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2706B -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2706B
CN102552706B CN201110454347.XA CN201110454347A CN102552706B CN 102552706 B CN102552706 B CN 102552706B CN 201110454347 A CN201110454347 A CN 201110454347A CN 102552706 B CN102552706 B CN 1025527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parts
group
rhizoma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43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2706A (zh
Inventor
李智杰
张义生
周才新
梁惟俊
金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1104543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27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2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2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2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27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天麻10~30份,黄精10~60份,女贞子10~60份,地龙3~15份,水蛭1~15份,石菖蒲6~40份。它是由所述6味原料药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所述的药剂为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或合剂。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药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丸剂的具体制备方法。用本发明制备方法所制得的药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行为学异常,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临床常用量使用安全可靠。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先进,质量稳定可控,含量符合标准,药检指标合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物,具体地指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性痴呆是因多发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变因素导致大脑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综合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痴呆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其发病率亦不断上升。我国全国性痴呆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亦表明,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呈增加趋势。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成为老年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亦成为中医药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主要是胆碱能药物,常见的主要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但西药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且均有副作用,不适合长期服用。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报道可以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痴呆进展。但是中药的治疗优势不是特别突出,另外血管性痴呆公认的动物模型目前也还缺乏,安全性不能估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经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得出血管性痴呆之脏腑偏胜、阴阳虚实,其发于中风病之后,其病机以肝肾亏虚为基础,但多属肾虚精亏;痰淤阻络,乃本虚标实之证,确立“扶正祛邪”的治疗大法-填精化瘀,益智开窍,并得到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以此作指导,结合临床经验确定配方原则,选用有效中药精心组方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
本发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天麻10~30份,黄精10~60份,女贞子10~60份,地龙3~15份,水蛭1~15份,石菖蒲6~40份。
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天麻20~30份,黄精30~60份,女贞子40~60份,地龙10~15份,水蛭5~10份,石菖蒲20~35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天麻30份,黄精50份,女贞子50份,地龙15份,水蛭5份,石菖蒲30份。
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具有平肝息风止痉作用。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本品含香英兰醇、香英兰醛、维生素A类物质、甙、结晶性中中性物质及微量生物碱、粘液质。其主要药理作用为:(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①抗惊厥作用。②镇静催眠作用。③镇痛作用。④促智作用:天麻能改善小鼠学习记忆的认知功能和获得障碍,即改善衰老小鼠的短时记忆;天麻醇提取物对东莨菪碱、亚硝酸钠、乙醇所致的小鼠记忆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小鼠记忆能力;天麻能明显地使大鼠大脑胶质细胞增生,数量增多,胶质细胞群地面积增大,对活跃神经元、增强学习、记忆功能起到支持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①合成天麻素可使大鼠培养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加快,收缩力增强,节律规则。②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降低躯体血管、脑血管和冠状血管的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具有温和降压作用。③对微循环的影响。天麻注射液静注,可明显扩张麻醉大鼠肠系膜细动脉管径,使血流加快。(3)抗感染作用。(4)增强机体免疫能力。