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455A - 液体喷射设备和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设备和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5455A CN102555455A CN2011103068534A CN201110306853A CN102555455A CN 102555455 A CN102555455 A CN 102555455A CN 2011103068534 A CN2011103068534 A CN 2011103068534A CN 201110306853 A CN201110306853 A CN 201110306853A CN 102555455 A CN102555455 A CN 1025554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humidification
- image recording
- surplus
- humid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9 dorma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液体喷射设备和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液体喷射头,具有多个喷射开口;密封机构,选择性地建立喷射开口敞开的喷射空间与外部密封和不密封的密封状态和非密封状态;湿空气供应机构;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液体排出部;控制器,控制密封机构、湿空气供应机构和液体排出部,在密封状态期间,控制将湿空气供应到喷射空间中,然后控制液体排出部,使得在记录图像之前,从喷射开口排出图像记录液体,在检测出的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检测出的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相比,供应到处于密封状态的喷射空间中的湿空气的量小,从处于密封状态的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造成从喷射开口喷射液滴的液体喷射设备和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212138)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利用空气调节装置加湿已密封液滴喷射头的喷嘴的帽中的空气,以便防止喷嘴中的墨的粘度增加。
发明内容
在上述技术中,当用于加湿的水被消耗到零时,不可能加湿帽中的空气,使得喷嘴中的液体更容易变稠(即,粘度容易增加)。在该情况下,需要利用例如泵从喷嘴预先喷射或强制排出喷嘴中变稠的液体,从而不利地消耗大量的液体。
这里,在该情况下,当帽中的空气被加湿以抑制或消除喷嘴中液体的粘度增加时,例如,因为帽中的湿度不能被充分地加湿,喷嘴中的液体不能被充分地加湿到理想粘度,喷嘴中变稠的液体需要被预先喷射。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已通过实验发现,与仅仅通过预先喷射而不加湿来消除液体粘度增加的情况相比,通过执行加湿和预先喷射两者,能够显著地减少预先喷射中消耗的液体量。这里,参考图12说明用于作出此估计的理由。图12示出湿度和液体粘度之间平衡的关系。在当前液体粘度比理想状态的液体粘度(理想粘度)高时,执行加湿以便减小粘度差,粘度差相对于湿度差呈指数地改变。因而,如果通过加湿能够减少当前湿度和理想湿度之间的湿度差,则能够显著减小粘度差(对应于预先喷射的液体量)。
本发明已经考虑上述情形而开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该设备能够减少在维护中从喷射开口喷射的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同时抑制从喷射开口喷射的图像记录液体的粘度增加,并且提供一种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
上面指出的目的可根据本发明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多个喷射开口,且所述液体喷射头被构造成通过所述喷射开口喷射图像记录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建立(i)密封状态和(ii)非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开口敞开的喷射空间与外部密封,在所述非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空间不与外部密封;湿空气供应机构,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包括存储加湿液体的加湿液体容器,且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被构造成将由所述加湿液体加湿的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加湿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液体排出部,所述液体排出部被构造成使所述图像记录液体被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密封机构、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和所述液体排出部,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密封机构建立的所述喷射空间的所述密封状态期间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以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然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液体排出部,使得在将图像记录液体喷射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之前,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图像记录液体,并且其中,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与由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情况相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小,且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大。
上面指出的目的也可以根据本发明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多个喷射开口,且被构造成通过所述喷射开口喷射图像记录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建立(i)密封状态和(ii)非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开口敞开的喷射空间与外部密封,在所述非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空间不与外部密封;湿空气供应机构,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包括存储加湿液体的加湿液体容器,且被构造成将所述加湿液体加湿的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加湿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和液体排出部,所述液体排出部被构造成使所述图像记录液体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密封机构建立的所述喷射空间的所述密封状态期间,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然后控制所述液体排出部,使得在将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喷射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之前,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并且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使得与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情况相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小,且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大。
在如上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和方法中,在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将被供应到喷射空间中的湿空气的量,加湿液体的消耗量被减少,且将被排出的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增加。因而,能够延长在湿空气被供应到喷射空间之后能够从喷射开口排出的图像记录液体的时段。这使得能够减少加湿液体的消耗量,同时仰制喷射开口中的图像记录液体的粘度增加。
在所述液体喷射设备中,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比所述第一预定值小的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执行控制,使得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的湿空气的量相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湿空气的量小。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在加湿液体容器中留下或保持小于第二预定值的加湿液体。因而,例如,在比设备处于关闭状态相对长时间的情形赋予更高优先权的情形下,由加湿液体加湿的空气能够被供应到喷射空间。
