 |
CN102555480A (zh) | 2012-07-11 |
EP2444252A1 (en) | 2012-04-25 |
CN101850656B (zh) | 2012-07-18 |
CN101850656A (zh) | 2010-10-06 |
US20100245448A1 (en) | 2010-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5480B (zh) | 记录设备 | |
CN101031431B (zh) | 成像设备 | |
US9475327B2 (en) | Transfer inkjet printer device | |
CN103009809B (zh) | 密封片材以及使用该密封片材的喷液头及喷墨设备 | |
US9139028B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printing apparatus | |
CN102615991A (zh) | 记录设备 | |
CN208881368U (zh) | 用于测量来自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的槽的溢流的设备 | |
CN102107555B (zh) | 介质馈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 |
CN102259485A (zh) | 图像记录设备 | |
US9259949B2 (en) |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2189770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2555455A (zh) | 液体喷射设备和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 | |
JP6314661B2 (ja)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ヘッドユニットに対する電力伝送方法 | |
US20120287208A1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2139585B (zh) | 介质传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 |
JP2013222209A (ja) | 記録支持体に印刷を行うデジタルプリンタ | |
US7942495B2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ink jet printing using an electrostatic field | |
CN217387193U (zh) | 显示装置制造设备 | |
JP559020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5223802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05010061A (ja) | 液面検出方法及び液面検出装置並びに液体タンク及びその液体タンクを備えた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1115672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8195516A (ja) | 液滴吐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