(5)耐缺氧作用。(6)延缓衰老作用:天麻注射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可提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且具有耐疲劳作用,能缩短果蝇幼虫的发育时间,延长成虫的寿命;天麻多糖对肝脂质过氧化酶有明显抑制作用,能促进机体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黄精: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黄精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作用。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本品含粘液质、淀粉及糖分。囊丝黄精含吖丁啶羧酸、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毛地黄糖甙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黄精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耐缺氧、抗疲劳、增强代谢、降血糖、强心等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女贞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作用。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本品含齐墩果酸、甘露醇、葡萄糖、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甘油酸等。有增强免疫功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对化疗或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有强心、利尿及保肝作用;并有止咳、缓泻、抗菌、抗癌等作用。女贞子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实验性主动脉脂质斑块的形成有消减作用。女贞子还能显著抑制高龄鼠脑过氧化脂质形成,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地龙: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地龙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作用,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本品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又含含氮物质及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胆碱等。广地龙酊剂、干粉混悬液、热浸液、煎剂等,均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广地龙次黄嘌呤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拮抗组织胺及毛果云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但从广地龙中提出一种引湿性淡黄色针状结晶,则对离体和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水煎剂及蚯蚓解热碱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热浸液、醇提溶液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水蛭: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Whitman的干燥全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水蛭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作用,用于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新鲜水蛭唾液腺中含水蛭素,过热及稀盐酸易破坏。还含肝素,抗血栓素,蛋白质等。水蛭主要有效成分水蛭素为迄今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之作用,阻碍血液凝固。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大鼠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并能减少大鼠的死亡率。所含肝素也有抗凝血作用。水蛭对实验性脑血肿有吸收作用,可减轻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及水肿,缓解颅内高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石菖蒲: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石菖蒲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作用,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本品含挥发油0.11%~0.42%,其中主要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细辛醚等;尚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石菖蒲水煎剂、挥发油、或细辛醚、β-细辛醚均有镇静作用;水煎剂有抗惊厥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和回肠有很强的解痉作用。煎剂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石菖蒲能促进正常小鼠学习和记忆的获得。
黄精味甘性平,具有较好的滋阴益肾作用,又有益气培土之力,先后天双补是为君药。天麻味甘而性平,能熄风止痉、平肝潜阳,治中风后之痴呆症,颇具“截断”之意,为臣。女贞子味苦性凉,功能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加强君药补虚之力。水蛭味咸苦、性平,功专破血化淤通络。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化湿和胃,豁痰开窍,宁神益智。三药共助君药,共治痰、瘀、虚,为是佐药。地龙味咸性寒,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能行瘀通络、活血定志,以咸入肾而为使。六药合用,共奏填精化瘀,益智开窍之功。
本发明药物可以多种方式使用,如直接加水煎煮成汤剂服用;或由上述6味原料药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所述的药剂为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或合剂等。
根据上述6味中药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对本发明药物提取工艺及制剂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本发明药物较为合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备用;
B、将地龙、水蛭、石菖蒲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制得药物细粉(I);
C、天麻、黄精、女贞子煎煮、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制得清膏(II);