在所述液体喷射设备中,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比所述第一预定值小的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使得所述湿空气不被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在所述加湿液体容器中留下或保持小于第二预定量的加湿液体。因而,例如,在比设备处于关闭状态相对长时间的情形赋予更高优先权的情形下,由加湿液体加湿的空气能够被供应到喷射空间中。
所述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加湿输入部,该加湿输入部被构造成将加湿命令输入到所述控制器中。当所述加湿输入部已输入所述加湿命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使得即使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湿空气被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与加湿液体的剩余量无关地强制加湿喷射空间中的空气。
所述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图像记录液体容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存储将被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和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由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相同。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图像记录液体能够以更高的优先权被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在所述液体喷射设备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由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相同。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图像记录液体能够以更高的优先权被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所述液体喷射设备中还包括:图像记录液体容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存储将被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和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由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大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由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减少图像记录液体的消耗量。因而,液体能够被以更高的优先权用于记录。
所述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图像记录液体容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存储将被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和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由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小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由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减少图像记录液体的消耗量。因而,液体能够以更高的优先权用于记录。
在所述液体喷射设备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从而每次从所述喷射空间的状态变为所述密封状态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时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即便在相对长时间不执行记录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喷射开口中的图像记录液体的粘度增加。
在所述液体喷射设备中,当由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时,所述控制器减少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使得所述多个喷射开口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浓度高于所述图像记录液体被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稳定地喷射的适当浓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可靠地减少加湿液体的消耗量。
所述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通知部,所述通知部被构造成通知由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用户能够认识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
在所述液体喷射设备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通过调整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时间长度来调整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调整供应到喷射空间中的湿空气的量。
上面指出的目标还可以根据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设备的本发明实现,所述液体喷射设备包括: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多个喷射开口,且所述液体喷射头被构造成通过所述喷射开口喷射图像记录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图像记录液体容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存储将被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建立(i)密封状态和(ii)非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开口敞开的喷射空间与外部密封,在所述非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空间不与外部密封;湿空气供应机构,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包括存储加湿液体的加湿液体容器,且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被构造成将由所述加湿液体加湿的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加湿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液体排出部,所述液体排出部被构造成使所述图像记录液体被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密封机构、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和所述液体排出部,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密封机构建立的所述喷射空间的所述密封状态期间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以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且然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液体排出部使得在将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喷射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之前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基于由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和由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来调整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和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液体喷射设备中,基于由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和由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加湿液体的剩余量,调整供应到喷射空间中的湿空气的量和从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图像记录液体的量,使得控制器能够进行精确调整。
附图说明
当与附图结合考虑时,通过阅读以下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势和技术及工业意义将被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大致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每个喷墨头的通道单元和促动器单元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由图2中的单点链线包围的区域III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的线IV-IV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中的头保持器和加湿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由图5中的单点链线包围的区域VI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机的所有头和加湿机构之间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控制器的功能的框图;