D、取药物细粉(I)、清膏(II)混匀,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剂。
经实验研究发现该方剂制成胶囊剂、合剂、口服液等剂型时,会出现服用量大、制法工艺困难、口味差等问题。而本方中的天麻,黄精,女贞子提取的清膏,配合地龙,水蛭,石菖蒲三药粉碎成的药粉,制成丸剂后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这些问题,因此本方剂型优选丸剂。
本发明药物的丸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A、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备用;
B、将地龙、水蛭、石菖蒲于60℃烘干68~74小时后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制得药物细粉(I);
C、天麻、黄精、女贞子用水浸泡0.5~1小时,分多次加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制得清膏(II);
D、取药物细粉(I)、清膏(II)混匀,粉碎,过60目筛,用泛制法或塑制法制丸,干燥后得丸剂。
在制备丸剂的过程中,在与药物细粉(I)混匀之前,将C步骤制得的清膏(II)微波真空干燥制成干浸膏,设定温度为60℃,负压0.08~0.09mpa,微波功率为1.50~3.50kw,每次3~5min,微波真空干燥4~6次共计15~25min。
本发明药物的用法与用量:本发明药物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以及病人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丸剂,成人每次口服6g,每日3次,12周为一疗程,治疗1~3个疗程。
血管性痴呆多发于中风病之后,其病机以肝肾亏虚为基础,但多属肾虚精亏;痰淤阻络,乃本虚标实之证。天地精丸重用黄精为君,具有较好的滋阴益肾作用;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善化痰湿秽浊而开窍宁神,通心胃之气机;水蛭功专破血化淤通络,助君药共治痰淤虚;佐以治呆症之要药天麻及专入肝肾之经者女贞子。天麻治中风后之痴呆症,颇具“截断”之意。女贞子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加强君药补虚之力。地龙行淤通络、活血定志,擅于通达经络。故本方以地龙为使,咸入肾,塞为阴。其中黄精、女贞子、石菖蒲合用假菖蒲醒脾开胃之功及宜壅宜窍之用,使黄精、女贞子补而不腻,益精填髓而无壅滞之弊,更有沟通心肾、心火下煦肾水、肾水上滋心火之意,达心肾精血同养。地龙、水蛭与石菖蒲合用,痰淤并治,开通利窍作用颇佳。黄精、地龙同用益气助通络、活络而致新。石菖蒲、女贞子一以辛散而开其痰湿利痹著,一以苦降而定其逆上之痰,则气顺而痰壅自开,气血不复上苑。无论肝风化火、淤血化热,皆致心神不宁、痰热互扰,地龙、女贞子兼能清虚实之热,宁神定志,解痉定惊。而天麻乃治呆之必用之品。六药合用,功效兼备而不繁,配伍精当而相得益彰,选材必当,布陈有方,共奏涤痰祛淤、填精开窍之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符合中医药理论,符合血管性痴呆病机特点,选药有现代中药药理学基础,药材药学研究显示本方所用药材均为药典所收载,来源丰富。经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本发明中药在临床应用是安全的。经临床疗效观察表明本发明中药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病患者的行为学异常,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临床常用量使用安全可靠。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先进,质量稳定可控,含量符合标准,药检指标合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组成:天麻300g,黄精500g,女贞子500g,地龙150g,水蛭50g,石菖蒲300g。
制备方法:
A、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备用;
B、将地龙、水蛭、石菖蒲置于烘房内,于60℃烘干72小时后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制得药物细粉(I);
C、天麻、黄精、女贞子置于100升夹层锅内,用水浸泡0.5小时,加水至20升,煎煮1.5h,取汁12升;再加水15升,煎煮1h,取汁6升,合并两次煎煮的滤液静置1h,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制得清膏(II)0.5kg;
D、将C步骤制得的清膏(II)置于微波真空干燥机中,设定温度为60℃,负压0.08~0.09mpa,微波功率分别设定为2.55kw、3.40kw、2.55kw、1.70kw,每次5min,共计20min,制得干浸膏0.3kg;
E、取药物细粉(I)、干浸膏混匀,粉碎,过60目筛,用泛制法或塑制法制丸,干燥后得得药丸600g。
实施例2
组成:天麻10g,黄精10g,女贞子10g,地龙3g,水蛭1g,石菖蒲6g。
制备方法:
A、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备用;
B、将地龙、水蛭、石菖蒲于60℃烘干68小时后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制得药物细粉(I);
C、天麻、黄精、女贞子用水浸泡0.5小时,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1小时。每次煎液静置沉淀12小时以上,分次过滤。合并三次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制得清膏(II);
D、取药物细粉(I)、清膏(II)混匀,粉碎,过60目筛,用泛制法或塑制法制丸,干燥后得丸剂。
所得的丸剂为棕褐色浓缩水丸,气微腥,味微苦。
实施例3
组成:天麻30g,黄精60g,地龙15g,女贞子60g,水蛭15g,石菖蒲40g。
制备方法:
A、按照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备用;
B、将地龙、水蛭、石菖蒲于60℃烘干74小时后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制得药物细粉(I);
C、天麻、黄精、女贞子用水浸泡1小时,分两次加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制得清膏(II);
D、取药物细粉(I)、清膏(II)混匀,粉碎,过60目筛,用泛制法或塑制法制丸,干燥后得丸剂。
动物试验
试验1本发明中药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材料与分组:Wistar大鼠,10月龄,体重25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本发明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
2.动物模型制作将大鼠用4%戊巴比妥钠50mg/kg称重麻醉后,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剪毛,皮肤常规无菌操作,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随即用无创性动脉夹可逆性夹闭双侧CCA10min,再通10min,再夹闭10min,再通,再夹闭10min,再通,然后缝合伤口,局部予庆大霉素预防感染,笼中保温饲养。
3 实验仪器大鼠跳台
4 处理方法
4.1药物:本发明的中药;西药: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商品名喜得镇,Hydergine),由天津华津制药厂与瑞士山德士制药公司合资生产。