图9是示出从图2示出的喷墨头喷射的墨的浓度和喷射空间的湿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打印机的记录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变型的图;并且
图12是用于说明湿度和液体粘度之间平衡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整体构造。
打印机1包括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a。片材排出部31被设置在壳体1a的顶板上。壳体1a的内部空间从其上侧按顺序被分成空间A、B和C。在空间A和B中形成连续到片材排出部31的片材输送路径。在空间C中容纳每个作为用于喷墨头10的图像记录液体容器或供墨源的墨盒39,每个喷墨头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例子。壳体1a设有作为用户界面的加湿输入部或通知部(见图8)的例子的触控面板47。
在空间A中布置有四个头10、用于输送作为记录介质的例子的片材P的输送单元21、用于引导片材P的引导单元、作为用于加湿维护的湿空气供应机构的例子的加湿机构50(见图5)等等。在空间A的上部,设置控制器1p,控制器1p被构造成控制打印机1的部件的操作以控制打印机1的全部操作。
基于从外部装置传输的图像数据,控制器1p控制:打印机1的用于输送片材P的部件的输送操作、与片材P的输送同步的喷墨操作、用于恢复或维持喷射特性的维护操作等等。维护操作包括冲洗、清洗、擦拭、加湿维护等等。冲洗是通过基于与图像数据不同的冲洗数据驱动头10的促动器而从喷射开口14a强制喷射作为图像记录液体的墨的操作,该冲洗对喷射开口14a的一部分或所有进行。清洗是通过例如泵对头10中的墨施加压力而从所有喷射开口14a强制喷射墨的操作。擦拭是在冲洗或清洗之后通过擦拭器擦拭喷射面10a上的异物的操作。加湿维护是用于将湿空气供应到由各个帽40限定的喷射空间S1(见图5)中的操作。应该注意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加湿维护。
输送单元21包括:(a)皮带辊6、7;(b)绕辊6、7缠绕的无端输送皮带8;(c)分别设置在输送皮带8的相对侧(外侧)的夹压辊4和剥离板5;(d)设置在输送皮带8的内侧的压盘9等等。皮带辊7是通过未示出的输送马达在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驱动辊。输送皮带8随着皮带辊7的旋转而沿图1中的粗箭头运行或循环。皮带辊6是随着输送皮带8的循环而在图1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从动辊。夹压辊4被设置成面对皮带辊6且将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供应的片材P挤压到输送皮带8的作为外周面的支撑面8a上。然后片材P在被支撑在支撑面8a上的同时随着输送皮带8的循环而被朝向皮带辊7输送。剥离板5被设置成面对皮带辊7且从支撑面8a剥离片材P,且然后将片材P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引导。压盘9被设置成面对四个头10且从输送皮带8的内侧支撑输送皮带8的上部。
头10中的每一个是具有在每个头10往复运动的主扫描方向上伸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行式头。每个头10的下表面是具有大量喷射开口14a(见图3和图4)敞开的喷射面10a。在记录操作中,四个头10从各自的喷射面10a喷射相应四种颜色、也就是黑色、品红色、青色和黄色的墨。四个头10被以预定间距在副扫描方向上布置且经由头保持器3被壳体1a支撑。头保持器3支撑头10,使得喷射面10a面对输送皮带8的上部的支撑面8a,其中喷射面10a与支撑面8a之间具有用于记录操作的给定空间。在头保持器3上设置环形帽40,每个帽用于覆盖头10中的对应一个的喷射面10a的外区域。将在后面描述头10和头保持器3的具体构造。这里,副扫描方向是与片材P被输送单元21输送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主扫描方向是与水平面平行且与副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
引导单元包括输送单元21介于其间地布置的上游引导部和下游引导部。上游引导部包括两个引导件27a、27b和一对输送辊26。该引导部连接在片材供应单元1b(将在下面描述)和输送单元21之间。下游引导部包括两个引导件29a、29b和两对输送辊28。该引导部连接在输送单元21和片材排出部31之间。
在空间B中设置可安装在壳体1a上和可从壳体1a拆除的片材供应单元1b。片材供应单元1b包括片材供应盘23和片材供应辊25。片材供应盘23具有开口朝上的盒状形状以便容纳各种尺寸的片材P。片材供应辊25被旋转以将片材供应盘23中的片材P的最上面的一张片材朝向上游引导部供应。
如上所述,在空间A和B中形成从片材供应单元1b经由输送单元21延伸到片材排出部31的片材输送路径。基于从外部装置传输的记录命令,控制器1p驱动多个马达,例如未示出的用于片材供应辊25的片材供应马达、未示出的用于上游和下游引导部中的每一个的输送辊的片材输送马达、上述输送马达等等。从片材供应盘23供应的片材P通过输送辊26被供应到输送单元21。当片材P在副扫描方向上经过头10正下方的位置时,头10按顺序从各自的喷射面10a喷射相应四种颜色的墨以在片材P上记录或形成彩色图像。基于从片材传感器32输出的检测信号执行喷墨。然后片材P被剥离板5剥离且被输送辊28向上输送。然后片材P通过开口30被排出到片材排出部31上。
在空间C中,墨单元1c被设置成可安装到壳体1a上且可从壳体1a拆除。墨单元1c包括盒盘35、并排容纳在盘35中的四个盒39和作为加湿液体容器的例子的水容器54(见图5)。存储在各个盒39中的墨经由未示出的各个墨管供应到各个头10。对于盒39中的每一个,附接作为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的例子的用于检测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的墨剩余量传感器39a(见图8)。
接下来将参考图2-4和图7详细说明每个头10的构造。应该注意,为了容易理解的目的,在图3中压力腔室16和孔隙15由实线示出,尽管这些元件位于促动器单元17下方且因而应该由虚线示出。进一步注意,由于四个头10具有相同构造,为了简单,将对头10之一给出以下说明。
头1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堆叠的储存器单元11、通道单元12(见图7)、固定到通道单元12的上表面12x的每个作为液体排出部的例子的八个促动器单元17(见图2)、结合到促动器单元17中的每一个的柔性印刷电路(FPC)19(见图4)等等。在储存器单元11中,形成包括临时存储从盒39(见图1)供应的墨的储存器的墨通道。在通道单元12中,形成每个从通道单元12的上表面12x(见图2)的开口12y的对应一个开口延伸到形成在通道单元12的下表面(即喷射面10a)中的喷射开口14a的对应一个的墨通道。促动器单元17包括用于各个喷射开口14a的压电促动器。
突出部和凹陷部形成在储存器单元11的下表面上和下表面中。突出部被结合到通道单元12的上表面12x的不设置促动器单元17的区域(注意该区域包括开口12y且在图2中由双点链线包围)。突出部中的每一个的末端面具有连接到储存器且面对通道单元12的开口12y中的对应一个的开口。结果,储存器和个别墨通道14经由上述开口彼此连通。凹陷部以其间形成微小空间地面对通道单元12的上表面12x、各个促动器单元17的表面和FPC19的表面。
通道单元12是由具有大致相同尺寸且彼此结合的九块金属矩形板12a-12i(见图4)构成的堆叠体。如图2-4所示,通道单元12包括:每个具有开口12y中的对应一个开口作为一端的集管通道13;每个从集管通道13中的对应一个集管通道分支的子集管通道13a;分别从子集管通道13a的出口经由压力腔室16延伸到喷射开口14a的个别墨通道14。如图4所示,为每个喷射开口14a形成个别墨通道14,以便具有孔口15,该孔口15用作用于调节通道阻力的限流器。在上表面12x上的分别结合有促动器单元17的区域中以矩阵方式形成用于分别露出压力腔室16的大致菱形开口。在下表面(即喷射面10a)上的与上表面12x上的分别结合有促动器单元17的区域对置的区域中,以与压力腔室16相同的图案以矩阵方式形成喷射开口14a。
如图2所示,每个具有梯形形状的促动器单元17被以交错构造的两列布置在上表面12x上。如图3所示,促动器单元17中的每一个覆盖形成在促动器单元17下方的大量压力腔室16。尽管未示出,但是促动器单元17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大量压力腔室16之上延展的多个压电层和在促动器单元17的厚度方向上介于压电层间的电极。电极包括:对压力腔室16而言公共的公共电极和为各个压力腔室16提供的个别电极。个别电极形成在压电层的最上面一层的表面上。
FPC19具有与促动器单元17的各个电极对应的布线,且未示出的驱动器IC被安装在布线上。FPC19的一端被固定到促动器单元17且另一端被固定到头10的未示出的控制板,该控制板被设置在储存器单元11的上侧。在控制器1p(见图1)的控制下,FPC 19向驱动器IC发送从控制板输出的各种驱动信号并且向促动器单元17发送由驱动器IC产生的信号。
接下来将参考图2、图5和图6说明头保持器3的构造。
头保持器3是例如由金属制成的框架。对于每个头10,帽40和成对的接头51被安装在头保持器上。凹陷部3x形成在头保持器3的表面中。该对接头51被设置在各个凹陷部3x中。
如图5所示,每对接头51分别构成加湿机构50的循环通道的一端和另一端,且分别设置成靠近头10中的对应一个头的主扫描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在加湿维护中,空气经由形成在该对接头51中的一个(图5中的左接头51)的下表面中的开口51a抽吸,且湿空气经由形成在该对接头51中的另一个的下表面中的开口51b供应。
如图6所示,接头51中的每一个具有大致柱形形状且具有基端部51x和从基端部51x延伸的末端部51y。中空空间51z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基端部51x和末端部51y。基端部51x和末端部51y具有彼此不同的外径,具体地,基端部51x具有比末端部51y的外径更大的外径。中空空间51z沿着竖直方向具有均匀直径。末端部51y的上端部的直径从其下侧到其上侧减小,即,末端部51y的上端部是锥形的。这有利于管55或57的一端到末端部51y的连接。
在末端部51y被插入且装配到头保持器3的各个通孔3a的状态下,接头51被固定到头保持器3。通孔3a形成在接头51被设置在头保持器3上的各个位置处,即通孔3a分别形成为靠近头10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末端部51y的外径是比通孔3a的外径小的一个尺寸。因而,在末端部51y的外周面和限定头保持器3的通孔3a的壁面之间形成小空间。当接头51被固定到头保持器3时,该空间由例如密封材料密封。
每个帽40在平面图中具有环形形状以包围对应头10的喷射面10a的外周区域。帽包括:经由固定部41c被头保持器3支撑的弹性构件41和可上下移动的可动构件42。
弹性构件41由例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且包括:(a)基部41x;(b)从基部41x的下表面向下伸出以便具有倒三角形状横截面的伸出部41a;(c)具有T形横截面且固定到头保持器3的固定部41c;和(e)用于使基部41x和固定部41c彼此连接的连接部41d。弹性构件41在平面图中具有环形形状以包围喷射面10a的外周区域。固定部41c的上端部例如通过粘合剂固定到头保持器3。固定部41c在通孔3a附近被夹在头保持器3和接头51的基端部51x之间。连接部41d在平面图中从固定部41c的下端延伸且在离开喷射面10a的方向上弯曲到外部,从而连接到基部41x的下端。连接部41d可变形以便根据可动构件42的上下运动而变形。基部41x的上表面具有被装配到可动构件42的下端的凹陷部41d。
可动构件42由刚性材料形成且象弹性构件41一样在平面图中具有环形形状以包围头10的喷射面10a的外周区域。可动构件42经由弹性构件41被头保持器3支撑,以便在竖直方向上可相对于头保持器3移动。具体地,可动构件42被连接到多个齿轮43,且在控制器1p的控制下通过由从升降马达44(见图8)输出的驱动功率旋转的齿轮43上下移动。在可动构件42的该上下运动中,基部41x也与可动构件42一起上下移动,因为可动构件42的下端被装配到弹性构件41的凹陷部41b中。当可动构件42上下移动时,在固定部41c被固定到头保持器3的状态下,伸出部41a也上下移动。结果,伸出部41a的末端部41a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喷射面10a的位置改变。
根据可动构件42的上下移动,伸出部41a选择性地位于末端41a1被保持与输送皮带8的支撑面8a接触的接触位置(见图5)和末端41a1与输送皮带8的支撑面8a间隔开的间隔位置(见图6)。如图5所示,当伸出部41a位于接触位置时,建立盖帽状态(密封状态),其中形成在喷射面10a和支撑面8a之间的喷射空间S1与外部空间S2隔离或不连通。如图6所示,当伸出部41a位于间隔位置时,建立脱帽状态(非密封状态),其中喷射空间S1与外部空间S2连通。应该注意喷射空间S1是面对喷射面10a的空间,换言之,喷射空间S1是形成在喷射面10a中的多个喷射开口14a敞开的空间,换言之,喷射空间S1是墨被从多个喷射开口14a向其喷射的空间。
在平面图中在喷射面10a(即,图2中的头10的下表面)的整个周界上,伸出部41a与喷射面10a间隔开。此外,伸出部41a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以便包围喷射面10a。考虑到上述情况,每个帽40和支撑面8a是密封机构的例子。
接下来将参考图5和图7说明加湿机构50的构造。
如图5所示,加湿机构50包括接头51、管55、57、管56、泵53和容器54。如图7所示,尽管为每个头10设置一对接头51,打印机1中设置单个泵53和单个水容器54,即为四个头10设置单个泵53和单个水容器54(见图7)。管55包括对四个头10而言公共的主部55a和从主部55a分支且每个延伸到接头51中的对应一个接头的四个分支部55b。同样地,管57包括对四个头10而言公共的主部57a和从主部57a分支且每个延伸到接头51中的对应一个接头的四个分支部57b。
管55的一端(各个分支部55b的末端)被分别装配到设置在各个头10上的接头51(图5中的左接头51)的末端部51y。管55的另一端(主部55a的与分支部55b相反的端部)被连接到泵53。即,管55将泵53和每对接头51中的一个接头的中空空间51z彼此可连通地连接。管56将泵53和水容器54彼此可连通地连接。管57的一端(各个分支部57b的末端)被分别装配到设置在各个头10上的接头51(图5中的右接头51)的末端部51y。管57的另一端(主部57a的与分支部57b相反的端部)被连接到水容器54。即,管57将水容器54和每对接头51中的另一个接头的中空空间51z彼此可连通地连接。
水容器54在其下空间中存储作为加湿液体的例子的水且在其上空间中存储由存储在下空间中的水加湿的湿空气。管56被连接到水容器54的一侧面,处于水表面(即水的上表面)之下,即管56被连接到水容器54的下空间。管57被连接到水容器54的另一侧面,处于水表面上方,即管57与水容器54的上空间连通。应该注意,在管56上设置未示出的止回阀以防止水容器54中的水流入泵53,导致空气仅在图5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流动。此外,设置作为加湿液体检测装置的例子的水剩余量传感器58以检测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当水剩余量传感器58检测到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或值(将在下面描述)时,这种信息被显示在触控面板47上。
接下来将说明控制器1p。控制器1p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用于可重写地存储由CPU执行的程序和用于这些程序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用于在程序执行时临时存储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控制器100包括通过这些硬件和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软件彼此协作构成的各种功能部。这些程序被存储在例如软盘、CD-ROM和存储卡的各种存储介质中,且被从这些存储介质安装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应该注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控制程序可以是将被由CPU直接执行的程序,并且可以是通过安装到非易失性存储器而可执行的程序。此外,控制程序可以是加密和/或压缩的。如图8所示,控制器1p包括图像数据存储部61、头控制部62、喷射历史存储部63、维护控制部64和输送控制部65。
图像数据存储部61存储图像数据,基于该图像数据在片材P上记录图像。输送控制部65被构造成控制输送单元21使得片材P以预定速度通过片材输送路径输送。头控制部62被构造成控制头10,使得基于存储在图像数据存储部61中的图像数据,图像被记录在输送单元21输送的片材P上,并且使得在维护操作中执行冲洗。
喷射历史存储部63对于喷射开口14a中的每一个存储作为喷射历史的从最后喷墨过去的时间。
维护控制部64被构造成控制加湿机构50的泵53和用于上下移动可动构件42(各个伸出部41a的末端41a1)的升降马达44,以便执行加湿维护。此外,维护控制部64被构造成经由头控制部62控制头10。加湿维护是在盖帽状态下喷射空间S1已被加湿后执行冲洗的操作,当从最后记录经过预定时间长度时开始加湿维护。应该注意,在将在下面描述的加湿维护期间,头10、头保持器3和输送皮带8位于它们各自的预定位置。头保持器3在保持头10的同时被定位成使得在喷射面10a和支撑面8a之间形成适于记录的预定空间。
在加湿维护中,维护控制部64初始地使齿轮43旋转以降低可动构件42。伸出部41a在记录中位于间隔位置(见图6),但是根据可动构件42的向下移动而移动到接触位置(见图5)。结果,喷射空间S 1被密封以建立盖帽状态。应该注意,在不同于记录的待机状态或休眠(暂停)状态下,维护控制部64将伸出部41a移动到接触位置以建立盖帽状态。
然后,维护控制部64驱动泵53以通过对应接头51的开口51a抽吸每个喷射空间S1中的空气。在该操作中,通过开口51a抽吸的空气通过接头51的中空空间51z和管55移动到泵53,然后通过管56移动到水容器54。空气被供应到水容器54的下空间(水表面的下侧)。由水容器54中的水加湿的空气(湿空气)被从水容器54的上空间排出。此时,从水容器54的上空间排出的空气的湿度是接近100%的值。该湿空气被从接头51的开口51b经由管57供应到喷射空间S1。在图5中,黑体箭头指示空气在加湿之前的流动,轮廓(白)箭头指示空气在加湿后的流动。响应于泵53的上述驱动,维护控制部64控制设置在图7中示出的分支部55b、57b上的未示出开关阀等等以选择性地调整空气在分支部55b、57b中的流动。
湿空气从开口51b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增加了喷射空间S1中的湿度。如图9所示,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浓度随着喷射空间S1中的湿度的增加而降低。应该注意,图9示出湿度与墨浓度之间平衡的关系。维护控制部64基于(a)由水剩余量传感器58检测到的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和(b)由墨剩余量传感器39a检测到的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来调整湿空气供应时间的长度(供应时间)和冲洗中喷射的墨量。
具体地,在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量的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与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无关地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为“正常”,使得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浓度变成等于或高于允许墨从喷射开口14a稳定喷射的适当浓度X0(墨的理想状态)的墨浓度X2。在该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可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使得墨浓度变成等于或低于适当浓度X0的X2。应该注意,从水容器54的上空间排出的空气的湿度是接近100%的湿度。
在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且等于或大于第二预定量或值(第二预定量<第一预定量)且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三预定量或值的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为“短”,使得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浓度变成等于或高于墨浓度X2的墨浓度X3。应该注意,作为用于供应湿空气的时间长度的“短”比作为用于供应湿空气的时间长度的“正常”短,并且在用于供应湿空气的时间长度是“短”的情况下将被供应的湿空气的量小于在用于供应湿空气的时间长度是“正常”的情况下将被供应的湿空气的量。