4.2给药方法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不给任何药物。模型组:单纯造模,不给任何药物。西药组:造模后西药连续灌胃30d,1次/d。中药组:造模后根据药物浓度的高低分三组,中药连续灌胃30d,1次/d。
5观测内容:大鼠学习记忆
自制一25cm×20cm×75cm大小的被动回避反应箱,箱底铺直径为1mm铜栅,通36V交流电,箱壁由黑色塑料板围成,铜栅的一角固定8cm×8cm×5cm大小的塑料泡沫块作为动物回避电击反应的安全区。训练前先将动物放在反应箱内的塑料泡沫块上适应3min,然后立即通以36V交流电,动物受到电击后逃避反应为跳上塑料泡沫块上。记录5min内大鼠首次找到安全区所需时间(潜伏期),错误次数(动物跳下安全区次数)。训练6天,第7天测试成绩。
6实验结果
6.1各组对VD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组对VD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
 组别   潜伏期(s) 错误次数(n)
 空白对照组   9.21±1.96 5.6±3.6
 模型组   30.63±4.47 1.89±6.8
 中药高剂量组   9.93±2.03* 7.9±2.8*
 中药中剂量组   14.25±2.33* 9.6±3.5*
 中药低剂量组   16.13±2.9** 11.3±5.9**
 西药组   10.25±3.11* 7.2±3.4*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
6.2实验结论: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本发明中药不同剂量组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相比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
6.3实验讨论:跳台实验是直接对动物的行为学进行测定,是一种评价动物学习记忆功能较为客观的指标,本研究用跳台对其进行检测,发现痴呆大鼠的躲避电击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即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尤以模型组明显,说明VD大鼠模型的制备是成功的。经本发明中药和西药喜德镇治疗后,痴呆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提示其受损的学习记忆功能得以显著改善;在探索实验的观察中,中药组和西药组动物的探索次数比模型组明显增加,提示其记忆保存能力提高。
试验2 本发明中药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内NO、NOS含量检测1材料与分组:Wistar大鼠,10月龄,体重250±2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本发明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2动物模型制作将大鼠用4%戊巴比妥钠50mg/kg称重麻醉后,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剪毛,皮肤常规无菌操作,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 Artery,CCA);随即用无创性动脉夹可逆性夹闭双侧CCA10min,再通10min,再夹闭10min,再通,再夹闭10min,再通,然后缝合伤口,局部予庆大霉素预防感染,笼中保温饲养。
3实验仪器721分光光度计、手术剪、匀浆机、离心机、温度计
4实验药物10%水合氯醛、NO试剂盒、NOS试剂盒
5处理方法
5.1药物本发明的中药;西药: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商品名喜得镇,Hydergine),由天津华津制药厂与瑞士山德士制药公司合资生产。
5.2给药方法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不给任何药物。模型组:单纯造模,不给任何药物。西药组:造模后西药连续灌胃30d,1次/d。中药组:造模后根据药物浓度的高低分三组,中药连续灌胃30d,1次/d。
5.3实验方法:将各组小鼠分批断头,冰盘上快速剖取全脑,弃去嗅球及小脑。用冰生理盐水冲洗血液,再用滤纸拭干,电子天平称重后加入9倍冷生理盐水,在玻璃匀浆器中研磨成10%匀浆,4℃、3600r/min离心5min,提取上清液,-20℃冻存待检。脑组织中NO、NOS含量的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6实验结果:
NO是一种血管、神经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脑血流,促进或抑制递质释放,参与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兴奋毒性及炎症性损伤等多种作用,且与学习记忆有关,NO参与急性脑缺血及VD形成全过程。NO在NOS作用下,以L-精氨酸为底物合成。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和诱导神经元凋亡,从而引起痴呆学习记忆力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使诱导型NOS(iNOS)激活,产生大量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的NO,而NO在海马迟发性神经元凋亡以及VD形成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脑缺血时产生大量的NO与氧自由基反应生成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进而分解成毒性极强的氧化剂,导致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实验结果表明:VD模型大鼠海马区NO水平和NOS活性显著增加,本发明中药不同剂量组显著降低海马区NO水平和NOS活性。
各组对VD大鼠大脑皮质组织NO和NOS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各组对VD大鼠大脑皮质组织NO和NOS的影响
  组别   NO(mmol/mg)   NOS(u/mg)
  空白对照组   853±0.62   0.64±0.06
  模型组   14.39±0.8   1.75±0.16
  中药高剂量组   9.02±0.21*   0.75±0.08*
  中药中剂量组   11.93±0.78*   0.8±0.06*
  中药低剂量组   12.94±0.33**   0.9±0.08**
  西药组   9.39±0.27*   0.85±0.09*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模型组NO含量和NO S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本发明中药不同剂量组和西药组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相比NO含量和NO S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本发明中药高、中剂量组与西药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急性毒性试验
1.目的:观察动物一周服用受试药物,经消化道对小白鼠可能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恢复程度,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饲料:颗粒状;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饲养:分笼封闭饲养,自由饮水,自由摄食。