在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二预定量且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三预定量的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为“0”,以防止湿空气流入喷射空间S1。在该确定中,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浓度是等于或高于墨浓度X3的墨浓度X1。
另外,在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量的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与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无关地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为“正常”。然后维护控制部64基于所确定的供应时间来驱动泵53。应该注意,当由用户经由触控面板47输入强制加湿命令时或当从当喷射空间S1被密封以建立盖帽状态(将在下面描述)的时间点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时,维护控制部64与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无关地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为“正常”,且基于所确定的供应时间来驱动泵53。
然后维护控制部64为喷射开口14a中的每一个确定将在后面执行的冲洗中的墨喷射量。在湿空气的供应时间是如上所述的“正常”的情况下,墨喷射量被确定为与其墨浓度比适当浓度X0低的低浓度墨对应的量。在湿空气的供应时间是如上所述的“短”或“0”的情况下,墨喷射量被确定为与其墨浓度比适当浓度X0高的高浓度墨对应的量。这里,冲洗中的墨喷射量被设定为具有如下关系:在湿空气的供应时间是“正常”的情况下的喷墨量<在湿空气的供应时间是“短”的情况下的喷墨量<在湿空气的供应时间是“0”的情况下的喷墨量。维护控制部64基于所确定的湿空气供应时间来计算低浓度墨或高浓度墨的墨量且确定获得的墨量作为冲洗中的墨喷射量。应该注意,如上所述,在供应时间被确定为使得墨浓度变成等于或低于适当浓度X0的X2的情况下,当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量时,冲洗中将被喷射的墨量被确定为与其墨浓度比适当浓度X0低的低浓度墨对应的量。应当指出的是:在湿空气的供应时间是“正常”的情况下,冲洗中将被喷射的墨量可以被确定为与其墨浓度比适当浓度X0高的高浓度墨对应的量。
从最后墨喷射过去的时间越长,由于干燥,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粘度增加。在每个喷射开口14a中的墨具有相对高的粘度的情况下,高浓度墨的容积大。维护控制部64参考喷射历史存储部63以进一步校正用于冲洗的墨喷射量,该喷射量已被为每个喷射开口14a确定,以便随着过去的时间越长而增加。
此外,维护控制部64基于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来校正冲洗中的墨喷射量。具体地,在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量的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校正所确定的冲洗中的墨喷射量,使得墨喷射量变成与“正常”湿空气供应时间对应的量。
然后维护控制部64经由头控制部62控制头10,使得在冲洗中从每个喷射开口14a喷射或排出校正量的墨。在冲洗中从喷射开口14a喷射的墨被附着或着落到支撑面8a上。着落到支撑面8a上的墨被未示出的清洁机构清洁。
当冲洗完成时,维护控制部64使齿轮43旋转以使可动构件42向上移动,从而将伸出部41a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间隔位置。结果,盖40的加帽状态从盖帽状态改变到脱帽状态,从而建立可记录状态,并且完成加湿维护。因而如描述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盖帽状态下执行冲洗以便防止墨滴散布或飞溅,但是可以在脱帽状态下执行冲洗。当在记录完成之后打印机1的状态被改变到待机状态或休眠状态时,维护控制部64使齿轮43旋转以使可动构件42向下移动,从而使伸出部41a从间隔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结果,加帽状态改变为盖帽状态。
接下来将参考图10说明打印机1的记录操作。如图10所示,在S101中,通过在待机状态(盖帽状态)下判断从最后记录是否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维护控制部64判断是否要执行加湿维护。
在维护控制部64判断将执行加湿维护的情况下(S101:是),在S102中维护控制部64判断存储在水容器54中的水的剩余量是否小于第一预定量。在维护控制部64判断水的剩余量不小于第一预定量的情况下(S102:否),在S103中维护控制部64确定湿空气供应时间(加湿时间)为“正常”。此外,维护控制部64确定冲洗中的墨喷射量。在该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不基于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喷射量:正常)校正所确定的冲洗中的墨喷射量。
在维护控制部64判断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的情况下(S102:是),在S104中维护控制部64判断水的剩余量是否小于第二预定量。在维护控制部64判断水的剩余量不小于第二预定量的情况下(S104:否),维护控制部64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为“短”。此外,在S105中维护控制部64确定冲洗中的喷墨量。在该情况下,由于湿空气的供应时间已被确定为“短”,维护控制部64确定增加所确定的冲洗中的墨喷射量,使得在冲洗中从每个喷射开口14a排出所有变稠的墨(具有高粘度)。即,冲洗中排出的墨量被设定为大于在湿空气的供应量被确定为“正常”时冲洗中的墨量。
在维护控制部64判断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二预定量的情况下(S104:是),维护控制部64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为“0”。此外,在S106中维护控制部64确定冲洗中的墨喷射量。在该情况下,由于湿空气的供应时间被确定为“0”,维护控制部64确定增加所确定的冲洗中的喷墨量,使得在冲洗中从每个喷射开口14a排出所有变稠的墨(具有高粘度)。即,冲洗中将被排出的墨量被设定为大于在湿空气的供应量被确定为“正常”时冲洗中的墨量。应该注意,在S106中确定的喷射量大于在S105中确定的喷射量,即湿空气的供应量被确定为“短”的情况下冲洗中的墨量。
在S107中,维护控制部64判断存储在盒39中的墨的剩余量是否小于第三预定量。在维护控制部64判断墨剩余量不小于第三预定量的情况下(S107:否),在S109中维护控制部64基于所确定的供应时间来驱动泵53。在维护控制部64判断墨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量的情况下(S107:是),在S108中维护控制部64确定湿空气的供应时间为“正常”,且校正所确定的冲洗中的墨喷射量为正常,即通过取消在S105和S106中确定的校正,喷射量被返回到其初始量,以便以赋予节约墨高优先权的方式最小化冲洗中的墨喷射量。然后在S109中,维护控制部64基于所确定的供应时间来驱动泵53。
通过驱动泵53,维护控制部64从对应接头51的开口51a抽吸每个喷射空间S1中的空气且将湿空气从开口51b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结果,喷射空间S1被加湿。
然后,在已经经过相对长时间(预定时间长度)而没有开始记录的情况下(S110:是),喷射空间S1中的湿度降低(具体地,由于空气通过弹性构件41散失到外部空间S2和空气从帽40泄漏,喷射空间S1中的湿度变成接近外部空间S2的湿度)。因而,在S111中,维护控制部64再次驱动泵53。湿空气的供应时间可以是上面确定的时间(在S103-S105中)且可以是与“正常”或“短”对应的时间。
然后,在基于记录命令开始记录操作的情况下(S112:是),在S113中维护控制部64经由头控制部62控制头10,使得在冲洗中喷射所确定的墨量。
然后在S114中,当冲洗完成时,维护控制部64将伸出部41a从接触位置移动到间隔位置以将加帽状态从盖帽状态改变到脱帽状态。结果,加湿维护完成。然后在S115中,在片材P上执行记录操作。在所有片材P上的记录完成的情况下,在S116中维护控制部64将伸出部41a从间隔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以将加帽状态从脱帽状态改变到盖帽状态(即,帽40与支撑面8a接触)。当到盖帽状态的改变完成时,打印机1的状态被改变到待机状态,且由图10中的流程图示出的处理完成。
如以上说明的,在作为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在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将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的湿空气量(即,通过缩短湿空气的供应时间)来减少水的消耗量,并且冲洗中将排出的墨量增加。因而,能够延长在湿空气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之后墨能够从喷射开口14a排出的时间周期。这能够在抑制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粘度增加的同时减少水的消耗量。
此外,当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二预定量时,湿空气不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因而,例如,在赋予比打印机1处于关闭状态相对长时间的情形更高优先权的情形下,湿空气能够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
此外,当由用户经由触控面板47输入强制加湿命令时,湿空气能够与水的剩余量无关地供应到喷射空间S1。这使得能够按需要强制加湿喷射空间S1中的空气。
此外,在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且墨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量的情况下,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的湿空气量与在水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量且墨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三预定量的情况下的相同。因而,墨能够被以更高的优先权用于记录。
此外,每次从喷射空间S1改变到密封状态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时,湿空气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因而,即使在相对长时间不执行记录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粘度增加。
此外,当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时,湿空气的供应时间被缩短,使得喷射开口14a中的墨的浓度比适当浓度高,能够可靠地减少水的消耗量。
此外,当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时,在触控面板47上显示该信息。因而,用户能够认识到水的剩余量小。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示出实施例的细节,而是可以体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发生的不同改变和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二预定量的情况下,湿空气不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但是在水的剩余量变成零之前,湿空气可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在该情况下,在水剩余量传感器58检测出的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二预定量的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优选地执行控制,使得与在水剩余量传感器58检测出的水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二预定量的情况下的湿空气的量相比,将被供应到处于盖帽状态的喷射空间S1中的湿空气的量变小。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用户经由触控面板47输入强制加湿命令时,湿空气被与水的剩余量无关地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但是该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不接受强制加湿命令。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且墨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量的情况下,将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的湿空气的量被确定为与在水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量的情况下的相同,但是该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将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的湿空气量不根据墨剩余量而改变。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值且墨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维护控制部64执行控制,使得从处于密封状态的喷射开口14a排出的墨量与在水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第一预定量的情况下的相同,但是维护控制部64可被构造成不根据墨剩余量改变从喷射开口14a排出的墨量。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每次从喷射空间S1改变到密封状态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时湿空气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但是该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即使在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的情况也下不供应湿空气。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的情况下,湿空气的供应时间减少,使得每个喷射开口14a中的墨浓度比适当浓度高,但是该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湿空气的供应时间减少,使得每个喷射开口14a中的墨浓度不比适当浓度高。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水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量时,该信息被显示在触控面板47上,但是该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信息不出现在触控面板47上。
此外,维护控制部64被构造成为每个喷射开口14a确定和校正冲洗中的墨喷射量,但是对于所有喷射开口14a而言,冲洗中的墨喷射量可以是相同的。应该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维护控制部64被构造成调整湿空气的供应时间来调整将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的湿空气的量,但是可以被构造成通过调整泵53的转数以调整每单位时间的湿空气供应量,来调整将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中的湿空气的量。
此外,在加湿维护中,空气循环,使得通过开口51a抽吸的空气通过开口51b被供应到喷射空间S1,但是湿空气仅需要通过开口51b供应。例如,湿空气可不被循环。
此外,伸出部41a不限于可如上述实施例一样可移动。例如,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伸出部被固定到头保持器以便不可移动,各个伸出部的末端相对于喷射面的位置是恒定的。在该情况下,通过升高和降低头保持器或介质支撑部的支撑面,相应伸出部的末端相对于喷射面的位置能够被改变,从而伸出部能够被选择性地位于接触位置和间隔位置。
此外,如图12所示,帽240可被与头10独立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帽240通过未示出的帽移动机构被设置在面对喷射面10a的位置。通过升高或降低头10和帽240之一,帽240能够被选择性地定位在帽240的端部241a被保持与喷射面10a接触的接触位置和端部241a与喷射面10a间隔开的间隔位置。当帽240位于接触位置时,喷射空间S201被帽240密封(密封状态)。当帽240位于间隔位置时,喷射空间S201不被密封(脱帽状态)。
此外,循环通道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开口的每一个的形状和位置不作特别限制,只要开口被形成在头或头保持器中且在喷射空间中敞开。例如,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开口中的一个被形成在头中,开口中的另一个被形成在头保持器中。开口可被形成在伸出部中。此外,打印机1可被构造成使得每个凹陷部3x不被形成在头或头保持器的表面中,并且循环通道的一端和/或另一端的开口被形成在与喷射面10a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处。开口可被形成在在平面图中在副扫描方向上介入喷射面10a(的相对侧)的位置(在开口被形成在头中的情况下,开口可被形成在在平面图中在副扫描方向上介入喷射开口组的位置)。可替代地,开口可被形成在在平面图中不介入喷射面10a(或喷射开口组)的位置。即,开口可被形成在喷射开口10a(或喷射开口组)在一个方向上的相同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维护控制部64被构造成通过冲洗排出墨,但是墨可通过清洗排出。
另外,可以在将伸出部41a移动到间隔位置(图10中的S114中)之后且在记录(S115中)之前对附加设置的墨接收构件执行冲洗。
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行式打印机和串行式打印机。此外,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打印机,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到例如传真机和复印机的装置。此外,本发明还可应用到被构造成喷射墨之外的液体的装置。
Claims (13)
1.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多个喷射开口,且被构造成通过所述喷射开口喷射图像记录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建立密封状态和非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开口敞开的喷射空间与外部密封,在所述非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空间不与外部密封;
湿空气供应机构,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包括存储加湿液体的加湿液体容器,且被构造成将所述加湿液体加湿的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加湿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