3.实验药物将本发明的中药用蒸馏水配成0.75克/毫升为实验用药,4℃储存备用。
4.实验方法取健康小鼠20只,雌雄各半,禁食24小时后,于每日上午九时及下午四时分别给以配好的实验用药按照0.8毫升/20克体重灌胃,观察小鼠活动、饮食、呼吸等情况,连续观察7天,记录动物死亡数及毒性反应。
5.实验结果通过一周的观察,发现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毛发、体重、分泌及排泄物无异常变化,无一只动物死亡。计算得小白鼠对本发明中药灌胃的最大耐受量为60克/千克,该剂量相当于临床每日人体用量的166.7倍。灌胃后,小鼠活动减少,约1小时左右逐渐缓解,7天内20只小鼠无一只死亡及明显中毒反应。
6.结论
小鼠口服本发明中药的最大耐受量为60g/Kg,此为成人每日临床常用量的166.7倍,结果表明该药口服给药临床常用量使用安全。根据统计学Wright化法则,已有99.99%以上的把握证明,小鼠口服给药的LD50必大于60mg/g,证明本发明中药以常用剂量口服,符合药品急性毒性要求。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1
诊疗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1.1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神经病学会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DSM-IV)。即:
发生多方面认知缺陷,表现为以下两者:
①记忆缺陷(不能学习新资料或不能回忆所学到的资料)
②认知障碍至少具备下列之一:
a.失语;
b.失用(虽然运动功能正常,但不能执行动作);
c.失认(虽然感觉功能正常,但不能认识或识别物体);
d.执行管理功能的障碍(即计划、组织、安排次序、抽象)。
e.以上任何1项认知缺陷引起了明显的社会或职业功能缺陷,并可发现这些功能明显不如以前。
③存在局限性神经系体征与症状(例如,深反射亢进、伸性跖反射、假性球麻痹、步态障碍、某一肢体软弱);或有提示脑血管疾病的实验室依据(例如,涉及皮层及白质的多梗塞)并可认为是此障碍的病因。
④这些缺陷并非由于谵妄所致。
⑤上述损害不能用其他的精神及情感性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来解释。
⑥根据缺血指数量表(HIS)进行结果评价,缺血指数(HIS)评分≥7分。
⑦根据相关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脑血管病的诊断,痴呆的发病在脑血管发病后的3个月以上,且认知功能的损害呈突发性或阶梯性。
以上结合国际公认的智力测定量表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使痴呆诊断具体化、量化。
1.2痴呆分度
轻度:能完成一般简单工作,社会活动未受到明显影响,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个人卫生和判断力相对完整。
中度:独立生活能力受到影响,某种程度上需要他人的照料。
重度:每天生活严重受影响,随时需人照料,无法保持个人卫生,明显的语无伦次或缄默不语。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中《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2.1中医辨证标准
2.1.1肾虚型
主症:智能减退。
次症:表情呆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2.1.2痰浊型
主症:智能减退。
次症:神情呆板,头重肢困,纳呆脘胀,舌质淡,苔腻,脉滑。
具备主症及次症一项以上结合舌象、脉象,即可确诊。
2.2中医症状分级记分标准
计分表如表3所示,表中以-、+、++、+++表示无、轻、中、重。
表3中医症状分级记分标准表
Figure BDA0000127245320000131
说明:舌象、脉象具体描述,不记分。
2.3中医病情程度分级标准根据MMSE评分分轻、中、重度。
轻度:文化程度中学以上20-23分,小学16-19分,文盲13-16分。
中度:文化程度中学以上11-19分,小学16-19分,文盲13-16分。
重度:文化程度中学以上≤10分,小学≤7分,文盲≤4分。
3、病例纳入标准
3.1符合西医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包括①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文化程度中学以上≤24分,小学≤20分,文盲≤17分;②缺血指数(HIS)≥7分;③痴呆的发病必须在脑血管发病后的三个月以上,且认知功能的损害呈突发性或阶梯性,症状持续3个月。
3.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3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选择轻度和中度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
3.4签定知情同意书。
3.5病人对研究人员的观察和评价应有良好的顺从性。
凡符合上述五项标准者,即可纳入病例。
4、病例排除标准
4.1不符合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4.2不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4.3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
4.4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4.5痴呆终末期患者。
4.6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其他脏器功能不全。
4.7因头部损伤患有认知障碍的病人。
4.8患有某些疾病能干扰认知功能评价,其中包括嗜酒、吸毒或其他精神性药物滥用者。
4.9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
4.10病人病情危重,难以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
4.11近期曾系统接受过中、西医治疗者。
二、研究方法
1临床分组
临床观察对象75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40岁;男性54例,女性21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0.5年;文化程度:中学以上25例,小学22例,文盲28例;痴呆程度:轻度46例,中度29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25例。
2观察药物
2.1治疗药:本发明的中药。
2.2对照药:喜得镇片,主要成分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由天津华津制药厂与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合作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54,规格1mg/片。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口服本发明的中药每次6粒,每日3次,连续用药12周。
3.2对照组:口服喜得镇片每次2片,每日3次,连续用药12周。
3.3观察期间除规定治疗用药及合并疾病所必须继续服用的药物外,禁止使用其它影响药物疗效的中药和西药。
4观察项目
4.1观察指标