液体排出部,所述液体排出部被构造成使所述图像记录液体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密封机构、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和所述液体排出部,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密封机构建立的所述喷射空间的所述密封状态期间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然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液体排出部,使得在将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喷射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之前,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并且
其中,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与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情况相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小,且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比所述第一预定值小的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执行控制,使得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的所述湿空气的量相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比所述第一预定值小的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使得所述湿空气不被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加湿输入部,所述加湿输入部被构造成将加湿命令输入到所述控制器中,
其中,当所述加湿输入部已输入所述加湿命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使得即使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湿空气被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
图像记录液体容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存储被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和
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相同。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
图像记录液体容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存储被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和
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相比,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大。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
图像记录液体容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存储被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和
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执行控制,使得与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相比,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且所述图像记录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三预定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小。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从而每次从所述喷射空间的状态变为所述密封状态已经经过预定时间长度时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当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时,所述控制器减少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使得所述多个喷射开口中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浓度高于所述图像记录液体被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稳定地喷射的适当浓度。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还包括通知部,所述通知部被构造成通知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已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
12.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通过调整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时间长度,调整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
13.一种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设备包括:
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具有多个喷射开口,且被构造成通过所述喷射开口喷射图像记录液体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建立密封状态和非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开口敞开的喷射空间与外部密封,在所述非密封状态下,所述喷射空间不与外部密封;
湿空气供应机构,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包括存储加湿液体的加湿液体容器,且被构造成将所述加湿液体加湿的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
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检测存储在所述加湿液体容器中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和
液体排出部,所述液体排出部被构造成使所述图像记录液体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密封机构建立的所述喷射空间的所述密封状态期间,控制所述湿空气供应机构将所述湿空气供应到所述喷射空间中,然后控制所述液体排出部,使得在将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喷射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用于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之前,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所述图像记录液体;并且
在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小于第一预定值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使得与所述加湿液体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所述加湿液体的剩余量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情况相比,供应到处于所述密封状态的所述喷射空间中的所述湿空气的量小,且从所述多个喷射开口排出的所述图像记录液体的量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92970 | 2010-12-28 | ||
JP2010292970A JP5668470B2 (ja) | 2010-12-28 | 2010-12-28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5455A true CN102555455A (zh) | 2012-07-11 |
CN102555455B CN102555455B (zh) | 2014-06-11 |
Family
ID=4471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06853.4A Active CN102555455B (zh) | 2010-12-28 | 2011-09-30 | 液体喷射设备和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44250B2 (zh) |
EP (1) | EP2471659B1 (zh) |
JP (1) | JP5668470B2 (zh) |
CN (1) | CN102555455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2890A (zh) * | 2012-10-11 | 2014-04-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水供给控制方法及喷墨式打印机 |
JP2019014150A (ja) * | 2017-07-07 | 2019-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80335B2 (ja) * | 2012-07-31 | 2016-03-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6672788B2 (ja) | 2015-12-25 | 2020-03-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690233B2 (ja) | 2015-12-25 | 2020-04-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561964B2 (ja) * | 2016-10-28 | 2019-08-2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82969A (en) * | 1991-12-24 | 1995-01-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expelling res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er |
CN1647925A (zh) * | 2004-01-30 | 2005-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的处理方法及器件制造方法 |
US20070257956A1 (en) * | 2006-03-23 | 2007-11-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
US20090109257A1 (en) * | 2007-10-24 | 2009-04-3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2009190229A (ja) * | 2008-02-13 | 2009-08-2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34962A (ja) * | 2002-05-22 | 2003-11-25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及びノズルの保湿方法 |
JP2004155043A (ja) * | 2002-11-06 | 2004-06-03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制御装置、及び保湿剤塗布方法 |
JP2005059304A (ja) * | 2003-08-08 | 2005-03-10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5212138A (ja) * | 2004-01-27 | 2005-08-11 | Seiko Epson Corp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US7513415B1 (en) * | 2004-07-29 | 2009-04-07 | Diebold Self-Service Systems | Cash dispensing automated banking machine deposit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6224421A (ja) * | 2005-02-17 | 2006-08-31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 |
US20070285456A1 (en) | 2006-06-09 | 2007-12-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2008037042A (ja) | 2006-08-09 | 2008-02-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記録装置 |
JP4872849B2 (ja) * | 2007-08-02 | 2012-02-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噴射装置 |
JP5340111B2 (ja) * | 2008-11-28 | 2013-11-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5245799B2 (ja) * | 2008-12-16 | 2013-07-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噴射装置 |
KR20100081555A (ko) * | 2009-01-06 | 2010-07-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잉크젯 프린터의 노즐 캡핑장치 |
US8277006B2 (en) * | 2010-02-24 | 2012-10-0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ontrollable maintenance operations for efficient ink use |
-
2010
- 2010-12-28 JP JP2010292970A patent/JP56684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9-29 EP EP11183315.8A patent/EP2471659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9-30 US US13/249,675 patent/US84442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30 CN CN201110306853.4A patent/CN1025554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82969A (en) * | 1991-12-24 | 1995-01-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expelling res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er |
CN1647925A (zh) * | 2004-01-30 | 2005-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的处理方法及器件制造方法 |
US20070257956A1 (en) * | 2006-03-23 | 2007-11-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
US20090109257A1 (en) * | 2007-10-24 | 2009-04-3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2009190229A (ja) * | 2008-02-13 | 2009-08-2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2890A (zh) * | 2012-10-11 | 2014-04-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水供给控制方法及喷墨式打印机 |
CN103722890B (zh) * | 2012-10-11 | 2015-12-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喷墨式打印机的墨水供给控制方法及喷墨式打印机 |
JP2019014150A (ja) * | 2017-07-07 | 2019-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71659B1 (en) | 2013-05-29 |
US20120162295A1 (en) | 2012-06-28 |
EP2471659A1 (en) | 2012-07-04 |
CN102555455B (zh) | 2014-06-11 |
US8444250B2 (en) | 2013-05-21 |
JP2012139865A (ja) | 2012-07-26 |
JP5668470B2 (ja) | 2015-0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05700B (zh) | 液体喷射设备 | |
EP2481589B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humidification-liquid tank of the apparatus | |
CN102555455B (zh) | 液体喷射设备和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 | |
US7658481B2 (en) |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 |
CN101229716A (zh) | 液体喷出方法、液体喷出装置以及程序 | |
US7097290B2 (en) | Ink supply from the main tank to the sub-tank in the printing device | |
JP6040811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CN102615973B (zh) |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EP2436522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953817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5533706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US812333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
CN102529345B (zh) | 液体喷射设备和控制液体喷射设备的方法 | |
JP2013144395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13010300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H119112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CN102303456B (zh) |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 |
EP4074511B1 (en) | Printing device and back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 |
JP6107567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536509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2158073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US20190039377A1 (en) | Inkjet print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