4.1.1安全性观测:一般体格检查项目(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尿、粪常规检查;心、肝、肾功能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心电图检查;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原因,做出判断,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处理经过及结果等。
4.1.2疗效性观测
4.1.2.1认知功能: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
4.1.2.2全身表现和舌、脉象情况:用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身表现。
4.2观测时点
4.2.1认知功能:用药前及用药后每月记录一次。
4.2.2中医症状及舌、脉象:用药前及用药后每月记录一次。
4.2.3安全性指标观测:用药前后各记录一次。
5疗效评定标准
5.1认知功能(如MMSE)疗效:按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基本控制:疗效指数≥85%,或治疗后积分达正常范围;
显效:疗效指数≥50%,或积分升高值≥5分;
有效:疗效指数≥20%,或积分升高值≥3分;
无效:疗效指数<20%;
恶化:疗效指数>-20%。
5.2中医证候疗效:按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
显效:疗效指数≥70%;
有效:疗效指数≥30%;
无效:疗效指数<30%;
6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三、结果
1一般资料:所选75例患者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25例,观察时间为12周。
治疗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3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7年;文化程度:中学以上17例,小学15例,文盲18例;痴呆程度:轻度31例,中度19例;辨证分型:肾虚型21例,痰浊型29例;合并症:合并一种疾病25例,合并二种疾病13例,合并三种疾病12例。对照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6年;文化程度:中学以上8例,小学7例,文盲10例;痴呆程度:轻度15例,中度10例;辨证分型:肾虚型10例,痰浊型15例;合并症:合并一种疾病12例,合并二种疾病7例,合并三种疾病6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痴呆程度、证型分布、合并症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2两组间疗效观察
2.1两组间MMSE疗效比较,见表4。
表4两组间MMSE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基本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2 10 26 12 0 76*
  对照组   25   0   5   6   14   0   4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MMSE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2.2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5
表5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3 12 25 10 80*
  对照组   25   1   6   8   10   6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医证候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2.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见表6。
表6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Figure BDA000012724532000017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54±4.046   3.9±3.864**△
对照组 9.96±5.495 6.4±5.389*
注:**: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一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经t检验,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疗程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两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比较,见表7。
表7两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6±3.611 20±4.224**△△
对照组 14±4.280 16.84±5.408*
注:**: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1;△△:一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经t检验,MMSE积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疗程后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相关因素与疗效观察
3.1治疗组性别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见表8、表9。
表8治疗组性别与MMSE疗效的关系比较
  性别   例数   临床基本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男   36   1   7   21   7   0   80.56
  女   14   1   3   4   6   0   57.14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9治疗组性别与中医证候疗效的关系比较
  性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男   36   2   8   20   6   88.89
  女   14   1   4   4   5   64.29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治疗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见表10、表11。
表10治疗组年龄与MMSE疗效的关系比较
 年龄   例数   临床基本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55岁   16   1   4   8   3   0  81.25
 55~70岁   22   1   3   12   6   0  72.73
 >70岁   12   0   3   5   4   0  66.67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1治疗组年龄与中医证候疗效的关系比较
  年龄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55岁   16 1   5   8   2   87
  55~70岁   22 1   4   12   5   81.82
  >70岁   12 1   3   5   3   75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3治疗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见表12、表13。
表12治疗组病程与MMSE疗效的关系比较
 病程   例数  临床基本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3年 33 2 10 14 7 0 78.79*
 >3年   17   0   0  11  6   0   64.71
注:*:与>3年比较P<0.05。
经Ridit分析,病程短较病程长MMSE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3治疗组病程与中医证候疗效的关系比较
  病程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3年 33 3 11 14 5 84.85*
  >3年   17   0   1   11   5   70.59
注:*:与>3年比较P<0.05。
经Ridit分析,病程短较病程长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3.4治疗组文化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见表14、表15。
表14治疗组文化程度与MMSE疗效的关系比较
  文化程度   例数   临床基本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中学以上   17   0   0   12   5   0   70.59
  小学   15   2   4   6   3   0   80
  文盲   18   0   6   7   5   0   72.22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5治疗组文化程度与中医证候疗效的关系比较
  文化程度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中学以上   17   0   3   10   4   76.47
  小学   15   2   4   6   3   80
  文盲   18   1   5   9   3   83.33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5治疗组痴呆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见表16、表17。
表16治疗组痴呆程度与MMSE疗效的关系比较
  痴呆程度   例数   临床基本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轻度 36 2 9 19 6 0 8.333*
  中度   14   0   1   6   7   0   57.14
注:*:与中度比较P<0.05。
经Ridit分析,轻度较中度MMSE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7治疗组痴呆程度与中医证候疗效的关系比较
  痴呆程度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轻度 36 3 10 19 4 88.89*
  中度   14   0   2   6   6   57.14
注:*:与中度比较P<0.05。
经Ridit分析,轻度较中度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3.6治疗组证型分布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见表18、表19。
表18治疗组证型分布与MMSE疗效的关系比较
  证型分布   例数   临床基本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肾虚型   21   1   4   11   5   0   76.19
  痰浊型   29   1   6   14   8   0   72.41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9治疗组证型分布与中医证候疗效的关系比较
  证型分布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肾虚型   21   1   5   12   3   85.71
  痰浊型   29   2   7   13   7   75.86
经Ridit分析,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7治疗组合并症与疗效的关系比较,见表20、表21。
表20治疗组合并症与MMSE疗效的关系比较
  合并症   例数   临床基本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恶化   总有效率(%)
并一种疾病 25 2 9 10 4 0 84*△
  并二种疾病   13   0   1   8   4   0   69.23
  并三种疾病   12   0   0   7   5   0   58.33
注:*:与并二种疾病比较P<0.05;△:与并三种疾病比较P<0.05。
经Ridit分析,并一种疾病较并二种疾病、并三种疾病MMSE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二种疾病较并三种疾病MMSE综合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1治疗组合并症与中医证候疗效的关系比较
  合并症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并一种疾病 25 3 10 9 3 88△**
  并二种疾病   13   0   2   8   3   76.92
  并三种疾病   12   0   0   8   4   66.67
注:△:与并二种疾病比较P<0.05;**:与并三种疾病比较P<0.01。
经Ridit分析,并一种疾病较并二种疾病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并三种疾病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二种疾病较并三种疾病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3.8安全性检测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现过敏反应,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两组病例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本发明中药在治疗血管性痴呆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证型分布方面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其适应广泛。但在病程长短、痴呆程度及合并症多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病程短优于病程长,病情轻度优于病情中度,合并一种疾病优于合并多种疾病,合并二种疾病与合并三种疾病间无统计学差异。

Claims (5)

1.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天麻30份,黄精50份,女贞子50份,地龙15份,水蛭5份,石菖蒲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所述6味原料药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药剂,所述的药剂为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或合剂。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备用;
B、将地龙、水蛭、石菖蒲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制得药物细粉(I);
C、天麻、黄精、女贞子煎煮、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制得清膏(II);
D、取药物细粉(I)、清膏(II)混匀,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丸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A、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备用;
B、将地龙、水蛭、石菖蒲于60℃烘干68~74小时后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制得药物细粉(I);
C、天麻、黄精、女贞子用水浸泡0.5~1小时,分多次加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40,制得清膏(II);
D、取药物细粉(I)、清膏(II)混匀,粉碎,过60目筛,用泛制法或塑制法制丸,干燥后得丸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药物细粉(I)混匀之前,将C步骤制得的清膏(II)微波真空干燥制成干浸膏,设定温度为60℃,负压0.08~0.09mpa,微波功率为1.50~3.50kw,每次3~5min,微波真空干燥4~6次共计15~25min。
CN201110454347.XA 2011-12-30 2011-12-30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2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4347.XA CN102552706B (zh) 2011-12-30 2011-12-30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4347.XA CN102552706B (zh) 2011-12-30 2011-12-30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2706A CN102552706A (zh) 2012-07-11
CN102552706B true CN102552706B (zh) 2014-02-05

Family

ID=4640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434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2706B (zh) 2011-12-30 2011-12-30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2706B (zh)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临床中药学》.2011, *
汪锐,等.天地精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NO、NOS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08,第17卷(第6期),参见讨论. *
汪锐.天地精丸治疗血管性痴呆(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辑2008年第09期》.2008,E056-605,参见中文摘要、正文第12页. *
谢艳.天地精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医药卫生科技辑2006年第11期》.2006,E056-100,参见中文摘要、正文第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2706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4462A (zh)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6176A (zh) 一种治疗焦虑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815192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721094A (zh) 用于降血压的保健茶
CN104223297B (zh) 一种延缓衰老的五味子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6871B (zh) 一种治疗肝火上炎型眶上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598A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552706B (zh) 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5343675A (zh) 一种治疗肥胖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355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CN107184916B (zh) 一种具有治疗抑郁症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906394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的中药
CN105327281A (zh) 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制剂
CN104095912A (zh) 治疗风湿骨病的中药组方及其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CN104740210B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颅脑外伤综合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15554372B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23062B (zh) 一种降压降糖的地骨皮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79367A (zh) 毒品戒断的纯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99486B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壮药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423B (zh)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组合物
CN102727766A (zh) 一种治疗综合性痔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13419A (zh) 一种治疗脾虚型阳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352A (zh) 一种改善学习记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44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8392B (zh)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型阳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30